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开展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创新研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论文 篇1: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优化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阵地,在新时期拥有非常雄厚的文化内涵,在高校培养学生期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模式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此,高校需要构建全过程、全员及全方位育人的社区管理育人模式,从而使高校学生社区育人的工作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校学生社区工作的内涵

(一)高校学生社区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重视服务观念,经过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标准化的服务管理,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培育身心健康综合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青少年,从而逐步构成研究教育对象、尊重教育对象、服务教育对象及发展教育对象的良好格局。通过重新整合与归纳学生社区资源,将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完善,同时把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主要场所成立在学生社区或者是宿舍范围中,与教学课堂或根据专业划分院系方面联系进行对比,在学生日常生活区会更频繁、更直接及更全面的接触,学生可以直接感觉到教师、辅导员等教育服务群体对自己的关心与指导,从生活方面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信任感,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逐步进入学生群体范围中。与此同时,学生宿舍的社区化,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将社区作为核心,削弱了将院系作为单位管理与服务的学生工作职能,不断将院系工作重心向提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加入竞赛、科研等实践能力方面转变,为提升教师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综合性提供便利条件。

二、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模式的缺陷

(一)管理理念落后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开展工程中全面贯彻了将教师为中心、将政府为中心及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观念,但是将政府作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模式重视管理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与主动地位;将教师为核心提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制定的目标与标准开展,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管将学生作为中心能够摆脱从上到下的教育管理方式,提倡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当中可以回归本位,但是过于重申符合学生所有要求的观念导致过于服务偏向蔓延,导致学生不能增强对规则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念造成直接影响。从整体方面来看,这些教育管理观念呈现出“单中心”、“一元化”的特征,和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中心”、多元共治等教育管理观念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在学生社区管理当中的蔓延,导致“三全育人”的观念不能全面贯彻至高校学生社区实践当中,致使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合理的思想引导,最终使观念层面的供需不均衡。

(二)绩效政策未落实,育人缺少持续保障

首先,社区发展不完善,还未构建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管理在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效果提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在学生社区明确绩效评估机制具有一定的难度。从主观方面来看,因为绩效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及财力等,所以通常而言其总体框架一旦确定,就不会进行改变,所以每个高校对绩效政策的落实保持严谨的态度,这样导致绩效管理远远落后于社区管理的具体行为,部分高校的社区建设在试验或者是试点阶段,管理制度与人员部署存在不稳定性因素,同时还未明确划分其岗位职责,所以不能确定绩效评估的对象与内容,导致绩效管理在新建立的学生社区不能全面落实。其次,由于缺少数据的支撑,导致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绩效评价和绩效考核需要将完善与众多的原始数据资料当作参考,然而因为高校现有技术与观念比较落后等,还未建设数据充足、资料周全的数据库,加之社区管理参加人员均是从其他岗位调换而来,现有信息和职位的衔接存在漏洞,因此对后期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另外,高校学生社区居住人数众多、职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自的行为与工作任务存在较大差异,很多不明确的因素互相重复,为学生社区管理的绩效评估造成严重阻碍。

(三)还未构建学生参与管理的健全机制

学生在大学管理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教育与培养的主要对象,高校拟定学生管理要求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虽然当前许多高校从政策方面明确要求学生拥有加入高校管理的权利,但是在具体工作当中还未得到全面落实,随着奖学金评估、研究生保送、学生违纪等一些和学生具有紧密联系的政策出台,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给予学生参与权、知情权及评议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高校内部的原因和高校外部环境因素。从高校内部方面来看,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管理采用将官僚模式为核心的管理方式,未针对学生构建完善的参加学校民主管理的机制,所以学生积极加入学校管理的意识较低。从学校外部环境因素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学校管理的开放性与参与性较低,还未使用学生资源有机整合学校和社会,不能保证学校和社会信息的流畅性,同时不能在大学中充分呈现出民族氛围。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优化策略

(一)创新教育观念,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指导思想

行动是由思想所支配,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想要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就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三全育人”主要将“育人”作为高效工作的核心,主要涵盖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有效回答了“培養哪种人才”这个本质性问题,把推动学生成长发展当作所有教育管理工作的起点与终点,这种做法非常符合高校学生社区立德树人的定位。基于“如何培养人”的前提下,明确指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方式。其重点提出所有和社区育人相关的人力资源,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完整路线与实际要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全元素育人的成长氛围。这样既需要为社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合理思路和方法,同时具备具体可操性的教育管理抓手,所以高校需要在学生社区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观念,让其真正发展为社区管理育人的思想动力。

(二)从绩效管理入手,确保管理育人效率与效果

首先,强化学生绩效认知,明确绩效管理机制。学生社区落实绩效化管理是管理发展的必然形势,同时还是社区实现管理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条件。在学生社区成立开始就需要确定绩效管理制度,让专业绩效管理机构依据社区内有关的因素拟定整体绩效目标与分享绩效指标,同时经过广泛宣传与解读,让社区成员从心理上接近于社区育人目标,快速符合绩效管理政策。从管理人员招聘选拔环节,采取“以岗定人、择优录用”的方式,构建完善的奖罚制度,让绩效和人员奖惩、升迁等利益构建密切关系,增强绩效考核在学生社区管理中的影响,在学生社区中全面贯彻绩效管理机制,让其逐步发展为推进学生社区育人的重要保障。

其次,将学生发展作为中心,采用完善的绩效管理手段。学生社区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是为高质量的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所以绩效管理整个过程都需要将学生发展作为中心,明确其工作职责与方法。一是社区工作是将学生加入社区之前的成长发展水平当作起点,同时还是绩效管理的原始参考,高校需要对学生基础资料的搜集提高重视程度,同时将构建的数据库当作后期步骤的基本条件。二是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管理技术搜集与提炼生活水平、学生学习、交往偏向及行动路线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同时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生成长发展要求进行充分了解,通过“数据画像”,明确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目标,考核参考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数量,进而实时调整社区服务供给,保证供给水平和质量,从而可以全面发挥社区管理育人的功能。

(三)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参与管理机制

高校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参与管理制度,既是“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管理观念的选择,同时还是新时代背景下育人目的的客观要求。从大学生心里特征方面来看,在大学生阶段,逐步增强了大学生自尊、自立及自爱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拥有管理自己非常强烈的愿望,不愿意让别人进行太多的干涉。在他们的主体意识不能被尊重时,就不能使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全面发挥,乃至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构建参加管理的有效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参加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现如今,学生社区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担高校教育管理职责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我国新型学生社区建设还不健全,缺乏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社区运营模式不能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管理价值进行充分发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发挥上重点强调,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构建质量体系,逐步构成全员、全过程及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格局。这样不仅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想法,而且还为教育管理工作引进合理模式。高校需要在学生社区全面落实这个观念,创新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育人的质量。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作者:李梓鑑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论文 篇2:

新疆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现状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开展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创新研究。新疆高校对学生社区的管理也非常重视,学校组织工作人员与新疆内外高校进行经验交流与相互学习,研究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础设施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学生社区工作队伍素质,注重对住宿学生的德育和素质教育,把改进和加强学生社区管理作为高校后勤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探索,力求创新,促进了高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各高校都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社区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 学生社区

一 新疆高校学生社区的管理模式

新疆高校的学生社区管理组织机构目前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是将学生社区中心单独成立正处级单位,由校党委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直接来抓,将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融为一体;其二是学校设有专门的学生工作部(处),其下设有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其三是校企联合。

新疆各高校的宿舍管理的模式和工作职能不尽相同,有的将学生公寓归后勤部门管理、有的将其归学生处管理、有的将其归物业中心管理,有的宿舍管理部门独立直属、有的高校采取交叉管理模式。新疆大学引进校企联合,学生公寓的卫生保洁任务由保洁公司来完成,治安管理工作由保安公司负责,学生辅导员进住学生宿舍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的学生社区中心和学工部有机配合,文明宿舍评选及室内卫生工作由团委负责,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由学生处负责。新疆财经大学为了便于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把学生社区中心独立成为处级单位,由校党委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直接来抓。可以看出,各高校学生社区都在积极发挥着“三服务两育人”的重要功能。学生社区已成为学校管理和育人的主要阵地。

二 新疆高校学生社区的工作内容

高校学生社区是学生进行休息、学习、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的综合性场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课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高校扩招和办学形式、就业的多元化随之改变,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分制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使得学生社区所承担的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社区有八大主要任务:对学生的管理任务、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对学生的服务任务、对学生的安全任务、对学生楼的保洁任务、对学生楼的维修任务、对学生楼的消防任务、对学生楼的绿化任务。这八大任务对于构建以优良社区文化建设为载体的长效育人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人性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新疆高校学生社区的机构设置

目前我区高校对学生社区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高,陆续将原有的科级单位设置提升为处级或副处级单位。

统计结果表明,除新疆农业大学和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作为学校的一个校区未设置成处级单位外,其他高校的学生社区都是按照副处级以上的级别进行机构设置。

统计结果表明,各高校都采用了正式工作人员与临时工作人员搭配的方式进行管理,每所高校学生与工作人员的配置比例是不同的,正式工作人员与临时工作人员的搭配比例也是有巨大差距的。

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和工作人员基本稳定,各高校普遍采用了正式工作人员与临时工作人员搭配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服务。学生人数与同年正式工作人员的比例定义为“师生比”,将学生人数与参与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人数的比例定义为“服务比”,这两个数据分别说明高校在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所投入的人力资源,以及学生应该享受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质量。

从图1中可以看出,高校在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所投入的人力资源有着巨大差距,高的学校达到了千人以上,低的学校在300人以下。而在学生所应享受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质量方面差距不大。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各高校的管理服务人员中,正式工所占比例都不一样,而且各高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图3中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学生住宿密度,大都以6人/间这样的规模进行安排,其中石河子大学的住宿密度最低,达到了5人/间。

四 新疆高校学生社区的特点

同内地省区相比,新疆高校学生社区涵盖的领域更广泛,突出表现在民族、文化、语言等问题上。

1.民族成分多样

新疆高校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新疆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的比重,一般为50%左右,个别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达90%以上。新疆高校中学生的民族成分共有2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活在新疆本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又以维吾尔族学生占据绝大多数。汉族学生和维吾尔族学生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构成了新疆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

2.语言的多样性

在新疆高校中,各族学生主要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如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广大农村和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各高校都实行一年预科制度,也开始推行民族教师使用汉语授课,辅助于民族语言教学。但是,在做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使用民族语言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消除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隔阂,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理解教育内容。

3.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新疆高校大学生无论是在语言、风俗习惯还是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其他内地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各民族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使各族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而且一旦出现,显得特别敏感,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引发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冲突,从而影响学校的稳定,甚至有可能被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所利用。如发生在新疆某高校的学生宿舍突发事件、球场冲突,很多都是因为各民族学生之间不能相互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引起的。

4.思想认识的多样性

由于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于广大农村和牧区,而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要落后一些,宗教氛围更浓一些,接受的现代观念相对要少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感到很多方面都不适应,因此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思想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多与民族宗教等问题相关。因此,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引导这些学生逐步克服狭隘的民族意识和保守封闭的心理,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来源多样化

随着新疆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内地学生来疆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大多来自于中小城镇和农村,其民族成分又主要以汉族为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新疆的情况了解不多,尤其对少数民族的情况知之甚少。有不少学生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想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打交道。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学校学习生活,但离真正相互了解、彼此接受对方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无论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上是同本民族的同学发生联系。这种状况给学生社区各项工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与内地及其他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相比,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针、目标、主要任务等原则性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历史文化、地域、区情等因素的影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又呈现出鲜明的区域性特色。

参考文献

[1]杨铁坚.论学生社区的独特育人功能[J].高教探索,1996(4)

[2]姜勇.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陈玲.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cfab02d4b9f3f90f76c61ba9.html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匡延昌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学生社区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很多高校开始发现并重视学生社区独特的育人功能,在社区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实践方面作了很多努力。然而,由于学生社区发展历史较短,其理论和实践仍不够成熟,学生社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学生发展理论为视角,对学生社区的功能和特点作一分析,并以学生发展理念为核心对学生社区管理作一探讨。

关键词:学生发展理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

一、高校学生社区的特点及其功能

(一)高校学生社区的特点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学分制的普遍推行和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学生社区正日益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和焦点所在。事实证明,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更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和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窗口。

相对于居民社区,高校学生社区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一是主体的青年性。这是一群介于16-24周岁之间的青年,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行为习惯相近,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着渴望成才发展的共同愿望,同时由于青年的社会化程度尚未完成,思想还未成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又需要成年人的关心和指导;--是行为的仿效性。群体行为对于个体的行为有着较强的影响和约束。实验证明,青年在群体中有仿效同龄人的倾向,好的榜样能起到很好的正面影响,坏的行为也容易引起负面效应。同时。某种言行经过激化振荡,有时还会引起“雪崩式”的反应,造成具有较大破坏作用的群体行为;三是活动的可控性。大学生在校时间较短,流动性小。人员结构比较固定。学生生活主要根据学校作息时间来进行,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同时,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还有一套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在一定约束下有规律地生活。这些都决定了学生社区比一般居民社区更有可控性,有利于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社区管理方法。

(二)高校学生社区的功能

学生社区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仅是一个物质环境的概念,还是有着丰富的生活、文化、教育资源的育人平台,其功能早已突破了单纯的生活空间性质。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学生社区的各项功能越来越突出。

1.生活服务功能。生活服务功能是社区最基础的功能。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包括着学生宿舍、食堂、活动等各项生活服务设施,主要指的是学生生活起居的物质环境。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各高校在学生社区设施建设方面都有较大投入,当前学生社区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生活的各类需求几乎都能在社区内得到满足。

2.文化育人功能。学生社区是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也应隶属于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一样,社区文化应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三大作用。实践证明,积极的学生社区文化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受积极社区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之间更加容易亲近,相互理解,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感,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共同的、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积极的社区文化还对大学生有激励的作用。社区内富有特色的建筑,催人奋进的景观,整洁卫生状况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审美情趣无不产生影响。学生社区内形成的相互信任、彼此相容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学校来说,社区的“生活性”使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具有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容易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社区管理的多维性,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开放性,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工作思想,整合校内多种资源,寓教于管理、服务中,增强了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说明。当前学生社区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当前,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步伐已迈入学生社区。辅导员入住、学生党团建设入社区等做法都为学生社区准备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4.素质拓展功能。学生社区是极好的学生自我锻炼的平台。学生是社区管理的主体,也是社区建设的主人。在当前的社区管理中,应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管理,启发学生自治能力的萌发。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深刻论述了学生自治的四大好处即:可为修身伦理的实验:能适应学生之需要;能辅助风纪之进步;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学生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形成自我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做好铺垫。

二、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学生社区概念的提出和确立,带来了住宿管理内涵上的根本性变化。住宿管理由原先的比较简单的人住、退宿事务管理、宿舍安全和卫生管理转化为社区全方位育人环境的营造,原先的以班级为单位住宿的相对封闭的宿舍区成为开放式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由原先的以校、院、系为行政组织转变为以社区、楼栋、楼层、宿舍的区域组织为主。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已初步形成社区模式的学生工作体制(如以学生宿舍为基本细胞。隶属学校党团领导下的学生社区一宿舍楼一楼层一宿舍的社区式管理。由入驻社区的思想政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作为协调保障,组建学生社区管委会-楼长-公寓党团支部(以楼层为单位)一寝室长等四级机构,涵盖日常管理、勤工助学、道德教育等领域,形成分工明确、层级明确、科学有效的社区式的学生管理模式)。然而,由于学生社区发展历史较短。其理论和实践仍不够成熟,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对“物”的管理与对“人”的管理相脱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很多高校的物业管理完全实行社会化,即由校外物业管理公司或社会化改革后的校内后勤公司负责大学生社区的管理。这些部门负责大学生社区的硬件建设和物业管理,在管理上以追赶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这与高校育人的根本目标有明显差异。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不掌握管理经费和设施,人员力量相对不足,还缺乏对物业公司的监管权。两者缺乏协调性,存在着责权不清,管教分离的矛盾。从而出现教育、管理“两张皮”现象。

(二)“自治管理”与有效指导相脱节

在社区管理的实践中,吸纳学生参与管理,成立自治组织成为很多高校摸索出的经验做法之一。然而。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管理思路方面受到一定局限。有些高校成立的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社区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其重心仍然停留在宿舍卫生管理和勤工助学两大块;社区文化过于单一。一般只是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和社区不同院系或楼层问球类

比赛;社区党团建设活动普遍缺乏;大多数高校未能将学生个人素养教育结合到学生社区日常管理中。

(三)社区服务功能不尽完善

由于受高校学生社区发展历史较短、社区管理经验缺乏、社区管理措施不得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区仍存在着服务和管理不及时、不到位、不完善等缺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社区管理的认同感不强,从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薄弱的社区文化氛围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矛盾日趋激烈

由于高校学生社区地域的独立化,社区文化历史沉淀的不足,营造社区文化氛围的软硬件缺乏等。导致高校社区文化氛围发展薄弱。而不管是从大学生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容,还是从大学生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等角度看,当前高校学生社区文化氛围均难以满足其要求。薄弱的社区文化氛围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

三、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社区管理中的运用

自上世纪20年代学生发展理论提出以来,其在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受当时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学生发展理论的重点放在高校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上,基本目标是解释大学生怎样发展成为一个具备复杂成熟地了解自我、他人及世界的能力的过程。根据该理论,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包括社会心理、认知以及价值观等)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后来。Baxter,Magolda进一步认为,大学生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自我主宰”阶段,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认知能力和灵活性,在自我人格及人际关系上应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发展理论是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石,也是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实践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较强的实践性和跨文化性决定了它适用于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学生社区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有力延伸。在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的大背景下,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学生社区管理,充分利用学生社区管理资源,大力发挥学生社区功能,把社区管理目标与高校育人目标紧密结合,使社区建设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来进行,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社区管理要树立学生发展核心价值观

根据学生发展理论,学生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学生在宿舍里度过的时间占整个课余时间的80%以上,大部分的交往、娱乐、休息活动和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是在宿舍里进行的。学生生活园区成为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因此。社区管理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谋学生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要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更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致力于营造社区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个体在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大学人文环境的包围中接受熏陶与浸润,从善如流,正确选择有利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价值观,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二)社区管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从单纯的对“物”的管理向对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转变,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而推动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是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根据马克恩人的发展理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个体,是校园中责权利相统一的平等的一方,是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主体。因此,在社区管理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需求,在管理交往中视其为平等的主体,才能赢得大学生的心理认同与信赖,发挥大学生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同时,管理者也要坚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动作用,在社区生活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共同为建造良好的社区管理模式而努力。

(三)社区概念的形成可以为学生事务管理纵深发展提供一个契机

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的专业化发展,学生事务专业化的实践模式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生社区的特点和各种功能为学生事务向学生社区纵深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学生事务管理提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其理论基础和目标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其职能一般可分解为教育、管理和服务,其过程在于促进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学生社区可说是学生事务管理实施的一个极佳的平台,社区管理中学生自治组织的存在,将使学生事务管理的宗旨得到落实,有利于学生事务管理走进学生生活,切实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

四、加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思考

学生发展理论要求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以学生的需要为重心,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以该理论为参照,学生社区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成才与发展服务。

(一)理顺关系,明确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确立统一的管理组织

学生社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过程。其管理涉及学校、社会、学生三大主体。这三大主体力量合一。乃是学生社区建设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在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同时,也因各部门目标相左,理念差异而使得学生社区管理在实践中迷失了方向。因此,树立共同的理念,以学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成立有效的合作组织,是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石。以学校育人目标为核心,整合学生工作部门与后勤管理部门的力量,理顺两者的关系,明确责任分工,成立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的包括学生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后勤管理、保卫部门、学生代表在内的学生社区事务管理综合部门。它的主要职责是总体规划学生社区的发展前景及相关规章,沟通相关部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自治组织开展相关事务工作,联络专职辅导员策划并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内容和途径。这一组织的成立能够将各种资源整合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上来。理顺后勤社会化带来的物业管理与高校育人的终极目标不一致带来的各种矛盾问题。然而,这一部门职能的实现除了要求社会企业与高校之间实现对话与共识,同时也要求各方面人员的素质相当。尤其是后勤物业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大学文化的认同感,以育人服务为己任,实现与学生教育部门的沟通与互动。

(二)思想引导与生活辅导并进,专兼职辅导员“双轨”进驻学生宿舍

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接收快,同时也极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研究证明,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进一步的成效,必须立足学生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努力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和实际帮助。学生社区形成后,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社区,深入学生生活已成为一种趋势,学生社区入驻专职辅导员也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普遍做法。然而,当前辅导员人员流动性大。队伍缺乏稳定性,极大地限制了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进行管理和指导的有效性。此时应对入驻学生社区辅导员队伍进行改良,除了原先的专职辅导员入驻之外,还要增加一支兼职辅导员队伍,这支兼职辅导员专司学生生活事务的指导。了解学生中存在的普遍动态,将学生可能会遭遇的生活难题及时给予疏导和解决。

(三)明确社区职能,建立三级学生自治组织

学生社区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场所,也是学生接受教育与熏陶的要地。社区的安全稳定、生活便利以及文化氛围是吸引学生热爱社区、热爱学校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把学生社区的职能分为三大类:安全、稳定,生活服务,文化建设。为此,可以根据社晖的职能在各个片区设立学生自治管理办公室,下设三级学生自治组织,一级是社区信息传输组织,由寝室长—楼层长一学生信息员,他们专门收集学生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和上报各种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协助老师和相关部门解决社区内的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区的治安稳定。二级是生活服务组织。包括生活委员会、心理健康委员会、学务委员会、职业发展委员会、勤工助学委员会等等,这些委员会分别与学生工作相关部门挂钩,及时了解沟通相关信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同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同学自我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园区主人翁意识,使同学真正把社区看成是自己的家。三级是学生事务服务办公室指导下的学生社团园区委员会。学生社团园区委员会主要是与各个学生杜团进行联络,掌握各社团的活动计划,结合各个片区入住学生的特点规划文化活动并监督实施,将社区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突现大学精神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高雅与通俗并存,趣味与思想共融的社区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吕茜,高校社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和理论依据[J],经济与社会发展12009,(7)

[2]任海涛,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07,(7)

[3]邱鸿钟,粱瑞琼,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4]张书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事务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勇,卢国强,大学生生活团区教育功能的拓展[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6]周先进。李颂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友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责任编辑 张国强

作者:李 亮 张红兵

上一篇:计算机数据库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学创新能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