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2024-05-12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共9篇)

篇1:《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

英方名称:《Medicine Statistics》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的统计学方法,以便为工作后的临床资

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通过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方法、直线相关与回归以及统计图表的讲解,为工作后的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基本按理论和实验课的方式上课。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预防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王正伦,1版,2004年。参考书目:

1.Kessinger Publishing、Whitman H Jordan,Principles of Human Nutrition:A Study In Practical Dietetics,Publication Date:Dec1,2004.2.Christine Langan、Joseph LaDou,Occupation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Publication Date:1997.3.Appleton-Century-Crofts、John M.Last,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Publication Date:1986.4.《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方积乾,5版,2005年。

主讲教师:黄厚今教授范奇元教授李 岩副教授

邹焰副教授石修权讲师周远忠 讲师

篇2:《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

学,预防医学本科)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 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 李刚.生物化学(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蛋白质的分类。

8.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nfinsen实验,分子病。9.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10.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1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12.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分析:Edman降解法。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掌握】:

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了解】: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原理。【难点】:

模体,结构域,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六节

核酸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 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机制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调节酶 第七节

酶活性的测定 第八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九节

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 第十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全酶,金属酶,辅酶,辅基,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与辅酶的关系,常见辅酶的结构与功能,辅酶的作用,金属离子的作用。

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3.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4.酶促反应机制:活化能,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5.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Vmax测定法。6.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7.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8.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9.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特定载体转运的、主动耗能的过程。3.糖代谢的概况。

4.糖酵解的概念,反应过程及能量生成,糖酵解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5.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6.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调节和生理意义。

7.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谢,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以及合成过程;糖原的分解代谢过程;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重点是它们各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后的活性改变)。

8.糖异生途径:概念及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糖异生的调节和生理意义。9.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10.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1.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12.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途径及催化所需的酶,特别是关键酶和主要的调节因素以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掌握】:

肝糖原合成、分解的途径及关键酶;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血糖的来源、去路。【了解】:

糖的吸收方式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难点】:

三羧酸循环流速的调控;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磷脂酶A1、A2、B1、B2、C、D分别作用。

11.鞘磷脂的代谢:1)鞘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2)鞘磷脂的代谢。12.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13.胆固醇的合成: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乙酰CoA、能量及供氢物质。3)合成基本过程: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的基本过程、甲羟戊酸、鲨烯等重要中间产物。4)胆固醇合成的调节:饥饿和饱食、胆固醇及激素分别的调节。14.胆固醇的转化:1)转化成胆汁酸;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脂肪酸分解与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键酶及β氧化的全过程;酮体的概念、生成过程、生理意义及关键酶;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合成原料及合成的关键步骤、关键酶;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生成部位及功能。【掌握】:

三酰甘油的合成过程;甘油磷脂的种类。【了解】: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脂肪酸的分类与命名;不饱和脂酸以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和脂肪酸碳链的增长方式;胆固醇合成的过程、调节、分布、生理功能,以及胆固醇的转化;甘油磷脂的代谢。【难点】: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磷脂的代谢;各种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线粒体的氧化体系 第三节

ATP的生成、利用和储存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三节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四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第五节

氨的代谢

第六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氮平衡;

2.蛋白质的需要量及营养价值; 3.氨基酸的生理功能和来源; 4.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5.蛋白质在胃肠的消化与氨基酸的吸收; 6.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7.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8.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9.α-酮酸的代谢; 10.体内氨的来源与转运; 11.氨的代谢途径与尿素的生成; 12.个别氨基酸代谢与一碳单位的代谢。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包括转氨基和脱氨基作用及体内尿素的生成。【掌握】:

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途径;氨基酸的代谢概况。【了解】:

体内氨的来源和氨的转运;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般了解】: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α-酮酸的代谢。

1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 第三节

代谢调节障碍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4.激素的调节与生长因子; 5.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6.代谢调节障碍。基本要求: 【掌握】: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包括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变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了解】:

糖、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能量代谢;酶量调节、激素调节、整体调节。【一般了解】:

物质代谢的特点与相互联系。【难点】:

酶水平的代谢调节。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的复制 第二节

DNA的修复合成 第三节

逆转录作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3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转录体系 第二节

转录过程

第三节

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第四节

RNA的复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模板与酶:大肠杆菌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不对称转录。

2.转录的过程(RNA合成的三阶段):起始阶段及启动子,链的延长,链的终止及终止因子。

3.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1)信使RNA的加工:不均一核RNA(hnRNA),剪接酶,小核RNA(snRNA);(2)转运RNA加工;(3)核蛋白体RNA的加工。4.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基本要求: 【掌握】:

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转录的主要步骤;转录后加工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异同。【了解】: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病毒遗传信息的复制特点;RNA合成的抑制剂。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

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合成体系;遗传密码的特点;翻译后的加工;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分子病的概念,抗生素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掌握】:

遗传密码表的用法;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过程。【了解】:

原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异同。

第十八掌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血液的化学成分,非蛋白氮和血清尿素氮的概念及意义,血液的基本功能。

2.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特性,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红细胞的代谢特点,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红细胞的代谢特点。【掌握】:

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了解】:

7【难点】: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十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第一节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必需微量元素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泛酸、叶酸、维生素B12、生物素、硫辛酸和维生素C。

4.必需微量元素:铁、碘、铜、锌、钴、锰、硒、氟、铬、钼。基本要求: 【掌握】:

维生素的功能与生物学作用,即与酶的关系。【了解】: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一般了解】:

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制作标准曲线 2.计算未知液的浓度 基本要求:

在掌握分光光度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定量测定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二

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盐析

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3.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4.加热沉淀蛋白质 5.酒精沉淀蛋白质 基本要求:

加深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8-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一)DNA的提取

(二)DNA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定 2.样品的测定 3.DNA含量的计算 基本要求:

了解并具体掌握动物肝脏DNA提取及二苯胺显色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六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磷酸苯二钠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的酶促反应 2.终止反应 3.比色测定 4.计算该酶的Km值 基本要求: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了解米孟方程、Km值的物理意义及双倒数作图求Km值的方法。

3实验九

肌糖原的酵解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8-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处死动物和制备肌肉糜 2.肌肉糜的糖酵解 基本要求:

1.学习检定糖酵解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酵解作用在糖代谢过程中的地位及生理意义。3.了解有关组织代谢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实验十

乳酸脱氢酶及辅酶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辅酶I(NAD+)的制备 2.乳酸脱氢酶酶蛋白的提取 3.定性测定 基本要求:

1.了解全酶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2.学习和掌握测定乳酸脱氧酶及辅酶I的方法。

52.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核苷酸 1)RNA的碱水解 2)点样 3)电泳 4)结果处理 基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从酵母中提制RNA的原理和方法,以加深对核酸性质的认识。学习核糖核酸碱水解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核糖核苷酸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十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测定 2.计算 基本要求:

1.掌握转氨基反应并了解转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2.熟悉血清转氨酶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十四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篇3:《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1 教学过程

1.1 教学内容。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实施方案》提出:我省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培养模式, 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 (含中医学) 本科教育, 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结合我省自身特点, 制定的临床医学免费定向生教学计划中, 医学影像课程总学时36, 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10学时, 重点讲解常用影像检查手段的选择、骨骼与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各系统主要介绍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影像诊断。学时与授课内容安排符合医学生培养基本需求和我省培养全科医生的“5+3”培养模式。

1.2 教学方法

1.2.1 理论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多媒体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不断更新,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为案例式教学、问题探讨式教学等教学法。

1.2.2 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由教师指导或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2]。为了提高临床医学免费定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该专业的实践教学采用课间见习、实训教学、两段式集中见习、实习等几部分进行。课间见习以及实训教学主要在医学影像理论课程授课期间同步进行。教学方法主要采取问题探讨式教学模式。授课前将教学病案分发给参加实训的同学, 围绕病案与授课内容查阅资料, 课上讨论问题并分析讲解总结[3]。

1.3 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较单一, 以考试为主, 考试不能真实的反应学习的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评价应是多元化的并且要贯穿于始终。最终的评价结果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是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结合。过程评价中主要依据教学方法进行考核内容的设置。理论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是我们常用的手段, 问题设置应符合病案的发生、发展规律, 由浅入深, 引导同学们逐步分析理解。问题探讨式教学应在课堂中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评价标准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查阅文献资料的广度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度。理论考核应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实践的考核部分从教学片中随机抽取5份为读片内容。

2 教学效果

经过对我院2010级、2011级临床医学免费定向学生的教学, 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综合考评平均成绩分别为85.1、80.4分, 过程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0.3、88.1分, 实践考核平均成绩为85.6、86.2分。

3 存在的问题

3.1 受到课时限制, 授课内容涉及各个系统, 但不能做到深入讲授。

医学影像学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 如果把每一个系统的常见病都能够讲解透彻, 学生能够进行初步诊断疾病仅依靠现有的课时是不够的, 因此在授课中教师只能简单介绍部分常见病和甘肃省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无法做到全面系统讲解。

3.2 不同教师在过程考核中认定标准不同。

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授课, 目前学校医学影像教研室选派了两名不同专业 (CT、超声专业) 的老师为其授课, 由于每一部分内容在过程考核中设置的问题不同, 对于教师在考核问题的难度深度上认识存在差异, 两位老师的评判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从而在过程考核成绩的认定上存在一些差异。

3.3 临床见习带教教师评判标准缺乏。

作为全科医生, 对医学影像知识的掌握与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 而作为临床见习与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对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因此出现对学生的评判标准过高。

4 对策与建议

4.1 合理安排临床实践的时间, 增加课外临床实习。

全科医生较专科医生掌握了更多的学科门类, 医学影像学课时安排已经符合课程设置要求。在不能够增加总学时的情况下, 建议学校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丰富见习经历, 早下临床、多下临床, 在临床实践中接触更多病种, 对于影像专业的检测方式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理论学习以及知识的占有量上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2 集体讨论设置考核问题难度, 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

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难度、过程考核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评判制定统一的标准, 每学期可根据内容的更新不断更换考核问题。经过几个教学周期后, 可由一名带教老师授课, 更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方法, 在量与度的问题上更好地进行把握。

4.3 更新临床带教教师培养要求, 调整带教教师选配。

组织带教教师熟悉全科医生培养要求, 掌握对全科医生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和熟悉, 明确全科医生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标准, 调整各见习医院和实习医院带教教师配备, 建议各教学医院可以选配年资较青、有工作积极性的年轻医生作为带教教师, 一方面这些医生没有带教经验由他们开展对全科医生专业学生的实习教育, 可以便于与学生沟通, 而且年轻医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讲授, 符合该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 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年轻医生的带教经验, 为培养影像专业的学生奠定人才基础。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基层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全科医生对于居民个人和家庭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目前的培养现状中虽然存在一定问题, 但只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将不断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全科医生, 为健全城乡医疗服务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 卫生部, 教育部, 等.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0[1198]号) , 2010, 6.

[2]张俊祥, 陈建方, 时风, 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 (8) :820-821.

篇4:《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说课

【关键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说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0-0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学院传统优势专业,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范围广,本专业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能适应各级医疗机构影像技术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该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由各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探讨和研究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门技术,同时也是影像技术专业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学科,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生涯上的终身发展能力。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x线摄影基本理论,认识常用x线检查设备基本结构,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操作规程及操作步骤。

(二)能力目标

根据患者病史资料合理选用影像检查技术,熟练操作影像检查设备为患者进行检查,运用所学知识对数字化图像进行正确处理,为诊断医师提供优质的影像。

(三)素质目标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我们要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伤观念、具有团结协作能力和勇于奉献精神的影像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计

以高职影像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影像科技术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影像技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工-学,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适应临床影像技能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选取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教学用的充分结合围绕执业资格考试,合理精简教学内容,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本教材共9章内容。按照片处理,摄影条件,摄影基本知识,普通x 线检查,数字x线检查,CT、MRI技术,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高职高专注重知识“必须、够用”。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以平片摄影及CT检查比例较高,因此在教学计划及课时分配上这两部分内容较大倾斜,结合校内实训和临床见习,重点强化这两部分内容,实现与就业岗位接轨,而暗室技术及造影检查部分由于数字化影像的快速发展,临床应用较少,简单讲解。

三、教学条件

(一)師资结构

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重要保障,本门课程师资现有专兼职教师7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助理讲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结构较为合理。本门课程教学团队也正在积极建设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希望在今后的建设中逐步完善。

(二)学情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我们面临的学生是什么情况呢?他们高起点,知识基础总体欠佳,且文理兼有,但学生求知欲强,喜欢动手操作,且空间想象能力好,对理论知识较易理解,加之课堂纪律好,积极性高,整体氛围好,因此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学生优势,因材施教,有效组织好课堂,激发学生潜力。

(三)教材选用及处理

按学院统一要求选用人卫社第3版高职教材,该教材内容繁杂,系统性不够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合理取舍,适当调整。

(四)实训条件

医院放射科为专业实训课提供了有力保障,CR、DR、CT、MRI等实训课均安排到我市两所三甲医院进行,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临床较前沿的影像设备,同样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章节,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选取项目教学法,病例分析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如在摄影理论部分中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普通摄影、CT检查技术及MRI检查技术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临床操作视频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模拟医患关系,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角色扮演和心理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手段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加工,以图、文、声并茂的实体教学空间和视、听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创造出更易接受的教学环境,采用一体化教室,使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师与学生教学一体化,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案例教学,以案例引导教学,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

(三)课程考核

学期末进行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20分(包括小组合作评分,作业,单元检测成绩等);技能操作40分(包括基本操作,医患沟通,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等综合评分;期末成绩40分。

五、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满足高职影像专业就业需要,适应飞速发展的影像技术,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正积极探索,重新设置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实施模块化教学,将影像专业涵盖的每一个岗位设计为一个总的模块,如x线平片检查与诊断技术,CT检查与诊断技术,MRI检查及诊断技术,整合多个学科,更具系统性和方向性,并将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及国际国内影像新技术融入到课程领域中,充分利用院校合并优势,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自编教材及实训指导书。

(二)培养模式改革

继续深化和完善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合模式,在全面学习各类影像检查技术的基础上,设置CT专业方向、MRI专业方向、介入专业方向。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实现以就业为方向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考核改革

拟探索实施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大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的分值,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更加注重能力训练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争春;施明选.论人体解剖学说课的核心要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

篇5:《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影像、麻醉党支部工作作风,党支部按照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和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路线,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队伍形象,不断提高党员的服务水平。从7月24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开始,到10月中旬,我党总支已全部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四个阶段活动任务,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一)整体周密部署,全面广泛动员

按照中央《意见》和省委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召开的全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临床医学院党委会议精神,党总支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部署,8月24日在雁湖校区应谦教学楼215教室召开了动员大会,对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动员会上,党总支书记李雯老师详细解读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活动节点、活动要求等,使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了目标任务,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总支和三个分支部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动作迅速,动员会后,先后多次召开各种专题会议,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并对活动进行部署。

(二)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和组织领导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完成任务、取得实效的重要抓手。党支部通过会议集中讨论,成立了以李雯老师为第一负责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确定了组长及其成员,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同时,成立了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小组和宣传小组,确定了组长及其成员,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落实和宣传。机构和组织分工明确,任务清楚,责任到人,确保了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精心设计筹划,制定活动方案

按照中央开展活动的文件精神和通知要求,我党总支组织活动领指导小组认真学习研究,精心谋划,科学安排,结合支党部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本党支部专业特色特色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内容丰富详细,时间节点明确,目标任务清楚,对活动内容、开展形式、时间安排、需要完成的工作、达到的目标以及方法步骤都做了具体的说明和规定,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便于学习、操作、执行。

(四)突出活动重点,强化督查力度

通过多次专题会议和小组讨论,全体党员干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党总支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活动重点以及各自的学习和调研重点。

为防止活动搞形式、走过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党总支还确定了小组活动联系点,每名小组成员负责一个班级,围绕工作重点和承担的考核任务,不定期地就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中,对于开展扎实、工作得力的党员和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

(五)认真组织学习,提高学习成果

党支部由党员干部带头,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文件和教育读本,强化全体干部职工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于8月24日,以集中学习的形式,重点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文件精神和教育读本。学习会上,参会人员积极发言,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和分管的工作,交流了学习心得和对如何加快改进我馆事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深刻领会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文件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定了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决心。

同时,指导小组还通过新媒体(QQ群共享、手机飞信)等手段向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增传学习资料,便于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自学,并要求全体党员结合自身特点和本馆实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党员们通过自学,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查找了工作中的问题,并以学习心得的形式向组织反馈。

(六)加强教育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小组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较好的舆论氛围:

1、通过《馆讯》等传统宣传方式,宣传报道我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通过新媒体(QQ群共享、手机飞信)等手段向党员干部发放学习材料、报道活动进展,及时宣传报道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和活动相关政策精神,宣传我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情况和先进典型。

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全方面、多角度、多种形势的宣传和执行,进一步动员了党员干部加入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列,为确保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七)结合工作实际,多渠道征求意见

活动领导小组为推动开门搞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多渠道地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1、在各班进行同学意见征集;

2、充分利用新媒体,如:QQ群、飞信、微博等渠道搜集群众意见。

3、精心设计征求意见表,并在全学院发放。

4、召开学生代表调研座谈会,邀请学院党委贾书记、学院主要学生代表参加。

党总支安排专人对征求到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分类梳理,为第二阶段针对性制订整改措施打下了基础。经统计,截止目前,共搜集意见与建议84条,主要集中在:“四风”问题及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对党支部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党支部将“四风”问题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阶段工作设想 在活动中,我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党总支的带领下,通过精心组织、全力实施、狠抓落实,确保了第一阶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质有量,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全体党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改进了工作作风,取得了许多成效,为开展好后续几个阶段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1、各支部、各部室间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创新力度不够大、活动主题不够突出、工作亮点不够多的问题;

2、有些时候,要求提出了很多,但落实程度不够;

3、向群众征求意见的深度广度不够;等等。

在第二阶段 “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到群众中,加大对各支部的督导力度,宣扬先进典型,以更好地开展好第二阶段的工作。

1、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形式,继续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民主生活会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班子成员要在前期调查研究、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撰写民主生活会书面发言报告。对照学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民主评议等梳理改进内容,完整记录整改意见,将对照检查、整改过程等内容形成书面材料。

三、2014年党务工作安排

1、进一步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加强支部的思想建设

2、认真做好党员的发展和转正工作,切实加强支部的组织建设

3、加强支部的制度和作风建设

4、加强支部工作宣传力度,开展支部特色活动

篇6:医学影像科基地简介

医学影像科基地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影像科高标准达到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要求。我院影像医学目前为教育部重点建设学科,复旦大学“985”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和上海市超声质控中心挂靠单位,上海市肝肿瘤诊治中心和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主要合作科室,也是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多年来承担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05年 周康荣教授领衔的“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系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介入影像学2005年获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320排、双源、128排等螺旋CT8台、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4台、3.0、1.5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4台,新型PET-CT1台等,本学科包括超声、核医学、放射诊断和介入治疗均取得瞩目的成就,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培养了学术教学梯队和骨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完全能够培训好影像学住院医师。科室安排有研究生学历的资深医师担任住院医师指导教师,全年安排针对基地住院医师的讲课约50次。每周有多次病例讨论教学读片,学习气氛浓厚,教学病例丰富。热忱欢迎新住院医师参加基地培训。

篇7:医学影像科个人简介

张武平,男,现年45岁,1991年6月毕业于陕西省卫生学校放射医士专业,毕业后一直就职于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影像副主任医师,陕西省抗癌协会委员、陕西省介入学会委员。

2003年3月至2014年9月任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科长,主要从事和负责普放、CT及外周介入工作,尤其是妇科的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异位妊娠、产后出血及全身肿瘤血管的微创介入综合治疗,食管、胆道等管腔支架的植入,肝、肾及卵巢囊肿穿刺硬化微创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及颈、腰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并在近年的业务评比中唯一荣获该院2次新技术、新业务及优秀论文一等奖。

多次外出短期培训及长期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2000-2001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学习放射诊断1年;2004-2005在西安交大二院学习CT及微创介入1年;2010-2011在江苏苏北医院学习CT及微创介入4月;2011年-2012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影像科及疼痛科学习1年。学习同时不断积极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及治疗方法,并在医院成功运用,传承药王遗风,解除患者病痛。

赵军 主治医师,影像科主任,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0余年。擅长介入放射诊断治疗、全身X线影像诊断和消化道造影诊断工作,在CT诊断方面有其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毛伟华 主管技师,从事影像技术工作40余年,擅长全身X线影像技术检查和消化道造影检查工作,在呼吸、泌尿系统影像技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篇8:《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生物医学工程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1967年,美国大学开始有计划培养专门研究人员。70年代初期,美多所大学相继开设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到目前全美共有60余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获美国工程技术认定委员会(ABET)的认定,获得授予学士学位资格。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40余年发展,现已有120多所高校开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教育,其中90多所是综合性或理工类院校,30多所是单科性医科院校。

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项目。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7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专业310个)。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自筹)、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10所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被列为特色专业建设点[1]。

本研究以普通院校和国家级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课程体系,分析差异与差距,寻求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结构切入点,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

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

搜集分析各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所有院校课程体系结构均包括人文社科类、医学基础类、理工基础类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一般来说,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理工方向,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具体研究对象在普通院校中选择综合性院校湖北科技学院,在特色专业建设高校中,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主,兼顾与其它特殊专业高校的对比,以求分析全面,得到多方面启发。

1.2 研究资料主要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应用版)、学院主页及其它查询调研;南方医科大学研究资料来源于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提供的专业培养方案电子版,该校质量工程建设点主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作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对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多维度要素、多质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特点及规律,发现问题。

2 2校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比较

2.1 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方向,另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出版国家级教材多部,多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2.2 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包括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注:眼视光学、听力学等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6个培养方向。2007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省级品牌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3门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信息工程方向)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近年出版医用传感器、医学影像设备、医学物理学、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次获得湖北省教育厅、市级教学成果奖。

2.3 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南医大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电子、信息、计算机和一定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基础,拥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工程实践开发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医疗仪器研制与开发、生物信息处理、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或从事相关行业的系统开发组织与管理工作。

湖科院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命科学、成像系统与成像技术、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机构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医疗、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是综合性医院或其它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放射科、设备科、核医学科;医学影像设备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在医院多部门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

2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方向相近,使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3 课程体系比较与分析

3.1 专业课程体系性质与层次比较

南医大主干核心课程群:理学类课程、生物学和医学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信息科学、影像技术类。教学特色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信息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息与处理、医用传感器、生物医学信息预处理、医学电子仪器原理、医用X线机原理、CT成像原理与技术、MR原理与技术、医学电子与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等。

湖科院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基础医学、电子信息类,核心特色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系统、放射肿瘤学、核医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学、超声医学仪器、医用传感器、放疗与核医学仪器、CT原理及设备、磁共振成像原理及设备、医用加速器原理及设备等。

从课程结构看,南医大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外,其它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显示层次与结构清晰,课程教学内容呈螺旋阶梯式上升,以循环加深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有体现知识内容再现与复认的优点。而湖科院课程结构是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没开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二层次。课程教学内容呈直线式上升式,以直线加深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强调知识阶梯,先学为后学知识定基础,也是比较传统课程体系。

再从部分课程分析看,南医大没有开设医用化学课,表明该专业偏离生物或高分子材料类的发展方向,专业口径相应来说较窄;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纳入核心课程群、教学特色课程是为数不多的院校,C语言与程序设计在多数高校作为通识教育课来开设。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医科院校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之故。此外,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开选修课,湖科院是学科基础课程没开选修课。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特征,2校均显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创新,适合于拓展专业培养方向,更能体现出平台相对稳定、口径宽。

3.2 课程体系教学课时配备的比较分析

3.2.1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比较南医大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44.5/2548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199:469/1:0.21(见表1)。(资料数据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电子版。由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提供。)

湖科院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三段式,加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二段共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总学分/总学时为155学分/270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072:628、1:0.30(见表2)。

注:表中括号数据为专选课学分、学时,不含公选课学时学分。

注:总学分不含课外实践的55学分,专业任选课实践学时未列入计算。

2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见表3。经过比较可看出,湖科院学分、学时分别高出南医大10.5学分、152学时;比例差异相差比较明显,说明湖科院重视课程课堂教学;而再从理论学时看,湖科院反低于南医大127学时,而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却高出1:0.09,这充分说明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再向前看,其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总学时相比,上交大1831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558,实验课学时为243,理论与实践学时之比为1:0.15[3]。其总学时分别低出湖科院969学、南医大717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分别低出1:0.15、1:0.06(见表3)。经我们初步分析与推断,显示“211工程大学”在人才培养策略层面上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研发、减少学生课业负担,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生之故。3.2.2医学课程、必修课与专选课的比较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开设情况与比较,南医大开设医学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4门,总学时216学时。湖科院开设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概论(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3门课授课)、临床医学概论、影像诊断学等5门,总学时是291学时。从学时比较看,湖科院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75学时,是因为其在专选课增开48学时影像诊断学,2校开设医学课程门数与学时数相差不大,通过对2校医学课学时比较,得出的结论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能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医学类课程教育,完善学生的临床知识体系,有助于该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的观点不相符合[4],而恰好相反的是综合性的湖科院反高于南医大。再从邓军民等人研究报道看,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的有6门医学课程,共472学时[5],远高于同质同类的南医大216学时,也高于综合类的湖科院291学时,可见首医专业偏医度高出许多院校。

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性的适时、适宜性内容补充,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也是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需要。南医大必修课学时是192,湖科院是450,是南医大的2.3倍还多,显示相差很大,说明南医大医疗市场面向宽、构筑市场化平台,湖科院则显示专业课相对稳定,且趋势于学科基础课边缘,专选课类似于专业课伸展。而专选课从学时本身来讲,南医大是580,湖科院是492,则相差无几。

必修课与选修课学时比例,湖科院、南医大分别是1:3.31、1:0.92。此组数据比较显示南医大专选课学时比例远高于湖科院,南医大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等3门专选课,湖科院分别作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开设。

分析指出,过于偏重专选课,可导致专业建设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或摆动现象。此处建议开设专选课学时保持与专业课学时1:1比例为宜,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6](见表4)。3.2.3基础课程学分、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的比较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4看出,湖科院学科基础课48.5学分低于南医大51学分,低出2.5学分;学时817低于南医大894,低出77学。再从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看,湖科院是30.2%,南医大是35.1%。再从南医大理论:实践学时比例是744:150/1:0.20。而湖科院理论:实践学时比例是828:189/1:0.30,低出1:0.10。从这四组数据看,前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意义。后一组数据相差明显,正能说明湖科院在基础学科中就开始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课时。也能反应综合性院校,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10大学科门类,组建有多个教学院部,给实践教学创建良好条件和突厚共享资源(见表5)。

注:南医大总学时2548、湖科院是2700学时。

3.3 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与就业率关联性比较分析

在集中实践训练环节,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折合成32周,1280学时,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数电课程设计1周,医疗仪器综合课程设计2周,毕业实习4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设计(论文)14周、军训与劳动2周、创新课程4学周。创新课程主要是信息技术2周、医学物理学师2周、软件工程1周。

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其中专业实习28周,毕业设计(论文)8周,职业技能训练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分散安排,电子技术、放疗技术、医学成像技术与系统等课程设计由教学团队分散实施,没有记入训练周。

核心课程与就业的关系,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2院校基本目标方向一致,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异性。

而从理论与实践教学关系上看,南医大教学进程表课程设置大部分以理论课为主干,实践课只是理论课的附属品,单独开实验的课程唯有电子技术实验;这无凝是实践教学理念上陈旧之故,只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把实践的重心放在加深对其理论的认知和理解上,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忽视陈设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湖科院在这方面要做得好一些,除单独开设电子技术实验外,尚还开设电工与电路分析实验、物理学实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微机接口技术及应用实验、医学影像实践等,这些单开实验关联性设及到13门基础、专业理论课,多数实践课从理论课中游离出来。为实践教学创新理念迈出新的一步。

再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看,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32周,与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47周相比,从表面上看少15周,但由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方式、方法与途径各校各异,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两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虽各有长短,其实都没有达到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湖科院的医学影像设备实践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分别由临床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教学团队集中与分散安排,也是一个后续探讨的问题。

4 比较分析后的启示与建议

通过2校的课程体系比较,兼顾与多所院校特色专业的继续比对,从中得到更多启发。

4.1 坚持办学理念创新,更加突出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特色

目前湖科院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不足。考虑引入产、学、研合作模式,真正体现特色专业建设始终以“以人为本,质量领先,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人才质量理念[7]。实际操作可以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标杆。

4.2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主干课,优化、纯化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应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每段课程开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医用X线机原理,CT、MRI设备原理,医疗设备故障诊断原理课,且其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时数不低于180学时,突出影像工程技术性核心改革方向可参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8],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9],并且可学习清华大学[10],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修,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4.3 调整课程教学时数比例

四年制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总学时控制在2550~2750学时。学时分配应适度减少专业课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对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控制,研究型高校在增加学科基础课理论学时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控制在1:0.3左右,专业课控制在1:0.4左右;而教学型或应用型高校适度减少学科基础课,把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控制在1:0.4左右,专业课控制在1:0.5。

4.4 实践教学与就业联动,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提高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是加强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图书馆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巩固基础性、实用性、稳定性的实践教学资源;二是以人为本,实施“产学研”结合,让教师、学生了解社会与岗位,了解自我。让教师在技术实践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让学生尽早了解影像工程岗位、熟悉岗位技术要求并通过考核,实现直接就业;三是为学生就业提供参加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场所,提供一些创新性开发研究的机会;四是重视顶岗实践与毕业设计,充分利用专业实习来增加就业机会,把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技术要求联系起来,结合岗位来选题,开展毕业设计研究,做到动脑和动手结合。

4.5 启动精品课程引领战略把握课程知识内容关联

课程设置要求减少或避免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处理好先修与后续课程秩序及其知识关联性,通过制定教学大纲、规范课程标准,体现循序渐进的知识与技能运行程序,课程设置要显本校专业办学特色、服务于医疗市场,启动精品课程引领,培植精品课程文化效应,引领专业课程群,推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EB/OL].[2012-07-08].http://gkcx.eol.cn/ads/gaokao/tszy.shtml.

[2]王能河,邹卫东,梅贤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J].咸宁学院学报,2009,29(4):100-105.

[3]宫照军,顾宁,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33-134.

[4]赵娜,丁唯一,廖敬懿.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置改革浅析[J].法制与社会(教育文化),2011,(11上):244.

[5]邓军民,全海英,刘志成,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166-167.

[6]王能河.我院本科专业开设选修课现况分析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2):239-240.

[7]王能河,吴基良,沈定文,等.以质量文化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54-85,132

[8]浙江大学信息部.浙江大学网页[EB/OL].(2011-07-06)[2012-06-26].http://fit.zju.edu.cn/chinese/redir.php?catalog.

[9]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网页[EB/OL].[2012-06-17].http://www.xjtu.edu.cn/yxsz/231.html.

篇9:《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农学院校动物医学教学设计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兽医、兽药行业日渐兴盛,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很多农学院校增设了与此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动物药品制剂》就是其中之一。在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动物药品制剂》是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的必修课。

一、专升本教育的特点

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是指普通院校的专科学生结束专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之后,通过参加由各院校公布招生人数、各省级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按原专业或相关专业升入本科院校继续进行正规本科教育的制度。这一教育制度为广大专科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取得本科学位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专升本”的教育重点是要做好专科与本科之间的衔接,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培养方案。学院在制定“专升本”课程内容时,并没有完全套用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计划,而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专科学习基础,本着让知识更深入、更全面、不重复的宗旨,在学生原有知识层面的基础上,为其开设更新、且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科,使学生真正实现从专科到本科的本质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动物药品制剂》课程介绍

动物药品制剂是研究动物药品制剂的理论及生产工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在不断与兽医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研制适合动物用药特点的新制剂的一门工艺学科,具有密切联系兽医临床医疗实践的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动物药品制剂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各类型动物药剂的制备工艺、新剂型的制备方法、动物药品制剂的稳定性;熟悉动物药品制剂的配伍变化;了解动物药品制剂的发展前沿、发展动态及生物药剂学发展对动物药品制剂学的影响,为兽药研究、开发、生产与合理用药打下必要的基础。动物药品制剂与前期学习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中兽医等多门学科知识互相关联,结合紧密,也与后期开设的临床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有后续关系。

三、动物医学(专升本)专业开设《动物药品制剂》的必要性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既为畜牧行业输送技术研究型人才,也为基层畜禽的诊疗工作或动物药品的销售工作培养后备力量。一些畜牧业科研机构在研制新型药品时常会涉及到剂型知识,比如球虫疫苗可用来预防鸡球虫病。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如疫苗的稳定性、使用剂型等问题的影响,制约了球虫疫苗的广泛使用。有研究通过微囊技术(动物药品制剂中的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制备了微囊型球虫疫苗,此种制剂技术既增加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又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鸡球虫免疫预防方法。可见,动物医学方面的科研也很需要制剂的相关知识。

同样,从事诊疗工作的人员掌握及了解动物药品的常见剂型或制剂的制备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兽医师,在基层从事诊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开具临时处方的情况。所谓临时处方,就是兽医师根据患畜的病情开写法定、协定处方以外的处方。这种处方的特点就是具体病情具体开写,药物搭配灵活,使用剂型多样,此时就需要兽医师具备一定的药物制剂知识。例如,大家畜的肠道感染,可以使用肠道难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治疗,但这类药物通常是粉状,不适宜动物服用,兽医师可以以水为溶剂加一些辅药调配成合剂,一次性灌服,或者以糊精、淀粉等为辅料制成舔剂,也便于动物服用。具备了的制剂知识,兽医师还可以为畜主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口服给药,散剂比颗粒剂起效快,颗粒剂比片剂起效快;添加什么辅料可以增加药物的适口性;什么样的药物使用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什么样的剂型起效快、哪些剂型缓释等问题。动物药品销售人员也可以适时地结合剂型优势推销药品。因此,《动物药品制剂》与动物医学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动物药品制剂》的教学设计

《动物药品制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学院制定该课程总学时74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6学时,实习20学时,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基本是1∶1。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验学习,学院除了注重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外,还在考核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過去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报告等)占30%。现改为:考核形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提问、阶段理论测试、实验/实践,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30%和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总成绩的30%。此种改革,将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覆盖面加宽,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到考核范围当中;使考核比例更合理,成绩的分配比例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能力的侧重,避免学生只知死记硬背、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实.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黑龙江教育,2010,(4):6-8.

[2]Chapman H D, Cherry T E, Danforth H D, et al. Sustainable coccidiosis control in poultry production:The role of live vaccines[J].Int J Parasitol,2002,(32):617-62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相关文章:

医学统计学课程思考题04-18

医学统计学例子05-17

医学统计学总结05-28

医学统计学概论06-08

医学统计04-22

医学统计学论文范文05-15

医学统计学论文提纲11-15

医学统计学论文题目参考05-06

浅析医学统计学的现状04-30

医学统计学表格式总结05-14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100字高中下一篇:《羚羊木雕》的读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