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

2024-06-17

机械工程专业(精选十篇)

机械工程专业 篇1

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试行) 》对机械类专业的培养要求

机械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在于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毕业生的状况。学校成功地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否, 应检验其毕业生能否具有以下知识和能力[2]: (1) 知识要求:掌握机械工程、机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2) 能力要求: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具有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 工程要求: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4) 特别要求:知识面宽广, 并具有应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 进而足以认识机械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影响的能力。

从上述要求可看出, 在教学过程中, 知识不能仅仅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更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去有所“发现”, 但其存在“短时间内难有所获”的局限性。要形成对知识的理解, 使探究所得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必须有内化的过程中, 即接受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可见,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 要适度平衡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中接受和探究成分的相互渗透, 针对不同的课程知识及技能要点, 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式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 以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笔者在执教“机电控制技术实习”过程中, 采用了如下图1所示的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探究式-接受式复合教学法, 将教学工作的三大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设计成一个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反馈闭环系统,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

本方案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建立合适的“项目库”。其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内容的丰富性、工程背景的浓厚性、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的综合性、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试行) 》的达标度。“项目库建设”的主体既可以是授课组老师,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项目的设计方法是先解析课程的知识及技能要求, 再设计一系列包含要素尽可能多的系统性项目群, 使学生在探究项目的过程中真正强化其机电控制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项目区分常规性和创新性的目的在于建立能力分层和激励机制, 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竞争, 创新性项目竞标主要比较学生申报书中的技术文献综述深度, 以及技术方案的优劣。

2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 建立“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耦合教学机制”是其核心, 重点要解决好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互渗透过程中的“度”和“界”。可类比的例子是, 现在众多高校试图通过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一些属于人文科学的课程来解决“专门化”的倾向问题。然而, 正如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所指出的, 增加或者“并列”各种不同方面的课程, 既培养不出“素养”, 也带不来“通才”教育。可行的办法是一方面夯实工科通识基础, 为学生提供与工程专业关联的人文社科类课程, 把工程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共享产学合作课题, 创新课程内容, 调整课程结构, 以集成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教学方式选择的首要原则应是为学生创造自主协作的学习环境和多元互动的交流机制, 具体实施时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善于借鉴同行们的教学实践成果为己所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以主动的、实践的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反映了系统论中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的特征[3];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 采用模型/模型化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法, 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考显性化, 便于教师进一步理解学生的心智变化, 而且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互动载体[4];运用“新三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 设计教学方式, 通过其“整体性”、“非线性”、“协同性”、“涨落性”和“开放性”等五个系统方法特征去满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教学要求[5];基于直觉性、连结性和发射性三项基本特性设计本科教学知识传播和创新机制, 以“问题”为核心, 理清学生、教师和多媒体在人机交流和人际交互三角关系中的角色扮演与实施策略, 引导学生实现全脑思维[6];“翻转学习”可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实现知识接受, 而课堂时间则用于知识内化, 使多种学习方式的并存成为可能[7]。

3 考核方法

“实践环节考核”要实现评价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协同, 这也是本方案中“教学效果分析”的重要工作之一。评价目的不仅在于激活教学活动, 而且要促进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形成, 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紧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试行) 》的培养目标, 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评价内容要指向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果质量及成果分享能力等方面, 可分别占40%、30%、30%的分值比重。学习态度的考核旨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建立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良好学风。学习成果质量可从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积累、项目进度和深度等多方面评定。成果分享能力考核可采用全体学生参加的“项目成果答辩”形式, 实现短时内不同项目间的技术交流与知识传播。

总之, 本文所用方法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等四条主线, 基于“项目驱动”探究式-接受式复合教学理念组织实践教学, 将机电传动控制类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从项目方案制定到项目实施、项目攻关、项目成果分享的全过程, 较好地达到了优化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体系、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要素, 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期望本教学成果对讲授其他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移植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伟, 严兴春, 鞠萍华, 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教学研究, 2013, 36 (4) :20-24.

[2]教育部办公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试行) [EB/OL]. (2010-08-17) [2014-07-2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1/201110/125419.html.

[3]潘柏松, 胡珏, 秦宝荣.基于协同理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5) :35-38.

[4]孙可平.科学教学中模型/模型化方法的认知功能探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10, 39 (6) :79-81.

[5]何可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1) :7-18.

[6]陈耿彪, 吴文兵.培养大学生“右脑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 (6) :17-19.

机械工程专业 篇2

为大家详细解答了这个疑惑,希望能给计划申请此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美国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美国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美国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怎样呢?热门的机械工程专业在就业的时候是不是也呈现出良好趋势呢?历年来,工程类的就业都保持着不错的记录,当然也包括机械工程类。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机械类人才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机械类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

机械工程就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来供不应求,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就业。加入WTO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良好。

机械工程是传统的工程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和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和生产设备。该专业的美国就业市场巨大,在工程类专业中,机械工程的市场需求率排名第一。约有80%的毕业生进入制造业工作。比如说为电梯、汽车和生产设备设计引擎,有些机械工程师也从事设计开发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体系。能源方向就业:

毕业生主要适于到能源动力、制冷空调、低温工程、流体机械等行业的中外企业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设备设计、开发、控制、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建筑、环保、铁路等企业从事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系统分析与管理、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方向就业:

到化工、轻工、机电、建材、交通、航空航天、高校、研究所、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合成树脂、橡胶、化纤、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电绝缘材料、高性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制、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应用、工程设计、以及管理开发或教学工作。

上文便是为大家解读的美国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计划申请此专业的同学不妨来了解一下,希望通过上文的解读,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更多有关美国留学就业信息,敬请关注美加百利留学网站!

机械工程研究生高分子材料方向

美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近年申请愈来愈热的专业,天道留学专家下面就着重分析一下关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申请。

高分子材料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应用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汽车工业、包装、建筑等各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活性聚合、新材料的合成与开发、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反应性加工、先进复合材料及应用、超细材料及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学建材和化学纤维等。

一般来说申请美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物理或者化学以及跟高分子交叉的专业背景,GPA至少达到3.4以上,G平均分:Q>760,T平均分>88,美国牛校的要求会比平均分更高。

如果是本科生申请高分子材料PHD学位,则要在保证硬件条件很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去做项目,多进实验室,为自己的CV,PS积累素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为自己的申请找到牛推就更好。如果已经拿到MASTER学位,那么在申请中,美国大学将更看重研究经历和实习经历,而非单单是申请者的硬件条件,所以硬件条件一般的学生可以在研究经历和实习经历以及PAPER上多下功夫。至于奖学金,PHD的拿奖率大于MASTER,但是学习时间会比较长,不过这个专业的回报率还是比较高的。

机械工程专业 篇3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背景,以及专业认证的意义、要求和标准,分析了河南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现状和建议采取的发展策略,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标准,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制药工程 专业建设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正逐步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迈进,这一发展过程必将伴随着对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倾向也愈来愈明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合全球化生产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如何使各国的工程专业人才执业资质趋于等效,成为当今教育界、工程界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是集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培养从事药品生产制造的工程技术类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能力、产品检验等基本技能,是一个实现药物制造、注重实践的过程。如何满足制药产业对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药专业人才,提升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我国乃至国际上的专业地位,一直是本专业教师思考和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探索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希望为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现状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学较早,2002年时已经在生物工程专业下设立了制药工程专业方向,以三大制药中的生物制药为办学特色。本专业具有较好的学科支撑条件:第一,专业教师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第二,具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三,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是本校传统优势学科,学院建立了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设立了发酵—分离—制剂—分析—包装整条生产工程流程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可以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训练提供良好条件。

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建立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工程教育体系中,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内容相对薄弱,而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内容较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导致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技术人才短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充分调研已通过认证的高水平高校,学习它们的专业工程教育理念,借鉴它们在认证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教训;其次,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广泛调研国内外制药行业,了解它们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最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跟踪调研毕业五年后的毕业生薪酬、职称与职位晋升、职业满意度等情况,为培养出具有坚实的制药领域理论基础、完备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制药业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力求把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在同类教育中有鲜明特色的专业。

三、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建设,遵循这一原则,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和补充一些关于前沿技术的选修课,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尤其是综合性设计实践的设置比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日常科研和各类竞赛项目。

为了克服校内资源有限的弊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制药企业联合,利用寒假、暑假,或是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地接触生产实践,全面了解生产过程,熟练掌握生产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个从基础到实践的培养过程,能保证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锻炼,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制药工程是一个涉及生物、药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基本是“由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势严重,影响到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此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部分教师科研任务较重,疲于奔命,无法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这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专业化人才是一个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要想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我校可以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从制药行业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既可以对专职教师进行中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又可以作为学术带头人,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直接把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请入讲堂,开展实践教育,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已通过制药工程专业认证的院校或是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进修,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复合型知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提供有利于教师安心工作的软、硬条件,保证教学时间。同时,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不仅肩负起向学生讲授专业课的任务,也要积极承担学生职业教育的指导工作。

五、结论

对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来说,制药工程专业认证是一个新的契机,其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发展过程。我校只有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以认证的要求和标准作为指导思想,构建适合我校基本情况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才能使我们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成为具备理科基础、工科背景的国际化制药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专业 篇4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工程教育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

《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成立,现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2006年5月,参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做法,我国正式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从此拉开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帷幕。2013年6月19日,我国被接纳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

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于2013年申请参加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专家的评估和现场考查,最终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下半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将再次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进行评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近3年来,我们一直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对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进行持续改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本文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具体介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的情况。

二、旧版课程体系及认证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

2013年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前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该课程体系基本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具体体现在:(1)作为地质院校开设的测绘工程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了解地质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该课程体系包含了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基础2门必修课以及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工程物探、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自然灾害学原理、路桥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概论等7门选修课,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地质素养。(2)注重实践教学,不仅建立了全国一流的测量风雨实习场,较好地满足了课间实习的需求,而且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开设了地形测量教学实习、摄影测量教学实习、大地测量教学实习、工程测量教学实习和GPS教学实习等综合实习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所以不仅开设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数据结构等4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而且安排了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门综合实习,并且还开设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使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正是由于上述鲜明的特色,我校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在我校名列前茅。

2013年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在审核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的基础上对我校进行了现场考查,在现场考查报告中认为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如下问题:(1)邀请过部分专家参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但邀请的专家人数较少,代表性不强。(2)没有专门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这四门课程,但其他课程有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基本能够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相关内容相对偏少。(3)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对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公开选修课程,但该课程不能保证覆盖全体学生。(4)支撑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偏少。

三、新版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2015年学校教务处组织我系教师对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形成了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新版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新版课程体系在征求了我校12个测绘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由全体专业教师经过多次讨论修订完成。与旧版课程体系相比,新版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该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专门开设了地球科学概论、土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工程基础知识,使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新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保证该课程能覆盖全体学生,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增设了专业英语阅读、科技论文写作两门课程,解决了支撑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偏少的问题。

2.对原有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保留了旧版课程体系的特色。继续培养学生的地质素养,开设的地质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工程地质学基础、土力学、路桥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概论、岩土工程监测等6门课程。

仍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留了所有的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新版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其实所有的实习周数没有丝毫改变,只是由于我校对实习学分的计算方法有所改变,由原来一周的实习算1.5学分改为一周的实习算1学分,导致实践环节学分值下降,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例当然也就下降了。

继续加强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保留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测绘软件设计等理论课与开发和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课。

3.新版课程体系更具有时代特色,紧跟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版课程名称更具有时代特色,如测量学和数字测图两门课程整合成数字地形测量学,地籍测量与管理名称改为不动产测量与管理,GPS原理及其应用名称改为GNSS原理及其应用。

“3S”技术各自不断向前发展和不断融合是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新版课程体系在保留了旧版课程体系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3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应用、遥感图像解译、地图制图学基础、3S集成与应用、数字地球与智慧城市5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测绘学科知识,了解测绘学科最新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好地储备工程单位所需的专业知识。

四、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是以最终通过为目的,而是要各高校相关专业认真对照认证标准,寻找专业建设中的不足,建立基于反馈的持续改进机制,紧跟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专业教育水准。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在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为下一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工程专业 篇5

薪酬超过72%的专业上海市

12%在上海市工作男生较多

男77%-女2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或电子、冶金等某一类工程设计)基础、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物流管理、其他物流岗位、ERP实施、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流程管理等工程职位。

机械工程专业 篇6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新环境下对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要求,综述了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内涵、提升方法和保障措施,并分析了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创新研究的意义,为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机械工程;创业创新;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水平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创新发展的道路,培养创业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根本。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的代表,更应发挥创新创业的优势,这不仅能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步。

一、“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新要求

“中国制造2025”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蒋昌忠指出我国高端人才特别是高科技研发领军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一线实务型技能人才,存在着较大缺口,应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内容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付卫东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里,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分界线比较模糊,生产者会成为产品形态的设计和创造者,所以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在创新方面需掌握全面的产品全知识,夏建国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里,十个重点领域里都需大量的高端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对智能网络有高度的运用能力。由此可见,“中国制造2025”对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这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以及新兴的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

李建建等指出,我国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的创新、集成的创新,还有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原始创新是发明创新,是创造出从来没有的东西。集成创新是通过某种途径整合国内外或相关领域已有的技术进行集成的创新。引进吸收的再创新是在引进别人技术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然后创造出新的技术或产品。后两种创新形式比较普遍,但是无论哪种创新都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李文辉指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内涵,它包括新的科学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相关技术发明为标志的原始创新,对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的集成创新,以及对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再创造。

三、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升方法的研究

徐鹏等指出通过科技竞赛的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独立创新的思维,强化机械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共同协作的创新精神,还可通过构建跨专业的科技竞赛平台,提升机械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力。谢玉婧提出举办学术型社团活动,有利于增强机械专业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信心。学术型社团可以是校内组织,也可以是校外组织。这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接触社会并开阔眼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唤醒他们自主创新的意识。由此可见,通过成立兴趣小组、组建创新团队、参加科技竞赛等方法,能够较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升保障措施的研究

刘红霞指出,可通过实行导师制度,引导学生创新。由于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且科研经验、创业创新能力不足,所以需建立导师引导制。同时还需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刘海涌指出要建立创新的教育机制,需加强通识教育,拓展大学生的科学文化视野。因为高校创业创新体系涉及多个方面的主体,且他们的关系复杂又相互联系,所以要制订创业创新相互协调机制。此外,还需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创业创新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在引导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新活动上,培育创业创新能力是基础,建立完善创业创新机制才是关键。

五、结束语

大学生是未来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兴盛、“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以及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等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能有效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付卫东.“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J].教研理论,2016(9).

[2]夏建国.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的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4(6).

[3]李建建.我国自主创新的内涵及战略意义[J].科技与经济,2016(1).

[4]李文辉.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谢玉婧.高校学术型社团对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J].院校管理,2014(1).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篇7

专业英语课是在大学生学完基础英语和相关专业课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的英文书籍和文献资料, 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理解的准确率在70% 以上, 阅读总量不少于250000词。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 它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方面的主要英语词汇, 掌握阅读和翻译科技英文的基本方法, 使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机械方面的英文书刊资料。而学生通过学习机械专业英语应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英语原文教材、科技文献和其他相关资料的能力; 与国内外同行专家用英语进行技术交流, 以获取最新的知识特别是国际上先进专业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 较熟练地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因此,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越来越得到企业界的关注, 已成为现代企业录用人才的重要考核因素之一。

二、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最终目的是使得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国际机械工程技术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 是用英语的形式来讲授机械工程专业知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和扩大, 机械工程方面的对外工作也愈来愈多, 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考察、协商、会议和谈判等形式迫切需求既明白专业又擅长英语的人才, 特别是专业创新型人才更为突出。可是, 在现今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 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专业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教材、师资配备缺乏、课时不足、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陈旧和考核方式单一等。培养出来的学生远不能满足当今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对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迫切要求。因此, 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尝试创新教育, 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已势在必行。

三、改革措施

针对学生们对专业英语的现存的问题, 结合相关工科院校对专业英语教改的经验, 我们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方向作为试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全面贯彻以人为本, 以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新理论。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循序渐进, 引起学生学专业英语的兴趣。每节课前几分钟是学生由心理进入角色的准备时刻, 是营造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时刻。授课过程中, 教师应该能剖出一些新颖别致且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进行集中讨论, 集思广益, 取百家之长。这种做法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探索解决新问题, 掌握新知识。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2. 改变教学模式, 理论联系实际。现阶段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授课方式大多采用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 或只停留在对课文的注释及关键句的讲解等方面, 这样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从属的状态,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课堂气氛相当沉闷,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灌输的状态,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严重地受到压抑和限制, 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授课教师应该采用表现启发、语言启发、情景启发、图式启发、比对启发、相似启发等方法来激励学生,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词、句和语法等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唤起学生的各种思维想象。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将“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启发式教育模式。

3. 加强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教材应该为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 是语言实践活动, 材料教材建设必须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加强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建设是保证专业英语教学顺利完成的基础, 应做到专业知识和科技知识相结合, 重点强调实用性、科学性、思想性及趣味性。既要选编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有交叉点的科普文献, 又要选择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最新文献或报道, 结合机械工程专业特点, 搜集各种期刊论文、专著相关节选、有关文摘索引等。选编教材应包括常用的半科技词汇和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 并强调专业文献的体系结构。教材编写是一项重要并且十分严肃的工作, 不加强或不重视教材建设, 其后果必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4. 提高专业英语教师自身素质。专业英语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应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同时又应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专业英语欲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不仅要依靠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准和科研能力, 而且还需努力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外语实践能力。只有做到这样, 专业英语教师才能逐渐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才能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5. 完善专业英语评估系统。由于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要使学生通过有限时间的专业英语学习, 就具有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和交流的能力, 达到高层次机械工程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 必须完善评估系统, 以保证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以国家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基础, 建立符合实际的专业英语评估系统, 并提供完备图书资料及网络服务, 为学生课外自学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束语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普通工科高等院校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以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立足点, 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本科人才为目标。专业英语教学方式改革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掌握科技文体写作的全部过程, 了解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及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热点。另外, 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将“灌输式”改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材建设方面, 首选内容新颖、涉及面广的教材, 同时还要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 最后完善专业英语评估系统。学好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 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琦.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究[J].内江科技, 2007, (10) .

[2]周开俊.浅谈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机械管理开发, 2009, (4) .

[3]钟建琳, 刘忠和.从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 .

[4]吴金星, 魏新利, 王定标等.加强科技英语教学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 (1) .

机械工程专业 篇8

在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业认证通用标准, 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各专业补充标准则涵盖了各行各业对各类工程人才的要求, 反映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有利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服务面向的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以下将介绍东北大学以国家采矿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为导向, 以我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的毕业要求的建设情况。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对于采矿这个特殊且艰苦专业, 其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毕业要求如下:

(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采矿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系统的采矿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矿业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 具备采矿设计基础和实施采矿工程实验的能力, 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5)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采矿方案的能力, 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 了解与采矿技术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能正确认识采矿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对于第1~10项毕业要求, 我专业以我校采矿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按下表1~10进行评价与实施。

二、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本专业在上述内部评价的基础上以四年为周期由教学督导组成员对10项毕业要求的每一项的达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近一次全面评价时间2013年11月25日, 结果汇总如表11所示:

机械工程专业 篇9

关键词:纺织工程,专业实习,改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程类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1,2]。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设计内容, 建立更为清晰的专业意识。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实际生产技术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3]。

纺织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类专业。本校“纺织工程专业实习”是经认识实习后, 在纺纱学、织造学、染整工艺学等理论和实验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集中实践环节。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学生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设计与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和熟悉纺织染等各个工序的工艺流程、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生产设备结构和运行原理、保全保养方法, 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同时, 让学生了解纺织产品设计的基本思路。为了提高专业实习的效果, 我们对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对实践教学环境、教材内容进行了更新与完善。

1. 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提高专业实习质量, 根据本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改革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实习》原来只有纺纱和织造的保全保养实习内容, 由于专业方向的拓展, 增加了染整技术专业方向, 所以实习内容增加了艺术染色和染整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功能以及操作方法的学习与指导。且将单独的校内实习改为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和校内实习向结合, 丰富了实习内容。

校内实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纺织设备拆装与操作实践 (包括纺织主要设备安装尺寸、部位、次序、机件名称、机构作用等) 、设备不同机构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实践、生产操作 (开关机、接头等处理) 实践。通过本部分实习实现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与吸收, 提高学生对工艺和设备的认知能力, 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第二部分为纺织艺术实践, 主要内容为蜡染、扎染、段染、吊染、纤维和织物艺术设计, 以及手工钩编的基本技法和中国结编结实践。通过本部分实习使学生能够巧妙将纺织品设计与艺术设计、染整工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和创新能力, 能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

校外参观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纺织生产的工艺流程、厂房的布置情况、空气调节方式、设备排列方式、设备的种类与差异以及生产管理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以利于能很好对专业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对生产工艺流程有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扩充其实践视野, 提高了学生对纺织企业的整体认识。

2. 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是国际、国内著名研究型大学都十分重视的本科教学方式[4]。采取教师辅导与学生独立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根据实习目的和计划安排, 每到一个实习节点, 首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后说出设备的运行原理、机构作用、部件组成;其次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对照设备再讲解, 学生亲手安装, 安装后开车观察能否正常运行;再次, 大家根据出现的问题一起讨论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 经老师提示重新安装, 再开车运行, 直至正常运行;最后让学生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体会记到笔记上。同时老师现场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打分。实现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本培养目标。

3. 实践环境建设

实习硬件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近几年本校“纺织工程专业实习”一直在分校区实习基地进行, 其设备较陈旧, 已经跟不上最先进纺织企业的设备状态, 这样会造成学生到企业适应工作状态慢。为了解决设备陈旧问题, 我们将实习地点改在校内工程实践中心进行, 对工程中心的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在原有的快速小样纺纱系统 (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 、英国的SDL快速纺纱机、日产奥井 (OKAUIS) 分条整经机、单纱浆纱机、有梭织机、剑杆织机、针织机横机、针织圆机、喷墨印花、高温高压染色、丝网印花、针刺无纺布机等一系列设备的基础上, 2013年我院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赐来福公司AUTOCONER X5 RM全自动络筒机, 英国罗切斯公司COLORTEC万能染色机、染色分析系统、溢流染色机等设备, 已运行使用。2014年又招标购买了清梳联纺纱系统、喷气织机等大型先进设备, 2015年5月安装使用。实习设备的更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跟进了最先进的纺织行业需求。

4. 实习教材建设

实习教材对实习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将教材与实际设备对照学习设备的运行原理、操作方法, 以及保全保养和安装知识。

针对原有《纺织工程专业实习指导书》内容不全且陈旧问题, 本专业依据“纺织工程专业实习”大纲, 自编了校内实习教材《纺织工程专业实习指导书》 (2014年1月印刷使用, 21万字) 。教材的内容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大纲要求, 包括纺纱和织造设备结构及保全保养知识、染整设备结构与运行原理、艺术染色、钩编结、纤维纱线和织物艺术实践等内容, 共四章。以纺织机械设备的运转原理、保全保养方法为主, 将先进设备工艺流程和技术原理引入到教材中。并避免了与课程教材《纺纱学》、《织造学》、《染整工艺学》课程内容的重复, 使用后反馈较好。

5.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也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重要引导。过去我们采用主要以实习报告、出勤、实习笔记、实习后笔试考核记载学生的考核成绩。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创新设计和对设备的认知能力, 我们将考核方式改为以现场考核比例增大 (由原来的10%增加到40%) 。现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设备的工艺流程、保全保养重点机件、设备运转方式、主要机构的功能、设备安装参数等掌握情况, 以现场问答为主, 同时结合染色作品设计与实践、实习报告、实习笔记、出勤综合考核给予学生成绩。采用分段考核与实习终期相结合, 现场动手能力考核占40%, 实习报告仍占40%, 实习纪律 (含出勤) 和实习笔记各占10%, 取消了实习后的笔试考核 (比例由原来的30%降为0%) , 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考核。由此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6. 制作录像短片, 提高学习的直观性

由于到企业的参观次数较少, 不能很好的了解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状态, 我们选择本市有代表性的两家纺织企业——大连一广毛巾有限公司和大连神州纺织有限公司, 制作了生产录像短片。大连一广毛巾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毛巾类产品, 其生产工序包括络筒、整经、浆纱、染色 (筒子染色或织轴染色) 、穿筘、织造、印花、后整理、刺绣、包装等多道工序, 其工艺流程长, 录像短片尤以织造和染整的新型设备、生产状态和毛巾生产工艺流程为重点。大连神州纺织有限公司是以纺纱为主的企业, 其主要生产纯棉纱线, 具有世界最先进的纺纱生产设备, 该企业录像短片从清梳联开始至筒并捻结束的各个工序先进设备及工艺流程均得以展示。通过以上两个短片的学习, 学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最先进的棉纺织企业的设备、工艺流程、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 使本专业学生通过“纺织工程专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构思、设计、实施、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尽早适应纺织生产技术及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曦, 刘耀林, 刘艳芳等.综合性大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No.03:121-124.

[2]钟山, 蒋红艳, 龙腾发, 邓华.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现状分析与改革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No.26:252-253.

[3]李青山, 彭桂荣, 谭宝华等.燕山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指导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 2012, Vol.35 (6) :64-66.

机械工程专业 篇10

关键词:卓越计划,环境工程,校企联合,实践

卓越工程师的实施关键是校企联合培养环节的开展。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进行构建与实施,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主动服务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后备工程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为:四年制本科,“3+1”模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通过累计一年在企业的实践学习,学生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融入了企业的工程素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了注重“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实际工程的建造与设计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能力

以环境污染控制治理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基础,以污染物治理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污染治理故障维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为目标,具体如下。

1.学习并体验现代污染治理运营方法、技术及管理。

2.工艺设计过程,具有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设备选型、工程概预算等能力。

3.环保项目招投标过程,熟悉标书的编制以及相关法规。

4.掌握污染处理现场故障处理方法。

5.了解环保咨询方法,能够编写相关文书。

6.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加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7.环保行业发展以及企业文化。

二、与四川化工集团公司商定企业岗位实习内容

了解川化各套生产装置工艺流程,掌握各装置废气成分、吸收方式、液体处理、气体达标(国标),熟悉废气、废水处理设备故障排除方法。

1.化肥厂合成氨含氨废气、废水回收处理工艺。(1)装置简介;(2)安全培训;(3)危险介质及防护;(4)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制度、规定、岗位职责,(2)环境保护教育培训;(5)总则;(6)工艺流程;(7)尾气处理;(8)废水管理;(9)废渣管理。

2.化肥厂尿素生产工艺废气、废水回收处理工艺。(1)装置简介;(2)安全培训;(3)安全防护;(4)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制度、规定、岗位职责,(2)环境保护教育培训;(5)尿素生产未反应物的分离和回收;(6)废水处理系统:(1)原理及流程概述,(2)正常操作和操作参数,(3)水解系统流程。

3.硝酸生产工艺废气、废水处理工艺。(1)实习要求;(2)装置简介:(1)装置情况,(2)环境因素与危险源,(3)工艺说明;(3)三废处理工艺:(1)废气,(2)废水,(3)废渣。

4.硫磺制酸工艺尾气处理工艺。(1)实习要求;(2)装置简介:(1)装置情况,(2)环境因素与危险源,(3)工艺说明;(3)三废处理工艺:(1)废气,(2)废水,(3)废渣。

5.三聚氰胺厂工艺尾气、废水处理工艺。(1)装置简介;(2)安全培训要求;(3)危险介质及防护;(4)工艺流程;(5)尾气处理;(6)废水管理;(7)废渣管理;(8)包装除尘系统管理。

6.环境工程设计企业岗位实习。了解企业废气治理单元设计基本原理,熟悉设计过程。掌握废气处理尾气吸收工艺过程,初步具备为装置升级改造等有针对性提出工艺参数和解决方案的基本能力。(1)设计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2)需要达到的去除效率;(3)设备运行条件;(4)经济性;(5)占地面积及空间大小;(6)设备操作要求及使用寿命;(7)其他因素;(8)设计的理论;(9)流体动力过程;(10)热过程;(11)传质过程;(12)化学反应过程;(13)设计的方法;(14)实地调查;(15)确定方案;(16)设计计算;(17)画图;(18)课题。

7.环境监测企业岗位实习。掌握环境质量标准法规,了解企业在水污染物监测方面的监测过程。水污染物监测包括PH、氨氮、石油类、CODcr、SS等常规项目,大气污染物监测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1)标准法规、监测过程;(2)检测指标;(3)分析方法;(4)对照分析方法进行实际操作;(5)分析报告。

三、与四川化工集团公司商定企业岗位实习实施方式

1.实习方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分组轮换跟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岗位学习。

2.实习计划操作方案。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改项目。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必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我校作为“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将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实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初衷。

参考文献

[1]杨莉,赵晖,陈海英.环境工程专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3,(3):181-183.

[2]牛显春,贾昌梅,涂宁宇,陈梅芹.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平台建设[J].广东化工,2014,41(4):114-115.

上一篇: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下一篇:课外实践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