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2024-05-29

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共9篇)

篇1: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0-2011年第二学期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机械教研室在院、系的各级领导下,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教研室顺利完成了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更好的做好以后的工作,查漏补缺,对本学期机械教研室的工作特此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都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的制定,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准时上课,从未有人上课迟到。上课都能尽心尽力,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测评较高。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登记成绩,加强课后辅导、答疑。

2.每位教师本学期都完成3次以上听课,并做有记录,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定帮助。

2.按期召开了教研室会议,及时传达院部、系部相关精神,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抓好内涵建设。

3.开展了工学专班的教学计划研讨会。

4.积极开展了期中教学检查。通过督导与交流,教研室全体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适当安排教学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秩序良好,无教学事故发生,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在专业建设方面 1.培养目标适合社会需求

针对本专业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就业市场对设备技术员/工程师需求旺盛。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也相当明朗。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进行分析;依据现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要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2.课程改革深入发展,项目教学实质性启动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评价一个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研室针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教师选配、课程整体设计等方面认真加以遴选。针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三、其它方面

1.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

在下学期的教材选订工作方面,在广泛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选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需要的高职高专类教材及配套教材。2.积极开展08级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3.积极开展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

3.积极、按时地完成了院、系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下学期工作计划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教学指导工作

(1)对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主要在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教师的教案首页、备课、作业批改、辅导、拟卷等方面的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组织好每学期结束前的考务、阅卷及教学文件上缴工作,积极落实下学期的课程安排、教材选订工作,为下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准备。2.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

(1)继续完善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使专业教学计划更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探讨符合我院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3)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参加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考试及内审员资格考证。

(4)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环节的管理。努力与相关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管理,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高职教育的文件、听课交流、讨论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同时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专题讲座、对外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提高专业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力争每位教师发表1篇论文。4.加强就业工作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就业的期望值,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工作。

机械教研室 2011/7/3

篇2: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机械工程系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为协助系部教学及其它各项管理工作,机械教研室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并予以切实执行。在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等工作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体教研室教师认真、按时参加院、系的各种政治学习,基本做到了学习有计划,通过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际多形式的学习,努力领会党的有关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

二、配合系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严格履行教研室各项工作职责,继续开展了教研室集体听课、评课、教学反馈、新技术学习等活动,积极配合院教务、系部进行了日常教学检查;加强了教研室的各项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教研室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一切以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具体如下:

1、认真做好期初期末的各项教学检查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切实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改研究

教研室能够按照学校和院部工作计划,制订教研室学期工作和教研活动计划,并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基本能保证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涉及:并行班不同教师的课程教学交流、多媒体课件交流学习、听课、评课、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讨论、专业招生计划讨论、新开课程研讨等内容。通过教研室老师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3、完成了期末的出卷、阅卷及成绩分析工作,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改进了教学方法。完成了选修课、强化班、毕业班补考等相关工作。

4、认真落实机械工程系教师听课制度,全部教师主动参与校级观摩课活动,组织教师参与听课,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进一步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教师相互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力度培养新进青年教师,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5、结合教师自身所长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安排;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出发,完成了教材征订工作。

三、迎评促建方面

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在校、系领导的指挥下,我们从学习入手,认真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坚决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很好地完成了原始材料整理归档、教学文件完善、总结材料撰写、毕业生跟踪调查、教育思想学习讨论、学生专题研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撰写专业剖析报告、专业剖析材料组卷、现场专业剖析、教师说课比赛等评估任务和搬迁工作。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家积极参与、不计私利、爱校敬业、无私奉献,顺利完成了评估的各项任务。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加强市场调研,对接产业、参照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积极组织本教研室老师和企业部门主管共同讨论,进一步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与开发,努力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改革、制订、完善了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

五、提升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建设工作

为扩大专业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本学期继续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基本完成了以下社会服务工作:

1、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进行项目式教材开发、参与院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气氛;积极鼓励教师投入科研工作,全体教师共同参入,争取取得更多的省级科研项目与科研课题;

2、进一步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构建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训相互交融的课程体系,按照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基于“教、学、做”合一按功能模块设置建设装配钳工实训室。围绕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建设,围绕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建设;围绕“产、学、研”与“系、企、店”的发展建设。

主要具体工作:

1、完成了实训基地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初步完善工作;

2、完成了装配钳工实训车间器材室的整理改造工作;

3、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各实训室的维修维护工作。

七、师资队伍建设

实行新老教师传帮带成效显,老带新效果实。年轻教师无疑是股推动创新的力量,他们有满腹理论知识,而且年青、有活力,肯进取,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然而,这些年青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由于初上讲台,缺乏经验,缺乏实践,对教学中的种种并不是十分熟悉,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与此同时,老教师也需要新思维新知识新方式来充实自己。组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通过这样“传、帮、带”的方式,构建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形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八、存在问题

1、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仍然是本教研室的重要工作之一;

2、缺少高层次、高质量的成果;

3、实训基地建设虽有了一定成效,但是进展较慢,无法满足专业的发展需要。

机械教研室

篇3: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 就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 判定设备运行状态、故障部位及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进行预防性维修, 是防止事故和非计划停机的有效手段。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 受到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广泛重视, 在国内外已成为一大热门学科。[1]我校从1990年代末就在研究生中开设了《机械故障诊断学》课程。该课程通过设备故障诊断基本理论的讲授, 对典型设备故障的实例分析, 让研究生掌握故障诊断技术, 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然而, 当前机械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展机械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改革, 这不仅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动手能力的基本要求, 更是满足全日制学位型硕士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要求。[3]笔者从2007年起为研究生讲授该门课程, 经过几年的教学和探讨, 取得了初步的经验。本文就“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 (以下简称“教研文”) 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讨, 旨在进一步提高“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教研文”相结合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机械故障诊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大半来自我校机械故障诊断实验室, 其中学术型和学位型基本各占一半, 后者在研究生二年级期间必须在现场实习一年。学术型和学位型的毕业论文都是以“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为研究方向。课程性质、培养模式和论文方向决定了阶段式的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必须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

(一) 课堂教学应以科研实践和论文研究为导向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授, 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设备的主要故障模式、故障机理;企业关键设备的监测诊断技术及实施方案等。通过这种传统的方法达到课程学习目标是不难的。但专业课教学应该以接下来的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为导向, 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显然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还远远不够。专业课教学要特别强调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 比如让学生通过调研自行寻找课题、通过调试选定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独立完成研究工作, 进行结果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要强调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习和工作, 寻找最佳发展途径, 教师的责任重在方向的引导而不是过程的限制。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对外联络和交流, 走出校门, 走向企业发现问题, 寻找突破点, 才能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思路,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专业课教学要强调研究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教师做专题报告、学生查文献、课堂讨论、方案设计、小学术报告、自主完成小课题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 科研实践是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的桥梁

科研实践对于培养研究生动手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锻炼创新实践能力, 二是在以学术创新为目标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水平。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读研究生大多缺乏生产和科研实践经验, 缺乏创新能力。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近年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及动手能力创造了机会。我校故障诊断实验室承担了多项石油石化企业科研项目。学术型研究生在现场科研实践时间为3~6个月, 学位型研究生为1年。研究生在油田采集设备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 然后进行信号分析与处理, 诊断设备故障, 跟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汇报交流, 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同时发掘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时尽管导师已经为研究生确定好了论文题目, 但研究生通过科研实践提出了更好的思想和方法, 这就是一种创新, 说明科研实践的目的达到了。所以说科研实践是一座桥梁, 将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实践和研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最终目的。

(三) 论文研究是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延续和归宿

许多人认为, 论文研究是到研三时才做的工作。其实不然, 很多工作其实从研一开始做了。如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让研究生查阅国内外文献, 找到国内外研究热点、感兴趣的科研方向, 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这就是论文写作的训练。当然这个阶段首先要创造浓厚的学术探讨气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讨论。我校故障诊断实验室每周三定期组织研究生研讨会, 让大家将科研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带到集体中去讨论, 使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 还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 鼓励他们大胆地走出去, 发表学术论文, 参加学术会议。最后就是要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论文是考核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方式。这项工作也要从专业课教学时开始抓。比如让学生查阅英文文献, 并翻译成中文。到研二时, 让他们参与到实验室英文论文的写作中。同时, 让学生形成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的正确方法。经过这样的训练, 为写毕业论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上是“教、研、文”三个环节的主要内容。三个环节并不是简单的“串联”模式, 而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混联”模式。这种有机结合能弥补当前研究生阶段式培养中的弊端。当然, 在这种方式中, 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导师身兼数职, 不仅仅是导师, 还是专业课教师, 还能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项目。这样, 导师就能在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教、研、文”三个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然而, 多数情况下导师并不是专业课教师, 其学生 (主要是学位型) 参与的科研实践项目也不是由导师提供。这就要求导师和专业课老师、科研实践基地方做好沟通交流。

三、结论

《机械故障诊断学》的课程性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论文方向决定了必须将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应该以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为导向, 并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实践应作为一座桥梁, 将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论文研究是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延续和归宿, 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三个环节环环相扣, 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辉, 白秀琴.《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水运, 2006, 4 (11) :219-220.

[2]王现彬, 陈闻.科研训练与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 2009, (11) :103-105.

篇4: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研工作;专业技能;实践观摩

农牧区的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较之其他学科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主要体现在地域上。作为县一级教学研究部门,怎样才能促进全县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英语教研员工作的一个大课题。县级教研工作面对基层乡镇,是最接近基层学校的业务部门,正确发挥部门的作用,促进基层英语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县级教研部门责无旁贷。

一、注重教师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生产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教学的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强,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强。所以提高农牧区英语教学质量,教师的业务提高是关键。教研部门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英语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有关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总之,任何形式的培训都是一个目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的方式可以是走出去,也可以是请进来。将县外的名师和教育专家请到本地来做专门的教学讲座,组织英语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接受外面的先进教学理念,用来指导本地的教学实践。走出去是指教研部门负责联系域外的名校、名师,带领本县优秀教师前去听课取经,在真实的课堂上感受名师的教学风范。通过这几种形式的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就会自然提高。

二、开展县内名师教学实践观摩

教研部门在进行县内教学的调研过程中,会发现一批优秀的教师。利用县内的名师资源,定期、分片组织教学观摩课,这样做适合牧区的人居特点。每一次教研观摩可以进行4~5节课的时间安排,本着就近的原则组织英语教师前来听课,按照自己的任课年段选择听什么课程。这样的活动开展具有极大的实用性。教材一样、学情相似、地域一样,县内名师的教学经验更容易被广大基层教师接受和效仿。

观摩课的组织一学期一次即可。这样不影响承担讲课任务教师所在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不增加前来听课教师及学校的经费负担。各取所需、个性化选择,针对性地指导基层教师的教学,其作用也是巨大的。基于本地的名师,基于本地的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广大教师接受和学习。所以这样接地气的活动应该多开展,这样就能够保持全县英语教学处在一个水平线上。

三、开展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积累不同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基本功大赛的活动,给教师一个交流的机会,也给优秀的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基本功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带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教师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研部门可以在一定学段内组织和开展教师的基本功竞赛,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由教研员出题和确定竞赛内容,抽签定顺序,抽签选比赛内容。按照分数的高低评出名次,优胜者给予奖励。这样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同时也为教师间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提供了机会。

四、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调研

作为县级的英语教研人员,要利用自身所处地位,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学校的英语课堂,听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教学中的新亮点。为推广县内先进经验做好铺垫,同时还可全面掌握县内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教研人员的基层调研是最受老师欢迎的,教研人员可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理论带给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互相提高。大量的基层调研可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确定方向、提供依据。

做好农牧区的英语教研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既要有责任心又要有业务能力,既要有使命感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密切基层学校的关系,及时和有效沟通第一线的教师,这也是教研工作的一项任务。总之,做好基层教研工作是英语教研人员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田湖龙.论外语教研工作的性质及教研员必备的条件[J].山东外语教学,2014(2).

[2]裴志民.浅谈外语教研工作的主攻方向[J].山东外语教学,2012(3).

篇5:机械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深化活性评价

1、完成试卷库的工作

职业学校的考试因为没有一条具体的指挥棒,大多数学校找不到教学工作准确的落脚点。从活性评价入手结合试卷库的考评,相信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试卷库的具体工作,从上个学期启动到目前具体实施,我们科组做了很多工作,集中在实训教学的考评、富华班的考评、升大班的考评、上机学科的考评等具体工作,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

2、实训课程实现教考分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直在酝酿如何提高考评有效性的方法。学期初与胡宝星职校联手共同考评,基本上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参与到教考分离的班级有“富华班、机电20XX1、机电20XX2、模具20XX1、机电20XX1、机电20XX2”这些班级的实训经过教考分离,直接激励了教师的教学,并且针对性的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内容等,对实训教学工作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规范教学行为

1、理论教学

(1)因试卷库建设直接影响到理论教学的组织,并且出现几点可喜的变化。第一,教师按照出题的内容所涵盖的理论内容认真组织教学;第二,经常出现老师要课上的情况;这些具体的现象说明试卷库从根源上抓到了教学的核心。

(2)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具体的教学文件规范,各学科的老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态度认真负责,考虑得很细致。

(3)教学进度平齐,相互之间的教研活动增加。

(4)备课认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

2、实训教学

(1)因为付永强老师的.工作调整,实训的工具管理逐步规范,基本上形成了工量具进出仓制度,下个学期可以完全按企业的要求规范。

(2)引出了外校考评机制,教师的教学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动探索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效率。

(3)与牛力企业的合作工作顺利,教学与生产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校企业合作“富华班”教学探索

(1)企业班是我校的面旗帜,富华班的教学,处于专业教学的顶端。本学期第五届富华班的开班时间提前了三个月,第四、第五两届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有部分重叠,在宋小安老师的努力下,顺利过渡。第五届富华班的教学工作也是顺利进行,学生的专业能力持续进步。

(2)富华班与牛力机械厂的生产紧密结合,节省了大量的训练材料,并且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3)富华班吸收电子班的学生,进展顺利。为探索企业班的发展先行先试。

四、教学辅助工作

1、竞赛

竞赛工作以培优的形式进行,一个学期以来“钳工、车工、数车、汽修”四个项目都投入一定的力量进行训练。汽修部分的训练工作比较扎实,其余三个项目的工作较为松散。

2、升大班的教学

随着广东省调整职业教育体系的大方向,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等工作已进入到工作日程,如何有效地处理升大班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是我们较薄弱的环节。

3、考证

本学期的考证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教考分离,由于我们不具备鉴定所的资格,在办理具体工作时较为繁琐。

4、技能展示

第十届技能展示会中,科组的展品突出了科组的特点,并且保证了每年有新作品;学生的技能竞赛,每个项目都扎实地进行比赛,并以此挖掘出各个项目优秀的学生。

5、科组学习情况

学期初制订的学习计划、读书心得、撰写论文等都得到全科组老师的大力支持,本学期科组老师有大量的论文发表。

五、不足

1、模具专业建设力度不足

省重点专业建设的力度不足,方向还不清晰。通过行业协会、模具企业等提升专业品牌势在必行。

2、人才引进进展缓慢

随着模具专业班级的增加,专业人才需求加大,尤其需要有经验、能独挡一面的优质人才,但这项工作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目前进展缓慢。

本学期做得最好的事:实现了教考分离

本学期没做好的事:竞赛工作

下学期要做的事:从建立目标来引导学生

按照时间顺序整理20XX年第二学期科组主要工作。

◎20XX、2、26确定派黄少东、袁正东两位老师到惠州进行教学任务。

◎20XX、3、1第五届富华班开班典礼。

◎20XX、3、3确定与胡宝星职校教学合作的具体事宜。

◎20XX、3、9牛力机械厂高层来我校洽谈业务。

◎20XX、3、11区课例评比结果,我科共有86个课例、156个素材获奖。

◎20XX、3、18沙坪镇师生来实训楼考察。

◎20XX、3、27教考分离第一次考试。(富华班及机电20XX1班)

◎20XX、4、5模具20XX1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实训。

◎20XX、4、24钳工第二次教考分离。(机电20XX2班)

◎20XX、5、14机械制图统一考试、汽修竞赛、车工竞赛、汽修讲座。

◎20XX、5、7江门职业技术学校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考察。

◎20XX、5、7机械制图及CAD竞赛。

◎20XX、5、9广东技师学院来实训楼洽谈业务。

◎20XX、5、16中招展示及座谈会。◎20XX、5、28第三次数车、普车统一考试。◎20XX、6、4学生技能展示会

◎20XX、6、11我校学生到胡宝星参加CAD竞赛、贺福军老师到胡宝星做报告。

篇6:机械自动化教研室工作计划

机械自动化教研室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工作管理水平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结合我院“迎评促建”的工作中心,制定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教研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务处教学计划为指导,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教研组常规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抓住教研教改及质量监控与评价两个重点,加强本专业教师素质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的研究,深化教研教改工作;加强常规检查与管理,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开展的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好的教学质量能够推动招生、就业等各方面工作。本学期,在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常规工作

1、深入落实“五个一”工程,要求教研室每位老师讲一节好课、写一份好教案、举办一场好的讲座、联系一位专家、教授或企业家、取得一项较好的科研成果。

2、为了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要求相互听课、评课及时反馈授课教师的教学问题,相互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思路等。

3、根据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标准,进一步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工作。做好常规化的教学检查工作。包括期初教师教学资料准备工作,期中与期末教学进度检查,全学期教案、讲义的撰写工作、听课任务、试卷编写、批阅工作等。

4、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组织教研室教师讨论机械专业教学、教改方案。

5、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关系到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的质量,如何编写好教案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做好教案的编写规范。

6、多媒体在现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让多媒体起到更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制定多媒体准入制度。

7、配和系部,按照修订的教师考核办法对教师进行考核。

8、做好考试工作,包括命题工作、试卷的保密工作、考风考纪建设工作(尤其是考查课),要求教师不能进行考前划范围复习,考试要点穿插平时教学过程,同时仔细分析考试形式和考核比例。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库建设

不断完善师资结构,本学期计划新增四位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同时重视青年教师的学历培养。本学期我教研室计划两位青年教师到清华大学进修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考硕士研究生。

2、团队建设

重点工作为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包括:形成和谐、互助、轻松、高效的工作氛围;同时本团队努力发展成学习型的团队。在工作中体现团队的价值观:快乐地工作、愉快地生活,通过学生的成长成才体现自己的价值。

3、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和具体培养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培养。

(三)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教研室主任带头,组织其他教师有选择性的建设1-2个实训基地,保证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四、工作要求

1、结合学院校历,本学期周二下午7-8节课进行教研室活动。

2、讨论解决教学各层次出现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实验实习等。

3、广泛交流,集思广益,以各种形式进行教研活动。

4、每次教研活动做好考勤记录,要求专兼职教师都参加,做好会议内容纪录。

说明:如学校、系有临时突发性的工作冲击,本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亦作相应变动。

机械自动化教研室

篇7: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黄院长等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机械教研室圆满完成了本期的教学、课程建设、教研、竞赛等各项工作。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努力探索教研科研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成绩

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每周一次的教研室例会上我们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让老师们务必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堂纪律管理、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对一些思想动态有波动的老师加强对他们的关心。

2.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本期教师计划制定颇为困难,阶段性开课的班级较多,但教研室根据师资状况,基本合理地安排了各教师的授课任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各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课程建设、自我能力提升。此外,各位教师勇挑重担,克服困难,主动承担多门大自考课程,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加强自考工作及新教师帮扶工作(1)加强自考工作

各学科组分别针对各专业的每门自考课程,尤其是新开自考课 1

程及一些高难度课程,成立了自考工作小组,共同研究探讨、深入剖析课程的特点、考试大纲、历年考试题型,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提高自考通过率的方法。

(2)进一步实施新教师的帮扶工作

本期我教研室新入职4位老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历练,他们在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得到了教研室老师和师资办的认可。但是教研室仍然继续实施一对一帮扶工作,促进他们更快地成长。

4.认真履行了教研室的职能作用

本期共开展了7次教研活动,四个专业组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自考工作、专业建设、说课、说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每个专业组根据自身特点,群策群力,集体研讨,分别拟定了2012年新专业征集工作。

5.第六届全国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取得突破

为了在今年的第六届全国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上期我教研室研究制定了大赛集训计划、集训大纲、集训安排表等前期工作。本期我教研室根据上期工作安排,改变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开展赛前集训指导工作。经过紧张的集训与指导,有8位同学进入复赛,1位同学进入二维机械CAD决赛,创历届参赛最佳成绩。

6.圆满完成各项申报材料

端午节期间,为了顺利完成二级学院布置的重庆市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申报材料,教研室汽车组的几位骨干教师牺牲 2

休息时间,通力协作、相互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一紧急工作任务,并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12月上旬,为了配合学院为2012年申请新成教专业而对教学水平评估所做出的各项工作部署,汽车专业组各位成员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圆满完成了汽车定损与评估成教专业的申报材料工作。

7.精品课程与教研科研工作

本期,教研室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投入了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机械CAD》精品课程组的各位成员按照时间节点、任务要求加班加点,已基本完成了前期的各项资料建设工作,并在陆续上网。本期教研室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有所欠缺,亟待加强。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完全充分调动各位教师的主动性,以后需要在进一步调动各位老师的积极性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2.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学术科研等方面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的教育工作,避免教师迟到、不管课堂纪律等教学事故的发生。本期我教研室有4位老师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上课迟到,其实教研室也有责任,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教育。

三、相关建议

1.建议多招聘一些高职称、高技能的企业技术人员,加大师资储备量,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为加快专业建设速度创造条件。

2.建议学院多邀请一些国内外同类专业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做学术报告,提升各位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

机械工程教研室

篇8: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单位, 承担着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的重要任务。虽然教研室是最小的教学单位, 处于教学管理的底层, 但它是落实学校各项教学任务的前沿阵地, 是贯彻教学中心地位的关键。教研室一般是按照专业设置 (如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对应) 的, 直接承担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和教研任务。教研室直接面对学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实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 进行校企合作, 组织教学改革及师资培养等工作。

以往, 教研室一级经常是被动地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 没有进行教研活动, 或组织教研活动但流于形式而没有深入开展研究。教学主任要对教研室的工作内容、性质、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要充分调动教研室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提高教研水平。

二、教研室的任务和职责

教研室是按专业或相近专业组合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研究组织, 简称教研室, 是构成高等学校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学院三级教学管理体系[1]中最基础的一级。教研室的基本任务是以承担教学任务为中心, 教学、科研相统一,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教研室的具体职责应包括如下几点。

1. 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确定本专业开设的课程群, 制定本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或教学大纲) , 编写单元设计、项目 (实训) 指导书, 选编教材, 把握各个教学环节, 合理配置教师、优化教学资源。

2. 开展教学研究, 更新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

3. 加强课程建设, 逐步将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4. 组织本教研室科研课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 发挥教研室的群体作用, 通过科学研究促进知识更新, 提高教研室教师整体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5. 制定实训室建设规划, 组织实施实训室的建设和改造, 不断改善教学和科研工作环境。

6.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加强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重视师德和教风建设, 提倡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7. 召开本专业的学生座谈会, 收集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意见和要求, 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8. 协助院、系进行教学检查, 审核本教研室教师的上交资料。

9. 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 建立健全教学资料档案管理。

三、加强教研室管理, 充实教研室工作

为了促进教研室的规范管理与发展, 加强教研室的工作, 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加强教研室工作的管理。

我院教学管理采用三级教学管理模式, 即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 教务处具体负责全校教学管理工作构成第一级, 其次是以系为单位具体实施系部的教学工作构成第二级, 第三级是各专业的教研室在院系领导下具体组织开展并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各教研室学期初要上交周工作计划, 于每周三定期进行教研活动, 并做好教研室活动记录。

2. 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活动。

组织计算机系各教研室积极参与各项专业活动,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通过教研活动, 为本专业学生制定一个较好的竞赛方案, 组织并指导学生积极参赛, 完成竞赛活动的评审。

3. 开展专业建设。

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继续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讨论本专业的职业岗位, 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理顺课程间的衔接关系, 明确专业的核心课程、技能课程、支撑课程。

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研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东莞行业的结合, 对计算机系想要新增的高职高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动漫设计方向) ”、“软件技术专业 (嵌入式设计方向) ”及本科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进行市场调研, 并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 确定一至两个新增专业, 组织专业顾问委员会进行专业论证, 制定适合高职高专学生需求的 (或应用型本科需求) 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布置教师完成整体设计方案。

4. 加强课程建设, 逐步将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通过教研活动, 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讨论本学期所上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实训指导书, 检查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人才培养方案 (或教学计划) 三者之间的一致性, 对这些教学文档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 去粗存精, 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文件。

通过教研活动, 软件教研室、网络教研室分别讨论并建设计算机系的院级精品课程《ASP.net》和《Cisco网络技术》, 重构这两门精品课程教学资料, 包括自编两门课程校本教材、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档, 为计算机系各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一个教学文档标准, 一定程度上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本学期努力为《ASP.net》冲击省级精品课程创造条件。应用教研室全力将院级 (在建) 精品课程《3DMAX》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信管教研室、硬件教研室在本学期将确定一门核心课程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5. 开展实训室建设。

以我院“升本”为契机, 各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讨论实验室的建设。应用教研室研讨并组织建设《B-410美术基础实训室项目》、《A-907三维设计实训室增设项目》, 网络教研室研讨《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的扩建, 软件教研室研讨《嵌入式实训室》、《软件研发实训室》的建设, 信管教研室研讨《ERP实训室》的建设, 硬件教研室研讨《硬件实训室》的建设。

6. 师资队伍建设。

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 进行传、帮、带, 使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互相听课、互相说课、指导实训等教学工作环节的实践, 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拓宽、加深与课程有关的知识, 提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逐步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导师对青年教师辅导要有记录, 青年教师对辅导要有体会笔记。

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工作, 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稳定并扩大骨干教师队伍, 努力争取并逐步做到专业教学梯队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化。在教研室内开展听课活动, 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对排名靠后的教师进行听课, 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 学期末对末位教师实施教育、培训甚至转岗安排。

7. 积极拓展校企合作。

在集团和学院的支持下, 调动全系教师、学生联系东莞企、事业单位, 引入软件研发项目, 由计算机系组织教师、学生成立技术小组, 进行软件项目研发、设计并推广, 进行实际应用。以计算机系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作品为基础, 在东莞市举办一届大型学生作品展, 以期引起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装璜设计等行业企业的关注, 从而拓展计算机系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

四、结语

通过明晰教研室的任务和职责, 充实教研室的工作, 才能调动教研室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学校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我结合所在院系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七项措施来加强教研室的学期工作, 以加强教研室的管理, 明确教研室的工作任务, 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莉, 薛朝晖.加强教室工作完善高校的三级教学管理模式[J].2007.6:19-20.

[2]王明辉, 邬明辉, 朱云生.高校加强教研室建设和改革的思考[J].2006.2:74-75.

[3]王红.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提高教研水平[J].中国成人教育, 2008.8:138-139.

篇9:机械教研室工作总结

基层学校教研室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而为其保障的教研制度要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基层教研组织和教研员的身份的认同与否。我们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适当转变教研室的职能和工作方式,让教研工作回归其本质,以期促进基础教育更好地发展。

一、基层教研室地位及教研员身份认同困惑的表现

(一)基层教研室地位的尴尬

自1956年教研室组建以来,国家在政策方面只有省、地、县三级,向上国家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向下乡镇教研室没有相应的名分。即使规定的是三级教研室,对各级教研室的人员的配备、教研经费、教研员的待遇等方面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所以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尺度各异。这正如有些学者所言“教研室的名分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颇为尴尬的话题。”迄今为止,针对教研机构的相关政策、条例基本处于空白,并且现在一些地方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根据上级有关教育部门成立的乡镇教研室,是不是一个合法机构的问题。特别是教研员在面临职称评定的时候,乡镇教研室是不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一个组织机构,这样更把乡镇教研员推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基层教研员“身份认同”的困惑

1. 我是谁?一是教研员是不是“研究者”?曾有人形容教研员是“半拉子技术员”,如果是这样,教研员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关节点,应当把新的理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推广的一个身份。相当的一段时间“教研创新”、以科研带动教研”,“走教研和科研共同发展的道路”成为热门话题,但教研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研员的工作绩效除了能够让人看得见的几个比赛项目外,很多情况下是无法物化为看得见的成果,并且在现实的工作中,教研员除了要研究课堂教学和组织教研活动外,还担负着做课题,编教材、教师培训、组织各种师生的评比活动、教学评估、编写试卷以及各项临时的任务等等,那么教研员所做的这些工作算不算研究?对教研工作者能不能像要求科研工作者那样用一篇篇的学术论文和论著那样来衡量。很多要求使得教研员作为研究者而感到困惑。

2. 教研员的价值何在?现实中很让我们深思的一个事例:在一些地方,没有教研室或教研人员配备很不健全,但这个地方的升学率却很好。这样的事例让现在的教研员更感困惑与尴尬。正如有的教研员反应:一年下来,教研的工作还是非教研的工作的确忙得不亦乐乎,但回想起来又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的价值所在。教研员的作用在什么地方,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与此同时,教研员的工作在量化上也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按照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教研员是按照一线教师来进行评定的,也就是要求满课时量,如果以满课时量每周16节来进行计算,那么平时的教研活动如何去思考和开展?特别是县、乡教研室,平时负责着全县、乡的教学、教研活动等任务,如果每天平均上三节课,再去有计划的开展这些业务,可能只是想象中的事情,如果不满工作量,职称的评定又是问题。

二、基层教研室地位及教研员身份认同困惑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各部门的各自为政,文件的规定相互矛盾

1. 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文件的时候,很多的地方实际地调查研究不够。文件是根据标准制定的,而现实中往往都达不到标准,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按照文件去执行,就会出现很多无法落实的情况。

2. 各个教育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制定和下发的文件相互矛盾。比如,乡镇教研室是根据上级的文件进行组建的,但这一机构却得不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因此使得基层教研室在开展工作时,名不正、言不顺,无所适从,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基层教研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管理者对教研室的工作性质认识不够,态度不积极

多年来,教育上虽然有去行政化的趋向,但现实中相当地方的学校管理者“官本位”思想很是严重。在很多地方,教研员就成了“救火者”,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协助迎检、整档案、报材料、搞评比等等。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会占去教研员相当多时间,让教研室丧失了本有的职能,教研员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所以,有的乡镇教研员抱怨说,这学期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但教研工作几乎没怎么干。一部分教研室在相当的学校管理者眼里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一个学期搞不搞什么教研活动对教学质量、教师理念的提升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不会影响到校长的位置。教研室的工作很多情况下是隐形的、长期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教研室的地位不确立,教研员的身份不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改善基层教研地位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外部保障机制,明确基层教研室地位和教研员身份

建章立制,才能做到有制可依。而现实中对基层教研组织地位的定位和教研员身份的确立等问题的研究,会真正影响到教研室和教研员的未来发展之路。现实中,部分地区的文件对此有所规定,但始终没有得以很好的贯彻执行,更主要的是“国家缺少教研机构机制,教研室建设没有‘尚方宝剑。”只有有章可依,基层教研组织才有应有的名分,此问题如不能很好地面对和解决,那么教研组织特别是乡镇教研室会处于名存实亡的地步,这需要教育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

(二)强化内部管理,实现教研室和教研员工作方式的转变

1. 实现教研室运行机制的转变,提升基层教研室应有的地位。由于各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不同,教研室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也不近相同,发达地区教研室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发挥得比较到位,但在相对落后的地区,部分市教研室和相当的县、乡级教研室还担负着一定的管理和评估功能。“由于他们对于学校课程实施的规范性限制过多,从课程目标、内容、评估到反馈,均提出明确和详细的量化指标,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不断强化,从而导致课程实施陷入封闭、僵化的指令型范式。”比如,部分教研室的督导和评估在很大的程度上通过查看档案材料来评估学校的工作,这种工作方式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原因是档案材料很容易造假。当时盛传教研室的人很会查,能把被查的老师问地淌汗。检查者通常会问:这次集体备课你和谁一起备的?当时你提出了什么建议等?其实,通过这种简单的“严查”,对提升教师的素养是微乎其微的,甚至会产生对立的情绪。所以,在新形势下,要确立基层教研室应有的地位,应改变过去那种“查得严、管得死”的局面。教研室应由过去的指令性管理向“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转变。

基层教研室要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来充分发挥教研室应用的职能,来增强其应有的地位。一是教研室工作由过去的“点对点”工作方式向“点对面”工作方式转变。县、乡教研室工作人员的有限性决定了其“点对点”工作效度的有限性。教研室要通过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解决本地方的共性问题来推进教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并且这种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昙花一现。二是建立县、城乡、学校三级教研运行机制,确保教研活动的辐射面和整体的推进。县级教研室要站在全县角度通过教研活动进行辐射和引领,并且可以通过“订单式”教研来发现问题,提升教研能力;通过城乡联动,把县城的先进经验和乡镇的好的做法实现互补,县教研室要积极参与其中,逐步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同时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农村学校教研活动。

2. 实现教研员工作方式地转,增强教研员的“身份认同”。教研员很多情况下是以“官员”的身份对学校工作进行视察,相当的教研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动辄以专家和学者身份自居,眼睛向上,下车伊始,不了解下情就在那里指手画脚,听不得别人的反对意见和建议,完全凭着“经验”过日子,这完全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自我陶醉式”教研。“这种官僚和权威式的指导疏远了教研员、教师和学校的关系,从而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员的“身份认同”也大打折扣。

上一篇:军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