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2024-05-31

财务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共8篇)

篇1:财务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制度五

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印章使用、保管等,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中所指印章主要指公司印章、合同专用章、董事会印章、监事会印章、法人代表(负责人)印章、财务专用章及部门印章、财务人员印章。

第二章 印章的刻制、改制与废止

第三条 印章的刻制、改制与废止的建议,由公司办公室(或行使行政事务的部门,由总经理指定,下同)提出。

第四条 公司办公室提议时,需将新旧印章的种类、名称、形式、使用范围及管理权限加以说明。

第五条 废止的印章,统一由公司办公室封存、销毁。

第六条 印章如丢失、损毁、被盗,保管人员应迅速向总经理书面报告,并向公安部门备案。丢失、被盗印章须在指定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依法发布公告作废声明。

第三章 印章的管理

第七条 公司的印章管理采取二级管理。一级管理的印章:公司印章,董事会印章、监事会印章,合同专用章、法人代表印章、财务专用章。二级管理印章:各部门印章,财务人员个人印章。

第八条 办公室管理的公司一级印章,由办公室负责人(或总经理指定人员)保管和监印;属董事会秘书管理的公司一级印章,由其本人或证券部门负责人保管和监印;属财务部管理的公司一级印章,由财务部负责人(或总经理指定人员)保管和监印。部门印章由部门负责人保管和监印,财务人员个人印章由本人保管和使用。

第九条 印章管理者应严格执行印章使用规定,印章不得外借。

第四章 印章的使用

第十条 属于一级管理的印章,应建立用印台帐,登记每次用印日期、用印材料(文件)名称、批准人、审核人,并有经办人签字。重要材料,用印时应备存一份。

属于二级管理的印章,其中涉及生产经营重要内容的,如涉及财务、产品质量证明(对外)、市场发货等内容用印,也应像一级印章管理一样,建立用印台帐,加强用印管理。

第十一条 印章使用范围

(一)公司印章:以公司名义上报、下发文件,对外出具介绍信、证明材料等;上报(外发)有关材料;对外签订合同;其他需加盖公司印章的材料。

(二)合同专用印章:以公司名义对外签署生产经营购销加工合同、基建合同等重要经济业务活动。

(三)董事会、监事会印章:董事会、监事会决议、决定等文件材料及其它需加盖董事会、监事会印章的材料。

(四)财务专用章:公司资金收付过程中出具的、需加盖财务专用章的票据,如支票、汇票、日常收付款项票据等。

第十二条 用印批准权限:

(一)公司印章

1、凡以公司名义上报、下发文件的,必须经公司总经理审批或总经理授权的其他高管审批。

2、凡以公司名义上报的有关材料,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3、出具介绍信时,必须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4、其他需加盖公司印章的材料,一般材料由办公室负责人审批,涉及重要内容由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二)使用董事会印章,须经董事长或董事会秘书签署意见;监事会印章,须经

监事会主席签署意见。

(三)使用合同专用章,按合同管理要求经审查后,经授权人签署意见。

(四)严禁在公司空白介绍信、公司空白便笺上加盖公司印章、董事会及合同专用印章。经董事长或公司总经理同意,确需加盖空白印章的,监印人员应在空白材料上编号,并做好记录,事后将空白用印信笺、介绍信上制作的文字材料复印件报办公室备查,并将尚未用完的加印空白信笺、介绍信上交办公室。用便函出具涉及经济往来、费用及其它涉及公司重要内容的证明材料必须一式两份以备查。

(五)财务专用章用于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和客户资金核对以及报送税务资料等日常活动时,由财务部负责人决定;非日常经营活动等对外出具有证明效力的资料需要用印时,报财务负责人或总经理审批。

第十三条 印章管理人员在用印前,必须严格审核用印手续,手续不全,或超领导权限批准或与公司规定相违背的,印信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第五章 印章的移交

第十四条 印章保管人因工作变动、休假等原因,须办理印章移交时,应经过上级主管批准,并办妥交接手续,双方在交接薄上签名确认,并在交接薄上留印作档。

第十五条 因工作需要外带印章时,应经过总经理批准,并办妥交接手续。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制度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篇2:财务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网银、支票的管理,明确印章的使用及支票的购买、保管、注销等环节的职责和程序,特制订本制度。

二、财务印章管理使用制度

1、财务印章包括:财务专用章、单位法人章、财务人员章。

2、财务印章的保管及使用规定

分管财务局长负责印章的保管和使用管理,具体细则如下: ⑴ 财务印章由分管财务局长保管,用于银行业务的办理;以单位名义办理银行账务、出具财务证明等事务,特殊情况由分管财务局长请示局长后再加盖财务专用章;

⑵ 单位法人章和财务人员章由分管财务局长保管,用于办理银行业务时使用;

3、财务印章的其他规定

⑴ 银行预留印鉴和支票不得由一人保管和使用;

⑵ 印章保管人不得擅自将印章交与保管人之外的任何人使用或管理; ⑶ 印章保管人因事请假时,需办理交接手续;节假日期间必须由印章保管人将印章封存。

4、财务印章的遗失及处理

发现印章丢失,印章保管人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登报声明作废,同时报上级部门备案后申请重新刻制,财务视情节严重程度,对保管人作出批评或者适当处罚。

三、单位网银、银行K宝的保管及使用制度

1、网银操作包括:1个管理员和2个操作员(管理员:法人;操作员1:报账员;操作员2:分管财务局长)。

2、保管及使用规定:

(1)报账员(保管操作员1),利用网银的查询功能,及时掌握资金余额,及时对账,做到日清月结,严禁非网上银行操作人员上机。(2)分管财务局长(保管操作员2),用于监控额度及银行支出情况和对账单的复核,严禁非网上银行操作人员上机。

(3)管理员(法人)给予操作员权限和监控额度及银行支出情况,并对操作员出现违规举动时及时撤销其使用权限。

(4)遇到特殊情况时,操作员和管理员因事出差或者请假时,应办理交接事宜,严禁一个人对网上支付业务进行操作和审核。

3、银行K宝一单失效或者遗失,要及时到银行挂失并办理新银行K宝。

四、财务支票管理使用制度

1、支票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

2、支票保管和使用规定: ⑴ 银行支票与财务印鉴,报账员保管银行支票,银行印章由分管财务局长保管;

⑵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 办理支票结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⑶支票领用:金额、收款单位、签发日期、用途由出纳人员认真填写。对填错的支票,要登记并用碎纸机粉碎。⑷严禁把没有填写齐全的支票交给收款单位。

⑸每月应根据银行日记帐和银行对帐单对账,做到帐款相符。

篇3:论医院财务票证的管理与使用

1门诊收费收据的管理与使用

门诊收费收据应设三联, 一联存根, 报财务科复核对账;二联收据, 交患者作报销凭据;三联核算, 交各科室进行统计与核算, 以便加强经济管理, 堵塞漏洞, 另外我院实行了经济管理, 收入和各科室奖金挂勾, 使人人都感到有一种责任感, 增强经济意识, 自觉自愿地参与和接受。这是有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收据要有专人管理, 统一编号, 不漏号、不重号, 使用人到经管人手里领取后要按计算机操作规程认真输入项目后打印出来, 不德善自撕毁, 如有错误应三联一并作废, 并做到每日报出门诊业务收入日报表后交复核人员审核和销号,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之所在, 及时更正。

2住院收费收据的管理与使用

住院收费收据也应设三联, 有专人管理, 统一编号, 一联存根, 附患者病历内, 交病案室作备案、统计资料, 二联收据, 交患者作报销凭据, 三联缴核联, 报财务科复核, 并进行分科核算的原始资料, 当然现在是信息现代, 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可缴核联留存是很有必要的。住院收费处每日终了还应报出住院业务收入整理报表报送财务科审核, 未结账的患者由应收款会计立赊欠账目, 以便及时组织人员清收欠费。医院的欠费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也不可忽视。

3病人预收款收据的管理与使用

此收据是作为医院内部流通的临时收据, 共设三联, 一联存根, 凭此联做出预收患者医药费报表, 报财务科复制做账;二联冲账, 患者出院时连同住院业务收入整理报表一并报财务科, 复核人员再凭此联与第一联销号;三联交患者存查, 出院时收回, 不作报销凭证。对预收款收据也要实行专人管理, 统一编号, 使用人到经管人手里领取, 每日终了必须报出预收病人医药费报表, 送复核人员认真审核、销号, 以便加速资金周转, 防止资金外流。例如我院就查出两起在预收款上做文章的贫污、挪用公款的现象。如若我们管理不严, 对经济活动过程不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察, 报着对工作不负责的态度, 那么就会给思想不健康的人以可乘之机, 因此对预收款收据的管理就更要加强。

4其它收款收据的管理与使用

其他收款收据的管理与使用和以上收据一样有专人管理、统一编号、一联存根;二联收据;三联会计凭以记账。做到领用有签字、缴回有销号, 手续必须完备, 管理必须从严。

另外, 各种收据都要在财政部门指定下领取, 接受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监督, 不得自行印刷。财务复核、票据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履行好自已的职责, 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环环相扣, 及时发现问题之所在, 及时解决矛盾, 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盟芽状态之中。

签于此, 笔者认为:第一、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还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廉洁奉公, 遵纪守法的高度自觉性。第二、健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内部牵制制度, 使财会人员能管好家、理好财。第三、把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中去, 充分发挥其作用。第四、树立全局观念, 努力为医院增收节支出谋划策。第五、医院在设置组织结构时,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坚持传统的相互牵制的原则, 合理规范的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办理一切经济业务, 确保资金的安全。同时财会人员的职业教育也不可忽视, 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加强财务监督, 监督的对象是不分领导和群众, 不分金额大小, 凡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都属监督的范围, 并且会计监督贯穿于日常的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始终。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对于把财务管理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督制度是财务制度的重中之重, 因此要责任到位, 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和各个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联网所有信息都能及时地传达到各个科室, 有利于科室的管理和核算, 充分发挥现代工具的作用。财务软件发展到今天已日趋成熟, 因此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培训, 从而与医院的发展相匹配。但是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如何防止计算机犯罪也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当务之急, 也是我们财务工作管理者要监督管理的重要方面。

加强医院财务票证的管理与使用是和国家、医院和个人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要讲求生财、聚财、用财之道, 积极主动地使会计工作的记载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 及时发现和纠正那些不按会计制度办事的现象, 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好风尚, 把各种歪门邪道堵塞死, 以进一步提高核算质量。对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的环节, 需要有一套严密的工作方法, 发现情况不真实, 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政策和财经纪律的行为, 要分析性质, 查明原因, 杜绝截留、挪用和贫污现象的发生, 预防和纠正差错及舞弊行为, 把自已真正当成医院的主人, 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医院的发展与自已的命运息息相关, 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真正做到应收则收, 应收不漏,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搞好财务会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使会计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使之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摘要:管好和用好资金, 保证资金的安全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是使医院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保证。真正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全面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从各种收费收据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票证的管理和使用。

关键词:医院财务,票证,管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茜, 汪波, 齐庆祝.关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10) :592-593.

[2]王玉贵, 王霞, 潘杰等.谈医院门诊收费的漏洞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10) :668-669.

[3]刘焕芳.加强医院票据审计, 健全监管机制[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4 (6) :65-66.

篇4:财务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关键词:机关公文;印章;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2012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下简称“《条例》”)中规定: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这个规定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政机关公文的相关规定又有了新的变化。1981年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只是把印章作为公文格式要素之一,使用与否未作硬性规定。1987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一律加盖印章”,并没有设定例外的情形。1994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除会议纪要外,应当加盖印章”。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而颁布于1996年、与2000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一同被2012版《条例》废止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也曾规定“除会议纪要和印制的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公文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由上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印章的使用经历了从一般要素到强制具备,再到可盖可不盖进行二分的历程。仔细审视2012年《条例》中关于印章使用的规定,显然这个规定是1996版党的机关公文与2000版行政机关公文印章使用的简单叠加。对这个规定,从文本表述的严密性上存在着先后矛盾或者欠当地方。仅就“发文机关署名”这个概念的提出就值得推敲。何谓“署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中,签上自己的名字”[1],标注“发文机关”,怎么就称之为“署名”呢?这显然是不够准确的。再譬如说《条例》规定机关印章的内容与发文机关署名相符。根据《条例》第九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署名如果是署规范化简称,一方面此规定的文本本身就不够严谨。何谓“规范化简称”,何谓“不规范化简称”,其分水岭是什么,其实这种所谓“规范与否”,往往是约定俗成和历史的传承,并无十分明确的分界线。另一方面,就是退一步讲,如果某机关的署名真正使用“规范化简称”,那么这个简称与印章又如何能够完全“相符”。因为印章内容印制通常要使用全称。而这两个称呼到底规范与否,一般人根本无法查考,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从实际使用来说,是个虚无。

如果《条例》中关于印章使用规定具有可行性,那就必然衍生两个推断:一是党政机关公文中有的需要加盖发文机关印章,有的则可以不盖发文机关印章。关于这一点,颁布于《条例》之后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在格式标注时,也俨然分为“加盖印章的公文”和“不盖印章的公文”两类,似乎按盖章与否将党政机关公文分为两类,已是铁定的事实。二是如果第一个推断成立,那么党政机关公文加盖印章与否的依据,按照《条例》规定主要是三项:即是否具有发文机关署名,是否属于具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是否属于电报。对党政机关公文使用印章与否,做出这样的规定,是不是科学合理、规范可行呢?值得推敲的地方甚多。

1 基于《条例》文本的瑕疵和实践运用:对不盖印章三种情形的评析

从否定角度出发,《条例》中不盖印章的似乎是三种情形:一是公文中没有发文机关署名的。二是公文中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文件。三是电报。对于第三种情况,首先加以分析。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认知:历次机关公文管理办法中的所谓“电报”,是指公文的传输方式是电报这种途径,而不是指电报本身就是公文,是以电报形式发出公文。所以这里的电报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公文传输载体来看待,其传输内容本身就是公文是无可非议的,而且以电报发出公文的形式肯定也必须按照机关公文的程序和要求来办理。电报在传输党政机关公文时,为什么不加盖印章?一方面,从技术上,电报作为一种将电报信息通过专用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的通信方式,它不是传送的纸质公文,而是传送的电波信号,所以无法加盖实体印章。另一方面,作为授受公文电报的双方,双方有明确的形成公务契约关系的信号频段,以此来确定公文的授受关系,二者都要受到国家关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的约束。在通信技术不太发达时期,电报作为处理紧急公文或保密性公文的一种重要载体曾经发挥重要作用。二十世纪后半期,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利用电报手段来传输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绝迹。大洋彼岸的美国、周边的泰国等甚至都已经停止了所有电报业务。我国香港也于2004年1月1日宣布终止境内外所有电报服务。据调查,整个上海每天只有二十多人去拍电报,而且传送内容往往是为父母拍生日电报或者情侣互相为对方拍封纪念电报等私人文书。代之兴起的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无论是传输手段、速度还是保密性方面都十分优良的电子公文系统。尤其是电子公文系统中的电子印章,被认定为可靠的“电子签名”,根据相关规定其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在时下《条例》中仍然做出电报不需要加盖印章的规定,不仅是墨守成规,根本来说就是个多余。值得一提的是,《条例》中的附则条款中也曾提出制定电子公文的管理办法,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任何端倪,当然也就无法对党政机关公文电子印章的使用出台规定,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现在重点探讨没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和公文中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文件这两种情况。《条例》中对此两种情况做出这样的规定,仅从《条例》文本内在的规定性来看就是相互矛盾的。2012版《条例》中特别把发文机关署名列为公文主体的要素之一,实际上也就内在地规定了它的不可省略性。1981版、1987版、1994版和2000版等四个版本的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中,公文主体项中均没有发文机关署名这一要素。2012版《条例》中缘何要加入“发文机关署名”一项,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写作主体和受体是任何一篇文章互相依存的两大要素,这二者“构成一种信息交际关系场”[2]。党政机关公文属于形式规范、内容谨严的应用文书,任何场合(包括泛行文)明确主送机关(写作受体)、发文机关(写作主体),既是公文规范的必要,更是党政机关勇于承担公文“文职”的表现和对受众(人民群众和国家事业)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在《条例》中把“发文机关署名”作为公文主体的要件之一,不可省略,是十分恰当的。所以,既然《条例》中没有规定“不写发文机关署名”的例外情形,又何以有“不写发文机关署名”的公文呢?显然《条例》中规定“没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公文不加盖公章,缺乏政策规定的严谨性,或者是受过去规定的惯性影响。也有人认为《条例》规定的15个文种中,命令(令)这个文种没有发文机关署名。这种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命令本身在盖章的地方必须加盖签发命令机关负责人的签名章,而且在签发人签名章之前,必须“标注签发人职务”,这本身就属于加盖印章公文。根据我国《宪法》,从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开始,到省、市、县四级的国家行政机关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可以代表本级政府发布命令。所以在签发命令的签发人之前标注“职务”并加盖签章,从公文主体的要素构成上讲,这个“职务”和签章就具有“发文机关署名”和“印章”的功能。

至于2012版《条例》中关于“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文件可以不加盖印章”的规定,这个规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专发性文件,譬如主送机关专指的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诸类,肯定必须加盖印章。但因此把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作为不加盖印章公文的依据之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从概念内涵上说,普发性文件通常是指其发文范围比较大、发文单位比较宽泛、公文事项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党政机关公文。在主送机关表述上一般采用概括称呼(即统称),但这不能成为其作为党政机关公文不加盖印章的理由。二是《条例》是否允许不带发文机关标志的公文存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对发文机关标志的功能认识。2012版《条例》的修订在发文机关标志、公文标题的要素组成和发文机关署名等三个地方重申和强调了“发文机关”的标注。为何把“发文机关”这个要素通过多个形式进行强调,无非有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公文本身的庄重性和此种做法的历史传承性,长期以来党政机关公文的“红头”,实际上已经上升为社会公众对国家管理的尊重、认同、信任与敬畏的公文文化;其次是在发文阶段对发文主体进行部门上的区分;再次是在办文阶段利于秘书部门能够根据不同发文部门迅速地进行分类处理;最后还有利于立档部门根据部门进行材料归档。所以说这个发文机关标志并非可有可无。一份党政机关的公文,如果缺少了发文机关标志这个要素,从形式上是不庄重的,从功能上是影响文书处理效率的。但如果说有了发文机关标志就可以不加盖印章,是个悖论。充其量其毕竟是机关的“标志”,不是权力的“象征”,更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功能作用与印章的功能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这次对会议纪要要不要盖章没有再作规定,直接理解就是会议纪要既然《条例》已经将之作为党政机关公文的一种,也是要加盖印章的。但仍有不少学者还在纠缠《条例》中没有明确“纪要是否需要加盖印章?实在让人无所适从”[3],显然是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条例》文本,或者说仍然受到过去观念的影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比较权威的《GB/T 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中,也表述为“纪要不加盖印章”,这显然与《条例》的规定背道而驰,缺少斟酌。至于有学者持有的“根据纪要格式的特点,似应不加盖印章”模棱两可的论点[4],笔者也不敢苟同。

2 基于强制属性和司法判定:对印章是党政机关公文或然构件还是应然要件的分析

党政机关公文加盖印章到底是或然构件,还是应然要件,十分有必要对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做一个梳理。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什么是效力?从词源学的角度说,效力就是约束力。党政机关公文的效力应该对所有的受文对象具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仅是从文本角度说《条例》本身就是行政法规,而且党政机关公文的形成、传递、处理等相关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予以支撑或保障。以命令这个文种为例,并不是所有党政机关都具有发布这种公文的权力。在行政机关序列,只有国家、省、市、县四级人民政府才有权力发布命令。而这种权力是国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及各级行政组织法等赋权的结果。正因为法律给予此类公文强制性的保证,才减少了此类公文在实际使用中的随意性,保证了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和行政公文的严肃性。再比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期限、运送传输、归档等都有行政法、档案法、保密法等一系列法律予以保障,以之来确保党政机关公文本身的强制性。

既然党政机关公文的生成、办理和相关处理事项都有相应的法律条文予以保障,体现出很强的国家意志和强制性质,那么党政机关公文本身如何来体现这种意志和性质,也就是说党政机关公文的效力到底如何彰显,破坏这种效力如何处置,等等。从党政机关公文本体上有两个维度:一是内在效力,二是显在效力。党政机关公文的内在效力,是指公文以“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为准,不经过签发的公文无效。这种效力主要着眼于党政机关公文的生成管理。而党政机关公文的显在效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党政机关公文文本的生效标志,二是指党政机关公文内容对受众的法定约束力。前者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公文的印章。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如下理由:一是从公文印章自身的功能看,印章是国家机关刻制的以文字与图记表明主体同一性的公章或专用章,它们是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符号和标记,公文在加盖公章后始能生效[5]。如果公文不加盖印章,那印章作为公文主体要素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二是如果一个公文不需要印章,那么这个公文的真实性会受到普遍质疑,在实际运用和指导工作实践中的公众信任度会大大降低。

我国刑法中设立的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认定时,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伪造的公文不具备完整的公文格式,没有印章,不能使普通人对其产生信任,没有损害公文的公信力,就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只要行为人具有伪造公文的行为,即构成犯罪,伪造是否成功、是否足以进行欺骗并不重要。这里涉及伪造的对象是否必须是格式完整的公文?刑法专家认为,公文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公文是指以国家机关名义制作的所有公文。而狭义的公文仅指国家公文管理法律规定的法定公文。狭义的公文系指侧重于行政法意义上的合法性,所以需要法定的格式[6]。也就是说,《条例》中所及的党政机关公文,要体现合法性,就必须具备印章这一要素。其实,关于伪造公文的犯罪客体是什么,我国刑法研究专家也是聚讼不定,有所谓的“公共信用或社会信用说”、“信用及管理权说”、“正常活动或管理活动说”、“正常活动及信誉说”、“管理秩序说”和“合理信赖及公务秩序说”等诸类。当下一个比较集中的观点应该引起重视,那就是“文书的证据机能说”。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的公文具有将国家机关的意旨进行固化的机能、使普通公众完全信赖公文内容真实性的证据机能和将公文中意思表示在法律上归属于名义人意思的保证机能,实际上也就是充分肯定和突显党政机关公文在司法活动中的证据功能[7]。一般来说,伪造不加盖印章或者说是伪造没有印章的公文,由于缺乏社会公众内心对国家机关印章认同的文化背景,其犯罪行为的可遂性会大大降低;而如果伪造带有印章的机关公文,其犯罪行为会增强复杂性,当然查究的证据链也会更加丰满和充足。所以从预防和制止犯罪这个角度看,党政机关的公文统一要求加盖印章,可以大大增强伪造公文的技术难度,给公安侦查和司法判定提供更全面的证据,从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几率。

3 规范与完善:党政机关公文加盖印章应该成为一项铁律

综上所述,加盖机关印章既是公文生效的标志,也是鉴定公文真伪的重要依据。其实在不少文献中一直将印章称为“公文生效标识”,也就是说其应该成为党政机关公文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条例》确定的党政机关公文(也是司法解释中的狭义公文),它不同于党政机关的其他事务文书或者一般性交际文书,它的形式上的严肃性、法律上的强制性、运用中的权威性和防伪上的必要性等诸重特点,都迫切要求党政机关公文必须加盖印章,而不是可有可无处于两可之间。我国台湾2007年修订、以所谓“行政院命令”颁布的“《公文程式条例》”中,将机关公文的印信使用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盖用机关印信,并由机关首长署名、盖职章或盖签字章。二是不盖用机关印信,仅由机关首长署名,盖职章或盖签字章。三是仅盖用机关印信。”三种情况中,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加盖印章,没有不加盖印章的公文。只有在传送方式上,当“各款之公文,必要时得以电报、电报交换、电传文件、传真或其他电子文件行之”的时候,才“不盖用印信或签署”[8]。这种规定是比较严谨的,对于大陆党政机关公文加盖印章的规定制定与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以上论述对于《条例》中前14种党政机关公文来说,必须加盖印章可能容易被人接受。但对于第15个文种会议纪要,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学者主张不需要加盖印章;有的学者画蛇添足地将会议纪要区分为无须盖章的会议纪要和必须盖章的会议纪要两种。将必须盖章的会议纪要界定为所谓“文件式会议纪要”,无须盖章的会议纪要界定为简报式会议纪要[9]。其实如果把会议纪要视为党政机关公文,而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就决定这种区分是没有道理的。《条例》规定“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其文书功能只是“记载”而已,这说明会议纪要这一文种不具备一般行政公文所具有的行政效能[10]。因此,有学者提出将其排除出《条例》规定的党政机关公文种类,笔者十分赞同。

在而今这样一个越来越重信用、讲证据加之伪造技术也是不断翻新的时代,党政机关印章的有无,直接关系到党政机关的权威、公文内容的信用以及实践运用的效率。基于此,建议和呼吁国家行政立法部门应该对《条例》包括加盖印章在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已经提出来的瑕疵进行及时、权威、科学的解释说明甚至于修订。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实现机关公文驰命八方、惠泽生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267.

[2]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7.

[3]唐隽永.新旧机关公文格式比较[J].秘书,2013(1):36~38.

[4]栾照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缺憾瑕疵探析[J].秘书,2013(5):9~13.

[5]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构成要件[EB/OL].http://www.66law.cn/zuiming/264_goucheng.aspx.

[6]张井宏,陈娜.伪造公文的司法判定[J].人民司法,2009(22):69~71.

[7]熊永明,胡祥福.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争点新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5):36~40.

[8]公文程式条例[EB/OL]. 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030000000100-0960321.

[9]杨素华.谈公文可以不加盖机关印章的几种情况[J].档案管理,2007(3):56~59.

篇5: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印章使用管理,保障用印安全、规范,现制定如下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指的印章包括各平台部门印章,各子公司(事业部)公章、合同专用章等。

1.集团平台各部门用章必须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字,集团总经办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印章;

2.各子公司(事业部)用章必须由本部门主管签字,并由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印章,“电话同意”均不符合用章申请制度。

二、印章使用应遵循“领导签字,印章管理人员把关,专人使用,记录在案”的原则,不准任何人、任何单位私用印章。

三、印章原则上应在办公室内使用,不得携带外出。特殊情况需要携带外出的,必须经集团总经办谢阳明批准,并在行政部人员的陪同下携带外出,务必确保印章使用安全。

四、原则上不允许在空白证明、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等凭证或信笺上加盖公章。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经主要领导批准,并指定用途、规定有效期限,方可盖章,同时要登记备查。事毕,要向印章管理人员说明使用情况,并交回未用的空白凭证、信笺。

五、用印盖章生效日期为领导签发日期。

六、印章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本制度,严格用印把关,对不符合规定者,有权拒绝盖章。

七、凡违反规定使用印章或管理印章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印章管理人、使用人的责任;造成其他损失的,由责任人承担。

八、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6: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公司印章管理,保证公司印章使用的正确性、规范性和严肃性,有效地维护公司利益,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印章的定义和种类

本制度中所指印章是指在公司发布或管理的文件、凭证、文书等与公司权利义务有关的文件上,需以公司或有关部门名义证明其权威作用而使用的印章。主要包括:行政公章、法人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和部门专用章。

三、印章的使用范围和管理权限

公司各部门对所分工管理的行政公章、法人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及部门专用章的管理和使用负全责,承担用印后果。用印时,必须获得相应审批后,方可办理,1、行政公章:主要用于公司对内、对外签发的各类文件;以公司名义出具的证明及有关资料;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等,由综合办公室负责保管并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用印时需严格执行审批和登记手续,填写《印章使用审批表》,经所在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签字,报综合办公室审批后,至公章管理员处使用公章。公章管理员应对盖章申请人和《印章使用审批单》上载明的签署情况予以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盖章。综合公室负责人对行政公章的使用实施监管,并对不当使用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2、合同专用章:主要用于公司所有对外业务合同文件,由综合办公室负责保管并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合同签订时,需由法务部专业人员审核,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盖章。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对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实施监管,并对不当使用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财务印鉴章:包括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主要用于公司对内对外的现金、银行收付业务(预留银行印鉴、支票、汇票等)、外部业务以及财务相关业务的证明材料等,由计划财务部负责进行保管并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财务负责人对财务印鉴章的使用实施监管,并对不当使用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4、部门专用章:仅限于公司内部工作联系使用,一律不得对外。由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保管并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专用章的使用实施监管,并对不当使用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印章管理的相关规定

1、公司各类印章由综合办公室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根据公司需要确定公司印章的种类、范围、数量;组织印章的刻制、发放、停用和销毁;设立公司印章档案,负责备案登记;管理公司行政公章,负责公司行政公章用印;制定公司印章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印章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印章管理员职责:公司各类印章应设专门的印章管理员负责保管和使用。印章管理员如发生职位异动,应及时进行印章和使用情况登记的交接工作。

3、印章的刻制:根据工作需要或因印章散失、内容变更、损毁、被盗等原因,需新刻或重刻印章的,应及时提出书面报告,由部门领导、主管领导、综合办公室领导、总经理、董事长核准后,综合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印章刻制的规定进行刻制。

4、印章的启用:经理办公室应对公司所有印章进行登记备案,注明印章名称、发放单位、枚数、启用日期、收到时间、使用范围、领取人、批准人等信息,做好戳记,建立公司印章档案,并永久保存。

5、印章的停用:当公司名称变动、印章损坏、遗失或被窃时,印章必须停用。印章停用时须经总经理或董事长批准,及时将停用印章送综合办公室封存或销毁,建立印章上交、存档、销毁的登记档案。

6、申请人必须严格遵循印章使用审批程序,按照印章的使用范围,经审批后方可用章。印章管理员应设立使用登记台帐,严格审批和登记制度。

7、印章一般不得携带外出使用,如因特殊情况,需携带外出,必须经审核后由印章管理员携带前往;若印章管理员不便前往时,须经董事长批准,并由印章管理员作好记录。印章外出期间,借用人只可将印章用于申请事由,并对印章的使用后果承担一切责任。

8、任何印章管理员不得在申请人所持空白格式化文件上加盖印章。用章材料必须已经填写完毕,注明日期,字迹须清晰、正确。

9、加盖印章时用印位置恰当,要骑年盖月,字组端正,图形清晰。

五、对印章违规使用行为的处理办法

1、未经审批,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刻制公司印章,擅自私刻印章或有意隐瞒、拒绝登记者,一经发现,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由此造成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由当事人本人承担。

2、违反印章刻制、保管、使用规定,视情节和后果追究责任人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3、印章管理员因使用公章不当而造成损失的,视情节和后果追究其相应责任。非印章管理人员违反公司印章管理制度,不当使用印章,一经发现应与印章管理员承担同等的责任。

六、附则

1、本制度由公司综合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篇7: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规范公司印章使用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印章的定义及分类

(一)本规定中的印章是指在公司发行或管理的文件及凭证文书等与公司权力义务有关的文件上,需以公司名称或有关部门名义证明其权威作用而使用的印章。

(二)公司印章有以下几类:

1.公司印鉴:公司向主管机关登记的公司章、法人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印章。

2.部门章:在公司内部使用,刻有公司部门名称的行政印章,不具备对外法律效力。

3.项目章:项目部需刻制印章时,由项目经理应向公司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公司行政人事部统一刻制。

第二章 刻制、改刻与废止

第三条印章的刻制、改刻与废止的的议案由印章使用部门提出。提出的议案中必须要将新旧公司印章的种类、名称、形式、使用范围及管理权限予以说明。

第四条印章的刻制、改刻与废止经董事会批准后由行政人事部办理并以公司发文颁布,同时如有需要更换或废止的印章应由印章管理者依据要

求将旧印章交还行政人事部。

第五条 废止印章的保存年限

除特别需要,行政人事部将废止的印章保存三年后,经股东会批准,再行销毁。所有销毁的废旧印章都要留下印模永久保存,以备日后查考。

第六条 遗失、损毁与被盗

公司印章出现遗失、损毁、被盗的情况,印章管理者应迅速向行政人事部递交原因报告书,行政人事部根据情况依本制度有关规定的手续予以处理。

第三章 印章的登记与保管

第六条 行政人事部应建立印章登记台帐(印章登记表),并永久保存。此台帐需载明每个印章文字、印模、起印和废止时间、使用部门、部门负责人姓名、保管人姓名、保管人变更等信息。

第七条 印章在公司以外申报登记时,应由印章管理者将印章名称、对未申报单位、申报年月日以及申报者姓名报行政人事部予以记录。

第八条 印章保管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印章保管,并存柜加锁。印章保管人员应该明确责任,保证印章的正常使用和绝对安全,防止印章被盗用或滥用。对于印章被盗用而产生的后果,保管人应该负有法律上的责任。

第九条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所保管印章的使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四章 用印手续

第十条 用印审批

(一)使用公司具法律效力印鉴时应先填写《印章使用登记表》,合同专用章需另外填写《合同用章审批表》依审批权限获准后,连同需盖章文件一并交印鉴管理人。

(二)财务专用章的使用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一条 印章使用人

(一)公司印章的使用原则上由印章管理人担任。用章时印章管理人员首先应仔细核实印章使用手续是否完备,严格按照获准用印范围用章并做好用印登记,同时应保留《印章使用登记表》、审批手续材料及用印材料一份以便存档备查。

(二)印章管理人离开时,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代理使用印章人。代理实施用印的人依据审批和使用原则,进行临时代管。

(三)印章使用人用印完毕后在《印章使用登记表》上签字。《印章使用登记表》记录项目包括:用印日期、编号、用章事由、用印份数、使用人、部门主管、印章管理人以及留存材料。《印章使用登记表》在次年元月份交由行政人事部存档保存。

第四章 用印要领

第十三条 印章用于:

(一)落款处:盖于文书作者落款处,表明法定作者及文书的有效性。

(二)更正章:对文书书写中的错误进行改正后,加盖更正章,以做为法定作者自行更正的凭证。

(三)骑缝章:介绍信与存根衔接处须骑缝加盖印章,以便必要时查核、对同。

(四)骑边章:将材料多页沿边取齐后均匀错开,从首页到末页,骑各页之边,加盖一完整公章,以证明该材料各页是同时形成的。

(五)弥封章:在公文封套封口处粘以纸条加盖公章,以确保在传递中无私拆之弊。

(六)封存章:在封条上加盖印章,以封存财物、仓库、住房、文件橱等。

第十四条 盖章时精力要集中,用力要均匀,盖出的印章应端正、清晰、美观,便于识别。印章文字不得歪斜或颠倒。

第十五条 盖印除特殊规定之外,一律用朱红印泥。

第十六条 部门文件份数较多,可盖只须保留原件的份数,其他可采用复印方式。

第十七条 公司印章原则上不许带出公司使用,如确因工作需要带离公司用印的,必须落实责任人后报行政人事部经理批准,并在完成后立即归还。在此期间印章遗失或用印违规,责任由用印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八条 印章管理人提供公司证照复印件加印公章时,要加盖“仅供(单位)(工程)业务接洽用,再次复印无效年月日通州建总集团装饰有限公司”。

第十九条 印章管理人原则上不允许在空白凭证上加盖公章。确有需要的必须经行政人事部经理批准并编号登记。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解释归公司行政人事部。

篇8:财务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一、医院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来源有限。长期以来, 医院一直采取国家预算拔款和医疗收费的双重补偿政策, 资金来源比较局限。近年来, 虽然财政补贴绝对额逐年略有增加, 但相对业务收入和人员经费增长比例呈减少趋势。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相当频繁, 单纯依靠上级拨款和医院有效的积累, 根本不能解决医院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同时, 医院筹资渠道比较单一, 还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资金来源比较局限, 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

2、支出随意性大。尽管每个医院都可能制定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 但多数医院不能做到按计划控制, 造成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 使医院资金管理变得盲目, 影响医院资金正常周转。其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因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 有许多意想不到但又必须支出的项目 (如:迎接各种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 增加了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主观上一些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切实有效地抓好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不规范, 非成本性支出如招待费、业务费及其他支出难以控制, 损失浪费严重。同时, 一些医院迫于形势和生存发展需要, 不顾医院实际盲目购置“高、精、尖”的医疗设备, 造成大量设备闲置, 超过了医院的资金承受能力。

3、医疗欠费严重。当前, 医院普遍存在着医疗欠费的问题, 医疗欠费是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活动中形成的应收而未收的款项, 包括应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等。也就是说医院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大批资金沉淀成为死帐, 严重影响了医院在经济收支上的良性循环和正常运作, 制约了医院进一步的发展。

4、资金管理水平不高, “跑、冒、滴、漏”严重。医院由于管理不到位, 人情单, 人情检查还大量存在, 消耗增加了, 该收的钱没有收上来。同时, 水、电、卫生材料等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从制度上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化

制度是行动的先导, 首先, 医院从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制定《现金预算操作流程》、《财务预算管理办法》、《银行帐户管理办法》以及《收款、住院费用结算管理办法》等。明确现金预算、银行开户与结算、收款、住院费用结算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只有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够真正理顺, 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 明确和优化资金管理体系, 实施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授权进行一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经济业务要分离, 负责管钱、管物、管帐的职责要分离, 并强化印鉴分设制度, 以确保资金管理各环节的不相容职务分离。第三, 强化资金管理财务审核制度和“一把手”负责制。即所有的银行付款必须经过财务主管审核, 院长审批方可办理。最后, 要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既是对财务管理的监督, 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进一步深入。

(二) 强化医院收入管理、堵塞欠费漏洞

1、加大培训力度, 完善收款管理程序。

对门诊挂号、收款人员, 住院处工作人员和财务人员, 进行会计基本技能、公关礼仪、银行结算和应收帐款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以不断提高资金收款人员的素质。门诊、住院收费处收银员每日须将收到的现金和支票缴存银行, 并将收款日报表和收据存根送交财务科, 财务科出纳应与汇总日报表、收银员日报表和实际缴款金额进行核对, 并及时入账。医院的其他各种收款应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统一办理, 任何部门不得收取费用, 严禁私设小金库转移医院收入。门诊住院收款票据要按收银员建立分户核销登记簿, 对作废票据要重点审核。票据管理员应定期填写票据报表, 由另一人负责清点核对, 避免票据流出院外, 套取现金。

2、堵塞欠费漏洞, 建立医生、护理、财务三位一体的住院费用管理机制。

完善住院、出院财务管理制度, 实行计算机管理系统, 住院处及时把欠费信息传递给临床, 以便加强欠费的催缴工作。同时, 把病人欠费与科室经济利益挂钩, 把病人欠费作为一项考核指标, 防止临床科室只顾收病人不顾欠费。住院处每日按时打印一日清单, 并将清单送达各病区, 由医护人员发放到患者手里, 及时督促补缴费用, 避免欠费的形成。对于特殊危重的急诊病人, 以及110、120和群众送来的三无病人, 需要指定专人特批以明确责任。对已经出现的欠款, 要主动上门收款, 并作到“三到”, 即主管医生、主管护理和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 采取“双嬴”的方式确保病人欠费有效回收。

(三) 多渠道凑集资金, 拓宽资金来源

长期以来, 医院一直采取国家预算拔款和医疗收费的双重补偿政策, 资金来源比较局限。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必须具备高质的医术, 先进的设备, 优质的服务, 优越的就医环境。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也相当频繁, 医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上级拨款和医院有效的积累是很难维持一个现代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要想突破资金瓶颈的约束, 就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国家的预算拔款即财政补贴:包括经济补助与专项补助。二是医疗收费, 扩大医疗服务范围, 利用多渠道来挖掘自身的潜力, 增加医院收入。三是银行贷款, 在保证医院有一定的偿还贷款能力的情况下, 适度的向银行贷款用于购买高值设备和基建投资, 是增强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四是融资租赁, 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引进医院所需设备, 可以避免长期借款筹资带来的风险, 并能为医院经营活动提高更大的弹性空间。同时, 也是解决资金来源的有效手段。五是合作发展:扩大区域服务范围, 引进资金投资新技术新设备。按比例或按股投入, 分期或分成归还本息,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六是其他收入:社会捐增、引进外资 (低息或无息贷款) 等。

(四) 加强支出管理, 杜绝“跑、冒、滴、漏”

医院经营决策方式应以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为最佳;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应以科室提报—分管院长审核—院长办公会研究—职代会通过为最佳程序。这样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医院决策, 对医院改革与发展实行合理化建议制度, 让分管院长发挥作用。对公务费、招待费、业务费及其它非成本性支出实行定额管理, 集体决策, 严格控制非成本性支出。

1、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挖掘资金活力。

要管理好资金,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 积极稳妥”的原则, 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 使医院的资金预算切实可行。对编入预算的资金收支项目要进行认真分析, 资金收入项目要保证落实, 资金支出项目要逐笔研究, 要优先供应医疗工作急需和职工工资的发放。购置固定资产要提出可行性报告, 不但要看单位财力的可能, 而且要充分考虑资金的供需情况, 要把“以收定支”作为供应资金的依据。财务部门要及时给领导提供资金收支情况, 为企业经营决策当好参谋。同时严格执行预算计划, 科学地分配资金使用, 避免资金浪费。

2、重视流动资金管理, 盘活现有资金

要重视流动资金管理, 让流动资金真正流动起来, 防止积压, 降低库存, 减少往来占用, 杜绝死账、呆账, 化解资金运转风险。一是规范药品集中采购, 就是在药品采购中,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有效地杜绝药品购销的不正当交易行为, 降低了药品的不合理价格, 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二是定期检查物资库存, 把库存资金降低至最佳状态, 医疗、药品等先消耗后结付, 减少资金占用, 盘活现有资金存量, 加速资金流转。三是加强医院设备采购—使用—维修管理, 提高设备使用完好率。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严格依照配置标准审批新增资源, 做好购买的选型、谈判和论证工作, 购买时从效益进行分析, 在质量、价格等方面货比三家, 能招标的一律公开招标采购, 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 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实行全成本核算, 增强全员节约意思。做好全成本核算的宣传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全成本管理制度, 形成至上而下自主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完整体系, 使成本节约意思逐级深入人心。通过成本管理增强每位员工的节约意思, 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 节能降耗, 把该收的钱收上来, 杜绝人情单, 人情检查。

参考文献

[1]、甘兰平.浅谈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04)

[2]、张军, 关兵, 医院财务的风险管理[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6, (02)  .

上一篇:门前三包责任书-不带表格下一篇:小水电信息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