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达优化

2024-06-25

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达优化(精选5篇)

篇1: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达优化

题目: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达优化

(二)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公务员考试大讲堂,我是中公网的宋震,那么我们接着上一讲的内容继续来讲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述的优化。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综合分析能力类的问题一些实例来谈一谈如何构建话语逻辑以及如何使你的言语表达更为优化。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说明一下综合分析类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类问题的话语逻辑是如何构建的。第一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已证明了上帝等神灵并不存在,可为什么信教的人还是那么多,请你就此事发表看法。从我们实践中同学容易掉进什么陷井呢?就是最后说着说着变成什么?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不应该迷信,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实际上我们要把迷信和宗教分开,而且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是什么?就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国策,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也很有效的国策,所以说你不能说到最后让别人推断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好象是出了问题,好象考公务员就不能有宗教信仰一样,另外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什么呢?一会说宗教是好的,一会说宗教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可这道题在问你什么呢?在问你为什么人多了。也就是说一个事物当你不好说他一会儿好,一会儿有局限性的时候,你就要把它功能拆分出来分别的去说,比如说第一点他说的上帝等神灵并不存在,这体现了宗教的一种什么样功能,一种信仰崇拜的功能,人们为什么会去信仰和崇拜,因为人们对自身,对宇宙、对自然无知的,那么既然科技发展到现在,大家知道这个可以解释了,那个也可以解释了,那就说明什么?宗教信仰崇拜的功能在弱化,但有可能宗教的其他功能在强化。

比如说想想宗教还有什么功能,起码宗教还有两个积极的功能,第一,宗教有一种道德规范的功能,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各种宗教倡导的这种伦理道德都有这种弃恶扬善的内容,比如说佛教讲庄严国土,立了有情。道教讲慈爱合同、济事度人。基督教讲荣神一人。伊斯兰教讲两世吉庆。那么这些宗教的精神都倡导了一种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群的意识。所以政府怎么样?政府允许、社会接纳,所以信教的人才会多,因为他毕竟起到了道德规范的作用。

第三为什么那么多还是需要宗教,因为宗教毕竟提供了一种不能静谧的一种环境,抵挡心胸、情感缓释,也就是说宗教起到了一种情感缓释的一种作用,那么现在社会压力太大了,那么让想放松一下怎么样?去宗教,听听圣歌,听听读经,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一下,那么这是相当一部分人的一种心理的需求,所以说在这道题我们看到的是信仰崇拜功能的弱化和道德规范功能、情感缓释功能的强化,导致了信教的人还是那么多。那么最后按照我们前面所讲的套路,我们引申到什么?国家、政府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要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那么这道题就答完了。

我们看下一道题,前不久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有的地方猪肉价最贵的已经卖到了每斤12元,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香蕉交割的暴跌,据报道广东徐闻县龙堂镇总好的香蕉每公斤仅售0.4元,差一点的每斤价格只能卖上3分钱,对此你怎么看?那么针对这道题我们首先按照我们前面讲的套路,我们要进行破题,那么我们认为这个农产品有些人就跑题了,就说到什么?这个香蕉主要是因为SARS传言的影响,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谣言都可以动摇一个产业的话,那这是到了何其危险的一种地步,那么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在破题的时候要去分析他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还是我们上一讲提过的,你时刻要有一种政府的意识,有一种公务员的意识,那么要把这个责任揽到什么,要揽到政府上来,也就是说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不全是市场的无情,而是一种什么?而是一种政府责任的一种缺失,那么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个方面大家同戳容易想到的就是宏观调控,我们说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市场经济让市场发挥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趋势,但是我们在事观国计民生尤其是和老百姓衣食住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这些领域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不能听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发挥作用,也要加强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政府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对信息的预测,如果说香蕉价格的涨可能是多多少少受了一些谣言的影响,那么猪肉价格的涨是和去年年底粮食价格的暴涨有关系的,那么粮食价格涨饲料价格就会涨,饲料价格涨上去,那么农民补栏的积极性就降低了,他觉得养猪成本高了,风险大了,那么我们对于这种粮食涨价以后一定带来饲料涨价以及猪肉涨价,为什么没有做一个信息上的预计?如果我们提前几个月把这种公共服务信息做到位了,比如说我们给农民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或者政府部门发布一些公共信息说,现在养猪的人很少,如果你现在养猪,几个月以后你大体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的一个收入,那么农民就会去养猪,他就不会去担心担心所谓的风险了。所以说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的提供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三点就是我们对这种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有待完善,我们现在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保护农民利益的这么一个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比如说香蕉卖不出去了,这只是徐闻县一个县的事情,别的县可能香蕉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他是一种流通上的问题,那么我们面对这种共同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在流通体制上政府要动脑筋,比如说我们要把散户的农民集中起来让他们成立公司,然后和流通公司签约,或者我们找到比较合适的公司和散户签约,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解决。这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这就是政府面对公共问题的一种应急机制,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明这道题。

好我们现在说一下下面一道题,下面一道题是大家经常在面试中遇到一种题型就是最合分析能力类的故事型的题,很多人对这种题摸不到一种边际,但我一天要讲一种方法,那么大家一旦掌握以后,别的我不敢说,起码你在答这类的题的时候,不会去跑题,现在我说一下这道题,这道题也是源引自李瑞环同志的另外一本书《学哲学用哲学》里面一个小故事。一个穷老太太去市场卖祖传的一把异性紫砂小茶壶,起码有200年的历史,就是把家茶叶,水中也会有茶香,有人愿意以3两银子的高价购买,岂料,老太太觉得茶壶太旧,不好意思要这么多的钱,就用水反复清洗了,买主回来一看,里面的茶垢全洗干净了,便说你这茶壶连5钱银子也不值了,请结合这个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那么我们会发现面对故事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找到一个故事的主要事件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我们面对故事题的一个主要方法是什么呢?我把它叫做主要事件分析法,我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如说大家都独过曹禺先生的《雷雨》,那么《雷雨》里面出现的第一个事件是什么呢?是鲁柜告诉四凤你妈要来了,也就是说鲁妈要来了成为《雷雨》这个剧本的第一个事件,为什么它是事件呢?而以前鲁柜也跟四凤说了很多,比如说这个房子闹鬼等等这些,这些我们都把它归入什么?归入事实的类别,那么事实和事件有什么区别呢?事件通常获致改变人物的命运,或者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那么反观回来看这道题,是什么导致了事物进程的改变,也就是说本来老太太这个缺钱想卖个壶,结果最后她这壶没卖出去,是什么导致这个壶没卖出去?是老太太洗掉了茶垢,那么答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构造反弹琵琶你就不会跑题了。

比如说我们如何去设想老太太就可能不去洗这个茶垢,我不知道想过这个问题没有,那么有以下这种可能,比如说如果老太太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她说你愿意花三两银子的高价,因为三两银子对于老百姓来讲是很多的钱,大大超乎她的想象,你愿意花这么多钱来买的壶,为什么你给我说说我这个壶到底哪好?或者这个商人也愿意沟通,说您这样我回去取钱我现在带的不够三两银子,但您千万别动这个壶,这个壶值钱就值钱在里面的茶垢了,它不加茶叶都茶香就在这里了,如果两个人都是善于沟通的,我们想怎么样?这个故事就会顺畅的发展下去,也就是说老太太交易成功,老太太得到了钱,最后商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说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沟通,要善于和领导沟通、善于和同事沟通,尤其是怎么样?和老同事的沟通,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你就可以引到这来。

第二你可以谈什么?这个老太太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卖壶之前我先问问,我虽然问不到古董店的哪些人我不认识,但是卖点小物件的人,小买卖的我总认识,我问问人家,我说你看看我这缺欠想卖个壶,现在壶大概卖多少价,我这都200年了,家传了,人家够告诉你了,就像你这壶起码得一两银子,因为你的年头在哪,而且你怎么样,多多少少你能获得一些知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公务员要作为一个什么?善于学习的人,这样你可以联系到什么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来谈,这样你就可以把它表态拔高。

第三也就是说什么?这个买货的人肯定是什么?肯定是识货的人,也就是说买货的人是专家,你办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总要考虑专家的意见吧,你既然不是专家,你总要听听专家怎么说吧,所以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的时候要多听去专家的意见,这是我们说的第三个角度。

第四个角度如果老太太对自己的产品非常的自信,这200年凝聚了我们家几代人的血脉相传,那我这个壶你三两就三两,那你就可以联系到上什么,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内一些导演对自己拿到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产品不太自信,比如说《无极》为什么会被一个馒头恶搞,因为他确实有一些比如说像金手指,比如说像铁笼子等等等等这些,确实可以给人提供一些可以搞笑的东西,其实他是处于对自己文化产品的不自信,包括前不久上演的《夜宴》,《夜宴》的问题也是出于对自己传统问题不够自信。

第五个角度你可以谈什么?谈旧城改造,那么我们现在旧城改造中有很多问题,我们的原则是什么?旧城改造要拯救如旧,但是你现在看很多的旧城改造是什么?是拯救如新,所以说现在有些行为,有些地方的旧城改造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对旧城的改造是什么?是要让它延年益寿,而不是让他返老还童,你这个都可以谈,那就是说你反琵琶有五种角度都可以谈。那么这个茶垢本身可以不可以谈?茶垢本身不就是一种产品、一种文化的一种特色,也就是说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轻易的、盲目的、武断的去去除一种特色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联系很多问题来谈,这就是我要谈的主要事件分析法。比如说别的故事也适用。

曾经在浙江遇到这样一个道题,什么题?就是说一个很荒诞的故事,说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追着追着这个土拨鼠就追到地洞里去了,这个地洞只有一个孔,后来三个猎狗就不愿意走,就留在地洞旁边,就等这只土拨鼠,一定要把它抓住了,吃了他,结果后来从洞里面就跑出来一只兔子,于是三只猎狗就开始抓兔子,抓兔子跑呀跑呀,最后兔子爬上了树,爬上了树猎狗在树地下等着,结果兔子把猎狗给砸死了。

很多同学在答这道真题的时候,就说这个故事太荒诞了,这个兔子怎么能爬树,这个兔子怎么能砸死三只狗呢,我们说这样的答题方式你跟考官的交流,考官觉得你确实很有意思,你整天在批判我们出的故事,实际上这个故事有没有主要事件?有。是从什么时候改变了三只猎狗的命运,导致它死亡,这个故事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荒诞的呢?就是从他放弃了土拨鼠,开始追逐兔子开始,这个故事就变得荒诞了,最后他们被砸死了,也就是说他涉及一个什么问题?目标被置换了,也就是说一个故事你抓住了他的主要事件,或者揪住主要事件谈,或者反弹琵琶,那么你起码对于故事类型的题你不会跑题。

好我们看下面一道题,就是这幅漫画,请你谈谈对这幅漫画的看法。一个灶台,灶台里谁是燃料?是两棵树,上面写一个环境,上面一个大蒸笼在冒着烟上面写发展经济。那么按照我们前面讲的套路这种题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先破题,把这个漫画所反应的主旨先告诉考官,这就是很重要的话语逻辑,这个图我看出什么问题了,我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然后我再去分析这个漫画所引申出来的这些关系。第一我们来破题,他谈老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那么这个漫画所反应的主题无非就是说经济发展以环境作为代价,那么最后你可以对于这个做出评价,那么这种经济发展的方式,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型发展的方面,这是不可取的,这是表态。破题的好处就在于在第一时间把你最想说的,最关键的话告诉给考官,然后你就接着分析了,那么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确实存在很密切的关系,那么环境是很重要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必要环境,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料,从长远看环境质量必然会影响人类经济发展的水平,当森林砍伐一空,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土壤被污染,水源枯竭袭击飞禽走兽灭绝踪迹的时候,人类还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吗?这是第一个逻辑层次,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那么下面经济发展应该为环境做什么?我们说应该为环境的改善提供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开始,几乎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人类生产生活的痕迹,但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经过在数千年已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而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人类越来越具备保护环境的能力,所以经济发展到了这个时候,是我们应该提供条件、保护环境的时候,而不能是以环境为代价,甚至是破坏环境的时候。最后进行总结,你可以打一个比喻,比如说你可以把环境当做皮,把经济发展当成毛,那就是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画中所揭示的这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人类会为他付出比较沉重的代价,那么所以怎么样?最后表个态,我们要努力的行动起来,克服自己的利益冲突,从制度上保障环境不受破坏,共建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面我们看下面一道题,这道题是一条直线一个圆,请以下面两个图形为主题谈谈你对人生的看法。那么可以说这道题是我们在面试特训班的时候出的一道模拟题,结果竟然在今年命中了浙江面试的原题,他的题要比我们的题要简单。他的题是一个图形让你展开联想,然后一个圆让你展开联想,还有是一条曲线让你谈谈对人生的看法。那么我们这道题在模拟题的时候,这个涉及的要比最后他出现的面试真题要复杂,因为我们要把两个图形还要结合还是说,我们可以从特别抽象的角度和特点感性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图形,我们先说抽象的,直线代表着一种什么呢?一种原则性,圆代表着什么?一种灵活性,所以我们作为公务员在日常实践工作中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我们要怎么样看待原则性、怎么看待灵活性,怎么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是他比较概括的方面。

那么第二比较感性的方面,我们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图,你会发现这条直线,这条直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那么一个人的一生,从他出生开始就有了第一个点,那么他生命的结束的时候就怎么样?就画上另外一个点,那就是他把一条直线变成了一个线段。那么我们要怎么样?要留下我们曾经存在过的历史痕迹,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一条直线,整个宇宙是一条直线,我们作为个体来讲,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有我们这个符号开始,我们就成为了一条射线,但很多人的一生都成为了线段,但是有相当多的一批菁英人士,他们是把自己的一生当作了一条射线,也就是说他们留下了自己曾经存在过的历史痕迹,绵延了自己的精神血脉。所以说我们要怎么样?把自己人生变成一种射线。

那么大家看到这个圆,老是把它平面的去看,那么平面的去看就不是动态的,那么我们完全把它看成一个什么?一个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你在俯视着看这个圆,那么这两点就可以结合了,也就是说比如说我们做公务员我们应该怎么样?我们应该勤勉、勤府、爱民,而且呢要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你觉得恶小你为了,你的人生就是一个线段了,许多的腐败官员,腐败分子他的人生就永远是一个线段了,所以说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点,为老百姓服务的点,一个别人可以给你提供贿赂但拒贿的点,所以说作为一个公务员尤其要把握好人生中的每一个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怎么把它结合起来?只有你把握好人生中每一个点,你才能做到螺旋上升。那么这个题我们就说完了。

下面这道题,那么这个图,请仔细观察这份图片,有人说他看到是一个少女,有人说他看到的一个老妇人,同一幅的图片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你怎么看这个有趣的现象?有些人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什么?我到底看看他是小姑娘还是老太太?其实这都不是重要的,这道题所反应的一个关键就是说客观上唯一性的东西,为什么在主观上就变成了一个多样性的东西,这是你破题要表达的,你看如果你对黑白对比,基于你对黑白对比比较敏感的话,你会把他看成一个什么?看成一个小女孩,如果你对线条的勾勒非常敏感的话,那么你就会把他看成一个老太太,那么为什么说客观唯一性,为什么会导致主观上的多样性,你是怎么导致成主观的多样性?是基于你在此之前的经验,也就是说了你平时的习惯,和你平时的经验是有关系的。

那么这引申到我们公务员引申出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看问题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接近了真理。我们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就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其实我们把盲人摸象的故事改一下,他就变成了一个接近真理的故事,我们总是说大象是柱子,但是我们现在说大象的腿很粗像一个柱子,我只能摸到它的腿,所以说我从我的角度去接近真理。正如西蒙讲的那句名言那样,管理就是决策,很多人说西蒙很偏激的,为什么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是有很多东西,那么计划组织就不是了吗?那么控制就不了吗?但是西蒙的贡献恰恰在于他从他自己的角度接近了真理,无数各西蒙加一起,加在一起我们才知道真正的管理是什么,这就如同这个道理是一样,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公务员要多听取专家的意见,因为专家的立场、角度、经验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要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我们要听取领导的意见,我们要听取同事特别是老同事的意见,所以说面对这种图形题,应对他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勤加训练,而且要按照我们前面讲的面试套路来进行训练,首先破题,其次要么就去分析他的原因,这是以下三个原因造成了这一点,针对这项原因看看有没有这种对策。那么我们怎么做?针对第一个原因我们要采取这样的对策,第二个原因我们要采取这样的对策,第三个原因我们要采取那样的对策,然后最后把它总结一下,这样来讲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就好把握了。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结束了。下节课我们将教大家一些比较棘手的说话类型的题目,演讲类型的题目以及边讲故事类型的题目进行解析。谢谢大家。

篇2: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达优化

(三)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公考大讲堂我是中公网的宋震,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授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述的优化。今天我们主要举的例子都是言语表达能力类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大家说话类、演讲类以及边讲故事类的难题。

我们在面试中有三种题目是同学们比较陌生并比较恐惧的,就是说话类的题目、演讲类的题目和边讲故事的题目,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讲一下这种题目怎么应对,以及他讲这种题目的时候,你怎么样来构建你的话语逻辑,很简单一句话,答这种题凡是说话类型的题、演讲类型的题和边讲故事类型的题你要符合生活逻辑,也就是说生活中你是怎么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答题的时候就得这么答,我们举个例子。第一题,第一题是说话题,是对你最熟悉的人说话。

有一个自己的养鸡场是张宏父亲的年轻时候的梦想,他10多年艰苦创业,终于有了自己颇具规模的养鸡场,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日常,张宏父亲决定扩大再生产规模,贷款把养鸡场扩大一倍,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张宏毕业后能够子承父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他的事业中来,可是由于不慎购买了一家供应商的劣质饲料,导致鸡的大量死亡,不仅当年血本无归,而且还欠着数量可观的银行贷款及遣散员工的工资安置费,张宏父亲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面临巨大债务难以支付,张宏的父亲无奈关闭了养殖场,请你以张宏的身份用三分钟的时候给父亲打一个电话,谈谈如何处理家中所发生的事情。

那么这道题应该来讲是比较容易一道题,和你特别熟悉的一个人谈话,当我们很多同学一到考场上,当然这是一到真题,我们把它用作考试的模拟题,结果是花样百出,竟然一个最经典的一个人说了一句什么话?首先你打电话你总说喂,喂,你是谁谁,我是谁谁,一般来讲给爸爸打电话不就是说爸爸我是张宏就完了。结果有一个同学憋了半天努着劲说父亲大人,结果所有的考官都笑了,你平时跟你父亲肯定不是这么说话的,不会管爸爸叫父亲大人,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他叫父亲大人。

那么我们就说说话题总有一个称呼,爸爸我是张宏,那么我们首先进行的是什么?这个题目要求你处理家中发生这件事情,你不要上他的套,爸爸怎么样这个鸡场关了就关了吧,贷款怎么还,你生活中的逻辑是什么样的,你这道题的话语逻辑就是这样的,面对家里这样的损失,这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说一件不好的事情,你总要先安慰一下你父亲吧,所以说我们设立的一个提纲第一点就是什么?安慰父亲。那么怎么样安慰一个老人,很多人说鸡死了就死了吧,养鸡场关了就关了吧,将来咱们再开一个吧,这是一种什么?这是没有体会父亲心情的一种说法,我们怎么跟父亲交流?父亲肯定小时候你有很多挫折,父亲鼓励你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一个又一个难关,那么父亲是怎么带你走出这种挫折的,那么你就要跟父亲说,爸爸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是这样这样带着我走出挫折,你还记得那件事吗?现在我希望有了儿子的支持,我陪着你一起走出了挫折,这是对儿子比较好的安慰。你不能说鸡死了那么多,钱赔了那么多,哎呀只是我也觉得没办法了,你不能说这种话。就是带给父亲于希望。

第二他说第一是安慰,安慰了以后要怎么样?要跟父亲说,养鸡场是您的梦想,我学的也是生物学这个专业,那怎么样呢?我帮助你咱们重建这个养鸡场,给别人留下空间、留下希望。然后第三步才是处理家中所发生的具体的事情,那么有时候具体事情?我们大体可以把他分成三类,那么答题的时候你就可以跟考官说,我想家里的事情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什么?是鸡的死亡,因为作为公务员你应该有一种公共意识,现在死一只鸡和20年前死一只鸡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现在禽流感很严重,你应该怎么样?跟爸爸讲我们死的这个鸡要及时的像防疫部门进行报告,协助防疫部门进行处理和捕杀,这点你要做的,因为你说他是因为吃劣质饲料的,但是现在死亡家禽必须报告,所以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你第一逻辑把死鸡这件事想到了,那证明你是符合一个做公务员一个标准的,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务员,因为它是什么?它是涉及公共问题,接下来是什么?接下来就是钱,那么先说谁的钱?当然是说工人的工资安置费。因为你说爸爸我们再难,我们自己毕竟是业主,人家工人给我们打工,现在失业了要回家,辛苦了这么长时间,他们比我们难。是不是,先人后己,接下来说什么?贷款。贷款如果你觉得处理起来很复杂的话,你就说爸爸我马上放假了,等我回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贷款的这个问题,我们都想想办法,我马上就要回来了,等我回来了。不见得这个贷款你说我认识某银行行长,我给他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这不现实。这可能你刚知道这个事情,你可能也觉得比较突然一些,可能觉得思考思考深思熟虑一下你就可以跟父亲沟通一下,这是钱。

第三类就是劣质饲料,劣质饲料呢就是说提醒父亲保留好发票,保留好这些物证,那么我要和公司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行我们要去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去投诉他们,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通过诉讼的方式来伸张法律的正义。那么最后再安慰父亲两句这个电话就可以结束,这是第一题。

下一题你将一位被撞伤的老人送到医院,老人昏迷不醒,老人的家人赶到却以为是你撞伤了老人,你将怎么向他们解释?那么同学遇到这种题的时候,往往就是觉得很棘手,我怎么解释,不是我撞的,甚至有人说老人不是我撞的,要不你问问那个撞那地卖冰棍的老太太,人家是不会跟着你跑到那块去的,早把你打了。

那么这种题,凡是这种解释题要短促而有力,也就是说这道题的话语逻辑是最体现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逻辑,就是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一个老人被撞了你又是公务员,你出于社会的一种责任感,你要管这个闲事那你怎么办?你总要有几件事是吧,报警,报警是一件事情,然后怎么样?120急救,然后你还能做什么?协助警察组织在场的目击证人怎么样?描画肇事车辆的大体特征,那么如果你平时生活中是这么干事,当然了有人说了,你不是说我救一位被撞伤的老人送到医院吗?现在我们现代人应该有一种现代的意识,也就是说,如果他就是你的父亲在马路上晕倒了,你也得叫救护车你不能说他是我爸爸我就背着他到医院,万一有什么连锁性的疾病反应怎么样?所以说我们打电话叫120,通过这种职业人士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跟家属怎么解释?首先你要说人不是我撞,说人不是我撞的时候,你应该给他换一个环境说话,因为面对老人的抢救他的这些子女肯定是心情很不好,你在现场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那好我们换一个环境你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这个我们不影响老人救治我们出来说,第一人不是我撞的,我有以下,你以下按三个方面跟他说,第一是我报的警,警察的警号是多少,是多少多少,你可以向某某某派出所或者某某某交通队去核查,一般来讲这个心虚心虚的人都不敢看警察胸剖的警号的,但是你是报案人,你当然,你也是一周监督的纬度,所以说你觉得我跟谁报案,我还要督办把这件事情把他落实好,对家属有交代,所以你当然会看人家的警号,是吧警号是多少,人家就觉得你这个办事很有职业感,就是说全是职业人士,然后呢出来这个,因为警号特别反映你的这种工作能力,下面就是什么?120急救是我打的电话,而且我协助警察工作的时候,这个救护车来了,是我垫付的1000元钱,你们可以像这个急救中心的护士站进行核实。第三我组织目击证人协助警察通过进行调查,最后现在已经基本锁钉了肇事车辆的大体特征和车牌号码,我相信不久呢正义会得到伸张,会对老人家有一个交代。那么最后我是一个公务员,请相信一个公务员。

这个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加上去?他体现你作为一个公务员的自豪感,你真的是觉得公务员是最可被别人信任的。所以说可以说最后一句话是这道题的一个小小的一个亮点。

第三如果你是县政府接待办的工作人员,今天只有你一人值班,现在来了一群愤怒的拆迁户,他们由于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要求见县领导,你在了解到基本情况下请对他们说一段话。这种说话题我们处理起来两种方式,如果你语言能力比较强,你就把这一段话都给他说出来,但是呢大多数同学面对这种题比较困惑,其实我说着说着这车轱辘话来回转,那么我们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我们就把它使用这种方法,就把它拆分。第一你告诉考官我想表明什么态度,我想做什么事。第二我会这样跟他们说。比如说这个,第一我想对他们表示理解,我会这样对他们说,大家都挺热的天,来,坐下来喝喝水,大致情况我已经都知道,我挺理解大家此时此刻心情的,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会怎么样?对他们进行一些解释和说明。具体到这道题,他有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就是说一群愤怒的拆迁户对什么不满?是拆迁补偿标准不满,他们的要求是什么?是见县领导,这两者之间是一个悖论,因为标准不是某一个个人的领导可以决定的,它一定是经过一个很缜密的调研程序具体决策的一个产物,所以你们想见具体的主观县领导他个人也无法答复大家,所以说你第二就可以说,我想对拆迁户进行解释说明工作,大家这个情况我也知道了,我觉得这个补偿标准是经过了半年多的调研,参考了兄弟县市的一些意见制定出来的,应该说还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方案,那么大家要求见县领导,这是集体决策,所以如果大家的问题确实存在,那么这还需要上会讨论,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解决大家的问题。马上这就平了,马上大家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因为你确实抓到他们逻辑上的问题。

第三你说我准备认真倾听他们的要求,详细记录他们的要求,我会这么跟他们说,大家咱们找几个代表,然后把大家的问题,关于拆迁补偿标准,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意见,咱们逐条的,我一条一条的给大家记录下来,咱们一个一个说,重复的咱们就不说了,没说到的,大家伙一个一个的去补充。

第四步你把记录也记完了,你说我准备怎么样?给大家表个态,我会这样跟大家说,我会第一时间把大家的意见反馈给领导,领导也非常重视拆迁工作,所以说也会尽快的该上会该讨论讨论,该集体决策集体决策,争取尽快的给大家一个初步的答复,注意是初步的答复,而不是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因为满意的答复主观性太强,它没有一个最后一个标准,但是逐步的答复是,我在第一时间给你一个初步的答复,容易被人所接受。那么这就完了吗?没有完,那么最后一步就要留下联系方面,我今天虽然是值班,但我既然接待了大家,首问负责,我就把这件事情帮助大家处理到底,这样我把我的手机留给大家,大家如果是别的同志值班的时候,大家也可以打我的手机,你们也给我们几个住户代表的手机留给我,有了这个初步的答复以后,我第一时间给您打电话联系,这就非常好。大家觉得这件事情怨谁都怨不得你,你就是一个值班的,你还首问负责,把自己的这个手机号码,私人的号码都给别人了,那别人对你只有感动。

好下面一道题,由于你表现出色,另一个部门的领导想将你掉到他那里工作,你也很想去,很部门领导热情挽留,并请你考虑两天再做决定,现在你即将面对他,请你对他说一番话。对于这种话我们同学在说的时候,往往是第一部分说的非常非常好,哎呀领导我感谢你,我特别特别的感谢你,你对我这么多培养。但是接下来怎么样?就进入了但述程序了,哎呀这个我要发展,我觉得这更适合我的专业倾向,那你不就是说你在这里呆的这几年不适合你,这个时候我们要有一个平时你是怎么对长辈说话的,其实现在我们这些人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所以说跟人家沟通半天都是在说自己,就是说和领导和长辈和师长讲话缺乏艺术。

我有一个建议性的方案,当然不是最好的方案,但是就这道题来讲经过实践的检验它是有效果的,比如说我要跟领导讲话,我就不说那么一大堆,我打个比方,打个比方这个事情就说清楚了,第一你不想感念人家吗,你说这两三年您就像带士兵一样的带我,我一直把你当成我的将军,这么我年我从您这学到了这么这么多的东西,我对您真是心存概念,而且不仅我心存感念,从您的实际交往中我不仅学到了好多东西,我还有一个感受,我觉得您不仅可以做我们的将军,早早晚晚您还会成为我们的元帅,而我去另一个部门进行锻炼,也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天继续的追随你,我希望那个时候不仅是曾经您带出来的一个清兵,还是能是为您独当一面驰骋疆场的一个将军,一个可用的将才,所以我要去。我想打一个比方,一个士兵、一个将军、一个元帅,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希望,留下了对领导的要求,就是说我把您看的很高,我确实愿意追随您,我也希望将来给您这位未来的元帅做一个好将军。我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下一题进入演讲题,请你纸、铁、录像机、小河四个词组织一篇简短的演讲。那么自打我命制了这道题以后,基本上考生的大体都是出现了一种所谓的套路,简单化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一条小河被污染了,它的上游是造纸厂、下游是钢铁厂,然后我用录像机把它们录下来,记录了他们的这些情况,然后我到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您这是什么?您这不是演讲,您这是造句,那这个演讲怎么展开呢?演讲最重要的是要出现主题,最重要的出现主题。

那么我对这道题有两个建议性的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比较感性的方式,第二是绝对理性的方式。第一比如说我比较感性的说,小河,小河是什么?人生就是一条小河,我们最终会汇入江海,只不过我们汇入江海的汇入量不一样,我们的贡献不同,我希望怎么样?我带给江海的动能是最大的,当我汇入的那一刻我是自豪的,那么人一出生的时候不就是白纸一张吗,那上面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天真、浪漫、好梦无边。那么铁是什么?铁就是一个人的发展。不就是一个铁棒磨成针的过程吗,那录像机是什么?你这一生前60年有建树了,你到60岁的时候哎呀我干不动了,好,我大概电视看看录像,看看我以前干的那些事情,那如果你这一生不建工不立业的话,那你最后看见的是一片白色的雪花点,那你的录像机是没有内容的,那么录像机不就是我们老年的生活吗?这是比较感性的方法。

那么比较理性的方式就是什么呢?纸使我们想到什么?它和什么有关系?蔡伦造纸,蔡伦造纸跟什么有关系?农业文明有关系。那铁跟什么?虽然埃及人很早就会造铁水了,那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和意识在什么年代?是工业文明,那么录像机带有典型的什么?后工业文明或者说信息文明的一种特征。那么小河是什么?小河是自然文明,这个主题就找到了,这不就是文明进步的辩证思考,这就是这道题的第二种方案。

下面一道题也是演讲方案。母校的校庆典礼上,您将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在你前面将有其他两位校友发言,他们一位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一位是成绩卓著的学者,你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请你准备一份简短的发言稿。那么针对这道题你首先要确认你的身份,你到底是一个主持人,还是一个发言者,那么很多人是一会儿把自己当成发言者,一会把自己当成主持人,那么你如果作为发言者第一逻辑是什么?是称呼吧?这种场合你总是见过别人讲话,那怎么称呼呢?像这样的场合,你说各位校领导,各位同学们,就完了,这是两个称呼,那这两个称呼就有问题了。那你这个学校已经小到两乡长都不愿意参加了,难道只有校领导和同学们?那么我们建一个方案就是一个五个方面的一个方案。第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因为有的来宾人家既不是领导,也不愿意你称呼为你是领导,比如说人家就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人家就不希望你称呼为领导,所以你要说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我们往往是校庆的时候把老师给忘了,最后同学们、校友们就完了,其实教我们、育我们的都是我们的老师,所以这就涉及我们下面的结构,那么校庆发言主要说什么?好多人说,当然你接下来是对母校校庆进行祝贺,那么祝贺说什么?去讲这个学校的发展,那你又不是校长,你又不是地方官,你讲这个是没有意义的,你讲什么?我觉得两个纬度,第一个纬度,赞美母校。第二纬度感念师恩。这是校庆的时候一个校友代表可以说的两个方面最能打动人的方面。

第一赞美母校的时候你就可以把那个企业家和学者挂起来了,对吧。别人赞美都说这个数字是怎么样的,你作为一个校友你只能说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多元化的,我们这里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企业家追求什么的?企业家追求的是创新,我们有成绩卓著的学者,学者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真理,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公务员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责任。所以我们的母校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母校,他能培养出这样济济一堂的人才,这样多元化、多样化的人才,所以我要赞美母校,我在赞美母校的时候我想的是什么?感念师恩,我怎么能走上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呢?不就是当年我做社团活动的时候老师关爱我,老师指导我,所以我要感谢老师,像这样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有那么那么多,老师我爱你们。最后怎么样?再对同学们进行一下努力,请你们珍惜这天真浪漫、好梦无边的时光,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当然最后有些人就是他不是把学者放在前面,他放在最后,说我建议大家都考公务员,这个就有点搞笑了,因为现在人追求都是多元化的,你不能说给人家框定公务员我觉得挺好,追求责任,来大家都来追求责任吧,所以这个演讲就完了。

下面呢就是所谓的故事题型,这个故事以宣武湖畔游人无知开始,以他陷入沉思结束编一个小故事。那么故事题我们的思路是什么呢?故事编不是在编情节,而是在偏人,人出来了故事就自然而然往下推动了。那么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建议方案,就是我在编人的时候,我们用两个整个的人,再用两个半拉的人就可以把这个故事编完整,那么通常我建议你编出一个主人公来用第三人称而不要用我,因为你用我,编到最后呢你就不好评价了,他是好是坏你就不好评价了,你只有把他变成什么呢?变成一个第三人称,那么你可以表扬他,也可以批评他,这是很方便的。这个人通常你树立起来的第一个公职人员的人数。第二你要给他树立一个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不一定是一个坏人,那么通常我们觉得比较方便的一个方式就是给你它树立一个什么?一个弱势群体,然后你再用两个半拉人一共是两个完整人两个半拉人把这个故事讲完全,你从这个完整人抻出半拉人这,再从这个弱势群体这抻出半拉人,这俩人之所以叫半拉人,是指抻出他来不让他在故事中行动。

比如说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个故事小张某一天去宣武湖畔玩,然后游人无知,他突然发现那围了一堆人,有一个老大爷晕倒了,那么作为公务员他就得去管,结果就是播散人群把老大爷进行救治以后老大爷醒了,老大爷说谢谢你小伙子,我刚才晕倒到了,那处于一个公务员你就好奇也要问,你说老大爷要不要送你回家,他说我家不在这,我家在挺远的地方,说那您为什么到这来了呢?你看老大爷的出现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说我怎么来的呢?我儿子建筑施工把腿摔折了,后来工头跑了,现在缺笔钱补偿金,玄武湖是南京的,我来南京想把这个钱要回来可是他们去了好几个部门,他们推了这个推那个,最后又说我这个文件不齐,那个文件不齐我盘缠用光了,所以我就怎么样?我就只能在附近一个旅馆,靠打扫厕所,给他们干活一天吃两顿饭,今天过节我想出来看看,结果我人家都一家一家,我就想起我儿子,还有我这个家庭生活才惨了,我这个办不了这个事,所以我心情不好,也加上没吃早饭我就晕倒了,那这个小张他肯定要管这个弱势群体这个事,说正好您这个建筑的,我有一个同学在这个城建局我帮你来做这件事情吧。结果他就找到他那个同学,没两天把这个事情办下来,结果把这个一万块钱这个补偿金交给这个老头,老头觉得哎呀握着他的手都快下跪了,特别的感动说,你看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所以最后小张他陷入了沉思,因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几个月办不成的事情,流落街头,给人家扫厕所,吃不上饭,最后你两三天有个熟人就办成了,这难道不值得别人深思吗?

篇3: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刍议

一、播音主持在语言交际和表达方面的现状

目前,在部分地方台的节目中,会出现播音主持汉语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不符合语言规范,同时由于部分播音主持文化功底不扎实或运用语言不灵活等情况,导致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必须明确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交际性才能使播音主持的艺术风格不背离人们的喜爱倾向。

二、播音主持应具备的能力

为了克服当前的现状,播音主持必须明确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并灵活运用。

(一)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人们对播音主持艺术的不同风格有着各自的偏好,评定播音主持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尤其是对语言标准的界定更加特殊化,原来对于声音音色的评定标准已经有所降低,如今不同观众的不同审美已经使得嗓音沙哑的播音主持也拥有了一定的的位置,并得到了部分人的喜爱,观众觉得只要声音符合播音主持的形象就是合格的。那么今天,评定播音主持音色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只要人们喜欢而且能够表达出应有的效果和节目气氛就是合格的。而这样的评定标准不代表降低了播音主持的言语规范性,而是在保证其规范性的同时,能够体现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

至今为止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是播音主持应该具备的首要特征,主要将普通话的词汇、语法、语义和语音作为评定的尺度。电视行业要将不断大量宣传推广普通话作为首要职责。普通话是国家乃至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体现,因此有必要对其应用进行考核,而播音主持人恰恰向观众传播我国悠久的文化,履行自身首要职责义不容辞,而且作为播音主持必须做到普通话标准,使用规范语言。

(二)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是日常交际沟通的工具。语言交际能力是评定播音主持的重要标准之一,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训练,因为它需要通过学习不同的文化元素并且要依靠长期经验的积累,才能成功构建并不断发展完善。只有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语境,利用语言交际能力的优势,才能充分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进而形成生动形象的信息传播,实现播音主持的特色功能。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到今天,播音主持的语言交际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实现了内容丰富的信息传播,进一步促进了语言交际的快速发展。

播音主持学科涉及美学、艺术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宽泛,丰富的信息量使播音主持拥有更加专业的优势。播音主持在选择语言时,一定要具有文化意蕴,同时在表述过程中必须要贴近观众且富有生活气息,将要传递的信息以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给观众。

(三)真挚的情感表达能力。在训练播音主持的声音时,情感和声音的完美结合很重要,主要遵循以情感促进声音和以声音来传递情感的原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在日常生活中,内心情感的流露和思想意识的表达都是借助语言这个媒介来实现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言语透露出来,最终实现情感和声音的结合效果。内容和形式是评定声音形象的标准,运气发声水平和嗓音音色是形式的表现,语言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质量等是内容的表现,但是两者完美结合的目的都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

让听众感受到播音主持内心的情感活动是其真挚的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由此可见,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必须要做到真情实感而不是仅仅依靠高调的文艺腔调。

三、结语

篇4:相似互构与言语表达

“语言发生学”认为,言语生成过程,是由“内化模塑”(构成“客体信息”与“心灵模式”的对立统一)到“外化反构”(用语言表征意识成果)的过程。前者是“神化”,即内部的意识活动过程;后者是“物化”,即外显的言语活动过程。(冯喜双《语言发生学给语文课程的哲学启示》,载《吉林教育》2009年7、8月综合版,第52~54页)我国古代学者早就发现“物——情——辞”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随时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产生种种感受和意向,这就是所谓“神化”反映;有了内在思想情感,就不能不寻找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与人交流,这便是所谓的“物化”反映。

李维鼎先生用“转换”论来解释这一过程:“语言的运用,即言语的过程,也就是一种‘转换’的过程。”“笼统地说,就是‘物’与‘言’的转换,‘心’与‘物’的转换,就是‘心’经由‘言’关系着‘物’的转换。当然也包括反方向的转换在内,构成双向的转换关系。实际上,作为主观世界的‘心’(认识和思维)与作为客观世界的‘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中介似乎就是‘言’(广义的语言,包括言语)。”(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7页)简言之,言语的生成与表达就是一个物——意(情)——言(辞)”的相互转换、相互建构的过程。可简单表示为:

“物”→“意”——接触外物、形成观念感受(“物质变精神”即“神化”);

“意”→“言”——抒发感受、形成语言文字(“精神变物质”即“物化”)。

郑板桥的一篇《画竹题记》,是对这一转换过程的实证性说明: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眼中之竹”是感官接收的客观物象,“胸中之竹”是心智活动形成的主观意象,“手中之竹”是用符号表现的艺术形象。艺术创造的真正旨趣,不在技法,而在“化机”。什么是“化机”?简言之,就是物——意——言(符号)之间互动转换即相似互构的心理机制。

我国古代艺术创造和文学创作,向来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所谓“……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文心雕龙•神思》)这里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是:辞令(语言)不是直接对应于现实世界的,而是有一个中间的主体认知构建(“神与物游”)层次将其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神与物游”是人跟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使人通过自己的身体获得经验(产生体验),进而凭借“语词”形成种种概念和概念系统。例如,婴儿通过呼吸、进食、排泄而体验到“里”和“外”的概念对立;通过不断地抓起、放下玩具的动作而体验到“控制”和“被控制”的概念对立。人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植根于知觉、身体运动和人在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体验。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神与物游”既遵循人类约定的共同法则,也存在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横看成岭侧成峰”,客观上是同一座山,由于人的观察角度和认知方式的变化,就会形成两个不同的心理意象,运用不同的语词概念来表达。

言语表达的顺序编排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顺序观念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观念之一,在外在物质世界和人类概念世界里,两个相互联系的事件之间的第一性的关系,就是在发生的时间或被感知的时间上的前后接续的关系。而人类有声语言,正如索绪尔的第二条原则所指出的,也只能在时间这根轴上单向度地展开。这样,语言结构在顺序上的安排对应于它所表达的概念的次序安排,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Greenberg(1966)从大量类型学证据出发,更明确提出:‘语言中成分的次序(语序)与物理经验的次序(物序)和对事物的认识的次序(思序)是平行的’。”(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9页)

其实古人早就发现,语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逻辑事理的问题。自然与人文事象的条理性与汉语文的顺序是浑然一体,互为表里的。比如《春秋僖公十六年》记载:“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飞,过宋都。”《春秋•公羊传》这样解说:“曷为先言霣(陨)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鷁?六鷁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汉语的句法完全与人观察、理解世界的自然顺序相映射。沈家煊先生说得更为浅近易懂:“我在马背上跳”,是我先在马背上,然后跳,“我跳在马背上”是我先跳,然后在马背上;语句的词序“相似于”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见沈家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载《光明日报》2006年7月3日,第12版)有专家做过实验,要求参与实验的人介绍一下自己的住处,结果97%的人都采用“假想旅游”的方式,即按照方位运动顺序进行表述。这确是自然语言建构中的普遍现象。

然而,在众多的话语形式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存在不少违反自然顺序和事理逻辑的实例。为了说明句子结构和语序组合的形成原理,辜正坤先生提出了“主体心理感知锋”的概念。他说:“无论人注意什么事物,他只能一件一件地注意,他不可能以同等的注意强度同时注意一切。因为他的视幅是有限的;有限的视幅对应于有限的思考视像。这样一来,他注意的过程就必然有一个先后顺序。……我们可以把主体的集中了的注意力看成是一束光线一样的东西,……这就叫主体心理感知锋。用心理感知锋的运动特点来解释句子的构成,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句子中各个词素的位置之所以有先后顺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体心理感知锋运动顺序的结果。凡是置于句子开头的成分,可以认为是主体心理感知锋最先指向的事物。”(辜正坤《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47页)

辜正坤先生认为,儿童的双词句句法是人类句法结构最基本的形式。他说:“我们知道,12~18个月的儿童开始发出单个的词,指称与他们有过接触的特定事物。他们主要说有关人、食物、玩具、动物、身体部位的词。一岁半到两岁半时,儿童开始把单个词结合成两个词。正是从双词句开始,儿童的心理感知锋开始具备了选择性,什么词在前,什么词在后,对于他们具有特定的意义。双词句中单词的语序是句法结构中语序的最原始的胚胎。研究了儿童的双词句句法结构,就等于研究了人类语言句法结构中最基本的形式。”(辜正坤《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例如:

“毛巾,床。”(毛巾在床上)

“汽车,跑。”(汽车在公路上跑)

“糖,吃。”(我要吃糖)

儿童总是凭直觉把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或是最先考虑到、注意到的东西放在句子的前边。不仅是儿童,成年人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使用此类句法结构,尤其是当一个人紧张或口吃时,脱口而出的句子往往是此类句子。如:

“来,你。”

“可笑得很,他。”

“他同意了?你说。”

在汉语中,有大量词组和句子具有明显的反逻辑性,一部分语法专家斥之为语病,试图加以控制;另一部分语法专家则趋于采取宽容的态度,把它们看成是约定俗成的产物。比如:“救火”“养病”“打扫卫生”“看医生”……这些说法是怎样产生的?《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认为:“这主要是主体心理感知锋的选择作用造成的。主体心理感知锋不仅能选择性指向主体认为重要的事物,而且习惯于迅速地将最重要的东西(一般是两种)依据当时主体心里感知到的重要性程度连缀起来,同时忽略别的种种相关因素。比如‘救火’就属于这类连缀结构。……主体心理感知锋凭借本能般的直觉所择构的特殊句式和词组,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语言现象,它反映了人类语言发展中占压倒效应的经济原则和实用原则。”(辜正坤《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把握“物——情——词”的相似转换规律,遵循物理运动时空顺序和心理感知的选择顺序,生成语言、组织文章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有人说,用词造句,实质上就是依据对记叙对象所固有的特征的观察,运用语言材料,再现事物原样并做适当的加工而已;布局谋篇的实质,也就是根据对记叙对象的认识,模拟自然事理逻辑,组织文章结构的活动过程。其实古人早就说过:“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形立则章成也,声发则文生也。”(《文心雕龙》)请看孙犁《荷花淀》中,有一段描写几个妇女划船上部队去看望丈夫的情节:

妇女们开始出发时,心情轻松而又惬意。文章这样描写:

“她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突然,她们发现日本鬼子的巡逻艇横冲过来,文章变成这样描写:

“这几个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船两旁哗哗,哗哗,哗哗!……”

这些语言形式毫无雕琢的痕迹。然而,由客观情境的变化,引发内心情感的变化,连带生理动作的变化,船旁水声的变化,最终表现为言语形式与节奏的变化。物理、生理、心理、语言句式之间的相互运动、相互转换与相似互构,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实可信。

按照相似原理来看,写文章其实就是依照自然造化,比附心理感受,进行相似创造的过程。世界万事万物,形、声、色、味,各具特征,动静消长,自有其自然的事理逻辑。在相似的环境中生活的人,面对相似的人间万象,自然也会产生相似的感受。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观察事物本身,就是使事物“词语化”的过程,人对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反身观照”本身也是经验语言化的过程。有研究者指出,记叙性文章的写作常常有“自动性”:只要作者阅历丰富,情感体会深刻,在情感的推动下,事物表象往往会出现一种“自组织”的状态,人物、事件往往会呈现为比较完整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技巧下降到次要的地位,作者的生活经历本身简直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乃至一部优秀的作品。所以,只要真正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用足了“神与物游”的功夫,写诗作文也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这也许就是高玉宝、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类作家取得成功的原因。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事物“词语化”、经历“语言化”,不是完全可以自发形成的,要想“化”得好就更加不容易。古人早就告诫我们:立言著文“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陆机《文赋》)。物多姿,意多变,而词有限,因而难免会“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刘禹锡)。如何使“意”能更好地“称物”,“文”能更好地“逮意”,实现“物——意——言”之间的顺利转换?

我们汉语是以实用和体验为两翼的语言,在“物—意—词”的转换过程中,词语概念和句法结构是建立在与动觉形象相似的基础之上的,其中“象”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比如,人们看到鲜活茁壮的苗木都是挺拔向上的,枯萎发蔫的苗木都是卷缩低垂的,于是就把上下、升降等空间动觉形象,与人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进行相似联系,形成“意象图式”,再来进行语言建构。如“升迁”“降职”“蒸蒸日上”“每况愈下”等。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明确地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物象可激活心意,同时又因寄寓了心意而化为意象;语言可以具体描述物象和意象,因而我们可以凭借语言去察看意象,再通过意象体察人的心意。具象永远大于抽象,借象表意,能给人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自然会大大增强表达效果。所以国人在进行艺术表现的时候,特别讲究意象和意境:“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文心雕龙•神思》)可见“立象”是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悟象”是听清读懂的关键环节。从古至今,我们都把意象作为艺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

促使物象意象化的关键是“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指在“神与物游”中,人的思想感情与具体事物相似互动、相互作用,最终“嵌入”了具体事物。通过移情,人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生命化,把人的精神力量贯通于整个生命世界与艺术世界之中,人也都可以随时从周遭世界中找到灵魂的寄托处与精神的栖息所。

文化人类学认为,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都沉积着人类世代经验的记忆,即集体无意识形成的“原型”意象。许多与属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固有情感关系密切的原型意象,被历代人反复沿用,经久不衰。人们都喜爱松、竹、梅“岁寒三友”,就在于它们都已经成为国人心目中象征某种品格、节操、情性、韵致的“原型”意象。方智范先生曾列举大量实例,阐明原型意象对于我们解读古典诗词和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作用。譬如《诗经•王风》中的《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此诗中的“日之夕矣”就属于“原型”意象。日夕当归,暝色起愁,乃是华夏民族固有之情绪。这种意象不唯出在闺怨诗中,如“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而且大量的羁旅行役诗,也多以日夕意象为背景,如孟浩然名作《宿建德江》中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柳永《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名句都自觉不自觉地传达了“日夕当归”这种情绪。(方智范《古典诗词解读漫议》,载《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第14~18页)

一种事物被意象化之后,就会形成“意象图式”储存在大脑中,并随时向相似的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挪移。这便催生了“通感”“隐喻”和“比兴”等一系列文学语言或“艺术表现”形式。腾守尧先生把有没有“意象”的出现,作为日常语言(自然表现)与艺术语言(艺术表现)的区别所在。比如:“我很生气。”“气死我了。”这只是日常的语言表现;而“气得我七窍生烟。”“我心中的无名火不断上升。”句中的“烟”“火”已经被意象化,所以这两个句子就可称得上是艺术的语言表现了。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最突出、最常见的莫过“比”“兴”。所谓“比兴”,韩林德先生认为:“二者都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将主观情思寄寓于客观物象中,创造出心物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象。其区别在于:比,‘索物以托情’,情(心意)在景(物象)先;兴,‘触物以起情’,景(物象)在情(心意)先。”(韩林德《境生象外》,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9~10页)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用的手法就是“比”(“索物以托情”);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用的手法就是“兴”(“触物以起情”)。二者所产生的艺术效果都得益于客观物象的意象化。

同一意象还可以任意挪移,相似的“意”与“物”,可以灵活地相互交叉嵌入。比如同是“火”,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被转化为不同的意象,用来喻指不同的意旨。请看:“满腔怒火”“热情似火”“隔岸观火”“煽风点火”“水火不容”“红红火火”……“火”的“面目”可以随着心意的改变而灵活变换。物象多姿,风情万种,可以创生无穷的意象。

意象的最大功能便是隐喻,正是意象的巨大隐喻功能成就了文学创作和一切艺术表现的无比丰富性。有人说:人类语言实质上都是隐喻的。刘大为先生告诉我们:“世界各个民族各个语种中,都不约而同地大量使用比喻。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比喻都是描述事物或表达人们的思维的重要的基本方法。我们汉语中,表示比喻的词语极其丰富。比如:‘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犹’‘若’‘似’……有时连‘是’也列入其中。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伦•温诺调查,儿童中所有不按常规使用的语言中,有72%到91%的部分都是隐喻的。……在儿童那里,构造成人看来是新奇的比喻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9页)其实,尚未被逻辑“三段论”定格的儿童,天生就是使用隐喻的高手。比如:让儿童用“活泼”造句,他会脱口说出:“水很活泼。”幼儿看到毛巾搭在椅背上,会出人意料地说:“毛巾太累了。”孩子顽皮地把脚放进字纸篓里,会洋洋得意地告诉人:“我穿上了长筒靴。”幼儿的玩具汽车在地面上颠簸,竟然会埋怨:“地结结巴巴的”。至于像“我的铅笔在纸上不停地蹭痒”,这样生动的语句,恐怕也只有在童心未泯的时候才能写得出来。

把握“三个世界”相似联系、相互转换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无数新巧奇妙的言语形式,使我们的言语表达变得生动高雅、婀娜多姿。也只有真正把握了“物——意——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规律,人类才有可能跨越时空在“三个世界”中自由地驰骋。

“物——意——言”之间的两次转换即互动互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图:

(说明:人的思维借助语言感知外在事物,化物象为意象,形成意念情感,从而完成由“物”到“意”的第一次转换;在一定交际情境的激发下,引起交际动因,组织语言,反构头脑中的意象和意念,形成话语或文章,这就完成了由“意”到“言”的第二次转换。)

篇5:播音主持的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

1 播音主持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的概念

言语交际是一个听与说的过程,是一种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来表达并让对方知晓的方式。播音主持的言语交际不仅包括播音主持人员的“说”,还包括观众的“听”,是通过播音主持人员将节目所要表达的节目内容传递给观众,为观众提供知识或娱乐的过程。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获悉节目所要传达的信息,这就需要对播音主持人员的言语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2 播音主持的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策略

2.1 融生活于播音

“艺术来源于生活”,播音主持的艺术也同样来源丁生活。在生活中便能找到好播音员的标准。一个好的播音员必须具备足够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能体察生活,能感知到生活中的小细节,这样得到的播音作品才不会是高高在上脱离现实生活的。当然,一个好的播音主持人只有洞察力还是不够的,播音主持人还要掌握必要的播音技巧,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发音,播音主持人必须要讲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讲究字正腔圆,讲究用气发声,而不是用嗓发声。但只是掌握播音的发音技巧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播音时只注重发音技巧反而会弄巧成拙。在掌握了发音技巧之后,播音主持人员的最终目的便是通过主持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抓住听者的心。要想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做到心中有生活,播音主持人并不是在自言自语,也不是在对空发言,他是将节目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给观众,要想让观众听懂播音主持人所想表达的内容,播音主持人就要全方位地了解民情,深入到观众的生活中,掌握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将生活中的情感带入到播音主持中,从而让观众引起共鸣,被观众所接受。

作为一个播音主持人,要能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观众、感受作者、感受生活,要做到以观众的角度去感受观众所想知道的,以作者的角度去感受作者所想表达的,贴近观众、贴近作者、贴近生活。当有了这些生活积累之后,播音主持人再进行播音主持时才不会显得拒人于千里之外,将“我在播”变为“我在对你说”,将“叫我告诉你”变为“告诉你”,给观众一种亲切的感觉,只有观众接受了,播音主持才会变得有意义。

2.2 准确把握新闻内涵

播音主持人并不是播音的机器,在进行播音时不仅要对整档节目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理解节目所要表达的信息,不要一味照本宣读,要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并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传达出去,使观众能听懂并准确把握节目传达出的信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不简单,这不仅需要播音主持人要有极高的新闻敏感度,还需要播音主持人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播音主持并不是单纯的将新闻进行串词,有些播音主持认为只需要将新闻进行串词然后照本宣读,节目所要表达的信息要由观众自己去理解,这使得播音主持时表情和语言情感与播音内容脱离,形成了两张皮,这不仅会使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播音内容得不到良好的传播,还会导致观众丧失继续听下去的兴趣。播音主持人一旦选择了新闻播报工作,就一定不要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被观众所接受。

2.3 适度把握情感的运用节奏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新闻事件,播音主持人都会有自己内心的情感,只是这种情感一定要有分寸的表达,恰当的运用,在讲述新闻事件时要将自己的情感含蓄地添加到事件的叙述过程中,不能太过热情而深度不足,也不能过于注重表现情感而使主题游离,更不能语言动听而丧失了新闻的庄重性。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原先的播出计划中断,24小时全天直播地震灾区的灾情,主持人赵普在直播新闻时,因不断看到灾区的惨状,流下了眼泪。赵普的眼泪和主持人的底线、职业操守与个人情感并不是不相交的平行线,如果处理得好便可以相得益彰。播音主持人是依附于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发表性的传播者,对于自己所说的话要负责任,因此,正确的传播方向是真实地表达情感、适度地把握情感的运用、理智地分析问题,做到真诚、有情趣,但不是滥情、矫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情感表达上升到美的层次。

3 结语

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的能力,还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工作,要做到融生活于播音,并准确地表达新闻的内涵,适度把握情感的运用节奏,努力地把播音主持工作做到最好。

摘要:播音主持人在进行播音主持时不能单纯地对新闻进行串词,不能一味照本宣读,要在进行播音时充分理解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的内涵,做到融生活于播音,准确把握新闻内涵,适度把握情感的运用节奏。

关键词:播音主持,言语交际,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梁楠.播音主持的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J].西部广播电视,2013(19).

上一篇:物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下一篇:人生迷茫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