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语文教案

2024-07-02

《比尾巴》语文教案(共8篇)

篇1:《比尾巴》语文教案

知识、能力目标: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寓意。

2、发挥自主学习功能,培养阅读能力。

3、结合课文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狼和山羊几次对话的意思,从而认识狼的本性,弄清老山羊是怎样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过程:

一、辨别狼、狗,引入课题。

l、上课前,老师先对大家进行一个小测验。(多媒体出示狼、狗图)你们能把这两种动物进行对比并向大家进行介绍吗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狼和狗的相同点、不同点,并板书狗会摇尾巴,而狠喜欢吃羊,狼是羊的敌人。

2、可是,有一只狼却学着狗的样子摇起尾巴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多媒体演示狼摇尾巴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会摇尾巴的狼(完成课题板书)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l、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自由读课文,思考:狼是怎样的狗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l、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比较句子①狼掉进陷防里,爬不出来。

②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这个时候,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希望得救)

2、一只老山羊从这里路过,你们想狼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狼的动作、语言。

老师不明白了,刚才我们不是说狼是羊的敌人吗为什么又称羊是好朋友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板书)指名读狼的这句话。

3、狼的真面目是怎样的呢(创设情境,一名男生扮狼出场。)

刚才狼说的就是它和羊的第五次对话。(电脑显示第一次和第五次对话进行对比)这两句话分别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指名读,齐读。

4、狼是怎样编造谎言来骗老山羊的(装狗)狼几次说到自己是狗找出相应的句子划出来并指名分句朗读。

5、这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不说出来的我们先来看第一次。

(板书:问)狼是怎么回答的(电脑显示)齐读这一段。这一段从哪两个方面对狼进行了描写(神态、语言)

狼的神态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装出这副模样(板书:假装)

狼的话中哪些词句能说明它的狡猾和虚假?

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造句。(相机提出)

你觉得这话该怎么读请注意标点。(一个问号,三个叹号。)

分句读,齐读。

6、狼第二次说自己是狗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狼又是怎样说的

请大家自学这一部分。(二、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讨论。)

指名分角色读,并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有两位同学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狼第三次说自己是狗这一部分,还特地遍了一个小节目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学

要求:仔细听,认真看,回答几个问题。

生1:我是狼,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三次说自己是狗的我使出的最后一招是什么刚才我那些地方读得好,那些读得不好的的确确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造句。

生2:我是老山羊,当我看到狼的硬尾巴是,心里明白了什么朗读。

生l、2: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我们提问。

8、狼会有什么结局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老山羊最后说的话。)

四、总结课文,理解寓意。

l、狼的表现有什么特点(板书:善于伪装)

老山羊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识破它的(板书:善于识破)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狼一样善于伪装的人那我们应怎样对待

3、续编故事。(可以安排在第二课时)

篇2:《比尾巴》语文教案

师:它叫小壁虎,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征?

生:它有四条腿。

生:它还有一条小尾巴。

生: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叫它小壁虎吗?

生:因为它能在墙壁上爬。

师:真聪明,它脚趾有吸盘,可以附在天花和墙壁上爬行,经常在夜间出来吃蚊子、苍蝇、蛾子等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它的尾巴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

师;(板书课题)

(课件提问:小壁虎怎么了?说说它先后都向谁借尾巴了?后来怎么有尾巴了?)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思考以上几个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生:小壁虎的尾巴被一条蛇咬住了,它一挣,尾巴断了,它逃走了。

生:它很难过,向小鱼、老牛、小燕子去借尾巴。

师;(板书:小鱼老牛小燕子)

生: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它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小鱼的尾巴借给它了吗?为什么?

(课件展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图片)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它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边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生:它很难过。

生:它很害怕。

师:谁会读小壁虎说的话呢?

生:(读课文,停顿稍差,重音稍差)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小壁虎难过,害怕的`样子了,但他读得重音不够。

师;什么地方应该读重音呢?

生:借给我要读重一些。

师:说得好!还有吗?

生:这句话要有停顿,从借给我后停顿一下就更好了。

师:你愿意读一下吗?

生: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小壁虎难过的语气。

生:他读得很好听。

生:他读得很生动。

生:我也能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自己练一练好吗?

生:(同桌同学互相读、互相评)

师: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如果你是小壁虎,你会怎样想?怎么做?大家练一练,表演一下好吗?

生:哎呀!我的尾巴断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咦,那是小鱼姐姐吗?小鱼姐姐,我的尾巴断了,把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我得借一条尾巴,哎,那不是小鱼姐姐吗?小鱼姐姐,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我想起来了,小鱼姐姐有尾巴呀!我去找小鱼姐姐借尾巴,太好了,小鱼姐姐在哪?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小鱼姐姐的尾巴也许有用吧,我去找他借吧,小鱼姐姐在那游泳呢。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好吗?

生:谁有尾巴呢?那不是小鱼姐姐吗?对了,她有尾巴呀!我找她商量商量,把她的尾巴借来好了。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同学们们想象里很丰富,表演得真好。小鱼的尾巴能借给小壁虎吗?为什么?在书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生:咳!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生:小鱼的尾巴不能借给小壁虎,因为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呢。

生:对不起,小壁虎,我的尾巴用来拨水呢,不能借给你

生:小壁虎,我的尾巴也有用呀,我要用它拨水呢。

生:没有尾巴,我就不能游泳了。

生:小鱼姐姐的尾巴不能借给小壁湖虎,因为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这样她才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呀。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同学们互相练习,将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的对话读一读,好不好?

篇3:《比尾巴》语文教案

1.认识12个生字, 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培养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话比赛, 入课题

1.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 最爱比赛了!因为比赛最能看出我们的聪明才智。不过, 不仅我们人类爱比赛, 小动物们也常常举行比赛。今天, 大森林里就举行了一场有趣的比赛———比尾巴。 (课件出示画面)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轻声)

3.以前见过这三个字吗?分别在哪儿见过?

4.这堂课小动物们要相互比比尾巴, 那小朋友们之间要比什么呢?

小朋友真棒, 那么我们就分小组好好地来比一比。 (根据回答, 教师板画:眼睛、嘴、问好、耳、动脑筋等可爱图像, 并贴出小组的序号。)

(点评: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在导入环节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又将课文中学生所熟识的比赛与课文内容及学生课堂的常规教育, 自然地融为一体, 为本课的教学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 在学生不断地求得比赛胜利的过程中,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读正确, 求流利

1.学生自由读。

比比我们谁的眼睛最亮, 能把字的样子、字的读音看清, 把每一个字音读对, 读准。 (教师巡视, 表扬指导鼓励, 为认真读书的小组贴上“眼睛”、“嘴巴”等可爱的图片。)

2.指名学生读。

(1) 比一比, 谁最会听, 听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谁最会动脑筋学, 学会读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2) 逐段读, 正音。 (朗读的重难点处随机分别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同时, 教师表扬鼓励, 为认真听、努力学或有所进步的学生在其小组中贴上“耳朵”、“嘴巴”、“动脑筋”等可爱图片。)

(点评:良好的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是需要我们教师一步步培养与引导的。因为比赛, 对读, 谁都不敢懈怠;因为比赛, 对读, 谁都字字入耳;因为比赛, 对读, 谁都努力上进;更因为比赛, 对读, 谁都不辞辛劳、趣味盎然。)

三、读出疑, 悟出趣

1.提出问题, 读好句子。

大家学得真认真, 看, 每个小组的成绩越来越好了。知道吗?我们读到现在, 比到现在的同时, 小动物们也在进行着紧张的比赛, 而且, 他们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想知道吗?你自己问问吧!

(1) (课件出示1、3自然段) 自由读。

(2) 读着读着, 这几个句子, 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谁的尾巴”和“?”

小朋友眼睛真亮!谁能读好这相同的四个字吗?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的”的轻声读法。

(3) 这六个句子, 你最想问哪句, 就问吧!比比谁问得最好, 小问号正等着到你的小组做客呢!

指名读, 进行朗读指导和鼓励, 随机为学生贴出“?”的可爱图片。

引导学生用动作, 读出字意, 读出好奇。读得好, 教师悄悄告诉答案。

2.解决问题, 读好句子。

我们班小朋友太能干了, 每一个小组的成绩又进步了。但如果会问, 还会自己找到答案, 那你们就是最聪明的孩子了!

(1) (课件出示2、4自然段。) 自由读。

你又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______的尾巴”和“。”

(2) (课件画出各句中相同的词语) 画线的词语能读好吗?注意把“的”读好。

开火车读。正音。

(3) 谁能用最好听的声音把答案读给大家听?老师可以奖励你一张小巧嘴。你最想读哪句, 就读哪句。

(4) 朗读指导。通过教师提示问, 学生问, 自问自答, 指导朗读突出“谁”。并结合课件中的画面, 引导读出小动物的可爱、有趣。

3.感情朗读, 感悟全文。

谁会三个一起问, 一起答。先后出示1、2, 3、4自然段, 分别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分读。

(点评:这一环节, 从学生连轻声“的”都读得不太理想, 到最后读得有滋有味, 仅仅只花了短短十八分钟的时间。学生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四、玩游戏, 巧识字

1.小朋友真能干, 学得非常认真, 得到了那么多的小礼物。小礼物们可喜欢你了, 背后还藏着礼物呢。想不想看看它们? (学生上台拿礼物)

2.偏旁、拼音及生字宝宝们很想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小动物的小尾巴不见了, 你能不能用今天你从书上读懂的知识, 帮帮他们找一找朋友, 画一画尾巴吗?

3.教师播放《比尾巴》歌曲。小组活动, 组长分工, 拼字, 加尾巴。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12个生字)

4.汇报反馈。

(1) 教师随机指导识记字形, 指导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识记。

(2) 教师就学生所画的尾巴与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教正。

(点评: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前面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再通过游戏与小组合作进行识字, 既避免了识字的单调乏味, 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又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与热情。)

五、激情感, 妙延伸

1.到现在, 我们跟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宝宝, 还有小动物们玩了一节课, 下课后、回家后, 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2.课后延伸, 自主作业: (带“★”为选做题, “……”提示可自己另外选择其他作业。

为他们做点什么:

1.把课文读给你喜欢的人听。

2.用自己的方式和生字宝宝交朋友。

★3.为丢了尾巴的小动物画一画尾巴。

……

篇4:《比尾巴》教学反思

[关键词]创设情境 图文结合 拓宽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3

《比尾巴》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对话形式的儿歌,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形式的课文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学习课文的写作方式。儿歌共四节,有问有答,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文中的插图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从视觉上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和细心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的兴趣。

《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认识并熟读生字的基础上,顺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用心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的兴趣。这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要学生认识教材要求学习的八个生字,并能流利地朗诵课文。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文中问句的意思,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学生富有童心童趣,关爱小动物,所以对动物尾巴的描写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分别是情境法、直观法、以读代讲法,充分利用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有效运用感知、感觉的方式,并以感情作为基础,把朗诵的训练作为主线,充分地引导学生朗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通过看、比、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课文。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空间,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

一年级学生还处于爱玩爱闹的年龄层,在课堂上会出现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那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学生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这样导入课题:“今天,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来到我们身边,它们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比什么呢?请大家看大屏幕。”一开课,学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创设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情感和现实环境结合起来,进而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并将个性充分地表现出来。

二、图文结合,自主识字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词“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指导学生学会简单的识字方法,并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能够有话就说,畅所欲言,使他们能自由地、自主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

“读”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儿歌语言的趣味。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齐读、表演读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充分地调动积极性,慢慢掌握语言的运用和感情的表达。表演读的方式,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拉近了他们与动物的距离,增强了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真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各样各式的练读,活跃了课堂,能让学生在自由的、有趣的环境中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

四、突破教材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教材中所列举的动物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小部分,在大千世界中,各种新奇的动物还有待学生去观察和发现。结合课文所学习的动物尾巴的知识,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更多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的方法有很多,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的建议有几个:一是让学生在家看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的节目;二是鼓励学生在周末与家人一起出游,到大自然中寻找动物的踪迹,了解动物的特点;三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有关动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频中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

五、创新板书

在课堂的学习中,一个好的板书对提高课堂质量至关重要。板书要做到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卡片,让学生把参加比尾巴的动物名称说出来,让学生认读这些动物词语,然后请学生上台把动物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另外,考虑到低段学生易忘的特点,我把动物尾巴的特点放在文本教学之后才板书,让学生以回忆的形式说出动物尾巴的特点再逐个板书,再一次复习巩固。

总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始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着眼于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需求并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从新课标的要求入手,了解新课标教材的教学理念,还要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和突破,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文学素质。

篇5:《比尾巴》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把”这个生字,认识提手旁。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

言表达。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你们愿意吗?)(提出学生的习惯要求:专心听、认真看、大声说)这些小动物它们比什么呢?(出示课题)老师写课题,学生边读边跟书空

二、出示文中的小动物,引导观察其尾巴。

三、复习生字、生词、句子

四、初读课文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参加他们的比赛吧。

1、听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新的标点符号)

2、认识问号,了解小问号表示疑问

五、理解课文。

1、带领学习1、2小节(1)老师范读第一小节(2)学生模仿读第1小节(3)教师指导读问句

(4)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理解“长”“短”“一把伞”相机教学反义词:长----短(学生做动作理解)

(5)师生问答对读(学生做动作)(6)让学生读一读1、2小节

2、指导书写“把”(1)齐拼读拼音。(2)认识“把”(观察字形、占格、笔顺)(3)认识提手旁(4)书写指导(5)送入田字格

学生书空、描红、写2个(展示学生作品)(6)口头扩词

3、学习第3、4小节(1)学生读第3小节(2)看图回答问题

理解“弯”“扁”“最好看” 相机教学反义词:弯----直

看图说说孔雀尾巴的颜色有(),有(),有(),还有()。所以最好看。(3)指导朗读

男女问答对读

(4)指导背诵(问答)

五、小结:

比赛结束后,小裁判们知道小动物们的尾巴各长什么样吗?(尾巴各不相同)

六、拓展:

1、看图试编儿歌(比尾巴)

2、游戏:猜尾巴

篇6:6.比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

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

个偏旁;会写“长、比”等

个字

和竖提

个笔画。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喜爱动物、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笔画“竖提”。(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几张有关动物的图片: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小朋友,上面的小动物你认识吗?

2.导入:说一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6比尾巴)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导入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尾巴

嘴巴

谁的谁家

长城

长江

长短

短了

把手

扫把

雨伞

打伞

白兔

兔子

(1-3)

(4-5)

最高

最好

公鸡

公共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短”,后鼻音“公”,平舌音“最

伞”,翘舌音“谁、长”等。)

②学习提手旁、八字头

个偏旁

“公”的偏旁是八字头,上面是个小八。容易和“伞”的人字头混淆。注意“伞”的偏旁是人字头。

“把”的偏旁是提手旁(扌),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和手有关。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字族识字:“把和巴”

找反义词:长——短

组词法:“巴、伞、兔”分别组词为:尾巴、雨伞、兔子

熟字相加的方法:“尾”是“尸+毛”;“谁”是“讠+隹”,“最”是“日+耳+又”。

(2)学习多音字:长(cháng

zhǎng)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谁的尾巴长?

这里的加点字“长”读“cháng”,意思是“长度大,与‘短’相对”,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意思是“生长、增加”,组词分别如下:

zhǎng(长大)(长高)

cháng(变长)(长处)

②读一读:

等他长(zhǎng)大了,腿就变长(cháng)了。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好看

有些像;像。本文指松鼠的尾

巴好像一把伞。

好像

看着舒服;美观。本文指孔雀的尾巴好看。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新词,鼓励学生多元识字,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为课文的学习扫清阅读的障碍。】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认识新的笔画“竖提”

(6-15)

师范写讲解:书写时,注意与“竖钩”的区别。(“竖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长”,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提略靠左,在竖中线上收笔。

“比”左窄右宽。短撇略高于短横。竖弯钩从竖中线写起,起笔略高于竖提的起笔。

“巴”横折收笔靠近竖中线。短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略上扬。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把”左窄右宽。“巴”要写得略小些,横折起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竖弯钩从竖中线起

笔。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指导细致入微,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课我们解决了生字新词障碍,初读课文后,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特点。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6-21)

(22)

(23-2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出示动物图片: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的生字宝宝,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的导入,学习目标的出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第一小节。

出示: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在这小节里,是三个什么句?(问句)

(2)什么是问句?(就是带问号的句子。)

(3)找出本小节的一对反义词。(长-短)

(4)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读好问句

疑问句就是带问号的句子。读这样的句子时,表示疑问的词(如:谁、什么等)要重读,最后一个字的语调要上扬,声音适当拉长。

3.品读第二小节。

出示: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这个小节的内容和上一个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本小节回答了上一小节的三个问题。)(板书: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一把伞)

(2)“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一把伞。)

4.品读第三小节。

出示: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1)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弯-直)

(2)“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还可以说“鸭子的嘴巴扁”)

(3)指导朗读:朗读时,语气要上扬。

5.品读第四小节。

出示: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3)

(4-10)

(1)这个小节的内容和上一个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本小节回答了上一小节的三个问题。)

(2)本小节分别写出了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什么特点?

(公鸡的尾巴是弯弯的,鸭子的尾巴是扁扁的,孔雀的尾巴最美丽。)

(板书:公鸡:弯

鸭子:扁

孔雀:最好看)

(3)你从“最”字读出了什么?

(突出了孔雀尾巴的美丽超出了其他的动物,是位居第一的。)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做问答游戏,朗读时注意读好问句。

背诵时可以认真看图,想象动物尾巴的样子,这样背起来就轻松多了。

2.照样子做问答小游戏。

谁的尾巴最好看?

谁的样子最可爱?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兔子的样子最可爱。

示例:谁的手儿巧?丽丽的手儿巧。

谁的字写得最好看?明明的字写得最好看。

3.仿照课文写一写,你也是小作家。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松)?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桨)?

(老虎)的尾巴(长)。

(小马)的尾巴(松)。

(小鱼)的尾巴(好像一支桨)。

4.推荐阅读《比嘴巴》。

听读比嘴巴,了解动物的嘴巴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诵下来,给爸爸妈妈或者别的小朋友听。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仿写课文,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

五、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板书:动物们的尾巴

各具特点)

六、学习写法

学一法:问答式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采取三问三答的形式,写出了六种小

(11)

(12)

(13)

动物尾巴的特点,让我们仿佛看到两个小朋友正在做拍手游戏。运用这种问答形式写作,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举一例:谁的鼻子长?大象的鼻子长。

练一练:练习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说话。

()

示例:哪里景色美如画?西湖景色美如画。

七、课堂小结

《比尾巴》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我们知道了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八、主题延伸: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你知道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画一画,写一写。

猫的尾巴是保持其身体平衡、调整体位、配合身体其他部位完成某些动作的器官。猫尾巴的动作也常常表达某一感情,如乞食时,尾巴向上笔直翘立,尾尖向一旁或向前微弯;尾巴温和轻柔地摆动,是亲昵和高兴的表示,亦是思考时的动作;如尾巴猛力地拍打,则表示生气;当尾巴出现痉挛性活动,则大多表示愤怒和受惊。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4)

(15)

(16-17)

(18)

板书设计

(课件19)

猴子

比尾巴

兔子

一把伞

松鼠

动物们的尾巴

公鸡

各具特色

鸭子

最好看

孔雀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本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因此,在安排全文的朗读时,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安排了同桌、师生问答、小组等不同形式的对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中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动性还是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设计上缺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环节。

篇7:比尾巴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音节:shǔ duǎn sōng biǎn cháng zuì 2.读字卡片:子

二、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北京动物园门口图。你们看这是哪儿呀!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动物园看一看好吗?电脑出示6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有几种小动物呀!他们都是谁呀?板书: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它们来到一起想玩儿一个“比尾巴”的游戏。这几个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字,把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相互正音。

4.教师出示卡片,检查6个生字和9个会认字的字音认读情况。对于学生难读准的“长”、“伞”、“短、兔、松、鼠”的音,应多读,重点指导。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大家看看这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

2.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己出声读读这两段,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问号。

师讲: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最后都是这样的标点符号“?”(板书)。这个标点叫问号。凡是句尾有问号的句子就表示问话,读的时候语调上扬,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3)指导读第一段。

①教师范读第一段。

②学生自己练习读。

③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④指名读。

(4)指导读第二段,电脑出示猴子图、兔子图、松鼠图。

①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读出问话的语气。

②请大家看图回答,语调要读得平缓,肯定。

③同桌同学对读,一人问,一人答。

④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长

⑤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短

⑥让学生知道“长和短”是意思相反的词。

⑦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呀?像什么呀?

⑧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对“好像”一词是怎样理解的?(就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说松鼠的尾巴和打开的伞有些相似。)板书:像一把伞。

(5)背诵第一、二段

①同桌同学读第一、二段的问答句。

②指名一组同学对读,学生评读。

③看板书自己练习背诵。

④同桌背,指名背诵。

3.学习第三、四段。

(1)自己出声读读第三、四段。

(2)第三段提出什么问题?第四段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公鸡图、鸭子图、孔雀图)同桌同学一问一答。

(3)请一组同学一问一答,其他同学评读。

(4)看图说说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弯,扁,好看

(5)师问:鸭子的尾巴扁,“扁”是指什么?(是指鸭子尾巴的形状是扁的。)

(6)自己看板书练习背诵。

(7)同桌互背。

4.练习背诵全文。

(1)同桌同学互背,一人背问句,一人背答句,然后交换背。

(2)请一组同学对背。

5.说说这6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电脑先出示没有尾巴的6种小动物,然后在图下出示6种动物的尾巴,让学生拖动电脑鼠标,做给动物找尾巴的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

附:板书

3.比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竖提”、“撇折点”、“提” 3种笔画和3个偏旁“女”(女字旁)、“扌”(提手旁)、“人”(人字头)。

2.学会6个生字,记清字形,并能正确书写。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3个新偏旁和3个新笔画。

2.学会6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比、巴、长”这3个字的笔顺。

2.“好、把”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比、巴、长、好、把、伞)

2.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1.学习新笔画

(1)学习“提”

①教师范写,跟老师读。

②师讲:起笔稍重,按一下,然后向右上方轻轻抬起,就是“提”。

③学生书空2遍。

(2)学习“竖提”

①教师范写“竖钩”问:这是什么笔画?

②师接着板书“竖提”,你们知道这个笔画吗?

师讲:竖向右边出一个小钩,为了区别“竖钩”,我们叫它“竖提”,学生随读。学生书空2遍。

(3)学习“撇折点”

①教师范写,跟教师读。

②师讲:起笔按一下写撇,不抬笔再按一下接着写点,最后收笔。

2.学习新偏旁。

(1)学习“女”字旁。

①出示“女”字,告诉学生会nǚ,随教师读,②教师范写“女字旁”,学生随读。

③比较:“女”字作偏旁有什么变化?(横改成提不出头。)学生书空。

(2)学习“扌”(提手旁)

①教师范写,学生随读。

②学生跟老师书空。

(3)学习“人”(人字头)

①教师范写“人”字,念什么?

②出示卡片:伞,看“伞”字,偏旁“人”在上面我们叫它“人字头”

③学生书空“人字头”。

三、学习生字

1.每个学生自学6个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2)根据课后第2题说说生字的笔顺。(3)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4)通过组词、说句了解字的意思。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学习,比比谁记忆字形的方法最好?组的词最多?

3.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1)教师把生字卡片放在板槽里,学生讲哪个生字就把它摆到黑板上去。

(2)学生当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人讲一个生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巴:bā,独体字。一共4笔写成。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这个字,生跟着电脑书空。组词:尾巴。

提问:还可以组什么词?锅巴、嘴巴、哑巴、长:cháng,独体字。一共4笔。用数笔画方法记住字形,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组词:长短。学生提问:还可以组哪些词语?长的、很长、特长。

比:bǐ,独体字。一共4笔。用数笔画方法记住“比”的字形。,跟电脑博士书空。组词:比一比。还可以组哪些词?(比武)。谁能说一个句子?“我们认的字一天比一天多。”

好:hǎo,合体字,用学过的熟字“子”加上“女”字旁就是今天学习的“好”字。组词:好人,好事。用“好”说一句话。

。学

把:bǎ,合体字。用刚才学的“巴”加上“扌”(提手旁),合起来就是“把”字。还有别的记忆方法吗?(学生可用学前认识的字记,如:爸,吧。)组词:一把伞,车把。

伞:sǎn,用刚才学的“人字头”下面加上“点、撇”和“十”字,合起来就是“伞”字,提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记忆?学生回答:“人字头”下面加上一个“米”字,还要去掉“撇和捺”就是“伞”字。生答:“伞”字的字形结构特别像一把打开的伞。(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组词:打伞。

(3)鼓励表扬这6个小老师讲得非常好!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补充回答的同学善于动脑筋。

四、指导书写。

1.学生翻开语文书67页第二题,学生按笔画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3.在书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写后跟范字进行比较,再修改不到位的笔画。

4.结合学生的书写情况提出难写的字。(好、把)

5.指导书写“好、把”2个生字。

(1)指导“好”字

①电脑屏幕显示出带田格的“好”字。

②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左边不是“女”字,应是女字旁)

③点击鼠标:田格中的“女”字变成“女字旁”(红色)。

④请学生观察重点笔画位置并说一说。

第一笔“撇折点”的交叉点写在横中线下边一点。第二笔“撇”起笔高出横中线。第三笔“提”在横中线上起笔稍微向右上轻轻抬起。第四笔起笔要高于左边的“提”,第六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⑤教师在黑板上书写。

板书:

⑥学生在书上田格中独立书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

⑦评议。

(2)指导书写“把”字

①电脑屏幕显示

②观察“把”的重点笔画位置。

③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强调“扌”的“提”要比“横”起笔偏左,右边“巴”字的第3笔写在横中线上,竖弯钩的“竖”靠近竖中线。

④学生独立书写“把”字。

⑤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评议。

6.学生独立书写“比、巴、长、伞”,每字写一遍。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生字本上的生字作业,每字3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篇8:《比尾巴》语文教案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学生的语言智能关系最为密切, 但是语文学习并不仅仅和语言智能有关, 还牵涉到其它智能。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或模拟的交际, 就要涉及交往—交流智能;用语言表达思想陈述理由, 就要涉及数理—逻辑智能。所以, 语文教学与其他智能同样联系紧密。在传统教学中, 教学过程过分程序化而忽略思维和情感教学、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 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和有吸引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以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学生的智能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更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包括其弱点和长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通过各项智能协作参与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迁移各项智能, 实现为语文教学所用,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 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实践

小学的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最好活动, 也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感受和体验各种学习过程和经验。笔者尝试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下面以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比尾巴》为例, 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并将此教案具体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多元智能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教学得到的实际效果, 从语言、内省、逻辑、空间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利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 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评价、鉴赏、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

(1) 听的能力。

在情境导入部分, 笔者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的形式, 让学生倾听并思考。通过直观、动态的图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人公, 在听配乐朗读之余, 舒缓上课前的焦虑情绪, 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同时, 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 使他们听的训练变得有目的性。

(2) 说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以及每个动物尾巴的特点, 设计了这样几个“说”的内容: (1) 请学生用“参加比尾巴比赛的小动物有, 有, 还有。”的句式说话,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样的句式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同时, 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有背景、有提示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训练, 从而使学生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 小组合作: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 互相说一说。设计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活动的环境, 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认真倾听, 并积极参加讨论,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 语言训练, 说一说:动物们接着比了, 结果是, 这个设计使教师掌握了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后的语言运用情况, 重视交际互动后的反馈, 并做好引导。 (4) 课外拓展环节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所理解和积累的语言能够自然运用而设计的, 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和句式之后, 还要学会应用,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3) 读的能力。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 用问答的形式告诉学生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按要求个别朗读、换不同问答形式朗读、男女生互读、同桌合作朗读、分小组配合读、跟着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读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儿歌带来的独特魅力, 并充分利用儿歌便于朗读的优势, 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 强化记忆, 提高语感的目的, 同时, 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4) 写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写”, 笔者对“写”的内容进行了设计:有书空、描红等。由于课堂上只有35分钟的时间, 写字时间不能占用太多, 因此, 在要求会写的四个字中选取了“比”和“巴”。

2. 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内省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内省智能, 要引导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能力。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语言训练环节, 并提出了若干问题。接着, 先让全体学生进行准备, 再请若干学生回答, 要求回答不够好的学生认真倾听其他说得好的同学的示范, 使他们有时间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 然后让他们再说一次。对说话内容的自我修改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是一项自觉性的活动, 决定于学生的认识。因此, 教师应在必要时给予评估、示范, 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在教学中, 通过反思,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同时, 还有效地开启了他们的内省智能。

3. 在语言训练中锻炼逻辑—数理智能。

朗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进行朗读理解训练, 让其寻找、筛选、加工语言信息, 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如类比、对比、因果、逻辑等关系的敏感。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笔者请全班男女生对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 (问三句, 再答三句) , 然后, 媒体出示一问一答的形式, 请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句式, 朗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这些朗读具有挑战性, 学生通过寻找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 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4.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促进视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是利用真实空间, 借助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给“长”字找好朋友, 如果学生说不出“长方形”这个词, 就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提示, 可指着学生的课桌问:这是什么形状的?又如, 学习“伞”这个生字时, 指着“伞”字, 问学生:它像什么啊?并拿雨伞的实物举例说明哪部分是伞面、哪部分是伞架和伞柄, 教学生通过字形记住生字。此外, 还设计了突出动物尾巴特点的图片, 请学生观察黑板上小动物的贴图, 回答三个问句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注意事物的空间范围和事物本身的特点。在板书的设计上, 形象具体地将课文中所讲述的动物比尾巴的内容和特点层次分明、清晰地呈现出来, 使学生看后对儿歌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鸟”这个生字时, 采用一字开花的形式, 通过这个发散图形, 找到“鸦、鹅、鸽、鹊”等几个同部首的字,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帮助其记住拓展的生字, 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这些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如真实空间、实物、图片、板书、图解等形式的展示来强化教学内容,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视觉,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5. 在合作学习中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 准确辨别、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 并据此做出适当反映的能力。在教学中, 对小组的组成做预先的指导, 再让学生充分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营造了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 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 使学生愿意沟通, 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此外, 设计请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朗读情况这一环节, 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学生就可以在互相评价中使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环境和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充分发挥了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优势, 学生也在评价中使自己的交往智能得到提高。

6. 指导学生观察自然, 培养自然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就是要创造环境使学生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 到生活实践中去学习, 摸索自然界的规律。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由于受交通、安全等具体情况的限制, 不可能把教学场所设置在动物园。因此, 在总结全文时, 提倡让学生家长带他们到动物园里进行观察, 贴近自然环境, 从而尽可能地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 并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观察, 收集自然观察的资料, 制作动物剪报。由此,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使之探索自然的无穷奥秘, 培养起热爱大自然和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7. 创设情境, 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语文是以语言和文字为物质媒介, 再现生活并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小学生听觉敏锐, 善于模仿, 具有音乐潜能。因此, 把音乐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的形式, 利用音乐创设特殊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 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 去感受课文内容, 并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另外, 跟着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 把音乐中的节奏感融入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中, 为学生的记忆与积累提供支架, 使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因此, 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且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8. 设置各种活动, 培养身体—运动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 反义词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 即是利用表演来提高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在活动中, 让全体学生起立, 并让所有学生跟着笔者动起来:教师说长, 学生说短;教师说胖, 学生说瘦;教师说高, 学生说矮……在说反义词的同时, 要求全体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示这些词的意思, 他们用身体动作的表演是全方位投入的, 能够同时训练肢体语、口语和书面语, 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 实现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活动中,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被活跃的气氛所感染, 并十分积极地投入其中, 由此, 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记住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使学生在短短的35分钟之内, 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 学生在学习中, 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相当大的提高。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 笔者发现, 为了学生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应落实到语文教学上, 并注意:在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案时, 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为主, 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此外,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 交流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使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 从而培养其对学习的信心, 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个性张扬。

总之,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且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 教师应继续探索多元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优势,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多元智能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 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 (美) 加德纳.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 (美) 拉泽尔.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4]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12) .

上一篇:小学减负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消费观之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