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解析

2024-05-25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解析(共8篇)

篇1: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解析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解析

新规定能否破解“三大难题”?

___月___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___年未修改的旧《规定》大变脸,体现出与教育法、高教法等有关法规的承接,学校规章逐步与相关法律“接轨”。

考试作弊、大学生婚恋、学校自主处分权,被称为当前高校管理的“三大难题”。“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规定,能否破解这三大难题?一些高校负责人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惩处考试作弊有章可循

案例:___年___月___日,河南省首例因考试作弊引发的受教育权诉讼开庭审理。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撤销被告郑州大学对原告某大学生因作弊而作出的“勒令退学”处分决定,认为学校制定的校规不符合___年起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处分过重。

不久前,另一起因考试作弊违反校规被校方注销毕业证引发的学生状告母校案在广州宣判,白云区人民法院判定,广州大学注销原告毕业证书的行为违法。

对应:针对高校内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问题,新《规定》第五十四条用很大篇幅增加了学生考试作弊和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者可予以开除学籍的规定,并细化了可开除学籍的作弊行为种类,如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等。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当前高校诉讼案中,由于学校对一些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引起的纠纷占相当比例。由于旧《规定》在此方面缺乏具体的条文,学校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依据是旧《规定》中“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而纪律处分从警告到开除学籍分为___种,学校对作弊情节轻重的界定缺乏明确依据。但是,学生作弊违反了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和学术准则,为维护“象牙塔”的公平和正气,必须对作弊行为加以严惩。新《规定》有关作弊惩治条款的细化,必将有力地保证学校处分权的实施,同时也将限制学校处分权的滥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但是,能否因为学生作弊就取消他的“受教育权”的争论可能仍将继续,依法治学、依法治校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取消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

案例:___年,重庆邮电学院两名学生外出旅游时发生性关系,导致女方怀孕。校方知情后,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两人开除。这对情侣遂将学校告上法庭。___年,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驳回二人要求学校撤销处分决定的起诉;___年___月,成都某高校一对学生情侣在教室里拥抱、接吻的亲昵举动被学校发现,学校依据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两人开除学籍处分,两名学生将学校告上法庭。___年___月,二人起诉被驳回。

对应:在新《规定》中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最显著的是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此外,新《规定》取消了“品行极为恶劣,道德败坏”等道德评判类处罚理由,大量增加了有明确法律依据或者行为特征比较清楚的法律规范用语,例如“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等等。

点评: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说,部门规章不能与有关法规相抵触。随着社会法制意识越来越强,要求学校管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新《规定》取消了一些强制性甚至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条文,尊重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约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相对于旧《规定》是一种进步。但是,我和一些教师、家长担心,学校对学生在两性关系方面不加以明确的限制和约束,有可能导致“同居”增多,不利于校园环境的净化。

“处分自主权”与“申诉豁免权”并举

案例:___年底,湖南外语外贸学院几名男女学生在女生宿舍同宿,学校开除了这___名学生。6学生向学校申诉未果,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学校及法人代表告上法庭。

对应:新《规定》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第一次将学生的权利义务引入学生管理规定之中,为学生规定了权利救济机制即申诉程序。学生如对处分决定有异议,可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如对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复查决定仍有异议,可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新《规定》还要求学校处分学生严格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点评: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沈亚平说,新《规定》最大的特点是既保障学校自主处分权的行使,又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依法申诉的权利。原《规定》对于学校如何作出处分决定和受处分学生在处分过程中有什么权利,缺乏有法治内涵的规定,是造成过去一些学校在对违纪学生的处分过程中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学生遇“处”必“诉”的重要原因。新《规定》实际上是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调整为特定的法律关系,双方均承担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学校“处分自主权”与学生“申诉豁免权”并举,从内部机制上体现并健全了学校管理应“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可以减少很多因为制度缺失造成的无谓诉讼,对于营造高校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东晖说,执行新的规定,学校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人力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成立办事机构,增加管理成本,甚至可能在执行处分上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校风的整肃。

篇2: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解析

3月29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5年未修改的旧《规定》大变脸,体现出与教育法、高教法等有关法规的承接,学校规章逐步与相关法律“接轨”。

考试作弊、大学生婚恋、学校自主处分权,被称为当前高校管理的“三大难题”。“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规定,能否破解这三大难题?一些高校负责人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惩处考试作弊有章可循

案例:2005年3月3日,河南省首例因考试作弊引发的受教育权诉讼开庭审理。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撤销被告郑州大学对原告某大学生因作弊而作出的“勒令退学”处分决定,认为学校制定的校规不符合1990年起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处分过重。

不久前,另一起因考试作弊违反校规被校方注销毕业证引发的学生状告母校案在广州宣判,白云区人民法院判定,广州大学注销原告毕业证书的行为违法。

对应:针对高校内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问题,新《规定》第五十四条用很大篇幅增加了学生考试作弊和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者可予以开除学籍的规定,并细化了可开除学籍的作弊行为种类,如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等。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当前高校诉讼案中,由于学校对一些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引起的纠纷占相当比例。由于旧《规定》在此方面缺乏具体的条文,学校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依据是旧《规定》中“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而纪律处分从警告到开除学籍分为6种,学校对作弊情节轻重的界定缺乏明确依据。但是,学生作弊违反了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和学术准则,为维护“象牙塔”的公平和正气,必须对作弊行为加以严惩。新《规定》有关作弊惩治条款的细化,必将有力地保证学校处分权的实施,同时也将限制学校处分权的滥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但是,能否因为学生作弊就取消他的“受教育权”的争论可能仍将继续,依法治学、依法治校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取消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

案例:2002年,重庆邮电学院两名学生外出旅游时发生性关系,导致女方怀孕。校方知情后,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两人开除。这对情侣遂将学校告上法庭。2003年,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驳回二人要求学校撤销处分决定的起诉;2004年5月,成都某高校一对学生情侣在教室里拥抱、接吻的亲昵举动被学校发现,学校依据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两人开除学籍处分,两名学生将学校告上法庭。2005年1月,二人起诉被驳回。

对应:在新《规定》中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最显著的是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此外,新《规定》取消了“品行极为恶劣,道德败坏”等道德评判类处罚理由,大量增加了有明确法律依据或者行为特征比较清楚的法律规范用语,例如“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等等。

点评: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说,部门规章不能与有关法规相抵触。随着社会法制意识越来越强,要求学校管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新《规定》取消了一些强制性甚至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条文,尊重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约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相对于旧《规定》是一种进步。但是,我和一些教师、家长担心,学校对学生在两性关系方面不加以明确的限制和约束,有可能导致“同居”增多,不利于校园环境的净化。

“处分自主权”与“申诉豁免权”并举

案例:1999年底,湖南外语外贸学院几名男女学生在女生宿舍同宿,学校开除了这6名学生。6学生向学校申诉未果,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学校及法人代表告上法庭。

对应:新《规定》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第一次将学生的权利义务引入学生管理规定之中,为学生规定了权利救济机制即申诉程序。学生如对处分决定有异议,可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如对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复查决定仍有异议,可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新《规定》还要求学校处分学生严格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点评: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沈亚平说,新《规定》最大的特点是既保障学校自主处分权的行使,又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依法申诉的权利。原《规定》对于学校如何作出处分决定和受处分学生在处分过程中有什么权利,缺乏有法治内涵的规定,是造成过去一些学校在对违纪学生的处分过程中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学生遇“处”必“诉”的重要原因。新《规定》实际上是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调整为特定的法律关系,双方均承担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学校“处分自主权”与学生“申诉豁免权”并举,从内部机制上体现并健全了学校管理应“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可以减少很多因为制度缺失造成的无谓诉讼,对于营造高校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东晖说,执行新的规定,学校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人力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成立办事机构,增加管理成本,甚至可能在执行处分上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校风的整肃。

★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

★ 管理规定

★ 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和措施论文

★ 作业管理规定

★ 考勤制度管理规定范文

★ 就餐管理规定

★ 条形码管理规定

★ 休假管理规定

★ 更衣柜管理规定

篇3: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解析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生管理,创新模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但是, 原有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方式、手段、制度等, 都和当前时代发展不相符, 有一些问题急需改正。所以加强并完善当前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传统学生管理方式中, 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教学方面、学生的生活方面等, 以下就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 传统学生管理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运行模式单一。当前高校的教学运行模式过于单调,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不利。我们国家的传统教学运行方式是非常死板的, 伴随现代社会发展, 很多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是不断提升, 因此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是不断提升, 不断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创新。 (2) 未有实践能力培养。当前, 还有很多的高校所采用的是中学时代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上课前需先做好教案, 之后根据教案进行讲课, 一直到下课后都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而且非常缺少实践操作, 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非常不利, 最后造成学生在大学阶段, 理论知识未得到巩固, 而且社会的实践能力低下, 对职业规划非常茫然。 (3) 过于注意考试成绩。在高校中, 往往过分地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忽视了对学会社会实践能力的成绩。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够好, 但社会实践却表示不俗。学校在奖励优秀学生的时候, 一般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 因为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容易获得奖励。而这种奖励机制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发展非常有影响。

2. 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且结构不具有合理性。

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但是有研究表明, 高校普遍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 很多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比例大约在1∶220以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队伍的结构非常不合理, 当前很多高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年龄太小, 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太少。

3. 学生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

只要是涉及到工作管理的层面, 都会与学生各部门有联系, 这样的情况会影响管理者的研究、思考。尤其是在后勤社会化后,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第一, 学生宿舍管理部门没有办法去承担学生在思想政治、宿舍学生的管理工作, 让宿舍管理的工作与思想教育分离。第二, 因为用人制度的问题, 宿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服务水平、服务意识等方面均不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第三, 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不合理。此外一些学生管理方式还在探究当中, 这样就一定会导致学生管理只能在工作量大的状态中进行, 很难完成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由此可见, 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 过于表面化, 不能深入到管理的工作中。

4.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第一, 网络具有非常开放且内容丰富的特点, 信息传播速度很快, 这让从学校获取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一定的质疑。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盖住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特别是一些不良的信息冲击, 让学校教育者所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 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所发挥的作用。第二, 网络中所隐藏的, 以及虚拟的内容, 让网络变成了有害信息的传播地。这些虚假、不健康、反动的信息影响了学生的思想, 让大学生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方式的定位

对于学生管理创新而言, 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法则。但是管理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 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方式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 但最基本的因素会影响所有的管理过程, 而这些最基本因素让高校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规则和做法会有一些不一样, 形成不同高校学生的管理方式。

有学者把中国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分成以下三种:

第一种:传统管理方式, 是外部的一种管理方式, 个体、群体于外控的水平。

第二种:组群准自我的管理方式, 是在第一种管理方式发展起来的, 群体实现了准自我管理式, 但整体水平还是处于一个外控的水平当中。

第三种:群体以及个体的自我管理方式, 是新思维的管理方式, 对于群体以及个体自我管理方式, 是一种新的思维管理方式, 对群体以及个体管理都是由外控转化成的自觉化的内控。

在计划经济和计费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 传统管理方式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特别是当前我们已进入到了一个创新素质教育的时期, 人才培养所要强调的是创新的素质。

三、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方式

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包括管理观念、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这些内容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当前, 我们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指导:

理念创新。理念的创新是高校所有创新活动的源动力。一个先进、合理、科学的指导理念可以带来好的管理方式。由此可见当前落后的管理方式是与其理念落后分不开的, 所以我要在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之前, 最先要进行的是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2. 根本:

制度创新。制度是组织运行、生存的根本, 一个制度的构建是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果具体至高校学生管理中,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组织对于成员管理从目的一直到方法都非常复杂, 所以制度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所面对的挑战也更大。所以学生管理制度创新问题当前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所要集中注意力的热点问题。

3. 能量:

技术创新。当前, 在对技术创新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 都认为技术的创新指的企业以及工厂生产技术方面的创新, 但却没有将这个概念和管理技术相挂钩。所以我们就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管理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积极、主动将先进、科学的管理成果运用到学生管理的各大环节当中。

四、我们国家学生管理创新经验与启发

当前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都对学生管理进行了一些创新, 并且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观点与方法, 同时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以下就是对近几年中, 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工作在实践后得到了经验与启发。

1. 尽早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条件。

(1) 主体的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是高校的学生以及学生管理的工作者。对主体创新要有良好的心智, 即要有较好的价值观与文化素质。对主体进行创新可以产生相应的创新意识。 (2) 强能力结构。管理创新主体要具备相应的能力, 才能完善管理中的创新, 其需要有核心、增效、必要三种劝告。核心能力表现在创新能力上;必要能力表现在将创新转变成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能力, 包括日常管理中的各个能力;增效能力是控制协调和加强进展的各类能力。 (3) 做好高校内部基础管理。管理创新是在基础管理好的基础上进行的, 基础管理是管理创新不能缺少的条件。只有做好了基础方面的管理才能做好内部管理,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推动管理往更高一层前进。

2. 构建并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激励制度。

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工作者的激励。有研究者对激励问题做了研究后提出以下观点:假如没有激励一个人能力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左右, 但如果加上激励的刺激,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出百分之七十到九十间。由此可见, 激励对于管理工作者而言, 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校要尽快构建并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激励制度, 执行动态管理机制, 通过各类激励措施来激发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高校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是否可以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会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生存。高校一定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继续去探究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思路, 尽可能让学生管理工作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严国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 :62.

[2]靳润奇, 池卫东, 王冬梅.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6, (32) .

[3]姜恒, 杨绍安.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09) .

[4]恽伟杰.心理暗示在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管理, 2007, (20) .

篇4: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解析

【关键词】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追求创新;师生一家

一、将学生引入正轨,亲和学生引入管理阶层,让其协助老师进行部分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工作

在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中,基本上就是老师独挡一面,在教育、生活、思想上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工作,每天总是接受上级的指示然后传达上级的指示,在生活和思想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到了教育上却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老师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就是教育。当一个老师失去了最重要的教育功能,那么这个老师做的还有什么意义。

长久下去,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就会对老师的概念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是在生活和思想上进行服务和传达上级指示的工作人员,师生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这样还是学校的样子吗?当下在各个高校里,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规模实在是太小了,因为通常情况就是一个年级或者一个专业拥有一个辅导员(班主任),不可能再多加几个辅导员进去参与工作,这样既可能导致班级出现分裂的情况,也会增加学校的工资开支。

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作为90后的一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辅导员老师可以选用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培养,然后将他们引入到生活、思想工作中去,让他们参与到比如新生注册与报到、宿舍的检查与管理、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校园一卡通的管理与充值、班级活动、党的新文件的教育与学习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由律他人到自律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做一个“大学”生,而不是做一个“大”学生。因为在成长方面,我们的年龄已经无可厚非,所以谁都不愿意被同龄人取笑说自己不成熟,所谓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只有在被有人管的时候才会变的自觉,否则还是老样子。

就拿宿舍卫生来说,每当听见有说学校来检查的时候,同学们便会忙做一团,汗流脊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宿舍卫生,怎一个“脏”字了得,这样怎么能不手忙脚乱的呢,这样怎么能说是成熟的表现呢。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有高素质的追求,首先要体现在自律上,卫生的保持靠自己,靠大家,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好宿舍的卫生。

针对这个检查的要求,实施卫生检查的工作人员可以从老师变成学生,让学生来担当此重任。让学生来检查,并要求写出检查报告,这样在检查卫生的时候,便会发现当下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因为都是学生,不会像老师那样有压力,学生不畏惧学生,学生之间成为朋友,不仅能够帮助自己的朋友养成良好的卫生保持习惯,还会使他们变的日益成熟。

三、要真心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是主体,将管理学生变成服务学生

有些辅导员在忙了一天后的闲聊中调侃道,“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老师将同学比做成羊这没什么,关键是在于老师对待这群羊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属于独生子女,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老师应将对学生的束缚性质的管理摈弃,充分支持学生的能力创新和应用。比如在举办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系,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不会造成社会危害的,能够保证活动安全的一些活动时应该予以支持,不能拿学校资金紧张,怕造成社会影响等等诸多缘由进行搪塞。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有明确的定位,辅导员的身份是教育学生和服务学生,应该时刻为学生的发展而考虑,把以人为主,以学生为主的办学理念真真正正的落到实处,走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办实事。

四、可以运用科技设备

查夜的作用是本着对学生安全负责的态度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这个系统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查夜的管理工作,给老师一个良好的休眠时间,为明天的教育工作休养生息。

在公寓里面安装指纹打卡系统,在开学时录取每一个学生的指纹,然后在晚上查夜的时候,学生拿着校园卡去录取指纹,这样可以通过查看打指纹的系统来落实学生是否安全就寝,实现人性化管理,是非常方便,非常实用的一种系统。

可以在公寓里面安装智能饮水机,在学生无法去水房打水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热水,真心实意的为学生着想,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做,可以让学生产生感恩感,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五、结语

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也是学校担负的十分重要的使命,高校基层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管理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对于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共建美好和谐校园。

参考资料:

[1]高瑞.浅谈当前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J].中国教育,2010(6).

[2]王薇.解析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8(11).

[3]刘祥.新形势解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

篇5:高校项目的绩效管理解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政府对高校项目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如何合理整合这些教育资源也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绩效管理、项目绩效管理和高校项目绩效管理这三个概念进行研究之后,分析现阶段高校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针对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效益最大化;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绩效评估

高校是聚集着大量社会人才的载体,拥有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承担着大量科研工作。但由于目前高校项目的竞争十分激烈,导致出现绩效评估重立项而轻验收、重科研数量而轻质量、重短期效益而轻长远影响的现象。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国家,社会和政府对效益产出最大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对我国高校项目绩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换言之,国内高校为了整合高校各方面资源优势、提高学术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提高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也亟需开发出一套合理且科学的体系。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的研究甚少,尚未形成公认的高校项目绩效管理体制,因此高校项目的绩效管理问题已成为高校绩效管理部门急需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项目绩效管理基本概念

绩效管理这一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自从该概念提出以后就受到各国的推崇,至今已在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能够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采用一系列合理而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中员工的绩效目标计划进行实施,全方位评估员工的业绩、个人表现以及综合素质,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员工能够朝着组织期望的目标奋斗,从而能提高个人及组织绩效的整个过程。在理解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其与常见的绩效考核相区分,二者并非等同关系。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而绩效管理则是一个完整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绩效考核侧重于对员工表现和业绩的评估,强调事后的评价,而绩效管理侧重于实现组织发展战略而开展的活动,强调事前信息沟通。项目绩效管理是结合项目和绩效管理二者的特点,其与绩效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与项目相伴相生。首先,项目绩效管理是为了辅助项目能够完成预计的各项目标,其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其次,由于项目绩效管理与项目相伴相生的关系,因此在项目结束之时,项目绩效管理也会随之终结,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具有时效性;再次,项目绩效管理面临的难度更高,由于项目中的成员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或者不同部门,也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的项目当中,项目经理在进行项目绩效管理时需要协调其他项目和部门;最后,项目绩效管理应当依据项目的进展来进行,不适合采用普通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固定考核周期,由于项目目标与部门目标存在差异,因此项目绩效管理需制定有别于部门考核的标准。高校项目绩效管理是项目绩效管理的一个分支领域,高校项目以教学和科研项目为主,从事一些非赢利性的项目工作,项目通常是由校内有声望的学者牵头工作,依托于高校丰富的资源背景,组建合理的人才团队。尽管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组织,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与企业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其组织性与竞争性是大同小异的,因此高校项目绩效管理既有项目绩效管理的普遍性,同时也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高校项目工作的非盈利性决定了其工作成果的特殊性,一方面高校项目需要得到该项目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高校项目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履行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2)高校项目通常都是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的,无论是国家还是高校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一些优秀的团队,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极大的帮助,希望能够使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最大化;(3)项目成员不局限于本院、本校或者本省,在互联网时代项目组成员可以与全世界志同道合的学者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聘用客座教授等方式组建项目团队,集思广益,分享研究思路和成果。

二、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

高校内部在把重心放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上的同时,也应当多关注高校项目绩效管理,引导高校学者思考如何将本职工作转化成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解决国家转型发展上来,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和监督作用,以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然而,我国国内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机制,因此现有的高校项目绩效管理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高校项目绩效管理指标不科学

目前国内高校项目的绩效管理盲目追求科研成果,尚未考虑高校项目的实际情况,忽略了隐性经济效益的指标,这样会限制高校项目工作的全面开展。如前文所述高校项目并非以盈利性为首要因素,其产出成果可能产生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这些是高校项目团队论文和成果指标所不能够涵盖的。因此在考虑高校项目绩效管理指标时,可考虑加入项目团队产生的隐性经济效益、项目团队人才培养和引进情况等指标。

(二)高校项目绩效管理评价方法不合理

现阶段高校项目的绩效评估主要采用在项目结束之后进行绩效评估或者项目审计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忽略了项目的流动性和持续性,将项目视作一个静态的过程,考核方式过于被动,且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另外,目前高校项目绩效管理通常只侧重于对项目组核心人员的考评,忽略了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因此目前高校项目绩效管理评价方法不够全面和科学。

(三)高校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项目绩效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管理,管理理念还相当落后,现有的绩效管理过多依赖于项目团队的自觉性,项目团队绩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当下缺少严格管理制度,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现行高校项目绩效管理较混乱。

(四)高校项目绩效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实用性不大

高校项目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以评估促进科研和教学、以评估促进管理,最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但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绩效管理工作最终面向结论给出判别的评价,未能针对项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想法,促进团队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重视结果不看过程的绩效评估方法,可能会导致高校项目团队出现急功近利等问题出现。

三、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的改进意见

(一)合理选取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的指标

对高校项目团队的评价应当更加重视非财务性指标,高校本就是非盈利性组织,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不应当只用财务指标将高校变成一个急功近利的`地方。我们不能否认高校项目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以及为高校甚至是社会带来的一些效益,譬如说项目团队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提升了本校的知名度。因此,高校需要结合高校项目的性质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这样才能调动项目团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二)引入专业的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

高校项目绩效管理对实施者的要求较高,而往往进行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的人员为学院或学校领导,可能缺少绩效管理的专业技能,导致以往的绩效管理依赖于团队的自觉约束。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绩效管理专家或者借助第三方机构,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以此来确保高校项目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客观和公正,也使绩效管理工作更加透明。

(三)引入高校互评机制

高校项目绩效管理可以考虑引入兄弟院校的互评,将其与原有的上级领导评价机制相结合,以促进绩效管理的科学性。例如,高校可以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纽带,建立高校项目的绩效管理平台,各高校的项目绩效管理部门可以互相交流本校项目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互相考核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且定期对绩效管理平台上的高校所提交材料进行抽查。将高校互评机制与高校内部领导评价机制相结合,力求能够促进高校项目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为了能够保证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的真实性,并实现其指导作用,在项目过程中我们应当建立高校的反馈机制,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项目进展过程中提出客观的意见。一方面可以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核实,防止由于绩效管理者的工作疏忽造成的评价结果失真;另一方面,能够针对项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想法,促使团队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以评估促进科研和教学、以评估促进管理,最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多,王大为,刘海波.浅论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4(12).

[2]萨仁其木格,李春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项目绩效管理[J].当代经济,2011(12).

[3]胡睿.我国高校绩效管理研究的文献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8).

[4]李巧林,程珺.高校项目团队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0(10).

[5]马树欣.浅议企业有效实施绩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5).

[6]何国昱,王健,皮水江.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现状分析与审计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

篇6: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解析论文

21世纪的今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悄然融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地改进。目前很多高校都已逐渐步入了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但在系统的不完善的情况下还需改进与创新,所以需要过硬的现代网络技术,才能在人事管理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使其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更好地去服务。长此以往,信息技术引入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会更好地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稳妥的进行下去[1]。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规定的信息化标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般包括六个部分:(1)用户管理系统:系统可建立多个账号,每个部门都可使用该系统,每个部门都有属于自己部门的操作权限和范围,实现了业务的分工和管理。(2)人事管理子系统,主要是人事管理人员所用的系统,主要是用于组织机构,人员的管理对人员的信息的编辑,年终考核测评信息等。(3)劳资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工资的核算,退休离职手续办理等的应用。(4)职称管理子系统,是处理人事处职称办人员的系统,同时也用于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工作。(5)师资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人才工程,基金资助等方面。(6)院系级人事管理系统,用于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2]。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1)促进人事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比较复杂,且工作量大,准确率也不高。我们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减轻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对数据和信息会有一个合理的分析,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流程的规范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完场,在操作上准确性达不到规范的程度。招聘一些人事管理的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达到一定的培训要求即可上岗,通过管理系统的运作会促进各项流程的优化。(3)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高校引入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管理人员方面会使其操作与运作更方便,各个部门查询相关的信息也很省时省力[3]。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重建设轻维护,信息化观念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足

高校对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了解还不是特别成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重建设轻维护”对软件功能的了解甚少,对其功能的了解也比较少,导致运行水平不高,很难处理人事管理的工作。

(2)信息处理能力不强,科学管理制度缺乏

人事管理人员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直接执行者。管理人员的水平素养和人事管理建设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管理人员往往对数据没有进一步的分析以及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因此我们有必要解决其弊端,实现信息的动态维护。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1)做好基础数据建设:相关人员应整理并收集好各类信息库的数据,以便很好地纳入计算机自动管理做准备工作。(2)建立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经常占用管理工作的部门,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它们引入计算机系统当中,以便人事管理人员可以很好地处理日常的人事工作。(3)规范人事管理的业务流程。人事管理系统可将具体职位细分,并将其优化,进而体现在系统当中。之后在各个系统中可满足日常现代化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逐步实现信息的智能化,网络化。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经费问题。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这就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经费的投入对设备的改进与优化有很大的联系。(2)技术问题。技术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技术的改进与更新对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与推进作用,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去更新其软件程序。(3)管理问题。管理对于信息化建设也是重要的部分,管理设施的使用就会出现问题,我们要对它每隔一定的时间段进行相关的维护与管理。如对资源以及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处理的关系

(1)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关系。管理系统一般都要服务于校园网,所以确定硬件配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配置与软件使用,才能使管路系统能够很好地运行下去。(2)建设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稳定地发展下去,我们就要有规范的管理,使信息技术科学化,制度化,规范的管理才能使其建设发展下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作人员也是一个很大的调动与培训。对于这次重要的变革,我们要以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管理方面上要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合理而又有效的建议,使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篇7: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解析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离子反应方程式快速准确的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及离子反应的具体应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边引导边媒体显示):

3、离子方程式的含义:表示一“类”反应、离子反应的应用:检验离子的存在、判断离子是否共存 4【形成性检测】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Ba(NO32溶液中加稀H2SO4: ②铁屑加入CuSO4溶液中

2、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两个不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Cu2++2OH=Cu(OH2↓

②CO32-+2H+=CO2↑+H2O ③CaCO3+2H+=Ca2++H2O+CO2↑

3、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2++2-2+

+

2-① Ca Na CO3 NO3 ② Ca Na SO4 NO3 ③ H+ K+ Cl OH ④ NH4+ K+ OH SO42-⑤ H+ K+ CO32-SO42-⑥ Na+ K+ CO32-OH-[布置作业]:P44.1、3、4

第2章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从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研究物

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从分析初中熟悉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入手,引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活动·探究”,使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

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第二部分内容,教材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直接定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通过讨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可推断该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通过KMnO4与KI反应进行验证;最后介绍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

剂。

第三部分内容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使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知识框架

1、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条线:

反应物 反应物性质 实质 元素(判断依据 反应过程 还原剂 → 还原性 → 失e-→ 化合价升高 → 氧化反应 p 氧化剂 → 氧化性 → 得e-→ 化合价降低 → 还原反应

2、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1、接收单位实习基本对口;

2、生产实习能按要求正常进行;

3、结束实习前有实习成绩评定(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有实习期间操行评定鉴定;

4、家庭负责承担子女教育及监护责任;

5、根据学院的要求,按时返校参加学院组织的相关活动。

附件3:

学生顶岗实习保证书

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学院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岗前操作技能训练、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为使自己能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我保证做到:

1、服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苦练实践技能。

2、坚决服从学院的实习安排,不擅离实习岗位,未经学院批准,不另找实习单位,如有违反,本

人承担全部责任。

3、遵守国家法律及政策法规,不参与任何黄、赌、毒活动,严格遵守社会治安管理条例。如有违反,愿按学籍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处理。

4、非工作时间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安排时间和活动,外出履行请假手续,不长时间在外逗留,不在外住宿,不外出上网。外出期间不惹事生非。如若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事故,自行承担责任。

5、实习过程中,坚持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若本人在生产实习期间因违规操作,引发安全事故,自行承担责任。

6、实习过程中,保证认真遵守厂规、厂纪,接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教育和工作安排,若违反厂规,受到厂纪处分,一切责任由自己负责,并接受学院因此而给予的处分和教育。

7、服从管理,团结同学、同事。

8、保证与学院的联系畅通,按要求返校参加学院安排的活动,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时,及时告知校

内指导教师,否则,后果自负。

8、在实习中做到刻苦学习、任劳任怨、勤奋敬业,认真配合学院和实习单位做好实习成绩评定与

考核工作。

保证人(学生):

班 级: 年 月 日

注:本保证书一式三份,学生本人一份、学生家长一份、学院一份。

附件:

4顶岗实习学生离校返校手续办理规定

为了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离校程序,维护学院和顶岗实习学生双方的共同利益,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

定如下:

一、本规定所称顶岗实习,是指在校学生完成了学院规定的教学环节的校内学习内容,在毕业前,到学院统一安排或者经学院批准自行联系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行为。

二、无论何种原因和渠道需要离校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必须履行学院规定的离校程序,否则视为没有实习或者实习不合格,学院将视情节根据规定给予缓发或者不予颁发毕业证的处理。

三、已经落实顶岗实习岗位的学生,在办理离校手续之前,必须纳入学院的统一管理。对不服从管理的,除按学院正常教学及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外,还将视情节作出其他相应处理,直至取消资格。

四、顶岗实习离校的一般程序。

(一)学院统一安排实习单位的:就业指导中心通过书面形式向相关系部下发顶岗实习学生名单,系部负责按通知要求通知学生,学生需按下列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1、在所属系部填写“毕业(实习生基本信息登记表”;

2、根据统一要求履行签约手续;

3、在所在系部领取“顶岗实习离校手续单”,并按照手续单排列的部门先后顺序办理相关手续;

4、持履行完手续的离校手续单到就业指导中心签订“顶岗实习责任书”,离校手续单交就业指导中心保存,并作为教务处办理学生毕业证的基本依据;

5、回系部领取需要填写的相关表格并接受所属系部安排的其他事项;

6、离校。

(二)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

1、在系部领取“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并按申请表顺序要求履行审批手续;

2、根据统一要求履行签约手续;

3、在所属系部填写“毕业(实习)学生基本信息登记表”;

4、凭“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及签约手续(由系部留存)到所在系部

领取“顶岗实习离校手续单”,并按照手续单排列的部门先后顺序办理相关手续;

5、持履行完手续的离校通知单到就业指导中心签订“顶岗实习责任书”,离校单交就业指导中心保存,并作为教务处办理学生毕业证的基本依据;

6、回系部领取需要交回的相关表格并接受所属系部安排的其他事项;

7、离校。

(三)已履行完离校手续经批准返校后又重新离校的:

1、在所在系部领取“二次离校手续单”,并按照手续单排列的部门顺序办理相关手续;

2、持履行完手续的离校通知单到就业指导中心签订“顶岗实习责任书”,离校单交就业指导中心保存,并作为教务处办理学生毕业证的基本依据;

3、回所属系部接受安排的其他事项;

4、离校。

五、离校手续单由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印制并统一编号,每名学生限发一张离校手续单,复印件无效。

六、学生一经办理离校手续,宿管科不再接纳其住宿。

七、无论何种原因需要在学院规定的顶岗实习时间之前离校顶岗实习的学生,应由就业指导中心统一整理名单并把关,报主管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履行正常的离校程序。

八、已办完离校手续的下列人员仍可在学院住宿,但必须持学生处统一开具的临时出入证出入校园,没有出入证的,门卫有权拒绝其出入:

(1)在学院驻地附近顶岗实习,实习单位不能安排住宿的,并且上正常班的学生(上夜班的学生不允许住校);

(2)在学院驻地附近自主择业的学生;

(3)顶岗实习学生返校参加技能大赛、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等活动的学生。

上述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到系部登记并签订《入住协议》;

(2)凭加盖公章的系部证明到宿管科报到;

(3)宿管科凭证明分配宿舍;

(4)宿舍楼生活指导老师安排集中住宿,并做好登记;

(5)在校期间严格遵守公寓作息时间及各项管理制度,服从班主任及生活指导老师的管理。一旦违反管理制度,按《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从严处理。情节严重的将拒绝入住学生公寓,并进行适当处罚。

(6)爱护学校财产,一旦损坏按学院规定赔偿。

九、毕业(实习)学生办理离校手续离校工作后,在学院规定的同届学生统一离校前,因故正常离职的(自行联系顶刚实习单位的参考执行),可以返校继续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就业推荐活动。但必须持离职手续到就业指导中心登记,凭就业指导中心出具的返校通知单到教务处注册后,回本系部按照第八条(2)、(3)、(4)款的规定安排住宿,并按要求参加班级活动。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视为正常离职:

(1)规定时间内因达不到用人单位岗位要求未被用人单位接收的;

(2)所从事岗位存在对人体有害因素经要求用人单位不予调整的;

(3)水土不服或身体健康原因(以当地具有资质的医疗部门证明为准)

(4)其他因学院或企业的原因。

符合上述条件的,事先向就业指导中心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向所在单位递交辞职申请,办理离职手续。

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正常离职,不允许返校继续参加就业推荐活动:

(1)因违纪违规被用人单位处分或除名的;

(2)未经允许擅自离职的。

十、本办法由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

十一、本办法自二○○八年六月一日起执行。

附件5:

xxxx

职业技术学院

实习报告

实习学期: 学年 第 学期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系(部):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学院)

(企业)

学生的实习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实习报告的格式(实习报告必须

打印):

1、封面。

2、正文:

1)实习目的(宋体,加粗,四号字,左对齐)

(介绍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单位的发展情况及实习要求等)

2)实习内容(宋体,加粗,四号字,左对齐)

①小标题(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XXXXXXX(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②小标题(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XXXXXXX(正文:宋体,小四号字)

………

3)实习结果(宋体,加粗,四号字,左对齐)

4)实习总结或体会(宋体,加粗,四号字,左对齐)

二、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三、页面设置:A4打印纸,纵向打

印,其他默认。

附件6: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表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期

姓名 性别

实习

个人鉴

企业实考习指导核教师 意见

考勤(30%)

学院实习指导考教师 核意

单位

指导教师: 实习单位(盖

章)年 月 日

表现(70%)

指导教

师签

见 字:

考勤(20%)

实习总

成绩

备注

年 月 日

实习报告(40%)

实习表

现(40%)

7:

外聘实习指导教师审批表

附件

姓名

职称或

技术等级

技术

特长

实习

单位 盖 章

意见

(部)盖 章

意见

教务处

盖 章

意见

人力资源盖 章

处意见

年 月 日

备注

性别

专业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单位名称

指导学生

人 数

附件8:

顶岗实习手册

学 生

系部专业

实习单位

xxxx职业技术学院

目 录

一、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节选)

二、学生顶岗实习保证书

三、顶岗实习学生离校返校手续办理规定

四、学生顶岗实习报告

五、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表

六、学生顶岗实习记录(15页

9:

学生顶岗实习记录

学生姓名

校内指

导教师

时间

地点 企业指导教师实习岗位

附件

实习内容

实习记录

篇8: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解析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管理法制化流于形式。在大多数高校中, 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一直在进行, 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学生自治组织等相关的宣传手段和相关的职能机构都存在, 但是在处理具体的学生问题时的依据和处理方法常常游离在法律之外。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 学生在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时, 在校内也找不到有效的职能机构。整体上, 高校学生管理依旧沿用传统管理方式, 法制化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形同虚设, 基本不发挥应用的作用。

2.学校实际工作中轻视学生管理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陈旧, 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这与学校对法制化管理学生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普及增加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工作量, 学生个性差异和学校管理的陈旧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运用相关的法律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 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同时也避免了相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弊端, 能够将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的十分透明。法制化进行学生管理, 最终会将人对人的管理逐渐过渡到制度和法律对人的管理, 提高师生的法律素养, 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 学校轻视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 会阻碍学校的建设工作, 学校应该对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于法制化校园的实现。

3.学生自治组织的调节协调作用失效。学生自治组织本是对学生权益进行保护的职能部门, 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对校园中发生的冲突和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但是现有的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工具, 学生自治组织对学校的相关校规校纪进行宣传和执行, 对于学生的建议反馈和意见的提出, 很少有效地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以满足学生对自己权益的保护。从这个层面上分析, 学生自治组织应有的一定程度的救济功能基本上没有有利于实现的人文环境。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实践途径

1.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法制体系。学生管理法制化与其他活动的实行是相同的, 需要有完整的实行计划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需要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执行, 从而建立法制化学生管理体系, 进而使得在工作的进行中, 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法可依, 有相关的工作条例对其工作进行指导, 对于其工作的上下游有明确的单位对其工作进行对接。这样可以做到与传统不同的新的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能够做到工作处理程序明确, 工作内容上能够各司其职, 从而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和有效性。

2.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在籍学生的法制观念。尽管一定程度上学校未对法制化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指导, 但是关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方式更换方面的工作还是进行了。如果相关的教职员工对这些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 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研习, 其工作方式和工作质量本应该会有所改进。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和研习, 并且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失当之处进行自我权益维护, 会推进法制化管理的进程。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面法律意识淡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提高对法制化管理的需求, 能够推进工作人员法制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学校要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法制化管理理念的树立, 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从而让学生管理工作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而经过法律指导来实现管理方式的升级和管理效力的提升。

3.引导培养学生自治组织的调节协调作用。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有力工具, 同时也是学生对学校建设工作献计献策的建议反馈机构。学生自治组织要明确自己的组织职能, 对于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学校赋予的权利要进行有效的运用, 同时对学生反馈的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要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研究, 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要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对于学生自治组织功能的实现需要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和明确工作范畴以及分清权利责任义务, 为学生组织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有效合作奠定基础。学生受到自身阅历和精力的限制, 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有待于提高, 教育部相关部门要对学生自治组织进行阶段性的不同形式的工作指导, 规范管理工作方式和内容, 从而提高其工作时效性。

结语

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实践需要高校将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 从而充分实现学生管理的法制化, 进而尽量避免相关教职员工处理学生问题时的随意性。学生管理法制化的落实需要学校、学生、相关教育部门和国家相关的政策共同作用。学校要强化学生管理的法制化意识, 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和参与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层面的调整和规范, 学生要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 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从高校学生管理现状上看, 其法制化的程度需要进一步加深, 对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践行途径需要不断探索。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中存在的法制管理流于形式、相关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学生自治组织功能失效等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健全管理体系、强化法制管理观念和提升学生自治组织功能等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生管理,法制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鑫.传统文化思想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与实践[D].天津大学, 2012.

上一篇:高中物理学科学习方法指导下一篇:地税系统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