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特点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补充,它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存在诸多不足。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学科特点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学科特点管理论文 篇1:

新疆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小学语文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语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目的是希望少数民族教师能够用流畅的国家通用语言为少数民族学生授课,从而让少数民族学生熟练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方便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培训应该怎样开展?针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应建立一套怎样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与研究文献,旨在建构科学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

一、相关理论研究

本文所建构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评价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经过培训,是否能承担起相应的双语教学任务。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前,有必要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能力、语文双语教学能力等概念的界定;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包括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1.双语教学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一词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我国的民汉双语教学,在于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使之能同时在本民族语和汉语之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如的切换,并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本文认为,双语教学指用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以汉语为主),通过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来达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提高汉语能力的教学活动。

2.双语教学能力

罗树华、李洪珍在《教师的能力》一书中指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唐玉光提出教学能力有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为教学的基础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第二个层次为教学的一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专业能力;第三个层次为教学的具体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1]。本文中教学能力即第三个层次,指教师进行本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具体能力。由此,双语教学能力即指教师从事本学科双语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目前有许多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进行了解构,美国双语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和认证指南,提出了双语教师基本素养:(1)语言水平,两种语言均要达到听、说、读、写和顺畅交流的程度,能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2)语言学知识;(3)文化知识;(4)教学方法;(5)课程开发和改编能力;(6)评价能力,包括语言评价、内容评价和双语教师自我评价;(7)处理好学校和社区的关系;(8)教学实践能力。在我国,熊建辉的研究指出双语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学习网络建立的能力、教学与学习评价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2]。杨淑芹等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3]。吐尔地·买买提认为合格的双语教师除了达到一般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处理双语和双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习双语和学科知识的能力;双语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双语表达能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4]。

鉴于本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的界定,以及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双语教学能力分为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材处理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和教学流程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须兼顾“双语授课”的语言表达特性,它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

3.小学语文学习特点

小学语文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既是发展儿童语言的学科,又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5]。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以语言为载体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心灵成长。所以小学语文双语教学中的教师不仅是用双语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用双语来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同时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和增强智慧。那么,进行双语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汉语的语言知识,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传统,而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对译和硬译。

4.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指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汉语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小学语文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二、评价指标构成解析

鉴于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的培训背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我们把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外延界定为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见表1)。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的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汉语水平要求较高,不仅应该具有汉语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正确的汉语发音能力和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能力;要具有善于组织语言的能力,能用汉语讲出语气连贯、层次清楚、富有逻辑性的句子;要有选择语言的能力,能区别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和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有美化语言的能力,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干净、连贯、正确,还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具有启发性。

现在流行的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和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对汉语能力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无论HSK考试还是MHK考试,均为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专业的普适性语言培训标准,对于双语教师的汉语考核都有不足之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目的是培养熟练使用汉语授课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其专业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而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的评价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MHK考试等级占10%,教学口语表达占20%。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提出了PCK的概念,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指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交集。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语文综合知识,包括文字学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文体学基础知识、修辞学、逻辑学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和修养;语文教学内容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学段语文学科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知识,包括课文、背景材料、教材结构体系,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结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包含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汉语教学实施能力两个方面。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40%。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设计能力

汉语教学设计是为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结构的组织等。双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体现了他们的课程理念、对教材的分析、对教育理论和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掌握。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文书设计(如教案、学案、教学设计等)进行考评。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考评可参照每一部分的设计情况,由考评专家综合打分。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汉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能力,包括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其中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指教师能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汉语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汉语交流;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指教师汉语提问能力、双语转换能力以及多媒体演示能力。课堂监控能力指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调节教学的进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小学语文双语教学实施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1999(6):43.

[2][3]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4]吐尔地·买买提.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

[5]田本娜.小语教学论稿[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李楠)

作者:邵瑞霞

语文学科特点管理论文 篇2: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补充,它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存在诸多不足。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反思 原则 对策

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本文针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深入分析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弊端,努力为语文多媒体教学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以期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 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二) 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

(三)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对教学信息按联想思维方式进行非线性地组织与管理,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单元体系,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途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二、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弊端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局限性体现在:

(一)多媒体不能取代语文个性化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眼睛盯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二)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

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走出困惑的选择

多媒体发展到现在,就面临着困惑,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如何取舍?首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其次,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笔者建议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妨遵循以下原则和对策:

(一)原则

第一,以教学性为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使用多媒体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教学性为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实际,只是一味地赶时髦,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为了促进教还是为了促进学?目前,人们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较多考虑的是教的因素,即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师教的质量。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

第三,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语文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语文课上没有了语文教师富有激情、充满个性化的声音。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必定索然寡味,学生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因而,我们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切忌滥用或不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

(二)对策

1、维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某些问题,用传统的语言、文字等形式已能表达得十分清楚,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和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制作影像资料,必定得不偿失;另外,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有时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相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最佳选择。

2、折衷策略。多媒体教学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是多媒体并不是全能媒体,并非所有课程的所有教学都必须使用或适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组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特别是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把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3、摒弃策略。对于某些需要创设情景或是随时需要在教学中更新知识和增补学术前沿内容等的教学内容,不妨暂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来一堂现代化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创建新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展现出的诱人魅力。也让作为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按照新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應在充分分析语文学科自身特征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才是明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谓的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因为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的教学目的。

作者:耿瑞华

语文学科特点管理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小学是我国现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学生素质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都不能凭空进行,必须依附于学科教学。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科教育的要求是什么,学科教学如何服从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就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试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并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目标和要求作初步探讨。

一 小学语文对素质教育的特殊意义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它内在的基础工具性、综合性、统一性特点,充分显示着它在学生素质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龙头”性作用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祖国的语言。众所周知,语文是思维的主要载体,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离开语言的赤裸裸的思想并不存在。因此,语言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思维材料,进行直接的思维训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一些思维的方式手段,从而给其他學科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这就充分显示了“龙头”的真正意义。

2.综合性功能

就知识的学科类别而言,语文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它横贯中西,纵连古今,容纳社会百科,包揽着自然千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除了可以咀嚼吸收借鉴语言的精品外,还可以得到思想上的教化、文化上的熏陶、精神上的享受、知识面的拓展。一篇《谈骨气》,谁能说清是人格教育还是议论文的知识教育呢?又有谁能说明学习了《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学生没有从中获得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呢?

3.实践性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任何能力的训练老师都可以看成是实践性活动。语文无处不在,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具有极其广泛的实践场所,只要一张口、一提笔,便是在学语文、用语文。不管是课内课外,还是校内校外,语文与社会生活有着多样化的通道,它们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和训练的空间。因而,语文在素质教育中,又显示着贴近生活、溶解各科的实践优势。学生不仅可以在运用中得到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和强化,而且还可以让非智力因素得到锻炼和培养。

上述特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由此可见,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二 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科学地确立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要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终身管用,真正受益终身的东西,是主动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判断、组织和使用学习资源,这就是语文教育的发展性。

2.要对义务教育有全面的理解

义务教育不是单纯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它也是“义务后”教育的必备基础。现在的教育是学生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虽然是少数,但初中还面临升学教育任务,素质教育与升学教学应该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语文教育都要体现出内容的基础性。

3.要看到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制约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运用能力,但又不仅限于此。实践表明,无论是“知识型”还是“能力型”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伴随语文知识而产生“孪生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以外的某种东西。学生为什么在学了《白毛女》之后,会产生杨白劳应该还钱的想法呢?为什么在读到胡屠户为范进一路把衣服扯了十几回的时候,会发出会心的笑呢?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作用。这种作用,规定着语文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从这些因素的要求出发,参照教学大纲,我认为,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大体应包含三个层级:第一级:掌握一般的语文知识和与课文相关联的思想道德评价标准。第二级:获得一般性要求,全面性发展读写听说的能力,进行社会交际活动。第三级:会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形成较稳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加强语文素质教育的一般策略

加强语文的素质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号和思辨状态,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加速这一工作的起步和完善,应当尽快解决必要的配套性措施。

1.推进教材改革

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的轴心,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要拿出相应的语文教材,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选教一些直接介绍语文学习规律的文章,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以减少学生从课文成品中去“悟道”所用的时间,弥补教材选现成作品多、介绍实际读写知识少、工具性特点不突出等不足。

2.加速教法更新

要打破课堂教学的格式化,克服教学工作的随意性,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创造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完善教学管理

要端正教育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面向全体学生,走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合理解释和利用考试分数,逐步建立知识能力测验的科学手段,以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使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从而改变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的状况。同时,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和教学文艺的修养。

〔责任编辑:王以富〕

作者:孙桂杰

上一篇:企业控制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城市河流治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