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2024-06-04

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通用10篇)

篇1: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中国入世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契机,也对英语人才尤其是对懂商务知识的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学校都在思考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又具有国际商务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对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虽然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努力跟上时代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 在教材及教学方法的选定上往往不能结合学生实际, 忽视高职高专学生的自身特点; 过于生硬地照搬商务加英语的模式教学, 过于注重书本本身涉及的知识, 忽视对学生潜在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些教学模式及方法往往导致较差的教学效果, 不利于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1. 学生因素

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本身对于英语技能的学习就比较吃力,再加上商务贸易知识使得课程的专业化程度加深,许多学生就会淡化对商务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商务英语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自学及钻研,透彻地了解商务贸易知识及相关的英语表达。学生如果缺乏自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又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商务英语学习的困难也就加大。

2. 教师因素

许多商务英语教师都是单纯的英语教师出身,虽然具有较好的英语教学水平,但是对于商务贸易知识却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掌握,或者是仅仅局限于书面上的理解,缺乏实践经验,这也不利于我们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同时,有些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能迎合时代和学生的要求,一味基于教材和大纲,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也不利于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三、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实践的思考

为了提高商务英语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多思考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学生建立商务英语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下面将从选材,教学法及资源使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1. 选材新颖,紧跟时代,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学例子还是采用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商务贸易实例。学生往往会觉得这些案例离自己很远,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有的教师会发现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配合都不是很理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妨有所取舍,可以准备一些较为时髦的题材,或者是与专业背景紧密结合的题材。例如,我们在讲到倾销与反倾销时,针对我院纺织服装的专业背景,我们可以选择中国 年纺织品贸易遭受贸易救济措施的相关案例,一方面可以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和学生共同关注我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现状,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同时也可以借此来向学生阐释何为倾销、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措施等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目的。中国入世为中国带来了许多新兴的行业,如互联网贸易( Internet Business) , 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关注比较多,了解也比较全面,如blog, e- book 等词汇也是学生中所流行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开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2: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2.5法律制度方面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主要有新修订的《公司法》和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来管理企业债券。要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要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限定筹资形式,明确发债条件,强化评级与担保方面的规定,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法律责任,尤其对罚则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同时要加快在立法、交易制度、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财会通讯.理财第5期.

[2] 赵继民.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第8期.

[3]许 军,李新.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中国金融,20第7期.

[4]王克. 中国债券融资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7月.

[5] 齐敏.扩充企业债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理论前沿,第2期.

[6] 赵淑敬,张伟. 企业债券发展透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第6期.

[7] 肖雄伟,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探讨.话题,2006年第5期

篇3: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教育技术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育技术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含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 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会影响到教学。一方面, 它制约着教学方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 另一方面, 经济体制会通过上层建筑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

内部因素。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诸多内容。比如, 教学目标是否切合教与学的实际, 是否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 是否符合大纲, 所选择的语言难度是否适中;教学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教学的规律, 收到一定的实效;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 是否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 掌握教学规律;学生的智力水平、生理条件、兴趣和个性、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语言基础、学习方法等在个体上的差异性, 都影响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按照影响阅读教学的主体因素则分为四类。

教师因素。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 还必须研究透教学大纲, 科学制定教学步骤, 选择适当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使阅读教学收到实效。

学习者个人因素。它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智力发育水平、语言能力、认知方式、性格、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学习的体会和学习的效果都不一样, 就是对同一阅读内容, 学生主体不同, 对之理解也有不同。

学习过程因素。它主要包括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学习者策略等。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 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要求阅读者利用原有的知识和逐渐掌握的阅读技能, 运用阅读策略, 来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图, 使这些符号意义化, 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

环境因素。它首先应该包括社会环境因素, 如国家的语言政策、外语教学的政策、教师的价值取向等;其次, 它还包括教育因素, 如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体系, 以及教学测试等等。这些都会制约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研究发展。

因此,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兴趣爱好, 大量地选择难度适中的, 相关而且有趣的语言素材进行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此外, 还要照顾各类学生的特殊需要, 甚至应该选择难度较高的材料而配一些简单的练习, 或是选择简单材料而配一些复杂的问题和练习。

阅读任务的设定。阅读材料选定后, 教师应该考虑如何科学的设定阅读任务。教师可要求学生按以下的步骤进行:首先预测文章内容, 就首句或题目或文章类型或图表等对文章内容做出预测;其次快速扫描全文, 使之能对全文的要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次, 探究语篇以外的东西, 比如对图表内容作进一步了解等, 这会有助于他们的阅读。最后, 激活原来贮存在学生大脑里的知识, 为现时的阅读所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时代的需要, 注意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的结合和实践环节。因此, 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时, 不仅要考虑安排好课堂上的内容, 还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自习和自省环节;不仅要传授具体语篇分析的技巧, 还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推理能力。推理指的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 一般而言, 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概率推理以及类比推理等。而常见的思维模式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分类、定义、列举比较、对照、分析等等。学生熟悉了思维模式后, 会更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思维的轨迹、了解文章的内容, 确立中心思想, 辨别重要事实以及相关信息。

阅读教学中的模式识别。阅读推理和阅读模式识别也是密不可分的。通常, 模式识别是指把感觉输入的模式信息变换成符号信息的过程。更深入地看, 模式识别是一个归类的过程, 阅读模式识别的能力是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学习建立分类而逐步获得、不断完善的。识别也就是一种认知, 它和认知是没有明显界限的。

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入手, 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比如, 教师先研究选定的教学材料, 然后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插入一定的策略;选定一系列希望侧重的阅读策略, 围绕这些策略来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适当的时候, 把阅读策略插入教学内容中。

教师有责任训练学生去选定他们自己的阅读目标和某一特定阅读的策略, 鼓励学生去探索, 去猜词, 甚至让学生不要冲动地以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因此,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时, 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可以是裁决者, 可以是参与者, 但决不能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中心。

综上所述, 阅读的过程, 就是一个读者和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地或受到较少控制地去认识阅读文本中的各种关系, 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内容上, 教给学生如何阅读文本的基本结构, 如何解构文本作者的基本观点以及解构的方法;在教学组织上, 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出合适指导的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 则应强调开放式的教法。总之, 在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中, 广大教师只有在提高自身外语水平的同时, 积极从事阅读教学的研究, 并以理论来指导教学, 根据具体情况, 适时地采取一些策略, 阅读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 阅读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2]何光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Richards J C, Rodgers T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1986.45.

篇4:浅议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键词】英语教学现状 制约因素 教学方法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农村英语教学在新课改教学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更是如此。那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我就此浅议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情况

农村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二至十六岁之间,正处生长发育期,思想不成熟,行为不稳定,办事情绪化,喜表露,易冲动;农村中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等导致交际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等较差,阻碍其英语学习的效率;部分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妥当,自学能力差;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尤其面临中、高考的压力,对学习英语成功与否十分敏感,遇到挫折易影响其学英语的信心。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和落后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努力跟上时代及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 教师在教材及教学方法的选定上往往不能结合学生实际, 忽视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 过于生硬地照搬英语的模式教学, 过于注重书本本身涉及的知识, 忽视对学生潜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些教学模式及方法,往往导致较差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环境不完善

目前农村教学媒体十分落后,英语教师所使用的录音机基本能够保证,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料、图片、语音教室都没有,更不要说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学生多为大班授课,每班人数较多,这种情况不利于师生交流互动,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 学习具有盲目性。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标准要求。

2. 学习具有依赖性。 学生英语学习自觉性差,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被动消极的。学习本是自己的事,却常推诿、拖拉或依靠同学帮忙,所以同学间常出现抄作业现象,甚至 因多次在英语学习上的失败而厌恶英语学习。

3.学习缺乏思想性。学生学习有了一知半解就感到满足,但遇到困难又垂头丧气,遇难而退或绕道而行,得过且过,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甚至下滑;不细心,往往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或假象所迷惑,难以拨云见日,难以感受尝试成功的刺激。

4. 学习具有随意性。学生学习不注重方法,不讲求逻辑联系,分析问题思路杂乱,表达东拼西凑,思维不严谨。明知这方面过不了关,但也不思改进。

6.学习局限性。初中英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英语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二)社会和家庭方面的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也会产生英语学习障碍。随着社会的需求,农村部分家长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涌向大城市,造成大量农村的留守儿童,孩子的心理发展成了一大难题。而他们只给孩子提供大量的金钱,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殊不知这种现状给孩子的只是金钱的重要性,无视于学习,更甚者对于英语学习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三) 教师因素

1.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的差异性,每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部掌握,所灌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

2.许多英语教师都是单纯的英语教师出身, 虽然具有较好的英语教学水平, 但局限于书面上的理解, 缺乏实践经验。

3.有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能迎合时代和学生的要求,一味基于教材和大纲,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 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4.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讲课传授知识和考试是传统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我们走进课堂,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慢慢地,学生由不喜欢英语教师发展到对英语学科淡漠,出现情绪障碍。

(四)教材的因素

1.教材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教材过深过浅,或教学进度过快过慢,都会影响英语教学,使学生产生英语学习障碍。

2.师生缺少沟通,产生不了互动的正面效益。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主观想象制定学习目标,以致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双方产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在情感上是很难沟通的,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障碍。

篇5: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积极寻求农民收入健康稳定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就河南省来看,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农民大省,在农民收入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4.71元增加到4454.2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由78.4%提高到93.6%,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以来的五年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幅均超过7%,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额连续突破300元、500元、600元三个大台阶;尤其是2006年、2007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民收入进入了增速最快、增幅最大、增长最稳定的阶段,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08年,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外出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河南农民收入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4.24元,比上年增加602.64元,增长1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增加额最多的一年。在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602.64元中,主要增长点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纯收入。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半壁江山”。二是工资性收入。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500.01元,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8.5%,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转移性收入。去年全省农民获得的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人均为255.02元,比上年增加69.36元,增长37.4%。尤其是农民得到的补贴、救济金等转移性纯收入人均为202.02元,增加69.02元,增长51.9%,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力量。

二、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第一,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区域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当前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大宗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相对过剩,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第二,农产品成本高。突出表现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尽管对农民实行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资价格上扬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但仍然影响了农民收益的持续增加。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导致了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普遍超出国际市场水平。其结果,农产品增产空间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第三,农业经营主体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就河南的情况看,人均农业资源占有水平低,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亩,约为世界平均的1/7,英国的1/80,美国的1/46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加之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造成农业经营主体分散,超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同时,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采用农业适用技术率不高,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和普及,使农民增收无力。

第四,非农岗位就业不足。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劳务经济。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乡镇企业整体萎缩,增长速度回落,经济效益低下,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幅也随之下降。与此同时,城市国有企业下岗或失业人员增加,加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进城务工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机会减少,抑制了农民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第五,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2008年河南城镇化水平为36%,低于全国45.7%的平均水平。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造成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增收困难。与此相对应,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使农民的就业领域窄小,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农村经济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第六,农民负担过重。农民负担是农民向国家和社会无偿提供的支出,它与农民实际收入间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就河南目前情况看,自2002年底全面推行税费改革以来,的确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降低了投入成本,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但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乱集款,明确规定要将农民承担的绝对额控制在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但“三乱”现象屡禁不止,农民的政策性成本增多,使得农民收入很大一部分被挤掉。

三、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要继续加大和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建立稳定的种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给予补贴。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加大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坚持开发式扶贫,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脱贫解困和巩固温饱的双重目标。真正落实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二)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就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来说,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继续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不断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拓宽粮食增值空间,实现粮食加工品种的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水平;继续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要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创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等等。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化解农户经营的市场风险;还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让农户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后续利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促进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按照市场要求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形成优质产品和主导产业,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要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保证农民从中真正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产业化、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已势在必行。要鼓励企业和农村能人承包或租赁农户土地,再返聘农民、培训农民,有序合理地使用劳动力。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规模化生产。在能人或企业的带动下,农户能很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要认真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组织的经济实力。应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选派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指导。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和行业界限,组建强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民闯市场。应鼓励基层组织、供销社、乡镇农经中心等单位,利用它们的技术、资金、营销网络等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积极发挥社会能人的作用,引导鼓励能人牵头,联合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鼓励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引导其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科技进步,发展品牌农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为其提供优质生产原料,实现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

(六)稳定农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要积极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调运,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农资价格,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要组织技术力量,进一步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倡导农民科学施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篇6: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俞坚群(桐乡市畜牧兽医站)《浙江畜牧兽医》2005-1(16-17)

桐乡市地处杭嘉湖平原,畜牧业是传统的养殖业。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猪、湖羊、家禽等养殖业虽在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桐乡市的传统养殖业。尤以20世纪70年代发展较快。1979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76.4万头,湖羊49.8万只,此后则有所下降。到1998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推动下,畜牧业又凸现发展态势,生猪、湖羊、家禽等畜禽的饲养量逐年增加。据调查,200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79.6万头,湖羊76.2万只,家禽930万羽,分别比1997年增加163.0%、58.0%、47.0%。畜牧业产值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创历史最高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在畜禽饲养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在品种改良、生产方式、服务体系、流通加工、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生产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畜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因此,近年来,该市的畜牧业生产已得到快速发展,为农村合理调整种养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观念问题。长期来,由于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一直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此,人们往往重视种植业而忽视畜牧业,畜牧业成为一种家庭副业。尽管前几年开始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倡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但仍有不少人对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没有足够的认识,观念没有完全转变。在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动物防疫工作、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照发展畜牧业大产业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社会对该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因此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畜牧业的流动相对较少。

2.2 规模化问题。生产实践证明,“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是发展畜牧业的必由之路。桐乡市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生产成本较高,发展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目前,全市规模养猪、养禽已占70%,养羊10%。但规模偏小,一般为养猪50-1000头,养羊20-100头,养禽500-1000羽,这样的规模,难于进行技术改造,品牌建设,规模化管理,也难以建立有效的市场销售体系和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不强,养殖效益不稳定。

2.3 畜牧用地问题。畜牧业用地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保证。随着中央对土地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要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土地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因此,如不尽快制订相应的政策、规划和落实畜牧专用地,发展现代畜牧业无疑是“空中楼阁”。

2.4 畜产品加工问题。加工业是畜牧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产生终端产品,连接市场和生产者,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调节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走向,体现产品的价值。从发展趋势看,今后所有畜产品都须经初、深加工后,才能进入市场消费。目前,桐乡市的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肉制品)很不发达,一般经屠宰后以胴体形式直接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品牌,竞争力不强。

2.5 养殖污染问题。养殖污染是发展畜牧业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否则,水仅会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危害。目前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一些养猪、养鸭密集地区,对河道和农民居住环境形成污染。虽然近几年已采取了某些措施,如采用粪便干湿分离,沼气池处理等方法,且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2.6 动物疫病问题。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频繁,而养殖方式相对粗放,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难度越来越大,动物疫病对畜牧生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在加剧。桐乡市每年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损失约在5000万元以上。由于人们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视不够,基层防疫力量不足,防疫经费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该市的动物防疫工作任重道远,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策与措施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畜牧业是一个长链产业。它不仅能为直接从事养殖的农民增收发挥作用,同时能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在加工流通等环节中产生巨大利润。因此,有关部门应十分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央领导多次提出“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近期,农业部又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桐乡市发展畜牧业基础较好,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明显,要抓住机遇,制订发展发展规划,明确重点,落实措施,增加投入,做强产业,为发展农村经济雕塑加农民收入做出更大贡献。

3.2 畜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依靠产业基础,依托区域优势,瞄准上海、杭州等在中城市,重点发展工厂化养猪和种羊、种禽业,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把该市建成向上海、杭州等在中城市供应瘦肉型商品猪的基地;向西部、山东、安徽等地提供种羊和苗鸭的基地及发达的畜产品加工基地。逐步形成上述三大畜牧业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畜牧业从量到质的转变。

3.3 主要措施。要想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增加投入。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投入,建议财政每年按不少于畜牧业产值1%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养殖污染处理设施等),对与畜牧业相关的加工业、饲料企业,治污企业、交易市场等相关产业应在资金、税收、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加以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支持其快速发展。

第二,规划确定畜牧业专用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市和有关乡镇、街道要合理布局、规划,确定畜牧业专用地,重点确保养殖小区的养殖用地,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殖。

第三,发展生态养殖小区。重点建设集约化养猪工厂和肉鸭、湖羊生态养殖小区。集约化养猪工厂,规模存栏1万头以上,实行全进全出,封闭管理,粪便、污水进行工厂化处理。肉鸭、湖羊养殖小区要求规模分别在1万羽、1000只以上,有相对隔离的饲养环境,一定的饲养空间,有专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实行“种养结合、养养结合”。最

好实行股份制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经营。

第四,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肉品加工。猪羊屠宰场实行产业延伸,将鲜肉进行分割,排酸,包装,生产冷却肉。要建设禽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禽肉、禽蛋加工增值。同时开发小包装和休闲旅游食品。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建设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创建品牌,提高质量,应对市场竞争,拓展国内外市场。

篇7: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我国本科高校小班教学开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一些本科高校开始积极尝试小班教学的开展, 浙江省教育厅明确要求所辖高校2016年7月学年小班化教学学时达到总学时的40%以上[2], 但总体来说, 目前我国本科高校小班教学的开展与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一) 小班教学率普遍较低

我国许多本科高校没有开出典型意义上的小班教学课程。北京大学在我国本科高校中较早研究和开展小班教学。据孙燕君、卢晓东介绍, 北京大学2010-2011学年本科教学中20人以下的班级占所有本科课程的比例为3.8%, 但全校153个20人以下的班级基本上都是外语课程[3]。2012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启动了小班讨论课改革, 到2014年春季学期两年内共开出38门小班教学课程, 小班讨论课450门次, 达到了每位本科生在校期间平均参加1-2门小班教学课程的水平[4]。据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透露, 2014年清华大学的小班课比例约占30%[5], 在公开的报道中尚无国内高校超出这一水平。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5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显示的数据推算, 在不同类型高校中, 专注于本科教育的全国性文理学院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的小班教学率 (学生人数少于20人的班级所占比例) 最高, 平均为65%。全国性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ies) 代表着全美学术水平最高的大学群体, 既重视科研, 也重视本科教学, 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其中不少为杰出人才。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5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披露的265所全国性大学 (总共280所) 小班教学率数据进行统计, 小班教学率为18.1%-92.9%, 平均为46.0%, 除康奈尔大学为55.6%以外, 排名前20的全国性大学小班教学率均不低于60%。我国本科高校对科研工作普遍重视, 类似于美国的全国性大学, 但与美国全国性大学相比我国本科高校的小班教学率显著偏低, 差距十分明显。

(二) 集中采用“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的小班教学形式

目前采用的小班教学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小班教学, 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新生研讨课”。纯粹的小班教学目前还很少, 内容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主要是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一些特殊内容的课程 (如外语课) 。另一种形式是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互捆绑, 即所谓的“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 属于目前高校小班教学的主流形式, 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主要采取这一形式。利用“慕课”授课、组织小班教学也属于这一类型。“大班授课”时学生仍然缺少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小班讨论通常由研究生助教来组织, 研究生助教在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普遍与授课教师有差距, 教学效果也必然会打折扣。一些课程教学因不适宜于采取讨论课的形式而遭到忽视, 实际上对这些课程实行小班教学仍然可能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采用“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不会导致授课教师的工作负担明显增加因而得到教师的广泛接受, 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体现得不够充分。集中采用“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的形式, 反映出我国本科高校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力度还不大。

二、我国本科高校小班教学开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本科高校小班教学开展的制约因素既有体制性的, 也有资源性的。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开展小班教学的原动力不足、教师资源不足、适用的教室资源不足和教学成本增高等方面。

(一) 开展小班教学的原动力不足

我国本科高校绝大多数是公办的, 受政府物价部门的严格约束, 公办本科高校的学费标准较低, 校际之间的差别也较小。我国公办本科教育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即使是新升格的本科高校和教学水平较低的本科高校, 绝大多数每年都能完成计划内的招生任务。我国公办本科高校学生转校受到严格的限制,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期毕业和获得学位, 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辍学率较低, 招生任务的完成往往意味着学校可以获得稳定的学费和其他相关收入。各级政府和各类教育评估机构评估高校办学水平时普遍侧重于科学研究, 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以及综合排名、学科排名、专业排名考核的关键都是科研成果, 导致“重科研, 轻教学”的现象在许多本科高校普遍存在。从短期来看, 开展小班教学既不能给公办本科高校带来更多的收入, 也不能有效地提升公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声誉。因此, 我国公办本科高校开展小班教学的原动力普遍不足。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5年大学排行榜显示的数据, 美国170所公立全国性大学的小班教学率平均为38.4%, 超过了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小班教学率水平;根据美国教育统计全国中心 (NCES) 网站发布的数据计算, 这170所公立全国性大学的生师比平均为18.2, 明显高于我国许多一流大学。

(二) 教师资源不足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5年大学排行榜显示的美国170所公立全国性大学小班教学率数据和美国教育统计全国中心 (NCES) 网站发布的生师比和注册学生数的数据, 研究办学规模 (注册学生数) 不变时生师比与小班教学率之间的相关性表明, 两者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395, 在显著性水平 (双侧) 为0.001时呈负相关关系, 即生师比较高的学校通常小班教学率更低, 教师资源不足是开展小班教学的重要制约因素。由大班授课转向小班教学不是原有规模班级的简单拆分, 要求降低教师课堂讲授的比例, 广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小班教学往往要求学生课外进行大量的深度阅读, 适当阅读材料的推荐必然以教师自身大量阅读为前提。专题讨论是小班教学的重要形式, 讨论主题必须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开放性问题, 学生的讨论过程需要引导, 对学生的讨论行为和观点需要点评。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对学生随时可能的提问。与传统的大班授课相比, 小班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 由大班授课转向小班教学将导致学校教学工作量的大幅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连年扩招, 教师增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 导致我国多数本科高校生师比偏高、教师资源不足, 不利于小班教学的开展。

(三) 适用的教室资源不足

研讨课是高校小班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 最能体现小班教学的教育理念。正因为如此, 我国一些本科高校在开展小班教学时选取了“小班讨论”作为突破口。传统的教室是讲台式的, 教师居高临下, 学生之间前后而坐, 后面的学生面对的是前面学生的后脑, 不利于研讨活动的开展。根据英美研究型大学的经验, 理想的研讨课教室主体为会议室类型, 不设讲台以使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心态, 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面对面围桌而坐, 方便彼此的交流与学习。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书写表达, 需要在多面墙壁上安装黑板或投影屏幕。因为小班教学在我国许多本科高校尚属新鲜事物, 适宜于开展小班研讨课教学的教室普遍较少, 即使在一些小班教学起步较早的知名大学也不例外。据孙燕君、卢晓东介绍, 经多年的改造之后目前北京大学研讨型教室占教室总量的27%, 仍然满足不了开展小班教学工作的需要[3]。此外, 并不是所有课程的教学都适宜于采用研讨课的形式, 开展小班教学也需要学校拥有一定比例的小型讲授课教室。

(四) 教学成本增高

教师资源不足可以通过引进、外聘教师以及挖掘现有教师资源的潜力来解决, 研讨课教室不足可以通过改建和新建来解决, 但关键是会增加学校的教学成本。公办本科高校的学费标准受到政府严格约束, 如果学费标准不能相应提高, 开展小班教学在经济上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对于民办本科高校来说, 虽然在学费标准制定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但受到学生承受能力的制约, 同样在经济上可能得不偿失 (我国的民办高校主要是营利性的) 。开展小班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也会增加教师的教学成本, 影响教师科研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决定我国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仍是科研成果, 如果缺乏有效的督促机制, 小班教学可能变成大班授课的简单拆分。目前我国一些本科高校采用“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的方式来推进小班化教学, “小班讨论”主要由研究生助教来组织, 从表面上看, 既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和控制学校的教学成本, 又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代价是教学效果的弱化, 因为即使授课教师与研究生助教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 研究生助教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也无法与任课教师相比, 况且研究生本身也面临着学习和科研的双重压力, 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同样是有限的。

三、我国本科高校小班教学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本科高校开展小班教学工作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到开展小班教学在新时期人才培养中的的重要性。开展小班教学工作既要考虑小班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同时应该与其他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

(一) 充分认识到小班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 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开展小班教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对高校开展小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1], 浙江省教育厅已对所辖高校开展小班教学做出明确规定[2], 可以预见, 小班教学的状况必将成为政府和社会衡量国内本科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些本科高校已经行动起来, 过度依赖大班授课教学方式的坚冰已被打破。2008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历史峰值的1050万, 2015年下降到942万, 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呈下降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 将有越来越多的国 (境) 外高校加入到我国生源的争夺之中。通过开展小班教学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提高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质量将成为我国本科高校争夺生源的重要举措, 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我国本科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小班教学的重要性, 积极推进小班教学的开展。

(二) 以教学综合改革助推小班教学的开展

小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学习。随着小班教学课程的增多, 应适时调整课程体系、降低学生毕业的学分数量, 否则学生将难以承受学习的压力。一些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缺乏有效性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可以取消。比如说, 在许多本科高校, 利用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效果较差, 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取消, 在小班教学过程中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安排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课外调研、撰写课程论文或读书报告来训练。一些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课程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来承担, 正如杜克大学本科教育学院院长斯蒂夫·诺维奇所说的那样, “利用互联网、网络课程, 完全可以做好知识传播”[6]。国内外优质“慕课”的涌现, 为高校知识传授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网络课程资源。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瘦身和利用优质“慕课”传播知识将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小班教学。

(三) 以挖掘现有潜力为基础多途径解决教师资源不足问题

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努力挖掘现有教师资源的潜力。美国公立全国性大学的生师比平均为18.2, 小班教学率平均为38.4%。其中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生师比为26, 小班教学率为33.6%;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生师比为31, 小班教学率为29.3%;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生师比为26, 小班教学率为26.3%;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生师比为27, 小班教学率为20.6%。只要学校及其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位, 在开展小班教学方面, 我国多数本科高校现有教师资源仍有潜力可挖。鉴于小班教学与传统大班授课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巨大差异性, 可适当引进一些具有小班教学或学习经历的教师来承担和带动小班教学工作。对于研究生教育实力较强的本科高校, 可以培训研究生助教承担小班研讨课的组织工作来适度弥补教师资源的不足, 但不应过度依赖。对于研究生教育实力较弱或没有研究生教育的本科高校, 外聘兼职教师是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实际上, 美国许多高校中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了较高的水平[7]。与专职教师相比, 兼职教师没有科研考核方面的负担, 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搞好教学。兼职教师的待遇也相对较低, 有利于学校节省教学的成本。

(四) 根据小班化教学的需要调整教室建设的格局

教室的设计和布置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我国本科高校应更新教室建设的观念, 应考虑不同规模班级的数量和满足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研讨式教学是小班教学的重要方式, 应根据小班教学的需要建设适量的研讨课教室。虽然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宜于采用研讨式教学。在讲授课教室建设时, 小型、中型、大型教室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有利于教室资源的有效利用。班级规模较小时, 采用大型教室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又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小班教学代表着先进的教育理念, 对于学习人数较多的课程, 即使目前不能按小班教学标准开班, 也应该积极实行班级小型化。与此相对应, 大班讲授型教室所占的比例应逐步减少。

(五) 开展小班教学与利用“慕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慕课”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开展小班教学与利用优质“慕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弥补学校教师资源, 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的不足, 同时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利用“慕课”开展小班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一是线上学生自主学习“慕课”、线下组织课业讨论。北京大学在开展小班教学时采用了这一形式[4]。二是以大班的形式集体观看“慕课”视频, 学生个人完成在线作业 (小测验) , 线下以小班的形式进行课业讨论。这一形式类似于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和上海高校课程中心采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三是将学生分成小组, 合作观看“慕课”视频, 讨论学习中遇到的模糊概念和难题, 然后各小组集中在一起进行课业讨论。根据Li等人的研究, 采取分布式的视频控制、集中化的播放模式 (即小组成员围绕桌子坐下观看同一屏幕, 为每个成员配备自己的鼠标用来与播放设备互动, 遇到难题或者认识模糊的问题时可以按暂停键、启动讨论) 能够实现同步、视频互动和讨论之间的有机统一, 是合作视频观看学习的最佳方式[8]。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 (2014-2016) [EB/OL].http://www.zjedu.gov.cn/upload/col31/20140911104316.doc

[3]孙燕君, 卢晓东.小班研讨课教学: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以北京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8) :16-19

[4]北京大学教务部.北京大学本科生“小班教学课”经验交流会召开[EB/OL].http://www.pkuedu-yxb.com/news/2014-11-26/719.html

[5]张航.清华推出教改方案小班课程力争达七成[N].北京晚报, 2014-10-19 (4)

[6]唐闻佳.为何美国大学不惜重金改造本科:专访杜克大学本科教育院长斯蒂夫·诺维奇[N].文汇报, 2014-11-21 (6)

[7]王小五.美国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变化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 2010 (1) :46-49

篇8: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键词:物业;快递代收;末端配送

1 概述

电子商务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并成为个体重要消费渠道。而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物流,所以网购促进了快递业务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城镇化政策的推进,集约化思想更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快递在城市社区需求量猛增,但由于城市生活节奏与快递配送之间的耦合小,导致快递最后一公里的运作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在传统物流还在发展探索的时机,物业快递勉强填补着这一空白。

2 物业快递概述

网络购物的特点使得信息流和物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延迟,在个性化快递服务尚在构建阶段,快递公司均是在白天某一时段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这就存在该时段购物者没在家的困境,而口头或书面委托物业代收,逐渐形成默认的物业寄存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优势:

2.1 对于物业公司而言,主要企图来源于提升业主的满意度。依照《物业法》、《物业管理条例》可以依法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进行监督,遏制了物业强权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物业服务水平,所以物业快递在物业投入成本不大甚至没有的前提下,虽然尽是小额甚至没有利润,但是可以提升物业的满意度,为业主提供便利,增加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提升隐形价值。同时也避免了外来人员以送快递为由,给业主带来安全隐患,促进了物业良性管理。

2.2 对于快递公司而言,一次集中送货,减少了工作量,物业快递弥补了末端配送带来的负担,提高了配送效率,节约了交接时间,同时也相应地减少了货到迟缓的投诉。

2.3 对于业主而言,灵活选择时间收取快递,方便快捷,节省了与快递员之间的交接妥协,同时物业作为服务人员,令其代收快递可信度高。

2.4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物业快递填补了从线上到C端的空缺,物流末端配送得以良好实现,顺应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 物业快递存在的问题

物业快递逐渐成为城市末端配送的主流,在实际应用中也被广泛普及,形成电子商务物流的一个新节点,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思考。从物业管理的实际操作看,《物业服务合同》以及《邮政法》均为约定物业服务企业代收快递的义务[1],也没有对物业代收快递做出相应的规范,没有法律条文约束的物业快递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责任难以界定。物业既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为业主代收快递,但是一些物业服务公司考虑到暂存快递对自身的投入影响较小,所以为了便于提高物业服务整体水平,无偿提供代收业务。对于快递人员讲,节约了配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业主有时候没时间领取,也存在物业代收的需求。三个条件促进了市场的供需,便空头约定形成节点。在这个环节上却遗漏了客户签字,这就将责任转换成了便捷。虽然从实际运作中很少发现有纠纷存在,但不排除个别现象,如果出现代收问题怎么界定责任?

3.2 存储与保管。一般的小区体量是三千人左右,大的开发商几期工程下来会更多,然而物业办公环境有限。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的数量更多,同时购物季的井喷现象,会对物业代收快递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物业管理的正常工作。一方面表现为存储的空间有限,物业管理作为一项后勤服务,不需要太大的工作空间,加上开发商对土地的高效利用,转化为经济利益,也不会为物业管理预留过多的场地,而且快递送货一般是在门岗处,所以物业区域空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替业主代收快递,业主因忙碌甚至忘记,使寄存的快递没有及时领走,需要物业人员对快递进行看管。同时对于不同的快递公司包裹,物业管理人员还要专门的分类,便于包裹管理和业主领取,避免出现漏拿、错拿现象。这些无形地给物业管理带来了工作量,也为物业管理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3.3 代收模式不成熟。目前物业代收快递存在两种模式:无偿代收和有偿代收。两种模式在不同的小区都有实施,但是两种模式均未成熟。无偿模式存在上述问题,而有偿模式也处于探索期。首先,会带来一部分业主争议,业主认定物业费里包含了快递代收业务,所以应该享受服务。其次,有偿模式的主体无论是快递企业还是物业服务公司,都需要一定的投入资本,但是仅有很少的企业在尝试,韵达和圆通快递与万科物业开启战略合作,推出社区便民服务点,相关运作还不成熟。最后,有偿模式的规范尚未形成,对于包裹的资费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4 物业快递发展的策略

物业快递在电子商务物流的最后一百米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代收模式的探索还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快递行业的发展将会逐渐完善并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杜绝。

4.1 完善物业法规。将物业代收快递服务写入《物业合同法》,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并依照法律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流程、责任界定以及赔偿等措施,规范化物业代收节点,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4.2 配置智能快递柜。速递自提柜是创建智慧城市的一个便民项目,采取“免费安装,盈利分层”的模式,避免了物业代收存在的隐患和法律责任。一些物业项目已经试点引入智能化自提柜参与快递代收管理并盈利,实现了多方共赢[3]。

4.3 快递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顺丰尝试推出夜间配送服务,弥补白天配送C端客户不便取件的空白,实现夜间定制,这样既可以避免物业中间流通所出现的隐患,又可以落实C端客户和快递企业之间的责任,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

5 结语

物业快递满足了快递配送人员、业主甚至自身的利益需求,但是这种模式所潜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法律尚未明确的领域,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新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快递末端配送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宋安成.物业代收快递中的法律问题分析[J].中国物业管理,2013(12):22-23.

[2]谢罗群.求解物业服务企业快递代收难题[J].中国物业管理,2013(11):51-53.

[3]陈福宝.物业服务“助跑”快递末端配送[J].中国物业管理,2013(11).

篇9: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1.1 思想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

部分经营管理层对中间业务认识不清, 在业务拓展中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 把中间业务作为“派生业务”、“辅助业务”等副营产品, 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1.2 创新力度不够、品种少、范围窄。

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务的延伸, 仅限于结算业务、保险代理及一些代收代付业务, 品种单一, 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级产品。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几乎为空白。

1.3 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专业人员匮乏。

缺乏一批专门研究开发中间业务的人才, 对涉及投资理财、咨询顾问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业务更是无从谈起, 由于人才的匮乏, 造成信用社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1.4 服务水平低, 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水平低、资金结算渠道不畅通、种类少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 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于“三农”, 服务对象的单一和地域范围的狭窄,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城乡信用社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1.5 运作不规范, 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

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目前, 大多数农村信用社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行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 大部分信用社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 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 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 常常使信用社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

2 加快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2.1 大力开展中间业务。

在我国, 传统的中间业务主要是代收代付业务, 由于手续费不高, 给银行带来的收入有限, 影响了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因此, 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很低, 虽然在近几年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观, 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商业银行仅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很难保持长期竞争力, 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第三大业务, 越来越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 扩展中间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村信用社, 中间业务的开展仅限于代收代付业务, 在股票, 基金, 债券等领域还没有实现, 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多元化的市场竞争, 农村信用社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重视金融创新, 了解客户需求, 引进中间业务品种, 增加收入。在开展中间业务的同时, 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各类中间业务品种存在的风险, 从而更好的防范或避免风险, 有利于中间业务的开展。

2.2 切实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应充分认识到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是增加农村信用社收入来源、巩固农村市场的必然要求;切实更新观念, 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与存贷业务并列的主业之一。

2.3 深入市场调查, 创新中间业务品种。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品种单调, 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 应注重实际情况, 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努力推出新产品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抢占竞争制高点。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本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年龄结构、文化程度、风险偏好、生活习惯等要求研发业务品种。以市场为导向, 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 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和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大胆开拓, 创造条件开发一些有高附加值、真正适应农村信用社自身的中间业务产品。

2.4 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中间业务管理。

在金融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间业务中必顺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操作流程、财务管理、业务监督、业绩考核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各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 对中间业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使中间业务的发展有章可循。农村信用社应根据自身实际, 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 建立中间业务管理机构, 制定一系列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研, 开发、评估新产品, 完善中间业务的成本核算体系。根据农村信用社网点多、服务面广特点, 充分发挥信用社网络优势, 借助传统业务, 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推进中间业务发展。对中间业务工作量、中间业务收入等要设置指标, 加大考核奖罚力度, 通过建立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分工负责、整体营销的业务激励体系, 促进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不断发展。

2.5 完善电汇系统。

农村信用社省内联网的模式, 限制了不少存取款业务的开展, 全国联行系统和电汇的开通,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跨行跨省资金汇划的需求, 但大部分客户反应电汇慢, 手续复杂, 不像通存通兑那样高效快捷, 随汇随到。电汇之所以被认为慢, 主要原因在于发送方金融机构延误发送时间, 或是接收方金融机构未及时入账, 造成了时间差。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高效率, 快节奏的生活, 当然希望农村信用社能提供高效率、一流的服务, 针对这一问题, 农村信用社应该想出更好的办法, 能够使发送方和接受方对客户资金汇划及时入账。

2.6 开通网上银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下, 网络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上交易日益频繁。网上购物、网上支付除了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外, 更重要的是不受银行上下班时间的限制, 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交易需求。网上银行业务已成为网络这个大市场的主要支付手段, 各大商业银行现已纷纷抢占先机, 力图瓜分网络市场。现如今,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付费方式大多都倾向于网上支付, 农信社也应该建立自己的网上银行系统, 进一步扩大信用社网络范围。一方面可以方便客户, 为客户提供账户余额查询、账户明细、历史交易查询以及网上转账、缴费、支付等服务, 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推广银行卡。

2.7 积极开发和营销中间业务新产品。

要充分考虑农村信用社在机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条件, 选择那些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 集中力量抓好研究开发工作。要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发特色中间业务, 从而真正能够满足特定客户的要求, 增加收益。

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遍布各乡镇, 这是信用社相对于其它银行的一个空间优势, 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对现有业务进行改进、完善和细化、对尚未涉足的业务进行研究和探讨, 力争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的突破。要结合整体业务, 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 向社会积极推介金融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 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 同时要努力改善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 力争能够在一个网点提供存、贷、汇、兑、结算、咨询、分析等“一条龙”的整体服务, 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不断扩大影响, 树立良好形象, 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 实现中间业务的良性运营。

篇10: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键词】油田成本; 目标 ;主体 ;考核

一、前言

随着全球石油持续供大于求的局面已成常态,我国石油企业已经逐渐远离高利润时代,进入了利薄的艰难时代,“节流”业已成为保障自身利润不萎缩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国内油田企业必须从内部着手,准确分析目前强化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促进我国油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久发展。

二、强化油田成本控制存在的制约因素

1.成本控制目标失位,重短期利益轻长期规划

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极的严峻形势下,国内许多油田企业因原油开采成本高于低油价而自2015年起首次陷入亏损,且随着油价进一步下跌将使该亏损越来越大,为防止因长期亏损而关停油田,国内许多油田企业均以追求实现短期盈利为目的,一味盲目追求降低成本,大幅削减开支和出售资产,但在此过程中并未对进行精细化管理,甚至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在削减余冗费用的同时,将一些油田长期发展所必要的人才开发、技术工艺研究、矿区安全环保等短期不能直观看到效益的费用一并缩减,并且未从资产可利用价值考虑而将一些比较容易变现的优良资产出售。如此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规划,必然会影响油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

2.成本控制主体失准,部门职责范畴认识不清

成本控制是一项贯穿于油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任务,必须要从油田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前进行规划,生产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实时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完成后进行反馈评价并为下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由此可见,有效的成本控制横向必须要求企业各部门的全面配合,纵向必须要自上而下从上层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作人员全都参与进来,按照各自工作职责承担相应的成本管理内容。然而,目前许多油田企业对成本控制主体定位不准,认为成本控制就是财务部门和少数管理人员的工作,尤其是从事各项生产工作、保障工作和业务推广的一线工作人员,并没有形成准确的成本管理理念,认为成本控制只是管理工作而自己作为油田生产经营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实施者与成本控制无关,乃至个别企业领导也在分工时片面认为成本控制工作的就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这种成本控制主体的定位失准,造成本应作为成本控制主体的部门和员工对其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职责范畴认识不清,进而使成本控制与实际工作脱节,势必导致油田企业成本控制工作难以得到全面开展,形成重事后管理而事前和事中管理缺失的成本管理体系,极大地制约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3.成本控制内容失真,缺乏长效监督考评机制

由于油田地面工程、地下油藏勘探和开采作业三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复杂性,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耗成本难以做到实时入账,加之业务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核算,特别是在车间、小队、场站等基层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写实台账,因此导致目前成本预算和分析大都依赖于成本核算的账面数据,而成本预算和分析等成本控制工作更强调的是管理会计内容,缺少实时记录成本的台账,例如已出库领用材料在井上作业消耗时因整体作业项目未完工进行验收结算而不能及时入账的成本,在业务部门写实台账不健全或台账记录数据不准确的前提下,以账面出库数据进行成本预算和分析的结果显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成本,依据该失真数据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大大制约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不仅如此,目前大多数油田企业对于一线生产活动的成本写实监督考核不够,一方面受传统成本核算考核观念制约,从管理会计出发对实时成本数据时效性、真实性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还有待完善,奖罚分明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深入基层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查力度不够,大都是定期根据上报数据来进行考核,没有进入现场核准。

三、进一步强化油田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1.立足持续发展,细分成本合理控制成本支出、

牢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做到短期利益和长期效益兼顾,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模式缩减成本,应当细分各项成本费用及其控制界限,合理削减开支,防止优良资产流失,虽然短期利益得到保障,但从长期来看反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性的情况发生。例如,相同要素的成本支出要明确区分关联企业和其他企业,缩减该项费用时优先考虑缩减外部企业的成本支出,同时对于分摊费用已列支为关联交易的不应重复分摊;又如,应当区分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专项费用和单项支出,优先保障专项费用缩减业务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办公费等单项费用。

2.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生产技术部门的主体作用

油田企业要明确主体责任,首先从观念上树立生产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双主体的成本控制理念。生产技术部门是成本控制的主导和实施者,财务部门是提供管理决策依据的辅助部门。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充分强调生产技术部门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总体成本控制的目标职责细分逐级落实到每一层级单位的各部门、各岗位中去,实现“纵向到底”,形成全员参与低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3.完善考核制度,科学下达考核指标落控制到实处

在细分主体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成本考核制度,根据各主体的成本控制职责制定下达科学的考核指标,并将指标完成考评结果与晋升工资、绩效工资挂钩,做到严考核、硬兑现。同时,要深入基层单位进行监察,做到日查、月查、季查和年度审计相结合,追究超支单位领导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斌斌.浅析油田采油作业的成本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年11月.

[2]杨惠贤.延长油田公司原油生产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11月.

作者简介:

上一篇:2010校园歌手大赛策划书下一篇:思想作风整顿办公室主任自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