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24-07-01

语文学科质量分析(精选8篇)

篇1: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临渭区2017----2018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分析报告

铁路自立中学

语文学科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期末检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区教育局对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进行了调考,这种“纸笔测试”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现对我校的语文学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题命制情况分析

(一)命题内容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纵观整个试卷,本学期期末测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命题思路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试卷是以《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能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根据整套语文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讲究的是积累,从试卷的编制上看,细节多,基础知识面广,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题中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多方面的考察。并且题目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题型特点

1、落实基础。试卷内容分为四个板块:一是写字;二是基础知识;三是阅读;四是作文。这些内容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着重考察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理解、运用词句、语言的能力和灵活思维的能力。对基础知识考查的重视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部分所占分值比较大。基础分值所占比例从低段到高段做到了依次递减,反映出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二是基础知识部分的题目形式简单直接,多为看拼音填空,辨字组词,选择读音,填写成语,按照课文内容填空等题型,便于考查学生对本学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培养能力。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四大能力,一是对一些较难生字的识记能力。二是灵活运用词句的能力,考积累,也考运用。三是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每个年级的试卷中都有课外阅读题,所设计的阅读题目一般能直接从短文中找到答案,需要学生逐字逐句阅读短文,也是考查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四是写作能力的考查。

3、立足教材。本次一至六年级语文试题以教材为主,试题中的字词检测,都是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也是教材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生字。句子的填空和句式的变化,都是语文天地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课内阅读考查的是本学期的重点课文,口语交际也是考查的本册书中的重点。这样的题目导向,有利于帮助教师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简化学习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联系生活。作文命题既立足教材又紧密联系生活。四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写有关自己认为最棒的事。既考查学生细致描写的作文基本功,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件。这些作文题从教材中来,又紧密联系生活,启迪师生懂得不仅要接受书本知识,而且还有学会用文字表现生活的兴趣和能力。

(三)题量与难度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学科期末调研考试,各年级学生语文成绩及及格率都有所提高,反映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进步,具体说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学生的字词识记效果好,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看拼音写词语、辨字组词、补充成语、按照课文内容填空等基础知识,约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都能答对多。多数学生做到了认真审题,答题习惯良好,这充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二是学生对教材中名言、名句、名篇的积累和运用掌握比较好,多数学生对教材中成语以及学过的优秀诗文、名言、俗语的掌握及运用比较到位。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都能依据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方面的训练。三是学生对教材中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准确,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完成良好。四是学生阅读中基本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只会完成书本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没有养成勤观察、勤练笔、勤思考的习惯。具体存在问题:

1、少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不牢固,如三年级学生答题时对课文中的词语不能够灵活运用。对于易混淆的字,各年级仍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掌握,导致失分。其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技能的形成,中间还需一个实践操作、反复训练的过程。

2、知识面过于狭窄,学习不够灵活。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堂资源。因为平时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课本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与外面世界接触得太少,因此知识面过于狭窄,另外对所学知识的表达比较机械,词语训练过的能读能默,而一旦超出这些范围就错误百出。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学生、涉猎的语文学习范围不够广。

3、语文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来看,学生在审题时缺乏完整性,不能准确理解习作要求,大部分学生习作语言不通顺,不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错别字多,缺乏基本的作文技巧和方法。富有个性、生动精彩的文章很少。多数学生只是能把作文完成,内容不具体,也缺乏感情。作文材料老套、雷同,语言贫淡、乏味。

三、今后的措施做法

这些问题的存在学校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以上存在的状况,我想我们在新的学期里要做好一下工作: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把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 茅草坳小学的生命力更强,学生综合素质更高,更全面。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本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不仅是对工作的总结,更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使大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将继续摸索提高教学质量之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篇2: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分析报告

本次语文期末考试,我班参考人数为15人。优秀生6人,优秀率为40%,3人不及格,及格率为80%。

纵观整个试卷,我认为本试卷是一份较有价值的试卷。内容有一定的覆盖面,重点突出,灵活性强,试卷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本试卷包括五个板块,分别是:拼音识字、词语盘点、句子沙龙、阅读在线和习作冲浪。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试卷的命题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考试后我对本班的试卷做了认真的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写好钢笔字。

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基础到作文的书写都相当潦草,涂改也较严重,还有就是书写的格式问题。

(二)处处留心。

1、看拼音写词语。

重在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从答题情况看,孩子们书写正确工整,得分率较高。但此题中个别字出错率很高,如:羡慕的“慕”写成幕。这也看出我在教学过程中形近字比较这一方面训练的不好。

2、课文内容填空。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很重视古诗文的诵读积累。做质量分析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完成得都很好,平时的每周定时诵读,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有的同学错别字较多,自然失分较多。

3、按要求改句子。

一句是仿写比喻句,一句是改写成“被”字句,这些平时在练习册上训练过,所以基本完成挺好。遗憾的是个别孩子写的前后语句不连贯。看似能得分的题目竟这样丢分了,足可见审题的习惯多么重要。

(三)阅读短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实际分数与我估计的分数相差较大,出现回答不完整和答错现象。其次失分的原因,在于学生们粗心大意,写了不少错别字丢了分,应该注重稳中求稳的做题原则。

(四)自由习作。

本次作文为自由命题作文。从完成情况来看,多数同学能按要求习作,事情完整,语言流畅。但部分学生的习作篇幅较短,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基本功不够扎实,无实质内容。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

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这次考试,有的同学没有读完题目要求,有的同学没有认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的心浮气躁;有的表达上不到位,要么太空洞,要么重点不突出,要么没有开头和结尾,结构不完整,总之问题很多。

二、改进措施

(一)教师自身

1、严格执行语文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3、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不能掰碎了喂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4、注重作文教学,平时让学生多练笔,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提供素材。适当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以提高作文水平。

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充分让其独立思考,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6、要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生方面

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字迹、审题,认真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还要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3、对个别学困生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让他学得好点。因为每次试卷上多数是不难的和不太难的题。保证这些题不丢分,学困生成绩就上去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4、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5、作文教学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减少作文的错别字,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

篇3: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由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组成。第一大题为语文积累与运用,有7个小题,共20分,由客观题组成;第二大题为综合运用题,由1个题3个小问题组成,共6分;第三大题为阅读题,分三个板块16个小题组成,共44分,主要由主观题组成;第四大题为作文,由1个小题组成,共50分。

2008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与2007年相比,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 试题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所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初中毕业阶段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字音字形、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3. 课标、教材、考试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试题稳中有变,着眼于教材,文言文阅读材料取自课内,作文回归命题作文。全卷无偏题、怪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

4. 试题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既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关注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又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有对问题的关注,又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试题既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又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2008年语文答卷抽样情况分析

全卷满分120分,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主观题98分,客观题22分,易、中、难比例为6∶3∶1。全卷分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作文四大板块,试卷结构合理紧凑,题量适中,难易适度,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稳中有变,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积累与运用,价值取向等。从抽样情况来看,试题难度小于2007年语文试题,平均分为93.435分,及格率为98%,平均分比2007年高11.565分,及格率比2007年高17个百分点。

三、答卷分题评析

第一部分,语文的积累与运用,共7个小题20分,分别考查了字音、汉字、成语的运用,语病判断、句子的排序、对联、古诗鉴赏和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字音字形得分率最高,一是题目有具体的语境,二是所考查的字音字形均出自课本。第6题属于古诗赏析,学生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但理解不到位,得分率较低。第7题体现了较强的人关怀,可在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故得分率较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背不会写,错别字较多。

第二部分为语文的综合运用,共6分,包含3个小问题。本题考查“端午节”是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又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尤其是要能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用文字流畅地表达出来。该题设题新颖,要求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作答。

第三部分为阅读题共16个小题,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整体把握,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岳阳楼记》。第9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四个字任选两个作答,加强了人文关怀,四个字均出自课文《岳阳楼记》的注释,学生很容易得满分;但也有同学只答对一个,通过率仅为69%,反映出学生对教材的重视度不够。第10题为翻译题,学生抓不住重点词语,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准确翻译句子。第11题为归纳概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大部分都能答出,得分率为80.6%。第12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学生找不准答题角度,不会从修辞、表现手法、描写角度、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本身所蕴含的意境等角度赏析,只会简单地对画线句子作出翻译,故得分率较低,仅为59.5%。第13题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语文综合素养,即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表达能力,多数学生都能联系课文主旨及自身实际作答,得分率为84.5%。

说明文阅读材料《哈欠声声》来自课外,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整体感知能力、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及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包括4个小题,均为主观题,难度不大,满分较多,得分率较高,只是第16题考查其表述作用时很多考生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泛泛地用“准确、具体”等词语进行表述,甚至把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修辞手法混为一谈,造成丢分,得分率为74%。第17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的学生在答题时不懂得按一定的程式步骤回答,笼统含糊,辞不达义,造成丢分,得分率为77.6%。

散文阅读材料《飘舞一次,美丽一次》来自课外,共7个小题20分,是考生得分的分水岭,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第18题考查整合文段信息的能力,考查指示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第19、20题,都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难度略大,需将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找出文中对该句进行阐述的句子才能准确完整地作答,两题的得分率均在48%左右。第2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主要存在概括不全面,以偏概全;要点把握不准,语言不精炼,缺少综合分析等问题,得分率为47.5%。第23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难易适中,学生基本上能紧扣中心,联系上下文作答,只有少数学生脱离原材料另起炉灶,从做人、人生等角度作答,得分率为75.5%。第24题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及语文综合素养,考查学生针对文章的中心所获得的启示,答案亮点较多,得分率为92.6%。

2008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对课内文言文重视不够;二是读题的专注性不够,不注意审题;三是对阅读材料的整合能力较差;四是答题随意性大,语言运用能力不过关。

第四部分写作,分值50分,作文题目为命题作文《我爱我的家》,限制性强,但没有审题障碍,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考生来说可操作性强。命题贴近学生实际,易抒发真情,易写出个性,特别是能够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关注小家,也不忘大家。学生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抒,采用命题形式,不为难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赛,有利于选拔,回归作文本原。

2008年考生的作文,有四个亮点:

1. 立意高远,许多考生已跳出了普通意义的家的主题,把“家”的含义上升到一个班级,一个校园,一个社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整个人类社会。

2. 构思奇巧,形式多样。形式有书信式、日记式、标题式、对比式、题记、后记式、采访式、电视栏目、数学证明式、镜头式等,构思上除诗歌外,有小说、戏剧、童话等。

3. 语言顺畅,自然质朴,清新优美。由于题目贴近学生生活,人人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均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无不表达了孩子们对家的热爱和眷恋,珍惜和渴望,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4. 内容切题,思想健康,中心突出。不论是写小家中的人、事、景、物,还是大家中的人、事、景、物,均能正面歌颂,突出一个“爱”字。

同时,考生作文有四个不足之处:

1.审题不准,首尾点题不够,少数学生偏题,把“爱家”写成爱家乡或爱家人,或爱家中物,但又缺乏点题到位的能力,导致材料偏离主题,更有甚者,干脆把题目换成“我爱我的家乡”或“我恨我的家”。

2.主题理解不够深刻,内容上泛泛而谈,选材不典型,事例不具体,缺乏精雕细刻,如反复强调我们应该爱我们的家,而如何爱的举措却没有,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显得平淡无力。

3.采用小标题形式居多,但各部分之间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片面追求形式美,忽视内容美。

4.书写习惯不好,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准确。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今天的学生学得多,但观察体验不够,自然无法真切地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2. 重视教材,正确处理好课标、教材、考试三者之间的关系,“西瓜要抱、芝麻要拣”,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重此轻彼。

3.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品味语言,教会阅读方法,切实加强学生阅读各类文体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4.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切实把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通过营造语文实践氛围,让学生真正懂得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篇4: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怎样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抓住语文学科读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古人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就非常强调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突出了读的效果。可见读的重要性。朗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特点,朗读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种创造不仅体现在能动理解感受作品上,更体现在能用声音传情达意,引人入胜。语文课需要琅琅书声,朗读是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审美活动,而“审美的要源在于感受力”,声情并茂的朗读植根于朗读者对作品所反映的意、理、情、趣、蕴的深切灵动的感受,即阅读作品时能透过文字符号感觉到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从而感悟作品。

现今的语文课很少听到琅琅书声,究其原因,一来是朗读在考试中不考,二来我们的语文教师怕“读”占去了讲解分析的时间。所以往往是一篇文章还未看完就进入了分析;一篇文言文连字音没未读准,断句没未搞清就是文章大意的理解;一首诗歌象征性地读了一遍就进入了支离破碎的解析……这样做的结果呢,是我们的学生不会读书:读不准字音,讀不准节奏,读起来结结巴巴,更不用说读得声情并茂了。

怎样读呢?

在课堂中的朗读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有情味,读得有美感,从而得到读的乐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当,语句的优美;感受节奏的跌宕,音韵的和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二、语文学科注重体验调动学生的身心感受

体验,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这种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教材中许多文章饱含着浓厚的人生气息,反映着作者对时代、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其内涵只有在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之后,才能被品味、领悟出来。语文教师要注意挖掘文章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激活原有经验,唤醒生活体验,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达到“课”有尽而“情”未了的效果。

现实教学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主客观的互相碰撞中生发新的感悟,实现学生内心自主精神的生长,形成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和提升各项素养。如现在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课,学生边学习边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接触社会,体验社会,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获得对社会、自然、生活认识、理解、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解读文本,让学生沉迷其中,从而进行自主体验。比如鲁讯的《社戏》中对“偷豆”、“煮豆”等表现好客民风、纯朴人生场面的白描,很容易让学生想起童年的某些生活片断。紧扣这一文本阅读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或口述或笔写定会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他们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自然地、必然地会得到提高。

三、抓住语文学科写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语文离不开写作,因为写作既能巩固所学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和交际手段。这一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听、说、读、写每一个环节在中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由于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写作训练因而被看作是培养初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写作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有人认为,写作能力是21世纪的第五张通行证,因为我们在哪种场合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是在电脑前与别人聊天。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检测器”。

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依托课文,妙用仿写技巧,比如仿写朱自清的《春》;领会课文语言的魅力,比如欣赏《岳阳楼》语言美、音乐美;学会行文结构技巧等,学生在课内的学习中会掌握许多有意义的知识、有价值的数据、重要的信息、生动的故事、独特的案例以及许多警句、名言、成语等等,只要点拨学生用心摘记,储备于心,在写作时这些内涵范例就自然从记忆库中跃出,被激活,被衍化。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博大胸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道别情怀,屈原的爱国风范,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都可以在写作时开合有度的援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有真正的有所感悟,用“学写作文”的眼光去学课文,假以时日,作文水平必将提高。

篇5: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作者:日月明

单位: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三个年级的试卷总分均为100分。题型设计基本一致。计23题,其中积累与运用9题,27分;综合阅读13题,33分;作文1题,40分。另设附加题10分,没有计入总分。

从题型分布看,选择题5题,约占分值的15;填空题2题,约占8;简答及表述题15题,约占37;作文一题,占40。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有利于我县普九控辍保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注意发挥考试的导向与评价作用,注重考察学生语文能力。

3. 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4. 贴近学生生活,发挥教育功能,体现人文关怀。补充说明:

试题是我们出的,当然一定会有一些不足,我不想在此过多的自夸,我要说的是,每次出题,我们都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的。我们要从全县整体出发来考虑这个事情。既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又要有利于县教育局提出的控辍保学,还要兼顾平原、山区以及教育质量高低不同的学校,所以试题不一定能完全符合每个学校的实际,希望大家理解。每次期中期末测试前,教师学校领导都给我们专门召开会议,有时侯教育局的领导也参加。大家认真研究出题的一系列情况,如,难易程度、题型、分值等等,领导要求我们认真慎重对待这项工作。我们也深知,慎重对待出题这项工作,也就是慎重对待基层一线教师付出的劳动。大家如果对试题有什么建议或认为有需要探讨的内容,我们衷心希望大家和我们联系。对于各个学校上交的期末试卷分析,我都详细阅读了,写得比较认真的单位有:八会中学、黄泥洼中学、首山镇二中、水泉中学、寒岭中学。

三.数据统计情况

我们根据各个学校上报的成绩及抽调的试卷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结论有如下二点:

1.总体得分情况较好,反映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参考生数初一为

5074 人,初二为 5107 人;平均分初一为 66.1 分,初二为64.06 分 ;优秀率初一为27,初二为13 ;及格率初一为71,初二为67。初一分数略高于初二。

2.各校间差距较大。以初一年级为例,平均分最高的达到81.12 分,平均分最低的仅为51.5 分;优秀率最高的为59,最低的为 0 ;及格率最高的为 93,最低的为 38.9。

下面是有关成绩的三份表格。(.见附表)

四.教师批卷中显示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上面表格中列出的成绩只是相对成绩,是根据各学校上报的成绩和抽调的试卷汇总的,由于没有组织统一阅卷,语文又是主观性强的科目,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都是主观题,各学校老师在把握评分尺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不是故意的),所以这里的成绩没有 绝对的可比性,仅供参考。但没有绝对的可比性,相对的可比性还是有的,下面我先说说批卷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有的不是批卷中反映出的,是我想提醒老师们注意的,也在这里说一说。

1、填空、字音、作者姓名、文言文默写之类的客观题要严格按照标准批卷,对错分明,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阅读题应恰当把握试题答案的分寸。

阅读题的情况是复杂的。(1)有些语句在特定的情况下的答案是唯一的,我们应该按照答案来批,这毫无疑义。而值得指出的是“按照标准答案批”的意思不是指按照标准在学生的试卷中找这句话,找到了就给分,没有就不给分。而是要按照意思给分,只要大意和要点没有大的出入,就可以给分。因为汉语言是表意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听说以前有的学校甚至答案错了也按错的批。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太教条。(2)目前,阅读试题中还有一类开放性试题。对这类题,我们出完题做答案的时候有时没有给出答案,一个原因就是答案的角度很多,我们给的不一定全,另一个原因就是怕给了之后,走入误区,老师们按照这个标准把答案限定死了。对这类题,我们几位任课老师应该坐下来把几种可能性想出来,达成共识,同时在批卷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新异的见解,也要以负责的态度随时交换意见,这样才能使卷子批得趋于合理。

卷子批得好不好,不仅仅反映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情况下它直接影响到(反作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认为,从如何批卷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平时是如何上课的,也就是说可以看出他的执教方式,他的执教方式又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主动的、积极进取的,还是被动等待的。同时,阅卷后的分数结果又直接反作用于我们的教学,影响其他教师的执教方式。举个例子说,有个教师在教学时不是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而还是运用老的方法,以讲为主,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标准答案,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考试时,学生一律说标准答案,除标准答案不会说自己的话。考试时比的不是能力,比的是比谁的记忆力好,谁更用功。相比之下,同年组的另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开阔学生思维,学生较能独立发表见解,可考试时候的话与标准答案不完全一致,成绩反而低了,这种怪现象使我们的教改堕入了怪圈。后面这位教师必然也回归到原来的老路上去。(有的老师可能会问,进行教学改革好,那为什么成绩会低呢?我想,这是暂时的。我们尝试新的方法,教师需要适应的过程,学生更需要适应的过程„„实验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至少要一个学期以上,后者的成绩会明显高于前者。遗憾的是,很多老师的改革,没能顶住压力,还没有能坚持到有明显的成效,就放弃了。)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当前我们的考试改革有一种趋势就是尽量不出书上的死题,少出死记硬背的题,内容也逐步由课内走向课外。压不上题了,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者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所以,我在这里呼吁我们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接受新理念,共同营造一种教改的环境和氛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作文题要分等评分。

批卷者事前要划分出几个等级和分值。我们也经常下发作文评分标准,其实贯彻这个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初评。我们参加过中考阅卷的教师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先两个人共同批阅一两本卷子,看同一个文章,你给多少分,我给多少分,然后再议一议不同等级的明显差别,一等的和末等的一定要凸显出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处于中等水平。另外,根据近几年中考惯例,作文的给分在二等左右浮动,太高的太低的都不能太多。

从这次抽调的试卷来看,作文分相差很大,作文平均最高为37.9 分,最低26.1分。拿最低的来说,如果尖子生、中等生的作文分还可以,只是由于有几个0分的拉了平均分后退,这是正常的。如果是学生整体成绩都低,就不正常。要仔细分析一下低的原因,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拿最高的分来说,平均分37.9,我想还是给分太高了。太低太高对学生都没有好处,今后要注意调整。

五.学生答卷中显示出的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1.学生对语文及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的积累普遍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如初一的第8小题,“写你积累的关于时间和爱国方面的名言各一则”、初二第9小题是关于王维的一首古诗、初三第10题,是给出了一部名著的开篇语,“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让学生指出这部作品的名称等题,其实都不算很难,可是三个年级的得分率都很低。我看有的老师在试卷分析中说,《三国演义》不是课标建议中提到的篇目,其实建议只是相对的参考,不是死的规定。课标中还说,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其他篇目。再说这里考的只是开篇语,学生应该熟悉。对于《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确实应该不断地深入地学习,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

针对积累这一问题,我们曾经多次谈到关于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上学期还下发了课外积累的十点要求。积累是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我们强调积累要多方面,多角度。积累能开阔语文视野,提高人文品位,把学生学习从课堂那个狭小的天地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课外阅读积累还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有人分析,我们学生当前现代文阅读能力低,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认识水平不高,与试题中选文的思想水平距离相差太大的结果,我也同意这种看法。当前还有一种提法说语文教育是泛文化教育,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哲学、历史乃至自然科学多个方面,其实也是强调语文积累的重要性。

而我们这张试卷中的几个问题,都是在我们以前召开的教研会上强调的积累范围之内,得分率仍然不高。

2.教师在对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存在漏洞。从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有,卷面涂抹,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不认真,思考不深入,丢题落题,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等等。如初二语文第5小题是“以标题新闻的形式写两则近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是身边发生的值得告知公众的新闻”。这道题得分率低。我看有的老师在试卷分析中说,学生这方面能力不强,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想这关键还不在于训练,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你训练了标题新闻如何写,可以后考试中不一定再考了。况且书中并没有关于标题新闻的知识点,出题者的本意不是从知识点的角度出发把学生难住,而是看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关注生活的这种意识。在我们的教材学习中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如果学生在平时能读书看报看新闻,这题就不难了。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乃至于一些必要的思想意识。

3.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对文章整体的感受领悟不够,对规律的迁移能力不强。从抽卷中我有这样的体会,阅读试题中,教师讲过的、书上有原题的答的好,单个细碎的小题,意思比较固定的答的好,从全篇着眼来领会的,需整体把握的题答得不好,范围稍一拓宽或者问法灵活的题答得不好。如初一的 15、16、22题,初二的15、16题等。初

一、初二阅读题的整体得分率都在50以下。从抽卷看,最高的为23.9 分,最低的 8.3 分。

这反射出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虽耗时最多,但效益还是很低。这当然与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智力水平等许多因素有关,但我想还是先从我们教者的角度说说我们该如何去做。

篇6: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江都区樊川中心小学语文学科组

这次语文学科的期末检测,试卷符合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覆盖面广,表述严密,除了二年级语文试卷,大部分年级的试卷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课内外阅读、表达与书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1—5年级卷面均为5分),题目的灵活性较大。

校长室周密部署所有学科期末检测的各项工作,严格做到考教分离,学生一律按照考号、座位号入座,所有主科教学人员全部参加同年级推磨监考、阅卷工作,专人巡查、登分,强化责任倒查机制,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量化分析:

我校各年级的合格率:一年级98.6%,二年级100%,三年级98.3%,四年级:97.8 %,五年级:99.3%。

我校各年级的优秀率:一年级79%,二年级34%,三年级78.6%,四年级78.7%,五年级85.8 %。

我校各年级的均分:一年级95.3,二年级91.7,三年级87.4,四年级87.7,五年级89.8。从数字上看,我校语文一、三、四、五年级实现了双率达标,均分除二年级外都达到或超过优秀标准,一年级的语文均分超过95分。班级之间总体均衡,只有个别班级与相邻班级有4分差距。成绩比较突出的班级分别是一(3)班、二(3)班、三(3)班、四(3)班、五(3)班。

定性分析:

透过浏览试卷,我们发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看偏旁组字、组词,在部分班级在古诗文诵读上,少部分学生拼音学得不够扎实,不能正确的书写音节。

二年级:在拼音写词语、选择读音、课外阅读上、课外阅读上失分较多,学生组词面不够广,对于前后鼻音不能正确分辨,对童话著名的内容了解不透,对古诗名句的运用还不够,部分学生查字典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看图写话上失分也较多,少部分学生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写,写话时对季节、地点交待不清,丢了分,很可惜。

三年级:学生在选择题上、阅读短文上失分较多,习作得分率也不高。学生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不够,在联系文本理解词义的能力还不够。习作中走题的现象还是存在。不少学生书写态度不认真,书写马虎、不整洁。

四年级:得分率比较低的为阅读理解题、选择正确的答案以及习作题。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不透,不能灵活运用。在阅读上学生不能细心阅读,与文本进行对话,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完整性有待于提高。习作中不能突出重点,把为什么感谢的地方,把事情最感人的地方写具体,导致作文的整体质量还不够高。

五年级:失分主要集中在选择题、综合实践、联系课内外知识填空上,可以看出学生在字义的把握,对于课外阅读、背诵方面不够扎实;在综合实践中细心观察的能力不强,习作难度不大,区分度不强,但是也不能忽略;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卷面不够整洁。

今后措施:

1.提高集体备课的效能。打破以往单元备课的形式,将每个单元的课文分解为组内每个教师的身上,及时在教师群上交流,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课文备课的质量,克服集体备课中的应付现象。

2.严格教学七认真检查。把教案书写、学生书写纳入教学七认真检查体系,切实提高工作、学习态度,培养严谨扎实的教风、学风。

3.深化语文课程改革,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能力,针对教学实际(低年级识字写字、看图说话、写话,中年级读写结合,高年级阅读教学与个性化写作),积极开发个性化课程,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快速提升。

4.围绕扬州阅读工程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监测、读书讲故事活动,把读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5.发挥我校书法特色的优势,开展年级书写比赛,不断培养校内优秀书写能手。6.深入课堂听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要求他们努力摆脱花架子,追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7.加强对高年级教学工作的指导,重视学生自主深思、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综合思考、深度思考、创新思考的能力。

篇7: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随着紧张而繁忙的阅卷工作的结束,这次期末学科质量测试也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促进今后试卷质量及学科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特对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及测试质量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此次测试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其内容多为图画、童话故事的形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其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写生字”、“连线”等答案唯一的题型,又有“照样子写词语”、“看图填空”等开放性题目,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也便于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其语言采用“我会„„”的形式,既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又增强了自信心,使其在考试过程中时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试题的不足之处在于:用“绿、做”组三个词语,题目本身测试价值不大,它与阅读理解短文内容没有联系,因此在“阅读”部分中没有必要出现。

建议“我会看图填空”一题,画面采用清晰的彩色图画,便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图意并填空。

二、测试质量分析

本次测试共168人参加,合格率在85%以上,分“日积月累”和 “阅读”两部分进行测试。

(一)、“日积月累”部分:重在考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短语和句子等知识的积累运用情况,以及写字的基本功。共有五个题:

第一题重在测试学生对要求会写的生字的掌握和书写情况。从卷面上看,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由此可见,学生的写字能力很强,基础很扎实。只是个别学生由于拼音错误、同音字混淆等原因,也出现了个别错误。

第二题重在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卷面来看,第一组连线题测试效果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勇敢、深刻、道理”等词语意思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第三题重在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照样子写词语)情况。测试效果良好,大部分同学都能照样子较准确地写出来,只是个别学生不懂题意,用所给的词语造句。

第四题重在测试学生的观察和阅读能力。一部分学生对此题不太适应,基本能看懂图意,但填空时错字较多,有的学生还写出了与图意无关的语句,影响了卷面及测试质量。

第五题重在测试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区分生字的音形义的能力。此题测试效果良好。个别同学不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区分同音字,极个别学生生字掌握得不够好,基础不扎实。

(二)、“阅读”部分:重在考查学生是否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即能否通过自己的独立阅读,知道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初步了解短文大意等。

从测试情况来看,用“做”字组三个词语、音序查字法、概括短文大意这三个内容效果较差。可见学生对“音序法”查字典掌握得不够好,概括短文大意能力较差。

篇8: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1. 试题评析

2012年齐齐哈尔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采用闭卷书面笔答方式, 试卷总分值为120分, 共6道大题87个小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在侧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用能力的同时, 对情感态度、思维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评价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促进学生形成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交际策略和健全的人格。在试题的设计上做到了科学、合理, 使英语水平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英语学业成绩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 充分发挥了考试的鉴定功能和激励功能。

严格依据了《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考查内容基于教材但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 从而鼓励教师“用教材去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

2. 质量分析

(1) 注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命题全面、准确地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宗旨, 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特别是用英语做事情、完成任务的能力。

(2) 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及各地发展情况, 避免了因学生生活经历的差异而影响试题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 语言素材的选编比较真实、地道, 试卷语言的呈现接近学生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情景。

(4) 注意了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杜绝了偏、难、繁、旧的试题, 控制了题量。

(5) 试卷设计规范, 布局合理, 卷面整洁, 图文并茂, 清晰易辨。指示语应用了英文, 简洁明了, 大小题号统一。

本试卷由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四部分组成, 下面就试卷的每个部分的考查重点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 听力测试

听力理解在120分的卷面总分中占16.67%,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口头语音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音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听力理解中考查了学生理解主旨要义的能力、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的能力、理解说话者的意图等。

Part One听对话选择正确图片, 主要考查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涉及到的话题有地理位置、天气状况、交通方式、购物、喜欢的事物。

Part Two是根据所听对话内容进行匹配, 试题中包含的信息真实而贴近生活,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检索信息、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 学以致用的课改理念。

Part Three是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 话题涉及到的是旅游时的风俗人情。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

Part Four是根据所听信息在表格中填入正确的单词, 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是交通事故, 此题的呈现方式明了简洁, 这样便于学生答题, 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听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上。

第二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设计此题的目的是着重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1.单项选择

此题覆盖面较广, 涉及到名词、代词、冠词、动词短语、固定句型、形容词比较级、固定短语、时态、反意疑问句、情态动词等方面的考查。大部分试题提供了充足的语境, 考点设置合理, 题干完整、准确, 干扰项设计科学、有效。

2.完形填空

要求通过阅读短文在供选择的3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以完成短文, 本题考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包括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法、固定搭配及对篇章语境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语用能力。本题的内容是关于努力实现梦想的话题, 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不存在城乡差别。

3. 情景交际

试卷设计了通过情景交际间接考查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试题。此题包括 (A) (B) 两部分, 其中 (A) 题为情景反应, 侧重交际功能的运用和考查。

(B) 题为补全对话。强调在特定情景中的语用, 为半开放性试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使用的得体性。在内容的编制上将几个话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顺畅地完成对话。此题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为学生激活思维、活用语言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同时也兼顾了对学生技能的检验。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占全卷分数的29.17%, 并将其分为5个目标。1.总结归纳, 进行匹配。2.阅读信息, 进行判断和分析。3.阅读信息, 选择答案。4.获取信息, 进行信息再加工。5.读取信息, 简短回答。试题通过5种题型考查了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具体情况如下:

(1) 细节理解判断能力:第61~68小题比较简单, 只要通读全文, 了解文中所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 就可以解答出来, 有的甚至可以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2) 语义理解能力:第69~75小题要求对文中关键词、重点语段或句子准确理解。学生需要对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的内容建立准确、立体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答案。

(3) 逻辑推理能力:第76~83小题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 而必须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 才能找到答案;有时甚至还得联系作者的意图、态度等弦外之音、文外之意加以推理, 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这种题目有一定难度。

(4) 归纳概括能力:第84、85小题要求在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作出归纳、概括。解答这种题目时, 不能只凭文中的只言片语而断章取义, 比如涉及文章的标题 (title) 、主题 (main idea) 、结论 (conclusion) 、结局 (end) 等有关问题, 都须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 结合所学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及文章中心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判断, 从而获取文章中内隐的信息。

此套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命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一是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题目, 在题干部分应适当说明, 准确告诉学生这道题目要考什么, 为学生答题提供必要的引导。例如:阅读理解 (A) 部分, 匹配的两部分是什么关系, 应交代给学生, 在题干部分应有简单的介绍, 为学生答题扫清障碍。二是阅读理解的选材不够多样, 过于单一, 要注意题材的双重多样性。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此部分设了 (A) (B) 两题,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A) 题是根据提示内容写份电子邮件, 属于控制性作文。此题设题很生活化, 难度不大, 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 (B) 部分要求考生围绕“节省水资源”, 写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节约用水。这样的测试形式既有一定的控制性, 又有一定的开放性, 为学生展示写作能力提供了发挥的空间。这是学生熟悉的话题, 学生借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谈论节约用水, 有话可说, 保证了试题的效度。

二、试题特点

纵观本试卷, 共有以下几大特点:

1. 体现课改, 遵循课标

本试卷贯彻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思想, 以知识为载体, 思想性、创新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俱佳, 而且具有时代感, 注重了对知识的理解、构建、迁移, 侧重考查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使教师意识到我们教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 立足基础, 突出主干

全卷没有出现偏、难、繁、旧的试题, 命题立足基础, 突出了各类教材的主干知识, 这样有利于在实际中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也同时考查了学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从而减轻了学生的繁重课业负担, 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渗透开放, 重视创新

在本套试卷中, 遵循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的理念, 适当增加了主观题的比例, 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题型, 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

4. 针对差异, 力求公正

在命、审题人员的选择上兼顾了城市与乡镇、重点校与普通校、教研员与一线优秀教师, 这样使试题的难易度比较适当, 在试题的设置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城乡学生的生活层面及活动范围, 比较好地发挥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三、问题建议

1. 题型的选择

面临课改不断深化的大好形势, 很多试卷在尝试着命题题型的不断变化。但是, 是否是越新越好呢?是否是一套试卷中新题型越多越好呢?我们认为一套好的试卷, 不在于它用了几个新的题型, 而在于它每道题的设置是否能激活或发散学生的思维。无论是新题型还是旧题型, 能测量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有利于教与学的才是好题型。

2. 以知识为载体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很抽象, 如果想在试卷中考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的话, 只能以知识为载体。但是限于命题教师的素质和命题技术的限制, 三维目标体现得是否恰当、合理、明确, 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建议命题要进一步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 以推动新课改进一步实施。

3. 试题的选材

选材应丰富有趣, 版面要图文并茂, 给学生拓展思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选材要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所选话题要使学生有时代感, 使学生感兴趣, 不仅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而且想说和乐说。

4. 阅卷教师的选拔

试题设计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试题的答案也体现了多元化, 在阅卷说明的标准答案上明确指出:只要答案言之有理, 持之有据, 符合题目要求, 逻辑表达清楚, 都应赋分。这就要求阅卷教师知识要牢靠, 经验丰富, 且具有灵活应变性, 以保证分数的公平性。

5. 渗透文化意识, 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

上一篇:2015申论下一篇:产业扶贫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