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强化免疫

2024-07-01

麻疹强化免疫(精选9篇)

篇1:麻疹强化免疫

2015年1月22日 15:00,丰都街道办事处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全办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议。街道政法委书记何元明、卫生院院长付芝明、辖区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校长及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根据州、市文件要求对我办7-15周岁儿童麻疹强化工作进行了安排。中心校张显忠老师对我办当前麻疹免疫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指出工作的落实具体操作形式,明确了各校的工作:①应接种人数由学校统计,拿出摸底表;②学校以“告家长通知书”的形式通知学生接种信息;③学校通知学生报名要有“麻疹接种证明”;④做好“麻疹免疫强化工作进度统计表(日报表)的上报工作”。

街道政法委书记何元明在会上强调,强化全办7-15周岁儿童麻疹免疫接种工作是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各学校和卫生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协调,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州、市及办事处相关文件和规范的要求,组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果断做好7-15周岁儿童麻疹免疫强化工作。

篇2:麻疹强化免疫

总结宁南县免疫规划工作开展经验。方法 对宁南县2011年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进行分析。结果 全县应接种儿童35 267名,实际接种34 759名,接种率98.56%,未接种儿童508名,其中208名随家人外出,300名为短期接种禁忌。结论 2011年宁南县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较高,达到验收目标。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

麻疹是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麻疹工作的通知》【2】的通知要求,宁南县于2011-4-25/30在全县范围内对1997-01-01/2010-08-31出生(8月~14周岁)的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宁南县免疫规划常年人口资料;宁南县2011年麻疹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全县25个乡镇8月~14周岁摸底儿童数。

1.2 工作开展

1.2.1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制定《宁南县麻疹强化免疫实施方案》。成立“宁南县麻疹强化免疫领导小组”和巡回督导组,分片区进行督导。成立宁南县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技术专家组,对全县工作进行指导。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当地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实施。

1.2.2培训及宣传 2011-04-23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召开全县25个乡镇防疫医生及8个少数民族乡卫生院院长参加的“宁南县2011年麻疹强化免疫培训会”,学习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实施方案;县疾控中心技术人员对参会人员进行培训,使参会人员明确接种目标人群,掌握接种技术,注意事项、安全注射、报表报送时限等。对参会人员进行了接种资质考试,考试合格,确定麻疹强化免疫接种人员资质。宣传工作,全县挂宣传横幅35条,电子宣传标语46条次,宁南有线电视台报道4条。

1.2.3开展工作确定全县25个乡的接种点,对参加强化免疫工作人员再次进行培训。全县共设置固定接种点25个,临时接种点130个,县卫生局对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及乡镇卫生院对村接种员采取措施签订责任书、分片包干、责任人包点的责任形式,负责各自片区的强化免疫工作。

4月25日,全县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全面铺开,疾控中心根据方案要求分片区进行了督导和技术指导,掌握各乡工作的开展进度,及时与州疾控中心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保持州、县、乡接种信息的畅通。

1.2.4接种安全宁南县麻疹强化免疫督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片区对全县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各督导小组通过查卡片、进学校、进农户、问家长,实地调查,了解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

2结果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南端,金沙江西岸的一个彝汉杂居县,共有25个乡镇,126村,总人口18.6万人,2011-01/03共发生麻疹3例,发病率为1.75∕10万。共有25个乡镇卫生院,126个村级卫生站,县、乡、村基层防疫网络基本健全全县14岁以下应种儿童共计35 267名,2011-04-25/04-30全面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接种,5月1日后对流动儿童查漏补种。完成接种儿童34 759名,接种率达98.56%,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均未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未接种儿童508人,占1.44%,其中208人随家人外出务工,300人属于短期接种禁忌。经“凉山州卫生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督导小组”评估验收,该次强化免疫达到目标要求.3讨论

该次强化工作现已结束,通过本次工作,使深深地体会到:

一是领导重视是工作的关键:本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宣传部长、卫生局局长、副局长高度重视,从工作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关注工作的开展和进展,使工作人员倍受鼓舞。

二是经费落实是保障: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将配套 6万元作为本次工作的经费,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三网络建全是基础:该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学校。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这一工作,得力于县、乡、村防疫网络的建全,得力于各乡镇、村级网络人员和村级接种点的建立。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85%乡镇卫生院关口前移、任务下沉到村级,乡镇防疫医生只作好督查、指导工作,这是该次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

篇3:麻疹强化免疫

1资料和方法

1.1 强化免疫的定义

强化免疫是指, 无论进行接种的目标人群以往是否进行过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 也无论其是否曾患过麻疹, 均对其于国家规定时限内进行一剂麻疹疫苗的接种, 从而达到消除免疫空白、阻断病毒循环、提高免疫水平的目标。

1.2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9月20-30日对辖区内所有无麻疹疫苗禁忌证的8个月~14岁儿童 (1996年9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 , 无论既往麻疹免疫史 、患病史、 居住地和出生地如何, 一律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 儿童数总计5 324名。疫苗由山西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DC) 统一提供,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注射器也统一发放, 每名儿童一人一针一管, 接种对象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常规接种。

1.3 疫苗使用情况及调查方法

麻疹减毒活疫苗每支1ml为2人份, 0.5ml为单次接种剂量, 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采用皮下注射方式。以接种后2周内为观察时间, 对接种目标麻疹疫苗接种后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4 判定标准

异常反应包括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等, 其中发热体温在37.1~37.5℃间为弱反应, 37.6~38.5℃为中反应, 超过38.6℃为强反应;局部反应中局部红肿的平均直径在0.5~2.5cm为弱反应, 2.5~5.0cm为中反应, 超过5.0cm为强反应。由1名指定专业医生负责麻疹疫苗接种2周内各种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登记。

2结果

2.1 异常反应报告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中, 报告AEFI共计51例, 发生率为9.58‰。

2.2 异常反应年龄及性别分布

病例中男性25例, 占49.02%, 女性26例, 占50.98%。病例中年龄最小为9个月, 年龄最大为14岁, 平均年龄5岁。

2.3 发生异常反应的时间

麻疹疫苗接种后疑似异常反应出现的最短时间为5h, 最长时间为7d。51例异常反应第1天出现47例, 占92.16%, 第7天出现4例, 占7.84%。

2.4 临床诊断分类及转归

报告中一般反应最多是发热及局部红肿, 51例中发热占84.31%, 发生率为8.08‰;局部红肿占5.88%, 发生率为0.56‰; 过敏性皮疹占3.92%, 发生率为0.38‰;血管性水肿占3.92%, 发生率为0.38‰;紫癜占1.96%, 发生率为0.19‰。51例病例均已痊愈。

3讨论

疫苗对于机体是一种异物, 因此接种疫苗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3]。同时, 个体差异、疫苗的质量与使用方法等因素也会引发一些异常反应。本次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3.1 疫苗因素

麻疹疫苗中的一些附加物有增加机体敏感度的副作用, 同时若对麻疹疫苗毒种的减毒不当, 也会导致机体发热与皮疹。

3.2 疫苗接种操作环节

对禁忌证的正确掌握是预防严重反应的重要途径, 如急性传染病病人、发热病人、严重慢性病病人及有疫苗过敏史的病人等都应列入禁忌证, 由于本次强化免疫率的要求较高, 导致一些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若误将应进行皮下注射的疫苗注入肌内或血管, 也会因吸收过快而导致发热等反应的产生, 由于本次疫苗接种时间紧迫、任务较重、工作量较大, 加之参与计划免疫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 从各单位临时抽派的护士熟练于静脉及肌内注射, 却对皮下注射比较生疏, 虽进行了短期培训, 但在紧张的现场接种情况下, 也难免出现麻疹疫苗误注入肌内、剂量把握不准等现象, 这也是导致接种异常反应的重要因素[4]。

3.3 个体因素

强化免疫中出现的异常反应与机体的生理因素、健康状况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接种患者健康状况存在体质较弱、营养不良、精神状态不佳等不良表现的情况下, 疫苗接种后易引发反应加重、诱发偶合疾病及心理性反应等;属于过敏体质或特有遗传体质等的人, 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或多次刺激后, 易引发过敏反应;精神紧张引起的心因反应也是导致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

3.4 其他因素

预防接种的环境及时间等也是导致异常反应发生的因素, 在呼吸道感染等发生率较低的季节接种的异常反应率较低。

疫苗接种是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 多数接种者在接种后能产生对抗感染有利的免疫反应, 然而任何疫苗都不可能绝对安全。近年来, 疫苗安全性逐渐受到群众广泛关注, 在大型强化免疫中, 疫苗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免疫规划的专业人员应做到对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认识, 及时处理异常反应, 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与探讨, 不断总结免疫规划经验, 以减少强化免疫中异常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疫苗因素、接种环节、个体因素等均是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诱因, 应当对此进行注意, 并采用有效预防措施,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 避免了在人群中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保证强化免疫工作顺利进行, 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发展。

摘要:目的:分析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异常反应的特征及原因, 探讨降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的途径。方法:对我院麻疹强化免疫中5 324名8个月~14岁儿童接种后的异常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9.59‰。结论:疫苗因素、接种环节、个体因素等是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诱因。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异常反应,因素,疫苗

参考文献

[1]杨洁, 何梅英, 林喜乐, 等.深圳市罗湖区2007-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分析 (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6) :74-75.

[2]肖雷, 王凤双, 吴殚, 等.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 (J) .职业与健康, 2011, 27 (13) :1497-1499.

[3]马燕玲, 赵春艳, 徐颖, 等.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J) .首都公共卫生, 2011, 5 (4) :168-169.

篇4:麻疹强化免疫

【关键词】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麻疹是我国重点控制和消除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在使用麻疹疫苗前,我州麻疹呈自然流行状态,虽然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但接种工作不规范,主要对7岁以下儿童分阶段接种,麻疹的发病率仍较高,1984年以后,随着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的使用、计划免疫的实施、冷链系统的建立,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的要求,对8-12月龄儿童初免,18月龄复种,7岁再复种的接种针次,层层落实责任制,麻疹疫苗接种率逐步提高,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2006年后我州与全省统一按8月龄、1.5-2岁的免疫程序接种麻疹疫苗,但由于我州计划免疫工作县与县、乡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免疫薄弱村寨和空白人群依然存在,给消除麻疹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特别是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麻疹的发病率,2008年11月在全州范围内,通过精心组织、广泛的社会动员、细致的培训和充分的后勤保障,对8月龄-15岁以下人群开展了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使我州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苗免疫史、实验室结果来源于麻疹监测系统和麻疹网络实验室,人口资料来自文山州统计局。

1.2 分析方法 2004年后的麻疹病例诊断与分类标准全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诊断标准》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进行,对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常规免疫、麻疹监测工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2 结 果

2.1 麻疹强化免疫开展的时间、范围 2008年我州强化免疫开展的时间统一为2008年11月10日——25日,对全州8县8月龄-15岁儿童开展了初始强化免疫。

2.2 实施强化免疫的关键环节

2.2.1 政府重视、精心组织、部门间密切配合 各级党委、政府、卫生、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及时转發和下发了有关文件,成立了州、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诊断小组和督导小组,负责对全州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导,并制定了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州、县教育局为配合搞好麻疹强化免疫工作,专门召开了各学校校长参加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启动会,对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各学校高度重视,均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在宣传发动、摸底登记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2.2.2 宣传、培训 州、县、乡各级通过向儿童家长发放告知书、张贴宣传画、制作相关横幅标语、板报等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各级广电局在有线电视台连续多次播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公告,并对我州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报道。

由州卫生局组织召开了有各县卫生局、教育局、疾控中心、州妇联、州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参加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启动会,县、乡逐级培训了参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相关人员。

2.2.3 后勤保障 为确保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疫苗质量,州疾控中心对全州八县用冷藏车配送强化免疫用疫苗,县到乡、乡到各接种点,均实施了疫苗的全程冷链,确保了疫苗的效价。并下发足够的注射器、安全盒和截针器。

2.2.4 AEFI监测 由于本次麻疹强化免疫是我州计划免疫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预防接种,全州各级接种点都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反应进行了监测,全州共报告4例AEFI,发生率为0.54/10万,经州、县AEFI处理诊断小组确定为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医疗单位对发生异常反应的病例进行了及时处理。

2.2.5 督导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省、州、县、乡督导组对全州摸底调查情况和实施接种阶段的工作作了全面督导,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3 麻疹强化免疫实施结果

2.3.1 接种率

2.3.1.1 报告接种率 根据各县接种情况报告,全州应种儿童751856人,实种儿童735157人,接种率为97.78%,8县接种率均达到了95%以上的目标要求。

2.3.1.2 快速评估接种率 省、州疾控中心督导员在接种完成后均按方案要求,对每县城区、小学和乡镇150名儿童的接种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估,全州共调查1203名儿童,快速评估总接种率为97.84%。

2.3.2 麻疹发病情况

2.3.2.1 历年麻疹发病情况 我州自1953年有疫情报告以来至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4304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7.21/10万,80年代初我州全面启动计划免疫,麻疹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1980年-1995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17.3/十万,1996年——2008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1.2/十万,2009年——2010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0.08/十万。

2.3.2.2 疫情控制效果 2008年11月份我州实施麻疹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生率大幅度下降,2009年共报告实验室确诊麻疹2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58/100万,从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份我州无麻疹病例报告。2009年比2008年减少272例,发病下降99.27%,两年发病率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69.52,P<0.005)。

2009年麻疹发病率0.58/100万,与我州有麻疹疫情报告以来的1990年最低年发病率5.39/100万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3.07,P<0.005)。

3 讨 论

2008年11月我州实施麻疹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2009年报告发病率为0.58/100万,达到先进发达地区和我国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充分说明2008年我州麻疹强化免疫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卫生部门积极努力、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对麻疹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在有效控制我州麻疹疫情发生、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我州今后有效控制麻疹探索出成功经验。

实施高质量麻疹强化免疫的关键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广泛的社会动员、细致的培训和充分的后勤保障;重点关注流动儿童,及时发现免疫空白人群,目标人群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监测资料;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接种时间选择在麻疹低发季节,且尽可能在15天内完成;保证>95%接种率是活动的前提目标;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全程督导和总结。

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是减少麻疹发病,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为消除麻疹,应采用综合性策略,对漏种儿童及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对流出儿童要利用儿童返乡机会,组织做好查漏补种,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配合,做好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

篇5:小学强化麻疹免疫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在发生传染病情时,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次行动方案,成立了芳华路小学强化麻疹免疫活动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芳华路小学范围内所涉及的传染病防控应对准备以及应急处理工作。

三、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迅速上报、控制和阻断疫情。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为组长的防范突发流行性传染病(麻疹)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负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抓,切实把学校防范流行性传传染病(麻疹)工作做好。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要严肃查处责任人的责任。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订工作计划、人员调拨、后勤保障、监督检查、宣传、疫情报告、现场处理,落实医学观察用房等。

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黄 艳

副组长: 刘 欣

组 员: 史存存 曹春香 ……

防控领导小组成员活动分工:

1、组长:负责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主持工作会议,签发工作指令,指定临时会议召集人及副组长,审核阶段性工作计划并做好工作总结,签发补给物资采购计划。

2、副组长:协助组长落实各项工作计划,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组长因故离岗未指定临时负责人时,承担组长责任,并在接收到一、二、三级疫情警告或应急响应时,代组长负责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并根据情况发出临时应急处理工作指令。

3、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协助副组长完成日常工作和各项紧急任务;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计划;落实领导小组下达的工作指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工作指令;监督检查现场处理小组执行工作情况。具体由史存存负责防控和后勤保障工作及负责校园环境和宣传工作;各班主任负责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做好活动记录及消毒工作;曹春香 负责资料收集及归档、信息上报。

学校防控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学校内相关部门做好预防传染病病毒知识的日常宣传、有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及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负责建立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病毒传染的物质保障机制,协助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等工作。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积极动员师生自觉参与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在突发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到来之时,要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以确保尽快进入防控工作状态。

1、为了加强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要立即召开会议,宣讲政策,深刻领会上级的指示迅速制定班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增强师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2、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全体师生参与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工作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去。

3、动员工作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

(二)、加强对师生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宣传教育。

1、学校利要用宣传橱窗、卫生健康课、校讯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麻疹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及各班级的好做法、好经验。

2、广泛宣传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宣传该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办法,使师生明白传染病(麻疹)的表现形式,引导师生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有关预防流感传染病知识。

3、将传染病(麻疹)的防治知识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切实进入课堂师生均衡饮食,注意休息,加强锻炼,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洗衣服、勤晒被褥,不用公用毛巾,对学院室内外卫生要经常进行打扫.(三)、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计划

本次活动时间为9月1日至9月20日,9月7之前为学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摸底时间,9月11日至9月20为免疫接种时间。在活动期间,我校计划如下:

1、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明确活动分配,使各负责人明确到位。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及行动计划,各级责任人逐级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

3、明确告知各负责人的职责及分工。

4、动员全体师生,搞好环境卫生。

5、安置好本次免疫接种活动所需功能室,并做好标识。

6、各班主任及时整理好本班的目标人群,准确无误的填写麻疹强化免疫摸底表及汇总表,及时上交至卫生管理员处做好全校的目标人群统计。

7、在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到来之前,各负责人要做好工作接应准备;在免疫接种之时,班主任老师要按学校的统一部署,管理好自己班级的学生,耐心等待按从低到高的年级顺序进行免疫接种。

8、指导校医务室对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同时做好消毒和防护工作。

9、必要时对部分重点场所、公用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物体表面消毒为主(含氯消毒液1:49漂白水、二氧化氯液抹洗),空气消毒为辅(必要时过氧乙酸、乳酸、醋酸喷雾、熏蒸)。

篇6: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2010年石家庄市麻疹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为有效控制麻疹的暴发和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科学指导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扎实做好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按照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指示精神,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认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制定了麻疹强化免疫实施方案,使此项工作得到顺利实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组织到位

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以站长贾建文为组长,副站长、计免科长为成员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麻疹强化免疫监督小组、异常反应处置组。为麻疹强化免疫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做到家喻户晓

本次强化免疫工作以“快”字当头,以宣传工作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对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进行了宣传。县疾控中心利用一周时间在县电视台播放麻疹强化免疫通告及滚动字幕,告知儿童家长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接种时间和地点;村防保人员向每个适龄儿童发放免费接种麻疹疫苗通知单,同时利用标语、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全县共挂大标语4幅、小标语50幅、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0余份。各自然村利用喇叭广播宣传,每天上

下午不少于10次。做到家喻户晓。

三、精心组织,务求落实,确保责任到位

为了确保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圆满完成,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落到实处。县疾控于3月13日下午组织召开了麻疹强化免疫发动和技术培训会,对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与各乡、各村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会上要求各乡防疫医生要各司其责、齐抓共管、扎实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以确保此项工作任务完成。

四、强化督导检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本次强化免疫工作落到实处,县疾控中心级派出督导人员深入各乡村进行现场督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接种人员到位、宣传工作到位、儿童登记工作到位、接种工作到位。为做好本次强化免疫活动,我县疾控中心抽调了30名业务人员,到基层进行督导麻疹强化免疫完成情况,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到被督导单位,对于工作不力、接种率较低、予以通报批评。

五、做好麻疹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搜索发现漏卡儿童,对每个儿童补种情况及时进行督促和随访,直至完成接种为止。同时抓住流动儿童接种这个薄弱环节,在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发现漏卡、漏证、漏种儿童及时进行补种。各村防保人员对登记的儿童进行逐一核对,对未种儿童逐一上门下发通知;确保为全部适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

六、加强疫苗管理

篇7:麻疹强化免疫

评价达州市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麻疹发病的影响与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策略措施依据。方法

2007-09对全市所有8月龄~14岁儿童在1周内集中完成MV接种1剂,3年后利用2007年MV SIAs 接种资料和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发病特征并评价控制麻疹效果。结果

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种儿童1 179 782人,实种儿童1 163 999人,接种率为98.66%;2007-10起麻疹发病率迅速大幅度下降,2008-2010年分别降低为0.56/10万、0.23/10万和0.54/10万,比2007年(10.41/10万)下降了94.60%以上;目标人群各年龄队列发病率2008年下降80.87%~100%且2009年继续下降,<8月龄和>14岁的非目标人群同时下降95.12%和86.28%~100%;削平了03/07月的发病季节高峰,分别削平和削弱了4~9岁和0~3岁的发病年龄峰值,但低水平上0~3岁发病率仍相对较高于其他年龄人群,应给予重视。结论

实施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能快速建立整体人群免疫屏障,大幅度减少全人群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重要策略,麻疹减毒活疫苗3~4年内继续开展8月龄~4岁儿童后续强化免疫活动,有助于消除麻疹目标按时实现。

达州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幅员面积16591km2,辖5县1区1市(达县、大竹县、开江县、宣汉县、渠县、通川区、万源市),计310个乡镇,2772个行政村,2009年末总人口658.55万,年出生率8.96‰。2000-2005年麻疹年发病率在3.05/10万~7.04/10万之间波动,继2004年出现相对低点4.01/10万之后,2005年上升为7.04/10万,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出现持续上升,其发病率均超过10.00/10万。为遏制麻疹发病快速上升势头,于2007-09中下旬对8月龄~14岁儿童开展了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s),随后的2008-2010年麻疹年发病率分别降低为0.56/10万、0.23/10万和0.54/10万,比2007年(10.41/10万)下降了94.60%以上,表明MV SIAs对控制麻疹的效果显著,是促进达到消除麻疹目标的有效策略之一。分析评价MV SIAs对达州市麻疹发病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消除麻疹针对性策略措施的实施。材料与方法

1.1 MV接种实施

2007年在全市所有县(区、市)同时进行,集中接种时间为9月17~23日,接种对象为所有8月龄-14岁儿童,不论其户籍、既往免疫史如何,均接种1剂MV(0.5ml,皮下)。所用MV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冻干MV,批号为20060708、20060908、20061003效期为20080217、20080417、20080512。稀释液批号2006112803、效期200910。

1.2 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MV SIAs资料来源于工作报表、现场督导和评估资料。人口资料来自达州市统计局。

1.3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录入EXCEL2007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构成比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MV SIAs依据

为保障广大民众特别是儿童健康,避免麻疹感染与发病损害,根据省政府部门安排,严格按照《四川省2007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制定《达州市2007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后,按时实施MV SIAs。

2.2 MV SIAs接种情况

对全市1993-01--01/2006-12-31出生儿童开展MV SIAs。共摸底目标儿童1331901人,其中流出儿童152119人,应种儿童1179782人,实种儿童1163999人,接种率为98.66%,达到接种率>95%的考核指标(表

1、表2)。省、市MV SIAs督导人员对达州市各县(区、市)MV SIAs进行了接种率快速评估,共查适龄儿童630名,接种617名,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7.93%,达到接种率>95%的考核指标(表1,表2)。2.3 MV SIAs效果及其对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

2.3.1 快速建立了免疫保护屏障

除前期相关组织准备工作外,在全市统一同时实施疫苗接种的时间为9月17-23日,1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了占全市98.66%的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接种人群获得了高水平免疫保护,对整体人群形成了保护屏障。

2.3.2 快速大幅度减少了全市麻疹发病

全市2006年发病率为10.57/10万,2007-01/09发病率已达10.28/10万,占全年发病的98.83%,比2006年同期上升7.31%。2007-09完成MV SIAs接种后,2007-10/12发病率为0.1222/10万,比2006年同期下降87.65%,随后的2008年全市发病率快速降为0.56/10万,比2007年下降94.60%,其中2008-01/09比2007年同期下降幅度更大达95.56%,表明达州市麻疹流行强度被大为削弱(表3)。

2.3.3 接种目标年龄人群发病下降带动非接种年龄人群发病也下降

2007年为8~11月、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岁、8岁、9岁、10~14岁队列儿童,到2008年时的队列年龄发病专率下降幅度分别为80.87%~100%,其中未接受MV SIAs接种的<8月队列婴儿和15岁以上队列年龄组人群的麻疹发病也分别下降达95.12%和86.28%-100%,且各队列人群麻疹发病在2009年进一步下降(表4)。

2.3.4 削平了麻疹发病时间分布的季节高峰

2000/2007-09期间,每年均有麻疹发病的季节高峰在3~7月呈现,2008-2010年发病月分布没有了3~7月的高峰(图1),特别是2005-2007年与2008-2010年各3年的发病时间分布明显说明MV SIAs后削平了MV SIAs前的麻疹发病季节高峰(图2),且2007年9月完成MV SIAs后,该年的10~12月快速削平了2006年同期(10~12月)的发病小高峰(图3)。

2.3.5 削弱了麻疹发病年龄分布的高峰

MV SIAs前的2006-2007年仍然表现了既往多年出现的0-9岁发病率高峰,MV SIAs后的2008-2009年,4-9岁的发病高峰被削平,0-3岁的高峰被大幅度削弱,2009年时进一步降低了该年龄组的发病峰值(图4)。同时,2008-2009年麻疹发病在比MV SIAs前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其发病年龄分布改变了过去以0-9年为主的现象,而表现为以0-3岁为主(图5)。

2.3.6 病例性别分布比例没有改变

2000-2007年合计男性发病1876例,女性发病1433例,2008-2010年合计男性发病51例,女性发病25例。MV SIAs前后男性发病占总发病的比例分别为56.45%和6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343,P=0.0639)。3 讨论

MV SIAs是短时间、特定范围内针对目标人群开展的补充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1],包括初始SIAs和后续免疫,这是已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洲区(Regional Office for the Americas,AMRO)所证实、WHO推荐的消除麻疹有效策略[2]。通过MV SIAs能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国内相关报道证实MV SIAs能在控制麻疹中起到很大的作用[3~6]。我国贵州、新疆、吉林等一些省份于2004-2006年开展了大范围的MV SIAs,有资料报道其效果的影响延续到2009年时麻疹发病率较2008年下降幅度仍然达到76.00%[7,8],吉林省2007-2009年平均麻疹发病率较2006年开展MV SIAs前下降67.5%[9]。本文显示达州市MV SIAs后连续3年(2008-2010年)的麻疹发病率均低于MV SIAs前且其下降幅度达94.60%以上,说明该市2007-09的MV SIAs质量高,其降低麻疹发病的效果优于上述报道。达州市MV SIAs后满1年后不仅8月龄-14岁目标人群各年龄队列麻疹发病下降80.87%-100.00%,其<8月龄和>14岁的非目标人群队列麻疹发病也分别大幅度下降95.12%和86.28%~100.00%,比2002年四川省8~30月龄儿童MV SIAs接种对麻疹发病的影响效果更好,当时是实施了MV SIAs接种的目标人群年龄队列发病仅下降32.92%~33.30%,而<8月者则上升了238.36%,3~7岁人群也上升25.66%-74.77%[10],与当年纳入MV SIAs接种的目标人群年龄组太少(仅为8~30月龄儿童),不足以在所有麻疹易感儿童人群(0-14岁儿童)中形成大面积整体有效的免疫屏障有关,两相比较,提示要取得MV SIAs对整体人群降低麻疹发病的更佳效果,应给予必要的较大范围(人群、地区)接种实施,范围过小效果不佳。

篇8:麻疹强化免疫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常州市武进区2007—2010年上半年麻疹发病情况统计资料见表1。调查摸底前采用统计局数据(省计免信息系统导出),由乙肝疫苗第2针接种人数信息推导出全区目标儿童数的最高数,由此下达各乡镇,由各镇政府计生队伍逐村逐户摸底登记。武进区各乡镇卫生院上报的各阶段和最终麻疹强化免疫目标人群调查摸底数和实际接种数,汇总后上报区疾控中心。根据摸底登记人数、实际登记接种人数、各乡镇计算接种率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评估。

1.2组织实施

根据江苏省和常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4],确定由区政府组织,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职责。

1.3工作目标

以镇、开发区、街道为单位,各目标年龄组应种对象强化免疫接种率≥95%;以幼儿园和学校为单位,应种对象强化免疫接种率≥95%。

1.4目标人群

全区范围内,凡1994年9月1日—2008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除强化免疫接种前28天内明确有麻风腮、麻腮、麻风、麻疹疫苗接种史外,不论是既往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和麻疹患病史,均作为本次强化免疫接种对象。幼儿园在园儿童接种麻腮二联疫苗,其余对象接种麻疹疫苗。

1.5活动时间

2009年3月20日—5月30日。分5个阶段: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实施接种、督导评估、总结验收。由于工作面广量大,各项工作可以先易后难,穿插进行。

1.6安全接种

按照方案明确了接种禁忌证,暂缓接种原则。对临时接种点的设置、人员、配备、异常反应的处理、急救等都有明确规定。疫苗、注射器由区疾控中心统一配发、全面登记,做到“一人一针一筒,集中回收销毁”;同时做好异常反应监测。对疫苗的冷藏、运输等均有明确要求。同时还设立督导巡查搜索组、应急处置组、技术指导组。

1.7评估方法

全区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在各阶段都有区卫生局组织督导人员按照省、市方案中设定的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最后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随机抽查2所幼儿园、2所小学、1个集贸市场共150个接种对象。

2结果

全区目标儿童调查摸底应种数202 790人,实际接种197 589人,接种率为97.44%,见表2。其中流动儿童应接种95 588人,实际接种92 342人,接种率为96.6%,见表3。本次强化免疫接种中,流动儿童占总接种人数的比例达47.14%。省卫生厅专家考核组现场考核抽查结果,接种率达98.67%,见表4。

3讨论

迅速遏制麻疹疫情上升势头,降低发病率,构建长期稳定的人群免疫屏障,加快消除麻疹的工作进程,是落实《江苏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7—2012》的重要举措,也是消除或控制麻疹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2009年,江苏省制定了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本次活动能迅速提高目标人群的免疫水平,消除或控制麻疹疫情。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7—2009年1、2季度是麻疹高发季节,而流动儿童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两者发病率比为615/161。自2009年下半年实施大范围强化免疫接种后,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

常州市武进区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2008年全区本地人口为98.2万(其中农业人口73万),流动人口为52万,是具有农村特征的城市区。开展大规模群体性预防接种,要达到2个95%的目标,实现安全接种,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们的体会是要由区、乡两级政府来组织实施,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去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安全接种、督导评估(3次)。信息反馈、资料汇总、考核评估效果等,都要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责任到人。在实施过程中,调查摸底由各镇计生条线组织镇村妇女干部逐户调查登记,不留死角。各个阶段工作可以先易后难,交叉进行,如学校可以几天中解决大部分登记和接种工作。主要是根据督查汇总情况,各乡镇抓重点(目标人群漏登漏种)。流动儿童、散居儿童列为本次强化免疫的重点对象,因此城乡结合部、出租屋、新市民学校、集贸市场、工商户等流动、散居儿童相对较多的地区,均由乡政府统一落实给具体部门完成。

在流动人口较多的经济发达地区,国家常规免疫接种是基础,而流动儿童、散居儿童是最难管理的对象。所以针对某种高发病率的传染病,采用短时间、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强化免疫来巩固或加强疫情控制是可以的。所以探索流动儿童、散居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有效方法是基层防保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为本地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进行大规模预防接种控制高发病率传染病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使基层防保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迮文远.预防接种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S],2006.

[3]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7—2012年[S].2007.

篇9:麻疹强化免疫

【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保护水平

Nanjing pukou 1 4 years old and younger children measles vaccine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effect assessment

Lin RenPing LiDeLin. Its chau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njing pukou 2009 8 months - 14 years old and children under Measle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Measles Vaccine Live Attenuated (MV)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activity (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noted, SIA), in serology and epidemiological effect. Methods through acquisition 0 ~ 1 year old age, 3 years old ~ ~, or 5 years, 7 ~ ~ ~, ten, 15 ~ 20 ~ age crowd, serum, detection of measles antibod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tibody level and SIA before age group, 1-0 14 and 15 years old and above group group of measles number increase or decrease. Results after the measles antibody positive SIA 91.12%, rate of positive of antibody in each age 30-92.96%, obtain protection level (800IU/ML) a positie for 64.75%, different age groups,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1-14 SIA onset age group found by 80 percent - 100%. Conclusion the measles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effect, achieve the same safety level, the 15 years old and younger than measles antibody level is low and pathogenesis, proves that the partial per bed.it age group is to eliminate the key crowd, measles epidemic disease with measles vaccination should carry out the means of prevention work. Als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follow-up of Measle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Measles Vaccine Live Attenuated (MV)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activity (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noted, SIA) and monitoring work and ensure the 2012 eliminate Measles.

【Keywords】measle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activity level of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113-03

2009年3-4月份,根据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一安排,南京地区对所有1 4岁及以下儿童实施了麻疹减毒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SIA),为评价强化免疫效果,我们开展了浦口区人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并对14岁及以下至1岁儿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人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麻疹中和抗体(IgG)、样本量按照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98),采集0岁~、1岁~、3岁~、5岁~、7岁~、10岁~、15岁~、20岁~每个年龄组30—50人份;采集的血清量≥0.2ML,所采集的样本点为我区的乌江、永宁、沿江、江浦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和区妇幼保健所婚检对象;

1.2麻疹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

1.3方法:

1.3.1血清抗体检验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dent Assay,ELISA),具体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和生物制品部《麻疹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基本操作手册》和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98)要求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1.3.2中和抗体阳性判断标准:,IgG≧200为阳性,≧800为达到保护水平[1];

1.3.3统计方法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病比较麻苗SIA前中后三年中0岁组、1—14岁组和1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麻疹发病例数增减情况。

2结果

2.1不同性别麻疹中和抗体平均滴度及阳性率(%)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1

2.2不同性别麻疹中和抗体滴度(≧800)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2

2.3各年龄(岁)组人群麻疹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GMT)分布图 见图1

2.4各年龄(岁)组人群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率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图2

经检验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别显著性X2=28.540,df=7,P=0.0001,有显著性差异;经进一步两两比较,3岁~年龄组与20岁及以上组, X2=17.341,P=0.0001,差别有显著性,其它年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

2.5各年龄组(岁)人群麻疹中和抗体(≧800)阳性率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4

2.6三个年龄组(岁)人群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率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5

2.7三年龄组(岁)人群麻疹中和抗体(≥800)占阳性构成比(%)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6

2.7强化免疫前(2008.6-2009.3)后(2009.6-2010.3)三个年龄发病情况的变化见表7,1-14岁SIA后较之前减少3例,无病例报告。

2.8SIA前一年(2008年)与当年(2009年)和后一年三个年龄组发病例数比较见表5,SIA免疫当年较免疫前一年报告病例数数减少8例,较。

表8SIA前一年(2008年)与当年(2009年)、

后一年(0210)各年龄组报告发病例数比较表

3讨论

2005年,中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WPRO)承诺在2012年消除麻疹[2],2006年卫生部也制定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以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和监测为主的消除麻疹综合策略和措施,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不包括输入性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自2004年到2009年,已有27省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省相继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我区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共接种了8个月龄到14周岁儿童6.5474万名儿童,接种率为99.96%。血清检测表明,全区1-14岁儿童的麻疹中和抗体阳性率达91.12%,尚未达到了WHO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麻疹免疫力达到95%的目标,距离消除麻疹血清指标尚有距离,其中以20岁及以上成人组阳性率偏低,不到80%,这与我区麻疹发病年龄相一致。3岁及以上年龄组且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且与20岁及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该年龄组在1.5-2岁间的含麻苗(麻腮风疫苗)复种及本次强化免疫和20岁组的抗体自然消退有关。大于等于800达到保护水平的平均阳性率为66.19%,经检验:1-、3-、5-岁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15-、20-岁年龄组,其阳性率分别为84.48%、92.96%、84.21%、37.5%、30%,说明麻疹强化免疫可能提高小年龄组1-6岁年龄组的抗体达到保护水平,效果较明显,但不同性别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及达到保护水平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

比较麻疹强化免疫后(2009年6月到2010年3月)较之前(2008年6月到2009年3月)的1-14岁麻疹发病例数下降了100%,比较麻疹强化免疫当年较前一年的发病例数减少了80%,免疫后一年较之前一年发病例数减少了90%。这说明我区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是有效的,通过提高麻疹抗体保护水平,来减少麻疹感染发病机会,可减少病例数的80%-100%,这全省2009年强化免疫84.85%-92.33%相当[3]

麻疹强化免疫早在1986年古巴率先开展以来,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控制麻疹重要策略和措施。AMRO2002年底已阻断了本土麻疹病毒的传播。AMRO采用常规免疫辅以强化免疫,麻疹死亡人数从1962年的408例下降到1993年至今的零死亡人数[5]。但我区1—14岁麻疹发病例数只占总数的3.85%-—31.25%,因此,我区的麻疹除了在抓好1—14岁麻疹强化免疫和常规免疫之外,还要加强对15岁及以上年龄组和1岁年龄组以下儿童麻疹防制工作,积极开展15岁及以上年龄组麻疹发病规律研究,通过学习其它地区开展的实施成人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偿试工作,以降低成人麻疹发病率,还可以通过提高胎传抗体,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和探索麻疹疫苗初免疫程序提前到8月龄前,以降低1岁年龄组以下儿童发病率。

参考文献

[1]WHO.Serion ELISA classic Measles Virus IG[s].2003

[2]WHO.Mealses climination,hepatitis B control and poliomyclitis eradication [S] .Manila,WHO Regional Committee for WEST Pacific,2005.WPR/RC56.R8.

[3]陶红,刘元宝,陆培善等,江苏省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6):488

[4]Gindler J,Tinker S,Markowwitz l,et al.Acute measlesmotar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1987-2002[J].J Infect Dis,2004,189(suppl 1):S69-S7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麻疹强化免疫】相关文章:

麻疹强化免疫05-12

麻疹疫苗免疫接种07-10

强化免疫工作总结07-11

脊灰强化免疫宣传标语05-04

麻疹疫情05-08

麻疹肺炎07-04

荨麻疹04-09

麻疹防控知识04-22

麻疹培训试卷06-21

总结报告麻疹06-21

上一篇:长沙海洋世界导游词下一篇:美丽的桃花3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