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024-06-13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通用8篇)

篇1: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016对患者参加医疗安全活动进行定期检查、总结、反馈以及整改

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同意权。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2016年12月8日,医务科对临床科室进行第三季度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专项检查,通过查看运行病历,访谈患者及分管医生、护士,以随机抽查表形式检查。

一、通过对4个临床科室,10名医护人员访谈、2名住院病人及家属、并抽取5份运行病历对患者合法权益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问题进行检查,问题如下:

1.患者相关疾病康复指导情况差;

2.无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 3.知情同意书无替代方案或替代方案不详细; 4.医师对危重患者抢救的报告流程无知晓; 5.患者不知晓经治医师姓名。

二、参与医疗安全活动专项检查原因分析:

1.鼓励患者安全用药咨询的制度及执行情况较差,主要原因为临床药师较少,工作力量薄弱;临床医生知晓率较低,重视程度不够,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

2.临床医生对患者医疗安全告知不全面。首先临床医生对患者安全重视不够,知情同意制度执行不到位;其次,职能部门监管及处罚力度欠缺。3.临床科室医护缺少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尽管各相关科室均有健康指导方案,但是实际执行较差,重视程度不够。

四、整改措施:

1.加强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治疗替代方案、加强安全用药咨询措施、完善知情同意及病情评估制度培训。

2.加强医护与患者沟通,切实落实知情同意到患者整个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等。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参与,应该向他们介绍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对于科室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应制定宣传册,入院后针对患者的疾病尽量做出详细的指导,包括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出院指导。

3.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上述问题,重点培训,制定合理的监管方案。院周会强调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进一步落实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

医务科 2016.12.82017对患者参加医疗安全活动进行定期检查、总结、反馈以及整改

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于2017年12月28日,通过查看运行病历,访谈患者及医护人员,对临床科室进行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检查。

一、存在问题

1.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欠缺。

2.对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等相关制度知晓率低。3.医护人员对患者合法权益部分知晓。

4.知情同意书、入院评估单、入院记录无医师签名, 6.替代方案的执行情况有待加强。

二、原因分析: 1.鼓励患者安全用药咨询的制度执行情况较差,主要原因为临床药师较少,工作力量薄弱,临床医生知晓率较低,重视程度不够,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

2.临床医生对患者医疗安全告知不全面。首先临床医生对患者安全重视不够,知情同意制度执行不到位。

3.由于患者和医院的信息不对称,在监督上患者很难做到。医护与患者的比例不对称,临床工作繁忙,医生很难对一位病患花很多的时间倾听病情,与病人进行认真的沟通,这也是患者难以真正参与到医疗安全的原因之一。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治疗替代方案、完善知情同意及病情评估制度培训。

2.加强安全用药咨询措施,制作安全用药指导宣传,设立安全用药咨询窗口及咨询电话,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3.加强医护与患者沟通,切实落实知情同意到患者整个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等。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参与,应该向他们介绍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对于科室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制定宣传册,入院后针对患者的疾病尽量做出详细的指导,包括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出院指导。

4.各科室组织加强学习相关制度。强调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进一步落实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

医 务 科 2017.12.28

篇2: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为了降低医疗风险,避免诊疗过程中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对诊疗活动中需要患者参与的作如下规定:

一、各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利用入院宣教,病情告知,工休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和机会等向患者(近亲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二、标本采集、输血、药物使用等各类诊疗活动时,请患方报姓名,诊断和相关药物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信息,医患双方主动查对。

三、医务人员有责任教育经治的患者在就诊时必须提供真实病情,真实的诊疗信息,检查资料,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四、医生、护士必须认真对待患者或亲属对病情和各项诊疗活动的反映及意见

五、、医生、护士、药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患者宣传用药安全知识,让患者了解用药的目的和不良反应,主动提供既往用药情况,留意核对药袋、输液瓶上的姓名、药名等,避免出错,及时提供与用药相关的病史如过敏史、糖尿病史等。

六、在适当的场合张贴安全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印制常用药物、特殊药物(降核糖、抗高血压、抗精药物、中药注射剂等)科普。

篇3: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 我国医患共同决策的现状

从20世纪中期,西方就开始思考患者和医生谁在医疗行为的开展中更有决定权的问题。在美国,是患者而不是大夫,通过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建立、选择及中止医患关系的主要道德及法律权利[2]。患者也不是盲目的参与决策,在很多医院和大学设有共同决策中心和图书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患者解答问题,寻找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以便患者更加有效的与医生沟通[1,3]。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关于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起步较晚,医患共同决策的理念还仅仅停留在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和高端医疗当中。很多大型公立医院过度扩张,病人数严重超标,医生不要说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甚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目前国内知情同意最常见的形式是书面同意,但很多情况下知情同意书文字冗长、不易理解,不仅没有提供清晰的信息,反而成为知情同意的障碍,容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反感和抵触。

我国关于患者知情同意的法律法规最早是在1982年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 》中关于“手术前必须有病员家属或单位签字同意 ”的规定。1994年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第三十三条增加了“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的条款;并在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这是我国法规对患者知情同意和医务人员告知义务的第一次明确规定。之后颁布的《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等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逐步走向完善;范围也从单纯的术前告知扩展到整个医疗服务过程。

2 重要性

在具体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医生主动、全面和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医疗的风险和实施某些检查或治疗手段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及对某些疾病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取得患者的理解、支持、同意和配合,与患者共同决定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案,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2.1 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诊疗方案

众所周知,一些疾病存在多种治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利弊。例如早期乳腺癌通常有两种治疗方法——乳房切除术和乳房肿瘤切除术,如果选择乳房切除术可以彻底清除局部肿瘤,杜绝复发,但是带来的后果是失去一侧乳房,通常术后还要进行乳房整形的手术;选择肿瘤切除术可以保住乳房,但是也可能需要接受多次手术以确保肿瘤被清除干净,并要在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而且不能保证以后会不会复发。因此在存在“可选性”的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患者往往有一定的“敏感性偏好”。医生在不了解患者偏好的前提下,做出的决策可能并不是患者真正想要的结果,也就不能让患者真正的满意。有研究显示[4,5,6],如果医生在做治疗方案的时候与患者充分沟通,并让患者真正了解他们所患的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的利弊,他们的选择与没有被充分沟通的患者常常是完全不同的。

2.2 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与医患之间在知情决策问题上存在认识差异有很大的关系。医方和患方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对知情决策有着不同的理解。患方认为自己作为购买医疗服务的消费者,理应得到更多尊重和沟通的机会;医方虽同意知情决策是有必要的,但认为实行起来有很大困难,在现实操作中往往将过程简单化。医生和患者在医疗知识和医疗信息的获取方面是处于不平等地位的[6,7,8]。

传统医疗中,患者依赖医生的专业知识,不得不信任医生的所有处置。而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如果缺乏充分而有效的沟通,患者会质疑医生的诊断。如果治疗结果没有达到患者的要求,很有可能导致病人的不满,进而质疑医生的水平和医德,甚至导致伤害医务人员的极端事件发生,只能使已经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恶化。事实上,如果医患之间能够很好交流,建立良好的协助治疗关系,病人可以作出理性的、自愿的选择,那么当病人对治疗的结果有切合实际的期盼、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所准备、 并同意自愿地与医生合作时,医生的工作会更容易,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也会更和谐。

2.3 患者参与医疗决策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

由于患者缺乏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识,不能够正确地认识疾病,容易影响其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执行,出现随意减药、停药,或者不能坚持正确的运动方式,或治疗态度不够积极主动,将导致疾病难以彻底治好或恶化,从而导致再入院,或延长治疗时间,从而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如果通过医患之间的充分沟通,患者了解到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生活的哪些方面会受到影响,并与医生讨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和影响,则患者能够更加容易的遵循治疗方案并获得满意的结果[9]。

3 途径

目前虽然很多医院开始重视医患沟通对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要求,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医患关系的改善、医患沟通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度、理念、设施等方方面面工作的协调、配合[10]。

3.1 改善医患沟通的制度条件

从制度层面上看,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导致这部分医疗机构的病人数量过多,医生无力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因此医患矛盾也往往是从这些大医院中集中爆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不畅,是任何一家过度扩张的大型公立医院的常态和必然。因此,要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从国家层面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和职能,避免其过度扩张,让医疗资源能够均衡的分布,使患者不再集中在“北、上、广”的大医院里,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沟通病情、了解患者需求。

3.2 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是所有医疗行为的根本目的。因此,医务人员要转变观念,改变“让患者配合医生”的陈旧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认真了解患者的疾病及其检查治疗情况的基础上,要认真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一般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方式有两类,一类是专业内容沟通,即对疾病、检查、治疗方案等进行解释和指导,这种沟通通常涉及很多专业术语,需要医生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另一类是情感沟通,通过了解病人的喜好、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帮助病人选择最适合他需要的诊疗选择,医生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将这两类沟通方式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3.3 建立“共同决策中心”等配套机构

在公立医院、医学院校和社区诊所,可以建立“共同决策中心”、“决策援助图书馆”等机构和设施,提供疾病和健康服务相关专题的图书、手册等教育工具,并设置专门的咨询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决策支持咨询,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决策。如果患者通过查阅资料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信息或知识,可以预约与这些共同决策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咨询,或者向他们发电子邮件寻求支持。共同决策中心的医务人员可以帮助患者针对任何医疗保健服务选择作出一个知情决策。共同决策机构中涵盖的疾病应囊括所有具有“可选性”的疾病或检查,如背部疾患、心脏病、乳腺癌、膝盖或髋骨疼痛、癌症筛查(结肠癌,宫颈癌检查)、骨质疏松、疼痛管理、冠心病、前列腺疾病、抑郁症、糖尿病(2型)、睡眠障碍、临终决策、体重管理、老年病、妇女健康等。

3.4 开发指导性辅助材料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决策指南》等指导性辅材,借此帮助患者评估其决策需要,为患者下一步决策制订计划,并跟踪患者的决策过程,尽可能地帮助居民进行健康相关和社会决策。

参考文献

[1]沈慧.浅析国外文献中病人参与对医疗机构管理决策重要性[J].中国电子商务,2010,(6):319Shannon Brownlee,John E.Wennberg,etc.Improving Patient Decision-Makingin Health Care,A 2011Dartmouth Atlas Report Highlight-ing Minnesota:3-10.

[2]O’Connor AM,Bennett CL,Stacey D,etc.Decision aids forpeople facing health treatment or screening decision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9Jul;86(3):218-223.

[3]McGuire,Amy L.,McCullough,Laurence B等.医生是否应该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J].医学与哲学,2005,26(12):79-80.

[4]张琼文,万晓莉,刘颖,等.病人参与临床决策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

[5]魏晓冬,程志乾.患者威胁对医疗决策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1,(4):189.

[6]李慧,唐四元,贺达仁等.争取处理知情同意的相关矛盾,积极防范医疗纠纷[J].医学与社会,2007,20(11),44.

[7]钱宗鸣,朱宁.临床决策中患者及其家属的地位与作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3):3-5.

[8]吴镜,张震,李锦等.医患直接沟通联合远程随访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及医疗费用[J].四川医学,2011,32(9):132.

篇4: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白内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复明措施。随着人口的老年化,高龄白内障的患病率也在增加。一般认为,高龄是指80岁以上的老人,此时机体组织器官退行性变明显,常伴有其它全身疾病。对于此类患者术前应充分估计手术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以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80例100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100眼高龄白内障患者,男45例55眼,女35例45眼,年龄80—95岁,平均83.5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1,其中老年性白内障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14例,并发性白内障6例。其中伴有高血压病的28例,伴有糖尿病的14例,伴有慢性支氣管炎的5例,陈性脑梗塞的2例。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各类房室传导阻滞共计37例。

1.2术前准备

1.2.1全身检查术前进行常规的血压、血常规、血糖、心电图、胸透检查。有的患者和家属迫切要求手术而隐瞒病史,这就要求管床医生要格外认真地做好全身检查。有的高龄患者体弱多病,身体情况复杂,根据病情请相关科室指导治疗十分必要。对于极度高血压、高血糖及心电图异常者,应用药物控制,待全身状况稳定后手术才能保障手术安全性。

1.2.2眼科检查眼科主要进行泪道、视功能、眼压、角膜曲率、AB超的检查。对于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应严禁手术,以免引起手术感染。裂隙灯常规检查晶体颜色、硬度、位置,并排除角膜炎、虹膜炎等。有的患者可见神经萎缩可致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对于此类患者术前要反复向患者家属交代,以免术后视力不提高或提高不明显引起医疗纠纷。

1.2.3术前谈话高龄患者往往文化水平偏低,沟通困难,需要家属参与谈话。谈话时医师用语应通俗易懂,可利用黑板,配合眼球模型、挂图等进行讲解,让他们对手术过程、术式有大体了解,使患者术中配合度提高。手术同意书既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一种体现,也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1]。医生术前应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地谈话,向其告知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签字,取得手术的合法性。

1.3手术方法手术医生要对患者病情心中有数,防止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器械要严格无菌消毒,一人一包一消毒。术中采用心电监护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脉博、血压进行监测,常规用氧。手术采用球后麻醉。眼球正上方作结膜瓣切口,沿角巩缘反眉弓作遂道切口长约5.5-6.5mm,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将晶状体充分水离、水分层,使核尽量旋至前房,核前后充分地粘弹剂保护,手法碎核或掏出晶状体核,抽吸残留皮质至干净,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位,水密封闭切口,酌情切口正中用1—0尼龙线缝合1针,人工晶体标签贴于病历上,作为医疗举证。

1.4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医生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要及时检查,对于术后出血者应多观察,及时处理。告知患者避免眼球碰伤,不要揉患眼,保持大便通畅,若要咳嗽尽量避免剧烈咳嗽并立即处理。

2结果

2.1术中患者基本均能耐受手术。术中少数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或心率过快,心率减慢等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心痛定舌下含服,暂停手术操作,放松对眼球的加压,解决心理紧张等措施,患者生命体征均能恢复正常。

2.2术后视力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6者56眼,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0.8者79眼,术后1周低于0.3的病例8眼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神神经缺血性病变、玻璃体浑浊等,术前谈话时相关可能均已告知患者和家属,患者和家属均表示理解。

2.3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2眼,因破裂较小,均能植入人工晶体。

2.4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术后第1天角膜轻度水肿13眼,中度5眼。术后1周复查角膜水肿全部消退。一过性高眼压1眼,前房出血1眼经及时处理后视力均可达0.6以上。

2.5无医疗纠纷发生

3讨论

高龄患者生理机能降低,常伴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全身疾病,如何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防范医疗纠纷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

3.1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心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可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术前根据全身检查情况及辅查评估全身状况,掌握手术适应症。

3.3眼科医生不能局限眼科方面的知识,应更多了解其它科室常见病的诊断及常规处理方法,减少全身疾病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3.4手术器械严格消毒,术中给氧和心电监护以便了解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以保证手术安全。

3.5高龄患者术中应注意:适当增加粘弹剂用量,尽量减少由于晶状体核内压增高而造成的囊膜放射性撕裂的可能;术中行水分离、水分层时应注意水流速度以防囊袋内压力高造成后囊膜破裂;高龄患者角膜切口5.5-6.5mm,虽然良好的巩膜遂道切口其本身密封性较好,但考虑到高龄患者的一些自身的特点,如:术前同时伴有慢支、便秘等,我们建议巩膜切口缝一针增加切口安全,这样同时也会增加切口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逆规性散光的发生[2]。

3.6术后仔细观察患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尽管高龄患者体弱多病,我们只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工作,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白内障摘除术是可行的,医疗纠纷完全可以防范。

参考文献

[1]吴思源.手术前谈话的伦理与逻辑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4):6—7

篇5: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患者的权利,也诠释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其中既包括医务人员要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又包括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诊疗过程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保证医疗安全,增加医疗透明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此,我院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有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责任和义务。

二、医务人员应引导患者在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向患者宣传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三、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患者疾病诊疗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从而更积极的配合治疗。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四、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医务人员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确认;其中特殊检查(治疗)、创伤性诊治活动前需知情同意签字确认,以确保医疗行为的顺利进行。

五、鼓励患者在查体前向医务人员提出洗手要求。

六、主动邀请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七、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手术)方案。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八、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身份识别制度。患者接受手术(介入)、有创诊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主动邀请患方说出身份,并参与疾病诊断和部位、手术(介入)方式、操作项目的核对。标本采集、输液、输血、药物使用等各类诊疗活动时,邀请和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请患方自报姓名、诊断和相关药物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信息,医患双方主动查对。

九、需要使用设备或耗材的,医务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设备和材料的相关信息。让患者对操作有所了解,以确认设备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唯一对应性,以及和相应费用的对应性。

十、鼓励患者向药学人员提出安全用药咨询,主动获取安全用药知识。药物治疗时,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并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十一、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患者护理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步骤以及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十二、对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和警示标识等办法邀请患方主动参与,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十三、科室利用宣传栏、专题讲座、健康大讲堂等方式,宣传和鼓励患者(近亲属)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在适当场合张贴安全用药宣传资料,及方便患者随处领取降压、降糖、抗肿瘤等特殊药物科普折页等。

十四、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患者(近亲属)对病情和各项诊疗活动的反映及意见。

十五、医务人员应鼓励患者对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多问,对于患者的提问要耐心认真的解答。

十六、宣传科定期组织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鼓励临床科室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及活动,加强前期宣传,并为患者提供咨询和反馈的途径(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等)。

十七、在医院网站上创建健康教育模块,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在门诊、病区等处张贴宣传页,向患者介绍疾病常识、手术或特殊治疗措施、医院规章制度等。制作健康教育小册子,内容由各科室自行拟定,可包括对特定疾病的简单解释、特殊医疗护理检查操作过程、面对疾病的正确心态、正当用药指导等。

十八、医院建立投诉机制,向患方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医患关系办公室)、投诉的方式及途径,鼓励患者通过认真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反馈住院期间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篇6: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各科室、办:

为更好的完成我院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及流程,经2017年8月31日医疗质量与病案管理委员会讨论,2017年11月10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决定下发此文件,请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为了降低医疗风险,避免诊疗过程中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对诊疗活动中需要患者参与的医疗安全活动规定如下:

一、各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疾病信息利用入院宣教,病情告知等多种方式和机会向患者(近亲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二、在手术切口(范围)标记时,请患方或家属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

三、患者接受手术,有创诊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主动邀请患方陈述姓名,并参与手术名称或操作项目的核对。

四、标本采集、输血、药物使用等各类诊疗活动时,请患方自报姓名,和相关药物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信息,医患双方主动查对。

五、医务人员有责任教育经治的患者在就诊时必须提供真实病情,真实的诊疗信息,检查资料,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六、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患者或亲属对病情和各项诊疗活动的反映及意见。

七、医师、药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患者宣传用药安全知识,让患者了解用药的目的和不良反应,主动提供既往用药情况,留意核对药袋、输液瓶上的姓名、药名等,避免出错,及时提供与用药相关的病史如过敏史、糖尿病史等。

八、药师在适当的场合张贴安全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印制常用药物使用科普折页,特殊药物小贴士,在相应科室护士站、药物咨询窗口分发。

九、各科室利用多媒体、宣传单、专题讲座等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知识。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篇7: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宣传手册

一、医院为什么要强调医疗安全,住院不安全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二、什么是医疗安全,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前提和作用

三、认真阅读住院须知及健康知识宣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患者就诊时为什么要提供真实详尽病情信息

五、患者在配合身份确认、手术部位确认的作用

六、主动提供既往就医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的意义

七、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对医疗安全的意义

八、如何注意预防病区里跌倒

九、如何注意预防压疮

十、住院过程中应正确行使权利,避免过度强调权利而影响治疗

十一、如何避免坠床

十二、合并精神障碍病人(精神疾病、外伤、药物、酒精性)、儿童家属要做好24小时陪护

十三、有意见及看法就说出来 反映意见的途径

十四、为什么患者要认真对待医护人员的嘱咐,提高医嘱有依从性?

十五、如何与医护人员反映问题及意见反馈

十六、如何正确使用呼叫器

十七、手术病人术前术后遵从配合医嘱的意义

十八、病房与安全有关的主要制度

十九、住院期间被确诊为法定传染病怎么办?

二十、鼓励您主动获取有关用药的知识

一、医院为什么要强调医疗安全,住院不安全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保障医疗安全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作为医院,除了依法依规行医、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提高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的规则制度外,从患者因素考虑,患方积极的参与、配合、监督及对存在问题反馈,对保障医疗安全有重要作用。

那么,医院一般会出现哪些医疗不安全事件?概而言之,有病人身份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输液反应、沟通不畅耽误处置、患方不配合使医疗方案不能执行、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跌倒坠床事件、压疮等。在这些事件中,患者的参与、配合、监督及对问题的反映反馈的环节中,都能对医疗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什么是医疗安全?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前提、作用。

医疗安全是指在实施医疗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或死亡。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有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医源性的因素影响,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使之降到最低,而患方因素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你们认真阅读这本宣传册之后,密切配合我们,也使之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您的安全。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必要条件是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必要条件是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医生要对患者怀有关心、爱护之心,患者因为信任医生,把生命健康都托付给了医生。同时,患者也要对医生怀有理解之情,医生为治疗患者的疾病,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医疗实践证明,患者积极参与,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事件。由于医务人员工作忙、管理的病人多,不能与患者结成一对一的关系,有些问题和隐患,如果病人或家属能早期向医护人员反映,就可以得到早期干预处理,从而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

三、认真阅读住院须知及健康知识宣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住院须知是病人住院后,医院对患者住院期间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要履行的义务的概要告知,是保证患者的医疗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住院患者和家属应该认真阅读理解,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住院期间治疗、护理、休息。附:住院须知 亲爱的病员同志:

欢迎您来我院住院治疗,为使您尽快熟悉病区的环境,了解医院情况,安心养病,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现将有关事项介绍如下:

1、应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服从治疗,安心休养。

2、盥洗室、厕所在病区的东头,请节约用水,注意公共卫生。大、小便入坑,便后放水冲洗,请不要把报纸、塑料袋、卫生巾等丢入坑内(或抽水马桶内)以免堵塞管道,影响您的使用。在医院内行走,上厕所及上下楼梯时要注意安全,慎防滑倒发生意外。

3、为保证病员地休息,请自觉遵守医院的有关规定,保持病房整洁,不要高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乱掷瓜皮果壳,禁止向窗外倒水,禁止在医院内吸烟。晚上请按时就寝,探视者8:30以前离开病房,除陪客外其他人不得在病房留宿。陪客请协助保持病室整洁,不能在空床上睡觉,为避免交叉感染,请不要乱窜病房,不要把儿童带入病房。

4、请自带食具等生活用品,热水瓶向清洁工借用,脸盆、痰盂、便壶等均为一次性用品,出院时可带走(传染病病人除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饮食要听从医护人员指导,不得随意改变饮食,院外送来的食物须经医师、护士同意后方可食用。我院食堂有热饭、热菜、热水供应,如需要供应,将送至您的床边。

5、医院是公共场所,实行开放式管理,请保管好自己的钱物。病人在注意期间不得外出,对儿童及精神异常患者,陪客应管理好自己的病人,如病人外出发生意外,责任由病人或陪客自行负责。

6、病室内物品保持定位放置,未经护士长同意请不要任意移动,请爱护公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禁止使用电炉及易引起火灾的物品及用具,避免电负荷过重及各种不安全的隐患,以保证各种治疗和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7、一天二次医疗查房,上午7:30—10:00,下午1:30—3:00.您有需要了解的事宜,可直接向床位医生、护士咨询。

8、在住院期间,我们将按各科分级护理的要求,竭诚做好护理服务,生活上有特殊困难者可与病区大组长、护士长联系,我们将尽可能帮助您排忧解难。

9、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帮助医院改进工作,同时对您的配合表示感谢。

四、患者就诊时为什么要提供真实详尽病情信息?

患者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的病情信息,除不能隐瞒病情外,您必须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地址、联系方式及报销类别等。冒用他人姓名就医而发生的医疗费用及纠纷等后果,会带来许多问题。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对于你的疾病的诊断、出现纠纷的维权、紧急情况时的联系家属、医保、保险费用的甄别审核,都有重要作用。

在提供疾病信息方面,则更加要真实、准确、详细,很多疾病就是从现病史、既往史、疫区接触史这些重要的信息中寻找诊断线索,在结合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后,才能确诊疾病。因此提供这些病史,对于你的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你的身体康复。因此你要向医护人员反映真实的信息,不要因为种种顾虑而隐瞒信息,医院会保护你们的信息隐私。

例如,院内外都发生过患者隐瞒食道、呼吸道异物史,从而使异物不能及时诊断治疗的例子。未婚女性隐瞒性生活史从而使异位妊娠不能及时诊断处理。传染病隐瞒的疫区接触史等信息使疾病诊断等等类似事例。

在保障医疗安全的链条上,如果患者不配合,不仅可能延误治疗,甚至还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医生也要实事求是地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法,更好地配合治疗。

有一个病例。一名病人早上8时因腹痛入院,医生诊断是腹膜炎,同时发现病人腹中有硬块,通知病人马上做剖腹探查术,但病人认为自己病情不重,坚持不做手术。直到下午5时,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经过反复说服,他才同意进手术室。剖腹探查发现,病人体内肿瘤已经破裂,情况十分危急,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病人才捡回了一条命。

一位9岁的小学生,较长时间不敢进食,身体消瘦,父母带着他去了多家医院,诊断五花八门,有的说是结核病,有的说是扁桃体炎,还有的医生说是肠道寄生虫导致的,一直无法确诊。后来发展到颈部肿胀,活动受限,医生诊断为颈深部多间隙感染并蜂窝炎、败血症。拍颈部X线片时发现,相当于第6颈椎平面有金属异物,经喉镜检查,在右侧梨状窝取出一个完整的金属哨子。这时小学生才告诉医生,半年前口含哨子,不慎吞下,怕家长训斥,一直没敢说。

还有一些病人明明患了性病,却羞于告诉医生,有意隐瞒病史。极有可能造成误诊。

五、患者在配合身份确认、手术部位确认等方面的作用

医院制定严格查对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患者和家属配合和监督医护人在身份识别中,也能起到重要的提醒帮助作用,以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医院管理上,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在接受手术、有创性操作、抽血等标本采集,输血、输液和药物治疗时,会进行相关告知,患者应该认真听讲及选择,配合医师在手术部位“标识”,要求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谈话。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是违反有关医疗安全规定的,患者可以举报。手术病人在实施麻醉前,麻醉师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毒副作用大等特殊治疗、特殊检查,在实施前,要与患者交代清楚、核对好身份。患者或家属参与起到提醒医护人员的作用。

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在诊疗活动中要使用“腕带”作为各种诊疗活动时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病人或家属可以在工作帮助监督。

手术部位、术式等错误,在国内外医院屡次发生,比如患者明明是左腿需要手术,结果健康的右腿上却被动了刀子;明明是病人甲需要做胆囊摘除手术,却把扁桃体发炎的病人乙的胆囊摘掉了。

六、主动提供既往就医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意义

既往就医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用药、输血、有创操作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这是医护人员关注、询问的一个重点,患者及家属应该主动提醒医护人员予以注意。并提供当时详细的症状表现、处理情况,在再次输血、输液的,家属要做好陪护。随时提醒医护人员,保障患者安全。

七、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在就医过程中,医务人员有告知义务,您依据享有知情权,如疾病诊断、病情进展、医生建议的诊疗方案、费用、相应风险、疗效及愈后等,医护人员会将有关情况向您说明,如您有不明之处,请及时提出请医护人员解答。您对医生提出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享有选择权和决定权。患者有知情权、选择权、转诊权、隐私权、特殊病人的临时监护权等权利。

患者是乐意与医生沟通的,他们需要从医生那里获得更多的与自身健康有关的信息,但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医务人员过于忙碌),使医生和病人难以进行充分的良性沟通,对病人的告知还不够充分;虽然有告知,但说得太专业,病人听不懂;告知流于形式,病人记不住,回家后无法按医嘱去做。因此,我们在此郑重告诉您,在人员在进行有关医疗的谈话时,如果没有听懂,请不要不懂装懂,可以大胆表示我没有听明白,要求医护人员再次解释,直到听懂为止。

同时,患者就医过程中兼有配合治疗的义务,有配合实施诊疗方案正常进行、知情告知书签字、手术签字、危重病人及特殊病人陪护、交纳费用等义务。如果配合不当,可以造成安全隐患,患者或家属应该明白,各种知情告知签字,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程序,也不是所谓医院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它是法律赋予患者就医过程中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利。你的及时签字,对于你的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如果你不签字或缓签字,可能会对你的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病人住院期间,对于服用自带药物、其它治疗方法,可能会对你的安全造成影响,你应该如实向医务人员报告这些情况,在医务人员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可以进行以上活动。

作为患者的义务,还要提醒您和家人,应该遵守医院的规定和制度,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安排,不要擅自翻阅病历和其他医疗记录,如欲了解病情可向主管医师咨询。医护人员查房、治疗时间请您不要离开病房。不要在病室内大声喧哗或做其他与诊疗无关且有碍医疗秩序的事情。

为配合治疗,住院期间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为您开出合理饮食,您应该根据医院营养食堂的配餐用餐,您应及时足额缴纳医药费用,如果由于医药费用不到位延误诊疗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可能会对您的身体不利。您不能要求医护人员为您提供虚假医学文书和票据。

特别提醒注意:病员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我们也碰到少数病人,过度强调自己的权利而不认真履行义务,造成正常的治疗受到干扰,影响医疗安全,这对患者不利,希望你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八、如何避免预防病区里跌倒事件

病人或家属,由于你们可能对病房环境陌生,加之疾病因素可能致四肢无力、平衡功能障碍、对防滑防跌提示没看清等等因素,患者可能在病房、卫生间、过道、洗漱室等场所造成跌倒事件,提醒患者和家属,在以上环境要引起足够注意、必要时家属要做好高危病人的陪护工作,防范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作为医院,会认真实施有效的防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为了防止您滑倒,请您不要在湿拖地面没干时到处走动,同时在用水时注意,不要弄湿地面,发现地面有水渍时,请与工作人员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摔伤。

我们会对病人入院后及时做出评估,请你要积极配合。病人具有跌倒的危险因素时,我们会做好防跌倒宣教,请家属积极配合。

九、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

为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防范与减少护理并发症,我们会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措施。对于长期卧床、糖尿病人、肥胖、神经系统疾病、局部血液循环差的患者、皮肤各种感染病等人群,有发生压疮的高位因素,患者及家属要参与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措施落实,与医方一道,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共同采取预防压疮的事件发生。

十、住院过程中应正确行使权利,避免过度强调权利而影响治疗。

病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依法履行告知的义务,换句话说,就是病人依法享有知情同意的权利。因此,法律规定,对于患者所患疾病、治疗原则方案、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输血、放疗、化疗等重大问题,在医生充分告知的前提下,您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否则,这些检查、治疗手段可能不能立即施行,并造成疾病不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会对你的身体康复造成危害。文书一经自愿签署,即具有法律效力,对您正确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不能错误理解各种签字是医院推卸责任的借口,对于重大的诊疗方案措施,如果医院不进行知情告知就执行,是对你的知情权的侵犯,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同时要请您避免一个认识误区,医务人员在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外,还有依法行使自己的诊疗权,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诊疗。切不要因为不正确理解权利及维权,干扰正常诊疗的进行,这样会对您不利。

十一、如何避免坠床

避免坠床,医院有相关的制度措施,(1)确保病人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2)固定好床及轮椅,床头有跌倒危险标志。(3)病历上有记录,提示病人有跌倒的危险性。(4)每天评估病。(5)床两边要加床档。(6)向病人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器通知护士帮助。(7)协助大小便。(8)提供移动协助。(9)让家属陪护病人并交代有关事项,并签字。这些制度措施,希望你们了解,并能配合,监督我们执行。

十二、合并精神障碍病人(精神疾病、外伤、药物、酒精性)、儿童患者为什么家属要做好24小时陪护?

精神障碍病人及因为脑外伤、疾病、药物作用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持续性或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不能正确判断评估个人行为,具有自残及伤人毁物地潜在风险,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身财产伤害,对这类精神障碍的患者,医院在进行诊断和治疗外,家属应该配合做好监护,高度关注其人身安全。

幼儿及儿童住院,因他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容易受到伤害,家属也应该做好陪护,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

十三、有意见及看法就说出来,反映意见的途径。

参与的内涵就明确表明,患者可对医疗过程进行监督,并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反馈给医院,帮助医院进行改进。

患者住院期间,相关权利依法受到保护,住院期间对于诊疗过程中的疑问、意见、可以向你的主治医生、主管护士反映,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可以向病区主任、护士长反映。如诊疗过程中自身权利受到侵犯,可以向医院纪委、党办、财务科、医务科等部门反映。

十四、为什么患者要认真对待医护人员的嘱咐,提高医嘱依从性?

患者的参与,最重要的表现在对医嘱的依从性,听医生的话不能打折扣。比如医生说,这药1天服3次,1次服两粒,患者应该按时按量服药。腹部手术后3天或1周要下地活动,否则手术部位粘连可能造成肠梗阻,危及患者生命。还有一种情况,第一次就诊,医生觉得目前病情的进展还无法拿出明确的诊断,让患者观察两周再来一趟。结果两周后病人没来,可能就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一些疾病的特殊饮食、手术病人的术后饮食,全麻后体位、骨科病人功能锻炼、预防血栓的措施、腹部手术的排气等,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需要而制定的,都有科学依据,有的是经血的教训换来的。您应遵从医生的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出院,出院后,您应该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活动、休息并且保证定期复诊。

十五、如何与医护人员反映问题及意见反馈

让您对医疗安全进行监督和存在问题进行反映、反馈,您不必有任何顾虑,我们会非常欢迎和改进。医院有畅通有效的反馈渠道,倾听您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担忧和对疾病预后的期望,帮助你们获得对疾病康复的指导,改进医院的医疗流程和服务,使您真正能够参与到医疗安全中。

如果发生医疗争议,您可向医院接待投诉部门反映,投诉管理部门会进行认真调查核实答复。我院投诉管理部门:党办、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等。投诉电话:85532712。欢迎您对我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质量、行风进行监督。

我院规定,工作人员不得收受“红包”,请您监督,有违反者,请举报至党办公室、院办公室。

十六、如何正确使用呼叫器

您身体出现不适或需要帮助时,请使用床头呼叫器呼叫医护人员,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通知护士站,我们将及时为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十七、手术病人术前术后配合医嘱的意义

如果您是准备手术的患者,请您遵照医护人员的要求,戒烟并且练习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避免术后痰多、排痰困难,减少肺炎等术后并发症。同时,练习卧位翻身、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压疮形成;适应卧床排尿,以尽早拔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禁食、禁饮、排气、功能锻炼等注意事项非常重要,一定要按照医护人员的嘱咐执行,否则会对你的身体康复、疾病转归带来不利影响。

十八、病房主要制度

查房制度、陪护制度、作息制度、病房早晨6点开灯,12点午休,晚上9点熄灯;探视人员请准时离开病房以免影响患者休息。订餐制度:医生和营养师会根据您的病情为您制定合理的饮食单,请您根据饮食单及您的订餐,将餐车推到病房楼道您发饭。陪住制度:病房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陪住医嘱,根据医嘱由护士发陪住证,陪住人员凭陪住证进出病房。每位患者只能有一名陪住人员(护工属于陪住人员)。保持病房内清洁、整齐、安静;不吸烟、饮酒、高声谈笑、坐卧病床;不得在病房浴室洗澡、洗衣服;不得自带床铺被褥等。

学龄前儿童及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请不要进入病房探视。

请您远离热水瓶、电热水壶、过热的食品等,防止您烫、灼伤。

十九、住院期间被确诊为法定传染病怎么办?

如果您在本院被确诊为法定传染病,医院将依法律规定对您采取相应的诊疗、转科、转院等治疗隔离措施,请您配合。

二十、鼓励您主动获取有关用药的知识宣传

篇8:患者安全与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当前全球医疗界的共识, 国际上有关医疗风险管理和患者安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 但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因此, 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探索研究适合我国的患者安全管理及风险预警监测体系。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中澳卫生与艾滋病项目医疗安全风险管理与预警监测体系研究”课题的相关专家, 针对我国患者安全管理与医疗风险预警监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思考与设想, 并借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在此方面的先进经验, 以期对我国患者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有所裨益。

上一篇:公司供暖通知下一篇:团体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