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管理条例

2024-07-02

场所管理条例(共10篇)

篇1:场所管理条例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

作者:来源:正气网日期:2007-6-24 12:28:01 【字号大中小】【我要打印】【关闭窗口】

(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令第145号发布)

第一条 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进行登记。登记办法由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制定。

第三条 宗教活动场所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自主管理,其合法权益和该场所内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第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管理制度。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活动场所不受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支配。

第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常住人员和外来暂住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户籍管理的规定。

第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信教群众自愿捐献的布施、奉献、乜贴。

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境外宗教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在宗教活动场所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营销售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书刊。

第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和收入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管理和使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或者无偿调用。

第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备案,其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或者其所属的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证书。

国家征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范围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业网点或者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等活动,必须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同意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二条 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位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保护文物和保护环境,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对本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

第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第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权活动;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九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场所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依法设立的寺庵林舍、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从事宗教活动的固定处所。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管理和监督。

公安、工商、文化、园林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同级宗教事务部门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第五条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按有关规定向宗教事务部门登记,并接受检查。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迁移或变更登记内容时,应当到原登记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第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由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代表组成的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管理组织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报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接受当地宗教事务部门的管理;

(二)教育信教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不同的宗教、教派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和睦相处;

(三)制止自由传道、私设聚会点、私自选任宗教教职人员、不按规定发展信徒等非法宗教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打击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

(五)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古迹、建筑设施、古树名木及其它财产不受损害;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治安保卫、安全防火、绿化美化等工作;

(六)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和收入;开办社会服务业和公益事业。

第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财产和收入由该场所民主管理组织管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其财产,不得无偿调用其收入。

第九条 改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须经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属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改建、扩建,还须报同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再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条 在寺观教堂需对重点文物拍摄电影、电视、录像或摄影、拓印的,必须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和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一条 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经办理工商、文化登记等手续,可以经销国家批准发行的宗教书刊、音像制品、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开办相关的社会服务业。属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得在其保护范围内从事有损文物保护的活动。

第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可以接受信教群众自愿捐献的布施、乜贴、奉献和其他团体、个人的捐赠;不得摊派和勒捐;接受境外捐赠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不得到社会上捐挂功德,不得接受境外宗教津贴和传教经费。

非宗教团体和个人不得借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之名向群众捐挂功德。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不同宗教或不同信仰的宣传和争论。

除本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和教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发表演说,散发、张贴宗教宣传品和其他宣传材料。第十四条 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由县以上宗教团体认定或解除,报同级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未经认定备案、已经辞去或者被解除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人员,不得履行宗教职务。

第十五条 宗教活动应当由宗教教职人员主持,没有宗教教职人员的,可由宗教团体指定,并经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同意的人员代行主持宗教活动。

第十六条 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应当在本地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确需跨地区进行的,经当地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报上一级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本市宗教教职人员到市外或者市外宗教教职人员到本市主持宗教活

动,应征得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在市内跨县(市、区)主持宗教活动,须经双方宗教事务部门同意。

第十七条 宗教团体指派宗教教职人员到所属范围内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教务指导,应当持有该组织出具的有效证明。

第十八条 宗教团体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办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培训班,清真寺招收海里凡,必须由宗教团体提出申请,报同级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办非常规性宗教活动,必须经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对组织、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上四千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干扰、妨碍宗教活动场所正常宗教活动的;

(二)强迫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的;

(三)非宗教教职人员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进行宗教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本市宗教教职人员跨地区到外地或者外地宗教教职人员到本市举行、主持宗教活动的;

(五)宗教教职人员到未经批准、登记或者认可的场所举行、主持、参与宗教活动的;

(六)未经批准在寺观教堂对重点文物拍摄电影、电视、录像或摄影、拓印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物品;情节严重的,可以对组织、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取缔,拆除违法设施:

(一)未经批准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

(二)未经批准维修、改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的;

(三)未办理手续接受境外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的;

(四)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到社会上捐挂功德,摊派和勒捐,接受境外宗教津贴和传教经费的;

(五)非宗教团体设置宗教设施、收取或者变相收取宗教性捐赠的。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权活动,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第二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并可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3:场所管理条例

关键词:农村,办酒租赁场所,卫生管理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受传统习俗影响, 农村各类办酒聚餐活动日益频繁。由于办酒的卫生条件限制及缺乏管理指导, 造成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有发生, 农村家庭办酒聚餐活动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及社会的关注。由于家庭办酒活动的特殊性[1,2], 尚未有法可依实施强制监管。各地尝试开展农村家庭聚餐卫生管理及干预工作, 主要形式是实行聚餐申报指导制度[1,2], 浙江省还将其纳入政府农村公共卫生重要工作职责。然而, 由于聚餐活动频繁, 申报缺乏强制约束, 造成申报少、指导力量又不能适应等原因, 实际成效不是很大。我县根据本县实际在开展聚餐申报指导工作的基础上, 开展了以创建农村“办酒租赁场所卫生管理示范点”活动为载体的聚餐卫生管理新模式, 取得较好成效。

1 背景

办酒租赁场所是指提供厨房、宴席厅及设施、工用具等以收取租赁费用的场所, 食物采购、厨师及辅工由办酒户自理, 一般不提供菜肴加工、餐厅服务。据调查, 我县农村多数行政村均设有这种专门的办酒租赁场所, 一般由村集体或村老年协会经营。在城镇也有个人或单位投资设置的办酒租赁场所。在推行农村家庭聚餐申报指导工作中, 我们发现我县农村家庭办酒选择在办酒租赁场所办理的达60%以上, 可见, 办酒租赁场所已成为农村聚餐活动的重要平台, 加强对这类场所的卫生管理对做好农村家庭聚餐卫生管理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但这些场所在设置开办时都未经卫生审核指导, 多数利用农村集体老房子进行改造, 所以在房屋建筑、布局、卫生设施、餐用具配置、用水及对办酒户的卫生管理上均存在很多不足。由于这些场所仅提供场地、设施租赁服务, 对其进行强制卫生监督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一般也不用办理营业执照。因此, 如何引导、管理这些办酒租赁场所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2 创建“卫生管理示范点”的探索

2008年经县政府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下文, 我所决定开展创建“办酒租赁场所卫生管理示范点”活动, 目的是通过创建活动来改变办酒租赁场所卫生面貌, 加强聚餐卫生管理, 达到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目的。现将创建方法和过程介绍如下。

2.1 明确目标, 激励实施

制订了《象山县办酒租赁场所聚餐卫生管理示范点建设方案》, 经县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发文, 要求在2008年底前每个镇乡、街道均要完成1至2家办酒租赁场所卫生管理示范点创建任务, 并将其纳入镇乡、街道公共卫生考核指标及村公共卫生联络员考核内容。对创建验收合格的单位县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授予荣誉称号和铜牌, 并给予少量经费补助和奖励。镇乡、街道政府根据本地财力也可予以经费补助等政策。

2.2 统一标准, 规范实施

为统一标准, 我所制订了《象山县办酒租赁场所设置基本卫生要求》、《象山县办酒租赁场所示范管理评分标准》及各类卫生管理制度, 使办酒租赁场所创建可自我对照, 卫生监督人员在指导过程中有统一标准。在选择创建点过程中要求当地村委会重视农村聚餐卫生工作, 能将办酒租赁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予以经费和环境支持。创建点应具有较好的硬件条件, 为承办酒宴较频繁的场所由主办单位申报, 镇乡、街道审核同意报县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 各办酒租赁场所对照设置基本卫生要求和评分标准进行改造, 我所委派监督人员积极予以指导, 对不符卫生要求的场所督促改造和落实卫生管理制度。我所并统一制作下发了上墙组织机构和各类卫生制度图牌、功能区域标识和卫生知识宣传标牌。

2.3 完善网络, 做好与聚餐卫生申报指导制度的衔接工作

在创建活动前, 我县也已初步推行了农村家庭聚餐申报指导制度, 方式是由办酒户或承办厨宴的土厨师向当地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申报, 根据办酒规模分别由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责任医生和我所卫生监督员进行卫生指导。为与此制度配套, 我所对全县670余名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责任医生和近600名土厨师进行了饮食卫生和预防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 并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健康体检对全县大多数土厨师进行免费体检, 发放了健康证。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求办酒租赁场所对进租赁场所的办酒户逐户登记, 签订办酒卫生责任协议, 并将办酒信息提前告知村公共卫生联络员, 由联络员 (较大规模会同责任医生或辖区卫生监督员) 对办酒活动进行卫生指导。

3 成效

3.1 通过创建, 示范点卫生条件和面貌有较大改进

通过近一年的创建活动, 全县有15个镇乡、街道的17家办酒租赁场所经验收通过“卫生管理示范点”考核。这些场所通过创建, 房屋宽敞明亮、环境整洁, 厨房及辅助用房均设置在室内, 按要求设置了原料粗处理、切配烹调、餐用具清洗消毒间 (处) , 并且按场所特点设置了备餐间、餐具保洁存放间。主要加工场所及专间均铺设瓷砖2米以上。厨灶均使用清洁能源灶具 (煤气) 或具防尘功能的间壁灶, 灶顶均设有排油烟设施。备菜间防蝇防尘设施齐全, 主要供菜肴临时存放或分盆, 内设置冷菜、水果拼盘等专用加工区域 (部份还按装了空调、紫外线灯等卫生设施) 。上述功能间 (区) 、设施、设备标志明显。餐厅与厨房分开, 餐厅入口处均设有洗手处, 有些安装了灭蝇灯。其他卫生设施及餐具、工用具均有较多添置, 得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3.2 通过创建, 示范点聚餐申报指导率大大提高

据调查, 创建前我县虽然已实行农村聚餐卫生申报指导制度, 但实际办酒申报率不到20%, 自然卫生指导率更低。创建后由于把住了聚餐信息源头, 示范点中聚餐申报指导率逐步提高, 到创建的整改阶段后期申报指导率均达到100%。通过卫生指导干预, 办酒户卫生意识提高, 注意把好原料采购卫生、聘请有健康证的土厨师、督促烹调加工卫生。厨师加工及个人卫生行为逐惭形成和提高。结合办酒租赁场所卫生条件、设施的较大改进, 均大大提高了办酒聚餐饮食卫生水平, 示范点创建单位聚餐活动全年未发生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

4 问题与建议

我县通过一年的创建试点工作, 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创建单位仅占全县办酒租赁场所的5%左右, 对提高全县整体家庭聚餐卫生作用还有限。二是选择的创建试点单位基础条件较好, 一般都属新建房屋, 所以整改投入经费相对较低。若是基础差需重大改造, 多数经济薄弱村投入经费困难。三是创建过程中部分乡村二级领导重视不够, 存在卫生部门推着做的现象。四是县乡二级政府经费投入少, 每家创建验收合格单位县级奖、补0.6到0.8万元, 镇乡、街道一般也1∶1配套补助 (部分无配套) , 多数靠村委会和办酒租赁场所自筹, 影响创建积极性。

建议:①要加强宣传、开发领导层, 争取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②将农村办酒租赁场所建设、卫生管理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和各地正在推行的“农民会所” (即集村办公、文体、培训等用途于一体的场所) 建设必备内容, 加大考核力度, 增加经费投入;③要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 加强对已创建单位检查指导, 实行每年复评制度, 巩固创建成果;④进一步与农村聚餐申报指导制度和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推行相结合, 加强对社区责任医生及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考核;⑤探讨立法管理, 使农村家庭办酒及办酒租赁场所卫生管理能依法进行。

参考文献

[1]严隽德, 李婷, 李延平, 等.农村家宴卫生状况和管理对策[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 20 (20) :121-125.

篇4:《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为何修改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于3月1日开始实施,就《条例》的有关立法背景情况,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的有关负责人(文中简称有关负责人)回答了本刊提问。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要对《条例》进行修订?

有关负责人:1999年3月26日国务院公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对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促进娱乐场所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近颁布实施的《条例》是对1999年《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修订,保留了原《条例》中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重点围绕目前娱乐场所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补充、修改了有关法律制度和措施。

归纳起来,近年来娱乐场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聚众吸食、贩卖新型毒品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娱乐场所引诱、教唆他人吸食、贩卖k粉、摇头丸等:一些经营者或管理人员容留、放任吸贩毒行为,导致这个问题日益突出:二是,一些娱乐场所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再加上由于利益驱动,一些经营者经常超额接纳消费者:还有些经营者不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责任,致使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三是,一些娱乐场所通宵达旦地营业,严重侵扰和影响了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周边群众反映强烈。此外,一些娱乐场所内还存在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为了进一步从制度上解决娱乐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安部在总结现行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于2004年8月报请国务院审批。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一项影响较为广泛的法律,《条例》征求了哪些方面的意见?

有关负责人:考虑到这个条例不仅涉及到娱乐行业业主的利益,还涉及广大消费者和娱乐场所周边居住群众等方面的利益,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后,我办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

首先,我们征求了33个中央单位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意见。其次,我们会同公安部、文化部分别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执法人员、娱乐场所业主和基层群众的意见。

再次,我们还多次邀请北大、清华、人大、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法学专家就送审稿有关制度设计进行了研究、论证。同时我们还特别听取了北京滚石迪厅、天元俱乐部、巴那那迪厅、麦乐迪歌厅、华威大厦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业主代表的意见,并实地考察了部分娱乐场所的经营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同公安部、文化部对送审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形成了修订草案。修订草案的主要制度、措施是在认真分析、研究和采纳了各方面所提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

篇5: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释义

国务院新颁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娱乐场所范围究竟如何界定、营业结束时间为何限定在凌晨2点……针对这些公众关心的X题,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近日给予了相应解答。张新建明确指出,酒吧、网吧不在《条例》管理的范围之内。

问:新《条例》出台后,公众比较关心的是娱乐场所概念的界定,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到底哪些属于娱乐场所?

答:我们所说的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场所。大致包括两类,一是以人际交谊为主的歌厅、舞厅、卡拉OK场所等,二是指依靠游艺器械的经营场所,如电子游戏厅、游艺厅、台球厅等。

问:在这样的界定中,哪些场所是不包括在内的?比如酒吧、网吧是否也在《条例》管理范围内?

答:根据《条例》中的定义,可以排除企业内部不对社会公众而只对所属员工开放的一些活动场所,如机关、工矿企业为自己员工举办联欢会、舞会、卡拉OK演唱活动的场所,这些都不属于《条例》管理的范围。

另外,一些酒吧和洗浴中心等场所虽然也有专业演员的文艺演出活动,但这些演出是整个营业项目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主营项目的配套服务。虽然也有营利目的,但不属于《条例》管理范畴,酒吧和洗浴中心的演出活动应当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规定去管理,网吧则按照《网吧管理条例》进行管理,三者都不属于《条例》管理的范畴。[详情]

实行娱乐经营许可

《条例》提高了设立娱乐场所的准入门槛,严格了审批条件,明确开办娱乐场所需持有娱乐经营许可证。

《条例》对娱乐场所投资者和从业人员有所限制,规定有特定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以及吸毒成瘾人员不得进入娱乐业。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 违者将撤职开除

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条例规定,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办娱乐场所,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条例还规定了,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知其亲属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发现其亲属参与、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不予制止或者制止不力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四种情形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在娱乐场所从业

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

(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赌博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

(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吸食、注射毒品曾被强制戒毒的;

(四)因卖淫、嫖娼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

居民楼等五种地点不得设立娱乐场所

《条例》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五种地点: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

对营业时间,《条例》也作了具体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条例》还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娱乐场所应当举行听证。

禁止娱乐场所内娱乐活动含有九类内容

条例称,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含有下列内容: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或者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宣扬淫秽、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篇6:场所管理制度

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各分、子公司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意识。在工作需要时开灯,人离办公室必须随手关灯,杜绝长明灯。光线好的房间,必须关闭照明设备。走廊、楼道里的灯要随手关闭,办公场所应关闭不必要的夜间照明。

二、尽量少用空调设备,必须使用空调时,按统一规定执行。夏季开空调时间为:6月1日―8月30日,(特殊情况除外)下班前15分钟要关闭。如发现下班后未关闭空调设备,对部门负责人处以500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处以200元罚款。

三、电脑设备不使用时,要进入低能耗休眠状态,减少待机能耗。工作完后,及时关闭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下班后无待机现象。

四、各办公室电脑、空调、电扇、饮水机等一切电器设备应在下班时确保关闭,因人为原因没有及时关闭电源能耗,造成设备损毁和引发事故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严禁在办公室使用电炉、电暖气、电热水壶等高压负荷电器,不得随意搭接电线设备,对违规用电发生事故的,除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外,还要处以200元―500元罚款。

篇7:场所管理条例

一、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坚持“两个民主”,即民主产生管理组织,民主管理内部事务;各项制度完善上墙,财务管理实行日清月结,透明公开。

二、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落实“三项制度”,即落实场所管理组织成员和工作人员的产生、聘用、考核制度,做到人员基本素质和文化素养好,遵纪守法,没有社情矛盾和家庭矛盾。

三、活动开展

活动开展做到“三个落实”,即政策规定执行落实,日常活动安排落实,大型活动组织落实;不从事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活动和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主体定位不符的宗教活动,不擅自外请宗教职业人员为主从事相关活动,确保民间信仰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四、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做到“四无”,即无火灾事故、无疾病传染事件、无食品中毒事件,无较大治安纠纷;防盗、防群体安全事故措施到位,确保环境整洁,周边无污染源。

五、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做到“两有”,即重大灾害事件有响应,社会公益事业有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扶贫帮困。

六、场所环境

篇8:浅谈动物产品冷藏场所的监督管理

1动物产品冷藏场所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1.1工程的选址和设计

应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其中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

1.2冷藏库的温度

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库房内无鼠害。

1.3冷藏库的监管制度

有健全的消毒制度、消毒设施和肉品保检、仓储登记制度。

1.4入冷藏库的动物产品

必须持有效期内规定的检疫合格证明, 证物相符。胴体需加盖规定的检疫合格验讫印章, 动物产品加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使用的验讫标志。外省、市批量入库的动物产品, 除符合以上规定条件外, 到达后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验证查物合格后, 方可储藏。

1.5冷藏库内需出县境的动物产品

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检疫合格后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运输车辆按规定清扫消毒后, 出具消毒证明。县境内流通的动物产品须依法凭检疫证明、验讫标志出售和运输。

1.6经营的动物产品

禁止经营违禁动物产品。

1.7消毒工作

做好经营场所、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做好污染后和定期的冷库消毒工作。

2做好冷贮动物产品监督管理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检疫证明过期重检问题

动物产品在冷冻状态下很难实施抽检或重检, 加之可检部位不全等诸多因素, 筹建或重建在动物防疫方面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2.2冷藏保存期限

常见冻肉在-15~-18℃条件下冷藏保存期限:冻猪肉7~10个月, 冻牛、羊肉8~11个月, 冻禽、兔肉6~8个月, 冻鱼肉6~9个月。

2.3进入冷库肉品的防疫与卫生要求

2.3.1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应单独存放于加锁的隔离冷库内, 标志明显, 并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备案。

2.3.2需做高温无害化处理的、放血不良的胴体应单独存放。

2.3.3加工不良和需要修割的胴体要及时退回加工车间返工。

2.3.4肉在冷却间和冷冻间要吊挂, 肉与肉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能互相接触。

2.3.5内脏在清洗后必须平摊在冷藏盘内进行冷加工, 不得堆放加工, 以免压在下层的脏器变质。

2.3.6禁止与有气味的商品混装, 防止异味污染。

3冷藏过程中常见的异常变化与处理

3.1异味

指除腐败以外的污染气味, 如鱼腥味、脏器味、氨味、汽油味等。如异味较轻, 修割后做煮沸试验, 试验中无异常气味者可供做熟肉制品原料。

3.2发黏

多见于冷却肉。由于吊挂冷却时胴体相互接触, 降温较慢, 通风不好, 致使某些细菌在接触处繁殖产生黏液, 引起肉表面发黏, 同时还可能出现陈腐气味。这种肉如发现较早且无腐败现象, 在清洗风吹后发黏现象有可能消失, 修割后可供食用。

3.3发霉

由于霉菌在肉表面生长, 经常形成白色或黑色小斑点。这些霉点若能抹去不留痕迹, 可供食用;若严重发霉, 并有腐败变化, 应废弃。

3.4脂肪氧化

凡动物生前体况不佳, 加工卫生不良, 冻肉存放过长或日光照射等影响, 脂肪变为淡黄色, 并发出酸败味。若氧化仅限于表层, 可将表层剥去炼工业油, 深层经煮沸试验无酸败味者, 可供加工食用。

3.5盐卤浸渍

冻肉在运输过程中被盐卤浸渍, 肉色发暗, 尝之有苦味, 可将浸渍部分割去, 其余高温处理后食用。

3.6干枯

干枯严重者味同嚼蜡, 形如木渣, 食用价值低, 不能供食用。

3.7发光

这是由发光菌生长繁殖引起的。发光的肉经卫生清除后可供食用。

3.8变色

肉发生变色是由于生化作用和细菌繁殖产生色素而引起的。这种肉若无腐败现象, 可进行卫生清除修割后食用。

3.9深层腐败

应废弃。

3.10氨水浸湿

当冷库泄露氨水后, 肉被氨水浸湿;解冻后, 肉的组织有松弛火酥软等变化, 应废弃。如程度较轻, 经流水浸泡, 用纳氏法测定, 反应较轻者可供加工熟制。

篇9:浅谈公共场所的防火管理

【关键词】公共场所火灾;防治问题;对策

1.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共场所火灾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少公共场所火灾隐患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公共场所建设和发展来势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各类公共场所发展迅速,消防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工作不能及时到位。二是政策、法规明显滞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场所监督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三是公共场所建设和装潢市场混乱,公共场所因陋就简,建筑条件、装修装成材料和工程施工失去控制。四是老板、业主和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淡簿,急功近利,只重经营,不顾安全,忽视或不愿在消防安全方面投人,消防设施严重缺乏。五是员工素质低劣,人员变动频繁,忽视消防教育培训。六是用火用电管理不善,违章用火,电线过负荷现象普遍。七是行政干预、通融说情时有发生,影响和干扰消防执法。

2.公共场所火灾防治的主要对策

2.1充分认识公共场所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

所谓公共场所,是指集聚有众多公众人员的场所。如商场、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建设和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体现,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规模、数量和档次,从整体上说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必定有大的发展。因此,做好公共场所消防工作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极其繁重。不能因噎废食而采取遏制的作法,也不能依靠几次专项治理就能解决根本问题,更不能一劳永逸。要提高认识,以积极端正的态度和主动有效的工作来适应和满足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的客观需要。要有长期的思想、组织准备和工作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重视抓好基础工作。

2.2认真落实公共场所消防保衛重点单位管理

抓重点、保重点是消防工作的重要方法。鉴于公共场所的地位、作用和火灾危害性,适时把大中型公共场所列人消防保卫重点,按照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十项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特别注重抓好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种人员实行员工消防安全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重点单位年度考核评估。同时对其它公共场所也应切实纳人消防监督管理视线,普遍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开展监督检查,防止失控漏管。

2.3切实把握住三个重要监督环节

消防监督机关能否抓住公共场所监督管理主动权,关键在于把握住公共场所建筑审核验收、开业审批和业主变更登记注册三个重要环节。当前建筑审核验收,主要是解决好力度和质量问题。对开业审批和业主变更登记注册两个环节的提出,应该引起重视和加以研究。实践表明,公共场所产权与经营分离从消防安全角度讲管理难度大,应该对经营者有所制约。在公共场所开业前,对消防安全各项软、硬件的配置和准备情况要进行全面检查和了解,只有具备充分条件,消防安全有了可靠保障,才能允许开业。同时,当前一些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频繁,这些场所随着业主的更换,有的面貌全非,直接影响消防安全。因此只有采取登记注册的办法才能实施有效控制,也便于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解决。抓好三个环节,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尽管运作困难很大,但从长远观点看,必须下大力气明确目标、建立法规、营造机制,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根据目前情况,建议实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许可证》制度,尽快扭转当前消防监督管理被动局面。

2.4积极推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环境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人对安全的需要是基本需求。随着国民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公共场所的安全需求也不断提高。如果经营场所的火灾隐患突出,甚至经常发生火灾,人们心有余悸,光顾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此,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经营效果。利用这种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借鉴卫生部门和商品质量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用定期评定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等级,火灾隐患黄牌警告等做法,铭牌示意,公布于众,就能使消防安全环境好的场所越加兴隆发达,形成安全、效益两者之间良性循环。否则反之,必然会失去竞争力,自然淘汰。我们认为,采取这些做法是能够促进和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工作,调动和发挥经营者做好自身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5大力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和观念

做好公共场所的消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场所老板、业主和经营者的认识。要通过消防知识普及宣传、培训等各种形式使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思想和观念。自觉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经营,不抓安全的错误作法,引导他们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的路子。同时要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培训机会,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做好自身消防工作的能力。建议省及较大城市建立消防安全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地开展消防轮训,以促进公共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6有效提高公共场所专项治理力度

针对一个时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关键是要真治实理,真正解决问题。经验表明,专项治理要认真细致动真格。如果走过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开展专项治理要明确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要集中精力解决好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严重不足、装修装潢极端混乱和用火用电无控制三大主要问题。要采取行政、技术和法律等一切有效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力度,注重治理效果,同时要加强与文化、工商、监察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有力促进隐患的整改和问题的解决。

2.7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火场救人能力

公共场所火灾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因此,火灾扑救必须做到救人先于救火。要在保证有效控制火势的同时,集中人力、装备抢救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公共场所必须加大救人设备的经费投人,尽快添置简便实用的救护器具。当前消防部队在救人装备和技术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要把救护纳人技能训练和考核内容,使官兵熟练掌握救人救护方法和技能。同时,高度重视公共场

所的灭火作战计划救人方案的制定和演练,以提高火场救人组织指挥能力。

【参考文献】

[1]蒙慧玲.火灾逃生中的安全问题[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卷),2005,(01).

[2]郭克河,刘国潮.室内大型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状况及对策[J].河南消防,2003,(06).

[3]毛磊.公共场所:关注安全[J].时代潮,2003,(01).

[4]樊庆连.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特点及扑救[J].山东消防,2002,(07).

篇10:公共场所消防管理

作者:消防大队二中队 李青山

【摘 要】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屡屡发生公共场所重、特大恶性火灾,不仅造成了 惨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众多人员伤亡,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尽管这几年,公司火灾形势比较平稳,没有发生大的公共场所火灾,但公共场所消防安全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容忽视。【关键词】公共场所火灾;防治问题;对策

1.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共场所火灾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少公共场所火灾隐患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公共场所建设和发展来势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各类公共场所发展迅速,消防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工作不能及时到位。二是政策、法规明显滞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场所监督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三是公共场所建设和装潢市场混乱,公共场所因陋就简,建筑条件、装修装成材料和工程施工失去控制。四是老板、业主和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淡簿,急功近利,只重经营,不顾安全,忽视或不愿在消防安全方面投人,消防设施严重缺乏。五是员工素质低劣,人员变动频繁,忽视消防教育培训。六是用火用电管理不善,违章用火,电线过负荷现象普遍。七是行政干预、通融说情时有发生,影响和干扰消防执法。2.公共场所火灾防治的主要对策

2.1充分认识公共场所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

所谓公共场所,是指集聚有众多公众人员的场所。如商场、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建设和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体现,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规模、数量和档次,从整体上说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必定有大的发展。因此,做好公共场所消防工作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极其繁重。不能因噎废食而采取遏制的作法,也不能依靠几次专项治理就能解决根本问题,更不能一劳永逸。要提高认识,以积极端正的态度和主动有效的工作来适应和满足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的客观需要。要有长期的思想、组织准备和工作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重视抓好基础工作。2.2认真落实公共场所消防保卫重点单位管理

抓重点、保重点是消防工作的重要方法。鉴于公共场所的地位、作用和火灾危害性,适时把大中型公共场所列人消防保卫重点,按照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十项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特别注重抓好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种人员实行员工消防安全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重点单位考核评估。同时对其它公共场所也应切实纳人消防监督管理视线,普遍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开展监督检查,防止失控漏管。2.3切实把握住三个重要监督环节

消防监督机关能否抓住公共场所监督管理主动权,关键在于把握

住公共场所建筑审核验收、开业审批和业主变更登记注册三个重要环节。当前建筑审核验收,主要是解决好力度和质量问题。对开业审批和业主变更登记注册两个环节的提出,应该引起重视和加以研究。实践表明,公共场所产权与经营分离从消防安全角度讲管理难度大,应该对经营者有所制约。在公共场所开业前,对消防安全各项软、硬件的配置和准备情况要进行全面检查和了解,只有具备充分条件,消防安全有了可靠保障,才能允许开业。同时,当前一些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频繁,这些场所随着业主的更换,有的面貌全非,直接影响消防安全。因此只有采取登记注册的办法才能实施有效控制,也便于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解决。抓好三个环节,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尽管运作困难很大,但从长远观点看,必须下大力气明确目标、建立法规、营造机制,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2.4积极推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环境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人对安全的需要是基本需求。随着国民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公共场所的安全需求也不断提高。如果经营场所的火灾隐患突出,甚至经常发生火灾,人们心有余悸,光顾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此,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经营效果。利用这种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借鉴卫生部门和商品质量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用定期评定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等级,火灾隐患黄牌警告等做法,铭牌示意,公布于众,就能使消防安全环境好的场所越加兴隆发达,形成安全、效益两者之间良性循环。否则反之,必然会失去竞争力,自然淘汰。

2.5大力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和观念

做好公共场所的消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场所老板、业主和经营者的认识。要通过消防知识普及宣传、培训等各种形式使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思想和观念。自觉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经营,不抓安全的错误作法,引导他们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的路子。同时要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培训机会,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做好自身消防工作的能力。建议省及较大城市建立消防安全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地开展消防轮训,以促进公共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6有效提高公共场所专项治理力度

针对一个时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关键是要真治实理,真正解决问题。经验表明,专项治理要认真细致动真格。如果走过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开展专项治理要明确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要集中精力解决好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严重不足、装修装潢极端混乱和用火用电无控制三大主要问题。要采取行政、技术和法律等一切有效手段,加大专项治理力度,注重治理效果,同时要加强与文化、工商、监察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有力促进隐患的整改和问题的解决。3.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举措

3.1更新执法理念,端正执法思想,是贯彻执行新《消防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消防执法与社会广泛接触,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能否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不仅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队的整体形象,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消防机构必须积极回应新《消防法》的新要求,切实更新执法理念,端正执法思想。

3.2强化队伍素质,提升执法水平,是贯彻执行新《消防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门的执法职权较之原《消防法》明显增加,这也就对消防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各级消防部门必须狠抓队伍建设。一是各级要切实加强教育培训。要深入开展岗位学法学业务活动,重点学习《消防法》及消防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消防监督业务知识。

3.3规范执法程序,健全执法机制,是贯彻执行新《消防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要根据新《消防法》赋予消防机构新的行政执法职能的要求,抓住消防执法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执法责任机制、执法制约机制、执法便民服务机制、执法考评和监督机制、执法保障机制,制定修订与新《消防法》相配套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行政许可实施程序、消防监督检查程序等各项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和工作流程,把新《消防法》“公正、严格、文明、高效”的要求寓于各

上一篇:小学教师发展规划下一篇:教育机构招商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