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政府采购信息

2024-06-25

防城港市政府采购信息(精选8篇)

篇1:防城港市政府采购信息

(网络传输)

防 城 港 市

财 政 局 文 件

防财字〔2010〕107号

关于确定第二期防城港市本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

代理采购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在我市开展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行为,根据中共防城港市委员会办公室、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清正廉洁三十条>的通知》(防办发〔2009〕18号)有关规定,我局在总结第一期市本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业务情况的基础上,委托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第二期防城港市本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用范围

(一)市本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 1

程和服务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社会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二)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方式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必须在备选库中随机抽取采购代理机构;采用询价、单一来源方式的政府采购项目,由采购人直接从备选库中自行选择采购代理机构。

一、中标代理机构及其代理服务费

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广西云龙招标有限公司、广西科文招标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广西科联招标中心、广西德胜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广西鑫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中意招标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和广西翔正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市本级政府采购业务的代理机构,其代理服务收费由供应商按照国家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下浮20%支付。采购代理机构在代理询价、单一来源方式以及定点采购(协议供货)的政府采购项目时,应适当收取代理费,以降低采购成本。

二、代理政府采购业务有效期

本期确定的市本级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业务代理有效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止。

四、代理机构抽取程序及有关要求

(一)代理机构抽取

1.采购人根据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审批的政府采购计划,在抽取委托代理机构的前1天填写好《防城港市本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抽取申请表》(详见附件1)。

2.采购人的代表凭单位合法有效的授权书(详见附件2)和身份证参与抽取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活动,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从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

备选库中随机抽取,抽取结果由采购人通知被抽取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

3.该服务所有的政府采购项目将按照采购金额的大小划分为四个档次: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不含5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不含1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每一档次内将按照本次确定为市本级政府采购业务的代理机构的家数设均等抽取机会,抽取方式为随机抽取,凡在某档次内已被抽取的代理机构将不再被抽取,直至每家均被抽中一次后再恢复均等抽取机会,以此类推循环抽取。

4.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抽取结果确定后,由采购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电脑自动生成的《防城港市本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抽取情况登记表》(详见附件3)签字确认,并与抽取过程的有关记录一起存档备案。

(二)有关要求

采购人及采购代理机构必须签订《防城港市本级政府采购项目委托代理协议书》(详见附件4),采购人在签订政府采购协议书3个工作日内,按规定送1份协议书到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

五、违约处理

在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过程中,代理机构拒签协议或不履行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取消其在市本级的政府采购代理业务资格。市财政局对代理机构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监督检查和考核结果将作为代理机构今后参加市本级政府采购代理业务投标时的评标要素之一。如代理机构或采购人有违约行为的,当事人应将有关情况书面向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联系电话:0770-6102369)反映。如反映情况属

实,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并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1.防城港市本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抽取申请表

2.抽取采购代理机构授权委托书(格式)

3.防城港市本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抽取情况登记表

4.防城港市本级政府采购项目委托代理协议书(格

式)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篇2:防城港市政府采购信息

为更好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得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和市政府有关要求,编制本报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以及21010年工作计划。本局门户网站http://上可下载本报告的电子版。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连云港市财政局办公室,电话:85521530

一、概述

今年以来,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按照新要求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进行修订和完善,对新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财政局后台重新进行建设,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框架。按照新的纲目分类,重新设置信息公开条目。同时根据新的框架结构,重新梳理充实公开内容。目前共有76条文件信息上网公开。二是加强部门网站建设。抓住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契机,对局门户网站进行改造,进一步整合部门各业务网站,改善网站设计和功能调整,充实内容,丰富栏目,加强沟通,部门网站以全新的形象展示财政部门和财政工作。三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体系。在健全领导体系的同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表,明确财政局网站由局办公室统一负责规划建设、内容保障协调和信息更新维护的督促检查工作,各处室是网站建设的共建单位,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及时公布相关政策文件,主动提供工作动态信息。四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管理。制定连云港市财政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我局2009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002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33条,占16.6%;政府采购信息1411条,占70.5%;办事公告27条,占1.35%;业务信息531条,占26.5%。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本局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上采用了政府网站开辟了专栏,并重点加强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受理处的建设,形成统一受理、统一办理、规范服务的工作流程,为公众了解信息提供便利。

三、依申请公开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009,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未采用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我局提出申请,获取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目录以外的其他政府信息。大多都以电话咨询等予以解决。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为最大限度的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我局对涉及的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全部减免所有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09年我局未接到公开权利人提出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因此,也没有发生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

对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主要在公开力度和涉及面上还有待加强,工作责任体系落实需要进一步强化。针对这些不足,我局将在新的一年里,着力推进网站更新和完善,加强工作督查和落实,真正把信息公开工作办到实处,打造透明财政。

二○一○年一月十六日

附表:

主动公开情况统计

依申请公开情况统计

咨询情况统计

篇3:连云港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1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 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介发展迅速。浙江省衢州市1998年在全国率先运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网络技术, 借鉴公安110快速反应的形式, 建立了农技110服务中心, 为农业、农村、农民开展便民服务。此后, 全国许多地方都借鉴浙江衢州经验, 建立了本地区的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 有“农技110”、“三农在线”、“农网广播”等多种形式。

2006年, 农业部联合信息产业部门开通了“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 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农产品市场供应、价格等全方位的即时信息服务。全国统一农技服务热线的开通, 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目前, 浙江、海南、河北、北京、安徽、四川、湖北等20多个省市都已经建立了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 通过电话、网络的形式, 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技术难题解答、市场供需信息、专家坐诊等服务, 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2 连云港市农业信息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7年开始, 连云港市将“农业信息化”列为市级科技专项予以重点支持。几年来, 在科技项目的支持带动下, 农业和信息两部门密切配合, 连云港市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基本建立起“市—县 (区) —乡镇—村 (涉农企业) ”4级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专家决策系统已应用于生产实践, “12316”农技服务热线已经成为农民获得实用技术的一个途径, 一大批实用技术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

虽然连云港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 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信息资源匮乏、滞后, 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及共享体系不健全;三是专家库成员尚需充实。

3 构建连云港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连云港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主要借鉴国内已经开通以“12316农业服务热线”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通过与连云港市信息部门协作, 综合运用电话、网络、短信平台等信息服务手段, 将现有的农业科技服务热线“12316”、“农技短信通”等单一系统整合配置, 并开通“连云港市12316农业科技专业网站”, 结合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 构建连云港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

3.1 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库

农业信息资源库是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基础, 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库, 如果信息匮乏, 就如同无源之水。信息采集是农业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基本要素, 建好资源库要做好以下信息的采集: (1) 农业科技信息。包括种植、加工、保鲜、包装、贮藏、运输等技术, 初期可考虑重点以农作物种植技术为主。 (2) 农业市场供求信息。一方面, 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作为信息点, 及时搜集, 科学处理, 准确发布;另一方面, 链接周边区各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 收集农产品价格行情, 定期在网上发布, 为当地种养大户及农产品营销组织提供信息参考。 (3) 农村政策法规信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指导服务连云港市农业, 从“三农”角度考虑农业问题。

3.2 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建成的连云港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将集“12316农业服务热线”、“手机短信服务”、“专业化网站”、传统农技推广模式4套系统于一体, 汇聚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法律法规、专家咨询、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综合信息, 提供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人工在线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专家热线由市县级专家进行电话门诊, 直接为“三农”服务;短信服务通过短信平台实现信息双向交流, 实现网站、热线等平台的互动, 农业企业或农民通过短信就可以将信息发布到互联网平台, 借助平台传播;专业网站开辟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示范、12316热线咨询、短信服务、农事农情、供求信息和视频点播等栏目, 宣传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 适时发布农事农情, 采集市场信息, 建立农产品价格数据库, 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挖掘营销商机[2]。有针对性的服务本区域的农业、养殖业龙头产业, 积极合作开发农业专家智能系统, 为产业龙头提供个性信息化服务, 如推广水稻精确栽培专家系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等, 使得种养大户能够在网上看信息、学技术、卖产品, 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3.3 建立专家库和信息服务联盟

一是组织全市农业知名专家以及具有专长、特长的农业科技人员组成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专家系统, 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指定专家回答, 并与全省农技专家库相链接, 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科技信息化服专家咨询系统, 供农民朋友和农业用户选择。同时, 通过建立信息联盟, 实现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经营实体和农业专家密切合作, 建立直通车式强大的信息联盟, 将各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组合, 形成功能强大的信息数据库, 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

4 连云港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预期效果

4.1 提升农业服务手段

打造了一个集电话服务系统、远程视频系统、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子网站系统、虚拟科技馆组成的六位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实现了农民求助的简单化和便捷化, 技术服务和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综合化, 服务方式的科学化和高效化。针对农业重大灾害, 利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救灾和病虫害防治信息, 迅速组织视频培训, 指挥协调全市农业科技人员投入生产服务工作[3]。

4.2 加快农业科技普及

在全市县、乡农业服务中心建立50个虚拟农业科技馆展示中心, 在服务站 (点) 、示范村、示范园区建立100个展示窗口, 免费开放。同时, 各级农业部门、服务站经常组织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活动,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

4.3 推动农业科技和信息进村入户

农业12316公益服务热线与共享平台搭建了一个农村科技和信息传播的平台, 通过平台建设, 使之成为农民学习科技、获取信息的场所和服务终端, 使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成为科技和信息进村入户的推动者, 有效解决了农村信息化推广“最后一千米”的问题[4]。

4.4 推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开展信息和技术服务, 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同时大力开展电子农务工作, 以连云港农业信息网为依托, 以县区、乡镇信息服务站 (点) 为信息发布和采集站, 从而帮助农民获取技术和信息, 有效促进生产和销售, 使农业12316公益热线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4.5 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服务引入“企业运作、技物结合”机制, 信息和技术服务与农资销售相结合, 以服务换市场, 以市场促服务, 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实现平台自我发展壮大, 促进农业信息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霞, 张彬, 周智男.基于网络的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 (8) :65-67.

[2]陆利明.建设农业信息平台开拓信息服务渠道[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5) :17-18.

[3]杨悦欣.基于B/S结构的设施农业信息平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5) :872-873.

篇4:加大国产信息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我国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制度不完善

“国货”认定缺乏标准。《政府采购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其中“国货”的界定依照国务院规定执行,但目前相关法规仍处于起草修改阶段。国务院法制办于2010年1月11日公布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本国货物”的规定是“在中国境内生产,且国内生产成本超过一定比例的最终产品”,仅通过产品成本组成界定,未涉及技术要求。2010年5月21日,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联合起草了《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延续了《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并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本国产品是指在中国关境内生产,且国内生产成本比例超过50%的最终产品”。从已出台的法律法规来看,我国最基本的国货标准还没有形成,对国货的界定还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

强制性要求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在国家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我国对信息安全产品政府采购进行了相关规定。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印发了《关于调整信息安全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要求的公告》,要求8类13种信息安全产品进入政府采购前必须实行强制性认证。2010年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信息安全产品实施政府采购的通知》,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按国家标准认证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但据了解,在有些实际招标文件中并未要求产品获得信息安全强制性认证资格。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管理不完善,二是缺乏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同时也缺少权威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采购要求和采购目录。

国家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采购没有制度支持。

我国《政府采购法》只适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对国有企业不适用。而采购大户——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单位主要为国有企业或国有金融机构,其采购行为不受政府采购法律的约束,无需购买国货和强制认证。这就导致事关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在采购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时,主要由企业自行决定,大量采购国外或外资控股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国外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实例

2006年3月,美国国务院经招标确定采购联想集团价值约1300万美元的1.6万多台计算机设备。美中经济安全调查委员会以“使用联想计算机会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灾难性后果”为由,提出强烈反对,并将意见提交至国会。最后美国政府调整了原来的采购计划,在联想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签订的安全协定上又多加了限制条件,要求联想在参与美国的政府采购时,不得以任何形式索取、接受、维护、鉴别有关美国政府定购电脑产品的用户信息,同时还宣布将会修改政府采购流程。联想必须通过美国政府认可的本地第三方公司向美国政府部门提供产品及售后服务,同时必须无条件接受美国安全部门对其信息系统使用情况的检查。

IBM的台式计算机曾一直是日本防卫厅采购目录的“注册厂商”,也曾经是日本防卫厅重要的计算机设备提供者。但在IBM的台式计算机部门被联想收购后,日本防卫厅在2006年4月以防止“中国制造”的台式计算机“渗透”而造成泄密为理由,拒绝接受联想生产的IBM品牌台式计算机,从此联想无缘日本防卫厅电脑采购招标。

政策建议

政府部门加大对国产信息类产品的采购执行力度。要在不违背WTO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设计,明确“本国货物”的认定标准及量化指标,建立信息安全标准化体系和政府信息类产品采购指南;强制要求各部门在本国货物能够满足应用需求时,必须采购本国货物并优先采购目录内的产品;因技术原因确需采购非本国货物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同时该产品也必须通过国家的信息安全检测认证,并以此为对价,要求国外厂商开放涉及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

针对特殊行业的企业采购设立专门制度规范。对于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业,如石油、电力、军工和金融等,其信息产品采购行为不能与一般的企业采购等同,应借鉴政府采购法律有关规定和程序要求,设立专门制度,加强对特殊行业企业采购的管理。

在坚持采购本国货物的基础上,对国外企业及外资控股企业参与的信息类产品采购设定更为严格的准入细则。例如,微软、IBM等外资控股企业的售后服务必须通过中国第三方非外资控股企业代理进行,禁止国外企业及外资控股企业直接为政府部门服务。

篇5: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加快项目审批核准

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业主要完成的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施工设计等;同时包括发改、国土、林业、环保、规划、建设、水利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行政审批、核准或备案工作。

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主要包括申请政府投资建设资金(各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用于基本建设的其它财政性资金)的项目,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发改部门负责新建项目审批,经贸部门负责技改项目审批),项目业主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分别向规划、国土和环保等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等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向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申请办规划许可、正式用地等手续。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主要包括企业投资建设不使用政府性资金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外商投资项目等,项目业主直接向规划、国土和环保等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等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项目申请报告。项目业主依据项目核准文件向规划、国土等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正式用地等手续。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主要包括企业投资建设不使用政府性资金的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等,项目业主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分别向规划、国土和环保等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和环评审批等手续。具体审批工作流程详见《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图》。

政府各职能部门既要支持帮助项目业主开展前期工作,同时也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最简明的流程为项目提供便捷的审批服务。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整合工作流程。项目审批单位进一步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压缩审批时限,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程。

(一)全程做好项目审批指导服务,加快审批速度

1.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申请,由各相关审批单位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负责人在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当场审查,对符合有关规定条件能即时办理的事项要即时办理;对手续、材料不完备或不符合法定条件、未按规定程序和受理要求办理的,应一次性告知需补办的手续、材料、办理程序、受理要求等;对服务对象所咨询的事项,应一次性清楚地告知咨询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所需资料、有关手续等;对服务对象要求办理或咨询的事项不属于部门业务职责范围的,要尽可能告知对方负责承办的单位、地址等,并做好联络、协调工作。对服务对象应耐心地做好指导、解释、说明工作,做到热情接待,详细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有关问题。

2.委托授权制度。具有项目审批权的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审批窗口,不断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政务服务工作机制。具有审批权的部门要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出具授权委托书,将市政府公布保留的相关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能够现场办结的委托给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现场办理;对于不能够现场办结的事项,由政务中心窗口负责人受理,并明确告知办事人办结时限。各部门窗口负责人为部门政务服务窗口的“首席代表”,各审批部门要选派业务骨干人员进驻政务服务窗口从事行政审批业务。

3.重大项目代办制度。由市招商促进局牵头,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防城港市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选择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担任代办员。凡在防城港市区域内、符合产业导向、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投资者在符合申报条件的前提下,均可提出委托申请,委托政府设立的专门代办机构,无偿(除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由投资者交纳的费用外)代办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全面推进项目审批流程再造,优化审批程序

具有项目审批权的各个部门,要对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环节重新清理。一是进一步梳理审批事项,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能合并审批的事项尽量合并,能减少审批的事项尽量减少,优化后的审批流程要制作工作流程图并对外公示,不得设置与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无关事项和条件。二是要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申报材料,凡是审批、核准、备案等上一阶段项目前期工作已经提供过的同一材料、文件,下一阶段的相关报批应当免予提供。

(三)严格执行项目审批限时办结,提高审批效率

符合规定条件经审查同意的项目受理材料,必须在本部门公开承诺的办理时限内办结。对只需进行形式要件审查的行政审批事项,由窗口现场办理,确保现场办结率100%;对需要作实质内容核实的行政审批事项,由窗口及时移交到相关职能科室马上就办,限时办结送达窗口。应急事项,根据工作需要,随叫随到,连续办理,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属国家和自治区审批核准权限的项目,符合申报条件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转报工作。

三、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

(一)市本级财政逐年增加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切实保障我市申请中央投资、自治区及市本级重大项目的前期经费。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做好全市项目前期经费和前期工作进度计划安排,确保申请中央、自治区和市本级投资项目成熟达到申报要求,确保新开工项目前期手续完备。

(二)各县(市、区)、管委会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财政对项目前期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障项目经费。强化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安排制度,优先安排重大项目前期经费,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五、实行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制度

篇6:防城港市政府采购信息

防政办发〔2009〕10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防城港市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日

防城港市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市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管理,加快我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配套领域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切实提高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信用贷款资金是指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借款人(以下简称“指定借款人”)向各金融机构承贷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项目贷款资金。

第三条 凡以市人民政府信用为基础,利用各金融机构贷款资金支持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统借统还原则:凡以市人民政府信用为基础,利用各金融机构贷款资金支持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项目,由指定借款人统一向各金融机构借款,并负责统一还款。

(二)“谁收益、谁投资、谁担保、谁还款”原则:市直属项目业主和各县(市、区)政府及其项目业主,应按有关规定筛选融资项目,落实项目资本金,具体办理贷款的手续,提供担保和抵押(质押)手续,合理规范使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并按时偿还。

(三)专款专用原则:政府信用贷款资金必须按贷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必须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四)效益原则:利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建设的项目,在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必须厉行节约,防止损失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条 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执行基本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筹集、拨付、使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按期筹集还贷资金,保证按期还本付息;做好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分析工作;加强工程概预(结)算、决算管理,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 市发改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指定借款人、项目业主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安排和使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

第七条 市发改委主要职责:经市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政府信用贷款项目的初选和审核,并建立政府信用贷款项目库,及时将政府信用贷款项目审核情况呈报市人民政府审定;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为指定借款人出具向各金融机构申请借款和签订借款合同的书面通知;负责政府信用贷款项目投资计划的安排。

第八条 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在项目申请时对贷款项目计划进行审核;对指定借款人拨付政府信用贷款资金进行审批;监督检查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安排资金对指定借款人进行补贴,用于政府信用贷款本息的按期偿还。按照《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防城港市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防政发〔2008〕14号)和《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防城港市政府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防政发〔2008〕40号)的有关规定,正确履行财政部门的职责。

第九条 指定借款人主要职责:

(一)汇总、编报政府信用贷款资金支出预算;汇总、编报月度和项目资金财务报表并按时报送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二)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指定和项目业主的委托,与各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

(三)根据与各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及有关部门的审批,及时拨付政府信用贷款资金,保证工程款及时支付;

(四)根据与各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向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报送政府信用贷款资金还本付息计划,确保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对项目无直接收益或虽有直接收益但不足归还贷款本息的,向市财政局申请补贴资金;

(五)指定借款人与各项目业主之间的管理职责由双方按有关规定另行签订协议约定。

第十条 项目业主的主要职责:

(一)按照银行贷款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可研、环评、规划、土地、资本金筹措等前期工作;

(二)贯彻执行基本建设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内部管理制度;

(三)及时上报政府信用贷款资金使用计划,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编制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和基本建设财务决算;

(四)办理工程与设备价款结算,控制费用性支出,合理、有效使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

(五)组织编制项目的工程概预算,组织实施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等工作;

(六)及时编制月度、季度、财务报表并报送有关部门,项目竣工后,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七)及时上报还本付息计划,积极筹措资金,按期还本付息,确保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第三章贷款项目的申报、审核、下达及调整

第十一条 政府信用贷款项目由市人民政府统一审定。各县(市、区)、市直属部门和市直有关企业等单位利用市融资平台(即指定借款人)向各金融机构贷款的,必须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委托指定借款人统一办理借贷业务。

第十二条 纳入政府信用贷款范围的项目必须是政府投资项目,即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含市直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含其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为建设主体的项目。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授权市发改委、财政局、市金融办等单位负责融资项目审核。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必须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财政的承受能力,合理从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上报的项目中筛选融资项目,提出审核意见后,征求融资银行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四条 融资项目选定后,由市金融办统一建立融资项目库,并统筹协调全市融资工作。

第十五条 纳入政府信用贷款的项目,项目业主要按时报送给指定借款人,由指定借款人凭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出具的书面通知书,向金融机构提出借款申请。第十六条 政府信用贷款项目需要变更的,报送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金融办审核后,由市金融办呈报市人民政府审定。最终变更项目清单经市人民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协商一致后确定。

第四章项目前期工作的完善

第十七条 各项目业主要加快推进项目的可研、环评、规划、土地、资本金筹措、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按照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要求,完善项目贷款手续。各级各部门要简化项目申请审批程序,提高项目成熟度,争取早日签订借款合同,实现贷款项目早开工,贷款早投放,早产生效益。

第五章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手续的办理

第十八条 指定借款人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指定和项目业主的委托与各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项目业主是贷款项目的用款人。指定借款人、项目用款人共同与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三方的权利、义务由合同约定。

第十九条 项目贷款手续的办理主要由项目业主负责,需要以指定借款人名义办理贷款手续的,由项目业主负责收集相关材料提供给指定借款人并由指定借款人加盖单位公章,指定借款人要积极配合。

第二十条 贷款项目的担保由各项目业主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提供。

第二十一条 指定借款人以“政府补贴权益”向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质押担保,市属项目业主以拥有权属的土地、经营权和经营收入等资产对指定借款人提供反担保,如果不实行担保或反担保,需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利用市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的项目,除了提供满足金融机构贷款需要的条件外,项目所属各县(市、区)政府须向市人民政府和指定借款人出具委托指定借款人向金融机构统一借款的书面文件,并提供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同意本级政府在项目用款单位无能力还款或到期不能偿还贷款的情况下,由县(市、区)本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偿还,或通过市财政抵扣县(市、区)的税收返还款和财政补助款偿还的书面决定议案。

第二十三条 委托借款手续费的收取,由指定借款人向项目业主收取。收取标准为:按贷款额度千分之二收取。

第六章资金的拨付和使用

第二十四条 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根据当年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资金额度和工程进度情况,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并抄送有关金融机构、指定借款人。

第二十五条 有关金融机构根据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和借款合同的有关约定,向指定借款人发放贷款。

第二十六条 项目业主使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要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银行开户情况须报市发改委、财政局备案,同时送指定借款人备案,开户银行和账号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二十七条 为使市发改委、财政局和市金融办及时掌握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偿还情况,指定借款人和项目业主应建立政府信用贷款资金台帐,及时向市发改委、财政局和市

金融办报送资金报表。

第二十八条 政府信用贷款资金使用审批按以下程序办理:承建单位根据当期实际完成的工程投资额,认真填写“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用款申请表”(格式附后),并按以下程序报批:承建单位→监理单位→项目业主(用款单位)→指定借款人→市财政局。

第七章资金的偿还

第二十九条 指定借款人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对无直接收益项目和虽有直接收益但项目直接收益不足归还贷款本息的,指定借款人无法按借款合同偿还贷款的项目,属于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在项目业主无能力还款或不能按期还款时,由市财政局安排资金对指定借款人进行补贴,其补贴还款作为市人民政府增加对指定借款人的资本投入。属于县(市、区)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同级财政部门在编制财政预算时,需根据项目业主还本付息计划合理安排资金,保证贷款及时偿还,如项目业主无能力还款或不能按期还款时,先由市财政局安排资金对指定借款人进行补贴,再由县(市、区)向市财政局返还补贴资金,对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缴付贷款本息的,按逾期贷款资金处理,由市财政局参照自治区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措施,扣减县(市、区)的税收返还款和财政补助款,并从逾期之日起,按规定计收罚息,确保政府信用贷款按时偿还,维护政府信誉。

财政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同意后列入同期财政预算。

第八章贷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

第三十条 指定借款人不作为用款人时,政府信用贷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由项目业主(即用款人)负有完全责任。项目业主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的规定,加强资金管理,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生产。

第三十一条 贷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等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防城港市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防政发〔2008〕14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二条 具有监督、检查职能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政府信用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了解掌握资金到位、使用和工程建设进度情况,督促项目业主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如发现项目业主有截留和挪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未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弄虚作假骗取政府信用贷款资金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应通知相关部门停止办理有关贷款提取手续,追回项目贷款投资,并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项目业主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利用政府信用贷款资金建设的项目,其工程竣工决算必须依法审计。

第十章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的转借及管理

第三十四条 指定借款人将政府信用贷款资金转借给县(市、区)使用的,县(市、区)必须有明确的且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的建设项目。

第三十五条 转借给县(市、区)使用的政府信用贷款资金项目的审批,按第十三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指定借款人将政府信用贷款资金转借给县(市、区)使用的,指定借款人要和县(市、区)签订贷款资金转借合同书,双方的权利、义务由合同约定,转借贷款手续费的收取按第二十三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转借贷款资金的偿还按第二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7: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07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

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通报

贵政办〔2008〕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2007年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书》有关规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07年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但各县市区在控制死亡人数方面呈现不均衡的态势。200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825起,同比下降14.43%;死亡181人,同比下降4.23%。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范围之内,比控制指标少死亡8人,经自治区检查考核获得优良档次。港北区、港南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均控制在考核指标范围内:港北区(77.78%)比控制指标少死亡12人;港南区(94.4%)比控制指标少死亡1人;另有桂平市、平南县、覃塘区突破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平南县突破3个百分点,比控制指标多死亡1人;桂平市突破10个百分点,比控制指标多死亡4人;覃塘区突破16.67个百分点,比控制指标多死亡5人。

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落实情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2007年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各县市区结合转变干部作风、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参与安全生产监管活动,审定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各个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为进一步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还与所属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分解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领导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以及相关人员交纳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还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日常督查工作。各县市区认真组织每季度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主要采取企业自检自查、县(区、市)全面检查的方式,对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均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各地针对节假日和全国、全区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的不同特点,重点对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旅游、食品卫生、学校、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行业和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切实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排查整改了一大批事故隐患。

(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7年,全市各级政府和村委会重点监督整治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共145项(其中自治区级1项,市级14项,县级54项,乡镇51项,村级25项),至2007年底共完成整改135项,整改率93.10%。其余尚未完成整改的隐患项目正在继续整改之中。

(四)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2007年6月至12月,各县市区组织辖区内的各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其中,6月至9月督促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企业进行自查自改,整治了一大批事故隐患;10月至12月先后两次开展“回头看”再检查,组织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规模以下企业、隐患排查申报为零的企业和在专项行动中发生较大事故的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补课”。截至2007年底,全市5067个生产经营单位共排查出隐患4229处,完成整改4100处,整改率97%。各地尚未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已实行分级管理,做到了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六落实”。各地还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和监控工作,组织、指导76家企业依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普查工作,共登记危险源196处。经辨识,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有12家,确认重大危险源16个。针对重大危险源,各地、各有关部门督促有关单位、企业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监控措施。此外,各县市区都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五)严厉打击取缔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行为。2007年,各地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安监、公安、国土、交通、工商、环保、建设、质监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做到有计划、按步骤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取缔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行业和领域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平南县设置了烟花爆竹监管股,加强对烟花爆竹非法生产“打非”的协调、督查工作。通过严查、严管、严罚,进一步规范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事故查处方面,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事故相关人员的责任。2007年立案查处的事故已全部结案。我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约见警示黄牌警告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发生重大事故、存在重大隐患或非法生产频发地区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予以紧急约见警示,责令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经统计,2007年全市共召开约见警示会20次,予以约见警示对象20个,落实整改26项,消除了一批重大事故隐患,有效防范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2007年,各地通过会议、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办班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常识的普及工作。经统计,2007年全市有2330家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员工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1.3万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知识答题竞赛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组织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共5099人,特种作业人员共3567人(包括再培训人数),经考核合格,均颁发上岗证和资格证,全市企业培训职工约6万人(主要由所在企业培训),培训外来工、农民工16200人。通过开展各层次安全知识培训,各层次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公安交警、交通、农机、消防、海事、建设等部门也开展了相关行业的安全培训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较大事故发生起数有所上升,全市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均属道路交通事故)8起,同比上升700%,死亡25人,同比上升730%。

二是发生工矿企业生产事故15起,同比上升25%;死亡17人,同比上升30.8%;直接经济损失68万元,同比上升33.33%。建筑工地死亡事故时有发生。

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小矿、小厂、小作坊、建筑施工包工队、交通运输企业和个体户违法经营现象突出、管理混乱,缺乏安全培训,员工安全技能低下,一些生产建设项目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安全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安全隐患未能得到有效整改,形成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灾区。

四是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欠账较多。高危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陈旧老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较差。

五是乡镇安监机构不健全。由于人员编制不足,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专职专编人员,大多数乡镇安监机构都挂靠在企业站,未能很好地履行安全监管工作职责。

六是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目前,我市高危行业企业使用农民工、临时工和外来工为主,这部分职工的文化水平、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客观上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七是部分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者文化水平低,只顾生产,不顾安全,受经济

利益驱使,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考评结果及奖励情况

按照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的《2007年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书》有关要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履职考核组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和量化评分。完成目标责任制的县市区分为优良、合格两个档次,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考评结果及奖励名单如下:

(一)考评结果

优良档次:港北区、港南区。

合格档次:平南县、桂平市、覃塘区。

(二)奖励名单

一等奖:港北区、港南区。

二等奖:平南县、桂平市、覃塘区。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三月十九日

篇8:防城港市政府采购信息

1 系统的技术路线

整个系统采用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层架构进行设计开发。 (1) 数据中心包括所有险种的参保单位、个人的参保信息、缴费信息、退休金及就诊等待遇信息, 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库, 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2) 应用服务器端, 根据业务特点划分:县市社保部门应用服务器, 医院、药店、税务、银行、财政、物价等部门执行五险业务的应用服务器。业务逻辑层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 实现标准的业务逻辑功能, 提供给前端的应用调用, 同时也实现和后端的数据交互。这些组件由中间件管理, 实现核心业务逻辑服务并将这些服务按名字广播, 管理并接受的服务请求, 向资源管理器提交数据操作, 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请求者。 (3) 客户端部署在客户机上, 主要实现项目相关业务及人机交互工作。该平台上的软件全部采用直观和图形化的界面实现业务开展和数据的管理, 是实现用户交互和数据表示的平台, 该平台为下一步的处理收集数据, 并向业务逻辑层请求调用核心服务处理, 并在客户端显示处理结果 (图1) 。

2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为规范各应用系统的建设, 实现信息系统内数据的充分共享和无障碍采集,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中各类数据库及其所管理的指标构成、信息分类、指标编码、数据库和字段的命名规则等遵循劳动保障部的统一规定。 (1) 业务数据库 (表) 名称的命名规则。数据库 (表) 名称的编码采用三层四位字符形式表示。第一层表示业务类别, 用1位字母表示, 按A~Z顺序排列;第二层表示信息主体类型, 用一位字母表示, 其中A为政策参数, B为单位, C为个人, D为其他主体, E为辅助性指标;第三层是由两位数字组成的顺序号, 取值范围为01~9, 例如单位基本信息库AB01, 个人基本信息库AC01。 (2) 业务类指标编码规则。业务指标编码用4层6位字符形式表示。第一层表示指标定义级别, 用1位字母表示, 其中:A为部级, B为省级, C为市级, D为县级。第二层表示业务类别, 用1位字母表示, 按A~Z顺序排列。第三层表示信息主体类型或政策参数标识, 用1位字母表示。第四层是由3位数字组成的顺序号, 取值范围为001~999。例如:单位代码AAB001, 个人姓名AAC003, 身份证号AAC002。 (3) 指标分类代码编码原则。指标分类代码是指当指标具有不同属性特征时, 需根据其属性属性特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 并对每一类属性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编码, 形成指标分类代码。对指标分类代码的定义包括:指标分类名称、代码值和解释。代码值优先采用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省劳社厅苏北五市统一应用软件建设的大力推动下, 我市按以上思路于2008年在苏北五市中率先启动金保工程, 市、县同步, 统一数据库, 统一征缴,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险合一”。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卡发行注册流程等4项工作流程的通知.劳社信息函 (2003) 14号.

[2]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的通知。劳社信息函 (2000) 13号.

[3]关于印发社会保障 (个人) 卡规范和安全要求的通知。劳社厅函 (2000) 76号.

[4]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金保工程, 统一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意见的通知 (劳社部函[2003]174号) .

上一篇:施工管理增值服务下一篇:证券发行制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