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2024-05-10

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共6篇)

篇1: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家校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由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联系家长,俗话叫“叫家长”就等于学生在学校惹事了。许多家长和学生一听到老师与自己联系都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尤其在高校,由于一个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的学生众多,平时没有什么大事,老师一般并不会与家长联系,而有的家长连辅导员的联系方式都不知道,对孩子在校情况只知道何时放假何时开学,根本就没有主动联系辅导员的想法。因此,家校合作先要走出“高校主动,家庭配合”这一步,再通过努力形成“搭档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家校合作必须要广泛而深入,涉及到每一位学生,由于家长的联系方式时而变更,每学年更新一次家长的手机号码,确保家长与学校畅通的联系。家校根据实际情况定时联系,学校重大事件要让家长及时知晓。而高校家校合作的范围也不能仅仅拘泥于学习,要关注到学校建设,后勤等方方面面。要让家长知晓的不仅是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而是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活娱乐。

家校合作的方式需要传统创新相结合。1.纸质调查

传统的纸质调查低效但是涉及面广能被全面接受,每学期末让学生带回家的成长分析或成绩报告单能告诉家长最直观的情况,开学时带回学校的家长意见和建议虽然需要大量筛选,但是不乏会有建设性的观点。

2.召开家长会与设立学校开放日

家长会对于小学初高中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由于面临升学考试,家长参与配合度很高,然而对于高校却是一件难事。家长数量庞大,分布的地区广泛,加上家长的工作情况不同,积极性高低,要把那么多家长聚集在一起的确是个费时费钱费力的事。但是家长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几个小时面对面的交流,老师与家长之间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状况,掌握目前学生的发展状况,提高双方的重视度,帮助家长和学校提高教育水平。有些在电话里短信中说不明白的情况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彻底搞清楚,而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教育感想。对于高校来说,召开家长会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开学,有不少的家长会送孩子回校,借此机会可以聚集一部分家长,是召开家长会的好时机。与此同时也可在开学时设立家长开放日,进食堂参观,进课堂听课,了解学生在学校每天做了一些什么。对学校而言,学校开放日可以展示教育成果和提高学校的声誉。对家长来说,可以更加理解家校合作,更加配合,增加彼此之间的可信度。

3.利用手机、网络交流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辅导员通过电话和手机短信的形式能够极其便捷地与家长交流。根据一些新闻报道,许多小学已经做到了小学生进出校门刷卡并通过短信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每天的作业也会由班主任通过短信发送,让家长监督,了解孩子的实时状况。而高校中的学生基本都已经是成年人,并不需要这样细致的监督,但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参考。如辅导员可以每个月发送一些学生所在班级的班风、寝室氛围状况给家长,快期末考试的时候把每门考试的时间发给家长让家长帮忙督促学生学习。

同时,网络也是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辅导员牵头,每个班级或者专业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人到中年的父母们平时的生活重点也无非是工作和孩子,辅导员甚至可以拍一些学生在校文艺或体育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发上网让身在远方的家长看看,QQ群能让家长们自由地沟通,老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家长的内心想法,促进家校合作更顺利地进行。

4.家访

同理于家长会,家访在高校的难度也很大。因此,为了使家访更为有效,应该更偏向选择贫困生、学困生和特殊家庭。参与家访的不仅仅是辅导员,也应该由学院领导共同参与。贫困家庭或特殊家庭的学生内心更为脆弱和敏感,更需要关怀。老师要用真情融入学生家庭,在家访之前详细了解受访学生家庭背景,包括经济条件、生活经历,提前约定好家访时间,在家访时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正关心和关爱。以鼓励和理解为主的谈话,不要“告状”,不要居高临下,而是真切地联络感情,指导学习生活,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会激发这部分学生自我改变和前进的动力。家访之后,要有所总结,有所探讨,有所反馈,把家访的经验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一部分。

5.组建家长委员会

学校可以组织有一定文化水平、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形成代表制,和学校教师、领导一起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家长委员会成员要经常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反映学生校内外表现情况和思想动向,沟通和协调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家长委员会成员应注意搜集学生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信息,定期以口头的或者书面等形式,反映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学校教育出谋献策。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可以提高学校、教师与家庭的合作教育的意识,改变了过去单一而随意性很大的家校合作的局面,拓宽了家校合作教育的渠道。形成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密切了家校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信任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充分利用家长自身能力

高校数万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很多家长也是当地某些领域之中的佼佼者。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见切身实践的作用。家长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常年教书,纸上谈兵的老师有着不同的视角。这些杰出的家长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使家校合作更具体化,充满特色。例如农林类院校可以邀请工作为种粮大户、牧场主、农林业科研人员等的家长进行有专业针对性的讲座和授课,说说那些他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解决方式,还有多年来的经验,这些会比枯燥的书本更加有效。同样的,医学类院校可以邀请工作为医生、护士的家长等等。这样,家长真正地参与到了家校合作中来。同时,这些相关领域的家长还可以利用自己在本的专业和人脉优势,为本校的部分学生提供假期的兼职或实习机会,高校也可与家长推荐一些正规的企业合作,挂牌授予实习基地称号。长此以往,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学校与学生真正得到了“双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家校合作方式繁多,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智慧去维系和经营。只有不断尝试,推陈出新,才能找到最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家校合作方式,真正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填补目前高校家校合作的空白。

篇2: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检索全文 “家校合作”

找到 7,367 条结果

检索全文 “中国” “家校合作”

找到 3,853 条结果 检索全文 “中国” “家校合作” “现状” 找到 2,526 条结果

检索全文

“中国” “家校合作” “现状” “ 研究”

找到 2,455 条结果

学者马忠虎在其 《家校合作》 一书中将家校合作的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 “ 以校为本 ”的家校合作模式。“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要求在家校合作中,围绕学校展开各种教育活动,此模式包括家长到校参观访问;建立参与校委会和家校合作委员会 ; 召开家庭学校研讨会等,此模式适应于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家庭。

另一类是 “ 以家为本” 的家校合作模式。此类模式要求在家校合作中,围绕家庭展开各种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选择家长教育辅助人员;建立社区家长与儿童发展中心和家长咨询委员会;开展家庭学习活动和家长教育辅助人员对家长进行教育技能培训等。此模式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可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深入的教育和辅导,但需要较大的资源投入。

杭州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三个层次:(1)“ 形式上的参与 ”。这是最表面化的参层次。家长在得到邀请时访问学校,参加家长——教师会议、开放日、作业展览等活动。(2)“人际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参与,家长与教师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和建议。

(3)“管理式的参与”,即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

王洪秀和温旭明以河北省为中心,同时辐射京津地区,对市、县、乡镇、村(社 区)的不同级别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结论认为: 家长和教师以孩子为纽带被置于同一个教育系统中,而且他们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将孩子培养成才。不过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形成促进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

因此将家长和教师关系的类型归纳为三种:

第一,离散型,表现为家长和教师双方相互间不做沟通或者所做沟通收不到成效,关系松散甚至彼此疏离,没有任何教育合力产生;

第二,附属型,包括教师附属于家长和家长附属于教师两类;

第三,民主型,分为监督型民主关系和合作型民主关系。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离散型和附属型是家长和教师关系的主要类型,只有20.4%的家长与教师合作得非常愉快。[5]

湖 南 师 范 大 学的朱赛红在其硕士论文 《教 师 与 家 长互动关系的研究》 中,用 “ 社会互动理论” 对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教师与家长互动的基本类型,即:相互疏离、单向支配、“ 战 时 ” 联盟和相互敌对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互“ 敞开”、相互“ 接 纳 ” 式的对话是建立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摘自——CNKI中国知网 张维君《近20年我国家校合作研究述评》

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日程安排,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情况。一般农村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而且主要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家长,其内容包括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升学率”等方面;市学校平均每学期两三次,对“升学率”抓的比较紧的学校平均每月一次,毕业班每两个月三次左右,主要内容有通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学生成绩以及老师情况(主要是班主任)对家长的“希望”。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情况”。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牵头,校会将普访、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四是从国外引进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当地的政府牵头,以当地的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为主体,吸收少量的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主要负责做一些涉及教育经费方面的协调工作。其他方式:

(一)开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个机构来实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

(二)开通家长热线

家长热线给家长提供了一个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进行沟通的渠道。

摘自——李培明《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借自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图书馆“分开责任型”H-S 合作 所谓的分开责任,是指家长与学校不相往来,分别在家 庭与学校各自努力,双方不重视沟通并缺少讨论,更谈不上 制定共同目标和配合工作。分开责任制可以省去双方很多 时间精力,但家校关系是冷漠的、责任相分离的。布迪欧与 哈卡的研究发现,学校教师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家长提出相 同的要求,可能无意中使低下阶层家长感到力不从心。这 样,教育机构不知不觉间贬低了低下阶层家长的参与潜力,被忽视的家长多数变得被动,最终可能对参与子女教育失 去信心与兴趣,甚至放弃。在分开责任型 H-S 合作中,家长和老师交流内容主要 是学生的成绩高低、在学校的表现,交流的形式是教师向家 长一对一地告状。家长不能具体了解在其他的发展,家长只 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来评判。学生在这种 H-S 合作中体 验的是一种孤立、负压的情绪。2 单向指导型 H-S 合作 在此种家校合作中,家长扮演的是学生的角色,被动地 接受来自学校的信息,代表的是群体的特征,并没有很强的 针对性,只是一个学校单向的传输过程。班杜拉认为自我效 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是成就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家长自我效能 感受到他们能否成功地加入教育资源体系之中,并认识 到自身对子女教育的价值等因素影响。当家长并没有受 到学校这种教育资源的重视,就降低了家长参与家校合作 的自我效能感,让家长觉得自身在这种合作中并没有实质 性的帮助。

在单向指导型 H-S 合作中,家庭所处地位也是从属的 不平等地位,这意味着学校教学活动所依据的信息是缺失 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开展的学校教育,自己的教学 理念强加于任何一个学生,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达 不到要求又会被老师责怪,容易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产生低成就动机,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会达到要求,老师 也不会关心自己,从而自暴自弃。3 全景圆桌型 H-S 合作 全景教育,指的是以人的全景发展为目的,强调的是教 育的时间进程和教育的横向布局的全景性。包括教育内容 和形式的多元化、差异化,彰显不同风格和特色。将学校占 指导位置的家长会变为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交流的平台。根据不同年级家长的需求和学 生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确立家长会的会议主题。(1)主题鲜明的会议。学校家长会为各类家长提供教育 服务,学校可以举办 “家长校园考察日”,使家长清楚学生的学 校环境如何,家长也可以知道学校的变化以及教育工作的困 难,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容易体谅和尊敬学校老师,在今 后的工作中更倾向于配合。为家长提供专家讲座,使家长能 更好地了解子女的生理、心理及学业各方面的变化。(2)有计划性的家访。家访在学校联系工作中是一项传 统但又有效的举措,可以让家长和教师进行最为直接有效 的信息交流。教师要做到诚心家访,学生生病必访、学生行 为不良必访、学生家庭有变故必访、学生学习有困难必访、家校联系有困难必访。(3)建立家长协会。通过建立家长组织来参与学校事 务,家长代表参与组织的学校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课程发 展方向的决策以及课程规划、课程编制、课程评价等工作。(4)创新点是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构建一个合理的家 校合作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创建一个家校 合作的教育信息系统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学校可以把一些 学校的政策制定、活动进程、家长须知都放到这个平台上,家长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最快地获取到这些信息,在最短 时间内与学校进行配合合作。

篇3: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家校合作的意义

教育需要合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半是在家中形成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仅靠学校的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即便学校教育再好,也有可能出现反弹现象。因为家校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与合作,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没有达成共识,就容易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家校教育必须形成合力,在共同一致的目标下教育好孩子。同时,家校合作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多元,更多的是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学生获得实在有效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家校合作的方法

(1)创新和发展现代家校合作的模式。现当下的家庭教育, 还多沿袭过往的模式,即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教育家长。这样,就使家长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性,过多的是听,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至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很难诉求并得到认可。陈建强博士认为家校合作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到综合的过程,过去是教师讲、家长听,能否听得懂是家长的事情,现在是教师和家长一起来交流。家校合作也由过去的单向,转为现在的双向,甚至是三向合作,即家庭、学校、社区的三向合作,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教育体系融为一体,各个要素有机联合。如我们学校创造性地成立了由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教育体系组成的教育集团,创新了家校合作的模式。

现代家校合作还要求学校转变角色,由原来的指导模式转为服务模式,用服务模式全方位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上海市普陀区在家校合作上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如从区域的角度将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和活动课程化,开设了选择性、模块化的《亲子1+2》家长学校课程;实行了家长督学制,学校召开的大型会议,都欢迎家长参加并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义工活动;注重家校合作中的多元沟通,可以是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可以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 可以是家长与家长的沟通,可以是学生与学生沟通,可以是教师与教师的沟通等,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同时, 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各种沟通网络化、虚拟化,如博客、QQ等形式。

(2)现代家校合作方式必须优化和多样化。在现代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家校合作,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为家校合作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现在许多学校采用使家长和学校“面对面”进行沟通的形式。家长理事会是当前不少学校正在探索的一种家校合作的方式。家长理事会的家长们经常与学校领导、教师、子女交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学校也及时把校务和学校大事向家长理事会报告,听取意见。家长理事也能向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并就学校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建立专门为家长提供服务的机构。可以挂靠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或教师退休协会等。该机构应强化其真正的服务功能,在校内给家长提供一个与教师见面和合作的场所,备有介绍学校各部门动态的小册子、近期活动的公告、师生的优秀作品和其他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以供家长翻阅。

(4)多渠道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长学校要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使学校教育真正有实效。这就要求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他们提供有效便捷的教育方法,认真倾听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使家校的沟通更顺畅、更有效。对此,在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上,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提高了家教的育人水平。

①家长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形式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 重点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在家表现、家长和学生的想法和意向。通过汇总整理,制订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使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②定期举办专题家长座谈会。为充分开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学网络,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使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专题座谈会。学校政教处精心组织安排,各年级、各班级认真准备。学校改变了过去家长会的模式,更新评价标准,针对本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情况以及班级管理中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出来的问题,当前一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指导性建议。

③召开专题学生家长会,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我校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家长会(新生家长会、毕业生家长会、改进教育观念家长会、乘坐通勤车学生安全教育家长会),以提高家长学校的实效性。

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和辅导,家长们提高了素质,家庭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是树立了正确的家教观念。通过家长学校,使许多家长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的责任。二是掌握了正确的教子方法。许多家长改变了过去的粗暴型、溺爱型、放任型等教子方式。三是提高了家长素质。很多家长听后深感惭愧,从此改掉了不良习惯,会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篇4: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家校合作;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一、反思家校合作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青少年的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全力合作,家校合作始终是中外教育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目前主要从其概念、方式、理论依据、实践及功能等方面展开。

马忠虎在《家校合作》一书中对家庭和学校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他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1]周丹则从培养孩子多种素质为目的出发,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使其更好的社会化。[2]不同的学者从合作的内容、方式及目标等出发,对其做出不同的概括。目前“家校合作”尚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家校合作活动纷繁复杂,不同的人因参照的角度不同会对其有不同的分类。如:我国杭州大学刘力教授按照家长参与的活动层次,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形式上的参与”、“人际的参与”和“管理式”的参与;[3]而美国学者戴维斯(D.Davies)和索恩伯格(K.R.Thornburg)则依据家校活动的目的与合作中家长担任的角色,分别对家校合作提出了不同的分类体系。

家校合作理论依据的研究主要包括:科尔曼(Coleman,J.S)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爱普斯坦(Epstein,J.L)为代表的重叠影响阈理论等,这些主张对家校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阐释。有学者将家校合作的功能意义归纳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社会之诞生;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1]

纵观国内外的家校合作研究,发现研究的视角比较宏观,研究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来对家校合作进行研究的内容非常稀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互动主体之一,必然会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更多地去反思自己的教育信念、知识、能力、态度等,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目前家校合作的研究,缺乏对其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性的关注。

二、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一)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具备共同的目的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大教育系统”,即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最终发展成为组织性较高的广义的教育系统。[4]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存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防止社会不良现象及群体亚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在以积极的态度为自己的成长而频繁的沟通与联系时,他们会为此而受到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在现代教育的生态环境中会显得非常薄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要发挥其作用,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就必须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的同时,要重视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知道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知识、能力和专业情意等的过程。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因此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理想育人效果的需要和保障。

(二)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除了教师,家长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教师只有多接触家长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利用家长这一宝贵资源,可以增加对不同学生的认识,了解更多的教育问题,有利于改善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家校合作中,教师可以从不同职业、经历和社会背景的家长那里,学习到他们不了解的知识,并分享家长的教育经验,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因为家长的支持与关注,教师的教学信心和热情会得到提高,会有更多的勇气去接受新的挑战,从而会增强对自己工作的胜任感。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理念,也强调教师要与相关因素之间进行互动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可见,教师与家长合作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家校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家校合作中除教师角色外,他还是活动的宣传者、指导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的朋友等等。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会更深刻地理解到家校合作的本质和意义,并更有能力在合作中成功地完成自己应承担的角色任务。因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会促进家校合作向更高质量、更好的层次发展。

三、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对家校合作及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人们意识到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家校合作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资源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维度:教育信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5]教师专业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存在师范性不强、综合性差等突出问题,不利于教师在知识素养、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也存在培训模式单一、内容狭窄等问题。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在社会教育资源中,学生家长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家校合作,就把教师同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家长置于同一个平台之上,教师可基于这种平台,拓展自己的视野,通过与家长频繁地交流,或请家长们做一些专题讲座,可弥补教师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并且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教师会因为家长的这种关注与鼓励,对工作产生更强的热爱并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在合作中,教师能深刻地了解社会的期望以及家长与学生的需求,并能快捷地获取家长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利于教师全面地认识自己并积极调整角色表现,在切实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家校合作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家校合作中,通过与家长的交往,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爱好以及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学生知识及能力等的差异,从而有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在合作中,教师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许多不同于学校内存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案例,并能从不同的学生家长那里分享教育的经验与感受,教师和家长一起探讨对不同的教育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式,选取的处理方式背后都隐藏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教师不断地积累和反思发生在不同学生身上的这些教育问题,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教师做研究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日常的教育教学,经常反思校内校外的教育问题,才能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nlc202309021732

(三)家校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

家校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因此家校合作必然会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在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分离的情况下,教师只充当施教者的角色,但这种角色义务的有限性,决定了其专业发展渠道的狭隘,而随着家校合作的开展,教师还是具体合作活动的推行者、咨询者、指导者、学生的导师、家长的朋友。[6]家校合作使教师的角色具有多重性,教师要完成角色义务,就必须不断地完善教育信念、提升知识及能力。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听取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和新要求,并以此来完善自己的角色表现。所以,家校合作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

四、重构家校合作

我国目前家校合作中因为家校双方角色的差异而产生一些诸如立场、观念和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差异,在一些教师和家长中,存在着不愿意合作的情况;还有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并非不愿合作,而是不具备合作的能力。虽然家校合作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但是其功能若得不到重视,势必会影响到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

(一)重视家校合作的功能和意义

随着对家校合作研究的深入,在实现育人目标的基础上,人们又认识到了家校合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家校合作的质量,他们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实际上家长和教师都存在不愿合作的情况:有的家长认为教师才有能力教好孩子,有的家长觉得插手学校里的事情是对教师不尊重;同样,教师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果意识领域里对家校合作不够重视,或对家校合作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家校合作就难于和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针对家长和教师不愿合作的现实,要努力做到改变他们的意识。只有家长和教师充分理解、认同家校合作具有育人以及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才可能真正实现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二)提升家校合作的能力

面对日益发展与复杂的教育现象,一些家长与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家校合作,一些教师把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合作形式看作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只讲学生的问题和不足,缺乏与家长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家长也觉得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能力与教师进行合作。家校合作中,双方都面临一个提高合作能力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他们与家长乃至学生的关系不应是主导者与接受者、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关系,而应是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的关系,除了用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外,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指导和培训使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学会尊重和倾听、从肯定学生的优点开始,强化参与的结果,以形成有效的良性沟通。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有效的家校合作活动中才能获得巨大的发展。

(三)增强家校合作的制度化特性

目前,我国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随意性很大,家长参与情况很大程度上受学校领导和家长主观意识的影响。办学思想比较民主的学校较能主动吸引家长参与;各个家长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他们参与家校合作的情况也存在差异。所以,家校合作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尽管我们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方针、政策,但这些仅仅停留在规章层面,还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同时这些规章又都是宏观的、倡导性的,缺乏具体而明确的对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规定,在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显得不够有力。家校合作只有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常态存在,才能保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持久的推动力。

注释: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

[2]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2):46-53.

[3]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2.

[4]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6]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

篇5: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共育学生成长

林家村镇大岳峙小学 孙斌

摘要: 家校结合教育要保持教育观念一致、培养目标一致、教育环境一致、积极的舆论导向一致、对孩子的日常管理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增强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和家长携手,朝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标,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家校合作 成长 教育合力

学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一、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的平台

学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家校教育观念要一致

我国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逐步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但有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却依然落后。学生张鑫脑子灵活,刚进入三年级时成绩很好,后来直线下滑,老师们都为他感到着急。我把他的父母请到学校商量对策。我与他谈话时,他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当他的父母开口说话时,他的情绪开始激动,竟然甩出一句话:“我不读了。”这让我大吃一惊,他在老师面前还没出现过这种举动。我渐渐地了解到,他的父亲脾气暴躁,见孩子成绩下降,动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而他的母亲对他却是溺爱,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出现分歧。我在与家长沟通时,讲了蔡林森是如何培养三个子女成才的案例,告诉他的父母要改进教育方法,多与孩子交流,肯定孩子的优点,真诚地帮助孩子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给孩子重树信心。粗暴不等于严格,溺爱不等于母爱。他的父母虚心接受了建议,经常与老师联系,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现在,云杰很阳光,成绩挤进了班上前几名。

(二)、家校教育环境要一致

学生在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文明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走读制学校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更为重要。家里要保持干净整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书房布臵要高雅温馨,富有激励性;大人要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常与孩子进行学术探讨,让孩子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大人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要讲文明,给孩子做榜样;大人要用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勤俭节约等行动来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逐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长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习惯养成。

二、开展家访活动,开设家校联系通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效益,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学校教育 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我校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活动开始,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向每一位教师传达了活动的精神,让每一位教师充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家访工作,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学校要狠抓班主任这支强有力的家访队伍。因为班主任是家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家访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班主任每学期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每位班主任及教师在进行家访时都能做到有重点地选择家访对象,作好充分

的准备,对家长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育人原则,尊重家长,融洽家校关系。把教师家访工作作为学期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家访中明确树立了服务意识,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教师上门为家庭教育提供 科学 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在思想、学习、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寻求解决的良策。

家访中,教师积极主动,让家长感受到了热情与真诚;教师的细致与认真,建立起了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教师因人而异、逐个分析,充分了解了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经济 情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依据,创设了和谐的德育交流氛围。本着连接学校和家庭,增进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学校还开展了“千名家长看学校”等活动。活动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服务意识,改进了教师的服务态度,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全力塑造、展示了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 发展。

三、设立“家长接待日”,实现家校合作育人

篇6:实现家园有效合作的途径探索论文

实现家园有效合作的途径探索

作者/李 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我园是一所民办性质的省、市两级示范幼儿园,在家园共育工作上取得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幼儿园应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切实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提供沟通、交往的媒介,做好家长工作,从而实现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一、家园合作的方法途径

1. 针对性地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了解家长的需求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首先,我园在家长中发放“家长调查问卷”。收集的问卷显示,家长希望幼儿园多教幼儿如拼音、汉字、数学、英语等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家长的观念中存在明显“小学化”“学科化”的倾向。反思我们的工作,发现是家长不明白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也缺少与幼儿互动的载体。作为“幼儿操作体验系列”(以下简称“操作体验系列”)的实验单位,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家园互动的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了。

在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大大提升的同时,也淡化了“小学化”“学科化”的教育意识,家长的教育观得到了明显转变。其次,开展针对性的家长培训活动。如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和观摩幼儿园日常教学和游戏等活动,直接感受“操作体验系列”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如通过班级家园互动专栏举办幼儿作品展示会,让家长看到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2. 参与性地指导家长提升教育技能

我们以“操作体验系列”为载体,引导家长在家里解决“怎样和幼儿一起玩”及“和幼儿玩些什么”的困扰,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教学论文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建立了教研组,每一位教师在充分了解并熟悉游戏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年龄实际,开展班级课程,对游戏材料进行分类,有的运用于班级区域活动,有的则直接推荐给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时使用。例如:小班组考虑到场地问题,直接把“找小象”操作展示小看台发给家长,每一位小班幼儿在家里就有展示专栏;大班把部分科学材料发放回家,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小苏打和柠檬酸带来的神奇变化,看到爸爸妈妈惊喜的神情,幼儿感到非常的骄傲。

为了开阔家长的教育思路,幼儿园以班级为平台搭建分享阵地,展示各班“操作体验系列”在家园合作中的使用情况,交流经验,以触发灵感,让家长切实感受到“操作体验系列”独特的教育价值。比如:大班上学期利用花布材料,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布艺拼贴,创作了许多漂亮而富于创意的精彩作品,有树木、动物、风景等。这些布贴作品在班级墙面展示出来,让幼儿和家长真切地感受到美和创造的喜悦,激发了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的活动之中。

3.多元化的沟通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

为了让每个家庭都能够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学习到更多的育儿策略,我们对不同背景和工作情况的家长进行分类指导,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针对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家里没有老人的家庭,我们尝试开展了“给你一封信”活动。每个月都发给每个家长一封信,信的内容会介绍目前班级教育教学的情况和即将使用的“操作体验系列”,提出家园合作要求,并在信的背后附上“回音壁”,与家长就主题课程的开展进行互动。这个活动推出后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回应的积极程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家园互动积极、乐于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家长,我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开展了“一物多玩”大评比活动。及时收集这一部分家长游戏的经验和做法,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分享,并给予评分。如中班的沙锤,家长和幼儿一起研发出可以玩角色游戏的“雪糕”,可以玩健康游戏的“投掷手榴弹”,可以装饰环境的“复活岛石像”,还有可以体现对妈妈关爱的“按摩器”,让人不禁为这些丰富的想象力和有趣的游戏感到赞叹。

针对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家长,我们开展了“家长进课堂系列活动”。这是我园近年来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活动。以前家长进课堂主要围绕自己的特长来给幼儿上课、游戏等。使用“操作体验系列”之后,家长进课堂的目的`更加明确,与班级教学计划更加一致。例如在大班,教师利用羽毛这个有趣的材料,邀请了在中学教生物的家长从科学的角度给幼儿介绍羽毛的不同形态和功能;活动期间,还有家长带来了收藏多年的各种羽毛标本给幼儿欣赏。这种活动不仅增长了幼儿的科学知识,也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此外,我们坚持将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将每一学期“操作展示小看台”都发给幼儿带回家,请幼儿和家长在家里布置展示专栏“我家的小展台真漂亮”,得到幼儿和家长的积极响应,提高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增进了家园之间的联系、交流和沟通。

二、家园合作的显著效果

以“操作体验系列”为载体开展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得到了提升,专业性得到了发展,家长也逐步树立了起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和家长均感受到了主题课程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看到了在与游戏材料互动过程中幼儿成长的快乐。在家园、师生、家长与游戏材料等多元互动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收获。

1. 有效避免了“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本实验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的政策精神,使家园共育的大课程观真正清晰起来。家园共育,不仅让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而且也切实让家长看到了幼儿的进步与成长,认识到过去“学科化”“小学化”教育方式的问题所在,达成了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2. 幼儿个性化需求成为了关注的可能。目前面对幼儿园普遍班额较大的现状,要体现对每个儿童的关注很困难。但“操作体验系列”的使用,促进了家园合作,使个性化关注通过家长的参与变得简单易行,有效地促进了每个幼儿个体的发展。

3. 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子互动、亲子游戏成为重建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通过“操作体验系列”与幼儿互动时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工作的压力,化解父母与幼儿的矛盾。亲子互动不仅帮助家长进入幼儿的世界,而且帮助家长以幼儿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

4. 家长更加配合、理解幼儿园教育。操作活动在幼儿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过去,教师感觉在游戏过程中游戏材料不足,而家长则感觉在家庭生活中没有游戏材料。自从有了“操作体验系列”后,这种状况得以改观,游戏材料变得极为丰富。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教师不断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例如:在中班幼儿基本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故事情节之后,教师请幼儿完成《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制作活动后,再请幼儿边操作边讲故事。幼儿很容易记住故事,并用流畅的语言完整复述故事。活动结束后,教师请幼儿将游戏材料带回家,要求家长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月相的变化。这样一个活动做下来,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得到了发展,变得更能干了。与此同时,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也就更加理解和支持了。

三、家园合作的努力方向

在挖掘“操作体验系列”与家园互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和调整。例如在游戏过程中,尚存在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如何解决成人与幼儿之间“责任迁移”的问题,如何把握给予幼儿适度帮助和支持的“度”等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和思考。

上一篇:父亲节快乐的微信祝福语下一篇:2022年幼儿园保育见习体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