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24-06-29

关于七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精选8篇)

篇1:关于七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围绕区发展中心的工作要点和学校的工作总目标,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班级及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仍担任七年级(1)、(2)两个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课任老师。这两个班级的成绩在整个年级段中属于中等,去年期末成绩分别位列全年级段第3和第4名。其中2班成绩相对较好,班课堂纪律也比较有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较1班都要优秀,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自我的要求不高,课后的知识落实大多没有做。1班的课堂较为散漫,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较多。初一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地理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三、教材总体(章节)分析

本册教科书总共为四个单元,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概述中国地理的总体特征,说明各地在自然环境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并表达区域联系的意义及优势无补、相互合作的道理。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第五单元的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特征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来展现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围绕生活的变化,继续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世界。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追溯我们的文明生活是如何而来的,探讨“历史中的生活”。 四、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知道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五、各章重难点

第五单元重点:(1)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和优势;中国主要的行政区划(2)中国地形、气候的基本特征,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3)中国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

难点:掌握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他们的位置情况;能够从各种图表资料中总结分析。

第六单元重点: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差异。

难点:养成人地和谐的观念,能够说明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 第七单元重点: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变化。 难点: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重点:掌握人类早期文明诞生的概况难点:掌握人类早期文明诞生的概况 六、各章具体教学方法及措施

1、要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要加强与同科教师的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强化综合探究活动的安排,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社会性,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完整的能力。

5、组织管理好学生,注意培养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强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7、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实践中处理好学生自学与教师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内容,又能提高学习能力。

[关于七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关于七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历史教学计划,但七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深入贯彻“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围绕区发展中心的工作要点和学校的工作总目标,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班级及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仍担任七年级、两个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课任老师。这两个班级的成绩在整个年级段中属于中等,去年期末成绩分别位列全年级段第3和第4名。其中2班成绩相对较好,班课堂纪律也比较有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较1班都要优秀,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自我的要求不高,课后的知识落实大多没有做。1班的课堂较为散漫,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较多。初一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地理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三、教材总体分析

本册教科书总共为四个单元,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概述中国地理的总体特征,说明各地在自然环境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并表达区域联系的意义及优势无补、相互合作的道理。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第五单元的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特征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来展现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围绕生活的变化,继续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世界。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追溯我们的文明生活是如何而来的,探讨“历史中的生活”。

四、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知道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五、各章重难点

第五单元重点: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和优势;中国主要的行政区划中国地形、气候的基本特征,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中国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

难点:掌握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他们的位置情况;能够从各种图表资料中总结分析。

第六单元重点: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差异。

难点:养成人地和谐的观念,能够说明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第七单元重点: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变化。难点: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重点:掌握人类早期文明诞生的概况难点:掌握人类早期文明诞生的概况

六、各章具体教学方法及措施

1、要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要加强与同科教师的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强化综合探究活动的安排,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社会性,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完整的能力。

5、组织管理好学生,注意培养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强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篇3:关于七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图片引发的疑惑

上文提到的一幅图片就是最新《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这一课中“图2-39各具特色的文化” (见下图) 。这幅图片由一组照片构成, 第一张显而易见, 是白人芭蕾舞者跳芭蕾舞的情景, 第二张是非洲黑人在丛林击鼓的画面。让人疑惑的是第三张照片, 人物的肤色、着装、舞蹈的类别都不是很清晰, 与之配套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进行任何解释和说明。笔者先入为主以为三张照片分别对应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 查阅了印第安人舞蹈方面的资料后却发现第三张照片根本不是印第安人舞蹈, 却与拉丁美洲民间舞蹈在服装和舞姿上相似度最高。但拉丁美洲民间舞蹈是个“混血儿”, 并非单纯由黄色人种创造, 身上除具有美洲大陆印第安古老的文化印痕, 还受到欧洲 (主要是西班牙) 和非洲文化的双重影响。就人种而言, 拉丁美洲人种复杂, 以混血人种为主。至此, 疑惑解开, 这三张照片其实分别对应的是欧洲白色人种的芭蕾、非洲黑色人种的鼓乐和拉丁美洲混血人种的民间舞蹈。两位教师反映这幅图说不清楚, 估计也是因为第三张照片反映的内容不够清楚, 再加上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 与笔者先前一样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

作为一门综合课程, 《历史与社会》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 整合了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 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 不仅要精通历史、地理、政治等专业知识, 也要广泛涉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就拿“图2-39”来说, 与历史专业联系不大, 如果没有正规学过音乐、舞蹈方面的知识, 很可能不懂照片反映的舞蹈门类, 无法与学生交流、互动, 只能避而不谈或作局部调整。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从而“能博喻, 然后能为师”, 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 作为教师直接依靠的《教师教学用书》, 应该细化工作, 对教材涉及的内容尤其是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配套补充和说明, 以方便教师备课。

二、两种处理方式的偏颇

上述两位教师中的一位之所以对图片避而不谈, 或是因为对这图中内容没有十足把握, 或是认为这幅图作用不大, 替之以其他课程资源同样能达成教学目的。而另一位教师之所以采用局部调整方法, 主要是考虑图中的第三张照片反映内容不够清晰, 用“中国秧歌”或“中国民乐”取而代之效果更好。笔者以为, 这两种做法均有待商榷。

比较新旧教科书, “人口与人种”一课的变动仅4处, 这幅图和相关的文字“他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 使得世界文化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就是其中之一, 属新增内容。我们知道, 教科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 从编写到定稿经过专家的多轮论证, 其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素材及图像系统等, 都是为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服务的。新教材“大动干戈”进行相关增补, 肯定有其道理, 是我们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予以特别注意的地方, 如此避而不谈和随意更替是否过于草率?

从教材的结构设计上看, 新教材空间、时间、探究三条线索相互交织, 由中外混编到中外分叙, 尤其是中外分叙在七年级新教材上下册中有明显的体现。原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在新教材中为第三单元, 内容变化很大:第二课与山为邻取消了天山哈萨克牧民“垂直的牧场”, 代之以印第安人“垂直的生计”;第三课取消了“水乡孕育的城镇”等。还有, 原上册第三单元的“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在新教材中被放置于下册第五单元。总之, 新教材上册作出了尽量避免中国化的元素编排, 用中国秧歌、中国民乐来代替拉丁美洲民间舞蹈, 明显与教材的整体性不符。

此外, 这三张照片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影响的普遍性和深远性。具体而言, 芭蕾在欧洲白色人种中盛行, 在世界舞蹈界占有重要的地位;鼓乐是非洲黑人文化的一种象征, 在非洲具有普遍性, 其节奏鲜明对今天的流行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拉丁美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经历过大致相同的发展道路, 拉丁美洲民间舞蹈深受拉美各国人民的喜爱, 对今日的大众舞蹈有着重要影响。而秧歌只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历史悠久的中国民乐的影响也只局限于中国, 并不具有对亚洲或黄色人种的普遍性。总之, 无论是秧歌还是民乐, 都不能与芭蕾、鼓乐同日而语, 以此替代, 与教材的科学性不符。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强调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 任何教材都有弃取增补的空间。教师在教材跟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 而是研究者、开发者。但教师在灵活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时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要以课标为依据, 根据课标的要求来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二要符合科学性、规范性和整体性;三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总之, 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课程开发能力, 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 全面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 灵活运用好新教材, 这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课程智慧。

三、基于课标的处理

基于与本课对应的课标是“1—1—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及其分布, 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实例”, 而拉丁美洲民间舞蹈恰恰可以成为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实例。这是因为, 经历了300多年的殖民统治, 本土印第安舞蹈、来自非洲的鼓乐和来自欧洲殖民国家的芭蕾发生了碰撞、冲突、吸收、融合, 最终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门类:拉丁美洲民间舞蹈。因此, 笔者没有替换第三张照片, 而是在“图2-39”中对三张照片依次标注上“欧洲芭蕾”“非洲鼓乐”和“拉丁美洲民间舞蹈”字样, 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这三张照片的认知难度。

结合课标, 笔者认为教材编写者增加这幅图的意图, 是想通过不同人种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种为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认识到人种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为此, 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是展示体育、政治、文学等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 请学生来分类并说说他们的成就或贡献。二是补充对芭蕾、鼓乐和拉丁美洲民间舞蹈的简介, 欣赏我校学生艺术节表演的芭蕾、街舞的背景音乐, 拉丁舞的片段, 说说这些艺术形式的特色和你的感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芭蕾这一由白色人种创造的舞蹈以其优美的旋律和轻盈柔美的动作, 在世界舞蹈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节奏强劲的鼓和热情奔放的乐舞是非洲音乐的明信片, 黑色人种的击鼓节奏鲜明对今天的流行音乐 (比如RAP说唱)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以混血人种为主的拉丁美洲人民创造了热情奔放的拉丁美洲民间舞蹈, 对今天的流行音乐和大众舞蹈 (如拉丁舞)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各个人种肤色不同, 所创造的舞蹈形式上也有差异, 但都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 都创造了别具韵味、特色鲜明的文化, 使得世界文化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

篇4:关于七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关键词:七八年级;历史课堂;反思分析;知识目标;课堂秩序

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却忘记了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质,这样一来,就会使历史课堂中出现一些假象。下文是笔者对初中七八年级人教版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

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在尊重学生历史基础的前提之上开展,在发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着重促进他们综合情感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比如,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有教师在讲述“春秋战国纷争”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把课本里的成语故事或历史典故,如“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等用自己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不够,他们对于故事的表达往往不够完整。

我个人认为,要想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知识,必须从夯实他們的历史基础知识入手。学生只有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有一定的认知度,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的态度,还具备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所以,注重历史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是培养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的新目标。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只走形式

历史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但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有创新色彩的教学活动,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一些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组织的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这对学习历史更有帮助。在活动当中,学生也可以跟教师调换位置,体验一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学到更多的历史相关知识。

可是,很多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比如,历史课本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堂表现形式,但教师在对这些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没有想到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也没有想到学生参加这个活动从中得到了什么,只是享受在活动中的那一份快乐,活动的内容表演得也比较简单,而且很单一。所以,想要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就不能只走形式,要将教学计划和目标落到实处。

三、遵循师生互利的同时定要维持好课堂秩序

在新教育观点上,教学遵循的是师生互相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观点都在不断更新,也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管是在历史学习上,还是在其他问题上,都是遵循着师生互利的原则。可是在师生学习的同时,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有些混乱,没了秩序,学生自己说自己的,似乎与历史课堂探讨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且这种问题不光是在历史课堂中出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出现。对于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秩序、规则尤为重要,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历史课堂学习当中探讨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可是这个探讨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是跟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师在秩序、规则上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

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在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开发当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越来越突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点来创设一些比较富有情趣的情境,还要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形成也有一定帮助。

可是,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却走入了误区,也就是说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不难发现,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教师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材料都运用在了教学中,学生很被动地、不加思考地接受这些事物,换句话说,学生是在被教师强硬地灌输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看着很有成效,其实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这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很被动,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不是无所不能的,对于目前状况来说,它只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要在多媒体辅助的同时,还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理想效果,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多媒体教学所处的位置。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对于初中七八年级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其他课堂问题,教师还要进行详细的思考,以解决现存的问题,给学生有历史学习气氛的课堂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名“反思型”的历史教师,使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新疆林业厅子女学校)

篇5:七八年级历史要点总结

1. 我国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2. 北京人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会人工取火。

3.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7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 炎帝和黄帝联合在逐鹿一战中打败蚩尤结成联盟形成以后的华夏族。6. “人文初祖”是黄帝

7. 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著名的首领有尧,舜,禹。

8.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桀是暴君。公元前1600年灭亡。

9.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纣是暴君。公元前1046 年灭亡。公元前1046 年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

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意义

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10.公元前771年国人暴动。西周灭亡。我国确切记年的开始。11.奴隶社会创造了著名的青铜文明。

1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是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13.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14 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都江堰是战国是李冰修建的,为了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人物

商鞅

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

3.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大)

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是甲骨文。17 今天的农历叫夏历。扁鹊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医,有望闻问切四诊法。19 屈原的《离骚》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2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有《道德经》。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23 儒家学派战国时的代表是孟子,主张“仁政”。24 道家战国时的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25 法家的代表是韩非子,提倡法治。兵家的鼻祖是孙武,作品是《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7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秦王嬴政建立的秦朝。时间是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货币。② 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小篆 ④思想上焚书坑儒

⑤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

② 繁重的赋税

③残酷的刑法④修豪华的宫殿,长城 驰道。28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9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都城长安,历史上叫西汉。汉武帝的大一统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③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④军事上于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用来冶铁。31 汉元帝时把王昭君嫁给呼韩耶单于。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从此新疆归我国。班超经营西域。秦汉文化

① 蔡伦改进造纸术。②东汉时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③张衡的地动仪 ④名医有华佗

张仲景,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⑤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起。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⑥秦兵马佣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双方曹操和袁绍,袁绍大败

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曹军大败。

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双方前秦和东晋,前秦大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三国

220年曹丕建立魏,都城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 都城成都,史称蜀,222年孙权建立吴,都城建业。我国时曾经到达夷州即台湾。

22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都城洛阳,280年灭吴五胡乱华指的是 匈奴。鲜卑。羯。氐。羌。民族大融合

鲜卑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改革:

① 使用汉话

② 着汉服 ③用汉姓

④采用汉的官制,律令。⑤学习汉族的礼法。魏晋文化

① 祖冲之的圆周率

②贾思勰的农书《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书。

② 郦道元的《水经注》④ 东汉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⑤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⑥辉煌的石窟艺术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要点复习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都城长安,589年南北统一。大运河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人物

隋炀帝

中心

洛阳,南达余杭,北到涿郡。

意义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贞观之治”李世民。谏臣魏征,“房谋杜断”指的是房玄林杜如晦。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年号为周。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 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5.唐朝人民制成曲辕犁,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科举制的创立

过程

隋文帝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

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意义

①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朝廷做官。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贞观年间,日本到中国的使团叫遣唐使。唐朝6次赴日本的僧人叫鉴真。7 唐朝时到天竺(印度)取经的是玄奘。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隋唐文化

①隋朝的李春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③唐朝的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被称作“颜筋柳骨”,画家有阎立本和“画圣”吴道子。⑤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⑥盛大欢腾的乐舞。10世纪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在上京建立辽。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建立宋以开封为东京,史称“北宋” 10 宋真宗时北宋和辽签订“澶渊之盟” 11 11世纪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12世纪女真的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他就是金太祖。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在临安称帝史称南宋,后有岳飞抗金。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 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哪里的劳动人手。②自然条件优越。15“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占城稻。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①蜀地的丝织品

②瓷都景德镇的制瓷业

③造船业发达。16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结束于南宋。18 市民阶层的壮大促使瓦子的盛行。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都城大都。1276年,南宋灭亡。文天祥抗元。

行省制度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0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西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21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宋元文化

①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品

②北宋时的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② 唐朝时火药用于军事。④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⑤宋词有苏轼,李清照,辛弃

疾,元曲有关汉卿的《窦娥冤》⑤ 绘画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赵孟頫的画被称作“神品”,⑥书法宋四家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发明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23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建立明朝。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②在中央,废除丞相,裁撤中

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③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④八股取士。24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25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6抗击倭寇的是戚继光。1553年葡萄牙攫取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27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立清朝。它是清太宗。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 设置内阁和六部,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③康熙 雍正 乾隆大兴文字狱。28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康熙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我国第一次签订的边境条约。1727年我国设置住藏大臣管理西藏。后有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时间

明朝中期

部门

棉纺织业

。性质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描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闭关锁国(只开放广州)的意义①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到一定程度的自卫作用。②闭

关锁国,看不到形势的变化,未能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在世界上落伍。明清文化 ① 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② 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③ 明末宋应星的工农业生产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④ 明末徐光启的农书《农政全书》 ⑤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⑥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⑦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⑧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点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⑨ 戏剧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⑩ 书画有董其昌的书法有“颜骨赵姿”之美,清朝的“扬州八怪”。

初二历史知识复习

五次战争

鸦片战争

时间1840----1842年

英国法国和中国

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目的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鸦片,1839年6月3号林则徐虎门硝烟。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 –1860年

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和中国

条约《北京条约》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法国火烧圆明园。1851年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3中法战争

时间1884---1885年

条约《中法新约》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设置行省。

4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994---1995年。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人物

洋务派,代表 奕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口号-------“自强”“ 求富” 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

意义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让中国富强,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建立了南洋

北洋

福建三支水军。洋务派建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 时间 1898年 6月—9月 103天导火线《马关条约》的签订,开始的标志“公车上书”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社团

强学会

报纸 《中外纪闻》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三

辛亥革命 人物 宋中山

革命组织

同盟会。报纸 《民报》。指导思想“民族”“民权”“民生”起义有“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清政府,结束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建立军阀统治。四 新文化运动 旗帜

“民主”“科学”

报纸

《新青年》人物

鲁迅

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性质

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7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性质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1924年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对象

孙传芳

吴佩孚

张作霖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三大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原因:反围剿失败。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是党历史上的转折点。三大主力,红一 红二 红四军。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柳条湖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蒋介石下令不抵抗。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15

1937年12月日军南京大屠杀30多万国民军迁往重庆。16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8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讨论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19

1945年8-15日日军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1945年8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目的,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为了欺骗人民。21 1946年6月蒋介石进军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我军挺进大别山,进入战略反攻。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了辽沈(解放东北),淮海(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平津(解放华北全境)三大战役。23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垮台。

状元实业家”实业救国”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5 1897年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社。26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詹天佑的京张铁路。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翻译的《天演论》。28

篇6:七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李永斌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学期要着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使学生逐步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初步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知道文明规范地使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打下必要的基础。特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信息技术课上,要以教师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微机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精神”,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给学生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针对我们七八年级的计算机课,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微机在当前和末来社会中为作用认识不够,本学期教师必须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任务目标

在我校微机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让初学者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让他们了解微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文字、图片信息、还能帮助我们处理影音信息。这些知识包含大到浩瀚的宇宙,小到肉眼很难看到的微生物,有天文地理,也有数学语文。不管文字图片,还是视频动画,都是信息所体现的。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入手,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让他们处处可以领略到人文的气息。能让学生在微机课中学中玩、玩中学。使每一个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七、八年级的教学中我为他们设计了图形的编辑、处理,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幻灯片制作等教学内容。让他们具有一定的打字速度,并且能按一定的要求进行设计、操作。并通过知识与技能、实践活动、巩固与归纳、从需要出发,在信息的海洋里去探索、去发现,提高每位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我要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教育教学观念,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具体措施:

篇7:七八年级地理培优补差计划

从开学之初起,积极调查所任各班学生学习和思想及个性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建立学生情况记录库。经过近一段时间了解,今年学生较往年情况有所不同,对各班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情况,是本学期工作重心。以下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自卑感较强。因为他们后进生的各方面较差,受到的批评较多,进而产生了自暴自弃心理,总觉得己不如人。

二、作业完成的较差,怕受批评而又学会了撒谎,上课发言也不太积极。针对这些情况,准备在对待后进生的转化方面采取以下几点: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多鼓励表扬他们,发现其闪光点,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何况好孩子是不断激励教育出来的。所以师生关系应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才会建立起融洽的师生感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思想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所以我准备多问他们些许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后进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强项。多花一点时间了解后进生,理解并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上优待他们,不仅做到把阳光送给优等生,而且心里要时刻装着后进生,时时处处还要为他们着想。比如面对调皮的学生时,我们要有理智,不要急躁而冲动,要机智而巧妙化地化解问题,哪怕冷却一下留到以后想办法妥善处理也行。尽管后进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不牢的情况。要对他们定时跟踪调查,进行信息反馈,检查复习的效果,并及时在班里进行表扬鼓励。也可让他们求助成绩好的同学和其他老师。总之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成绩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家长与学校的管理作用,与家长多联系,齐抓共管、促使学生进步。另外,还要给予他们特别帮助,例如选择一个尖子生和他们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做到在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

篇8:关于历史教学的思考

一、“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

我们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 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很相似的, 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 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 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 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 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了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 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 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 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 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 或者影视片断, 讲述历史典故外, 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 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在讲《清朝政局的变动》这一课中的辛酉政变的背景时, 我是这样讲述的:英法联军即将攻入北京, 却不料大清国咸丰皇帝是练过长跑的, 他一下子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但可能在运动之前没做好热身准备, 结果病死在那里, 慈禧借机发动政变, 夺得政权……这样学生必定感觉“好笑”, 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师随即把“清朝政变由此在哪方面发生了变动?表现在哪?”等问题抛出。这种做法改变了教材中对这一细节叙述得平淡呆板, 活跃了课堂氛围, 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 这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 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 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 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二、“学为人师, 行为规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学为人师, 行为规范”, 这是北师大的校训, 它告诉教育工作者, 学识丰富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事情教师喊破嗓子, 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 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了言传, 更少不了身教。

教师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错误的地方, 但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则关系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质问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好几次出现了自己讲错、说错的地方, 它们或者被细心的学生发现并质疑, 或者事后被自己察觉, 但我都没有加以掩饰, 更没有将错就错, 而是及时承认、及时纠正。我这样做并没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学生面前受到损害, 学生反而更愿意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 这更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是一个会影响人的职业。据统计表明, 教师对在成长中可塑性强的学生的影响仅次于孩子的父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堂, 更在课外;不仅在言传, 更在身教。实践证明, 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欣赏一个教师, 才会对其所担任的学科发生更大的兴趣, 才会有更深入学习的动力。试想, 一个经常迟到早退, 言行不一, 甚至是一个满口粗言秽语、行为为学生所不耻的教师, 只有自己品行端正, 以身作则, 才能更好地树立威信, 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探索创新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 它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 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 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 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 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看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实践的前提, 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 教可择法, 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 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 扬弃传统教学模式, 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式, 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 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 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 就更有必要“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近三年来, 我通过自学、接受培训、同行帮助、前辈指导, 不断地听课, 经常性地反思、总结, 在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比较灵活地运用诸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互动学习法等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 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教, 然后而知困”——问题与不足的思考

1.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何其难。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 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地从我们身边走开, 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试想, 一个习惯于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 他能否接受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呢?

2. 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种种。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是当前的时尚之一, 所谓“无课件不公开”, 没有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似乎课堂教学就无法开展, 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行了。必须承认,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仍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可挖, 但应注意:第一, 它是一种辅助手段, 它始终必须处于次要地位, 而非主要;第二, 它适用于某些课时, 并非全部的课程都应该使用多媒体。

上一篇:公司年会活动策划方案书参考下一篇:安徽外国语学院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