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沟通教案设计

2024-04-11

学会沟通教案设计(通用10篇)

篇1:学会沟通教案设计

《学会沟通》心理活动课设计教案

一、活动理念

沟通是一门艺术,它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加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弊端,孩子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不善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所以,提高中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及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沟通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好这门艺术,努力改善自己沟通不良的状况,能为将来人生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的

1、体验沟通的重要,学习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方法,激发同学间友爱之情,2、认识朋友,善于沟通,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体验沟通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学习沟通的方法

四、活动形式

讲授、行为训练、游戏活动、故事、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五、活动对象

小学四年级

六、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以及分组讨论的方法

2、学法指导

从材料中,从讨论中去体会成功的感受

七、活动准备

1、学生分组:全班分成5个6人小组。

2、多媒体演示课件。

3、背景音乐,、MV。

4、记录卡。

八、活动程序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我们都是好朋友》,大家回忆一下和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首歌让我们想起了我们许多,很多同学进入小学后,都很怀恋幼儿园的同学和好友,那么在学校中你能找到好朋友吗?希望在这节课里你能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的活动是分组进行的,请你先和本组的同学握握手,祝愿在今天的活动中合作愉快。每组在活动中有一个记录单,把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活动。

二、活动步骤 活动1:我说你画

一会儿大屏幕会出现一幅画,面向大屏幕的同学描述,背向大屏幕的同学画,1-3组画的同学不能提问。4组、5组画的同学可以提问,每组只有2分钟的时间。分享:

1、你画的和原图有差异吗?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2、人际交往中的误解是怎样产生的?

3、人际交往中需要怎样的沟通? 学生感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看、说、听时会产生一些误会,因此大家画的和原图有差异,人际交往中需要双向互动的沟通。

活动2:找朋友

每个人手里有一张纸,找和你颜色一样,图案能对上的人,这个人就是你今天找到的朋友。找到朋友后,和你的朋友说说心里话。

然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对朋友的祝愿,把图案粘在一起。分享:

1.如何才能找到朋友?

2、找到朋友后的心情?

学生感悟:只有用心、用真诚去寻找,才能找到好朋友,有朋友的感觉真好。诉说找到朋友后的感受。老师小结: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用相知相守环地久天长。同学们用心去寻找吧,一定会找到好朋友。

三、结束环节

1、听一首《朋友》

2、同学们相互手拉手

篇2:学会沟通教案设计

1、感受表扬别人和受到别人表扬的快乐。

2、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3、引导幼儿从劳动、学习、礼貌、卫生等方面对同伴进行评价。

活动准备

1、乐趣卡:和朋友友好相处

2、乐趣卡:正确的打招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得过小红花吗?得过几朵?为什么得了小红花?

2、乐趣卡:和朋友友好相处

通过乐趣卡游戏,知道怎样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二、展开

1、观察讲述,并作出判断。

(1)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2)小朋友帮老师整理图书。

提问:小朋友是谁?她在做什么?图书摆放的整齐吗?

(3)小朋友见到老师有礼貌的问好。

(4)小朋友在进行午餐。

(5)小朋友在睡午觉。

(6)小朋友在玩玩具。

(7)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8)小朋友在擦桌子、扫地、摆放缸子。

2、谈话活动《夸夸他》

(1)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自己心中的好孩子。

(2) 教师引导幼儿用句式“我觉得某某表现的好,因为他……”对同伴进行评价。

3、乐趣卡:正确的打招呼

(1)早上从家里出发准备去幼儿园的时候。

(2)见到老师的时候。

(3)见到朋友的时候。

(4)和老师、朋友们分开的时候。

(5)早上刚起床的时候

(6)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的时候。

(7)看见下班回家的爸爸妈妈的时候

(8)准备去睡觉的时候。

3、交流互动活动《说说我自己》。

三、结束

篇3:教师要学会沟通

1. 与校内同事的沟通:重在适意

沟通说到底就是信息交流, 是一方主动谋求另一方换位思考或者提供信息。凡要沟通都是有明确目的的, 因此主动的一方总是要选择适当的场合, 把经过筛选或加工的信息传递给对方, 或者请对方就某一范围提供信息。教师在校内与同事的沟通, 目的也是明确的, 就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增长自身的智慧或者是消除同事的误解, 为自己构建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沟通是双方的互动, 作为主动的一方, 也是有求于他人的一方, 在请求对方时, 需要满足对方的意愿, 展现自身的真诚和礼貌。

(1) 真诚。有沟通互动需求的人, 总希望他人真诚地对待自己;沟通互动都是对等的, 故而也应该考虑到自己是否真诚以对。沟通作为一种手段, 需要表达能力, 需要争辩能力, 需要倾听能力, 也需要设计能力, 我们不难看到, 有许多具备上述诸种沟通能力的人, 却无法与他人进行深度沟通, 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缺失沟通的前提条件——“真诚”。谁都不愿意得到扭曲的信息, 同理, 自己也不能给对方片面的甚至有违事实的信息。诚意在自己看来是一种意愿, 而在他人看来则通常是一种行动表现, 像“程门立雪”就是透过行动来体现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沟通之难大多是因为缺乏诚意, 为此教师谋求沟通时特别需要用诚意来叩开对方的心扉。

(2) 礼貌。如果说真诚重在内心世界的话, 礼貌则是外在表现;如果把真诚看做是自发的约束的话, 礼貌则是经过加工的心理表达。古今中外绝大多数人际活动都离不开礼, 礼节表达的是秩序, 礼貌释放的是尊重。礼貌不仅是自身修养的表现, 也是对方满足自尊心的重要载体, 人们通常把自尊心的满足视为最大的报酬, 而礼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或者初步完成了满足对方自尊心的任务, 由此可以认定, 礼貌是人际关系运作的润滑剂。每个教师都有其优势智慧, 也有其短缺所在, 每个教师身上都会有些成分是超乎我、近乎我以及低于我的, 同事沟通旨在争取对方优势项目的支持, 不能因为对方同时也存在劣势项目而取消礼貌待遇。

2. 与引导对象的沟通:重在适时

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根本目的都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一样, 都是未完成的人, 都在不断促进和生成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进程中, 每个师生都按照自己的天性在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没有一个人发展的背景、条件、动机和轨迹是完全重合的, 即每个人的发展都存在差异性;没有一个人的发展是直线的、匀速的, 即一个人在生命进程的不同阶段的发展状态是存在差异性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时永远无法复制既往任何一个案例, 在与学生沟通时永远处于创新之中。教师需要面对的就是学生在发展中的不确定性, 因此沟通的时效也就特别重要, 教师就得着力做好综合分析和把握时机两项工作。

(1) 综合分析。把与学生沟通和与教师沟通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从出发点看, 与教师的沟通重在利己, 与学生沟通重在利人;从方式看, 前者是交流, 后者是服务;从目的看, 一个是发展自己, 一个是发展学生。显而易见, 在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上, 教师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和沟通时机都必须明显区别于沟通教师。学生是引导教育的对象, 心智幼稚而脆弱,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独生子女备受溺爱等缘故, 当前的学生多数个性强烈, 自我中心意识突出, 这些特点加重了沟通的困难。教师与学生沟通之前, 不仅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 还要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性别、年龄、性格、兴趣、阅历和需求, 甚至要注意其阅读倾向和阅读量, 要注意其交际群体, 乃至于服饰、谈吐, 换言之, 就是尽可能细致、全面地搜集和筛选学生的有效信息, 进行综合分析, 这是保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2) 把握时机。所谓时机, 也就是满足条件要求的时间点。满足条件要求就像果子成熟, 时候未到则果子生涩, 时候一过则果子离蒂脱落。果子成熟的时间点是受到内因和外因制约的。人是感情动物, 感情是千变万化的, 不像果子那样大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对人而言, 条件成熟的时间节点难以捉摸, 外在条件足够而内心不适也就是时机未到, 内在条件满足而外部环境稍有变化也就时过境迁。在与学生的沟通上, 教师占有信息量大的优势, 阅历经验比较丰富, 掌控着沟通的主动权, 但所有这些, 并不是沟通成功的决定因素。教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 预见情势和创造条件, 在合适的时机到来时, 要能够及时、准确地落实既定的工作。

3. 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在适度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最不在意的恐怕就是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 家校沟通常被误用为告知学业成绩或者“投诉”学生不端的工具, 虽然很多教师深知“知子莫若父”, 但很少有教师愿意真正从学生家长那里获取学生信息或者促使家长给子女施加适当的影响。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特殊嗜好、意外经验等,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或者发展类型, 而这些信息, 学生家长掌握的远比教师多;学生在校外的活动, 家长掌握的也远远多于教师。教师愈是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 就愈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发展, 所以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但此类沟通稍不留神就有刺探隐私的嫌疑, 因而必须适度。

(1) 次数。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次数较多的是班主任, 科任教师相对要少得多, 个别教师可能一年里都难得与学生家长有过沟通互动。沟通过少是不合适的, 它不利于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成长;沟通过频也不合适, 它将给教师或者学生家长带来额外的身心压力。然而, 什么才是合适的次数, 没有一个权威的规定, 也不可能有权威的界定, 这是因为它牵涉到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 任何一方有要求和响应的变化, 或者有情绪态度的起伏, 都能够影响沟通的次数。影响沟通次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每次沟通的质量, 沟通中会出现大量的垃圾信息 (包括虚假信息和无效信息) , 垃圾信息的出笼往往是无意的, 但它们却能使家长或教师因误判而产生误导, 导致学生因为受到误导而产生发展的停滞甚至脱节, 从而影响下一次沟通的意愿。

(2) 力度。沟通力度与教师的关注程度和沟通能力成正比, 沟通力度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针对准备工作而言的, 通常情况下, 沟通力度的加大, 可以使教师从学生家长那里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和评估学生, 有助于教师随后综合运用各种有效信息与学生沟通。教师还可以在有利于学生的前提下把一些可以公开的信息与相关教师进行交流, 适时制订出合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 特别是利用信息压力来校正学生的发展方向。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信息压力具有使个人被迫与群体一致的力量, 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 觉得多数人正确的机遇多。[1]教师可以同家长及其他教师联手来跟学生个体进行力度较强的沟通, 甚至可以引导和动用学生所在的群体给予信息压力, 推动学生个体健康发展。

综上分析, 教师要更好地教书育人, 就要把与同事沟通、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学好、做好, 促进自身更加全面的发展。做好沟通, 就是成就自己;做好沟通, 也能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

参考文献

篇4:学会沟通教案设计

【关键词】沟通 主题班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18-02

一、活动背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格发展理论提出者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son)认为:青春期孩子特别重视同伴关系,他们渴望在同伴面前有良好的表现,但同伴关系的处理不当却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别人有效沟通应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学会沟通,让心靠近”这节主题班会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二、活动时间

40分钟。

三、活动环节

(一)游戏引入,感知沟通

师:请拿出刚才发给大家的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根据老师的指令动手操作。操作过程中,一、二组同学可以面对面地商量,也可以询问老师;三、四组同学背对背,不能相互商量,也不能询问教师,独立完成并向大家展示。同学们撕下的纸张别乱扔,把它放在抽屉里。

(投影或板书:撕纸游戏。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做游戏。)

师:请大家看看自己的作品,并看看周围同学的作品。

(学生看到大家的作品各不相同,都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笔者顺势邀请一、二组和三、四组的两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我们先来观察三、四组这两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这两名同学撕出来的作品形状会差别那么大呢?

(教师概括学生的讨论结果,如“没有交流”“不能问老师”“不能看别人的”等,肯定学生的看法。)

师:我们再来观察一、二组这两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这两名同学撕出来的作品形状也不一样呢?让我采访一下这两名同学。

(师询问)

生:我们没有询问老师的具体撕纸方法,也没有主动与同学交流撕的方法,而是凭着自己的理解撕,所以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可见,在游戏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双向、多向沟通,大家做出来的作品就会千差万别。由此可见,沟通对于我们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学会沟通,让心靠近”。

(投影或板书:学会沟通,让心靠近。)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活泼有趣的撕纸游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并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沟通,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二)情境体验,认知沟通

师:一个小小的游戏尚且因为缺乏沟通与理解而出现了这么不同的结果,要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沟通和理解,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请同学们看看以下两个情境。

(投影:教师出示情境图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故事。)

情境故事1:小红找好朋友小丽借东西,但正好小丽也要用那件东西,所以小丽没有借给小红,于是小红对小丽说:“为什么找你借点东西这么难?你怎么这么小气?我看我们以后不要做朋友了。”

情境故事2:小明的父母平时生意很忙,从不过问小明的学习。小明期末数学考试考砸了,父母怒斥他说:“真是个没用的东西,又考成这样,我们俩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儿子呢?”小明恼怒地摔门而出。

师: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两个情境的内容,并思考情境中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有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

生1:第一个情境是因为小丽没把文具自己也要用的原因告诉小红,让小红对她产生了误会。后果是两人之间有了矛盾,友谊破裂。

生2:第二个情境,父母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平时交流就少,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父母不问缘由,劈头就骂,伤了孩子的心,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后果是孩子与父母感情更疏远,孩子离家后有可能遇到危险。

(学生围绕情景故事各抒己见,说出与他人沟通的重要性,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师:通过思考与讨论,我们意识到:缺乏沟通,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激起矛盾,导致生活不愉快,严重的甚至会遇到危险,危害生命。那么,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下面请大家欣赏小品“‘开心的烦恼”,想一想:小品中的人物要怎么做才能解决烦恼呢?

(播放事先准备的小品视频“‘开心的烦恼”。)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漫画形式的演示,创设打动学生心灵的情境,引起他们的思考,接着在学生讨论探究后得出结论:只有学会有效沟通,才能避免误会甚至是悲剧的发生。这样,让学生对有效沟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三)小品演绎,学会沟通

(学生观看“‘开心的烦恼”视频后,分小组进行角色探讨。)

师:小品中的人物应该怎么沟通,才能解决“开心”的烦恼?请各小组用情景剧的方式展示各小组探讨的结果。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剧中各种人物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怎样才能避免误会的发生。)

生1:小杰在有疑惑时不应想当然、轻易下结论,而应该把事情弄清楚。

生2:小刚遇事要冷静,不要急躁,要文明地提问,尽量做到双向沟通。

生3:“开心”在交谈时,口气要和缓,语言表达要具体准确,让小杰和小刚都弄明白,并主动帮助小刚寻找。

(学生进行小组情景剧表演——“‘开心的烦恼”续集“‘开心没烦恼”,师生进一步进行互动交流。)

师:大家在家庭、班级、社会交往中有因缺乏理解和沟通而产生烦恼的情况吗?当时你是如何解决的?没解决的,现在你认为可以如何解决?

【设计说明】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品剧表演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情景观察和亲身实践发现问题,进而与其他同学探讨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环节,笔者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有效沟通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烦恼。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四)集思广益,有效沟通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对小品多角度的观察、演绎和探讨,大家应该了解了我们需要与人多沟通,那么我们如何实现有效沟通呢?让我们集思广益吧!

(以小组为单位,用花朵图、气泡图等思维导图将“有效沟通的金点子”写在卡纸上。时间为3分钟。写好后,由小组发言人讲解,全班浏览,互相学习。)

师:通过小组交流,我们掌握了许多有效沟通的方法。那么我们班有非常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的同学吗?

生:(异口同声)有,我们的班长。

(推选评出“班级沟通之星”)

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班级沟通之星”上台!请“班级沟通之星”发表获奖感言!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和展示法,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卡纸上写出有效沟通的方法,然后让小组发言人展示讲解;评选出班级的“沟通之星”,发挥榜样的力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从之前的知、情、意上升到行,让他们不仅懂得沟通的重要性,还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生活实践中有效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五)心怀美好,憧憬未来

师: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有效沟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生1:朋友、亲人之间会减少误会、矛盾。

生2:家人关系会变得更亲密、和谐,生活会更加温馨美好。

生3:世界会充满爱与和平,减少战争、杀戮的发生。

(师生共祝:人人学会沟通,让亲朋和睦,家庭和顺,社会和谐,国家和平!)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谈话让学生打开思维,了解有效沟通更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评析】

主题班会课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它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一节有效的主题班会课主题应求“小”,环节应求“精”,活动应求“实”。本次主题班会课的选题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整个案例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选取了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要素,并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活动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有效沟通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活动环节的设计颇具新意和吸引力,有明确的教育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达到了活动育人、情景育人的目的。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广西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AA064)

篇5:学会交流沟通教案

学习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尝试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期望,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方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沟通的技巧,实践沟通的技巧。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用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凸现问题

教师活动:

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的主题曲,插入一些剧情照片。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一家人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家人之间就没有亲情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设计意图:电视剧剧情再现,唤醒学生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事情的回忆。

活动二:探究新知爱的冲突,学会理解父母。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本中的情景实例:

(1)在我们家里,都是爸爸说了算。想让你做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按他的要求去做,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2)我有心里话,愿意跟妈妈说,因为妈妈更理解我。

2、同学们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请按下面提供的形式写下来。算作是同学们的心灵档案。

在我们家里:

3、亲爱的同学们请想一想,父母的种种希望和要求,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呢?这叫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父母也能换位思考,那将出现怎样的境界呢?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上面的心灵档案和后面的思考题。

师生小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可以叫爱的冲突。

设计意图:

由他人到自己,有生活到内心,通过回忆,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讨论,学会换位思考。为亲子之间的沟通扫除了心理障碍。

活动三: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

教师活动:

1、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2、学会沟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实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组讨论。

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地点

合适的方式

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

我的妈妈总是爱唠叨

爸爸布置的作业写完了,说话不算数,又布置了新的作业

父母把我的朋友拒之门外

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表格。

篇6:学会沟通主题班会教案

初中阶段,同学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加以及时、妥善地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成长。因此,设计此课,希望通过课堂讨论和学习,学会理解、宽容父母,学会恰当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从中明白一个道理:爱,需要沟通。

教育目标:

1.学习沟通,学习妥善处理亲子关系;

2.增进对父母的了解、理解,学会关心、爱护父母;

3.认识家庭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家庭责任。

教学形式;

讲述、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

活动过程:

1.导入:

(1)同学们,我有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每次回到家你首先做的事是什么?

(2)想一想:

案例(一个真实的事情)

星期一的早上,八(2)班小A同学告诉我她与母亲在上星期六晚上发生了冲突的事情。晚上七点多钟,小A同学按照老师的布置正在看中央教育台一套电视节目《奠基中国》。当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了。看到小A正在看电视,桌上的碗菜都没有收拾顿时火上心头,大发雷霆。骂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玩,不知道看书,不知道把碗收拾一下―――

而小A是在按老师的要求看电视,碗不收拾是要等妈妈回来吃饭。这样做没有得到妈的理解反而被妈妈骂了一顿,心理很不是滋味,当场与妈妈顶撞起来。想想自己的好意没有被妈妈理解,心理很难受,直到星期一了还不舒服。

类似的事情在你身上也许也遇到过吧!你觉得小A同学与母亲的关系处理的好吗,如果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回答)

看起来问题出在沟通上。那么,你与父母的沟通状况令你满意吗?

2.想一想:

(1).请评价:

评价

沟通满意一般不满意

与爸爸沟通

与妈妈沟通

(2)想一下,下列各项中,这样做,你的父母会不会唠叨呢?如果会,怎样做才不会唠叨呢?内容、可以、不可以

几乎不做家务,起床不叠被子,脏衣服臭袜子不洗,房间到处乱糟糟。

有点时间就看电视、打游戏机。

花时间煲电话粥。

放学后常常很晚回家,回家后不跟父母说明原因。

不愿与父母一起外出。

花时间看电视,作业不认真、马马虎虎。

与父母顶嘴吵架。

作息没规律,晚上不愿睡,早上不愿起。

(学生讨论发言)

(3)父母的唠叨并不可怕,关键是沟通。好的沟通,“是有理又有礼”,即不伤害彼此的感情,又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下面几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对进行有效沟通有帮助?

展示:

情景一:

放学回家,你进门见到妈妈就一声不响,走进自己的房间,“嘭”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情景二:

放学回家,小明进门见到妈妈就叫一声:“妈,我回来了。”

情景三:

放学回家,你吹着口哨走进自己房间,但并不理睬正在厨房间忙碌的`母亲。

情景四:

放学回来,你目中无人似的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啪”一声打开电视看起来。或切断别人正在看的电视节目,换到自己想看的频道。

(学生讨论,发言)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很受启发。其实,沟通是要讲方法,讲技巧的。下面老师向大家介绍沟通的要决,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沟通六要决:

要决一:倾听——用你的身体告诉对方:我在听你说。

要决二:核对——用“你的意思是……”的句式核对你的理解。

要决三:接纳——用对方的眼睛去看,用对方的头脑去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想问题)

要决四:拒绝——用坦诚加礼貌的语言说“不”。

要决五:表达——用准确、具体的语言表达你内心的意思。

要决六:体态语言比有声语言说的更响——把握你的体态语言,表达你的真实意思。

这六要决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法则,如果违反,就会造成沟通障碍,带来人际沟通的种种烦恼。我们必须好好掌握。

篇7:学会沟通主题班会教案

(1)主持人致班会开幕词

(2)主持人开始讲述有关于在家庭里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问题。

(3)主持人请台下同学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方面的小问题。

(4)从同学所举例子中的反面例子中引出班会组织者事先拍好的视频短片。并让同学观看。(短片内容是一个高中生在一次物理考试中考的非常不理想,由于考前准备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已经说她复习不认真,边复习边听音乐。于是回家后被父母责备。后来忍受不了便离家出走。再后来她的父母找了很多地方才找到她,最后在彼此的理解和宽容中和好,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美好。)

(5)主持人请同学发表自己对视频中这种现象的看法,并说说自己对这些矛盾是如何处理的。

(6)由2位同学在钢琴曲卡门的音乐背景下朗诵诗歌,同时,主持人告诉同学们要给他们一个惊喜。之后拿出事先每位家长写好的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

(7)让几位同学自愿朗读自己父母写给自己的信,并发表自己的感想。之后所有同学再写一份回信给自己的父母。

(8)班主任发表自己对沟通方面的`见解。

(9)主持人致班会结束语。

班会活动体会

这次班会教会了同学们如何更好的与自己的父母,亲人相沟通。通过父母写给孩子的那封信,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到自己在父母心里位置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一些父母对自己的心里话。这些都是平时很难有机会去实现的。所以我觉得这次班会也不仅仅是一个教导的过程,更是建立起了一个同学与其父母的之间的平台。让有些平日里不太与父母沟通的同学知道父母也是非常渴望自己将生活中的点滴或是烦恼说给他们听。让他们意识到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才能更好的处理这方面的问题。

篇8:学会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看作自由、独立、完整,有独特的天性、人格特征和尊严的人。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抱负和志向,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体罚或变向体罚孩子,不能辱骂孩子,不能大声斥责孩子,不能羞辱、嘲笑孩子,不能当众批评孩子,更不可当众揭孩子的短。同时,还要明确“尊重”与“爱”的区别。“爱孩子”的含义包括喜欢孩子,欣赏孩子,保护孩子的安全,给他们以帮助。“爱”意味着给予、施舍,甚至为其自我牺牲。而“尊重”更注重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对待对方的一切行为,也意味着给孩子提供更宽松的成长环境和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与孩子沟通,要选择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利于孩子接受的科学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学会倾听。要创造一种自然的听的气氛,每天或每周有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谈,或在晚饭后的“小憩”,或在周末的“闲暇”,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谈起,认真聆听孩子对一天或一周经历的讲述,而且不管孩子告诉你什么,你是否真有兴趣,都要“饶有兴趣”地听到底,让他觉得有种被尊重的感受,自然就会与父母主动沟通,使孩子少走弯路。记得我在咨询过程中就遇到过因父母不能倾听而使孩子走了弯路的例子。初一女生杜丽,其父母白天忙于做生意,晚上抓紧筑“长城”。杜丽在学校与同学有了磨擦想和父母说说,但父母根本无暇听孩子诉说,更谈不上交流。久而久之,杜丽变得沉默寡言。后来,班上的一男同学对她很关心,两人互相有了好感,谈起了恋爱。当老师找她谈话时,杜丽木然地说:“其实,我就是想找个人听我说说心里话。”理由如此简单!真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思啊!

其次,要与孩子平等交谈。一般情况下,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实现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往往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这样,家长就会一厢情愿地老生常谈、唠唠叨叨,引起孩子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于是,父亲暴怒,母亲失望,孩子绝望。所以,建议家长要少讲多听,遇到问题冷静理智,表扬和批评时就事论事,做到不随意指责和草率评论。要用充满慈爱的话语,耐心地与孩子平等交谈,言谈中,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做恰如其分的解释,使孩子“亲其父(母),信其道”。

再次,要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只希望他们充当顾问或支持者的角色。过多的干涉,他们会有一种被监督的感觉,认为失去了自由,便会产生不满情绪,就会躲避家长并与家长产生隔阂。所以,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设计,去独立完成,真正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最后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交流难免有争执,聪明的家长应学会冷处理:当你与孩子的争执进入僵局时,你说什么孩子也听不进去了,你可以把要说的话先写在纸上,等双方都安静下来再拿给孩子看,那些当初孩子不愿听或不愿做的事,此时可能对他们有所启发,对解决问题更有效。

除此之外,科学、准确的期望值也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重要因素。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期望值过高容易揠苗助长;期望值过低也会抑制孩子成才。那么如何调整呢?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订出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这样,便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也有利于你的孩子成才。

篇9:学会沟通心理活动课教案

徐亚军

【教学理念】

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不善于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所以,提高中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以及提高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班集体学习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因此它能促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爱,一起为班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学目标】

1.了解沟通的重要性;理解、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2.体验沟通的重要,激发同学间友爱之情,提高交往的主动性。【教学形式】

讲授、游戏活动、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教学对象】

七年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演示课件。

3.轻松柔和的背景音乐,以及活动结束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4.游戏中需要的纸条若干,A4纸48张。

5.事前收集初中生人际沟通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整理应对的方法与技巧。

6.学生分组:全班分成6个8人小组,座位安排如下图:

黑板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2.左手放回原位;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4.右手放回原位。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二、游戏引入,揭示主题

师:在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传话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

师:那我们马上开始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一)传话游戏:悄悄告诉他(课件展示)1.游戏规则及过程:

(1)每组传一句话,每组的第一位同学上讲台来抽取一张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看完之后记住纸条上的话,回到自己的位置。(2)听到“开始”的指令后,各组的第一位同学悄悄地传给第二位同学,声音要小,不能让下一个人听见,每人只能说一遍,第二位传给第三位„„依次传下去,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将自己听到的话写到黑板上。

(3)传话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小组。2.游戏总结

(1)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样了呢?

(2)学生回答:(没有认真听,没有记住内容;说话没说清楚等等)(3)教师总结:通过游戏可以看出,有时没认真听、理解的不一样或说得不清楚,很可能就会造成对方的误解,而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认真听、记住别人说话的内容、清楚地把话传给别人。因此在日常与同学们的交往中,沟通非常重要,它能减少同学间的误解,拉近同学间的距离。

(二)揭示主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关于沟通的话题。(课件展示,出示课题:学会沟通,让心靠近)教师: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表达。它广泛存在于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同学间的沟通也显得十分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三、活动体验,归纳技巧(配合音乐)

(一)活动目标:在平时的沟通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使用单向的沟通方式,结果听者总是见仁见智,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通常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体验沟通的重要性,同时理解在人际交往中,真正的有效沟通必然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交流。而在班级中要想达成共识,同学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二)活动流程:

1.让各小组的成员背对着坐着(其中一个小组正对着坐,作为对照组)。

2.给所有的学生每人发一张A4纸,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各小组成员活动期间不能互相交流与讨论,也不能看其他成员(对照组的成员可以交流,教师也可以给予指示,但尽量不要影响到其他组)。

3.老师引导学生将纸对折一下,在左下角撕去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对折一下,在右上角撕去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对折一下,再将手中所拿纸的左上角撕去,最后把纸打开。

4.各组成员展示他们最后的成果,比较背对着坐的五个小组的成员手上撕过后的纸的图案与对照组成员的有什么不同。(预期效果:背对着坐的五个小组的成员撕出来的纸的图案各式各样,基本不一致,而对照组成员的则相对一致。)

5.引导学生讨论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有关讨论如下:(1)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

可能答案:每个同学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一样,比如对折的指令,有些同学可能会横着对折,有些同学则可能会竖着对折;又比如撕角的指令,要撕去一个多大的角,同学们的把握也不一样。因为活动过程中不允许互相交流,也不知道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所以只能自己觉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最后出来的结果各不相同。(2)为什么正对着坐的小组他们撕出来的图案是一样的呢? 可能答案:活动过程中,对照组的同学可以请示老师,然后组内讨论,统一撕纸的标准,比如对折的指令,统一横着折或竖着折。因为在撕纸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所以小组成员可以统一和控制撕纸的方向、大小等因素,使结果最后达成一致。

6.教师总结:背对着坐的五个小组在活动过程中,所有的信息都是老师传达给小组成员,期间老师和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不存在交流,因而是单向沟通。在单向沟通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沟通的不足,产生误差。老师虽然说得很清楚,但小组成员未必都听到了;或者即使是听到了,但也未必是听懂了,所以呈现的结果会很不一致。而正对着坐的小组成员则相反,接收老师的指令后,他们有与老师交流,这即是双向的沟通,同时成员之间也进行了讨论,最后达成一致。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集体活动中,沟通能使我们之间的误会减少,能使我们合作得更愉快,同时也能促使我们更加团结,朝着同一目标努力前进。

四、真情表白,升华主题

教师: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和别人沟通,但有些同学因

为不知道怎样更好的去和别人沟通而产生了很多不愉快。教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因为缺少沟通而产生的误会或不愉快呢?通过今天的

学习,你是否能运用美好的语言和行动勇敢地、主动地与对方沟通呢?

学生表达:(1)„„(2)„„(3)„„。

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做出反馈,同时介绍一些应对人际沟通方面常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或技巧。

五、结束语

篇10:学会沟通教案设计

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一、导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同事或朋友抱怨:这孩子不知怎么了,以前问到家里,跟我们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们都听烦了他还要说。但是慢慢长人了就像变了个人,回来不愿说话,把家当成了旅馆。有些父母更为孩子经常对自己顶撞、叛逆而头痛不已。北京市曾对3000多名小学生做过一项关于亲子关系情况的调查: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憎恨父母,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我市一项调查也显示,当孩子心中有事,最愿意向谁倾诉时,父亲在7类人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只占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它在警示我们: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的问题。

二、授课目的

1、让家长了解亲子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并引以为戒。

2、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三、授课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来讨论如何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讨论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

父母亲与孩子本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以无话不说,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但事实却不是如此。那么,为什么本来最亲密的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甚至是剑拔弩张呢?我们觉得,可能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有些父母总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在与孩了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从自己的方面考虑,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管教他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他就得听我的。因而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教训口吻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我 们产生畏惧或抵触,怎么可能愿与我们亲近沟通?二是我们总是以工作忙,家务多为借口,不愿与孩子进行交流。每当我们工作一天回到家里,觉得身心疲累,孩子兴趣勃勃的对我们讲述他的见闻时,你不由自主的很不耐烦的拒绝。一次。两次,孩子也就渐渐没了与我们交流的欲望。三是我们总一厢情愿的表达自己的爱意。有 时下一点小雨,非要逼着孩子带雨伞,孩子饭后不愿意吃水果,非吃不可,而且还要讲一大堆的道理。我们觉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的一片好意,孩了会认为爸爸妈妈一点不体谅自己的感受。亲子之间形成隔膜,而且越来越深。

第二方面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细心观察下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上学前对父母特别崇拜依赖。上小学以后,就开始崇拜老师了,到了上高年级后,就既不崇拜父母,也不崇拜老师,却对朋友无比亲近。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会感到困惑和失落。其实,父母对此不要焦急,这是孩子心理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进入青春期。青春期被称之为家长与了女最艰苦、最难相处的阶段。这时,孩子自信甚至自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根本不把父母的意 见放在心上。许多情况下,做父母的不了解这些,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便想多管教,结果常常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

第二方面是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对话时方便快捷,但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说起来也就不注意场合,不注意方式,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唠叨的感觉,引起孩子的反感。有关专家曾对不同来源的沟通效果来做过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是:文字效果占7%,声调占38%,身体语言占55%。可见,语言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起作用。的确,孩子对來自父母的唠叨是极为厌烦和排斥的。但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你还不做作业?”“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要大人管。”“你 真是无药医的了!”“你不快做作业我就告诉你老师。”“你不好好学习,别想我给你 买东西。”„„对父母这些话,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在某所小学六年级一篇题为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作文中,摘录出下面的孩子的心声:“餐桌上有鱼有肉,肚子里又饥又渴,爸妈又开始了餐桌训话”。“妈妈总怨我不重视考试,骂我写字姿势不对,训我计算马虎。在她眼中,我是一无是处的。”“愿爸妈脸上能有微笑,愿吃饭时大家都有个好心情。儿子我纵有千错万错,但也不想一天到晚听到的都是责骂。”

刚才,我们分析了亲子关系紧张的三个方面的原因。很关键的是父母对子女不理解,缺乏沟通或不善于沟通。这些是我们当父母的要引以为戒的。

(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融洽,可以使家庭和谐,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父母的教导,更健康、快乐地成长,避免产生家庭悲剧。所以我们作父母的,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建立融 洽的亲子关系。那么,父母子女沟通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可以遵循四个原则,掌握三个技巧。

先说说四个原则。一是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我们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父母应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平时要枳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说得不正确,也不要急于打断、纠正,最好是等他说完,然后才加以引导。第二个原则是给孩子 一定的独立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平时误以为爱就是亲密无间,恨不得一天24 小时将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在自己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行为的空间和心理的空间,逆反心理会增强。因此,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山活动的空间,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笫三个原则是与孩子交流时,要采用艺术的表达方式。有这样一位妈妈,看见女儿在愁眉苦脸地读英语,知道她刚刚开始学,对英语还没有兴趣。于是便拿起一本书对女儿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你听听。”接着正经的朗读道:“老鼠妈妈带着一群小老鼠大步走过厨房地板。这吋忽然出现了一只猫。猫叫‘喵呜,喵呜’,老鼠妈妈也 回叫‘喵呜,喵呜’。猫被弄糊涂了,便转身走了。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孩子看,我说得没错吧?我告诉过你们,多学一种语言总是有用的。’”女儿开始没反应,等听完便忍不住笑了起来。试想,如果妈妈直接对女儿说:“你要克服困难学好英语.不要愁眉苦脸的学。”效果会怎样呢?第四个原则是与孩子交流要明白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一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男孩在学校常被同学嘲笑,感到十分痛苦。当他向妈妈哭诉时,妈妈便安慰他说:“长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学习好,就没有人敢瞧不起你。”然而,这句被我们家长以为是鼓励和安慰的话,不仅没有解除孩子的痛苦,反而让他心里上又增添了新的压力——我的学习成绩要好,不然別人会更看不起我。其实,孩子这时更需要的是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一句“没事的.青春痘很快会过去的”安慰。而这位妈妈不理解这一点,产生的效果当然就会适得其反了。

要和孩子很好地沟通,除了遵循上述四个原则,还要掌握几种技巧。一是别把饭桌当成训子的课堂。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调査。调杏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挨过父母的批评。父母的餐桌教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唠叨”,孩子坐在餐桌旁,为了显示对孩子 的关心,父母就开始问这问那,从学习、功课,到活动、交友,喋喋不休。另一种是“批评指责”,孩子一反驳,马上就吹胡子,瞪眼睛,甚至摔碗筷拍桌了。对此,很多学生都说很烦,吃饭也没了情绪。对于餐桌教子,家长一味单方面训斥和教导孩子,容易令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但由于不敢反驳,便将不满、厌烦情绪压抑起来,也会导致个性封闭,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同时,这些负面情绪还会对孩 子的消化造成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很容易得胃病,甚至造成孩子厌食。那么,在饭桌上亲子间该谈些什么呢?首先,父母要真诚地与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平等地 去探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谈谈国家大事、空气污染、河流排污整治、公 交线路调整、体育赛事、各地趣闻等。你会发现孩子有很多知识和想法,你可能会感到孩子很有兴趣与你沟通,吃饭的情绪很好。另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在单位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让孩子学习理解成人在工作时所付出的心血,这有助他 增长社会经验。有关专家提醒家长:别把饭桌当成第二课堂。吃饭就是吃饭,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吃饭才能有益健康。

二是要勇于向孩子道歉。有许多家长分明是自己做错了,只对孩了轻描淡写地说句:“我都是为你好。”或走过去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好了好了,这事就过去了。”根本就放不下面子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这种现象是极不好的。大人让孩子做错了事要道歉,那么大人就应该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不一定要对孩子说一大堆道理,如果父母做错事向孩子道歉了,孩子自然就会知道,以后他们做错事,就要向父母或被伤害的人道歉。那么应该怎样道歉呢?要注意年龄不同,方法也不同。对 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只要用手势、表情等,但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向他们讲明白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地教育的方法。同时要注意道歉的态度,不能过于生硬,也不能轻描淡写。因为大一点的孩子都能感觉到父母的 态度是诚恳还是敷衍。比如父亲撞到女儿,父亲与其对女儿说“我不是故意的”,倒不如说“对不起,女儿,我撞伤了你”。父亲这时真诚地道歉比不真诚地辩解更能得到女儿的尊重。如果父母有错能真诚地向子女道歉,孩子会觉得父母尊贯自己,从而愿意与父母交流,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

第三是要掌握与孩子谈心的技巧。和孩子谈心是一门学问,生硬的说教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太温和的劝导又会让孩子不当回事,甚至“顾左右而言他”。我们还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任性和生气时,父母与孩子对着干,两代人之间往往会爆发场“战争”。当然,这“战争”往往以父母的“武力镇压”而告结束。这样的负面影响相当严重,往往两代人之间会难以沟通,以至于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要么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要么是“井水不犯河水”,本应亨受的天伦之乐却被伤心、烦恼和愤怒所代替。那么怎样的谈心才能让亲子之间亲密无间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五方面去尝试,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一,要调整好谈话的心态。父母首先要把和孩子谈心当作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去做,而且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在跟朋友谈心。只有这样,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情、态度才能平和,才能让子女感到轻松,没有压力,使孩了畅所欲言。谈心时,还要容忍孩子的口没遮拦,有冒犯家长的地方,家长切不可表现出不满或进行指责,可以委婉地加以提醒。要知道,童言无忌,为人父母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孩子能敞开心扉和你谈心。如果父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孩子就会不但敢报喜,也敢报忧,甚至愿意把自己最秘密的内心活动告诉你。其二,要掌握谈心的火候。孩了毕竞是孩子,闹一些情绪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发脾气时,适时把话题岔开,引导孩子想别的,说别的,(很开心的事或有兴趣的事)等孩子的脾气发完了,再与其谈心.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要知道孩子虽小,但心理愿望和成人大致相同,兴致勃勃时,需要有人 谈心以分享快乐,遇到困难时,更需要有人谈心以帮助他克服。其三,要找准谈心 的话题。谈心的内容以孩子感兴趣的人或事为主,比如今天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选择这些作为谈心的话题,既能让孩子有话可说,有心想谈,又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谈,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其四,要选择好谈心的场所和时间。要尽可能选择较固定的、安静的场所与孩子谈心,这样能有效地集中孩子谈话时的注意力,并让孩子有安全感,放开胆子多说心里话。此外,要尽可能地利 用孩子休闲的时候对孩子进行谈心。但孩子认真学习或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时,不要与他谈心,因为这时孩子对谈心往往会心不在焉,效果不好。其五,要注意谈心后 的跟踪观察。有的家长与孩子谈心后就放任不管,不注意谈心后的跟踪观察,就大人地降低了谈心的效果。我们与孩子谈心,人多数惜况下都是做了准备的,或是赞扬某个人或某种行为,让孩子效仿,或是批评某个人或某种行为,让孩子引以为戒,或是对某些人进行评价,让孩子了解做人处世的一些基本原则。我们要知道,孩子受年龄、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认识、分析、鉴别、判断等诸方面能力都很有限,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经过谈心之后,孩子的表现会有不同,家长很有必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更好引导、规范孩子今后的言行,使谈心产生效果。父母和孩子的谈心不是一时一次的任务,而是家长一生一世的事情。随着孩子长大,亲子之间谈心的话题,谈心的方式、方法也会做调整。但家长有一种心理永远不要变,那就是永远要把孩子当朋友看待。这样,两代人的谈心才会更亲和、融洽。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使亲子间的关系更融洽的问题。我们讲了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三种原因,提出建立融洽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则,三个技巧。希望各位家长努力实践,祝愿所有父母都与子女和睦相处,所有家庭都充满欢乐。

四、思考与实践

1、你与子女是亲密的朋友吗?有什么经验与教训?

上一篇:回迁户房屋接收协议下一篇:在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