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2024-06-09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精选8篇)

篇1: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调查点村名:调查户姓名:

1、您的家庭人口有60岁以上人,46-59岁16-45岁人,15岁以下

2、您的家庭2011年人均纯收入是:_____元

3、您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渠道是:()可多选

A.农业收入B.外出打工C.当地企业打工D.本地务工E.其他

4、您对收入用于支出的优先顺序是?___________

①基本生活②教育③医疗④养老⑤其他

5、您是否当心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

A.很当心B.比较当心C.不当心

6、您希望将来养老的方式是?()可多选

A.依靠子女B.依靠自己C.依靠养老保险D.其他

7、您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了解多少?()

A.很了解B.比较了解C.有一点了解D.完全不了解

8、您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可多选

A.电视B.网络C.广播D.报纸E.村干部宣传F.其他

9、当地农村养老保险是否强制执行?()

A.强制B.不强制

10、您或您家里人认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最大的障碍是?()

A.收入水平B.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束缚C.制度了解程度

D.制度合理性E.其他

11、您对我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否满意?()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12、您是否愿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A.非常愿意B.愿意C.不愿意

13、您的家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情况:46-59岁的有人参加,16-45岁的有人参加。

14.您的家庭每年缴纳的保费是___元,其中缴纳100元的__人,200元的__人,300元的__人,400元的__人,500元的__人,600元的__人,700元的__人,800元的__人,900元的__

人,1000元的__人。

15、您或您家里人如何看待养老金缴纳标准?()

A.很多B.有点多C.刚好D.有点少E.很少

16、近几年,国家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出台了很多政策,对此您的看法是?()

A.很好,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有利于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B.出台政策过多,让农民不明白国家的态度,不利于人们了解基本养老保险

C.没什么用处,形式主义严重

D.没了解过这些政策,没什么看法

17、您认为我省的养老问题严峻吗?是否应马上解决?()

A.相当严峻,应尽快改善

B.严峻,但不是当务之急,还有其他问题得先改善

C.不严峻D.不清楚

18、谈谈你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看法、希望或意见?

——————————————————————————————————

篇2: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所选项上打勾,谢谢您的合作,对您在百忙之中支持我的工作表示感谢!

1、您的年龄为:

A、16~30岁B、31~45岁C、46~60岁D、60岁以上

2、您倾向的养老方式是:

A、子女赡养B、自我储蓄养老C、购买商业保险D、新农保养老E、其他__________

3、您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吗?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了解较少D、不了解E、不知道这些政策

4、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新农保政策的? A、媒体B、当地政府及村干部宣传C、通过邻居及家人宣传D、其它_________

5、您是否参加了新农保? A、是B、否

6、(如果您未参加养老保险则不填)您参加的是哪一档次的养老保险:_________元/年

7、(如果您未参加养老保险则不填)您参加新农保的原因是?

A、年老之后生活会有保障B、亲戚朋友的建议C、中央政府和村集体有财政补贴D、为了家中60岁的老人能够不缴费就能领养老金E、其它_________

8、(如果您已经参保则不填)您不参加新农保的原因是?

A、不知道有这个政策B、生活困难,不能支付最低参保金C、自身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可以安享晚年D、打算靠子女赡养

9、您觉得新农保政策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所选项上打勾,谢谢您的合作,对您在百忙之中支持我的工作表示感谢!

1、您的年龄为:

A、16~30岁B、31~45岁C、46~60岁D、60岁以上

2、您倾向的养老方式是:

A、子女赡养B、自我储蓄养老C、购买商业保险D、新农保养老E、其他__________

3、您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吗?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了解较少D、不了解E、不知道这些政策

4、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新农保政策的? A、媒体B、当地政府及村干部宣传C、通过邻居及家人宣传D、其它_________

5、您是否参加了新农保? A、是B、否

6、(如果您未参加养老保险则不填)您参加的是哪一档次的养老保险:_________元/年

7、(如果您未参加养老保险则不填)您参加新农保的原因是?

A、年老之后生活会有保障B、亲戚朋友的建议C、中央政府和村集体有财政补贴D、为了家中60岁的老人能够不缴费就能领养老金E、其它_________

8、(如果您已经参保则不填)您不参加新农保的原因是?

A、不知道有这个政策B、生活困难,不能支付最低参保金C、自身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可以安享晚年D、打算靠子女赡养

篇3: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鉴于以上所指出的问题, 笔者基于所在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 从调查背景及其说明入手, 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交叉处理与分析, 并对调查发现的三个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调查背景及其说明

1.调查背景

(1)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诸多社会失衡问题, 未来还会伴随城乡二元社会的存在而存在。这是由于当前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面临诸多新挑战, 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加速, 对社会养老保障形成空前压力;城乡结构急剧变化,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凸显;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 社会养老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压力巨大;市场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 社会养老保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影响加深, 社会养老保障面临多重挑战。

(2) 在社会转型时期, 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社会失衡问题有很多的特殊性, 需要作为一个特殊问题加以关注和研究。

2.调查内容

(1) 受访者的基本属性。

主要调查性别、年龄状况、从事工作单位属性 (含原单位及现有单位) 、收入来源及月工资收入、文化程度与户籍关系等情况。

(2) 已参保 (基本养老保险) 人员的情况。

了解参保费率、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总体评价以及持续参保的意愿, 主要调查包括:参保缴费的大致比例、对参保政策的满意度、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的近况等。

(3) 未参保 (基本养老保险) 人员的情况。

了解未参保人员对参保政策熟悉的程度、参保意向、费用承担能力, 包括未参保的原因、自己最需要的社会保险、未来养老保障的主要方式以及是否有意向参保及能承担多少费用等。

(4)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政策制定的情况。

了解政策的主要框架以及宣传发动和具体实施情况 (包括了解养老保障政策的信息渠道、对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障机制的态度等) , 以全面分析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社会失衡情况, 对问卷调查中的问题进行核对和验证, 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3.调查说明

(1) 调查对象:

城乡参加和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以及当地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人员。

(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 以便相互印证。对城乡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当地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人员就当地参保情况进行深度访谈, 填写调查表。

(3) 调查实施过程:

本项目有选择性地选取了近100位来自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在校学生 (含研究生) 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参与实地调研;实地调查从2009年1月底到8月底。

调查样本总量:问卷总量5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620份;召开座谈会5次, 有80多人次参加。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首先是对问卷进行处理, 剔除不合格问卷, 对问卷的问题和各选项进行编码;然后由研究生录入数据库, 进行分析指标设定, 提出分析方案, 通过利用SPSS.13等统计软件进行分组、交叉、相关分析等统计手段进行处理, 最终形成分析图表和报告。

二、调查结果

1.受访者的基本属性

(1) 性别、年龄及其参保情况。

调查发现,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问卷共有3620份, 其中男性占51.8%, 女性占48.2%;缴纳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93人, 占调查总数的41.7%, 其中参保人员中男性比例为63.4%, 女性比例为36.6%;未曾参保人员中男性比例为37.3%, 女性比例为62.7%。

至于参加问卷调查的总人数年龄结构, 46~55岁年龄组的最多, 占31%, 其次为36~45岁年龄组。在参保和未参保人员中, 年龄分布有明显区别, 参保明显多于未参保的是46~55年龄组, 而25岁以下年龄组则是未参保明显多于参保, 其他年龄组无明显差异。

(2) 工作单位属性及其参保情况。

调查发现, 参加问卷调查的总人数中原工作单位以其他 (含集体、个体等) 、私企、国企人员居多 (各约占43.3%、27.8%和21.3%) , 同时, 6.3%的人在外资企业工作。通过比较参保和未参保人员工作单位的构成, 发现在国企的参保率为84.2%, 而在私企、外企及其他单位 (集体与个体等) 的未参保率 (各为53.1%、55.7%、67.1%) 明显高于其参保率, 说明这部分人员的参保潜力很大。

(3) 月工资收入构成及其参保情况。

通过调查总人数的月工资收入构成分析, 发现月工资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25.9%、1001~2000元的占29.7%、2001~3000元的占25.4%、3001元以上的占18.9%。应该说, 被调查人员的工资收入是相对偏低的, 真正高收入的人员并没有在我们的调查范围内。通过对月工资收入与参保情况的交叉分析, 发现在未参保组别中, 工资收入越低, 未参保比例越高, 其中, 1000元以下人员占47%、1001~2000元收入人员占31.6%;相反, 在参保组别中, 低收入人员的参保所占比例较少, 其中, 1000元以下人员只占8.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收入越高参保率越高, 收入越低则未参保率越高。

(4) 文化程度及其参保情况。

调查发现, 被调查总人数的文化程度结构, 以初中、大专以上居多, 分别为30.8%和29.3%, 而小学、高中 (含中专) 文化构成比分别为22.8%、17.1%。通过文化程度与参保情况的交叉分析, 发现在未参保组别中, 文化程度越低, 未参保比例越高, 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8.3%、初中文化程度占34.7%;相反, 在参保组别中, 文化程度较低人员的参保所占比例较少, 其中, 小学文化组只占14.7%;可见, 文化程度越高, 参保率越高, 文化程度越低则未参保率越高。

(5) 户籍所在地及其参保情况。

调查发现, 接受调研的全部人员中, 西部、中部、东部农村户籍人员各占24.2%、16%、13.2%, 城镇户籍人员占46.6%。通过户籍所在地与参保情况的交叉分析, 发现在参保人员户籍类别组中, 农村与城镇各占29.2%、70.8%;农村人员受访者的参保率之所以可能高于全国农村实际参保率, 可能的解释是来自农村的被调查人员很可能是在外已参保的农民工以及截止2009年8月全国464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农民工;就回答是否缴纳过基本养老保险而言, 发现来自西部农村、中部农村、东部农村、城镇户籍人员回答“缴纳过”的比例分别为19.1%、26.7%、39.5%、66.5%。

2.已参保人员的情况

(1) 养老保险缴费率情况。

调查发现, 接受调查的已参保人员中, 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额占其月工资收入的比例为5%以下居多 (占59.2%) 。这与实际可能不太吻合, 可能的解释:一是接受调查的人员对月工资收入的理解存在基本工资收入、名义工资收入与实际工资收入等概念的偏差;二是说明社会养老保险征缴中存在着用工单位少报、低报员工工资收入的情况。正因如此, 笔者在此不再展开交叉分析。

(2) 参保人员对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态度。

调查发现, 对其目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率的态度, 有49.4%的接受调查的已参保人员认为缴费率适当, 此外有39.6%的参保人员认为缴费率偏高, 仅有11%的参保人员认为比例偏低。

(3) 参保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的近况。

调查发现, 有66.4%的接受调查的已参保人员仍在户籍地续缴基本养老保险, 有14.1%的参保人员在现居住地办理了“续保” (或参保) , 另有19.5%的已参保人员出现“断保”或退保等问题。

此外, 根据户籍所在地与参保人员的续保交叉分析, 发现东部农村与城镇户籍人群选择在原户籍地续保者居多, 分别占67.5%、76.5%, 且其在原户籍地断保现象较少, 甚至于未曾出现断保现象。

(4) 是否参加了其他社会保险。

调查发现, 接受调查的已参保 (基本养老保险) 人员中, 还参加了工伤保险、城乡医保、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险 (可多选) 各占36.67%、47.47%、33.84%、11.56%, 城乡医保在参保其他社会保险险种中居多, 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接受调查的人员对社会医疗保险有较高的重视程度。

另据课题组对接受调查的已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户籍特征以及还参加了其他社会保险的交叉分析, 就其他社会保险构成而言, 发现来自农村的人员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居多 (占60%以上) , 而来自城镇的人群参保工伤保险与失业保险则占较大比重 (各占42.6%、41.8%) ;若就参保工伤保险与失业保险的户籍构成分析, 发现来自城镇人口的人群各占71%与92.3%。

3.未参保人员的情况

(1) 未曾参保或不清楚是否已参保的原因。

调查发现, 在选择“未参保”的原因时, 接受调查的未参保 (基本养老保险) 人员中有57.2%认为是因为不熟悉参保政策, 认为缴费率过高的人群只占19.9%。而在选择“不清楚是否已参保”的原因时, 接受调查的“不清楚是否已参保”的受访人员中有近60%的人群认为是由于“自己从未曾关心过”。

(2) 未参保人员对自己最急需的社会保险的看法。

调查发现, 在选择“自己最急需的社会保险”时, 接受调查的未参保人群中有56.6%首选“基本养老保险”, 而选择医疗保险的人群只占29.3%。据此与文化程度的交叉分析, 发现初中文化以下人群首选“最急需基本养老保险”的居多, 在其最急需的社会保险险种构成中各占67.2%、59.7%, 而在文化构成中, 该人群与高中以上人群各居61.6%、38.4%。

(3) 未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障的主要计划方式。

调查发现, 在选择“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主要方式”时, 接受调查的未参保人群中有45%首选“靠子女”, 而选择储蓄等金融投资的人群占16.8%。

根据与城乡户籍构成的交叉分析, 发现接受调查的未参保人员中, 农村地区的人群选择未来“靠子女”与“靠土地”养老者居多, 而城镇居民选择“靠子女”养老者虽然依旧排在第一位, 但所占比例不足40%, 相反, 选择金融投资、商业养老保险等方式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甚至于还出现了靠出租房屋进行养老的新方式。调查显示, 我国城镇居民相对农村居民而言,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正在逐渐淡化。

(4) 接受调查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

调查发现, 如果政府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财政补贴, 有93.6%的接受调查的人群表示愿意自己再交纳一部分社会养老保险费;但就愿意负担的比例构成分析而言, 有76.4 %的接受调查人群选择个人意愿缴费率在5%以下 (含5%) 。调查发现, 如果实行政府财政补贴, 通过与月工资收入的交叉分析, 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人群不但选择愿意参保的居多 (占97%以上) 、并约高于低收入人群7个百分点, 而且选择个人缴费率为8%者 (占21.5%以上) 也高于低端收入人群。

(5) 了解养老保障政策的主要信息渠道。

调查发现, 在选择“了解养老保障政策的主要信息渠道”时, 所有接受调查的人员 (不分参保与否) 选择来自“亲戚朋友”的居第一位 (占49.2%) , 其次是“单位告知”、“新闻媒介”, 分别占23.7%、22.0%, 此外, 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政策信息的占5.1%。通过与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进行交叉分析, 发现大专以上文化人群了解养老保障政策的信息渠道主要来自单位告知、新闻媒介, 各占36.2%、31.4%;相反, 通过“亲戚朋友”渠道了解养老保障政策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其中, 68.8%的小学以下文化人群依靠亲戚朋友获取信息。

(6) 对构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态度。

调查发现, 在对构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看法上, 有54.4%的受访者认为“应通过政府的适当鼓励和引导”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障体系。此外, 还有28.9%的受访者认为应通过政府强势推进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三、分析与讨论

1.调查发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1) 城乡社会养老保障政策框架和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形成。2009年以来, 各地在制定城乡养老社会保障政策过程中, 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 对缴费费率进行了认真测算, 尤其是根据农村纯农户、农民工、失地农民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情况, 研究制定了管理服务办法。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皮德海在2009年8月13日召开的全国社保局长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各地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摆上重要日程, 列为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二是积极开展调研, 提供决策支持。三是主动进行探索, 取得初步成效。四是注重基础建设, 规范经办管理。”可见, 总体来看, 我国城乡养老社会保障的政策框架和管理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2) 城乡居民对参保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率等参保政策基本满意。本次问卷调查直接反映出参保者对其目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率的态度, 接受调查的已参保人员中有49.4%认为缴费率“适当”, 选择“偏高”的占39.6%, 还有11%选择“偏低”;按照户籍构成来看, 中西部农村受访人员中有50%以上的认为缴费率“偏高”, 而东部农村及城镇人员选择“偏高”的各占44.3%及37.4%;若按照收入构成来看, 在选择“偏高”的人员中主要是低收入 (2000元以下者) 人群, 说明主要是经济负担过重。接受调查的未参保人员中, 93.6%表示如果政府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财政补贴, 自己愿意以个人身份参保。统计数据表明, 这项工作得到了城乡居民多数受访人员的拥护和认可。

(3) 2009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诸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 制度”等参保新政策, 这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都具有重要意义。

2.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1) 参保制度设计问题。

城乡养老社会保障低覆盖的原因之一就是参保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一是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是针对正规就业形式设计的, 缴费率过高难以支持非正规就业人员参保。调查发现, 如果政府对非正规就业人员实行财政补贴后, 有76.4 %的人群选择个人意愿缴费率在5%以下 (含5%) 。二是现行政策由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与待遇脱节, 从而导致“断保”与“退保”现象的发生。调查还发现, 有19.5%的已参保受访人员出现过“断保”或“退保”等现象。对于“断保”或“退保”问题, 课题组在与其座谈中发现, 有的参保人员 (多数属农民工等非正规就业人员) 出于参保关系不能转移, 并且还需要累计参保年限, 故在跨省流动时多选择“退保”或“断保”, 另有一些参保人员则出于参保关系不能转移而放弃了跨省区流动。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有多年, 但制度模式尚未确定, 相互衔接还存在很多难点和问题。因此, 总体上看, 覆盖全民并整体连接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不够清晰, 严重影响了城乡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此, 建议在社会转型时期, 应适当放宽城乡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养老社会保障参保条件, 并依据“大账户、小统筹”方式适当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 进而着手研究解决参保手续异地转移和缴费年限规定等参保制度设计问题。

(2) 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区域性与结构性问题。

调查发现, 我国养老社会保障的运行水平, 一方面,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存在严重的供给过度; (3) 另一方面, 其保障供求结构也存在严重的区域性与结构性失衡问题。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养老社会保障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 忽略了城镇其他群体和乡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渐进、试点、多轨并行“碎片化”的改革方式, 虽然减少了震荡, 但也导致了决策分散, 各地自行其是, 其运行结果表现为区域性失衡 (全国养老社会保险还主要局限于省级统筹, 账户跨省难以流动等) 与结构性失衡。一是城镇大多数国企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障较好, 而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和广大农民却严重缺乏养老保障等。二是性别结构失衡。换言之, 当前的城乡养老社会保障体制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养老社会保障供给结构已经严重滞后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养老社会保障需求。为此, 笔者建议:一方面, 应树立“有限财政责任”的观念, 进一步明确城乡养老社会保障的责任分担机制;另一方面, 政府应积极推动、及时立法并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和城乡衔接政策, 实现城乡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的梯度推进, 从而缓解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区域性与结构性社会风险。此外, 还应以“资产建设“的思路 (如住房倒按揭养老方案等) 拓展养老社会保障。

(3) 城乡养老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动员问题。

调查中发现, 在选择“自己最急需的社会保险”时, 接受调查的未参保人群中有56.6%首选“基本养老保险”, 可是, 在选择“未参保”的原因时, 接受调查的未参保 (基本养老保险) 人员中有57.2%的认为是因为不熟悉参保政策, 认为缴费率过高的人群只占19.9%;而在选择“了解养老保障政策的主要信息渠道”时, 所有接受调查的人员 (不分参保与否) 都选择了来自“亲戚朋友”, 因而居第一位 (占49.2%) , 其次是“单位告知”、“新闻媒介”, 分别占23.7%、22.0%, 另有5.1%选择其他渠道获取政策信息。通过与受访者的户籍构成进行交叉分析, 发现东部农村与城镇居民通过“亲戚朋友”、“新闻媒介”、“单位告知”等渠道了解养老保障政策居多, 分别各占37.2%、36.4%、15.7%与38.7%、21.7%、37.3%;相反, 西部农村与中部农村人群选择 “亲戚朋友”的居多, 各占57.8%、72.4%。为此, 建议社保机构多组织一些咨询活动, 多发放宣传资料, 并且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 鼓励已参保人员介绍亲戚朋友参保。

摘要:我国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诸多社会失衡问题, 基于此, 本文从调查背景及其说明入手, 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交叉处理与分析, 并对调查发现的三个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障,社会失衡,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Kurtz Gene, Social Security Is More Secure[J].Business Week, 2000, (06) .

[2]Marshall David Pham-Kantar Genevieve, Investing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s in the Stock Market[J].ChicagoFed Letter, Dec 1999.

[3]Enser Melanie, Recognition and Customization Idealfor social Security Forms Processing[J].Document World, Vo5, Jan 2000.

[4]Shipman, William,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J].Journal of Investing, Vo8, Winter 1999.

[5]Mitchell, Daniel J B, Income and Social Securityand Substandard Working[J].Industrial&Labor RelationsReview, Vo52, Jan 1999.

[6]杨翠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 2004, (03) .

[7]王国军.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J].战略与管理, 2002, (02) .

篇4: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这次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两年来课题实施的效果,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为我们语文老师下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本次调查共收到学生的答卷164份。这份问卷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10题;第二部分是主观题,有两题。调查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情况等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记名回答。课题组老师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结论分析。

二、数据整理及分析

1.学习主动性

调查中,学生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47%;需老师同学督促的占4%;完成任务比较拖沓的占21%。这说明经过课题实验,有半数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自主意识也比之前有了大幅提高,这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个可喜的进步。

2.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调查中,预习时努力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占17%;部分做到的占80%;很少预习的占3%。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有预习意识,学生已经建立了自主学习观念,预习的作用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调查反映,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检查预习效果,对部分后进生应提出预习要求和目标,并对难以处理的问题作必要的提示以降低预习中的困难。

3.课堂教学情况

教师授课时间分配调查:认为老师上课讲得太多的占46%,老师上课应该多讲一些的占23%,时间合适的占32%。参与课堂讨论调查:积极投入参与讨论的占28%,偶尔参加的占57%,没兴趣参加的占15%。这反映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的主流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说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较大的成效。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主学习氛围,让他们多尝试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课后复习方式:把重点内容看熟练的占26%,抓重点和难点的占37%,以单元为单位复习的占33%。以上数据说明,经过课题实施,“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已有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自觉、自主复习。并且能在复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说明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已逐渐养成。但教师还要在复习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让学生的复习实现高效率。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三、调查结论简析

1.通过调查可知,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通过恰当的评价鼓励不善发言的学生。数据反映目前虽然进行了深层改革,进行了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但学生对自己潜力发挥仍感不足。说明课堂上还需要加大学生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度。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

2.自主性学习中,学生只有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才能较好地适应快节奏的教学形式。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已养成预习习惯,并且较好地体现预习效能,预习的方法有了改进。但学法指导方面,还需加强,少数学生预习具有盲目性。预习时,把做题当作主要目的,而忽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此,预习时教师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指导,以及预习检查都是不可忽视的。

3.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调查反映,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自主探索,手脑并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且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结果需要自己去探索,只有自己勤奋,才能较好地获得知识,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了“先学后导,自主钻研,互相讨论”的学习习惯,逐渐“能学”、“会学”。

四、展望和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贴近实际,开展研究意义极大。后阶段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需在教学生“能学”“会学”“巧学”这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出最佳的导学策略。

调查中我们看到,语文课还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要不断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多数学生的选择。要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而自主,合作,探究需要一个和谐开放的空间。因此,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次调查,增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信心,看到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自主性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会学,越来越“聪明”,我们备受鼓舞。但我们也认识到,课题研究中尚有许多方面还不完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真正地使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篇5: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问卷

各位××县××镇××村的各位朋友:

您好!我是×××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为了解本村广大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些情况,我特此进行《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问卷》。此问卷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希望您能放心、如实填写,谢谢!

1.您的年龄()

①16~45岁②45~55岁③大于等于60岁

2.您的性别()

①男②女

3.您对现行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了解吗?()

①很清楚②了解一些③不是很了解④一点都不了解

4.您愿意参加现在政府所实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吗?()①很愿意②愿意③不愿意

5.您若不愿意参加现在政府所实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由是()① 不信任这项政策②认为距老年时间还很长③“ 养儿防老” ④其它

6.投保的经济条件:您将选择的是哪个缴费档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①100元/年②150元/年③200元/年④200元以上

7.您觉得新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是政府对农民的又一次重视和关心吗?①是②不是

8.您觉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有哪些好处?

①使晚年有保障②减轻子女赡养负担③长期收益比把钱存在银行高④增加家庭收入⑤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觉得政府关于养老保险经费问题是否可靠及公平公正?()①是的②存在但不影响个人利益③不是

10.您觉得新型养老保险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

①由子女代拿,但是不给老人②已经不在世的老人其子女仍然冒领③每个人要开一个账号,麻烦④期限太长,担心没有保障

⑤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11.您觉得政府举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效率是否高?()①是②一般③效率很低

12.您之前有购买其他类型的保险吗?如果有,请填写购买的保险类型()

①没有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调查问卷

2009年国家推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这是有史以来又一重大惠民政策。那么农民是怎么看待这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呢?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农调查。您说的每一个字对我们都非常重要,因此请认真填写您的材料,因为您不经意的一句话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真知灼见,国家政策以后改革的依据。

1.您好!请问您的年龄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

2.您认为您现在/将来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什么?

A 家庭养老B自我养老 C社会养老 D集体养老E商业养老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3.您认为“养儿防老”观念或意识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A 不会 B 会C 其他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对现在的养老方式有哪些感想可以谈一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问村里开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了吗?

A.开始了B没开始C没听说,不知道 D可能有这么回事

6.您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对(社会养老保险)政府每月补助55元的鼓励政策,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国家给我们农民这么多的鼓励政策,您认为对农民考虑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有多大的作用呢?

A大 B非常大 C没感觉 D不很大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那么请问,您会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吗?

A.会 B 不会C还没有考虑好

10.请您简述一下上题(9题)的原因可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从心底想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吗?

A 想 B很想 C非常想 D不想

12.您从心底需要这项政策为自己养老吗?

A需要 B很需要 C非常需要 D 不需要

13.请问,影响您参加/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政策的考虑中,您认为您是个理性的人吗?

A 非常理性 B很理性 C有点理性 D非常感性

15.您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农民现实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问卷

为调动社会各界朋友的积极性,共同关注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谢谢您的支持与关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积极参与,为我们的调查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您的性别()?

A 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1-30岁C.31-40岁

D.41-50岁E.51-60岁F.60岁以上

3.您的家庭月收入()?

A.1000元以下B.1001元-2000元C.2001元-4000元D.4001元以上

4.如果您生了病,一般选择什么地方看病()?

A.个体医生B.卫生院C.县医院D.不严重就不看了

5.您是否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A.参加了B.准备参加C.不打算参加

6.您对社会医疗保险一次性缴费标准的设定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

7.如果您已经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

8.您了解我们的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政策吗()?

A.不B.一般C.了解。D.非常了解

9.您觉得新型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怎么样()。

A.太麻烦,难以顺利完成所有程序。B.有点复杂,但是可以接受。

C.很简单,非常方便。D.不知道

10.您对新农医疗的报销比例清楚吗()?

A.十分清楚B.了解一点C.不知道

11.您能否及时、足额地领取保险()?

A.及时且足额B.及时不足额C.不及时足额D.不及时不足额

12.医保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减轻您的经济负担()?

A.保险费用加重了经济负担B.和原先没有区别

C.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D.明显减轻经济负担

13.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用如何()

A.不能解决实际问题B.有一定作用

C.能显著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4、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如何?()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篇8: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1.1 人寿保险的内涵

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 以生存和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业务, 是人身保险市场的主要业务来源。人寿保险业务包括:传统型人身保险业务, 如死亡保险和生存保险;创新型人寿保险业务, 如变额人寿保险和万能人寿保险。人寿保险所具有的储蓄和高额风险赔付的作用可以减缓意外对我们生活的打击。一般来说, 人寿保险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后出现的一种理财产品。购买人寿保险有以下一些作用:人寿保险可以保障我们生活的相对稳定, 使我们更加从容的面对意外和疾病的发生, 可以为我们安享晚年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1.2 我国人寿保险业的现状

我国人寿保险业自1982年全面恢复以来, 发展迅速。2002-2008年中国寿险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8%, 保费收入增速全球最高;2009年, 在金融危机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 全行业单月保费曾经历5个月的同比负增长, 累计保费增长率则从年初的逾10%逐渐下探到年中的3%最低点, 随后在下半年缓步上升, 直至实现全年同比增长10.9%的平稳业绩。2010年, 我国寿险行业排名前六位的险资寿险占领了行业八成领地, 实现保费收入8189.21亿元, 占比84.6%。2011年, 由于受银保新政及银行揽储等政策的影响, 我国人身险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9721亿元, 同比下跌8.57%。2012年仍处于下降态势, 为8908亿元。2013年, 中国寿险行业面临外部流动性中性偏紧、资本市场疲弱不振、经营环境错综复杂和内部经营周期波动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 市场增长乏力并延续了前几年缓慢增长态势。寿险行业虽然短期内仍难言乐观, 但增速较上年略有增长, 逐渐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虽然中国寿险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寿险市场之一, 但是其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险业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家庭寿险支出占金融总资产比重, 都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寿险发展潜力还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2 吉林省“保险准客户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

2.1 样本说明

调查问卷的数据来自于2013年吉林省“保险准客户回访”活动, 活动中共回收1341份, 其中有效问卷1227份, 无效问卷114份。问卷共设13个调查项目, 均为多项选择, 分别针对家庭投资理财观念、人寿保险的认知度、购买保险的偏好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2.2 统计分析

2.2.1 家庭投资理财观念

该部分有1225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9.84%。数据显示, 在各类家庭投资理财方式中, 银行存款仍然是居民最为青睐的方式, 所占比例超过2/3;其次是人寿保险和房地产投资, 占比均高于10%;再次为股票和债券理财, 占比均高于5%;最后是基金、黄金与财产保险, 占比均在3%以下, 属于小规模理财。值得一提的是, 有7.43%的居民会选择其他的理财方式, 如投资藏品、外汇理财等。

2.2.2 人寿保险的认知程度

该部分有1225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9.84%。数据显示, 对人寿保险了解的程度基本呈现正态分布, 也即多数居民表示比较了解, 占到40%;非常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居民数量居中, 分别为20.62%和32.82%;相比较而言, 对人寿保险一无所知的居民相对数不高为5.81%, 但绝对值不容小视, 共有71人。

2.2.3 购买保险的偏好

(1) 对险种的偏好。该部分有1208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8.45%。数据显示, 居民关心的险种主要集中在健康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大类型, 分别为44.12%和37.83%;意外伤害险和投资理财险也是重要的投保险种, 分别占到15.15%和11.34%;另外, 少儿保险等其他保险在居民投保中也占到一定比重。 (2) 对销售人员的偏好。数据显示, 对销售人员的喜爱度表明, 品质优秀是居民最看中的因素, 诚实守信的销售人员得到了过半数居民的好感;态度端正其次, 服务周到、认真负责都占到了1/3左右;而有丰富业务知识的销售人员仅获得了16.54%的支持率。极少数的居民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或者无所谓。 (3) 对销售途径的偏好。该部分有1208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8.45%。据显示, 绝大多数居民更倾向于从保险推销人员渠道购买保险, 占到71.19%;少部分居民会通过保险公司实体销售点和保险公司网站购买, 分别占到16.39%和13.08%;极少数居民会通过中介机构购买保险, 仅为1.16%。

2.2.4 人寿保险的购买需求

(1) 不同品种的需求程度。该部分有1210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8.61%。数据显示,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需求仍然在居民的购买倾向中占有绝对比重, 分别达到38.93%和37.52%;投资性分红收益保险为23.39%;意外伤害保险和少儿保险也有一定的需求, 分别占到12.81%和6.69%。 (2) 组合商品的需求程度。该部分有1215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9.02%。数据显示, 组合类商品具有较高的显性购买需求和隐性购买需求。明确表示会购买的居民占到28.23%, 表示有购买意愿的占到54.65%。

2.2.5 对保险行业的认知

(1) 保险公司的信赖程度。该部分有1223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9.64%。数据显示, 居民对保险公司的信赖程度结果相对集中, 过半数的居民信赖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 仅有25.18%的居民信赖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1.86%的居民信赖平安人寿保险公司, 而其他5家人寿保险公司均不超过10%。 (2) 保险公司存在的不足。该部分有1214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8.94%。数据显示, 居民对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赔难”问题;其次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问题, 占到19.03%;而行业人员素质问题、保险公司信誉问题、管理不规范占比较轻, 均在10%左右。 (3) 保险人员的改进方向。该部分有1187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6.74%数据显示, 在四个选项中, 居民最关注的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其次才是服务态度和行为准则, 而工作效率则排到末位。

2.2.6 是否购买人寿保险的因素

(1) 没有购买的原因。该部分有1213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8.86%。数据显示, 近半数的居民购买过人寿保险。除去31.9%的人不具备购买能力外, 很多居民主要是由于购买了其他品种的保险, 分红收益理财类保险首当其冲。 (2) 影响购买的原因。该部分有1187份问卷回答, 回答率为96.74%。数据显示, 超过1/3的居民在购买时会优先考虑公司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其次是公司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等, 最后才是公司的形象因素。

3 吉林省居民的人寿保险需求总结及对保险行业的启示

3.1 需求总结

调查数据反映, 一方面居民的购买行为仍然是偏于传统和理性的;另一方面居民对保险公司和销售人员也提出了更高更具挑战性的新要求。

(1) 从投资理财方式的统计结果来看, 居民的风险偏好较低, 趋于稳健型投资。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 并不适合大多数居民的理财要求。 (2) 从对人寿保险认知程度的统计结果来看, 呈现两个特征:第一, 大多数居民对人寿保险有一些认知, 但并不完善,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二, 大多数居民是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 很少有居民会主动关注相关信息。 (3) 从居民购买保险的偏好上来看, 大多数居民并不排斥购买保险, 但是购买方式较为传统, 表现在:种类上, 以医疗养老为主, 较少涉及新型产品;渠道上, 以保险推销为主, 较少主动进入门户或平台主动购买。 (4) 从人寿保险的购买需求上看, 居民还是侧重于选择医疗、养老类产品, 然而我们有一个发现, 当涵盖医疗、养老保障的新型组合商品推出后, 虽然仅有1/3的居民明确表示会购买, 但是过半数的居民表示“可能会”购买, 这就暗示了我们在这一领域, 我们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5) 从保险行业的认知程度上来看, 居民会青睐于口碑和声誉较高的保险公司, 并且这种支持率会随着信誉度的降低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理赔难”, 是居民选择保险公司的最主要因素。 (6) 从对保险人员的要求上来看, 一个诚实守信的销售人员更能得到居民的好感, 其次还要有较好的服务态度;不过统计结果表示多数销售人员是能够满足居民的这些要求的。相对而言, 相比素质和态度方面, 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则稍显不足。

3.2 启示

(1) 在保险产品的风险程度的设计上, 应当以低风险的稳健型产品为主。投资领域需多考虑货币型基金、房地产等相对安全的领域。 (2) 要加强居民对人寿保险的认知, 加强居民的内生动力, 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去了解人寿保险知识, 而不是仅依赖于听说明会和销售人员讲解。 (3) 保险产品的创新必须稳中求变, 在传统类型上实现渐进式发展;同时要逐步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 改革现有的保险销售人员奖励机制, 让推销人员在服务的同时为居民灌输更多的互联网营销概念, 引导居民养成网上购买的习惯。 (4) 在充分了解居民购买需求的基础上, 按照居民需求意愿的强烈程度来进行组合型产品的设计。要重视对医疗和养老保障两个因素的设计和安排。 (5) 注重公司的品牌文化、口碑和信誉, 是保险企业在竞争中始终要抗稳的大旗, 而这种信誉度的培养, 并不仅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改善管理模式、规范法规制度, 更重要的是解决百姓最迫切的理赔问题, 要做到快捷、方便、合理。也即是说, 前端和后端的服务都要做实, 才能在群众中获取良好口碑。 (6) 对保险销售人员的传统培训, 由于购买者的需要, 可能比较重视提升其道德素养和服务态度, 而忽略了对专业知识能力的训练。要加强对保险销售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群众购买需求。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九个地级城市的保险公司准客户进行回访, 收集到千余份调查问卷数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我们试图找到在新形势下吉林省居民对人寿保险的需求情况。利用分类取样方法, 将项目分为理财需求、认知程度、购买偏好、购买需求、行业认知和因素分析六大项, 最后得出吉林省居民对人寿保险的需求情况以及对保险行业的启示。

关键词:人寿保险,居民需求,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自力.影响我国人身险需求的宏微观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

[2]蒋恂.重视和发挥人身保险在完善我省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J].学术探索, 1994 (04) .

上一篇:王庄和匡庄绕口令下一篇:房屋出租合同范本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