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补救措施及方案

2024-05-19

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补救措施及方案(共9篇)

篇1: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补救措施及方案

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整改措施

2014年5月7日,发现201#-209#楼现浇砼楼板出现裂纹,雨后楼板,屋面板下面局部形成较严重的渗水现象,现场查看分析,为多种原因所致,不会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但是影响部分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针对这一情况,项目经理组织了由技术总工、生产经理、技术员、质检员参加的专题会议,认真细致的分析出现裂缝的原因。本着实事求是,对业主负责任的态度,制订整改方案如下。

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

1、砼楼板出现裂纹与气候养护有关,因盲目赶工,在混凝土浇筑时间不长就揭开混凝土表面塑料薄膜放线施工。春季气候干燥,太阳暴晒,再遇大风,表面失水干燥,而引发裂缝。

2、在施工过程中,混凝楼板支撑体系,刚度不够或支撑间距大,横向木楞出现挠度。加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没有终凝前,上人上料过早,特别是用塔吊上钢筋、模板时重量较大,或出现集中荷载,使楼板发生震动,出现楼板裂缝。

3、混凝土配比,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由于水灰比不当,坍落大,砂率高,骨料粒径小,浇筑时振捣不实,产生裂缝。

4、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浇筑时楼板振捣密实度不够或过震泛浆。混凝土收面没有随着混凝土初凝撤浆赶光压实,出现楼板裂缝。整改措施

1、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苫盖,保持混凝的本身水分,减少混凝土自身的收缩。有效持续的使混凝土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使水泥水化充分、完全。并且在混凝土终凝以后,达到 一定强度才能揭开。

2、加强模板支撑体系刚度。立杆步距不宜过大,且要有剪刀撑。斜拉撑,横楞尽量采用刚度较大的钢管,木质方楞支撑步距≤900mm,钢管楞支撑步距≤1200mm。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得上料过早,特别是用塔吊上钢筋、模板要轻吊轻放,尽量不使重物放在开间中间,最好放在剪力墙处。不得使混凝土楼板发生震动。严格控制操作规程,不得盲目赶工。

4、在混凝土浇筑时,精心操作,振捣密实,要用平板振捣器横向纵向不留死角均匀振捣,随着混凝土撤浆赶光压实。要有专人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工程师,生产经理,技术员,质检员监督各施工队强制执行。

江苏文信唐门一品项目部

2014年5月21日

篇2: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补救措施及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物场地类别Ⅲ类。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独立承台桩基础,承台间设拉梁及抗水板,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 1#楼和3#楼基础型式为筏板桩基础,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计算抗震等级二级,构造抗震等级为一级;2#楼基础型式为独立承台桩基础,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计算抗震等级三级,构造抗震等级为二级; 12#、13#、14#、15#楼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三级,构造抗震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主体主要为剪力墙结构,现浇剪力墙及楼板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依据《河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J41-070-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以及本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墙、板裂缝等质量通病,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二、钢筋砼构件裂缝的主要特征: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剪力墙及楼板的裂缝主要有以下特征:

1.钢筋砼墙体裂缝的主要特征:

(1)绝大多数是竖向裂缝,多数裂缝长度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细而消失;(2)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一般不大,超过0.3mm的很少,大多数裂缝不大于0.2mm;(3)裂缝出现时间多在拆模后不久,有的还与气温骤降有关;(4)随着时间裂缝继续发展,数量增多,但缝宽增大不多;

(5)地下室墙沿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中部及附近较多。地下室回填后常见裂缝处渗漏水,但水量一般不大。

2.钢筋砼楼板裂缝的主要特征:

(1)裂缝一般较短,不超过1米长,大多数在300—600mm间;(2)裂缝数量较多,宽度大约在0.5-3mm左右;

(3)裂缝分布一般在次梁所围成的方框内,有些沿板筋分布。有些裂纹呈不均匀分

结构复杂得多。其抗收缩变形能力较差,设计通常仅按强度要求进行设计,为了经济指标要求,板厚取下限值,而对其变形及抗裂未予重视。

②伸缩缝、施工缝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房屋结构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作了明确规定,但同时也说明以上规定不能同时防止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但设计上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伸缩缝间距一般取得最大值甚至超过最大值。有些设计以采用后浇带的形式来替代伸缩缝的设置,后浇带主要是解决主体结构在施工期间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后浇带的间歇时间只有二个月左右,甚至更短而在后浇带完成后继续存在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今后长期存在的周期性循环温度变形就无法解决,再加上商品混凝土收缩性大等其它不得因素,在后浇带处产生长贯穿性裂缝是必然的。同理按施工规范允许留设在板跨中三分之一区间内的施工缝出现收缩裂缝也就可以理解了(尤其是单块面积较大套的楼板)。

③钢筋设置

目前设计上楼板的配筋均是按正负弯矩,以分离式的形式来布置的,此种配筋方式对调节楼板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目前使用商品混凝土单块面积较大,抗收缩能力最差的平板式住宅楼板。由于钢筋设计强度较高,使得楼板混凝土含钢量不足,钢筋间距放大,同样使得其调节板内应力的能力降低,成为楼板裂缝的又一个不利因素,同理有些板块较长分布筋间距很稀,又是I级钢(I级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最差)出现与分布筋相垂直的裂缝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④予埋的线管均为PVC管,有些通长管是通过跨中单层配筋处,由于PVC管与混凝土粘结性差,无法共同工作,使以上处的混凝土截面有效面积的降低,不但混凝土收宿变形极易在以上处产生通长裂缝还将降低混凝土楼板承载力。

5、施工方面原因

①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过大,停置时间过长。

②混凝土浇捣时材料过高,粗细骨料分离,振捣不均匀,抹平压实不到位,有些部位粗骨料全部下沉,面层砂浆集中,造成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不一性。

③施工时混凝土接搓处延续时间过长而凝固,使得混凝土接搓处收缩不同而产生裂缝(俗称冷缝)。

④板厚尺寸控制不严,造成板厚不均匀。

⑤钢筋和线管固定位置不准、不牢,导致施工时钢筋和线管变形移位。

⑥模板和支撑构造不当,漏水、漏浆、刚度不足,过早拆摸,施工荷载不当,造成

作,板厚不小于150mm时,马镫钢筋采用Φ14(且不小于板水平筋直径)的三级钢筋制作。间距按800mm×800mm设置。板边第一排马镫筋距离板边300mm设置,且扣筋下保证不少于两排马镫。

在浇筑过程中要有专职钢筋工值班,及时修复变形移位的钢筋。

②模板构造要合理,防止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改变砼构件截面尺寸,甚至裂缝,拆摸时间不能过早。

③在浇筑提前标出楼板厚度的标志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拉线控制楼板混凝土标高,以确保楼板厚度。

④混凝土下料不宜过高,振捣要均匀,恰到好处,在初凝后终凝前再进行二次收面,并边收面边用薄膜进行覆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初期的收缩裂缝。

⑤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对混凝土要延长养护时间,楼面养护采用薄膜覆盖,冬季施工时,薄膜外增加毛毯。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定期浇水。一般混凝土养护天数不宜少于7天,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或商品混凝土的养护天数不宜少于14天。

⑥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兆帕前不得上人和堆积材料。材料在楼板上堆放时,应分散放置,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临时堆放时,必须在材料下垫不少于两根方木,且不能堆放过多。避免集中荷载过大,引起楼板裂缝。

⑦墙体侧模板拆除时间不能太早,必须保证混凝土完全硬化后才能松动侧模,时间一般控制在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模板拆除后,及时在墙面上喷洒养护剂。

五、裂缝处理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2.灌浆、嵌逢封堵法

篇3:现浇砼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

1.1 设计方面的原因

住宅平面布局较长、不规则, 伸缩缝、后浇带设置不合理;楼板中预埋线管多, 引起楼板混凝土厚度减小;楼板厚度较小, 刚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未考虑其他因素;楼板采用单层钢筋, 在支座处配置负弯距钢筋, 钢筋间距较大, 未考虑其他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 大于C30等。

1.2 施工方面的原因

1.2.1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 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 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 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 抗拉强度低, 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 流动性好, 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 此时, 砼脱水干缩时, 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1.2.2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 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 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 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 造成表面砂浆层, 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 待水分蒸发后, 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 过于干燥, 则模板吸水量大, 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产生裂缝。

1.2.3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 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 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 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 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 由于受风吹日晒, 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 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 因昼夜温度大, 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1.2.4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 过早拆模, 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 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 承受弯、压、拉应力, 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 把板面负筋踩弯等, 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 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 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1.2.5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 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 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 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 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1.2.6 其它施工质量引的裂缝

混凝土浇捣时振捣不到位;楼板钢筋保护层未控制好, 楼板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楼板中的线管处未采取加强措施。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 在混凝土浇捣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 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2.3 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

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 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 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 认真养护, 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2.4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 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 承受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2.5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制定施工方案, 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

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造成变形。

3 裂缝的防治与处理方法

3.1 设计方面防治

住宅建筑平面应尽量规则, 避免平面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 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 宜设置梁, 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住宅长度较长时, 要合理布置伸缩缝、后浇带;当楼板中的线管较多时, 应适当加大楼板厚度, 保证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高度, 并在线管上方设置钢筋网片保护。厨房、卫生间、阳台楼板厚度不小于90mm, 其他房间的楼板不小于110mm。楼板钢筋要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钢筋间距不要大于120mm, 钢筋直径不要大, 最好用二级钢;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小。

3.2 施工方面防治

3.2.1 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 并控制掺合料掺量,

粉煤灰用量不要超过水泥量的15%;混凝土水灰比要控制, 用水量不得大于180kg/m3。保证现场浇捣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5cm以下;控制好混凝土中的细骨料, 不得用细沙或特细砂 (Uf≥2.3) , 尽量杜绝细骨料的含泥量。

3.2.2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一定要加强养护, 专人负责、养护, 保持混凝土楼板的湿润,

至少7天;混凝土浇捣时要振捣均匀,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要挑选专业的工人进行此项工作;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尤其是上部钢筋。对于不同厚度板的上下层钢筋之间的距离要用不同高度的马凳, 并保证足够的数量, 达到混凝土板设计有效截面。同时对板的混凝土厚度要保证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 不能偷工减料;楼板中的线管要增设钢丝网进行加强, 线管不宜立体交叉。主体施工周期不宜过快, 保证合理工期;控制施工荷载的堆放等。

3.3 裂缝的处理

3.3.1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 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 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3.3.2 其它一般裂缝处理,

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 压平养护。

3.3.3 当裂缝较大时,

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 冲洗干净后, 用1:2水泥砂浆抹平, 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3.4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3.3.5 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

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 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责任编辑:孙卫国

摘要:首先分析了现浇砼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并提出了对裂缝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篇4: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补救措施及方案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末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房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即按照技术导则一的第6条中的前半条文采用)。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袍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不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砼表面不平、负面末起到全部作用,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裂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可在晚间浇注避开,人员高峰,把筋调整好后再浇注,完工后,铺盖好。

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预埋线管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的作用则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要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撑施工。

C、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篇5:现浇砼板裂缝修补方案

0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在多数大中型城市,混凝土施工时的供应形式正逐渐地由现场搅拌逐步向商品混凝土过渡。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楼板裂缝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质量通病,不仅影响观感,严重的裂缝也将破坏建筑物、构件的整体性,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强度。同时,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存在,也常引起诸多用户的不满,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

事实上,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才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宽度小于0.05mm的裂缝对使用均无危险性,而且是肉眼不可见的。我们这里说的裂缝是指宽度大于0.05mm的裂缝。这里结合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仅从施工角度,阐述一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二、从施工角度谈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一)楼面钢筋网得不到合理保护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只要按要求合理地布置垫块,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其保护层厚度比较容易控制。但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变形、弯曲、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尤其混凝土泵管装拆移动时操作人员无处落脚,难免大量踩踏钢筋;上层钢筋网的钢筋支撑马凳设置间距过大或漏放,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到扰动而偏离原位,等等现象,极易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楼板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少,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根据施工实践,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较好地克服以上所提到的问题:

1、纵横向的垫块应限制在1平方米中放2块,即垫块间距以不超过0.7m为宜。

2、钢筋绑扎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负筋质量的管理。加密支撑马凳的间距、确保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筋)必须设置钢筋马凳,其纵横向间跨不应大于0.7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0.6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

3、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4、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在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5、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马凳支撑点行走,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

6、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应重点检查和修复。

7、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二)楼板施工不规范有些工程在施工时,模板及支撑缺少足够的刚度,垂直支撑与楼面接触部位没有设置楔子顶紧或模板支撑数量过少,使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及成型后模板出现局部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没有洒水或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施工前应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特别是高支撑模板施工技术方案,方案中应有计算书,其内容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等方面的验算。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对已重复使用多次的模板、支撑材料,应作必要的强度测试,技术方案应以材料强度实测值作为计算依据。

支撑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方料与模板的接触面不得有任何间隙,使每个接触面都有可靠的支撑点,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产生。不同部位的结构构件按照规范要求,在试块强度达到允许值时方可拆模。平台进料口等薄弱部位,模板和支撑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能拆除,以有效地防止因拆模过早导致结构受损而产生的裂缝。

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浇捣后的养护。施工中不断用移动标志来控制混凝土板的厚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浇捣完毕后根据厚度控制点用4米铝合金刮杆进行找平,在混凝土终凝前采用三次成活施工法,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干燥模板过多吸收混凝土中拌合物中的水分。

(三)工期过紧目前多数开发商为了早日实现经济效益,往往过分地压缩工期。施工方为了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完成任务,抱着“赶早不赶晚”的思想,总是在主体工程的施工期间,努力地往前赶工期;再者,主体施工期间,穿插专业较少,易于管理,这也使得压缩主体工期更易于实现。

开发商应全面考虑工程建设,把工程质量放到更高的角度加以审视,不可因急功近利而把工程工期压得过短。施工方特别是总承包方应加强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总工期已定的情况下,争取在装修阶段赶工期,确保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至少6~7天一层为宜。

(四)加荷过早由于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均在4~6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4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较短的时间内,就忙着吊运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堆放于楼层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此时混凝土强度尚不足以承受这么大的荷载,甚至尚未达到终凝,极易造成楼板特别是大开间部位的楼板结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模板套数配备较少,常常过早拆除楼板底模以周转使用,造成了相应拆模部位楼板下沉。这些情况都极易导致裂缝的产生,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对浇筑好的现浇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一般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小时之内,只能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

2、如确因工期较紧,急需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应做好预防现浇板受集中荷载过早而产生裂缝的措施。如钢筋吊运一次不能太多,且需分散堆放,模板不宜过早吊运至操作层,待墙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再吊运。

3、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高层建筑施工时,至少应配备4套以上的模板周转使用。以避免因模板套数不足而过早拆除底层模板,造成楼板裂缝。必要时可在拆除模板后在适当位置上安装回头顶。

(五)混凝土振捣不当楼板混凝土平板式振捣器振捣过度、粗骨料下沉,楼面出现表面砂浆层,导致强度降低,出现砂浆干缩,造成表面裂纹;平板振捣器振捣不均匀,未振捣的部分,混凝土易呈块状出现开裂。

(六)后浇带处理不善造成的影响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可按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但有些楼板后浇带因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后浇带应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制定施工方案,清除后浇带中多余松动的石子、杂物等。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或造成结构的提前破坏。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必须用水将后浇带部位清洗干净。

(七)养护期不足或养护不当产生这种情况除了和赶工期有关之外,也会由管理不善所造成。为了赶工期,提前产出效益,施工单位往往较早地进入下道工序,使得混凝土养护过早结束。另外,由于管理不善,往往造成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得不到及时养护,经常处于干燥状态。在施工现场,从楼层混凝土的浇筑收光,翻样弹线,空载养护时间只有1~2天,甚至不足1天时间,这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楼面,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浇水及养护,极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及混凝土表面收缩过快产生裂缝。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尤其在高温下施工增加浇水次数并使表面长期处于湿润状态,既可减少由于温差产生的裂缝,又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

(八)预埋线管处裂缝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00.(九)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墙、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比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施工单位有时为了施工方便,常把梁、板的混凝土等级提高到与墙、柱相同。这种做法很容易征得现场监理人员的同意,却无形中提高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而楼板面又较薄,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更容易产生收缩。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尽量不要随意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三、对已产生裂缝的弥补处理

采取上述综合性措施加以预防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楼面裂缝产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楼板基底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后,用低黏度改性环氧树脂沿缝涂抹,宽度约100mm,自然干燥后尽快粉刷封闭。有楼地面装修层的楼层,找平层较厚,可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进行加强;楼板底则粉刷层较薄,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建议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能够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四、结语

篇6:现浇砼楼板裂缝施工原因及预防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砼水灰比的不合理

砼的强度值变化与水灰比的改变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为水泥和水数量变化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累加效应。所以水泥、水以及其他材料质量的优劣、计量误差等都与砼的强度紧密相关,若由粉砂配制而成的混凝土中含有的水泥量很大,则这些混凝土收缩性良好,抗拉性弱,往往就会因为塑性收缩致使裂缝的产生,为了达到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等泵送的要求,泵送砼往往会发生很多砂浆,个别地方粗骨料少的情况,此时,一旦砼脱水干缩,表面裂缝就会产生,在施工时砼受到过分振捣后,此时粗骨料下沉,水分和空气会被挤压出来,这样就会促使表面砂浆层的产生,相比于下层的砼,表面砂浆层具有良好的干缩性,在水分受到蒸发之后,就会导致凝缩裂缝的生成,但是处于浇筑砼中间的模板与垫层因为水量不足,很干燥,此时也会因为模板的吸水性良好而导致砼的塑性收缩,因此产生裂缝[1]。

1.2 抹平压光不当和砼养护的忽视

在过分的抹平压光后,表面有很多混凝土中的细骨料浮上来,因此促进水泥浆层的产生,这些水泥浆的含水量很大,在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下,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经过反应生成碳酸钙,这样表面体积碳水就会收缩,进而会发生砼板表面开裂。另外促使现浇砼楼板出现裂缝的一个不可小觑的因素就是养护不当。养护不当主要体现在养护时间的控制不当。养护时间过早的情况下,混凝土的胶结能力会受到影响,养护时间过迟的情况下,在日炙雨淋的客观条件影响下,处于砼楼板表面的非凝聚的水分会蒸发得很快,进而导致水泥丧失必要的水化水,这样就发生了急剧收缩,这种情况下砼因为不具备抵抗应力的强度而造成裂缝的形成。特别是在白天和黑夜气温差异很大的夏、冬季,更容易造成裂缝的形成[2]。

1.3 楼板的弹性变形和支座的负弯矩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赶时间,在混凝土未达到最终凝结时间,提前拆除模板、增加负荷等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板的弹性变形,由于混凝土不具备承受弯曲、压力、应力等的强度,进而引发楼板发生损伤断裂。另外施工过程中忽视钢筋的保护,部分上部钢筋经常会被踩踏下沉,又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这种情况下裂缝就容易出现。

1.4 后浇带施工不规范

由于存在着钢筋砼会因为收缩变形而产生温差应力的弊端,按照准则要求应该使用施工后浇带法,然而个别施工后浇带没有模板的支撑,致使斜坡差的产生,疏松的砼没有得到完全的清除等都存在造成板面裂缝形成的可能性[3]。

2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严格把控好砼的水灰配制比

基于砼强度等级及质量检验等条件确定好配合比,严格量化水与水泥的使用。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料,降低空隙率与砂率,降低收缩量,增加砼抗裂强度。借鉴文明施工单位,合理高效地利用设备,使用商品混凝土,所以加大对商品混凝土的检查力度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2 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的提高离不开保湿养护,为此,施工中必须保证一周左右的保湿养护时间。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可以喷洒薄膜养生液对砼进行养护,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该先保证基层和模板具有足够的水分,从而避免其去吸收水分,在进行浇捣操作时尽可能地做到振捣有度。在砼模板浇筑完成以后,刮抹其表面应该控制在最低程度,不允许在砼表面撒上干水泥进行刮抹,并且注意砼早期的养护。楼板浇筑以后,应该及时用材料给板面覆盖好,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仔细地养护,使其不受到风吹和日灸等物理条件的影响。

2.3 严格地执行施工和操作规程

不要盲目赶进度,禁止提前上砖,加荷载和提前拆除模板,在楼板浇筑时应该安排专人保护好钢筋使其不被踩弯。经由在大梁两侧的面层里面配置钢筋网片的方法,以支撑支座负弯矩,以避免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产生。负责施工后浇带的工作人员应该仔细地体会设计意图,从而拟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严禁在后浇处出砼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进行操作,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将钢筋补踩弯等行为的发生。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前,不得拆除混凝土模板中的一部分模板,使其形成悬臂梁变形。

2.4 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

混凝土板中的钢筋扮演着抵抗外部荷载引起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的双重角色,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实现了这一双重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砌块和模板的支撑,很容易控制下层的钢筋网,但是,一个大问题是怎么保护好上层钢筋网。原因有以下几点:在钢筋一般细腻柔软的上层,挤压很容易弯曲变形;钢筋距离楼层模板有一段距离且不受模板支撑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许多施工人员活动频繁,钢筋很难不被践踏;对钢筋网支持小马凳上层间距太大,甚至不设置间距,鉴于以上原因,依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双层双向钢筋有必要建立一个小马凳,垂直和水平间距不应大于700 mm,特别是d≤8 mm的微型钢筋小马凳,其间距设置在小于600 mm为宜,才会取得良好的结果。同时尽量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种以及可能的交叉操作时间,结束板底钢筋绑扎时,线管预埋和模板密封插入头力求及时穿插,努力做到全部完成,争取做到不留尾巴,从而使作业人员数量的减少得以实现。除了楼梯、通道等必要的和经常使用的通道搭建临时通道,其他地方尽可能地减小通行压力。另外要给施工人员灌输思想意识,促使施工人员充分注意正确的位置,对上层钢筋强化保护,自觉地沿小马凳子支撑行走。在浇筑操作中,裂纹易发部位和负弯矩的最大面积区域,应该放置临时活动板,以避免处于上层的钢筋再次受踩踏压力造成变形的发生[4]。

2.5 卸料区楼板裂缝的预防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结构,质量和时间限制之间的矛盾是常见的。一般楼层混凝土浇筑养护时间24 h后完成,急于钢筋绑扎,提升物料运输等施工活动。在这种方式中,很容易在材料起升、卸荷冲击和振动荷载作用下,造成不规则的受力裂缝的产生。再者一旦这些裂纹形成,它们就没有机会闭合了,然后形成一个永久的裂缝。因此,对主要结构的建造速度不能太快,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必要的维护时间(一般不少于24 h)必须保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维护时间,只能局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前期准备工作,坚决不能发生散装物料的起振,以规避产生冲击振动。24 h后可以进行批次提升少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绑扎活动,严格恪守轻拿轻放的要求,以控制和降低激振力的影响。48 h后,能够开始卸钢管等大型材料,以及可以正常给楼层模板和楼面模板做支撑模板的工作。另外放置的材料要分散,从而降低了地面的载荷和振动,并进一步避免裂缝的发生。

2.6 交付使用后的防治措施

房屋装饰装修阶段的管理是维护楼板的重要问题。住宅建造完成后,有关单位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并且对房屋住宅提高管理的强度和维护的力度。为了防止建筑的原有结构在装修过程中被用户破坏,严禁在地板上进行开槽、打洞钻、钻孔等其他的暴力施工,要注意防止出现集中荷载的行为,避免因为不科学的装修施工而造成裂缝的产生[5]。

3 结语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是很难避免的。它不仅会减少建筑物的抵抗渗透的能力,对其使用的功能造成影响,影响其美观的视觉效果,而且会导致钢材的腐蚀,降低材料的耐用性,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造成冲击,并与人们的生活与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合理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深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在施工中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杜绝裂缝的出现抑或减小裂缝的宽度,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和稳定。具体施工的情况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总结。结合各种防治措施,可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要时刻以保障建筑的建造安全为己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坦然面对施工中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断地深入研究,竭尽所能地去解决这些“裂缝”,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摘要:现浇砼楼板中的裂缝一直以来是现代建筑行业难以攻破的弊病。导致裂缝发生的因素众多,且不简单。文章基于施工的视角对其成因进行探究,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预防措施的实施作出建议,对实际施工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现浇砼楼板裂缝,施工,原因,预防

参考文献

[1]马忠福,凌敬军.住宅工程现代楼板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J].科技信息,2012(18).

[2]王德云,吴崇贵,蔡奇岩.现浇砼板设置“假缝”防止裂缝的可行性探讨[J].江苏建筑,2007,7(S1).

[3]杨尚龙.试述建筑施工中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治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1,9(3).

[4]王亮.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办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9(6).

篇7: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补救措施及方案

【摘 要】目前,住宅建筑中现浇楼板裂缝问题由于很容易被用户发现,并往往引起渗漏影响居住质量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设计、施工操作方面剖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裂缝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裂缝的出现。

【关键词】楼板;裂缝;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307-01

1 前言

1.1 设计原因

(1)建筑结构平面布置不合理。例如:楼板因设置天井留洞,楼板断面削弱一半以上而产生裂缝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旦受到混凝土收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2)建筑结构构造措施不良。例如:楼板体型过长而伸缩逢设置间距过大,由于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拉应力积聚在中部最大,导致横向裂缝。此类裂缝往往在相对薄弱的部位如楼梯间、天井、凹角处发生。

(3)在楼板开关突变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较大拉应力,如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不当或不足引起构件裂缝。

(4)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在开间或跨度较大的房间,较大的收缩变形在板中引起两个方向的拉应力,导致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此类裂缝往往集中在板面中央。

1.2 材料原因

(1)粗细骨料粒径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空隙率提高;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这些容易导致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差,收缩量大大增加。

(2)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3)水泥品种、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強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越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其抵抗收缩变形的能力相对不足,因而更容易开裂。

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1.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捧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导致裂缝的产生。

(2)高温浇筑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3)大面积混凝土浇筑,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4)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5)施工荷载引起的裂缝:施工时在楼板上任意堆载,往往超过楼板的承载能力。

(6)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如过早拆模或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

(7)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现浇混凝土板中的板面负筋最容易在施工时因下料的冲击和人为的踩踏而移位,造成保护层过大,楼板有效厚度不足及承载能力降低导致板面出现裂缝。

(8)施工中未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2裂缝控制措施

2.1设计方面

(1)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灵活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2)设计中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结构突变。

(3)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适当扩大配筋率,能对混凝土收容及裂缝扩展起一定的作用。

(4)对现浇板中预埋管线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板厚被缩减而降低板的承载力,导致混凝土裂缝。

(5)重视屋面的隔热设计,加强保温、隔热措施。

2.2现场施工操作方面

(1)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浇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

(4)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筑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主要是保持混凝土硬化所必需的湿度、温度条件,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出现收缩裂缝。

(5)对于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湿土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6)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筑混凝土。

(7)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

3结束语

篇8:浅谈现浇砼楼板裂缝控制

1 砼原材料控制

1.1 砼强度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 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 将直接影响砼的强度。所以用于现浇砼楼板的用水量一般不得大于180kg/m3。

1.2 水泥宜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并控制掺合料的数量,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批次出场日期和进场的数量等进行检查, 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等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1.3 用于拌制现浇楼板砼的砂、石含泥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细骨料, 应选用中粗砂, 不得采用细砂, 因为采用含泥量过大的细砂配置的砼收缩大, 抗拉强度低, 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1.4 砼的含砂率, 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1.5 采用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 往往坍落度大, 流动性好, 但容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砼浆多的现象, 在砼脱水干缩时, 就容易产生裂缝。通过提高砼的早期强度, 有效地预防裂缝的出现。

2 施工过程控制

2.1 严格控制现浇砼楼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底层钢筋保护层应用细石砼垫块, 纵横间距不大于1.5m;负弯矩筋下面, 应设置通常钢筋马登, 距支座200mm, 再按间距不大于500mm设置, 马登主筋直径不小于¢16。砼在浇筑时对裂隙缝的易发生部位, 如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大跨度房间处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 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 避免施工人员任意踩踏钢筋, 尤其是负弯矩筋或上排筋, 使其钢筋保护层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有效截面。

2.2 根据砼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标准以及和易性的要求, 严格控制砼施工配合比。

2.3 合理设置后浇带和施工缝。

后浇带砼浇筑宜采用补偿收缩砼, 其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对于长度在20~30m的现浇砼楼板应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的设置应符合规范及有关构造规定要求, 后浇带应通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断面, 使后浇带两边的板块自由收缩, 其位置应选择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曲折通过。

2.4 合理布置预埋线管。

施工中预埋线管,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使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 是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因此, 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一般应沿楼板的短向铺设, 且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 交叉布线可采用线盒, 线管不宜立体交叉穿越, 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应该增设垂直线管的钢筋网。

2.5 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

应随时测定砼的坍落度, 当坍落度指标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施工单位必须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预拌砼逐车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应符合《预制混凝土》规定要求;监理单位必须旁站监理, 并做好旁站记录。

2.6 楼板砼浇筑前, 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 施工中应派专人检查钢筋, 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砼浇捣前一定要注意检查模板、垫层湿润程度, 浇筑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 又避免过分振捣。如果模板、垫层在浇筑砼前浇水不够, 过于干燥, 则模板吸水量大, 易引起砼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砼浇筑过程中应合理振捣, 做到不漏振、不少振, 如果砼过分浇捣, 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 表面呈现泌水, 造成表面砂浆层, 它比下层砼有较大的干缩性能, 待水分蒸发后, 易形成凝缩裂缝。

2.7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2.8 严格控制现浇砼楼板的拆模时间。

现浇楼板砼浇筑后, 应根据结构特点和砼所达到的强度来确定拆模时间, 并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否则不得拆模。过早拆模, 会使砼楼板过早承受外来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后引起砼内伤, 降低抗拉能力, 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合理配置模板数量, 减少模板周转次数, 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可预防因拆模而产生裂缝。

2.9 科学安排施工计划, 严格控制楼面加载。

在砼未达到规定强度或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 这容易使现浇砼楼板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 受材料吊卸冲出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所以只有在现浇楼板砼强度达到1.2N/mm2以后, 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和支架。

3 砼养护管理

3.1 加强住宅现浇楼板砼的养护管理对保证已浇筑好的砼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 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十分重要的。

3.2 现浇楼板砼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 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对住宅现浇砼楼板来说, 一般采用覆盖浇水的自然养护方式, 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3.3 现浇楼板砼自然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拌制的砼的自然养护时间应大于7天;对抗渗砼、掺加缓凝型外加剂或粉煤灰的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时间应大于14天。

3.4现浇砼养护不当会引起住宅现浇砼楼板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过早养护会使砼缺乏必要的水化热, 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此时, 砼早期强度低, 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养护过晚, 由于受风吹日晒, 砼楼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砼的面层与下层产生温差, 导致裂缝的出现。

总之, 虽然住宅现浇砼楼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解决的质量问题, 但只要我们加强设计控制和施工控制, 注意砼原材料控制和砼养护管理, 可以有效地减少楼板裂缝产生。

摘要:现浇砼楼板裂缝是砼工程的质量通病, 也是业主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材料、施工、养护角度浅谈现浇砼楼板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篇9:现浇砼楼板裂缝的补救措施及方案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035-01

1设计阶段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硅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硅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本人以为应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即按照技术导则一的第6条中的前半条文采用)。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未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縱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施工阶段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口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2)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3)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4)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一4人或以上)在硅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5)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墨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延续养护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材料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加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添加剂,以及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硷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砼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质量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质量,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次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4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袭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次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一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5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的裂缝问题一直是基本建设中面临的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也因此给建设方、设计和施工单位业主带来了诸多麻烦。因此,准确的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成当务之急。

上一篇:107练习一下一篇:军民共建活动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