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2024-05-21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精选8篇)

篇1: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7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

高温

2CO(吸热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原因:过多的CO2、O3、CH4、氟氯代烷等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1)可燃性:2CO+O2

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CO+CuO△

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篇2: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课题

12理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但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必须根据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5化。

6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7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9气体飘入自已的鼻孔。

课题21、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⑴关注实验前各物质物理性质、体积、质量;⑵关注在什么条件下,物质出现了哪些变化现象;⑶关注实验后各物质物理性质、体积、质量;⑷通过比较探究实验物质的变化。探究出变化的原因或总结出变化的规律。⑸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2、探究活动报告的基本要求:注明报告人姓名,活动其他参与人姓名,活动日期;记录活动的过程;过程中的现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活动解决的问题;

3、呼出气体与空气 成分比较的探究:⑴通过比较两种气体分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含量大。⑵通过比较燃着的木条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小。⑶通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与已用口吹过气的玻璃片上水雾的多少,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水分比空气中含量大。

4验;⑸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收集证据;⑹分析、解释与结论;⑺反思与评价;⑻表达与交流。

课题3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2(液体一般为可)

3、回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2、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将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为了防止打破容器,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4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1桌子上。

2中,不易过快。

3、为了防止药品腐蚀试剂瓶上的标签,手拿试剂瓶倾倒液体时,应将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

4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且标签朝向外。

5、用量筒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采取仰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小;如果采取俯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大。

6平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体积;⑵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先倾倒至接近体积,再用胶头滴管加入。

7、用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后,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8,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

四、物质的加热

1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玻璃帽至少盖两次),不可用嘴吹灭;碰倒燃着的酒精灯后,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们平时用外焰进行加热。

3小于酒精灯总体积的1/4。酒精过多易引燃酒精灯内酒精,且易使灯内酒精洒出;酒精过少易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且灯芯易被烧焦。

5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7、洗涤仪器

篇3: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关键词:复习现状,单元模块重组,教学反思

一、复习现状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生应达到五级目标: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不仅是简单的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培养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出, 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然而, 经调查发现, 初三英语在复习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许多学校至少提前一学期教完所有的课程, 然后大量地依赖辅导书、模拟卷子, 严重脱离教材;复习内容以词汇语法为主, 导致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失衡;复习方法、策略单一, 主要以老师的讲解, 学生做题为主。造成的现象是, 师生对复习课的满意度大大降低, 复习时间超长, 课业负担加重, 学生的被动, 教学效果甚微。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 而失掉了语言运用能力。一言以蔽之, 还是时间战、题海战的结果。究其因, 复习策略的不当肯定是一个首当其冲的原因。因此, 提高初三英语复习策略势在必行。

二、教学实践探究

初三英语单元模块重组教学是指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带领学生将七、八、九年级教材中的单元重新编排、整合的过程。单元模块重组, 首先体现在话题内容的整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24个话题, 有些话题有很大的关联性, 如自我介绍与国度, 饮食与健康, 交通、问路与旅游等。鉴于教材编排是呈螺旋上升的, 所以就“自我介绍”这一单元话题, 七年级谈及到一些简单的个人信息、八年级是涉及到兴趣爱好、九年级关注到性格特征。从中体现出, 围绕以话题展开, 层层递进。故而复习时, 我们要打破教材编排的限制, 将各册的同一话题重新整合, 以备提高复习效率。其次, 单元模块重组有利于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最后, 以单元模块重组展开复习, 运用情境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关注学生的需求,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初三英语的复习效率。

在单元模块重组下, 实施课堂复习教学步骤如下所示:

1、构建词汇网络, 总结经典句式

在单元模块重组后, 关于某一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词汇, 以便构成系统化网络, 培养记忆策略。其中, 运用概念图理论去构建网络系统。概念图理论是一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 也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以“word map”形式串联, 就单元话题去寻找所有相关词汇。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的形式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关于旅行、假期的词汇如下:

同时, 我们也可运用联想归类策略。利用词根联想同根词, 串讲词汇。如当我们学到“deadly adj.致命的, 有害的”一词时, 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death n.死及dying adj.垂死的。在单元模块重组中提升记忆速度。

单元模块重组也有利于句式的总结, 提高学生的表达意识。如问路中常用的句式: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the way to…?

How can I get to…?

Do you know the way to…?

I wonder where…is.

2、感知语法规则的语境, 激发学生有效输出

在单元话题模块下, 创设情境, 将语法的复习与口语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不仅能会做题, 同时也应用于实际口语交际之中, 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 扩大输出。语法复习的过程中, 首先教师要考虑语境特征, 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 充分感知规则。运用英译汉的形式, 调动学生的输出。

3、在单元话题模块下, 进行读写训练

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剖析, 开展分层次阅读, 加深对其的表层理解、深层理解与评价性理解。简化其话题内容, 使中心更加明确, 便于学生理解。结合话题内容, 训练学生的改写能力。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培养语用能力。

三、教学反思

单元模块重组教学需要师生开展行动研究, 针对教育活动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地进行探索、改进和解决。及时的反思、反馈并指导到教学中, 对初三英语的复习顺利进行起到推动得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这就要求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 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庆芳:《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有效策略的课堂实证研究》, 《中小学外语教》 (中学篇) , 2010年第8期。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Oxford, 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 HousePublishers, 1990.

篇4:中学化学单元知识整体性教学研究

【关键词】单元知识 整体性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29-02

由于农村中学生源素质差,教学设备落后,课时紧等原因,单元知识整体性教学往往被忽略,教师对一些化学基本知识、原理重复讲,这使学生易疲倦,学习负担加重。本文从单元知识整体性教学进行研究,建构设计、问题设计、横纵设计,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

一、明确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对单元知识整体性进行建构设计

新教材将有关化学知识分散于不同的章节中,教师应该明确作者的编写意图,知识间的联系,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避免重复教学,一步到位,不要硬加课时,过分拔高。

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传统教学中,从第一课时开始,按七点进行教学: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收集——检验——注意事项等,在后续教学中,凡是出现气体的制备,都依样画葫芦,反复讲。这并没有明确知识的地位与作用,造成师生的疲倦。

沪教版教材从单元知识整体性进行建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剥笋。从O2的性质到实验室制法,从CO2的性质到实验室制法,再设计两套典型气体实验室制法(固固加热制气;固液不加热制气),最后设计未知气体制备的运用,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可从4个课时进行建构设计:

第1课时:①使学生了解O2的物理性质;②使学生掌握O2的化学性质;③使学生了解O2的用途;④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

第2课时:①初步掌握探究KMnO4或KClO3制取O2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②初步学会对比H2O2和MnO2制取O2的发生装置,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一般思路;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

第3课时:①使学生了解CO2的性质,学会鉴别CO2;②使学生理解两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③使学生了解CO2的用途;④初步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念。

第4课时:①使学生理解实验室为什么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②学生能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发生装置;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CO2;④培养学生活动探究的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

用单元知识整体性教学,克服传统的单一重复,只有明确了化学知识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防止教学的想当然。

二、树立学习的超前意识,对单元知识整体性进行问题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单元知识整体性进行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超前意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正)迁移[1]。

对沪教版单元知识整体性可进行问题设计,如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物质奥秘的?3.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什么特征?4.怎样正确地表示物质的组成?如第4章,燃烧,燃料:1.燃烧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2.如何科学地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3.在化学变化中各物质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4.如何简捷地描述化学变化?如第5章金属与矿物:1.金属有哪些性质?2.金属矿物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3.铁是怎样冶炼的?4.常见合金的特点和用途是什么?5.怎样防止金属的腐蚀?如第6章溶解现象: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2.水溶液有哪些重要的性质?3.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4.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5.如何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三、巧妙串联知识,对单元知识整体性进行横纵设计

珍珠漂亮,离不开串联它们的线。中学化学知识很零散,单元教学完成后,若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挖掘,学生所获的知识将是无序的,故对单元知识整体性进行横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善用表格横纵设计,将单元知识活化和总结。案例1、对O2、CO2、H2可从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存在与用途,如何检验等方面进行表格设计,学生学习一目了然。案例2、对硫酸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可从与指示剂反应,与金属反应,与氧化物反应,与碱或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

2.以观念为中心,对单元知识整体性进行横纵设计。

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思路,很好地体现了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与“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的有机融合与互相渗透。如在梳理酸碱盐知识体系时,用下图涡轮的形状建构转化观,酸碱盐的位置换一换,单元知识整体性轮廓就呈现出来了,少了哪片叶,或许发动机都不能正常工作。

分类观贯穿于中学化学单元知识的整个知识体系,平时教学可从宏观和微观、组成和结构、具体和抽象对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系统的认知。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建构物质转化观,对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进行横纵设计,化厚为薄。下面以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为例。

上述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中,涉及到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较系统、全面考查了单元知识整体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经过不断的实践,对单元知识整体性教学进行研究和有效的整合,充分挖掘教材,层层设计,统筹兼顾,这一教学研究将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篇5: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 等。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1第1单元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前20号元素符号背诵默写

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式书写注意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篇6: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山东青岛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

B.干冰升华

C.水结成冰

D.酒精挥发

3.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  B.硬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4.(江苏连云港中考)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成线

B.棉线织成布

C.棉布制成衣

D.棉衣着了火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6.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使石蜡熔化

B.用木材制家具

C.用粮食酿酒

D.用玉石雕刻印章

8.(甘肃兰州中考)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

9.(湖南长沙中考)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的燃烧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

10.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下列仪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11.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12.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13.(新疆乌鲁木齐九十八中二模)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1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若出现试管破裂的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内的液体超过1/3

D.试管触及灯芯了

15.(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16.(江苏泰州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7.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是现象;是用途。

18.在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当概念的序号:

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研成粉末    ,将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硫慢慢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生成的气体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19.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轻便的球拍和鱼竿及赛车,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中也用到了它。请你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三点)。

20.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4-1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②;③。

(2)口部或内壁经过了磨砂处理的仪器是(填序号,下同),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

(3)请在上述仪器中任选一种,指出一点使用该仪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实验探究题(21题6分,22题12分)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图1-4-2

(1)f的名称是。

(2)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

(3)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22.(湖南邵阳中考)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1-4-3回答下列问题:

图1-4-3

(1)如图1-4-3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1-4-3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1-4-3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篇7: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我会选(30分)

1.下列生活中的经验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无水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

C.用食盐腌渍肉类食品防止变质 D.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水

2.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3.固体废弃物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对它的处理最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废弃凹地填埋 B.扔到公海中

C.扔到深山老林中 D.分类回收并进行无公害处理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B.涤沦、羊毛、丝绸都属于天然纤维

C.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等优良性能

D.合成材料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5.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等有害物质,不能饮用

B.工业用盐亚硝酸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饪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实验

D.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排气

6.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7.去年5月11日山东省南县某公司的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酒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警示人们,规范问题不容忽视。下列不规范做法存在爆炸隐患的是()

A.蒸发溶液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B.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C.未做检验就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 D.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8.食品与健康密切相关。食用以下列方法加工处理的食品,极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在做馒头的面团中加入纯碱 B.在制果冻的原料中添加柠檬酸

C.在奶制品中添加乳酸钙 D.在腌制蔬菜的食盐中掺入工业用盐

9.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 B.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在人类食物所提供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D.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蔗糖

10.下列产品所用的塑料,具有热固性的是()

A.防水塑料手套 B.雨衣 C.炒菜锅的手柄 D.浴帽

11.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 B.聚乙烯塑料 C.棉麻织物 D.铝合金锯

12.无机盐也是人类所需的营养素之一。下列有关人体中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占人体质量的10%左右

B.B.钙是人类所需的常量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C.钾、钠、铁、锌、碘等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D.食盐中加碘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电池的用量的用量大幅度增加,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其首要的原因是()

A.回收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回收利用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C.减轻电池中渗漏的液体对其他物品的腐蚀

D.防止电池中汞、镉、铅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的污染

14.体育锻炼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是一种最好的减肥方法。在体育锻炼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脂肪 B.维生素 C.葡萄糖 D.蛋白质

1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人体为了补钙,可以长期饮用硬水,利用其中的钙元素

B.为了补充维生素,可以多食水果和蔬菜

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它们

D.为了减少浪费粮食,由于储存不当发生酶变的大米也可以食用

二.我会填(28分)

16.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一些不法厂家以淀粉、白糖等廉价原料生产蛋白质含量很低或根本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将被逐步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已知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丙氨酸(化学式C3H7O2N)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丙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①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②碳、氢、氧、氮的质量比为3:7:2:1

③每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为13 ④每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2)淀粉在人体中将被逐步消化成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葡萄糖再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写出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淀粉、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液中的酶帮助进行的(酶是能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的工作需要适宜的PH,下表为某些器官中消化液的近似PH:

器官 口腔 小肠胃 消化液的PH 6.6~7.1 7.6~8.0 0.9~1.5

已知帮助淀粉、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酶分别在接近中性和较强酸性的环境中工作效率最高,那么淀粉、蛋白质被食用后分别是在人体的 和 中开始初步消化的。

1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以下是探讨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几个问题。

(1)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大量营养物质,某些儿童由于偏食(不爱吃蔬菜、水果),结果生长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这些病症曾成为医学难题。这是由于摄入(选填:A.维生素

B.油脂 C.蛋白质)不足而引起的。

(2)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因为人有5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受污染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室内装修、家具涂料、建筑材料带来的污染物,如甲醛;二是室外流入的污染物,如(写出一种物质名称);三是家庭利用燃料煮食物、取暖等形成的污染物,如(写出一种物质名称)。

(3)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若膳食不合理,摄入某种微量元素不足,就会引起疾病。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选填:A.锌 B.氮 C.铜 D.汞 E.铁 F.碘)。

(4)人体摄入过量食物时,会引起过多胃酸分泌,胃液的PH下降,使人体感到不适,此时服用消酸剂能有效调节胃内的PH,双羟基铝酸钠就是一种常用消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由于Al3+在人体内难以代谢,含量高了就会造成许多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请再举生活中一例,说明铝元素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18.阅读下列短文,然后根据要求回答:

①酸类中有一种醋酸,化学名称是乙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②在16.6℃以上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③醋酸化学式中CH3COO-为醋酸根离子(负一价原子团)。

④醋酸和硫酸、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如Al、Zn、Fe等)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家用的铝制器皿不宜用来盛放醋,以免被腐蚀。

⑴上文中提到醋酸的物理性质是:(填序号)。

⑵在食醋中滴入少量紫色的石蕊试液,则溶液呈 色;

⑶醋酸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醋酸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⑷醋酸和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⑸用铝制器皿盛放食醋,还有什么缺点?

19.小红和小星在学习下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时候摸索了一些规律和方法。请你和他们一起探讨下列问题:

物质名称甲烷甲醇乙醇乙酸

化学式CH4CH3OHC2H5OHCH3COOH

⑴寻求这类物质命名的基本规律。甲烷和甲醇在分子构成上的共同点是:

;乙醇和乙酸在分子构成上的共同点是: ;由以上分析可推知,这类物质名称中的“甲”“乙”„„是表示物质的。

⑵探讨物质组成和用途的关系。甲醇和乙醇在组成上有共同的原子团(用符号表示)是 ;目前,国家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是为了改进汽油的燃料性能,减少尾气的排放。你设想在上述物质中还可以选用哪类来改进汽油燃料性能。

⑶推断物质的性质:乙醇和乙酸的元素组成相似,可以推出乙醇燃烧的产物是 和。

三.我会分析(12分)

20.在全球性的减肥热潮中,脂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甚至“谈脂色变”,别说摄入了,就连身上的脂肪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种看法科学吗?请说说你的观点。

21.有一首歌唱到“最爱吃的菜是青菜拌豆腐„„”,豆腐和青菜中含有许多人体所需的元素。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而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草酸。研究证明,钙盐能与草酸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沉淀物。试回答:

⑴食用豆腐有什么好处?

⑵有人常喜欢用豆腐和菠菜做成菠菜豆腐汤,绿色和白色相间很好看,请你分析,这样

做是否科学?为什么?。

五.我会算(15分)

2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牙龈出血。缺乏维生素C,容易得坏血病。

(1)从维生素C的化学式,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求至少写出三项)

(2)取两片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20mL水中得无色澄清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 性。

(3)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而在高温或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而破坏。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以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24.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食用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多少毫克碘酸钾中含碘20mg?(K-39 I-127 O-16)

(2)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人碘盐中摄取的。如果1000g碘盐中含碘20mg,则成人每天需食用碘盐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

1.B 2.D 3.D 4.C 5.D 6.C 7.D 8.D 9.D 10.C 11.B 12.B 13.D 14.A 15.B

二.我会填

16.(1)①、③(2)C6H12O6+6O2→6CO2+6H2O(3)口腔 胃

17.(1)A(2)粉尘 一氧化碳(或其他合理答案)(3)B、D(4)144 铝制易拉罐等

18.⑴② ⑵红 ⑶CH3COOH+2O2══,(点燃)2CO2+2H2O ⑷Zn+2CH3COOH=(CH3COO)2Zn+H2↑⑸会使食醋中含有Al3+,食用后影响人体健康。

19.⑴含有碳、氢原子数相同 碳原子数 一个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 ⑵OH 甲醇⑶二氧化碳 水

三.我会分析

20.不科学,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能为身体提供热量。在正常的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g~60g油脂,它能提供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同时它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起到保护体内脏器的作用。因此应每天吃点含脂肪的物质。

21.⑴可以补钙等 ⑵不科学。因为豆腐中富含的钙盐会和菠菜中草酸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损失了钙元素,影响了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同时,生成的草酸钙沉淀物易使人患结石。

四.我会探究

22.⑴澄清石灰水 NaOH溶液 澄清石灰水 ⑵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变浑浊

⑶洗去混合气体中剩余的CO2,防止对CO的鉴别产生干扰

⑷①CO2+Ca(OH)2=Ca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CO+CuO===Cu+ CO2

⑸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当CO浓度较大时,因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其丧失输氧功能,会使人因缺氧而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五.我会算

23.(1)表示维生素C;表示维生素C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一个维生素C分子;表示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四个中任选3个)

(2)酸(3)生吃,最好加一点醋

篇8: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关键词: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中化学在初三才会开设,此时的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也能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而初三的化学知识在设置上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将会对学生在化学知识以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上大有帮助。

一、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是指从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和教学,同时也反馈和指导生活的教学。生活作为一个人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的检验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对于初三化学教学依旧如此。初三的化学知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问题,探索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初三化学知识的热情,最终让学生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巩固学习初三化学中的生活问题的能力。生活化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探究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探究。初三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将源自于生活、回归到生活,能够解决生活常识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最终达到提升化学实践能力的一种尝试。学生以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作为起点,在初中化学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运用书本中的化学知识更好的、更全面地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初中化学知识,感受那些时刻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与快乐。这就是初三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所在。

二、初三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实践和探究的意义

(一)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有效性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是通过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化学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效率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不被学生广泛接受。而生活化教学在初三化学课堂的应用,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运用生活素材,让教学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发现、探究、到最后解决问题。不仅提高学生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更好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初三化学教学的效率。

(二)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方式

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可以有效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方式。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化学知识的探究上面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面对化学问题能够积极去思考,主动去质疑和探索,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现出学生在初三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对于初三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传统化学教学下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实践,动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极差,使得化学学习与生活实际严重出现脱节。而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从源头上改变这种欠缺的“务实”能力,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三化学中关于《碳及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炭的学习。在生活中为了使房屋里的有毒气体含量减少,许多家庭会选用活性炭作环保剂。这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性强,将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收过滤,净化空气.同样碳又可以在冶铁时作为原料,它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铁离子还原成铁单质;碳如果加在橡胶中做成轮胎,又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这就是运用碳这种物质很稳定,不易分解。同样是碳,但在生活的运用却不相同。这就是注重初中化学知识生活化后能够解释生活中遇见的化学问题。

三、初三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实践和探究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既然是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探究和实践,那么就应该在教学中依据生活化的原则与标准。辩证的唯物主义说过,任何的知识以及学问都是源自于生活和经验,所以在初三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汲取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正确指导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和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三化学中学习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这一化学过程时,化学教师先抛出一个生活问题,为什么市场上销售的速食米饭在户外只要加一点凉水就可以让米饭迅速变成热饭?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这个问题的热情。在实验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对比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在反应中短时间快速放热,最终加热米饭。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提问,让学生在探索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开放、创新原则

任何探究性教学都包含着开放以及创新的特点,所以初三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實践与探究也不例外。面对生活化教学,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尽情思考和发动大脑进行想象,所以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外加一种创新的引导模式是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最终达到解决生活问题,掌握初三化学知识的目的。

(三)协作原则

对于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和探究还必须要遵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原则。因为对于许多生活化问题,学生短时间内由于没有接触,所以很容易导致大脑“短路”,如果不能被唤醒,走出思维的误区,那么既费时间,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合作与协作就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思维的唤醒,有一个知识联系到另一个知识,实现问题高效探究和解决,最终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协同能力,让学生收获更多。

结束语:

初三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更为关键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学习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的化学学习中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葛庆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1:24-26.

[2]陈丽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6:139.

上一篇:三年级跟妈妈去上班日记500字下一篇:维修班组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