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梳理

2024-06-27

语文学科知识梳理(精选9篇)

篇1:语文学科知识梳理

网络知识讲座“小学科学学科知识体系梳理”

草坡小学校;杨乾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根据课题组的安排,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进行网络知识讲座,题目是小学科学学科知识体系梳理。首先对小学科学教材进行分析

▲、小学科学教材:每册四个单元,三、四年级每个单元7课时,五、六年级每个单元8课时。

▲、教材内容归类(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1).物质世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共有18个单元,每册都有,贯穿整个小学科学学习。

(2).生命世界的内容明显呈现一个从点到面、从具体到一般、从单一知识到综合理解运用的特点。在中年级主要通过对单个生命体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发现理解一些生命个体的常识,如观察蜗牛、养蚕、种凤仙花等,到了高年级,重点放在对生命世界共性特征以及差异性的研究,如归纳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点。此外,高年级还紧紧将生命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保护环境、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

(3).地球与宇宙知识主要分布在高年级(三年级没有安排),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这部分内容特点比较明显,即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活动大部分是无法复制的,如火山喷发、地震、日食、月食,需要运用好模拟实验、图解、演示等手段。

▲、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实施载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但“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对教材全面的渗透和理解,我的理解是“会教教材”,所以“用教材教”的基础是“会教教材”。

(2).活动性是科学教材的主要特点。我们的科学教材是由一系列典型的科学探究、认识活动组成的。

(3).重视并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1)要重视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从教材编排来看,整个小学科学教材很多内容前后关系密切,如生命科学的知识,三四年级主要是生命世界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植物、动物以及生命世界最基本的特征,五六年级则对生命世界进行概括和延伸,需要先前所学知识有力的支撑,所以,一定要做好前后联系和衔接。(2)要掌握教材单元的结构特点,一般以总分总或分总结构组成一个单元,尤其是每一单元最后一课,是对单元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或者是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3)要重视对科学概念的整合。多用归纳的方法,对科学概念进行整合,形成相应的概念。科学概念的形成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和陈述,力求做到短小、准确,不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标准的科学概念,甚至要求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如研究食物链,不要去记住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生产者,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去深入了解食物链的结构以及共性的特征。

(4).要重视课外知识对已有科学知识的补充,帮助形成科学概念,要充分重视单元资料库的价值。其次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内容进行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有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阐述科学的重要意义、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意义方面主要包括

一、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性质方面有:

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核心课程。

二、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三、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四、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课程基本理念方面主要有:

一、小学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二、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四、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五、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六、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分目标”中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大部分。

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部分是说明课程要求学生学什么以及达到的程度,共分三个部分: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部分,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个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中选取了 21 个主要概念,要求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以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实施建议部分是对如何进行教学实践的建议。中国国土广阔,各地区情况差别较大,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标准具体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最后对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结构进行分析

小学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包括: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这三个领域。

一、物质世界

1、“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及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这个主题包括:1.物体的特征;2.材料的性质与用途;3.物质的变化;4.物质的利用。

2、“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

3、“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

4、小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生产中一些事实、情景当中感受到物质是无处不在的,物质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质会有一些相同的性质,有些物质有自己的特性,而且物质的变化也是非常奇妙的,从而构建起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生命世界

1、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2、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先学习了《植物》单元,再紧接着《动物》单元,让学生能运用《植物》单元的探究方法和思路来研究《动物》,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两个部分的知识无疑是对《植物》、《动物》学习的深入和延续,学生在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一生的生长变化和生命周期,为学生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我们的身体》,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当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学生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了生命体的概念,并通过种植凤仙花、养蚕等活动,认识了动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主要生长过程及其变化,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为学生以后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打下基础。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学生通过植物对环境的需要、动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的编排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层次清楚,脉络清晰。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避免了过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同样,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必须先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这三章内容从知识的逻辑排列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先从感性的角度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接着是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则让学生有具体的实践行动,由此可见,这几部分内容的关系是从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然后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三、地球与宇宙

1、“地球的运动”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有关地球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运动来帮助理解,可以说,在地球运动的学习活动中,对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昼夜和四季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对于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有所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解释。但据了解,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将为六年级学习宇宙空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2、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等,教科书采用了多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如模拟实验、游戏、代表性的资料等。这些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复杂而不可直接观察的地球运动,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构建起核心概念:自转和公转。

3、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模拟实验、建模型等方式,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构建核心概念:月相、日食、月食、星座、星系。

讲座到此结束,请大家多提宝贵的建议,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2014-11-18

篇2:语文学科知识梳理

家长您好!现将本学期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告知如下,便于您提前知晓,也期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得您的支持和协助。谢谢您!

语文上册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个单元。分别是自然奇观、思考置疑、观察与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童年往事、家国情怀、历史故事。全册共有课文27篇,7篇语文园地,4篇口语交际,8篇习作,1篇快乐读书吧。

各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主题

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自然奇观

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4*.繁星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语文园地一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积累运用关于声音的词语。

3.能根据文章的描写想象画面,声音,感受自然之美。

4.能够围绕话题发表看法。

5.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汉字在格中的位置和间距。

6.向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并能围绕几个方面将其写清楚、写生动。

2.思考质疑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蝙蝠和雷达

7.呼风唤雨的世纪

8*.蝴蝶的家

习作:小小“动物园”

语文园地二

1.认识39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

2.能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4.学习形近字,掌握形近字的特点。

5.写一个人,并能通过事例与细节将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展现出来。

3.观察与发现

9.古诗三首

10.爬山虎的脚

11.蟋蟀的住宅

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习作: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三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3.积累文中描写准确而生动的句子。

4.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准确、礼貌表达自己的观点。

5.学会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6.进行连续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学写观察日记。

4.神话故事

12.盘古开天地

13.精卫填海

14.普罗米修斯

15*.女娲补天

习作:我和____过一天

语文园地五

快乐读书吧

1.认识30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4.积累文中想象奇妙的句子。

5.对神话古诗感兴趣,并能阅读1-2本神话故事。

6.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5.习作单元:

多彩生活

16.麻雀

17.爬天都峰

习作例文两篇

习作:生活万花筒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

3.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按一定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6.童年往事

18.牛和鹅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0.陀螺

口语交际:安慰

习作:记一次游戏

语文园地六

1.认识34个生字,会写43个生字。

2.学习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4.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写一次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7.家国情怀

21.古诗三首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梅兰芳蓄须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习作:写信

语文园地七

1.认识33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积累体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四字词。

3.学会关注语言情境,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关注文中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写一封书信。

8.历史故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26.西门豹

27*.故事二则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语文园地八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

2.了解故事情节,能按顺序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

3.体会长句与短句的异同,学会长话短说。

4.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将历史人物故事讲述生动。

5.学习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篇3:高中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梳理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梳理方法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和能力。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 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学生不重视积累, 就会导致语文“营养不良”;学生不注重梳理, 就会被收集来的东西压得喘不过气, 甚至被活活压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积累和梳理, 指导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一、提供必要时间

现在的学生课程较多, 作业较多, 一天累到晚, 也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语文老师应考虑有利于学生积累梳理的因素, 拿出一些教学时间, 帮助学生去积累和梳理语文知识。

二、加强方法指导

1. 积累方法

(1) 诵读。

朗朗书生是语文的特质,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有效的积累方法, 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佳句, 学生能提高语文素养。现在的语文课堂读书声少了, 甚至连读都让学生快速默读, 这实在是语文的悲哀。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诵读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有意注意, 精神饱满, 容易识记;默读则易让学生情绪低落, 处于无意注意状态。

(2) 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几千年的经典之谈。老师应帮助学生分类归纳, 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等方法进行积累。比如学习人教版新课程必修2《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时可把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分别整理成卡片, 帮助积累识记。再比如现在报刊上经常出现的“美轮美奂”“差强人意”“不以为然”等成语, 错误频率很高, 可整理相关资料。

(3) 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经验。

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知识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发现。这要求我们关注生活, 处处留心, 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所需营养。在语文积累中, 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思想文化等隐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注重加强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比如指导学生看电视、上网学习语文, 并定期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心得。

(4) 积累要注意层次性。

老师应注意根据年级阶段特点, 将高中阶段必须积累的知识分解到各学期, 循序渐进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化整为零, 不断提高, 庇千山之材, 成一家之言。在这方面, 教师最好是编辑校本教材, 将各知识点整理成册, 利用早读、晚自习督促学生积累。

2. 梳理方法

(1) 梳理要分门别类。

积累多了, 头脑中的知识自然就多而杂, 要让杂乱无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梳理是必不可少的。如, 表达技巧知识梳理, 古诗词常用意象指向, 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归类等, 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中经常出现你问表现手法, 学生答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这些令人尴尬的事情, 显然是学生不善积累梳理的结果。再比如学生对成语掌握困难, 可指导学生分门别类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个类建一个档案, 考试或者做练习时, 遇到一个填入一个, 三年下来, 各个类别的成语就很熟悉了。

(2) 梳理要讨论探究。

梳理比积累更难, 教师要善于组织专题, 让学生讨论、归纳, 帮助学生建立条分缕析的知识网络。如我在上古典诗歌鉴赏课时, 要求学生讨论:“古典诗歌中诗人主要表达哪些情感?”学生举例、探讨, 内容涉及相关诗人及处境, 诗词及感情, 表达及技巧等。通过学生的探讨, 最后古典诗歌的情感分类不言自明。

(3) 梳理要比较交流。

语文学习中有许多知识需要比较, 在比较交流中明确知识体系。如文言文中学到的“以”字, 有时相当于“而”字, 这两字有何异同?为解决此问题, 我要求学生把凡是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的“以”字和“而”字相关的句子记录下来, 排成一队, 用法相同的归成一类, 看可以归成几类。整理完毕, 每组抽学生进行交流。“以”、“而”的用法就一目了然了。再比如教学《琵琶行》一诗, 我特从比较艺术方面设置了三组比较:一是琵琶女与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比较;二是白居易音乐描写与李贺《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之比较;三是作者与琵琶女身世比较。论题研讨完成, 教学的深度和学生知识的广度充分彰显, 学生素养有效提升。

三、督促措施得力

许多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积累, 比如做读书笔记、做卡片、剪报等, 但往往是任务布置了, 没有下文, 不检查、不指导、不帮助, 听之任之, 有名无实。因此, 教师要定期检查, 时时处处指导帮助学生。对于必背的经典诗文, 必须要求学生篇篇落实, 人人过关。也可专题考试, 以考促记。

篇4:如何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一、积累与梳理的内容

一是语言材料。我们的学生至少要掌握能满足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足够的词语,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则希望能掌握尽可能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包含现代汉语的普通词语和一些必要的专门词语和“熟语”,还有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要通过诵读积累一些精彩的篇章。另外,许多学生还喜欢积累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不少名言警句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也常常有助于增强表达的力量。这些语言材料是供随时“提取”和组配运用的。要积累的语言材料应该是文化含金量高,具有语言典范性和强大的精神渗透力。对于日常学习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在阅读、背诵和与人交流中,可以随机获得许多语言材料,而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往往是散乱的。通过适当途径的梳理,这些材料有可能形成某种联系和条理,从而增强在“储存器”中的“活性”。

二是语文知识。这里的“语文知识”是指语文学科的知识,涉及到语音和文字、词语意义、词句篇章结构规律和根据情境组织语言恰当地表达的规律,言语作品的体裁格式,等等。

三是学习方法。平日的学习中,逐步掌握了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方法,例如,批注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等等,天长日久积累了一批学习方法。经过分析归类的梳理,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可以有所提升,学习方法的运用水平可以有所提高,这样才可以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四是相关知识和素材。这里所谓的“相关知识”,是和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附带的知识。这一些不属于本学科专门的知识,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即便十分精通语文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可还是不能顺利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

二、积累与梳理的方法

语文积累可以积累在头脑里,也可以积累在其他可供自己随时取用的地方。“记忆”(表示“记住、保持在脑子里”)是一种积累。然而,我们不可能把一切语言材料和相关的东西都保持在脑子里,事实上也没有必要不计成本地把所有这一切都用“记忆”的方式逐渐聚集起来。语文积累,有一些是必须保持在脑子里的,有一些可以暂时甚或长久地用别的方式加工存放,例如,用笔记本、卡片、电脑、剪报之类的方式存放。

读书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词语篇章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丰富起来的,良好的语感也是靠“读”书读出来的。無声的阅读会给我们带来语文的积累,出声的朗读、背诵(“抄写、默写”作为对朗读、背诵的补充和强化)更是语文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读”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词句篇章,而且也积累了语文知识,增加了语言感受力、文学鉴赏力的蓄积。从前,人们写文章时往往要斟酌:有没有这样的说法?这样写通不通?写完了文章要从头至尾喃喃地念,念到不顺口的地方,就提笔修改,改了一遍再念,如果还有不顺口的,再改。从前的人写文章就这样边念边改,反复念反复改,直到完全“顺口”通畅为止。这样改出来的文章才可能读起来上口。而这里所谓“通不通”“顺口不顺口”,其实就是运用他们的语文知识来判别文章符合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标准。

运用语言表达交流的实践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不仅有词语、表达方式的积累,还会有动态的、具有现场特征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这比起静态的单向接受的语文知识更有活力。

高中学生的语文积累工作,应该有不同于小学、初中阶段积累的特点。多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他们的语文积累有课程和教材所规定的,也有自己学习过程中随机获得的。学生进入高中,一般都会产生大致明确的学习需求,因此一些相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就要围绕自己选择的方向来展开。

根据某个目标,制作卡片、整理笔记、做一些题目,这些既是积累,也是一种梳理。围绕一个特定的内容,选择比较典型的素材和相应的方式,有时或许还要创设一些情境,开展以语文的积累梳理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活动。这是许多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取得成功的经验。

篇5:关于高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新体诗。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11,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共编选汉魏以来有关男女闺情769首,高中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选自该集。

12,《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南朝人刘勰著成。

13,《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司马光编撰,所记史事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叙事,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钦赐书名。

14,《四库全书》由清代永容、纪昀等编写,是清代官修的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内容分经、史、子、集四部。

15,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16,贾谊,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高中课文所选篇目有《过秦论》。

17,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初中学过他的《出师表》,是伐魏临行前呈递刘禅的奏章。杜甫的七律《蜀相》以他为题材,内容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高中课文学过的诗歌有《饮酒》。

19,“初唐四杰”是指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0,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边塞派诗人主要有岑参、高适;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边塞诗人。

篇6:高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读wéi被)

十七为君妇(动词,读wéi,做,作为,成为)

为诗云尔(动词,读wéi,作,写)

非为织作迟(动词,读wéi,是;或作“因为”“由于”讲时,介词,读wèi)

阿母为汝求(介词,读wèi,替,给)

始尔未为久(动词,读wéi,算,算作)

慎勿为妇死(连词,读wèi,为了)

言既遂矣(动词,顺心,满足)

何往而不遂(动词,通,达)

功遂身退(动词,成功)

市罢,遂不得履(副词,终究)

遂逐秦师(连词,于是)

靡室劳矣(动词,读mǐ,无,没有)

所向披靡(动词,读mǐ,倒下)

徒靡弹药(动词,读mí,浪费)

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原来)

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形容词,坚固)

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保持,守)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名词,埋伏)

降龙伏虎(动词,使……屈服)

伏为其人(动词,佩服)

徒留无所施(动词,用)

留待作遗施(动词,施与)

会不相从许(副词,当,决)

于今无会因(动词,相会,聚会)

何不作衣裳(动词,制作,制造)

昼夜勤作息(动词,劳作)

留待作遗施(动词,作为)

君当作磐石(动词,做,成为)

故作不良计(动词,做出)

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

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拒绝)

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

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依照)

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

适彼乐土(动词,往,到)

对酒当歌(介词,对着)

募有能捕之者,当租其人(动词,两者相抵)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把守)

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主持,执掌)

当是时也(介词,方,值)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贫贱,地位不高)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

秦伯说,与郑人盟(形容词,喜悦,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动词,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词,杂说,一种文体)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动词,以……为边邑)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邑,边远地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鄙陋,庸俗)

使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派遣;名词,使者)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命令,指派)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见陵之耻(介词,被)

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动词,接见)

诚能得樊将军首(副词,果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

顾计不知所出(副词,不过,只是)

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动词,照顾,顾及)

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连词,反而)

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

无岁不爱兵(动词,侵略)

不得持尺兵(名词,武器)

以穷困来归丹(名词,困厄,走投无路)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寻求尽头)

图穷而匕首见(动词,穷尽)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_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ó,计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去)

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给予)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丢掉)

追亡逐北(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灭亡)

河曲智叟无以应(wú,无,没有)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安放,放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

不幸_死矣(幸运)

故幸来告良(幸亏)

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希望)

妇女无所幸(宠幸)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引申义)

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引申义)

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自己的,私人的,本义)

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引申义)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因利乘便,__(趁着,就着)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托信之人)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古人盘膝而坐)

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想坐。”(株连受罚)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

坐收渔利(形容不费力气)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力能担当,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占上风)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好)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内部)

外结好孙权,内修正理(对内)

内怀犹豫之计(内心,心里)

终老不复取(通“娶”)

还必相迎娶(与“迎”同义,迎接)

【古今异义】

共事二三年

古义:一起过日子

今义:在一起工作

何乃太区区

古义:愚拙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不重要

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怜悯

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勿复重纷纭

古义:麻烦

今义:多而杂乱

本自无教训

古义:教养

今义:从失败中取得认识

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作出处罚决定

千万不复全

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同心而离居

古义指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奄奄黄昏后

古义:暗沉沉的

今义:气息将绝

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仅指运输事业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吏

今义:掌管某项事情或工作的人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不得志,走投无路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

今义:鱼身上的肉

【古今通假】

匪来贸丝(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通“吁”,唉)

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具告以事(通“俱”,全部)

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把守;通“纳”,接纳)

要项伯(通“邀”,邀请)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敢倍德(通“背”,违反,忘记)

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府吏见丁宁(通“叮咛”)

焉用亡郑以陪邻(通“倍”,增加)

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蒲苇纫如丝(通“韧”)

箱帘六七十(通“奁”)

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

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忧愁苦闷)

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施行)

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

隰则有泮

【词类活用】

二三其德(数词作动词,时二时三,反复无定)

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雨雪霏霏(名词作动词,下)

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或为……而哀伤;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形容词作名词,灾难)

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伏清白以死直兮(形容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夜夜不得息(名词作状语,每夜)

何敢助妇语(名词作动词,说话)

足以荣汝身(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荣幸)

仕宦于台阁(名词作动词,任官职,做官)

便利此月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

千万不复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项伯_,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在册)

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看)

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提起)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死生亦大矣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用“非为”表示否定判断)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亚父者,范增也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二、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介词结构“于晋”做状语)

且贰于楚也(介词结构“于楚”作动词“贰”的状语,应是“且于楚贰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应说:佚之狐于郑伯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应说:若亡郑于君有益)

因击沛公于坐(“于坐”介宾后置)

具告以事(“以事”介宾后置)

欣于所遇(“于所遇”介宾后置)

贪于财货(“于财货”介宾后置)

长于臣(“于臣”介宾后置)

三、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何……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之一)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宾语前置)

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介词“以”的宾语置于“以”前,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动词“为”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安”动词“在”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何”动词“操”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置)

四、省略句

沛公军(于)霸上

为(我)击破沛公军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毋从(其)俱死也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卫士仆(于)地

则与(之)一生彘肩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竖子不足与(之)谋

委命(于)下吏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沛公欲王(于)关中

五、被动句

为仲卿母所遣若属皆且为所虏

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六、固定句式

孰于君少长(固定句式,表比较)

军中无以为乐(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

篇7:初中语文知识系统梳理 - 副本

一、现代汉语

<一>语音

1、一般了解的知识

2、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归纳

3、初中生容易读错的成语归纳 <二>汉字

1、一般了解的知识

2、初中生容易写错的汉字归纳

3、初中生应掌握的多音字归纳

4、初中生应掌握的形近字归纳

5、初中生应掌握的同音同义不同形词语归纳 <三>词汇

1、词类的划分

⑪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的概念及运用 ⑫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概念及运用 ⑬ 词的兼类与活用 ⑭ 划分词类的几个问题

① 区别动词和介词

② 区别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 ③ 区别连词和介词

2、短语

⑪ 短语结构分类

① 主谓短语 ② 动宾短语 ③ 偏正短语 ④ 补充短语 ⑤ 并列短语 ⑥ 连动短语 ⑦ 兼语短语 ⑧ 复指短语 ⑨ 方位短语 ⑩ 量词短语 ⑪ 介宾短语 ⑫ 能愿短语 ⑬ 双宾短语 ⑭ 助词短语 ⑫ 短语功能分类

① 名词性短语 ② 动词性短语 ③ 形容词性短语

<四>句子 1

1、句子概念及成分划分

2、句子分类

⑪ 句类

① 陈述句 ② 疑问句 ③ 祈使句 ④ 感叹句 ⑫ 句型

① 主谓句 ② 非主谓句 ③ “把”字句 ④ “被”字句 ⑤ 存现句 ⑥ 连动句 ⑦ 兼语句 ⑧ 双宾句

⑨ 变式句和省略句 ⑬ 复句

① 概念及特点 ② 复句类型

③ 复句运用常见错误

3、修改病句

⑪ 判断病句的方法

① 紧缩法 ② 类比法 ③ 语感审读法 ④ 逻辑分析法 ⑫ 修改病句的原则 ⑬ 辨析病句的原因

② 用词不当 ② 搭配不当 ③ 成分残缺 ④ 成分赘余 ⑤ 结构混乱 ⑥ 表意不明 ⑦ 不合逻辑

4、常见句式的特点及用途

⑪ 长句和短句 ⑫ 主动句和被动句 ⑬ 肯定句和否定句 ⑭ 句式间的变换 ⑮ 整句和散句 <五>修辞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双关、反语、层递、顶真、回2 环、通感}修辞概念及运用 <六>标点符号

各类标点符号的用法指导

二、古代汉语

<一>字音字形

1、重点掌握古今异读字

2、重点掌握古今通假字 <二>文言词语

1、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

2、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理解文言虚词的方法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

5、固定句式 <四>文言文翻译

1、翻译的原则

2、翻译的10种方法

3、翻译中常见的失误

三、阅读鉴赏能力

<一>现代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

⑪ 记叙文概念 ⑫ 记叙文分类 ⑬ 记叙要素

⑭ 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⑮ 记叙线索 ⑯ 记叙人称 ⑰ 记叙详略

⑱ 记叙文表达方式归类 ⑲ 记叙文表现手法归类

⑳ 记叙文的阅读技巧(叙事记叙文、写人记叙文、写景状物记叙文)

2、说明文阅读

⑪ 说明文概念

⑫ 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⑬ 说明文分类

⑭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⑮ 说明文结构形式 ⑯ 说明方法

⑰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议论文阅读 3 ⑪ 议论文概念 ⑫ 议论文三要素 ⑬ 议论文论证方式 ⑭ 议论文种类 ⑮ 议论文结构 ⑯ 论证方法 ⑰ 议论文语言特色 <二>文学鉴赏(四大文学样式)

1、小说鉴赏

⑪ 文体特点 ⑫ 主题 ⑬ 情节 ⑭ 形象 ⑮ 环境描写

⑯ 优美精辟的语句含义

2、散文鉴赏

⑪ 文体特点 ⑫ 把握线索 ⑬ 抓住文眼 ⑭ 体会意境 ⑮ 品味语言

3、诗歌鉴赏

⑪ 诗歌分类 ⑫ 诗歌形象

⑬ 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⑭ 诗歌的语言

4、戏剧鉴赏(了解)<三>中考阅读技巧指导

⑪ 中考阅读要求 ⑫ 命题趋势 ⑬ 应试对策

四、写作技巧

<一>基础指导 <二>分类指导

1、记叙文写作指导

2、说明文写作指导

3、议论文写作指导

篇8:语文学科知识梳理

语文积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积累, 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名篇佳句。这里是指古诗词名言警句甚至包括一些歌词网络流行语。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指导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的:

方法一:诵读。

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 名言警句等, 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

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 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方法三: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 让学生去感受、体验, 并在阅读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课外阅读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方法四:测试。

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篇9:语文学科知识梳理

关键词:引导;积累;梳理

积累是语文的根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早已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显性积累,包括字、词、句、篇等的语言材料、知识、素材、语言运用。学生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实例、错误用例、语言修正范例等的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语言库。另一方面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情感、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经验和方法的积累。

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一、朗读背诵

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是积累知识的有效方式。“朗读”的过程,是积累字词句篇章,积累语文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过程;而“背诵”是对朗读的补充和强化的过程。可见,要求学生对于古今诗文、名篇著作、警句名言的诵读和记忆,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二、做笔记

笔记是学生积累和梳理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都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和课本的不同性质和不同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做笔记,将课本做记号,另外做笔记的两种方式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首先是课本做记号:课本记号要简洁。先读完,再做记号,同时要善于选择,不能一眼看过去,仿佛是重点,就划了记号,这样会使得课本潦潦草草,增加记忆的负担,所以,首先一定要反复阅读,多思考,慎选择,少记号;其次就是另外做笔记,在笔记本上做简明扼要的笔记,概括段落,分类归纳,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

三、增加阅读

引导学生除了阅读课本文章之外,还应该多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警句、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等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但是有时候学生读的虽多,但留在脑子里的却不多。所以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一些好句好词,可以写一段读后感等等,将阅读活动从被动地接受转变成为主动探究,活跃思维和情感,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上一篇:法学专业的自我鉴定下一篇:人物新闻稿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