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2024-04-13

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通用10篇)

篇1: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西枳沟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社区党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一是强化管理。建立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将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奖惩挂钩;制定了《关于社区干部个人重大问题报告的规定》,规范社区干部管理;建立每周一次的支部书记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对支部书记进行政策理论培训和工作交流。

二是完善监督。制定了党员干部十坚持、六不准,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社区层面;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促使干部廉洁自律;严格“三机”通讯费限额报销制度;对社区干部工作状态经常进行明察暗访,提高了干部的执行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是整体推进“三务”公开,确保群众“三权”落实,以规范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推进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一是规范党务、居务、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时间等,提高公开的质量与效果。二是建立了党务、居务、财务公开目标管理制度,将“三务”公开纳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三是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村组财务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村组财务公开的可信度明显加强。通过“三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取信群众,消除了干群隔阂,架起了一座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使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四是健全社会评价机制,获取社会认同。一是把群众公认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不断完善和优化干部绩效评价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有关要求,社区党委从2010年开始,对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一年一度的考核,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和考核。通过社区干部述职,让各社区的全体共产党员、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及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单位代表等基本了解了社区两委班子和干部一年来开展工作的主要情况;通过民主测评,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社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公信力的强弱度。党工委将社区干部测评结果作为评优的主要依据,对测评结果为“一般”和“差”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取消评优资格。经过民主测评,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普遍得到群众支持、认同。

五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社区党委定期向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工作情况;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工程进行视察每年达4次以上,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日,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结率达到100。

六是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了领导干部接待日,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每周二轮流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领导干部包案制度,重大突出问题成立专门调查组,调查结果及时回复上访群众;建立街道、社区信访工作网络,实行小组、社区、街道逐级上访制度;建立了社区信访接待室,设臵了专兼职信访干部,及时接待群众,了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矛盾。

七、取得的成果

1、干部队伍精神振奋

以前干部队伍存在自由懒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群众的信任度低,社区的工作开展困难。

现在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振奋,干劲十足,责任心、事业心增强,为了社区发展和保证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许多干部加班加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一些同志更是带病坚持工作。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是“现在干部比以前实在多了,反映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及时得到解决”。我们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都在发生变化,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以前群众对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表现出漠不关心,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管理,社区自治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现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群众主动要求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3、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融洽

以前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基层工作难搞,基层干部难当,甚至不少社区没有人愿意当干部。

现在推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干部与群众的隔阂,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融洽。

4、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群众理解、支持力度明显上升,信访量明显下降,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9件,2010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9件,同比下降13%。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目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或困难:

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不平衡。表现在:有的社区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完全到位,重视还不够,措施不得力。

二是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在:不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甚至把民主与法制完全割裂开,片面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存在只要民主,不要法制和集中的错误意识。

三是群众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观念还有些薄弱。表现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不强,在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有部分群众仍然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管理,导致社区自治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社区党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纳入党工委、办事处的今后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为构建和谐西枳沟社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委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委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有机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实践之中,领导和支持群众依法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监督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树立“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辖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理念,重点抓好街道层面和社区层面及居民小组的有关工作。

篇2: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规范用人机制。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依法进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以适应社区工作者队伍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兼职。

2、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争做“优秀社区工作者”活动,营造“热爱岗位、情系社区、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座谈、工作研讨、经验交流、授课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2、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

(三)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1、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场站、体育场馆、休

闲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2、以社区党校、居民学校、家长学校为阵地,努力提高居民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稳定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区和社区内单位的图书室、文化场所等各类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5、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居民”、争创“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引导居民热爱自己的社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自觉维护社区的良好形象,推动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1、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实行行业管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投资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社区三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配备好社区专(兼)职计生干部,落实好计生工作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协会小组,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加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五)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

1、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健全专群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加大社区警务改革力度,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要求设立社区警务室,结合实际调整民警责任区,实行“一区(责任区)一警(警察)”、“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实现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创安全社区。加强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管理、服务,切实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

篇3:浅谈民主化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

一、民主地生成班级管理文化

1. 民主制度文化建设。

现在许多用于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常常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班主任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作为班级管理制度。二是班主任从网络上下载看起来比较完美的班级规章制度拿过来套用。三是班主任凭自己的经验, 制订出各种管理制度。这类管理从表面看, 班级各个管理岗位、个体与集体的行为准则等都实现了规范化, 各人各事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然而这样的制度很有可能让学生接受不了, 很难得到有效地落实, 同时容易对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产生压抑。原因是这些制度的生成过程没有学生的民主参与, 学生往往认为是“要我这样做, 而不是我要这样做”。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该通过学生民主的讨论、对话、磨合、制订出为全体学生认可的, 能达到共识的, 发自内心需要的, 有利于每个学生发展的制度。通过学生民主参与制定出的制度, 学生才能自觉的遵守与维护, 制度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组织管理民主化。

班级组织的核心是班委会组织, 它是班级常规管理的执行机构。班干部竞选是班级民主的重要阵地, 通过班级活动最大范围地消除学生中的小团体, 形成有凝聚力的集体和较为统一的班级观念。学生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 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这样才能产生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班级组织管理民主化要做到:选举班干部民主化, 班干部任免民主化, 班干部工作考核民主化。团队组织、科代表、图书管理员、兴趣小组长等职能性机构也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建设和运作。概言之, 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3.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文化中应该扮演民主角色。

班主任应是班级管理文化形成的引领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而不是领导者或统治者。许多班主任为了带领好班级, 常常说一不二, 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命令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扮演着独裁者的角色。这样可以带出一个听话的班级却不可能带出一个能得到很好发展的班级。

二、班级民主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

1. 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培养班级凝聚力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民主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 不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他们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 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 增进彼此友谊, 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 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通过系列活动及“言传”和“身教”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的培养和诚实守信的教育。

3. 培养创新精神。

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途径, 从而造就出会观察、会思考、能独立面对困境、能独立生存的新一代。

三、班级环境文化的民主建设

以民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班级环境文化, 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能给师生带来愉快活力和希望, 能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生学习后的疲劳, 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创造美的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热爱班级“班级是我家”的情感, 使学生奋发进取。班级卫生、板报、图书角、生物角等栏目可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布置, 让学生在亲手制作、布置的过程中培养兴趣, 发展能力。

“民主”并不仅仅是管理手段, 也是班级管理目的。民主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通过民主化班级文化的建设, 形成了生机勃勃、灵活且具有创造精神的班级风格, 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文化中获得充分发展。从长远来说, “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赋予班级文化建设的面向未来的使命, 只有通过民主的班级文化建设, 才能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 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摘要:本文围绕班级文化建设, 探讨了民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同时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班级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篇4: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民主法治;社会管理;创新

伴随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临新形势,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就迫在眉睫了。然而创新社会管理并不是毫无章法、无制可循地去乱创,在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俨然社会管理的创新要在民主法治下进行。在当前,社会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然而主要主体仍旧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民主法治下它们的主导作用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鉴于此,从理论上深入探索主要主体如何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对民主法治的解读

(一)民主法治的意义

民主法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首要地位,其意义重大必须高度重视。其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由民主法治构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建立在大多数人统治少数人基础上的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它顺应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并提供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广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管理、决策及立法能更好地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

2.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治代表着现代文明,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是不可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只有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民主法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民主法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民主法治有利于创造诚信友爱的良好社会环境并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制度支持。

(二)民主法治的内在要求

1.进一步加快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尤其是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立法,完善法律体系,进一步建立起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机制。

2.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同时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重点加强对领導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

4.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力构建维护社会公正的司法体制,使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司法功能;实行司法公开,特别是审判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提高司法效率,把效率和公正有机统一起来,及时化解社会冲突。

二、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解读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里有侠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各种组织系统,调整各方利益以使各方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和谐相处,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各种活动及其过程。广义的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及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对各类公共事务所实施的管理及其过程。其管理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管理的方式也由单一到多样化。这种管理能够更好地对社会结构、社会事业等环节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上。引入新的管理理念、知识和方法,完善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机制,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活动。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合法性

社会管理创新的合法性源于其对民主法治的实施。作为管理依据的宪法、法律、法规由我国的立法机关制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在选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所有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因此,社会管理的创新只要依照宪法,以及不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就是合法管理,能够得到宪法、法律和法规的保障和支持,也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

中国社会的社会力量在改革中得到了重新分配,政治领域上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经济领域市场化,社会领域逐步自治化。因此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在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之外非政府组织组织日益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种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不再重要,相反,三者在社会管理的创新中仍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继续发挥三大主体的主导作用。

三、如何在民主法治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从民主法治出发在实践中对社会管理进行创新应遵循如下几项要求:

1.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社会矛盾也进入多发期,遵循民主法治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应当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矛盾。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进程,我国的维稳成本越来越高,结果越维越不稳且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要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与服务中,实现科学管理,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2.要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一个好的社会最重要的含义是实现公开、公平与正义,提高人们的幸福感。离开这一原则,创新社会管理就会与法治相悖,滑向挫败的泥坑。公开要求人大要做到立法公开,监督公开:政府要特别注意信息公开,执法公开:司法机关要重视司法公开等等。这些做法能够创造有利于社会创新管理的舆论环境。公平要求社会管理主体在制定政策、规则、处理问题等创新管理活动中都要确保社会公平,在社会管理中要关注公共资源的公平配置,做到实质公平。公正要求社会管理主体在处理各种管理事务时要将公正为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3.完善法律法规。民主法治下的社会管理要求其要义法律法规为管理的依据与主要手段。对其进行创新更不可能脱离掉法律、法规。然而随着改革深入原有的通过通融的方式进行改革已经不适应现状,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滞后尤其突出,虽然宪法做了几次修改对民生问题有所关注,但是依然有限,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做。同时欠缺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对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公民参与缺乏机制保障,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突出的表现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当应对,对新闻传媒、社会舆论的规范等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民生法”、行政程序法等法规是民主法治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4.民主法治下社会管理创新也要建立和完善新型的诉求表达机制。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是及时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立法機关、司法机关要畅通渠道,为群众诉求提供保证。行政机关要完善政务公开等制度,教育和引导诉求方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

5.建设法治政府。民主法治下,社会管理的创新离不开法治政府的建设。政府要依法行政,对社会负责,做到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管理理念,依法管理,依法创新,这是社会管理创新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小结

篇5: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活动会议记录

时间:2014年4月26日

地点:社区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社区两委党员干部

主持:社区书记

会议内容:搞好社区财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决策。

1、健全机构,成立社区民主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社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

2、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贯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支部建设、班子考核、议事规则等方面的要求,组织党员、群众代表现场进行监督。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从社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议事、“一事一议”等制度,并建立健全社区“两委”干部考核测评制度。

4、增强沟通渠道。辖区居民可通过意见箱、当面质询等形式反映对社务民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社区两委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做出回应,必要时,有关处理和反馈情况要在居务公开栏上公开,以杜绝因社务不公开而导致居民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5、遵守社区党组织在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原则。社区重大事项

篇6:民主党派服务社区管理建设的思考

社区作为承担政府管理服务职能下移的最基层单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在传统意义上正在发生质与量的变化。近两年,我市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其目标之一就是动员居民中的骨干、社区干部及社区外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弥补政府在基层社区管理建设中之不足。这既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的重要责任。民主党派的特有身份和党派职责,赋予其在基层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及发挥成员特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基层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发挥作用。近年来,我们基于这个目标,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探索。

一、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有利于民主党派履职和发挥作用

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在现阶段政府管理职能下移,社区传统管理模式逐渐打破,管理服务职能扩大的前提下,拓展社区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功能迫在眉睫。目前,社区人少事多、管理人员素质结构不尽合理,居民对社区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矛盾凸显,在此情况下,民主党派在其所在的生活和工作区域,发挥自身优势,尽其所能,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既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要求、也为民主党派履职和锻炼能力提供广阔舞台,是民主党派和社区获得双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可以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得到很好体现并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围绕社区建设中个性和共性问题,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理需求通过民主党派参 1

政议政、民主监督渠道得到较好的维护;二是可以发挥党派成员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和群众所需提供服务。其基本做法:

一是为社区工作帮忙不添乱。民革市委会在结对服务社区建设中,积极发挥市委会讲师团作用,为社区举办“法律知识普及”讲座,在社区“未成年人成长俱乐部”开设“文明礼仪讲座”,发动党派成员参与社区自治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积极开展为业主维权活动,帮助组织召开有公信力的群众座谈会,针对社区、物业和居民之间的各种矛盾讲解政策,理顺情绪、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民盟、九三学社市委会积极发挥退休盟员作用,帮助社区做好板报宣传和反映社情民意,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写成信息向市、区领导和人大、政协反映,为社区和群众搭起与党委政府沟通思想的桥梁。一些离退休老主委、老同志积极向所在社区群众提供自己的住址、电话号码,欢迎群众向他反映问题,并热心为有困难的群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是为社区群众开展特色服务。党派成员中人才荟萃,具有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的有利条件。各党派在坚持传统送医送科技送法律服务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群众需求的特色服务。民盟浙江海洋学院总支部为结对社区开设网站、设置“在线留言BBS”、“民警留言”和手机短信平台等多项便民措施,培训网络管理员;为社区楼宇园地撰写具有永久性文字说明,把社区群众自治管理的内容渗透进去,从社区基础管理工作入手,着力为社区改善软件环境,增强群众的自主管理理念,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献计出力。民盟市委会浙江海洋学院总支部在暑期为结对社区开设“亲子拓展”体育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开设“相约魅力,扮靓春天---庆三八女性服饰礼仪与行为礼仪讲座”、组织大学生艺术团进社区演出活动,文艺支部为结对的社

区培训文艺骨干和举办广场舞培训,满足社区群众对高层次文化的需求。民进市委会利用社科联成员优势,向结对社区送科技服务、帮助养殖专业户提供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农工党市委会的“舟山市第七渔农民流动医院”,多次组织医卫系统专家和高级医疗仪器到结对的街道社区开展疑难疾病检查;九三学社市委会发挥律师事务所优势,结对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新居民委员会,举办法律讲座、赠送法律手册和联系卡,为外地民工搭起一座法律援助桥梁。

三是创新服务理念。民革普陀支部以服务社区建设为宗旨,为社区旅游产业发展所想,发挥自身优势,与朱家尖莲花社区结成帮扶对子,为莲花社区渔农民转产转业、发展渔农家乐旅游特色产业作贡献。通过调查,针对该区渔农家乐经营户配套设施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与社区领导一起走访经营户、召开座谈会、开设培训班,并与社区联合组织渔农家乐经营户代表赴厦门鼓浪屿等较发达的旅游景区参观考察,帮助经营户开阔眼界,查找差距,提高经营理念和经营档次。发动有专业特长的民革党员为经营户做客栈环境设计,并在一些有代表性的经营户中搞样板,使这些经营户的经营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观。在他们的努力下,经营户职业道德、经营品位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为了引导经营户规范经营、文明经营,形成旅游产业区发展良性循环,他们还与社区领导积极筹备成立“渔家客栈协会”,建立渔农家乐自治管理组织,为进一步打响渔农家乐特色经营品牌,形成渔农家乐特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

(二)创新工作理念,寻求互利双赢

政治体制改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群众路线,渐进式地推进政治制度的贯彻落实,是执政党所寻求的目标和任务。如何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是新时期参政党需要加强研究的深层次问题。在推进城市化建设中,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将进步性更好地体现在为社会的服务中。提倡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不仅是民主党派传统服务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可激发党派成员的社会责任性和公民的公益心,自身能力和水平得到锻炼,也可帮助社区群众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与政府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这种将服务融于管理的理念,可不断促使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管理的内容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得以更好的提升。

二、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党派服务社区工作调研

(一)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是贯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民主党派参与社区服务与建设,要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共识。一是要创造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建立党委、政府、部门、社区、党派和民企互动的平台,为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奠定必要的社会基础。二是民主党派要提高自身认识,通过对内发动,正确树立自觉服务社区建设的意识,并成为成员的自觉行动。

(二)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社区自身功能、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补充。社区建设成果的取得需要聚合多种社会力量,民主党派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民主党派有参与社

区建设的优势和条件,有自己的职能和任务;社区可为民主党派成员提供锻炼才能的机会和履行职能的广阔平台,这种互动和双赢是民主党派参与社区服务建设的基础。民主党派开展这项工作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并不断丰富其内涵。要积极探索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进行研究总结。要从制度上明确民主党派进社区参与活动的地位,规范服务行为。要协助社区制定和完善对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工作效果的评估体系,根据需要对民主党派参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及时加以调整,从而保证活动的规范性和工作质量。

(三)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参政党工作内容拓展深化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将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存在。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任务。民主党派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体现进步性和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研究以不断深化工作内容。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可以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达到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民主党派要以社区发展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调研:一是社区现有管理体制与民主党派参与度的有机联系;二是社区干部素质及其提高的有效途径;三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的机制与发展方向;四是民主党派参与社区建设的现实基础、未来目标和深远意义。

(四)积极探索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的实际效果。开展和创新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关键在于工作的实际效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建设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要通过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总结和积累经验,从中找出符合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规律,让民主党派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建

设这项工作模式充满活力。要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中,形成和建立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由较高工作热情、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较好的民主党派服务社区队伍。要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参与质量。要提供服务社区建设需要的物质保障,采取政府拨一点、党派筹一点、社区支持一点等拼盘方式筹措资金,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要探索服务社区工作符合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断拓展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服务理念,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策划和指导,不断推进服务工作。

篇7:社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工作总结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以来,我社区党内基层民主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学习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我社区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上始终坚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积极组织领导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时刻牢记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二)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了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三)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社区干部集中学习与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相结合,利用每月例会和业余时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所必需的知识、推进“两个加快”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继续加强了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局机关还按时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讲坛等,按季度进行学习。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进行,确保了学习内容的完整和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在强力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完善的同时,还进一步做好了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按照“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最大限度地予以公开”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提高了党务公开的质量。

通过标语、宣传栏、黑板报、工作简报,专栏等各种宣传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

三、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

(一)注重领导带头,切实转变政风。一是社区党员带头参加学习;二是带头深入基层。注重以民为本,切实转变行风。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贯彻落实到各自的工作实践中。

(二)创新党建工作,做好党内民主。按照街道党工委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我社区党建工作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家园”为主题,以创建“党员先锋号”为抓手,以建设“五好四强”党组织为目标,在党员干部中努力营造“学先进、争先进、创一流、作示范”的浓厚氛围。

四、取得成效

1、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总体素质。在工作的实践中,社区干部自觉地维护了自己的整体形象,始终坚持做到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更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合力,提高了效率。

2、加强了工作作风建设,提高了工作水平。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针对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狠抓作风建设。一是加强了社区干部的学习。利用学习日,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领导讲话、上级有关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建立健全学习、工作、考勤和卫生制度,严格执行软环境建设的规定,用制度规范机关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了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

3、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团结战斗力。

我社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了《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党组议事决策制度,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制度。社区内部形成互相通气、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团结的局面。

一年来,我社区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篇8: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

1 高校民主管理工作的现状

高校民主管理工作同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 教职工有参与权,但是没有决策权

高校的民主管理工作还是局限于上层领导,广大教职工虽然有参与的权利,但是所发表的言论,并没有被重视和参考。纵观世界,每一个国家都在提倡民主管理,中国的民主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为更好地进行管理高校实施民主是发展的必然,但是,民主管理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性质也因实施者的不同发生改变。虽然民主管理体制已经在高校中得到推广,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教职工已经成为民主管理的主体,且都能参与到民主管理中。但是,教职工对学校民主决策的引导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教职工的建议并不被学校领导所真正重视,被采纳和尊重的可能性比较小。许多高校民主管理的最终决策还是在学校管理者手中,教职工虽然能参与部分民主决策工作,但是民主监督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尤其是部分教职工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提出建议时,某些高校并不能结合教职工的实际需求科学决策。在民主实践过程中,教职工的自身权益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久而久之,教职工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失去信心,并最终忽略自身拥有的民主管理的参与权,使民主管理工作最终付诸东流。

1.2 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且民主权益得不到保障

教职工人员缺少对学校民主管理工作监督的积极性。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就是这样的心态严重阻碍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每个人缺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造成相关政策无法顺利推行。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学校每制定一项措施,需要征求教职工人员的意见时,总是困难重重,主要因为教职人员认为,事情与其自身利益无关,对于学校制定的措施没有任何意见,或者,是因为学校每次虽然征求教职工人员意见,但教职工人员给出的意见却没有被采纳,只是形式上的民主。所以,教职工人员参与民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亟待较弱。正是由于教职工在民主管理体制中的自我维护意识比较薄弱,才会导致教职工越来越不重视自身民主管理的权利,长期的民主活动中,自身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教职工将逐渐对民主管理工作产生动摇,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进而导致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降低。如果此时,学校或者教职工自己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高校的民主管理工作将严重受阻。所以,在高校民主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及教职工自己一定要明确自身的主要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监督作用。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实现教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该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脚步建设和完善民主管理的信息化体系。

2 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为使高校民主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对高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改革,笔者认为,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高校教职工民主管理的问题,现代高校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方便民主监督。相关建议有以下几点。

2.1 完善电子会务平台建设

一方面,对于学校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不能够局限于上层领导阶层,相对于领导阶层的工作者们才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职工工作在学校的最前沿,了解学校工作的不足和现存的缺点,可以充分利用其提出的意见,合理规划学校发展的未来蓝图。进入21世纪,电脑的存在使信息传播交流更加方便,为了便于教职工工作意见的提出和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学校应该利用现代媒体设备,将学校领导者的意见共享至学校的电脑中,同时,教职工将提出的意见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到学校的信息平台,然后,领导阶层进行信息整合,合理的给予肯定,不合理意见给予答复,并指出意见存在哪些问题。当学校制度整合完成时,采取不记名网上投票的方式,一人一票,召集教师在教职工平台进行投票,筛选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政策,同时考虑教师的利益,推进高校民主管理信息化建设。

2.2 建立工会组织的工作数据库,调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教职工应该进行相关工作方面的反思。怎么样才能合理维护自身利益,如何才能完成高校民主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利用哪些方式使学校考虑教职工的利益?为此,教职工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督促学校进行每周工作报告,通过校园网将学校每周的工作进行公示,形成民主管理的数据库,定期制作校园报纸,利用免费发放的方式让教职工人员了解学校的动态。

建设网络监督平台,教职工人员可通过登录校园网站了解学校的工作信息,让学校工作逐渐透明化、信息化。对于学校工作有意见的教职工人员,可通过留言的方式写下自己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问题,学校要每天进行问题整理,对于未能回答的问题及时给予答案。教职工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维权,不能够通过罢课、传播违法信息等手段进行权益的维护,可以利用民主管理工作机制,直接与领导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通过相关国家教育机构,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投诉,指出学校侵犯教师利益的地方,进行维权,要求学校利用网络平台监督工作时采取互相监督的机制,领导监督教师工作的同时教师也有机会检查领导工作的完成进度。全校教职工应加强维权意识,对于学校的不合理要求要敢于反抗,但要通过合法的渠道,学校也要听取教师提出的意见,完善学校的管理。只有工作透明度高、信息化程度高,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赢得教职人员的信任,让他们投入到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中,进行真正的民主管理。

3 结语

所谓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西方国家民主程度较高,我国的民主管理尚有很多不足和缺点,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信息化更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行,避免不了会遇到工作上的问题和民主道路上的曲折,但是,要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积极进行民主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与时俱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摘要:高校民主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在实践的探索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深化,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而高校民主管理逐渐成为学校和教职工关注的焦点,在推广和运用中,民主管理的信息化也面临和存在一些问题。然而实现高校民主管理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对整个高校民主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高等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对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实质性建议,以期推动高校民主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民主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娇娇.高校“阳光人事”的构建研究[J].新西部,2009(2).

[2]张瑶宁.新时期高校工会信息化建设初探[J].山东工会论坛,2015(1).

篇9:加强城市社区民主建设问题的思考

一、加强社区民主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城市基层民主应首先实现社区民主及民主自治

1.发展社区民主能够拓宽自治空间、培植社区意识。第一,通过社区民主建设,能提高居民群众主人意识、责任意识,培植他们的自治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治能力,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第二,通过社区民主建设,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内各个单位对社区事务不过问、不参与、不贡献的问题,以彻底打破单位体制的封闭性。第三,通过社区民主建设,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拓宽他们的社会参与空间,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

2.发展社区民主自治能促进城市政府与社会的分离,为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公民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中国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城市推行社区居民自治,这有助于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分离,有利于中国民主发展。

3.发展社区民主自治为扩大城市基层民主以及城市居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完善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城市社区民主建设有利于解决社区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

社区民主建设可以发挥社区在解决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作用,保持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现代生活家园。加強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可以使社区居民之间的问题、矛盾在社区内的各种组织的调解下得到妥善解决,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团结,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三)社区民主建设是“人民城市人民管”的需要

多年来,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虽然一直强调人民城市人民管,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人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好办法。其原因就是政府过于理想化,不现实地试图让所有公民都成为城市毫无差别的主人。事实上,只有把社区作为人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第一站,让人们首先在社区充分行使参与权,培养人们的民主意识,使人们参与管理社区取得一些成果,进而扩及到城市,这才是推进基层人民参与管理城市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正确认识社区阶层结构的变化,提高居民的民主意识

1.正确认识社区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农民阶层从改革开放前的单极的劳动者阶层分化成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等八个阶层。工人阶级的分化速度也明显加快,除一部分仍保持在产业工人和干部两个阶层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已分化为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主、雇工阶层和个体工商业者阶层。在我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城市社区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细胞,其社会阶层结构必然成为一个城乡社会阶层的汇聚体,从而注定社会阶层结构的错综复杂。这样,就使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存在着实际上的多元化。对此,我们应该明白:第一,他们都是社区民主建设的平等的主体。第二,主体利益相互交错,统一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中。因此,要努力把社区各阶层营造成为一个积极、和谐向上的社会阶层汇聚体。

2.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

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应努力做到:第一,优化办学条件,普及科学知识,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居民整体素质。这是因为,就总体而言,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而来的新型居民,其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传统封建意识仍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第二,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政治观念。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民主传统的缺乏,使许多人对民主、自由、行使民主权利等的理解尚停留于个人言论、行动的自由表层上。其突出表现为民主参与的意识淡薄,认为基层民主建设与自己没多大干系,自己的参与与否并不重要。尤其是从农村转移而来的劳动者即由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或在城乡双向流动的劳动者,其民主具有严重的臣民心态、服从意识、被支配意识思想,不敢大胆追求自己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地位,缺乏原城镇居民的优越感,相反的是自卑感。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广泛宣传,加大普法力度,使社会主义法制深入民心,增强民主政治观念。第三,谋求社会的整体利益,协调好各主体的利益。在多元主体中,个体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和民主意识还受到社会利益集团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利益需求、民主参与、法制观念等的制约,从而使社区基层民主建设复杂化。为此,谋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根本要求。

(二)合理定位政府在社区民主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坚持社区自治主导与政府支持型治理模式

在我国,社区民主建设是由政府所主导的,合理定位政府在社区民主中的角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府与基层党组织一样,都不应该成为社区民主自治的直接参与者。政府应该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作为社区民主发展的积极推进者。

(三)继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促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

1、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居民选举制度,切实搞好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是居民自治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它由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地体现选民意愿,通过优胜劣汰机制,产生新的居委会作为城市社区的执行机构。

2、建立健全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搞好居委会民主决策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及其议事委员会是社区成员表达自己意愿,对社区事务行使决策、议事的最高组织形式。为充分体现决策的广泛性、代表性,涉及居民利益等重要事项,都必须依据有关法规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做出讨论,大会闭会期间,由其常设机构——议事委员会行使有关决案。

3、建立健全居委会管理体制,切实搞好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居民自治的重要手段。在居民自治过程中,要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就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这对社区民主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结合实际,由居委会全体成员或代表讨论制定居委会自治章程或居规民约,把居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以及各项工作程序,都规定清楚,加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再次,居委会干部经民主选举产生后,其工作纳入正式渠道,把社区事务工作成绩作为其考核的主要内容,居民按照居委干部考核成绩作为下一次居委会选举的依据。

4、建立健全居务公开制度,切实搞好居民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实现居民自治的保证。要加强民主监督,就要大力推进居务公开。居务公开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和居委会的重要权利和义务。其内容包括财务公开、事务公开、政务公开。居务公开可以采取宣传橱窗、专栏等场所定期公布,同时,可以召开居民成员大会向大家报告,并接受居民成员质询、监督。

篇10: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浅谈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自社区组织体制改革以来,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社区主任素质普遍提高,为居民服务意识增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队伍扩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社区民主自治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社区民主自治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社区建设的发展。表现在:居民对民主自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主任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社区评估制度有待建立健全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作如下设想。 一、社区要加强对居民民主自治的宣传教育 民主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说到底是社区成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区的一个问题。因此,社区民主自治需要群众的参与,需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否则加强社区建设只是一句空话。只有让广大居民认识到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社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建设好社区就是建设好自己的家,把社区看成是与自己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与社区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自觉投入社区建设,才能主动为社区的发展尽心尽力,社区的事也才能办好。因此社会传媒、政府部门以及社区居委会都要把加强对居民民主自治的宣传教育看成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社区民主建设的氛围。如报纸、广播、电视加强这方面的信息报道力度,各级政府在倡导民主自治的同时要做好指导社区开展民主自治工作。社区居委会则更要把加强社区民主自治的宣传教育看成是自己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来落实。如运用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途径宣传民主自治的目的意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播民主自治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利用上门走访、群众座谈、居民积极分子骨干等会议对居民进行民主自治的宣传指导;举行以民主自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等,让群众加深对社区开展民主自治的做法了解和接受,明白民主自治与居民生活幸福,社区安全保障、环境治理、社区道德风尚的建设密不可分的道理,使民主自治的思想在社区居民中扎根。宣传要从讲求实效,易于为群众所接受出发,不拘形式,生动活泼,切忌搞形式主义、单纯空洞说教,或说一套做一套,敷衍了事走过场。 二、加强对社区主任的专业培训 社区主任的素质高低决定社区民主自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民主自治工作开展的深广度。凡是社区主任素质高的社区,民主自治就搞得好,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就高,社区问题也处理得比较顺手,群众也比较满意社区工作。反之,社区主任素质低,不善于发动群众,不善于用民主自治的理念引导居民投身社区建设,居民就会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社区群众基础薄弱,社区建设受到阻碍,面临的问题也多,群众对社区工作也不会满意。因此加强对社区主任的业务指导培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整体素质,对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十分必要。开展培训的`方法形式多样,走出去,请进来;进行理论辅导、感性强化等都不失为培训的好方法。如组织他们参观一些运用社区力量把社区事办好,把社区问题解决好的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社区,借鉴别人的好的做法;鉴于社区事务纷繁复杂,面对的人形形色色,进行社区工作的切磋交流,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所以适时开展一些对口交流、经验介绍,学习座谈等对开拓视野,增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积极作用;区街也可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培训班,请专家讲课,充实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培训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鼓励他们谈感想、谈认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形成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学习、边实践的生动局面,把培训过程变成工作、学习、提高的过程。那种想仅仅靠一两次学习就认为培训到位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学习培训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况且伴随着新的形势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时加以认识、研究和解决。 三、加强社区主任联系居民的制度建设 针对目前居委会办公条件改善,设施齐全,易让人产生机关化工作倾向,加之客观上社区范围扩大,政府交办的任务也多,主观上社区主任联系群众不够,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甚至不知社区主任姓氏名谁的实际,加强社区主任联系居民的制度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当前城市经济改革步伐加快,企业改制力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社会利益分配处在新的动荡和调整之中,近年来随着社会劳动保障、退休职工管理进社区,关心帮助弱势贫困群体,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到社区主任的肩上。因此在社区中建立以扶助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的解决特殊人群特殊需求的包保制、特困群体帮扶制、来访接待反馈制、定期走访群众制等一系列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社区主任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工作主动性,使自己的工作真正起到达民意解民愁的效果,在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解决居民诸如生活、就业、就学、就医、以及优生、优教等方面的需求做出成绩。在健全制度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既要防止制度脱离实际,又要防止有章不循的现象,使制度流于形式而成为装潢门面的墙上制度、抽屉制度。 四、建立健全社区评估监督体系 任何一件事要得到落实,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科学的评估监督体系,要想真正把社区的民主建设落到实处,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社区评估监督体系,笔者认为建立健全这一体系,大体分为四个方面。 1、坚持社区主任述职制。社区主任每年至少两次向社区居民代表述职,汇报自己在组织居民开展社区民主自治的工作和表现,听取述职的代表必须达到半数以上,述职的内容必须真实具体,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2、建立群众评议制。将居民对社区主任的评议分为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确保评议结果真实可靠。如召开群众座谈对社区主任给予称职不称职的定性测评,并提出批评或督促整改意见;制作评议表对社区主任的工作实绩进行打分测评等,这样的评议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起到监督教育当事人的作用。 3、实行社区事务公开制。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管理坚持走群众路线,严格按民主程序办事,提交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社区宣传橱窗要常年公布居务、财务等社区情况,增加工作透明度。要要养成主动向群众汇报工作,乐于征求群众批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 4、建立对社区主任的警示谈话、辞职或责令辞职制度。对群众不满意的社区主任给予警告性的警示谈话,对犯有工作失职,不廉政勤政,严重脱离群众的社区主任给予辞职或责令辞职的处理,保持社区主任队伍旺盛的活力和向上的朝气。 5、建立社区主任的奖励制。每年开展评选优秀社区主任活动,对社区民主自治开展得好,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善于联系群众的社区主任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 以上是笔者关于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初浅设想,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当之处请指正。

上一篇:3三羧酸循环名词解释下一篇:【精品】写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