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2024-06-21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通用10篇)

篇1: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1、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调度室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

2、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通知通讯组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

4、领导小组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组立即开展救援。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5、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成立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篇2: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为认真惯窃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2】第47号令)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时,已最快的速度有序的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危害,减少损失,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特制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

1、根据本单位各车间岗位存在的严重职业病危害及使用危险化学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一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1)玻璃钢车间(可能发生粉尘事故)

2、本单位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级别为:(1)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2)较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单位职业病为何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指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总指挥:周文进

副总指挥:周世达

指挥部成员:徐美娟、周文雄、周文告、郑乃富、陈其春、邓德福、徐明圣、张捷

(二)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

(6)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的材料、设备、工具等。

(7)配合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散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修改完善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四)指挥部人员分工

1、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指挥部成员:

(1)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及救援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2)生产技术负责人:负责迅速初步查清事故原因,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工艺方面的指导。

(3)行政后勤部长: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4)保卫处责任: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5)办公室主任: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

(6)车队队长:负责车辆调配及抢救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

(7)应急救援目标车间主任:负责做好日常抢险物资和防护用品

1小时内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二)应急处置的基本任务

1、控制危害源;

2、抢救受害人员;

3、指挥人员防护,组织人员撤离;

4、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

5、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

(三)应急救援措施

1、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为何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援、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5、配合安监部门进行调查,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2、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并定期组织培训;

3、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时、按点进行检查;

4、使用化学品工段禁止烟火,并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5、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卫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做好检查整改记录;

6、参加救援的人员,必须熟悉应急救援的知识,组织演练,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参与救援;

7、定期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接受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九、有关规定和要求

1、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单位内所有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有关的部门和车间,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二至专业分工的演练。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的充足供应。

2、演练要求:模拟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根据应急预案处理程序进行演练,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熟悉紧急情况下的相关职责和应急联络电话;要求相关救援人员处置措施及时到位。

3、评估要求:通过演练,对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包括发生事件后的报告时间、有关部门的响应时间和应急资源准备情况等。

4、应急救援指挥部要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

预防密闭空间职业危害必须具备三要素:持续监测浓度(包括防爆、缺氧和有毒气体);持续通风换气;应急救援。

1、在禁区坑窖或罐内等密闭空间时,应先充分通风换气(不得送入存氧,有危险),使氧气浓度达到18%以上,并保持通气换风,使氧气浓度始终保持18%以上。随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

2、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密闭空间。

3、许可进入者进入密闭空间工作前,应得到作业负责人许可,并随时与监护者保持联络。

4、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而不能通风或情况不明时,应使用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软管送气面罩等呼吸防护用品。

5、若有滚落、坠落危险时,应系安全带、安全索等。

6、作业前对防护用品、防爆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进行检查。

篇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一般情况

某公司利用湿法炼锌产生的铟渣生产金属铟, 该公司金属铟建设项目有工人30名, 这30名工人都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原料铟渣、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的年用量分别为4500、720、56、64 t, 产品为铟锭20 t。

1.2 主要生产工艺

1.3 职业病危害事故关键控制点

依据生产工艺筛选出能引起急性中毒、职业性化学性眼及皮肤灼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产生部位为关键控制点 (表1) 。

2 应急救援措施

2.1 管理措施

公司设有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在安全环保科, 配备有2名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专职负责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有盐酸、硫酸的应急救援预案, 内容包括:①应急救援指挥部;②事故现场保卫组;③救援后勤保障组;④指挥部成员分工;⑤紧急安全疏散;⑥事故处理流程和联系电话;⑦急性中毒现场处理措施。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2 预防措施

2.2.1

硫酸罐和盐酸罐附近设有水龙头, 车间内设有盥洗槽和淋浴设施。

2.2.2 硫酸和盐酸贮罐设在厂房外边, 通过管道送至反应槽。

浸出槽除加料口外, 整个槽体基本保持密闭, 槽体顶部设置了排气烟囱, 通过热压效应将槽内有害气体排至室外。置换槽保持密闭, 在其上方设置抽风橱 (橱面操作口盖有塑料板) , 产生的砷化氢通过抽风系统排至室外空旷处;粗铟炉设有三面围挡的抽风罩, 将氢氧化钠烟尘排至室外;厂房顶部设有透气天窗, 厂房墙壁上安装有轴流风扇, 利于排除毒物。

注:盐酸、砷化氢、氢氧化钠、硫酸的职业接触限值[1]分别为7.5 mg/m3 (MAC) 、0.03 mg/m3 (MAC) 、2 mg/m3 (MAC) 、2 mg/m3 (PC-STEL) 。

2.2.3 报警装置

铟回收工段的浸出槽、胃换槽附近悬挂有溴化汞试纸, 一旦发现试纸变色, 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砷化氢中毒。

2.2.4 冲洗设施

若工人操作不慎, 酸碱等有害物质溅入眼内或皮肤上, 为便于及时冲洗, 在生产现场安装有冲洗水管、洗眼器及淋浴器。

2.3 医务室

厂前区设有医务室, 有3名医生, 配有氧气瓶2个, 担架1副, 急救药品。

2.4 个体防护用品

车间办公室配备有空气呼吸器、防护面罩及防毒面具 (数量根据最大班人数而定, 每人1个) 。

2.5 应急照明设施

车间内安装防爆灯;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 启用应急照明。

3 讨论

生产车间内管道、罐 (贮槽) 、阀门多, 如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泄漏等可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硫酸和盐酸会引起化学性灼伤和急性中毒, 氢氧化钠会引起化学性灼伤;若砷化氢泄漏, 工人吸入高浓度砷化氢可引起急性中毒。砷化氢为气态毒物, 毒性极强, 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体内, 易发生溶血,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严重者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

该项目只制定有硫酸和盐酸的应急救援预案, 缺少砷化氢和氢氧化钠的应急救援预案, 应逐步补充完整各应急救援预案, 并在生产现场的关键控制点安装氯化氢和砷化氢的报警装置 (空气中砷化氢的浓度远大于砷化氢的职业接触限值时, 溴化汞试纸才会变色) 。从本次现场检测结果可知, 硫酸、盐酸、砷化氢、氢氧化钠的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 中的职业接触限值;罐区槽车运输及装卸、检修及抢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化学性灼伤, 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并设置盐酸、硫酸泄险池。浸出槽、置换槽布置在室内, 工人在置换槽换取锌片和捞取海绵铟的过程中, 一旦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可能会导致工人急性砷化氢中毒。车间内必须保持抽风排毒装置的正常运行, 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 作业工人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才能开展工作, 辅助工也要佩戴好相应的防护口罩, 必要时还要设立监护人, 一旦抽风排毒系统的动力电机停机, 作业工人应立即撤出。置换槽和浸出槽的车间内应安装事故通风设施, 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

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 对可能产生盐酸、硫酸、砷化氢泄漏的场所定期进行现场演练, 对工人进行毒物泄漏的自救互救培训[3], 让每个工人通过演练掌握应急救援措施及应急救援器材操作, 使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王世俊.临床职业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151-152.

篇4: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关键词:电梯安全;应急救援;救援体系;体系构建

引言:电梯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电梯事故,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将电梯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逐渐构建起来,但是目前的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通过论述这些不足的内容和原因,进而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相关策略。

一、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着“被动应急”的现象。应急救援体系应该在电梯事故出现后,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争取将电梯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普遍存在着“被动应急”的现象:首先,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只是在电梯事故发生后才开始采取措施,没有提前建立电梯事故相关的处理方案,当电梯事故发生时,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其次,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领导对于应急救援体系的认识不够科学,认为应急救援体系只是在电梯事故发生后才开始行动,没有提前处理的意识;最后,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非常小,所以不予重视也忽视了日常的演练,当电梯事故真正发生时便无所是从。

(二)应急救援力量不足,救援工作不及时。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应急救援力量和及时的救援工作是降低电梯事故损失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目前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救援力量不足,救援工作迟缓的现象出现:首先,很多地方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人手不充足,而且救援设备也比较落后,所以无法进一步提高救援工作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很多地方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没有统一的指挥,所以导致应急指挥时的职能交叉,指挥过程比较混乱,应急救援人员无法更好地开展救援工作。

二、构建和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及时处理电梯故障,也不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而能够确保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应急救援体系。随着目前电梯系统更加复杂化,解决电梯的故障往往需要很多部门进行参与。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需要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应急救援体系:首先,建立电梯事故的应急指挥中心,当某个地方出现电梯故障时,应急指挥中心能够及时接到报警,从而及时指挥相关的救援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援;其次,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和管理工作,由于电梯故障的救援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参与,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须要对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挥,使其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处理好电梯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二)不断提高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能够对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构建完善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需要不断提高救援体系的技术水平:首先,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的救援体系中,能够帮助建立具有高新科技的救援体系,能够更好地提高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其次,不断提高相关救援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掌握和熟练使用相关的先进的救援设备,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救援工作,进一步提高救援工作的效果;最后,保障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工作,从而能够满足电梯事故处理的需求。

(三)建立完善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运行机制。为了能够及时地响应电梯事故应急救援的请求,需要建立完善的救援工作运行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救援工作及时地开展,为降低电梯事故的损失提供保障。为了建立完善的救援工作运行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保障运行机制环节的完善,运行机制至少由响应机制、指挥机制、协调机制和上报机制等组成,这些机制缺一不可,在构建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全面的考虑;其次,确保各个机制的良好运行,运行机制的各个组成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救援工作的运行机制,必须要确保各个元素的正常工作,才能组成可以正常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而能够更好地支持救援工作的开展。

小结:本文通过简要论述目前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相关策略,从而能够及时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信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顺利出行。

参考文献:

篇5: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2015年5月12日我矿针对CO化碳中毒做了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全体人员自救互救,安全撤离,汇报灾情;各岗位人员服从指挥,上传下达,积极配合,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大的漏洞。

1、参演人员态度不严肃认真,没有高度重视这次演习活动。

2、演练人员动作不恰当。没有自觉维护演练现场的秩序。

3、消防与抢险器材、设备不足,员工素质不高。个别组的个别员工没有紧张感,认为是个演练,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使演练过程中部分环节慢。

4、在撤离过程中,不能互相帮助,整体感不强。

5、紧急救护工作不完善,没有准备好必备的药品和器材,一旦在事故中出现受伤的员工,没有药品和相应的器材及设施,会使受伤的员工伤情得不到马上治疗。

6、个别职工对防护用品不会操作和使用

通过本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充分体现了我矿上下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加深了广大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消防器材正确使用的实战技能,使员工清晰的认识到如何面对突发的紧急情况,为我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矿将以这次演练为阶梯,认真总结,把好的用到下次演习中,把坏的毛病改正过来,争取在9月份的演习中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单位:XXXX矿业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2年1月20日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 1.1 事故类型.......................................3 1.2 危害程度分析...................................3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4 3组织机构及职责.......................................5 3.1指挥组的组成及职责.............................5 3.2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小组...........................6 4 预防与预警..........................................8 4.1危险源监控......................................8 4.2预警行动.......................................8 5信息报告程序........................................9 6 应急处置............................................9 6.1响应分级.......................................9 6.2响应程序.......................................9 6.3处置措施......................................10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1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矿山事故统计资料,井下有害气体中毒(炮烟中毒)事故占井下矿山事故总数的8%。由于井下空间狭小,一旦发生火灾和有害气体中毒事故,抢救比较困难,会严重危及井下职工的人身安全。针对该事故特点。为把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应急预案。1.1 事故类型

金属矿山中,坑内空气中毒的事故类型属中毒和窒息。井下常见的对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有毒气体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合物(NxOx)、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有毒气体的易县有:

(1)爆破时所产生的炮烟。炸药在井下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大部分为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合物(NxOx)。

(2)硫化矿物的氧化。在含硫矿岩中进行爆破工作、坑木腐烂以及硫化矿物的水解都会产生硫气体(SO2、H2S)。

(3)易燃物品的不完全燃烧。如:机油、坑木、电线(缆)等。

(4)当井下失火时,燃烧物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失火引起坑木燃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1.2 危害程度分析

(1)爆破后或支护坑木腐烂产生有害有毒气体进入人体后,使

血液的运氧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最常见的有CO、NO2、H2S等气体。

(2)有害气体中毒的监床表现:轻者则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重者呕吐、恶习、视力模糊,更重者则出现神志不清、步态不稳、易晕、昏迷乃至死亡。

(3)该类事故发生于各掘进面、采场、空区,因气体检测不到位或工人违章进入危险区而发生。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

(2)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3)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矿应急救援中心统一指挥。

(4)反应快捷,措施果断。在事故发生后,按照预案立即实施,积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救援,减少损失。

(5)根据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在每个中段至少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避灾硐室应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

(6)根据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矿井主通风机房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指挥组的组成及职责

总 指 挥:XXX 副总指挥:XXX、XXX 成 员:XXXX„„„„„„„„„„„„„„ 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安全科。总指挥职责:

对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全面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如事故扩大或出现重大事故应请求社会支援。

副总指挥职责:

协调总指挥组织、指挥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全面工作;指挥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救援;协调参加应急救援的各

部门工作;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救援;救援行动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

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如事故扩大或出现重大事故应请求社会支援;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

(3)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类物资、设备和人员的调配;(4)事故灾害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

(5)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7)适时发布公告,将事故原因、责任和处理意见公布于众;(8)处理应急指挥中心日常事务,办理总指挥交办的其他事务。

3.2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1)安全技术组(组长由安全科科长担任,副组长由生产科科长担任)。由安全科和生产科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提供事故救灾需要的图纸资料,查明事故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事故救灾方案和措施以及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完成现场抢险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它工作。

(2)抢险救灾组(组长由坑口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担任)。由坑口车间和职工组成。

职责是:抢救井下遇险、遇难人员;处理井下水、火、有害气体中毒、片帮冒顶等事故;参加矿山地面火灾、水灾、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事故的抢救工作;紧急事故及需配戴氧气呼吸器的现场救援工作。

(3)警戒保卫组(组长由保卫科科长担任)。由保卫科人员组成。

职责是:布置安全警戒,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矿区道路畅通;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工作;负责向安全地带护送转移职工,安排专人指挥疏散人员。

(4)医疗救护组(组长由医务室主任担任)。由医护人员为成员组成。

职责是: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做好各种救护车辆、药品及各种医疗器械设施的准备工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立即组织车辆及医护急救队到达现场,在抢险救灾队的配合下转移、抢救治疗伤员;利用各种设施和医疗器材抢救伤员,尽量减

少伤害程度;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

(5)后勤保障组(由设备物资科科长担任)。由物资设备科人员和司机组成。

职责是:担负抢险工作的后勤保障、物资保障和车辆调配工作;平时抢险物资材料的准备、保管;抢险过程中车辆及物资器材的协调保障、伤员抢救运送、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为抢救灾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确保抢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6)善后处理组(组长由办公室主任担任)。由办公室后勤人员组成。

职责是: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及时联系有关保险机构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1)完善通风系统,实行机械式通风系统,定期检测各处风量等。

(2)及时封闭废弃巷道、采空区。

(3)对串风、污风流经的巷道实施封闭管理。(4)完善采掘爆破现场的检测。4.2预警行动

(1)及时掌握通风系统的现状,风机运转情况,做好防止中毒

窒息灾害准备工作;

(2)中毒与窒息灾害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报告矿调度值班室,如险情较大,同时报告矿应急救援指挥部。

(3)矿指挥部领导接到报警后,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向相应的有关部门报告。

5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中毒窒息事故,信息报告程序如下:

(1)井下人员发现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立即电话报告值班长、带班主任,同时报告矿调度室(24小时值班电话801)值班负责人;

(2)矿调度室值班负责人接报后,要立即组织相关班长、带班主任、应急救援队成员按预案进行救援;

(3)根据情况变化,当事故达到一般事故时,矿山启动预案,同时上报县应急办,并根据情况请求援助。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井下人员发现有害气体中毒事故,根据情况变化,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事故的类型、大小、影响范围,酌情逐级上报。报告形式采用电话报告。6.2响应程序

(1)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时,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派出或指定现场指挥部人员进行现场抢险;

(2)总指挥对抢险救护队成员简短部署抢险救援工作,马上行动履行职责。总指挥在布置的同时,视灾情发展情况,向乡、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3)保卫科按预案建立警戒区域,禁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协助发出警报,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通告。

(4)按预案规定,各应急救援小组的人员沿确定的安全路线赶往现场;

(5)安全技术保障组人员赶往事故发生地,分析事件的性质,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抢险救援方案。

(6)现场指挥部迅速调集资源和力量,组织指挥各小组、抢险分队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中毒窒息救援队按制定的抢险预案进行抢险;

(7)医疗救护人员携带急救器具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医疗准备,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抢救过程中发生二次伤亡;

(8)后勤保障人员负责应急救援人员的交通、通讯工作,确保交通够工具、通讯器材随时备用。6.3处置措施

(1)迅速封锁现场,设置警示标志;

(2)组织周边影响作业区域的工作人员撤离,以防事故扩大;(3)加强通风措施,稀释炮烟浓度,为开展救援创造有利条件;(4)佩带氧气呼吸器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立即进行抢救;

(5)在抢险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事故现场原样,确需移动的要画出原样图或进行拍照录象,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以便事故调查。

(6)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抢救,若中毒者较严重,立即拨120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救治;

(7)经应急处置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满足应急终止条件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矿山和采区应急救援队配有有害气体监测器、氧气呼吸器、绳索、担架等物资,配有各种简单的急救药品、器材。

(2)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抢救过程中发生二次伤亡,气体检测不合格时,禁止未佩带氧气呼吸器人员进入抢险。

(3)事故现场进行充分通风,用有害气体监测器由外至里循序渐进式监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现场。

(4)应急救援分队成员要掌握气体中毒的人工呼吸方法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术等急救方法。附件:

一、各种有毒气体基本知识

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为0.97,故能均匀散布于空气中,不用特殊仪器不易察觉,一氧化碳微溶于水,一般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浓度在13~75%时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极毒,当空气中浓度为0.4%时,在很短的时间内人就会失去知觉,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2、氮氧化合物(NxOx)炸药爆炸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极不稳定,遇空气中的氧即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渴红色有强烈窒息性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为I·57,易溶于水,而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所以它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及肺部组织有强烈的腐蚀破坏作用,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破坏肺部组织,引起肺水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3、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1.19,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一个体积的水中能溶解2.5个体积的H2S,故它常积存于巷道,也积水中。硫化氢能燃烧,当浓度达到6%时,具有爆炸性。

硫化氢有很强的毒性,能便血液中毒,对眼睛粘膜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内空气中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4、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空气的比重为2.2,常存在于巷道底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SO2与水蒸气接触生成硫酸,对呼吸器官有腐蚀作用,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

二、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时的急救

当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时,应及时组织抢救,以便使中毒者及早脱离危险,保障其生命安全。中毒时的急救措施,可按下列方法:

1、立即将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或地表。在搬运途中,如仍受到有害气体威胁,救援者和被救援者应佩戴急救器。

2、将中毒者口中一切妨碍呼吸的东西如假牙、粘液、泥土除去,将领口敞开及腰带松开。

3、使患者保暖。

4、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还有跳动,要立即给中毒者闻氨水解毒,并解开衣服,搓摩他的皮肤,使他温暖以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脏也停止了,就要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按摩,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5、如果是硫化氢中毒,在进行人工呼吸以前,要用浸透食盐溶液的棉花和手帕盖住他的口鼻。

6、如果是二氧化碳窒息,情况也不太严重,只要把他抬到新鲜风流申稍作休息后,就会苏醒。假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先要搓擦他的皮肤。

篇7: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规范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1.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机构

(1)本企业设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厂长

副组长:厂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

成 员:副厂长、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厂长工作部、政工部、人力资源部、厂工会、盛达公司部门主任。

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下设办公室,设于安全监察部。

(2)设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安全监察部主任

成员: 安全监察部副主任、发电部主任、副主任安全员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机构的职责

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 作;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安监部主任: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

厂长工作部主任: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和车辆调配及抢救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政工部主任(保卫负责人):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供应负责人:负责抢险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3)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企业各职能部门、发电部和全体职工,都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应急救援队伍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当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对被救援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救援。

2.事故报告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企业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3.事故处理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企业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一)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 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三)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

和工具等;

(四)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五)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六)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七)落实卫生等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八)厂工会组织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4.事故的应急救援保障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5.事故的预防

(一)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组织定期训练;

(二)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时、按点进行检查;

(三)化学品区域禁止烟火,并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四)定期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检查;

整改记录;

(五)参加救援的人员,必须熟悉应急救援的知识,组织演练,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参与救援;

(六)定期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治理。6.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企业内所有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有关部门和班组,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二次专业分工的演练。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

篇8: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关键词:化学事故,后果评估,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

1 引言

化学事故是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泄漏、爆炸而引起的对生态、人畜、设施等严重污染、中毒、热辐射、爆炸损伤以及它们的复合危害等类型突发事件的严重危害事故。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扩散范围大、应急救援难等特点。如何正确、高效、快速的评估有毒化学物质的扩散范围,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是当前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这一需要,结合日渐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导航技术(GPS)、遥感图像探测技术、物联网技术,提出了研制化学事故危害后果评估与应急救援的辅助决策系统的构想。该系统是一个计算机模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化学事故危害程度,输出应急救援方案,划定危害区域内人员撤离方案,为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以数据通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物联网等技术为一体化支撑平台,构筑一个能够快速评估化学事故危害后果的技术平台,对各种潜在化学事故进行信息储备,对各种突发化学事故进行快速危害评估,采用先进的危害效应评估模型和应急救援理论,能够自动计算出危害范围大小,并有危害评价的数据化,危害范围的可视化,应急指导的具体化等特点。对保护人民群众,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3 系统设计原则

“化学事故危害后果评估与应急救援的辅助决策系统”在信息收集、数据库建立、平台选择、功能开发等方面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实用性原则

在系统结构,应用功能的设计和开发方面既要符合框架要求,又要考虑信息收集、处理、查询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充分注意设计风格的统一性、界面的友好性、操作的简便性、功能的完善性、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问题。

3.2 先进性原则

系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以满足系统对网络、数据库管理、新技术应用的需要。

3.3 可靠和安全性原则

软件部分选择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应包括数据库产品、GIS产品、GPS产品、以及国内基于北斗遥感卫星探测技术的导航产品、遥感图像技术(如谷歌地球)、物联网产品。以上措施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安全和升级需要。

3.4 系统的规范或数据标准

依据或参照国家标准和规定,确定本系统地理背景图形的显示方式及数据编码体系。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规范: 依据或参照国家标准和规定,确定数据源采集操作规程、图形数字化与编辑处理操作规程、属性数据的录入处理规程、数据精度检查与质量控制规程、数据库更新周期与方法等。实现图形数据、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

4 系统设计思路

评估系统以系统工程、运筹学、人工智能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数据库和仿真数学模型为手段,实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的综合集成,针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设计一个具有一定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系统,使其具有运用应急救援领域相关知识的推理,以达到辅助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基本要求。

在具体流程上,系统通过对化学源基本数据的收集、发生事故的源项、发生事故时的气候条件、目标周围的地理和人口分布状况、评估所用的数学模型的选择,实现对化学事故危害范围的快速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在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确定有毒有害云团的漂移方向、轨迹、距离,疏散人群撤离的最佳路线,救援人员进驻的时机、路线、救援兵力分配与运用等,见图1。

5 系统设计

5.1 系统流程

在接到报警信号,进入人机交互界面之后,系统启动,依据基础数据信息、模型库、推理机推理快速做出后果评估和辅助决策。系统流程结构图如图2所示。

5.2 系统模块

系统模块应分为两类,即数据库管理模块、模型库管理模块。

5.2.1 化学品基础信息模块

该模块应包括以下主要数据: 化工厂位置(地理坐标)、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存放位置、理化性质、毒害作用、数量、种类、储存或保管形式、安全设施以及可能的次生危害区域等。

以化学源为圆心,30公里为半径,采集整理出此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情况、交通线分布情况、地理地形情况、常年风情况、实时气象保障情况。对应急救援部队分布情况进行分类标注: 专业救援部队、非专业救援部队和不参与救援部队。

5.2.2 化学事故类型划分模块

根据化学物质的自身理化性质及事故的自身大小,可以将化学事故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Ⅰ级: 属轻微等级,泄露的化学物质有毒害作用,以气态进入环境,吸入超量后会危害人员身体健康。

Ⅱ级: 属严重等级,泄露的化学物质有毒害作用,以气态和液态进入环境,污染区内的空气、水源、食物均属限制摄入,人员需撤离危害区域。

Ⅲ级: 属重大等级,泄露的化学物质具有快速致死性,污染区内的所有人员须快速撤离。

Ⅳ级: 属特大等级,泄露的化学物质具有快速致死性,污染区范围特别大,包含人口密集区,危害人数上万。

5.2.3 地理信息系统模块

系统的GIS模块应收录全国各大城市的地理信息情况、交通线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能够参与应急救援的驻军分布情况等。系统还应留有信息接口,在事故发生后能够与交通广播台、天气预报台实时对接,时时更新数据。

5.2.4 化学源周围道路交通模块

通畅的道路交通是保障人员疏散撤离、应急救援顺利开展所必需的条件,在此模块里应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分层标注陆路、海路、空路的交通情况。

5.2.5 实时的天气预报模块

此模块应与目标地区的气象部门建立起数据互通互联,使之能够准确及时的预报事故发生点周围区域的气象情况,尤其是风速风向的实时变化,为绘制风向玫瑰图提供数据支持,保障危害后果评估的及时与准确。

5.2.6 数学模型模块

化学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环境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以微小颗粒的形式进入空气、以液体形式进入水域。因此该模块中的两个主要数学模型是有毒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的扩散模型和在水域中的扩散模型,这两个模型是评估危害程度、确定危害范围的理论依据。

(1)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型

其浓度分布可用下式说明: 浓度在x、y、z方向分布而源高为零时传播轴线上的浓度×y方向衰减率×z方向衰减率及源高的影响因素。

具体形式为:

undefined

式中:c(x,y,z,H)—高架源释放在空间(x,y,z)点的浓度,g/m3;

Qρ—源强,g/s;

Kμ—气化率;

σy,σz—大气扩散系数,也叫浓度分布差,m,与气象条件有关,风越大、稳定度越不稳定、地形越复杂,则σy、σz越大,形成的浓度也越小。

高架源释放浓度的分布特点是: 释放点的地面投影处浓度并不是最高,而是下风某一距离上的浓度最高,存在一个最大落地浓度,源的释放高度越高,最大落地浓度的落地点就越远,整个地面浓度也越小,这就是高毒性、大排气量时使用高排气筒的原因。

(2)有毒化学物质在水域中的扩散模型(以溶于水的甲醇为例)

甲醇及高压喷射为细粒的苯酚在水中可以迅速完全溶解,其在水中的化学、生物降解在短时间内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其浓度的变化取决于水中湍流扩散。

由于一般江河的深度比宽度小得多,因此可作为二维扩散,在深度方向上认为是均匀的。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软管破裂,在高压下化合物喷入江中,为一准瞬时线源。若喷射长度在流向垂直方向投影长为L,液柱离岸边的最近距离为y,最远距离为y,则下游任意点的污染物浓度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x(x,y,z,τ)—江中下游任一点、任一时刻的浓度,g/m3;

m0—喷入江中的化合物质量,g;

H—平均水深,m;

v—江水流速,为事故发生点到评价点流速的平均值,m/s;

τ—事故发生后计算的时间,s;

Dx,Dy—江中纵向和横向扩散系数,m2/s。

最高浓度出现在x=v·τ时,下游(x,y,z)处最高浓度方程为:

令Fy=4Dy·x/v,则:

undefined

给定浓度标准可以计算等浓度线,得出该浓度的危害纵深及危害范围。

5.2.7 危害后果评估模块

危害后果评估模块是基于专家决策系统的模块。

事故发生后,迅速读取或录入事故的基础信息。结合天气预报模块的气象数据,并根据数学评估模块的计算确定出危害范围,并形成以不同颜色表示的危害区域图。

根据地理信息模块、化学目标周围道路交通模块的信息,确定出危害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情况、道路交通情况。

根据系统数据库内的基础信息可采取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等确定化学事故的危害等级。

根据重点化学源信息模块提供信息来确定需要紧急撤离的人员以及参与救援的人员。

最后系统输出完整的化学事故评估报告,提供给决策部门供制订救援方案。

5.2.8 救援方案生成模块

救援方案生成模块是应急救援系统的终端模块,它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确定并输出不同的救援方案供决策部门优化选择。

除了生成救援方案之外,模块启动后还可对救援过程实施全程监控,跟踪事故现场动态,发布救援指令,协调各职能部门及救援资源分配,直至完成救援任务。

救援实施过程中,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及时向现场救援人员提供各种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办法,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信息发布内容,如详细的道路走向、水源图、交通参数、事故处理流程以及其它辅助信息等。

5.2.9 人员疏散撤离方案生成模块

应当根据评估出的危害范围,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找出最适合人员撤离的路线图。条件允许时,可综合考虑陆海空三种交通工具,以救人为本择优选择,可多种路线、方案并举。

5.2.10 人机交互模块

以菜单和窗口的方式进行人机对话,当需要输入事故信息时,系统通过窗口进行提示。此外,还可以进行用户登记、删除,及用户资料的修改。此界面必须由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进行。图3是系统的操作流程图。

6 结束语

化学事故危害后果评估与应急救援的辅助决策系统是一个体系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很高,系统开发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与工程、应急救援、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硬件等各方面的人员。因此,首先需要各方面人员的集成,其次需要将构成系统的软件、硬件、数据库、人员及其专业应用模型进行集成,还需要将其与数据采集系统、网络系统或GPS等外部系统集成起来。

化学事故危害后果评估与应急救援的辅助决策系统能够缩短应急救援决策的响应时间,提高应急救援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可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因此,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此外,该系统的化学品收录工作需要庞大的时间和人力,需要用户在运用中针对具体情况来添加数据库的内容,增大了用户的工作量。同时,模拟扩散模型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还是较大,模拟评估出的危害区域可能会和具体情况有一定出入,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

参考文献

[1]孙培德,楼菊青.环境系统模型及数值模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杜先林,赵达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胡秀丽,等.GIS技术在化学事故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6)HU Xiu-li.Study on using of GIS in chemical accident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J].Safety environmenthealth,2009,(6)

[5]谭有金,等.化学灾害与救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6]张存位,等.鞍山市化学事故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

[7]张建文,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反应大气扩散模型及系统概述[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ZHANG Jian-wen.Introduction of atmospheric dispersionmodels and system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on chemicalaccidents,[J].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8]张江华,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疏散决策系统设计[J].科技导报,2007(7)ZHANG Jing-hua.Design of evacuation decision makingsystem for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J].Science andTechnology review,2007(7)

[9]陈嘉宾,等.广东突发化学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资源系统研制[J].中国职业医学,2007CHEN Jia-bin,et al.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hazard evalution and medical resource system for suddenchemical poisoning accidents in Guangdong,[J].Chinaoccupational Medicine,2007

[10]曾明荣,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软件系统的设计[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5)

[11]杨守生,等.化学突发事故抢险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5)YANG Shou-sheng,et al.Research on Chemical Acci-dent rescure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J].fi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 information,2003(5)

篇9: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一、海洋石油泄漏事故案例

陆地的石油资源已经濒临枯竭,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已经是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海洋石油的开发利用,石油泄漏事故也逐渐成为海洋石油利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2010年的4月20日,位于美国的墨西哥湾“深海地平线”的钻井平台突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还给海洋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然而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要肇事者英国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及处理该事件的政府监管部门对此采取的措施却是大相径庭。这件石油泄漏事件的发生除了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讨论外,也暴露了中美石油海上监管机制和海上石油污染法律救济机制的巨大差异。与此同时,由于这次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给与众多国家以深刻警醒,使得如何加强海上石油泄漏的应急处理,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石油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成为石油管理部门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以下是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监管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这对今后各个国家对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一)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的案例简介

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出现石油泄漏事故,这次石油泄漏是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中第一次出现超过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事件,其这次漏油点位于1500米的深海,该次事故相当于每天1.2桶到1.9万桶的原油向深海里“倾倒“由此可见,这次漏油事件在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同时给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重创。因为,漏油点是发生在人类历史中首次1500米的深海,所以在原油漏油事件上就非常难以处理,这次原油泄漏的处理直到878天以后才得以有效解决。致使美国的总统奥巴马只能无奈的宣称这次事故所造成的灾难并不小于“9.11”的恐怖袭击,这次事故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

(二)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监管政府采取的处理措施

英国石油公司作为这次事件的肇事者,在石油泄漏后的第一时间就加入到清污堵漏中,并积极的履行赔偿义务以及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并且在最大限度的回复海洋生态环境,并且为了控制这次石油泄漏造成的危害,英国石油公司动员了7000艘船只和48000人对这次石油泄漏事故进行处理,并以此积极塑造英国石油公司的良好形象。这次漏油事故的发生,英国石油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首先是监督和管理负责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堵塞漏油点,并及时进行油污的清理,进而在源头遏制住石油的泄漏。针对于海洋污染方面英国石油公司定期的发布漏油扩散的监控报告,就是为了让处理石油泄漏事件的管理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石油处理的动态,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空气、食品进行监测,确保石油泄漏处理人员的安全,并且建立野生动物的收容所,保护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点周围动物的安全。其次,则是对这次泄漏石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彻查,并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此美国监督政府也对此积极的响应。并对此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后,对政府今后对石油的监管和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再者,针对英国石油公司对美国石油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墨西哥湾海洋污染造成的伤害作出积极的赔偿,美国也对这次的赔偿的始末做到全程的监督,以此确保受害者得到公平、公正的赔偿。

二、海上石油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存在的管理缺陷

(一)海上石油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

海上石油泄漏事故首先造成的是石油资源的损失以及海上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还间接的造成石油开采方重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因为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对于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会造成极大的阻碍,尤其是一些需要石油才能发展的经济公司来讲,海上石油泄漏事故不亚于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此外,因为石油泄漏还会造成石油价格的上涨,进而导致物价的起伏波动。这样一来,石油危机就会出现,而一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就会采取哄抬石油物价的措施,进而出现石油价格垄断现象。

另外,海上石油泄漏问题的出现,会直接的影响到一些深海生物的生存发展,并且一些海上的珍贵生物会因为石油泄漏可能会出现灭绝的风险。此外,因为海上石油泄漏的处理给海上的交通运输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延缓了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进而造成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停滞。

(二)海上石油管理存在的缺陷

海上石油的泄漏一方面是因为开采的不当造成石油泄漏现象,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海上石油监管者管理上的不当,即对海上石油监管上存在的隐患因素没有及时的处理,造成问题的恶化最终导致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此外,海上石油监管问题除了对石油开采的监管以外,对海洋生态环境也需要监管人员进行定期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报告判断海洋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的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上这一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三、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针对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需要监管部门和石油公司双方的协调配合。一方面对海上石油泄漏区域应该进行隔离阻拦,并且安排船只和工作人员对泄漏进行及时堵漏清污措施,在源头上制止海上石油的泄漏。另一方面,对海上石油泄漏的区域的生态环境应该定期的进行监测包括对海洋生物生活状态的监测、空气的监测以及食品的监测,这样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以及处理海上石油泄漏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建立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所和海洋生物保护所,对处于污染环境下的海洋生物和野生动物进行及时的治理和保护,将生物资源的损伤减少了最低限度。

另外,海上石油泄漏事件的处理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治理过程,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的协助石油公司进行石油泄漏的处理,并采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对石油泄漏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侦查,并拟定最佳的治理方案保障今后海上石油开采利用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资源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海上石油泄漏事件却成为各个国家、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海上石油泄漏事故之所以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石油资源的损失进而造成石油价格的波动,严重者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衡。另一方面,石油泄漏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加强对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处理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10: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对劳动者身体及生命财产严重危害的事件。为确保灵新煤矿各单位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够安全、迅速、有效的排除险情,及时组织救援和调查处理,保证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达到防止次生灾害,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伤亡和损失的目的,根据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灵新煤矿实际,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灵新煤矿所属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职业病危害危险因素引发或可能引发各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1.4工作原则

1.4.1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1.4.2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1.4.3 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1.4.4 坚持自救互救的原则。

总 指 挥:矿长

副总指挥:工会主席、分管职业卫生副矿长、总工程师

成 员:各副总工程师、各单位负责人以及宁煤总院中心区医院、宁东救护中队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2.1.1.1 统一领导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1.1.2 协调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机构以及各救援部门、施救单位之间的关系。

2.1.1.3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等工作。

2.1.1.4 其他工作。

2.1.2 应急救援办公室及职责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负责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兼任,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行使以下职责:

2.1.2.1 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定,负责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综合管理及协调工作。

2.1.2.2 组织实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规划、预案等综合管理工作。

2.1.2.3 接收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实施统一指挥,分级处理。

2.1.2.4 督促、检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

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2.1.4.1 技术专家组:由灵新煤矿总工程师任组长,成员由灵新煤矿内、外有关技术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主要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职业病危害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1.4.2 抢险救灾组:由灵新煤矿宁东救护中队队长任组长,成员由专业救护队、辅助救护队及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的所属其它单位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现场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1.4.3 医疗救护组:由灵新煤矿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宁煤总院中心区医院、区内外医疗专家和相关医护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急救和护理。

2.1.4.4 物资供应组:由供应科科长任组长,成员由供应科和事故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保证抢险救灾所需的各类物资、设备的紧急调集和及时供应。

2.1.4.5 治安保卫组:由治安保卫队科长任组长,成员由治安保卫队及灵武市中心区的派出所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人员的疏散、戒严、维持治安秩序保障交通畅通。

2.1.4.6 后勤保障组:由物业公司经理任组长、成员由物业公司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抢险救灾人员的食宿接待、车辆调度、通讯保障等后勤服务工作。

2.1.4.7 善后处理组:由矿工会主席任组长,成员由矿工会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走访慰问等善后

3.2.3 连续跟踪事态发展,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3.2.4 应急机构进入应急准备,采取相应防范控制措施。

3.3 信息报告与处置

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接收日常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实施统一指挥、分级处理。

3.3.1 员工有义务通过110、119、120、122等报警电话和其他各种途径迅速报告和反映事故信息。一旦发现事故征兆或发生事故,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将有关信息报告调度室。

3.3.2 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立即报告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发展的态势和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启动Ⅱ级响应,如确需启动Ⅱ级响应,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下令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专业救护队火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应急救援通讯电话详见附表:应急救援通讯录。

3.3.3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总指挥的命令迅速向神宁公司、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等相关上级政府部门报告。

3.3.4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必须写出书面报告,并按规定的事故报告程序和方式逐级上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单位的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3)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6)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4.2.2应急救援

根据事故类型、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发展态势,启动相应级别预案,按照专项应急预案救援程序组织救援。

4.3 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遇险人员获救,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报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意后,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信息发布

由应急救援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事故灾难的信息综合、发布工作。负责对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下列问题予以及时通告和解答。

5.1 事故应急反应过程中的抢险、救灾动态。

5.2 经调查已确认的事故原因、责任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5.3 对事故教训的分析总结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5.4 对事故善后处理和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5.5 抢险、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后期处置

6.1后期处置及恢复生产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技术专家组对事故的破坏损失程度、抢险过程、应急求援能力等进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要组织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完成总结报告。应急保障

7.1 应急队伍保障

7.1.1 本着应急资源统筹计划、合理布点的原则,分专业分层次建立和完善灵新煤矿应急救援系统。

7.1.2 整合企业现有应急资源,建立健全联动协调机制;

7.1.3 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签订互助协议,确保应急期间的医疗救治、治安保卫、交通维护和运输等应急救援力量到位;

7.1.4 加强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员工应急能力;

7.1.5 加强国内、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灵新煤矿应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7.2 物资和装备保障

7.2.1 依据职业病危害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区域应急系统为主体的灵新煤矿应急物资储备和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制度。在应急状态下,由灵新煤矿应急救援办公室统一调配使用。

7.2.2 宁东救护中队装备的主要救援装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7.2.3 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要求,建立健全井上、井下消防材料库,储备局扇、水泵、风筒、水管、灭火器材、施工材料

1如实核销。

7.7 基本生活保障

配合灵武市政府做好受灾员工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7.8 人员防护和安置

上一篇:流程再造情况汇报下一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