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导学管理论文

2022-04-17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和目标。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是指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学科导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学科导学管理论文 篇1:

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

孙长青,江苏省海安曲塘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苏州大学管理学硕士,现苏州大学在读博士,师从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海安县第七批专业拔尖人才,海安县优秀德育工作者,南通市优秀校长,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先后主持开发了校本课程教材达42本,主持国家级课题“典范英语”的研究报告获得阶段性实验报告一等奖,2013年3月12日《中国青年报》以《“典范英语”破解农村英语教学之困》为题,全面推介了这一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人民网全文转载此文,两会代表一人一报。

2014年2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先生回母校曲塘中学省亲。这位海安历史上的首位科学院院士,饮水思源,不忘母校哺育之恩。孙长青就是他此行最想见的人士之一。在曲塘中学,孙校长与周院士一起参观了新校区的高标准图书馆和实验室,周成虎院士连连赞叹。

孙校长主政曲塘中学,在继承和发展上动足了脑筋。提出了“以内涵发展为本,走特色办学之路”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立一等人品、求一等学识、铸一等体魄”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以“特色文化”引领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2013年,曲塘中学顺利通过江苏省高中学校星级转评,成为省四星级重点学校。

细数孙长青校长的工作轨迹,细心品读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不难感受到他的责任与境界,留给我们的无限思索……

德育新模式:关心教育

孙校长认为,高中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除了知识积累,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并让他们通过大学的学习进一步去发展自己。

于是,孙校长在“全员德育”、“全程管理”的基础上,潜心构建了以平等性、引导性、生成性为特征的新的德育模式——“关心教育”,意在引领学生学会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为了让关爱之心迅速传递渗透,孙校长十分注重把“渗透”作为德育的一种基本理念,他追求“无痕”的教育,讲究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校干部、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把握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实施“无痕”的教育。孙长青校长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做起,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召开科学发展观现场会等形式,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及学习生活中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示范岗”带动全盘,实现党建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协调推进。

孙长青校长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有的,他总是率先垂范做领导班子成员的榜样。从规范制度到定时例会;从勇挑重担到工作在先;从提升能力到树立典范;从热心服务到解决疾苦……由于孙校长的身体力行,学校领导班子形成了团结、合作、树形象的团队精神,领导班子时时处处的卓越表现折服着全体教师,让教师校有所形,使有所榜。学校整体教师风气在领导班子的群体带动下,日益发生着变化。每一名党员都以实际行动为党员书写新的名片,每一名教师都以敬业奉献、乐业爱生、苦心钻研、团队合作为指针,不断前行创建新业绩。

教师素质是学校整体得以提升的基石,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使曲中教师团队凝心聚力,孙长青校长从形成教师的读书习惯做起。积极倡导建立“书香校园”,鼓励老师们多看名著,汲取教育教学理念的精华,有机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特色”。为增强教师阅读的自主性,使读书活动持久化开展下去,孙校长在教师中开展了“月读一本书,日读一页书”的读书活动。撰写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开展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老师在优秀教育网站《教育在线》和学校网站的《读书论坛》上谈感想说体会,进而让教师拓宽阅读面,强化教学反思,提升思维深度。

孙校长一面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一面通过各种形式来强化整体教师队伍的师德,使讲师德、树师名、建师行成为曲中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广大教师中营造以为人师表为荣,以衣冠不正为耻;以积极进取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严谨治学为荣,以不务正业为耻;以团结协作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的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同时引导教师牢固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他们立足新时代高中生的特点,从内心热爱学生,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坚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努力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作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教师尽可能从各方面给予学生以关心和帮助,及时解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意识地督促教师将关爱教育融于学校的日常环境中,用教师自己的品行去影响学生,用“关心”来培养“关心”。一次,曲中开展校运会,在教师接力赛时,有位老师摔倒受伤了。赛后,高中二年级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宠儿”,却纷纷写下问候的小纸条送到老师的桌上,试问,如果没有老师昨天的言传身教的“关心”,能有今天感人的一幕吗?

在曲塘中学,一名学生,不管他原来的成绩如何,个人品德怎么样,只要经过老师的培养,经过“关心教育”的熏陶,孙校长都希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进步,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够为社会所用的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

教学新方式:导学课堂

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孙长青校长积极践行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他统整德育、教学、社区活动、社团活动等资源,以校本研究为手段,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优化学校课程;研究推行集智式备课,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索“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练固学”的教学方式,打造出曲中特色的自主、合作、探究、发展的“导学课堂”。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孙长青校长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大胆尝试,与教师们一同站在了课改的最前沿。针对学校整合后教师平均年龄结构偏大,拔尖人才缺乏的状况,他多次长时间深入教师群体,通过集体座谈、个人交心、书面收集等方式展开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经过对资料的提炼和缜密思考后,孙校长确定把加强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

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是孙校长的第一把火。要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给教师们直接的学习样本,及时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遗缺。作为学校一把手,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坚持走进课堂,走进各教研组,与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一起研究教学,多次在关键“节点”特邀县局以及友邻学校的专家名师走进教师课堂,集思广益,逐步探讨出符合曲中实际的“导学先行,尊重个性”的集体备课模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备课小组,在各年级各学科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主题式单元集体备课活动,确立每周一为集体备课日,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数学、语文、英语三个备课组的主题式集体备课开展得尤为突出,数学学科的“自主探究、学会学习”,语文学科的“研究字词教学方法,感悟语言内涵”,英语学科的“探索单词记忆方法,分层次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感悟语感”,切合学生认知实际预设,针对学科重点难点布局。教师们感到这样的融合各方智慧的备课,用之得心应手,教后效果显著。

一节好的导学课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真正为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孙校长的又一力作就是抓住“课堂”这个龙头,把上好课作为学校的“兴校之本”。

首先,孙校长要求教师坚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有尊重、善待每个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意识。他们利用导学稿,引导学生养成有步骤预习的习惯,培养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和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的胆量。导学课堂的研讨环节,要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展示环节,要创设宽松的说话空间,让学生敢于自信的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其次,孙校长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求导学课堂必须经常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争论,让孩子们一起克服学习的困难,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再次,孙校长很是看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强调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教师开展创造性思维要以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为前提,教学过程要自始至终充满温馨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思维上积极,在情绪上放松,没有压抑感,能愉快的敞开自己的心灵,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去想,自由的去问,自由的去说。

每月的观议课展示是孙校长在曲中的一个新创举。“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孙校长觉得听评课目标性强,能很好地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因此,不能把这种好方法弱化为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的手段,可以发扬光大,让教师全员参与。于是,在海安县曲唐中学出现了“月观议课”这种促进教师成长的新形式,“月观议课”在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年级组层面全面开花。由谁主教,谁来主评,也有了创新。上课教师可以点将、可以抽签;评课可以集中面评,可以分散书评,可以召集人主评参与人补充,可以随时指定参与人主评召集人总结,评课反对泛泛而谈,讲究准确,讲究深度讲究理论支撑。虽说开始时部分教师有时是在被动参与,但滚滚洪流还是裹挟着他们向研究型教师,专业化发展前进了一大步。曲中课改之路也因这些扎实的实践而愈走愈清晰,愈走愈宽广。

在孙长青校长及其学校领导班子的精心打造和带领下,曲塘中学教师队伍已不断壮大成一个人人参与、积极响应的和谐、专业化、梯队式发展团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2012年的高考中,学校参考人数1063人,本一达线409人,本二达线868人,本科达线率为82%。全校进入全省前1000名的学生达9人;其中文科最高分389,列全省第84名,荣录复旦大学;理科最高分考生416,列全省前60名,荣录香港大学并获得48万元的奖学金。

今天,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与和谐氛围构成了曲塘中学“快乐学堂”“快乐教师”的主旋律。

校园新文化:人文立校

孙校长注重打造人文校园,硬件软件两手抓,他整合学校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组织文化,彰显校园亮点,逐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形成了“德能双馨、止于至善”的教师文化和“有朝气、有才气、有灵气”的学生文化。

孙校长生长在农村,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优秀中青年教育工作者。他常说:“不管到何时,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我都割舍不了对农村教育的情结。”对于农村教育他有深深地眷恋与忧患。工作二十五年,他致力于农村教育竟达二十三年,这份情感是不悔的人生铭证。对于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他用自己的心态去感染教师安于教书、安于育人,作为校长他尽最大努力改善学习工作环境。用爱与智慧不断为师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孙校长关心曲塘中学的每一名职工。不论是在职员工还是退休职工,校长皆做到关怀备至。让教师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体会着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学校一名职工四年前被诊断患有直肠癌,孙校长逢年过节都会亲自前往慰问,亲自过问他的治疗方案,时刻关心该老师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学校每年两次为退休教师组织慰问活动,更让这些曲塘中学曾经的教育功臣们感受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

孙校长关心关注后进生、特困生及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的成长。他带领党员干部牵头开展了“168爱心师生结对”活动,为学校每一名学困生、贫困生配备一名老师,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学校将每年募集所得的爱心基金近8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学生,惠及的学生近千人次。

德育工作是学校育人的首要工作。孙长青校长亲自指导强化管理,加强常规检查、管理和考核。他要求全校学生在认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严守《曲塘中学班级管理细则》和《曲塘中学学生行为一日常规》。指导编写《曲中校歌》并人人传唱,在歌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寓教于乐。强化“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思想,规范基础、突出重点、亮化特色,学校积极构建心理健康帮扶网络体系,开设有心灵氧吧。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德育简报、班级板报以及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以“五导”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参观、磨练、社会调查、观看电影、话剧、欣赏高雅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学校学生在体验教育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孙校长还倡议学生积极开展“关爱心连心”活动,先后赴海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曲塘镇敬老院慰问残疾学生、孤寡老人,学生们不仅为这些弱势群体打扫卫生,还为他们带去了精彩的文艺表演。

孙校长将学校的安全工作牵挂在心。学校专门聘请了校外法制副校长,及时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自我保护。为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学校与所在地的曲塘派出所建立治安协作,每天早、中、晚,派出所派出民警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社区联防志愿者也深入学校一同协助学校维持治安。行之有效的安全控措得到了各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青年教师的成长方面,孙长青校长努力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发展的支点。他千方百计搭平台,铺路子,送出去,请进来,为教师创设丰富的学习实践的机会。为体现科研先导的理念,学校承担了国家级、市区级课题,聘请了专家、名师做顾问,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的研究群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能够经常面向全区,全市,全省上公开课,示范课。

孙校长追求无止境,奉献不言苦。2011年学校启动四星级高中创建工作以来,他每周回家的次数由原来的两次减少为一次,牺牲了几乎每一个休息日和节假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了便于工作,力争“忠孝两全”,他甚至将年迈的父母接到曲塘,安置于学校附近的租赁房内。

众擎矢志佳绩鲜,一枝独秀暗香来。曲塘中学能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学校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全体教师的汗水挥洒,更离不开孙长青校长的运筹和付出。但是孙校长却是一个十分低调不肯张扬的人,在采访结束前,他一再希望我们多讲领导集体的成绩,多讲老师们的付出,多感谢历任校领导的辛勤奠基。相信有孙长青这样谦诚实干的校长和乐于奉献的曲中干部教师群体,海安县曲塘中学的明天一定更加精彩,更加烂漫……

作者:夏俊山 邓文圣

语文学科导学管理论文 篇2:

构建全程贯通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和目标。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是指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把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既丰富了新历史时期国家教育发展方针和战略目标内涵,又适应了时代特点和与时俱进的要求,意义重大。

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拔尖创新人才所必备的许多重要素质条件,是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出来的。然而,基础教育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探索建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和模式,在初高中阶段就应发现、孕育并系统培养人才苗子,与高等教育接轨,构建一个培育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完整的教育链。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教育改革的试验学校,实行五、四、三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九年一贯及高中三年学制),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学校的特色。作为一所教改实验学校和高中示范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精神,发挥学校学制的优势和多年来培养优秀学生的经验与基础,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打通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减少学生的应试教育的时间,在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统筹研究。针对我国现行初、高中分段学制中存在的弊端,学校继“五四三”“五三四”学制实验之后进行了又一重要探索:于2011年开始组建初、高中五年贯通实验班,打通8至12年级的培养通道,实现部分学生十二年一贯的基础教育。自2011年起至今,学校共组建了五个贯通班。

学校实施的五年一贯实验班采用初中、高中教育贯通的方式,在已完成两年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与大学的衔接培养。组建贯通班的重点是利用好五年的时间,做到系统培养与阶段培养相结合,并且注意衔接问题,尤其是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问题,保证学生学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学校围绕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加强与高校联合,依托高校的教育科研力量,在学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方面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制定贯通班特色培养目标,确立“1+2+2”学制

学校在学生十大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贯通班学生特色培养目标:培养全面而卓越的时代英才。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胸怀宽广、志向高远、心理健康,具有平等、自律、担当、感恩、强烈的责任感和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理科基础雄厚,积极参与、完成1-2次高水平的课题研究;兴趣爱好广泛,知识面广,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视野开阔、具有诸如语言交流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国际视野;学有专长,在某一领域有过人之处。

确立贯通班“1+2+2”学制。具体而言:八年级基本完成初中课程的学习;九年级、高一年级学习高中必修及部分选修课程;高二年级完成高中选修课程,开设部分大学先修课程;高三开设部分选修课和进行国内高考复习或国外高校申请。

构建贯通班课程体系

贯通班课程设计体现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差异发展的特点,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体构建。学校课程分为核心基础类、综合拓展类、卓越精深类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核心基础类课程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综合拓展类课程拓宽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志趣,培养兴趣特长;卓越精深类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据此,我们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充实、拓展,实现初高中五年课程建设、教学和教法的贯通。

1. 采用“必修+选修+专修+综合实践课程”课程模式

必修课包括国家必修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必修课。选修课包括国家选修课程中的必选课程和自选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其中,校本选修课主要指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拓展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特长能力课程、名家导学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专修课程是指专门针对贯通班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而开设和定制的个性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学军、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国内外游学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丰富课程内容

(1)拓宽必修课内容。在严格执行国家必修课程以外,贯通班课程注意加强国家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整合力度,注意加强学科的逻辑体系,保证课程内部的学科衔接和年级、学段衔接,在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适当调整,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教学内容。一是结合学生实际加大国家课程中自选课程的开设力度。例如,语文学科开设了《史记》选读、影视文学鉴赏;数学学科开设《不等式选讲》《球面几何》《微积分初步》;生物学科开设《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等。二是在注重数理化学科的基础上,加大历史、地理等文科课时,开设了书法与阅读课程,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三是适当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和现代内容。四是在语文、政治、史地等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2)自主开发校本选修课程。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成长。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校本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特长能力课程、名师素养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体系逐步完备,呈现特色化、系列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如下:

增加选修和校本课程门数。学校在计算机、语言类选修课、实验类校本选修课方面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中,计算机开设了《3D打印与机器人》《网络技术》《CG插画》《感测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实验类课程有《日用化学》《环境化学》《细胞生物学》《创新物理实验》等,语言类课程有《英语看世界》《欧洲文化》《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语言课,艺术类课程有《书法》《音乐剧》《中国画》《戏剧表演》《演讲与辨论》。除了可以参与以上校本课程的选修外,还有专门为贯通班开设的校本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欧洲文化历史》等。

开设特长能力课程。学校组建有共同特长、兴趣和发展潜力的学生成为学习团队,建立导师制,聘请校内外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范围涉及数、理、化竞赛课程、机器人、天文等不同学科。例如,依托重点实验室特色课程,开设《微观探测技术简介》《多彩的光学世界》《计算物理》《半导体器件基础与工艺》《传感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微重力》《趣味电子技术》《天球坐标与星象入门》《天体视运动》等课程。

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学校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发起的CAP项目,为贯通班学生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主要是立足学校骨干教师与博士学历的教师资源,开设了数理化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力学基础》《电磁学》等,目的是给这些学有余力的的学生更多选择机会,培养学生对相关的学科的浓厚兴趣,了解大学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做好高中和大学教育衔接。

开设名师素养课程。学校聘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聘请大学教授指导学生走进清华、北大、北师大等高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的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3)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为贯通班学生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学生的收益更直接、更丰厚。课程大致分为班级教育类、学科教育类和视野拓展与素养培养类。班级教育类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利于班集体的形成。学科教育类活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既有团队合作学习任务也有学生独立学习任务。第三类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贯通四班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开展了走进“首都博物馆”“污水处理厂”“中国科技馆”“史家胡同博物馆”等12次社会实践活动。

(4)开设国内外游学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赴西安、延安等地举行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国内游学活动,以及组织赴华南科研院所、台湾大叶大学的以新能源为主题的科学营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力,我们组织学生赴美国、法国、意大利、芬兰、奥地利等国家开展不同主题和课程的国外游学活动。这些游学课程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理解能力。

稳步推进学科教学,适度超前

八年级各学科教学均按原教学计划开展。

九年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方面陆续进入高中课程的学习,因为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上都有较大的跨度,因此,教学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初高中课程的衔接。例如,数学对于初中的部分重点内容,如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圆等知识,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深化认识,同时,在教授高中课程时有意识地串连、巩固和完善原有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二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高中学习应该更加注重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和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因此,在此基础上,学校开设了与高中课程相衔接的史、地、政等学科的专题式和主题式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一年级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加大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力度。在引导学生自我规划的基础上选择个性化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加大竞赛课程、游学课程等比重。

探索贯通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环境课程。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学生要在这个团体中学习生活五年,因此,班级文化、班级氛围的建设非常重要。

1.保持班级管理的一贯性与稳定性

学校从高中部选派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贯通班班主任,从八年级接手至高三年级毕业。原则上五年的时间里不更换班主任,力求保持班级管理的一贯性与稳定性。

2.创设特色班级文化氛围,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

贯通班成立初期,学校就要求每位班主任整体设置五年的班级发展规划。从建设班级文化入手,制定不同的班训、班规和班级发展目标。每届贯通班都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设置班级目标与培养目标,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各届贯通班在工作上既有延续又有发展。在学校整体贯通班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各个班级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学校在贯通班的管理上也给了班主任极大的自主权,注意发挥班主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注意发挥学生们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

例如,贯通1班在“成为有社会责任心,有担当的人”的班级目标指引下,家长非常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强,学业水平总体较高,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成立了公益社团“益米社”,长期坚持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贯通2班学生学业水平也有很大提升,班级风气积极向上,在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许多学生是学校社团和学生会的干部,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贯通3班从“修身”入手进行班级建设,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从细节着手。目前情况稳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习上互帮互助,你追我赶。贯通4班凝聚力很强,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实行班干部小组轮流制。班级学生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化,学生没有明显的偏科现象,文理并重,体育成绩优秀,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实施成效与经验思考

贯通班学业成绩较为突出。以九年级贯通班为例说明。与高一年级相比,在试卷相同的情况下,九年级贯通班学生的总体成绩与高一实验班持平或略低。远高于高一年级的普通班。在基础落实上比高一实验班略差。总体来说,贯通实验班的实验总体推进稳定,学生在学业、个性特长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九年级学生在参加高一年级的数理化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高一数学竞赛初赛中,九年级贯通班9人获奖,决赛4人获奖,其中2人一等奖;在高中应用数学竞赛中一人撰写论文获得一等奖。九年级参加北京市高中力学竞赛决赛,有三人获得一等奖,4人二等奖。高一提前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复赛,有一人获得北京市复赛二等奖,4人三等奖。九年级学生在基本没有进行中考复习的基础上参加中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班级建设卓有成效。在学校整体贯通班培养目标和建设的思路基础上,几位班主任都对对各班的班级建设目标进行五年总体规划,提出班级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设想,并且开展了大量的针对班级学生实际的教育活动和班级特色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当然,在探究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1.研究贯通班的遴选和退出机制

从学生选拔来看,应该从学生的行为习惯、表达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学校贯通班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申请的基础上进行选拔,选拔的主要依据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仅有第一届贯通班进行了面试。其实,选拔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从各学科教学来看,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有些科目体现得较为明显,部分学生难以跟上其他同学的节奏。这种分化有自然的客观分化,也有学生主观原因: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懈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因此,可增加一些中期阶段性测评、筛选机制等,起到督促的作用。对于确实跟不上的学生,是否需要流动,需要进一步研究。

2.完善贯通班课程体系,灵活调整课程进度

随着贯通实验课题的推进,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贯通班的整体目标及阶段目标对课程的进度进行调整,要进一步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和第三阶段课程的开发力度。对承担贯通班教学任务的老师给予一定政策上的倾斜。在课程进度、课程内容、初高中课程衔接、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上要深入研究,课程需要进一步的深度整合,既要做加法、乘法,也要做减法、除法。课程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丰富。

3.加强贯通班建设的团队保障

贯通实验班的课程方案需要各学科教研组从整体上制定和完善。此外,要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不能靠任课教师单打独斗;要尽快充实专家力量,对课程的整体开发设置进行把控,实现横向、纵向的管理。

总之,贯通班实验是一项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既需要学校层面的整体设计,也需要班级层面,学科层面的有力支撑,更需要参与教师的大胆实践和稳步推进。借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说:“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学校通过五年一贯的初、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贯通实验班的研究与实验,切实探索了初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五年一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一批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培养出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骨干教师队伍;创办了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為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规律性经验。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贯通实验班的研究与实验”成果)

作者:吴鹏 袁立新 张亚南

语文学科导学管理论文 篇3: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对习惯了单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很不适应。对他们来说,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挑战,同时学校对这门新型课程的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

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中学,在课程实施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怎样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有效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在常规教学之中。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中学自2001年12月开始从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研究,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行大至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程理念,课程开展探索实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学校统一规划、调配、协调指导开展大型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课程实施探索阶段。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实验骨干教师牵头自主选择主题开展实验;

第三阶段:课程常态实施阶段。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自由组合指导小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二阶段在学校的统一调配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的集体指导下开展得比较顺利,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从2005年春开始进入课题实验的第三阶段。此阶段是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依据学生自主选择的主题组织和指导活动,课程管理由实验阶段转入常态实施,所面临的困难很多,诸如课时调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教师的培训、教师的有效指导等问题亦随之而来。面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及时研究探讨解决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常态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达到“普遍实施,教师易导,学生爱学,效果实在”的常态化实施,应抓住四点策略。

1.寻找一个支撑点——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关键,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尤其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更新,学校与新课程相应的管理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光靠校长的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抓好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支撑点。为此我们要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其中包括课程实施计划,年度实施计划,年级、班级实施计划;要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将综合实践活动“三面一点”集中力量管理,即将领导层面、组织活动层面、指导层面集中到学生活动中进行管理。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中学在组织活动管理上构建了“三链式”管理体系,即由学校校长统领,分管校长主抓,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牵头的组织实施链条、活动实施链条、学术指导链条共同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见下页图表)。

由政教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组织实施链条主要负责学生活动的发动,根据学生的爱好以自主和调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活动小组,负责学生安全,侧重学生组织管理;教务处→年级组→科任教师所组成的活动实施链条负责活动主题确定(或参与学生活动主题确定),拟定活动计划、制订活动方案,并落实参与学生活动,侧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管理;教科室→学科组(备课组)→学科科任教师组成的学术指导链条负责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侧重学生活动总体安排和业务指导。另外,年级组成立本年级管理小组,教研组成立本学科指导小组,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在管理上的核心作用,发挥教研组长和各学科教师在活动业务上的指导作用,分工明确,条块结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日常管理制度,例如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组,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落实课时及课时安排制度、教师调配制度等;建立教师研讨培训制度、教师评价与奖励制度、学生综合评价——个人成长档案;建立活动安全保障制度,即学生安全须知,每次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并且在起始年级开展“牢记安全自我保护”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家长活动陪同制,对于学生的外出活动尽量要求有条件的家长陪同学生参加;引入活动社会安全保障制,每次涉外活动教师应联系必要的一些社会力量,增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如在“走进姣儿冲”这个活动中,我们就联系了宝林乡乡政府、乡派出所等单位派人随同学生参加活动;建立学生安全协议制,与学生签订安全合同协议,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分清事故的界限,避免学校不必要的安全纠纷等。

2.抓住一个突破点——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推动学科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综合性体验课程,涉及领域多,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深度体验耗时较多,加之学科实践活动也要开展,在中考压力大、教师负担重、活动指导难的情况下,让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推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显然有难度,但是选准一个突破点就好比别有一个“艳阳天”。

为此,我们要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突破点,放在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上,利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或整合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出发,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统整,集中学校教师团队力量,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2~3项综合实践活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综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服务于学科教学,促进学科教学发展,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普遍实施、学生喜爱、效果实在”的常态开展,正是综合实践活动常规化开展的基点。

具体来说,我们在整合学科实践资源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与学校传统教育相结合、与班团活动相结合、与学生持续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我们开展了“我行我秀”活动,“中秋趣话”、“楹联进校园”活动等从语文学科出发,促语文等学科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我与电脑交朋友”、“我爱我家”促思想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科技艺术节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促物理学科教学等。

3.激起一个兴奋点——保证学生的持续发展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中学在没有中考利益驱动下,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得到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我们意识到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必须围绕学生发展这个核心,始终关注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在生活中的亮点、在成长中的热点,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经济”、“人与文化”这一主线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使学生亲历自我发展的过程,构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促使每名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

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五走”活动,即“走进姣儿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户外生存能力;“走近环卫工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走入军营”增长学生国防知识,增强学生纪律观念;“走向广水支柱产业”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走向山区薄弱学校——金星小学”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劳动的艰辛,知道山区薄弱校学生学习条件的艰苦,从而获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珍惜学习机会、养成刻苦好学的好习惯。

学校还开展了“五我”活动,即“我的伙伴”认识集体生活中的我,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意识;“我的家庭”认识家庭生活中的我,学会家庭劳动,学会感恩,学会与人沟通;“我的校园”认识身边的我,培养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互促共进;“我的社区”认识社区中的我,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初步了解社会,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我市的发展”认识市民中一员的我,使学生了解我市的历史发展脉胳,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市的思想情感。

另外,学校也进行了其他主题活动的开展,如“走进社区”、“爱心助学”、“人类的朋友”、“应山河污染情况调查”、“牢记安全”、“自我保护”、“校外就餐情况调查”、“编钟文化”、“中秋趣话”等活动,使学生认识社区中的我、自然中的我、现实中的我、经济中的我、文化中的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一系列围绕学生持续发展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提升,增强了社会、自然的适应能力,深受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4.解决一个难点——教师有效指导的问题

教师是综合实践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培训;

(2)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3)落实三大方案,抓住五大环节,即每次活动中有学校整体计划方案、学生计划方案、教师的指导方案,并抓住选题、准备、实施、交流、反思五大环节,确保教师的有效指导。

具体来讲,启动阶段我们应使教师明确如何指导学生选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准备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我们也应先指导教师了解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是什么,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等。活动开展阶段指导教师应了解查阅文献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学会社会调查时,教师应明确诸如怎样确定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怎样设计、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等,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和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总结阶段需指导学生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教师应提前了解其分类,如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作、网页。

另外,教师还应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和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教师在这些方面均需提前作好准备。

作者:代道强

上一篇:交通工程现场管理论文下一篇:医药产品品牌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