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为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理论与实践能过很好结合,并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就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视“学”与“练”相结合的理论,改变学生学习观念,由被动地“学”,改为主动地“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1:

国家机自教学资源库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影响

[摘           要]  介绍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国家职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情况和内容,具体阐述资源库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的体系和资源的主要类型,采用“网络+资源库+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用资源库中学习轨迹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库;教学手段;评价体系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2015年3月5日,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于5月19日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涉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售后等各个领域,而制造是其中关键的一步[1]。高职类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主要面对制造企业,所能从事的岗位有产品的设计、工艺制定、设备的操作与维修、车间管理、产品销售与售后等方面,因此机械制造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床夹具设计等[2,3]。机械制造技术将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门课,因此该课程具有涉猎广泛、知识点众多、概念混杂、生产实践性强等众多特点。在教学时,会出现各种教学问题。对枯燥的概念等知识点,学生缺乏兴趣且难以理解;对与生产实践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对这类知识的学习缺乏直观的认知,而且课程中没有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学校实训场地和机床设备的局限性,使学生这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较为困难,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国家机自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

“国家职业機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是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十几家国内高职院校联合建设的国家级别的教学资源库。该教学资源库包含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技术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相关基础课程。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企业案例等进行整合和建设,将其应用于机自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质量[4]。

资源库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建设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教学设计、学习指南、教案、课件PPT以及相关主要知识点的图片、视频、动画和习题。课程框架包含回转件的加工、平面的加工、孔的加工、磨削加工、齿形加工、数控加工等主要知识点,还补充了有关于传统加工技术的特种加工技术中的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水射流加工、超声加工以及3D打印等技术。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引入先进热门的特种加工技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此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资料、参考资料,主要是一些相关的网址和行业标准,使整个课程体系更为全面。

三、教学资源库对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的影响

(一)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门课知识点众多且实践性强,仅仅靠课堂上的讲解和PPT并不能满足课堂的教学。资源库中建设了大量的动画和操作视频,可将这一部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但是若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并不能将整个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因此,要将资源库与整个教学过程合理地进行结合。目前,网络流量费用大大降低,对学生来说,每个月有很多的免费流量,具备开展“网络+资源库+课堂”混合教学的条件。课前教师在资源库上发布任务,针对该任务学生开展相关资源的学习,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识和概念;课堂上,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有利于难点的掌握,课堂上针对所学的知识,教师直接在资源库上布置1~2道随堂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随时更改教学进度;课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剩下的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对于纸质课本的学习,现在的学生更热衷于网络学习。利用这一特点,可在网络上布置任务,采用积分和排名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无形之中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资源库上还布置有留言互动板块,学生可将不懂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发布在该板块上,教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看到,可以及时地进行沟通互动和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体系

“网络+资源库+课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评价体系也多元化。资源库教学模块中设置了教学统计模块,包括章节学习统计、学习备案、学习轨迹。其中学习轨迹是跟踪学生学习的整个情况,只要将整个学习教学任务布置在资源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浏览了哪些资源,每个资源是否学完,作业做了多少均可以实时监控。通过这种手段,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对课前和课后进行评价,因此,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的评价相对比较全面。

四、结论

本章采用“国家职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来进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介绍了资源库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的体系框架和资源的主要类型,采用“网络+资源库+课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用资源库中学习轨迹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资源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

參考文献:

[1]潘小新.关于对机械制造技术设计方面的研究与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8(20):229-230.

[2]高淑杰,张兆刚,宁晓霞.《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166-167.

[3]杜金萍,刘素明,赵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97-99.

[4]谢军,张斌.“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28-30.

The Influence of State Machine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on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U Xiu-juan, ZHNNG Lin-lin, ZHU Nan-nan, WANG Dao-lin

作者:吴修娟 张霖霖 朱楠楠 王道林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2:

行动导向学习法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理论与实践能过很好结合,并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就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视“学”与“练”相结合的理论,改变学生学习观念,由被动地“学”,改为主动地“练”。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价值观念学习态度

中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既有一定实践能力,又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或管理人员。因此,现在高等职业教学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在重视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过去只注重“教”过程的传统教学,忽视了“学”与“练”的结合,使理论和技能严重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引进新的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教学把学习变成以看书为主,以认知为主,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因此这种学习已经背离了“学习”的本意,虽然它可以保证人类文明高效率的继承和发展,然而这种工业化的、抽象的学习却是以牺牲个体的直接成长体验为代价的,因此这种学习被异化为一种单纯的读书识字活动,这里的学习则又变成了单纯的“学”,而“习”的因素却不见了。在历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的当今,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复归学习的本性而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老师决定了教学过程的计划、内容,同时控制了教学进度。学生则是围绕着教师,因而处于从属的地位。学生重复教师教学的内容,缺乏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制。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与实践相脱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发展,从而使个性的发展受到障碍。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潜在的优势。

行动导向教学法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他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他指职业培训教学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因此,要应用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首先要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逐步深化。在这种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老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老师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脑、心、手展示给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学生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来吸收物质营养一样,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来吸收精神营养。别人不能替代,也不能改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老师要运用好主持人的工作原则,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当好助手,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时,老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要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卡片、张贴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在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时,老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自主进行学习,自己动手来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掌握展示技巧,在展示中要使用好展示原则,还要对展示技术和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需要理论进行指导的。机械制造的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理论和实践的很好的结合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原因就是在其实训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生产式的技术培训。由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在实训中对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了培养了学生在理论方面的能力而忽略了实践操作将是决定因素。所以,我认为在机械制造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和技术的时候,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的更新。凡是学生不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考虑放弃的,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就是我们应该考虑要加强的。

在讲述机械加工工艺编程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纸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如果只用工件的图纸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图纸毕竟不能完全的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的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加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在提供给学生图纸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的工件的话,效果就比较好了。对于初学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纸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机械加工的结果就是这个工件了,即省了很多时间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特点确定加工方式,能根据工件的最后几何形状主动思考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件,但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换成主动思考的角度了。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目的就是应用,那么如何才能在实训教学中更好的使学生提高应用能力,提高解决机械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实训教学的关键所在。把学生的实训变成生产,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训。也就是让实训和生产结合,它存在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生产,而教学的要求不同于对产品的要求。学生在实训操作中,零件的某一个部分、某个尺寸不合格的情况经常发生,但他的成绩可能不会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如果是生产中的某个产品的话,哪怕是一个尺寸不合格,那就是个废品。如果实训教学和生产脱节的话,学生就会认为零件的尺寸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生产的观念。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时就是完全按照生产产品的观念进行的,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体会机械加工的严谨和一丝不苟,使学生通过和生产结合的实训教学得到真正的提高。这一方式的改变,不但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面转换了原有的错误观念,而且使学生的实习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原来由于学生进行实习时所加工的工件不过是为了验证机械加工的理论,他所加工的工件没有价值,而现在由于是在生产中进行实习,学生看到了自己加工的工件成为合格的产品能够出售,这就有了价值观念,他在对待机械制造的态度上也就发生了必然的变化。

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指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和老师的之间的一种相互合作,相互承认的一种关系和活动,这种观念和我们所原认为的教学就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同,困则思变,只有在不断的变化和尝试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高职院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高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

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首先是赏识教育,教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力,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教育是个体化的,教师变得更为主动和自觉。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关键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作者:徐晓枫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3:

“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应用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之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对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课程“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分析整理,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该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环保设备

“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面向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工程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本课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掌握不够扎实,在机械制造的原理及应用方面,掌握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需要增加和强化相关机械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环保设备制造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将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世界先进的环保设备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设备、曝气生物滤池、膜分离设备、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等,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对于当前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讲授好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外去获取更多相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使之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提出问题,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机械制造知识,弥补学生基础知识上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同时,要拓展课堂知识的应用,通过对相关实际问题案例的解决方案的分析,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工件材料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问题上,要求学生对零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进行分析,为此,需要学生根据材料类型和生产类型,通过不同的指标组合来判断材料和零件的切削加工性。

课堂讨论是学生能够最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通过生产企业提供的零件图纸,组织学生分组编制加工工艺,然后各组间谈论所采用工艺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共同参与提问和评分环节;通过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轻松的课题氛围中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相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环保设备专业学生的机械类基础知识较差,需要在教学中补充大量的背景内容。但是想在一门课程中,增加很多的额外教学内容,会激化课时的不足与教学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能够根据任课课程的特点,有效、合理、灵活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大学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课件,减少板书消耗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和教学效率;制作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媒体PPT课件,其中包括将理论知识的文字图表转换成学生眼球易于接收的大量自制Flash动画和视频,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課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如在讲解“CA6140卧式车床及其传动系统”时,可借助有关的教学视频,将车床各主要结构的传动过程清晰展示给学生,通过零件加工的实际过程,营造现场氛围,将抽象的文字性知识转化为易于感受的图像,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生动和直观,学生容易掌握机床的构造原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消化。课题组也建立了“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交流网站,利用网络的便捷,增加课后互动环节,建立在线学习群,有助于对学生的延续教学,可以对基础课程要点和知识难点进行复习和深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外时间进行交流,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视频讲课,可以使学生把握课程的大体内容;通过PPT课件共享、视频文件上传、作业批改和网上交流等形式,可以实现课堂外的教育。

三、推导公式简化,注重问题解决

“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特点是公式推导过程多,包括部分基础性公式需要学生去记忆细节和理解掌握。其中,大量的一般公式只要求学生知道怎样正确使用,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公式的演绎与推导过程进行简化,概念准确即可;要更注重公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突出重点、讲透难点,将教学重心放在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案例教学,减少非关键理论点的讲授时间,增加问题解决的练习和公式的实际应用分析。例如讲解“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时,通过图解得到工序基准的两个极限位置后,可以直接给出定位误差公式,而不对该定位方式的过程进行推导,将课堂时间放在如何应用公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讲解和讨论上。定位误差公式中均包含工件和定位元件的本身加工误差,根据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定位元件和工件的切削加工精度,就可以减小类似的定位误差;但从实际生产需要的角度看,还要考虑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之间的权衡,将定位元件的精度提高就可以满足生产需求,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工件质量。结合机械制造过程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产企业实际加工问题的能力。

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化理论知识

由于“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实践性强、学时不足的特点,可以将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加工方法及装备等教学内容在工厂实习中结合零件的实际加工过程进行讲授,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丰富与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可以把课堂理论与机械制造项目实践有机地融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例如,通过指导学生去分组完成一些钻加工专用夹具和铣加工专用夹具零件的制造和装配,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定位原理、定位元件的选择、夹紧装置的应用和机床夹具的设计要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各种切削加工手段和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为环保设备相关专业的学生补充了相关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在“环保机械制造技术”的课堂讲授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把科学研究活动引入课堂

要通过大学课堂教学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许多创新性科技成果在问世之前,都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漫长发展过程才能获得成果。研究性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理论和实践难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需要紧跟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有新颖的研究课题和教學内容,要在课堂教学过程,把世界上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传统制造技术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进行专门讲授,对关键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过程中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进行重点介绍,尤其要介绍研究者特有的思维方式、关键创新点和经历的挫折。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与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活动中,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结束语

通过课程组教师的不断努力,“环保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在教学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作为环境学院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在二级学院和学校内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今后课程组还应继续努力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争取更上一个新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1] 丁金福, 虞付进, 李永鲜, 陈卫增.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10).

[2] 张树仁, 刘薇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10).

[3] 李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 2012(6).

[4] 李峰, 吴波, 曹建树, 蔡晓君, 赵杰. 基于真实工程环境下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8).

[5] 钟相强, 于华, 朱协彬, 梁利东.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立体化教材建设[J]. 机械管理开发, 2013(1).

[责任编辑:覃侣冰]

作者:肖波 杨百忍

上一篇: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饮水管道安全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