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例子

2024-05-17

医学统计学例子(共6篇)

篇1:医学统计学例子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 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生物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普遍存在着变异。所谓变异(个体差异),系指相同条件下同类个体之间某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系偶然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例如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的健康人,他们的身长、体重、血压、脉搏、体温、红细胞、白细胞等数值都会有所不同。又如在同样条件下,用同一种药物来治疗某病,有的病人被治愈,有的疗效不显著,有的可能无效甚至死亡。引起客观现象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一类原因是普遍的、共同起作用的主要因素,另一类原因则是偶然的、随机起作用的次要因素。这两类原因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以某种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的任务就在于,要从看起来是错综复杂的偶然性中揭露出潜在的必然性,即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这种客观规律性是在大量现象中发现的,比如临床要观察某种疗法对某病的疗效时,如果观察的病人很少,便不易正确判断该疗法对某病是否有效;但当观察病人的数量足够多时,就可以得出该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或无效的结论。所以,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医学统计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为一门学科。解放前,我国学者即致力于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医学中去,但人力有限、范围较窄。解放后,随着医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本学科得到迅速普及与提高。通过大量实践,在不少方面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丰富了医学统计学的内容。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更促进了多变量分析等统计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医学统计学的内容包括:①统计研究设计。我们制订调查计划或实验设计时,除专业问题外,还必须从医学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使调查或实验结果能够科学地回答所研究的问题。一个好的设计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更多的较可靠的资料。②总体指标的估计。医学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部分个体称为样本,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人们除用均数、率等统计指标对调查或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来估计总体中相应的统计指标,即参数估计。③假设检验。就是依据资料性质和所需解决的问题,先建立适当的假设,然后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根据样本是否支持所作的假设,来决定对假设的接受或拒绝。④联系、分类、鉴别与鉴测等研究。在疾病的防治工作中,经常要探讨各种现象数量间的联系,寻找与某病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要进行多种检查结果的综合评定、探讨疾病的分型分类:计量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要对某些疾病进行预测预报、流行病学监督,对药品制造、临床化验工作等作质量控制,以及医学人口学研究等。医学统计学,特别是其中的多变量分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和手段。本讲义介绍了医学统计的基本内容,此外,本讲义中还包括军医必须了解或掌握的我军部队、医院、战时的各种登记和统计表,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等内容。

作为医学科学工作者,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在阅读医学书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统计学方面的名词概念,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的涵义;第二,军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做登记工作,要填写各种报表,只有懂得了原始登记与统计结果的密切关系,并掌握了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才能自觉地、认真地把登记工作做好,积累有科学价值的资料;第三,参加科研工作时,从开始设计到数据整理分析与统计结果的表达,每一步骤都需要统计学知识;第四,在制订计划、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时,都离不开统计数字,尤其在撰写科研论文时,有了统计学知识,才能使数据与观点密切结合,作出正确的结论。

医务工作者学习统计学,首先必须明确:我们应该掌握的关键不是数学原理,而是怎样合理地、恰当地把数理统计的方法应用到医学科研工作中去,并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习与练习。作业中要遵守数学上的规则与习惯,如小数点及各个位数应上下对齐,一个多位数的数值不能分写成两行,等号不能写在一行的末了而应写在第二行的开头等等。再次,各种统计符号必须写正确,汉字、阿拉伯字与外文字母必须写清楚,不能写成模棱两可,只有在学习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工作中才能少出差错。

最后我们着重指出:统计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因此,无论日常工作或科学研究中,必须养成严肃认真的作风和反复核对的习惯,同一切弄虚作假的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尽最大努力获得正确数据,使分析结论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篇2:医学统计学例子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1、measurement date2、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

3、sampling error(抽样误差)

4、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直线相关系数)

5、population(总体)

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5、以下检验方法属非参数法的是。

A.T检验B.t检验C.u 检验D.F检验E.以上都是

6、样本含量的确定下面哪种说法合理。

A.样本越大越好B.样本越小越好C.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增大样本含量D.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减少样本含量E.越易于组织实施的样本含量越好

7、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数B.相对数C.标准差D.变异系数E.中位数

1、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有代表性部分个体

2、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关系是。A.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B.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

8、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得到此差别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是指

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有显著性

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它的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9、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A.构成比B.相对比C.定基比D.环比E.率

10、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中,其H0假设为。A.差值的总体均数为0B.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C.μd≠0D.Md≠0

C.等级分组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E.等级分组资料又称半计数资料

3、总体率95%可信区间的意义是。

A.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B.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

C.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4、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命题组组长签字:第页(本试卷共4页)

E.μ1≠μ211、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正确的计算公式是。A.SS组内=SS总-SS组间B.v总=v组间-v组内C.MS组间=SS组间/v组间D.MS组内=SS组内/v组内E.F=MS组内/MS组间

12、方差分析中,组内变异反映的是。A.测量误差B.个体差异

C.随机误差,包括个体差异及测量误差D.抽样误差E.系统误差

13、对统计图中的的坐标有如下规定。

A.所有统计图的纵坐标都必须从零点开始B.所有统计图坐标中都不能有折断线

C.条图、线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D.线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E.条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14、制统计图时要求。

A.标题应说明图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图的上方B.纵横两轴应有标目,一般不注单位C.纵轴尺度必须从零开始

D.直条图和线图,其长宽比例一般取5:7E.以上都不对

15、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排除了有关疾病等因素对所研究指标有影响的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 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B.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C.习惯确定只包含95%或99%的人的界值来源:D.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取单侧界限或双侧界限E.资料为正态分布时,可用正态近似法计算

1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A.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B.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

E.根据实际资料而定

17、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18、两个样本率判别的假设检验,其目的是。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C.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E.推断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同

19、假设检验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A.所比较的总体参数B.单侧或双侧检验C.检验水准D.P值E.以上都不对 20、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

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

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

21、有关离散度指标意义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数值越大,说明个体差异越大B.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C.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D.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E.应与平均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2、秩和检验和t检验相比,其优点是。

A.计算简便,不受分布限制B.公式更为合理C.检验效能高D.抽样误差小E.第二类错误概率小

23、总体标准差描述的是。

A.所有个体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B.某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D.某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某个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2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变异系数B.方差

C.极差D.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

25、当样本例数相同时,两组计量资料的成组t检验与配对t检验相比,一般情况下为

A.成组t检验效率高一些B.配对t检验效率高一些C.两者效率相等

D.大样本时两者效率一致E.与两组样本均数的大小有关

26、样本的两变量(X,Y)的相关系数r=0时,说明。(B)A.两变量不存在任何关系

B.两变量间不存在直线关系,但不排除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C.两变量间存在相互关系的可能性很小D.两变量必然存在某种曲线关系E.两变量间的关系不能确定

27、在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中。A.二者均反映抽样误差大小

B.总体标准差增大时,总体标准误也增大

C.样本例数增大时,样本标准差和标准误都减小

D.可信区间大小与标准差有关,而参考值范围与标准误有关E.总体标准差一定时,增大样本例数会减小标准误

28、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之比为。

A.率B.构成比C.频率D.相对比E.频数

29、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D)

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 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

30、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D.记录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31、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2、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用(A)较好

A标准差B 方差C 离均差平方和D 变异系数E以上都可以

33、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B.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C.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E.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34、正态曲线下,从均数μ到μ+1.0σ的面积

A、45%B、90%C、95.00%D、47.5%E、34.14%

35、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 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36、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P0.05,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A.两均数的t检验B.区组方差分析C.方差齐性检验D.q检验 E.确定单独效应

37、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P>0.05说明(D)

A.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C.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E.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38、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D)

A.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B.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 C.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D.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 E.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

39、标准化后的总死亡率: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的选择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它反映了实际率的水平

240、利用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C)

A.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B.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C.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D.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 E.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

4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 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A)A.适用范围广B.检验效能高 C.检验结果更准确D.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E.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

42、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B)

A.增加Ⅰ类错误B.增加Ⅱ类错误C.减少Ⅰ类错误D.减少Ⅱ类错误 E.两类错误都增加

43、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E)A.t检验结果更准确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D.近似等价 E.完全等价

44、四格表如有一个实际数为0(C)A、就不能作χ2检验

B、就必须用校正χ2检验

C、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χ2检验 D、肯定可作校正χ2检验 E、肯定不可作校正χ2检验

45、行×列表的χ2检验中,P<0.05说明(D)A、被比较的几个样本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B、样本率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C、任意两个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D、至少某两个样本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E、只有两个样本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46、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B)

A.相关系数越大B.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B.回归系数越大C.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E.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

47、t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D)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较伸展 E、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峰高

三、判断题(10分)

1、相关系数r=0.98,说明两变量密切正相关(对)

2、构成比资料可以选用圆图和条图(错)

3、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错)

4、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可以用成组的t检验(错)

5、正常值范围属于统计描述,可信区间的估计属于统计推断(对)

6、、数值变量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错)

7、等级资料比较宜用秩和检验。(对)

8、两变量的相关分析中,若散点图的散点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则r=1(错)

9、对统计图中的的坐标所有统计图的纵坐标都必须从零点开始(错)

10、非参数统计进行假设检验要求的条件是总体是正态分布(错)

四、简答题(25分)

1、医学参考值范围和可信区间的区别(5)

2、非参数检验的适用条件(5)

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规律(5)

4、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5分)

5、描述数值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些?适用条件分别是什么?(5分)

五、作图(10分)

某药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的近期疗效结果如下:

1、单纯型共221例,其中按病情分为重、中、轻,分别观察了136例、54例、31例;疗效:治愈60人、显效98人、好转51人、无效12人,有效率94.6%。

篇3:医学统计学例子

1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概况

1.1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心理特点

以三峡大学医学院为例, 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专业、影像专业、护理专业。据笔者观察, 这些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主要有以下心理特点。

1.1.1 学习目的是为获得学分

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所占学时和学分比重较大。但是大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并非专业课程, 在其未来工作中很少会用到统计学知识。此外, 由于科研经历比较少, 绝大多数本科生无法切实感受到统计学知识的重要性。据了解, 大多数学生修这门课程是为了获得学分, 而非出于对统计学知识的渴求。

1.1.2 学习目的是为学好一门课程

有部分学生学习刻苦, 对所学的每门课程都会认真对待, 一视同仁, 兴趣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往往较小。这部分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既不排斥也不热爱, 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

1.1.3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和厌烦心理

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大多形象化、具体化, 以识记为主。医学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良好训练, 而对统计学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难以理解。另外, 有部分中医和护理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 数学基础及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较薄弱。这使学生容易对医学统计学产生畏难心理, 甚至感到厌烦。这部分学生在医学统计学学习过程中, 学习态度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和指导[2]。

1.2 医学统计学现行教学安排及教学效果

医学统计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 实习课主要针对理论课上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

由于医学统计学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 讲解理论所需时间较长, 因此, 学生在理论课上往往直接进入对统计学相关概念和方法的学习之中, 几乎没有时间通过案例体会医学统计学知识的重要性。实验课通常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结合《实习指导》上的习题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再复习一遍, 然后学生做习题, 教师批阅并给出成绩。此部分成绩即为期末考试的实验成绩。这个过程中, 虽然学生会接触到一些案例, 但仅限于实习指导上的习题。这些习题基本上是已经整理好的资料, 学生只需选用相应公式进行计算, 而不需要对数据资料进行设计、分析和整理, 不利于对统计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统计思维的培养。甚至有学生抄袭他人作业, 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实验成绩很好但是理论考试成绩很差, 或考试成绩很好但却不会实际运用现象[3,4]。

2 对策

综上所述, 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激发其学习兴趣, 并最终改善教学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2.1 通过科研实践,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转变学习态度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 将理论知识穿插在实例中进行讲解,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提高教学效率。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以往实验课上针对不同理论知识做练习题的教学模式调整为利用整个实验课时完成一个简单的科研实践 (如人群调查) , 包括课题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教师参与课题设计实施全过程, 课题完成后, 学生要上交一份包括统计学分析结果和结论的调查报告。

在该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中心, 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引导作用较常规教学更为重要。为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教师应做到以下3点: (1) 提前设计好课题, 使课题涵盖传统实验课上所涉及的全部统计学知识。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尽量做到实验内容与学生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需要相对应。 (3)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首先, 避免理论课和实验课脱节;其次, 合理安排实验课时间, 带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实践任务, 避免因时间不够影响课题完成质量等。

2.2 成立学习小组,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果

在科研实践中, 如果不能有组织地开展调查和分析, 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 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个问题, 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成立学习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4]。教师则可以通过收集每个小组的反馈信息, 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情况及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成立学习小组有很多优点: (1) 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每个学生知识、能力参差不齐,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人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在合作中增长知识, 拓宽思维, 培养能力。 (2)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课时限制,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通常仅限于教材上典型的统计方法, 而对非典型统计方法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自行查阅资料, 拓宽了信息渠道, 为接触更多的统计学知识提供了机会。 (3) 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需要展开小组分工、讨论和汇总等一系列活动,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等, 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时, 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 因此,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小组中有些学生热情积极, 通常在小组讨论中起到主导作用, 而有些学生比较腼腆, 往往一言不发, 甚至在遇到难题时, 有的学生会将难题推给别人, 坐享他人讨论的结果。 (2) 班级学生较多, 一般有40人左右, 导致实验课上小组划分和监控有一定困难。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确定学习小组组长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比如, 在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确定小组后, 要求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作用;另外, 通过督促小组长, 使小组长督促组员, 将教师对全班学生的监控转化成对小组长的监控[5]。

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开展科研实践, 成立学习小组, 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启发和协调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统计学理论知识融入科研实践,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协作与表达能力, 是值得推广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

摘要: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其核心内容在于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解决医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应用。但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学不能致用”现象, 主要表现为学生在科研或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体会, 探讨其影响因素, 并提出建议, 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小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振球, 徐勇勇.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杨伟品.浅谈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8) :66-67.

[3]张兵.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7 (11) :183-184.

[4]伍亚舟, 易东, 张彦琦, 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 (7) :635-638.

篇4:医学统计学例子

一、宣传、强调医学统计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性

我们利用课堂、网站、橱窗中介绍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是医学各相关专业、各层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医学科研中医学统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医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大致包括立题设计、实验(或调查)、实验结果的收集与记录、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等。可见,医学统计学贯穿了医学科研的始终。医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资料收集、分析、推断等都离不开医学统计学思维。因此在医学统计学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医学统计学是方法学,正如法国哲学家迪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医学统计学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式,部分公式显得复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望而止步。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如“填鸭灌输式”或“知识继承型”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没有正确理解统计学中的概念含义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主要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医学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甚至对资料的设计类型、性质和分析目的都是模棱两可的。这种“单向性、机械性”教学模式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改革医学统计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经典案例入手,问题为先导,学生为中心,培养医学生学习兴趣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我们采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统计学思维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强调绪论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绪论是医学生第一次接触医学统计学,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绪论课上我们主要通过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比如:①通过2年多的医学学习,你们认为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最棒的医生?②怎样才能最快的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③怎样了解到某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很多同学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查找、阅读、分析文献?最后让学生阅读一篇带有统计学相关的文章,最终让学生明白学习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以及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比如数学、科研设计、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

2.多用经典案例,培训医学生科研思维

在教学中,不直接解释基本概念,而是给出一些经典实验例证,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思考:如果他们碰到了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动性。例如一个经典实验:坏血症的治疗——医学历史上第一次有效控制的干预试验,当时英国对这病采用的治疗方案有6种:1)苹果汁;2)桔子和柠檬;3)醋;4)泻药;5)硫酸丹剂;6)大蒜和芥子。如何评价6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1747年5月20日,Lind医生将12名病情相同(似)的患者带到一艘船上。分为6组,每组两人,分别给予下列6种干预:A组:每天饮1夸脱苹果汁;B组:服25滴硫酸丹剂,每天3次;C组:服2匙醋,每天3次;D组:每天饮约半品脱海水,服缓和的泻药;E组:每天食2个桔子,一个柠檬;F组:每天服由大蒜、芥子等成份组成的干药。其中,Lind医生的试验将病情最重的2名患者分到D组:泻药是当时流行的治病方法。当6月16日船返回英国Plymouth港时,所有患者的病情都有好转。其中E组恢复的最快、最好。B组有一人病情较登船时好转。

Lind医生的试验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直到160年后,通过动物实验才真正从科学意义上解释了E组疗效最好的真正原因。坏血病的对症治疗是补充维生素C。对于这样一个实例,请同学们思考:为何要设计成6组?为何要在同一条船上作该实验?通过同学们的思考可以看出,通过医学统计学设计,再通过实验研究,能够揭示出事物原有的一些规律,统计学设计对科研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现代统计学的观点看,Lind医生的干预试验有两点符合统计学要求:一是设有对照组:6个干预相互比较;二是质量控制:所有患者在同一条船上,便于监督服药和观察病情。无对照试验和质量控制不严而导致研究结果“失真”的例子,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常发生。

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其科研的意识,使其意识到医学统计学不是数学,而是提高医学科研能力的必需工具,医学统计学的思维贯穿科研的整个过程。

3.结合经典案例提炼概念,让学生在实例中学习概念

根据上面的例子进一步提问:上述实验中坏血病患者有多少人?怎样确诊患者所患疾病?实验中为何只选了12个患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体会什么是总体、样本、同质、变异等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

(二)结合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式预习教学

目前,很多医学生对涉及诊疗直接相关的学科特别感兴趣,比如:药学、内科学等。因此在讲授每堂课前,给学生一篇相关的典型论著,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阅读,然后提问。这样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带着问题学习,在讲解完该课统计学知识后,让学生再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学习怎样设计怎样分析,有缺陷否?增加实践经验。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自学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科研论文,提升统计分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其科研能力。

在整个医学统计学理论教学结束之前,再组织学生开展一两次课堂讨论。课前摘选1~2篇医学文献让学生预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并评价其统计设计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作者如何利用良好的设计防止偏倚,控制误差,以及其如何在论文中进行相应的表达。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文献中统计分析方法与结果的能力。训练学生根据实际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提高他们对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论文、评价论文。

采取以经典实例中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单个统计学方法及典型例题的基础上,摘选一些医学期刊论著中的不典型实例,进一步分析、强调各种统计学方法的范围、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将重点放在各种统计学方法比较和互相联系的讲解上,在列举大量实例时。充分发掘调动医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去体验、理解统计学的各种概念与原理。这样,由浅入深,由简而繁,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设计内容的教学力度

实验设计是学生学好统计学的关键之一,更是提高统计分析、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本科教学中该部分安排为自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和进一步的学习。加强科研设计、资料搜集和整理等方法的能力培养,使学员学会对某项研究能作出合理的设计,对一份完整的科研资料中各个不同的统计要求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处理方法。

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师的科研经验也非常重要

很多学生对老师的科研活动很关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地举自己工作、科研中遇到的实例,如何就一个研究内容进行科研设计、方案实施、数据收集、整理到最后统计分析,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能体会到科研并不神秘,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

综上所述,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对象,其可塑性很大。上课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唱“独脚戏”,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适时地提出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平等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比一言堂、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更加受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统计学教学,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阅读科研论文等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指导他建立起一整套正确的科研方法,包括查阅文献——立题——调研——科研设计——实际操作——整理资料——数据处理到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让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和激情,从而培养其科研能力。

目前,我们的教育模式要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目标,就得让学生尽早接触、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对于培养适应21世纪医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资助课题(泸医教[2006]21号)。

篇5:医学统计学总结

答:均数是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而标准差是描述定量资料离散程度的指标,二者反映的是资料分布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

2、极差、四分位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

答:这四个指标的相同点在于均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不同点为:极差可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一般常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小样本资料的变异程度,或用于初步了解资料的变异程度。若样本含量相差较大,则不宜用极差来比较资料的离散程度。四分位间距: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资料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常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适用于比较计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3、x2检验用于什么?

答:x检验用于:推断两个及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是否有差别,两个分类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多个率的趋势检验,以及两个率的等效检验等。此外,也用于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4、四格表的U检验和x2检验有何联系?

答:(1)相同点:四格表的u检验的根据是正态近似原理(n足够大,∏和1-∏均不太小)。能用四格表的u检验进行两个率比较检验的资料,都可以用x检验。四格表的双侧u检验与x检验是完全等价的,两个统计量的关系为u= x,u20.05/2= u20.05/1.u检验和卡方检验都存在连续性矫正问题(2)不同点:①正态分布可以确定单、双侧检验界值,满足正态近似条件时,可以使用四格表的单侧u检验。②满足四格表u检验的资料,计算两率之间的95%可信区间,尚可分析两率之差有无实际意义。③x2检验还可以用于配对设计四格表,但这时推断∏1,∏2是否有差别的x2公式不同。5.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区别何在?各有何优缺点? 答:区别:参数检验,其应用条件是已知总体的分布类型,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非参数检验,不依赖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目的在于检验总体分布是否不同。(2)参数检验优点是符合应用条件时,检验效能较高。缺点是对资料要求严格,不能用于等级数据、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切数据,此外,还要求资料的分布类型已知和总体方差齐等条件。非参数检验优点是应用范围广,计算简便,对资料的要求不高;缺点是若对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的资料用非参数检验,则会降低检验效能。如需检验出同样大小的差异,非参数检验往往需要更大的样本含量。

6.对同一资料,又出自同一研究目的,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不一致时,宜以何者为准?答:两者各有使用条件,究竟取哪种结论,要根据资料是否满足该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选择。在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时,可接受参数检验的结论,而资料不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时,应以非参数检验的结论为佳。如总体分布为极度偏态或其他非正态分布,或者两总体方差不齐时,此时宜采用秩和检验的结果。7.非参数检验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①等级资料②偏态资料。当观察资料成偏态或极度偏态而又未经任何变量变换,或虽经变量变换但仍未达到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时③总体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④要比较的各组资料方差不齐⑤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定数据。

8.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当n1>n2>10时采用u检验,这时检验是属于参数检验还是非参数检验?为什么?答:两组比较的秩和检验,当n很大时,可利用秩和T的分布随n增大渐进正态分布的性质,进行u检验,此时利用的并非原始数据,而是经秩变换后的数据,故仍属非参数检验。9.直线回归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做回归分析一定要有专业意义,不能将毫无联系的两个变量作直线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应绘制散点图,考查x与y之间有无直线趋势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点;考虑是否满足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与图示一般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限;两变量的直线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

10.简述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①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中因变量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r既可以是来自正态总体中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布总体的随机变量,②分析目的不同: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变量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联系:①方向一致:对一组数据计算,r与b,它们的正负号是一致的。②假设检验等价:对同一样本r和b的假设检验得到的t值相等。③用回归解释相关:由r2=SS回/SS总可知,若回归平方和越接近总平方和,则r越接近于1。

11.简述直线相关、秩相关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①资料要求不同:直线相关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秩相关适用于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以及用等级表示的原始数据。②相关意义不同:直线相关表示两变量的直线相关关系存在,秩相关表示两变量的相关关系。联系: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相同;秩相关是将原始数据进行秩变换,以秩次计算直线相关系数。

12.均数的可信区间和参考值范围有何不同?

222

22答: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100(1-α)%(即可信度)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得到的范围亦称可信区间。参考值范围:医学参考值范围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常数,也称正常值。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生物医学数据并非常数,而是一定范围内波动,故采用医学参考值范围作为判定正常和异常的参考标准。

13秩和检验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①不受总体分布限制,适用面广②适用于等级资料及两端无确定值的资料③易于理解,易于计算。缺点:是对分布类型的广泛适应性,使其很难充分利用资料提供的信息,有时会导致检验效能降低。14在t检验和u检验时,何种情况下采用单侧检验?

答:单侧检验的备择假设带有方向性,如:m>m0,实际中只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双侧检验的备择假设中包含不等号(如:m≠m0),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m>m0或m<m0,无方向性。15.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均数适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由于均数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故不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只是需采用几何均数或中位数。)几何均数对于原始观察值呈偏态分布,但经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易用几何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常用于等比级资料或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中位数可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对于正态分布资料,中位数等于均数;对于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中位数等于几何均数。由于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主要用于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的资料。16.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与联系,他们的用途是什么?

答:标准差:是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离散趋势(变异程度)的常用指标。总体标准差用δ表示,样本标准差用s表示。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总体均数为H,各⊙围绕H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来描述。用途:标准差用途: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②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③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④结合均数描述分布特征。标准误用途:表示每个样本均数间的变异程度,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即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接近程度,也可称为样本均数的标准差。17.统计图制作的一般原则?

答:首先,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正确选用适当的统计图。其次,除圆图外,一般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的位置表示。最后,绘制图形应注意准确、美观,给人以清晰的印象。18.各种统计图适合于何种资料? 答:描述某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宜选用直方图;分析、比较独立的或不连续的多个组或多个类别的统计量宜选用条图,分析某指标随时间或其它连续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宜选用线图,描述或比较不同事物内部构成时用圆图或百分比条图等。

19.为什么要做r和b的假设检验?

答:b:即使从总体回归系数β等于零的总体中作随机抽样,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其样本回归系数b也不一定全为零。因此,求得一个样本回归系数时,首先,需考虑线性方程是否成立?并进行回归系数β是否为零的检验。以推断自变量x与应变量y见是否有直线关系存在。

r:假定从总体相关系数þ=0的总体中随机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所得样本相关系数r不一定全为零。故此,求得一个样本相关系数r值后,仍需进行总体相关系数þ是否为零的假设检验。

20.服从二项分布的条件是什么?

答:凡具有贝努力试验序列3个特点的变量,一般可认为服从二项分布①每次试验的结果只能是两种互斥的结果中的一种(A或者非A)②各次试验的结果互不影响,即各次试验独立③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各次试验中出现某一结果A具有相同的概率∏(非A的概率1-∏)。

21.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直线的斜率称为回归系数,直线相关系数也称积距相关系数,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间的相关方向与密切程度。它们的联系——方向一致即r与b正负一致,假设检验等价。区别:资料要求不同,回归系数方程要求服从正态分布,x精确测量严格控制Ⅰ型回归,相关方程要求x,y双重复正态Ⅱ型回归。22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为什么不能用t检验?

答: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又称多重比较,其目的是推断究竟哪些总体均数之间存在差别,由于涉及的对比组数大于2,若仍用前述的t检验对两个对比组做比较,会使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增大,即可能吧本来无差别的两个总体均数判为有差别,因此,多重比较不宜用t检验分别作两两比较。

23对同一资料,有出自同一研究目的,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结果不一致时,宜以何者为准?答:参数检验要求其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齐性,非参数检验常用解决那些总体分布未知的统计问题,对于同一资料,又出自同一研究目的,采用参数研究还是非参数检验取决于资料的类型。24.为什么要进行抽样研究?抽样时为什么会产生抽样误差?

答:计量资料的总体中所含的样本数量巨大,要获取资料的总体均数、标准差等数据十分困难,因此医学科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抽样研究方法,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统计推断。但通常情况下,样本均数(x拔)不可能与总体均数μ正好相等,这种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25.相关系数的意义?

答:相关系数r没有单位,取值范围为-1≤r≤1。两变量相关的方向用r的正负号表示,即r>0表示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相关系数r的大小表示密切程度,r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两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高。∣r∣=1表示完全相关,∣r∣=0表示无直线相关。26.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答:①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②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③各样本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27.χ2检验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事项)?

答:① 计算χ2 值时必须用绝对数。而不能用相对数,因为χ2 值的大小与频数大小有关。②χ2 检验要求理论频数不宜太小,一般认为不宜有1/5以上格子理论频数小于5,或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1。对理论频数太小有三种处理方法:A 增大样本例数 B 删除理论数太小的行或列 C 合并③当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的χ2 检验结论为拒绝检验假设,只能认为各总体率(或总体构成比)之间总的说来有差别,但不能说它们彼此间都有差别。或某两者间有差别。

28.非参数检验适用哪些情况?

答:①等级顺序资料。②偏态资料。当观察资料成偏态或极度偏态分布而又未经变量变换未达到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时,宜用非参数检验。③未知分布类型资料④要比较的各组资料变异度相差较大,方差不齐,且不能变换达到齐性。⑤初步分析。有些医学资料由于统计工作量过大,可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初步分析,挑选其中有意义者再进一步分析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从几个总体所获得的数据,往往难以对其原有总体分布作出估计,在这种情况下可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29.为什么秩和检验的编秩在不同对比组间出现相同数据要给予“平均秩次”,而同一组的相同数据不必计算“平均秩次”?

答:因为在不同对比组,不取平均秩次会加大或减小某一组的秩和;而在同一组内,出现相同数据不编平均秩次,该组秩和不受影响。

30.怎样正确使用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答:根据专业知识推断两个总体是否有差别时,是甲高于乙,还是以高于甲,当两种可能都存在时,一般选双侧;若根据专业知识,如果甲不会低于乙,或研究者仅关心其中一种可能时,可选用单侧。一般来讲,双侧检验较稳妥故较多用,在预实验有探索性质时,对结果的考虑以思路较宽为好,也用双侧检验。单侧检验,应以专业知识为依据,他充分利用了另一侧的不可能性,故检出效率高,但应慎用。

31.回归系数:直线的斜率b,也称回归系数。统计学意义是自变量x改变一个单位时,应变量y平均变化b个单位。32.相关系数:也称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说明具有直线相关的两变量间相关方向与密切程度。33.直线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①做直线回归一定要有实际意义②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应绘制散点图。③考虑建立线性模型的基本假定④取值范围,避免外延。⑤两变量间有直线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34.相关分析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①资料要求x、y都应来自双变量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②进行相关分析前,应先绘制散点图,有线性趋势时,才可进行相关分析。③满足应用条件的同一份双变量资料,回归系数b与相关系数r的正负号一致,假设检验等价。④相关分析时,小样本资料经t检验只能推断两变量间有无直线关系,而不能推断其相关的密切程度。要推断两样本间相关的程度,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当r有统计学意义时,但r2较小时,下结论要慎重。35.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答:①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②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③各样本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36.二项分布:贝努力试验序列中结果A出现次数的概率分布就是~。

37.率的标准化法:为解决因内部构成不同而导致分组率比较的结果与和纪律比较结果的矛盾,选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人口或标准人口构成,分别计算两组的标准化率,这种方法称~。

篇6:医学统计学习题

A.SS总=SS组间+SS组内B.ν总=ν组间+ν组内

C.MS总=MS组间+MS组内D.MS组间>MS组内

2.方差分析中,获得P<0.05时,结论是D

A.证明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B.证明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C.可认为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D.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3.若检验统计量F近似等于1,说明C

A.组间方差中不包含测量误差B.组内方差中不包含测量误差

C.组间方差中不包含处理因素D.方差分析中应接受原假设

4.随机区组设计中,同一配伍组中的各个观察个体要求D

A.是同一个个体B.给予相同的处理C.相互间差别越大越好

D.除处理因素外,其他因素和条件都相同或相近

5.完全随机成组设计,随机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分别可分解为几部分B

A.2,2B.2,3C.2,4D.3,2E.3,3

6.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完全随机设计和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B

A.完全等价,且F=tB.完全等价,且F=

C.完全等价,且t=D.方差分析结果优于t检验

7.将 90 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 A、B 和 C 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压的差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B。

A.作三个样本两两间差值比较的 t 检验 B.作三个样本差值比较的方差分析

C.作服药前后配对设计资料的 t 检验方差分析

D.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E.以上都不对

9.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1 例有效,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_A____。

A.有效率为 50% B.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C.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D.分母太小,用相对数不可靠

E.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

10.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同为4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万,乙地为38/万,因此可认为A

A.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B.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

D.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E.乙地冠心病的诊断较甲地准确

11.调查某地居民 1600 人,得蛔虫感染率为 50%,则其总体率的 95%可信区间为 _____。

A.47.55~52.45% B.48.75~51.25% C.45~55%

D.49.68~50.32% E.据此资料不可推知

12.下列关于方差分析的陈述中正确的是_E___。

A.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各组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B.方差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各样本均数来自同一总体

C.方差分析中判断 F 值相对应的 P 值时需查双侧界值表

D.方差分析得到的 F 值越大, 表明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E.方差分析得到的 F 值越小, 越没有理由怀疑 H0 成立

13.用两种方法检查某疾病患者120 名,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问两种方法何者为优?A

A.不能确定B.甲、乙法完全一样

C.甲法优于乙法D.乙法优于甲法

14.某医师用哈磁针加中药治疗焦虑症病人,治疗20例中15人好转;用单纯中药治疗21人中12人好转;用西药治疗23人中18人好转,若进行X2检验,自由度为:B

A.1B.2C.3D.4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A

A.四格表 检验B.四格表校正 检验

Ct检验DU检验

16.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数的是(D)

A 率B 构成比C 比D百分位数

17、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 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的观察单位或观察次数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 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1.为研究静脉曲张是否与肥胖有关,观察122对同胞兄弟,每对同胞兄弟中有一个属肥胖,另一个属正常体重,记录得静脉曲张发生情况见表8-2,试分析之。

表1122对同胞兄弟静脉曲张发生情况

2.121名前列腺癌患者中,82名接受电切术治疗,术后有合并症者11人;39名接受开放手术治疗,术后有合并症1人。试分析两种手术的合并症发生率有无差异?

3.某医院以400例自愿接受妇科门诊手术的未产妇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4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镇痛处理,观察的镇痛效果见表2,问4种镇痛方法的效果有无差异?表24种镇痛方法的效果比较

镇痛方法 例数 有效率(%)

颈麻10041

注药10094

置栓10089

对照10027

4.用噬菌体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结果见表3,问两组阴转率有无显著差异?

表3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组别 观察人数 粪见检阴性人数阴转率(%)

试验组292586.2

对照组281760.7

合计574273.7

1.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比较:B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较伸展

E、以上都不是

2.对于一组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若对每一个个体同时减去一个不为零的数,则:B

A、均数、标准差都不变B、均数变,标准差不变

C、均数、标准差都改变D、均数不变,标准差变E、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个指标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C

A、变异系数B、标准差C、标准误D、极差E、均数

4.一组变量的标准差将:C

A、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大而增大B、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大而减小

C、随变量值的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D、随变量值的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减小E、随抽样误差的减小而减小

5.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如下:2,3,3,3,4,5,6,30则平均的潜伏期为:A

A、均数为7天B、中位数为3天C、中位数为4天

D、中位数为36.若X服从以μ和σ为均数和标准差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95百分位数等于:A

A、μ-1.64σB、μ+1.64σC、μ-1.96σD、μ+1.96σE、μ+1.64

7.配对设计中,同一对中的两个观察个体要求:D

A、是同一个个体B、给予相同的处理C、相互间差别越大越大越好

D、除处理因素外,其它可能影响观察指标的因素都相同或相近E、以上都不是

8.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2.58σ的面积是:C

A、95%B、99%C、49.5%D、5%E、以上都不是

9.要评价某市一名8岁女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A

A、用该市8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该市8岁女孩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C、作样本与总体比较的单侧t检验

D、作样本与总体比较的单侧z检验E、以上都不是

10.一组男童身高均数是110cm,S=5cm,体重均数是25kg,S=3 k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身高的变异程度小于体重的变异程度

B、身高的变异程度大于体重的变异程度

C、身高的变异程度等于体重的变异程度

D、单位不同无法比较E、身高的变异程度与体重的变异程度为5:3

.5天E、以上都不对

11.样本均数比较作t检验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以(B)所取Ⅱ类错误最小。

A.B.C.D.E.12.在单组样本均数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中,结果t=3.24,t0.05,v =2.086,t0.01,v =2.845。正确的结论是()。

A.此样本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不同

B.此样本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差异很大

C.此样本均数所对应的总体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差异很大

D.此样本均数所对应的总体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相同

E.此样本均数所对应的总体均数与该已知总体均数不同

13.假设检验的步骤是(A)。

A.建立假设,选择和计算统计量,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

B.建立无效假设,建立备择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C.确定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选择t检验或Z检验,估计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

D.计算统计量,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E.以上都不对

14.作单组样本均数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时,正确的理解是(C)。

A.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B.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C.统计量t越大,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D.P值就是a

E.P值不是a,且总是比a小

1.一般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40 g/L,某研究者随机抽取25名高原地区成年男子进行检查,得到血红蛋白均数为155 g/L,标准差25 g/L。问:高原地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是否比一般正常成年男子的高?

2.某单位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缺乏对肝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将同种属、同年龄、同性别、同体重的大白鼠配成8对,并将每对动物随机分配到正常饲料组和缺乏维生素E的饲料组,定期将大白鼠杀死,测定其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问饲料中维生素E缺乏对肝中维生素A的平均含量有无影响?

大白鼠对别12345678

正常饲料组3.552.603.003.953.803.75 3.453.05

维生素E缺乏组2.452.401.803.203.252.70 2.401.75

3.为研究孕妇补锌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将96名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一组在孕期不同时间按要求补锌,另一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无不同。

上一篇:代理词(商场招租联营合同纠纷)下一篇:高中数学知识点精选难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