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增值服务

2024-06-25

施工管理增值服务(共6篇)

篇1:施工管理增值服务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第三版)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网上增值服务(4)考试用书的主要修订内容

一、如何进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布置?

根据建设部有关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的有关规定,项目经理部必须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1)施工临边、洞口交叉、高处作业及楼板、屋面、阳台等临边防护,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作业层要另加防护栏杆和18㎝高的踢脚板。

(2)通道口设防护棚,防护棚应为不小于5㎝厚的木板或两道相距50㎝的竹笆,两侧应沿栏杆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3)预留洞口用木板全封闭防护,对于短边超过1.5m长的洞口,除封闭外四周还应设有防护栏杆。

(4)电梯井口设置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的防护门,在电梯井内每隔两层(不大于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5)楼梯边设1.2m高的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的防护栏杆,18㎝高的踢脚板。(6)垂直方向交叉作业,应设置防护隔离棚或其他设施防护。

(8)高空作业施工,必须有悬挂安全带的悬索或其他设施,有操作平台,有上下的梯子或其他形式的通道。

二、如何进行施工现场防火布置?

(1)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订立消防制度或消防措施。

(2)按照不同作业条件和消防有关规定,合理配备消防器材,符合消防要求。消防器材设置点要有明显标志,夜间设置红色警示灯,消防器材应垫高设置,周围2m内不准乱放物品。

(3)当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m(或当地规定)时,为防止单纯依靠消防器材灭火不能满足要求,应配备有足够的消防水源和自救的用水量。扑救电气火灾不得用水,应使用干粉灭火器。

(4)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施工或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必须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

(5)现场动火,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设专人管理。五级风及以上禁止使用明火。(6)坚决执行现场防火“五不走”的规定,即:交接班不交待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不走、可燃物不清干净不走、发现险情不报告不走。

三、如何进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布置?(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线路

1)按照TN-S系统要求配备五芯电缆、四芯电缆和三芯电缆。

2)按要求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杆、横担、瓷夹、瓷瓶等,或电缆埋地的地沟。

3)对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设置木质、塑料等绝缘体的防护设施。

(2)配电箱、开关箱

1)按三级配电要求,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类标准电箱。开关箱应符合一机、一箱、一闸、一漏。三类电箱中的各类电器应是合格品。

2)按两级保护的要求,选取符合容量要求和质量合格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

(3)接地保护:装置施工现场保护零钱的重复接地应不少于三处。

四、施工现场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项目部应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治安保卫制度和责任分工,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2)施工现场在生活区域内适当设置职工业余生活场所,以便施工人员工作后能劳逸结合。

(3)现场不得焚烧有毒有害物质,该类物质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现场施工必须采取不扰民措施,要设置防尘和防噪声设施,做到噪声不超标(噪声限值可参见表2Z105026的规定)。

(5)为适应现场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现场应配备相应的保健药箱和一般常用药品及应急救援器材,以便保证及时抢救,不扩大伤势。

(6)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应在流行病发生季节及平时,定期开展卫生防疫的宣传教育工作。

(7)施工作业区的垃圾不得长期堆放,要随时清理,做到每天工完场清。

(8)施工现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施工垃圾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

五、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的内容是什么?

确定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指标),是组织制定与其有效管理方案的基础,也是项目经理部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制定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内容:

(1)控制和杜绝因公负伤、死亡事故的发生(负伤频率在6‰以下,死亡率为零);(2)一般事故频率控制目标(通常在6‰以内);(3)无重大设备、火灾、中毒事故及扰民事件;(4)环境污染物控制目标;(5)能源资源节约目标;

(6)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一般隐患整改率达到的目标(不应低于95%);(7)扬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应为100%);(8)施工现场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目标;(9)其他需满足的总体目标。

六、生产安全事故按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如何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100万元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质[2007]25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

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原则是什么?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进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既要及时、准确地查明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使责任人受到追究;又要总结经验教训,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因此,施工项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实施“四不放过”的原则:

(1)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3)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4)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八、如何进行事故报告?

根据《条例》和《若干意见》的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1.施工单位事故报告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用最快的传递手段,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向施工单位负责人报告;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事故。

2.建设主管部门事故报告要求

(1)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1)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2)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3)建设主管部门依照本条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建设主管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2)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上述规定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 时。

3.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工程项目、有关单位名称;(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的初步原因;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6)事故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员;

(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九、如何进行事故调查?

按照《条例》和《若干意见》的要求,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1.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应指定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人员,会同企业工会、安全管理部门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

2.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人民政府的授权或委托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履行下列职责:

(1)核实事故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情况、参与项目建设活动各方主体履行职责的情况;

(2)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认定事故的性质,明确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在事故中的责任;(4)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5)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6)提交事故调查报告。3.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十、如何进行事故处理? 1.施工单位的事故处理(1)事故现场处理

事故处理是落实“四不放过”原则的核心环节。当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做好标识,排除险情,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事故现场是追溯判断发生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人责任的客观物质基础。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像。

(2)事故登记

施工现场要建立安全事故登记表,作为安全事故档案,对发生事故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等级,负伤时间、伤害程度、负伤部位及情况、简要经过及原因记录归档。

(3)事故分析记录

施工现场要有安全事故分析记录,对发生轻伤、重伤、死亡、重大设备事故及未遂事故必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分析,查出主要原因,分清责任,提出防范措施,应吸取的教训要记录清楚。

(4)要坚持安全事故月报制度,若当月无事故也要报空表。2.建设主管部门的事故处理

(1)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人民政府对事故的批复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相关责任者实施行政处罚。处罚权限不属本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应当在收到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15个工作日内,将事故调查报告(附具有关证据材料)、结案批复、本级建设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建议等转送有权限的建设主管部门。

(2)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因降低安全生产条件导致事故发生的施工单位给予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相关单位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3)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给予罚款、停止执业或吊销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处罚。

十一、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相关法律责任如何规定? 1.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违法行为

根据《条例》规定,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包括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违法行为,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的违法行为,其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

(2)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3)迟报或者漏报事故;(4)谎报或者瞒报事故;

(5)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6)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7)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8)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9)事故发生后逃匿;

(10)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

(11)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12)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13)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2.法律责任

(1)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上述(1)~(3)条违法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上述(4)~(9)条违法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上述(1)、(3)、(4)、(8)、(10)条违法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上述(11)、(12)条违法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十二、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1.信息指的是用口头的方式、书面的方式或电子的方式传输(传达、传递)的知识、新闻,或可靠的或不可靠的情报。声音、文字、数字和图像等都是信息表达的形式。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应认识到信息也是项目实施的重要资源之一。

2.信息管理指的是信息传输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施工方在投标过程中、承包合同洽谈过程中、施工准备工作中、施工过程中、验收过程中,以及在保修期工作中形成大量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在施工方内部各部门间流转,其中许多信息还必须提供给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业主方、设计方、相关的施工合作方和供货方等,还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应有序地保存,可供其他项目施工借鉴。上述过程包含了信息传输的过程,由谁(哪个工作岗位或工作部门等)、在何时、向谁(哪个项目主管和参与单位的工作岗位或工作部门等)、以什么方式、提供什么信息等属于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这就是信息管理的内涵。信息管理不能简单理解为仅对产生的信息进行归档和一般的信息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为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和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施工单位和其项目管理部门都应设置专门的工作部门(或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管理。

3.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使项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是存储的一项工作)、处理和交流。

上述“各个系统”可视为与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行有关的各系统,它可分为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管理子系统、实施阶段管理子系统和运行阶段管理子系统。其中实施阶段管理子系统又可分为业主方管理子系统、设计方管理子系统、施工方管理子系统和供货方管理子系统等。

上述“各项工作”可视为与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行有关的各项工作,如施工方管理子系统中的工作,包括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等。

上述“数据”并不仅指数字,在信息管理中,数据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它包括数字、文字、图像和声音。在施工方项目信息管理中,各种报表、成本分析的有关数字、进度分析的有关数字、质量分析的有关数字、各种来往的文件、设计图纸、施工摄影和摄像资料和录音 资料等都属于信息管理中的数据的范畴。

4.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的目的旨在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5.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包括在项目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设计准备、设计、施工和物资采购过程等)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以及其他与项目建设有关的信息,它有多种分类方法。

6.据有关国际文献的资料统计:(1)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

(2)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3)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

由此可见信息交流对项目实施影响之大。以上“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指的是一方没有及时, 或没有将另一方所需要的信息(如所需的信息的内容、针对性的信息和完整的信息),或没有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如设计变更没有及时通知施工方,而导致返工;如业主方没有将施工进度严重拖延的信息及时告知大型设备供货方,而设备供货方仍按原计划将设备运到施工现场,致使大型设备在现场无法存放和妥善保管;如施工已产生了重大质量问题的隐患,而没有及时向有关技术负责人及时汇报等。以上列举的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

十三、施工项目相关的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

施工项目相关的信息管理的主要工作如下。

1. 收集并整理相关公共信息。

公共信息包括: 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信息市场信息以及自然条件信息。2.收集并整理工程总体信息。3. 收集并整理相关施工信息。4. 收集并整理相关项目管理信息。

项目管理信息包括:项目管理规划(大纲)信息,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项目进度控制信息,项目质量控制信息,项目安全控制信息,项目成本控制信息,项目现场管理信息,项目合同管理信息,项目材料管理信息、构配件管理信息,工、器具管理信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项目机械设备管理信息,项目资金管理信息,项目技术管理信息,项目组织协调信息,项目竣工验收信息,项目考核评价信息等。

十四、信息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施工方、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其他各方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任务,为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以及实现有序的和科学的信息管理,各方都应编制各自的信息管理手册,以规范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管理手册描述和定义信息管理的任务、执行者(部门)、每项信息管理任务执行的时间和其工作成果等,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确定信息管理的任务(信息管理任务目录);(2)

确定信息管理的任务分工表和管理职能分工表;(3)

确定信息的分类;(4)

确定信息的编码体系和编码;(5)

绘制信息输入输出模型(反映每一项信息处理过程的信息的提供者、信息的整理 7 加工者、信息整理加工的要求和内容以及经整理加工后的信息传递给信息的接受者,并用框图的形式表示);

(6)绘制各项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图(如信息管理手册编制和修订的工作流程,为形成各类报表和报告,收集信息、审核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信息传输和发布的工作流程,以及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等);

(7)绘制信息处理的流程图(如施工安全管理信息、施工成本控制信息、施工进度信息、施工质量信息、合同管理信息等的信息处理的流程);

(8)确定信息处理的工作平台(如以局域网作为信息处理的工作平台,或用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处理的工作平台等)及明确其使用规定;

(9)确定各种报表和报告的格式,以及报告周期;

(10)确定项目进展的月度报告、季度报告、报告和工程总报告的内容及其编制原则和方法;

(11)确定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12)确定信息管理的保密制度,以及与信息管理有关的制度。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在国际上工程管理领域产生了信息管理手册,它是信息管理的核心指导文件。期望我国施工企业对此引起重视,并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

十五、信息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项目管理班子中各个工作部门的管理工作都与信息处理有关,它们也都承担一定的信息管理任务,而信息管理部门是专门从事信息管理的工作部门,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1)负责主持编制信息管理手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信息管理手册的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检查和督促其执行;

(2)负责协调和组织项目管理班子中各个工作部门的信息处理工作;(3)负责信息处理工作平台的建立和运行维护;

(4)与其他工作部门协同组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形成各种反映项目进展和项目目标控制的报表和报告;

(5)负责工程档案管理等。

十六、工程管理信息化和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1.信息化指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信息化是继人类社会农业革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信息资源”涉及范围非常广,从地域上划分,有国内信息资源和国际信息资源,它们都可再按地域细分;从信息的领域区分,则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类等,它们也可再细分;从信息内容的属性划分,则有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类等,其他的信息资源的划分方法,此略。信息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它应得以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包括有关数据处理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在国际社会中认为,一个社会组织的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实施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思路是:(1)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2)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中心;(3)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4)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5)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8(6)全面推动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工程管理信息化属于领域信息化的范畴,它和企业信息化也有联系。2.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它反映在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观念上,也反映在有关的知识管理上,还反映在有关技术的应用方面。

在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2000中国高层年会上提出“认知数字经济、改善数字生态、弥合数字鸿沟、消除数字冲突、把握数字机遇”是当前推动信息化的重要战略任务。

3.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施工管理信息化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分支,其内涵是:施工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施工管理信息化是建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工程管理的信息资源包括:(1)组织类工程信息;(2)管理类工程信息;(3)经济类工程信息;(4)技术类工程信息;(5)法规类信息等。

应重视以上这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值,即有利于节约投资/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和提高建设质量。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4.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有一个相应的发展过程:

(1)70年代,单项程序的应用,如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程序、施工图预算程序等;

(2)80年代,程序系统的应用,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施管理信息系统

(FMIS—Faci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等;

(3)90年代,程序系统的集成,它是随着工程管理的集成而发展的;(4)90年代末期至今,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管理。

5.工程项目大量数据处理的需要,在当今的时代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主要指的是数据处理设备和网络)进行信息管理。其核心的技术是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即在网络平台上(如局域网或互联网)进行信息处理,如图2Z107012-1所示。图2Z107012-1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平台

在国际上,许多建设工程项目都专门设立信息管理部门(或称为信息中心),以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一些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专门委托咨询公司从事项目信息动态跟踪和分析,以信息流指导物质流,从宏观上和总体上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控制。

十七、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是什么?

1.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可吸取类似项目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许多有价值的组织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法规信息将有助于项目决策期多种可能方案的选择,有利于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目标控制,也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2.通过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能实现:

(1)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图2Z107012-2);(2)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3)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4)信息获取便捷;(5)信息透明度提高;(6)信息流扁平化。

图2Z107012-2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的意义在于:(1)“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有利于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有利于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并有利于项目的文档管理;

(2)“信息处理和变换的程序化”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并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3)“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使数据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并可提高数据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

(4)“信息获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信息流扁平化”有利于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篇2:施工管理增值服务

2012年增值服务(2)

综合测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东盛建设公司准备实施一个大型地铁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任务。为提高项目组织系统的运行效率,决定设置纵向和横向工作部门以减少项目组织结构的层次。该项目所选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是(B)。

A.线性组织结构 C.职能组织结构

B.矩阵组织结构 D.项目组织结构

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施工平面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

A.施工成本计划

B.施工完工计划

C.施工进度计划

D.施工费用计划

3.某建筑工程公司作为总承包商承接了某高校新校区的全部工程项目,针对其中的综合楼建设所作的施工组织设计属于(B)。

A.施工规划

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施工组织总设计

D.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在项目管理任务分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可以采用的组织工具是()。A.任务结构图

B.管理职能分工表 C.工作流程图

D.工作任务分工表

5.某一年产量为50万t乙烯的石油冶炼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最终确定天翔工程总承包公司负责完成该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任务,该项目所采用的工程项目承包模式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作(C)。

A.D+B承包模式

B.D-B-B承包模式

C.EPC承包模式

D.BOT承包模式

6.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建设项目总承包方自身的利益和()。

A.业主的利益

B.施工方的利益

C.项目的利益

D.供货方的利益

7.对工程项目施工负有全面管理责任的是(D)。

A.建设单位项目部

B.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 C.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D.施工方项目经理 8.单位工程技术组织措施设计中不包括()。A.安全保证措施

B.资源供应保证措施

C.质量保证措施

D.环境保护措施

9.对施工项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的处理主要是()。A.追究法律责任

B.追究经济责任 D.吊销建造师资格 C.追究社会责任

10.某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隐患,但由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经验不足,没有及时发现,结果出现了质量事故。这种风险属于施工管理风险类型中的()。

A.工程环境风险

B.技术风险

C.组织实现风险

D.经济与管理实施风险

11.华东建筑公司与某建设单位以固定总价合同的形式签订了某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单层厂房的施工合同。该合同中,如果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的风险属于()。

A.工程环境风险

B.组织风险 C.经济与管理风险

D.技术风险

12.对于固定总价合同,如果估计价格上涨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且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属于重大损失,则这种风险的等级应该评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3.派驻某施工现场的甲监理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对乙施工单位施工阶段的施工活动实施监理。甲监理机构旁站监理员王某发现乙施工单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中有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则旁站监理员王某(B)。

A.有权向乙施工企业下达局部停工令 B.有权责令乙施工企业立即整改

C.应当报告建设单位并采取应急措施

D.应当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并采取措施

14.监理单位是建筑市场的主体之一,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D)。A.委托代理服务

C.中介代理服务

件应当()。

A.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B.报告建设单位

C.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

D.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16.监理单位编制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应在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及收到设计文件后开始编制,完成后的审核批准者为(B)。

A.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

C.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

B.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 D.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

B.监督管理服务 D.有偿技术服务

15.监理公司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对于发现施工单位施工的部分工程存在质量隐患的事17. 根据规定,我国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组成为()。A.直接工程费+措施费+利润+税金 B.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C.直接费+间接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

D.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18.某施工机械的预算价格为120万元,规定的耐用总台班数为2650台班,残值率为5%,则该设备的台班折旧费为()。

A.320元 B.430元 C.450元 D.510元

19.长城建筑施工企业承接了某工程的施工任务,该工程的定额工期是16个月,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工期为12个月。该施工项目直接费为2000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为1500万元,措施费为500万元,直接工程费中的人工费为500万元。该项目的安全施工费为(C)万元。

A.10

B.20

C.30

D.40 20.我国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中,建设项目夜间施工增加费应计入()。A.直接工程费

B.规费

C.企业管理费

D.措施费 21.施工成本计划的内容包括()。

A.施工组织设计 C.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A.成本计划的修正

B.施工成本计划的指标 D.措施项目清单 B.纠偏的主要对象 22.某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成本偏差,需要进行纠偏,其首先要确定的是()。C.纠偏的经济措施

D.纠偏的组织措施

23.某工程进行至第二个月的月末,出现了工程的费用偏差小于0、进度偏差大于0的状况。该工程的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和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的关系可表示为()。

A.BCWP>ACWP>BCWS

C.ACWP>BCWP>BCWS

3B.BCWS>BCWP>ACWP D.BCWS>ACWP>BCWP

24.某工程主体混凝土工程量约3200m3,预算单价550元/m3,计划4个月内均衡完成。开工后,混凝土实际采购价格为560元/m。施工至第2个月底,实际完成混凝土工程量1800 m3。运用赢得值法分析得到进度偏差SV为()。

A.-1.8万元

C.-11万元

B.1.8万元

D.11万元

B.重新选择混凝土供应商 D.进行材料代用 25.根据上题的偏差分析,确定的可行的纠偏措施是()。A.加快施工进度 C.调整工程数量

26.某施工单位前两个月实际完成的工程款65万元,按施工合同约定,工程保留金从第一个月起按工程进度款5%的比例逐月扣留,监理工程师签发月度付款凭证的最低金额为25万元。由于第一个月实际完成的工程款不足25万元,监理工程师未签发付款凭证。第二个月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实际付款凭证金额为()。

A.50万元

B.25万元

C.65万元

D.61.75万元

27.某工程工期为3个月,承包合同价为90万元,工程结算宜采用的方式是()。A.按月结算

B.分部结算

C.分段结算

D.竣工后一次结算 28.2010年10月实际完成某工程,按2010年1月签约时的价格计算工程价款为1000万元,该工程固定要素的系数为0.2;各参加调值的品种,除钢材的价格指数增长了10%外均未发生变化,钢材费用占调值部分的50%,按照调值公式法计算,应结算的工程款为()。

A.1040万元

B.1050万元

C.1080万元

D.1250万元

29.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对工程进度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在按照进度控制的要求收集施工进度实际值之后应做的工作是()。

A.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B.比较工程进度的计划值和实际值

C.调整工程进度目标

D.逐层分解工程进度目标

30.下列施工任务中,不能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之后进行的是()。A.资源需求量计划

B.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C.拟定施工方案

D.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31.业主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整个项目的()。A.建设管理进度

B.建设施工进度

C.前期工作进度

D.实施阶段进度

32.已知单代号网络计划中某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分别为4天和6天,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分别为7天和9天,则该工作的总时差为()。

A.2天

B.3天

C.4天

D.6天

33.某框架结构工程,第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有钢筋、模板和混凝土3道施工工序,在平面上分为两个施工区域组织搭接施工,承包商的进度计划安排如下列双代号网络图所示。该双代号网络图中体现组织关系的工作是()。

A. 钢筋1和钢筋2

B.钢筋1和模板1 C.模板1和混凝土1

D.混凝土1和模板2 34.上题中,如果钢筋2工作延误4天,则会影响施工计划工期()。A.3天

B.4天

C.5天

D.6天

35.上题的工程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当混凝土1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推迟天数已超过其自由时差时,将会影响()。

A. 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B.该工作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C.该工作紧后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D.该工作平行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36.在编制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时,如果先绘制出时标网络计划,计算各工作的最早时间参数,再根据最早时间参数在时标计划表上确定节点位置,连线完成。这样的编制方法称为(B)。

A.直接绘制法

B.间接绘制法 C.分段绘制法

D.连续绘制法

37.在施工质量的因素中,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加强控制()。A.人的因素 C.机械的因素

B.材料的因素 D.方法的因素

38.在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中,借助实验设备和仪器对材料样品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进行检查的方法是()。

A. 无损检验

B.理化检验 C.外观检验

D.书面检验 39.在材料检验过程中,对进口材料一般应()。

A.全检

B.抽检

C.免检

D.抽检、全检相结合

40.计量控制作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D)。A.统一计量工具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 B.统一计量工具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分离 C.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分离

D.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

41.合理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机械设备的使用应贯彻(D)。

A.“人机分离”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职责的使用管理制度 B.“人机分离”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性能参数的使用管理制度 C.“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性能参数的使用管理制度

D.“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职责的使用管理制度

42.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技术交底文件应经过批准后实施,其批准者是(B)。

A.项目经理

B.项目技术负责人

C.质量员

D.企业总工程师 43.工程产品质量不合格,是指该工程产品没有满足(D)。A.某个预期使用要求

C.质量目标要求

B.合理的期望要求 D.某个规定的要求

44.在施工质量处理的过程中,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结合实际测量、试验和检验等方法,评价质量事故的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依然存在隐患,属于()。

A.施工防护措施

B.事故处理

C.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D.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45.对发现施工中质量问题严重的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可以发出()。A.临时收缴资质证书通知书

B.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 C.局部暂停施工指令单

D.停工整顿通知单 46.技术交底文件应经过批准后实施,其批准者是()。A.项目经理

B.项目技术负责人 C.质量员

D.企业总工程师

47.由A建筑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商承建的某住宅小区,包括两栋12层的高层(1号和2号楼)和4栋6层的多层住宅楼(3号、4号、5号和6号楼)。每栋住宅楼可以作为一个()进行质量控制。

A.分部工程 C.单项工程 A.分部工程

B.单位工程 D.分项工程 B.单位工程 48.上题中,3号住宅楼的钢筋工程可以作为一个()进行质量控制。

C.检验批

D.分项工程

49.在项目开工前,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必须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其批准者应是()。A.项目经理 C.安全员

B.安全工程师 D.监理工程师

50.政府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D)。A.施工旁站制度与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B.施工许可制度与标准化管理制度

C.施工标准化管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D.施工许可制度与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51.按照工程项目划分的要求,门窗工程可以作为一个()。A.分部工程 C.分项工程

B.子分部工程 D.子分项工程

52.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的第一责任人是()。A.总工程师

B.工程师

C.项目经理

D.技术负责人

53.大型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人应是(D)。A.项目经理

B.设计单位代表

C.监理工程师

D.施工单位总工程师 54.根据有关规定,在居民密集区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时,夜间作业时间不得超过()。A.20时

C.22时

B.21时 D.23时

55.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适合于下列过程的安全管理和控制()。A.工程策划过程

B.工程设计过程 C.工程施工全过程

D.工程决策过程

56.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了设计变更,原安全技术措施()。A.必须及时变更

B.可在施工中陆续变更

C.无需变更

D.可在施工后陆续变更

57.根据有关规定,夜间浇筑混凝土施工时,振捣器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限值[dB(A)](A)。

A.55 C.65

B.60 D.70 58.为了避免或减少污染物向外扩散,施工现场应设围挡,其高度不得低于()。A.1.5 m

B.1.6 m

C.1.8 m

D.2.0 m 59.根据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处理要求,为了达到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施工现场必须进行硬化处理的是()。

A.消防通道

B.施工场地 C.主要运输道路

D.运输和人行道路

60.对固体废物采取减量化的治理方法时,通常是将固体废物的体积缩小到()以下。A.1/12

B.1/10

C.1/8

D.1/6 61.下列情景中,可以考虑采用施工平行承发包模式的情况是()。A.项目规模较小,具备施工能力的承包商很多 B.项目施工图已全部出齐,项目建设工期较长 C.业主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应对多家施工单位 D.业主希望管理风险较小,管理成本较低

62.某工程业主采用“费率招标”方式,对业主在费用控制方面的影响是()。A.在开工前就有较明确的合同价,有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 B.在开工前合同价格不明确,不利于业主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 C.费用控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施工分包单位的选择 D.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产生索赔的可能性小

63.如果发包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错误导致工程损失,发包人应()。A.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但不承担工期延误

B.承担由此造成的工期延误,但不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C.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工期延误,但不补偿承包人的利润损失 D.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工期延误,并向承包人支付合理利润

64.某项目发包人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编制了合同通用条款与专用条款,通过招标投标选定项目承包人,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在专用条款约定的期限内,发包人通过监理

人向承包人提供了测量基准点、水准点及书面资料,以及施工场地内地下管线和地下设施的相关资料。此外,发包人还应向承包人提供()。

A.当地有关工程材料的市场信息资料 B.有关项目所在地的风俗习惯资料 C.有关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资料

D.其持有的现场地质勘探资料、水文气象资料

65.实行工程预付款方式结算,发包人向承包人预付工程款的时间和数额,开工后按约定的时间和比例逐次扣回的这些约定,双方应当在()内约定。

A.一般条款

B.合同附件

C.专用条款

D.支付条款

66.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通用合同条款”的规定,发包人认为有必要时,由监理人通知承包人以()方式实施变更的零星工作。

A.计时工

B.计日工

C.钟点工

D.计件工

67.某项目承包人在收到变更指示的8天后向监理人提交变更报价书。而总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变更报价书后的第20天,约请承包人商量确定了变更价格。在此事件中()。

A.承包人提交变更报价书超过时效

B.总监理工程师约请承包人商定变更价格超过时效 C.承包人提交变更报价书没有时间要求

D.总监理工程师约请承包人商定变更价格没有时间要求

68.如果干扰事件对工程的影响持续时间很长,建筑公司按工程师要求的合理间隔提交中间索赔报告,该间隔一般为()天。

A.7

B.14

C.21

D.28 69.建筑公司提交一份最终索赔报告须是在干扰时间影响结束后的()天内。A.14

B.21

C.28

D.30 70.为规范信息管理工作,实现有序的科学信息管理,项目经理部应编制()。A.项目管理规划

B.系统开发计划 C.信息管理手册

D.信息编码表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天宇建筑公司以总承包方式承揽了某重点项目的建设施工任务。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运用常用的组织工具设计了项目组织系统,包括: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模式、工作任务分工表、管理职能分工表和工作流程组织等。上述组织工具中,反映静态组织关系的是()。

A.组织结构模式

B.工作流程组织 C.管理职能分工表

D.工作任务分工表

E.物资流程组织

2.某施工单位承揽了某一建设工程项目的土建施工任务,经建设单位同意,施工单位将桩基础施工分包出去。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桩基础分包单位行使的管理权限主要包括(A、B、D)。

A.对桩基础分包进行管理

B.审查桩基础分包单位的索赔

C.对分包单位的工期延误处以经济罚款 D.参与选择桩基础分包单位 E.与业主签订补充协议

3.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图应该反映()。

A.各工作部门的组织关系

B.各工作人员的组织关系 C.各工作单位的组织关系

D.主管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 E.项目经理与主管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 4.项目目标控制的主要措施类型是()。A.管理措施

B.组织措施 C.技术措施

D.经济措施 E.结构措施

5.在建设项目的组织系统中,常用的组织结构模式包括()。A.静态组织结构

B.动态组织结构 C.线性组织结构

D.职能组织结构 E.矩阵组织结构

6.可供工程总承包企业选择的常用风险对策包括()。

A.风险规避

B.风险控制

C.风险转移

D.风险减轻

E.风险自留 7.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建设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A.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合同 B.参与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的交底 C.审查施工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的资质 D.检查和评价施工单位的工程自检工作 E.在单位工程开工前检查施工单位的复测资料 8.风险评估的主要工作是()。

A.利用已有数据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 B.分析各种风险的损失率

C.收集与施工风险有关的信息

D.确定风险因素

E.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9.某建筑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无论采用何种风险管理方法,都应当符合()的要求。

A.有关法规

B.公共道德

C.公众利益

D.人身安全

E.环境保护 10.施工风险管理过程包括施工全过程的()。

A.风险识别

B.风险协调

C.风险评估

D.风险响应

E.风险控制 11.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时,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的内容应当包括(A、B、C)。A.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B.对可能的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并决策 C.确定主要施工方法

E.编制资源需求计划

D.绘制施工平面图

12.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规定,旁站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对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的是()。

A.关键部位

B.关键工序

C.关键工艺

D.关键岗位 E.关键方法

13.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监理公司旁站监理人员李某发现施工单位的做法有可能危及工程质量,李某应()。

A.向施工现场负责人报告

B.向项目经理报告 C.向总监理工程师报告

D.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E.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14.根据有关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其应依照()。

A.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B.有关的技术标准 C.法律、法规

D.设计文件

E.国家强制性标准

15.某工程施工至某年5月底,检查时得下图所示曲线,则有(B、D)。

A.费用偏差为零

C.进度偏差为零

E.进度绩效指数为零

B.费用偏差为负,费用超支 D.进度偏差为负,进度延误

16.某施工项目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建筑工程直接费中的人工费的有()。A.职工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

B.现场施工人员的福利费 C.现场施工人员的医疗保险费

D.现场施工人员的交通补贴 E.目标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

17.某施工项目的下列费用中,属于措施费的是()。

A.工程排污费

B.二次搬运费 C.施工机械使用费

D.脚手架费 E.临时设施费

18.某施工项目的下列费用中,属于间接费的是()。A.工程排污费

B.企业管理费 C.施工机械使用费

D.工伤保险费

E.临时设施费

19.下列材料中,属于材料供货商实施建筑节能材料备案登记的材料有(C、E)。A.内墙内保温

B.内墙外保温 C.外墙外保温

E.外墙内保温材料

D.屋面保温

20.某工程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数的工料单价法计价。该工程项目的含税造价等于不

含税造价加上()。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营业税 C.土地使用税

D.增值税 E.教育费附加

21.项目目标事前控制的内容包括()。

A.事前分析可能导致项目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 B.制定项目目标,收集目标的实际值

C.定期进行项目目标的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 D.当发现目标偏离时,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E.针对可能导致项目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22.针对出现的安全事故,可以追究该工程项目经理法律责任的是()。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设计单位

E.政府主管部门

23.某研究发展中心工程施工中,在浇筑门厅(结构高度为28.1m,净跨24m)混凝土时,发生支模架坍塌,造成13人死亡,17人受伤。经调查,该事故主要是由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生病请假,工程负责人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未经技术交底就吩咐工人自行作业造成的。该工程质量应判定为()。

A.管理原因引发的事故 C.特别重大事故

E.重大质量事故

B.技术原因引发的事故 D.指导责任事故

24.关于施工安全管理计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E)。A.专业性强的项目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措施 B.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可在项目开工后编制

C.结构复杂的项目须制定单独的安全施工措施 D.分包项目安全计划不纳入总包项目安全计划 E.施工安全管理计划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25.关于施工安全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D、E)。A.施工单位在取得《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B.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 C.临时工在接受项目部的安全教育后就可进场作业 D.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整改“五定”的要求 E.必须把好安全生产的“七关”标准

综合测试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D;

6.D;

7.B;

8.D;

9.A;

10.C;

11.A;

12.C;

13.D;

14.C;

15.A;

16.C;

17.B;

18.B;

19.A;

20.C;

21.C;

22.C;

23.D;

24.C;

25.A;

26.A;

27.B;

28.B;

29.B;

30.A;

31.C;

32.B; 33.A;

34.C;

35.C;

36.C;

37.B;

38.A;

39.C;

40.A;

41.A;

42.C;

43.C;

44.D;

45.D;

46.A;

47.D;

48.D;

49.C;

50.A;

51.B;

52.B;

53.D;

54.B;

55.D;57.C;

58.B;

59.D;

60.C;

61.B;

62.D;

63.B;

65.C;

66.C;

67.A;

68.C;

69.B;

C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B、D、E;

3.A、B、C ;

4.A、B、C、D;

5.A、B、D;

6.A、B、C、D; 7.C、D、E;

8.A、B、C;

9.A、B、D;

10.B、C、E;

11.B、C、E ; 12.A、C、D; 13.C、E;

14.B、C、D;

15.A、B、E;

16.C、D、E;17.C、D、E;

18.A、B、C;

19.C、E;

20.B、C、D; 21.B、D;

22.A、B、D;

23.B、D;

24.B、D、E;25.A、B、D、E

56.B;

篇3:施工管理增值服务

1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新要求

“十一五”期间, 全省各级动物疫控工作者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 认真贯彻落实“24字防控方针”, 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充分履行职责, 切实落实措施, 迄今为止全省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 防控成效显著。但是, 新时期我省动物疫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1 取得的显著成效

1.1.1 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

患病继续得到稳定控制。近年来, 四川省开展了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主, 适时补免为辅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了应免尽免, 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 有效抗体合格率均高于农业部规定标准。同时, 组织开展了仔猪腹泻、猪链球菌病等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血吸虫病防治新增4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家畜布病和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 狂犬病阳性率较2010年大幅下降。继续保持了我省猪Ⅱ型链球菌病清净无疫, 无马鼻疽病和马传贫阳性, 保证了省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发生, 实现了基本清净无疫。

1.1.2 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建立了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评估会商新机制。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实现了将监测和流调成果应用于指导疫病防控工作的机制创新。二是设立了定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点。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完成了仔猪腹泻紧急调查工作, 为有效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举办了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应急演练, 进一步提高了全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展现了四川兽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业务水平。

1.1.3 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通过组织开展防疫技术、实验室操作技能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进一步规范了操作规程, 提升了全省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兽医体制改革以来, 通过公招, 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了各级疫控机构中, 提升了全省疫控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三是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结合四川省畜禽养殖现状和规模养殖场 (小区) 防疫技术从业人员实际, 启动实施了四川省规模养殖场 (小区) 万人培训行动计划, 健全了培训体系。四是完善和规范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规章制度, 并将相关程序固定下来, 转为常态化工作。

1.2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 随着形势的发展, 特别是新型兽医工作责任体系的构建和兽医职能的拓展,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暴露出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软肋”, 主要表现:一是对规模养殖场 (小区) 防控动态不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 影响了防控策略的有效转变和实施。二是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意识淡薄, 无法与规模养殖场主、养殖户和兽医从业者建立良好管理体系。这些问题制约了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三是县级兽医实验室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制约了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预警预报工作的开展。

经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有政策、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一是动物防疫工作观念跟不上形势的转变。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四川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序越来越高, 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已逐渐成为疫控部门工作的重点。然而, 许多基层防疫工作依然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 对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管理不能真正到位, 使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加大。二是基层疫控机构改革后职能职责履行尚不够到位。兽医体制改革后, 疫控机构的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 但许多地方的防疫工作依然局限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而对非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指导不足, 不履行其他职能职责或只履行部分, 不能真正体现疫控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基层兽医实验室没有真正发挥好作用。由于基层兽医实验室经费保障不足, 除完成定期监测、检测任务外, 不能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和病原学诊断, 导致疫控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各养殖场的免疫抗体水平, 也就不能指导养殖场进行及时的补免或加强免疫。1.3新时期对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要求按照《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要积极构建新型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以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为落足点, 调整目标、策略、布局, 紧紧围绕“两大任务”, 着力提高“两个水平”的新要求, 各级疫控机构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 从防控科学化、服务多样化、机制创新化、队伍专业化四个方面着手, 全力提升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水平。

1.3.1 防控科学化。

以各级疫控机构为依托, 依靠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 依据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真正做好科学防控。1.3.2服务多样化。要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公益性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工作。各级疫控机构应围绕防疫技术的宣传推广、疫病诊断、免疫抗体监测和驻场兽医的技术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地开展社会化服务, 真正地满足基层动物疫病防疫需要。

1.3.3 机制创新化。

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 全方位地调动疫控机构、养殖企业 (户) 、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 整合服务资源, 做到设备、人才、信息、成果共享, 使各方资源、力量都主动参与到社会化服务中。

1.3.4 队伍专业化。各级疫控机

各级疫控机构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的社会化服务队伍。

2 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2.1 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 兽医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0年世界兽医协会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理念, OIE和FAO也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我国先后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 也时刻提醒只有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才能保障动物源性食品有效供应和食物安全。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要理清思路, 转变工作方式, 创造性地推进工作, 既要做到管理创新, 也要做好服务创新, 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2.2 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

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化水平, 就是要求动物防疫工作要加强政策引导, 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着力提高行业自主服务水平。落实各方责任, 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 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管理水平。只有积极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把管理融入服务中, 在服务中创新管理, 变发现问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解决问题, 才能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科学化水平, 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发展。

2.3 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养殖结构变化后的新举措

四川是全国规模养殖大省, 随着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发展, 禽畜规模养殖比例逐年上升, 2011年全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4.06万户, 比上年增长11.23%。适度规模养殖出栏量达到56%, 比上年提高5.92个百分点。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逐步成为全省畜牧生产主导形式。同时要清晰地认识到现阶段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已发生了转变, 抓好规模养殖户的动物疫病防控就是抓住了当前的关键。做好规模养殖场的免疫、监测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当务之急。

因此, 要加快转变兽医工作方式, 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管理手段, 强化为基层服务的意识, 大力探索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防控规律, 以服务养殖户为立足点, 以发挥专业技术支撑作用为切入点, 构建专业、便捷、多样化的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体系, 形成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二维一体的服务格局, 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化水平, 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推进动物疫病社会化服务的思考

3.1 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进场

规模养殖场驻场兽医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大型规模养殖场有专业兽医, 业务水平较高, 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的驻场兽医水平较低, 有的场甚至没有驻场兽医。因此, 各级疫控部门要以场为单位, 明确责任技术指导员, 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场要进行养殖安全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和管理。创立技术指导规模场, 定人帮扶适度规模户, 拉网服务散养户等新模式服务, 以帮助其真正做到科学防控。要结合实验室工作, 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和抗体水平监测, 并对辖区内动物疫病发生趋势和防控要点通报到场。

3.2 实行规模养殖场定点专家联系制

组织全省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和技术骨干到规模养殖场开展定点动物疫病防疫技术咨询服务。先在省内16个猪病监测点和6个畜禽监测点的规模养殖场中设立定点联系专家点, 再逐步推行至全省。定点联系专家根据养殖场饲养品种、规模、管理水平等情况科学指导整个养殖过程中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科学指导用药、疫苗使用, 提升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提高养殖场主抵御市场和疫病风险的能力。

3.3 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 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各级动物疫控机构要结合当地养殖需要, 定期组织辖区内专业技术人员和规模养殖场驻场兽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免疫操作技术、实验室技能和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等, 及时学习新知识并转化成能力, 注重培训的实践和成效, 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基层防疫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 特别要注重驻场兽医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

3.4 激励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疫病检测服务工作

县级兽医实验室是疫控部门服务基层的第一窗口, 要充分发挥县级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应有效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人才优势, 在完成日常工作、定期监测任务的同时, 开展疫病防控咨询服务和血清学抗体检测工作, 逐步创造条件开展病原学检测, 对养殖场内出现的动物疫病进行快速诊断和指导, 为养殖者提供便捷的诊疗服务。

3.5 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

把加强机制创新作为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切入点。通过机制创新, 提高各级疫控机构参与和开展动物疫病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整合服务资源, 促进服务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促进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一是加强动物疫控机构之间的整合与协作, 做到仪器设备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二是加强与大型养殖企业的合作。建立“中心+养殖企业+农户”、“中心+专合组织+农户”等服务形式, 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协作, 做到技术成果、疫病信息资源共享, 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动物疫病防控事业。

3.6 加强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篇4:施工管理增值服务

研究出思想。我始终认为要做一名好校长,首先要做一名好教师,在教学研究领域应当有所作为,是一名教学的行家、专家。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提出了“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的语文教学思想,并通过“组块教学”这一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朴实自然、幽默风趣的示范教学赢得了学校教师的广泛认同,智慧教学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之中。“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校长拥有深刻而独特的教学思想,无形之中就具有了强大的感召力,也具有了凝聚力。学校犹如一个磁场,校长凭借自身的学术修养和思想境界,自然成为磁力的核心。思想是有力量的,尤其是在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安于做事情而淡于做事业,就难免满足于事务管理,疏于研究思考。这样的校长就缺乏教育远见,也缺乏管理魅力,又怎能履行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的校长使命呢?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其实就是思想的领导,校长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生活。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学校教育的内在品质,都将从改变校长的思想开始。

研究出团队。我始终认为研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管理团队共同的事。所以,我将行政办公会议变成了专题研究会议,每次围绕学校管理中出现的老大难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针对学校电子化备课中网络下载、拷贝的抄袭现象,我组织学校20多名管理人员,对三年级每名教师的全套备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了教师备课质量与备课时间之间的矛盾,也发现了电子备课的优势与弊端,提出了“主题帖”下跟帖、相关网络教案资料链接等改进措施,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在这样的团队集体研究中,我们提高了每个管理者的研究、管理水平,也带出了一个研究型的团队。我还鼓励学科教师之间建立各种形式的研究团队,如学科备课组、科研课题组、课程研发组、竞赛辅导组等,既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又提升团队的研究力。一个个研究型团队的建立和成长,为学校、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学校的持续发展。研究,其实就是形成团队的黏合剂,教师在志同道合的研究活动中,分享智慧,分享成功,分享集体的力量。

研究出品质。我始终认为研究应当成为一种自觉,化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当我们面对各种教育的疑难杂症时,如果能自觉地加以研究与思考,那么就不再有教育的困惑与无奈。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多的是抱怨,少的是研究。于是,积弊难改,教育品质每况愈下。作为校长,理应肩负起这样的使命,用高水平的研究创造高品质的教育。校长要有创造一种新教育的理想与激情,想不到就永远做不到。我坚持用研究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情,于是,凡是没有价值的事情、部门能做的事情、暂时做不成的事情……都在研究的过程中被一一“过滤”了,所剩下的便是我着力要思考与实践的事情。集中精力,将有限的时间、精力、才能致力于重要的事情,效能自然就高了。这就是校长应该具备的研究品质。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始终气定神闲,达到“大智闲闲”、“大言炎炎”,成为教育的大家。

篇5:服务补救与服务管理

但俗话说得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随着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以服务作为经营重点的企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顾客日渐挑剔,企业发生服务失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甚至就算企业做对了,顾客也会鸡蛋里挑骨头—反正提供服务的又不是只有你一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因服务失误而导致利益损失?或者,能否通过成功的服务补救而增加利益?

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失误是服务提供者提高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第二次机遇。企业处理服务失误的方式成为弱化或强化与消费者关系的基本平台。服务失误处理得当,有助于消费者与企业良好信任关系的建立,也会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依赖程度。因此服务补救是提高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服务补救与服务过程质量密切相关,它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过程质量的感知。

有的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出现服务失误但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补救的消费者,起满意率比那些没有遇到服务失误的消费者的满意率还要高。将服务补救概念引入到服务质量管理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服务企业有效地管理服务失误和消费者抱怨,提高消费者感知质量,从而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服务关系。

tarp(美国技术支持研究计划协会)经过研究发现,在批量购买中,未提出批评的顾客重购率为9%,抱怨未得到解决的为19%,抱怨得到解决的为54%,抱怨得到快速解决的则达到了82%。成功的服务补救对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影响巨大,服务补救的投资回报率可达到30%~150%。

案例一:美国联邦快递公司

公司利用powership自动系统跟踪有关货件的行踪资料,以了解服务类别、送货时间及地点。这样服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到是否发生服务失误,并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服务人员记录和分析顾客的投诉以评估服务补救的效果,并以此了解服务失误发生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之后把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用于改进内部工作程序,以减少下次服务失误的发生。当顾客打电话给联邦快递的时候,只要报出发件人的姓名和公司的名称,该顾客的一些基本资料和以往的交易记录就会显示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补救质量。

在这一服务补救过程中,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服务标准。公司承诺肯定于第二天上午10∶00前送达物件,这样顾客会很清楚地了解其应获得的服务水准。同时公司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与授权,组织学习等。公司有相当好的培训制度,每时每刻联邦快递都有3%~5%的员工在接受培训,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花费每年约为1.55亿美元。特别是对于一线服务员工,服务和服务补救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同时,公司大胆对一线服务员工授权解决顾客问题。公司注重从补救经历中学习,通过追踪服务补救的努力和过程,服务人员能够获知一些在服务交付系统中需要改进的系统问题。

案例二:麦当劳

麦当劳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使其服务流程不断标准化。公司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解决顾客问题,分析失误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服务标准进行调整。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公司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具体的标准,如任何麦当劳食品,一经制作出来,如果3小时内没有全部卖完,剩下的一律倒掉。公司积极为顾客提供投诉渠道,将投诉电话公布在店堂里,当顾客对其服务不满时,可直接拨打免费电话投诉。同时,麦当劳公司注重员工培训与组织学习。公司要求每个在麦当劳工作的员工都具有适合这项工作的个性,新员工正式上岗以前都要完成为期3天的在岗体验,以了解公司的服务理念。员工一旦被接纳,就会立即通过餐馆和汉堡包大学开始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产品和环境的质量标准、公司的服务理念、文化理念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精神,所有培训出来的员工都要得到宾馆餐饮培训公司、环境健康研究所和各种教育机构的认可。

服务补救的过程就是将消费者对企业所提供服务的不良感知转化成美好印象的过程,要让消费者感到他们受到了公平待遇,三个方面的公平缺一不可。尤其应当注意在补救过程中的程序性公平和对消费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果消费者认为服务补救的互动过程和程序是公平的,消费者会降低在物质方面的要求,从而是企业节约高昂的补救成本。谭小芳老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学员会问到——服务补救与抱怨管理什么区别呢?

谭小芳老师认为,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的区别在于:

第一,服务补救具有实时性特点。这是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顾客抱怨管理一般必须要等到一个服务过程结束之后,而服务补救则必须是在服务失误出现的现场。如果等到一个服务过程结束,那么,服务补救的成本会急剧的上升,补救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第二,服务补救具有主动性特点。顾客抱怨管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只有当顾客进行抱怨时,企业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顾客,使顾客满意的离去。但据华盛顿一家名为trap的调查机构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问题的顾客中,只有4%向公司有关部门进行抱怨或投诉,而另外96%的顾客不会抱怨,但他们会向9到10人来倾诉自己的不满(坏口碑)。

顾客抱怨管理“不抱怨不处理”的原则,将严重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从而影响顾客忠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界。但服务补救则不同,它要求服务提供者主动地去发现服务失误并及时地采取措施解决失误,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模式,无疑更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水平。

第三,服务补救是一项全过程的、全员性质的管理工作。而顾客抱怨管理则是由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的、阶段性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服务补救具有鲜明的现场性,服务企业授权一线员工在服务失误发生的现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不是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顾客的抱怨。

gronroos在XX年出版的《服务营销与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所谓“使员工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概念,将其视为授权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授权给一线员工使他们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解决顾客问题的权限。授权可以增加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迅速、及时地解决顾客问题。

在企业整个服务补救过程中,组织学习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应该通过组织学习在服务方式、内容、范围等各个方面全面地、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应将服务补救与组织学习结合起来,向全体员工灌输“从服务补救中学习”的观念,把这种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谭老师有一次看到《激励》杂志(incentive)报导,利兹饭店以卓越的服务闻名全球,该饭店员工为了让顾客满意,可以做出令人超乎想象的努力。例如,他们提供员工「服务满意程度表」,表上列出皱眉脸、不悦脸与生气脸。当顾客向某位员工抱怨时,该员工可以先评估顾客不满的程度,然后从工具箱里拿出折价券送给顾客,解决当下很糟的情况。

譬如,对于一个皱眉的顾客,员工可以拿午餐折价券,来补偿他长久等候的不满;而一个不悦脸顾客,员工可以赠予电影票或麦当劳午餐券;而生气脸的顾客,则可以得到一张二十美元沃尔玛百货的折价券。这些弥补服务的举动,并不需要主管的同意,员工可以依问题轻重选择弥补方法。

比如,谭小芳老师建议:我们的旅行社、风景区的管理层可以设计一个「游客服务满意程度表」,不是原来硬邦邦、冷冰冰的表格和大量的文字说明,那样只能让游客认为你在敷衍和应付他们——表上只需列出皱眉脸、不悦脸与生气脸。授权我们的导游以及营销人员可以先评估游客不满的程度,然后拿出折价券、优惠卡、门票或者哪怕一副风景区的宣传扑克送给顾客,解决当下很糟的情况。谭老师最后与您分享一下服务补救的策略和技巧:

1.跟踪并预期补救良机。企业需要建立一个跟踪并识别服务失误的系统,使其成为挽救和保持顾客与企业关系的良机。有效的服务补救策略需要企业通过听取顾客意见来确定企业服务失误之所在。即不仅被动地听取顾客的抱怨,还要主动地查找那些潜在的服务失误。市场调查是一有效方法,诸如收集顾客批评。监听顾客抱怨。开通投诉热线以听取顾客投诉。有效的服务担保和意见箱也可以使企业发觉系统中不易觉察的问题。

2.重视顾客问题。顾客认为,最有效的补救就是企业—线服务员工能主动地出现在现场,承认问题的存在,向顾客道歉(在恰当的时候可加以解释),并将问题当面解决。解决的方法很多,可以退款,也可以服务升级。如零售业的无条件退货,如某顾客在租用已预订的别克车时发现该车已被租出,租车公司将本公司的劳斯莱斯车以别克车的租价租给该顾客。

3.尽快解决问题。—旦发现服务失误,服务人员必须在失误发生的同时迅速解决失误。否则,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服务失误会很快扩大并升级。在某些情形下,还需要员工能在问题出现之前预见到问题即将发生而予以杜绝。例如,某航班因天气恶劣而推迟降落时,服务人员应预见到乘客们会感到饥饿,特别是儿童。服务人员会向机上饥饿的乘客们说:“非常感激您的合作与耐心,我们正努力安全降落。机上有充足的晚餐和饮料。如果您们同意,我们将先给机上的儿童准备晚餐。”乘客们点头赞同服务人员的建议,因为他们知道,饥饿、哭喊的儿童会使境况变得更糟。服务人员预见到了问题的发生。在它扩大之前,员工就杜绝了问题的发生。

4.授予一线员工解决问题的权力。对于一线员工,他们真的需要特别的服务补救训练。一线员工需要服务补救的技巧、权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效的服务补救技巧包括认真倾听顾客抱怨、确定解决办法、灵活变通的能力。员工必须被授予使用补救技巧的权力。当然这种权力的使用是受限制的。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用于解决各种意外情况。一线员工不应因采取补救行动而受到处罚。相反,企业应鼓舞激励员工们大胆使用服务补救的权力。

篇6:施工管理增值服务

《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2012年网上增值服务(4)

------1C430000 铁路工程项目施工法规部分重点及新内容

1.我国铁路是如何分类的?《铁路法》对铁路建设的总体要求有哪些? 我国铁路的分类:

我国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专有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国家铁路是指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管理的铁路。地方铁路是指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的铁路。专有铁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铁路专用线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

铁路建设相关要求:

(1)铁路发展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制定,并与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

(2)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的建设计划必须符合全国铁路发展规划,并征得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的同意。

(3)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铁路的线路、车站、枢纽以及其他有关设施的规划,应当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

铁路建设用地规划,应当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远期扩建、新建铁路需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安排。

(4)铁路建设用地,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铁路建设,协助铁路运输企业做好铁路建设征用土地工作和拆迁安置工作。

(5)已经取得使用权的铁路建设用地,应当依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侵占铁路建设用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占、赔偿损失。(6)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mm。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窄轨铁路的轨距为762mm或者1000mm。

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7)铁路建成后,必须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经验收合格,方能交付正式运行。(8)铁路与道路交叉处,应当优先考虑设置立体交叉;未设立体交叉的,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平交道口或者人行过道。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置平交道口或者人行过道,由铁路运输 1

企业或建有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共同决定。

拆除已经设置的平交道口或者人行过道,由铁路运输企业或建有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商定。

(9)修建跨越河流的铁路桥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通航和水流的要求。2.铁路线路两侧安全保护区的范围是如何划分的?当道路下穿铁路桥梁、涵洞时,保护铁路设施安全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划分规定:

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1)城市市区,不少于8m;

(2)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m;(3)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m;(4)其他地区,不少于15m。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铁路管理机构提出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划定。铁路用地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由铁路管理机构在铁路用地范围内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

道路下穿铁路桥梁、涵洞时,保护铁路设施安全的相关规定:

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标志及限高防护架。城市道路的限高标志,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设置并维护;公路的限高标志,由公路管理部门设置并维护。限高防护架在铁路桥梁、涵洞、道路建设时设置,由铁路运输企业负责维护。

机动车通过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时,应当遵守限高、限宽规定,不得冲击限高防护架。

下穿铁路的涵洞的管理单位负责涵洞的日常管理、维护,防止淤塞、积水,保证正常通行。3.铁路交通事故等级如何划分?铁路交通事故事故赔偿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铁路交通事故划分等级: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列车脱轨辆数、中断铁路行车时间等情形,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铁路交通事故赔偿的相关规定为:

(1)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人身伤亡是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违章通过平交道口或者人行过道,或者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造成的人身伤亡,属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

(2)事故造成铁路旅客人身伤亡和自带行李损失的,铁路运输企业对每名铁路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15万元,对每名铁路旅客自带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

2000元。铁路运输企业与铁路旅客可以书面约定高于前款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

(3)事故造成铁路运输企业承运的货物、包裹、行李损失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4)除2、3条的规定外,事故造成其他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赔偿。

(5)事故当事人对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的,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者请求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机关或者铁路管理机构组织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费用包括哪些内容?《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对定额采用有哪些规定?

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费用包括:(1)人工费,(2)材料费,(3)施工机械使用费,(4)工程用水、电综合单价,(5)运杂费(6)填料费,(7)施工措施费,(8)特殊施工增加费,(9)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费,(10)间接费,(11)税金,(12)设备购置费,(13)其他费,(14)基本预备费,(15)工程造价增涨预留费,(16)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17)机车车辆购置费。

《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对定额采用的规定是:(1)基本规定:

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各类工程(其中路基、桥涵、隧道、轨道及站场简称“站前”工程,其余简称“站后”工程)的设计深度、铁路工程定额体系的划分,具体定额的采用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①初步设计概算:采用预算定额,“站后”工程可采用概算定额。②施工图预算、投资检算:采用预算定额。

(2)独立建设项目的大型旅客站房的房屋工程及地方铁路中的房屋工程可采用工程所在地的地区统一定额(含费用定额)。

(3)对于没有定额的特殊工程及尚未实践的新技术工程,设计单位应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补充单价分析,并随设计文件一并送审。

5.铁路建设项目招标关于招标条件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施工招标应具备下列条件:

(1)建设单位(或项目管理机构)依法成立。(2)有相应的资金或资金来源已经落实。(3)施工图已经审核合格。(4)施工图预算已经核备或批准。(5)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已经完成审查。建设项目的特殊重点控制工程可以分段实施。

非经济补偿的“三电”迁改、电磁防护和管线迁改等工程(含征地拆迁协助工作),在初步

设计批复后即可招标。

工程施工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采用邀请招标的须按规定经批准后实施。招标人可自行招标或委托招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6.投标文件出现哪些情况时,直接按废标处理? 投标文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直接按废标处理。

(1)无单位盖章,无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的。(2)未按规定格式填写,内容不全或关键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3)投标人1个标段提交两份或多份内容不同的投标文件,或在1份投标文件中对同一招标项目1个标段报有2个或多个报价,且未声明哪一个有效的。

(4)投标人名称或组织结构与资格预审时不一致的。投标过程中名称发生变化并经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的除外。

(5)投标担保内容不齐全的。

(6)联合体投标未附联合体投标协议的,或联合体协议未按招标文件明确约定联合体成员承担工作内容和报价的。

(7)未按招标文件规定对总承包风险费、甲供材料费、安全生产费等进行报价的。(8)采用评标办法一或评标办法二评标时,报价超过有效报价上限的;采用评标办法三评标时,投标人投标报价超过招标文件中载明招标预算的。

(9)评标委员会对报价合理性评审后,发现投标人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的,应当要求该投标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的。

(10)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或者以其他弄虚作假方式投标的。

(11)投标文件载明的招标项目工期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12)明显不符合技术规格、技术标准的。(13)投标文件附有招标人不能接受的条件。7.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是什么?

(1)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及工程质量问题。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 ① 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以上;

② 导致铁路交通重大及以上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重大影响。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重大事故:

① 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及以上,l000万元以下;

② 导致铁路交通较大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很大影响。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较大事故: ①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

② 直接导致铁路交通一般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较大影响。

(5)具有下列情形者,属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①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

② 直接导致铁路交通一般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一般影响。

(6)属工程质量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但未导致铁路交通事故,未对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铁路建设安全、工期、投资等产生影响,且施工单位自行整改到位的,属工程质量问题。

(7)直接经济损失范围包括:工程返工修复费用、清理现场费用、技术鉴定费用等。构成铁路交通事故的,按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执行。

8.铁路工程质量事故书面报告的内容有哪些?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应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⑴ 工程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①工程项目名称和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建设相关单位; ②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③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 ④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⑤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 ⑥事故报告单位。

⑵ 工程质量事故调查组调查处理基本程序:

①现场查看事故情况,调阅设计文件、监理记录、施工记录、建设与咨询相关文件等,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必要时组织技术鉴定;

②认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③认定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④提出事故处理建议和整改、预防措施; ⑤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⑶ 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②事故发生经过;

③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9.铁路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救援和报告的规定有哪些?

(1)建设单位应组织制定本建设项目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资准备、应急程序、人员财产救援措施、事故分析与报告以及事故处理后的恢复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建设单位应将本建设项目的应急救援预案报所在地区铁路监督机构核备。

(2)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实行施工(工程)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铁路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应急救援预案报建设单位备案。

(3)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建设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向铁道部安全监察司、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铁道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和铁路监督机构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报告。

(4)既有线建设发生铁路行车事故的,建设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应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向铁道部安全监察司、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铁道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和铁路监督机构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报告。

(5)施工现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应立即如实向建设单位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报告。

(6)建设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并做好书面记录,现场重要痕迹应当拍照或录像,妥善保管好有关物证。

(7)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参与组织抢险;既有线铁路建设工程发生事故后,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也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将现场情况上报。

(8)对铁路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调查、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与处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

10.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规定有哪些?

(1)为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推进安全风险标准化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依据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制定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2)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范围主要包括高风险隧道、大型基坑、高陡边坡、特殊结构桥梁和地下工程,临近既有线及既有线施工,涉及既有高速铁路施工,地质灾害及其他高风险工点。

(3)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等级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程度,参照铁路隧道风险等级确定标准,分为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四个级别。

风险等级评价为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的工点,统称高风险工点。

(4)铁路建设应规避极高度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高度风险,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降低和减少风险灾害及风险损失。

(5)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应比照铁路隧道风险管理要求,制订高风险工点的风险管理实施办法,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落实参建单位和人员责任,按照阶段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认真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6)勘察设计单位是风险防范的主要责任单位,应编制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风险识别,按照规避风险原则合理选择方案,依据勘察资料、参照隧道风险管理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程序,对无法规避的风险工点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风险等级建议。

(7)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对勘察设计单位提出的高风险工点及风险等级建议进行论证,确定高风险工点及风险等级。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隧道的相关资料应及时报送铁道部工管中心。

(8)勘察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高风险工点的风险因素作进一步识别,须调整风险等级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建议;应按照确定的风险等级,系统制订与之匹配的风险控制措施,因此产生的工程费用纳入初步设计概算;在施工设计中要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提出风险防范注意事项。

(9)建设单位应将高风险工点的风险控制措施纳入施工图审核的范围,在组织施工图审核时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检查、优化和完善,并组织制订风险管理方案。

(10)勘察设计单位须及时提交包括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防范注意事项的勘察设计文件,在设计技术交底的基础上,做好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防范注意事项的交底工作。

(11)建设单位须将风险管理方案、风险控制措施等纳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将风险管理责任、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费用等纳入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

(12)施工单位是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对承担任务范围内的高风险工点逐一进行分析,逐条细化风险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审定后,纳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3)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应包括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规程等支持性文件,风险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人员安排、培训,现场警示、标识规划,设备器具及材料准备,现场设施

布置,作业指导书清单,监控、监测及预警方案,应急预案及演练安排,过程及追溯性记录文件格式和要求等。

(14)施工单位须按照风险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项目部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配置专用风险监测设备,对工程风险实施有效监测和管理。

(15)施工单位须按照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编制高风险工点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高风险工点的专项施工方案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按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并派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16)施工单位须按照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组建专业作业队和专业作业班组,配置相应机械设备,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17)施工单位须将有关风险控制措施、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向作业队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详细说明,并全程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施工。

(18)施工单位须对参与高风险工点施工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风险防范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19)监理单位是风险防范及控制的检查单位。监理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风险识别和评价,对风险监测方案、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和专业架子队组成及培训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实施全过程监理。

(20)对风险控制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已评估并有防范措施的工程风险发生变化的,建设单位须立即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研究,确定风险等级,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21)对施工过程中揭示的未纳入设计的重大潜在风险,建设单位须立即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研究,确定风险等级,补充风险控制措施。

(22)极高度风险工点实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部主要领导安全包保制度,高风险工点实行施工单位项目部负责人和项目部部门负责人跟班作业制度。

(23)铁道部工管中心归口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工作,对隧道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实施监督,建设单位须及时将隧道风险控制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及处理建议方案报工管中心;工管中心应及时组织研究,确定风险防范技术方案。建设单位按确定的技术方案组织实施。

(24)铁路建设工程抢险救援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抢险的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严防次生灾害的原则,按照铁道部风险救援的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25)铁路参建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有效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纳入建设单位考核、设计单位施工图考核和施工、监理企业信用评价范围。

(26)建设单位应将确定的高风险工点以及风险控制情况报铁道部建设司备案。11.营业线施工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营业线施工等级分为三级:

(1)I级施工

① 繁忙干线封锁5小时及以上、干线封锁6小时及以上或繁忙干线和干线影响信联闭8小时及以上的大型站场改造、新线引入、信联闭改造、电气化改造施工。

② 繁忙干线和干线大型换梁施工。

③ 繁忙干线和干线封锁2小时及以上的大型上跨铁路结构物施工。(2)Ⅱ级施工

① 繁忙干线封锁正线3小时及以上,影响全站(全场)信联闭4小时及以上的施工。② 干线封锁正线4小时及以上,影响全站(全场)信联闭6小时及以上的施工。③ 繁忙干线和干线其他换梁施工。

④ 繁忙干线和干线封锁2小时以内的大型上跨铁路结构物施工。

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清筛,更换钢轨和轨枕,以及不影响正线行车的更换道岔施工除外。(3)Ⅲ级施工

除I级、Ⅱ级施工以外的各类施工。12.临近营业线施工的分类是什么?

(1)临近铁路营业线进行以下影响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工程施工,列为A类施工,必须纳入铁路局施工计划:

① 吊装作业时侵入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杆外侧2米、非电气化铁路信号机立柱外侧1米范围(以下简称“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的施工。

② 架设或拆除各类铁塔、支柱及接触网杆等在作业过程中侵入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的施工。

③ 开挖路基、线路注浆、CFG桩等影响路基稳定的施工。④ 需要对临近的营业线进行限速的施工。

(2)临近营业线进行以下可能因翻塌、坠落等意外而危及营业线行车安全的工程施工,列为B类施工。B类施工应设置防护设施并经铁路局有关部门审批,确不能设置防护设施时纳入铁路局施工计划。影响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防护设施设置必须纳入铁路局施工计划:

① 使用高度或作业半径大于吊车至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之间距离的吊车吊装作业。② 影响铁路通信铁塔、基站、通信信号中继站及供电铁塔、支柱等基础稳定的各类施工。③ 临近营业线进行现浇梁、钢板桩、钢管桩、搭设脚手架、膺架等施工的设备和材料翻落后侵入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的施工。

④ 营业线路堑地段有可能发生物体坠落、翻落侵入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的施工。(3)临近营业线进行以下可能影响铁路路基稳定、行车设备使用安全的施工,列为C类施工:

① 铲车、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作业。

② 人工开挖基坑和人工挖孔桩施工。

③ 临近通信、信号及供电光、电缆沟10米范围内的挖沟、取土、路基碾压等施工。④ 绑扎钢筋、安装拆除模板等未侵入限界的施工。⑤ 路基填筑或弃土等施工。

⑥ 其他涉及营业线行车设备稳定的施工。13.营业线施工时,施工方案的审核程序是什么?

(1)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制定,经相关设备管理单位会签后,上报铁路局主管业务处,其中,建设项目施工方案应先报项目管理机构预审,再报铁路局主管业务处。提报的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项目及负责人、作业内容、地点和时间、影响及限速范围、设备变化、施工方式及流程、施工过渡方案、施工组织、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措施、施工防护办法、列车运行条件、验收安排、施工安全协议书等基本内容。

(2)施工安全协议由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组织单位按施工项目分别签订。设备管理单位在自管范围内进行的维修作业,不需签订施工安全协议,涉及到非自管设备时应与相关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施工安全协议书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① 工程概况(施工项目、作业内容、地点和时间、影响范围); ② 施工责任地段和期限;

③ 双方所遵循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

④ 安全防护内容、措施及专业结合部安全分工(根据工点、专业实际情况,由双方制定具体条款);

⑤ 双方安全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共同安全职责和双方各自安全职责);

⑥ 违约责任和经济赔偿办法(包括发生铁路交通责任事故时双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⑦ 安全监督和基建、更新改造项目配合费用;

⑧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未签订施工安全协议的不予审批施工方案,严禁施工。(3)施工方案由主管业务处负责审查,初步确定施工等级,I、Ⅱ级施工分别报I、Ⅱ级施工领导小组审定,Ⅲ级施工由有关业务处共同审定。

14.施工作业指导书主要编制依据有哪些?施工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施工作业指导书主要编制依据:

(1)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规范、验收标准和施工指南;(2)经审核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3)合同及相关协议;

(4)国家级工法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5)《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施工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明确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工程类别、地质、环境等作业条件。对特殊地质

等条件有不适合情况时,应予说明。

(2)作业准备:说明作业开始应具备的条件和应完成的工作,包括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备、材料、试验等。

(3)技术要求:明确工程类别和项目应达到的技术指标、相应的技术标准。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说明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内部施工段落划分,各组成部分的作业程序和先后顺序。

(5)施工要求:分解说明作业方法、采取的相关措施,需要控制的内容和参数。(6)劳动组织:说明建设项目的劳动力组织方式,完成施工项目需要的人员构成、数量、使用安排和作业指标。

(7)材料要求:说明完成施工项目的材料种类、型号、数量和使用计划、相关技术要求。(8)设备机具配置:说明施工项目需要的设备、机具的型号、性能和数量。

(9)质量控制及检验:明确施工项目的质量标准、控制要点、检查方法、验收程序及指标。(10)安全及环保要求: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并按照级别进行分级管理,明确施工项目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卡控措施;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和作业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控制要点,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对涉及既有线、公路、航道、高空作业等安全重点工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15.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如何分类?物资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分类:(1)铁路建设物资设备分为甲方供应物资设备、甲方控制物资设备和自购物资设备三类。(2)甲方供应物资设备(简称甲供物资设备)是指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由铁道部或建设单位招标采购供应的专用物资设备。

甲方控制物资设备(简称甲控物资设备)是指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在建设单位监督下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物资设备,主要是指对工程质量、安全和造价有直接影响的大宗通用物资设备。

自购物资设备是指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由工程承包单位自行采购的物资设备。(3)甲供物资设备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甲控物资设备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其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在铁道部工程交易机构进行,其他在二级交易机构进行。

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1)铁路建设物资设备实施采购、建设、使用全过程管理,建设单位、工程承包单位应建立健全物资设备质量跟踪追溯制度,落实物资设备采购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

(2)设计单位必须选用符合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装备政策的物资设备,注明标准、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以及是否属于行政许可或强制认证范围,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

(3)物资设备采购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明确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中各环节的责任人及其责任,把好采购、运输、验收等关口,坚决杜绝不合格物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重要物资设备应实行驻厂监造。

(4)铁路建设物资设备采购单位应针对不同物资设备建立质量监测系统,特别是要做好技术引进的新产品、新设备、新系统的质量监测,保证物资设备质量。

(5)铁路建设所采用的新物资设备,应按规定通过技术鉴定,并具有质量验收标准。未经鉴定或无质量验收标准的,不得采用。

(6)工程承包单位只能使用检验合格的物资设备。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对进场物资设备进行检验、见证取样或平行检验。16.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总的原则是什么?

为完善铁路建设市场诚信机制,激励施工企业加强铁路工程施工管理,提高质量,确保安全,提高水平,根据国家及铁道部有关规定,制定了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适用于铁道部投资的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

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以下简称信用评价)是指根据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现场行为等对施工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的综合评价;信用评价分A、B、C三个等级。

信用评价对象为工程局(集团公司)。以工程局(集团公司)名义签订合同的,对工程局(集团公司)进行评价;以工程局(集团公司)母公司名义签订合同的,对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工程局(集团公司)进行评价;以工程局(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签订合同的,对工程局(集团公司)进行评价。

信用评价每半年为一个评价期。一个评价期内有3个月及以上施工期的,对施工企业进行全面评价;施工期少于3个月的,不对施工企业进行全面评价,只在建设单位和全路范围内对施工企业不良行为进行认定、公示、公布、处罚并记录,发生重大不良行为的施工企业直接评定为C级并予以公示和公布。

新进入铁路建设市场的施工企业,一年内不纳入全路信用评价范围,只在建设单位范围内参与全面评价,其中不良行为在建设单位和全路范围内进行认定、公示、公布、处罚并记录;发生重大不良行为的还应按铁道部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信用评价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对信用评价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17.施工企业不良行为的概念是什么?不良行为的分类有哪些?联合体承包工程不良行为发生责任方如何界定?

(1)不良行为是指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2)不良行为分重大不良行为和一般不良行为。重大不良行为指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质量事故、铁路交通事故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其他为一般不良行为。

(3)当联合体承包工程和专业联合承包工程发生不良行为时,记责任方的不良行为。18.分包工程的概念是什么?分包工程内容和限制有哪些?哪些工程行为属于违法分包?违法分包工程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1)分包工程的概念:铁路工程施工分包,是指铁路建筑业企业将所承包的铁路工程中的相关工程发包给其他具有专业承包资质或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

(2)分包工程内容和限制: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企业可以将承包工程的部分或者全部专业工程发包给专业承包企业,但重点控制工程或关键工程的施工必须自行完成。劳务作业可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承包企业。

专业工程分包必须在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约定或者经建设单位认可。

分包企业对其承包的工程应当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项目管理机构应当具有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其中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必须同工程分包企业签订与工程施工期限相适应的劳动合同的人员。

(3)违法分包行为: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违法分包工程:

① 将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承包企业的; ② 将重点控制工程或关键工程的施工分包给他人的,但劳务作业除外;

③ 在总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的认可,将承包的部分专业工程分包给他人的;

④ 分包企业将其承包的分包工程再分包的; ⑤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分包行为。(4)违法分包工程的处理措施:

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承包单位对因违法分包工程造成损失的,与接受分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9.铁路工程变更设计分类是什么?设计变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1)变更设计分为Ⅰ类、Ⅱ类。(2)Ⅰ类变更设计的划分依据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Ⅰ类变更设计:

① 变更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方案的; ② 变更初步设计主要批复意见的;

③ 变更涉及运输能力、运输质量、运输安全的; ④ 变更重点工点的设计原则;

⑤ 变更设计一次增减投资300万元(含)以上的。(3)Ⅱ类变更设计的划分依据 对施工图的其他变更为Ⅱ类变更设计。(4)变更设计项目划分原则

① 同一工点或同一病害引起的不可分割的一次性变更,为一项变更设计;

② 同一工点中的不同变更内容、同一病害类型的不同工点、同一变更内容的不同段落应分别划分为不同的变更设计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单位批准者除外)。

(5)变更设计必须按上述原则划分,严禁将变更设计项目合并或拆分。20.铁路工程变更设计一般的程序是什么?

(1)I类变更设计,由提议单位提出变更理由和技术经济比较资料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勘察设计单位按处理意见完成变更设计。建设单位对变更设计文件初审后,连同变更设计原因、责任单位、费用处理方案报原初步设计批准部门。经审查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组织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并组织对施工图进行审核。

(2)Ⅱ类变更设计,由提议单位提出变更理由和技术经济比较资料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有关方面分析、研究,确定变更设计原因、责任单位、技术方案、费用及费用处理,由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设计文件经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3)I类变更设计文件按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编制,达到初步设计文件深度;Ⅱ类变更设计文件可适当简化。变更设计文件应附工程数量和费用增减对照表。

(4)变更设计要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因突发事件、工程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I类变更设计,建设单位应在处理的同时按规定向铁道部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及时按程序办理变更。

(5)变更设计工作应满足建设需要。建设单位应及时对变更设计意见组织研究、委托勘察设计、组织审批或报批,初步设计批准单位应及时审查I类变更设计。

(6)铁道部投资铁路项目的I类变更设计,由建设单位审查后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并抄送发展计划司、建设管理司等相关部门,由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组织审查,审查批复意见经发展计划司、建设管理司以及相关部门会签后报部领导批准。

(7)铁道部与其他投资方合资的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I类变更设计,由建设单位报初步设计批准单位批准。

21.铁路工程重大复杂Ⅰ类变更设计的审批原则及内容是什么?

重大复杂的Ⅰ类变更设计按两个阶段审批。第一阶段审查确定变更设计方案和概算编制要求,第二阶段完成变更设计审批工作。

重大复杂的Ⅰ类变更设计主要包括:大面积拆迁、重要文物、重大地质等问题引起的线路方案变化,隧道、桥梁重大方案变化。

经建设单位组织研究认为属于重大复杂Ⅰ类变更设计的,应组织设计单位及时完成Ⅰ类变更设计方案和投资框算的相关材料上报审批。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设计单位按批准的方案和要求完成设计,对变更设计施工图组织审核,按审核后的施工图组织实施。

建设单位应按批准的Ⅰ类变更设计方案和概算编制要求与施工单位签订暂定合同;增加投资的Ⅰ类变更设计,按依据批准概算编制要求框算增加投资部分的70%和铁道部相关规定进行验工计价。减少投资的Ⅰ类变更设计,扣回减少的费用。

建设单位组织按审核后的施工图工程量编制变更设计概算,履行第二阶段变更设计的审批程序,按铁道部批准的变更设计概算与施工单位完善补充施工合同,并完成工程结算。

22.验工计价的依据是什么? 不予验工计价的情况有哪些? 验工计价的依据:(1)工程承包合同;(2)批准的开工报告;

(3)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4)建设单位下达的计划;

(5)经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及批准的变更设计;(6)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验工计价:(1)单项开工报告未经批准的;

(2)已完工程未按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3)超出施工图或超出批准变更设计的工程;(4)工程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工待处理的工程;

(5)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发出质量安全通知书后未整改的工程;(6)转包、违法分包的工程;

(7)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设计的工程;(8)超出合同约定的工程;

(9)合同约定不予验工计价的其他情况。

23.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注册执业工程规模标准是?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注册执业工程范围是?

(1)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注册执业工程规模标准:

在《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范围》中明确规定,铁路工程专业工程范围包括:铁路,土石方、地基与基础、预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结构、附着升降脚手架、预应力、爆破与拆除、铁路铺轨架梁、铁路电气化、铁路桥梁、铁路隧道、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电务、特种专

业。

(2)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注册执业工程范围:

上一篇:考评员管理办法下一篇:防城港市政府采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