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邮政企业发展的建议

2024-04-18

对邮政企业发展的建议(共7篇)

篇1:对邮政企业发展的建议

随着金融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幻,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个人资金汇划业务,不断蚕食汇兑市场;包括邮政绿卡在内的各金融机构银行卡功能的丰富和完善,也加剧了邮政汇兑业务的分流趋势。曾经叱咤个人资金汇划市场百年的邮政汇兑品牌,在新形势下该如何应对?邮政汇兑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在此,笔者结合中国邮政汇兑面临的现

状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邮政汇兑业务发展的优势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广泛兴起,人员流动大量增加,资金往来日益频繁,必然促使支付、结算等交易需求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这为邮政汇兑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机遇;邮政用近百年的时间,创下了汇兑品牌,两亿多的邮政汇款客户,是邮政汇兑业务发展的宝贵客户资源;中国邮政完成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网络优势。目前,已完成了覆盖全国所有市县的邮政电子汇兑系统骨干网络建设,建成了连接 31个省(区、市)、2468个县市、3万个联网网点的邮政电子汇兑计算机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传递信息、实时资金清算;近几年来,邮政汇兑业务依托网络优势,不断推出的新服务,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让客户感觉到更方便、更体贴,选择的余地更大,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流程改造和作业优化,2005年 6月与储蓄台席整合使用资金,提高了汇兑业务的收益率;中国邮政汇款网络是全国最大的个人汇款网络,网点遍布城乡,服务区域广泛,特别是为偏远地区客户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方便的支取方式,这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

邮政汇兑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个人资金汇划业务,汇兑业务已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竞相争夺客户、挖掘经济效益的重要金融工具,同业竞争越来越趋向白热化。与此同时,邮政汇兑业务却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业务宣传和产品包装。广大客户对邮政汇兑新推出的业务和服功能的改善几乎一无所知。造成宣传滞后的主要原因在客观上虽然有客户用邮习惯的因素,但从系统内部看,计划经济的烙印使邮政汇兑几十年都是一副老面孔,没有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推出适合的业务品种并进行相应的宣传。产品设计和包装更多的是从内部作业考虑,老百姓不容易接受。更重要的一点是,窗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实行有效的窗口宣传和营销。其主要原因是人员的频繁流动和培训的严重脱节。汇兑业务历来归属传统邮政业务,相关人员的行政管理和人事调整大多要与邮政人员统筹安排,从而造成了汇兑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专、不精。在培训方面,有些领导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督导,具体操作人员没有实行有效的学习和改进。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坐商”观念严重,对新业务的认知度低,影响了新业务的推广使用。

对邮政汇兑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邮政汇兑业务必须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服务功能,寻找新的客户群,以“创新”、“整合”为突破口,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与储蓄台席整合办理业务

2005年 6月份,邮政储蓄和邮政汇兑实现了资金的整合使用,但多数局仍是分台办理业务,甚至储蓄台席与汇兑台席分属于两个专业局管理,不利于业务的发展。整合台席办理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利于资金的搭配使用和管理。储汇资金整合使用后,提升了资金利用率,但分台操作仍然使操作人员无法直接掌握和预测资金使用量,在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利于部分业务的结合推广宣传。营业窗口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更大的范围内有选择地向客户推介优质业务。比如账户汇款业务对邮政客户来说,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对邮政储蓄来说,收汇局效益较高,如果储汇台席结合起来,更利于从客户和企业的角度出发算总账,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三是利于提升储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邮政金融服务品牌。储汇台席整合办理业务,将使原台席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减少客户等候时间,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二)推行营业厅大堂经理制或在营业厅设立储汇业务推广员

储汇窗口一般操作台较高,实行密闭作业,仿佛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对新业务的开发及解答客户咨询非常不利。储汇业务专业性较强,很多客户不知如何选择业务、如何经办业务,推行大堂经理制或设立储汇业务推广员,可以引导客户办理业务,使客户感到温馨体贴、安全方便,也可以向客户整合推介邮政储汇业务,提升邮政的服务形象。

(三)加强汇兑业务的宣传

深入开展社区宣传。以往的宣传活动主要以夹报、窗口散发传单为主,而媒体宣传往往投入太大。笔者认为社区宣传资金投入较少,互动效果好,更贴近百姓的生活,有一定的宣传广度,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开展有效地窗口宣传。窗口宣传具有针对性强、互动

效果好的特点。营业人员应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向客户推介汇兑新业务。

利用邮政的行业特点开展宣传。比如在国际信件和国际包裹上针对国际汇兑业务进行宣传,非常有针对性,减少了资源浪费。

(四)加大汇兑新业务的推广力度

首先邮政汇兑业务的定位是异地资金结算和支付业务。凡是有资金

结算、支付及归集需求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是我们的客户或潜在的目标客户。

账户汇款业务,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异地资金汇划业务最接近的一项业务,是邮政汇兑 2005年新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其特点是对收汇局来说收益较高,对客户来说资费水平有了大幅降低,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该业务可同时附地址、附言、回执,较其他金融机构的个人资金汇划业务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网汇通业务,是一项新型的网上支付业务。它符合时代的潮流,采取了统一谈判向商户结算的方式,不收取客户的任何费用。这种方式客户比较容易接受,填补了邮政储蓄业务网上支付的市场空白,是一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业务。操作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造势,加大与商户的合作力度,争取知名网站加盟,做大业务规模,提升网汇通业务的知名度。

国际汇兑,是一项收益较高的国际资金结算业务。近几年,中国邮政陆续与西联公司和德意志银行合作,推出了传递时间短、办理手续简单的国际金融产品种类,已逐步成为老百姓国际资金汇划交易的首选。在发展中还应充分认识和发挥邮政的优势,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克服畏难心理,积累经办国际金融业务的经验,把国际汇兑业务规模做大。

商务汇款,是邮政汇兑适应网络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等集团客户资金归集、汇划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体现了当前社会经济、贸易方式等变化特点,反映了邮政汇兑满足社会需求的愿望和能力。其特点主要是结算简单,地域自由,服务灵活。邮政汇兑还应进一步挖掘网络价值,开发出更能体现个性化服务的汇兑产品,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找合作伙伴,作好客户关系维护和后续服务工作,把邮政商务汇款培育成为一项长效木本业务。

适当发展汇兑增值业务。近几年,国家邮政局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开发了部分增值业务,满足了广大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短信回执、加急汇款等。但实际操作中,为完成业务收入,有的局把汇兑增值业务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层层下达到各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在此基础上,不加分析地采取了直接为客户办理增值业务的方法,影响了邮政企业的信誉和汇兑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要注意理清业务收入、客户流失以及市场拓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基层单位办理业务,避免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

在今后的发展中,邮政汇兑应紧紧依靠邮政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在服务领域的拓展以及服务功能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开发出更多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汇兑新业务,促进邮政汇兑业务健康、稳定地发展。

(五)提高基层人员的执行力

基层操作人员服务水平、专业素养和营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一两次培训和会议能够达到的。各级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改变“坐商”的观念,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市场调查,对营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现场指导和督促,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对流程改进和市场拓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各基层操作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能水平和营销水平,满足汇兑岗位对操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六)制定更加合理的资费政策

结合客户的需求情况和各专业银行相应的资费标准,根据为客户提供的不同的服务,适用不同的资费标准。适当增加资费档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邮政汇兑业务的整体竞争力。

(七)加强信息管理终端建设

各级管理机构是信息收集、传达决策、监督操作层执行的部门。现行的汇兑系统,针对各级操作岗位设置了操作终端,而各级管理人员由于没有管理终端,不能直接得到第一手资料,对辖属局业务开展情况、新业务推广情况等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有的局管理机构与操作场地距离很远,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笔者认为,各级管理机构都应配备信息管理终端,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取得所需要的各项数据及报表,并据此进行效益分析,改进发展措施,同时还可以得到同级局相应的业务发展情况,达到借鉴经验、促进发展的目的。

篇2:对邮政企业发展的建议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广泛兴起,人员流动大量增加,资金往来日益频繁,必然促使支付、结算等交易需求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这为邮政汇兑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机遇;邮政用近百年的时间,创下了汇兑品牌,两亿多的邮政汇款客户,是邮政汇兑业务发展的宝贵客户资源;中国邮政完成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网络优势。目前,已完成了覆盖全国所有市县的邮政电子汇兑系统骨干网络建设,建成了连接 31个省(区、市)、2468个县市、3万个联网网点的邮政电子汇兑计算机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传递信息、实时资金清算;近几年来,邮政汇兑业务依托网络优势,不断推出的新服务,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让客户感觉到更方便、更体贴,选择的余地更大,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流程改造和作业优化, 20__年 6月与储蓄台席整合使用资金,提高了汇兑业务的收益率;中国邮政汇款网络是全国最大的个人汇款网络,网点遍布城乡,服务区域广泛,特别是为偏远地区客户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方便的支取方式,这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

邮政汇兑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个人资金汇划业务,汇兑业务已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竞相争夺客户、挖掘经济效益的重要金融工具,同业竞争越来越趋向白热化。与此同时,邮政汇兑业务却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业务宣传和产品包装。广大客户对邮政汇兑新推出的业务和服功能的改善几乎一无所知。造成宣传滞后的主要原因在客观上虽然有客户用邮习惯的因素,但从系统内部看,计划经济的烙印使邮政汇兑几十年都是一副老面孔,没有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推出适合的业务品种并进行相应的宣传。产品设计和包装更多的是从内部作业考虑,老百姓不容易接受。更重要的一点是,窗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实行有效的窗口宣传和营销。其主要原因是人员的频繁流动和培训的严重脱节。汇兑业务历来归属传统邮政业务,相关人员的行政管理和人事调整大多要与邮政人员统筹安排,从而造成了汇兑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专、不精。在培训方面,有些领导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督导,具体操作人员没有实行有效的学习和改进。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坐商”观念严重,对新业务的认知度低,影响了新业务的推广使用。

篇3:天津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分析和建议

1. 发展现状

天津邮政除了主要业务外, 还担负着本地区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重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下, 目前在全市农村已建成700多个邮电服务站, 以投递邮件和报刊为主, 并提供代收电话费、农资分销等服务;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服务网络, 将农民急需的优质农资产品送到田间地头, 将绿色蔬菜等农副产品引进城市, 销往全国各地。分销业务局作为农村邮政物流主管部门, 统一对区县级及以下的农村开展分销业务, 对物流过程实施管理。2010年, 分销业务局经营的农资产品达270多种, 与30多个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 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引入全市销售, 销售量达6000多吨, 销售额达5700多万元, 被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2.管理模式

(1) 层级管理, 采用市邮政物流调配中心—区 (县) 邮政物流分拨中心—乡镇服务配送中心三农直营店 (店面销售) —村服务三农加盟店 (农户) 四级管理模式, 市、区级物流统一组织, 县级以下由营业点负责组织。

(2) 经营和核算, 采用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 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

(3) 销售与采购分离, 市管理中心控制产品进入销售渠道, 下级机构负责销售已核准的产品并向上级推荐合适的产品进入销售渠道。

天津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分析

根据天津农村邮政物流的发展现状, 采取SWOT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方法进行分析。

1. 优势

邮政有遍布城乡的网络。从中央到地方, 都为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给予指导和安排, 使之具备了开展配送业务的优势和条件。

(1) 政策优势。国家对发展农村邮政物流高度重视, 如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 天津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天津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天津市邮政公司对发展农村邮政物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2) 网络优势。邮政拥有覆盖全国、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 已实现信息网、金融网、实物传递网“三网合一”。邮政覆盖面广、点多、线长, 是沟通城乡联系的枢纽和桥梁, 拥有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服务的独特渠道优势。

(3) 品牌信誉优势。中国邮政拥有“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 还拥有长期以来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良好信誉。

(4) “三流”合一的优势。邮政是唯一同时拥有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有网络的区域可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 没有网络的区域可通过“11185”客户服务中心, 利用公用电话网提供“三农”信息;投递员深入千家万户, 能够及时地收集农村农资市场经营状况和农民需求等信息, 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农产品需求信息。

2. 劣势

当前, 邮政的业务范围和运作模式短时期内还很难适应物流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涉足陌生且竞争激烈的行业, 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缺乏一套完善的产品供销运作和管理体系;在资金、政策、管理制度、人才、信息系统建设、营销、服务等方面也面临不少困难。

(1)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出台了扶持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的政策, 但是相关措施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配合和共同努力。目前, 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条块分割, 造成了政策协调和执行的难度加大, 落实不到位。

(2) 资金短缺, 收益不大。物流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需要大量软硬件资源投入。根据对天津邮政分销业务的测算, 天津发展农村邮政物流需投入上亿元资金。同时, 发展农村邮政物流还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 农村物流供给和需求不足, 物流业发展缓慢, 邮政服务农村市场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收益。

(3) 产品种类单一, 农资和农产品质量监控较难。在邮政“三农”服务站点, 除了储蓄、电信业务和邮递业务外, 农资类主要是化肥、农药、日用品、茶叶、酒水、农产品, 与超市和农资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相比, 品种较单一, 消费者可选择性较小。农资类产品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鉴别, 以防假冒, 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困难、经营风险较大。

(4) 物流软硬件建设和销售网络建设滞后。目前, 天津在农村已设立了“邮政三农服务站”700个, 但与总目标1900个相去甚远。县、乡镇邮政机构主要通过改造现有邮政营业网点, 形成销售和配送为一体的营业点, 单纯改造的仓储、配送中心和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 难以满足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需要。

(5)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服务意识较差。邮政系统的员工缺乏相关专业技术培训, 物流、营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造成说服力不强、农民对一些好的产品不认可、销量缺乏预测、物流成本高、库存量大、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 发展速度受限。此外, 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礼仪和售后服务等都相对落后。

3. 机会

(1)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机遇。

(2) 农村邮政物流业刚刚起步, 竞争不大。

(3) 利用邮政平台, 可整合各类资源。

(4) 与大企业加强合作, 占领农村市场。

(5) 把控农特产品的渠道, 可实现配送到户。

4.威胁

(1) 与农业部门、供销系统“三进工程”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2) 因农产品受气候影响, 经营风险较大。

(3) 各类物流公司可能进入农村邮政物流业, 形成竞争格局。

天津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建议

1.借鉴全国邮政系统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的经验

天津农村邮政物流与其他省市农村邮政物流有许多相似之处, 通过借鉴学习或改造嫁接, 不仅可转变发展思路, 而且还可节省许多人力物力成本。例如, 山东省农村邮政物流与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相结合, 为验收通过的“农资农家店”制定统一标识和编号, 扩大了影响;与知名农资企业合作, 采用订单销售模式, 解决了农资企业的产品销售问题、农民采购农用物资经常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广东省邮政为中小企业开通服务“绿色通道”, 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推广服务和高品位的品牌传播服务;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 邮政综合信息网覆盖了全省广大地区的邮政联网网点。湖南省实施了“邮政销售农资给农民—农民购买邮政农资产品—邮政为农民的农产品开辟外销市场”销售模式。河南的省级“万亩示范田”、市级“千亩示范田”、县级“百亩示范田”建设, 通过邮政网络渠道在全省推广。

2.逐步增加农村邮政物流销售产品种类, 扩大服务范围

增加农资产品种类应实施多元化策略, 围绕核心产品———化肥, 扩大经营范围, 开发引进新的农资产品, 形成集种子、化肥、农药、叶面肥、农膜、小型农用机械、饲料、饲料添加剂、非处方兽药等于一体的农资经营系列。同时增加农资配送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项目:一是提供技术服务, 包括宣传、推广农业技术;二是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包括科普教育、信息咨询、政策查询等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类信息, 形成集化肥、种子、农药等与送科技下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

对面向城市的产品销售, 应定位于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 开发有机农产品和鲜活农产品, 通过邮政冷链物流系统, 快捷地送达特定消费者手中。

3. 加大营销力度, 完善物流软件和硬件设施

通过电视、电台、报纸、户外广告等各类媒体, 扩大业务受众群体, 扩大邮政服务于“三农”的知名度。利用邮政信封、提袋、包装、车辆等介质, 进行深度营销。采取配送人员宣传、邮寄产品目录等方式推广产品。在农村邮政营业网点展示商品的种类, 提供各类宣传册、立体货架, 增加专业解说员和导购员, 增加展示面积、扩大展示规模。

建立物流进、销、存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统一调度, 降低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 快速响应用户的服务需求。优化仓储和配送中心的布局, 增加必要的物流设备和工具, 加强物流业务运作管理, 建立快速、低成本、用户满意的配送体系。

4. 吸引和培养人才, 完善激励机制

篇4:对邮政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国际邮政业的变革进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部分国家的邮政业陆续开始了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后,邮政变革浪潮席卷全球。尽管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差异及现阶段邮政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存在一个全球统一的邮政变革模式,然而从不同国家邮政业的变革来看,其变革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邮政业与电信业相比,有着更长的发展历史,邮政、电信最初都是用于行使政府职能的,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将邮政电信作为一个政府行政机构来发挥其职能,称为PTT(Post Telegram TelePhone)模式。随着环境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后,大多数国家陆续将邮政、电信部门独立运营。多数国家邮政实行了政企分开。由于邮电分营为邮政部门获取独立法律地位与独立的经营主体资格提供了可能,而政企分开对于减少政府干预,创造平等市场竞争环境,确立邮政经营者的独立法律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邮电分营、政企分开成为多数国家邮政变革的首要选择。万国邮联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球已有84%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邮电分营,在邮政管理体制上,全球已有7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邮政已实现了政企分开。

20世纪90年代,多数国家陆续以国家控股或私有化等方式,对邮政进行公司化改造,赋予邮政经营者充分的管理自主权与完全意义上的经营自主权,从而确立邮政企业独立的经营主体地位,成立了具有独立地位真正意义的邮政企业,同时,逐步开放了原来由邮政专营的邮政服务市场,在邮政市场形成了商业竞争的格局。据统计,截止2000年,加勒比海地区的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个已实现了公司化改革,有7个国家和地区在着手进行体制改革。拉美的19个国家中,有10个国家的邮政已经在公司化体制下运行。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已成立了邮政公司。即便是仍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美国、韩国邮政等,也已经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实行了商业化经营。

邮政实行企业化运作、商业化经营,使邮政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多数国家实现了扭亏为盈,如加拿大邮政1981年底有5亿加元的巨额负债,实行商业化经营9年后开始扭亏为盈,法国邮政在实行商业化经营7年后开始盈利,而德国邮政这一进程只用了3年。

二、国际邮政业变革对我国邮政业的影响

(一)我国邮政已开始变革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于1949年11月1日成立了邮电部,并一直保持着邮电合一、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199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我国实行邮电分营,成立国家邮政局,打破了几十年的邮电合一体制,这一改革,显示出我国邮政与世界邮政业变革趋同的发展走向。

邮电分营时,邮政要以仅相当于邮电收入12%的邮政收入来负担邮电总人数50%的员工,同时还要面对179亿元的巨额亏损,并承担全国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尽管国家确定了分营后从1999年,国家财政每年分别向邮政补贴8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但邮政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大,几年来,通过增收节支,开发新的业务,使邮政业务收入由1998年的287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510亿元,经济效益由1998年亏损179亿元转变到2002年赢利超亿元,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邮政的变革才刚刚开始,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持召开了“邮政体制改革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大会致辞时说,邮政行业的改革问题,不是要不要改,或要不要开放这样一些基础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要设计什么样的改革方案、设计什么样的改革路径、设计什么样的改革时序、准备什么样的条件等等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操作问题。邮政早改革、早主动、早受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对邮政体制改革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政企不分是现行邮政体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因而推进政企分开是邮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推进政企分开的关键是转变邮政部门的职能,要将邮政部门经营业务的职能分离出来,将其转变成对整个邮政服务业进行公正监管、公平执法的行业监管机构。将现行体制中的政府职能划归监管机构,并增加相应的监管职能。转变职能后的邮政部门依法管理、公平对待邮政企业和非邮政企业。在政企分开的过程中,要对现有邮政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拆普遍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缩小专营业务范围,建立独立公正的邮政监管机构,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督;明确普遍服务业务范围,建立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将《邮政法》修改与邮政体制改革衔接起来,等等,从而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趋势要求的,政企分开、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分开、邮政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邮政监督部门监管有力的邮政管理新体制。因此,今后几年,我国邮政企业将面临更深层次的改革。

(二)变革成功的国际邮政业市场竞争已渗透到我国

随着邮政企业在开放市场中竞争的加剧,原有的邮政业务种类和市场范围难以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成功转型的邮政企业纷纷通过收购、兼并、战略联盟等方式向全球拓展自己的市场,国际邮政业出现了市场竞争全球化、服务领域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国际上较大邮政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上已开始相互渗透,如德国邮政通过收购一家英国包裹公司50%的股份,进入了英国的国内包裹市场,而作为回应,英国邮政投资5亿美元收购了德国第三大包裹公司,也参与德国邮政市场的竞争。法国邮政也通过联盟、收购等方式,成为继英国皇家邮政、荷兰邮政集团、德国邮政之后在美国邮政市场的主要国外经营者。在竞争全球化的同时,邮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产品已从原有的信函、包裹服务拓展到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如德国邮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包括信件、快件、物流和金融四大部分、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一流物流公司。

同时,国际邮政业竞争全球化的变革也已影响到我国,尽管我国邮政市场尚未开放,但国外大型邮政公司已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我国邮政市场的竞争,如我国国际快递业务市场的几大占有者包括中国邮政EMS、中外运—DHL(合资)、大田—FedEx(合资)、中外运北空—UPS(合资)、中外运—TNT(合资)等五家公司,我国邮政企业在国际快递市场最大的四個竞争对手DHL、UPS、FedEX、TNT中,DHL是德国邮政的全资子公司,TNT是荷兰邮政的全资子公司,这相当于中国邮政已在与德国邮政、荷兰邮政进行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邮政及其他相关企业对我国邮政企业目前市场的冲击会进一步加强,中国邮政企业与世界邮政企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三、我国邮政企业在变革中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邮电管理体制经过了多次分合,但总体上多年仍是邮电合一,尽管邮电正式分营已有五年,邮政面临的商业化竞争日趋激烈,但部分邮政企业员工仍对于过去邮电合一时的“好日子”有过多的留恋,仍抱有邮电再次合并的幻想,仍把邮政行业收入和发展与电信业比较。从上述国际邮政业变革及其对我国邮政业的影响分析可知,我国邮政政企分开、公司化、商业化的变革进程必然会加快,市场竞争强度必然会加大,我国邮政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必然趋势,统一思想,以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环境变化,确定今后的发展战略。

(二)及早向商业化经营机制转化

目前我国邮政企业实行的仍是政企合一的经营机制,这种机制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如各项业务的成本核算不清,一方面对新业务开办的效益核算不清,另一方面也难以建立科学的全网各环节核算机制。再者沿用下来的分配考核机制与现有商品经济下的机制已很不适应。邮政企业要适应今后商业化运营的要求,就要及早根据环境的变化改革现有制度,建立新的财务分配机制、营销机制、用人机制等,以新的机制促进核心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新的财务分配机制应改变现有相对简单的以收支差包干为主的核算方式,在全网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各类业务涉及的不同生产环节、不同局所进行相应的补偿,发挥收寄、经转、投递各局的积极性,提高全网的运营效率。新的营销机制应改变现有的直线职能制下将营销作为企业某一部门职能的方式,将内部营销、外部营销相结合,以矩阵制等组织方式,将营销作为企业的整体职能,充分发挥企业的合力。新的用人机制应改变现有临时工、正式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逐步推广完善合同用工、竞聘上岗制度,打破职工身份界限,以工定酬,同工同酬,充分发挥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确定新的运营机制的基础上,对目前核算界面较清楚的速递、储蓄及一些新业务进行商业化经营机制下独立运营的尝试。

(三)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篇5: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的加快,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物流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如何在现代物流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中国邮政物流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邮政物流存在的问题

1. 邮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待完善,员工思想观念滞后于市场发展需要

首先,政企合一,普遍服务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搅在一起吃大锅饭,市场意识不强。在核算方面,沿袭多年的切块核算办法,使邮政营投局、中心局、专业局之间的成本纠结不清,无法进行合理分配,人员积极性很难调动;其次,从国家到地方条块分割,业务开展难以形成合力。各地在发展物流方面全网观念相对薄弱,注重局部收益而忽视全网效益。

同时,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方式,邮政员工目前的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这种不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邮政从整体上缺乏现代物流要求的个性化的、“量体裁衣”式的优质、灵活的服务意识;第二,“合作双赢”意识的淡薄,主要表现在缺乏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渠道关系进而建立战略联盟的利益共同体的意识。

2.网络建设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资源整合速度偏慢

目前邮政全网仅仅实现了特快专递邮件的跟踪查询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实时查询,影响邮政服务质量,也影响邮政本身的管理质量。另外,适应具体操作的作业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也非常滞后。物流配送过程中配送中心与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企业的信息链接、最优库存控制、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线等都需要信息系统来提供决策支持。但目前邮政基本业务的流程管理还是基于人工,综合网还未发挥应有的优势,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尚未建设。

邮件处理中心的装卸、储存、输送、分拣工艺设备大多按照处理普通邮件的需求装备,很多中心普遍有30%的大件邮包不能上机分拣;物流业务的支付和结算尚无法利用现有的金融计算机系统资源;新的给据邮件条码尚未推广;基础网络资源的整合、统一规划的速度太慢,造成各地发展过程中在物流设施、业务流程、质量标准、信息系统等方面千差万别,难以形成一体化运行的物流网络,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不出整体优势。

3.物流人才资源的短缺是制约邮政物流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中国邮政员工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邮政发展物流的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比例不足0.4%,高学历人才在员工总数中的比例严重失衡,专业营销人才更是严重匮乏。高素质、复合型物流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邮政物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对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的建议

1.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激励考核体系;强化市场调研,积极开展分销配送项目;建立网格化的投递配送模式;进一步提高定价的科学化水平,逐步建立完善的自费管控体系;推进省市县一体化专业经营改革;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未其量身定制高效的物流服务。

2.实施联合发展战略

与交通运输企业实现横向联合:在物流配送中,中国邮政虽然有较强实力,但在长途运输方面,实力不如中铁快运,中国邮政的火车车厢全部依靠铁路,在国际物流运输方面较UPS有很大差距。中国邮政的优势在末端投递。因此,中国邮政在策略上应与中铁快运及民航快递公司联合。与IT业实现纵向联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以高度发达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配送为基础,而在这三方面中,物流又是最关键的因素,邮政在物流配送方面独具优势。因此,邮政应将物流配送作为切入点,并与其他IT企业及金融机构实行强强联合。

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采用灵活业务机制,充分利用邮政品牌

传统的邮政物流在传递邮件和包裹上,“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宗旨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利用邮政企业这一无形资产的优势,选择适合邮政企业运输特点的体积小、价值大、时限强、安全性要求高的商品作为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的物流传递网络,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使邮政全程全网的网络特征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和改造,满足现代社会对精益物流的需要。

4.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由于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涉及运输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运筹学、系统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其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但是,在邮政物流企业中一方面由于现有邮递类业务的管理、营销人员都是传统邮政的从业人员,从未接受过现代物流理论的系统学习,包括现有管理者在内的相当部分人员对现代物流的理解和有关知识的掌握欠缺,管理意识和技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邮件运输、投递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工种,大多数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这些都是与邮政物流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因此中国邮政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为邮政物流的快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篇6:对邮政企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外资银行加速在中国的扩张步伐,国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建行为首的商业银行吹响了网点转型号角。经过转型,商业银行的产品体系、人才团队、销售渠道和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转型成效明显。

当前邮政代理金融在业务种类、网点环境、销售能力、客户管理、风险防范、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体系等方面,和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网点是邮政代理金融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和最具防御力的发展资源。如何全面提升邮政代理金融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营业网点的服务效率与质量,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网点转型”成为邮政代理金融的重要依托和必然选择。但目前在网点转型上,邮政代理金融明显落后于其他主要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关键词:邮政代理金融 转型发展 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结束语 致谢 分阶段推进代理金融转型工作„„„„„„„„„„„„„„„3 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4 转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6 „„„„„„„„„„„„„„„„„„„„„„„„„„„„ „„„„„„„„„„„„„„„„„„„„„„„„„„„„

参考文献 „„„„„„„„„„„„„„„„„„„„„„„„„„„„ 附录X „„„„„„„„„„„„„„„„„„„„„„„„„„„„

一、分阶段推进代理金融转型工作

网点转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撮而就,需要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分阶段推行。

第一阶段:解放网点生产力:网点装修改造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网点的运营效率,解放生产力,实现由传统银行向电子银行转型,由交易操作向销售服务转型。主要内容包括网点功能布局,服务礼仪规范,服务销售流程和厅堂现场管理。重点关注 “厅堂服务营销”。一要优化网点布局,改善消费环境,突出网点装修改造,强调功能分区,营造“简约、舒适、温馨”的消费氛围。二要导入厅堂服务营销流程,分层经营客户,将排队客户分流到各自助渠道,或理财中心,提高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三要强调网络技术和电子化产品的运用,加大自助服务设施投放,提供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等新服务手段,使银行不再单纯依靠网点和柜台扩展来扩大规模,从而实现低成本扩张。四要实行业务流程再造。将传统的以方便柜台内部处理的交易服务流程,改变为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的销售服务流程,并相应调整网点生产运作组织。

第二阶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客户全方位关系管理

实现客户分层管理,将资源重点投入到能够给银行带来80%业绩的20%中高端客户的经营上。集中资源建立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理财中心。关注阵地由第一阶段 “厅堂营销”转移到第二阶段的“中高端客户经营”。一要提升员工的客户关系经营技能,重点关注服务营销行为动作的持续性,关注员工服务营销深入程度,关注网点效能和员工效能的产出。二要建立起销售活动管理体系,以理财中心(或大客户营销中心)作为主要营销阵地。三要强化客户关系 3 营销管理,实行分层维护,区分客户价值与需求差异,创新产品与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阶段:重塑代理金融业务及盈利模式:机制转型

当前,代理金融的业务种类及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经办个人储蓄业务,网点无法直接开办资产和公司业务,盈利主要依靠代办代理手续费,无法直接赚取存贷利差及表外收益。代理金融业务转型的战略方向是要发挥“自营+代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优势,发挥邮政金融区别于其他银行的显著特点“服务三农”的优势,共同拓展农村资产业务、理财业务市场。一是业务经营要体现全业务,做稳储蓄业务,做强结算业务,规模发展理财业务,积极发展信贷业务。理财业务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战略性重点业务,是不断创造和加强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有力武器,农村理财市场潜力巨大,是代理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信贷业务是金融业务的根本,相关部门及邮储银行要逐步、部分授权授信邮政代理金融,以特定方式经办小额贷款、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粮农宝”农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贷款产品,通过邮政代理金融网点直接将资金直接反哺农村,激活农村金融市场。除了业务及盈利模式转型外,邮政代理金融还需要从提升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专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内控及风险防范体系、完善用工分配激励机制、树立专业化经营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转变机制,保障转型工作顺利推进。

二、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

邮政代理金融网点转型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网点转型”认识不到位,未能充分理解转型的本质意义。网点 4 转型就是要实现经营理念从“产品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实现网点经营从“单一结果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的转变,实现客户维护从“个人经验管理”向“团队数据管理”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三个转变,就要改变网点员工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重新优化销售流程,但由于员工对转型理念认识不透彻,不能充分理解转型的重要意义,致使转型流于形式,影响转型效果。另外,个别省区的决策层、管理层对网点转型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转型网点”所需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被动转型”的网点在硬件设施、氛围营造、销售行为、经营管理等方面与转型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专职客户经理队伍建设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网点转型就是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下,为客户提供真正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因此转型网点要配备专职的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目前,代理金融转型网点的专职客户经理队伍十分薄弱,很多网点客户经理只能由柜员兼职,这使得转型模型中标准的销售流程不能正常运转,不能有效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现有的客户经理金融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金融专业知识欠缺,很难为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

(三)激励约束机制欠缺,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网点转型要得以顺利推行,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必不可少,必须构建科学规范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当前,有些转型网点并未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网点的绩效考核不能真正反映员工创造的价值,未能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工作与薪酬不匹配、营销酬金分配不均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员工参与转型的积极性。例如,有些网点客户经理工作压力大,绩效却低于柜员;有些网点客户经理绩效虽然有差异,但差距很小,激励效果甚微。

(四)产品业务条线单一,系统建设滞后,客户服务能力受到制约。网点转型过程中要以客户为中心,就需要功能完备的业务产品,需要相应的科技系统做支撑。当前,邮政代理金融的产品业务条线过于单一,仅能提供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简单的个人金融产品,信用卡、信贷、公司、国际等业务种类尚属空白,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难以满足;现有的金融产品与银行同业相比,市场竞争力弱;网点转型的本质就是要经营好、维系好网点与客户的关系,这就需要有强大的客户营销系统做支撑,但当前邮政金融个人客户营销系统还未正式运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点客户开发维系能力。

三、转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网点装修改造和流程优化的关系

不少人将网点销售化转型简单理解为网点的硬件改造、网点装修,而忽视了硬件改造背后的业务流程梳理优化。网点销售化转型对网点的经营环境有一定的硬性要求,如环境要整洁明亮,功能分区要基本到位等,而邮政代理金融的网点,大部分确实存在老化和落后的现象,网点转型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就是网点改造。网点硬件改造确有必要,但如果过分重视网点装修改造,甚至认为网点转型就是网点装修改造,如果只是硬件改造而没有对网点运营流程进行有效优化,没有提高营业厅对外销售机会的发现、激发和销售实施的效率,就无法提高网点的产能,偏离了网点转型的本质。

(二)硬件建设和营造营销氛围的关系

绝大多数的网点硬件改造后,宽敞明亮,形象比以前有明显改观,客户体验有了明显提升,但网点营销氛围却没得到有效营造。交易型网点和销售型网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网点氛围的营造。在销售过程中,氛围虽然看不见摸不 6 着,却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行为心理学原理,营业厅氛围直接影响营业厅内人员包括客户和银行服务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导致结果的发生。网点转型,坚持“软”“硬”结合,聚焦“网点销售效率”和“客户体验”,才可能将网点转型转出成效、转出产能、转出利润!

(三)资源投入和资源效益管理的关系

网点转型往往带来资源投入的增加,但如果这种资源的投入能够带来网点产能的提升,创造出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则再多的资源投入都是值得的,但如果投入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使用,则所有的投入就是浪费。要引导和培养客户使用自助设备的习惯,激发客户潜在需求,提高高端客户的交叉销售率等,让资源发挥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篇7:对邮政企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是市委、市政府极力推动的重要党政工作之一,发动此项活动原因是通过打造大家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氛围,推动各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了解和认识,推动民众对社会与国家发展现状的了解和认识,改变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民缺少参政、议政积极性的问题,提振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加强人民对党和政府进行监督的积极性,从而完善党政工作的方式,也只有在人民的理解基础上,各项工作才能有效落实开展,只有这样邵阳市区域发展的现时问题和美好前景才能够获得全市各阶层的共同认识,从而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稳定,齐心协力共实现邵阳“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对于各项党建工作,其实“大家谈”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政策思想贯彻传输的一种机制与平台,改变了过去从上而下单方向的“死”传达“硬”宣讲,而是上下同时双向的“活”交流“软”融汇,从而使得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共同认识。在活动期间,将“知足感恩,爱岗敬业”“作风建设主题月”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得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

对于党和政府的工作是如此,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也是如此,就我局而言,一些员工还缺乏企业大局观和市场竞争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乏个人与企业协同发展的认识,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在人事岗位调动上都存在由于员工缺乏认识与理解导致企业管理无法有效执行,最重要的是在关系到企业切身利益的业务服务上,一些基层员工由于缺乏认识和对上级的信任与理解,不能看出或正确认识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自我完善,无法实现服务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是最好的营销办法,是获取客户信任与依赖的不二法门”这是所有服务性行业所共识的信条,而如何将这些思想灌输到基层人员内心,靠文件制度、日常考核或者硬件设施改造,作用还是不能明显实现,一方面基层单位还需要有一个交流学习,榜样借鉴的机制,另外一方面上级管理机关也要统一思想,一起通过自身优质负责的管理工作,将优质服务的精神和理念传递到基层营业员心中。这样才能够开拓员工的视野,提升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识和认同,形成一种共同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和集体荣誉感,打造出团结拼搏,具有真正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此外,作为基层企业,作为基层党委,我局有责任将市委、市政府这种启发人民参政意识,帮助实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完成的重要活动及精神贯彻落实到所属的员工心中,实现邮政企业更好发展、邵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腾飞。

对于活动所认识的三个重点

1、引导形成对社会、企业及个人共同利益关系的认识

2、维护打造“大胆讲,放心谈,实事求是的说”的活动气氛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玩陀螺》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十个月宝宝的智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