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参保患者医疗保障论文

2022-04-28

近日,國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疫情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同时,适当延长2019年度医药费用医疗保障服务窗口报销时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参保患者医疗保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参保患者医疗保障论文 篇1:

城乡居民“两病”政策落地情况实证研究

摘 要 糖尿病、高血压(简称“两病”)由于并发症多、易复发、治疗周期长且较难根治,患者通常面临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为进一步保障“两病”患者的门诊补偿水平,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3部门出台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本文通过探讨该城乡居民“两病”政策的落地情况,发现其促使“两病”门诊用药的保障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提高的同时将引起医保基金支出的骤增,各统筹地区可通过开展专项集中采购、完善医疗服务管理等措施达到控费效果。

关键词 “两病” 门诊医保补偿 城乡居民

引用本文 吴丽萍, 丁锦希, 陈烨, 等. 城乡居民“两病”政策落地情况实证研究[J]. 上海医药, 2022, 43(5): 69-72.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patient medication guarantee policy for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U Liping, DING Jinxi, CHEN Ye, LIU Ting, TANG Di(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Due to many complications, easy recurrence, long treatment cycles and difficult cur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referred to as the “two diseases”) usually face a heavy economic burden. Therefore, the National Health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ree departments issued the “Outpatient Medication Guarantee Policy for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further ensure the level of outpatient compensation for patients with “two disea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diseases” policy and finds that it will expand the coverage of outpatient medication for “two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but will lead to a sharp increase in medical insurance fund expenditures. Measures such as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ervice management should be taken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st control.

KEy WORDS “two diseases”; outpatient health insurance reimbursement;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目前,雖有普通门诊统筹与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简称“门慢/门特”)制度的报销保障,但两者均存在一定限制条件,我国城乡居民糖尿病、高血压(简称“两病”)医保门诊统筹保障水平普遍不高。为进一步减轻“两病”患者的用药负担,2019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卫生健康委、药监局等4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两病参保患者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1]基于此,本文将以城乡居民“两病”政策的落地情况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其落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结合相关地区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落地情况

1.1 政策出台情况

自《意见》印发后,全国各省市地区陆续出台“两病”门诊报销待遇政策。经笔者梳理,目前针对“两病”门诊报销待遇正式出台相关政府文件的省市已达30个,落地情况良好。除未查询到“两病”政策的北京外,大多数省市的政策文件将“两病”纳入普通门诊统筹保障范围,吉林、福建等将其纳入门慢/门特的保障范围,而宁夏、浙江、广东、上海的“两病”门诊保障范围则无变化。

1.2 政策效果

1.2.1 保障范围扩大

我国“两病”的人群规模巨大。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为10.16亿人[2]。但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率却仅为32.2%和45.8%[3],而城乡居民“两病”未治疗患者已超过3亿。

为了保障参保人员门诊用药的可及性,我国城乡居民医保(简称“城居保”)已普遍开展门慢/门特病种保障及门诊费用统筹。“两病”门诊用药补偿政策发布后,大多数省市在原有门诊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新增相关规定,将保障对象范围扩至所有“两病”患者。经国家医疗保障局测算,该项政策可惠及约1亿参保人。

1.2.2 保障水平提高

据笔者统计,除北京外,全国336个取样地市中的绝大多数地区在“两病”政策出台前就已将部分“两病”纳入了门慢/门特报销范畴,主要包括高血压(Ⅱ期、Ⅲ期)、糖尿病(1型、2型)及其合并症的重症患者。因此,此次出台的“两病”政策主要是针对的是不符合原有门慢/门特标准的轻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个地市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提高了“两病”门诊用药的保障水平,具体分为以下3种模式(见表1)。

1)保障范围无变化 少数省市(约占全国336个取样地市的5%),如浙江省、广东省部分统筹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在“两病”政策出台之前,已将“两病”全部纳入门慢/门特保障范畴,且报销限制较少。因此,这些地区对于“两病”的保障范围在政策出台前后无明显变化,其待遇水平变化主要体现在政策范围内的支付比例、起付线及封顶线的调整。

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其城乡居民高血压(无并发症)、糖尿病(无并发症)在“两病”政策出台前在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为25%,现已调整至50%。也就是说,政策调整后,舟山市的“两病”患者在门诊用药的个人自付上直接减少了25%,用药负担显著降低。

2)纳入门慢/门特保障范围 少部分省市(约占全国336个取样地市的2%),如福建省、吉林省部分統筹地区,采取门诊特殊病种与普通门诊统筹相结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的政策衔接方法[4],要求各地市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扩大门诊特殊病种。

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5],其在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病种中新增了高血压Ⅰ期,并规定了起付标准、年度封顶线分别为200、5 600元,封顶线以下且符合医保报销情形的医疗费用则由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同时登记糖尿病、高血压病种的患者,可提高年度封顶线至8 700元。而此前,高血压Ⅰ期患者仅能通过普通门诊统筹获得补偿,年度封顶线也仅为200元/年。

3)纳入普通门诊统筹保障范围 绝大多数省市(约占全国336个取样地市的90%),如重庆市、陕西省、四川省等,虽已普遍开展普通门诊统筹,但由于封顶线较低等原因,保障待遇十分有限。通过采取在普通门诊统筹保障范围基础上提升封顶线、报销比例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障水平。

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通知》[6]提出,“两病”患者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时门诊报销比例为60%,年报销限额为500元。此前,“两病”患者在一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报销比例同样为60%,但年报销限额仅为200元,而在二级医院仅可获得80元的定额报销。
2 政策落地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

由于“两病”现有及潜在的患者规模庞大,当其保障对象与保障水平均大幅增加,再加上“两病”的用药品种复杂,存在一定价格差异[7],那么随着“两病”政策的落实,势必会导致医保基金支出的骤增。

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根据发病率测算,黄山市城乡居民“两病”患者近14万人,其中3.5万人已获慢性病门诊待遇保障,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的实施将惠及约10万名“两病”患者。单个患者的年支付最高限额提高220元,若所有患者报足封顶线,那么医保基金支出将增加2 200万元。而根据黄山市医疗保障局2019年的工作总结,全市基本医保前3季度实际征收14.38亿元,总支出已达11.75亿元,当期结余仅2 000万元(不含城镇职工个人账户基金1.02亿元)[8]。由此可见,“两病”政策落实后,将会对统筹地区医保基金运行造成不小的压力。

因此,在确保“两病”政策的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如何控制医保基金支出的骤增,进一步保障“两病”患者门诊补偿水平的主要问题与难点所在。
3 可行的解决措施

3.1 药品集中采购

据笔者统计,在已出台“两病”政策的30个省份中,有21个省份明确“优先选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中标药品”,共涉及前5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19个高血压用药和17个糖尿病用药。然而,只有河北省、山东烟台及莱阳市、京津冀晋四地“3+N”联盟出台了对“两病”药品集中采购的专门文件,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两病”药品的基础上对其他“两病”门诊用药实行专项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减轻医保基金支出。

具体以河北省为例[9],此次“两病”专项采购有13个品种最终中选,中选价格相较之前医疗机构的零售价格平均降低了69.39%。河北省高血压、糖尿病城乡居民患者分别有639万、252万人次,据此估算此次集中采购可为河北省节约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药品采购成本18亿元,控费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因“两病”门诊保障政策出台而增加的基金支出压力。

3.2 衔接家庭医生服务

作为慢性疾病,“两病”患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治疗,还需要长期的监测和及时的反馈。由此,部分省市在落实“两病”门诊补偿政策的同时,衔接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期处方等相关政策。

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两病”政策出台后,深圳市鼓励所有“两病”患者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截至2021年1月,签约家庭医生的“两病”参保患者数量增长1倍左右[10]。长期来看,上述措施对“两病”患者的病程控制能起到良好效果,减少重症、合并症、住院患者,从而有效地控制总体医疗费用(包括门诊、门慢/门特和住院费用),医保基金压力也将得以缓解。
4 建议

4.1 开展专项集中采购

药品采购是形成药品价格的核心政策,通过“带量采购、量价挂钩”可以实现药品价格的整体下降,并依托质量的持续监测确保中标品种的质量稳定性与连续性。目前,5批国家集采均涉及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但总数占比不高,还须进一步扩大品种数以减轻医保基金负担。故而,笔者建议各省市可在国家集采的基础上参照已实行“两病”药品专项集中采购的省市模式,在注意费用控制与药品供应稳定性、临床用药安全性、患者选择多样性等原则相平衡的同时,对本省“两病”门诊用药开展专项集中采购。

4.2 完善医疗服务管理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期处方制度等医疗服务管理配套措施并已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其他省市也应当学习前者成功经验,指导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完善医疗服务管理相关机制,将慢病治理与家庭医生签约等医疗服务密切结合,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落实“两病”患者门诊用药的全程保障,真正提高患者的就诊率、控制率,大幅降低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使患者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四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EB/OL]. (2019-10-12)[2021-05-01]. http://www.gov.cn/ 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855.htm.

[2] 国家医疗保障局. 2020年醫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EB/ OL]. (2021-03-08)[2021-05-01]. http://www.nhsa.gov.cn/ art/2021/3/8/art_7_4590.html.

[3] 马丽媛, 吴亚哲, 陈伟伟.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要点介绍[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 27(8): 712-716.

[4]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 福建省药监局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EB/OL]. (2019-10-25)[2021-05-01]. http://ybj.fujian.gov.cn/zfxxgkzl/fdzdgknr/ zcwj/201910/t20191025_5078219.htm.

[5] 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医疗保障局关于新增高血压Ⅰ期门诊特殊病种的通知[EB/OL]. (2019-11-14)[2021-05-01]. http://www.np.gov.cn/cms/html/npszf/2019-11-20/729332128. html.

[6]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通知[EB/OL]. (2019-10-30)[2021-05-01]. http://ylbzj.cq.gov.cn/zwgk_535/fdzdgknr/lzyj/ xzgfxwj/202002/t20200220_5315239_wap.html.

[7]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EB/OL]. (2019-10-09)[2021-05-01]. http://www.gov.cn/xinwen/2019zccfh/63/ index.htm.

[8] 黄山市医疗保障局. 关于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安排的报告[EB/OL]. (2019-12-13)[2021-05-01]. http: // ylbz. huangshan. gov. cn/zwgk/public/6615779/8912145. html.

[9] 张淑会. 河北对13种高血压糖尿病用药集中带量采购,药价平均降近70%[EB/OL]. (2019-12-30)[2021-05-01]. https://ishare.ifeng.com/c/s/7sph0I8AAZe.

[10] 深圳医保. 吴红艳: 加快构建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EB/OL]. (2021-01-18)[2021-05-01]. https:// mp.weixin.qq.com/s/Lzn5Ic6kQtJbHpXW3gG19w.

作者:吴丽萍 丁锦希 陈烨 柳婷 唐迪

糖尿病参保患者医疗保障论文 篇2:

国家医保局:适当延长2019年度医保报销时限

近日,國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 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疫情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同时,适当延长2019年度医药费用医疗保障服务窗口报销时限。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通知指出,各级医疗保障部门,疫情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支持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

同时,放宽医疗保障相关业务办理时限,实现“延期办”。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各地可商相关部门合理延长缴纳时限,允许疫情结束后补办补缴,不影响参保人员享受待遇。各地可视实际情况延长定点医药机构每月医疗、药品费用结算单报送时限,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可根据系统数据先行结算拨付,减轻医药机构资金垫付和工作人员跑腿压力。适当延长2019年度医药费用医疗保障服务窗口报销时限,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流动。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参保患者医疗保障论文 篇3:

医保新变化

医保待遇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利益,所以关于医保的每一项政策都会备受大家关注。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医保又迎来了不少新变化,其中,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至60%,这个消息对于参保的老百姓来说,着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除提高待遇外还有多项改革也在快步实施中。

大病和慢性病患者报销更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现在近14亿人都进入大病保险了,要让更多的人、上千万的人能够直接受益,因为我们这个大病保险是有倍数效应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水平不高。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出力,缓解这个民生之痛。

“年龄大了,各种慢性病缠身,每年除医保卡报销的部分外,花在看病吃药上的费用真不是小数目,现在国家增加财政补助,让我们这些慢性病患者减轻了负担,是个利好消息。”济南退休职工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都70多岁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老伴还有糖尿病,长年吃药,二人虽然都办理了门规,但实际每年需要自掏腰包的药费仍然不少。

近日,随着《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下发,医保又迎来了不少新变化,像王先生一样众多慢性病患者将能享受到更多的报销比例。

最新医保政策对于大病和慢性病患者来说,随着报销比例的增加,自费数额会明显减少。《通知》明确,新增财政补助一半用于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即大病保险在2018年人均筹资标准上增加15元。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同步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250元。

“新增筹资一方面用于巩固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建立健全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统筹及支付机制,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另一方面,将用于提高大病保险保障功能。”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降低并统一起付线,原则上按上一年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确定;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对贫困人口加大支付倾斜力度,在起付线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全面取消封顶线。

据悉,目前我国大病保险覆盖10.25亿人,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提高约13个百分点。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将能报销更多大病费用,更大程度上减轻大病患者家庭负担,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

近年来,家中一人得大病,拖垮一家人的新闻时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贫困家庭中最为普遍。2018年菏澤一位48岁的村民因肾脏移植手术的高额医药费陷入困境,最后将唯一一套房屋卖了,还要四处借款,面对媒体痛哭流涕的场面至今还清楚地留在大家的记忆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得了癌症就需要到省级大医院,甚至到北京找专家治疗,原先报销比例为50%,也有一些营养药、高价药不在报销比例之内,实际报销比例并不高。一年30万的医疗费可报10万左右,自己还得花20万左右。有多少农民能有20多万元钱。”淄博医保办的工作人员说,看不起病的患者中农民占大多数,每年都有因看不起病放弃治疗的部分患者,现在的医保新政策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对贫困家庭来说是件好事情。

对贫困人口来说,今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将加强综合保障,提高保障能力。2018年医疗救助惠及1.2亿人次,支出资金399.7亿元。按照《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医疗保障薄弱环节,确保贫困群众应保尽保,建立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因贫返贫的长效机制。

此外,《通知》还明确解决流动贫困人口断保漏保问题。为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加强动态管理,着力解决流动贫困人口断保、漏保问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和“两不愁、三保障”中医疗保障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用好中央财政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补助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要严格按照现有支付范围和既定标准保障到位,不盲目提高标准、吊高胃口,准确掌握各类兜底保障形式,结合待遇调整和新增资金投入,平稳纳入现行制度框架,防止“福利陷阱”和“待遇悬崖”问题。

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三项制度有效衔接,形成综合保障链条。据统计,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99.8%,经三项制度综合保障后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超过80%。

城乡医保年底并轨

多年来,农村的医疗水平比较差,生病后大家多半都不会想着去医院治疗,只要身体能够扛过去,那就一直坚持着,实在是忍不住了才会选择来到医院就诊。乡村的门诊治疗手段不高,很多大病都会当成感冒发烧治疗,这样一来大病的病发率更高。但得了大病之后,农民就算想要治疗也看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会选择放弃治疗,不然耗光积蓄也只是杯水车薪。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2008年推出了新农合,旨在解决农民的看病贵问题。治疗各种疾病都能够享受着报销的好处,减轻了大家的看病花费,就算是遇到大病也能够安然对待。只是在新农合开展的11年中,费用却在一直上涨,农民的缴费压力在逐年增加,很多贫困家庭压力不小。

一些农民看到缴费在增加,新农合报销又较低,遇上大病需要住院时自费金额仍然不少,所以少部分农民选择放弃缴费。现在,终于迎来了统一城乡居民医保的新政策,《通知》中明确表示,年底前城乡医保将实现并轨,也就是说,农民也能享受城镇的医保福利,在异地治疗的时候可以即时结算报销。农民工在就医的时候可以直接就近选择,不需要再回到老家医院办理转院手续。

“前几年就听说城乡医保要整合统一的消息,现在真的实现了,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是大好消息,这样我们保障增加了,心里踏实了,干活也更有力气了,心里也有底气了。”在济南打工干建筑的四川籍农民工小李高兴地说。

而另一位河南籍农民工也很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医保待遇,而且关键是我在外地打工看个病拿个药都能直接报销了,以后就医的时候可以直接就近选择,不需要再回到老家医院办理转院手续,这样太方便了。”

此次印发的《通知》还明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未完全整合统一的地区,要于2019年底前实现两项制度并轨运行向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过渡。

制度统一过程中,要巩固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确保参保率不低于现有水平,参保连续稳定,做到应保尽保;完善新生儿、儿童、学生以及农民工等人群参保登记及缴费办法,避免重复参保;已有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的,不纳入城乡居民医保覆盖范围;妥善处理特殊问题、特殊政策,做好制度统一前后政策衔接,稳定待遇预期,防止泛福利化倾向。

总的来说,在《通知》中,不单只提到了医保待遇再提升,还明确了在未来要确保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等地方改革的进行,将使得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更加完善,这对于普通人民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城鄉医保制度的整合,也是打破城乡居民待遇差别的重要一步。按照要求,各地要实现城乡医保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六统一”。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已有24个省份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工作,其余7个省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仍是并轨运行。通知重点针对两项制度尚未完全整合统一的地区,明确要求加快整合力度,于2019年底前实现两项制度并轨运行向统一的居民医保制度过渡。

其实,山东早在2018年就率先建立起了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全省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社会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看病报销,不再分‘城里人、乡下人’,太好了。”德州夏津的李大妈早已感受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带来的实惠。过去,李大妈看个大病要到济南会诊,往往要先办理转诊手续,特别麻烦,有时转诊单当天还开不出来,现在不一样了,拿着诊断证明和社保卡就可以直接看病直接报销了。

“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山东深化医改重点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局长张宁波表示,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全省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逐步显现,众多“硬骨头”任务广泛触及,城乡、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三医联动”统筹协同不够、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要求明显增强。同时,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深化医改持续推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任务。这些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统筹谋划、协调各方,推动我省医改向纵深发展。

地市统筹区内买药直接结算

实现更高层次的统筹,是医保基金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调剂作用,给参保居民更多报销保障的一项政策。

按照《通知》关于“全面做实地市级统筹”的要求,以实现基金统收统支为重点,提出做实城乡居民医保地市级统筹标准,即基金统收统支、政策制度统一、医疗服务协议管理统一、经办服务统一、信息系统统一,并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省级统筹。

“越来越多的门诊和药店都将划入地市统筹区,这样市民买药和看一些小病就会很方便,可以直接用医保卡办理结算业务,也不需要等待。”淄博周村区医保办工作人员说,医保卡看病将更加方便快捷。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推动地市级统筹调剂向基金统收统支过渡,做大做强基金“池子”,这将能提高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地区,医保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完善拨付办法。

在政策方面,国家医保局要求,提升筹资、待遇等政策制度决策层次,确保地市级统筹区内保障范围统一、缴费政策统一、待遇水平统一。推进医疗救助管理层次与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层次衔接,提高各类人群待遇公平性协调性。

管理方面,地市级统筹区内统一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统一经办服务,规范统筹区内经办管理服务流程,健全市、县、街道经办管理服务网络。按照要求推进地市级统筹区内统一联网、直接结算。

作者:董忱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论文下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