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2024-06-29

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通用8篇)

篇1: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丁庄镇尚道幼儿园开展“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课题研究计划

一、开展“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课题研究的意义

2010—2011学年,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园将 “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这一熟悉而具特色的活动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在学习民间游戏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在游戏中学,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讨。在学习中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胆小的孩子敢说话了,口吃的孩子通过童谣的学习和训练,言语比一前连贯了,孩子们对于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大增。他们把在家学会的民间童谣说给小朋友们听,在童谣的选择中,大量的民间玩具为我们提供了大批的素材,我们把玩具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进行尝试。民间游戏,大多是很早以前流传下来的,有些童谣与游戏内容幼儿不理解,我们就在选择内容上进行反复推敲,确定内容后让幼儿学说,并给以通俗形象化的解释或修改。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

民间游戏艺术具有特殊的情趣和魅力,具有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点,与农村儿童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有所相同,可以说民间游戏与艺术活动有内在的共同特征,游戏地发展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项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对于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将一系列民间游戏玩具作为主题进行选材。在选材中注意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民间游戏,让幼儿学习。

三、课题研究分工情况

组长:杨洪芹(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成员:常锡燕(负责民间童谣搜集)李艳玲(负责民间游戏搜集)

尚丽丽(负责材料整理工作)

四、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谈起民间游戏老师们都非常兴奋,特别是年龄大的老师们都能如数家珍似的说出许多游戏名称,如:跳绳、翻绳、摔宝、跳皮筋、拾石子、玩纸牌、弹杏核、扣泥巴、踢毽子,拾高粱柞等等。这些游戏不但符合孩子们好学、好动、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增添参与的主动性,既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孩子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游戏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他们充满新奇、幻想和奥秘的游戏世界里,小脑袋不停地转,并努力去探索,操作以期得出答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陀螺为什么会转?石头是从哪里来的?火车为什么会叫?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同时也是孩子认识工具、启迪他们智慧的教科书。在玩游戏时有些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总是一把抢过自己的说:“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由于这种不愿与人分享的心理,往往这些孩子在玩耍时总是不合群,难以与别人合作,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孤僻性格。针对这些情况,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热情大方的品质,多组织一些集体协作性的活动,例如:抬轿子,四人踏板、拉大锯等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学会怎样与别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

根据孩子们好玩、好动、好胜、好奇的特点,我们利用早间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选择伙伴一起玩剪子包袱锤、骑大马、老鼠钻风箱,老鹰捉小鸡等两人或群体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充分调动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孩子们向爸爸、妈妈学习一个他们小时侯的游戏,带到幼儿园教给大家一起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争着教争着学。通过互相交流,观摩和评价,既发展了语言,又发展了基本动作;既发展了兴趣,又增强了自信和自尊。让孩子们自己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起到了引发感情,共享共乐的效果。民间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五、民间游戏与教育活动的融合。

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有些活动往往无法在时间空间上满足幼儿探究的需求,此时如果教师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将会使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满足。如,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玩角色游戏,他们用泥巴捏出娃娃,用木块摆上床、桌子、凳子,捡了一些树叶、小草用纸袋包好做垫,在地上挖上灶台,放上泥捏的锅,到种植园里采来菜叶,然后分配角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戏,他们的材料全是用大自然中的泥土、花草等,而且玩的很投入,很愉快。在孩子们的争论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生成”出:到树上去采叶子,树会痛吗?它会哭吗?采树上的叶子,树还会长高吗?孩子们争论的脸红脖子粗,最后来到老师这里,老师只说了一句:树和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孩子试着采自己的头发,后说:“以后要爱护树不能采它的叶子了。它会痛的,我采了自己三根头发,痛得快要哭了。”游戏中孩子们不再顾忌自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的失误,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不受区角的限制,而教师仅采用提问和建议的方法去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成为幼儿游戏的援助者,幼儿可以充分交流自我表现,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和发挥。这样的环境,可以促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地去想、去做、去采集大自然中的东西做游戏材料,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且游戏内容接近于主题内容,已和整个主题活动的进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中孩子们得到了快乐和发展。

六、民间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它包括谦让互助,协作分享等有益行为,这也是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内容,例如:在建筑游戏中,引导幼儿制定“能共享玩具材料”的规则,要求幼儿能分享玩具,诱发分享和谦让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建立“协商扮演角色”的规则,要求幼儿在游戏前能协商好自己的角色,诱发协作行为,遇到两人同时要扮某一角色时,就诱发退让行为。

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发展,不管是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我们努力使课程游戏化的同时,积极尝试与社会、家庭、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诱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为了让家庭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我们尝试开展了“幼儿家庭游戏”的创建,指导家长如何开展亲子游戏,提高家长的游戏教育观念。首先,我们要求家长根据自己的条件为孩子提供一个可自由游戏的房间或每周教孩子一个游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能适应孩子发展需要的游戏材料。使家长能够支持并鼓励孩子游戏,使家庭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家长成为幼儿园新的课程资源。

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体验社会生活的最好的方法。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是现代早期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基本策略。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遵循“以民间游戏与幼儿素质的提高的原则。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从根本上,把教育与幼儿的生活予以最佳整合的基本途径。还幼儿以游戏的生活就是让儿童找回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丁庄镇尚道幼儿园 2010年9月

篇2: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你姓啥?我姓黄。什么黄?草头黄。什么草?青草。”小伙伴们席地而坐,你来我往,互问互答。儿时的记忆中,没有电动玩具,没有网络游戏,唯独这琅琅的童谣、这简单却动人的游戏让人回味隽永。

在社会急速跨入现代化轨道的今天,这些古老的游戏却渐渐远离了我们的孩子。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的保护工作”。《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中华民族的民间童谣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童谣以其灵动的想像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孩子们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而以民间童谣为载体的民间童谣游戏,将生动有趣的民间童谣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更是极富研究价值的乡土文本,对于今天的孩子,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

民间童谣游戏,其简单的游戏方法、丰富的游戏形式、有趣的游戏内容,能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快乐和童趣。

一、民间童谣游戏之游戏形式“攻略”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民间童谣是民间艺术中最易被幼儿接受和喜爱的,它包括数数歌、问答歌、游戏歌、连锁歌、谜语歌、绕口令、颠倒歌等。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间童谣游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简单,易学、易会、易传,十分受幼儿喜爱。它最大的特征就是民间童谣+游戏,将游戏和民间童谣互相融合。在民间童谣这个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挖掘其游戏内涵,充分发挥它的游戏元素,将民间童谣所隐藏的教育价

值充分挖掘。

(一)、说唱游戏 说唱游戏,就是幼儿自主地指选择一些诙谐、有趣的民间童谣,比如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说说唱唱,或单独、或结伴、或接龙或者加以简单的动作。比如《荷花几时开》中,“荷花荷花及时开?一月不开二月开。二月不开三月开„„”,幼儿可以三五成群,以接龙的形式来展现童谣。又如游戏《拍大麦》,则是加入了简单的动作,“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花拍大麦,劈劈拍,劈劈拍”,幼儿互相击掌,气氛热烈。又如游戏《稀奇稀奇真稀奇》,幼儿在说唱颠倒歌的过程中,娱人娱己。

(二)、对答游戏 民间童谣中许多作品都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如民间童谣《你姓啥》,“你姓啥?我姓黄。什么黄?草头黄。什么草?青草。”这样一问一答或者几问几答的形式,你来我往,互问互答。

(三)、创编游戏 创遍游戏,就是让幼儿在原来的童谣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验,来自己编排、创新。比如,民间童谣《数数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新衣;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梳小辫”,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游戏中自由创编“一个小

孩„„,两个小孩„„”。

(四)、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就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将自己喜欢的民间童谣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在表演中体验快乐。如表演游戏《我和姐姐一般高》以及《捉小狗》,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童谣中的角色,表现角色的神态、动作,在表演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二、民间童谣游戏之幼儿发展“攻略”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民间童谣游戏这一传统的游戏形式,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促进语言发展

布鲁纳认为儿童最复杂的语法和言语符号往往最先在游戏中使用。加维指出:儿童之间的语言交往最初是围绕游戏进行的。《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

幼儿在民间童谣游戏中可以自己想说就说,或者和同伴交流互动,可以互相影响,积累丰富的词汇。比如绕口令的游戏形式,还能对幼儿让幼儿辨别相近的发音,提高语言的敏感性。

2、丰富审美体验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在民间童谣游戏中,幼儿可以接触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童谣,对一些不同的语言特色,会感到新奇,会接触一些独特的语言编排形式,能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比如游戏《拉大锯》,我们南方的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北方方言的截然不同的语言特色。

3、形成规则意识

民间童谣游戏有许多要幼儿合作进行,这就为幼儿协商、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参加游戏,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能够理解他人,学会解决矛盾,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通过矛盾的解决与规则的改进,幼儿形成了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更好地融入集体。

4、拓展智力经验

民间童谣游戏不单是让幼儿说说唱唱,更是幼儿拓展经验、开发智力的途径。比如,民间童谣中游戏中的《谜语歌》、《数

数歌》,都可以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口脑并用。幼儿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反馈到游戏中,丰富和更新游戏的同时,也是互相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

5、了解风俗风情

中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许多不同地区的民间童谣游戏,都可以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民俗风情。比如:《十二子》的童谣:“正月初一吃圆子,二月里放鸽子,三月清明去买青团子,四月蚕宝宝上山结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摇扇子,七月莆扇拍蚊子,八月中秋剥剥西瓜子,九月登高去打梧桐子,十月剥开枣红小桔子,十一月太阳头里踢毽子,十二月年底搓圆子”。可

以让幼儿在接龙的游戏形式中,感受一拿年12个月的不同。而南北地方色彩浓郁的民间童谣游戏,更能让幼儿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

三、民间童谣游戏之游戏开展“攻略”

(一)寻找适合幼儿的民间童谣游戏。

我们要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筛选出健康向上、贴近幼儿生活、寓趣味性、知识性、审美性于一体的民间童谣游戏。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能激发了幼儿兴趣的游戏,充分展现民间童谣游戏的魅力。比如吴方言区,就有许多优秀的方言民间童谣游戏,如上面提到的民间童谣游戏《你姓啥》、《拍大麦》,都有不同的方言版本。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可以选择比较简短形象的童谣,开展表演游戏,如《小老鼠》。大班的幼儿则可以选择一些对答、创编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体验到挑战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成功感。

(二)选择各种游戏途径 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有效选择,在各个环节如来园、离园、饭后等零散的活动时间,让幼儿自发地玩玩。

在户外活动时间,也可以选择一些结合身体动作的民间童谣游戏,来玩一玩,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比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结伴游戏,念念、动动,在互相交流、游戏中体验了快乐。还可以将民间游戏与集体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根据幼儿在活

动中的兴趣和需要,生成主题性教育活动,丰富课程内容。让幼儿自己探究民间童谣游戏的丰富性、民间童谣游戏的玩法、民间童谣游戏的创编等,发展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挖掘各种游戏资源 民间童谣游戏许多家长小时侯都玩过。《纲要》提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发挥家长的参与性和利用价值。请家长共同参与,一方面可以了解民间童谣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共同来学习,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其次可以让家长帮助共同收集童谣游戏,特别是一些方言童谣游戏,有的年纪大的家长接触较多。除此之外,还可以请家长来和小朋友一起学一学、演一演。家长积极参与收集记录整理,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民间童谣游

戏,既唤起了家长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改善,更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课

程,成为了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民间童谣游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添加剂”,期待我们能发现更多的适合幼儿的民间童谣游戏,挽救民间传统文化的流失;期待我们的幼儿能在民间童谣游戏中享受更多的快乐;也期待幼儿能在我们传统的游戏中更了解我们的祖国、更热爱我们的民族。

民间童谣游戏的探究之路,我们才刚起步,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从祖国的幼苗开始不断传承、宏扬和发展。

徜徉在幼儿民间游戏的儿歌中

人人都喜欢活泼、可爱的孩子,特别是对聪明、懂事、明事理、且能与人大胆交往的孩子尤为如此。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父母不在为孩子处处着想?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懂事、能健康地成长。而幼儿的个别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不会说话、不够活泼时,心中甚为着急,但缺乏如何培养的方法。在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中,我感到,民间游戏中的儿歌、童谣确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

一、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情绪是对客观事情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障碍是个体想达到本身需求时遭到外界的阻碍或个体本身的心理冲突,是个体陷于一种挫折情境的情绪状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认为,这种情绪状态会导致个体的言语和语言问题。反之,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幼儿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中加入儿歌后,更显民间游戏的魅力,幼儿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显然,儿歌的作用很大,它活跃了民间游戏的气氛,从而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地形成。

二、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随着身体“日长夜大”,口头词语也在积累增加,此时,正是“学说话”的良机。不失时机地利用游戏教孩子念一些文质兼美,饶有情趣的儿歌,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地今天,忽视德育,不能为幼儿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巩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当今因道德造成的社会问题,决不亚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恶果。在我们中国,加强德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更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民间游戏中地部分儿歌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样不可低估。如:

“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

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

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

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这首儿歌摘自于民间游戏“摇元宵”之中,游戏由两名幼儿合作完成。而这首儿歌融于此游戏中,不仅教育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而且又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从中也增添了游戏的情绪。

三、有利于快而好地接受知识 计算教学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幼儿多半不感兴趣。我认为,将儿歌引入计算教学中,同游戏活动相结合,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可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民间游戏中的儿歌正证实了这一点。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的儿歌:

“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

这首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又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数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知识。

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好模仿、好表现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民间游戏为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的环境尤为突出,幼儿在玩又好似在表演,玩中有演,别有情趣。民间游戏中的儿歌如锦上添花渲染了气氛,好似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道具,是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如民间游戏“推小车”中的儿歌:

“吱吱吱,小车叫,推上小车卖甜糕,”

“谁要?谁要?”(我要,我要)“娃娃吃得咪咪笑。”

做此民间游戏时,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扮推车人,一个扮小车,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添入儿歌后,幼儿边推小车边念儿歌,适当分散幼儿注意力,不单单集中于小车,使其推小车格外轻松。在愉快的气氛中“卖甜糕”,加上周围幼儿配合,一唱一和,使此游戏情趣颇足,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游戏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可见,幼儿民间游戏中儿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确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

中国民间童谣精选 摇摇船 摇,摇,摇 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吃完饼儿还有糕。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哭着叫着喊妈妈,叽哩咕噜滚下来

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蚂蚁踩死大公鸡,爸爸睡在摇篮里,宝宝唱着摇篮曲。

张打铁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毛铁。

推磨摇磨

推磨,摇磨,推豆子,磨豆腐,么闰儿要吃菜豆腐。打碗米来煮,煮又煮不熟,抱着罐罐哭

小小子儿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什么?

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到明儿早晨,梳小辫儿。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幼儿园里朋友多。你一个,我一个,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

新年到

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甜糕,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

哪边高

哪边高?这边高。哪边矮?这边矮。

一锅豆腐做成十二块。嫩豆花,好的菜,今天做来明天卖。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只篮子手中提。七种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古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

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小手象个小蝌蚪,我和爷爷握握手,只能握他手指头。

漱口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刷牙

小妹妹,爱刷牙,嘴巴小,牙刷大,刷呀刷,刷得满嘴白花花。

甜嘴巴

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

小酒窝 点点窝窝,点点窝窝,宝宝笑一笑,两个小酒窝。

小板凳

小板凳,真听话,跟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请妈妈快坐下。

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冬冬不在留一个。

春天到

春天到,春天到,花儿朵朵开口笑。草儿绿,鸟儿叫,蝴蝶蜜蜂齐舞蹈。

捶捶背

老公公,八十岁,请你坐下来,给你捶捶背。

梳头

不梳头,不洗脸,人人见了闭上眼。梳一梳,洗一洗,人人见了都喜欢。

小辫子

头上小辫子,天天跟我转,和我捉迷藏,不让我看见。

太阳晒

太阳不晒草不绿,太阳不晒花不香,太阳不晒果不熟,太阳不晒苗不长。被窝也要晒一晒,太阳晒了暖洋洋。身体也要晒一晒,太阳晒了才健康。

太阳公公起得早 太阳公公起得早,他怕宝宝睡懒觉,爬上窗口瞧一瞧,咦?宝宝不见了,宝宝正在院子里,一二一二做早操。

雪地给我拍照啦 下雪啦,下雪啦,地上铺满小雪花。小妹妹,滑倒啦,地上印个小娃娃。小妹妹,喊妈妈: “快来呀,快来呀,雪地给我拍照啦!

雨点沙沙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爬。

葡萄

紫葡萄,一串串,好像气球挂满天,妹妹攀住葡萄藤,一高一低荡秋千。

桔子

大桔子,红又甜,剥它一瓣尝尝鲜,妹妹听我讲故事,一瓣桔子讲一年。香蕉排队

香蕉小乖乖,真呀真可爱,高个往后站,矮个前边排,自觉守纪律,友好又和蔼。

葡萄孩子多 葡萄孩子多,没吃没穿没有窝。挤在一起来取暖,靠着绿叶把风遮。

西瓜身上的黑道 西瓜小宝宝,真呀真可笑。手拿大墨笔,满身画黑道

芝麻长大了

芝麻荚,节节高,里面住满白宝宝。白宝宝,长大了,挤开门缝往外瞧。嘎叭响,门开了,宝宝抢着往外跑。

露珠

露珠露珠圆又小,干活不让人知道,半夜起来到田野,忙给禾苗洗洗澡,太阳出来它就走,你想找它找不到。

圈儿

篇3: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一、民间童谣游戏的特点

童谣是基础,也是游戏的载体,幼儿要进行这样的游戏就必须借助童谣。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童谣成为当时所发生的一些大事或是奇事的一种记录形式,在儿童的游戏中得以体现。因此,童谣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儿童对世界观察角度的独特呈现。

民间童谣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 针对对象主要为幼儿。

民间童谣游戏针对的群体主要为幼儿。因为民间童谣游戏符合幼儿的身体和心理接受能力。幼儿对童谣的兴趣和对游戏的兴趣都是非常高昂的,而民间童谣游戏正是二者的一个有机结合,因此,更受幼儿的欢迎。

2. 韵律感很强。

由于童谣的节奏感多采用双声、叠韵、双关等手法进行表现,因此,民间童谣游戏以童谣作为活动的基础,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游戏进行的同一节奏,利于幼儿玩耍和记忆。

3. 变化性很大。

民间童谣游戏和民间游戏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的,所以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变化。由于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较差,且幼儿在游戏中会创造性地改变童谣,进而改变游戏规则,因此,民间童谣游戏的变化性很大。

4. 群体性强。

民间童谣游戏与其他游戏一样,通常需要两个以上的幼儿才能进行,因此,民间童谣游戏的群体性很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5. 娱乐性强。

民间童谣游戏是民间游戏中娱乐性较强的一种活动,且由于民间童谣游戏中童谣的娱乐功能更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相对于其他民间游戏来说,民间童谣游戏的娱乐针对性更强。这就是为什么在成人眼里看起来很“弱智”的一些童谣游戏对幼儿来说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6. 竞争性强。

民间童谣游戏的结果多是以何种方式为胜,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因为幼儿争强好胜的特点。幼儿对这样的游戏存在极浓厚的兴趣。正是如此,民间童谣游戏有着很强的竞争性。

二、在幼儿园中有效运用民间童谣游戏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建议

要在传承文化与幼儿快乐发展中寻找一个结合点,民间童谣游戏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载体。特别是在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年代,科技的力量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事情了。但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依然占据着无法取代的位置。而民间童谣游戏,这种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民间童谣游戏应该如何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呢?

1. 把民间童谣游戏与一日活动相渗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都是课程。那么,怎样才能把民间童谣游戏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单纯的孤立的游戏活动,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呢?我认为可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1)将民间童谣游戏渗透到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中较少关注的内容,也是老师们组织起来较为困难的环节,且教师认为这些环节都只要注意保育就可以了。但是往往在这些环节中,幼儿的思想灵感和一些突发奇想是最容易撞出火花的,也是幼儿之间进行自我交流的一个有效空间,以其独特的趣味性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用一些短小、安静、简便的语言型民间童谣游戏与过渡活动相结合,给幼儿提供说话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将民间童谣游戏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在幼儿园的区域设置中,可设立一个单独的民间童谣游戏区。在区角中,投放陀螺、绳子、铁环、竹竿、“跳房”的方格和小盒等幼儿喜爱的民间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由结伴选择,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以及和同伴之间协商合作的机会。幼儿要进行游戏,就必须从“我”中摆脱出来,与人一起形成一种“我群”,在“我群”中进行游戏。如:“跳竹竿”游戏,二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抬的动作要一致,抬跳动作要协调,抬跳节奏要一致,两个一致和一个协调,充分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这不仅是一个与同伴交往的过程,还是一个模仿成人的游戏,能锻炼合作能力,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规则意识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得到增强。

(3)在一日生活中设计一些民间童谣游戏

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可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设计民间童谣或民间小故事等语言活动,使幼儿在童谣中拓展认知面;在体育游戏活动环节中,则可设计一些操作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民间童谣游戏,从而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互相协调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游戏活动环节中,则可设计一些童谣特征较强的民间童谣游戏,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逐渐形成,同时,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2. 利用民间童谣游戏做好幼小衔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继续发展。

民间童谣游戏并不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玩了,以后就要丢弃的东西,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不是一个阶段就可以完成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应该将各个阶段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因此,要将民间童谣游戏作为切入点进行幼小衔接。如:请小学生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在与小学生的互动中,幼儿除了感受到游戏的变化无穷外,对哥哥姐姐们更是羡慕和钦佩。幼儿在民间童谣游戏中主动认识小学,拓展幼儿的认知面,使幼儿能够理解小学是幼儿园的一个延伸,以及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体现,从而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欲望,并在心理上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实现以民间童谣游戏作为衔接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继续发展。

3. 组织教师学习民间童谣游戏,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整体发展。

现在幼儿教师对于民间童谣游戏的了解还很模糊,所以应组织教师对民间童谣游戏的理论、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了解、体会到民间童谣游戏在幼儿园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社会性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学习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同时,要加强与家园、社区之间的合作,家园、社区与幼儿园配合,使幼儿社会性得到全面、整体的发展。如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讲解如何运用民间童谣游戏与幼儿进行互动。家长还可以将一些民间童谣游戏作为亲子游戏一起和幼儿进行玩耍,和社区合作将简短的童谣制成展板,并在社区中进行布置等。教师、家长、社区同事合作,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整体发展。

在当今社会,从“百家讲坛”节目的热播,到我国对“对外汉语”的重视程度,从学习《论语》的热潮,到歌曲《老子》、《中国话》的疯狂流行,电影《孔子》在世界各国的热映,都无不掀起了一股强大的中国文化风。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期待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了解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的任务置于新一代的孩子身上。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从幼儿抓起。而游戏,特别是民间童谣游戏,既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又是社会时代性的真实反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民间童谣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更, 与现代儿童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导致我国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越来越差。本文着重研究中国民间童谣游戏特点, 并提出中国民间童谣游戏在当今幼儿园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民间童谣游戏,社会性发展,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丽珠, 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园课程;课程资源;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35-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幼教工作者在学习国外先进课程理论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渐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近年来,一些幼儿园开展了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尝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民间童谣包含了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重要的思想、文化、情感与道德内容,保留了丰富而多样的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生态因素,因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幼儿从表象人手感知事物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民间童谣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叠词叠韵、富有节奏感,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切合幼儿的口味,容易深入幼儿的心灵。同时,民间童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因此易为幼儿所接受。所以,选择和利用民间童谣,将其自然融入幼儿园课程,可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体验,促进幼儿认知和情感的良好发展。

二、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

(一)怎样选择民间童谣

民间童谣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是一个较为庞杂的系统,其间精芜并存。我们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的童谣。具体说来,我们在选择民间童谣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童谣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也有所不同,我们在选择童谣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关注幼儿的兴趣。例如,小班幼儿理解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重复,我们可以选择那些短小易记、语言生动、形象性强的民间童谣,以利于幼儿感受、理解和表现。帮助识数的数数歌和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民间童谣就是不错的选择,如《五指歌》《小老鼠上灯台》等。中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强,视野的拓展使得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都有所发展,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内容丰富的民间童谣,如《属相歌》《十姐妹》等,以更好地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大班幼儿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我们可以选择绕口令、谜语或长句式的民间童谣,如《鹅过河》《数蛤蟆》等,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根据幼儿的生活环境,选择语言习惯相近的童谣

不同地区的民间童谣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和语言特色。我们在选择童谣时,最好先选择本地区的童谣,如某些具有方言特色的童谣。一般来说,幼儿较易理解本土的童谣,较难理解其他地区的童谣。例如,巴蜀地区的童谣和华南地区、东北地区的童谣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有相似的内容或意境,所借用的事物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童谣《月光光》和巴蜀童谣《月亮光光》描写的都是月光之下充满童趣的意境,都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但所描写的事物完全不一样,语言也各有特色。“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摘子姜,子姜辣,买胡辣,胡辣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买屋梁,屋梁高,买张刀,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纸船,船沉底,浸死咽班番鬼仔!”这则童谣所涉及的槟榔、胡辣、箩盖等显然是广东地区常见的事物,贴近当地幼儿的生活。“月亮月亮光光,芝麻儿芝麻儿烧香,烧死麻大姐儿,气死幺姑女儿,不要哭,买个娃娃打鼓鼓,鼓鼓叫唤,买个灯盏,灯盏漏油,买个枕头,枕头开花,接个干妈,干妈脚小,一脚踩逗癞疙宝。”这则童谣所涉及的“幺姑儿”“癞疙宝”等都是巴蜀地区幼儿熟悉的方言词,他们很容易体会到这种语言带来的幽默诙谐的意趣。

当然,选择民间童谣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本土,教师也可以将其他地区的民间童谣加以改编后介绍给幼儿,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和丰富。

3、根据教育需要,选择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童谣

除了幼儿的兴趣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有意识地选择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童谣。民间童谣在文化积淀过程中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也可能留下一些不适应新时代、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教师在选择时要注意甄别。有些民间童谣虽然节奏感强,容易诵读,但语言粗俗,有可能对幼儿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类童谣我们要坚决剔除。还有些民间童谣存在一定的迷信和巫术色彩,宣扬因果报应等思想,教师在选择时需注意判断,以避免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

(二)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方式和途径

在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要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将童谣与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1、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之中

民间童谣可以融合到许多领域的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欣赏和感受民间童谣,使幼儿体验民族语言之美。要注意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幼儿进行简单的机械记忆。

民间童谣也可以融入音乐活动中。幼儿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而民间童谣本身就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结合轻快活泼的音乐唱童谣显然比单调的吟唱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可以以童谣为歌词,配上幼儿熟悉的歌曲,也可以用快板、钢琴等为童谣伴奏。有教师将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配上打击乐器,节奏感更强,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螃蟹歌》(一首川味浓郁的民间童谣)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伴着童谣和配乐即兴表演,满足了幼儿参与和表现的愿望,给幼儿带来了快乐。

民间童谣还可以与数学领域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幼儿由于认知能力有限,较难理解抽象的数字。民间童谣中有大量的数数歌,例如《五指歌》《数蛤蟆》等,这类童谣是数学与文学的巧妙结合,幼儿可以在念童谣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数序,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变化等。

2、融入游戏活动之中

民间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童谣的游戏化、情景化

和生活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谓童谣游戏化,就是以游戏活动形式学习童谣;所谓童谣情景化是指设计一定的情节、场景展现童谣内容:所谓童谣生活化是指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开展童谣教学活动。

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童谣《属相歌》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十二生肖动物的头饰,让幼儿戴着头饰模仿不同的动物,比一比谁模仿得像。接着教师念童谣,请幼儿仔细听,念到哪个动物就请戴着相应头饰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幼儿还可以互相交换动物头饰,重复游戏。这样,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童谣,掌握十二生肖的排序。又如童谣《推磨摇磨》适合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边念边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热情很高,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民间游戏和民间玩具帮助幼儿学习民间童谣。教师可以将民间玩具如木偶、陀螺、毽子、泥人、风筝、风车、跳绳等投放在活动区,或在户外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跳绳活动时,教幼儿念童谣《马兰花》,将有节奏、有韵律的数数与跳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有节律的吟诵和运动中体验童谣的美感和游戏的快乐。

3、开展主题活动

教师可以围绕民间童谣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例如在亲子活动中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民间童谣,一起吟唱、表演、创编童谣。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各班幼儿创设民间童谣主题墙,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有关童谣的经验。

4、渗透于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民间童谣的渗透教育,可以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童谣中有益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情心,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吃水果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念《排排坐》,让幼儿学习分享和谦让。这种教育形式幼儿乐于接受,效果比单纯说教好得多,还可以随时进行。

三、需要注意的几点

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通过民间童谣的学习想让幼儿获得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给幼儿以美的感受和体验。(2)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3)拓展幼儿的知识和经验。(4)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但在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要摆正本土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民间童谣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多数是用本土方言演绎的,如果把其中富有特色的本土方言转化为普通话,童谣语言的精髓可能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了,教育价值也会降低。在民间童谣的学习中适当使用本土方言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其他活动中,我们要坚持使用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应以普通话交流为主,以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篇5: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幼儿园小班民间文学活动——童谣:剪纸歌

主要涉及领域:

艺术、语言

活动目标:

1.学习童谣,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创编。

2.感受剪纸的乐趣,愿意尝试剪纸。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剪纸作品。

2.剪纸材料(剪刀、彩色纸等)。

3.邀请大班幼儿进行剪纸表演。

活动过程:

1.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剪纸表演。

★指导语:哥哥、姐姐在干什么?怎么剪的?剪的是什么?

2.学习童谣,感受剪纸活动的乐趣。

(1)欣赏童谣,理解童谣内容。

(2)学习朗诵童谣,感受剪纸活动的乐趣。

3.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创编活动。

★指导语:小剪刀还能剪出什么好玩的东西呢?

4.尝试剪纸,产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资料链接:

剪纸歌

哥哥姐姐手儿巧,拿把剪刀绞呀绞。

篇6: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推动民间游戏进入幼儿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由于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纲领中的基本活动,民间游戏进入幼儿课堂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将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堂进行了理论研究,对今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民间游戏的继承,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首先研究了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背景,发现当前民间游戏正逐渐没落,幼师对游戏教育的认识不够以及幼儿园教育的本土化需要。因此,我们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幼儿民间游戏的历史性、地方性、和谐性和被挤压性等特征。民间游戏的特征决定其在进入幼儿园课堂时,不论是对儿童、幼师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来说,民间游戏具有促进身心发展、品质培养、提高社会认知和促进文化适应等教育功能;对于幼师来说,民间游戏的应用有助于转变其教育观念;从社会角度来讲,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文化功能,有利于文化熏陶和传承。在认识到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本文从幼儿、幼师以及幼儿园的角度研究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堂的应用现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课堂的措施,包括对传统民间游戏的选择和改造,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支持以及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为幼儿园课堂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1]生活和成长,都凸显出游戏对幼儿的特殊意义。民间游戏作为民间创编并广为流传的游戏

[2]形式,既包括儿童民间游戏也包括民俗娱乐节目,且极具地域性和时代性。儿童民间游戏广泛流传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儿童通过身和心智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儿童民间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且能通过创新进行不断改良。当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深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推进民间游戏真正融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的[3]健康发展。为了将民间游戏引进幼儿园课程,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1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背景 1.1民间游戏的没落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对儿童的游戏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比传统需要场地设备和互助协助的民间游戏等儿童游戏,现在的儿童游戏已经逐步往电子类游戏发展。当前儿童民间游戏的逐渐没落使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保护民间游戏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营造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游戏环境,我们应探索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堂的新思路。

1.2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对游戏的认识不够充分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及幼师忽略了游戏的重要性,一味挤占幼儿本应玩乐的游戏时间进行教学,这十分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缺乏游戏运动的锻炼使得幼儿的体质下降,在游戏中可培养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师对游戏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充分,仅把游戏当成幼儿玩乐的方式,无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1.3幼儿教育本土化的现实需要

我国幼儿教育要实现特色发展,除了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以外,还应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地方特色。一味的生搬硬套不仅会使我国的幼儿教育丧失特色,造成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这一珍贵宝藏的流失,还会达不到预期的幼儿教学效果。面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本土化的现实需要。2幼儿民间游戏的特征

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一般游戏的主体性、非功利性、虚构性、愉悦性等特点,融合了体育运动的竞赛和规则因素,还具有民俗的创造性、传承性、享用性和保存性。而幼儿民间游戏的具体特性包括历史性、地方性、和谐性和被挤压性。2.1幼儿民间游戏的历史性

我国幼儿民间游戏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黄帝时期的“鞠”,即键。山西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仰韶时期的陶制陀螺形似现代的小陀螺。且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流行“透索”(即跳绳)和“杆木”(即爬杆)。2.2幼儿民间游戏的地方性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且各民族生活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因此各民族的幼儿民间游戏各种各样、极具地方特色。幼儿民间游戏是在特定的地域内产生并发展的,因此其地方特色体现出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我国幼儿民间游戏在地域性中蕴涵着民族性。2.3幼儿民间游戏的和谐性

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的产生和发展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民间游戏的内容模仿的主要是自然现象(刮风、下雨、鸟飞、鱼游、兽走)和社会现象(狩猎、骑马、打仗、耕种、畜牧、建筑、祭祀)。民间游戏时间方面强调时令不同适合的游戏不同。民间游戏的伙伴关系主要为非对抗关系而非对抗性关系。民间游戏的成分融合竞技、娱乐、戏曲,知识和技能,态度及品性。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在内容、时间、伙伴关系以及成分都体现出了和谐性。

2.4幼儿民间游戏的被挤压性

从我国古代到现代社会,幼儿民间游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营造了“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气,再加上“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思想盛行,游戏被认为会妨碍教育。现代,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又受到了排斥。2.5幼儿民间游戏的稳定性、便利性和广泛性

幼儿民间游戏的稳定性体现在其更新变化的速度很慢,变化速度较J漫,除了因为时代和地域变化而发生外很少发生变动,不过在当前追求创新的环境下,应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适当改造。幼儿民间游戏的便利性体现在其不受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幼儿民间游戏的广泛性体现在其游戏类型多种多样,游戏形式也很灵活。3民间游戏进入幼儿园课堂的意义 3.1幼儿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

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民间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品质、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文化适应。

3.1.1幼儿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对于幼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不同的民间游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如快速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民间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运动器官以及感官的机能都能通过锻炼得到有效的加强。幼儿的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机能、骨骼发育、弹跳能力、手脚协调能力和免疫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民间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性格和情感熏陶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体验影响着幼儿语言能力、表现力、审美观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3.1.2幼儿民间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通过以游戏作为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在智力和社会认知发展期提升思维能力和社会认同感。我国的民间游历史悠久、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放映出当地文化,还展现了社会的不同方面,有助于幼儿提高社会认知力。民间游戏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展现着历史与文化,融合了普遍的社会认知观。讲演类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思维类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民间游戏过程中,能够让幼儿学习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相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价值观。3.1.3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品质

性格的养成对今后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幼儿期是性格的发展的重要阶段。民间游戏对幼儿形成良好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民间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团队意识等良好品质。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首先学会遵守游戏规则,然后学习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调控能力,培养团结互助、谦让顽强、分享合作等良好品质。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集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3.1.4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实现文化延续和创新的基本条件,个体进行文化适应的过程有所差异,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奠定其今后文化适应的基础。民间游戏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儿童形成家乡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儿童的爱国精神。3.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师转变观念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幼师对游戏特别是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够,仅重视知识教学,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在幼儿课堂引入民间游戏,能够让幼师在实践中感受到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和教学效果,从而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课堂的有效措施。

3.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社会文化功能

民间游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民间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礼教、尊尚祖宗人伦等文化精神,是我国历史自会结晶,需要我们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

4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堂的应用现状

从儿童的角度来看,民间游戏虽然丰富多彩,对孩子来说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自由性,但是受到高科技游戏和玩具的冲击,民间游戏越来越不受欢迎。再加上某些民间游戏(跳方格、捉迷藏等)受场地限制,以至于民间游戏难以开展。在民间游戏不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改变的情况下,游戏的技巧性过强或过简单,难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从幼师的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游戏或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必要在幼儿园课堂重引入民间游戏。而部分幼师在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堂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造,生搬硬套,无法发挥民间游戏的作用,教学效果不佳。在引入民间游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他内容的横向联系和游戏间的纵向关联度不够,幼师不注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有效体验、只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注意力操控,使得民间游戏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高。

从幼儿园的角度看,由于民间游戏极具地方特色,所以大部分幼儿园可利用的民间游戏资源较少,严重的阻碍了在幼儿园课堂开展民间游戏。因此许多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时间和资源有限,只能将民间游戏穿插在其他教学过程中,无法全面配置器材,所以难以推广。再加上部分竞技性的民间游戏存在安全隐患,幼儿园出于安全考量不开展这些民间游戏。5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措施 5.1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取舍和改造

在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首先要广泛收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间游戏。幼儿园可通过发动教职工、家长或相关组织征集有关民间游戏的资料,并加大宣传力度以获取支持,还可通过网络渠道收集资料。在收集民间游戏资料的基础上,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和改造,初步筛选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教育意义的民间游戏。然后选择场地、器材和规则要求比较合理的民间游戏纳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最后对选择出的游戏的设置、规则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考虑和改进,以便用于今后的教学。5.2为幼儿民间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除了考量游戏方案之外,还要考虑场地的设置、器材的布置等多方面的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民间游戏的教学效果,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园内和园外资源为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例如道具制作应提倡变废为宝,通过手工设计道具既能促进幼儿的积极参与,发挥其创造力,还能避免浪费。园外资源主要通过鼓励家长参与获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提高幼儿的参与民间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民间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幼师应注意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及时协调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5.3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将民间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之外,该应积极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更好地发挥幼儿民间民间游戏的对儿童身心发展、品质培养、社会认知能力培养以及文化适应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等形式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民间游戏向幼儿的日常生活渗透。6结束语

儿童民间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合适的民间游戏,创设适合开展民间游戏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弘扬儿童民间游戏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篇7: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沛县五段镇俞庄幼儿园

戚传兰

一、课题背景

1、时代的呼唤。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发扬民族文化、吸取民间游戏精华势在必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

2、幼儿游戏课程的需要。《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游戏在幼儿整个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幼儿园游戏课程改革,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更好地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开展了《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让民间游戏来丰富现代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在当代传承和有效开发民间游戏做一点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标

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收集、整合、拓展、改编,使民间游戏成为本园游戏活动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构建运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目标体系,探讨利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民间游戏活动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让幼儿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建构了以民间文化为背景、以幼儿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以民间艺术、节日、饮食文化为辅助活动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幼儿认知与情感发展目标主要研究 :

1.民间户外体育游戏丢手帕、编花篮、抽陀螺、跑风车、跳绳、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弹球、扔沙包、石头剪子布等。

2.对部分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改编,充实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推铁环、抬轿子、跳竹竿、爬绳、爬竿、钻轮胎、踢毽子、荡秋千等。

3.民间玩具风车、布玩具、风筝、泥人等多功能的开发。4.幼儿室内民间游戏翻绳、打手背、抓子、过家家。

我根据本地区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自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了很多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来实施研究。

四、理论依据 1.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健康概念的界定中表明,人的健康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五、研究的方法

因为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超越了各自领域的教育界限,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测量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边实践边研究,以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这一研究成果丰富了学前幼儿游戏教育理论体系,拓展了学前儿童民间游戏活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学前幼儿游戏课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文献资料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吸纳教育教学信息,为课题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收集民间游戏的内容、玩法、材料等相关资料。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不断反思、调整、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收集阶段研究的经验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积累材料,推广经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9 ——2012.11

(1)调查、分析在社会上流传的民间游戏。(2)搜集各类民间游戏,并进行整理、归类。

(3)查阅资料,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2012.12 ——2013.11(1)制订实施计划。

(2)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兴趣实施课题内容。

(3)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4)撰写相关教学笔记、观察记录、论文。

3、综合整理阶段: 2012.12—-2013.11(1)整理、筛选、加工总结研究资料。(2)撰写阶段性报告。

4、结题阶段: 2013.11 ——2013.12(1)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在全体老师的努力帮助下,我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收获。民间游戏的开展促进我园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从幼儿发展来看:我们发现孩子们手、脚与全身活动类型的民间游戏中动作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

一、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

许多民间游戏带有竞争的性质,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当他们能顺利地参与游戏时,就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然而如果在游戏中失败或者受到挫折,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处于不安与烦躁的状态之中。但是孩子都有好胜的心理,为了参加游戏,他们只能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游戏。如:在进行《丢手绢》的游戏活动中,刚开始玩时,当幼儿把手绢放在一个小朋友身后时,有的幼儿会忍不住去提醒别人,更有甚者有的幼儿还会忍不住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我都要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一开始孩子们很难遵守规则,每次都会不自觉的喊出声音,特别是我们班的朱子健小朋友,他特别喜欢在别的小朋友丢手绢时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每次这个时候我都要提醒他遵守规则,甚至终止他游戏。渐渐地几次下来他能在游戏时有意识的遵守游戏规则了。后来在玩“丢沙包”、“踢毽子”、“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许多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有面临失败的机会,而他们一般都能在等待中继续参加游戏,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游戏中慢慢形成;因为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决定了游戏的顺利进行。、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现在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外地的小朋友,学习用方言来念,他们会觉得更加新鲜、有趣,学的也更加认真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外地的小朋友都会用方言说简单的话了呢。这种用方言来念的形式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总之,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希望更多的幼儿能参与到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来,让我们的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通过游戏,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确实如此,有的游戏如《造大桥》和《切西瓜》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训练幼儿的语音辨识和清晰的表达,还可以利用汉语特有的声韵特点创造出了“绕口令”的娱乐游戏。游戏者稍不留神或舌头翻转不灵,就会出现吐字不准、四声不清的差错,引起人们哄堂大笑。如: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要求幼儿快速念出,反复练习,达到了语言方面的锻炼。民间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能使他们逐步学会表达。这种游戏形式的学习使幼儿觉得很新鲜、有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游戏应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纲要中还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富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如:巩固10以内认识时,我组织幼儿排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把1—10的数字卡片分别贴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然后请小朋友按数字从小到大排好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再倒过来,从大到小排好一队,最大10当火车头开火车,让幼儿弄清10以内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使幼儿在游戏的教学中加深理解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如:在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活动时,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大灰狼”、几只“小白兔”,抓到几只“小兔子”,一只“狼”能分几只“兔子“?这就让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学会了等分。我经常选择找朋友、夺红旗、跳绳、踢球、赛跑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幼儿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教幼儿知识,能够让幼儿玩的开心,学的积极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部使用游戏形式,也能够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使用游戏形式,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不但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培育了互助合作能力。

民间游戏活动大多数都是以三五成群、结伴进行的,从与同班幼儿游戏,发展到与同龄幼儿玩游戏,再到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一开始玩游戏时,经常会出现几个人争一个角色,特别是“头领”这一角色。但是每个游戏都已经有了固定的规则,幼儿在游戏时必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所以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中心,向相互合作发展。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角色的分配不满意,人数与玩具不一致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通过相互间的商量、讨论,游戏才能继续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幼儿要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锻炼了组织能力,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协调能力。例如《编花篮》、《咕噜锤》许多孩子竟然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幼儿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民间游戏这一宝贵资源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深入反思,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更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教师的成长来看: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每两周一次的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理论,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一次次的活动观摩、研讨、交流中进行观念上的碰撞,提升了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老师们从过去的片面关注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逐渐过渡到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理解幼儿,分析体察幼儿的心理变化。课题组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研究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知道运动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教师的指导要针对不同的儿童,对待性格开朗、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要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过度的自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度才是最好的。大家的心理教育意识得到增强,通过研究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优化。

八、研究后的思考

总之,本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感受到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无穷魅力,萌发了幼儿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动力,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尤其在艺术修养上,尽管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但如何体现整合的有效性、合理性,如何对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觉不够,还期待专家的引领,评价方式还要更科学合理。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著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刘焱著

3、《学前教育学》

虞永平著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著

5、《学前游戏论》 丁海东著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五段镇俞庄幼儿园

戚传兰

一、课题背景

1、时代的呼唤。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发扬民族文化、吸取民间游戏精华势在必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

2、幼儿游戏课程的需要。《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游戏在幼儿整个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幼儿园游戏课程改革,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更好地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开展了《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让民间游戏来丰富现代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在当代传承和有效开发民间游戏做一点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标

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收集、整合、拓展、改编,使民间游戏成为本园游戏活动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构建运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目标体系,探讨利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民间游戏活动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让幼儿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建构了以民间文化为背景、以幼儿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以民间艺术、节日、饮食文化为辅助活动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幼儿认知与情感发展目标主要研究 :

1.民间户外体育游戏丢手帕、编花篮、抽陀螺、跑风车、跳绳、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弹球、扔沙包、石头剪子布等。

2.对部分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改编,充实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推铁环、抬轿子、跳竹竿、爬绳、爬竿、钻轮胎、踢毽子、荡秋千等。

3.民间玩具风车、布玩具、风筝、泥人等多功能的开发。4.幼儿室内民间游戏翻绳、打手背、抓子、过家家。

我根据本地区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自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了很多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来实施研究。

四、理论依据 1.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健康概念的界定中表明,人的健康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五、研究的方法

因为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超越了各自领域的教育界限,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测量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边实践边研究,以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这一研究成果丰富了学前幼儿游戏教育理论体系,拓展了学前儿童民间游戏活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学前幼儿游戏课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文献资料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吸纳教育教学信息,为课题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收集民间游戏的内容、玩法、材料等相关资料。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不断反思、调整、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收集阶段研究的经验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积累材料,推广经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9 ——2012.11

(1)调查、分析在社会上流传的民间游戏。(2)搜集各类民间游戏,并进行整理、归类。

(3)查阅资料,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2012.12 ——2013.11(1)制订实施计划。

(2)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兴趣实施课题内容。(3)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4)撰写相关教学笔记、观察记录、论文。

3、综合整理阶段: 2012.12—-2013.11(1)整理、筛选、加工总结研究资料。(2)撰写阶段性报告。

4、结题阶段: 2013.11 ——2013.12(1)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在全体老师的努力帮助下,我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收获。民间游戏的开展促进我园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从幼儿发展来看:我们发现孩子们手、脚与全身活动类型的民间游戏中动作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

一、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

许多民间游戏带有竞争的性质,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当他们能顺利地参与游戏时,就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然而如果在游戏中失败或者受到挫折,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处于不安与烦躁的状态之中。但是孩子都有好胜的心理,为了参加游戏,他们只能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游戏。如:在进行《丢手绢》的游戏活动中,刚开始玩时,当幼儿把手绢放在一个小朋友身后时,有的幼儿会忍不住去提醒别人,更有甚者有的幼儿还会忍不住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我都要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一开始孩子们很难遵守规则,每次都会不自觉的喊出声音,特别是我们班的朱子健小朋友,他特别喜欢在别的小朋友丢手绢时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每次这个时候我都要提醒他遵守规则,甚至终止他游戏。渐渐地几次下来他能在游戏时有意识的遵守游戏规则了。后来在玩“丢沙包”、“踢毽子”、“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许多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有面临失败的机会,而他们一般都能在等待中继续参加游戏,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游戏中慢慢形成;因为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决定了游戏的顺利进行。、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现在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外地的小朋友,学习用方言来念,他们会觉得更加新鲜、有趣,学的也更加认真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外地的小朋友都会用方言说简单的话了呢。这种用方言来念的形式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总之,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希望更多的幼儿能参与到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来,让我们的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通过游戏,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确实如此,有的游戏如《造大桥》和《切西瓜》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训练幼儿的语音辨识和清晰的表达,还可以利用汉语特有的声韵特点创造出了“绕口令”的娱乐游戏。游戏者稍不留神或舌头翻转不灵,就会出现吐字不准、四声不清的差错,引起人们哄堂大笑。如: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要求幼儿快速念出,反复练习,达到了语言方面的锻炼。民间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能使他们逐步学会表达。这种游戏形式的学习使幼儿觉得很新鲜、有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游戏应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纲要中还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富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如:巩固10以内认识时,我组织幼儿排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把1—10的数字卡片分别贴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然后请小朋友按数字从小到大排好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再倒过来,从大到小排好一队,最大10当火车头开火车,让幼儿弄清10以内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使幼儿在游戏的教学中加深理解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如:在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活动时,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大灰狼”、几只“小白兔”,抓到几只“小兔子”,一只“狼”能分几只“兔子“?这就让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学会了等分。我经常选择找朋友、夺红旗、跳绳、踢球、赛跑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幼儿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教幼儿知识,能够让幼儿玩的开心,学的积极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部使用游戏形式,也能够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使用游戏形式,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不但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培育了互助合作能力。

民间游戏活动大多数都是以三五成群、结伴进行的,从与同班幼儿游戏,发展到与同龄幼儿玩游戏,再到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一开始玩游戏时,经常会出现几个人争一个角色,特别是“头领”这一角色。但是每个游戏都已经有了固定的规则,幼儿在游戏时必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所以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中心,向相互合作发展。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角色的分配不满意,人数与玩具不一致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通过相互间的商量、讨论,游戏才能继续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幼儿要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锻炼了组织能力,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协调能力。例如《编花篮》、《咕噜锤》许多孩子竟然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幼儿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民间游戏这一宝贵资源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深入反思,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更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教师的成长来看: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每两周一次的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理论,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一次次的活动观摩、研讨、交流中进行观念上的碰撞,提升了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老师们从过去的片面关注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逐渐过渡到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理解幼儿,分析体察幼儿的心理变化。课题组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研究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知道运动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教师的指导要针对不同的儿童,对待性格开朗、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要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过度的自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度才是最好的。大家的心理教育意识得到增强,通过研究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优化。

八、研究后的思考

总之,本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感受到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无穷魅力,萌发了幼儿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动力,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尤其在艺术修养上,尽管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但如何体现整合的有效性、合理性,如何对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觉不够,还期待专家的引领,评价方式还要更科学合理。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著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刘焱著

3、《学前教育学》

虞永平著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著

篇8: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一、充分利用民间童谣游戏, 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课程中可以得到广泛运用。民间童谣吟唱起来押韵、朗朗上口, 在教师的引导下, 幼儿在语言活动课程当中可以体验民族语言之美。民间童谣在幼儿教学课程当中应当改变传统的语言类教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根据民间童谣的特点, 同时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运用新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例如在音乐活动中, 教师应专注于民间童谣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的特点, 可以配合节奏欢快的音乐用歌唱的方式演唱童谣, 其教学效果一定优于传统的机械性记忆教学, 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有的老师在教童谣《牧童谣》时, 常常说着“跟我做”, 并用拍手、握拳、拍手、握拳这四个强、弱、次强、弱的节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让他们产生兴趣。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童谣时, 要让幼儿伴着乐器自由地发挥, 自行理解童谣的内涵, 让幼儿积极热情地参与其中, 享受学习童谣的快乐。童谣同样可以和其他学科相结合, 当教师将数学领域的教学活动应用到幼儿教学当中时, 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当然, 有限的认知能力使得幼儿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字, 因此教师可以教幼儿民间童谣中的数数歌, 例如:童谣《加法口诀》、《数鸭子》等, 这类的民间童谣可以成功地将数学与儿童文学结合, 帮助幼儿在快乐学习童谣的同时, 了解数学中数字的简单变化, 去探索数学的奥妙。

二、整合童谣与民间游戏, 让幼儿教育寓教于乐

我们在学习童谣的时候, 加入民间的一些小游戏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比起呆板的纯粹书本教学, 两者的结合则更加完美。例如:在童谣《老鹰捉小鸡》中:“天上老鹰飞, 地上小鸡啼, 母鸡急得彭彭飞, 呱呱呱唤小鸡, 快过来躲在妈妈翅膀里”。如果在教学时中只是让幼儿安静地坐在教室里, 学习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这样, 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反之, 让幼儿加入游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玩边学, 和周围的幼儿一起加入这种欢乐的氛围, 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便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而幼儿和其他同伴的共同参与也间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教学时还应注重对幼儿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 比如跑、跳、平衡等简单运动。如《小板凳》、《造房子》等这类的童谣可以让幼儿在学习时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玩具与童谣的结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如民间童谣《放风筝》,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先去了解风筝的由来, 收集风筝的各种形状, 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简单的风筝, 这样学生一定可以完全融入如此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中。又如, 搭积木、小火车等等, 这些同样具有相同的效果。游戏起的是促进作用, 可以在幼儿学习童谣的时候锦上添花, 寓教于乐。

三、师生共同创编童谣, 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 就开展民间童谣游戏。这是一种直接的游戏活动。民间童谣游戏能够使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愉悦, 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 并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对语言能力的教学要从幼儿抓起, 相比于其他的民间游戏或体育活动, 民间童谣游戏则更符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要求。有些童谣带上节奏后, 说唱起来铿锵有力。例如:童谣《手指歌》:“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 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合上节奏, 边拍边唱, 幼儿说起来容易整齐一致。在节奏的影响下, 学起来也很振奋, 有精神。由于简练, 无形中增强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这时, 有的小朋友忘记了其中的几个字, 教师便可以提醒:“……一二三四五……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这样可以让熟悉的小朋友提醒那些不熟悉的,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幼儿去改编这首童谣, 比如改成“小猫没打到, 打到小老鼠”等等。要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就要把日常所见应用到所学的童谣中。这样, 既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而且还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进而可以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四、了解童谣游戏规则, 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

把游戏活动与童谣结合的形式, 可以让幼儿边念童谣边玩游戏。实践证明, 民间童谣游戏对幼儿的帮助很大。幼儿的年龄太小, 常常在学习童谣时只会自己“玩耍”, 并不懂得什么叫做规则。而民间童谣游戏节奏统一, 这就需要幼儿在进行游戏时从自己的小天地里走出来, 融入集体当中。让幼儿遵循统一的游戏规则是教师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游戏的规则往往需要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指引, 帮助协调每一个小朋友的关系。在游戏中, 幼儿要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 掌握游戏规则, 学会互相帮助和相互协调的能力。例如童谣《山上有一个木头人》, 其游戏规则是让孩子在教室四周分开走动, 边念童谣边做动作, 童谣念完后, 幼儿教师寻找身体挪动或者发出声音的孩子, 发现后, 便与全部孩子一块儿讲:“原先要打一定千万下, 此刻时间没来得及, 马粗心虎打三下, 一、二、三!”如果没发现一个孩子动, 幼儿教师可讲:“木头人解放!”全部欢庆, 游戏可重复进行2-3遍。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规则, 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游戏规则的必要性, 同时也让幼儿渐渐学会摆脱自我中心, 达到双倍的效果。

五、广泛搜集民间游戏, 认识童谣游戏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 近年来大量高科技玩具产品和游戏涌入消费市场, 使得幼儿的游戏过程逐渐被一个开关或几个按钮所取代, 原本内容丰富的传统民间童谣游戏的地位受到冲击。出于安全考虑, 很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各种高档玩具, 把自家的孩子“圈”在家里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也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了各种特长兴趣班, 由此导致民间游戏濒临失传与离散。导致这一结果的最终原因是家长对民间游戏的认识不够, 甚至有的家长对民间游戏带有偏见。改变这一现状的直接办法就是通过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让家长们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认识, 并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其次, 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很重要, 应该动员一切相关人员加入到搜集民间游戏的队伍中来。幼儿是幼儿园里的小主人, 他们也应加入到搜集民间游戏的队伍中, 向爸爸妈妈学习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把它们带进校园与其他小朋友分享。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亦是推动民间游戏回归的动力。

总之, 民间童谣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正确的选择童谣是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并非所有的童谣都适合幼儿教育,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情感和兴趣等都需要考虑在内。教师教学时, 应选择符合幼儿实际且优秀、健康、有趣的民间童谣, 做到既继承民间童谣的传统, 又促进儿童快乐的成长。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幼儿园的课程也在不断改革、深入。因而, 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幼儿教学资源。民间童谣是传统文化的的载体, 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正好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学的课程资源。本文对幼儿教育作了详尽的解释和深刻的思考:民间童谣的选择、幼儿园课程的应用以及传统文化资源运作等。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教学,课程资源,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晓铭.浅论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8) .

[2]邓鲁萍.教学游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 2013 (9) .

上一篇:我喜欢读书的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国学经典进校园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