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

2024-07-02

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共9篇)

篇1: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

自强社区工作总结

三年来,自强社区在北关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构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社区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在社区骨干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现将三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夯实党建组织基础,科学发展促进和谐

社区党建工作首抓堡垒建设,以堡垒建设凝聚人心,服务百姓,堡垒建设主要就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抓起,夯实党建的组织基础。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核心、战斗的堡垒。

社区党支部在党员教育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坚持“三会一课”等党员学习制度的同时,还针对我社区党支部老党员多,居住分散等客观原因,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对于体弱多病及不方便来支部的党员,社区党支部还送书及资料上门,入户访问、看望等方式来加强与党员的联系、沟通,及时传达中央的文件精神。今年“七一”前夕,支部组织慰问了部分老党员,这些举措不但增进彼此的感情,还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达到凝心、凝力、凝组织的目的。

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在我社区党支部老党员的感染和带动下,今年以来,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人多了,这些同志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经过支部的长期考察后,再通过党课学习,党校考核后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今年,我社区数名同志成为了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

在本届三年时间中,我们按照北关街党工委统一部署,自强社区有层次,有步骤的开展了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街党工委部署,围绕活动主题和社区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注重创新,顺利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两个阶段的各项规定任务,真正提高了广大社区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切实解决了一些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认同。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利用学习这个阵地,加强对党员的理论教育,增强了党员的先锋意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对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社区建设有着促进的作用。

3、党员的党性得到锻炼,组织和纪律观念普遍增强。通过这次工作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有了深刻转变,增强了党的组织信念、纪律观念。

4、工作作风明显转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了工作作风,强化了职业规范,提高了服务效能,为居民提供了贴心、细致、周到的服务。以服务显作风、以服务立口碑、以服务树形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在转变作风上群众看到了明显变化,做到了接待群众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二、社区建设“三新理念”,明确工作目标

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我社区存在现有办公条件差,无活动场地等具体困难。在充分考虑社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社区用“规范”的管理理念、完善的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来弥补社区硬件设施上的严重不足和欠缺。

社区实施“两调整,两规范,一评议”制度,以此加强社区内部建设,促进社区和谐。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提高社区干部的理论水平,将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同时开展社区干部自我批评,查缺补漏,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调整例会形式,突出例会主体,强化例会的实效性、时效性。例会采取社区干部齐发言的形式,从而培养社区干部表达水平,检验社区干部对工作的掌握了解程度;标新例会主题,以“街道会议精神、工作指示,国家当前形势,社区工作人员现阶段问题,辖区居民的矛盾处理”等四个模块为例会中心,提高社区工作预见性。

第三、规范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制度,营造了一种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

1、规范社区人员每日工作日志制度,统计工作人员每次工作情况,督促社区干部工作,提高社区干部工作效率。

2、规范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将社区的文明用语写在本上,记在心上,用在服务上,传递给居民。

3、规范工作人员开会记录。用“正语、正思维”促进社区文明工作。

第四、开展社区干部“双评议”制度,通过社区干部自我述职和社区干部背对背相互评议、居民评议社区干部两种评议方式,为社区干部全年的工作做以评价以此促进社区干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方式的提高和转变。通过社区“两调整、两规范、一评议”制度,使社区以崭新的面貌新的形象面对居民,以全新的态度面对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民生工作“五重,五贴心”,做实满意服务

1、重就业工作,贴心失业人员。就业是民生的大事,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做好再就业工作。三年来社区劳动保障站新办《再就业优惠证》60本,年审200余本;办理“4050”社会保险补贴300余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多笔;协助街办组织用工单位召开 小型招聘会12次,解决失业人员就业80多人,社区为无业、失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50多人;受理居民用医保年检、贴花1857人;医保缴费信息变更475人;每年为辖区提供政策法规咨询160人次。

2、重救助工作,贴心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为生活困难家庭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截止2009年12月,我辖区共有在册低保户254户,641人,党建新增低保户14户,37人;降标3户,4人,提标8户,8人;在救助方面,临时救助1户,困难家庭5户,慈善救助4户,红十字会救助服刑人员1户,特困学生1户,孤寡老人1户,门诊救助86户,住院救助19人次;协助61名老年人办理老年证;协助北关医院组织115名老年人免费体检;对现有8名9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时发放保健费;对残疾人,社区完成了69个残疾人的照相换证工作。一年来社区多次对辖区内残疾人进行了经济物质等方面的救助,使辖区残疾人也很好的享受到了当和国家的关怀和救助及社区的热情服务,尽可能的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由于我社区高质量的完成了09年的低保复查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检查中,对社区低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年,我社区获莲湖区“全区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区“光荣称号。

3、重计生工作,贴心育龄妇女。首先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累计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4000余份;4月、9月,2次组织辖区妇女免费检测,使得各种疾病的妇女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保证她们的身心健康。其次,作为今年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的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我社区全体同志并抽调社区骨干参加,加班加点,无私奉献,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按时按量的完成了信息采集工作,将采集到的辖区常住人口3501人,流动人口608人如数录入网络。

4、重环境,改善卫生面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在宣传爱护环境的同时,并形成制度,将每周一定为志愿者卫生大清扫日,由专人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今年以来,组织辖区志愿者对社区内各个院落及北关正街、自强西路的野广告及路面卫生进行大型清扫48次,每次参加人数100余人。同时,还组织志愿者对社区的卫生死角的垃圾多次进行集中清除,对容易形成垃圾堆积的地段,我社区派专人严防死守,并做到发现乱丢垃圾的立即制止,对已有垃圾做到发现一包清理一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社区在无材料、无工具的情况下,组织辖区志愿者,为郝家巷涵洞铺设一条便民通道,并解决郝家巷涵洞常年积水通行困难的问题。以上举措,卓有成效的改善了社区卫生大环境,优化了社区人居环境。

5、重稳定,构和谐。和谐社区,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工作,只有社区稳定,人才会和谐,社区才会和谐,社会才能和谐。为迎国庆六十周年,组织社区志愿者进行安保巡逻工作,尤其是进入9月以来,更是加大巡逻力度,今年以来,社区共出动安保巡逻人员3000人次,有效的防范了罪案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社区还将矛盾调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年调解处理各类纠纷28起,成功率很高。对辖区需帮扶人员,社区干部及时掌握情况,了解人员动态,及时与上级领导做好沟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稳定了社会治安环境。安居乐业是社区对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的一份责任,一份义务。今年的冬天比往年都来的早,来的急。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打乱了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节奏。雪后,社区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联合社区民警,在辖区内深入街巷,进行安全大排查,对辖区内的危旧房屋及独具老人进行了彻底的安全检查,以杜绝安全隐患,使辖区单位及群众真正能够平安过冬。

四、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各类活动开展的少,有活动场地等客观因素,叶有不够重视的主观原因。

2、对辖区内流动人员的管理有待加强。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以党建为龙头,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奋发进取,加强班子规范化建设,团结和带领社区干部群众,服务好群众,推进社区各项工作上新台阶,不辜负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期望。

北关街道办自强社区 2010年10月14日

篇2: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我社区科普协会充分发挥科技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主题,以素质工程培训为抓手,以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以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不断健全科普网络,增加科普投入,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为创建科普示范区而不懈努力。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以提高辖区群众和青少年科技素质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从全方位进行广泛的宣传。设立科技专窗,展科教图片,编科技信息,把它作为传播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和宣传街道、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的重要窗口。利用社区居民学校、科普大学以及辖区现有化工技术学校等载体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性教育,并在学校广泛开展科普知识教育。组织辖区居民代表,老龄工作骨干级社区科普志愿者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向兄弟单位及上级职能部门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邀请社区各个行业的老专家、老教授,地矿医院及北关医院各个科室的专家,来我社区为辖区居民讲解各种健康知识讲座,对辖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现场指导。为引导妇女投身到科技工作中来,利用妇女科普协会分会和妇女培训学校的作用,组织社区广大妇女群众进行“双学双比”活动。为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在社区自强西路及北关正街上进行“保健知识图片展”,在寒暑假期间,组织辖区青少年儿童集中进行地震、海洋等科普知识的培训。

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科技网络

我社区自成立之初,便设立了自强社区科普工作协会,并由社区书记主任等社区一把手但当协会会长,在社区工作人员之中,挑选懂科学、有能力的骨干成员,组成社区科普协会。并且将社区居民中,将与科技工作联系密切的居民发展为我社区科普协会志愿者,并在辖区各个家委会中,也都设立了科普志愿者。这样,就形成了一张比较完备、周密、宽广的社区科技工作网络。通过制定规划、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等措施,促进我社区科普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紧抓不放。在开展科普工作中,与计划生育、为民服务、反对邪教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科普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者队伍是搞好科普工作的基础,近年来,社区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科普工作的发展奠定了人员基础。一是吸收辖区内的一些优秀科技工作者加入社区科普协会,在开展日常科普工作时,邀请他们参加,组织科普活动,开展科普讲座。二是加强科普宣传员队伍建设,社区自己牵头组成科普宣传员队伍,负责办好科普板报.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活动。三是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共组建了13人的科技志愿者队伍。积极利用好,科普志愿者队员开展“科教进社区”、“科普入户”活动。并在学校建立科技互动小组,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科普宣传小模范。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一是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由社区居委会牵头,联合办事处和辖区有关单位,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加每年市举办的大型的科普宣传活动。二是科普进社区活动。大力开展“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活动,告别生活陋习,树立科学生活理念;科普进家庭,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科普进学校,做实青少年科技教育。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多次组织相关专业老师来讲授科学知识,努力使学生从小树立了科技意识。

五、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一是做好辖区居民素质培训工程培训。我社区属于典型城市棚户农居混杂社区,辖区居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我社区在社区现有设备基础上,积极联系辖区化工技校等有培训场地培训老师的单位,对辖区居民进行了多场次多角度的综合免费培训。二是做好社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培训工作。社区利用寒暑假及国家法定节假日,组织社区青少年参加了“低碳生活”、“海洋知识”、“疾病防控”、“地震”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科普知识,使得辖区青少年儿童从小就建立了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以上举措,不但提升了辖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而且还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为创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同时,在社区科普协会的不断努力下,社区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居民群众都积极地加入到了科普活动的行列中,提高了自身修养,增加了就业技能,仅2009年,我社区劳动保障站统计的就业在就业人数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参加了科普培训后,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而从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篇3:新时期加强社区规划管理的探讨

一、新时期加强社区规划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改革的深化, 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整体的深刻变化, 社区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而社区规划是社区形成的物质准备, 是新社区形成的开始, 科学和高效的社区管理是落实社区规划、实现社区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社区规划的管理, 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一) 加强社区规划管理是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区规划是社区建设的龙头, 也是影响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对社区规划的管理, 在社区建设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全局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地上与地下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 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保证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把社区规划管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二) 加强社区规划管理是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经过我国多年的社区规划实践, 我们发现规划再合理, 建设再好, 没有良好的管理作保证, 社区秩序和面貌无疑不会有很好的改观。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社区的规划管理,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具体体现。

(三) 加强社区规划管理是实现以人为本社区规划的有效途径

社区规划的出现是人类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伟大进步, 它标志着城市建设从“重物”向“重人”的方向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区规划的本质属性。社区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的物质环境, 充实“人”的精神生活, 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通过加强对社区规划的管理, 建设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紧密结合的、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社区, 既能促进社区发展, 使居民生活状态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又能使居民的自尊和自由得以充分的实现。

二、我国社区规划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虽然我国的社区规划起步晚, 但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加强了对社区规划中的“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在规划过程中贯穿着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改善社区环境为主的设计, 这的确是社区规划的一大进步。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 一些政府领导人以及规划师在利益驱使下, 打着社区规划的旗帜, 做出与规划本质相背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特别是由于社区居民对规划的社会性认识还不到位、政府监管中出现“缺位、错位、越位”、以及城市人口的聚集性, 空间有限, 加之长期以来历史积累的原因, 使社区规划受到很大制约。在社区的规范过程中, 一些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娱乐设施, 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真正建立起来, 甚至有的还没有被纳入社区规划之中, 使社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造成当前社区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缺乏对社区规划预见性

我国城市社区组织虽然正在经历行政化向市场化改革的过程, 但由于整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迟缓, 使改革迟迟未能达到实质性的突破, 而政府职能的转变也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目前我国社区规划主要还是实行一种政府主导行为, 政府掌制着社区太多的规划权, 居民缺乏参与的规划意识。政府在进行社区规划时, 往往把社区建设当成自己追求政绩的垫脚石。由于受短期利益的影响, 难以做到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空间, 从而使社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限制。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政府领导人长期偏重经济建设的片面发展道路, 在社区规划中注重社区设施和社区的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 而忽视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软件的建设。

(二) 社区规划工作队伍薄弱, 素质较差, 难以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

社区规划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管理, 需要一批长期注力于社区规划的高素质的专职工作者, 良好的社区规划队伍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规划师, 由于受知识结构的影响, 他们看待社区问题的视野不是很开阔, 在实践中一直只注重城市规划的整体发展, 却忽略了社区规划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社区发展的专职规划工作者很少, 而且业务水平也不高, 部分社区规划工作者对社区规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有的甚至仅仅把社区规划工作看作是一种谋生手段, 在规划过程中容易受到开发商利益的影响, 以至难于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 社区规划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我国社区规划理论的时间还不长, 长期以来在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往往是由长官说了算, 他们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 看不到社区规划工作的长远性和重要性, 缺乏科学制定社区规划的观念, 于是在社区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 社区规划工作难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规划工作缺少透明性, 社区居民缺乏对规划的了解, 使得在社区规划中不按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 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案件不断出现。不少社区的规划质量水平较差, 难以适应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指导社区中的各项建设, 导致社区规划的运行缺乏良好、有序的制度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规划的深入开展。

(四) 社区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严重不足。

社区规划的出发点是基层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所要实现的是社区绝大多数居民的利益要求, 因此在规划中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区规划中, 存在着单位参与以及自上而下的规划手段问题, 这种“单位参与意识”阻碍了居民在社区中参与意识的发展, 致使其对社区规划的认识和参与不足。同时,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能错位与行政化的社区管理方式, 社区规划的行政性色彩浓厚, 使居民的参与机会严重不足, 社区居民的参与力量也极为薄弱, 不仅在参与渠道上缺乏合理的机制, 在法律和制度上也缺乏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社区规划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 进一步健全社区规划管理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 使社区建设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针对我国社区规划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社区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社区法律、法规的制定:一是应重视加强社区规划的立法工作, 使社区规划建设“有法可依”。国家立法机关应该根据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 尽快制定或修订社区规划专门的法律、法规, 并增强其操作性力度。二是加大对社区规划工作者贪污的监督, 严惩社区规划中的腐败分子, 杜绝规划工作者为不顾社区居民利益为开发商服务的现象, 严格贯彻执行违法必究。

(二) 政府加快职能转变, 加强对社区规划的前瞻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要不断强化自己,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把哪些不该自己管、管不好的事情转交给社区。要认识到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强,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把社区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总体发展的体系, 无论是公共空间等硬件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还是社区活动等软件项目的规划与发展都要从规划的现实条件出发。政府要有一种前瞻性的规划魄力, 在制定社区规划方案时, 要面向未来, 不能仅局限于社区发展的现状, 既要考虑到未来社区人的结构、素质、规模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又要考虑这些变化所引起的居民对社区生活新的需求和期望, 前瞻性的规划十年不过时, 百年也可以用, 为社区长远发展和建设留下足够的空间。

(三) 社区规划管理应积极倡导公众参与

社区规划本身是一种社会运动, 同时也是一种政府管制行为, 但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过程, 绝不是政府独家能够包揽的, 在社区规划的管理过程中, 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 他们应该拥有更多的社区发言权, 他们的广泛参与是社区规划的生命力, 是实现社区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加强社区规划的管理, 使规划的过程从“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强制式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推进, 使规划方法从单元的、线性的、理性决定转变为多元的、竞争的、多层次的综合。我国在社区规划管理中通过引入公共参与机制, 要立足我国社区发展实际, 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机制, 实现“自治”与“善治”相结合。

(四) 培养新时期社区规划师, 加强对社区规划师的监督管理

社区规划师是致力于社区管理、更新和复兴等事项的管理型规划人员, 也是城市街道机构的政府规划师。社区规划师的职业目标是在不侵犯其他社区发展机遇, 不妨碍城市整体利益的基础上, 为本社区建设谋求长远利益和最大利益。社区规划师进行社区研究和公共政策制定时, 必须提供可靠和真实的材料, 社区规划师不仅要有公益心、公正心外, 还应具备劝说、谈判、协调、综合等技能, 以便能达成社区共识, 创造有归属感、人情味和富有活力的社区。社区规划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杜绝在规划过程中发生腐败现象的问题, 同时要动员社区的各种力量加强对社区规划师的监督管理。

总之, 我国的社区规划刚刚起步,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阻力, 它需要社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政府、规划师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在新时期加强对社区规划组织管理模式的深入探讨, 可使大部分社区建设少走弯路, 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步伐。

篇4: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

关键词 城市社区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32

新时期下,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在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中,自然、清新、绿色成为了新城市精神文明的代表和象征。社区园林作为城市园林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居住环境与生态型城市的向往和追求,是城市园林规划和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

1 城市社区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1.1 科学定位

想要充分实现社区园林的设计效果,科学定位是关键,只有准确定位才能有效体现社区园林的价值。社区园林主要面对的是社区居民,因此,园林景观要具有人情味、實用性和生活气息[1]。设计人员要掌握社区居民的职业、年龄等信息,开展人性化设计,景观细节要体现体贴、尊重等特点。

1.2 因地制宜

在社区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社区的地形地貌和现有条件进行设计,尽量不做大范围的改动,保持社区原有的自然风貌,将自然风景与园林景观充分融合,节约绿化资金。同时,设计人员还要考虑园林的生态特征,根据居民要求、地域特点合理搭配植物,最好选择具有当地地域特点的植物。

1.3 经济适用

园林设计要根据经济基础,在充分考虑社区绿化环境、绿化效果、绿化功能的同时,还要结合社区的经济条件。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节约园林施工成本,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最大的社会效果。

1.4 布局合理

社区园林景观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和舒服的居住环境。因此,园林布局一定要合理科学,与周围环境充分融合,体现园林的生态效益及布局美观。首先,园路设计要充分考虑社区生产和通行的要求,与园林整体风格协调;其次,园林布局要与社区整体建筑风格搭配,实现园林绿化的和谐统一。

2 绿化施工管理要点

2.1 绿地整理

绿地整理并不是简单地拔掉杂草、清掉垃圾,其重要性是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确保植物的根部充分吸收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的活力。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大型碾压机械,保证土壤厚度[2]。其次,在施工中还要保证土壤的硬度,确保绿地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再次,要保证绿地的透水性和排水性,在整地过程中,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最后,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一定要合理控制土壤的pH值,根据植物的喜好调整pH值。

2.2 植物配置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重其结构层次,采取草、灌木、乔木的组合,且以乔木为主。施工人员要合理控制乔木目的,为园林的花草、灌木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掌握植物特性,在社区光照较弱的地方,选用一些耐阴植物。当前,我国社区园林绿化主要采用的耐阴植物有九里香、米兰、三尖杉、罗汉松和长叶竹柏等。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植物的季节性和品种多样性,避免出现雷同或单调的情况,做好四季景观分明,让居民体会到自然的气象万千和无限生机。

2.3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与种植成活率、设计要求、园林效果具有直接关系,因此,一定要做好苗木的验收工作,保证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完整、树冠均匀,没有严重的病虫害。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检查供苗方的植物检疫证书,如果发现植物土球、直径、高度、冠幅等不符合要求,要杜绝使用,一律退回。

2.4 植物种植

在植物种植施工环节中,要根据园林预算、植物习性、地下水位等具体情况,调整植物栽植深度,运用合理的种植技术,保证种植成活率[3]。同时,还要注重观察植物形状,保证植物处于最佳观赏角度,注重植物与周边环境、植物与植物的关系,对于易倒伏的植物,要采取支撑措施。在种植完成后,要根据艺术要求和植物特性做好修剪工作,剪去病虫枝、枯枝,减少植物水分流失。

2.5 铺设草坪

无论是播草种还是铺草块,在植物栽种后,要进行重新整平,不能出现低洼以及高突的情况。在撒播草籽之前,要均匀搅拌,避免出现出苗不均以及分布不均的情况。在铺设草块的过程中,要将 土壤和草块紧密连接在一起,边铺设边拍实,全部铺设好后,再运用相关工具压实。

2.6 扩大绿地面积

在社区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绿化面积达到社区面积的40%以上,合理利用社区空间,确保绿化质量。虽然社区园林绿化程度不能通过数字直接体现,但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一定要注重绿化的质量和面积,设计人员要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绿化面积。

2.7 重视景观效果

为了保证景观效果,设计人员一定要谨慎考虑园林景观和植物的搭配,进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观赏效果的园林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社区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例如根据社区的实际面积,分析植物的碳氧能力,进而合理配置植物,取得良好的园林生态效益。

2.8 合理设计建筑布局

在绿化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设计建筑布局,实现绿化和建筑的协调统一,首先,要考虑建筑布局和园林环境的关系,针对设计要求,合理分布建筑和绿化地带;其次,要结合园林景观要求,将绿化功能和建筑功能充分结合,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社区园林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在社区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城市的生态特点、当地的文化特色,充分体现设计理念,合理控制绿化施工管理要点,为居民提供休闲、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平.基于城市园林园路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分析思考[J].四川建材,2010,36(2):205-207.

[2]娄雪华,胡春久.现代城市园林绿地中园路的设计与施工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8(9):146-148.

[3]樊凤杰,樊传庆,赵国敏,等.园林园路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的研究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3.

篇5:自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自强社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两法一条例”,坚持走法制化、系统化、社会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紧密结合,继续巩固和加强基础建设,完善保护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扩大社会影响。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四进社区”,全方位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深入。

1、“法律服务进社区”贴近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际,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制信息、法制文艺和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活跃社区普法的内容和形式,激发群众的学法热情,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2、“法律服务进社区”重点抓好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在社区中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搞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以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依托,以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阵地,充分发挥社区内人力资源优势,开办家长学校,开设青少年法制专题讲座等,保证青少年在社区内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篇6: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

一、加强领导

健全完善社区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应当前社区发展新形势,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一年多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村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一)在社区班子换届过程中,通过宣传引导,计划为今后三年推进我社区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奠定基础。在选举中民政局与组织部始终民主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推选了一些热心于社区事务发展、群众公认度高、善于发挥作用的优秀人员进入委员会;另一方面通过提倡和引导党员依法推选为居民代表,使居民代表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和民主性。

(二)居民委员会意识到民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任务,是事关本社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三)换届结束后按照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并代表居民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开展工作,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制度。

1、完善了公开的内容,除了财务、、党务等固定公开的内容外,根据我社区实际,及时调整公开的内容,如社区居民土地转让金,集体资产发包等情况,都纳入公开的内容 ;

2、规范了社区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形式上除了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根据本社区的实际,利用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开公栏。

(二)进一步规范了民主决策机制。换届后对上任的两委班子成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1、推进社区民主决策,实行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落实了重大事项向党委政府报告制度,便于党委、政府加强督促和指导;

2、落实了社区事务需经居民代表民主决策,由居民委员会召集。

(三)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制度,格化

通过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权力下移,还权于民,由过去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变成了群众参与,集体决策,保证了村民的权利,调动了民主管理积极性,居民对村里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多功能活动室等文化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空间。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组建了社区治安联防队,有效地减少了偷、盗、抢现象,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

(三)加强督察、总结提高

推进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通过检查、督促、完善的方法,才能逐步规范民主法治村建设。同时要经常接受上级的检查、监督,督促两委班子提高对社区公开和民主管理认识,促进社区干部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转变以往的为难想法,深刻认识到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改善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巩固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成果。同时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西枳沟社区还设立了专门的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完善了监督举报的有效途径。西枳沟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紧紧围绕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不断推进和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把社区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篇7: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选取在该社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0名以及本地儿童200名为研究对象, 所有儿童的年龄均≤7岁, 200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中, 男120名, 女80名;随父母经商100名, 随父母打工者60名, 因其他原因来此地的有40名。本地儿童中有男孩110名, 女孩90名。流动人口儿童以及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 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00名该地儿童以及200名流动人口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免疫规划调查, 首先应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情况, 包括出生年、月、日, 是否存在预防接种记录, 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等情况, 了解儿童家长对计划疫苗接种的知晓程度。了解该地儿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五苗”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的单苗接种情况及全苗覆盖情况, 仔细分析、探讨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1.3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18.00软件对所有查实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χ2检验, 接种率=疫苗实际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

2 结果

外来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较强, 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计划知晓率较低, 基层防疫医生服务不周等因素是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 (98%) 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30%) , 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 (100%) 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52%) , 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该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 (98%) 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儿童 (50%) , 见表1。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问题

由于流动儿童居无定所, 与该地常驻儿童相比, 教育、经济、文化等背景相对复杂, 导致社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工作一直是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瓶颈。根据该次调差研究结果, 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 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以及“五苗”覆盖率均明显低于该地常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该地儿童免疫接种率高出10~26个百分点, 与张凤玉等[5]对流动人口儿童接种率的研究结果相似。根据分析, 影响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1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意识淡薄

由于大部分的流动儿童家长主要来自外省的农村或偏僻山区, 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下, 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 家长平时大部分的精心都在为家庭的温饱问题而奔波, 很少留意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 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不够。其次由于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异地生活, 儿童家长对现居住地防疫部门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并不熟悉, 有的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长期在外打工, 而且居无定所, 觉得没有必要建卡、接种疫苗。

3.1.2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工作较繁重, 免疫计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 加上投资经费不足, 工作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部分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由于社会责任感缺乏, 并没有经常性的进行走访了解流动人口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 及时查漏补种, 导致很多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建证, 进而导致疫苗接种率较低。

3.1.3 流动人口儿童自身的性质

由于流动儿童的居住时间较短, 流动性较大, 很多接种通知会因为频繁的流动而流失, 导致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 难以实施长期规范的计划免疫管理机制。

3.2 加强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于洋等人[6]对该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经过2年多的努力, 该地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已高达90%, 相较罗田发等人[8]在2009年对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中“五苗”接种率, 高出10个百分点。经过该次对社区流动人口童儿免疫规划管理的研究, 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的体会。

3.2.1 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

正确的思想是规范行为的前提, 可以定期在社区开展计划免疫知识讲座, 仔细讲解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让家长明确计划免疫的最终受益者是儿童, 讲解计划免疫的接种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同时应该加大对儿童计划免疫规划的宣传力度, 以“进社区”、“进户”、“进外口办”以及“进报纸”等“四进”为载体扩展免疫规划的覆盖面, 进而提高流动人口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同时由于流动人群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免疫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提醒儿童家长之间相互通知, 并免费为所有的适龄儿童家长免费发放预防接种通知。

3.2.2 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目前, 很多社区对于外来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报告仅仅包括儿童的出生年月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内容, 信息报告比较单一, 导致经常出现流动儿童联系不上的现象, 不便于掌握流动儿童的动向, 应尽量将流动儿童的信息报告综合化, 国家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 根据不同地区社区外来流动儿童的情况成立相关的流动儿童管理小组, 并将职责落实到居委会以及当地派出所等片区管理部门, 居委会以及派出所应定期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方式来掌握本辖区外来流动儿童的动态, 并将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整理、汇报, 以便政府及免疫工作单位制定当地适宜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同时应该不定期的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小学、幼儿园进行集体接种的计划免疫活动, 每周指派专人深入流动儿童密集地区调查流动儿童的状况, 建立完善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卡的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 尽量避免接种的漏接状况。

3.2.3 应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办证管理

为了提高社区外来人口计划免疫建卡率, 社区工作者应积极鼓励辖区内流动儿童家长当当地的防疫部门办理免疫规划接种卡, 同时应建立完整、全面的档案信息以便日后查阅,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将每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建立独立的信息账户, 并及时输入信息管理系统。预防接种部门应定期走访社区, 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流动儿童接种情况, 便于预防接种人员定期核实, 并更新接种信息, 一旦发现有漏种现象, 应及时上门补种。

3.2.4 提高接种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接种的医务人员是最直接的执行者, 首先应加强整个计划免疫队伍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多与流动儿童家长多交流、沟通。对于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不仅应要求充分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 同时应该随时了解工作的进展,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定期开展上门接种、拉网式接种等多种免疫服务形式。

综上所述, 一直以来, 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是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免疫规划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管理以基本投射点, 总结出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以及流动人口儿童特有的性质是导致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 应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 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 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 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制度, 努力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服务质量, 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摘要:目的 分析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选取该社区8周岁以下的200名流动儿童以及200名该地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 (98%) 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30%) , 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 (100%) 明显高于流动儿童 (52%) 。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教育是提高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宝永, 陈英, 李斌.疫情报告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1, 10 (3) :228-229.

[2]刘庆山.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医药, 2012, 44 (3) :1710-1711.

[3]万春, 吴菊芳.上海市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院, 2011, 19 (5) :23.

[4]温丽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状况分析及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5 (3) :48-49.

[5]张凤玉, 王玉霞.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5) :763-765.

[6]于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3 (11) :214-215.

[7]艾卫旗, 白洁.陕西省子洲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初探[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10, 12 (4) :314-31.

篇8: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

【关键词】O2O;网络社区;管理;软件

1.开发背景

O2O电子商务模式是最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商业模式。其本质特征在于商家通过线上(Online)的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介绍,营销策略等相关信息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页面浏览,商品筛选,在线体验,网络支付等方式完成在线商品订购与汇款,而在线下(Offline)进行具体的消费验证及体验,把网络上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线下的物流和商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模式形式灵活,既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也能够借助于网络平台提高商家的知名度,实现互惠双赢的目标。正因为这种模式形式新颖,操作性强,这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的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为562.3亿元,2012年达到986.8亿元,增长率为75.5%。预计到2015年,中国O2O将达到4188.5亿元的市场规模。[1]

但是,O2O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如下:

1)商业界对于o2o的电子商务模式认识不足,采用o2o模式的商家较少。许多商家与客户容易将它与B2B,C2C,B2C模式相混淆,未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它的潜力与发展前途。

2)o2o未能深入到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影响力不大。许多城市本地的O2O应用都未能与各生活小区的居民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未能建成业主,物业,商家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无法充分地发挥出O2O商业模式的潜力。

3)未能真正地实现实名制,网上交易面临风险。只有所有注册用户都经过实名认证,将现实生活中的社区搬移到网络上来,让大家都能够在真实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交易,这样才能确保交易的真实性。

4)缺乏o2o 的开发平台。各个O2O运营商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造成很大的资源损耗。迫切需要开发一套普适性的O2O系统将不同公司的O2O应用整合起来,依托与该平台进行运营开发,实现商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2.开发思路

1)所有注册的用户必须确保自己的注册信息真实可信,只有通过实名验证后的用户才可以使用系统的全部功能。

2)本系统依托于居民生活小区的发展,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实名制网络论坛的方式,实现业主,物业管理者和商家三方的交易互动。在论坛的基础上,允许用户建立自己个性化的个人站点,发布商业化的讯息与网上支付体系。

3)在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动方式上,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发布――选购”的方式,也引入了“推送――响应”的方式。除传统的网站交易功能之外,本系统还允许消费者将自己的需求发送给系统,由系统进行识别确认之后,转发给能够提供商品与服务的商家。再由商家来主动地联系客户。

4)系统规模较大,内容繁多,可以边建边运维,边改良,边产生经济收益。首先建立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o2o运作平台,从满足业主的基本生活需求入手,从在线缴费,在线买菜等生活必需功能着手,逐步地建立以社区生活为服务对象的全方位的电子商务体系。

3.系统用例详解

(图1:实名制互动网络社区用例图)

本系统提供给四种类型的用户使用:“业主”,“物业管理者”,“商家”,“游客”。这四种类型的详细说明如下:

1)业主:居住于特定的小区,且拥有房产所有权的用户,是系统服务的主体。可以申请在本系统中进行注册,注册时需要提供本人真实身份信息,由系统管理人员进行验证核实之后,分配唯一的身份标识号。业主凭借该身份标识号登录系统。同时可对个人的数据进行维护。登录论坛之后,业主可以发表自己的帖子,也可以浏览或回复其他用户发表的帖子。亦可直接访问物业管理公司与商家的站点,通过浏览网站上的信息来了解物业管理与商品交易的最新信息,同时能够在网页上预览自己心仪的服务或商品信息并下单支付。业主还能够在系统中建立自己的个性化的个人网站,作为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同时,系统还支持业主将自己的需求信息推送给其他相关的用户,联系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2)物业管理者:小区物业的管理企业,负责小区的运维。由系统管理人员进行认证核实之后,分配唯一的物业管理者身份认证号。物业管理公司凭借此身份认证号登录系统。可以在系统里开设自己的站点,提供管理服务的相关功能,满足业主网上办公的要求。也可以凭借身份认证号登录论坛,在论坛里通过发贴回帖的功能来与自己所属的业主进行交流互动。向业主传送物业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与政策。可以浏览属下的各个小区的业主信息,以及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家信息。可以通过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公示,也可以推送的方式进行精准信息推送。而所有与社区管理相关的商家,都可以与物业管理公司取得联系,通过本系统可以实现。能够通过本系统接受业主的代办需求,如代缴话费、水电费,煤气费等。并能够将代办的结果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用户。

3)商家:向系统管理部门提供真实详尽的个人资料,分配给唯一的商家身份验证号之后,商家可以通过该唯一的身份验证号登录系统。可以在系统中建立网店,能够发布商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系统在相应的措施,也可以在论坛里发布自己的商业信息,能够浏览及回复其他用户的帖子信息。浏览业主与物业管理者的站点,从中获得相关信息,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求最大的销售业绩。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实现在线交易的功能,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完成所有的交易活动。并将自己的促销商品或打折信息推送至需要的消费者手中,实现精准营销。

4)游客:对虚拟社区或对小区O2O模式感兴趣訪问者,通常不会参与在线交易的活动,但有可能注册成为社区的一员。在系统中为这种游客设置专门的页面,向他们介绍本系统的核心理念。提供比较完备的小区信息资料,以供浏览阅读。

4.应用前景分析

1)有利于小区业主,物业管理方及商家的联系和沟通

在当前小区的管理活动中,由于缺乏一个信息交流与商品消费的开放性平台,致使小区业主,物业管理及相关商家三方的联系不方便。而当该项目顺利实施之后,将极大地改变小区的商业生态,为上述三方提供极大的便利。极大地节约了交易成本,实现三方的互利互赢。

2)提高小区业主的日常事务处理能力。

小区业主的日常事务实际上也是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内容,包括物业相关费用的缴纳,物业维护,食材的收集,日用品的消费,家政服务,物流快递,休闲娱乐等。本系统将极大地提高小区业主的日常事务处理能力。

3)便于物业管理者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 物业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分为“常规公共服务”,“针对性专项服务”,“委托性特约服务”这三大部分,这些工作都可以在本系统内完成。节省了物业管理公司的交易费用。

4)便于商家在线进行产品推广与营销。商家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商品与服务的信息,或利用推送系统精准定位地传达给小区中所有的相关业主,同时也能够让用户真正地享用到便捷周到的商业服务。

参考文献:

[1]http://www.ebrun.com/20121103/60015.shtml.

[2]http://finance.qq.com /a/20150122/013180.htm.

[3]http://w w w.199it.com /archives/187745.htm l.

[4]PaulTim m ers.BusinessM odelsforElectronicM arkets[J].Jo-urn alonElectronicM arkets,1998,8(2):3-8.

[5]安翊乙,牟援朝.影响 B2C 电子商务顾客信任的卖方因素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0):139-143.

[6]孙建昆.线下到线上:另一种 O 2O 的思考[J].互联网周刊,2011.

[7]http://tech.qq.com /zt2014/txw d/index.htm.

篇9:自强社区民主管理规划总结

关键词: 园林规划 应用型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园林规划》课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程计划安排中置于第七学期,54学时。在开设本课程前,学生学习了《测量学》、《生态学》、《工程制图学》、《城市规划原理》,为学习《园林规划》课程打下了一定基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型的专业[1],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即“0705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可授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开始,各高校以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基础,调整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新调整的专业名称可以解读为“基于人文地理学科背景的城乡规划管理”,重点是城乡规划管理。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确定城市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新专业的职业方向,并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将就该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要点,结合自身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及今后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相关类似的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

1.课程性质

园林规划主要根据实用和审美的需要,应用性很强,讲述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园林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够从事常见绿地方案的规划设计[2]。本课程目前按54节课时安排,其中44课时用于课程理论的讲授,10课时用于课内实践。

2.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有:园林的基础知识,不同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及表达。其中基础部分包括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及艺术特征、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街道与广场绿地设计、医院、工厂、学校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等[3]。

3.教学要点

园林的组成要素及艺术分析是《园林规划》的前部分内容,分别介绍园林景观中软质景观及硬质景观,其中软质景观主要包括植物、地形和山水,硬质景观包括园路与铺装、园林小品、园林建筑。同时在结合世界三大造园系统的园林史的基础上,介绍不同风格的古典园林方案和现代园林方案。此外,不同类型绿地的读图与识图是设计的基础,在基础之上,教授不同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并着重公园、居住区及道路绿地讲解,辅以任务书形式给同学们布置方案任务。最后园林植物的配置在不同的绿地设计中应有不同体现,合理布置不同的园林植物及种类。

4.课内实践

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以讲解与案例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讲解:园林造景的基本艺术手法,其中包括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地形地貌、水体、园路与园桥、园林建筑及小品等造园要素的规划应用,城市公园设居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街道与广场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医院、工厂、学校绿地设计。前期的园林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图片案例的形式进行讲授,在专题规划设计中,以老师教授与同学们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一些方案的制作。主要针对小型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以任务书的形式让同学们完成方案的制订,可以通过手绘或者计算机软件形式进行表达。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非园林专业的《园林规划》教材的选择及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教材不少,但是适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的教材较少。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同学,其对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园林植物的认知没有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在选择教材时,选择了相对较为完整的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作为教材。基于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笼统,特别在针对各项绿地规划设计时不够全面,教学深度不足,讲课时间有限,只能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知识的补充,学生很难与园林专业方向学生或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生相比较,不能独立完成完整的方案。

2.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习内容相对宽泛,包括地理类课程、环境类课程及规划类课程,《园林规划》开设学期为第7学期,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目的性认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仅为了学分完成课程的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模式传统和单一

《园林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整体的配套课程衔接不够,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强,主要通过多媒体口述的形式教授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相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课程优势,达不到教学目的。此外,方案的设计需要学生的团队合作、讨论与协作,目前的教学模式无法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动手和思考能力。

三、对于教学优化的建议

《园林规划》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开课时间主要在第7学期,课程之初对园林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课程内容主要为城乡规划设计做补充,鉴于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承接部分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课程的基础上,景观规划为我院该专业的一个方向,所以《园林规划》为其重要课程,在总结该课程的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发挥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优势,为该专业同学就业提供一个方向。

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点,笔者认为景观规划方向学生的《园林规划》课的改革,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前期课程的配套学习,如: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配置。

(2)结合相关软件,如CAD、Photoshop,Sketchup软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团队合作、讨论形式完成独立方案的设计。

(3)搜集国内外的优秀“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为同学们开阔眼界,为其创新思维提供基础。

(4)与池州市规划设计院合作,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们看到身边的方案。

(5)方案讨论与讲解。不同小组的同学在能独立完成方案任务的同时,还能表达,并对不同方案提出不同见解,增加探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发挥该课程的优势及教学目的,学生的技能培养是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2(7-8):80-81.

[2]赵清祝.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71-72.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希望,就这样生长作文下一篇:期末考试前国旗下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