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2024-05-28

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精选10篇)

篇1: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浅谈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历史这门古老学科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思维;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效整合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也要注意科学性、互动性、实效性。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优势

方法

问题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及评价工具。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优势

1、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能让多媒体功能全部展现出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用大银幕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的相关片断。这样做,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当时林则徐用海水、石灰来销烟的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法,效果更加到位。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要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突破教学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比如: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和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战争全过程,仅仅让他们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战争片段进行思考、研究,那么,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海战役、平壤战役、与日本签定不平等条约等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同时,借助课件交互功能,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动态演示历史战争的具体过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过程”时,制作一个Flash课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按钮,战船就会沿着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并且会在每一个重要战场闪烁和模拟爆炸声。这样,真实而动态的演示过程就能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战争的具体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三、强化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

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的电影电视画面与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例如讲述 “朝鲜战争”内容时可播放资料片《抗美援朝战争》,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概念。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方法

1、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这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古代埃及》这课时,教师首先利用首页向学生展示的是多幅古代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讲教学之中。在输入情感信息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比如讲埃及金字塔时,在网站的思考园中,让学生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以及监工残酷对待奴隶等三幅图片进行观察分析,说明其反映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浏览网页(含超链接)主动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尤其是挖掘静态图片后的动态信息,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崇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养成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对疑惑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历史学科有其科学性、真实性。网络资源的运用要有选择性和准确性,千万要避免一些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资源的引用和使用,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2、教学流程的互动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而且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有助于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主旨不谋而合。

总之,信息技术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已展露出端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与历史教学进行整合,能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使历史课堂充满灵动的光彩。

篇2: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钦州市钦北区青塘第二中学 区善森

[摘要]: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许多学校都建设了“班班通”,使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科教育成为可行。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我就两年经验来谈谈运用信息技术在优化地理教学的几点做法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讲《欧洲西部》一课的课前2分钟,先播放欧洲风光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用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就播放一些欧洲西部的牧场和生活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气候对欧洲西部农牧业及生活的影响,即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草场可终年放牧,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发展。也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种植;人们的饮食也以牛羊肉及乳产品为主。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好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大陆漂移假说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过程及内容,随后将书中的插图215、216、217,用移动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1)拼和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会有古老地层相似?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分布在南美和非洲?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大陆漂移假说是有科学道理的,同时知道,在科学求知的道路上,不仅要有钻研探索精神还要有献身精神。在此过程中,即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及掌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中东地理位置时,用闪烁来突出“五海三洲”之地。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中东石油分布时,用闪烁来突出世界石油储量丰富的区域--波斯弯、也可用其他颜色来表示主要产油国的位置。这样学生就形成比较鲜明清晰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整合可以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有利于地理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它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去继续深入研究,但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只有我们精心策划,细心制作,恰倒好处地使用,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才会对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许骏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0(05)

2、《计算机应用基础》乔兰柱编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09)

篇3: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之我见

1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内涵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求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信息技术作为备课的有效手段, 查找资料、教学环节设计、问题情景设置、重难点突破、课外拓展等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教师无论怎样启发诱导学生都无法感悟, 面对这样的难点, 信息技术手段有时却能轻易将之突破。如我在执教《斑羚飞渡》一文时, 为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使之感悟, 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赏析斑羚飞渡课件, 播放飞渡Flash课件。用Flash动画制作的飞渡的镜头, 逼真生动, 老斑羚的牺牲不仅展现了动物的特征, 而且艺术地折射出人性的亮点, 因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此时, 音乐的凄婉美, 图画的悲壮美, 共同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 与斑羚身上体现出的生命的光彩和人性美浑然成一体, 使学生进入独特的审美境界, 灵魂受到启迪, 情感受到震撼, 思维也激活起来。正当学生畅所欲言时, 我设计了一些问题, 如: (1) 看到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呢? (2) 斑羚为什么要飞渡呢?这一无奈而悲壮的一幕是由谁造成的?一下子就使学生的感悟之花迸发出来了, 同时将课堂教学推入高潮。

2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式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集图片、文本、声音、色彩、视频、动画于一体, 且动静结合、声情融汇, 呈现的教学内容, 形象生动, 直观具体, 富于吸引力,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扩大了学习的获取领域。又改变了教师呈现知识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学生能利用网络寻找、收集及自主学习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课件信息容量大, 教师亦可从网上下载相关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我在教《安塞腰鼓》一课时, 考虑到学生对安塞腰鼓知之甚少的实际情况, 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 通过3~4分钟的腰鼓舞片段, 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 让学生随作者一起到黄土高原, 去感受安塞腰鼓的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的浑然一体, 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及动力十足的表演, 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 他们时而陶醉于多姿多彩的民风民情中, 时而又被腰鼓表演者所折服。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区域的限制, 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如梦如幻的黄土高原, 使学生看到了从未看到的景象, 他们怎能不欣喜若狂, 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他们有怎能不乐于去学呢?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很好实施“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需要教师区别对待, 每位学生需求不同, 需要我们实施不同的教学。传统教学方式由于受时空的限制, 很难做到这一点,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呈现知识的交互性、互补性、选择性, 所以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使得上述难题迎刃而解。

3 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3.1 不要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当成一种形式主义

在“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口号下远离语文教学规律, 追求信息技术的漂亮外衣, 忽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实际是本末倒置、急功近利的行为, 语文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来制作课件, 只是为了追求新颖, 导致学生一进多媒体教室就是为了“看电影”。要记住: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媒介或手段, 它是为教学服务的, 它的使用与否取决于教学内容对它的需要程度。

3.2 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成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体系

现在《新课标》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其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学”,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师生双边活动, 而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上述理念。如果把它理解为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体系, 而全盘否定其他教学方式, 这是错误的。在平时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走入了误区, 认为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开文本教学, 舍去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 盲目地崇拜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方式。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 也不去钻研语文教学的规律, 这种极端的方式应该背离了当初倡导“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初衷。我认为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篇4: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之我见

在长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索中,笔者经常进行总结反思,并概括出以下几点想法,讲出来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突破重难点,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出教材重点,突破知识难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例如,讲授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文化成就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自己从灿烂的文化成就中去发现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这样对学生来说比较直观,容易理解记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但历史教材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像具体的史料那样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再现复杂的历史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历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于历史认知的积极性。教师在其中只需要扮演策划者、指导者的角色,使学生能真正变成历史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可见,把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模式。不过,角色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计算机所起的只是“辅助教学”作用。因此,在教学课件制作中要重点突出,要体现出教学课件将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其中心应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强化课堂效果,绝不可哗众取宠,用过多的声音和华丽的色彩分散学生的注意,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可过分依赖电脑,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制作出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

二、开展史料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应该突出历史的学科特点,这便是浓郁的历史感。教师适当引用原始材料,可以增强历史感。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历史结论并不是强加的,也不是某个人决定的,而是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的。因此,开展史料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应探索的另一重要方向,应将史料引人历史课堂,那样可以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良性互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而是通过史料、证据和推理,形成归纳、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仅靠教材所提供的史料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信息技术引人学科教学则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用史料,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自己得出历史结论,这比让学生直接接受课本中干巴巴的历史结论更有说服力,而且记忆深刻。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开展史料教学,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而且这种只给材料、不给结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对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精神大有裨益。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史料教学有时看似增加了教学难度,其实质却是简化了教材内容,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植根在学生的心里,使得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成为中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整合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彰显中华文化的精彩与魅力,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

四、注意素材的积累

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整合过程中,历史素材资料的收集、整理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制作课件所应用的软件已经非常熟练,那么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就可以简化成把相关素材围绕要说明的问题组织起来的过程。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刚开始制作教学课件时,往往是找素材资料用去大量时间,有些关键的重要资料还不一定能找到,使得制作出来的教学课件常有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注重对历史素材资料的积累,并且要分门别类地整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时毫不费力,信手拈来。而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又会给我们整理史料打开方便之门,即在素材归类的时候,既可以将素材资料按照教材的章节放人计算机相应的文件夹内,也可以先按一定的原则建立文件夹,再把逐步获取的素材资料填入其中。日积月累下来,你的资料库就会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且井然有序,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求新的信息,也可以广交网友,以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会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彰显历史学科的魅力,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师要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契机,不断丰富自我,提高自身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深切地去感受现代信息技术使历史这门古老学科焕发出的年轻魅力。

篇5: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山东省青州市开发区初中 张照红 262515)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走进了校园,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极大的改变了英语教学的面貌,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教学因此变的形象直观,知识信息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信息技术;学习情境 创新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以其能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顺应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而且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活动,只有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美好情景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系统。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构筑风趣、简明、动感、鲜活地氛围,能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识活动受到良性刺激而兴奋起来;同时,宽松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也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使他们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乐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产生积极上进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构成接受知识,进而创新的重要心里背景。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功能,把多媒体和网络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使得教学材料不再是相对固定而无法增补改变的东西,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材编入新的英语语言信息,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可以通过多种程序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各种不同的信息有机的综合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图片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符合规律的语言学习情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有关天气情况的sunny,windy,cloudy,rainy时,可选用一个教学课件:(1)首先将一副阳光明媚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示出sunny;(2)忽然狂风突起,树叶飘落,展示windy;(3)接着乌云密布,展示出cloudy;(4)最后电闪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哗哗而下,展示出rainy。这样运用

计算机创设出真实的情景,学生边看边接受新知识,不仅记得牢固,而且学的轻松,兴味盎然。

二、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色彩,形象的表现和悦耳的语言及动态的变化过程,全方位的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大脑的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最终形成对事物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综合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有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教学过程。现行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教授新课Ann’sBirthdayParty时,首先应用POWERPOINT制作出教学课件,辅助阅读和了解课文。通过一副生动的画面展示Ann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朋友们高兴的接受邀请------Ann和妈妈为此次聚会做准备-----朋友们先后到来------送生日礼物------唱生日歌------吃蛋糕等过程,然后设计有关问题,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具体而真实的情景中达到了语言的实践效果。其次是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的语言点,进行强化训练。然后提出问题:WhatdoyouthinkaboutAnn’sparty?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问答。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情节。这样,整个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因为教学课件可以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它可以使教学内容情景化,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得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例如教学JEFC Book2B lesson102 and 103 Miss Evans时Step1 Lead-in:先播放优美的MTV:My Heart Will Go On,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性。Step2 Skimming:T:We all have seen a lot of films,and we all have our favourite films.Skim the contents on the screen,and tell us what is your favourite film?学生带着问题共同观看屏幕,很容易找到答案。这样,有关影片〈泰坦尼克号〉的话题被自然引出。Step3 Appreciating a shot video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Miss Evans 课文的学习,也为了更好的陶冶情操,我特意播放了电影片段〈泰坦尼克号〉,这样悲剧的氛围被很好的营造起来。Step4 Scanning屏幕上呈现相应的课文内容填空题,学生略度课文,寻找答案,当他们给出答案时,屏幕上相应的飞入答案,并发出适当的声音,学生

会很有成就感。Step5 Reading aloud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并跟读,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初步理解,思维已经被激活。Step6 Further-reading 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深层理解。屏幕上给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Step7 Grammer:T:Read the grammer notes on page159 and see what types of sentences they are.再次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容量大,快捷的优点,呈现另一张幻灯片。Step8 Practice: 其次,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迅速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从课间休息转入上课,往往难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何缩短这种状态是上好课堂首要解决的问题。利用CAI 创设更加形象生动逼真的情景,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自觉地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及早进入角色,愿意学,主动学,并且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最后,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大大提高了45分钟的课堂率。与传统的讲授相比,所传播出去的信息的信息容量与密度大幅度提高。作为语言教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音语素的刺激,以实现某种言语使用的氛围即语境。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亲手操作。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模仿了人类语言最原始的语言习得过程便于学生掌握,而且模拟了言语实用情景方便学生实际运用,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显示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所以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可以将语言知识的表达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它能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记忆时间,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能力。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实现了枯燥问题的趣味化,静态问题的动态化,引导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已经成为过去学习者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精心备课,充分融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教学媒体,为整个教学过程服务。

总而言之,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并且能使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能力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姓名:张照红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山东潍坊青州开发区初中 详细通讯地址:山东潍坊青州开发区初中 邮政编码:262515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山东潍坊青州开发区初中

篇6: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之我见

新沟桥初中

李聪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能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课程整和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随着课程整和的发展方向,与各学科的整合从简单的课件到运用网站进行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整合的内涵也越发深刻了。下面我就根据自身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定位

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相对于过去单一的一部钢琴、一部录音机的音乐课模式,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层次感丰富,立体,清晰。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和定位的好,则是一堂以音乐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整和课,音乐还是本位,定位的不好,一味强调信息技术,课的本身已经没有音乐性,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可以上,无非是用用电脑,滑动鼠标,敲击键盘,何来学科整和。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以体现音乐性为主线,信息技术完全是为音乐学科而服务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实现教师、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结合课程,而是要有机地与音乐课程结构、内容、资源以及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音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所处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惟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课的效益。作为整合主动因素——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中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概念,即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上课,教师永远是主导者。教师在设计整和课的环节时,就应这样体现。网络里的内容范围广,容量大,不给学生一个目标他们就会漫无目的的东看看,西瞧瞧,最后你问他掌握了什么,他却什么也说不出,教师煞费苦心搜集的“海量”资料就只是让学生头晕目眩、眼花缭乱的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给出浏览网站的目标,让学生针对性的去学,起到真正的主导者。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

三、要注意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同学段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心理的发展上,特别是诸如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以及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因此,从教学对象出发,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在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时,同样要重视贯彻注意学生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原则。

这是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整合”的重要依据是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的明确的描述和规定,该纲要要求小学生“学会使用与年龄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而对初中则要求“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很显然,都是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小学和初中却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整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

例:我在教学《青春舞曲》一课时,针对的是农村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我的教学中设计的基本以浏览网页、打字等简单操作为主,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我又设计了模仿手鼓演奏,试着学跳新疆舞的环节,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甚至超出了我所预想的效果。下课后,学生意犹未尽,围着我谈论上课的感受和自己的感想。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采取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即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会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音乐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实施模式的优化选择。

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力求在教学中既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又要能体现音乐的审美性、愉悦性。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音乐教学的很多教学手段和方式成为了可能;在音乐课上唱歌很平常,但是当学生听到自己的演唱录下来放在网上,体会做歌星的感受那就不平常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办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可以为多向交往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但还要牢记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中介性的联想去唤起过去的经验和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而不过份地依赖信息技术,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它是否有成效,教学效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要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后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信息手段能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理解学习重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课堂是否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学生的知识面是否更广,学生学习空间是否更宽,学生能否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平台上真正实现其智慧结构个性化地自主、正常、高效的发展,这点是关键,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式的优势。

篇7: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当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去使用。

在这一次学习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的视频是值得我们去重复观看和细细理解的,例如汪晓东博士所讲的ICT 课程,里面就有很多十年前就有的信息技术操作存在,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还是所知至少,翻转课堂的讲授,发起的是一场关于远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但我感觉更多的是两者之间的结合等等,通过学习,将我所思所想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肯定是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的,因为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营造的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网上去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而不是借用多媒体实现书本搬家,教案搬家。

2、信息技术中的媒体的应用不仅指现代媒体应用,还包括传统媒体应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互补使用。有时黑板的教学,你也可以将他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网上。从而发挥媒体的最大效用。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信息意识。因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越来越被教师熟悉,再加上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和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校本教研的开展,教师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那么无论那一科目都可以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信息技术是硬件,是营造信息化环境的硬件,在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和信息资源是软件,尤其是教师仍然是主导,因为他直接操纵着信息与教育教学内容的整合。

篇8: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一、信息技术整合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内涵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 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工具与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激励工具, 作为创设丰富的生物教育环境的工具, 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 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 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初试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大量使用计算机多媒体, 能不受时空限制, 直接表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内容。无论是微小的细胞结构, 庞大的生态系统, 还是几十亿年的生物进化过程, 经过信息技术的处理, 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显示在课堂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 化小为大, 化大为小, 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 可以将语言、挂图、模型无法表达清楚的原理过程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导入引人入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开头导入部分, 运用多媒体导入, 能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授课能顺利进行下去。例如, 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节的学习中, 先给学生播放不同种类细胞的形态, 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在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回形成蛋白质时, 把书本上静态的过程用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分析归纳就更有兴趣。

2.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用相关软件和平时积累的素材,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精心设计和一些形象、生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 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难度,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比如, 在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节内容时, 可以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用flash动画来演示, 这样便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学习, 又便于老师授课, 同时动画比较还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且有丝分裂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 也为以后学习减数分裂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合网络教学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教师可以按学生学习内容构建学习框架, 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中, 让学生独立在校园网或局域网上查询、梳理、整理、归纳信息, 再通过小组之间开展协作式讨论学习, 达到自主学习知识的目的并能掌握运用。比如, 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自主学习中, 首先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起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着的基本认识;然后然后围绕学习重点——蛋白质的结构来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查阅, 多人协作等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网上传递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进行总结, 教师再作总的评价, 进行理论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 信息技术突破教学时空限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有些实验由于材料采集难度大或反应速度慢, 持续时间长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进行。这时, 利用计算机模拟生物实验教学, 可以弥补因实验时间和实验条件限制而造成的不足, 还可以通过模拟改变实验条件, 观察实验变化的规律。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体会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是改革的大势所趋, 努力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是每一位生物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学整合中应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当然, 教师也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人格魅力比起教育技术来说更加重要, 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的, 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 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 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 为了应用而应用, 流于形式。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恰当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 具有很大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 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篇9: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随着硬件设施在各个学校的普及,很多新技术进入了课堂,如多媒体、实物投影、无线传声器、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资源平台等,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深度、进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目前呈现出三种主要的课程模式。

一、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模式

历史学科本身具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像、图形、文字、影音等资料,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

随着互联网或局域网的发展与完善,聊天工具与个人博客简单易操作,传递信息容量大,作为师生交流的工具已逐步为师生所接受,这对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组织与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通过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成长。

二、以资源自主的合作整合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以及各种历史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有了量和质的区别,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资源,如数字化的博物馆、图书馆等。

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突破课本资源的孤立性、封闭性、单一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信息的筛选过程中获得学习历史的方法,了解事物的最初面貌。

而在此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等同于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忽略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信息技术化的学习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连传统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三、探究式的学习整合模式

探究式教学让学习者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提出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教师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研究、分析的准确性,并控制学生学习的进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老师提供有关历史知识的探究主题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主题进行探究,教师在目标的制定、计划的完善、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方面进行指导。探究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组织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易到难,逐步加大,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篇10: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之我见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和实施过程中,既有很多有益的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从三方面谈了自己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理解和认识:一,根据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整合时要遵循一定原则;

二、信息技术在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应用优势;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整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就是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改进建立在教育技术平台上,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使数学课程资源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融合”必将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师资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中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根据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整合时要遵循一定原则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学科,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会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学审美这一层面上。然而,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无止境的。特级教师马明说:“数学教学有四个层次:解题术,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观念„,我们追求的不能是低层次而是所有层次。

信息技术在与数学整合时,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从多种形式、角度认识数学对象,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运用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的数学思想和数

学方法。因此,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更好的整合,要遵循如下原则: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不等于“混合”

教师要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数学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到哪些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应无目的依赖电教手段,使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具体来讲,函数教学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y=kx+b(k≠0),判断k值不同时直线的倾斜程度。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数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如函数以表达式和图像两种同时呈现,并且图像还可以是通过跟踪满足函数关系的点的轨迹得到,这样学生学会了函数表达的3种方法。为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不拘泥于教材,合理延伸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设计上要灵活、创新,根据数学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采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和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完成学科目标的前提下,不拘泥于教材和参考,创设不同的任务情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延伸,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以体现

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优化,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个别化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应用优势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

以往教材中呈现的数学结论常常是演绎性的,掩盖了思考的过程。但实际上数学结论的获得常常是猜想和发现的过程。几何画板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实例,从中发现规律并主动探索。如探索“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以往需要画出许多的图形并画出不同位置的圆周角和圆心角,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使得教师不得不减少学生的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对一两个圆形进行尝试证明之后就推测结论,结论的可靠性不强,学生对结论的体验也不多,导致了学生对定理的记忆不深,而

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只画一个圆形,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改变圆周角顶点的位置,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尝试——错误——纠正的过程中,学生认清数学问题的本质获得初步结论,在此过程中,也将增强学生学生对自己数学思维的自信心。

(二)信息技术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使用信息技术,学生比以前有更多机会去思考一些所学知识以外的问题,经过在新问题、新情境中的具体应用,使原有的知识得以完善,实现由知识和技能向能力的转化。例如,利用信息技术验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时,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很容易发现顶点越远离底边,两腰就越长,两底角越接近于900,而同时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形看上去像是个矩形,于是学生产生疑问,两个底角会不会达到900?如果达到90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两腰平行,那么此时两腰是相交还是平行?可它毕竟是将等腰三角形两腰拉长得到的,此时顶点又在哪儿呢?在这种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拓宽了数学视野。

(三)信息技术有助于改进传统作业方式

传统的教学作业设计,往往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内容一样,要求一样,评价一样。学生每天为完成作业而做作业,应付了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灵活性及知识技能性,设计几套不同的作业,改变教师布置作业的习惯,让学生自主选择。对学生而言,做作业不再是讨厌的事,比如学完知识点之后,可布置一下几套作业让学生选做:① 做课后习题,让基础差点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②课程练习,是中等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③课外习题,使优等生有所提高。这样人人皆有机会获取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消除了某些学生因长期无缘成功而产生的倦怠感,畏惧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让因材施教告别“纸上谈兵”,让教学达到令人“欣喜不已”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有助于呈现和交流学习结果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是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是分享观点和澄清理解的一种方式。而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最佳途径就是给予学生决策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写作和讨论,自然地运用数学语言。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y=a(x-h)2+k” 这一节中,研究它的图像时,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设置a、h、k的值,控制函数图像随着值得变化而变化,演示给学生看,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上机操作,自己改变a、h、k的值,观察图像的变化,探索出a、h、k的值对图像的影响。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中,探索变化的规律,并认清外问题的本质,在教

师的点拨、指导、反馈中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自我知识的重新建构。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准确、方便、呈现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呈现运算后得到的数学结果,并利用Word、PPT或投影将自己对数学结果的解释以数学符号、数学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给教师和其他同学来交流数学思想。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及其实施中发挥各种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由技术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给数学教学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

(一)从呈现方式上来讲,计算机和计算器的快速成象容易阻碍人们对数学研究对象深入的理解

利用计算机可以产生直观的图像,但是这一特点也使得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如是否有了计算机,就不需要手工作图、计算了。的确,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作图、计算变得非常简单,但是计算机图像或计算结果带来的这种完善的、非常光滑的表征却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很难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首先,如果学习者仅仅是按动按钮在计算机辅助下生成图像、算出结果,或者仅仅通过教师的演示接受这种结果,就很难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深刻的印象。其次,使用计算机制作、计算或观察已做好的结果,都不能保证能将隐含在其中的数学概念或原理中的因素表达清楚,例如:输入函数表达式后计算机给出的函数图像,看不到图像上各点的坐标。并会因此阻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正的理解。因此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计算和画图能力的培养。要安排恰当时机使用技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脑和动手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确实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但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机器所不能取代的。数学是一种理论实践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互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媒体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各媒体的特征,根据教学目标和需要,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媒体,媒体只能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补充。

(三)从工作方式而言,信息技术是一个“黑箱”,容易使一些学生对其正确性产生怀疑 在讲轴对称时,我们在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技术将一个图案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通过翻折与另一部分重合,以示其轴对称时,翻折的过程是否能保证图形的形状不变,引起一些学生的疑惑。所以,这种工作原理容易导致一些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最后呈现的结果产生怀疑。而这种怀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合理的,是在理性精神指引下的必然结果。因此教师在整合中不能单纯地使用信息技术,应当结合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四)从交流方式上来讲,使用信息技术容易阻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很多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的学习以及技巧的训练,往往需要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进行。如果教师只是利用技术手段展示事先设计好的解题思路而不能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想法,反而不如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更能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更益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班级中基础知识欠缺、课堂反应慢的学生来说,经常会有某些问题需要教师从多角度、不同侧面反复解释。如果教师只用课件授课,虽然节省了时间,但会使讲课速度加快,一些学生反应跟不上,且不易记笔记,容易导致上课没听懂,下课无法看笔记的现象。此外,由于教师更多关注课件的播放,减少了对学生反应的关注,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问题越积越多,会有“气喘吁吁”还是赶不上教师脚步的感觉,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样使用技术反而起到不良的效果。

在整合过程中只有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数学教育的需求出发,结合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A].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C].北京:万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当选多选复习题下一篇:儿童节的作文:迎“六一”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