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2024-05-30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共9篇)

篇1: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园艺产品储藏与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系(院):生物工程系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选修课

1、前言

根据园艺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其对于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了本地区相关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主要就业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进行定位。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园艺产品储藏与加工技术》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在园艺生产类职业岗位中从事果蔬产品的采收、分级、包装、贮藏等工作,必须具备贮藏果蔬的选择确定、采收、采后处理质量控制等能力。

1.2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分为贮藏部分和加工部分。贮藏部分主要包括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基础知识,园艺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运输,园艺产品贮藏方式及主要果品及蔬菜花卉的贮藏等。加工部分包括园艺产品加工保藏基础,加工前预处理,园艺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其他加工保藏的新方法。

1.3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园艺学通论,掌握园艺学(果树、花卉和蔬菜等)共性的、基础的内容,学习者还应有植物学、花卉栽培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

2、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和了解园艺产品采后贮藏加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具有一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在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方面的实践技能。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理论及实用技术。【专业能力】

1.了解贮运保鲜技术的任务与发展动态;

2、熟悉采前因素、采后生理与果蔬产品质量的关系,对果蔬产品贮运的影响;

3、掌握果蔬自身化学成分与品质质量的关系及其在贮运保鲜中的变化对质量的影响;

4、了解果蔬产品采收、采后处理、商品化运输与果蔬贮运保鲜质量控制的关系;

5、了解果蔬贮运保鲜主要设施的质量控制特点;

6、使学生掌握园艺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

7、使学生了解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最新发展动态;

8、使学生认识到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方法能力】

9、能够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贮藏产品种类与品种;根据产地调查分析组织货源;能够通过感官检测果蔬品质;

10、能够确定采收方案,确定并判断采收成熟度,组织采收工人并能亲自按采收操作规程开展采收工作;

11、能够确定采后处理方案,组织采后处理工人并能亲自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12、能够制定运输工作方案,跟车管理;

13、熟悉主要果蔬产品贮藏所需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环境条件;

14、掌握常用贮藏保鲜设施的关键管理技术;

15、熟悉果蔬产品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各种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16、学会果蔬加工技术中干制品、糖制品、罐制品、汁制品、酒制品等原料选择与加工的基本技术;

17、能够解释果蔬加工中出现的原料褐变、干制品霉变、糖制品返砂、罐制品胀罐、腌制品酸败、汁制品浑浊、商品异味等异常现象与相关工艺操作。【社会能力】

18、学习能力: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各种学习途径进行学习的信息检索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19、工作能力:具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工作任务的能力;具备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市场意识;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丝不苟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团队协作共事能力、求真务实;

20、创新思维能力:按照并满足市场与顾客的消费需要,提出新的创意的能力。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项目1 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果蔬的理化性质与贮藏保鲜的密切关系。掌握影响贮藏的各种采前因素。

掌握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理解呼吸强度与果蔬贮藏的关系,乙烯代谢在果蔬贮藏中的作用;牢记果蔬贮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教学内容】

任务1.1 园艺产品的化学特性

任务1.2 采前因素对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性能的影响

任务1.3 采后生理对园艺产品贮运的影响

项目2 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及运输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果蔬的采收、采后处理是其贮藏、运输、销售、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会果蔬采收及采后处理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和前景。【教学内容】

任务2.1 园艺产品的采收

任务2.2 园艺产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与运输

项目3 园艺产品的主要贮藏方式

【教学目标】

果蔬主要的贮藏方法如:简易贮藏、机械冷藏、气调贮藏等原理、特点及管理技术;典型南方果品、北方果品、蔬菜的贮藏技术要点。【教学内容】

任务3.1 常温贮藏保鲜

任务3.2 低温贮藏保鲜 任务3.3 气调贮藏保鲜 任务3.4 其他新技术贮藏

项目4 主要园艺产品的贮藏保鲜技术

【教学目标】

了解果品、蔬菜、花卉主要品种的贮藏特性,适宜的贮藏方式、贮藏条件、贮藏病害及其控制措施;重点控制当地主要果品、蔬菜、花卉的贮藏技术,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教学内容】

任务4.1 主要水果的贮藏技术 任务4.2 主要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任务4.3 主要花卉产品的贮藏与保鲜

项目5 园艺产品加工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了解果蔬加工品的种类和特点,了解果蔬加工对水质、添加剂及原料的要求;掌握果蔬腐败变质的原因和对加工原料的处理方法。【教学内容】

任务5.1 加工用水及处理 任务5.2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 任务5.3 加工原料处理

项目6 园艺产品加工技术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果蔬加工的主要工艺流程,学会果蔬干制品、糖制品、腌制品、罐制品、汁制品的基本操作技能。假设提供几种果蔬原料,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加工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2-3种果蔬加工制品。【教学内容】

任务6.1 果蔬罐藏 任务6.2 果蔬制汁 任务6.3 果蔬糖制

任务6.4 果酒酿造技术知识链接

任务6.5 果蔬干制 任务6.6 果蔬速冻 任务6.8 MP果蔬加工技术

任务6.9 食用花卉(花卉食品)的开发 任务6.10 干燥花与压花加工制作 任务6.11 园艺产品的综合利用

项目7 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新技术

【教学目标】

了解国内外有关园艺产品储藏与加工行业的新动态及新兴技术,并知道目前基本应用的概况。【教学内容】

任务7.1 园艺产品贮藏保鲜新技术 任务7.2 园艺产品加工新技术

实践教学

实训一

乙烯吸收剂的制作及效果观察

【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学会乙烯吸收剂的制作方法及注意要点,并通过乙烯吸收剂的使用效果,观察其作用。

实训二

果蔬催熟

【实训目的】

学会催熟和脱涩的操作技术。

实训要求

注意控制催熟和脱涩的温度和时间

实训三

梨罐头的制作

【实训重点】

学会梨罐头的制作工艺要点。

实训要求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注意个人卫生。

实训四

腌制品的制作

【实训重点】

腌制品的制作工艺要点

实训要求

1.洗净所有的原料和辅料

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

实训五

果丹皮的制作

【实训重点】

果丹皮制作的技术要点

实训要求

1.洗净所有的原料和辅料

2.注意控制浓缩时间和温度

3.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

4、课程实施建议

4.1 教学活动建议

1.教学内容选择时,充分体现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使得教学内容切实符合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岗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性,增强其岗位适用性

2.改善教与学的方法,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倡导基于问题为本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有效学习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充分运用教学资源,采用讲授、案例讨论、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录像、果蔬储藏库和加工企业参观或见习、自学和辅导等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倡导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协作的学习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演示、模仿、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经过严格训练,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流程。

4.2 学习评价建议

1.建立一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的《园艺产品产藏于加工技术》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2.明确《园艺产品产储藏与加工技术》学习评价的主体与责任,不仅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自评、互相评价,即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真实促进学生的学习。

3.《园艺产品产藏于加工技术》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及职业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关专业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应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

4.把握《园艺产品产藏于加工技术》学习评价的目标,有层次的、有侧重地评价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学习对象,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5.《园艺产品产藏于加工技术》学习评价形式可有理论考核,如测验、作业、提问、书写实验报告;操作考核,如基本技能培训、专题实验、技能竞赛、基本技能考核等。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查)相结合的形式。1.理论考核 70% 2.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出勤情况)+实践操作(学生实践操作进度、完成情况和基本技能考试)30% 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整。

4.3教学评价

1、校内督导评价

2、学生评价

每学年末组织校内督导及学生学生评教,针对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内容,考勤制度让学生评教,对课程教学教学效果开展评价。

4.4 教材与教辅

【教

材】

高职高专统编教材《园艺产品产储藏与加工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

【实训指导书】

《果蔬贮运保鲜技术实训指导书》(自编)

【技能题库】

《果蔬贮运保鲜技术技能鉴定题库》(自编)

【素材库】

果蔬贮运保鲜技术资料

【参考资料】

1、《实用果蔬保鲜技术》(李喜宏、陈丽编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园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3、《果品品质研究》(关军峰主编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5课程教学团队

1)教研室主任: 2)主讲教师:

5.课程建议 5.1 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5.2考核评价建议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对学生的评价】。

5.其它

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制定人: 时间: 审核人: 时间: 审定人: 时间: 批准人: 时间:

篇2: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00014建议课时数:1周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动基础》

《整车维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在学过《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力学》 《 液压与气动基础》等课程之后,进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全面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这是一次全面、综合实践性很强的模仿设计工作的练习和考核。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五年制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能计算选择电机,确定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功率,转速,转矩,对传动件(轴、齿轮)设计计算,装配图设计和绘制,零件工作图设计、绘制,能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设计一级变速箱。

2.时间安排:①1设计计算:1天

②绘制总装图草图:2天

③绘制正式总装图:2天

④编写说明书:1天

⑤答辩:1天

(上述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适当调整详细的设计时间进度。)

3.设计要求:①绘制总装图一张;A2

②绘制零件图若干张(具体要求由指导老师确定);A3

③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本(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

四、成绩考核

1、平时表现(包括纪律遵守情况、设计态度情况等)占20%

2、图纸质量和说明书质量占50%

3、答辩成绩占30%。

注:

1、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

2、对于抄袭他人成果、设计方案存在严重缺陷和答辩不合格者,课程设计成绩为不合格。

五、教学建议

1、课题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所学专业,并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考虑,学生可分组进行,每组6—8人,每组课题要有区别,每组配1名指导老师,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从设计方案的构思、零件材料的选择、工艺设计计算、画图,到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等各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篇3: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的岗位工人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一种课程体系, 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中, 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有感性的认识, 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下面笔者就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1 课程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是对机械设备操作员、维护员、检修员、试验员、质检员所从事的、按照工艺文件要求操作机械加工设备, 按照设备管理要求进行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和检测、质量管理和装配, 故障排除及维护管理型工作进行分析后, 归纳总结出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检修、管理等能力而设置的学习领域。

《机械制造技术》是3年制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干专业课, 是一门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作过程”为主线, 惯穿工艺规程制定和实施, 融合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 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夹具、机械制造质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普通机械加工设备加工典型零件的技能、机械装配技能、工卡量具使用技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能力;培养学生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培养目标

2.1 方法能力目标

(1) 计划、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2) 机械制图、识图的能力。

(3) 工艺文件制订实施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作风。

(5)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2 社会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

2.3 专业能力目标

(1) 掌握安全用电、安全生产的知识和相关规章。

(2) 掌握普通机床的分类、结构、功用、工作原理、特点等知识。

(3) 正确使用机械加工常用的工卡量具的能力。

(4) 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5) 掌握机械零件公差配合精度等级相关知识。

(6) 熟练掌握操作普通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加工零件的技能。

(7) 熟练掌握普通机械加工各类刀具特性、应用及刃磨的技能。

(8) 掌握机械加工设备维护保养技能。

(9) 掌握机械加工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技能。

(1 0) 掌握机械加工设备设备管理的一般方法。

3 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3.1 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CAD》和《机械设计基础》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性能、零件尺寸公差精度测量、机械零件制图识图、机械零件功用特性的知识和技能, 为本课程提供支持。

3.2 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 为《机械设备维修工艺》、《工厂电气控制》、《数控机床》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奠定基础。

4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为使学生建立起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的系统概念, 通过模拟的、范例性的、真实的工作项目教学培养学生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技能,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实际技能, 达到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的要求, 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8个项目, 共计72学时。

5 教学建议

5.1 教师要求建议

应配备具有机械制造的系统知识、熟练操作各种常用机床的实践技能, 最好取得机械加工高级工技能鉴定等级证书或相关工种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 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人员担任主讲教师。

5.2 教学方法建议

建议采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指导教学, 根据每一课题性质特点不同, 分别采用模拟、讲授、项目、范例、演示、自学、问题导入、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配合课堂教学还应采取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现场认知实习、综合技能训练等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5.3 推荐教材建议

可优先选用教材和参考资料有:《机械制造技术》, 主编:王茂元,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 主编:张耀宸, 航空工业出版社;《机械加工技术》主编:焦小明,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制造工艺学》, 主编:陈明,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制造基础》, 主编:王泓,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 主编:朱淑萍, 机械工业出版社。

5.4 考核方式建议

该课程列为考试课, 考核方式建议采取理论闭卷、技能开卷, 考核形式有阶段测验、期末测试、实践教学测试、课程教学过程参与程度、平时作业和大作业。课程成绩评分办法为:平时成绩 (包括出勤、大作业、教学参与程度) 3 0%, 实践教学环节3 0% (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指导教师评价、指导技师评价) 、期末考试成绩4 0%。

参考文献

[1]张莹, 编.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王茂元, 编.机械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篇4: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摘要】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每门课程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及体系、结构,同时规定了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并系统安排了每门课程的内容、学时,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深度解读课标可以帮助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课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68-02

【作者简介】1.李莹德,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机械专业部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块化教学实践;2.芮菊芳,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溧阳,213300)教师,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文件,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践行着文件精神,但效果并不佳。原因在哪儿?笔者认为,就在于课程标准。我们用的专业课程标准是陈旧的、落伍的、学科本位的传统教学大纲(计划),只有知识(技能)点要求,缺乏能力点要求,更不谈上素养点要求;且知识(技能)点要求不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际,偏高偏难,没有普适性。基于此,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发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牵头制定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调试”“普通铣床加工”三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突破与创新之处

本次课标制定提倡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内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最值得关注的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融入了中等职业教育五要素。

(一)融入产业要素——课程标准能够体现地域产业的结构布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适应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围绕地方产业布局、结构、重点和支柱产业设置专业,为地方产业培养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充分考虑地域特点,融入产业要素,跟踪技术发展。

(二)融入行业要素——采用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

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中,应当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及时采用机械产品设计、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相关标准,使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保证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技术进展及地方产业的紧密联系,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稳固的基础。“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应采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机械基础相关技术标准,力求反映机械基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三)融入企业要素——引入符合制造类企业现场实际的先进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指操作工人正确操作设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是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各类设备的结构不同,操作设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中等职业学校要广泛利用企业技术资源,主动将企业技术发展状况反映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工学结合。在课程内容中注意引入符合制造类企业现场实际的先进操作规程,“普通铣床加工”课程标准将“能阅读铣削加工工艺文件,会制定简单零件的铣削加工工艺”,“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列入教学目标,反映出引入符合制造类企业现场实际的先进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四)融入职业要素——纳入国家通用工种或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

按照“课证融通”的原则,在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纳入国家通用工种或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使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能够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国家通用工种的职业标准多融入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而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标准多融入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材编写“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普通铣床加工”课程标准中所有项目都遵循相应工种的职业标准要求,明确要求“教材内容的选取应注重吸纳铣削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以及新设备,吸收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应对接职业标准,将普通铣削的工艺知识融入各教学项目中;每个项目后应设置相应的巩固性任务和拓展性训练项目”。

(五)融入实践要素——提高实习、实训和综合实践教学的地位、比例、要求与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型人才。为此,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标准中特别突出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拆装连接、安装与找正联轴器、观察与分析缝纫机、安装与调试V带(或链)传动、观察分析变速箱、拆装轴承等六项单元实践项目及拆装减速器、拆装千斤顶两项综合实践项目。实践项目的要求普遍由“能”改为“会”,突出了熟练程度。机械类专业基础课设置了综合实践模块,要求在专用教学周进行,这是在单元实训之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性环节,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性环节。

二、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创设情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同时,教学过程要对接生产过程,实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可按“任务引入—任务描述—支撑知识—任务实施—问题探究—拓展尝试—任务评估”的顺序编制任务书实施教学。对理论性内容可采用软件仿真、实物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对操作性内容可采用虚拟仿真、操作示范、分组练习和个性化指导等手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操作时要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首先,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重视过程评价。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多元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和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如笔试、口试、书面报告、现场操作、作品展示、成果演示等。最后,要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地提高难度,教材内容的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应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教材的编写者要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文化的特殊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区具有特色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教材。

篇5: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 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加工与认识》 是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习数控机床相关课程与之配套所进行的常见数控机床常规操作的技能训练,是具备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继而形成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必不可少的强有力支撑。《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加工与认识》 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项重要实践课程。该门课程为今后《 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 《 数控加工工艺制订与程序的于工编制》《 数控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 等专业课程奠定学习基础,并作为后续实践课程《 产品的数控加工》 《 轮岗实习》 做好铺垫。

二、学习目标

《 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加土与认识》 主要任务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常见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能够使用数控机床完成一些简单零件的加工;同时为学生具备常见数控机床操作应用能力,获得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加工应用等级证书而打下良好的基本操作基础。本课程的能力要求目标主要有:

(一)专业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正确选择刀具;.熟练完成零件的定位、装夹;.具备常见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数控机床结构,掌握对数控机床维护、保养的一般方法。

(二)方法能力.白主学习数控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积累加工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工作过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二)社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强的日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学习内容

四、学习领域设计说明.学习领域设计

《 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加工与认识》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学习情境是在职业学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件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

(3)《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加工与认识》学习情景的设计要考虑尽量覆盖二种典型的数控加工形式。

通过对数控机床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共为《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加工与认识》学习领域设计了3个学习情景。

五、考核方式建议

篇6:机械技术员岗位工作标准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机电厂机械技术员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要

求及检查与考核办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机电厂机械技术员岗位。

2、定义

3、职责

3.1基本职责

3.1.1在厂长、设备主管厂长的领导下,负责车间机械设备使用、维护、检修的具体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厂部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牵头起草本厂设备管理的有关制度。

3.1.2负责本厂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3.1.3负责本厂润滑管理工作。

3.1.4负责本厂机械设备检修项目的管理工作。

3.1.5负责本厂无泄漏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3.1.6负责本厂机械设备管理备件领用、验收工作。

3.1.7对编制计划和上报报表的准确性负责。

3.1.8对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负责。

3.2基本权限

3.2.1对不正确使用、维护设备的事件,有权制止并实施考核。

3.2.2发现严重带病运转的设备,有权提出停止使用意见并报主管领

导决定。

3.2.3发现以下情况之一,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及时处理并进行考核。

3.2.3.1严重缺油或润滑油严重变质的设备。

3.2.3.2泄漏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及电机正常运转的设备。

3.2.3.3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可能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的设备。

3.2.3.4发现设备技术状态严重恶化,有权提出停止使用。

3.2.4发现存在质量缺陷及不合格的备品备件、原材物料,有权拒绝

领用或停止使用,并向有关关领导、部门汇报。

3.2.5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施工项目,有权提出完善及反工要求。

3.3协作关系

3.3.1与电气技术员、统计员、材料员、工艺技术员配合,做好固定

资产管理、设备报表与材料结算等工作。

3.3.2与主管质量部门配合、做好本厂各项专业管理工作。

3.3.3对外委施工项目,积极配合、提供方便。

4、工作内容及要求

4.1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4.1.1建立厂部固定资产台帐、设备总帐及设备卡片。

4.1.2建立健全厂部设备档案、收集、整理和记录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改造、更新及报废原始资料。

4.1.3对新增固定资产及时建档,对设备闲置调拨,进行管理并报设

备部

4.1.4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并送批审核妥善保管已批资料。

4.1.5保管操作使用说明书、图纸、检修维护规程等技术文件。

4.2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

4.2.1配合工艺人员贯彻执行设备操作、维护规程。

4.2.2建立设备台帐及考核制度,并进行管理。

4.2.3指导操作工人按“三好”“四会”及“五项纪律”的要求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

4.2.4协助设备主管按设备维护“四项要求”,参与对全车间设备使用维护状态的周检和月考评工作。

4.3设备的润滑管理

4.3.1 拟订厂部润滑管理制度和办法并贯彻执行。

4.3.2 组织车间操作、维修工人进行润滑知识培训,熟悉了解润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

4.3.3对厂部设备润滑不合格的地方,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改进。

4.3.4编造润滑材料消耗统计表,并及时上报设备保障部。

4.3.5指导有关人员按润滑“无定”要求,搞好设备的润滑工作,并收集有关关资料按月进行考核。

4.4 设备点检、巡检管理

4.4.1 拟订厂部内设备点检、巡检、周检制度,并贯彻执行。

4.4.2 设计和完善厂部设备点检、巡检、周检表格,每日认真审查并对表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5 设备的修理、技术改造与更新记录及时整理归档

4.5.1建立健全设备检修、技术改造与更新记里,及时整理归档。

4.5.2编制厂部机械设备的大修理计划及更新改造计划。

4.5.3编制厂部月设备报表,每月5日前报设备保障部。

4.5.4根据设备检修规程,编写设备检修说明书,下达厂部自管机械项目检修任务书和质量标准,并组织验收及考批。

4.5.5参与车间外委项目的验收及考评。

4.5.6提供技术改造及更新设备的主要依据及有关关数据。

4.6贯彻执行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4.6.1设备发生事故后,要及时深入现场调查,对一般设备事故和故障,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检修和处理。

4.6.2参加设备事故分析会,按照“三不放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重复事故。

4.6.3填写厂部机械设备事故执行及事故记录,及时上报和归入设备档案。

4.7备品备件管理

4.7.1拟订厂部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并负责贯彻执行。

4.7.2对领回的备品备件建立管理制度,并负责贯彻执行。

4.7.3对领回的备品备件组织质量复检,对不合格备件向采购部提出书面数据并协助解决。

5.检查与考核

篇7:种植业机械作业主要技术标准

种植业机械作业主要技术标准

0 引言 阿勒泰地区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提高农牧民收入始终是阿勒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妥善解决“三农”问题与全国全疆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作 者:巴得玛・莫勒莫  作者单位: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农机管理站,新疆阿勒泰,836500 刊 名:新疆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8: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由于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和需求上存在严重脱钩, 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巨大就业压力两者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高职院校正在对原有的办学思路、教学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调整。作为教师, 应该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呢?本人从自己所带的《机械制图》课程入手, 通过分析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主、次要岗位需求, 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 准确定位机械制图课程培养目标, 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 以任务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修订课程标准, 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1 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给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 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构思能力。以高中课程《画法几何》为基础, 为后续《数控机床加工》、《机床电气控制》、《CAD/CAM应用》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 设计思路

课程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 重点培养学生三个能力和一个态度, 即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阅读图纸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课程内容的组织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来进行, 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绘制平面图形、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等任务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并融合企业对机械制图技能的要求, 实现一体化教学。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需要, 把握“必要”、“够用”原则,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

(1) 能绘制二维图形。

(2) 能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

(3) 能绘制组合体并标注尺寸。

(4) 能识读组合体三视图。

(5) 能根据机械零件特点正确选用合理的表达方法。

(6) 能识读和绘制零件图。

(7) 能识读和绘制装配图。

3.2 能力目标

(1) 能熟练阅读图纸。

(2) 能正确绘制机械图样。

(3) 能构建良好的空间思维 (贯穿于前两个能力中) 。

3.3 素质目标

(1) 养成良好的制图标准、规范意识。

(2) 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3)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 课程内容设计和任务分析

4.1 能力目标—手工绘图能力学习情境:绘制机械图样

任务1:绘制平面图形。相关知识: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一般规定;常用几何作图方法;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

任务2:绘制几何体三视图。相关知识: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

任务3:绘制组合体。相关知识:平面立体的投影;曲面立体的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任务4:绘制轴测图。相关知识:轴测图的投影基础;正等轴测图画法。

任务5:绘制零件图。相关知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及其他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视图的选择;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任务6:绘制装配图。相关知识: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装配图的工艺结构。

4.2 能力目标———Autocad计算机绘图能力

学习情境: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

任务1:设定绘图环境。相关知识:图层、绘图单位、绘图界限、捕捉设置、文字样式和尺寸样式设置;图框和标题栏的绘制。

任务2:绘制二维图形。相关知识: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符号注写;文字标注。

任务3:绘制视图与剖视图。相关知识:构造线的运用;区域填充命令。

任务4:绘制装配图。相关知识:根据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4.3 能力目标—识图能力

学习情境:阅读机械图样

任务1:读组合体。相关知识: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任务2:读零件图。相关知识:零件图的读图方法。

任务3:读装配图。相关知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5 教材编选

5.1 依据本课程标准编选教材。

5.2 教材应体现任务引领的设计思路, 符合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需要。

5.3 文字表述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4 符合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 具有前瞻性。

6 教学方法

6.1 教学过程中, 合理、充分运用多媒体、三维软件、网络技术等教学条件, 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6.2 开展讨论课、制图课, 强化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1) 讨论课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设置有生生讨论, 师生讨论、团队讨论、结果展示四个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课堂组织形式;

(2) 制图课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制图能力, 安排在制图专用教室, 配备有图板、丁字尺等制图工具, 使学生通过实践, 提高制图能力。

6.3 采用小组教学, 将学生5-8人分为一组, 在课堂和课外形成一个团队, 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互助、协作,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7 教学评价

7.1 由传统单一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倾斜, 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在课堂提问、讨论、协作中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

7.2 最终的综合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议结果和过程评价以3:7构建综合评价。

7.3 过程评价由学生自评、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构建。

8 结束语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指导教材编写、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必须根据学生、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 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合理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艾亮.浅谈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9.06:270.

篇9: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摘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现代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的规范化传播,有益于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为此,在阐述了江苏省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目标与课程设置后,着重分析了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共性与个性,结合专业课标实践中的反思,提出了教学实施中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38-03

【作者简介】1.朱方新,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机械的构造与维修、农业机械技能培训等;2.武德庆,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3.王国贵,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教学科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4.乐伟伟,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智能化,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农机保有量大幅增加,农机种类繁多,各种机型的性能及参数都有较大差异。但农机经营者及农民缺乏有效获得农机信息的渠道,对农机具了解甚少,在机器使用中也没有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造成了现有资源与资金的严重浪费。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技能的普及。

一、专业目标与课程设置[1]

(一)专业目标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农业机械行业企业,从事农业机械使用、维护、营销、技术服务、装配、检测、管理和推广等工作,是具有基本公民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主要对应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装配钳工、营销员等岗位。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可依据自身原有优势,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如一些地区收割机械保有量大,跨区作业成熟,就可以围绕农机社会化服务实际,充实农机经营管理课程内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满足本地农业机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类,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训等。建议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建议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为:机械识图与公差、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金属加工与实训、种植基础、农业机械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综合实训可集中或分散到各学期进行,也可将课程教学与实训整合在一起,采用“理实一体”教学,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议开设的综合训练课程为:金属加工实训、农业机械驾驶实训、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实训、拖拉机汽车底盘实训、拖拉机汽车电器实训、农机修理工技能实训、中级工训练与考级等。专业(技能)方向课至少确定3~4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要的课程。选修部分允许学校自主开发和选择,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种需要。

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它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和综合素质水平。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对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有重大影响。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机械基础、拖拉机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本文着重对这五门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二、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共性

1.课程设计

这五门课程都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知识,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并规范操作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团队合作、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

3.课程设计思路

五门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且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思路为: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要求,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销售服务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需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以“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

1.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4]

(1)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先理论后实践,对拖拉机及汽车底盘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如下:底盘总体构造认知、传动系构造认知和检修、行驶系构造认知和检修、转向系构造认知和检修、制动系构造认知和检修、拖拉机工作装置构造认知和检修。该课程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农机类专业及汽修与农机专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底盘为汽车与拖拉机的核心零部件,内容围绕底盘的四大组成部分“传动系、转向系、行驶系、制动系”而组织,基本涵盖了该系统的主要知识点;在内容的编排顺序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浅入深进行指导性教学,同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验证理论”。

(2)课程目标

掌握拖拉机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主要总成部件的检修方法;具备查阅拖拉机汽车的说明书、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对底盘主要总成部件进行拆装、检测、鉴定的能力;能合理地使用拖拉机汽车维修中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机械设备;能完成拖拉机汽车底盘常规维护和修理工作;具有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规范操作、安全环保、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上述课程目标编制依据两方面原则: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制定;针对学生日后工作所要掌握的技能及职业素养制定。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拖拉机汽车底盘各系统维修的典型工作活动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紧扣学生需要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课程任务的设计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最后以故障综合类问题检验学生整门课的学习情况。

2.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8]

(1)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在“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维护、修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后续“拖拉机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内容分为8个项目:发动机总体构造的认知;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认知和检修;配气机构的构造认知和检修;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认知和检修;柴油机燃油供给系构造认知和检修;润滑系统构造认知和检修;冷却系构造认知和检修;发动机的使用及常见故障诊断排除。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把学习内容分为7个较为实用的检修项目,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发动机可能涉及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只要认真完成这些项目课题,就能对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排除。

(2)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对拖拉机汽车发动机进行常规维护和修理的能力。学生掌握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如下:掌握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主要总成部件的检修方法;具备查阅拖拉机汽车的说明书、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对发动机进行拆装、检测、鉴定的能力;能合理地使用拖拉机汽车维修中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机械设备;能完成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常规维护和修理;具有自主学习、获取资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规范操作、安全环保、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

课程目标的设置遵循如下原则: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维修的典型工作活动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本课程的知识点融入7个较为实用的项目课题中,让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在各个模块的学习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不足,及时弥补。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课程的模块化处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标准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理论讲解尽量图文并茂,尤其是专业实物的介绍,须结合现场实物图进行理论教学。如“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配气相位概念、小型化油器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如果没有图示乃至动画来配合文字和实物,单纯依靠文字叙述,老师很难讲清,学生更是无法理解。课程教学环节应多与学生沟通,及时调整课程难度,应尽量做到贴近学生实际。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用辅助设计软件或仿真教学软件指导课堂教学。例如制图中的CAD、电工电子中的PRO/E、汽车仿真软件等,可以通过这些软件的三维成像技术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软件也是学生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必须熟悉的软件。

(3)教学过程中须合理安排实训课程。如诊断和排除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排除柴油机燃油供给系常见故障等内容,无论是纯理论讲述还是纯实践都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必须坚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复习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应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多让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再让这部分学生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指导老师多观察走动,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问题,最好能用手机进行拍照记录(在保证学生安全情况下),并相机进行展示总结。

【参考文献】

[1]段红.安徽省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设探析[J].教学新探,2016(2).

[2]高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李晓庆.拖拉机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高连兴,吴明.拖拉机汽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关文达.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鲁植雄,李文哲.汽车拖拉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7]朱方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教师师德表现自我鉴定下一篇:2011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