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2024-06-25

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精选12篇)

篇1: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一、技术科和安监科每年各申报提交一项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新项目立项前,项目负责主管科室申报建设项目的同时,申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说明“三同时”过程中的详细清单。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进行职业危害评价。

三、职业危害监督员每年职业危害管理部门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每三年申报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申请报告。每年在公告栏中向职工公布,存档。并经职业危害管理部门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四、车间、科室每月书面上报职业危害管理部门所属单位女职工孕期、哺乳期的健康状况,便于监督检查。

五、各车间、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职业危害管理部门,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篇2: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第一条新城金矿生产过程中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应当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物理因素、化学性毒物、生物因素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三条安全环保部负责新城金矿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卫生主管负责申报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安全环保部按照规定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第五条职业危害申报时,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六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首先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申报通过后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 1

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安全环保部负责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等相关资料的存档工作。

篇3: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截止到2012年7月,光明新区已经申报的企业,包括企业的基本资料和职业病危害方面的资料。

1.2 方法

将网上申报资料进行各方面的汇总,并将汇总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一些项目的χ2检验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行业分布

申报企业328家,其中制造业299家,占申报企业的91.2%。制造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家具制造、塑胶、金属制品、皮革工艺品等行业,电子行业最多(73家),占全部制造业总数的24.4%;化工业最少,有6家。见表1。

2.2 企业类型分布

光明新区企业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私营、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等类型的企业,共273家,占总数的83.2%;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较少。见表2。

2.3 各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特点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类、化学性、物理性和放射性,其中粉尘、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接触人数为14 262人,占全部接危人数(14 447人)的98.7%,从制造业几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分布来看,差别较大,化学性危害因素接触人数最多,超过其他几种危害因素。少量企业存在放射性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为149人;其他各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见表3。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及超标情况

粉尘接触者3 189人,其中接触矽尘174人。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接触者为5 888人,主要为噪声接触者,为5 700人;其余为高温、高湿等环境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接触者7 001人,其中苯系物接触者5 223人,正己烷接触者1 007人,三氯乙烯接触者46人,铅及其他化学物接触者115人,酸雾及酸酐接触者176人,二氯乙烷接触者67人,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碱类、树脂、矿物油、锰、镉、有机锡等其他化学物接触者较少。

几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情况,见表4。其中粉尘超标率24.6%,噪声超标率30.3%,苯系物超标率4.1%,正己烷超标率2.6%。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超标点都比较少。

3 讨论

职业危害申报反映了企业对自身危害的认知,同时也是法定的职责和义务,它可以提供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情况、生产工艺、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场所检测、劳动者健康监护等一些基础资料[1]。

通过对328家企业职业危害申报情况分析来看,光明新区企业注册类型以外资和私营为主,相当大一部分企业是从“三来一补”(来料、来样、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转型过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较少,小型企业普遍,大型企业少。光明新区地处深圳西北部,没有煤、金属矿藏资源,行业类型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从企业申报情况来看,主要是电子、五金、塑胶、家具、印刷等行业,化工、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等危害大的企业很少。不同行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不尽相同,光明新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是粉尘和有机溶剂,粉尘多为一些混合型粉尘,危害极大的矽尘较少;有机溶剂多为混合物,用于清洗、去污、稀释等[2],光明新区电子、五金等行业需要用有机溶剂去污,而印刷行业则需要大量的稀释剂,因此有机溶剂的使用量较大,使用较多的是含苯系物、正己烷等物质的混合溶剂。光明新区一些金属制造企业的冲压、车床等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原因是噪声很难从源头控制,很多时候不可能改变生产工艺,危害一直存在,有研究报道对2 400名长期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做听力检查发现,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9%[3]。尘肺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最严重的职业病,在很多地区新发病例中,尘肺占据绝大多数[4],光明新区2012年粉尘超标率为24.6%,超标率较高,主要原因可能与除尘设施较少有关,特别是一些家具制造企业,作业时产生大量的粉尘,除尘设施较少或者没有,很容易导致超标,隐患较大。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光明新区近两年各种尘肺病患者达到5例,未来不排除尘肺病仍会有散发的可能。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各种急性职业中毒应该会慢慢减少,但是各种化学物导致的慢性中毒现象却会越来越多, 光明

新区由于电子、五金、印刷等企业众多,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从检测资料来看,苯系物虽然超标率不高,但是因为使用较多,超标点有31个,这与一些印刷车间或丝印车间普遍通风不理想有关(有时也是生产工艺需要)。另外,正己烷有5个点超标,也是不小的隐患,一些电子企业使用正己烷去污时,为了防尘,普遍使用空调作业环境,这会导致多人同时发病或群体性正己烷中毒[5]。

通过对申报资料的分析,也可以看到有些企业的申报资料不齐全,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准确,主要原因可能是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知识匮乏。职业危害申报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职业卫生知识的过程,监管部门可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并对具体负责申报人员进行培训,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本身存在危害因素,在申报表上反映出更真实的情况,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监督。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光明新区已申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方法 将网上申报的328家企业的资料进行汇总,并用SPSS 17.0对一些项目进行χ2检验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已申报的328家企业行业类型主要是制造业299家,占申报企业的91.2%,制造行业企业粉尘、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接触人数为14 262人,占全部接危人数(15 478人)的98.7%。4种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苯系物和正己烷超标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6,P<0.01)。结论 根据企业职业危害分布情况,应有针对性地监管和采取职业病防治控制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并对申报资料不全的企业进行督促,完善申报工作,进一步夯实职业健康监管基础。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Z].2012.

[2]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

[3]于军,曲荣梅,宇雅苹,等.某电子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61-162,166.

[4]王琳.2007-2010年成都市职业病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5):261-264.

篇4: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管理研究

摘 要:目的 观察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患职业病者60人次。根据职业病的危害实施创新管理,分析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结果 企业职业病主要危害为放射性物料产生的辐射危害,包括X射线及γ射线危害;非放射性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噪声及化学毒物,经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实施,放射性辐射与非放射性辐射危害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实施创新管理能降低企业职业病危害,提高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企业职业病 危害现状 防治对策 核电站

中图分类号:F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18-02

核电事业是现代能源供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日本福岛、德国、美国等出现的核泄漏事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核电站的安全性并非一劳永逸。铀、铯等高放射性物质作为燃料,使得核电站工种具有一定特殊性,且存在安全隐患[1]。随着“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宣言的发布,一线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引起更多重视,特别是针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问题[2]。为了探讨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职业病60人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职工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患职业病者60人次,分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采取创新管理措施,减少企业职业病危害。核电站企业工作人员中,随机抽取40人进行职业病统计分析。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2~45)岁,平均(33.84±4.37)岁,工龄(2~24)年,平均(12.35±2.84)年。职工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分析方法

调查方法:对入选职工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所有监测仪器均按照计量法规进行测定,监测技术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监测项目包括氟化氢(HF)、噪声、γ剂量率、表面污染等。(2)创新管理。①应通过培训、现场告知等措施提高员工职业病危害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重要性。②建立合适的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企业职工检测,动态了解员工的身体状况,积极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的相关职责,从管理制度、人员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能有效实施和运行。③加强企业员工防护,应定期检测周围空气、土壤、水分等,降低对职业病的危害。

1.3 统计指标

(1)统计所有的企业职业病危险因素,找出排名前5位的职业病危险因素;(2)创新管理实施后相关职业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病危险因素分析

企业职业病危险因素统计如表1,危险因素、相关发生率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排名前5位的危害因素分别是:γ射线(25.0%)、粉尘(20.0%)、噪声(15.0%)、X射线(11.7%)及HF(8.3%)。其中,γ射线及X射线属于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HF(化学毒物)属于非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防治对策实施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合理的创新管理后,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核辐射通常被称为放射性。少量的辐射照射并不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当长期处于核辐射危害下,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核辐射的剂量越大,危害就越大。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以铀、铯等放射性物质作为燃料,严重威胁到核电站工作者的健康。由于核电站工种的特殊性,使得核电工人的身体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核电站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统计结果表明,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排前五位的危害因素分别是:γ射线(25.0%)、粉尘(20.0%)、噪声(15.0%)、X射线(11.7%)及HF(8.3%)。其中,γ射线及X射线属于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HF(化学毒物)属于非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于放射性的职业病危害,应做到通风与净化,设置排风系统及净化设施;将辐射的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将燃料棒、气化间、高温复烧炉间划分为I区,将放射水平较高的场所划分为II区。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工作服、工作鞋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工作场所进行时刻辐射监测,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非放射性的职业病危害,选择低噪声设备并设置消声处理。在蒸汽管道、供料管道、烧结炉设置保温层,控制其表面温度,使其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在50 ℃下,并提供值班室供工作人员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对于HF一类的化学毒物,应设置报警系统。在处理间应戴防毒面具,穿戴防护服。该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管理实施后,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电站企业职业病在防护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管理及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安排企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动态了解企业员工的身体状况,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核电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实施创新管理能降低企业职业病危害,提高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跃峰,薛向明,武晓燕.某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6,29(2):149-151.

[2]温晋爱,江昊,刘海宝,等.中核集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浅谈[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4):306-308.

篇5: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

1、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2、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矿井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本办法所称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4、矿井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

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篇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林业劳动安全 英文刊名:FORESTRY LABOUR SAFET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目的

1.1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规范职业健康监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对生产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治理的要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及职业病诊断治疗的管理要点、方法和内容。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属各单位及其全体员工。3 职业健康管理 3.1职业健康教育

3.1.1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健康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1.2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应当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3.1.3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增强职业危害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3.2职业性健康检查

3.2.1员工上岗前经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排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

3.2.2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健康损伤的员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臵;

3.2.3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应由公司安全监察部委托给有相应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体检,体检报告交由所属各单位保管,由所属各单位安全监察部门建立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2.4职业性健康检查周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每年体检一次;

3.2.5职业病患者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出据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上的复查日期进行定期复查,对于职业病观察对象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复查的有关资料装入健康监护档案。在复查和病伤诊疗过程中,定期地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2.6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员工在离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3.3职业病患者管理

3.3.1对各种可疑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由所属各单位安全监察部门负责调查患者的职业史、既往史、现场职业卫生状况、同工种发病情况等,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送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

3.3.2对已明确诊断患有职业病的患者,纳入工伤管理,具体按公司《员工工伤管理规定》执行;

3.3.3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急性放射损伤、职业性中暑等情况时,由所在单位安全监察部门上报,由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职业病报告卡片;凡由急性职业中毒导致死亡的事故,由所属各单位安全监察部门立即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和公司安全监察部,由公司安全监察部逐级汇报并及时发出职业病报告卡,具体按公司《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规定》执行; 3.3.4发生慢性职业病由所属各单位安全监察部门于确诊十五日内向公司安全监察部上报职业病报告卡片;经诊断出现升级情况于确诊十五日发出更正报告;

3.3.5除尘肺病以外的慢性职业病如痊愈后应填写职业病报告卡片做更正报告;职业病患者死亡后由所属各单位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及时向公司安全监察部报告;

3.3.6员工被确诊患有职业病后,由所属各单位安全监察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等部门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治或疗养。在医治或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需在确认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4.1职业危害场所应合理布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与其它作业场所隔离。

4.2职业危害场所应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设备,防护设施的建设应执行公司《“三同时”管理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现场配臵急救用品、冲洗设备等;

(二)设臵有效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设施;

(三)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质或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臵自动报警装臵和事故通风设施;

(四)高毒作业场所应设臵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4.3对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使用部门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4职业危害场所应在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后。

4.6公司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5.1公司安全监察部应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要求流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5.2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下列文件、资料: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5.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同时采取电子数据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首先通过“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然后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文件、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5.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篇8: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1 申报内容与方法

1.1 申报企业的选择

为使申报企业有代表性, 自治区安监局下发文件到各盟市, 要求各盟市申报企业的数量不少于2家, 以避免地区间的空缺。

1.2 方法

为了规范申报试点工作, 自治区职业病危害申报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手册》, 并对申报企业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工作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为保证申报质量, 自治区职业病危害申报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盟市申报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并抽取了17家申报企业对申报材料进行了现场检查核实。

1.3 申报内容

①单位基本情况;②生产工艺过程中所用原辅材料及中间品、产品、副产品, ③主要工艺过程及示意图;④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存在的作业场所、接触人数;⑤生产作业场所现场检测情况;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⑦职业安全管理现状。

2 申报资料的汇总、统计分析

全区共30家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申报, 其中阿拉善盟3家, 包头市3家, 巴彦淖尔市3家, 赤峰市2家, 鄂尔多斯市2家, 呼伦贝尔市2家, 呼和浩特市3家, 通辽市3家, 锡林郭勒盟2家, 兴安盟2家, 乌海市3家, 乌兰察布市2家。

2.1 经济类型

30家申报企业是我区规模较大或有代表性的企业, 这些企业注册的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15家) 、股份有限公司 (7家) 、国有企业 (3家) 、私营企业 (4家) 、外商投资企业 (1家) 。

2.2 所属行业

申报企业大多分布在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 所属行业分布情况见表1。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30家申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共有17 297人, 其中女职工2397人, 占13.9%。这些企业中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27家, 占90%;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项目2家, 占6.7%;属于职业病危害轻微的项目1家, 占3.3%。

30家申报企业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总数是366个,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有粉尘类、物理因素类、化学毒物类。共涉及54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类7种, 物理因素6种, 化学毒物类41种。30家企业中有26家存在粉尘, 29家存在有害物理因素, 26家存在化学毒物,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状况

30家申报企业职业病危害接触的方式和状况有所不同, 多为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 手工操作只占15.8%。设备多为密闭或半密闭, 占74.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接触状况见表3。

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企业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完全检测的5家, 只占16.7%;部分检测的16家, 占53.3%;未检测的9家, 占30.0%;已检测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国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2]的多达20家, 占已检测企业的95.2% (20/21) 。

2.6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30家申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共有17 297人, 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有13 772人, 占79.6%;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的有10 692人, 占61.8%;进行过职业卫生培训的有11 418人, 占66.0%。

2.7 职业安全管理现状

30家企业均有职业安全管理机构、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警示标识, 基本情况见表4。

3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现场检查核实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 部分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对此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因此,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能够完全别识。

3.1.2 已识别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检测数据 有30%的申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从未进行过检测, 因而对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不了解, 存在潜在危害。

3.1.3 部分已检测的作业场所, 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标 个别企业对“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或强度) , 导致劳动者的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3.1.4 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技术和能力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监督、监测、管理和执法手段落后。在大量的个体经济、民营和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市场的同时, 大量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三同时”审查验收的企业开工投产, 职业危害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3.1.5 企业对职业安全与健康不重视, 由于主体责任不落实, 虽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 但并没有落实到实处, 没有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制度、措施, 致使职业病危害现象严重。

3.2 对策

3.2.1 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技术和能力, 提高监督、监测、管理和执法手段 加大对职业危害防治机构的设备投入和人才培养。严把准入关, 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要在可性行论证阶段严格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 要严格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 其职业病防护技术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 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使职业病危害因素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控制。

3.2.2 加强日常监督、监测, 加强宣传教育, 促进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工作 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作业场所采取有效措施降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下。

3.2.3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对于目前还无法替代的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工艺或原辅材料, 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 采取应急救援措施。①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高风险度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②生产或使用剧毒物质高风险度工业企业必须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应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③因生产事故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 应设事故洗眼器、淋浴器等。④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 必须设置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 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 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

3.2.4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 ①企业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负责本单位职业病的防治工作。②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③制订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 并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并定期组织检查实施情况。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企业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⑤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⑥建立、健全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确保其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有效。⑦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处于正当状态, 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⑧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岗位, 应当在其醒目的位置, 设置警示说明。⑨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 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 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总之, 做好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我们要把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放在第1位,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切实做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试点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资料

参考文献

[1]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因因素·

篇9: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5-02

1前言

不同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一样,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多样性,会随着工作环境、工作工程、工艺生产等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前,应采用文献进行检索,并充分掌握工作单位相关资料,对该工作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采用类比调查或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性识别,然后再进行危害筛选,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和程序主要取决于识别目的,以建设项目为例子,这类工作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重点在于类比调查、工程分析以及资料调研,而职业健康检查、控评监测以及日常监测的识别重点在于现场调查。另外,传统卫生职业可采用检查表法和经验法进行识别,但应考虑其工艺条件变化情况,以免工艺条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影响。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依据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时,应根据以下规定进行筛选。

2.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职业采样检测标准及接触限制标准等。

2.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强度以及浓度等。

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2.4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人群特性。

2.5多因素评估、相关要求、水平对比以及专家评估等结果。

3如何识别特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些特殊环境,如职业病诊断、项目建设、设备检查和维护、紧急状态、异常状态以及密闭空間等。其中,设备维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较难察觉,如锅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时不接触保温材料及耐火材料,但在锅炉检修过程中,接触保温材料及有害物质粉尘。密闭空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急性职业中毒和缺氧性窒息,其识别重点包括有毒气体产生原因、通风换气问题、以及低洼处是否存在高密度有毒气体。异常及紧急状态识别重点包括设备故障、异常开车或停车以及生产等,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较低,或不接触危害因素,但在异常紧急情况下,不仅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且接触水平较高。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具有潜在性,容易造成遗漏和忽略,因此,应高度重视异常紧急状态,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存在的问题

4.1没有全面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杂质中含有的成分没有全面重视。因为用人单位通常只是将反应资料全面提供,对于副作用没有给予关注,导致出现常常忽略杂质成分的情况。②对于存放废渣、辅料等问题没有重视,例如砷、磷等杂质含在硅铁中,一旦硅铁遇到水或者潮湿的环境时则会出现砷化氢或者磷化氢等物质。③对于地方特色没有重视的态度,因为地球化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导致地壳中不同方面的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在进行炼铁高炉工作中有着相对严重的铅危害。④现今,大部分企业的化学物质经常以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等口号生产,因为基于配方保护的前提下,生产产期对于化学品安全生产所使用的物料清单并不提供,造成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无法做到全面[1]。⑤对于密闭空间内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重视。⑥对于紧急情况或者异常情况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的重视。造成无法全面识别的因素具体是:一方面是企业在构建技术能力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配备专业机构人员,导致在学科参与方面相对缺乏,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在自身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责任以及法律方面有着较弱的意识。同时,卫生监督方面也是造成无法全面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原因。

4.2过度的识别职业危害因素过度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具体在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工作中体现,主要是因为负责人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有一定的惧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构建“剂量的接触是决定毒物毒性大小的相关原因”等主要意识。②对于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使用”的相关参数与概念没有明确标明。③对于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监测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主要重点没有明确区别,例如,只是在检修或者维修过程中偶尔接触部分毒物,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查时并没有做特定的识别,一旦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评价监测等工作中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5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的相关对策

5.1深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现今,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义为:在职业活动中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危险原因[2]。根据这样的说法,危险因素应该包含环境、劳动以及工艺等方面的原因。由于现今列入职业病的名单中没有与生产环境、劳动过程相关的原因,因此,没有统一的职业病危险因素筛选方法。例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文件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以3大类型划分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分别以10大类型进行划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伤害与伤亡事故等方面的原因,分别以6大类型进行划分。

5.2将体格检查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通常情况下,对职业健康进行检查时发现职业病因素,但是监测的资料均出现不超标的提示;而监测资料中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显示超标的情况时,检查职业健康并没有出现职业病的情况。一旦检查资料出现上述情况时,则可能是无法全面识别职业病中的危害因素,或者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相同的侧重点,应该将检查健康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对全面识别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常全新,杨霞,程亚琪,马玉华.某钢帘线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12(05):196-197.

篇10: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项目 申报和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于2012年4月27日颁布了《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0号)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1号)等5个部门规章。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和煤矿企业要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好5个部门规章的重大意义,提高对做好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为进一步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开展煤矿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各地区要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煤矿企业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和《关于做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煤安监司办„2011‟1号)要求,及时、如实向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申报职业病危害,同时抄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并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二、加强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工作 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认可和管理,其中乙级资质委托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及有关要求进行申报。申请甲级资质的,应当报所在地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初审合格后,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进行资质认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司依照职责进行审查;申请乙级资质的,应当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初审合格后,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进行资质认可,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客观、真实、准确地开展检测、评价工作,并对其检测、评价结果负责。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颁证部门要依法严肃处理。

篇1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巫山县煤炭工业管理局 唐威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申报登记号: 第 号

(单位):

你单位提交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相关材料齐全,现已接收,如你单位相关申报内容发生变化,请按规定及时进行变更申报。申报人(签字): 联系方式: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印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注:本回执共两联,第一联存档,第二联交申报单位。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申报登记号: 第 号

(单位):

你单位提交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相关材料齐全,现已接收,如你单位相关申报内容发生变化,请按规定及时进行变更申报。申报人(签字): 联系方式: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印章)

经办人:

篇12:镇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实施方案

彭场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彭场镇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战线总支、各企业、各单位、: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为尽快开展我镇职业病防治工作,特制定《彭场镇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按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四月八日

彭场镇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

实 施 方 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为进一步加强我镇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安全发展为根本,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 , 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和“分类管理, 依法治理”的工作原则,按照“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依法监督”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展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强化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力度,努力控制群体性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2.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的原则;3.坚持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内容和重点

(一)工作目标:我镇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实现如下基本目标:

1、摸清全镇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全镇职业病危害企业建档率达95%;

2、搞好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率达80%以上,并建立健全监护档案;

3、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作业场所的监测率达到80%以上;

4、职业危害企业申报率达到80%以上;

5、企业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基本上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

6、预防职业病的工作措施得到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

7、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和职业安全监督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

8、企业负责人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合格率达95%。

(二)主要内容:

1、采取多种形式对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进行广泛宣传;

2、开展调查,摸清底数;

3、加强信息录入,建立台帐;

4、对产生毒害因素的企业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5、落实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6、落实企业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

7、落实对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制度;

8、加强职业病危害企业负责人培训工作。

(三)工作的重点:

1、突出重点行业。在全面加强职业病卫生监管的基础上,重点整治化工、机械、印染等行业;

2、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在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加

工环节;

3、突出重点案件。对于发现的重大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要坚决严查并向社会公布。

三、实施时间

2012年4月1日起实施。自2012年起,每年12月31日各相关部门将落实情况书面向党委、政府汇报。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30日)镇政府将组织召开相关部门的专题会议,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对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的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每个企业至少两幅标语和一个专栏。

(二)申报统计阶段(5月—6月底)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申报程序和要求完成申报工作。要以职业危害申报为契机,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危害数据库。

(三)审查上报阶段(7月1日—7月30日)为提高申报的成功率,各生产单位要先采取纸质申报的形式上报镇安监办,经镇安监办审查备案后方可在线录入。

五、工作要求

(一)全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落实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完成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任务,并做好协调工作,督促辖区内用人单位做好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二)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舆论宣传,将宣传工作深入到企业、基层等,切实提高用人单位法制意识,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对拒不接受监督或者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履行职责的用人单位坚决予以查处并曝光。

(三)强化建设项目监督,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报相关部门审核。

(四)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职业病时,必须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将事故信息报告相关部门,卫生、安监等部门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及时报告镇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并依照各自职责开展事故救援和调查。

上一篇:精选优秀员工企业评语下一篇:国学一年级上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