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导论有感

2024-05-08

机械专业导论有感(精选6篇)

篇1:机械专业导论有感

专业导论论文

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2010级学号:

机械工程材料

摘要 在机械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机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材料的选择。本文从宏观上对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它的发展有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

一.概述

机械工程材料用于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构件的材料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材料。人类最先利用的材料是自然材料:石头、木头、泥土、兽皮,发明火以后,可以使用陶器和瓷器,青铜是金属材料的最早使用,炼铁和炼钢丰富和发展了机械材料,钢铁是机械材料的主要材料,提高钢铁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是19世纪20世纪21世纪材料专家的主要研究内容,非金属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和现代陶瓷是21世纪材料工作者的研究目标。

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改进用以制造工具的材料。最早是用天然的石头和木材制作工具,以后逐步发现和使用金属。中国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悠久,在两千多年前的《考工记》中就有“金之六齐”的记载,这是关于青铜合金成分配比规律最早的阐述。人类虽早在公元前已了解金、银、铜、汞、锡、铁、铅等多种金属,但由于采矿和冶炼技术的限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很多器械仍用木材制造或采用铁木混合结构。

机械工程材料涉及面很广

1.按属性可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大类。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用量虽只占金属材料的5%,但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高的比强度等,而在机械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前者除传统的陶瓷、玻

璃、水泥和耐火材料外,还包括氮化硅、碳化硅等新型材料以及碳素材料(见碳和石墨材料)等。后者除了天然有机材料如木材、橡胶等外,较重要的还有合成树脂(见工程塑料)。此外,还有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由于复合效应,具有比单一材料优越的综合性能,成为一类新型的工程材料。

2.工程材料的分类按成分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是工业中应用广泛的材料,其中钢铁的用量最大。一般金属具的优良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非金属材料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塑料的使用广泛;而陶瓷具有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绝缘的特点,主要用于化工设备、电器绝缘件、机械加工刀具、发动机耐热元件等;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物质,复合材料一般综合了各组分材料的优良性能,在生活用品、机器制造等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3.机械工程材料也可按用途分类,如结构材料(结构钢)。工模具材料(工具钢)。耐蚀材料(不锈钢)、耐热材料(耐热钢)、耐磨材料(耐磨钢)和减摩材料等。由于材料与工艺紧密联系,也可结合工艺特点来进行分类,如铸造合金材料、超塑性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粉末冶金可以制取用普通熔炼方法难以制取的特殊材料,也可直接制造各种精密机械零件,已发展成一类粉末冶金材料。结构材料(如机械零件、工程构件)、工具材料(如量具、刃具、模具)、功能材料(如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等)。

4.按领域分类:建筑工程材料、能源工程材料、信息工程材料、生物工程材料。这些都是现代机械工业的产物。

二.性能

1.物理性能。

区别在于含碳量碳素钢:a.低碳钢(C≤0.25%);b.中碳钢(C≤0.25~0.60%);c.高碳钢(C》0.60%)。生铁%c=(2~4.3%)工业纯铁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铁,含量在99.50%-99.90%,含碳量在0.04%以下,其他元素愈少愈好。Q235A屈服值,在235左右的优质碳素结构钢。45钢含碳量%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T10A含碳量%1的工具钢,ZG200-400指的是他的屈服强度为200,抗拉强度为400,单位为(MP)的铸钢。灰铸铁HT200表ø30试样的最低抗拉强度200MPa。

2.机械性能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

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三.发展

1.金属材料依然在材料家族中占有统治地位

1.1 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1.2生产工艺:

金属材料生产,一般是先提取和冶炼金属。有些金属需进一步精炼并调整到合适的成分,然后加工成各种规格和性能的产品。提炼金属,钢铁通常采用火法冶金工艺,即采用转炉、平炉、电弧炉、感应炉、冲天炉(炼铁)等进行冶炼和熔炼;有色金属兼用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工艺 ;高纯金属以及要求特殊性能的金属还采用区域熔炼、真空熔炼和粉末冶金工艺。金属材料通过冶炼并调整成分后,经过铸造成型,或经铸造、粉末冶金成型工艺制成锭、坯,再经塑性加工制成各种形态和规格的产品。对有些金属制品,要求其有特定的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还常采用热处理工艺。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淬火、正火、退火、时效处理(将淬火后的金属制件置于室温或较高温度下保温适当时间,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等。

1.3 主要优势:

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全面,可靠性高,使用安全;

②、具有良好的温度使用范围;良好的工艺性能;

③、储量丰富,适合大规模应用

金属材料,尤其是新型金属材料在目前的情况下,应用较为广泛,前景依然不错,这种状况将持续很长时间,非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将决定这种状态的时间长短。下面详细介绍下钢铁、镁及镁合金、铝及铝合金、稀有金属等金属材料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2.高分子材料现状及前沿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材料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要求。通用高分子材料向高性能、多功能、低污染、低成本方向发展通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是指塑料、橡胶、纤维三大类合成高分子材料及涂料、黏合剂等精细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低污染(环境友好)是通用合成高分子材料显著的发展趋势。在聚烯烃树脂研究方面,如通过新型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反应器内聚烯烃共聚合金技术的研究等来实现聚烯烃树脂的高性能、低成本化。高性能工程塑料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研究开发高性能与加工性兼备的材料。合成橡胶方面,如通过研究合成方法、化学改性技术、共混改性技术、动态硫化技术与增容技术、互穿网络技术、链端改性技术等来实现橡胶的高性能化。在合成纤维方面,特种高性能纤维、功能性、差别化、感性化纤维的研究开发仍然是重要的方向。同时生物纤维、纳米纤维、新聚合物纤维德研究和开发也是纤维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涂料和黏合剂方面,环境友好及特殊条件下使用的高性能涂料和黏合剂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近年来关于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纳米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和表面复合材料。

2.1 当物质颗粒的尺寸处于纳米级时,这种物质可称为纳米材料,其物理和化学性能会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它的尺寸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可表现出奇怪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电导热特点,这使得纳米材料和技术在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重视。

2.2 智能复合材料构造的研究开发是21世纪材料构造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材料构造中埋入某种功能材料或器件,使这个新组合材料具有智能特性。从构造上看,现阶段的智能材料是复合材料的一种,故称之为智能复合材料。此种材料能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自适应和智能反应。还具有自我诊断和记忆功能。在土木、建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功能梯度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从材料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化。这种梯度变化可满足在单一材料或器件内部不同部位实现不同功能的需要,从而优化材料或器件的整体性能。现在其研究范围波及航天、刀具、电子、生物和光学等各领域。

2.4 表面复合材料是说在材料的表层内,具有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或力学性能,利用它可实现许多工程需求。从而可以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基于这些原因,近年来表面复合材料的开发受到广泛的重视。

我国无机非金属基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始于20世纪50年代,现在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研发机制,发展速度很快。金属基复合材料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在国内已形成热门研究方向。

3.陶瓷材料的现状及前沿

3.1 陶瓷材料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陶瓷材料是以抗压强度大、耐高温、刚度强、韧性好、耐磨损、硬度高、耐腐蚀、抗氧化性能好、疲劳强度大等力学性能为特征的材料,但是,陶瓷性脆,没有延展性,经不起碰撞和急冷急热。在现代工程材料中,陶瓷材料作为应用做广泛的材料之一,在化工、电器、纺织、建筑等行业等到普遍应用。如化工中的容器、反应塔、管道;电器工业中的绝缘子;内燃机中的火活塞;轴承、切削材料的刀具等。

3.2 应用于提高陶瓷材料的超塑性

只有陶瓷粉体的粒度小到一定程度才能在陶瓷材料中产生超塑性行为,其原因是晶粒的纳米化有助于晶粒间产生相对滑移,使材料具有塑性行为。

纳米陶瓷的超塑性在电子、磁性、光学以及生物陶瓷方面有潜在应用。纳米陶瓷可能具有的低温超塑性、延展性和极高的断裂韧性,将使其成为兼具陶瓷和金属的优良特性(如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耐高温、耐腐蚀、易加工等)的新结构和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机械、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具有无限广阔的应用前景。

3.3 应用于制备电子(功能)陶瓷

纳米陶瓷粉体之所以广泛地用于制备电子陶瓷,原因在于陶瓷粉体晶粒的纳米化会造成晶界数量的大大增加,当陶瓷中的晶粒尺寸减小一个数量级,则晶粒的表面积及晶界的体积亦以相应的倍数增加。

3.4 应用于制备陶瓷工具刀

纳米技术的出现以及纳米粉体的工业化生产,使得制备金属陶瓷刀成为现实。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使整个材料工业向着高性能化、功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而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制造过程高度自动化,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材料学将是未来机械制造行业最重要的组成之一。

篇2:机械专业导论有感

班级:

姓名:

学号: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导论心得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却在完成有一份早在大一就该完成的作业。这似乎让我显得很另类。作为一名从法学院转入的学生,我同样认同机械的专业文化,认同作为其中一员的自己。

我在大一期间并不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但我却一直很喜欢机械。或许只是如此,我才有勇气完成了一次从“法学”到“机械”,从一门连数学都不用学习的纯文科性质的专业到完全的工科性质专业的完整蜕变。

现在,就在我写这份导论心的之时,或许可以稍作总结。我的蜕变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在这忙碌的学期里,我同时扮演了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我在学习大学物理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同时又在老区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础学科。我在别人正深入的探讨专业知识的时候,还在问一起关于积分学的基本知识。但现在终于有些改变了,至少我也可与参与其中了,我也可以对这一些问题道出自己的分析了。这个过程很长,但我终于一点点走过了。

...........机械现状

其实我应该是第二次作为老师您的学生了,我也是第二次去学习老师你的导论课。在我大一决定了要转入“机械”专业以后。就更当时的机械专业同学打听到了你讲导论课的时间。然后是很认真的学习并做了记录。对于我来所,作为一门完全的工科性质的专业自然地引起了我的重视,或许当时还有一些恐惧。想象着下一年繁重的课程,面对着你生动而细致的专业分析。我一直都谨慎而专注的学习,我担心如果我落下了什么要点,就将给我的大学生涯更多的遗憾。

听到老师说,分析我们专业在西南科技大学的现状。我既欣慰又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导论

从学校派发的资料以及你生动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在学校的有源历史中扮演的重要地位。机械专业是学校最先开设的一批专业之一,他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和科技积累,而且在学院的历史中他为学校赢得了很多的荣誉。作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西南科技大学2006年授牌的品牌专业,我们拥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硕士点,目前,还建设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特别是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专业办学思想,积极开展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点点,一件件娓娓道来。无不让我们热血沸腾,作为一门老牌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有着成熟的专业定义。但又因为是放在了21世纪改革创新的大环境里,我们要做的却还有很多。

“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的推出正式机械人创新和发展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机械学子的良好机遇。参与其中,沉浸其中,必为之奋斗。

但之后,当听到学院学生人数是学校各学院中最多的那一批之一。便隐约有些压力。身处其中,同时起点又要第一步,如不努力,如何才能成功,若不奋发向上何时才能追上同龄人的脚步。

我的机械梦

对于机械我是充满热爱的,因为这样的爱。我乐得去消受专业跨度带来的阵痛。在学习老师你的导论课之前,我的专业热爱是很抽象的。或许可以这样总结,我喜欢的只是我所理解的那个专业。从奔驰的汽车到翱翔的飞机,从家庭作坊里简单的机床到科幻小说里神秘的诺亚方舟。一点一滴,我开始了对机械的感性认识。

直到这堂导论课,我才开始对于机械有了真正的认识。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导论

机械人常常不是那么闪耀的,他们常常身居其后。做着作为复杂的分析,处理着异常繁杂的科学数据。机械人需要一颗安静的心,而不仅仅是短暂的,一腔热血的爱。我们需要一批乐于思考乐于奉献的人,而非只是劳力者。

今日中国机械

当听到老师您夸赞德国的机械制造工业时,我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德国的机械制造业也正是我所喜爱的,选择机械也有些被德国机械制造熏陶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也在想,老师如何没有提及到中国的机械制造业。

看着中国先人创造的机械产品如指南车,地震仪……在那时可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水平。再看那指南车的设计图与工作原理,其中的创造性和制作水平的精湛深深地折服了我。面对今日中国机械制造也整体暂时落后的现状,又概叹我国古代机械的先进。想一想我们这代人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如此,新一代的我们自尊自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之伟大崛起而奋斗!为中华制造业崛起而学习。

篇3:机械专业导论有感

1 目前机械专业创新能力现状

机械专业是我国工科院校的一个传统专业, 基本上所有工科院校都开设机械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实践也已经非常成熟和系统化, 能够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而有所不同, 目前很多高校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方案, 比如有很多高校专门建立创新训练项目,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老师们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以赛促学的方式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参加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同学的综合素质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但是目前本科院校机械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却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比较欠缺, 在以理论学习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本科阶段, 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要比实践课大很多, 即便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这种实践课程, 注重的也是绘图和计算, 因此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仍然缺乏锻炼, 这一点在学生们参加机械创新比赛的准备过程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二是遇到问题没有深入研究的精神和劲头。学生们从小接受应试教育, 虽然在中学时期有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 但大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并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实验来给学生们做深入研究。因此学生们习惯了按实验步骤来做实验, 最终验证的也只是前人已经验证了千百遍的公式和数据, 并没有激发学生们创新的潜能。因此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没有深入研究学习的劲头, 这是一种思维惯性。

三是发现问题后不知该如何解决。同学们普遍有这样的想法, 那就是发明和专利距离自己很远, 自己是没有能力来实现发明和创造的。有些有潜力的学生有思维的火花出现时, 也仅仅只是在脑海里闪了一下就破灭了, 并没有想尽一切办法让想法变成现实, 让这些灵感昙花一现的过去了。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在充分发挥设计者创造性的前提下, 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 从而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机构或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机械创新能力通常包括创新基础、创新才能和创新意识。

2 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通过对学生的走访和了解, 发现机械专业大学生具有很多优秀的特质, 比如:勤奋好学, 做事踏实认真, 专业知识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等等, 这是因为机械专业的专业课多且难, 学生们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功课, 经过长期的、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使同学们积累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同时, 也发现机械专业学生们创新能力不足, 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点:其一, 惯性思维。在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这些核心专业课时, 老师都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各种机构, 了解机构的应用。比如在讲到连杆机构时, 会提到缝纫机的结构, 实例讲解确实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机构, 在初学时效果非常好, 但这无形中给同学们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有时候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惯性思维是对创新活动非常有害的, 常常会让学生们多走弯路。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进行创新活动时努力克服思维定势, 凌驾于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之上来进行思考。其二, 缺乏科学的创新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 一开始接触创新设计时肯定是没有目的的, 他们没有实际经验做支撑, 只能在学过的专业知识和见过的机构的基础上做改进和升华, 缺乏科学创新方法的指导。创新活动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工作, 需要一个教学体系作支撑, 如果在实际操作时, 缺乏科学创新方法的指导, 最终会导致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在进行创新活动时, 大多是以题目出发, 拟定各种方案, 最终选择一种最可行的方案。这可称之为“试错法”, 这种方法很常见, 但是需要走很多弯路, 很浪费时间, 效率比较低。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多进行创新方法的学习, 比如在进行创新活动之前先对之前经典的案例进行分析, 并且可以进行理论性的指导, 比如加入《现代设计方法》、《创新案例》等课程的讲授。其三, 知识面不够宽。学生们虽然进行了专业课的学习, 但在具体进行创新活动时, 就出现了知识不够用的现象。比如在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时, 就需要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热处理、装配等一系列的知识, 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CAD、Pro/E等绘图软件, 如果理论知识面不够宽, 那么设计就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无法成为真正的作品。其四, 搜集资料和检索文献的能力不足。学生们有了创新的想法, 这当然是好现象, 但是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 因为创新活动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需要大家集体来讨论, 对比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在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还需要查阅资料和文献, 这时就反映出学生们这方面能力的严重不足了, 没有搜集资料和检索文献的能力, 就不能了解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也许大家冥思苦想的很久的方案, 是前人很早就解决了的问题。

3 指导机械创新大赛有感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一项全国大学生重要科技竞赛活动, 也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资助的全国大学生九大赛事之一。

机械创新大赛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机械创新大赛要经历选题、调研、提出方案确定技术途径、实物制作、总结、答辩等阶段, 从中受到提出问题、检索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及关键要素、实验验证、撰写说明书, 接受答辩等基本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 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 这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本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本校也组织学生参赛,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指导比赛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心得:一是学生普遍兴趣浓厚。学生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大赛确定比赛题目之后, 很多同学踊跃报名, 也都提交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 这说明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细致的在观察, 并时刻在思考问题, 这是好现象, 因为很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我们应该鼓励同学们的积极性, 通过参加比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发展, 而不是仅仅为了参加比赛而比赛。二是注意指导方法, 多引导、激发学生思维。有了学生们的动力, 还需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 是一项细致而系统的工作, 并不是有一个想法就够了, 因此, 需要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来引导学生, 避免让学生走弯路。有时候因为考虑问题的不全面, 所有方案需要从头再来, 耗费精力不说, 效率也非常低下。指导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引导, 也就是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 重点在“启发”, 而不是“灌输”, 大学生处在精力最旺盛的阶段, 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是最旺盛的时候, 指导老师只需要通过引导激发出学生的灵感。那么科学的创新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指导老师经验丰富, 从理论高度来指导学生创新的方法、技巧和策略, 有时候能让学生有醍醐灌顶的感受, 使得创新活动能够更有效率的顺利进行。三是需要良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比赛中, 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赛前, 需要撰写产品设计说明书, 设计制作比赛讲解时的PPT, 参赛中, 需要对专家讲解作品并且回答专家所提出的技术性问题, 这都是对学生的考验。有不少参赛队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答辩成绩不高而没有得到好的名次。这对学生是一次全面的考验, 要求学生不仅要拿出好的作品, 还需要用得体的语言将创新设计思路和创新点表达出来, 另外, 还要接受专家组的提问, 完成答辩过程。在一个团队中, 往往是同学们分工合作, 由表达能力最好的同学来完成作品的讲解和答辩, 但同时也对每一位同学都提出了要求, 那就是作为一名设计人员, 光是能设计出好的产品是不够的, 还需要通过完美的语言表达将它陈述出来, 告诉大家你的设计思路以及作品的优点。这对同学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是有启示作用的, 作为工科学生, 将来留给社会大众的印象不再是一味埋头苦干, 而是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四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确定产品设计方案时,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太多, 一个团队会出现很多想法, 多个设计方案, 比如有人选择用凸轮机构, 有人习惯用连杆机构, 这就可能会造成设计的混乱, 因此需要提高同学们逻辑思维的能力, 将各种方案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计算, 最后将各种设计方案综合比较, 选择最优方案。五是考虑要全面。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知识, 比如在设计之初, 要考虑使用什么材料, 包括材料的精度、寿命等, 在确定设计方案之后需要进行运动仿真, 检验是否存在尺寸的干涉, 然后在绘制图纸时要考虑到加工工艺的可行性, 有些结构加工难度大, 就必须要更换, 并且在绘制图纸时要考虑加工精度, 熟悉加工工艺, 考虑加工的成本问题, 最后还需要绘制装配图纸。参加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学生, 制图和识图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还涉及到力学、机械设计、金属材料、公差等课程, 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效果是一次很好的检验,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通过指导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发现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也有了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多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 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才能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 有更广大的发展前景。

摘要:对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 并对影响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然后给出了对策。最后, 以指导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例, 提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创新能力,机械创新大赛,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平, 刘德仿.机械创新设计教育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6) .

[2]周亚焱, 程友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指导教师的“导”之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2) .

[3]周海, 王黛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探索[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 (10) .

[4]申屠留芳, 桂艳.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三维设计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7) .

篇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初探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目前,专业导论是各个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我校电子信息学院自2010年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引领学生步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让新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接着给出了教师在本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初步探索了本课程的教学。

1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1.1 教学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畴、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就业领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内涵、外延和前沿,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性质、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把握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相关学科的特征。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明确在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2 教学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导论着重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内容、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可能发展走向。在介绍概念时还联系到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有关课程。以下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2)电子信息技术概述:粗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要深入掌握这些技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3)消息的数字化及应用:了解文字、语音和图像的数字化技术,知道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视系统中。(4)电磁波与无线电:了解电磁波的概念以及应用的全貌,以及相关大学课程和电子设备系统的联系。(5)通信技术与通信网:了解通信技术与通信网,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针对性。(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基础。(7)互联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知道相关的名词术语。(8)控制科学与工程: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学习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发展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9)光电信息技术:了解光电信息技术中的激光技术、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10)数字媒体技术:学習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内涵。了解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和动漫等方面的内容,知道数字媒体制作的过程和工具。(11)图像信息处理及应用: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与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关系。(12)专业培养计划介绍及讨论: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了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规划。

2 教学初探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在以下多个方面开展了本课程的工作:

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本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形成一支素质优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制定完整规范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文字教案等,选用及时和准确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适应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以及能够较好地辅助教学的教学参考资料。制作与授课内容相符合的电子教学课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在教学内容上:在选择新颖、全面、正式出版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讲授,课堂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课件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考核上:注重平时,期末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可以老师规定考核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一篇学习论文。完善教学各个环节和教学基本材料,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搭建一个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

3 结束语

专业导论是将涉及内容很广的学科做概括性介绍,一般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其他课程的目的。

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学科群体,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光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信息应用技术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渗透、日趋融合,因而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内容、概念,以及技术进步和今后发展,对大学新生是必要的。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项目资助: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12AZ10)、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培育项目(10C104)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项目(10XKF01)资助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载禄.电子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衍达.信息科学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凤玲.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 谢文,滕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家,2012(14).

[5] 张运九,吴勇,薛光辉,卢继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6] 彭熙伟,廖晓钟,邹凌.“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7] 黄军校.基于CDIO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3).

篇5:机械专业导论有感

专业导论总结报告 在专业导论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可以说是超精密加工了,老师在课上对超精密加工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其中最为强调的,是关于我们哈工大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老师对此是十分自豪和骄傲的,因为我们哈工的科研技术和环境在国内都是一流的,许多大学都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

老师介绍了他做的一些超精密加工的机床,虽然看起来都很一般,但是听老师讲的是很厉害的,可能是因为我对此的了解太过于肤浅了吧。

先讲一下我对加工的理解,我的二叔是在洛阳做机床加工的,我也去过他工作的地方看过,感觉并不是很厉害,原理很简单,一台电脑和一台机床就是一套可运行的装备了,在我看来,加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为二叔每天的工作都是在电脑上设定好数据,然后开始运行机床,之后就是等待了,似乎并没有什么很高的技术含量,我想最主要的就是设定数据的时候要细心确保无误了吧。但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讲,二叔的加工作坊并不怎么样,都是揽的小零件加工,而且竞争压力也大,工作环境也十分差(整个厂房里都是很浓的机油味),在那个工房里呼吸很困难,空气很浑浊,很难想象这对人体无害。再看老师给我们看的我们学校制造的机床,看起来是很高端的,而且工作的环境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制造的成品看起来也是很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应用的方面也是一些关键部位。

从经济效益来看,超精密加工的效益是远高于传统的机床加工的,而且由于现在能实现超精密加工的单位和机床数量十分有限,这也让超精密加工更加珍贵。从应用面来说,虽然传统的加工应用面更广,但是主要是在民用上,在重工业中虽然应用也很广,但是关键部位的加工还是必须要依靠超精密加工的。就像制造一辆汽车,外壳、轮胎什么的谁都可以造,但是发动机的制造技术还是掌握在世界上的一些老牌汽车公司手中,超精密加工就好比发动机的制造,是一些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是要达到预期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工机械零件,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机床,而超精密加工之所以成为超精密,就在于其加工机床的精度不同,所以掌握超精密加工机床的制造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常规机床在设计与制造等技术环节上要求相对较低,而超精密机床各环节基本都处于一种技术极限或临界应用状态,哪个环节考虑或处理不周就会导致整体失败。世界上掌握这项技术的机构并不多,因此超精密加工机床就显得异常珍贵,我们工大曾经就尝试过从国外进口一台,但是却没有成功,老师在讲这个的时候很是无奈。老师自己在学校已经带领学生自主做了一些可以实现超精密加工的机床,虽然精度上并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水平已经相当之高了。我想利用机床加工出一件零件不难,而制造出一台机床就很困难了,更何况是水准很高的超精密加工机床,由此可见我工大的实践和制造基础相当雄厚。回想我当初报考志愿的时候,最初我想报考的是经济类学校,后来家里人劝说我学习工科比较好,再加上我本来就喜欢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些实物,因此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就选定了哈工大的飞行器制造工程,心想,如果将来可以有一架飞行器在自己手中诞生,我会有多激动。如今到了哈工大,我依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我动手的机会,对我的成长更加有利。在我看来,专业导论对于还未接触到专业课的我们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刚刚从高中走过来,正处于被灌输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一无所知,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都知之甚少,对自己的学习很迷茫,可能会认为现在的基础课都不重要,毕竟最后是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的,这些英语数学什么的对自己的专业根本就没用,然后就可能忽视了大一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待到开始学习专业课才意识到基础课的重要性时,就已经为时已晚,由于基础不扎实,导致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没有掌握基础的计算、分析、以及信息查找技能,从而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困难重重。

而专业导论主要是介绍本专业的发展、专业形成及浅显的知识,一般是科学的概述,向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介绍本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以及发展方向,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做铺垫。同时,专业导论课可以介绍本专业的职业取向、职业规划和职业素质,并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学前职业教育,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所选择的专业到底可以干什么,可以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展开规划,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个基本的设想,在走出校园的时候也不至于手足无措。同时,通过这个课程,我们可以加深对自己专业的了解,而对自己专业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才会拥有具体的规划,才会在大学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而且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选择转专业,其中有的是确实是由于高考没有考好,从而没有选择到自己中意的专业;而有的却是因为对自己的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缺乏了解,表面上感觉另一个专业更好,所以便选择转专业,结果可能更加不如人意,学习上更难达到要求。其实这些问题在专业导论课上就可以解决,专业导论的开设,不但可以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还能给新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培养起专业兴趣,而浓厚的兴趣会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并且有助于学生拥有积极的思维,敢于大胆质疑,用于探索新知识,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此,学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十足。然而,我对我们的导论课还是有点建议的。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大多都是在讲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技术,所以内容上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只是传授的方式实在是太死板了,单纯的讲授,ppt也是很刻板,上课的时候很难激起我们的学习的兴趣,观点也很老套,只有讲授超精密加工的老师讲课的方式很独特,带给了我们非常新颖的观点,课堂气氛很高涨,那节课很吸引我,感觉自己的注意力一直在老师那里。

所以说,对于讲授导论课的老师来说,讲授的内容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讲授的方式,老师们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想讲授的内容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带来良好的影响。要知道,在大学里,课堂是比较宽松的,如果教学方式过于枯燥,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很可能玩手机什么的就度过这一节课,那么导论课对学生就不能对学生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了。因此,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最好能够有新颖独立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好的捕捉到我们这群年轻人的注意力,我们虽然没有课本,不用看那些枯燥的文字,但是老师的PPT也是很重要的,不要满篇的文字,多点文字、图片和视频,让课堂尽可能的有活力。总之,好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工科生,生活很苦逼,课业也相对其他专业更加繁重,然而我并不后悔,虽然在英才学院随时可以转专业,但是我并没有这个打算,我感觉我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误,飞行器制造工程,这个专业在我看来很不错,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却是很务实的,而且当下国内飞行器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都十分可观,国家也很重视航空宇航的发展,在这个专业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参加到国家的一些航天、国防计划,可以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且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得到保障,可以过上水平比较高的生活。

篇6:机械专业导论有感

1、为什么要学习专业导论这门课程?(10分)

我们通过上专业导论课,可以使自己对所修的专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或考研出国有进一步的打算,并能对自己的未来四年学习有一个大致的计划。其次,专业课上,老师还会推介一些对我们非常有用的网站,书籍,和一些学习的经验。每次上完专业导论课,我都会对学习就充满信心。它让我相信我们专业的明天会更好!

我想这就是专业导论课吧,正是这门课程使我们有了一个全面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机会。我相信在哈工大这片沃土上,只要我们付出了自己的辛勤汗水,我们就一定能够浇灌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丰硕果实!

2、本专业的发展历史。(10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是哈工大历史最为悠久、长期重点建设的优势方向之一,是集先进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等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培养现代制造业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早在1971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刊上刊登了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后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1984年为现代机械下了如下定义:“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它与前面提及的机电一体化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现代机械就是指机电一体化系统。20世纪90年代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联合会,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精密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和系统思想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协同结合。因此又可以说机电一体化就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上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机械自动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器化”迈入了以“机械自动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它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最基本的特征可概括为:机械自动化的设计制造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3、列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的主干课程和主要内容。(10分)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强化核心能力培养。专业主干课程包括: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与仪器、数控技术、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液压控制系统及专业选修模块课程。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工科数学分析

课程的主要内容: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运算、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2.机械工程制图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换面法、立体、组合体、轴测投影图、螺纹、机械图、计算机绘图;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换面法;画读立体、组合体的方法和步骤;轴测投影图;机件的图样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计算机绘图。

3.应用力学

课程的主要内容: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力学中的 基本概念和静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空间一般力系的基本知识,弹性杆内力分析,弹性杆横截面上应力分析,应力状态分析,强度分析,刚度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压杆稳定,能量法,疲劳强度问题,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普遍定理及其应用,动静法及其应用等。

4.大学物理

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了解自然界的比较完整的物理图象,对物理学的近代发展和成就以及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数据处理、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求实作风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本课程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影响深远,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也为学生 将来接受、应用和管理高新技术提供初浅的基础。

5.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机器的组成;机器的设计过程及设计原则;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其它传动机构的方案设计与分析;机械零部件设计概述;带传动、齿轮传动工作能力的分析与设计;轴的设计与校核;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计算和选用;螺纹联接设计与选用;键、销、过盈配合联接的设计与选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弹簧的选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6.自动控制工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多用机床架台的自动控制系统为例讲自动控制的任务、组成、控制方式的分类等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以突出机电专业的特点;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传递函

数及其求取及动态结构图等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讲系统的时域性能描述,一阶系统的动态分析,二阶系统的动态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稳态误差分析,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关系;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讲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频域稳定性分析和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稳态误差,对数频率特性与阶 跃响应的关系;串联校正的基本规律,串联校正装置及其特性,串联校正的理论设计,反馈校正,复合校正等控制系统的校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Z变换,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等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知识。

7.机械制造学

课程的主要内容: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部分包括金属切削的基本定义、刀具材料、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提高金属切削效益的对策等;金属切削机床部分包括金属切削机床概述、车床、齿轮机床等;机械制造工艺部分包括工艺规程、加工精度分析、加工表面质量、典型工艺实例、装配工艺及机械制造设备技术新发展。

4、学习专业导论课程的心得体会。(20分)

通过本次专业导论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学习不仅使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门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更是激发了自己相当浓厚的专业兴趣。从这次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了。我相信,未来就掌握在我的手中,有付出就有回报!

面对“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面临的无数尴尬,我颇感气愤。可冷静分析之后发现,这确实是由于中国的制造业的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制造精度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都是亟待提高,我忽然发现我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中国制造业要想腾飞,必须要靠每一代的不断努力。

上一篇:《三国演义》中人物教学设计下一篇:爱卫工作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