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2024-05-23

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精选14篇)

篇1: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ùɡǔ

hēiyàn

héchuān

huídá

yǐhu

liànxí

ɡōnɡkè

sànfā

hánqì

biāoqiānɡ

二、给下面带点的字找出正确的读音,用“___”画出来。

铁饼(bǐn、bǐnɡ)盛开(shènɡ、shèn)抚摸(wǔ、fǔ)

领导(lǐnɡ、lǐn)头发(fà、fā)只有(zhǐ、zhī)

三、比一比,再组词。

驰池()

破()波()

欢()吹()

处()外()

今()金()

四、选字填空。

工、公、功

清晨,有几位退休()人一起来到()园里练()。

进、近、金、尽

寒气还没有退(),()色的迎春花就开放了,()处的小草也从泥土里钻(zuān)出来了,许多小朋友都走()公园来踏(tà)青了。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梅花山的梅花真美啊

2、我们一起去春游

3、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4、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我一回家就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参加__________。

4、_______一边_______,一边_______。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春笋迎着春风,在_________中笑,在________。一节,一节,又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笋长大以后就成了________。

2、雨点在________里睡觉;在________里________;在________里________;在________里________。

3、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________。跨上骏马,追赶那________的羊群。(2分)

4、有马能________,有土能种________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________。

八、阅读短文,按要求填空。

动物(wù)的尾(wěi)巴(ba)

动物的尾巴各(ɡè)有各的用处。鱼的尾巴像船上的舵(du),鱼儿游动时,靠(kào)尾巴掌握(w)方向。牛的尾巴好像一条(tiáo)长鞭子,夏天用尾巴赶(ɡǎn)走叮(dīnɡ)在背上的苍(cānɡ)蝇(yinɡ)和蚊(wén)子。

1、这一段共有()句话。(1分)

2、这段(duàn)话主要讲(jiǎnɡ)了和的尾(wěi)巴(bɑ)各有各的用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上文,填空:(2分)

鱼的尾巴像_________,能掌握方向。

牛的尾巴像_________,能赶(ɡǎn)走叮(dīnɡ)在背上的苍(cānɡ)蝇(yinɡ)和蚊(wén)子。

篇2: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一

一、,“——”。

飞( 鸡 机 ) ( 河 和 )水 ( 画 话 )马

小( 鸡 机 ) ( 河 和 )好 说( 画 话 )

二、,。

打 皮球 手

拍 溜球风

踢 球

玩 足球 放 沙包

三、。

例:“十”有(2)笔,第一笔是( 一 )。

“木”有( )笔,第三笔是( )。

“上”有( )笔,第二笔是( )。

“土”有( )笔,第二笔是( )。

“禾”有( )笔,第四笔是( )。

四、,。

rì yuè kāi mén dà huǒ ér zi

五、,。

十( ) 木( ) 口( ) 大( )

土( ) 禾( ) 中( ) 天( )

六、。

青青的(瓦) 青青的`( ) 青青的( ) 青青的( )

白白的(墙) 白白的( ) 白白的( ) 白白的( )

大大的(窗) 大大的( ) 大大的( ) 大大的( )

七、,。()

例: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1)蓝天上有 。

(2)操场上有 。

例:爷爷给小树浇水。

(1)妈妈给我 。

(2) 给 。

八、,。

小山羊和小鸡

小山羊和小鸡是好朋友。小鸡请小山羊吃(chī)虫子。小山羊说:“谢(xiè)谢你!我不吃虫子。”

1.这段(duàn)话里共有句话。

2.小山羊和小鸡是 。

3.小鸡爱(ài)吃 ,所(suǒ)以(yǐ)请(qǐng)小山羊吃。

4.你知道小山羊爱吃什么吗?

九、,。

zǎo shàng jiàn tiān shang bái yún

,我看 有几朵 ,

mǎ ershān shàng

篇3: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 因此, 课本从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开始, 几乎每个练习都安排有一组口算的习题。怎样用好这类习题呢?

也许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得数, 然后校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而我认为这样不能起到口算训练的效果, 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熟练”的要求。

我在做此类习题的时候, 常常会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

……

1. 全体起立, 每个学生从第一列开始认真报一报每一题的得数, 不比谁报得快, 只比谁报得准。

(学生认真地报答案, 陆续报完并坐下。)

2. 老师找到了那么多认真报得数的学生, 比如××、××, 还想继续找出几个最认真的。起立, 从最后一排往前再报一遍。

(兴许个别学生没报完就坐下了, 从后往前再报一遍可以给予弥补。)

3. 大家都报得非常认真,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比赛。

(随意地指题, 让两个学生同时报答案, 几次后分出胜负。可以进行两三组比赛。)

4. 大家都想赢?这样吧,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练习的机会, 等会儿我们再比。自己认真地再报一报答案吧。

5. 同桌两人比比看, 看谁有进步?

6. 拿出你的笔, 写上你正确而漂亮的答案。

……

当然, 并不是每一次口算的练习都要经过这6小步, 可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的。

总之, 一组简单的口算习题, 我们可以多次地、多种方法地使用, 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在课后、在家里进行多少口算练习,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的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 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对于课本习题同样如此,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

例如课本第92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当学生做完该题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得数越来越大, 第二组的得数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8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7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还有的学生说:“8加一个数, 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如果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小1, 得数也会一个比一个小1”。甚至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发现:“8加上双数结果还是双数, 8加上单数结果就变成了单数”……

有时, 做完习题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发现往往会比我们期待的更多、更精彩。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有些习题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但它却不是以一个新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 教材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 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全新的。例如课本93页练习十二第9题填表: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格, 读懂表格也是一个难点。像这样的习题, 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我在处理时, 是这样做的:

……

1. 通过观察、讨论, 正确找到表中的3个数学问题, 并正确解答。

2. 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有什么体会?

3. 练一练:

说说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4. 比一比, 与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5. 再练一练:

你又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呢?怎么解答?

6. 与刚才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

……

通过练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看表格的方法:有时需要横着看, 有时却需要竖着看;还知道完成表格首先要找到问题, 再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用加法, 有时却用减法等等。当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变式练习:

如此“举一反三”,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而且还能体会到用表格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与明了, 习题的价值与意义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有些习题, 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需要“深入加工”的,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进行细究。

例如课本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 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当学生正确地做完题目, 说清“为什么”后, 我随手写下了“3+5=8”, 并抛出问题:根据你刚才的体会, 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学生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 编出了2+5、1+5、0+5;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 编出了3+4、3+3、3+2等等;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 编出了2+4、2+3等等。接着,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又提炼出了方法: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 或者让两个加数同时减少, 就能让得数变小;相反, 就能让得数变大。同样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8-2=6”编出得数比6小 (或大) 的减法算式。

如此“细究”, 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 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有时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能真正实现习题的目标价值。

例如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 再数出来。如果像课本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准”而舍去了“估”的过程, 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这样就达不到“估一估”的目的, 怎么办呢?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

1. 投影出示有10个草莓的图片, 数一数有多少个草莓?

2. 投影出示习题中的第一幅图, 只能看一会儿, 要求估一估比10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3. 数一数草莓到底是多少个,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4. 出示习题中的第二幅图, 仍要求只能看一会儿, 估一估比刚才的14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5. 认真数一数、圈一圈,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

表面上看, 这样的处理与直接出示习题让学生做没有什么分别, 从量化的作业结果来看, 也不会区分出什么优劣。但是这样的处理, 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估”了, 既落实了习题的预设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 习题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样化的。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数学思想是那么高深莫测, 不会在一年级涉及, 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四年级才教学, 低年级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不用管。其实不然, 在一年级上册, 很多习题中就蕴含了数学思想,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教学时, 不能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

例如课本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当学生做完这三组题后,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自己做题的体会。学生很容易发现每组的两道题得数是相同的, 而且学生发现, 算下面的题目就是像上面的题目那样“想”的, 例如算9+5, 就可以想9+1+4, 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快。显然, 学生对于“9+5”转化成“9+1+4”已经有了很真实的体验, 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发芽了。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 但可以提炼的数学思想与解题策略却也不少。例如学统计的时候, 就蕴含了分类的思想与列表格的策略;结合小棒图认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画图形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运用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减法想加法又是互逆思想与倒推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注意。

篇4:六年级语文毕业备考综合练习卷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根据音节写汉字,组成词语:

2.分别写出两个和下面汉字读音相同的字:

慑( ) ( ) 遏( ) ( )

3.写出和“夸夸其谈”“栩栩如生”形式相同的四字词语:

( ) ( )

( ) ( )

三、按要求进行选择,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熏”字的部首是( )。

①千②黑③灬

2.和“谭”笔画数相同的汉字是( )。

①僧②怨③瓶

3.下面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4.“全力以赴”一词中“以”的意思是( )。

①因为②按照③用,拿

5.下面语句和课文原文一致的是( )。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③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擒”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J”。( )

2.“忐忑不安”一词可以形容人说话时的神态。( )

3.“李强的爸爸是这家报社的记者。”这句话可以缩写成“爸爸是记者”。( )

4.“他的脸红红的,好像被屋外的寒风吹了许久。”这句话是比喻句。( )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所写的诗句。(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学校的教学楼前挂着一些十分温馨美妙的标语,如“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如果请你为教室拟一个大意是“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你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中有6处错误,运用修改符号在原处修改。

今年夏天,天气严热,我每天常常去游泳。游泳池里人很多,有大人、小孩儿、青年人、老年人,我向鱼儿一样游来游去,非常舒服极了。

七、根据提示默写诗词。

1.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最大的心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平乐·六盘山》中有两句词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下面的几句话可以怎样排列,请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只要你去做就会领悟成功的真正内涵

()有的人认为成功就是做成一件大事

()只要你去做就会有特别的感受

()有的人甚至认为成功就是扭转乾坤的壮举

()有的人则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前人

()每个人对成功的认识是不同的

()有的人却认为成功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土耳其旅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趁此说了一个感人又感伤的故事。其发生在震后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

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援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儿救我的女儿,我已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住了……”

她七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援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上面的和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重,那么多,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到这儿拍下画面,救援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着等待着……

透过电视,透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泪来。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黑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儿,将她拉出来,但是……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的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唯一的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援人员终于受不了忍不住,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了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

长相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意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此地,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1.按照下面的解释,找出“撑”字在文章中的不同意思,把句子抄写下来。

①用力支住、抵住:

②支持、支撑:

③用力支着(使收缩着的物体)张开:

2.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这位母亲她都撑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内容,将文中横线上的话补充完整。

5.给短文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

(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亲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位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联系上下文,把“提心吊胆”和“大惊失色”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2.在“人体捐献法规”中,A项是“任一器官和部件”“任一”可否换成“所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对母亲说“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刊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文章非常感人。你认为文中那位母亲“了不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十、习作。

对于大家而言,学校真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个家了。在这个“家”里,我们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结交伙伴,开展活动……在这个“家”里,我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失败的酸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终于要离开这个“家”了。顿时,校园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你的心头,校园中的感动、快乐也历历在目。

请你以《校园里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400字。

(答案见下期)

篇5: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三

一、,。

( 鱼 )( 羊 )→鲜 ( )( )→明

( )( )→灭 ( )( )→男

( )( )→尘 ( )( )→休

二、,。

例:又细又长 妈妈的.头发又细又长。

又 又 。

例:越飞越远 小鸟越飞越远。

越越 。

三、,!

sì jì huā niǎo

四 季 花 鸟

chūn tiān kāi táo huā xià tiān kāi lián huā

春 天 开 桃 花, 夏 天 开 莲 花。

qiū tiān kāi jú huā dōng tiān kāi méi huā

秋 天 开 菊 花, 冬 天 开 梅 花。

xiǎo yàn jī jī zhā cuì niǎo zhī lā lā

小 燕 唧 唧 喳, 翠 鸟 吱 啦 啦。

dà yàn jiào gā gā xǐ què jiào zhā zhā

大 雁 叫 嘎 嘎, 喜 鹊 叫 喳 喳。

(1)一年有哪几个季节?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2)连一连。

春天 菊花 翠鸟 叫喳喳

夏天 桃花 喜鹊 唧唧喳

秋天 梅花 大雁 吱啦啦

冬天 莲花 小燕 叫嘎嘎

四、,。

zì jǐ shū běn dōnɡ xīhuí tóuxià bɑ

五、“√”。

深(shēn shēng)您(něn nǐn) 再(zhài zài )

城(chén chéng)诉(sù shù) 景(jǐng jǐn)

六、?

我 北 彩 回 月 仔

云 答 们 京 细 亮

七、?

鸭子 从树上 游出来

松鼠 从水里 跳下来

雨点 从地里 跑出来

哥哥 从天上 飘落下来

草儿 从屋里 钻出来

八、。

1.例:看看 看一看

比比 听听

走走 想想

2.例:很高很高的山

很大很大的 很多很多的

篇6: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锋利锐利

1、农忙时,他总是拿着()的镰刀帮妈妈收割水稻。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练习题

学校:班别: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我读得迅速标准,写得整齐又漂亮。(3分)

2、小偷虽然很谨慎,但还是逃不过警察()的眼睛。

六、动脑筋,把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7分)

1、孔夫子搬家——()

2、隔着门缝吹嗽叭——()

3、,只怕有心人。

4、滴水能把石穿透。

5、春风能。裙裾微动摇,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细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15分)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 línglóngtītòu()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 hóngwěi(),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藏”字是()结构,部首是(),除部首外有()笔,在文中,它应该取读音()。(2分)

2、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3分)

3、圆明园中建造了许多风景名胜,最具代表性的有

4、用“———— ”划出承上启下的句子。(2分)

5、圆明园中收藏的历史文物有:

fèitiě guōxiándàobào()腑()()弃()窃()炸

二、火眼金睛辨错字。(先用“—”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再把正确字的写在括号里。)(6分)

安然无样()偶断丝连()风期雪压()庞然大误()满腔努火()搏物馆()

三、我能照样子进行词语接龙。(6分)例:暑假—→假期—→期末—→末尾

判断—→()—→()—→()噪音—→()—→()—→()

四、我是小医生,一定能治好它们的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1、他们迈着轻快的步子担着沉重的货物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2、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热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五、我知道先要比一比,才能把近义词准确地送回家。(4分)

疼爱热爱

1、尽管他们身在海外,但他们都非常()自己的祖国。

6、你喜欢圆明园吗?为什么?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仁 爱 无 价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告 宣布 宣传)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这是栋有名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高升提升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 诚意)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在文中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用“——”画出括号内最准确的词语。(3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满目忧郁()梦想成真()

4、联系上下文,就文中画线句子回答: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3分)

5、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赢得住宅的购买权呢?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话。

(2分)

6、用“——“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1分)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

什么话?(2分)

二、习作(35分)

读了《仁爱无价》后,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你结合社会实际(或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字数在350字以上。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一、小练笔:(5分)

篇7: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dǎ tīng chànggē lián máng

()()()()

yuǎn fāng yí dìng fāng xiàng

()()()()

二、书面或口头填空。

鸟蛋() ()的鸟蛋

小路() ()的小路

杨树() ()的杨树

蓝天() ()的蓝天

三、从课文中找出近义词。

拿下――() 着急――()

急忙――() 好像――()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小的鸟蛋()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

五、连一连

花儿 软软的

小草 蓝蓝的

柳枝 红红的

篇8: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说话练习

关键词:课堂,说话练习

从毕业就跨入小学校园,但从未接触过一年级,所以现在刚接一年级内心还是有些忐忑。果不其然,在刚开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就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将我的问题清楚地向孩子们表述以后,孩子们积极举手,示意我他们想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从孩子们闪光的眼睛当中,看到了他们自信,但是当孩子们开口说话时,我很着急,孩子们老是喜欢用“嗯”“然后”“我就”的一些词语来说话,让人感觉找不到重点,我也头疼不已。怎样才能让孩子把话说清楚?我想了想,还是应该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花时间、下功夫。

一、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练习,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儿童时期,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不光是叶圣陶先生说过,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也提到,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有很多个关键期,而恰巧发展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就在小学阶段,也是童年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好方法,找到合适的途径,使孩子们的说话能力不断提高。

二、课堂实施方法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

现行的北师大版语文低段教材中,孩子们是先学一些简单的生字之后才进入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于一些幼儿园有过拼音基础的孩子来说,此时的拼音学习不算太困难,可是对于零基础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但是北师版的教材中每一课都有很能营造孩子们说话欲的情境图,于是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在拼音教学中要用好这情境图,让孩子先想后说,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教学声母“d”与单韵母“i”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dī———滴水滴水滴晶莹剔透真漂亮;dí———笛笛子我最近喜欢上了吹笛子;dǐ———抵抵挡我穿羽绒服是为了抵挡寒风;dì———弟弟弟我有一个可爱的弟弟。孩子们可以根据声调的不同而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拼音知识,又尝试了说一句完整的话,同时还营造了课堂氛围。

(二)在“识字”教学中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再简单的汉字,也无外乎就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要想把这个汉字的字形、读音甚至是意思都“种”进孩子的脑瓜,可是一个大问题。我想,能不能通过一些有趣的口语表达、集知识和兴趣为一体?

于是,我想到了:在教学“字与画”时,我事先让几位同学画了几幅画,是按照孩子对于这些事物的理解画出来的,肯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然后再出示“日、月、田、水、火、石、山、土”进行学习。有了孩子对于这个字自己的理解画成的画,在上课时,我们把这样的想法说出来了,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说话能力,同时,又巩固了生字的学习。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在“口语交际”中,我注意结合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语文天地三中的“说一说”———我们来讨论:看书上6幅图,引导学生动脑筋说图意,让同学之间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时人们在干嘛?让学生们了解节日常识,并且让孩子们知道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瑰宝,最后请孩子们相互评价,谁讲得最棒!通过这样的语文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蒸蒸日上,也看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四)在“课文”教学中

现行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都有优美且具有情境的插图,这使得我在教学当中有了有力的“武器”。孩子们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说话的能力。

引导孩子们观察插图时,一定要按顺序,一项挨着一项说出来,最后请孩子们连起来说。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把话说得具体,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顺序思维。如教《数字歌》时,在学生读清楚题意后,再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数数“这些动物分别有多少只”等问题,最后再让孩子们看图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另外,我还想到了可以将课文续写联系起来。如在教学中《小小的船》一文后,让学生续写课文说一段话。我首先做好铺垫,创设情境:“我看到了蓝蓝的天还有闪闪的星星,他们会对我说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孩子们组织好想到的情节,然后继续说下去。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比起以前来说,有了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总结

篇9: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1.有顺序地背一背声母表和韵母表。(4分)

2.辨一辨,读准确。(10分)

b——d p——q n——m h——f i——l

ch——c u—— ui——iu un—— en——eng

yi——yu ri——si yun——yue

zhi——zi yuan——ying an——ang

en——in ei——ie ang——ong

3.认读下列音节。(5分)

4.绕口令。(7分)

白石白又滑, 搬来白石搭白塔。

白石塔,白石搭 。

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 。

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

二、我会走迷宫。(4分 )

从“入口”开始走迷宫,到“出口”出来,必须选择适当的字母,连成一句“祝你们学习进步”的话,而且路线不能重复、交叉,也不能斜着走。(用铅笔把字母连起来。)

三、我会写。(16分)

1.在四线格里正确地书写下列拼音字母。(7分)

b x p h f k a y i l m j e r

2.把下面的音节写在四线格上。(9分)

四、我会涂颜色。(8分)

1.给轻声涂上红色。

2.给整体认读音节涂上黄色。

3.给三拼音节涂上蓝色。

五、我会写音节。(6分)

六、我会连线。(4分)

七、我会填。(给动物歌手填歌名)(8分)

八、我会选。(8分)

1.哪个对,就在括号里圈哪个。

飞(鸡 机) (和 河)水 (花 画)家

小(鸡 机) (和 河)好 (花 画)白

2.看图选词,给合适的词打上“√”。

马 鸡 爸爸 哥哥 看书 写字

九、我来编号。(听爸爸读词语,再按顺序编号)(4分)

吃鱼 老师 山水 花草 书写 小牛 衣服 小桥

( ) ( ) ( ) ( ) ( ) ( ) ( ) ( )

十、看图读词语,想想再连线。(4分)

一座座山 一片片树叶 一只鸟 一块西瓜

十一、读儿歌,圈出认识的字。(7分)(每认识4个字加1分,最多加7分)

山上白云飘飘, 林中小鸟叫叫, 山村风光真好,

山下流水跳跳。 田边牛儿跑跑。 大家都来瞧瞧。

十二、读句子,画画儿。(5分)

篇10: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dǎ tīng chànggē lián máng

()()()()

yuǎn fāng yí dìng fāng xiàng

()()()()

二、书面或口头填空。

鸟蛋() ()的鸟蛋

小路() ()的小路

杨树() ()的杨树

蓝天() ()的蓝天

三、从课文中找出近义词。

拿下――() 着急――()

急忙――() 好像――()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小的鸟蛋()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

五、连一连

花儿 软软的

小草 蓝蓝的

柳枝 红红的

篇11:一年级上册语文拼音练习题

一、我 会 猜。(3分)1.右下半圆是声母:()2.两扇门洞是声母:()3.一根拐杖是声母:()

二、按 顺 序 默 写 单 韵 母。(6分)

三、比一 比,写 一 写。(8分)b d f t n m u û

四、圈 出 正 确 的 读 音。(12分)菊(jú jǘ)八(bü dü)米(mí mǐ)地(bì dì)做(zuî cuî)兔(tù tú)火(hǒ huǒ)马(mà mǎ)土(dǔ tǔ)画(huà huü)

五、连一连。(8分)mï ɡu yī fu luï bo shuǐ ɡuǒ

六、照 样 子,选 音 节 填 空。(6分)lù bü tù pï dü mǐ tí 例:b ü bü d ü()t í()t ù()l ù()p ï()m ǐ()

七、在 括 号 里 写 出 音 节 的 韵 母。(6分)ì ǘ ǜ ù ǎ á e yá y()mǎ m()bù b()zhe zh()lù l()pì p()

八、按顺序填空。(14分)b()m()()t()l()k()()()x zh()()r()c()()()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测试卷 姓名: 成绩:

一、火车就要出发啦,千万不要坐错车哦!ɑnɡ w yún ɡ yé er ün wǔ üe zh in quán r iu q yuè n rè 声母 韵母 音节

二、哪个声母朋友没来排队,请你帮它排一排。b()m()d t()l ɡ()h ————————————————————————————()q x()ch sh()z()s y w

三、照样子,填一填。bà → b — à p — í → pí jūn→()-()n-üè→()ɡuǎnɡ→()-()-()j-ü-ǎn→()quán→()-()-()x-üé→()

四、马小虎真马虎,书写音节忘标调。请你帮帮他,把声调标好。风雨:fenɡ yu 大家 :dɑ jiɑ 读书 :du shu 大桥:dɑ qiɑo

五、请你做小老师,给正确音节打“√”。xiǎo yú()水牛:shuǐ niú()草地:cǎo dì()小鱼: xiǎo yǔ()suǐ niú()zǎo dì()

六、把下面的音节和汉字连起来 bü hã xiǎo huü yú tián kǒu niǎo zhú 禾 花 八 小 鱼 口 田 竹 鸟

七、读谜语,用“√”画出整体认读音节,用“——”画出三拼音音节,再用拼音把谜底写出来。kàn tü zhěnɡ tiün hú zi qiào , yí jiàn xiǎo yú miüo miüo jiào,ài xǐ liǎn yɑ dǒnɡ lǐ mào , lǎo shǔ yí jiàn lián mánɡ táo.谜底:————

八、小朋友,你一定认识很多动物吧!请你用拼音写出你喜欢的动物,写得越多越好,超过三个可以加星哦!多写一个加一颗星,看看你能加几颗星。————————————————————————————————

一年级汉语拼音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将声母、韵母、音节送回家。(24分)j yue inɡ ye q y ɑ er ri k ûn yonɡ 声母: 韵母: 音节:

二、我会连。(8分)jú huü tái dýng ɡý zi dà xiànɡ býi zi yī fu luï bo diàn shàn

三、把整体认读音节圈起来。(12分)xiǎo huü yi jī yuǎn âr yún yâ mǎ yu shǔ yuâ

四、在下列()中写出相应的声母、韵母和音节。(16分)sáo()áo c ——()cânɡ 一年级语文拼音测验卷

(四)一、哪个声母朋友没有来排队?请你帮它排一排。(12分)b m n h x zh ch z c w 二:读一读,请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家。(5分)ɑn inɡ ün onɡ in un ɑnɡ en enɡ 前鼻韵母 后鼻韵母 三:仔细拼拼,别连错啊!(14分)yǒu yîu tiáo tiān qiáo zài zuǒ 右 有 条 桥 天 左 在 四:找朋友。把词语的序号写在()里。(12分)1田地 2 学校 3 花朵 4 老师 5 河水 6 骑车 7 衣服 xué xiào qí chē lǎo shī huā duo()()()()tián dì yī fu hé shuǐ()()()

篇12: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带答案

()()()

沙漠小河树林竹林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蓝天是白云的家。

1.花朵是________的家。

2.学校是_______的家。

3._______是_________的家。

三、读儿歌,回答问题。

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

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

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小朋友到动物园玩儿,可别忘了回家。

1.这首儿歌共有---_____句话。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大海()的云朵

()的森林

3.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蓝色的大海,是_______的家,也是_______的家。

密密的森林,是_______的家,也是_______的家。

答案:

一、shā mò xiǎo hé shù lín zhú lín

二、1.蜜蜂2.学生们3.泥土蚯蚓

篇13: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一、顺序观察让写字教学得心应手

古人云:“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黄庭坚说:“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微,则下笔随人意。 ”长期的写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不好字的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 有些学生不读帖,拿起笔就临写,有些学生观察范字不认真,一眼看过,眼没有看清范字的精微之处,手自然临不好字。 可见深入仔细地观察范字是准确临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让他们在大量的观察范字的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 课堂回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边读边看,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 ( 出示:)

生:左右结构的字。

师:比较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大小比例,这些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什么特点?

生:“ 歇”字左边宽,右边窄,其余的字全部是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写左窄右宽的字。 同学们,根据左窄右宽的字左右两部分的高度,你能把它们分别归到这三类当中吗?

( 出示 :)

生:( 观察归类) 左高右低的字有“ 恍”,左低右高的字有“ 姥、 叨、醒、滋”,高度相等的字有“ 炊,杖”。

师:同学们,看完结构,我们来看偏旁和笔画:以“ 滋”为例,看看左面三点水的笔画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第二个点画比第一个点画的位置偏左一点,点画和提画之间有呼应。

师生总结形态特点:三点水要想写漂亮,三个笔画的起笔连起来像一个小圆弧。

师:第一笔撇折位置在哪?

生:左上格中心点位置偏右下一点点起笔。( 师边讲解边范写, 生书空)

师:这是左低右高的字,右面部分“ 兹”的第一笔“ 点”写在什么地方?

生:比三点水的起笔“ 点”要略低一些。

师:观察笔画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生1:起笔的定 位很关键 ,它决定着 整个字在 田字格中 的位置。

生2:第一笔的位置确定了,后面的笔画,可以以第一笔作为参照找位置。

生3: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决定着笔画的形态,所以要看准笔画位置。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观察的有序性:

1.从整体到局部

通过要求学生观察字的整体结构, 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观察左右两部分的高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观察,( 宏观上,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微观上, 又有左高右低,左低右高。) 此次观察,使学生对字的结构有整体准确地把握,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为学生进一步观察、 临写做好了铺垫。

很多学生在临写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但写出来的字不是胖了,就是瘦了,或大或小,究其原因,是对范字的结构观察不到位造成的。“ 书画同源”,画家往往是先通过观察分析,画出物象的轮廓, 然后再进行细节上的刻画, 宋代的著名画家文同画竹尚且要做到 “ 胸有成竹 ”,学生下笔之前更应该对字形结构有整体上的把握 。 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可以用上方形的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字的整体结构特点。 左右结构的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最大,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 这两部分总是在宽窄高低中求平衡。 以此类推,上下结构的字形分析要点是“ 比比宽窄,中心对正”,包围结构的字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摆好了,整个字就美观了。

2.先结构后笔画

当学生把握了一个字的结构后, 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偏旁和笔画。 通过对偏旁和笔画的位置观察, 学生的观察有了落脚点,树立了学生书写汉字的“ 位置意识”。 所谓“ 位置意识”指:整个字的起笔定位、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定位。 有了“ 位置意识”,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纠正不足,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

“ 格 ”是外围界限 ,而“ 局 ”正好就是指外围之内的各个局部的安排。即在“ 格”内的布局,就是各个笔画,各个部件的总体安排。笔画定位即利用“ 田”字格或米字格,九宫格里的线确定笔画位置。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要想把字写正,不歪斜,就要充分利用横竖中线。 横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横写平,关注竖中线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正。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田字格时,要想到田字格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要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如要想写好三点水,就要联系偏旁形态观察到三点水像个小圆弧,这样学生脱离了田字格,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会牢记于心

二、标准练习让写字教学目标明晰

在系统细致的观察之后,描红、仿影、临写是教材提供学生练习写字的三种有效形式。 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有效练习达到独立书写的目的。

1.描仿: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

描红仿影,是用笔对着范字的红色深浅阴影一点一画地去描, 要求描写的字的笔迹与范字的笔画完全重合。 通过描红仿影可以让学生对所描红字的妙处体会得既真切又细腻, 是理解和体验的过程,需要手脑并用,对初学写字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描红前,教师要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边书空边体会。“ 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充影不出影”,是对描红仿影的基本要求。 每个笔画一笔写成,不要回描,描红后立即仿影检测和巩固描红的效果。 这一过程,教师的引导要侧重于让学生明白:描红不是机械地描摹笔画,边描边思。 描红的过程是体会运笔的过程,一边描写一边体会字的简洁结构,每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 仿影时,要求提高,要做到笔画到位,线条流畅。

2.临写:心手一致,手笔一致

临写,就是照着范字依样画“ 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 有了观察做基础、描红做练习,学生在临写生字时,就多了许多亲切感。“ 起笔定位,笔画的形态,位置意识, 运笔方法”等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 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在临写时,在通过写得像与不像的比较中去检验自己是否学得有所进步,检验自己写字时是否掌握了写字的用笔方法。 后一个字比前一个字要有进步,向“ 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努力!

3.独立书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繁琐的“ 法”的讲解灌输只能换来学生的无趣和厌烦,它真正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 法”的润泽,精彩纷呈的“ 美”的启迪和发自内心的“ 趣”的培养。 把生字写正确、端正、美观,只是这节课的一个基本的目标,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把握此类结构的字有何共性的特点。

【 课堂回放】

师:通过观察、描红、临写、你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 ( 出示:)

教师用直尺沿着左偏旁的右侧笔画画竖直线。

师生交流:左偏旁的右侧笔画收在一条竖直线上。

师生总结: 因为要使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 布白均匀,结构美观,就要求左偏旁的笔画,遵循“ 收右放左”的规律。

生:对呀,左偏旁收右放左,是为了给右半部让位,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既匀称又美观。

这一规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汉字当中竟然存在这么神奇的规律! 在临写其他左窄右宽的字的时候,学生得心应手。叶老曾说:“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使学生写好汉字,交给他们写字方法最重要。 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对每一个具体字的认识和练习上, 而应当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触类旁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多元评价让写字教学长足发展

《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指出 :“ 激发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所有评价方法都要以此为根本出发点, 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个目标来衡量评价方法的优劣。 因此发展性评价应该成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

1.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书写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持之以恒地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字活动的重要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多用名人勤练书法、持之以恒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用拍照片的方法,展示学生正确的坐姿、握姿;用小组比赛,评选“ 写字之星”“ 小小书家”的方式调动他们练习书法的热情。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够听到学生的声音。 “ 同位之间交换作业 ,在你认为最满意的生字上画上一个红圈圈 。 ” 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互相评价的活动中来,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评价中逐步提高写字修养。 观察学生的书写,会明显地发现,学生的字迹由生硬变得流畅,笔画逐步舒展,位置也把握得更加准确。 因为学生在看、练、评的过程中,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对字的认识,不断巩固自己对字的形态的把握。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深入评价,形成初步的审美观,提高书写水平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线条为媒介的艺术。 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绚丽多姿的空间, 在行笔时又好像飘动的音符, 有高低黑白,有抑扬顿挫,极具欣赏价值。 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能够恰当地品评作品,也是提高写字水平的一种手段。 教师在学生临写时, 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 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 在对照中观察,在评价中完善,评一评佳作好字,评一评败笔,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纠正和引导,如:“ 笔画不能粘连”“ 左右开张”“ 中间空灵”。这样的评价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书法知识的渗透,审美观念的引导引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促进其书写水平的提高。

篇14: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练习题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一篇: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