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2024-05-2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精选6篇)

篇1: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推动社团的健康发展,繁荣校园文化,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校学生社团,是指上海高校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第三条

高校学生社团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以及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所属院校的有关规定。第四条

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

(一)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服务和凝聚学生。

(三)发挥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载体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团组织生活。

第五条

高校学生社团受所属院校党委的领导,各高校团委受党委委托,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承担本校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从高校第二课堂经费中统一划拨和管理。社团通过会费缴纳、接受奖励或赠与等其他形式获得的经费由社团自主管理,但其财务活动必须遵守所属院校的财务制度。

第七条

高校学生社团成立,应当经所属院校团委审查同意,报批党委批准,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八条

高校学生社团的成员应当是全日制高等院校中具有中国国籍、正式学籍的研究生、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 学生社团的成立

第九条

高校学生社团登记时,均需按照学生社团的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科学、志愿服务、体育健身等类别进行申请。一个社团只能进行一类申请登记。

第十条

高校学生社团的登记管理机关为各高校团委,团委在必要情况下,委托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管理机构进行社团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第十一条

成立高校学生社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10名以上的学生联合发起,发起人必须具有开展社团活动所具备的基 本素质,且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规范固定的活动场所。

(四)有至少一名社团指导老师。

(五)有规范的章程。

学生社团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校园文明风尚。学生社团名称应当与其性质相符,准确反映其特征。

第十二条

申请筹备成立高校学生社团,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筹备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发起人和拟任命负责任的基本情况介绍、学生证

(四)指导老师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第十三条

高校学生社团章程应当包括以下事项:

(一)名称、活动场所

(二)宗旨、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

(三)学生社团类别

(四)社团成员资格及其权利义务

(五)组织管理制度、执行机构的产生程序及权限

(六)财务管理、经费使用的原则

(七)负责人的条件、权限和产生、罢免的程序

(八)章程的修改程序

(九)社团终止的程序

(十)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筹备的决定。批准筹备成立的学生社团,应当自登记管理机构批准筹备成立之日起60日内召开成员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任。筹备期间不得以学生社团的名义收取会费和组织社团筹备以外的活动。第十五条

从批准筹备之日起60日内,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成立的决定。其间具体的考察办法和细则由登记机关自行制定。批准成立的学生社团应当以公告或其他方式宣布成立。第十六条

以下情况不得批准社团成立:

(一)社团宗旨、活动内容、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三条规定的。

(二)校内已经有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社团,没有必要成立的。

(三)发起人受过校纪校规处分的。

(四)在申请筹备成立时弄虚作假的。

(五)批准成立期限届满,筹备社团的人数为超过30人的。

第三章

学生社团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下列监督管理工作:

(一)负责学生社团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和备案;

(二)对学生社团实施检查;

(三)对学生社团聘请校外专家担任顾问的申请进行审查批准;

(四)对学生社团违反本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第十八条

学生社团的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活动,任何人不可侵犯、私分或挪用学生社团的财产,也不得在社团成员中分配。学生社团接受捐赠、资助,必须向登记管理部门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向全体社团成员公开。

第十九条

学生社团必须遵守所在院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学生社团在换届或者更换负责人之前,登记管理机关应当组织对其进行财务检查。

第二十条

学生社团应当定期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册,具体注册办法由各高校自行制定。学生社团不得克制公章。可以自备艺术图章和其他标志,但必须由登记管理机关批准。

第二十一条

学生社团开展除内部活动以外的开放性活动,必须报登记机关批准。学生社团跨校进行交流活动,必须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并报相应机构批准。第二十二条

学生社团可以创办内部刊物,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和其他相关规定。内部刊物的编印和发行必须由登记机关审查通过。登记管理机关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社团刊物进行整改和停刊。

第四章

学生社团的组织机构

第二十三条 学生社团会员大会由会员组成,会员大会是学生社团的最高权力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行使职权。

第二十四条

会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选举和更换社团负责人

(二)审议批准负责人的工作报告

(三)对社团变更、注销等事项作出决定

(四)修改社团章程

(五)监督社团财务活动

第二十五条

社团会员大会应当每学期召开一次,并将大会形成的决议报登记管理部门批准和备案。

第二十六条

会员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会员半数以上通过;对社团变更、注销和修改章程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会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第二十七条

社团执行机构是会员大会领导下的社团日常事务处理机构。执行机构由社团负责人组成。

第二十八条

学生社团负责人主要指社团正副会长,学生社团负责人由本社团成员通过首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通过,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后产生。学生社团的正副会长不得兼任财务负责人。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担任或继续担任学生社团负责人:

(一)在校期间曾经受到校纪校规处分的;

(二)曾因违反有关规定被撤职或社团被宣布解散,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社团负

责人;

(三)有一门以上主要课程不及格的;

(四)其他不宜担任社团负责人的有关事项。

第五章

学生社团成员的权利义务

第三十条

高校学生有权按照任何一个社团的章程自由加入和退出该社团。社团内部成员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第三十一条

社团成员有权了解所在社团的章程、组成机构和财务制度,对社团的管理和活动提出建议和质询。

第三十二条

学生社团执行机构负责人违反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校纪校规,损害成员利益的,社团成员有权向登记机关反映问题和情况。第三十三条

学生社团成员应当接受社团的定期注册。

第三十四条

社团成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按照章程担任社团职务的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

第三十五条

社团成员应当积极参加社团的各项活动,并有权向社团建设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

第六章

学生社团的变更和注销

第三十六条

学生社团的登记事项、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在7天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学生社团修改章程,应当在7天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第三十七条

学生社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完成学生社团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会员大会决议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社团被责令关闭或解散的;

(五)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三十八条

学生社团提出注销登记的,应当提交由社团负责人签名、经会员大会通过的注销申请书。登记管理机关应当组织对其财务进行清算。

第三十九条

学生社团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天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四十条

学生社团处分注销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各高校的有关规定处理。第四十一条

学生社团的变更和注销,应当在报批后尽快以公告形式宣布。

第七章

学生社团的奖惩制度

第四十二条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教育委员会每年对各高校学生社团进行综合评估,命名一批“上海高校明星社团”和“上海高校创明星社团”。

第四十三条

上海高校“明星社团”和“创明星社团”实行挂牌和淘汰制度。第四十四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将设立上海高校社团活动奖励基金,每年对“明星社团”和“创明星社团”进行奖励。第四十五条

上海高校明星社团和创明星社团的评选细则在《上海高校明星社团创建手册》中另行规定。

第四十六条

各高校登记管理部门应当对全校社团进行综合评估,选拔出校级“明星社团”和“创明星社团”,并对社团和负责人给予奖励。具体评估办法由登记管理部门依照《上海高校明星社团创建手册》自行规定。

第四十七条

学生社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登记管理机关有权责令其停止活动,进行整顿:

(一)活动范围与内容与社团宗旨、章程不符;

(二)不接受本条例规定、各高校登记管理部门的规定和指导;

(三)财务制度混乱

(四)应当进行定期注册而未注册的

(五)社团执行机构有严重违纪行为;

(六)其他应当进行整顿的情形。

第四十八条

学生社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登记管理机关有权将其解散:

(一)社团活动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和章程的

(二)社团执行机构知道或应当知道有成员利用社团名义从事非法活动而未予有效制止的;

(三)背弃社团宗旨,情节恶劣的;

(四)应当进行定期注册而未注册的,进行整顿后仍未注册的;

(五)社团成员连续两个学期不足30人的;

(六)社团连续两学期未进行活动的。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制定。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01年3月1日起实施。各高校学生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调整和确定本单位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本办法已明确规定的内容,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各高校学生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自行制定细则进行规定。

篇2: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XXX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及《XXX学院学院章程》、《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XX发[2016]X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按照行为主管与行为管理责任相一致的原则执行。学校在学生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下推动教学团学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实行全校学生日常管理的分工协作,积极推进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要素育人的工作。

第二章日常作息管理

第三条全校师生实行统一的作息时间,由教务部门对学生作息时间、行课时间的重要节点作明确的规定,特殊情况根据实际调整,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后,由校办发布执行。

第四条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实习、创新创业、个性发展锻炼等活动应自觉遵守安全规范、作息纪律等相关规定,有关作息管理规定由教务部门统一制定。

第三章日常行为管理

第五条学生在校学习应遵守学校教学秩序及相应管理规定。学生课堂行为和参加教学活动的规范由教务部门负责制定,主讲教师是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开课单位负责主讲教师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学生所在学院应通过班团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学生须认真参加,不得缺席,特殊情况应履行请假手续。

第七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应团结协作、服从管理并遵守相应行为规范。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规范由校团委制定,校团委负责学生课外活动的统一管理,实施单位负责活动的现场组织及管理。

第八条学生应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并自觉接受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学生所在学院及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负有重要责任。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是学生综合评估、操行评定、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辅导员应做好相关记载,并对后进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帮助。学生工作处应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予以指导和督促。

第九条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管理的勤工助学岗位,应遵守劳动纪律及相关规定。学生处负责制定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规范并实施统一管理。学生所在学院及辅导员、用工单位,均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责任。

第十条学生应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由学生处负责制定,并指导学生骨干对学生校园文明礼仪开展督察,发现问题交由辅导员批评教育或给予纪律处分。第十一条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及创新发明等创新研究活动应自觉遵守诚信规范及相应纪律。学生毕业论文诚信规范由教务处制定并负责监督管理;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创新活动的规范由团委负责制定并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学生进入图书馆、教室等自主学习场所,应遵守自学秩序、服从管理。相应规定由图书馆及教务部门等主管单位负责制定,并实施相关管理。

第十三条学生上网行为应遵守《XXX学院校园网管理办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生上网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由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制定并实施监管。

第十四条学生参与学生团体及实践育人活动应遵守组织纪律及相应规定。学生参与学生团体、实践育人活动的规范及管理由团委负责。

第十五条留学生日常管理由国际学院负责。

第四章住宿管理

第十六条学生在校住读应遵守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学生公寓住宿规范及管理制度由宿舍管理部门制定,学生在宿舍行为表现由宿舍管理人员监督记载。违纪学生教育由辅导员执行,违纪学生处分由辅导员会同宿管人员调查,辅导员负责呈报。

第十七条宿舍管理人员应动态掌握学生归寢情况,宿管人员、学生骨干在宿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学生就寝情况检查,发现夜不归寝的情况应做好记载并及时通报到学生所在学院,其操作办法由宿舍管理部门拟定。

第十八条学校为全体学生提供住读条件,并主张学生在校住读。确因学习、生病等特殊情况需要在外租房或走读的,应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完善相关手续,否则按夜不归寝处理。学生租房、走读管理办法及办理程序由宿管部门负责制定。

第五章请销假管理

第十九条学生应严格遵守作息规范,因故不能正常参加教学活动及课外活动的,应及时完善请假手续。

第二十条学生请假的审批由辅导员、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生工作处分级负责审批,并实行登记制度。学生请销假制度由学生处负责修订。

第二十一条学生请假期满应及时销假,因故需延长请假期限的应及时续假,否则按旷课处理。第二十二条学生请假或正常放假离校、返校实行登记制度,登记管理由辅导员执行,长假结束学生返校情况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及时报告学生处,具体办法由学生处负责制定。

第六章校园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学生应自觉遵守行为安全规范,自觉服从校园安全管理。学生在校内公共场所的行为安全管理由安管处负责并建立相关制度。

第二十四条学校实行学校领导、教学、学工、安保、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深入到学生宿舍、食堂和教室、图书馆、实验实训室(场)等重要场所安全巡查的制度,巡查频度由安管处按需设定,责任部门自主实施,巡查情况由安管处督查统计。实行每日校园安全巡逻及值班制度,相关工作由安管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章舆情管理

第二十五条学校实行安全隐患常态排查制度,对特殊群体和重要场所实施定期和不定期排查,排查由安管处统一安排,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工执行。安管处负责每月定期汇总排查结果,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安全舆情研判工作会,形成纪要报相关校领导和主要校领导阅示。

第二十六条行课期间,学校每月召开学生工作联席会议,由学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主要领导参加。

第二十七条学生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学工、宣传、教务、安保、后勤等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应在会前准备好汇报内容。

第二十八条学生工作联席会议议程包括:总结通报上月工作、分析研判学生工作发展态势、会商问题解决措施、安排部署本月工作。

第八章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十九条学校实行严格的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制度,确保重大情况信息畅通,及时妥善处置。对外报告程序及相应规范由校办制定,学校内部报告程序及相应规范由安管处制定。

第三十条宣传部负责在校园网和学校媒(载)体上醒目位置,公开学校总值班电话和安保部门值班电话,提醒全校师生知晓。

第三十一条学校引导和鼓励突发事件或重大安全隐患情况第一发现人,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安管部门或学校总值班室。相关职能部门接到重大情况信息后,必须按上级要求和学校规定立即稳妥处置。报告激励制度由安管处负责制定落实。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科学生的日常管理。对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第三十三条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或修订有关的规范、制度、规定或管理办法,报学校批准或备案后执行,并及时向师生公布。

第三十四条本规定报XX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同时接受其指导、检查和督促实施。本规定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其他校内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篇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探讨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和专业素养以及自身身心特点的特殊群体。群体的发展与个体的发展之间处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中, 群体的发展最重要体现在个体的发展和价值实现上, 而个体的发展和价值实现又不能完全脱离群体的发展。[1]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在健康向上的群体氛围中进步的重要环节, 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加强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社团的审批和管理提出了具体意见, 要求以学校团委为大学生社团管理的职能部门, 配备专职干部对大学生社团章程的制定、活动的开展、财务管理与监督、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学生社团的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的指导。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做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党委领导、团委负责、社团自治”的社团管理模式。但是, 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 大学生社团组织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高校团委由于专职干部人手不足, 管理手段比较单一。高校团委作为大学生社团管理的职能部门, 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 使大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1 更新观念, 实行服务型管理

高校团委是实施大学生社团管理的职能部门, 在社团管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由于团委的工作比较繁琐, 而且专职干部人手不够, 因此在社团管理中更多地实施单向的、政策性管理, 工作方法比较简单, 不能满足大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所以, 社团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 变“命令式”管理为“服务型”管理, 这样有利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执行学生社团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应改变简单的指令性管理模式, 变命令为咨询、以服务促管理;这样既可以避免陷入繁杂的具体事务中, 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团委不但要依据相关规定对各社团进行相应的管理, 还应该对其组织机构的建立、规章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但是, 大学生社团有别于学生会等正式群团组织, 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随意性, 简单地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对大学生社团的组织、运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能够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 使大学生社团活动达到紧扣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张扬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实践能力的效果。

许多大学校园里活跃着诸如街舞协会、吉他协会、音乐协会、笛子演奏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 它们都是由文娱爱好者自发组成的团体, 具有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操的重要作用。这些社团需要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来发展壮大, 而大学生面对众多的社团却难以取舍。有的新生同时加入好几个社团, 但无法正常地参加社团活动, 反而影响社团的政策运作。所以, 社团管理部门在审批社团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追求数量, 而应该在严格把握社团活动的正确方向的基础上主动地为各个社团提供咨询服务, 引导性质相近的社团进行有效的整合, 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社团组织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有些高校将这些文艺性社团整合为大学生艺术团, 然后根据成员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分为不同的小组, 一般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 挑选各小组的优秀节目参加重大节日的庆典演出等活动。这样的举措不但可以有效避免社团活动的时间冲突, 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为多才多艺的骨干成员提供展露才华的平台。当然, 这需要社团管理机构变单向性的指令性管理为咨询服务式的管理, 为大学生社团高效运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校是全社会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每年都会有一些大型的文体活动。社团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大学生社团提供服务。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社团提供实践平台。比如,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委托大学生艺术团组织大型庆典的文艺演出等。另一方面, 在组织大学生社团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设备。在这种“以用促管”的模式下不但可以为大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还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社团成员、物色培养学生干部, 变单项式的政策性管理为互动式的服务性管理, 使大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

2 依托院系, 实行专业性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虽然各具特色, 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由大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发组成、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活动等, 具有一定的“民间色彩”。其共同宗旨在于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为社团成员提供实践平台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高社团成员的各方面的能力。大学生社团活动不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大学生社团的管理不但要做好咨询和服务, 而且应该结合不同社团的宗旨对其实行专业性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对大学生社团实施积极的影响, 真正达到提高能力、培养人才的良好效果。

大学生社团可大致分为娱乐性、公益性、专业性等不同类型。其中娱乐性社团主要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公益性社团通过组织活动让成员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专业性社团活动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 是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并推动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社团活动不能放任自流, 即使是娱乐性社团, 也需要有专业的指导, 否则达不到有效提高社团成员各种能力的效果。

高校团委是管理大学生社团的职能部门, 但仅仅依靠学校团委的力量管理大学生社团不但人手有限, 而且难以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团委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依靠校内各院系对不同的大学生社团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以大学生艺术团为例, 它虽然是娱乐性社团, 但由于其经常需要承担一些大型的文艺演出, 所以不能满足于自娱自乐式的社团活动。有些文艺演出形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比如舞蹈、声乐、器乐等, 不但需要专业教练, 而且需要专业的器材和训练场地。如果将大学生艺术团挂靠在艺术学院, 委托艺术学院对大学生艺术团进行直接管理, 这样就有利于聘请教师对艺术团成员进行专业指导, 还可以解决训练器材和场地的问题。另外一些大学生社团也具有很高的专业要求, 必须有专业性的指导才能真正发挥社团的作用, 起到提高社团成员能力的效果。比如学通社、广播台的活动需要掌握新闻采访、播音主持等专业技能, 可以挂靠人文学院或者新闻学院;无线电航模协会可以挂靠在电信学院;跆拳道协会、武术协会可以挂靠体育学院。这种管理模式能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将大学生社团挂靠在相关的教学院系可以为这些社团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使社团活动真正起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人才的作用。这既是一种服务, 也是一种管理, 可以有效地避免社团活动杂乱无序的状态。这种挂靠式的管理并不是学校团委推责任、卸担子, 而是为了使大学生社团发挥更好的作用。学校团委要责成相关院系的团委或者学工干部管理对应的大学生社团, 还要与院系领导协调, 让他们挑选有能力、有精力、有热情的专业教师负起指导职责。这种依托院系实施的专业性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使社团管理工作分工具体、责任明确, 有利于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3 加强监督, 实行规范化管理

大学生社团是其成员按照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发组织起来非正式团体。社团组织的多样化、宗旨的多元化虽然可以使高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丰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要注意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学校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自然地形成的, 而是要通过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工作来加以实现的。[2]目前活跃在各高校的学生社团绝大多数是诸如大学生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协会、艺术团等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高校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以有效的监督和正确的引导来避免大学生社团可能出现的放任自流、管理混乱的现象。

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有些不良的倾向必须引起社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少数大学生社团组织松散、财务混乱, 成为滋生腐败的“实习场”;有些社团没有明确的活动规划, 社团活动流于形式;有些商业培训机构以赞助的形式介入学生社团的运作过程中, 使之沦为商业广告的阵地。极少数学生社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脱离既定宗旨, 热衷于组织聚餐、K歌等消费性活动, 引起不必要的攀比, 使本来具有积极意义的社团组织沦为交友、娱乐的平台, 呈现出庸俗化的发展趋势。更有甚者, 极少数社团干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 进入国家明令禁止的区域进行所谓的远足和探险。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 多次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事件。这样的大学生社团活动不能起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积极的作用, 与成立大学生社团的初衷背道而驰。

针对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 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可以从如下方面开展工作。 (1) 对社团干部和骨干成员进行培训,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2) 组织专业人员对各个大学生社团进行财务检查, 培养社团成员的廉洁意识; (3) 帮助各个大学生社团的制订切合实际的活动计划, 并组织社团联合会的干部不定期地督促落实; (4)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引导大学生社团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教育的主导作用指的是在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的诸因素中, 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并不否定受教育者的主动性。[3]大学生处在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 他们正处于生理成熟期, 具有成年人的体格和活力, 渴望独立地面对社会生活。但是他们虽然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社会经验不足, 也缺乏成年人的自制能力。所以, 我们要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但同时也应该正确引导、严格监督, 通过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是对大学生实行素质教育所应有的题中之义。

总之, 积极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而且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团委作为大学生社团管理的职能部门, 应该改变过去指令性的单向管理模式, 通过提供咨询服务、构建实践平台等方式实施互动式的管理;还应该依托各院系的力量对大学生社团实施专业性指导和监督。只有充分调动团委、院系、社团这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才能形成大学生社团管理的有效机制。

摘要: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团委不但要依据相关规定对各社团进行相应的管理, 还应该对其组织机构的建立、规章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在管理大学生社团的过程中, 应该改变单向的指令性管理模式, 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管理, 要在为大学生社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其实施积极的影响, 并通过专业化的指导和监督使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专业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杨鲜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页.

[2]金一鸣.《教育原理》, 安徽教育出版社[M].1999年版, 192、194页.

篇4: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方法探究

关键词:学生社团 管理方法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并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活动,是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繁荣校园文化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学术创新类、文化艺术类、爱心公益类、兴趣爱好类和社会实践类五种社团类型,涉及多个领域。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活动的主要实践者,在校党委的引导、团委的大力支持以及学生社团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社团文化得以蓬勃发展。

但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如:学生社团活动资金短缺;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滞后;校园学生社团活动不能有效的整合利用资源;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和资料传承制度不够完善;学生社团相关指导老师经验、水平参差不齐;校内外宣传力度不强、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笔者在认识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管理措施,以便解决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同时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内部管理措施

(一)从学生社团自身建设方面来看,学生社团应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学会制定自身发展规划。同时要培养学生社团的团队精神,加强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学生社团提升整体发展实力。

学生社团要不断完善其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社团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必须依靠其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因此,学生社团要合理制定理事会管理规范与社团章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社团的运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权责分明。在社团财务管理方面,要做到公开透明化,严格把关社团财务运作。在社团人事管理方面,要做到公正、公平,不能徇私舞弊,对于违反社团管理规定的社团管理人员要做到一视同仁严肃处理,切实维护社员利益。其次,学生社团要严肃自身的纪律管理,坚持学生社团内部例会制度,增加学生社团内部信息传递渠道,加强社员与社团,社员与社员之间的联系,拓展社员知晓社团动态的有效途径,为社员提供一个社交平台,真正塑造学生社团“家文化”。再次,学生社团要加强档案管理与经验的传承。各学生社团举办活动时,应积极向学生社团联合会上交活动宣传、策划、申请、总结以及团支部的思想汇报等,并做好社团内部的资料保存,双向的经验保存与传承使社团的优秀经验得到借鉴,并发挥指导作用。

学生社团要不断加强团建工作,促进学生树立核心文化价值观。社团团支部是社团思想文化的引领者,因此要提高对社团团支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团支部对学生社团发展的思想引导作用,做好团支部常规思想汇报工作以及团内先进的选拔等工作,为学生社团管理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学生社团应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增强主要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学生社团是学生凭借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形成的学生组织,社团的每个成员对于社团的发展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学生社团要注重培养其内部成员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主动性,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增强社团成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社团的学生干部是社团发展的主要引领者与践行者,因此社团要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领导组织能力,为学生社团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学生社团要摒弃单打独斗格局,拓宽交流层面,增进与其他社团及学生组织的合作。学生社团的种类多,同种类型的社团数量也比较多,因此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社团要积极主动的与自己同类型的社团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社团的发展经验,并与其他社团进行实践交流,经常性的进行社团联办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向学生会等比较成熟的学生组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二)从学生社团活动方面来看,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社团存在的基础,只有更好地组织开展本社团的活动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社团的发展。

1.学生社团应坚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的活动原则,打造学生社团的精品活动。学生社团精品活动的创立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参与群体,参与者的支持是做好活动的最根本要素,也是学生社团活动要推广的基本理念。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大家多以学术创新、演讲教育技能、歌舞表演等类型活动为爱好,因此学生社团应该根据自身定位把自身的品牌活动多涉及在这些类型的活动上,密切抓住参与者的兴趣爱好,打造社团自身的精品活动

2.学生社团应“猛抓狠打”品牌活动,大力推广优品活动。品牌活动是各学生社团保持竞争力的前提,是学生社团传承的生命线。学生社团在全力举办品牌活动之时应积极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注重品牌活动的推广与宣传。同时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要推出不同种类的品牌活动,要学会“创精品,推优品”,把品牌活动做大做强,塑造属于自身的核心与品牌。

3.学生社团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主动承办各种大型活动,合理协调资源配置。学生社团在做好本社团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积极承办相关部门的活动,整合、利用学校资源,发展社团实力,逐步提高社团影响力。有效利用各单位优势和资源,开创学生社团发展新局面。

4.学生社团应积极的“走出去”,加强与其他高校间学生社团合作。目前,新乡市高校间学生社团的联合活动已初具规模,如新乡高校学生社团导游风采大赛;文学类社团组建的河南省文学社联合会等。新乡市高校联合举办活动有利于各高校学生社团与外校学生社团综合利用资源,互相学习、交流并借鉴各自的发展经验,扩大学生社团在校内乃至校外的影响力与辐射度,提升的影响力。

5.学生社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践行社团商业化发展模式。目前,学生社团资金短缺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因此为顺应学生社团发展潮流,学生社团应加强社团的商业化发展模式。学生社团可以在坚持其本质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地与商家合作,这样既能保障社团持续、稳定发展,又能通过商家扩大社团影响力,扩大社团宣传,增强社团实力。

二.外部管理措施

首先,校团委和各社团挂靠单位团委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支持、指导力度。

1.学生社团工作要逐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在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团委应把学生社团活动奖项设置和学分制的管理考核机制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同时,校团委和各社团挂靠单位团委应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资金和宣传支持。

2.校团委和各社团挂靠单位团委逐步提升学生社团干部待遇。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校园中颇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学生社团的发展立足于学生,而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发展的中坚力量。团委和挂靠单位应逐渐加大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奖励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社团工作的长远发展。

其次,学生社团联合会应不断加强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服务与管理。学生社团联合会是服务管理学生社团的主要践行者,是学生社团活动信息的传递者和活动资源的整合者,学生社团联合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

1.学生社团联合会要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资源的整合力度。近几年各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学生社团数量也不断增多,但同时也伴随有同类性质的学生社团、同种类型的活动的频繁出现,造成学生社团活动“多而不精”,同时也造成社员的“审美疲劳”,降低了活动的吸引力。因此,为改善此类现象,学生社团可以将同类型活动以联办的形式开展,以此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真正实现学生社团活动从“量”到“质”的跨越;对于同种性质的小型学生社团可以将其合并成相对大型的学生社团,以此来提高学生社团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资源。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鼓励各学生社团传承教授活动的经验、资料、活动设备等,实现资源共享,谋求共同进步。

2.学生社团联合会要建立学生社团的分类管理模式。学生社团联合会要综合各个学生社团的性质特色,进一步完善全校学生社团的分类管理。各类社团设立主要负责人来组织内部交流、任务传达、意见反馈等日常工作。并定期召开自身讨论会,以此来促进同类学生社团的交流,增进了解度,在办活动时能够做到资源共享,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该管理模式初期主要以介入学生社团活动,促进交流为主;发展成熟后向“学习模范社团、社团制度研讨、管理模式创新”等更高层次发展。

3.学生社团联合会要逐步建立二级管理机构。发挥院级学生社团联合会、学院团委社团部职能,助力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院级学生社团联合会、学院团委社团部应该发挥自身职能,对本院系相关学生社团工作给予具体的工作指导与帮助,及时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信息的反馈,加速学生社团问题的处理,精简学生社团工作流程。

4.学生社团联合会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挂职锻炼工作。做好挂职锻炼工作,即是要让“学生社团联合会人员入学生社团,学生社团人员进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便更好的让学生社团联合会人员了解学生社团的工作,真正做到为学生社团服务;同时也让学生社团人员了解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小结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代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高校学生社团这个平台给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并且也使大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支持,扩展了大学生的技能。在学生社团发展的同时,加强学生社团管理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当今学生社团的发展,管理方法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管理理念更具时代的特征。现如今,我们只有以人性化的思维为先导,以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地管理方式为依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社团的良性长远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其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益凤.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6:12.

[2]李扬.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探究[J].理论界,2004,(4):17-18.

[3]霍红.现代大学与学生社团[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5-97.

[4]李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28-33.

[5]穆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学报,2008,(06):44-46.

[6]赵蕾.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2):7.

[7]曾颖.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原因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07,(04):10-11.

[8]翟承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拓展问题[D].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1-12.

[9]李浦豪.大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8:35-42.

[10]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59-60.

[11]陈静,胡华锋.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10,(03):24-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增强理论自信的‘问题导向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14JDSZK092);暨南大学2015年度滚动资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问题导向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51061290);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课题“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研究”(WT1432);广东省省委宣传部竞争性扶持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2015GDMKS06)阶段性成果。

篇5: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思考论文

0引言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政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特别是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义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学生社团定义为:“学生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也可以理解为:学生社团是经学校批准注册的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学生团体。

2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2.1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和社团对大学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而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的学生社团,以其活动灵活、寓教于乐的特点,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际性。

2.2高校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

学生社团的种类多样,涉及文学艺术、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体育健身、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信息、蓬勃的创造精神。

2.3高校学生社团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社团打破了专业、班级、年级的界限,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感情、合作分工,并且在发展社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知己好友,丰富了感情生活、扩大了社交范围;同时在处理社团事务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自身的管理、领导、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可见,高校学生社团为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提供了有效平台,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重要途径。

3高校社团发展的对策

3.1发挥社联作用,整合社团优势。

社团联合会是校级学生社团在平等的基础上组成的联合体,由校团委领导,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社团联合会通过为学生社团筑建各种平台,加强交流互动,增进社团间的友谊,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各级联动、分步推进。广泛吸纳学校与社会资源,科学地统筹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大力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使高校学生社团更具生命力。

3.2健全社团制度,规范社团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团组织健康、持续有力地发展,在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应制定相应的神团管理办法及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一套较完善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管理体系。理顺各方面关系,整合多方面资源,明确日常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社团成立的条件、登记注册程序、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要求、考核评定的办法等,使社团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3引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社团。

社团的特色是其生命力和品质的集中表现。社团品牌化建设即利用社团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举办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将这些活动持续下来,树立活动的品牌效应,并通过这些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品牌活动要找准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为重点,针对现代科技文化发展前沿的热点来开展品牌活动,真正做到继承和发扬社团精神,构建真正体现当代教育特色的社团。

3.4依靠社会力量,促进社团社会化。

高校校内资源在一定的时期是有限的,而社会资源是无穷的,社团应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自身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学生社团社会化是学生通过实践,逐步认识社会的一个过程,也是社会对其施加影响的一个教育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学生通过广泛参与社团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用社会规范约束和校正自己的行为,同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学生社团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它不仅是大学生课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大熔炉。在这里,从政治到文化,从社会到人生,从理论到实践,其内容无所不包,社团会员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展示特长,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等。我们应立足于社团自身优势,及时、动态、科学地调整社团发展机制,保证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与实践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应实现网络化,加强党建信息与学生在校日常表现的实时联系。在系统设计环境和系统功能中,应更注重发挥信息的及时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加强与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中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加重,更好的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网络化信息网络化,是数字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共享的基本条件,非网络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系指非联网的数字信息资源(如各部门、单位内部的数据库以及数字化的媒体信息、数字化文献等)。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各学生党支部的党建信息大多为非网络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即党建信息存储在excel或access等小型数据库中,没有实现网络化管理。随着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的,高校学生党建信息的存储载体大多为办公软件Excel或PC式“本地”数据库如access。Excel以其便捷的查找、筛选及统计功能,成为办公人员理想的小型数据库。但由于各支部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必然导致信息在Excel中的处理方式和存储形式不尽相同。因而当信息在支部之间流动,乃至汇总到上一级党组织时,将受到时间、空间、传递媒介、格式等的制约。另外,Access虽能作为小型Web服务的数据库,但在网络环境下,当输出查询结果,提供多用户处理功能时,就暴露出其不足之处。甚至很多数据信息仍是通过纸质汇总,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难以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共享,不便于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查询,也不便于及时为党务部门对学生党建工作提供监督和引导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实现党建信息的网络共享,在此基础上,完善党建信息资源的量化、统计和分析。

(二)党建信息与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实时沟通近几年来,由于学生学籍管理更趋于灵活,学生就读期间在班级、学院乃至学校之间的流动加大。在部分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形下,班集体的概念相对弱化,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表现记录、汇总、查询工作难度加大。加上部分高校对学生党员在发展后的监督工作相比发展前要弱一些,所以,目前学生党建信息管理中存在与学生日常表现信息相分离的现象,即学生党建信息中,只,而对于其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相对忽略,这种状况不利于监督、引导学生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因此,有必要实现学生党建信息更好地与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公寓管理、共青团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各方面的表现,纳入学生党建信息数据库中。比如,党组织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时从教务部门获取学生的课业成绩,从学生管理部门获得学生出勤、活动参与、奖励惩罚等信息,并根据既定的管理机制进行量化,自动以即定的文本规格输出综合评价。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党组织切实吸收优秀大学生。同时,在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时,能够为表彰先进典范,惩处不良行为提供有效的依据,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学生党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环境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包括一整套管理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该信息管理系统以关系数据库为载体,应用B/S结构,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规范化输出,为管理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信息网络化组织形式信息资源网络化有多种方式。其中,数据库方式利用数据模型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关系代数理论进行数据查询的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可操作性,因而成为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申请入党、发展、转正等党建信息具有结构规范化的特点,因而数据库方式可作为党建信息合适的网络化组织形式。利用数据库技术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如下优势:数据库技术利用严谨的数据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成熟的关系代数理论进行信息查询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字段,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地改变查询结果集合的大小,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特别是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其优势更为突出。本系统采用MicrosoftSQL 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对于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Excel或access与MicrosoftSQL Server2000的兼容性更好,易于相互之间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减少已有数据重新手工输入数据库的工作量及成本。

(二)信息网络化系统模型目前,不少高校采取两地办学模式,局域网要做到覆盖两地校区,其实现过程复杂, C/S(client/server)构架的应用遇到障碍。经过研究, B/S(browse/server)构架易于实现,两地校区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党建信息。同时,用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软件,只要通用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即可进行相关操作,使得用户界面操作方便,维护更便利。

(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

从实际的开发经历来看,可分为“基本信息管理”、“参照信息管理”以及“支部管理”三大功能模块,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党建信息差错中,手工输入数据所带来的差错占的比例较高。例如,由于手误,输入了错误的入党积极分子姓名,将导致其后续发展、培养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本系统的设计原则之一是:引入教务和学生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库,由系统自动提供已有数据,供用户输入相关数据,尽量减少数据的不一致现象。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分为三级用户:组织员、党支部信息员、党支部成员。组织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管理系统用户,组织协调各支部委员会成员,动态调整各支部所管辖的班级,查询、统计各支部的阶段性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党支部信息员主要维护本支部的基本信息,如申请入党者、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信息,在发展、转正以及考察工作中,参照学生业务课成绩、日常表现,上报对象以及所需材料,但无权操作其他支部的信息。党支部成员即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可查询自身的阶段性信息。

(四)系统功能构架“基本信息管理”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包括“申请入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四个子功能模块。“申请入党”子模块实现学生申请入党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以班级为单位,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未申请入党的学生,以表格的形式

学号、姓名等信息,供党支部信息员输入申请时间。“入党积极分子”子模块实现入党积极分子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申请入党者中查找学生,供信息员选取。“预备党员”子模块实现预备党员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入党积极分子中查找培养考察期满一年及以上的学生,供信息员选取。“正式党员”子模块实现正式党员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预备党员中查找预备期满一年及以上的学生,供信息员选取。“参照信息管理”是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手段,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业务课成绩”、“日常表现”三个子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是党组织与其他各部门的接口,引入教务和学生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库,参考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等各方面的信息,作为支部内发展、考察、再教育工作的依据。该功能模块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要求学生党员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代表广大同学、班集体、学校乃至民族的利益。“业务课成绩”子模块在教务部门数据库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日常表现”子模块在学工部门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出勤、社会工作、实践、奖惩等项目进行量化,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支部管理”是上级党组织对各学生党支部统筹管理的有力工具。本功能模块能创建新的党支部,并实现支部内部结构的,尤其是管辖班级的动态调整。使得班级党支部成立后,能迅速投入运行,也解决了学生在专业分流后不能迅速找到组织,接受再教育的问题。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是传统党建工作优秀经验与网络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获得新生力量的有力武器。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党建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无疑将大大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和绩效。

上一篇:部编版一下数学测试卷下一篇:我与她的相遇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