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患者安全持续改进

2024-05-24

医疗患者安全持续改进(通用8篇)

篇1:医疗患者安全持续改进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检查报告及持续改进意见

一、目的: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对我院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二、检查方式:随机抽查临床科室出院病历、运行病历,现场提问各科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参加人员:各临床科主任、医生、护士。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1、1份住院病历药物过敏史未填写。

2、皮肤科1份门诊病历无术后告知书。3、2个临床科室科内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的内容不熟悉。

五、分析问题: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对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的影响做以下分析。

1、其中药物过敏史未填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存在着医疗安全隐患,不利于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亟待解决。

2、治疗操作过程中无术后告知书可能侵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六:解决问题

本次检查结束后针对各临床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整改建议,主要归纳为一以下几点:

1、加强培训学习: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学习相关制度流程、规范和措施。

2、规范病历的书写,严加审查。

3、各科质控医师督促各类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七:落实情况

医务科组织对整改情况的督查,发现各科对存在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执行彻底,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在各科执行良好。八:持续改进措施

为使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在科内得以持续改进,增强科室的医疗质量服务能力,现提出以下几点持续改进措施望各科执行:

1、加强“三基”学习,丰富“三基”学习的内容。

2、规范培训流程,培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和其他医疗质量知识。

3、规范病历的书写,尤其是各类知情同意书。

4、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医务科

2016.12.18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检查报告及持续改进意见

一、目的: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对我院美容外科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二、检查方式:随机抽查美容外科出院病历、运行病历,现场提问各科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参加人员:美容外科院长、主任、医生、护士。

关于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情况检查反馈意见: 医务处对美容外科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就检查当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如下:

一、发现问题: 1.部分医务人员及患者不了解患者参与的的概念及流程;2.科室组织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次数过少;3.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选择提供的医疗方案过少(病历中未能体现);4.科室管理制定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制度及流程不够具体;

二、整改建议: 1.加强科室对医务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知识的培训;2.加强科室对患者关于参与医疗活动知识的讲解,是每个患者理解参与的重要性;3.完善关于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制度及流程,并加强监管;4.定期举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培训讲座,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参加。

医务科 2017.12.8

关于美容外科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情况检查意见整改 根据医务科对我科关于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情况检查反馈意见,我科做了几方面的整改,收到了良好效果,带动了患者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患者医疗安全活动的积极性,减少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整改措施罗列如下:

1、加强科室医务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学习和培训,必须人人知晓;

2、完善对科室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制度及流程,每个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有治疗组长及护士长定期检查,对不合格者予以通报批评;

3、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给患者讲解参与医疗安全活动重要性,带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

4、对医患沟通模板进行修改,特别是治疗方案如用药、手术方案等,是患者有更多选择权并参与诊治。

美容外科 2017.12.10

篇2:医疗患者安全持续改进

一、目的: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2014年3月19日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对我院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二、检查方式:随机抽查临床科室出院病历、运行病历,现场提问各科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参加人员:各临床科主任、医生、护士。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1、出院医嘱中患者书面康复内容不规范。抽查的13个临床科室其中有9个科室存在此问题,包含22位出院患者,所占比例为43.13%,详见下图:

表1-1

2、医患谈话记录中无替代诊疗方案涉及7个科室,共14位患者。其所占比例为27.45%详见下图 :表(1-2)3、6个临床科室科内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的内容不熟悉。4、2例输血患者《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输血前检查未填;1例ICU患者医患沟通表无沟通医师签字。1例特殊耗材使用知情同意书签署不规范。1例侵入性知情同意书未签字和日期。

五、分析问题: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对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的影响做以下分析。

1、其中《输血知情同意书》中输血前检查未填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存在着医疗安全隐患,不利于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亟待解决。

2、侵入性操作和医疗耗材的签署不规范可能侵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3、转入ICU的患者,均属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沟通能保障患者的知情权所以医患沟通需签署完善。

4、对于出院医嘱中书面康复内容和医患沟通替代诊疗方案不规范、科内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相关知识不熟悉是各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在院内具有普遍性,不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六:解决问题

本次检查结束后针对各临床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整改建议,主要归纳为一以下几点:

1、加强培训学习: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学习相关制度流程、规范和措施。

2、规范《输血知情同意书》的填写,对于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时输血前检查结果未回的,要求主管医师在检验结果出来后及时补充完善。

3、各科质控医师督促各类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

七:落实情况

2014年3月24日医务科组织对整改情况的督查,发现各科对存在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执行彻底,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在各科执行良好。

八:持续改进措施

为使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在科内得以持续改进,增强科室的医疗质量服务能力,现提出以下几点持续改进措施望各科执行:

1、加强“三基”学习,丰富“三基”学习的内容。

2、规范培训流程,培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和其他医疗质量知识。

3、规范病历的书写,尤其是各类知情同意书。

4、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篇3:查找安全隐患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 活动开展的背景

近年来,卫生部曾通报了几起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医疗安全事件,这些事件暴露出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中还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鉴于医疗质量安全对医院工作的重要性,我院召开专门会议,要求临床科室开展“查漏洞、补缺陷”专项活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落实医疗核心安全制度,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2 活动内容

在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建设、“三基三严”培训和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患沟通、临床科室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管理以及医疗安全事件调查处置等方面。各临床科室要按照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就近对口的原则,每一位成员分工联系2~3个科室,集中对负责科室的医疗质量、安全情况查找隐患、分析评议和整改措施进行全面督导。

查漏补缺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各科室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并以书面形式报医务处;第二阶段:各科室落实整改方案;第三阶段:医院组织验收。

3 活动开展情况

各科在院例会上接到医院通知后,分别召开科室会议,查找自身隐患,制定整改方案。院领导深入到各自的对口负责科室参加科室会议,督导隐患查找工作。各科室总计召开会议30余次,共查找出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安全隐患101条,提出179项整改措施。(详见表1)

4 问题

4.1 手术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个别科室术后对患者的观察、监护和处置不到位。

在未结投诉纠纷中,因为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当、抢救不及时、发生意外情况等原因而引发的纠纷有10例,占全部未结案件的36%。

4.1.2 手术方式、方案的选择上不够谨慎。

未结案件中有3例是因为患者或家属对手术方式、方案的选择有疑问而引起的。

4.1.3 术前准备和应急处置需要进一步完善。

未结案件中有2例是由于术前的意外而引起。

4.2 非手术科室存在的问题

4.2.1诊疗常规的把握和运用不到位。

4.2.2患者出现危重情况时的抢救问题。内科、放疗科等科室的患者出现危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在患者出现危重情况时如何及时有效进行抢救,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重加强的地方。

4.2.3医技辅助科室,有2例投诉患者是和检查前药物注射有关,这提醒我们加强有关方面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防范事故的发生;另外,在进行有关诊断时如何按照诊疗常规正确进行,也是我们应当着力提高的方面。

4.2.4个别科室存在质控指标未达标情况。

另外,有的患者对医疗服务流程有改进要求。

5 整改措施

加强术前讨论制度,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合并症、并发症等手术风险。

建立并强化知情同意制度,采用图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病人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范围、化放疗的原因、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知情同意书具体化、个体化,在条款式知情同意书基础上增加针对病人个体会出现的情况,尽量把可能的风险、并发症告之病人及家属,同时充分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想法,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

加强医疗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的学习,并狠抓落实,以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强化三级查房制度,加强对头颈外科、胸外科、腹外科、妇瘤科、泌尿外科、淋巴瘤中心综合查房的监督,对查房内容、查房形式、到岗人员进行考核,督促诊断科、病理科、内科、放疗科医生积极参加查房,提高我院综合查房的质量。规范危重及死亡病人讨论、交接班等工作记录的书写,使日常医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技术水平和安全质量上保持可持续发展。

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患关系培训讲座,分析具体案例,科室进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端正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

将医疗服务投诉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对出现问题的医护人员依照规章制度严格处罚。

改进医疗流程,缓解病人就诊、交款、取药、检查等候时间及就诊环境拥挤的情况;修订医生出诊制度、特需专家标准,满足各类病人需求;细化标识指示,设置医疗服务信息公式电子屏幕、触摸屏,对服务项目、药品价格、入院指南、出入院流程、医保注意事项、医院设备、知名专家进行公示,方便病人就医。[1]

6 效果

各科在总结报告中,对前期提出的整改措施的实施落实情况和整改结果进行了总结,共有97项隐患通过整改得到落实。(见表2)

通过查漏补缺专项活动,医院的潜力得到发挥,劳动生产率、医疗质量和治疗水平得到提高。2009年12月-2010年5月,全院医疗工作从工作量到主要质控指标都比上年同期取得进步,医疗安全得到加强,医疗纠纷、投诉数量明显下降,受表扬人数增加(见图1、图2、图3、表3)。

7 体会

通过“查漏洞、补缺陷”专项活动,使我们认识到,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存之本,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医院不仅要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也要努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推进全程、全员优质服务;规范执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2]

参考文献

[1]李迎军,李媛媛,张宏,等.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12(29):87.

篇4:医疗患者安全持续改进

【关键词】CQI;ICU患者;约束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97-01

ICU患者的病情较重,而且常伴有躁动不安和神志不清等情况,为了让ICU患者能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避免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和患者自我伤害的发生,就需要对ICU患者进行身体约束[1]。但是身体约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生理,同时也会对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就需要加强ICU患者的约束护理。我院在ICU患者的约束护理中应用CQI,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0例,女10例,年龄48-92岁,平均年龄(75.5±4.7)岁;另外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其中男87例,女13例,年龄51-90岁,平均年龄(72.2±3.6)岁。全部患者均留置引流管、尿管以及胃管等,患者在转入ICU治疗时并没有出现皮肤完整性受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CQI,具体的CQI实施方法如下:

①组建CQI小组:首先要组建起由责任组长和护士长负责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同时全部护理人员都应该要积极参与到小组中。对实施CQI干预的意义进行明确,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出科学的护理计划,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同时对实施措施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优化和落实[2]。

②分析ICU患者身体约束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原因,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ICU护理人员方面、管理方面、患者及其家属方面。

③制定完善的护理对策:首先在管理方面,要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约束护理操作流程;加强ICU约束护理的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的培训[3]。其次在ICU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要对自身的观念进行及时更新,加强学习;护理人员要对约束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比较清楚;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关心和照顾。最后在患者及其家属方面,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约束的意义、时间、部位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同意和理解,同时要签订知情同意书,从而来防止护患纠纷的出现。

1.3评价指标

①身体约束使用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③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身体约束的接受程度;④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身体约束使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身体约束使用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10022(22.0)7(7.0)对照组10035(35.0)17(17.0)x2 4.14674.7348P P<0.05P<0.052.2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身体约束的接受程度比较

實验组患者家属对相关服务满意度和对身体约束的接受程度评分分别为(4.91±1.68)分和(4.82±1.73)分;而对照组患者家属对相关服务满意度和对身体约束的接受程度评分分别为(3.26±1.57)分和(3.18±1.46)分;实验组患者家属对相关服务满意度和对身体约束的接受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实施CQI前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施CQI前,ICU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2.0%(82/100),实施后,ICU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回答正确率为96.0%(96/100),实施CQI前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ICU患者约束护理中,应用CQI,能让约束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CQI的实施,让全体ICU人员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对相关护理操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同时在实际的护理中严格执行,并同时通过预防措施的制定、管理的加强、检查、监督以及培训,对相关的实施措施进行不断优化,并严格落实,这样就能让约束护理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约束护理中应用CQI,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身体约束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家属对相关服务的满意度和对身体约束的接受程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在实施CQI后,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实施前。结果表明在ICU患者的约束护理中,应用CQI,能让患者身体约束的使用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约束护理相关理论知识,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丽屏,李华,廖游玩,谢银均,林桂萍,陈桂英.约束护理单在ICU患者约束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05:373-374.

[2] 张永丽.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监测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29:198-199.

篇5: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相关小组、质量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等。

2、《医疗质量与安全和持续改进方案》,确定全院与各科室/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目标。

3、科室管理:①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②工作计划、制度的落实及管理措施,工作记录,对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③定期检查工作,召开会议,持续改进。

4、质量管理组织: ①医疗质量管理、药费与药物治疗、护理、院感、病案、输血。②院方统一领导,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协调相关组织,人员组成合理,一人不能超过三项。③各组织明确职责,履行职责,发挥功能。④用案例表明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发挥统领作用。

5、管理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①相关质量与安全组织会议,每年>1次(记录)。②相关组织向院长汇报,为目标、计划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本领域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方案。③各组织会议,每年>2次(记录)。

④各组织协作,推进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效果明显。

6、质量管理部门 ①根据总体目标,制定计划与考核方案。②履行指导、检查、考核与评价医疗质量管理职能(记录)。③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检查评估(每季一次)。④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结果。⑤有关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⑥运用质量与安全指标、风险数据、重大质量缺陷等资料,对工作监控(有相应措施),成效明显。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医疗质量和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①有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②有考核体系及流程、有考核记录。③落实方案、制度,对考核内容结果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④用监管结果或数据表达改进成效。

2、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的监管 ①关键环节:危急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②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透室、内窥镜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以上均制定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相关人员知晓、落实,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3、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①有完善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核心制度。②制度的管理规范,对制定、审核、批准、发布、作废等有统一流程。(定期修订及更新)③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④有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⑤对制度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⑥用监管结果或数据表达改进成效。

4、“三基”培训与考核(每二年一次)①在岗人员覆盖率≥95%

合格率≥95%

5、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缺陷 ①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等)。②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③建立不以处罚为原则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和工作流程。④对员工做医疗风险事件的预警通告。⑤医院及科室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推动患者安全管理。⑥对员工培训,员工对安全目标的知晓率≥90%,(患者安全典型案例分析)。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培训率大于70%。⑦对安全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6、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①掌握一种及以上管理常用技术工具,用1-2种临床近期事实说明,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评价、体现成效。②临床、医技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管理相关技能培训。

7、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提供依据)①有指定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信息数据集中归口管理,方便调阅。②统计数据项目:A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B血液和血制品;C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D各类手术与介入操作及并发症;E麻醉;F医院感染管理;G病历质量;H 急危重症管理;I 医疗护理缺陷与纠纷;J 患者满意度等。③职能部门运用数据库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三、医疗技术管理—医务科负责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1、组织体系: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2、按照《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有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制度与程序(明示),不少于7种。

3、有多部门及科室间协调机制,指定部门负责上述工作。

4、建立实施监测平台(信息系统中),监控实施与变异。

5、职能部门、临床、医技、药剂科负责人履行管理职能时,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分析、总结,改进意见和措施。

6、有对病历进行监测的相关规定与程序(按监测指标要求)。

7、统计:临床路径病例: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天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入组率≥80%,入组完成率≥70%)

8、评估:①执行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

②对疗效、费用及成本进行卫生经济的分析评估。③对实施病种“临床-单病种管理”的依从性监控。④每季度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

9、建立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

10、评审前一年内的住院病历(单病种),无“选报”现象(上报信息正确、及时、可靠)。

篇6:医疗患者安全持续改进

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望各科室认真执行。

一、实施依据:

1、卫生局《2012年 医疗服务质量安全专项整改方案 》的通知

2、上级医政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要求

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1.健全院科医疗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院长、科主任为院、科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

科室设质控员。

2.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人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并督导落实。监管检查须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措施、有实际效果。

3.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护理管理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有活动记录,重视工作实效。

三、加强全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安全参与能力,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全员培训计划,定期进行,确保培训效果。

四、强化“三基”训练,分类开展临床医疗、护理、影像、检验、药剂、医院感染等岗位专业人员的练兵活动。抓好抓实急症处理、重患抢救、复苏技术、外科操作、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医患沟通能力。

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完善并实施各项规章、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完善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按规定报告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事件。

六、加强重点部门及重点岗位的管理。重点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每月有检查、有监控记录。

七、充分学习、应用临床路径、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八、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患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随访,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利益,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

九、切实加强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各科室依据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卫生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检查结果调整诊疗方案。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检查标准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5: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其分工。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中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检查标准6: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能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

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落实。

检查标准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规范科室内抗菌素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三)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门诊环境 和诊疗流程合理,服务设施齐全方便,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以实地查看考核为主。考查主要指标:

(1)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家属

等待时间≤10分钟;

(2)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及放射 等常规检验检查项目,自检查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3)生化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改进措施:

(1)重点做好门诊网络和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就诊病人突然增

加等紧急情况下处理预案。(2)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

(3)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

范。考核方法:

(1)检查首诊负责制度,检查落实情况以抽查门诊病历为主。

改进措施:

(1)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家属的投诉和意见做到件件 有落实。

检查标准3: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考核方法:

(1)检查普通门诊职责。(2)查看普通门诊排班表。

改进措施:

(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

实门诊首诊负责制、提高门诊确诊率。

(2)依据工作量及就医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 诊确诊能力。

检查标准4: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考核方法:

(1)查看传染病预检分诊有关制度。(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改进措施:

(1)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督查和考核科室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学习及业务培训情况。

(2)定期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充分应用网络直报,做到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

(4)药事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成立药事管理组织,制定药事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药

品招标采购的规定,新药临床使用严格执行申请和审批的制度;落实岗位操作规程。

(2)认真组织药学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进行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

(3)不断完善调剂、药库、制剂、药检及特殊药品管理等主要

岗位,要求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

(4)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

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考核方法:抽查至少2家经销企业资质和2种药品;现场询问门诊患者;查看100张处方。

改进措施:

(1)门诊药房实行大窗口或柜台式发药,有文明服务规范及公

约,有合理用药的宣教设施,有为特殊(如伤、残)病人服务的措施。

(2)门诊设有药物咨询窗口或咨询台,有药师为门诊患者提供

咨询服务并记录合理用药方面的咨询。

(3)加强咨询药师素质,不断提高用药咨询服务水平。(4)调剂药品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发出药品应注明

患者姓名、并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门诊处方有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处方合格率≥95%。(5)不断完善药品召回制度,健全规范。

检查标准3: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

考核方法:查看制度及点评记录。改进措施:

(1)要求处方书写规范,使用药品通用名称;注明临床诊断并

与用药相符;医师签字与留样相符;药师签名不缺项;处方用药合理,无超常规、超剂量和不合理用药,无配伍禁忌。

(2)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每月随机进行一天门诊的

处方点评,对处方中存在的较集中的问题写出书面总结,上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督促整改,保障处方合格率≥95%质量指标的完成。

(3)根据卫生局的要求每季度抽查100张处方,重点评价抗菌

药物、注射剂的正确使用。

检查标准4: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考核方法:现场查看特殊药品管理与使用情况。改进措施:

(1)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特殊管理药品进行管理、贮存与使用,有严格的使用规范与程序,有安全保证措施。

(2)成立特殊药品管理小组,每月定期检查药库、调剂室、手

术室等部门对特殊药品的管理情况。

(3)严格执行特殊药品进货、验收、入库、贮存、使用登记制

度,定期考核药剂人员特殊药品管理的常识,配合医疗管理部门做好医院麻、精药品培训考核工作。

检查标准5: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依法执业,禁止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工作,保障 患者用药安全。

(2)严格执行药品进货、验收、入库、贮存制度,药品分别储

存、分类定位,整齐存放。

(3)根据卫生局的要求每季度抽查100张处方,重点评价抗菌

药物、注射剂的正确使用。

检查标准4: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考核方法:现场查看特殊药品管理与使用情况。改进措施:

(1)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特殊管理药品进行管理、贮存与使用,有严格的使用规范与程序,有安全保证措施。

(2)成立特殊药品管理小组,每月定期检查药库、调剂室、手

术室等部门对特殊药品的管理情况。

(3)严格执行特殊药品进货、验收、入库、贮存、使用登记制

度,定期考核药剂人员特殊药品管理的常识,配合医疗管理部门做好医院麻、精药品培训考核工作。

检查标准5: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

(1)依法执业,禁止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严格执行药品进货、验收、入库、贮存制度,药品分别储存、分类定位,整齐存放。

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②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③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④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考核方法: 查阅文件及资料,了解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情况。改进措施: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制定各工作环节交接流程。同时督促护理人员加强制度的学习,特别是核心制度要做到熟练掌握,如查对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检查标准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①有明确的护士管理规定,有护士的岗位职责、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②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同工同酬。③对各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确保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④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⑤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

考核方法:查阅文件及资料,了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改进措施:修订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以确保等级护理要求和患者安全的需要。力争使病房护理人员与床位比至少达0.4:1, 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50%。制定各护理工作岗位任务和目标,逐步实行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护理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养计划,每月坚持护理讲座1次,坚持每月进行1项护理技术操作重点辅导和考试,促进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各科室要根据专业特点拟定专业护士培训计划,并严格落实到位。加强年轻护士的 “三基”训练,科室要拟订“三基”训练计划,每月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做好聘用护士的轮转工作,继续鼓励护理人员院内进修。

检查标准3.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溯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护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查阅资料,现场抽查。

改进措施:在以完善各项质量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要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压疮上报制度和病人跌倒、坠床、导管脱落上报制度,学习掌握常见应急预案。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一切不安全因素,确保病人就医安全。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监控,每月要进行质量检查一次,并做到及时反馈,要克服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切实发现质量问题,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科室做到日有抽查,周有检查,月有分析和总结,及时纠正护理疏漏,杜绝差错隐患。护理部强化质量意识,抓好安全管理,倡导护士“慎独”精神,严格监督约束机制,对护理质量监控要做到平时督导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加强对高风险科室,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思想动态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疏导、及时协助解决,指导护理人员和护士长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确保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实行三级质控制,护士长质控组按分工要求每月检查1次,科护士长加强日巡查和督导检查。护理部每季实行护理工作大检查1次。

检查标准4.临床护理管理:①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②基础护理合格率≥90%; ③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④对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⑤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⑥各项特殊检查护理措施到位。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考核方法:查阅记录,现场查看。

改进措施:加强住院病人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检查前后指导等健康教育工作,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专科知识、康复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各科室要开通病人咨询热线,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检查标准5.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疮等;能够应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检查方法:查阅资料。

篇7:医疗患者安全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为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业为民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改善管理手段、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益,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总体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宜。

二、总体目标

1、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份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相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2、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3、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4、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三、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医务科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组成,院长任主任,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其职责如下:

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3、审议医务科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

4、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检查、评价,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改进要求。

5、制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认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等级和临床价值,决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准入。

6、讨论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事件的性质、存在问题,提出院内处理意见。

7、决定全院医、护、技人员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医务科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

医务科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由医务科科长兼办公室主任,医务科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其职责如下:

1、服从医院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收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反馈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医疗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

4、收集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医疗终末医疗质量统计,分析、确诊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三)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任组长,科室相关人员任成员,其职责如下:

1、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指南、操作规范、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2、组织开展科室业务学习,全面提升科室医疗业务水平。

3、督查本科室医疗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医疗质量隐患,重大问题向医院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

(四)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强调 十六项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正确实施。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

(一)基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医院环境、设备设施、业务水平、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管理等,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诊疗流程、考核奖惩,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达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后勤科、设备科等科室要深入到各临床科室,服务到临床一线。

4、优化服务,坚持首诊负责制,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排忧解难,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5、加强院务公开,公布药物价格、各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设立意见箱、意见薄,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主病人明明白白消费,高高兴兴就医。

6、优化医院环境,改善服务设施,方便病人就医

篇8:医疗患者安全持续改进

1 CQI方法

1.1 成立CQI小组 组织职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 为了实现目标和计划, 必须要有组织保证[3]。CQI小组由护理部主任任组长, 护理部干事任副组长, 各科护士长共14人为组员。小组职责:收集分析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观察改进效果。

2 查找问题

回顾我院在2009.7.1-2010.6.30期间, 共转运危重病人506人次, 男281人次, 女215人次, 年龄1.5~91岁, 平均年龄为59.8岁;转运途中共发生5人次意外, 呼吸内科病人送胃镜检查在等待过程发生昏厥1例;胸部外伤病人术后返回病房的电梯中发生心跳骤停1例;腹部外伤内出血的患者从急诊室送往B超室检查途中呼吸暂停1例;腹部手术后返回病房发生舌后坠1例;还有1例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做好CT检查返回病房途中发生呼吸衰竭。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转运前病情评估不全面 转运前未能对患者病情作全面的评估,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出血量、用药情况、静脉通路、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等。由于对严重腹部外伤病人未进行正确评估, 内出血估计不足, 未建立2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 以致在检查途中发生休克表现。

2.2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 对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未能正确分析评估, 对患者的承运能力估计过高, 因此转运工具、备用药物、抢救仪器设备、护送人员等未能作充分的准备。本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转运前就存在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 患者在没有气管插管和简易呼吸皮囊的情况下, 送去检查, 以致在返回的途中病情加重导致呼衰和呼吸暂停。

2.3 护送人员抢救能力差 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 病情的观察及应急能力差, 缺少预见性思维;因床护配比不到位, 有的护士认为其他护理工作比危重病人转运更重要, 因此护送工作常由实习或刚分配的护士承担, 有时甚至让护工去转运, 故一旦在转送途中出现紧急情况, 无法提早发现及正确应对。本例胃镜检查的患者, 就是由实习护生护送的, 幸好是在胃镜室门口等待过程中发生意外, 有胃镜室的医生和护生协助抢救, 才使病人转为为安。

2.4 抢救物品准备不齐 以前我院转运病人选择氧气袋供氧, 容易引起供给的氧流量不正确, 难以满足严重低氧患者的需要, 本文的5例患者在转送时均采用氧气袋供氧, 且没有携带简易呼吸皮囊等抢救设备,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难以应对。

2.5 麻醉后危急并发症 由于气管插管拔管后舌或咽部软组织后坠、急性喉头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导致呼吸道梗阻[4]。本文有2例病人是在手术后返回途中出现意外的。

2.6 转运相关流程不够系统规范化 护士对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内容掌握不全面;思想上没有重视;服务意识薄弱;交接单内容较多容易遗忘;新制度培训不够到位;对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2.7 其他方面 转运工具选择不合理、相关科室未能联系妥当, 以致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等待时间过长等, 均可带来隐患。本例胃镜检查患者用轮椅护送, 等待时间偏长, 以致病人昏厥。

3 改进措施

3.1 强化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明确护士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的责任和义务, 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每半年组织一次护理风险培训, 分析危重患者转送途中存在的隐患, 让大家分享, 使全院护士认识到转运中的不安全因素, 主动规避, 强化风险意识。

3.2 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小组人员根据本院实际工作情况, 制定转运制度和流程, 完善转运途中急救措施并组织学习;设计多种模拟转运意外场景, 对求援方式、现场急救措施、就近选择继续抢救的地点等进行模拟训练;强化急救技能的训练, 如心肺复苏、简易呼吸皮囊的使用、除颤、吸痰、吸氧等, ;护理部每季度到科室检查抽考, 了解护士对转运流程和紧急应对能力是否掌握, 保证工作流程的落实。

3.3 重视转运前患者病情评估及准备

正确的综合评估病情是安全转运的基础[5], 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道是否通畅、血氧饱和度、有无影响呼吸和心跳的潜在因素、各类导管固定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 着重评估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性, 预见性掌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6]。根据评估结果选择转运工具和途中供氧方式, 准备备用药物和急救仪器, 确定护送人员, 充分准备和预处理, 掌握转运时机;对于途中高风险患者, 进行提前预处理, 如气管插管或放置口咽通气管及简易面罩吸氧、监护、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预先使用药物等;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必要时签字以规避风险。

3.4 规定护送护士资质

增加护理人员, 提高床护配比;并且护理部规定危重患者的护送必须由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承担, 决不可让低年资护士、护生或护工去转运, 途中严密观察病情, 发现先兆, 及时处理, 如有意外情况就近进入抢救流程。

3.5 完善转运患者的设备配置

要求各护理单元配备便携式氧气瓶, 保证转运途中氧气的供应, 配备抢救箱;为避免多次搬动, 使用抢救床转运;转运前, 联系接受科室, 简单介绍病情, 以便准备抢救物品和床位或及时进行检查, 减少等待时间;及时联系电梯, 做好准备, 避免延长转运途中的时间, 增加危险。

3.6 完善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和流程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 重新修订危重患者转运 (外出检查及转科) 制度和流程, 本院重新设计制订了危重患者交接单, 将转运前评估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记录, 简明扼要。转运之前由责任护士评估并填写危重病人交接记录单, 各小组长在转运之前检查落实情况。接受科室护士评估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并对静脉通路、管道等的核查进行记录和签名, 危重患者交接单放入病历留档。护士长、责任组长定期或不定期对“转接制度”进行检查及考核。制定“病人转运流程”、修订“交接班质量评价标准”, 加强对各种质量的控制, 制定“手术病人转运交接单”、“转科病人交接单”, 协同医务科制定“转运途中紧急意外情况处置方法”、对制定的制度及交接单进行试行, 调研。

4 小结

危重患者的转运时间虽短, 但仍然会发生各种意外情况。通过持续质量改进, 危重病人在转送途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 我院从2009.7.1-2010.6.30期间的一年中有5例, 到2010.7.1-2010.12.31期间的半年只发生了1例, 而到2011.01.01-2011.6.30期间的半年却无一例发生。说明我们针对过去一年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提出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更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观念, 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7];建立完善的转运制度和流程, 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规定护送护士资质, 提高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制定危重患者交接单, 以确保转送前的综合全面评估;掌握时机, 确保治疗和护理的安全等整改措施非常得力有效。CQI实施充分发挥了我院护士的主动性, 使我院危重病人在转运途中的安全得到了保证。CQI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 必须坚持进行, 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8]。

摘要: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分析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改进方案, 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包括强化护士风险意识, 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 重视转运前的安全评估, 规定护送护士的资质, 完善转运途中的设备配置, 完善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和流程,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危重,患者,转运,持续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59.

[2]俞继芳, 邱贤云, 李章平.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7) :601.

[3]方芳.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与认证方式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护理, 2008, 8 (3) :65-69.

[4]黄宇光, 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15-318.

[5]李绮慈.院内病人转送的安全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3, 4 (10) :36-37.

[6]赵佳, 徐彩娟.ICU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08, 7 (3) :179-180.

[7]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9) :22-23.

上一篇:十八岁演讲稿下一篇:2016年省技能大赛中餐宴会摆台赛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