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国学教育

2024-06-20

幼儿园国学教育(精选8篇)

篇1:幼儿园国学教育

幼儿园经典国学教育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幼儿美好人生!”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近年来幼教事业发展的新特色。从整体来看。我们幼儿国学教育进展火热,但是有些问题值得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以提高幼儿国学教育的水平和效益。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按照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和幼教规律,科学的确定国学教育目标体系,以解决目前教材过多过杂、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时间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国学经典教育能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能使幼儿从小就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能使幼儿产生对祖国文化的崇拜和热爱。幼儿园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能健全幼儿人格,规范幼儿行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开发园本课程,形成特色文化,成为园所品牌。

让幼儿健康快乐、积极乐观去成长去面对生活,幼儿国学教育应该贯穿这样一种思想。我们教育者的授课方式也应该是形象生动,灵活变化、不拘一格的。

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国学,对于幼儿园引进国学教育有着16年的经验。最专业的幼教专家整合全国400多家联盟园所,和支持过的1200多家幼儿园资源创建全国联盟园资源共享平台。经验丰富的督导团队真正落地帮您在半年到一年内创建属于您的国学幼儿园。

通过127轮的提炼总结出国学幼儿园创建八大体系:

1.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园长运营智慧体系)

2.团队脱手管理打造系统(教师团队打造体系)

3.家长主动转介绍系统(家长工作体系)

4.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国学课程体系)

5.环境创设系统(招生环境创设系统)?

6.轻松免备课教学教研系统(教学教研体系)

7.大型活动标本策划系统(品牌活动策划)

8.联盟大家庭资源共享系统(全国联盟平台资源共享体系)

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国学,对于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迅速帮助幼儿园导入国学幼儿园系统,帮助幼儿园实现“幼儿园、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帮助幼儿园提升核心品牌文化,真正为孩子创建一个“大气、典雅、灵动、温暖”的幼儿园环境!

篇2:幼儿园国学教育

山西国学教育基地 孟老师

通过一年多的国学诵读接触,我渐渐感到国学的魅力,它所讲的礼、义、孝集中的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同时也感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所以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

这个学期通过与孩子们大量整体诵读经典,我也学到了不少的方法,有了许多体会。根据我学习的经验总结:“不求理解,只求熟读”,简单的过程不要复杂化,只要反复念反复跟读,儿童自然就能背诵;在反复整体诵读中,孩子们很轻松很愉快的就可以大量记忆其内容,并且对大量生字的认知。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经典诵读实现了育人,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出孩子们每天的进步。

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的国学功底还不够深厚,急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我们教师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通过培训,通过相互学习,尽快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国学经典诵读作为课程,作为幼儿学习的必要内容,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篇3:结合国学做好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一、教会幼儿生活中与家长的礼仪相处———寸草春晖

幼儿从呱呱落地便开始与家长接触,家长对于幼儿的百般宠爱都让幼儿感觉到家长是自己最亲的人。但是这并不代表幼儿与家长之间没有礼仪,越亲近的人越应当告知幼儿最基本的礼仪,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理解“孝”文化。在幼儿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个“感恩父母,孝先行”的主题活动,邀请父母和幼儿一起参加。活动开始,我首先给幼儿们和家长播放了《搭错车》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影片中的父亲为了抚养幼儿,靠收人家喝完酒的瓶子来维持生计,使父母和幼儿都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之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家长和幼儿们一起诵读了《弟子规》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同时,告知家长和幼儿,我们教育幼儿首先就是要教会幼儿孝顺,如果一个幼儿都不懂得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能够期望他去爱别人?对父母的爱不仅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幼儿做人的根本。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收到幼儿家长的反馈,幼儿们在生活中开始慢慢懂得对父母的话要应答,父母吩咐的事要认真做。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当教会幼儿最基本的礼仪,并将礼仪运用到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中与父母用礼仪的方式相处。将国学的伦理教育运用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对国学精华的传播,也是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运用。

二、教会幼儿生活中与教师的礼仪相处——尊师重教

教师要将国学中的尊师重教思想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理论相联系,将尊师重教礼仪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幼儿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在幼儿园进行国学教育过程中,编排了一个小话剧,讲述的是古代幼儿们上学堂的故事。幼儿的“父亲”带着幼儿上学堂,入学堂之时要对“老师”行礼,而后让“幼儿”行大礼。古代父亲将幼儿托付给老师,就是要老师继续父亲的角色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们在小话剧中的表演非常好,将“父亲”和“老师”的形象表演得绘声绘色,并且幼儿们自己也对古代的礼数进行了研究,在“拜师求艺”过程中,还用自己的文言文进行表述,用行礼用鞠躬的形式来表现,表演得活灵活现。之后,我给幼儿们做了总结:“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除去父亲对幼儿进行教诲,就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老师就如同父母一样,陪伴你们成长,教会你们知识。你们说,老师是不是应该值得尊敬呢?”幼儿们大声地回答道:“是。”我接着启发幼儿们:“那我们就从每天的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见到老师要打招呼,大家能不能做到?”幼儿们高呼:“能。”在之后的生活中,幼儿们确实比之前进步了不少,懂得了尊敬师长,懂得了见到师长的礼貌。

三、教会幼儿生活中与同学的礼仪相处———友爱和睦

在幼儿园中,幼儿最喜欢的还是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但就是与同龄人一起玩,也有国学的礼数在其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懂得用礼仪与同伴相处,可以培养幼儿们团结友爱的精神,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和之后的社会交往非常有益处。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和幼儿们一起做游戏,于是我就将国学中的友爱和睦精神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会“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的道理。我在给幼儿讲解大小多少的时候,买了很多鸭梨、桃子、葡萄,并特意挑选了大小不同的样子。课堂上我和幼儿们一起拍手唱《大小多少歌》:“一个大,一个小,一只鸭梨一颗葡萄。一边多,一边少,一串葡萄一只桃。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之后,我将国学的友好相处理念融入到歌曲中,继续唱道:“大的给哥哥,小的自己要,哥哥疼我不肯要,我们哥俩感情好。多的给姐姐,少的自己要,姐姐疼我不肯要,我疼姐姐要的少。”之后我将鸭梨、桃子、葡萄让幼儿们挑,并且告诉幼儿们要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相互友爱。幼儿们做得都非常棒,挑出大的梨和桃子给年龄大一点的哥哥、姐姐,小一点的自己要,哥哥、姐姐又很疼弟弟、妹妹们,纷纷想要小个的,其乐融融的场面让我非常感动。幼儿们之间的相处,是幼儿社会性的表现之一,幼儿成长之后能否有好的性格,能否得到同伴的喜欢,都与其表现有关系。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让幼儿懂得互相礼让,并将友爱和睦的国学理念引入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国学理念成为幼儿们成长的好帮手。

四、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因此,教师在幼儿国学礼仪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性,而且要让幼儿将所学到的国学礼仪运用到生活中,只有国学礼仪与生活相联系,才是“活”的教育,才是国学礼仪教育的真正目的。

摘要:文章从教会幼儿生活中与家长的礼仪相处——寸草春晖,教会幼儿生活中与教师的礼仪相处——尊师重教,教会幼儿生活中与同学的礼仪相处——友爱和睦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深化幼儿对国学的认识,提高幼儿的礼仪修养。

篇4:如何在幼儿园渗透国学教育

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实施国学教育?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不能违背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我们在开展国学教育时也同样要贯穿这样一种思想。

一、国学在幼儿园生活活动方面的渗透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生活活动是必不可缺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生活活动中有很多文明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但是教师也不能做到时刻提醒,那该怎么办呢?对此,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图文并茂的贴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内容,并能够遵守。比如:我们在进教室的门上贴上了向老师问好及再见的图片,告诉幼儿要与老师问好。在垃圾桶旁边,贴上图片提醒幼儿不要乱扔垃圾。在洗手池旁,我们也贴上图片告诉幼儿应排队洗手,并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我们的这些图片无处不在,让幼儿一目了然,并能自觉遵守。

二、国学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方式应该时形象生动,灵活变化、不拘一格。孩子天性爱玩,游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成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例如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游戏方式带领幼儿诵读,会增加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背诵很难让幼儿接受。因此,诵读也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如采用集体读,指名读,接龙读,男女对读,竞赛读,传悄悄话等形式。诵读时也适时地给孩子竖起大拇指,给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给读得好的小组亮小红旗等等。这样,孩子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信心十足。同时,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富于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将其编其儿歌,或通过改造,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理解,做到深入浅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传统的游戏“击鼓传花”、“抢椅子”、“抽卡片”、“摸彩”、“奇妙口袋”等儿童喜爱的游戏编入到诵读活动中,让幼儿边玩边背,在乐中学,乐中背,使诵读活动增添乐趣和动力。

这样,在诵读的过程中,调动起幼儿诵读的积极性,使幼儿把诵读看作一件快乐的事。愿意主动积极地投入在良好的诵读氛围中,并且主动认识自己的各种表现,体验自己在诵读活动中的情感,自己提醒、监督自己的行为,主体性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国学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渗透

除了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国学诵读活动,幼儿学习起来更加有趣外,我们真正的民间游戏也能带给幼儿快乐,也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流行于民间的游戏。其简单易学、灵活多变、趣味性强,曾为许许多多的人带来过童年的欢乐。现如今,在“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理念倡导下,一些民间游戏经过筛选和改编,具有了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更为丰富的教育内涵,这些游戏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例如:在民间游戏“赛龙舟”中,幼儿不仅借助此游戏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一些风俗习惯,并且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孩子们感受着规则对自己、对同伴、对游戏的意义。规则成为一种必须,在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利用规则的同时,规则意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逐渐增强。同时,还体验了合作游戏的乐趣,增加了团队精神。

篇5:国学幼儿教育知识

什么是国学

国学就是中国自己本土发生的,有着中国特色的许多学问,这些学问不是在中西文化沟通以后才产生出来的,而是在东西文化沟通前就已经存在的中国文明与中国学问。20世纪初,随着西学的冲击和刺激,为了有别于西学,才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

现在一般把国学划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义理之学 哲学,包括诸子百家、宗教。

第二考据之学 史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辩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等。

第三辞章之学 文学,包括艺术、书法、绘画、雕刻等。

第四经世之学 政治经济学,包括兵法、天文、算学、地理、易学、农学、工艺等等。

1 幼儿国学教育的起点要突出亲情性

从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上起,父母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在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任教师。众所周知,在这一阶段中,孩子对于任何外界的事物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感与好奇心,他们会被某项特别的事物所吸引,也会对一些事情产生疑惑的情感,喜欢问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家长或是成人就应该对这一时期的孩子予以重视,遇到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说明道理,帮助孩子积累知识,如果一旦发现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陷,就要及时地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不但能够学得到知识,而且还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双亲或祖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国学水准。构建旨在提高成人国学文化素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国学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使得全社会形成学习国学的氛围,以促进开发幼儿国学教育工作更好地发展。当然,幼儿的双亲及祖辈对孩子的亲情是其他教育部门代替不了的。

2 对幼儿进行国学教育的起点要突出多样性和趣味性

孩子幼儿时期的记忆力通常都很强,在学习国学知识,背诵经典韵文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锻炼记忆力。而在国学课堂上,带领着孩子只进行国学精读和背诵往往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要针对孩子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互动式的教学,以指读为基础,充分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的识字量从而也进一步加强 , 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以及教师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授课,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给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加深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些故事可以让孩子参与讲,在互动教学中,使孩子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孩子的参与意识。

3 国学教育影响的产生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当我们学习每一门学科的时候都要活学活用,对待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国学经典可谓是语句精炼,意存高远。孩子在指读、精读、再到背诵的学习过程中,要把经文中所阐释出来的道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给孩子讲一些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或是当前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小事件。例如,《弟子规》一开始就提到“首孝悌”。也就是说我们做人要学会尽孝道,百事孝为先。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如果自己有好吃的并不会去主动谦让长辈或是身边的小朋友,这个时候正是孩子的父母给孩子灌输传统美德的好时机,可以先给孩子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前有一个 4 岁懂礼节的小孩儿叫孔融,有一天,父亲让孔融连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过来挑梨吃,最小的小弟挑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我年纪还小,大的就让我的那些哥哥们吃吧。”

父亲又问:“那你的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年纪小,理应吃大的。”讲完了这个故事后,我们又可以接着问孩子:“我们是否也该学习孔融,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呢?”孩子这时也许会把手里的东西主动让给长辈吃,但要想让孩子能真正领略类似的故事以及深刻的含义,我们就应该经常讲给孩子听,帮助他们记得牢固,并学以致用。

篇6:幼儿国学教育助力中国梦

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办塑造幼儿人格思想品德教育的国学幼儿园。幼儿国学教育是中式优雅智慧型的教育,用熏、渗透、浸入的方式;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为孩子养正根基。这种“人文教育”,秉承的是“童蒙养正”的理念,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习惯,好志趣,给孩子带来优雅气质,灵巧聪慧,根基扎实。创国学特色弘扬传统中国文化,诵读经典故事,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国学经典对幼儿教育的必要性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联合发表一份宣言,宣言中提到:人类到了21世纪,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回归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此宣言发出后,全世界学界、政界、商界等各领域都开始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掀起了全球性的“国学热”,很多国家、学校纷纷设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汉语课程,学习中华文化。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也表示过,要推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眼全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已然成了世界潮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倡导和谐、崇尚道德的特点,能使孩子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二、国学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1、涵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国学经典都是做人做事的智慧。通过这些智慧的涵养,潜移默化中,孩子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友爱同伴,如何珍惜自己,成为一个懂事、礼貌、可爱的孩子。

2、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幼儿诵读经典,能够促进幼儿大脑神经网络形成更加丰富而恰当的连接,这样不但让幼儿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让幼儿感统能力发展良好,气血运行更通畅,性情更中正平和,这样的孩子往往身体很健康,心灵充实饱满。

3、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右脑记忆能力最强大的时候,充分利用这个天赋,让孩子大量诵读经典,孩子的记忆力会得到快速提升。据研究,读经典一两年的孩子,记忆力会得到5倍甚至是10倍以上的提升,让孩子的记忆力一辈子都维持在高水平上。记忆力好,孩子一辈子学习以及生活都会受益无穷。

4、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

熟读《论语》、《大学》、《老子》、《中庸》、《孟子》、《诗经》、《易经》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左右(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语文能力好,阅读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好。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好,这样,学习所有的知识都会更轻松自如。

5、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注意力不集中是现代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孩子到了小学不能适应,或者学习成绩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注力差。幼儿阶段诵读经典能够让孩子的心更静定,从而有效地提升专注力。现在,很多读国学经典的孩子,三四岁就能坐着读书一个多小时,定力非常好。

6、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诵读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7、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及早存储到头脑里,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8、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 “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9、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

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三、有效实施幼儿国学教育的建议

1、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幼儿期的儿童好学、好问、爱模仿,教师无疑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热情,是点燃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火种。教师要对国学充满热情,从而带动幼儿学习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对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3、有计划地开展国学教育

在了解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不影响儿童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进行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要先养德,再启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例如学习《弟子规》时,教师很多时候都以情景表演进行教育教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

4、注重家园合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启蒙教育的实用性更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仅是靠幼儿机械的去记忆,那么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要依靠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互动开展进行。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努力实现在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家庭家长要督促孩子“亲诗友习礼仪”。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不要求幼儿去理解其内容,为的是让幼儿的记忆力留些美好的东西,让幼儿留作以后慢慢体会。

篇7: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1.提升幼儿的语言文字素养。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诵读经典名作,不仅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知晓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友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2.增加民族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要用很少的文字将其概括实属不易。

4.校正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对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固然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此,因为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影响都是有限的,而阅读是无限的。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国学教育中尽可能多地渗透对幼儿这些方面的教育,通过国学典故中的生动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国学教育,而避免那种老生常谈的简单的说教,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6.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如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眼里视作掌上明珠,一方面个性特征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处事方式、方法和风格的相互影响,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随意性。加之,他们又生逢异域文化大举进入、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信息相互碰撞,莫衷一是的社会思潮包围着他们,使得他们往往真伪难辨,视觉纷乱,难以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在一个社会思潮纷杂的时代,能够统一我们的思想的只有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文明的同时,通过国学教育,叩访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等警世名言在今天应该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把国学中这些永远都不过时的立身、做人之道教给我们的学生,对于他们形成积极而又共同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有益的。7.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国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和潜能挖掘的多样性。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

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圣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读圣贤,晓礼仪。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的事迹教育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受到启示,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国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国学经典博大精深,需要幼儿长期持久的去理解和学习,有益幼儿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

3、有效并极大限度开发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

通过国学启蒙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主管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拼命的想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在此入手岂不一举多得吗!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简单地记住国学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典中高度浓缩又相对关联的思想体系,国学经典中的词汇是大量的,在语言上又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对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是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组合时,都是用简练的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帮孩子有一点懵懂的理解更好,可问题是理解正是人一生的事情,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对象,我们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断的深化的。正所谓“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

4、可以明确快速的增加识字量,为幼小衔接作准备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诵读活动,主动地去认识文字,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随着幼儿识字量的增加,记忆力的提高,在轻松愉快的幼儿园里,学习能力增强,为孩子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期国学启蒙教育的优越性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自0岁开始发展,1-3岁即有明显的发展,3-6岁发展更为迅速,6-13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要怎么做

1、开展国学启蒙首先要有计划,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

3、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

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4、家园紧密配合。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

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

艺术的涵养不是靠背理论背出来的,而是靠耳濡目染熏习出来的,家长可以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让孩子耳濡目染,那您的孩子一定会更聪明,而且更智慧!

1、多播放古典音乐,尤其能开发右脑的音乐,如:《潜脑音乐》、古琴曲等。孩子多听会让耳朵更敏感=耳聪

2、多布置些名画,可选择色彩比较亮丽的、庄严的、厚重的名画,多熏陶不同风格的名家风范,这将直接提升孩子的审美标准。孩子多看会让眼睛更明亮=目明

篇8:幼儿园国学教育

1 对幼儿实施武术礼仪教育的内涵价值

武术教育, 是指通过武术教学过程, 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得到教育塑造。[3]在武术教育的基础上, 本文中幼儿武术礼仪教育, 是指施教者以传统武术礼仪文化, 行为准则为载体, 针对幼儿群体 (3-6岁) , 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 进行规范化的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实践过程。由此看来, 幼儿武术礼仪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密不可分。胡适先生认为“国学”又称“国故”, 包含着过去中国的一切历史于与文化。国学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思维习惯将是我们维护民族身份的最终依据。武术本身即具备国学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以做人为教育的唯一目的, 注重教人以德行与智慧, 它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和德性培养, 注重气节与操守, 崇高的精神境界, 提倡发奋立志, 强调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4]把个人担当的社会责任与个人道德的自我完成统一起来, 将国学精华融入幼儿武术礼仪教育, 有利于武术的核心价值体现, 也丰富了国学精神的表现形式, 更维护了武术礼仪的传承。

幼儿武术礼仪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 文化传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5]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国学经典《弟子规》结合武术的礼仪教育针对幼儿的武术课堂进行推广传授, 这不仅仅是武术教育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也是当前多元文化共存时代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唤。我们应本着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幼儿武术的礼仪教育实践中培养年轻一代的礼仪意识, 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 为个人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 更好的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接班人, 同时对提升幼儿民族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 从教育长远发展的来看, 对新一代人的民族情感培养教育,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第二, 德育价值。“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正如王岗先生所言, 武术是一种自我教化, 武之教化是以感性的身体运行形式, “动荡其血脉, 固束其筋骸”从而在一种“涵泳从容, 忽不自知”的过程中使习武者养得至善的德性。[6]武术的礼仪强调习武者的仁爱, 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它是武术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 不断从历史潮流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逐步形成的道德准则, 是中国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在幼儿武术礼仪教学中, 不仅要将武术礼仪和国学经典进行契合, 而且还要结合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开展好幼儿武术礼仪教育。作为施教者, 在课程设计上一方面要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武术礼仪意识, 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孩子礼貌谦让的高尚道德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向上的精神。第三, 健康价值。幼儿武术礼仪教学主要采用动静有机结合的形式, 静主要依托国学经典中的武术故事, 武术器械礼仪, 武术礼仪歌谣等进行礼仪知识讲授学习;动采用武术礼仪情景化, 武术礼仪游戏, 团队协作竞赛等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礼仪游戏的实践。充分考虑幼儿阶段的生理特点, 幼儿武术课程通过丰富的形式开展重在塑造幼儿体形, 养成良好规范的身体姿态, 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弹性, 发展幼儿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 对幼儿实施武术礼仪教育的特点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和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从幼儿武术礼仪教育来说, 立德树人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基础教育体系中, 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幼儿武术的礼仪教育要立足在幼儿的一般身心特点基础上, 3-6岁的幼儿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认识活动的形象性;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带有直觉的行动性;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等。在武术礼仪教学设计中, 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 它不同于武术训练, 应该考虑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 其目的是让幼儿参与武术运动的学习, 激发他幼儿的武术兴趣, 养成礼貌规范的行为习惯, 进一步让幼儿了解中国的礼仪文化, 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 幼儿武术礼仪教育的原则主要有:以幼儿为主体, 发挥武术优势, 方法灵活, 注重幼儿天性;目标激励, 积极表扬;编创歌谣, 寓礼于戏;科学施教, 保障安全。

3 对幼儿实施武术礼仪教育的主题内容

国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教育和心灵教育, 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教育。《弟子规》原文为李毓秀所作之《训蒙文》, 后经乾隆年间山西浮山县人贾存仁修订, 命名为《弟子规》。《弟子规》的根基就是伦理道德教育, 作为行为规范类伦理教材的集大成者, 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和深奥的道德理论出发进行道德说教, 立足于儿童的生活, 以儿童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寻常小事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从幼儿教育发展规律出发, 利用国学教育经典中的弟子规, 融入到身体运动实践的幼儿武术课堂中来, 不仅让幼儿在学中玩, 玩中学习, 践行经典, 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领略经典, 而且也是幼儿武术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尝试。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7]幼儿的教育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幼儿武术教育在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也是融幼儿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领域。所以, 幼儿武术的礼仪教育首先立足幼儿武术课堂,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 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将国学教育经典《弟子规》与武术礼仪游戏、情景教学、团队协作、歌谣等丰富的形式有机的结合进行幼儿武术礼仪教学。[8]所以, 在此基础上结合《弟子规》的主题内涵, 幼儿武术礼仪教育的主题内容主要包括以孝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以友悌为主题的关心教育、以谨主题的行为教育、以信为主题的诚信教育、以力行为主题的勤勉教育等 (见表1) 。

感恩教育。《孝经》中曾记载:夫孝, 德之本也。《弟子规》以“首孝悌”开篇, 这些国学经典都重在强调了孝的重要性。孝是做人的根本, 幼儿武术礼仪以孝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是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让幼儿学会感恩父母, 感恩亲人, 感恩老师……做一个会感恩的孩子。因此, 幼儿武术课程设计一方面以武术故事引导孩子们从武术英雄人物中理解的感恩, 如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另一方面将武术的基本礼仪动作和武术基本功动作编创成符合幼儿身心规律的武术游戏、武术歌谣、武术操等, 如感恩的花木兰。

关心教育。“悌”是指兄弟之间的关系, 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 友爱兄长。将《弟子规》中友悌引入到幼儿武术礼仪教育, 重在培养幼儿友爱同学, 关心他人, 让幼儿在武术礼仪游戏中学会关心他人。因此针对关心教育, 课程可以用武术故事如桃园三结义进行课程导入;用武术礼仪游戏如武林大聚会, 让孩子们分别代表武术门派进行团队竞赛。

行为教育。“谨”是指行为上要谨慎, 不可放逸。“谨”在弟子规中针对个人的衣着、饮食、起居、坐行的行为都进行了细化要求, 通熟易懂, 对于自我约束力的幼儿的行为提供了行为上的指引。因此, 在幼儿武术礼仪中可以结合千里之提溃于蚁穴的故事导入课程, 让幼儿引起对细节的重视, 从武术操习练中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体姿态, 从一言一行做起。

诚信教育。“信”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 做人讲诚信。将三国武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切合在武术礼仪课程中, 关羽的忠信是幼儿诚信教育的鲜活教科书, 引发幼儿对武术任务的兴趣。在武术情景教学前提下, 可以设计充满挑战性而独具武术特色的武术游戏, 比如曹营脱险, 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武术的兴趣, 让幼儿在情景中模仿忠信的英雄人物关羽挑战游戏, 加深对诚信的理解认识, 对其人格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勤勉教育。《弟子规》中“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深刻阐述了学习中实践和理论的重要性, 告诉人们勤勉学习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武术本身就是身体的实践活动, 幼儿武术礼仪也是要通过幼儿行为举止来实践, 结合《弟子规》, 以力行为主题的幼儿武术礼仪教育可以从武术故事切入, 如闻鸡起舞。设计武术主题游戏早起的公鸡, 通过游戏启迪幼儿对勤勉的认识, 进而将礼仪行为实践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4 对幼儿武术礼仪教育的展望

中华武术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武术礼仪文化也衍生于传统礼仪文化之中, 它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供养。因此, 国学回归不仅是对传统的认可, 而且是对传统的重新认识。而幼儿武术礼仪教育回归国学也是这条文化脉络的重拾。在幼儿武术礼仪教育中以武术礼仪作为载体, 巧妙合理的将国学经典《弟子规》切合到幼儿武术礼仪教育中, 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 以礼为始, 以礼为终, 注重学练结合;让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阶段掌握身体技术的同时知礼、懂礼、行礼。

参考文献

[1]李敏.《颜氏家训》中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简论[D].苏州大学, 2012.

[2]邱丕相, 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 2006 (02) :76-78.

[3]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4]朱佳斌, 曹秀珍.国学视野下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模式探讨[J].中华武术研究, 2011 (01) :16-18.

[5]新华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6]包磊, 王岗.国学语境下的学校武术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 2010 (03) :17-18.

[7]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459.

上一篇:送爱人的生日的祝福语下一篇:成人高考英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