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2024-04-15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精选10篇)

篇1: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 九(7)班 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我想要解决韩同学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感到在母亲的眼中,他还是受母疼爱的孩子。于是,我又去了韩同学的家,这是一个非常淳朴的家。韩同学的母亲说他不爱玩,较深沉,老喜欢独自一人。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点失意。我与他们谈了韩同学在家的感受,也谈了他的自卑心理以及他们平时责骂对他的伤害,还与他们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受到尊重,极要面子。因此,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韩同学母亲说他们不知道韩同学有这些想法,有时在邻居面前也骂他,可能是因为是男孩不要紧,太不顾及他的感受。他们保证以后不再拿旧事来伤害韩同学的自尊心。他们说他们是爱韩同学的。这样,通过家访,得到了韩同学母亲的积极配合,使韩同学又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第三阶段是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减轻韩同学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一步与前者同时进行。为了尽量排除韩同学的自卑心理,我给他安排了一项工作,即每星期一、三的读报写字课由他来带领大家学习。韩同学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下水平,关键是韩同学的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在班中我开展了多次心理辅导课,目的是让他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六星期后我安排了“自我解剖——优缺点投向我”一课。当然这一课的设置必须考虑到黄同学的性格以及实际承受能力。当我要求“谁愿意说说自己最烦恼的事?”时,韩同学第一个举手,当着60位同学的面说出了曾犯的错。此时,整个教室沉默了,沉默之后同学们给韩同学的勇气与坦诚以热烈的掌声。课后,他说:“老师,现在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原来是我想的太多了。”经过这次活动,韩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科学,他已认识到自己是受同学们欢迎的。

第四阶段是对韩同学的耐挫力培养,花时五个星期。在这过程中,有时韩同学成绩考差了,老师点名批评;或受到同学的指责时,引导他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促进心理上的平衡。

篇2: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

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达。

4.当好朋友在做伤害自己的事时,应该大胆提出,并表明只原谅第一次,再也不愿意看到有第二次。如果他还是不能改过就应该向相关老师反映情况,老师会帮他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让大家来帮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

5.面对不良行为的影响,应该主动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毕竟咱们处在一个法制较健全的社会,一切不良的和不合法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的,正义终究会压倒邪恶的。

三、认知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几个初一女生来咨询室询问同性恋是怎么一回事,她们因为不知道而害怕。同时还问黄色书指的是哪些书?言情小说算不算黄色书?看言情小说对不对?还附带问了许多其它问题,父母打子女对还是不对?有些后妈为什么对养女不好?如何交到更多的新朋友?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他们对事物的种种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加之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喜欢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去评论周围的人和物,例如,父母、老师、同伴、小说中的人和物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等。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总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表现为固执己见,蛮不讲理,有时还会轻率的下结论。

在咨询时我主要从认知方面去引导并为她仔细分析,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首先让她们知道同性恋指的是同性之间的性器官的亲密接触,例如,口交,肛交等。国际上对同性恋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接纳了它,并在法律上承认了它的地位,而我国对它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应该知道这种随意的性接触容易传播疾病。因此一般同性好朋友的关系是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的,大可不必恐慌。

2.黄色书是指那些会影响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引诱他们做出不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夸大异性之间正常关系的书籍。而言情小说不一定是黄色书,有的是在对人类异性之间的美好情感做深入细致的描述。但是,青少年如果沉溺于其中,就会转移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而影响学习。

3.对父母打孩子的问题要辨证的看待。不能说它全对也不能说它全错,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应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错误。父母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有的是因为父母心理上的其它原因而把更多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

4.后妈对养子不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她自己生活不顺或者要求过高,有的是因为孩子对后妈本身就带有偏见,对后妈的态度不好等。

5.交到新朋友是需要你的观察和真心付出的。对方有困难就应该立刻伸出援助之手。

四、个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肯定自己的优点。好学,有上进心强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

篇3: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 谈恋爱早已是个普遍的现象, 紧随谈恋爱而来的就是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然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失恋。恋爱是美好的, 失恋却是异常痛苦。大学生作为一个情绪体验非常强但又缺乏人生经验的特殊群体, 由于婚恋心理尚未成熟, 在接受从恋爱到失恋这一转变时, 往往是不知所措的, 不知如何去应对这样的感情创伤。很多大学生在失恋后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无心学习, 对生活和学习都报以消极态度, 轻者荒废学业, 重者则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至于因失恋而跳楼、自杀、捅伤他人等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下面根据来访者的真实经历进行分析探讨。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李某, 男, 20岁, 汉族, 独生子女, 某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身高178cm, 体态端正, 长相帅气, 无重大疾病史。父母长年经商, 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 个人成长史

父母长年在外经商, 李某自幼便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平时性格外向, 喜欢与人交流。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李某从小喜欢电影, 高三时学习广播电视编导, 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大一刚入学时, 因文化课和专业课均为突出, 受到老师重视, 并且被同学们选为班长。进入大学学习以后, 李某依然刻苦学习, 并且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在大二上学期时, 与同班一女生坠入爱河, 两人成绩优异感情很好, 成为大家眼中的模范情侣。

1.3 精神状态

神智清楚, 意识状态清晰, 凝视无神, 注意力涣散易淡漠, 无妄想强迫观念, 无定向力障碍, 自知力良好。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 主诉

认知失调, 自尊心受到严厉打击;情绪情感偏差, 内心痛苦, 思想颓废, 情绪极度悲伤。逃避现实, 自我放纵, 不想与人交流。

2.2 个人陈述

两个星期前, 女友向我提出分手, 理由是我们在一起不合适, 她觉得我给她的压力太大了。我没有同意分手, 因为我不想放弃这段恋爱, 我说我们都先冷静下来想一想。第三天, 我还在寝室玩电脑的时候, 室友回来告诉我, 说我女友跟另外一名男生走在一起非常亲密, 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立马打电话给她, 可是她死活不接我电话。晚上我又在她寝室门口等她, 直到十点多, 才看见一男生手牵手送她回寝室, 我走上去想找她问明白, 她说我们已经分手了, 我们不可能在一起了。我们一直都好好的,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跟我分手。由于各种原因, 我和她分手的事情立马就被班级同学甚至其他班的同学知道了, 他们都说她脚踩两只船最后把我甩了, 我不相信, 可是事实似乎就是这样。我不敢出门去上课, 我害怕听到他们的议论, 也不敢和别人说话, 我已经一个星期没去上课了, 整天躲在寝室里抽烟, 吃饭也没有食欲, 晚上也睡不好觉。我不再相信爱情, 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尝试任何恋爱了。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 但我知道那是错误的, 我想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 评估与诊断

3.1 咨询师观察

观察发现, 该同学面容憔悴, 穿着随便, 注意力不集中, 谈话时心不在焉, 东张西望, 说话总是低着头, 声音嘶哑 (可能与近期大量抽烟有关) , 但从言语中不难发现希望获得帮助走出困境。

3.2 评估与诊断

SCL-90测验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饮食睡眠指数都存在异常偏高。韦氏智力量表示来访者智力正常。

从分析临床资料, 对求助者所表现出的持续性的异常行为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从诊断标准中的病程、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排除标准来看, 排除来访者患有心理障碍的可能, 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定性为一般心理问题。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为:

(1) 持续性的焦虑抑郁情绪;

(2) 饮食和睡眠不良;

(3) 产生错误观念;

(4) 害怕听到同学们议论自己的恋情, 从而不愿与人交流。

4 咨询目标的确立

4.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 改善抑郁和焦虑情绪;

(2) 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

(3) 改善人际交往情况;

(4) 该变其错误的认知信念, 如“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以后再也不会谈恋爱了”等不合理的信念。

4.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1) 帮助来访者建立正确的婚恋观, 通过依靠来访者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在恋爱方面的问题;

(2) 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特别是在与异性的交往方面;

(3) 帮助来访者增进个人身心健康, 促进日后的个人发展。

5 咨询方案的确定

主要咨询方法与使用原理: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支持心理疗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由失恋引起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睡眠饮食不良。一方面, 来访者对于失恋这件事不能理解, 陷入困境。另一方面, 来访者觉得失恋这件事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并且对于同学们的议论产生焦虑情绪, 以致生理上表现为饮食和睡眠的不良。资料显示, 来访者之前并没有恋爱经历, 缺乏恋爱经验。初次爱情的失败给来访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才会产生“我不再相信爱情, 以后也不会再尝试任何恋爱了”这样的错误观念。另外, 来访者虽然家境富裕, 但是父母长年在外经商, 自幼便跟随奶奶一起生活, 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虽然来访者性格外向自理能力较强, 但毕竟第一次离家在外生活, 遇到重大挫折时得不到家人的关心支持难免会导致心理状态的失衡。

综合以上原因,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在其成长背景和个性特点以及大学环境的多种因素下形成的。来访者的情绪偏差、不良行为以及生理问题, 都反映出来访者个体认知能力的偏差或欠缺。所以应当采用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帮助其摆脱目前困境, 在恢复阶段应该采用心理支持疗法, 让同学和老师主动去关心来访者, 帮助其重新建立信心, 重新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

6 咨询过程

6.1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建立初步信任, 确定解决问题;

(2) 分析材料, 理解信息, 引导来访者领悟;

(3) 评估咨询效果, 探讨后期分离。

6.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14年4月12号

目的: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初步建立合作信任的咨访关系, 共同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进行正常的咨询登记, 友好问候, 了解来访者基本问题;说明在心理咨询全过程中需要咨访双方共同遵守的有关事项及规定;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测验;了解来访者个人成长史以及恋爱史;了解来访者的求助动机;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步建立与来访者之间的咨访关系。

布置家庭作业:走出寝室去教室上课, 并且和同学尝试交流。

第二次:2014年4月26号

目的:加强咨访关系, 找出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对对其进行纠正;鼓励来访者与人交流, 了解别人的想法, 消除不敢听到他人议论不敢出门的恐惧。

方法:行为认知疗法

过程:对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 帮助来访者更正错误信念, 重新建立认知模式。指出问题的根源, 在来访者认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问引导来访者领悟。

布置家庭作业:分析自己恋爱失败的原因以及这两次心理咨询的心得

第三次:2014年5月10号

目的:帮助来访者缓解持续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来访者在饮食和睡眠方面的问题。

过程:引导来访者反思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鼓励来访者与自己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交往, 帮助来访者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 特别是与异性的交往。

布置家庭作业:调节生物钟, 规律生活。尝试与身边的异性进行交往。

第四次:2014年5月30号

目的: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咨询效果进行巩固, 以及结束和分离。

过程:来访者自己评估、咨询师评估以及老师同学评估;指出来访者需要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自我信心, 学会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

7 咨询效果评估

7.1 求助者自己评估

我现在每天都会正常去上课, 也不害怕和身边的人说话了, 虽然我的这次恋爱是失败的, 但我会总结经验, 提升自己的。

7.2 咨询师评估

两个月后, 进行回访,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 与人交流状态良好, 和同学们相处融洽。

7.3 老师同学评估

李某现在成绩非常稳定, 表现很好, 与老师同学关系都很好, 比以前也更为自信乐观了, 我们都非常高兴他有这样的表现。

摘要:以一位大二男生因失恋引发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搜集整理并详细分析来访者的相关材料, 运用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及其程度做出客观评估。运用行为认知疗法开展咨询, 帮助来访者摆脱困境, 改正不合理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失恋问题,心理咨询,行为认知疗法

参考文献

[1]肖友琴.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及其与爱情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2]孙焱, 朱薇薇.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疏导途径[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31-33.

[3]张雪梅.大学生失恋心理咨询的典型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6) :71-74.

[4]郑荣, 吕慧英, 陈玉娟.大学生失恋研究述评[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1 (9) :231-234.

篇4:典型乘车恐怖症的心理治疗案例

分析诊断:陈某是一个有16年驾车经验的司机,却害怕开车直至发展到不敢坐车,让一般人难以理解,也为此受到同事的嘲笑。自己明知那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但却无法控制,整天烦恼不已。陈某是以害怕乘车并伴有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符合“恐怖症”的诊断,具体来说就是“乘车恐怖症”。恐怖症状的共同特征是:

1.某种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惧;2.恐惧时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慌、呼吸急促、头晕、出汗等;3.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4.自己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没有必要的,但不能控制;5.在预计可能会遇到的恐惧客体或情景时便感到紧张不安,称为预期焦虑。我们发现陈某的症状均符合以上五个特征,是一个较典型的“乘车恐怖症”。

病因探讨:关于“恐怖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大部分学者认为恐怖与患者过去的某一特定经历有关,对这一特定经历的条件反射可能是诱发恐怖的病理机制。心理医生采用自由联想法诱导陈某回忆自己是否有乘车恐怖的经历,陈某某经过努力回忆,想起了儿童时的一些往事:4岁时曾与邻居家的小华哥哥一起趁大人不注意,在一辆还没熄火的拖拉机上胡乱捣鼓,结果车被启动了,陈某很幸运地从车上跳了下来,没有受伤。但小华哥哥却跟车一起掉进了一个大坑中,并造成了左手和右腿残废。本来陈某早已忘了这件事,而且他还是一个资深的司机,但就在开车16年后的那段时间的一天,陈某无意中再次遇到了小华,看到残废的小华,陈某某情绪异常紧张,便开始变得不敢开车甚至不敢坐车。

施治方案:陈某病情比较严重,需予以一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1.一般心理治疗:如心理教育,保证和支持疗法,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预期焦虑,鼓励患者重新乘车;减少回避行为则需采用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疗法。

2.认知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可选择现场暴露或默想暴露。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想象冲击,持久暴露,参于模仿和强化学习等技术。

3.药物治疗:有些严重患者需采取药物辅动治疗,可予以苯二氮卓类(如阿普唑仑、氯硝安定),选择性五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江)等药物治疗。

篇5:小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可喜的飞跃

一天早上,同学们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陆续回到学校。早读时间到了,负责早读的班干部小钟又站在讲台前组织同学们拿出课本开始晨读。这时,坐在靠窗第四组的小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边走边叽里呱啦说个没完。我正要上前制止,只见小钟已来到小朱跟前,用手轻轻按了按他的头,示意让他坐回原位读书。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小朱不由分说,紧握双拳,朝着小钟的胸口和喉咙就是狠狠的几拳下去,顿时小钟脸色发青,捂着胸口,蹲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几个胆小的女孩子吓得“哇”地叫起来。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令我大为震惊。我马上先让两名同学搀扶着小钟到校医室,请卫生老师协助检查,并上前把还在顿足嚎叫、处于极度暴躁之中的小朱请出课室,好不容易才把他带回办公室,他嘴里还喊着粗口:“xxx,该死!打死你!”他的喊叫,惹得办公室的老师都看着他。当时,我真是气极了,厉声问道:“你为什么要欺负同学?知道这样做对吗?”“他打我就要打回他!”“他打你哪儿?疼吗?”“他摸我的头,不疼。”“摸你的头就是打你吗?”他就是打我,我不要他管,我就喜欢打他!xx”又是一句粗口,边说边把拳头握得紧紧的,牙齿咬得格格直响,喘着粗气,怒目圆瞪,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好像要和谁搏斗似的。简直是岂有此理,明明是自己不认真早读,不守纪律,同学提醒他只是想帮助他改正缺点,他不但动手打人,还全无悔改之意,真是邪门了!我忿忿地想:自己教了十多年书,这样蛮不讲理、脾气暴躁、恶意伤人的学生还是头一回碰到,把他扭送派出所处理吧。可是转念一想:“作为老师,此时此刻,万万不可冲动。记得有一部电影中一位工读学校的老师说过:“当你面对学生犯错误时,先不要急着去批评他,给自己、也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冷静一下,然后再决定,或许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想到这,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决定不再批评他。我放松了绷紧的脸,带他到水龙头前用清水洗个脸,找出纸巾给他把脸擦干净。慢慢地,“咆哮的狮子”终于平静下来了,我放缓了语气,再次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明白人与人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大家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辱骂别人,甚至伤害他人的身体。这样做是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的。这时,小朱听了,虽然没有发脾气,为自己辩解,但看得出来,他并没有完全听进老师的话。自从一年级新生入学以来,小朱的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一会儿无缘无故一拳过去,把同学打得鼻血直流,一会儿又莫名其妙地掐住同学的脖子、揪女同学的辫子、踢同学的小便处,咬同学的手„„简直就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小恶霸”。易怒、易暴、任性、多疑的他,给人总体的感觉是情绪波动极大,这一切对他的自身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对于整个集体的伤害力就更大了。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向老师提出要求,希望学校能严肃处理这类学生,以保障自己的孩子在校的人身安全。

从以上现象表明,小朱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小朱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如果一个人在小学阶段不能克服攻击性行为,那么他长大后是很难适应社会,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怎样来帮助小朱改掉这种坏行为呢?

(一)、深究其因才能“对症用药”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小朱有这些不良行为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多次与小朱的父母进行沟通、详谈。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小朱上幼儿园小班时就已经是园里的小霸王。”连大班的小朋友也怕他三分,幼儿园的老师对他已是无计可施。究其原因,小朱的妈妈认为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自己是高龄产妇而且难产才生下这个儿子,过于自责而对他的不良行为也就放任自流;小朱的爸爸呢,则坦然由于自己工作上的原因造成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急躁、粗暴,一看到他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揍。另外,我还了解到小朱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录像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至此,我已基本了解了小朱之所以有这些暴力行为的原因。原因找到了,我想接下去就得“对症下药”了。

(二)、家校同步,营造温磬的家庭氛围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塑造什么样的孩子。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不无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作用是很大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家教的失误,会给孩子的发展酿成苦酒。经过和小朱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小朱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希望家庭的教育方式能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1、做表率:

家长应在孩子面前做表率,减少成人不良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给予孩子正确的模仿榜样。我又找了机会和小朱的爸爸长谈了几次。谈及小朱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以及做爸爸的粗暴行为元形中给予的影响。劝导他绝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他爸爸听后很受感动和启发。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小朱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2、消除不良影响:

小朱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决定彻底清除这一类带有暴力倾向的漫画、影视作品,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

3、合理激励: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家长可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书籍、玩具等,奖励一定要合理,这样做可以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强化,从而能鼓励孩子继续将正确的行为延续。另外,我又从学校心理辅导教科室翻阅了大量的育儿指南书籍,把一些文章的重点摘录下来,不定期地交给小朱父母,并让家长有机会多些参加本市心理治疗机构组织的各种类型辅导课,得到专家的指点,更好地进行家庭辅导,提高家教水平。

(三)、教会心理调节方法

1、谈心沟通、内省法

打人事件后,我和小朱又进行了一次长谈,想用内省的方法帮助他不断提醒自己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我让他想想:“我做了什么?我给别人带来了什么痛苦?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过了一会儿,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你从现在起,在内心要对你以前做过的事,好好反省自己,时常转换角色: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我不能再干这种事,决不再干!”小朱虽然低着头,但我知道他在听,就鼓励他说:“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2、自我暗示法、指导宣泄

为了强化小朱改变打人的不良行为,我又教他采用自我暗示法。如发现自己要发脾气打人了,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发脾气,不能动手!”并深呼吸几次,让情绪平静下来。如果还不能平静下来,则立即离开现场,到外面走走,清醒清醒,就可以避免打斗。万一还是忍不住,一定要动手的话,马上转移对象,把紧握的拳头对着墙壁宣泄一番,几拳过后的阵痛必定能使人头脑清醒起来而取消打斗的念头。

3、冷处理、发挥集体力量

我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小朱,尽量减少对他的不良刺激。一旦爆发“战争”,不与他“对着干”,免得激起他的敌视心理,而要采取冷却、降温、忍耐的方法,能宽容时且宽容。待小朱头脑清醒时,再向他解释、说明和指正。

4、自我强化、体验成功的欢乐

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加盖印章,达到一定数量后到老师处领取奖品;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四)、只要感化,就能转化

从小朱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接受老师对他心灵上的塑造,有时学生像一块坚硬的合金使老师难以雕塑,而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融洽的友好关系时,师生感情上有了交流,事情就好办了。只要有机会,我就与他进行个别谈心。特别是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希望他能第一时间来找老师,耐心倾听他的意见,让他感到老师是真心诚意关心他、帮助他的;有时当他行为偏激时,我对他也比较宽容,从不与他正面冲突,各种事情都做冷处理,尽量让他静下心来。由于我对他的宽容和爱,使他碰到不顺心的事时,都愿意把心中的不快告诉我,寻求帮助。

篇6: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唐@,8岁,单亲家庭。他上课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可他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长进。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了解到,父母离婚。他是和爷爷、奶奶、父亲一起长大的,缺乏母爱。长辈对他过分溺爱,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父亲常年不在家,回来就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固执任性。父亲又怨天尤人,怨恨他的母亲,使他心理压抑、恐惧。综上原因使他形成了依赖、懒惰、自卑、自私的不良个性。

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家校联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父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使他明白宽容与约束都重要。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他终于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

二、用爱心温暖他,让他体会到爱。

1.谈话交流。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以录像的方式记录家人对他的爱,让他观看,从家人点滴的行动、工作中体会家人对他的爱及赚钱的艰辛,使他懂得感恩,学会爱家人。

2.关心帮助。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尽可能地给予关心帮助。经常用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语气鼓励孩子,给他提供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关心。

3.体验集体生活,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自信心。

让他在集体中感受同学的友谊,体会集体荣誉给他带来的快乐。我让同班同学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在班级活动中,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针对该生的行为,我除了采用以上的教育方法以外,还要求他用自身约束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我和他约定:今天,你上课坐端正了,我就表扬你:今天你回答对了题目,我就表扬你:今天你作业及时完成了,我也表扬你:今天你做了好事,我就给你戴上小红花…这一约定还真灵,慢慢地,他改变了许多。

教育启示

篇7: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自卑感的消除

一 个案基本情况

求助者为一职业女性,1980年出生,现在在一家商场做导购。总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也觉得不如别人。因为自己长的丑,怕人家看不中而被拒绝,不愿交男朋友,也没这方面的兴趣。同事关系和家庭关系处不好,总感到受人歧视,受别人欺负。因而觉得活着没意思,前来咨询。

她的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自卑。2工作兴趣低落。3人际关系较差(不愿接触别人,怕被人看不起)。4有受欺辱的委曲感。5不想活了。二 第一次辅导过程

(一)求助 咨客:“我这几天总不想工作,即使在工作岗位上也感到人在而心不在,精神恍惚,始终感到好象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咨询师:“这几天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比如被别人说过什么自己不爱听的话吗?” 咨客:“是的。上周被主管批评上班打私人电话,对顾客态度又不好。” 咨询师:“你站在主管和顾客的立场想过了吗?” 咨客:“我知道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但就是心情一直低落,没办法。”

(二)了解

经过咨询师的提问引导,她自己述说,小时侯乳名叫黑妹,11岁时和母亲吵架,不愿让别人叫自己黑妹。上小学时,有几个同学当众说自己长的黑。和同学吵嘴时,一位同学嘲笑自己,说自己又黑又丑,在学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怕受歧视。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总爱批评自己。中学毕业后,当售货员,有一次与顾客发生口角,顾客出口伤人说:“ 看你那德性,丑八怪!” 工作积极性差,领导总会批评自己,工作能力差,被扣罚奖金多次。家里介绍过男朋友三次,都没谈成功。对方说性格不和,谈不到一块去。

把她上述介绍的内容归类比较,可用以下方式表示: 1乳名叫黑妹,持续 14年,直到自己提出抗议。2小学时有几个同学评论自己长得黑,叫她的乳名,回家后与母亲吵闹,抗议叫自己的乳名。3中学时在校不合群。4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总是批评。5当售货员时,顾客骂自己是丑八怪。6因工作较差,被罚奖金。7恋爱失败。

采用人格测试的结果为:内向不稳定。

(三)原因分析与诊断

经过了解,对她做出分析:歧视性乳名,在 11 岁进入少年期之前被充分意识到,感受到侮辱,加之弱而不均衡的神经类型,使当时的这位少女蒙受了巨大精神压力,为此而与母亲争吵。当时同学的嘲笑以及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和神经类型特点,使她形成了负性经验,构成少年的心理问题。而后的全部生活都在这种阴影下度过,所以,中学不合群,学习兴趣下降,工作时对污辱性语言,对受罚特别敏感,并构成强大心理压力,均与早期自卑心理有关联。为此,负性评价性的乳名和儿童时代同伴的取笑,是这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弱而不均衡(人格倾向为内向不稳定型)的求助者全部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进一步诊断如下:

1、在对 5项临床表现进行比较时,可以很容易看出,自卑与其他 4 项均有密切相关,各项临床表现中都包含着自卑感。所以,自卑感是关键的心理问题。

2、在上述 7 项相关资料中,每一项都会造成自尊心的伤害,但是,除1,2两项资料外,其他各项资料如果对一个有充分自尊和自信心理发育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来说,完全可以通过正确认知和社会支持系统而化解掉,不会造成心理创伤。为此,第1,2两项资料应是造成自卑的关键。三 第二次辅导过程

(一)聊天 咨客:“非常谢谢你上一次给我做的分析,我回去之后仔细想了想,感觉确实如你所说的。小时侯的生活经历现在仍然对我有影响,只是我自己不知道。” 咨询师:“那你这几天生活还好吧。” 咨客:“好多了,没有那种想自杀的念头了。不过,还是有一些控制不住去想那些不喜欢的话语。” 咨询师:“很好啊。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女孩,我只为你分析了一次,你就能从中领悟到很多,抛弃了自杀的念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慢慢调节,你一定会过得很有意义而感到快乐的!”

(二)对症下药

1、对本人的建议:思想上要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记住“人无完人”。行动上做到每天都尽力发现一个自己身上的优点,把它记录下来,并时时想着。当有人说关于自己的事时,要勇敢的说出来,加强与对方友好的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

2、对家长的建议:要欣赏自己的孩子,不要叫孩子不喜欢的名字。多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对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因为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所以,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无心的刺伤性的话语或行为,让热情与关怀都环绕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四 结果

篇8: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打开你的心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知识的不断进步,现代人对于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但是心理问题却呈普遍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了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主要体现出的症状就是焦虑抑郁。上了大学以后,原来高中被安排好的生活慢慢地转变成自主安排。一时间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许多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他们开始迷茫,不知道干什么,或者由于很多新接触的事情做不好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产生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发现及心理教育过程:目前我所带的12级292个新生当中英日专业的A同学就呈现出了这样的情况。8月份刚开始军训的时候,同学们每天都度过的忙碌而充实,6点出操、白天训练、晚上拉歌,当然这时的A同学因每天被训练量较大的体力劳动占据着,每天过的简单而快乐,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所有他同大家一样,甚至是表现得比其他同学更加优秀,他被选入了男子持枪方队,还被授予了军训标兵称号。对于A同学来说军训是再快乐不过的日子了,在与父母的视频中他还小小炫耀了一下自己的奖状。他的父母事后还跟我们说,真的以为A同学在高考复读时的抑郁病情根除了,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军训过后随之而来的是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忙碌的社团活动,开始仅仅是出点体力就会很快乐的日子不复存在了,因为要学两门语言,既要继续学好原来已经掌握的英语并不断扩大单词量练习口语,又要从零起学习日语,学习压力真的很大,本来内心的压力就很大加之在此时家中传来与A同学感情很深的老爷生病了,对他的打击很大,从那时起A同学便开始一蹶不振了。通常抑郁症所表现出的症状为心烦意乱、疲乏无力,甚至出现头痛,多汗,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胸闷焦虑等。A同学当时所表现出的症状就是精神不振每天白天基本都躺在寝室里睡觉,晚上难以入睡,焦虑,最终导致黑白颠倒,之前他曾经去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专家们的帮助。经与心理中心的老师们的沟通我们决定与A同学的家长取得联系。家长得知此事立刻由安徽合肥来到我校找到我们进行沟通,在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与家长沟通先将孩子送到权威医院进行确诊,从医院看过后家长出于对长春不是十分了解考虑决定将孩子带回合肥治疗一段时间。并希望在此期间老师和同学经常与陶同学联系,让他不脱离群体。经过4周的治疗,病情稍有稳定,陶同学又回到了课堂,精神面貌较好,下课还主动找到我咨询所落下的课程和办理缓考等相关事宜,看到他又回到了军训时的样子我心里真的很高兴,至少现在的A同学不再封闭自己了,希望与人交流就是他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教育体会:

通过以上对于A同学案例的介绍,我们会由此发现当代大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会产生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与困扰,因为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就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也影响到大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因为生活环境的变迁以及角色的转换再加上要长期远离父母长期住校而产生心理刺激;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产生的内心难以平衡,从而产生失落不满的情绪;因为学习、考试的压力,从而产生了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导致心理疲劳,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我认为应对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从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作出努力。

1、学校: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完善心理课教育体系通过有针对性的开设系列课程、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建设好心理咨询机构,让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这一点我们学校做得很好,英日专业的A同学正是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向心理中心寻求帮助,才能被及时的发现从而给予及时合适的帮助,在此我要感谢心理中心所有为A同学给予帮助的老师们,正是她们认真负责,无微不至的陪伴和关怀才使得A同学获得真正的转变。让他从恐惧与人交往,害怕与人交流,渐渐地尝试着融入到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

2、家长: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适时的与孩子沟通交流,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和开导,不要一味批评,以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负面情绪。

3、学生:大学生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合理的安排好学习外,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多与人交流,让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出现问题及时咨询,充实阳光地度过每一天。

总结: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加之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失衡的现象,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由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个别案例心理健康状况的介绍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的方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等一系列工程,需要从转变观念、改善管理、改进教学、拓宽社会活动等领域和加强心理知识普及及教育多方面入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本人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持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增大、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却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击打的大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都在发生深刻而又剧烈的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和所要面对的心理问题远远大于以前,心理健康与否是他们能否健康成熟的重要因素。

篇9: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有以下几方面倾向值得注意。1、许多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记得很熟,但却不能通过思维把握所研究问题的实质,不能把研究的问题纳入到相应的知识系统中去。当他们处理比较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不善于根据各种可能变更的情况,舍去非本质因素,不能从问题中抽象出合理的、可用规律公式解决的物理模型。他们对所研究的物体何种情况可以看成质点,何种情况不能看成质点常常把握不定;对什么情况下必须考虑重力,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重力感到含糊不清。在学习万有引力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物体的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这一结论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种讲法与静力学中“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的说法相矛盾。产生这种疑问的根本原因是物理模型中是否应该考虑地球自转弄不清楚。学生不能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抽象物理模型。这种心理障碍使他们对以上这类问题认识不清。

2、学生往往不善于分析、综合所研究问题中物体间的相互联系。动力学问题的核心,在于对研究问题中涉及的物体各力学量进行分析与综合,找出它们的联系,确定解题各环节中的研究对象。实际表明,由于学生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较弱,因而比较难于理清物体系整体和物体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而不能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出研究的对象。比如学生作过这样一道题: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长度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内,刚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多少?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表现出以下两种心理障碍:一种是将物体和平盘始终连为一个物体;另一种是将物体和平盘始终隔离研究。前者无法得出结果,后者则难于得到结果。只有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的学生容易从整体和局部对象研究的结合上敏捷的找到解题思路:先将物体和平盘“合”在一起求放手时的瞬时加速度,再将物体和平盘“分”成两份求此时平盘对物体的支持力。但一般学生较难产生这种思维形式。

3、由于学生日常经验的负迁移作用,学生难于将生活经验表现为一个整体过程的动力学问题分开考虑。譬如,在日常生活经验中锤子把钉子钉入木板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虽然学生学了动量守恒和动量定理,但他们总不容易把锤子和钉子的作用看作一瞬间碰撞过程,而把钉子克服木板阻力进入木板看成另一分过程,结果使他们把这类复杂的多过程问题错误的简化。

4、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也是影响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因素。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途径较多,各种途径的适用条件及研究对象的鉴别又较为复杂。在解决综合问题时能力差的学生对选择哪种途径解决问题常常感到棘手,表现为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喜欢靠盲目的尝试与猜测去探求解题的途径。

5、习惯思维的影响也是学生解决较为综合的动力学问题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也是目前教学研究中讨论较多的“思维定式”问题。一般说来,学生思维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这样,先掌握的知识对后继的学习内容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干扰作用。如牛顿运动定律结合匀变速运动公式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起步方法,学生掌握较为牢固,但随着知识的深化,这种思维定势的学生在解决变加速运动问题时,也不适当的运用这种解题模式,甚至部分学生不去判断物体运动的类型就选用它去解题。这除了说明学生对匀变速运动公式的适用条件缺乏认识外,也说明定势的心理因素对思维的影响。

6、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经历不同阶段。学生和教师对这种阶段性的认识模糊,也会给动力学问题的解决带来困难。大家知道,参照系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前提。教师如果不在教学中强调现阶段的定律、公使只能在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参照系成立的话,学生就会产生错误。比如,对在圆盘上与圆盘相对静止的物块的受力分析问题就会感到困难,对船上的人与浮在水面的船相互作用而运动时不选船作参照物也会感到困惑,他们甚至会在一个公式填上选用不同参照系的状态量而使解题错误。

7、学生物理量概念不清也是影响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别和联系;

(2)改变量与变化量的区别和联系;

(3)状态量与过程量的区别和联系;

(4)瞬时量与平均量的区别与联系;

(5)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联系;

8、学生认识个别问题属性较易,认识某一类问题的共同属性较难。能量关系是动力学问题的主线,学生往往不能从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角度看待各种多质点相互作用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做过这样一道题:“一质量M为0.8千克的物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先用销钉固定。一质量m为0.2千克的子弹,以200米/秒的速度水平射向物块,子弹穿出时速度为100米/秒。然后拔除销钉,子弹仍以200米/秒的速度水平射向物块,求物块和子弹的最终速率。”应该说,这是一道综合程度较高的动力学问题。开始学生感到对此题无法下手。一旦教师引导大家将该题两种设计情况的能量关系理清,他们马上对问题的解决得心应手。该题的整个能量关系是这样的:

物块固定时子弹的初动能:子弹射出后动能(保留)、子弹与物块系统的内能(转化);

物块自由时子弹初动能:子弹射出后动能(保留)、物块的终了动能(传递)、子弹和滑块系统的内能(转化);

9、学生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能力还取决于掌握这些内容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教学中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学循序渐进,原因是后学的内容必须有先学的知识开辟道路。众所周知,对物体准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各种力学问题的基础。此外对物体运动过程中外力做功的分析同样重要。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不能根据物体运动的具体物理过程确定外力做功的正负,功的多少,不能区别各种不同性质的力作功的特点:哪些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些力做功与路经有关;那些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做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给动力学规律的运用造成障碍。

篇10: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教案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难从千姿百态的人们身上发现何其多的相似性,因为我们都是人。人就会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种种期待,人就会思考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当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困扰;当困扰久久不能化解,就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这里,我们呈现一些职业世界和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看看能否在解读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以获取富有积极意义的有效资源。

第一节 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

背景资料:罗永森,年轻有为青年,怀揣着家人的嘱托和自己对的才赛的向往,一个月前从黑龙江千里迢迢来到上海一家公司工作,本以为到了上海之后,自己就可以积极地工作、潇洒的生活了。可未曾想得到,工作时间是那么的紧张,生活压力是那么的大,自己整天奔波在宿舍、餐厅、车间三点一线上,偶尔下班后会出去逛逛,但看看外面热闹非凡的场景,又看看囊中羞涩、对时尚几近无知的自己,心里非常不是滋味,眼光也不自觉地从繁华的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静悄悄的回到住处,开始三点一线的生活和工作。之前在黑龙江的时候,永森没有觉得家人如何好,现在只身一人在外的时候,才真切体会到了家人是那么的亲切。内心对家人无限的想念,但却也只能把这份想念埋藏在心底,说给家人听,怕家人担心;说给同事听,怕同事取笑,他只有自己一个人扛,可是有时候真的很累、、、、、、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不知不觉六个月过去了,永森一开始到上海的壮志豪情没有了,反而觉得一片迷茫、孤独和心累,这么大的城市给到自己的空间究竟有多大?自己是否能适应这座城市、这份工作、这里的人际关系?自己以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能否无愧于家人对自己的期待?、、、、、、一个个问题每天盘旋在他的脑海中,渐渐地,他的脸上少了之前的开朗和从容,多了几分纠结和忧虑、、、、、、一、心理把脉

罗永森的困惑是异地职场新人新环境的适应问题。背井离乡,从黑龙江辗转到上海,他既有对上海这个大城市的适应过程,也有对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过程。当适应不畅的时候,各种心理困惑乃至障碍就有可能出现。

二、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 1.平常心看待适应问题

人都有惯性,当我们在习惯的状态下工作、生活时会很舒服。但是,当我们不得不去打破这种习惯,不得不去做改变时,我们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当我们达到一个新的大环境、小环境,内心有一些不舒服的时候,请不要恐慌,这是在提醒自己在经理适应的阶段,只要积极地予以适应,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很快就会过去。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借助每一次适应,我们更快成长,内心更强大,生命更多彩,所以,用平常心看待我们的适应问题,相信一切都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拿出勇气和指挥来适应,则一切都能平稳度过。2.接纳工作安排,越抗拒,越烦恼

选择意味着承担,既然自己主动选择现在的工作,那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现在的工作节奏。内心越是抗拒,就会越烦恼,接纳、面对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正能量。当我们以一颗接纳的心去面对了,即使普通的三点一线,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充实感、幸福感、自我价值感。试着用心去发现工作、生活中简单的美好,哪怕顺利完成了一项工作,哪怕上级给了自己一个鼓励的眼神,哪怕同事一句温馨的问候,哪怕餐厅里一顿可口的午餐,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感知着一切,我们都会从这些司空见惯的平凡中找到美好。有积极的心态作伴,我们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大的能量去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进而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内心的感知。3.积极参加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参加公司、工会等组织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加强与周围人的互动了解,增进感情,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屋外没别人,只有自己,当自己不愿意走出去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在担心什么,在意什么。勇敢的走出去展示自己,绽放自己,您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原来人与人之间可以如此和谐友好。4.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用灯塔照亮生涯

人很多时候的不安和恐惧,是始于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当一个人真正梳理清楚自己就像想要的是什么之后,他会自动调整步调,有条不紊地、坚决地从事自己现在该做的事情,没有迷茫、没有犹豫、没有恐惧,因为他知道现在每分每秒的付出是通往他未来那片天的必经之路。所以,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否则自己就会像一艘漫无目标在海上航行的船,随时都会迷路,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前进的动力,因为不知道要去哪里、、、、、、第二节 如何应对职场中的职业倦怠

背景资料:王浩最近对上班有了一种厌恶的感觉,只要一走进办公室,他就会头脑发昏,精神全无,心想最好谁也不要来烦他。

王浩的上司对员工很严厉,他给每个员工都设立了目标,而且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汪浩看来,上司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太不合人情了,但他也不知道能和谁说,他觉得同事都是信不过的,所以经常自己一个人生闷气,什么工作也不想做。

有一次,上司在部门里当着很多同事的面,对王浩说:“你真是一事无成啊,真不明白当初怎么会把你这种人招进来的?你叫我怎么放心把东西交给你?这个事情以后你就不要过问了!”每次做事情的时候想起这些,汪浩总是头嗡嗡响,满头大汗,根本无法工作、、、、、、一、行为把脉

王浩的行为属于综合原因导致的职场倦怠症。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源自心里的疲乏。加拿大著名的心理大师克里斯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职业倦怠症最长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觉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工作态度小计,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和气,如客服经理对顾客大喊大叫。

(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评价值下降,常常查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或转行。

二、如何解决之夜倦怠问题

其一,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陷入职业倦怠:把自己能想到的原因都列举出来,您可能会发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不在工作上。

其二,分析目前的工作情况: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重新的回顾。

其三,了解自己的职业倦怠是主观造成的,还是客观造成的?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如果可以克服,那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如果克服不了,才能考虑换工作。换工作是解决职业倦怠的最后手段,一定要慎重对待,千万不能把小的职业倦怠性变成慢性职业倦怠。

案例中的王浩如果要摆脱职业倦怠,首先要调整认知,积极地看待上司的要求,把严格要求作为对职业习惯的一种规范和职业能力的一种提升。毕竟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如果我们固执在消极的部分,那么我们拥有的永远是消极的力量,而如果我们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事情,那么,我们获取的将是更为积极的能量,更有力量去面对一切。

其次,内心更加积极乐观,多与同事互动,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与人为善,友善待人,用心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获得伙伴的支持,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再次,可以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系统脱敏是一种心理咨询的方法),逐渐引导个人暴露出引起自己焦虑或恐惧情绪,从而达到最终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建议先深呼吸放松身心,然后再进行想象脱敏训练,最后实施实地适应训练。具体来说,王浩可以找一个安静的、不被人打扰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即慢慢地吸,慢慢地吐,在一呼一吸之间让自己身心安静下来,然后,在头脑中回想那天上司当着同事的面责骂自己的场景,如果感到紧张,就在此进行深呼吸,调节情绪,直至想到这个场景,内心会比较平静为止,最后,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比较自如地和上司对视一下,之后慢慢地恢复到能够比较自如地工作和交往。

此外,王浩也可以进行书写疗伤,即把上司责骂自己的这一过程中,自己内心所产生的所有情绪和感受、自己的回应,以及自己通过这件事情看呆了自己哪些特点,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都清晰地写下来,这也是一种宣泄,缩写的纸张看完后可以撕掉,也可以交给一个比较信任的人保管。人的心灵需要及时的疏通,否则就会阻塞,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第三节 孤芳自赏到几时

背景资料:王媛在一家电子行业工作,属于单位中的骨干人员,学历、长相等各方面都很不错,但就是有一方面十分令人着急,那就是,32岁了,还孤身一人。为此,很多朋友都为她的事情慢的不亦乐乎,而他自己却还是不以为然地疯玩。私下里,跟他聊起来,得知其实她也很焦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但又不想让人看出来,怕被人觉得自己嫁不出去了,因此就故意摆出一幅还没过够单身生活的样子。

据了解,王媛以前曾经有过一个男友,恋爱两年之后,她觉得对方太没上进心就毅然分手了。之后几年,亲友们经常拉她去相亲,但都没有成功。期间,曾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有一位是海归博士,有房有车,长相也还对得起观众,但她不满意他的吃相,觉得狼吞虎咽,忍受不了;还有一个做五金生意的男士,初次见面没有挑出什么毛病,之后交往了两三次,她觉得他太过势力了,难以忍受他唯利是图的习性,于是也分手了、、、、、、就这样,王媛现在还是孤傲一人。

一、心理把脉

王媛因为性格太过要求完美而成为“剩女”,承受着来自朋友和自己性格的压力。

“剩女”,是那些大龄女青年的一个新称号,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他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的归宿,而变成“剩女”。王媛就是名副其实的“剩女”大军中的一员。

“剩女”现象之所以产生,即受爱情匹配理论潜规则的影响,也有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匹配理论研究者根据男女各方的优越条件,把男女都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最强者,D为最弱者。根据选择的规律看(男士想找一个比自己弱的女性,这样才好凸显自己的力量感),一般是,A类男找B类女,B类男找C类女,C类男找D类女。所以,最后就剩下A类女和D类男。当然,这个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剩女”现象产生的原因。

其次,个人的新光天地也促成了“剩女”现象的产生。比如,太过追求完美,就像王媛一样,纵然对方是海归人士、纵然对方有房有车、相貌出众,但是仅仅吃饭的状态就足以引起她的反感,足以让他难以忍受,我们可以说她追求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化偶像。

二、如何摆脱“剩女”状态 1.面对现实,合理选择

大龄女性要坦然面对自己的需求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实事求是地接纳现实。当自己有幸遇到情况还不错的人时,不放放弃一些自己设置的限制,真诚的去了解对方。太多的标准和要求,势必会挡住“丘比特之箭”。2.心存欣赏,积极聚焦

何东西放到太阳下,都会露出瑕疵;再微小的物体放到显微镜下,也会千沟万壑。所以,不妨收起自己的显微镜吧。你会发现完全不同的一派风光。同事,我们知道,自然界有一种法则:吸引力法则,即如果您总是关注于消极的事物、沉溺于消极的情绪,那么您就会招来更多的不安;相反,如果您每次都看到希望,心存期待,那么您想要的图景就真的会占线。所以,多去挖掘对方的优点,多鼓励对方,这样,您看到的将会是更美丽的画面,这样您才有可能抓住属于自己的爱情。

丢掉骨子里的完美主义,每个人都才会顺利找到自己的幸福归宿。3.倾听内心的声音,与内在合一

真心爱自己的人,才会真心爱别人,二真心爱自己的前提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取舍的决定还是其次,聆听自己内在的心灵声音是更为重要的。听听自己内心还有那些忧虑、担心,还有哪些放不下,然后一一地去面对和转化。比如,有些人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的环境中,潜意识里就以为婚姻是不行的,也觉得自己不能够创造出和谐的婚姻关系,今儿不自觉地已在咽喉感情的事情,以此来逃避痛苦。如果自己觉察到是这个原因,那么势必要去审视父母的婚姻和自己婚姻的关系,增强自己拥有幸福婚姻的信心,同事可以找专业的心理从业者咨询一下,更彻底的厘清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总之,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灵,与自己的内在合一,答案自然了然于胸。“剩男”状态也可以用此类方法做处理。

第四节 给爱松绑,让爱呼吸

背景资料:王璐与丈夫结婚两年,由于工作的关系,丈夫经常出差,有时时间长一点,有时时间短一点。只要丈夫一出差,王璐就会没完没了的打电话,嘘寒问暖。可是,丈夫那边并没有很热烈的给予反馈,相反,语气中透露出些许的不耐烦。为此,王璐心理很不舒服,感觉自己被忽视了,怀疑丈夫是不是有了它心,于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去关心丈夫,结果,丈夫离得越来越远。我们不仅要问,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哪?步步为营的关怀背后是什么呢?

一、心理把脉

本案例中,王璐与丈夫在婚姻的磨合期出现了矛盾,王璐太过频繁地关心丈夫,让丈夫在爱中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非但没有领会妻子的爱,相反,更加想挣脱妻子的关心。

王璐的这种让对方几近窒息的爱,背后有心理学的原因。一个人若是在童年时期又不被周边人重视或遗弃的经理,那么,她成年后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有这种担心,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总觉得对方随时会抛弃自己,随意,就会纠缠于一些事情以确认对方是否真的喜欢自己。王璐因为丈夫出差,因为某些不明确的原因未能及时回话二联想到是不是他不爱自己了,显示出她内心深处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自信感。

二、如何拥有和谐的夫妻关系 1.婚姻关系是一面真实照见自我的镜子

我们跟对方结婚了,觉得对方是亲人了,就特别客易本真地表现自己,容易做出一些想当然的事情,这时候肯定彼此之间会产生摩擦。要想让关系更为和谐,我们不是就摩擦而大吵大闹,而是当自己因为对方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不舒服的时候,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他的话让我感受到什么?我希望他如何回应?我内心在渴望什么?”比如,王璐在一次次地给丈夫打电话,而丈夫的回应让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她内心就感觉丈夫不爱自己了,她希望丈夫元时无刻地积极回应自己,以让自己觉得那个爱还在,所以,出于恐惧害怕失去丈夫的爱,她会更频繁地打电话。

当看到上述心理活动分析之后,她就应当明确自己内心的那份不安全感,不是丈夫的回应让自己不舒服了,而是自己内心的恐惧感使然。根据这个发现,适时调整心态,她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有魅力。一个聪明的女人,是懂得给爱松绑,让爱呼吸的人。2.真诚一致的表达

当自己不满意对方的回应时,切忌胡思乱想,这时候,真诚一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重要。比如,“我很关心你在外出差是否一切都好,所以经常给你打电话,不知道是否打扰到你?我其实只是希望听到你一切都好的信息,可是,你每次都那么不耐烦地回复我,这让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下次,能不能即便在外出差,也让我知道你一切都好,因为我很关心你。”这样,自己既表达了行为背后的那份爱和关心,又表达了自己希望对方如何去做的信息,相信对方在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心里会很温暖,并且也一定会很明确知道接下来自己要怎样做了。

给爱松绑,让爱呼吸,爱不是占有,爱是彼此的尊重和包容;爱不是给已所要,而是投其所好。

第五节 用沟通抚慰孩子内心的伤痛

背景资料:玉婷、10岁,出生在一个不够和谐的家庭里。父母教育女儿的方式较为粗鲁,打骂是经常的事情。玉婷在学校学习态度消极,经常与同学起冲突,学习成绩班级倒数第一,是令老师和家长很为头疼的“问题学生”。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初十玉婷的爸妈到了暑假将玉婷送到教育机构补习功课和进行辅导。

一天上午,咨询室的门被用力地推开,玉婷气冲冲地跑进来。她眉头紧锁,眼睛红红的,泪眼汪汪,大声地说“老师,你去管管大鹏(化名,男,也在咨询机构辅导文化课,比玉婷大几岁)!气死我了!”说着,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两手不停地来回搓着,眼泪一滴滴地顺着脸颊掉下来、、、、、、咨询师停止手头的工作,拿椅子坐在她的对面,缓慢而有力地拉起他的双手,静静地望着她的眼睛,开始了以下的对话:

老师:玉婷,我看到你这样伤心,我心里也很心疼,能不能告诉老师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伤心呢?

玉婷:(听到这句话,她的眼睛立刻又红了,眼泪刷刷地掉了下来)大鹏骂我!老师:了解,大鹏对你说的话让你很伤心,是吗?他说了什么话?可以告诉老师吗?(一边说话,一边给他递纸巾)

玉婷(眼泪还是一直流)我刚刚花了一幅画,他过来看了一眼,说‘丑死了’;我用积木搭了个造型,他说‘摆的是什么东西啊?真难看’,我跟他去理论,他拿了张纸,说‘要给某人画画,那人很丑,我要把她画得更丑’,他说的那话不是明摆着是说画我,吗?(说到这儿,眼泪再次刷刷地掉下来)

老师:玉婷,大鹏说的这些话,让你内心感觉到什么?(玉婷咬了咬嘴唇,眉头紧锁,似乎在犹豫是不是要说)

老师:玉婷,你很勇敢,不要压抑这些感受,试着把这感受说出来。玉婷:很想哭,很难受,很愤怒,很、、、、、、老师:非常好,你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大鹏的话伤害了你,你感觉到非常委屈、难过,是吗?

(玉婷点点头)

老师:是的,我们人一般都希望对方夸奖我们,都希望对方采用正面肯定的语言跟我们说话,带着这种期待与习惯,当对方不认可我们,甚至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受不了,就会很难过。其实,从深层次看,为什么她的几句话就会让你这样难过?可能换做其他另一个同学面对跟你一样的情况,他不会有如此大的情绪。所以,想想看,是不是最开始的源头还是在于我们自己不认可自己呢?我们是不是很怕别人看到自己不够好的地方呢?我们是不是对自己有些地方不够自信呢?

玉婷(不哭了,点了点头)是的。

老师: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是一个足够可爱的孩子,知道吗?玉婷,你很优秀的,你有自己独特的优点,这些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你知道吗?自己内心强大了,真正接纳和欣赏自己了,才不会受到周围人负面语言或行为的影响,才会开心、自信地过好每一天。

玉婷:嗯,我知道了,谢谢老师。老师:很好,不用客气的,你值得拥有这些关心。现在心情有好些吗? 玉婷(脸部表情轻松了,笑着说)轻松多了。

(老师起身,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她“你很棒的,记得欣赏自己,加油哦!”她点点头,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去学习了。时值上午,暖暖的阳光洒入教室,犹如孩子的心田洒满了阳光)

一、心理把脉

玉婷是一个在父母和老师那里没有得到过认可,内心很自卑,个性很敏感,特别容易受伤害的孩子。

孩子的出生时犹如一张白纸,是作为父母的我们用语言、行为等给孩子着墨上彩,并且把这种印记印刻在还在的心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所以,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自己想当然说什么就是什么,像当然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冷不丁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都可能成为孩子内心深处永远的痛。

玉婷的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经常打骂给予了玉婷太多的负面评价,加上学习成绩不好,这些综合起来导致了玉婷内心深处很深的自卑感。处于自我保护免受伤害的心理,玉婷变得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是消极的评价特别敏感。当对方说到自己的不足时,她就会情绪特别大。如果比自己弱小的人提出,他会像刺猬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用刺伤害别人。如果比自己强大的人提出,她就会在心底深处积聚满满的委屈,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最糟糕的人。

二、如何化解孩子的消极情绪

1.珍惜孩子每一次情绪爆发的机会,合理引导,找出其背后心灵上口进行疗愈。

请各位家长一定要珍惜孩子每一次情绪爆发的机会,即大哭大闹的时候,因为这是我们更为深入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机会,一次更为清晰地了解孩子渴望被理解的机会,一次对孩子进行引导、心理疗伤的机会。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大哭大闹的,肯定是内心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产生了情绪。孩子情绪来的时候,一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或者只是让她不哭,而是要用缓和、亲切的方式去倾听、理解和陪伴,正如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一样。我们说的话不一定很多,声调不一定很高,但是我们要表示出对孩子的关心和对他情绪的理解,然后予以疏通,让他自己讲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有些语言虽然很柔和,但其实是很有分量的,能有效地开启孩子的心灵。广大家长都可以试着去练习这种柔软度,试着去协助孩子宣泄情绪,表达情绪,领悟、调节情绪,让孩子内心洒满阳光,快乐成长。2.用心觉察孩子的优点,予以真心的夸赞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跨多克会骄傲,于是非常吝啬对孩子的夸奖,更多的是将注意力集中荷载孩子不足的方面,希望这样可以鞭策其成长,殊不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夸奖(比如,孩子第一次学着打扫卫生,看到这个行为后,立即针对这件事情给予表扬),一方面,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觉得“我能行”;另一方面,能够唤醒他之后做同样事情的热情和积极性。相反,如果眼光只是聚焦在他不足的地方,时间长了,他也认为自己确实是不好的孩子,内心的失落和无价值感越来越强,自然没有动力去维持之前的好习惯了,于是就表现的越来越糟。

所以,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您的依据适时地夸奖可能会重新点燃一个孩子的自信和激情。

3.将孩子的爱箱填满

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孩子从您身上感觉到满满的爱,则教育目标自然能够到达。在孩子心中,究竟父母怎样做是爱自己呢?正如一首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里面唱的,“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陪陪我”,如此简单的爱,我们给了孩子多少呢?我们以为的爱是不是和孩子严重的爱一样呢?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赶快用行动比殴打我们对孩子的爱吧。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他才会更自信、更强大。

第六节平常心看待“中年危机”

背景资料:已经步入中年的林冲,有着别人羡慕的稳定工作,有着别人看起来温馨的家庭,但他最近是闷闷不乐的、心头像有块东西压着似的……

妻子是家庭主妇,林冲是全家人的顶梁柱,除了应酬、日常生活开销外,林冲还要为年迈的父母提供舒适的环境,为即将中考的女儿尽量提供好的条件,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却处处跟自己作对,看着脾气见长的她,林冲真的是束手无策。他只有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期待拼命工作来博得家人和老板的赞许。但是,今他难过和苦闷的是,自己集中注意力工作了,妻子又总是抱怨他回家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叛逆女儿对他的敌对情绪更是越来越大。工作上的辛苦却没有突出成绩,加上家人的压力,让林冲内心非常纠结,突然间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似乎半辈子白活了,无尽的惆怅涌上心头,看着傍晚的夕阳,林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挪回家里……

一、心理把脉

林冲现在正处于人生的一个攻坚阶段。这一阶段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期望高,压力大,正经历男人的一个“情绪暴雨期”——中年危机。

一般意义上,中年危机指的是40岁以后50岁之前所面临的婚姻、家庭、事业、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婚姻平淡无奇、事业停滞不前或者面临转行、身体状态江河日下等。

林冲之所以如此焦虑,既有生理方面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既有工作、经济方面的压力,也有青春期子女教育、家庭事业兼顾的压力。

二、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1.接受生理的变化,关注自身健康

人到中年,个体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在减退,如心血管、内分泌、肌肉等都在走下坡路,所以中年人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不足,应对问题的能力也会下降,从而易产生焦虑不安、烦躁沮丧的心理,这些生理变化是每一个中年人基本都有的,我们要接受生理的自然变化,注意饮食的平衡,适量增加体育运动,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以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2.对自我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人到中年,随生活和工作停滞感而来的,往往是一段自我价值重新评估的过渡时期。我们的生活目标更多地应该转向适应和顺从内在的世界,而不是外在物质的无限获取,否则会感到很累。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定的任务,每个阶段有每个价阶段的辉煌。曾经,我们青春年少、活力四射过;曾经,我们壮志豪情、叱咤风云过。同样,我们也需要静静的沉淀,这个是倒退,而是人生的进步。就如同从起点A到达终点B的旅途,有一个大大的上坡路和一个缓缓的下坡路一样,如果我们迷恋在上坡路,迷恋在高峰期,那么我们永远也到达不了终点。该走的路还是要走,一步也不能少。接受人生发展的规律,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最终品味到生命的甘醇。3.用智慧与青春期孩子友好对话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从性不成熟到内分泌及体格成熟的时期。从心理学上来讲,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第一次有意识地思考“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因为这一时期,青少年必须面对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和必理上的巨大转型。所以,很多的予盾和纠结都会出现,心理学上又称这一阶段为“狂风暴雨期”。当中年危机碰上青春期,确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青春期孩子需要理解、尊重、赏识、信任、支持和温暖。世界上几乎任何一种职业在上岗前都有或详细,或简单的岗前培训,除了父母这个职业,如果能把父母教育孩子作为一项职业和事业来看待的话,我们是第一次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我们心里有困惑、有茫然,这是肯定的。因为没有人在之前教过我们如何做父母,因此我们只能用自己父母教我们的方法教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片面无效的复制。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家长要放下长辈的架子,如实地面对自己,承认自己很有必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爱的能力是需要学习的,再有,不要害怕青春期,不管期间发生什么**,都怀着感恩的心欢迎青春期的到来,因为这变化是我们孩子长大成人必须的阶段,我们可以自信满满地说“上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父母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的监护方式,否则一方面父母会感到很累,就像林冲一样;另一方面,也会增强孩子的叛逆性格。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孩子商谈时要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不可取的;要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孩子在度过人生的一个关键期。所以,与孩子共同成长,对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来说将影响孩子的一生。4.人生不必太匆忙——工作、家庭同兼顾

人生不必太匆忙,有人会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就是要努力奋斗,让自己、家人生活得更好吗?是的,我们是要奋斗,然而,同时也要注意的是,生命是一趟单程的旅途,一趟一些事情错过了,一辈子就错过的旅途,切勿让自己迷失在追逐,奔跑的世界里,而忽视了平时和家人的互。其实,有些温馨的瞬间可能比积聚物质财富所到达的某一点更为珍贵。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单独和家人在一起吧,哪怕只是静静地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那也是幸福的。

心灵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觉察、成长、修炼的过程。成长的路上,我们共相伴。

上一篇:茶活动上的领导讲话稿下一篇:初中运动会作文开头与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