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2024-05-25

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精选9篇)

篇1: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适应

在每个教师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之所以能作为 “ 人类灵魂工程师 ”,促使每个学生能最佳发展的 “ 机灵点 ” 和 “ 教育机智 ”,做到使老师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和职业才能的事业之中,达到他年龄和职业可能达到的卓越成就。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Social adaption)是指个体逐步接受现实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社会适应对个人生活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人长期对社会刺激不能适应,不能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反应,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格格不入的心理,久而久之,这种 “ 不适应症 ” 就容易使人引起精神变态。适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可以通过语言、风俗、法律及社会制度等的控制使自己与社会相适应。人们适应社会的方式有适合、革新、形式主义、退缩和反抗等几种类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当遇到冲突或挫折时,往往通过文饰作用、认同作用、代替作用、投射作用、压抑作用和反向作用等心理适应技术,使个人与社会取得良好的适应。

一、对现实社会的认知

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依赖一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就是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在一系列社会学习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个体适应社会,必须在较全面地了解社会规范,具备较准确的角色知觉、人际知觉及自我知觉的情况 下进行。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也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它通过人的整个一生来完成,个体从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到老年期都在不断进行社会化。教师这个职业的人群,在青年期、中年期到老年期都存在。教师的社会化过程是复杂的,受到社会文化,学校教育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要经过政治的社会化,道德的社会化,角色社会化,民族社会化等过程。这些社会化内容是交叉进行、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现代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性作用,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力量。但是,这一基本的认识却来之不易,在经历十年 “ 文革 ” 浩动之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才能重新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来认识尊师重教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指出: “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老师。......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 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第二节 教师的环境适应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是对适应的意义的最好概括。我们人类之所以经过数百万年的沧桑巨变而能够不断地繁衍下来,就是因为人类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恐龙庞大,是昔日世界的霸王,还不是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了吗?适应往往是生命的象征、生命力的体现,没有适应我们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协调?我们如何能到不同的环境中去?如何能干新的工作?人的适应能力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是保证人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必要前提。“ 你要想改变环境,首先就要适应环境 ”,它的道理就在这里--不能生存,谈何创造!

人们适应能力的强弱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不同:有的人的适应能力是 “ 全天候 ” 的,是多面手,是 “ 万金油 ” ;有的人对某一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突出,是那一领域、那一行当里自由潇洒的王子,可在其它领域却是可怜的到处碰壁的乞丐。然而 , 不管人们的适应能力表现出怎样千差万别的形态,人们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发展自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的人可能曾经是孱弱的,可通过体育锻炼却强壮了,不再担忧天冷时会感冒。有的人曾经很害羞,难以适应大庭广众之下的讲话任务,可通过练习,现在却落落大方地成为一个滔滔不绝、充满激情的演说家。

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客观环境都要作出观察、了解、分析和评价,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对周围世界的总的印象。这种印象就是心理环境,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实际的影响。

学校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校外部的整个环境对学校组织以及每个教职工,无时不发生着广泛的影响。其中,社会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它们所造成的群体态度、目标和价值结构,是对学校成员发挥心理影响的主要因素。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学校的集体目标,学校中多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学校组织的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气氛。学校领导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以及管理水平等等,这些都是校内的客观环境中对教职工的心理发挥实际影响的那一部分因素的总和,即学校内的社会心理环境。

一、教师的环境与教师的行为挫折

学校教师的工作行为及其行为挫折,与教师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组织环境等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如果对此适应不良,就会导致教师的行为挫折,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指个人能力无法完全控制和克服的空间、时间限制,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如下雨使野炊不能如期进行,影响班集体活动计划的实施。一般说来,这种因素引起的行为挫折,教职工在事后可作较好的自我调节,学校领导也容易促进挫折的转化。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个人需要、动机与指向目标的行为影响限制较大,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也较经常且严重。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教职工,时时都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种族、宗教、道德及人情、风俗、习惯、偏见等因素的限制,使教职工需要、动机与目的行为难以实现。诸如社会上部分人的轻师轻教言行,教职工的住房、工资待遇对比其它行业相对低下,家长对教育工作持不积极支持态度,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职工正常调动、流动的关、卡、压等,都有可能使教职工行为受阻、受挫。

(三)学校组织环境

这是教职工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一般说来,这类因素的不良最易引起教职工行为挫折,且对他们的伤害也更深、更重。

.学校目标设置不宜。学校工作目标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目标设置过高,脱离学校实际,超出教职工能力所及,使人们望而生畏,虽经努力奋斗,或难以达成,或部分达成,目标不仅失去激励力,也挫伤教职工积极性;目标设置过低,忽视教职工能力和潜力的充分发挥,使他们的自尊、创造、贡献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使教职工因工作的失落、失意感而遭挫折。

.政治思想工作的不力。教职工会有思想迷惘、矛盾的时候,迫切需要学校领导的帮助、关心。许多领导不能深入群众,不了解教职工在教学、班主任工作,职称评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意见,尤其是在教职工工作失利的时候,不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开导;还有的领导,背离中央政策精神,思想工作或 “ 左 ” 和 “ 右 ”,在方式方法上仍简单化、形式化,甚至有侮人格的粗暴态度等,也使教职工行为常常受挫。

.学校管理作风和方式的不当。有的学校管理者素质差、水平低、作风专制、方式简单。如过多且片面强调集权,笃信规章制度及惩罚手段的有效性,忽视对教师多种正当合理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忽视教师工作的特点,仍然用对体力劳动或物性对象的管理方试来管、卡、压教师等;还有的待人处事不公正,甚至以权谋私,高高在上,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等。

.校风不佳。学校有良好的领导作风,才会有良好的教风,有良好的教风才会有良好的学风; “ 三风 ” 都好,才会形成良好校风,而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作风不正,致使教师教学马虎、懒散,打扑克搓麻将成风;教师马虎,又致使学生无心向学,缺乏学习动力。这种校风很容易使那些有上进心,有抱负的教师产生挫折感,尤其是新进的年青教师。

.学校人际关系不良。指学校内部的上下左右,没有建立流畅沟通网络。缺乏有效沟通方式;没有建立起集体水平的人际关系结构,缺乏良好社会心理气氛。诸如纪律松弛、明争暗斗、矛盾丛生,互相猜疑,互不信赖等,都会造成教职工行为挫折。

.工作安排不妥。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是为了学校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达成,使教师充分发挥其能力和才干,满足其成就、自尊、荣誉需要。如果学校领导不考虑教职工的兴趣、能力和专长,在工作安排上出现大材小用、小才大用、通才专用、专才杂用、用非所长等情况,就会使有专长的教职工徒生 “ 无用武之地 ” 之感,给行为挫折的产生埋下伏笔。

学校组织环境除上述几类挫折起因外,还有些其它如缺乏进修提高机会、学校待遇差、环境差,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等因素。

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第三节 教师的压力与挫折

近来年,中年科学家、文学家,尤其是教学成绩突出、享有盛誉的中年教师英年早逝的消息时见报端。据了解,学校中年教师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保健意识淡漠,对身体内的潜在危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如不引起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高度重视,仍会时时在校园发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教师进入中年,年富力强如日行中天,是事业的黄金时期。但教师人到中年,也是人生最辛苦的时期。作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工作上挑大梁、任务重、压力大;作为家庭的支柱,中年教师上有老父老母需要照顾;下有子女需要抚养,全家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安排,里里外外上下左右诸多事情缠身,真正是人到中年万事忙。中年教师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归纳起来突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容貌衷老、身体瘦弱、一副病相,看模样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

二、身体素质差,体力不支,工作起来很容易感到劳累、疲惫,有的一上完课身体就像散了架。

三、患有程度不同的一种或数种疾病,却仍带病坚持工作。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年教师往往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总自恃身体还抗得住、头痛脑热不当一回事,认为拖几天就会好。由于包干医药费太少,中年教师有的有病也不去看病吃药,咬牙硬挺着工作。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绝不应忘记关心中年教师的健康、爱护他们的身体这一重要的工作。许多年前,中年科学家蒋筑英、中年工程师罗健夫英才早逝后,胡乔木同志写了一篇《痛惜之余的愿望》,文中写道: “ 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多地采取一些严格的强制措施,让他们得到稍为好一些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得到接近于必要的休息呢?人啊,共产党员啊,你们没有权利对周围的人和事冷漠敷衍。” 《北京青年报》在一篇《高校面临人才困扰》的文章中报道,著名的人民大学在一年间有 20 多名老师相继去世,年纪最大的 70 岁,最小的只有 30 多岁,而大部分是 60 岁的学术骨干。该校统计学院先后失去 4 名教师,又有一大批教师即将退休,有人忧心忡忡地预测,五年后该校一半的博士点将被取消。这篇文章报道的事实发人深省。我们多希望学校能够用实际行动来加强对中年教师健康问题的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中年教师的健康问题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

建议一:对中年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要作定期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教师,学校应尽可能适当减轻工作量,对患有疾病的教师,要敦督其早治疗。

建议二:深入到中年教师工作、生活实际中去,掌握其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具体问题,学校作一个切实规划,争取逐步解决之,并根据现有财力尽可能为中年教师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

建议三:加强中年教师的保健意识。人到中年的转折和变化表现在生理上开始出现衰老,免疫系统的防疫能力日渐下降,疾病感染的机会相对增多等。中年教师由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也更容易患病。现在的中年教师缺乏保健常识,学校应请校医或当地医生向他们讲解保健常识,要时常提醒他们,善待生命,重视保健。

一、工作压力

我们的社会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工作还是谋生的手段。但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生计,那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它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工作本身,也会使人产生诸如成就、责任、受人尊敬等心理感受。由此,人们就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然而教师的工作能如人所愿吗 ?

1.工作强度大

我国的人口居世界之冠,但师资力量远远不够,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部分学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室紧张、教学设施陈旧、短缺、平均 50 ~ 60 个人挤在一个班上,一个主课教师两个班,如此低劣的条件下,如此超负荷的劳动,任谁也会感到力倦神疲的。

据调查,教师健康状况普遍不良,可以看成是职业倦怠造成的严重后果。

2.缺乏发展机会

一份好的职业,必须让人觉得前程似锦,大有发展前途,倘若让你觉得到此为止,一潭死水,那就迟早会让你变得要么麻木不仁、安于现状、要么让你倦怠、见异思迁。

教育部门常常被经费不足所困扰,其后果便是教师缺乏受训、进修的机会。这样,知识的传播者们永远只能停留在 “ 传道、受业、解惑 ” 的阶段,不仅让教师对工作产生不满,更重要的是,不能给教育带来生机,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教学质量。

3.工作的低创造性

由于我们教育体制单

一、课程内容统得过死,又缺少明确的教育目的,升学率又已成为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成效标准。因此,广大教师们只能按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日日教,年年教,毫无发挥创造性的余地。

缺乏创造性的劳动是枯燥乏味的,它阻塞才能的发挥,势必造成人们对它的厌倦心理。

4.缺乏成就认可

知识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可能在两三天内就培养出一个伟大的天才,因此,教师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容易受到社会的漠视,更谈不上对其成就的认可。

缺乏成就认可,可以从劳酬不公上体现出来,收入不只意味着满足人们对物的欲求,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对个人的认可程度,也具有精神和心理满足的作用。收入的不公,实际是在无视人们的劳动,导致教师不满意程度的增加,挫伤工作积极性。

据报道:日本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教师罹患精神病。日本文部省 1998 年 12 月 24 日 说,在截止到 1998 年 3 月的一年时间里,公立中小学中因患精神病而休病假的教师人数为 1609 人,创下了连续 4 年来的最高记录。这个数字比前一年增加了 16%。文部省引用一项调查的结果说,请病假的教师中有 39% 是由于患有精神病,文部省官员说,越多越多的教师因学生们越来越顽皮不服管教而感到压力。

情绪不稳定学生的数量有所增加可能是给教师造成压力的另一个原因,这种压力是由于教师任务的加重而造成的。

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第四节 教师的心理调适

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才能承担繁重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教师就要懂得维护健康的基本知识,正确处理好工作、生活与健康的关系,积极防止各种疾病的侵害,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教职工的行为是从需要出发,由动机发动、并指向一定目标的行为。这种目的性行为有两种结果:一是目标达成,一是目标实现受阻。后一种情况,教职工很可能会出现紧张、愤懑、失意等情绪反应。倘若学校领导不及时调节和处理这种反应,就会使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影响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职工心理挫折的成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转化,历来是学校领导者所想、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教师的心理品质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是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所认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自觉地驾驰心理过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一)热爱与偏爱

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是每个爱国主义者的基本道德感情,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除了必须具有这些基本的心理品质外,还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青少年学生。

爱是一种内在的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一种态度,从而成为行动的动力。

母爱是伟大的,但教师的爱要高于母爱。我们不仅具有爱的情感,而且要善于 “ 以情动人,以理育人 ”,使学生 “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形成一种 “ 尊师重道 ” 的心理品质,而单纯的 “ 爱 ” 不过是一种相互的自发情感,正如高尔基所说 “ 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问题在于教育他们 ”,只有把对学生真诚的爱和事业心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无可置疑,教师应该爱所有的学生,而不仅限于爱一部分学生,遗憾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教师的爱并不是很公正的;他们偏爱少数学生--那些学习上的 “ 尖子 ”,那些能歌善舞的 “ 小天使 ”。更有甚者,个别教师还偏爱那些善于逢迎讨好老师的学生。对学习成绩差、顽皮、不听话的学生,或者违规了纪律的学生,有的老师一见就觉得他们一切都不顺眼,油然而生一种厌烦的情绪,这无疑是一种出自个人的狭隘的情感。苏联教育家巴什基洛娃提醒我们说道: “ 有些教师具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尽量想在孩子身上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东西 ”,换言之,对不愿意看到的东西,都觉得不称心。这种自私心理,必然把后进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怎么可能做好转化工作呢 ?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他们在家庭、同学中或社会上常遭到冷遇、歧视、指责甚至殴打,幼小的心灵不断受到创伤,形成猜忌、冷漠、失望和粗暴的个性特征,如果在学校里教师给予他们真诚的爱,这是一种极大的信任和鼓励,将会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信赖,在教师温暖的怀抱中,我们必然受到感染,也必然会改过自新,积极向上了。有位优秀班主任说得好: “ 心灵的创伤只有用心灵来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有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 ”。誉满全国的辽宁盘山中学特级教师、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同志认为: “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必须经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 而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和发展,无不通过教师无私的、公正的、真挚的爱去促成、去完善。正是魏书生同志热爱全体学生,特别关怀和扶植后进学生,才取得 “ 实在是很叫人佩服的成就 ”。

(二)克制与任性

常看到有的教师容易冲动,如碰上学生对自己顶牛就大发雷霆,产生轻率和粗暴的行为,如冷嘲热讽、呵斥辱骂、掐面扯耳、体罚学生等,这是一种不严肃不负责的行为,它是由一种 “ 激情 ” 派生出来的,也是自我意识控制松弛的结果,这与教师行为是不相容的。作为教师应当极力培养自己的克制能力,即自制力、忍耐性,对学生即使在十分激怒的情况下,也应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以缓和自己的猛烈情绪,譬如学生不听教诲,反而污言秽语侮辱教师,在这个师生矛盾冲突十分激烈的关键时候,教师是暴跳如雷还是压住火气,是热处理还是冷处理,是任性还是自制呢 ? 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只有选择后者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否则,教师失去了自制力,就会事与愿违,矛盾也就愈演愈烈。

(三)信念与暴弃

理想和一定的目标相联系,理想必须以坚定的信念为基础,教师的坚定的信念,表现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和自豪感,这种心理品质即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加强的。

但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的色彩。人的情绪以不同的心境、激情和热情状态显露出来,譬如有的教师对教育工作既感到高尚光荣,又对其艰巨性、长久性有所认识,于是勤勤恳恳,鞠躬尽瘁 “ 安其位,乐其事,终其业 ”,即使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也能做到不折不挠,永矢不渝。可是有的教师却怨天尤人,认为教师工作辛苦、清寒,没有出息,于是不安心工作,消极怠工,千方百计想改行转业,他们站在这山,望着那山,朝秦暮楚,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信念动摇的表现。此时情感失去了调节的作用,心境起了变化,激情产生了不良后果,热情的两重性趋向消极,不适当的情绪和不健康的情感取代了高尚的情操,对这种心理品质,如果不加以改造、矫正,就等于在他的事业上加入了一种腐蚀剂。

由此可见,能否形成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是自信还是自暴自弃,对事业成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的特性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诸如:豁达、严谨、坚毅、恒心、耐心、独创性、开拓性以及对时代信息的敏感性等等。所谓完美健全的性格并不是这些性格特征的机械总和,而把许多良好性格特征有机地统一起来,加以培养塑造。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所施加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千差万别,各相迥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面对我们的对象--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又是如此不稳定,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自己上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律己然后律人,正人必先正己。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每个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改造,克服缺点,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使自己具备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当前,教学改革浪潮汹涌潮湃,我们必须加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不断完善并发展扩大良好心理品质的影响,以适应教学改革并为之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2: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适应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们不仅要适应其所处的环境,而且要适应其所处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生源的日益减少等因素使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都要面临各种竞争和挑战,心理不适应的人会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出于“本领恐慌”,害怕领导检查业务;有的老师“愤世嫉俗”,对现实总觉不满;有的老师“赢得起输不起”,一遇失败和打击便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在当前人们所说的“素质”里,有没有适应能力将使不同的人在若干年后的发展结果大相径庭。

早在一百年前达尔文就提出了“适者生存”的著名命题。适应首先表现为顺应环境。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教师的心理适应是教师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学校环境造就了每一位教师,刚接触一个新环境,教师必须让这个环境接纳你,你也要接纳这个环境。尚未融入环境,即产生排异反应,以自我为中心,远离集体去“奋斗”,这样的教师往往会只落得个“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无奈和感慨。其实,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一名教师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对抗世俗流弊才算是明智的。有人拿泥巴、木楔封住树缝中的小洞,想把一群蚂蚁堵截于万劫不复之境地,但蚂蚁们总能从其他地方开辟洞口突围出来。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没有与“厄运”对抗,而是选择了忍让与适应。事实证明了蚂蚁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它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也是蚂蚁种群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所在。比起目前生存情况岌岌可危,只善于拼搏厮杀的狮子老虎来说,蚂蚁算不算智慧的呢?我们是不是该学学蚂蚁的生存智慧?但人类毕竟不能与蚁国同日而语,除了顺应和生存下来,人类还要在此基础上去选择、抗争、追求,这才是积极的适应。一名教师如果习惯于长期在一个学校环境中生活,习惯于循规蹈矩,习惯于思维定势,这才是他最大的悲哀。失去了选择、抗争和追求,教师会心如止水,热情冷却,对一切都心满意足,得过且过,在心理上形成一个“舒服区”,害怕变化,抑制改革。这种消极适应,造就的是棋盘上被人操纵的“车、马、炮”,而不是运筹帷幄的对弈者。

教育要发展,只有积极适应、不断进取和发展的教师才能成为勇立潮头的卓越人才。教师要成为“对弈者”,与谁“弈”?与自身弈,力求战胜自己的弱点;与环境弈,尽力反思和革除人们一以贯之的落后做法和思想。弈功何来?要靠不断的学习。教师要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要及时获取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学习活动既扩大了教师的“内存”,又能看到新的差距,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师心师性的成熟,教师还会产生新的不适应,而克服不适应仍然需要教师不断地思索和学习。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积极的学习习惯一直维持着这根可持续发展的链条,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师范毕了业即一劳永逸的教师将不复存在。“我思故我在”,适应的关键在心。教师的适应决不是苦行僧式的破衣在身,“咸了说咸好,淡了说淡好”,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和创造性,这是一名教师实现心理调适、优化人格的必由之路。

篇3:教师如何掌握并适应学生的心理

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注意了解学生因年龄特征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不注意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 当然更谈不上二者的协调和适应,因而也就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消极心理因素,保护、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此相反,还往往会出现对立、冲突,造成教育、教学过程的障碍以致失败。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就会对学生的一些正常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处置。比如青少年好奇心理极强,好提问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古怪问题,有些问题与教学内容并无多大联系,于是有的教师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有意捣乱,不能容忍,轻则讽刺,重则惩罚。对此学生当然不服气, 反而产生对这位教师,甚至对这门课的对立和抵制情绪,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恐惧,不敢大胆提出问题。这样便伤害了他们可贵的探索精神,有时还会长期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

又比如初一、初二的学生,由于生理上性腺的发育,心理上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出现彼此过分亲近的交往;加上社会的影响,还会出现交异性朋友的现象。有些教师对这一心理现象并不理解, 不能正确疏导,轻易地将其定论为早恋现象、思想堕落,有时还大加整治。这样做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投下难以拂拭的阴影。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它、理解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方面精心保护学生们求知好问的脆弱幼稚,并使他们茁壮成长起来; 另一方面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幼稚、无知的消极因素,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不仅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而且还要研究师生的心理差异,否则就会不自觉地用成人或自身的心理代替学生的心理,其结果,必然压抑、损伤学生的正常发展。比如教师由于所处地位, 心理上希望学生服从自己,一切照老师的话去做。然而学生处于青少年不成熟的发展期,他们好强、好胜,追求独立, 喜欢自作主张。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能克服自身这种心理上的消极因素,并不过分强调学生的服从,有时还允许部分的或暂时的不服从行为。他们因势利导,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从旁施加自己的影响, 诱导学生克服独立中的幼稚和不足,使他们得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则把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作为好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准。他们认为“教 师的话对学生具有法律的意义”;学生稍有背离,他们便加以干涉、限制,甚至训斥、惩戒。结果,欢蹦乱跳的孩子们或被压抑成一个个“小老头”,失去了他们富于幻想,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 或迫使他们采取两面手法对付教师;当教师在场时一个个老老实实,大气不敢出,可是教师一旦离开,便地覆天翻, 乱作一团,尽情发泄积压的活力。可见教师不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硬叫学生成人化,会造成学生的一些不正常的变态心理。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而且有时还要使自己的心理适应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为什么年轻的教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呢?无非是师生的心理特点比较接近。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去弥合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地施加自己的影响。既然青少年们好奇心强,教师就应进入他们的角色,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一起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这样就会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研究师生之间心理差异,有时主动去适应学生的心理,其目的就是既“溶化”在学生之中, 又“高踞”于学生之上,将他们培养和发展成既日趋成熟,又朝气蓬勃,充满创造力的新人。

青少年有很多积极的心理特点,同时又有不少消极的心理因素,比如他们好奇、好强、好胜,但又幼稚、无知、不成熟,抓住一点真知就以为是整个真理;他们富于幻想,勇于创新,但又脆弱、动摇,缺乏毅力,等等。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仔细研究这些特点,并深入到他们之中,才能在协调的气氛中用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心理特点和意志品质,消除那些妨碍他们健康成长的消极心理因素,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

摘要: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和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还要使自己的心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4: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一、加强教师角色责任

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过去,教师在工作中以追求物质利益为耻,以“园丁”或“蜡烛”似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职业理想。然而,随着商品意识不断对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教师固有的道德价值观也开始动摇。教师行业不安心工作、流动频繁、跳槽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师的职业适应和社会适应作为建设师资队伍的先决条件。

1.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有的教师工作得不到学生应有的认可,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教学角色,不能适应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在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接受信息方面,许多学生已经超过教师。如,学校要求教师学做教学课件、网页,不少学生却已经学在或使用在教师的前头了。所以,教师只有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教学,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培养教育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确立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明确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即有什么樣的“学生观”。因此,教师必须明白:(1)在教学层面上,学生是“人”,不是“容器”。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与教师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更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学生。学生的个性不同,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和个别引导。如,个性外向者,容易接受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也能大胆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但课后作业可能完成得比较马虎,不爱认真预习或复习;而个性内向者,课堂反应缓慢,但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做作业。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反之,采用简单说教,粗暴干涉的“高压政策”,或者迁就学生,放任不管,都会影响教育效果。(2)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代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重。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势必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3)在学校人际交往中,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如,善于向学生“示爱”,有关爱心;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言行,不放纵、不迁就学生;以身作则,做事有原则、立场。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教师工作复杂而繁重,如果仅仅从经济报酬角度讲,往往难以体现它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充分体现在其重大的社会意义上。一名教师,不论他的性格如何,是否适合做教师,但他心里自然明白自己在怎样教育学生,能将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师有普通人的一切需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但教师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更多地拥有的是无形的报酬。那种将教师职业作为不得已而从之的想法,那种不喜欢教学,随意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学生或将商品意识纳入教育的行为,那种不专心致志教学,热衷第二职业的做法等,都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

二、重视调适教师工作压力

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压力高于其他众多行业的人。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

1.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特有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可见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难免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难免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

2.自我期望值过高,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环境、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如,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非优秀教师,如,担心课上得不精彩;害怕学生评价不高、打分偏低;关注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因此,教师只有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充分自如地发挥工作的潜能。

3.教师评价体系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是否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若工作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或不公正,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教师晋升职称、聘任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全面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教师的教学业绩将无法评价,如果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又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每一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教育、年级、身心状况及其它众多因素的不同,会在学业等方面出现一定乃至很大的差异。但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是没有充分体现这些差异的。

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学、教育过程,如教师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职业压力和身心疾病已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如同普通人一样,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因此,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十分重要。

1.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如,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專断、迅速还是民主、缓慢。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一年在不断增大,但所教学生的年龄却大致不变,即所谓的“代沟”增大了。“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就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2.促进教师人际关系

和谐社会的和谐应该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文人相轻”是指教师读书多,学识广,容易看高自己,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人们往往容易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自身冲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等。其次,教师要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3.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

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恨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篇5: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第六章自我调控 提升幸福的修炼

开篇语:心是需要空间的,如果心灵空间足够空旷和高远,那么即使有痛苦,有失望,生活仍然能充满幸福。

一、叩问幸福的真义

心理学家从人的主观感受来定义幸福,称为“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

(一)幸福和财富的关系

1、现在有许多人将金钱作为幸福衡量的唯一标准,但只靠金钱并无法保障幸福。

2、北京市2006年公布的“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监测报告”调查了家庭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幸福与否与收入的多少也有很大关系,但并非收入越高的人幸福感越高。

由此可见,金钱和幸福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与其为如何赚100万或结交有权有势的朋友而烦恼,不如把心思放在使日常生活更加和谐充实上,这是一条比追求财富更直接的道路。

(二)幸福和成功的关系

1、成功确实与幸福有关——但成功是幸福的结果,而不是幸福的原因,幸福的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2、幸福的人拥有其他促进成功的个人品性,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引发强劲的前进动力,并促成与他人合作。

(三)幸福和享乐的关系

享乐本身并不能带来幸福。人真正追求的是幸福的人生,而不是享乐的人生,但是很多人却误把享乐同于幸福,因此他们并不幸福。心灵迟钝的人,再多的物欲享受也还是觉得匮乏、不足;心灵敏感的人,快乐俯拾即是。重要的不是外在供养的丰盛,而是内在的敏感与充盈。

二、培养沉浸体验,做一名幸福教师

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幸福生活的秘密在于尽可能地在我们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沉浸体验的状态。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存在沉浸体验。

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积极心理学领军人物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沉浸体验有以下九个特征。

1、挑战与技巧的平衡

(1)当个体全力地接受活动的挑战,将意识集中在某一个焦点,即有可能产生沉浸经验。

(2)挑战与技巧的平衡是获得沉浸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活动乐趣的最大来源。

2、知行合一

行动与意识的融合是指在沉浸的状态中,人与行动合二为一,人们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在目标上,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3、设立明确清晰的目标

(1)清晰的目标有助于激发人的潜力发挥

(2)教师要学会制定适合自己能力的各类目标激励自己前行

4、清楚、迅速的回馈

及时的、清晰的反馈意味着我们朝目标又迈进了一步,这种不断小步伐的进步能让我们乐在其中。

5、全神贯注

当个体进入沉浸的状态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唯有将外界的干扰排除 1

在注意力的范围外,忘了其他的存在,才能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6、掌控自如

这是指的对行动和环境的控制感,但控制感并非参与者想要控制活动的想法,而是自我感觉到控制的可能性。真正给活动带来乐趣的并不是控制本身,而是在艰难的情境下行使控制权的感觉,是对自己的信心。

7、浑然忘我这是参与者处于失去自我、遗忘自我,与世界融合的心灵感受。也就是说,当活动与个体行动完全融合后,个体与周遭世界的区隔感消失,产生于环境融合的感觉,自我也将完全超脱。

8、时间感的转换

当参与者处于沉浸的体验时,时间感会和外界的时间有所不同,但却能依循着自身的步调或顺序前进,不受真实时间的影响。

9、目标不假外求

教师的最大幸福感来自教育本身,当看到学生的成长时,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沉浸体验的研究告诉我们,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它是一种自成目标的活动,因为活动本身就带给我们很多乐趣。

三、情绪管理,塑造教师阳光心态

(一)情绪概述

情绪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对于某种情绪的渴望或逃避激励着我们每天的各种行为,这是我们与世界互相作用的一种方式。

(二)积极情绪

1、一个人是否幸福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就是他是否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包括诸如快乐、满足、自豪、惊喜、欣慰、兴奋等情绪。

2、积极情绪和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乐观等因素有关,乐观、外向的人更容易得到快乐。

3、保持积极情绪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4、积极情绪受到生理遗传的影响。但是环境的影响也能促进积极情绪体验,乐观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而形成。

拓展阅读资料

在教学工作中创造更多积极情绪

沙哈尔博士就如何体验幸福提出了“六点秘诀”:

第一,接受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

第二,快乐需要意义。

第三,头脑说了算。

第四,越简单越好。

第五,身体也重要。

第六,感激要说出来。

(三)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包括焦虑、恐惧、愤怒、厌恶、悲伤、绝望等情绪体验。

1、长期体验消极情绪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

2、但并不是从不体验消极情绪的人就是最幸福的。对消极情绪的不敏感意味着适应环境能力的下降。

3、幸福生活有下降情绪的存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一种情绪都有其生存意义,指示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四)情绪管理,让教师保持阳光心态

教师情绪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老师和家长关系不和谐。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管理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工作更加有效率,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灵的幸福感。

1、学习关注自己的情绪。

2、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

3、当你处于非常糟糕的情绪状态时,不要执著于情绪。

四、改变观念,提升生活品质

(一)改变不合理信念——面对心中的爱

1、学习看到事情积极的一方面,看到事情其他的可能性,改变自己看待问题时绝对化、完美化以及以偏概全的倾向。

2、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要学习和自己辩驳。

(二)艺术的力量——日常经验的升华

1、村上春树的跑步哲学——建立良好的习惯

最有创意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日常习惯。为了写好小说,村上春树以长跑锻炼自己的体能。跑步也不尽然只是身体锻炼这么简单,跑步还可以锻炼人的精神——专注和毅力。良好的习惯带来的快乐具有辐射作用,可以使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也会感受到快乐,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个和谐快乐的空间。

2、赖声川、大卫·林奇的静坐之道——发现真实的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生活中不可思议而又难以预料的艰困和压迫,而内心的修炼必须经过认识自我这条道路。

(三)了解人生的本质——安于本心

无论我们怎么充实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都不能避免一个事实——生命的存在本身是一个客观事实,也许根本没有什么任何意义可言,我们必须面对生存的现实。

五、突破限制,追寻教师工作的意义感

(一)突破内外限制,破茧成蝶

1、将目光转向自己,突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

2、改变对于外在限制的认识。

(二)追寻教师工作的意义

许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是因为内心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们坚信自己的工作将有益于学生的人生。但目前对于教师工作成就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内心必须要有可以坚守的人生意义,虽然看起来是大而空的内容,但是它又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教师的心灵幸福。

六、协调过去和未来——从当下开始幸福

(一)放下过去,珍惜现在处理好自己和过去的关系,是为了我们更好地活在现在,享受现在。因为要远行,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和过去和解。

(二)处理好自己和未来的关系

希望可以带给人以动力,但是一山还比一山高,目标达成后的快乐是短暂的,这种将幸福与目标联系起来的倾向也会适得其反——反复将目光锁定在实现目标上的人不容易感到幸福。

(三)从当下开始幸福

当下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唯一时间。活在当下意味着在心理上摆脱对未来的恐惧,过去的牵绊,而是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七、保持愉悦的心境,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一)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中的“足”是指需要的满足,“乐”是指需要满足后的愉快感受;“知”则是指为需要的满足设定一个主观的标准。

时常让自己“知足”的做法有这样几个步骤。

1、清醒地了解自己的需要。

2、列出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

3、从你的简化后的“需要账单”上选出一种需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做出行动的计划,然后去实现它,认真体验满足后的心情。

(二)心理位移

这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化解因人际矛盾导致的负面情绪的方法。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有他的道理。

(三)合理宣泄

所谓合理宣泄,是在不妨碍或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和他人能接受的方式达到“分流、疏导”的目的。情感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间接的方式通常有:

1、找人倾诉

2、写日记

3、大声呼喊或唱歌

4、强体力活动

直接的情感宣泄是直接针对引发情感的刺激来表达情感。如开怀大笑和痛哭。

(四)升华调控

升华是将情感激发出的能量引导到对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把强烈的情绪体验激发出来的能量用于做一些对社会、他人或自己有益的事多可以叫升华。

(五)一笑了之

聪明的人善于用幽默的方式解脱自己,这样既显示了自己的宽容大度和智慧,又给他人带来了欢笑。

结束语

篇6: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整与适应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 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 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1、对教育角色的认同, 勤于教育工作, 热爱教育工作。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融洽, 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 善于领导学生, 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 不满、惩罚、犹豫行为较少。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 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具有教育独创性。

5、在教育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在我国,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群低, 有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症状检出率是34.8%。

从国内学者的调查来看,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心理症状

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突出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如长期的精神疲乏、对学生莫然、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等。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头痛晕旋等。

2、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还会渗透人际关系中。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 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这时, 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 从而相应的作出消极的反应。

3、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主要表现为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 并疏远学生, 对教学工作的消极冷漠心态;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对教学完全丧失热情, 甚至开始厌恶, 恐惧教学工作。常伴有各种心理症状如:易激惹、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教学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再次学习, 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要么“培训、提高、拿文凭”, 要么被淘汰下岗的两难问题。此外, 班级容量越来越大, 每个家长都希望教师重视他们的“独生子女”,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不能表现出烦躁, 沮丧等情绪。

2、教师待遇相对较低

近年来, 全国教育系统的平均工资在国民经济12个行业中, 一直在第9位或第10位之间徘徊。除工资外, 教师的其他待遇也偏低, 尤其是一些农村、山区学校。

(二) 、职业因素

1、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

紧张度比一般职业劳动者大据调查, 目前中小学教师每周平均授课15.31节, 每天平均在校工作时间8.93小时, 娱乐时间加起来不过9个小时。体力上处于疲劳状态的同时, 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对学生的诱导等都需要高度的智能投入。

2、社会支持系统相对缺乏

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群体, 与社会的联系较少。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缺乏社会支持的知觉有很高的相关。

(三)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 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外, 生活无论是积极的变化或消极的变化, 都需要个体做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调整时期, 特别是在面对职称评定、升学压力、学生教育方面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的话, 容易产生问题。

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试与适应

(一) 个人层面

首先, 运用认知重建策略, 形成压力免疫。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情境作积极的评价和控制, 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和建立正确的观念, 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与适应性行为, 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景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和应付。

其次, 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采取主动认知和主动行为的应付模式, 从有利的方面看待压力, 回忆和吸取过去的经验, 考虑多种变通方法。

(二) 、社会层面

该层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 有组织、有计划的通过各种传媒, 推动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 、学校层面

学校情境和教学活动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可提高教师的群体支持, 给予教师更多自主权, 减轻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此外, 学校要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邀请专家讲课, 针对教师产生的不良心理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等措施,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并从个人、社会、学校等几个层面提出调试的建议。

篇7: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教室;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指向的聚焦性,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始终把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内容的适用性,面向未来定教育目标、面向市场定培训标准、面向用人单位定学习课程,以学习新理论、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为主线,促使学生素质提升紧跟社会生产需要;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科学安排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提升实效性。

专业教室是用于专业教学目的,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具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室内教学场所,是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室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基础教学设施。加强专业教室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保障,适应职业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室建设必须准确定位其功能。

1.专业教室应具有专业理论教学功能

专业教室作为教室,首先是室内场地,并具有传统教室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功能。因此,传统教室作为理论教学主要场所所具备的理论教学功能应是专业教室的首要功能。专业教室与传统多媒体教室相比,除了配备用于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理论讲授需要外,还应有专业相关的挂图,设备、器材整体分部陈列件,设备模型和实装设备等,可用于老师对所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形象化教学,通过现场演示或示范,使复杂、抽象的理论讲解变得简单、直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可见专业教室的优势在于老师可以利用专业教室特有的教学条件更加有效地开展相关专业理论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感性认知。

2.专业教室应具有实践教学功能

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技能,让所培养的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专业教学的目的必须满足这一要求,传统的理论学习不能形成岗位技能,岗位技能只有通过实践而来,开展实践需要一定的实践场所,因此,专业教室的功能必须具备实践教学功能。专业教室具备一定的实验、实作、实训等条件,使得传统教室的理论教学功能与实习车间的实做功能合二为一,老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理论讲授、实物演示和实验实作等内容同步进行,将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具体的技能实践训练,有效地促进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3.专业教室应具有专题研讨功能

职业教育的课程按其教学内容特点可分为讲授类、研讨类、实作类等不同类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职业教育中有大量研讨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这些课程和教学内容适宜选取专题研讨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导”为主,设置贴近专业实际、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更能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素质培养需求,同时,更能体现专业领域特色。针对这一需求,专业教室建设在教学交互性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应加大力度,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增设交互平台,实现专题研讨功能,满足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4.专业教室应具有专业自修功能

职业教育不同与普通的学历教育,他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因此,专业教室应具有自修功能,以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有学习资源,在专业教室应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所需要的专业资料,专业教室应充分完善网络平台,搭载网络课程、虚拟训练系统、各种电子信息库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提供相关专业图书资料等,为学生拓展课堂知识、涉猎相关知识提供信息渠道和获取手段,学生通过专业自修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5.专业教室应具有专业文化培育功能

职业教育的指向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不同的职业岗位具有其特有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场所,还应兼顾培育专业文化的功能。充分通过对专业教室合理布置、按职业特点模拟实训功能区、增设墙面功能:职业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加工生产流程等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和工作情境,增强学生职业岗位工作的感受,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并形成职业态度。

当然针对具体某一专业教室因其用途不同,其功能侧重也不尽一致。如用于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室具有专业通用性强、功能综合的特点,需同时满足本专业的基础、职业基础、职业岗位、职业拓展等多种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用于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室,则需要针对保障课程的特点,强调教学的针对性。 [科]

【参考文献】

[1]谌贵辉.以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推手 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篇8:新教师职业适应心理辅导设计

新教师指刚从大学毕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手、生手或无经验的教师。从大学生到教师,他们要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与扩展,履行工作职能,得到周围人的肯定与认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了教师的良好素质,在参加学校“双选”时被学校择优录用,但几年后却成绩平平。究其原因,多为对教师职业不认同,对教师工作不适应,工作中得过且过,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的工作职责,这部分教师最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留下了不良印象。诸多的因素影响着教师从事职业时的心理状态,职业适应良好能够使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心理上感到稳定与满足,高效率地工作,尽快达到学校工作的要求。职业不适应,特别是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度低,短时间内不能体验到教师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会造成挫败感,产生情绪困扰与失望,他们会选择离开教师职业,转换工作。教师职业生涯初期明显的不适应感,是新手教师群体中普遍的现象,这些不适应主要源于新手教师从大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中职业心理准备的不足。因此,对新手教师进行入职适应心理辅导,将有助于新手教师认同教师角色,促使他们依据社会的期望及职业的要求工作,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尽快完成由大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缩短职业适应时间,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教师职业不适应的心理表现

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设计应根据新手教师职业适应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此,我们在设计心理辅导活动前首先来分析新教师的心理适应问题。新教师在职业适应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应教师角色,二是适应人际关系。

1. 角色认同问题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亲身体验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及角色规范,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和调控自己的行为模式。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是新手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初步内化与践行。

对教师角色的认同,首先应接受并适应教师职业的角色规范,包括职业认同、纪律规范、师德规范、工作技能等。其次是能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多重角色。新课程改革提出“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角色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既是班级纪律的执行者,又是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等等。教师角色定位的多层次性易使教师形成心理冲突,产生不适应。这不仅给新教师带来苦恼,也影响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新手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自我调适,通过角色学习清楚角色期望内容,掌握社会规范的要求,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及角色技能。

2. 人际关系问题

新教师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会碰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诸如,和领导的关系,和老教师、中年教师的关系,和学生及家长的关系等等。新手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之间的工作配合得十分协调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才有可能运用好集体的智慧,从同事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如此,新手教师与同事间的关系还影响到他们是否心情舒畅、获得教师团体归属感。新手教师经常会感到学生难管,课堂的很多时间用于班级纪律的维持,处理学生问题,师生关系紧张。因此能否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影响新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甚至关系到新手教师是否能够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新手教师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弱,往往不会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与学生的矛盾、与家长的沟通,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和睦,自然也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新手教师应该提高人际交往的意识,学习与增强组织协调与沟通的能力。

三、新教师职业适应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针对新教师的入职适应问题,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教师角色分析,帮助他们认同教师角色;学会机敏地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冲突,增强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多种能力;学会合理地分配教师生活时间,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梯,坚定教师信念,做好生涯规划。辅导前可以由老教师与新手教师组成一个或几个小组一起活动,在与老教师的交流与讨论中,新手教师可以获得经验,看到自己的榜样。新手教师入职适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辅导活动完成,应采取系列辅导活动,每次活动一个主题。本文设计了一系列辅导活动方案,供同仁参考。

活动一:教师是谁?

(1)目的

从新教师关心的问题开始心理辅导,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创建团体气氛,促进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心理相容,使新教师体验到学校教师团体大家庭的温暖,为后续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探索做好心理准备。

(2)步骤

完成练习表

每位教师完成“教师职业的苦与乐”练习表。

做教师的乐趣——

做教师的成就感——

做教师的待遇——

做教师的困惑——

做教师的困难——

(3)讨论

小组成员传看彼此的练习表。

讨论交流自己与他人的想法。

注意:做教师的待遇可能是新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本单位教师享受哪些待遇。如果成员对本单位的待遇不满意,辅导者可以让成员发表意见,“有什么样的待遇,你才会满意?”成员对这一问题的真实表达,有助于宣泄与调整他们的不良情绪。

活动二:教师角色分析

(1)目的

促使教师对教师职业角色与责任的良好认知。

(2)步骤

(1)每位成员填写教师角色分析表

(2)讨论与交流

绕圈发言:每位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分析表进行陈述,采用下列描述。

在“师生关系”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最不重要的是……

在“教学工作”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最不重要的是……

在“教育工作”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最不重要的是……

小组成员对所有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的认识。

辅导者给予适当的导向与分析。

成员分享此刻的感受。

活动三:我做教师的优势

(1)目的

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与接纳,提高教师工作的自信心。

(2)步骤

(1)我做教师的优势及成功经验

a.每位教师列举自己的优点。

b.每位教师列举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功体验(包括:学业、特长、工作经验、获奖等)。

(2)印象评价

a.所有成员围成一圈而坐。

b.小组成员轮流坐在中间,接受他人对自己良好印象的评价。

c.被评价者要向评价者道谢,然后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知道的,哪些是不知道的。评价者不能重复别人的评价,评价者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他人。

d.小组分享,被评价的体会,本次活动的体会。

活动四:角色扮演

(1)目的

通过角色扮演,促进新教师对教师角色形象的塑造。通过角色互换,增强对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沟通,学会解决人际冲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2)步骤

小组成员列举一师生发生冲突的案例,如

一学生顶撞老师、上课故意恶作剧,学习成绩不佳,老师请家长来学校谈话,家长气势汹汹地质问老师:“你怎么把我的孩子教成这样!”

一位成员扮演学生,一位成员扮演老师,表演冲突情境。

两人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一位成员扮演家长,一位成员扮演教师,表演冲突情境。

两人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3)小组讨论

演员发表意见:在互换角色扮演中,你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了哪些理解,与前面的扮演有什么不同?

观众发表意见:演员表演的角色揭示了哪些问题?是否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如何更好地解决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冲突?

活动五:教师生活馅饼

(1)目的

帮助新教师对自己的教师生活时间做客观、具体、系统的分析,使他们学会更加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使他们的生活状态更加理想。

(2)步骤

①辅导者手里拿一张纸,纸上画一张大馅饼,表示教师一天的工作与生活时间24小时。

②要求教师按照自己一天的工作与生活所占的时间比例进行分割。如:备课、上课、批作业、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与领导沟通、与同事交流、睡觉、体育锻炼、进修等。

③成员互相传看彼此的馅饼,分享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用的时间不合理,应该如何去改进。

(4)小组成员共同制作理想的教师生活馅饼。

活动六:教师的发展阶梯

(1)目的

通过对教师职称晋升的了解,坚定教师信念,促进新教师探索自我成长规划。

(2)步骤

①小组讨论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梯模式:如中学教师的职称晋升模式:

见习教师—一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②小组讨论晋升每个职称等级所需要的条件:资历、时间、业绩、教学要求、科研要求、做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其他要求。

③小组成员交流

a.自己对职称晋升的期望;准备实现自己目标的起始时间与最后期限。

b.自己要达到晋升下一个目标已做了什么?

c.自己要达到晋升下一个目标还需要做什么?

d.自己要达到晋升下一个目标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

e.自己还需要努力做什么?

f.自己需要获得哪些支持?

活动七:生涯规划

(1)目的

确定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促进新手教师分阶段考虑生涯发展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进行有计划的教师生活。

(2)步骤

(1)每位成员填写以下生涯规划表。

(2)与小组成员讨论与交流。

篇9:第六教室 教师的适应心理

先是NIP在Starserious上复仇VP,洗刷了之前赛事4连败VP的耻辱,可没曾想到刚过一个星期就又添新恨,在EMS上VP再次狠虐NIP,也成就了千年老二法国VG的首个大型赛事冠军,不过这还不算完!在上周刚刚结束的Starserious第六赛季上,NIP可谓是绝处逢生,出尽风头!胜者组半决赛NiP先负1图的情况下连扳2图逆转Na’vi晋级,胜者组决赛NiP又负1图的情况下连扳2图逆转VP晋级,最终决赛NiP再负2图的情况下连扳2图逆转Na’Vi夺得了冠军!夺冠历程异常艰辛,那么本次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NIP逆风战的表现以外,1.6世界里绝对强队乌克兰NAVI的异军突起也是让我稍感意外!

从最近几次赛事来看,虽说每次比赛的最大夺冠热门还是NIP,但更多的CSGO强队都具备可以与之抗衡的实力了,像法国VG俄罗斯VP丹麦Wolfs等等,那么本次比赛NAVI的惊艳表现至少宣告了它不容忽视的实力,想必这也是很多NAVI FANS期盼已久的情况吧!

那么今天alex就为大家带来NAVI在本次比赛上在dust2上的作为进攻方时所采用的一个战术

一开局,Navi采用了32的开局,3名队员edward starix ceh9负责走B洞,zeus负责A门方向,markloff当然就是狙击枪掩护了。老样子,接下来我们还是从每名队员的动作来分析他们的走位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狙击手markloff的走位,如图1所示,观察CT的位置,能清楚的看到CT防守的走向,观察几个对方防守队员有几个去了B点,是否有敌人前压B一层等情况。

等走一层的队友安全到达中门附近后,markdoff就会往小道靠,架住中门想要回防CT家的敌人,图2。

接着我们来看看走B洞3名队员的动作,edward直接负责抢下B一层,由于有markloff的掩护,所以他能很放心大胆的下一层,如果这时候一层有敌人前压,也不必担心,markloff可以提前预警,而且身后还跟着2名队友,可以强行于对方拼杀。如图3-图5,到达B一层以后,会往小道骚扰一下,然后架住中门位置,防止对方CT中门偷袭。

那么starix的动作就基本上和edward一致了,负责快速抢占B一层,图6,同样的,在中门稍作停留,判断对方的一个防守路线以后,他和edward就会去把小道清理下来,图7-图8至于ceh9,在抢占完B洞以后,他要稍微承担一下断后的这样一个角色,在队员负责小道中门骚扰的同时,他要负责牢牢的断住后路,不让对方CT偷袭。接着在队友小道都清理完毕以后,他会放弃B洞的断后位置,来到A门外,等待进攻的号令。图9—图10。

最后来看看ZeUS的动作,首先在队友抢占一层,观察中门的时刻,他当然就要起到一个断住A门角色的这样一个作用,图11,等队友抢占B一层以后,他就会放弃A门,往小道近点靠近,同时和B一层的队友一起把小道清理下来。图12--图13等待进攻的号令。

从以上每名队员的走位图示来看,前期的动作就基本全部完毕,首先狙击手观察中门防守CT的位置,就能清楚的知道有几个防守队员去到了B点,而且是否有防守队员补防会A点,因为markloff是一直架着中门,观察对方的这样一个防守位置,摸清楚对方是3A2B的默认防守站位以后,其他几名队员就会各自到达自己的进攻位置等待最后指挥的一声令下。

看似简单的开局,其实在进攻指令到达之前就把防守队员的位置大概摸明白了。

接着我们来看看进攻瞬间每名队员的动作,我们从断后的队员ceh9说起,在队友全部小道集结的时候,他会放弃B点断后来到A门,然后等到进攻指令下达后,他会往A门扔2投掷物,吸引对方的防守队员的注意力,图14—15,扔完投掷物以后,他会迅速来到B一层附近断后,图16-图17,这样只要他占领住这个位置不挂掉,那么小道就不会有防守队员抄队友的后路,进攻小道的队友就可以轻松加愉快只需攻击对方CT家和A大的防守队员了,而无需担心后路会有敌人抄后。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好的,图18—19,断后的ceh9断掉抄后的CT以后,还继续杀出中门击杀掉准备往A点补防的防守队员,超额完成任务。不太出彩的断后分工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eh9就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看完断后队员的线路后,就该看3名强攻队员的表现,整个战术比较遗憾的一点就在于没有看见navi在最后强攻小道时扔投掷物的技巧,因为在判断到对方3A2B的防守站位以后,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对方小道最多只有2名队员在防守,一名防守队员必定要看死A门,就在扔投掷物的一瞬间时,突然发现VP不然常理的防守方式,当然一个1换1以后,就不需要扔太多的投掷物,直接拉出去和对方强打了,因为这时候A就只剩下一名防守队员了,图20-图25,

最后在来看看狙击手markloff的作用,在队员强攻小道的时候,他还会继续架住中门,偷袭对方回防A的防守队员,在队友占领小道报清楚状况以后,他就会迅速来到A包点位置,一把狙击枪负责看A大,不让对方A门的防守队员轻易回防,图26-28!

整个战术唯一遗憾的就是VP没有选择在远点防守小道,也就没有看到NAVI在进攻一瞬间的投掷物技巧,但是从前面进攻一系列的动作来看,NAVI对于整体节奏的把握是相当到位的,在每名队员到达进攻位置的时候,就已经摸清楚对方防守队员的大概站位,整个战术安排合理,紧凑,整体性非常高!

上一篇:二年级我的好朋友范文下一篇:学会享受工作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