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麻疹

2024-06-21

总结报告麻疹(通用15篇)

篇1:总结报告麻疹

关于×县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主送机关)我中心于×月×日接到×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镇发生麻疹局部暴发疫情后,非常重视,于×月×日派出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组深入疫区,协助×县开展疫情调查与控制工作。经调查,证实为麻疹局部暴发,发病574例、住院×例,无死亡发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目前该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北部,属丘陵地区,离县城约75公里,207国道从其中通过,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频繁。全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51426人,学龄前儿童4981人,小学生8122人。镇卫生院在职职工93人,其中防保组6人。全镇有村医生58人。本次疫情从×月×日~×月×日共发病574例,住院治疗7例,无死亡。疫情累及3个乡镇12个行政村。

二、疫情发现及报告:×年×月×日×市卫生防疫站接到×医院报告收治了1名来自×县×镇×村的麻疹患儿后,当即前往进行个案调查。经调查,患儿邻居儿童也有类似病例,该信息当天被反馈到×县卫生防疫站。×月×日×县防疫站业务人员到疫点及相邻村屯进行调查,并于×月×日向×市防疫站报告在3个行政村发生疑似麻疹病例7例,现已痊愈。×月×日晚11点×县防疫站再次向×市防疫站报告有6个行政村近段时间出现麻疹疫情,初步掌握发病人数有35例。×月×日防疫站立即要求该县马上以传真方式向上级报告。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一)流行病学调查

1、流行特征

时间分布:×年×月×日首例病例出现于×村×组,其后陆续出现新病例。其中1月份发病37例,2月份发病273例,3月份发病253例,4月份9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2、3月。3月25日开始进行麻疹应急接种后,病例逐渐减少(附件1、2)。

地理分布:本次疫情波及××县×、×和×× 3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其中×2例,×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X镇,该镇13个行政村除×3个行政村没有病例报告外,其余10个行政村皆有病例发生,罹患率为11.12‰,其中最高的×达69.74‰。,最低×村为2.34‰。(附件3)。

年龄性别分布:572例病例中男283例,女289例,男女性别比为1:1.02,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2岁,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0~6岁发病423人,占发病总数的73.95%,学龄儿童罹患率为77.23‰,其中1~4岁儿童罹患率较高,分别为97.28‰、92.64‰、79.13‰、99.15‰(表3)。

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出疹后部分有糠麸样脱屑等。(二)实验室检测:经对从现场采集的15份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其中7份血清麻疹IgM阳性。(三)病例免疫接种情况

对其中72例现症病例调查显示,有明确接种史19例,占26.39%,接种史不详和无接种史病例53例,占73.61%。

四、主要原因分析、结论

(一)乡镇卫生院不向上报告疫情是本次麻疹暴发流行的关键原因。×月中下旬××镇××村、××村村医生曾向卫生院防保组报告麻疹疫情,镇卫生院也派出两名医生前往×村调查,但镇卫生院既不上报疫情也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致使疫情蔓延。本次疫情直到1例麻疹患者到×市医院诊治才暴露出来。

(二)计划免疫严重骨坡、存在免疫空白是本次疫情的根本原因。儿童漏卡漏种问题突出,接种率低下,卡上接种问题严重。调查72例病例,仅有19例有接种史,占26.39%。在×镇核查25名儿童,底卡接种麻疹疫苗儿童仅有5名,但上报数据却有19名。在×镇×村×村入村核对1997~2001年出生儿童,除1998年出生儿童与接种卡上的儿童名单相符外,其余各都存在不相符的现象,尤其1999年后,问题日益突出,1999~2000年出生儿童与卡上儿童名单相符率仅为40%,而2001年更降低到20%。1997~2001年接种卡上有47.6%的儿童登记与实际不相符(表3)。

(三)基层网络破溃也是造成疫情流行的原因之一。村医报酬多年不解决,卫生院对村医缺乏有效管理,村医工作积极性低下,预防接种作呈放任自流的状况,上卡、接种、宣传等工作根本无法落实。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认定本次疫情为麻疹局部暴发。

五、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

(一)××县政府成立以×为组长的预防控制麻疹疫情领导小组,县卫生局、×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疫情控制领导。(二)县、乡、村三级分别组织召开会议,通报麻疹疫情,研究和制订控制措施,要求村镇干部包村到个人,负责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卫生院、卫生所负责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三)下发控制疫情的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月×日县政府下发《关于预防控制麻疹的紧急通知》到各乡镇,卫生局也于同日向全镇医疗卫生单位下发了《关于预防控制麻疹的紧急通知》。

(四)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实行每日疫情零报告制度,要求各乡镇每天下午4时~5时将当天疫情汇报县防疫站,如发现疫情要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预案》迅速处理。

(五)积极隔离救治现症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对危重病人及时送住院治疗,对经济困难病人免费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六)开展全镇应急接种工作,×月×日开始应急接种0~12岁儿童,接种率达90.7%。经过采取上述综合性的措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目前无新发病例出现。

六、今后工作建议

(一)认真落实贯彻自治区政府党委的指示,加强“三网”建设,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保障信息通畅,切实做好疫情控制。

(二)要认真总结本次疫情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从头做起,抓好儿童上卡接种工作,保证工作真实可靠,为广大群众提供切实的免疫服务,消除免疫空白点。

(三)加强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疫情报告意识。各级行政业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四)加强基层卫生建设,各级政府保证计免经费足额投入,解决村医生报酬,及时培训乡村级防保医师,提高业务技术素质。

篇2:总结报告麻疹

疑似病例调查报告

2014年04月04日,我院接到无棣县疾控中心通知滨州市人民医院报告一例麻疹疑似病例。我院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现将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张建成,男,2008年03月23日出生,居住于马山子镇北0村,现在北0幼儿园大班上学。

二、麻疹疫情核实及处理情况

经调查核实,患者,2014年4月2日发热,最高温度为38.9℃,3日出现皮疹后,到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以“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并立即隔离治疗。

三、防控措施

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流行与蔓延。我院迅速采取了以下防控措施:

一、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辖区内开展了病例主动搜索,调查后发现无相关病例发生。对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隔离至出疹后5天。

二、对病家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三、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由我院组织专业人员于4月4日下午对其所在幼儿园所有儿童及北0、张赵两村45岁以下的人员进行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

四、对其所在村所有15岁以下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五、自患者出现皮疹14天内,对与其接触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和体征,要及时上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要求乡村医生加强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篇3:新生儿麻疹1例报告

患儿男, 11天, 因食奶呛咳2天, 发热1天收入院, 患儿系第1胎第1产, 胎龄39+3周。患儿出生后第10天出现食奶呛咳, 随后伴有发热, 体温38.0℃以下, 在我院门诊检查:血常规:WBC 20.0×10^9/L, HGB 183g/L, PLT 164×10^9/L, NEU 63.4%, LYM 27.7%, MO8.6%。胸片示:双肺野纹理增粗, 可见斑片状模糊阴影沿肺纹理分布, 以右侧为著, 两肺门影增浓。以“肺炎”住院。入院查体:T37.8℃, 神清, 精神欠佳, 呼吸稍促, 全身未见皮疹, 双眼可见脓性分泌物, 口腔粘膜粗糙, 咽部充血, 扁桃体未见肿大, 双肺闻及细湿罗音, 心率130次/分,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肠鸣音无异常, 双侧巴氏征阴性。患儿入院治疗第1天仍有发热, 体温最高达38.6℃, 住院第2天, 颈部及颜面部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 第3天皮疹明显增多, 躯干皮疹分布明显, 高度怀疑新生儿麻疹, 再次详细追溯病史:患儿母亲在产褥期第3天有咽痛﹑咳嗽﹑流涕伴发热2天后出现周身皮疹病史, 当时疑似药物过敏, 未予重视, 皮疹3天后消退。遂联系防疫保健部门对患儿采血查麻疹抗体-Ig M阳性。更改诊断为1﹑麻疹2﹑新生儿肺炎。给予静滴免疫球蛋白, 患儿症状逐渐缓解, 入院第5天皮疹逐渐消退, 伴有少量脱屑﹑皮肤粗糙, 色素沉着, 食奶呛咳明显好转。入院第7天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双肺可闻及痰鸣。入院第9天, 病情平稳出院。

2讨论

麻疹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病毒呼吸道传染病, 人是唯一传染源。由于绝大多数母亲曾接种麻疹疫苗或患过麻疹, 其体内含有麻疹抗体, 且抗体能由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因此6个月以内婴儿具有被动免疫力, 此期间极少出现麻疹, 新生儿更是罕见。但新生儿的母亲感染麻疹, 新生儿极有被传染可能, 如新生儿母亲未感染麻疹或接种过疫苗但未加强, 抗体水平下降, 因而通过胎盘的抗体免疫力不足, 不能很好地保护新生儿, 新生儿又未达到计划免疫的年龄未接种疫苗, 亦容易发病[1,2]。本病例提示新生儿麻疹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 早期仅表现为中﹑低热或无热﹑纳差﹑咳嗽等感染中毒症状, 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仔细询问病史,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 了解新生儿病麻疹接触史, 当新生儿出现双眼分泌物增多﹑畏光﹑发热﹑皮疹等表现应想到本病。该患儿母亲产后感染麻疹, 新生儿体内缺乏相应抗体保护故发病, 母亲为传染源。同时孕妇在麻疹流行期间应积极预防麻疹, 可提倡育龄妇女进行再次麻疹减毒疫苗的预防接种[3], 如孕妇或新生儿有麻疹接触史, 应立即接种麻疹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免疫球蛋白, 以免孕妇或新生儿感染麻疹。

参考文献

[1]王信子, 吴南屏, 陈离伟, 等.新生儿麻疹免疫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4, 12 (3) :177-178.

[2]王仲琴, 权英.新生儿麻疹1例报告[J].陕西医学杂志, 2001, 30 (7) :447.

篇4:麻疹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保证麻疹疫苗两剂次95%全程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儿童8月龄和1.5岁两次接种的及时性。

据了解,目前我国麻疹疫情形势严峻,2008年1~2月份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近60%。新疆、山东、浙江、天津等地疫情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升幅。为了抓紧麻疹的预防控制,除了要进一步做好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外,中国疾控中心还要求各地积极分离本地的麻疹病毒株。所分离的麻疹病毒株要送国家麻疹实验室进行基因型鉴定。

《食品馅料》国标实施

我国第一项食品馅料国家标准《食品馅料》(GB/T21270-2007)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从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方面对食品馅料进行了规范,其中理化指标按焙烤食品用馅料、冷冻饮品用馅料、速冷食品用馅料,分别要求总糖含量小于等于60%、48%、48%,脂肪含量小于等于33%、28%、30%。生产食品馅料所使用的白砂糖、麦芽糖饴、食用植物油、蜜饯、干果、芝麻等原辅料应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卫生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砷、铅、黄曲霉毒素B1、铜、挥发性盐基氮等,给出了具体应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糕点、面包卫生标准》和《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原《月饼馅料》标准将为《食品馅料》标准所取代。

每年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中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第7大死因,是15~44岁年龄组的首要原因。这意味着中国道路上每5分钟将有1人死亡。此外,每年还有50余万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致伤致残。

造成道路交通伤害的原因较多,与当前快速机动化关系密切,同时还有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安全规范等因素。如使用安全带、头盔,限速和禁止酒后驾车,等。

恶性肿瘤居北京居民死因首位

据北京市卫生局透露,2007年北京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顺位显示,恶性肿瘤由2006年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并以肺癌、肝癌、肠癌为主,此三种癌症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52.01%。脑血管病由2006年的第一位降至第二位,心脏病由2006年的第二位降至第三位。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分别列第四位和第五位。前五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原因的86.58%。

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少患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在最近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称,与奶瓶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婴儿成年后,其HDL(高密度脂蛋白,俗称好胆固醇)比前者高,这就大大降低了发生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研究人员对962名平均年龄41岁的受试者进行了回溯性研究,受试者中有15%是母乳喂养至少一个月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在母乳喂养的受试者中,有近55%的人其HDL值高于正常值,其平均BMI(体质指数)为26.1;而奶瓶喂养的受试者平均BMI值为26.9。通常情况下,成人BMI值超过25就认为是超重,并表明有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研究人员呼吁,为了婴儿的健康,应当坚持母乳喂养。

常吃富含Ω-3食物可防老年痴呆症

法国科研人员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多吃富含Ω-3的食物、水果和蔬菜,可大大降低患老年痴呆症和记忆障碍的危险。

研究人员对8085名65岁的受试者进行了为期4年的研究。研究开始时受试者均没有发生老年痴呆症和记忆障碍,4年后有183人发生老年痴呆症,98人发生记忆障碍。研究分析发现,与不常食用Ω-3食物(鱼类、菜籽油、芥花油、核桃油等食物富含)的受试者相比,经常食用者发生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低60%。研究同时发现,每天保证食用足量的蔬菜和水果,老年痴呆症发生率低30%:每周至少食用一次鱼的人,发生记忆障碍的几率要低40%,发生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低35%。研究人员称,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富含Ω-3食物的每日最佳摄入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常食这类食物的确有益老年人的健康。

含糖饮料增加男性痛风危险

美国科研人员在新近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撰文称,经常喝含糖饮料的男子,可增加其患痛风的危险。

痛风是因尿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全身疾病。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46393名男性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调查方式是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受试者日常饮料及果糖的消费情况。在研究期间,有755名受试者患了痛风。通过对受试者含糖饮料消费量比较发现,每月消费少于一听的,每天一听的,每天两听的,其罹患痛风的几率分别为29%,45%和85%。对果糖的消费量调查也表明,与患痛风的几率呈正相关。苹果、橘子等水果中富含果糖。研究人员称,酒精是一种导致痛风更危险的诱因。目前在临床医疗中,医生常常力劝痛风患者戒烟,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脑等)。不过研究人员建议,痛风患者还应当尽量少饮用含糖饮料和少食用果糖。

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可防胰腺癌

美国加州大学科研人员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饮食中多食用粗粮及富含植物纤维的食品,罹患胰腺癌的危险可降低40%。

研究人员称,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类食品,不但可预防糖尿病和心脏病,而且能预防胰腺癌。研究人员对532名胰腺癌患者和1701名非胰腺癌的健康人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组受试者的年龄、体重基本相同。研究人员在新近出版的《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撰文称,常吃粗粮(如燕麦)及富含纤维食物的受试者,其发生胰腺癌的几率更低。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在胰腺癌患者中,日常饮食除较少食用粗粮及纤维食物外,通常还喜欢吃油炸类食品,其吸烟的比例也较高。研究人员称,远离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其中也包括多食用粗粮和富含植物纤维的食品。

三成宝宝每年少睡400小时

中国睡眠研究会与宝洁公司历时2年,在中国8个城市对1500名婴儿的调研报告显示,三成孩子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少了1.1小时,一年将近损失400个小时的睡眠。使用布尿布让父母在夜间频繁检查,是打断孩子睡眠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使用传统布尿布的婴儿有50%晚上更换尿布超过3次,其中80%的宝宝在更换尿布时醒来:而穿着纸尿裤的婴儿睡眠平均持续时间会多出近20%。

中国睡眠研究会专家表示,宝宝在夜间睡眠时被外界因素干扰而经常苏醒,得不到连续深层睡眠,直接影响到智商和情商的培养。目前多数父母对宝宝睡眠质量停留在浅层认知的阶段,睡眠研究会为此推出了“婴儿睡商评估体系”,帮助父母以科学方式来掌握宝宝睡眠质量,

吃垃圾食品脾气会变坏

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将英格兰和苏格兰3家青少年管教所的1000名16~21岁的男性分为两组,一组长期服用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另一组长期食用垃圾食品,包括大包装的油炸土豆条以及高热量的工业化加工食品,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观察。研究显示,吃垃圾食品的人更愿意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脾气也更坏。科学家解释说,当大脑极度缺乏重要营养成分,尤其是缺乏大脑神经元的重要组成成分欧米伽-3脂肪酸时,大脑会失去灵活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受损,暴力倾向增加。而垃圾食品营养成分单一,长期食用会造成营养缺失。

篇5:2014年麻疹脊灰补种工作报告

报告

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指导下,我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麻疹、脊灰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1、脊灰补种的儿童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不知道要接种,一部分家长认为2周岁以后的儿童无预防针接种,认为大了打不打无所谓

2、许多儿童接种证中含有多次预约接种/补种的通知单,但是都没有来接种,家长意识淡薄

3、此次还有一老问题,双凤村为村医空白村,下乡入户无法见到儿童,又因其接种地方杂,联网系统难查

特此报告!

篇6:脊灰和麻疹总结

为了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循环,维持本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根据《AFP主动监测实施细则》、《麻疹监测实施细则》的要求,我院加强了麻疹、AFP主动监测工作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加强了医疗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麻疹、AFP监测的灵敏性。按要求、按规范每旬开展麻疹、AFP零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工作。通过零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目前无麻疹、AFP病例漏报。全年无AFP病例。

一、每旬麻疹、AFP零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情况

我院按要求,专人分上、中、下三旬对临床科室进行麻疹、AFP病例报告开展主动监测,记录齐全。医院设专职人员查阅门诊日志记录、出入院记录。查看有无麻疹、AFP零病例漏报。

二、麻疹、AFP零病例完成情况

2011年1~10月我院关于AFP监测全院门诊及住院病人172380例;关于麻疹监测186394例,3月、4月各有1例麻疹疑似病例,后于佑安医院行麻疹血清学检查后排除。

根据《AFP主动监测实施细则》、《麻疹监测实施细则》、和市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要求,通过零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目前无麻疹、AFP病例漏报。全年完成发热出疹病人血清学监测4例,无阳性病例。今年未发现AFP病例。

三、加强人员培训

今年6月,对我院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脊髓灰质炎知识的培训和考试,今年9月份再次对医护人员进行了有脊灰状态下的培训和考试,使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AFP病例报告以及主动监测的目的更加明确,能准确知道AFP监测所包括的病例,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

四、督促检查

我院门诊办公室和疾病控制科联合,每月末对全院临床重点科室如儿科、神经内科、感染疾病科室进行了麻疹、AFP零病例漏报调查,通过查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所有医疗科室均无麻疹、AFP零病例漏报。麻疹、AFP零病例监测相关档案资料齐全。

五、存在的问题

1、部份医务人员对麻疹、AFP零病例监测目的不明确。

2、对AFP监测范围内的14种病不能熟练记忆。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强AFP和麻疹知识的全员培训。

2、进一步加强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

篇7:麻疹防控总结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目前正是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保证麻疹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可能发生的疫情,我院根据县疾控中心《关于下发睢宁县麻疹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的通知》的要求,落实各项麻疹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各项工作。

一、提高麻疹防控认识,加强领导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麻疹发病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项中心任务。我院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到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明确了我院预防接种门诊防控区域,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接种门诊为责任区域内麻疹病例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确保我院麻疹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减少麻疹疫情,做好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是最根本的保障措施之一。我院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在册儿童麻疹接种工作进行管理,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搜索麻疹漏种儿童并及时做好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摸底登记、宣传接种工作,完成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到目前为止麻疹强化70人。

三、加强麻疹监测,做好疫情处置

我院切实加强麻疹疑似病例及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做到麻疹病例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暴发流行。定期分析麻疹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辖区发生的1例麻疹疑似病例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监测采样工作,做好疑似病例血样和咽拭子的采集,确保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个案调查,血标本采集率、血标本3日内送检率均要达到100%。及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应急接种115人次。

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防病意识

充分利用医院宣传阵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播放麻疹防治知识短片、张贴醒目的防治知识画报、给就诊者发放宣传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为防控麻疹发病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8:1例新生儿麻疹合并肺炎报告

患儿,女,25天,因流涕一周、发热两天、出疹一天入院。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入院8天前,母亲因麻疹住传染病医院治疗;7天前出现流清涕,伴鼻塞,打喷嚏;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7.5℃,间有咳嗽,次日出现皮疹,见于发际、颜面部,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入院查体:T 36.8℃,R 50次/min,全身皮肤见较密集暗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疹间皮肤正常,口腔黏膜充血,未见柯氏斑,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细湿啰音。X线胸片提示双肺透亮度增高,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伴有小片状模糊阴影。血常规:WBC7.9×109/L, N 42.8%, L 38.0%, Hb 132 g/L, PLT 173×109/L, 发热第3天查麻疹抗体-IgM阳性。

2 诊断

(1) 麻疹; (2) 新生儿肺炎。予抗感染,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干扰素,口服维生素AD滴剂,加强皮肤护理等治疗。治疗5天后,皮疹大部分消退,出院后随访,皮疹消退后有色素沉着。

3 讨论

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以6个月~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麻疹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儿童感染麻疹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曾有报道儿童麻疹合并肺炎高达94.6%[1]。患儿童感染麻疹后,一般不是死于麻疹,而是死于其他的并发症,其中肺炎是麻疹最常见到的死因[2]。

新生儿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一旦接触传染源极易患病。本例新生儿麻疹特点:有明确的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史,皮疹典型,麻疹病毒IgM阳性,X线胸片提示合并肺炎,但是体温不高,卡他症状不重,出疹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长,提示新生儿麻疹与婴儿时期麻疹临床表现有特殊性。对于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治疗,罗如平等[2]认为有效防治继发感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严重肺炎患者在初始治疗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采取降阶梯治疗策略,即在最初病原体未明的情况下,根据病原流行病学资料、当地实际的病原学分布和敏感性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尽早开始使用强力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即“有针对性全面覆盖推测病原菌的方针”或称为“猛击策略”。经过多年的国内外临床实践,重症肺炎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已经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3]。此外,治疗中要防止因缺氧继发性加重重要脏器的损伤;重视营养支持、维生素补充和保持内环境平衡治疗。避免新生儿麻疹严重并发症的方法是早诊断/早治疗。新生婴儿麻疹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太明显,早期仅表现体温中低热 (或无热) 、咳嗽等感染和中毒的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呼吸道感染。因此经常会等到患儿病情往往发展至出疹期或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斑才被确诊。所以需要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情和病史,彻底掌握本病的临床诊断特点,在对于母亲的产前或产后患病并有密切接触过的新生儿,要特别注意,列如有双眼分泌物增多、发热、皮疹等表现,应高度警惕,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以便及时确诊。一旦确诊就应当加强护理,合理治疗,避免发生并发症。预防母亲罹患麻疹是预防新生儿麻疹最有效的方式。妇女在育龄期期间会因怀孕和产后机体抵抗力变低,而容易感染麻疹,而危及后代。张志芳等[3]认为较为适宜的方法是对婚前检查的女性常规检测麻疹抗体,对其中阴性或低滴度者应给与麻疹疫苗加强注射,以期提高其胎儿母传麻疹抗体的水平,最终达到控制婴儿麻疹发生的目标。如过孕母或新生儿有麻疹接触史者,应立即采取防感染措施,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或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让孕母及新生儿避免感染。

参考文献

[1]罗如平, 刘静, 廖亦男, 等.儿童麻疹并重症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6) :1840-1842.

[2]蔡少华.重症肺炎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策略和国内的临床实践[J].中国药物应用与检测, 2007, 2:1-3.

篇9:祖孙3代同患麻疹病例报告

儿媳,21岁,因持续发热咳嗽7天,加重伴呼吸困难,胸腹部皮疹1天,于2007年2月21日以麻疹并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无诱因起病,发热咳嗽、流涕,精神不振,体温38~39℃,双眼畏光流泪,乡村医生给过青霉素等治疗无效,咳嗽频繁、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胸部腹部出现散在性点状红色皮疹。体检:体温39.8℃,呼吸46次/分,脉搏126次/分,血压100/60mmHg。胸部腹部皮肤可见散在性点状红色皮疹,眼结膜充血,咽部红肿,两颊黏膜可见“柯氏斑”,双肺呼吸音粗糙,心前区3~4肋间可闻Ⅳ级左右粗糙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试验室检查,白细胞15.7×109/L、红细胞5.01×1012/L,血红蛋白142g/L,中性粒细胞比率81.1%,淋巴细胞比率11.6%,双肺X线和CT检查提示双肺散在点片状渗出性病变,心脏彩色B超:房间隔连续中断,断端增厚,缺口宽1.06cm,CDFI示舒张期右向左分流,分流束宽1.0cm。分流峰速100cm/秒。入院后给予氧气吸入,静滴头孢唑林钠6g,穿琥宁针400mg,地塞米松10mg,利巴韦林0.6g/每日及对症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咳嗽减轻,皮疹逐渐消退,血常规白细胞正常,住院6天好转出院。

其孙女,63天。发热咳嗽5天,伴呼吸困难、皮肤散再性点皮疹2天,于2007年2月21日入院,诊断麻疹并肺炎。因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5天,体温39℃,乡村医生给过青霉素等治疗无好转,体温高达40℃,咳嗽频繁,伴呼吸困难、胸部躯干出现点状红色皮疹。入院时体温38.8℃,呼吸64/分,脉搏160次/分,胸腹部及躯干可见散在性点状红色皮疹,眼结膜充血,口腔两颊黏膜可见柯氏斑,双肺可闻少许细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109/L, 红细胞4.13×1012/L,血红蛋白126g/L,中性粒细胞比率22.4%,淋巴细胞比率69.8%。X线胸片示双肺散在性点片状模糊阴影。入院后给予氧气吸入,每日静滴頭孢唑林钠0.5g,穿琥宁针40mg及对症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咳嗽减轻,肺部啰音消失,皮疹呈暗褐色。住院6天好转出院。

讨 论

1965年我国麻疹减毒疫苗的研制使用,使麻疹的发病率降低了98%[1]。近年来本病发病年龄、时间及临床表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新生儿到中老年人都有发病情况,5月份也偶有疫情报告,出疹也多种多样。从临床角度看成人麻疹全身中毒症状严重[2],体温高达39~40℃,常并存肺炎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但如接受过麻疹疫苗注射者症状反而较轻、皮疹也不多。该祖母口腔有柯氏斑,类似“感冒”表现,门诊观察治愈。

本地区麻疹流行的可能因素:①麻疹疫苗的接种覆盖率在下降。②人口流动大、流动人员中预防接种率低,疫情输入机会增多。③边远山区有漏种疫苗情况。④部分家长不重视预防。⑤部分人员免疫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或消失[3]。基于以上因素,祖孙三人同患麻疹也并非偶然现象。由于儿媳未接受过麻疹疫苗注射,机体内没有抵御麻疹的抗体,故63天的小婴儿也发生麻疹病变。只有保障每个人都具有有效的麻疹免疫力,才能避免本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28-732.

2 欧强,等.小儿麻疹与成人麻疹特点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5,11(22):783.

篇10:麻疹疫苗接种总结

韩家林小学麻疹疫苗接种总结

我校结合上级文件要求,积极主动的配合镇卫生所接种麻疹 疫苗。从接到通知起我校就及时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成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做好对学生、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粘贴疫苗标语;布置好接种室和观察室,并且备有专门人员负责各室,以便配合卫生院工作;班主任负责带好本班学生,并观察学生的变化有问题及时上报;然后还有专门教师负责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大家热情主动的配合下我校麻疹疫苗接种完成百分之九十四,还有几名学生因为暂时生病医生建议缓中,有几名学生因为自身对药物有过敏史因此未接种。总体效果良好,受到镇卫生院的好评。

篇11:总结报告麻疹

1、疫情的发现经过

病例如何发现的?大疫情?主动搜索?家长报告?“道听途说”?

2、病例的基本情况

病例出生日期,职业,工作单位等

3、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

病例何时发病?首发症状是什么?详细描述病例的各种临床症状及其发生的时间,如XX日发热,体温?,服用药物情况?XX日出疹,疹子的形状,痛痒,顺序等等。病例何时就诊?在哪家医疗机构?

4、疫情发生地的基本情况

病例现住址的一般情况,所在接种点的情况,一类疫苗的接种率情况,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麻疹逾期未种跟踪情况等

5、疫情发生地现场走访的情况

患者周围人群的发病情况(幼儿询问周围经常在一起的其他儿童发病和免疫情况,幼儿园和学校要调查同班级学生的发病和免疫情况),至少调查5人以上。

6、免疫史:病例的风疹、麻疹等相关疫苗的接种情况(针次、时间、名称等),要现场看到接种证,不能提供接种证的可查看儿童免疫信息化系统或前往其接种的医疗进行调查,如上述两种方法均不能得到接种情况,则询问家长

7、接触史:病例在发病前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是否接触过类似的病例

8、活动史:病例在发病前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是否外出?到过哪些可能的暴露地点,如医疗机构,其他病例家中等

9、应急接种情况:接种人员的性别、年龄、接触方式等

10、控制措施

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医院隔离或居家隔离

对病例周围人群进行应急接种:通过调查对与病例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接种,附上接种者的名单。

做好病例居住地、生活和活动场所的消毒工作

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篇12:麻疹防控工作培训总结

因当前正处于春际之时,是麻疹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的高发季节。为保证麻疹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可能发生的麻疹疫情,顺利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加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我院于2013年2月6日召开了麻疹防控工作培训会。卫生院、门诊内儿科医生及辖区内全体村医共50余人参加。

会上卫生院长杨智慧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部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有效遏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并针对防控的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

1、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麻疹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2、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发热门诊的建设及隔离治疗室的设立,做好发热出疹病例的分诊,同时做好流行病调查和病例登记工作,加强主动搜索等监测工作;

3、加强学校疫情的防控,做好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通过此次培训提高各部门单位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加强了防范措施。为我乡全面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年2月6日

篇13:总结报告麻疹

1一般资料

1.1 一般情况

患儿张霖月, 女, 9岁, 某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生, 农民工子女。2008年5月23日, 沙坪坝区某医院接种人员入校接种麻疹疫苗共456人, 另87名学生因发热、感冒等疫苗接种禁忌证, 现场未予接种, 其中包括张霖月 (因患感冒推迟接种) 。6月16日, 该医院预防接种人员再次到该校对前次未接种学生进行补种。接种前接种人员按照《预防接种管理规范》进行预检登记, 内容包括学生健康状况、有无发热、既往有无疾病史、过敏史等。在预检询诊中, 张霖月自述感冒已好转。接种人员观察其体征平稳, 无发热等异常状况, 于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于患儿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肤消毒后皮下注射麻疹疫苗0.5 ml。经观察30 min无不良反应后患儿离去。患儿既往身体健康, 家长自述无家族疾病史。患儿预防接种史不祥。

1.2 临床表现及诊疗

接种次日晚上10点左右, 患儿出现发热、咽部不适等症状到区人民医院就诊, 查血常规后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 给予静脉输入抗感染治疗, 口服感冒、止咳及退热药, 未再发热, 仍有咳嗽。18日, 患儿出现咳嗽伴心悸、心累、乏力等不适症状, 咳嗽加重, 呈阵发性咳嗽, 再次到区人民医院就诊并收入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120次/分, 呼吸24次/分, 血压95/60 mm Hg, 急性病容, 精神欠佳, 面色欠红润。咽部充血明显, 双扁桃体Ⅰ度肿大, 充血, 无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 可问及少许痰鸣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T波改变。胸片示双肺纹理稍增多、乱, 心影大小、心态正常。血常规示:WBC5.48×109/L, RBC5.05×1012/L, 中性粒细胞 (N) 34.9%, 淋巴细胞 (L) 47.2%。心肌酶谱23 U/L, 血糖4.4mol/L, 肌酸激酶72 U/L, 乳酸脱氢酶170 U/L, 肌酸激酶同工酶43 U/L, 肌钙蛋白阴性, a羟丁酸脱氢酶448 U/L, 支持心肌损害。CRP<1 mg/L, 结合血象提示病毒感染为主, 大小便常规正常。医院诊断患儿为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心肌炎, 患儿经积极临床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等痊愈出院。

根据患儿病史及临床表现, 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张霖月系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心肌炎, 与疫苗接种无关, 为一起麻疹疫苗接种后偶合心肌炎的病例。

2接种人员及疫苗情况

本次预防接种使用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是按常规渠道由上级部门逐级下发, 批号20071101-8, 有效期20090528。疫苗运输、保存过程符合冷链要求, 并在有效使用期内。接种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多年, 经相关专业培训并获得执业资格。学校临时接种点接种条件符合卫生要求。本次共接种同批次疫苗2089人, 除张霖月外其余学生未出现类似症状。

3讨论

免疫接种偶合症是免疫接种后偶合其他疾病, 可以分为偶合、诱发、加重原有疾病3种情况。偶合是指被接种者在接种时, 正处于某一即兴传染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 或其他疾病即将发作时接种后恰好发病, 偶合其他疾病是一种巧合, 即不论接种与否, 这种疾病必将发生, 它与免疫接种的关系不大[1] 。

通过本病例提示, 在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时,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规范接种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考核预防接种人员, 疫苗接种必须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接种人员在疫苗接种前应做好预检工作, 接种疫苗后家长应细心观察、护理儿童, 尽量让孩子多休息, 以减少儿童患病的机率, 避免可能出现的偶合反应。同时, 也提醒预防接种人员, 不能只单纯在接种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有无接种禁忌证等情况, 还应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要及时治疗, 以争取最好的转归。

应当加大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 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 在发生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不良事件时, 有关部门在作出明确诊断的同时必须给予受种儿童家长明确的解释,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赖, 并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渲染, 避免引起群众疑虑和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摘要:目的为了防止和及时处理麻疹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病例, 为今后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个案调查。结果病例咽部充血明显, 双扁桃体Ⅰ度肿大, 充血。双肺呼吸音粗, 可问及少许痰鸣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T波改变。结论疫苗接种必须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接种人员在疫苗接种前应做好预检工作, 避免可能出现的偶合反应。

关键词:麻疹疫苗,偶合反应,心肌炎,预防接种

参考文献

篇14:总结报告麻疹

关键词:麻疹野病毒感染病例;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基因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62-01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儿,男,2013年2月9日出生。2014年4月22日,在我市一所地市级医疗机构就诊,被该医疗机构报告为“麻疹疑似病例”。

1.2 方法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标准进行报告以及分类;流行病学监测与实验室监测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监测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

1.3 实验室测定 血清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ELISA方法【1】,核酸检测采用Realtime RT-PCR。依据《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96-2008。同时开展麻疹及风疹检测。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报告当日,报告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为:患儿为来我市医疗机构就诊的一名外省户籍外省居住儿童。出生时间2013年2月9日,于2014年3月24日在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2014年4月12日开始发病,最早出现症状为发热(未测量),伴咳嗽、卡他症状;2014年4月22日,脸部及身上出现皮疹,随即来我市该医疗机构就诊。查体无结膜炎、淋巴结肿大症状,未见柯氏斑,皮疹稀疏,散在分布。据患儿家长回忆,患儿在出诊前7-21天曾去过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否认接触过发热出诊性病人。

2.2 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 4月22日,采集血清以及咽拭子标本,4月23日,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检测报告结果为:咽拭子核酸检测麻疹阳性、风疹阳性;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风疹IgM抗体阳性。

2.3 病例分类 依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该患儿订正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3 分析

3.1 由于患儿于2014年3月24日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4月12日发热,4月22日出诊,因此仅凭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风疹IgM抗体阳性结果以及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类依据还不足,主要依据于咽拭子核酸检测麻疹阳性、风疹阳性结果。

3.2 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患儿有出疹,伴发热,但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出疹在接种麻风疫苗后29日;血标本采集在接种疫苗后29日,且检测IgM抗体阳性;由于患儿为外省户籍外省居住儿童,就诊后随即回家治疗,无法对密接开展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虽电话联系,但该病例是否在该居住地引起续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不足,即是否传播麻疹病毒依据不足,该患儿为“麻疹、风疹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例”还是“接种疫苗后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仍无法确定。还需借助于实验室麻疹病毒分离与基因定型结果。

3.2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少数个体会出现麻疹样皮疹,即麻疹疫苗相关病例,临床上很难与麻疹野病毒感染的病例相区别【2】。由于麻疹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3】,因此血清学诊断也无法进行鉴别。因此监测工作发展到目前,实验室麻疹基因定型工作已尤显重要,如能将此项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将为麻疹防控工作提供坚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2014-02-21

[2]张帆,周剑惠,陈超,徐鑫,王爽,常新,魏雷雷,于佳動.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偶合麻疹野病毒感染病例的麻疹病毒基因特征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02

篇15:麻疹、风疹防控工作培训总结

关于召开麻疹、风疹监测、防控工作培训会的总结

因当前正处于冬春交际之时,是麻疹、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保证麻疹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可能发生的风疹疫情,顺利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加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我中心于2011年3月5日召开了麻疹、风疹监测、防控工作培训会。全县乡镇卫生院、门诊部的防疫大夫及县直医院传染病管理人员共40余人参加。

会上卫生局法监股长、疾控中心主任均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医疗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有效遏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我科针对防控的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

1、各医疗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麻疹、风疹、流感、流脑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2、各医疗单位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发热门诊的建设及隔离治疗室的设立,做好发热出疹病例的分诊,同时做好流行病调查和病例登记工作,加强主动搜索等监测工作;

3、加强学校疫情的防控,做好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4、对重点传染病如流脑、手足口病知识进行了培训,加强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工作。

通过此次培训提高各单位控制麻疹、风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加强了防范措施。为我县全面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大学生寒假实践下一篇:史上最牛的——分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