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24-05-28

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精选10篇)

篇1: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11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尤其对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浪费现象严重、对水利灌溉依赖性强的我国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华图教研中心的老师认为,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年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我国目前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水利设施建设仍成为瓶颈性制约因素,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第二,节水灌溉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第三,山区水利发展滞后。尤其像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水资源贫乏、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等等。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有: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不佳,水费计收难,管护缺乏,等等。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第一,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第二,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第三,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第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第六,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篇2: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我国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关注“三农”问题,国家的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农民种田积极性逐年提高,粮食持续增产,农民稳步增收。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但同时,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强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农业基础薄弱,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逐渐增多。在工业化,城镇化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甘堕落,也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我们要结合这现实障碍和难得机遇,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

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做好“两个增加,一个降低”。其一,是增加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努力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面的局面。其二,增加从事农业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数量,更好的实施人才兴农战略。最后,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切实保护好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增加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要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各地区农业,水利部门要对本区域内的农田水利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登记在册。对病险水库,要及时做好除险加固工作,以充分发挥水库蓄水防旱的功效。同时对各河及支流进行清淤疏浚,以确保河流畅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开展大中型的灌区工程建设,最终建成旱涝保守的高标准农田。

增加专业化人才队伍数量,要积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基层政府要定期开展面向全体农民的农业技能培训班,组织农民参加接受培训,同时和当地的农业类,综合类院校开展合作,选派农业“能手”接受进一步深化教育,使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大量涌现,并注重发挥农业精英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实现农业增产由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转变。

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要大力开展农超,农校等对接工程建设。鼓励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等形式形成农业生产联盟,并与当地超市,酒店,学校积极开展对接活动。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安全,生态农产品生产,统筹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

篇3:浅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近年来, 我国各地频繁出现大范围干旱洪涝灾害, 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 排灌效益低下, 无法承担较大的旱涝风险

目前,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都是修建于20世纪50、60年代, 有些甚至修建于古代, 往后就很少有投入和修建工程了。尽管30多年前, 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是随着几十年的时间变迁和风雨洗礼, 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已经滞后且由于年久失修, 这些设施的排灌效益日益低下。在近几年我国各地干旱洪涝频发时, 农田水利设施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难以派上用场。

1.2 财政投入有限, 配套资金不足, “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缺位

尽管我国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 但是相对于主体的大江大河治理、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形象水利工程的建设, 真正落实到农田小水利的资金是微乎其微的。同时, 由于许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投入的, 而地方的“吃饭”财政根本无法补足此项资金, 对农田小水利建设带来了阻力。实地调查中不难发现, 尽管国家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和沟渠, 但是却因为政府和农民双重失力, 最终导致很多地方没有实现水流到田间地头。

1.3 管理体制不健全, 政策推动缓慢

目前, 我国许多地方的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水利工程基本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 跟不上日益变化的水利投资和建设的大趋势。造成的后果就是前期建设较完善, 后期维护无保障的局面。许多农田小水利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维护, 农民自身由于技术不足以及维护意识的缺乏, 更是对它们不管不顾。因此, 许多农田小水利只是徒有其表, 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率, 进而造成对农田小水利的投入犹如小石子沉入大湖, 收效甚微。

2 对我国农田小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对于我国农田小水利建设的投入, 关于是市场还是政府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众所周知, “农田小水利工程”是典型的公共商品, 即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非私人需要而生产提供的商品, 具有显著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商品的供给模式主要分为3种:完全由政府提供、完全由市场提供和市场政府混合提供。混合供给是指在政府的指导监督下, 公共商品的生产提供由市场来进行安排, 即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笔者认为农田小水利这一公共商品采取完全由政府提供的供给模式存在着其合理性、科学性。

从公共商品的效率角度考虑, 公共商品采用混合供给模式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单纯地由政府提供和单纯地由市场提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效率和公平失衡, 最终也会导致效率的缺位。但是农田小水利的供给采用完全由政府供给的模式理由如下:作为一项投资数额大且投资回收周期长的固定资产投资, 风险较高, 一般的市场主体都不愿意介入, 只能由政府出资主导;政府主导可以保证相当高的行政效率, 有利于大规模施工建设;我国许多地区农户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 如果引入市场机制, 就会向使用水利设施的村民收取费用, 这必然会导致村民的负面情绪, 对水利设施的后续使用和运营产生影响。另外, 从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来看, 由于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公共商品往往面临着使用频率高但使用效率低的窘境。如果无法对公共商品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 那么公共商品就无法最大发挥作用。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地区, 甚至一些国家农田小水利建设重点地区的使用效率仍然较低, 相当一部分的水利设施是处于闲置状态。

3 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措施

3.1 加强对水利设施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农村中小水利工程遍布乡村, 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 也应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调动农民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 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在水利兴修期间要开辟农田水利建设宣传专栏, 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及时发布农建工作动态, 激发全社会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通过让百姓了解水利、理解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 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和重要意义。同时, 畅通表达渠道, 让受益人直接参与到受益项目的决策过程中, 让农民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 多倾听农民的意见, 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唯有如此, 农民才能积极投工投劳, 并参与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 有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3.2 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

农田水利重点工程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指挥, 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项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水务局, 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和领导小组。对于当地群众直接受益的田间系统整治、渠道清淤维修等村级工程, 落实“一把手”总负责制和领导干部包工程责任制, 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干部政绩考核相结合, 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组织调度、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各级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了工程建设广泛开展, 形成了县有重点、乡镇有骨干、村村有工程的良好局面。

3.3 加大财政投入, 保证工程建设资金

当前, 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农村税费改革, 用于村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村提留不复存在, 农业水费偏低且收取难度较大, 造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主体缺失。同时, 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逐年增多, 并且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农村“两工” (义务工、劳动积累工) , 农民投工投劳急剧减少, 导致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陷入了既无资金又缺人力的尴尬境地, 并且导致不少村镇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存在缺钱缺人的困难。从现行的水利投资政策来看, 由于农田水利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 其准公益性的特点无法完全依靠市场满足项目投资, 而且水利项目投资大、收益期长, 政府应在水利投资体系占主体地位。当然,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面广量多, 单单依靠省级财政显然不现实, 地方政府也应该摒弃过分依赖上级财政的做法, 想办法解决地方自筹资金问题, 各地应该建立“财政拿一点, 政策收一点, 金融部门贷一点, 企业社会支持一点, 群众筹一点”的资金投入渠道, 落实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同时, 也要积极探索财政资金用于水利工程补助的方式, 补助方式可以分2种:实物补助和现金补助。对水泥、钢材等大宗建材和机电设备, 原则上由县财政、水利部门实行集中采购, 以实物方式给予补助。现金补助, 则是在项目施工进度达到预定的自筹比例后, 拨付补助资金的50%, 待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后, 按照补助标准, 扣除实物补助, 一次性拨付剩余补助资金。

4 结语

篇4:浅析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关键词:财政补贴;农田小水利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它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季节性气候明显,雨季时雨量较多,旱季时又有可能几个月不下雨。农田小水利正是解决我国地区频发的干旱或洪涝的有力武器。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针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各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破损严重,以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了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中央于2009年提出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期望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繁大范围的干旱洪涝灾害,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排灌效益低下,无法承担较大的旱涝风险。

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都是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有些甚至修建于古代,往后就很少有投入和修建工程了。尽管三十多年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是随着几十年的时间变迁和风雨洗礼,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已经滞后且由于年久失修,这些设施的排灌效益日益低下。在近几年我国各地干旱洪涝频发时,农田水利设施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难以派上用场。

(二)财政投入有限,配套资金不足,“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缺位。

尽管我国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深,但是相对于主体的大江大河治理、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形象的水利形象工程的建设,真正落实到农田小水利的资金是微乎其微的。同时由于许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投入的,而地方的“吃饭”财政根本无法补足此项资金,对农田小水利建设带来了阻力。实地调查中不难发现,尽管国家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和沟渠,但是却因为政府和农民双重失力,最终导致很多地方没有实现水流到田间地头。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推动缓慢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水利工程基本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跟不上日益变化的水利投资和建设的大趋势。造成的后果就是前期建设较完善,后期维护无保障的局面。许多农田小水利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维护,农民自身由于技术不足以及维护意识的缺乏,更是对它们不管不顾。因此,许多农田小水利只是徒有其表,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率,进而造成对农田小水利的投入犹如小石子沉入大湖,收效甚微。

一、对我国农田小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对于我国农田小水利建设的投入,关于是市场还是政府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众所周知,“农田小水利工程”是典型的公共商品,即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非私人需要而生产提供的商品,具有它具有显著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商品的供给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完全由政府提供、完全由市场提供和市场政府混合提供。混合供给是指在政府的指导监督下,公共商品的生产提供由市场来进行安排,即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笔者认为农田小水利这一公共商品采取完全由政府提供的供给模式存在着其合理性、科学性。

从公共商品的效率角度考虑,公共商品采用混合供给模式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单纯地由政府提供和单纯地由市场提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效率和公平失衡,最终也会导致效率的缺位。但是农田小水利的供给采用完全由政府供给的模式理由如下:第一,作为一项投资数额大且投资回收周期长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较高,一般的市场主体都不愿意介入,只能由政府出资主导;第二,政府主导可以保证相当高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工程前期的大规模施工建设早日完成;第三,我国许多地区农户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如果引入市场机制,就会向使用水利设施的村民收取费用,这必然会导致村民的负面情绪,对水利设施的后续使用和运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从该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来看,由于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公共商品往往面临着使用频率高但使用效率低的窘境。如果无法对公共商品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那么公共商品就无法最大发挥作用。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地区,甚至一些国家农田小水利建设重点县的使用效率仍然较低,相当一部分的水利设施是出于闲置状态。通过实地对农田小水利建设重点县农民的走访,村民大多数对这种惠农政策是相当支持的,但也少数人表现出担忧。其理由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以后使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收费的问题,二是这些水利设施使用寿命及占地的不良影响。

二、国家出台规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运行

2009年6月24日由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的部委文件。该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文件要求积极整合资金,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05]50号)要求,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千方百计增加投入。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2005-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尽快建立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并切实增加资金投入规模。中央财政将把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作为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分配的一项重要因素。各地在切实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

三、对于农田小水利现状的改善给予的几点基本建议

首先,正如上面分析中提到的,现阶段下的农田小水利资金投入仍然存在着中央财政能力有限,地方自身配套补助不足等等问题。因此,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混合供给模式值得我们试验。于完全政府提供和完全市场提供两种模式的局限性,最优的解决方案便是适当适时适量引入市场机制,特别是市场价格机制。向使用设施的村民收取一定费用,这既是符合市场的普遍规律,也符合公共商品的成本补偿机制。村民既然消费了公共商品,就应该对供给方予以适当的成本补偿。建议在与村民充分协商商讨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后期农田小水利设施的维护,费用的制定要公平、公正、公开,可采取村财政补贴与村民缴纳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减少双方的负担。

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后,便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农田小水利顺利发挥其功效。首先,政府应该联合水利局以及相关部门,给予农田小水利设施建成后的技术支持以及提供维护、保修服务。唯有完善了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农田小水利的全部价值。因此,可以说建立“售后服务”机制是必须且迫切的。其次,激发农民的维护农田小水利意识,促进农民的及时表达意愿,降低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成本,形成农民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第三,针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机制,是提高农田小水利工程资金投入效率的强有力保障。出现严重的干旱或洪涝时,对地方政府一把手进行行政问责,从制度上保障了当地政府对农田小水利的建设的重视。同时,成立专门的额绩效评价小组,定期对地方的农田小水利的效率进行规范性的实地勘察,并形成正规的绩效评价规则,完成绩效评价报告。这些资料的建立都是对以后年的农田小水利建设以及改革意义非凡。

制度的建立只是规范化上的突破,将制度落到实处,我们需将视角缩小,把思路细化,每个层次的资金使用都要做到精细完整。第一步是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三个机构统一在一起,形成规范的服务体系。第二步是解决运行维护费用问题。解决运行维护费用问题,首位的工作是要有定额和标准,组织编制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定额,对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建立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和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具有重大意义。第三步是明晰和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和使用权,解决管护主体问题,建立长期有效的责任机制,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以可持续利用。

四、结语

我国在近几年的支农、助农进程中,逐渐提高了对农田小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农田小水利的改革号角已经吹响。但是农田小水利的建设和修护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省份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加强建设,但量大面广、遍布乡间的小型农田水利形势却十分不容乐观。现阶段正在实行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可以看作是改革中里程碑式的发展。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对农田小水利重点县的全面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全方位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提高农田的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总结的说,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从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两大方面着手,结合各地的特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并且要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规划好工程的总体效益时,也要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等关键性问题,切不能只做面子工程,要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农民的水利问题,实现“旱可灌,涝能排”,让广大农民摆脱望天吃饭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倪羌莉.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

[2]郑风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刻不容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定位农田水利建设[N].经济理论与实践.

[3]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部委文件财农[2009]92号.

作者简介:

篇5:申论热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申论热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宪执政、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行使权力。

现在的法治政府建设还停留在口号阶段,法治政府目标看不见、摸不着,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要么顾此失彼、避重就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么主次不分、轻重失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何让法治政府“看得见”、“摸得着”,防止法治政府建设的口号化、片面化和盲目化,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中央地方双重法院体制。建立中央法院主要负责经济案件、地方法院主要负责民事案件审理的双重法院体制,改变当前分级管理的司法体制,实现中央地方司法权的有效分工,发挥中央地方两个优势。

二、是司法体制去行政化。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行司法机关人财物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将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由中央统一管理,将司法经费单列,列入国家预算,经全国人大批准后,国务院统一拨款,由最高司法机关统一支配和管理。

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所有的政务信息都应该公开。在公开的内容上,要一体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只要政务信息都切实公开了,政府的所作所为就被置于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之下,这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来说,有重大意义。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四、创新方式方法,科学评价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权威统一的指标体系,把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任务逐一细化和量化,使法治政府变抽象为具体。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把内部考核和社会评议结合起来,找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有方向、有重点地加以改进,为全面建成法治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正向驱动和坚强保障。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liaoning/

篇6: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现象,社会上暴露出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但同时,与思想“多元化”、““价值迷茫”并存的是,基层也涌动一股构建价值体系的热潮,对真善美的强烈渴望,对核心价值和共同理想的热切呼唤。尤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兴国之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回应了时代呼唤,社会各界普遍希望加快推进价值体系建设,构建中国发展进步之“魂”。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要求使价值观问题更加紧迫。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某些势力担忧中国崛起后的价值观取代他们的价值观。同时,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强了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民间也涌动一种渴望被世界尊重、接纳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精神。据重庆高校2011年调查,当面对“透过汶川大地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亚丁湾护航、青藏铁路通车、载人航天的成功等重大事件,您的看法”的多选题时,分别有79.7%、79.1%的人选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渐上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内部环境看,当前我国正经历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一些规范、秩序悄然变更,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伦理、秩序又未适时全面形成,出现了道德失范、信任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使社会成员感到了不安与焦虑,反过来形成了对信仰、价值观的强烈心理需求。

篇7: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关键词】

公共文化体系

图书馆

全民阅读

【热点背景】

1、全国政协7月22日在京召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俞正声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建设,关系到民族精神、国家长治久安和核心竞争力,要精心组织和实施。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伴随整个现代化进程,要正确处理好文化设施建设和内容建设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传统传播方式和新媒体的关系,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

2、在上海,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可按需自主选择,预订品种丰富的文化“美食”;在深圳,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让借书、还书如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方便;吉林已实现农村数字电影全覆盖,500多支农村放映队穿行在乡间村屯。当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已建成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此外全国已有1743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中华大地。3、5月18日,这个曾被民间当成“我要发”的聚财“吉日”,其实是颇具文化含金量的“国际博物馆日”。这一节日设立于1977年。近年来,在我国也日益受到重视。今年节日来临之际,许多地方的博物馆齐齐免费开门纳客,年轻人也

好奇地在网上寻找探馆攻略,将之作为周末约会的风雅去处;父母们牵着孩子的小手,安静地走进历史,希冀下一代能探骊得珠,传承文化薪火。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经历过跌宕起伏。7年前,湖北博物馆率先免费开放,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各地博物馆纷纷高挂免费牌。随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如今的博物馆和观展者都在渐次成熟。越来越丰富且分众化的博物馆资源,让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人群有了充分的选择空间,他们走进形形色色的博物馆,怀揣敬畏之心,向大师致礼,对文化鞠躬。博物馆更深层地进入国民日常生活,此其时也。衣食足而知礼仪,当经济发展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大幅度提高文化产品的公益性供给,已得到决策层高度重视;民间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文物收藏的热情,也正喷薄欲出。4、2014年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肯定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这一创意,指出这是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生动践行,希望三联韬奋书店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

李克强总理信件原文如下: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

来信收悉。获知你们于近日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这很有创意,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喻示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仍需一种内在的定力和沉静的品格。阅读能使人常思常新。好读书,读好书,既可提升个人能力、眼界及综合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使人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砥砺奋发有为的情怀。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希望你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考点分析】

一、概括当前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超过250字。【参考解析】

1、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3、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4、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二、简要分析加快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参考解析】

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2、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3、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养,通过公共文化生活的价值观传导和社会行为规范,协调解决群体成员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群体生活的秩序。

4、有利于文化产业和民间传统文化的更新和发展,有利于我国文化走出去。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或服务外包方式构建更透明、更有效率的投入模式,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进而实现双赢。

三、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不超过350字。【参考解析】

1、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2、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3、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4、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四、公文写作

针对当前全民阅读的兴起,某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准备发出一个倡议以响应读书潮,你作为该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写一封倡议书。要求:态度诚恳,有针对性,字数不超过500字。【答题思路】

本题要求写一封倡议书,先要了解倡议书的基本格式,称谓、正文、落款要齐全。另外身份是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化。此外,倡议书要有号召力,对应大政方针。【参考解析】

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人们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推动社会走向更高的文明。为深入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特此发出倡议:

一、每一位市民都要行动起来。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坚持阅读,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在读书中积累知识、陶冶性情、提升素质。

二、每一个家庭都要行动起来。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积极向亲人推荐和赠予好书,多与亲人一起品评好书,让家庭成员在读书中分享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享受。

三、每一个单位都要行动起来。各单位各部门、各行各业要结合各自实际,紧紧围绕推进全民阅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展阅读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让阅读之风吹遍海阳的每一个角落。

开卷有益,益己、益人、益民族;读书有利,利民、利国、利天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读书成为我们和家人、同事的好习惯,在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为中国梦复兴梦的实现做出新贡献。

X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XX年XX月XX日

【范文必诵】

【答题思路】

关于文化类的文章很多,但是对于读书的文章我们不仅要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而且务必要上升到一定高度,联系时政热点上升到中国梦的层次。

读书声与强国梦

改编自人民时评

当网络横行全球,当微博华丽登场,阅读与写作的碎片化现象似乎不可避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有人读起书来“不知是他读书还是书读他”,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为什么还要读书?

有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国民图书阅读率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十几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

一位作家说过: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

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试想,倘若官员忙于应酬惰于读书,我们只能坐视各处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无法指望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倘若学生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欲望与能力,更可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倘若我们的社会弥漫着追逐物质、不屑读书的风气,更会与书籍带来的“高贵、力量、优雅和美”绝缘,挡住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开卷与否,兹事体大!

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价格,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

篇8:关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探析

1.1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水利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众多, 首要问题就是解决温饱, 而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但是针对农民来说, 发展经济就是要依靠土地达到这一目标。农田水利设施是基础设施, 在农业中的地位崇高, 因此,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1.2 实现全民温饱的保障

我国是农业大国, 而农业又是五大产业之一。我国有限的土地, 要满足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 土地的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稳定。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西方国家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水平位居世界后列, 比较匮乏, 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 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农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农田水利建设, 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 实现最大的效益。稳定粮食生产, 条灌溉用水的使用效率, 提高灌溉技术, 改进灌溉方式等,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

1.3 关乎社会稳定

虽然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是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还是占绝大多数, 他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的生活富足了, 社会才会稳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水利建设进程, 为农民的生产提供必要保证, 让他们安心从事农业活动, 搞好农业生产, 才能保证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

2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有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设备老化, 缺乏维修与保养

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农业水利设施都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到了, 设备已经老化, 再加上没有很好的进行维修与保养, 导致很多设备带病工作或是报废, 而后期的再建工作又跟不上, 导致很多农田的水利设施出于瘫痪状态, 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另外, 有些水利设施能够正常工作, 但是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例如有些地区的水位下降, 造成水利设备无法正常启动;还有的地区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灌溉水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已经不能在作为灌溉用水进行使用等。这些情况, 都涉及到对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的问题。缺水、盐碱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

2.2 水土资源浪费严重

众所周知, 我国的水资源有限, 但是水土资源浪费触目惊心。水土资源的流失, 造成了北方地区出现了沙漠化, 而南方地区出现了石化倾向, 农业用水受到污染, 很多违法排污企业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农民在用这种水进行农田灌溉, 造成农作物生产出现问题, 严重的会减产或绝收, 这种伤害有时是持续性的。例如由于化学污水造成的农田绝收, 其化学毒性的降解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才能不再对农作物造成伤害, 而这几年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除了经济因素外, 还会涉及到很多社会安定因素。

2.3 水利建设资金短缺

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 导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短缺的现象。地方财政虽然在农业水利建设方面进行了倾斜, 但是缺口太大, 水利建设仍旧没有什么起色。如果这一问题仍旧得不到解决, 粮食生产将会受到持续性的影响。

2.4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视不足

农田水利设计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工作, 需要有专业的建设人员和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 进行经常性工作。但是就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来看, 很多水利设施的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 维护保养工作做得不到位, 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浪费和水利设备加剧老化的现象。在很多地区, 水利设施的建设, 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管理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任务, 或是跟风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一些不适应本地农田需要的水利设施, 由此可见,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重视力度不够, 甚至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

3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

1) 加强调研工作, 因地制宜的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国外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还比较落后, 他们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 采用适合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方式方法,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 要做到专款专用。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和管理, 针对每一项农业性资金的花费, 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记录以便查询。

3) 水利部门要加强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监察力度, 严肃追究影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行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实行承包责任制, 并要求承包者定期汇总维修保养记录, 时刻了解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转情况。

4) 做好宣传工作, 提高认识。农田水利设施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成败, 因此保证水利设施的安全是每一个从事农业生产者的责任, 因此, 要在广大农民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使他们能够自觉的加入到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的队伍中去。

5) 调动社会闲散资金, 投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可以借助社会力量, 投资到水利建设中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根本, 其投资回报并将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4 结语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 学习国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经验, 在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情况, 建设事宜的农田水利设施, 并做到专项资金专用;同时, 要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宣传工作, 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农业生产, 关系到社会稳定, 只有不断的完善这项工程, 才能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鹏, 陈艳珍.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理论探索, 2011.

[2]王蕾.基于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曾茂春.农户参与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满意度分析——基于四川省宜宾市的实地调研.四川农业大学, 2013.

篇9: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管理

Small-scal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i Tian-shou

(Jiangyou City Water Authority Jiangyou Sichuan 621700)

【Abstract】"Water is the lifeblood of agriculture", small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ater, ke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large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have to rely on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o play a benefit. At the same time,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the farmers production and living facilities, most closely address the problem of water and small irrig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n this paper, Jiangyou, for example, small-scale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recent year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made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scale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and management, promoting small-scale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speed up develop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three rural" issues.

【Key words】Irrigation;Engineering facilitie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1. 江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现状

江油市是水旱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特别是宝成铁路以东乡镇干旱发生频繁。干旱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据资料显示,近百年来,江油发生连续四年干旱一次,发生连续三年干旱三次,发生连续两年干旱和单年干旱现象十分普遍。"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是江油气候的基本特征。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夺丰收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江油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全市现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5万余处,共中水库187座,引水河堰29条,山坪塘23831口,土石河堰749道。在水库中有中型水库2座,即战旗和八一水库,小㈠型水库22座,小(二)型水库163座。在引水工程中(不含武都引水工程)有中型引水河堰6条,小(一)型引水河堰2条。全市农田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约为3亿m3,其中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为1.3亿m3,引水工程有效水量约1亿m3,江河提灌站提水能力约7000万m3。在蓄水工程中水库蓄水能力为9000多万m3,山坪塘和土石堰蓄水近4000万m3。这些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在抗御自然灾害,夺双农业丰收,促进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江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脆弱,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1 山坪塘垮塌、淤积、渗漏严重,需水保水能力差。

由于大多数山坪塘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山坪塘因年久失修,已成了盘子堰,"有水过年,无水打田",工程效益较差,个别地方已把山坪塘改作它用。山坪塘具有易蓄易灌的优良特点,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作用,不仅用于蓄水灌溉,更与人民群众的洗衣、淘菜、消防等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由于对山坪塘疏于管理,导致垮塌、渗漏、淤积严重,蓄水保水能力下降,其作用来得到应有发挥,甚至失去作用。据调查某乡镇某组现有58户190人,农业灌溉靠15口山坪塘和一个提灌站,近十年来塘堰未进行维修整治,15口山坪塘己全部成了盘子堰,标准的"有水过年,无水打田"。该组有一口山坪塘名称吃水堰,深度由原来2米多现降为2尺多,并且该堰埂垮塌产重,堰埂最薄处仅0.5米宽,人行都有困难。该组乡一口山坪塘名称松林湾堰塘,原灌田l0多亩,现也成了盘子堰,现灌田2.5亩。堰塘已失去大部份蓄水和灌溉作用。类似这些情况,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

2.2 灌溉渠道防渗配套建设滞后,导致水量损失严重。

江油市大部份小型水库和山坪塘渠道未能进行防渗配套。如东安乡红豆咀水库枢纽工程已建成十年,至今仍未进行抽水站和渠道配套建设,300多万m3蓄水不能发挥灌溉作用。一些水库还存在着以溪、河代渠放水灌溉的现象,水资源浪费十分惊人。全市水利工程已配套渠道2000多公里,仅防渗600余公里,70%以上的渠道未进行防渗,并且渠道垮塌、淤积、渗漏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50%。全市提灌站渠道水损失均在50%以上,有的地方泵站出口一小时可打3亩田,到渠尾,只能打1亩田,渠道输水损失达70%。因渠道配套和防渗建设差,使宝贵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不能够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作用,还造成渠首水遍地流,渠尾用不到水,影响到用水的有效管理和服务,也增加了农民的用水成本。特别是干旱年份,水利工程蓄水较少,这一矛盾就更为突出。因渠道放水损失浪费大,山坪塘蓄水保水能力差,未级灌溉得不到用水保障,又迫使一些地方发展提灌抽水解决灌溉问题,造成重复建设资金的浪费,并增加农民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2.3 提灌站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失修严重,出力下降,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提水成本过高,影响农田灌溉,也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江油市60m以上高扬程提灌站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设备技术落后、笨重、能耗高,甚至还有前苏联、捷克的产品,零部件损坏后,已无法买到配件,只好花高价请厂家专门制作。如新兴乡的战斗水库一级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电机是70年产品,水泵是69年产品,启动器是66年产品,配电屏是67年产品。因提灌站设备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没有跟上,经多年运行,巳破烂不堪,不仅能耗高且提水量还严重下降,甚至无法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为了提水,一些抽灌站在抽水时节采取了"水泥座,泥巴敷,绳子捆"等办法维持运行,乃至违规操作影响安全。河口镇林家湾提灌站,初建时每小时提水能力达600m3,现在只有200多m3。据调查统计,类似的提灌站全市有600多处,装机2万多千瓦。武都团山提灌站建于上世纪60年代,控灌阳亭、金凤、双河的2万多亩农田,因提水成本高,渠道垮塌、设备老化、提水成本太高等原因,2、3、4级提灌站已停止使用。

3. 造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问题的原因

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中一直存在着重视大工程、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忽视配套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倾向,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维护保养的倾向。没有从大水利与小水利的辩证关系上来认识小水利。由于认识不够,因而重视也就不够,没有切实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起来。往往是主体工程建成了若干年,配套工程还未进行建设。战斗水库受地理条件限制,多年蓄水不足,因以提灌为主,而渠道防渗建设又差,使本来有限的蓄水被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一些水库因未配齐放水灌溉渠道,还在以溪、河为渠放水灌溉,水浪费十分惊人。

3.2 组织领导发动工作难度加大。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制度,单靠行政命令措施,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作法已成为历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发动工作难度加大。同时,在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发家致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挣钱,村中仅剩老人和儿童,农村可用劳动力与以前相比明显越来越少,这更增大了组织劳动力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

3.3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狭窄,投入严重不足。

按照原国家水利产业政策,中央、省主要投入大、中型水利工程,小(一)型以上水利工程还可以两眼向上,争取一点上级投入,小(二)型农田水利工程则由江油市地方财力投入,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主要靠镇乡财力和当地老百姓投入。而江油市(包括镇乡)近年来财政十分困难,小(二)型以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几乎没有。农民自身的投入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年降雨较好时,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被忽视。等到天旱要水时,为时已晚。

4. 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措施

4.1 进一步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重要性和必多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蓄、引、提相合的治水思想。事实上,大水利工程、主体水利工程固然重要,但没有小水利,大水利工程、主体水利工程也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一个水库建成了,蓄满了水,尚需要高质量的配套渠道、提灌站和与之相匹配的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才能发挥出整体效益。如果没有山坪等小型水利工程,泡二分田的秧母田也要需水库直接放水。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渠道,有限的水资源被大量损失和浪费,主体工程的灌溉效益如何能发挥好。如果没有相应的提灌站,高榜田就无法灌溉,主体工程也发挥不出应有效益。在干旱年景,蓄水工程蓄水不足,可以通过提灌站提水充蓄,以保障来年春灌用水需要。因而,应当牢固树立蓄、引、提相结合的治水思想,主体工程、渠道、山坪塘、提灌站都要整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抗灾夺丰收能力。如团山提灌站可以向团山、高岭、杜家沟等水库和山坪塘补充蓄水,在干早年景的抗灾作用非常显著。同时,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还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山坪塘没有蓄好水,或者没有蓄水,将给农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4.2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在目前情况下,农田水利设施表现为为多户农户服务,需要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农村用水协会作用,积极主动投资、投工参于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镇、乡党委、政府也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以及明确村、社干部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

4.3 健全政府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要在落实大水利投入的同时,建立市、乡(镇)两级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要求,落实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鼓励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一定要兑现,以保护好农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2007年江油市出台了农田水利建设补助政策,即每公里防渗渠道补助资金3万元,当年就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效果十分显著。

4.4 健全农民参与机制,用好"一事一议"政策。

凡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要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也要与农民协商同意,体现农民意愿。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继续实行政府扑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等"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引导农民投资投劳。

4.5 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体制。要继续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建设权,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产权流转,搞活经营,落实管护责任。山坪塘、渠道的管理维护责任要通过合同的形式落实好,切实解决好岁修、围水、扎筒等方面的劳力组织问题,把单户管理与多户用水的矛盾处理好、协调好,使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持久发挥效益。要加快推进以用水户参与灌区、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4.6 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机制。

篇10:申论热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打算对备考2015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考试的考生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备考了,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备考工作,郑州中公教育小编将每天发布最新申论专项笔试备考指导,并附专家详实解析,希望考生们能与小编共同坚持——每日一练,高分通关!【背景链接】

近段时间,东北人口加速减少连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昨天《中国青年报》报道,东北地区很多工厂周边的饭馆不断关张,医院产科护士也愈发清闲。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东北三省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轻人越来越多的离去。

由于东北三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城镇化水平较高,计划生育执行较好,近些年的出生率一直较低。到了这一代,年轻人受到观念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即使鼓励生育,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多生。比超低出生率更触目惊心的,是年轻人口的外流。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人口每年净流出 180万。东北三省的老年人口占比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儿童和青壮年人口占比又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东北多数时候都是人口净流入地区,充足的人口资源使东北在1945年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地区,并在1949年后成为“中国工业的摇篮”;然而现在,伴随人口的流失,东北经济也拉响了警报,东北这个曾经辉煌的地区变得留不住人了。

作为中国计划经济模式下建设工业化的样板和标兵,东北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1990年代末,东北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全国3000万下岗职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东北。2000年代初,东北国有企业占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已经降至50%左右,但仍高于全国 30%的平均水平。这些国企并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东北的经济结构也恶化了,更依赖投资和制造业,2013年投资占到东北GDP的65%,几乎较十年前翻番,全国平均水平为50%。投资虽然能带来经济数据的增长,但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却没那么大。

而能提供最多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在东北举步维艰。《财经》杂志曾报道,原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发现,这个工业大省的部分部门、官员在招商引资之后,动辄“关门打狗”——以各种理由对民营企业进行罚款。《财经》杂志引用多个开发区官员的话说,不少为辽宁国企配套的南方中小企业,或撤资回乡,或转战他地。有的配套企业迁到天津或河北,仍与辽宁国企有业务往来,宁肯多付运费,也不再付“制度成本”。

国际经济形势也对东北不利。美国、欧洲、日本长期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给中国东部沿海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距离东北较近的日本、韩国,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都在下滑。尤其是日本,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2014年前三季度,日本在辽宁的投资同比降低33.5%。韩国投资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降幅更大。没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导致东北劳动力人口的过剩。2010年,东北20-59岁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8.3%,仅低于北京的 73.4%、上海的71.4%、天津的71.0%,高于全国的62.6%。虽然北京、上海存在同样的问题,但由于有产业优势,能通过国内、国际市场解决就业,但东北产业还处于劣势,劳动力过剩只能驱使年轻人外流。

更为直接的问题是“钱”,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辽宁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和吉林省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更发达地区比,差距就更大了,2012年黑龙江省的社会平均工资为2843元,广东省则达到了5313元。

【考点分析】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群 483644632

一、原因

模拟试题:根据材料,概括东北留不住人的原因。要求:概括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中公解析】 原因如下:

1、外来投资少。

2、民营企业举步维艰。

3、国际经济形式不利。

4、没有更多就业岗位。

5、人均支配收入低。

二、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请就当前东北留不住人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要求:条理清晰,全面,有针对性不超过250字。【中公解析】

1、发挥东北特色,吸引外来投资。

2、出台民营企业保护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3、调整经济战略,实现政策倾斜。

4、政府出台政策,提供就业岗位。

5、加大经济投入。

三、公文写作

模拟试题:请就人才外流问题,以省政府的名义向东北毕业生写一篇倡议书。要求:条理清晰,全面,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中公解析】 倡议书 广大毕业生们:

近期,凤凰网发表专题《试问东北为什么留不住人?》引发了广泛关注,省政府就此问题予以关注,在此,向本省广大毕业生发出倡议。

东北地缘位置缺乏优势,民营企业举步维艰,国际经济政策倾斜不够,就业岗位缺乏,导致东北人才外流,对此,省政府予以关注。

政府承诺将会调整政策方针,加大民营企业扶持,提供就业岗位,予以政策扶持,学子归巢,报效家乡,政府希望各位学子能够为家乡建设做一些贡献。

建设家乡需要我们人人出力,望各位学子心系家乡。X市政府

XXXX年XX月XX日

四、文章写作

模拟试题:请就家乡建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角度自选,不超过800字。

【热点范文评析】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群 483644632

建设美丽乡村重在“筑魂”

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相比,不少乡村在卫生、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设明显滞后。一些从乡村走出来的青年才俊想回去参加家乡建设,却感叹乡村“回不去”,其中很多因素令人反思。总书记曾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应该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千万不要让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掉了队,否则很难支持全面小康这一片天。这一观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共鸣。

有共识,就要有行动。行动之前就要有思想、对策。建设美丽乡村,如何才能抓住根本性问题?如何在众多乡村议题中始终把建设方向对准“美丽”二字? 记得小时候学习写文章,老师就经常强调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做到不离题。特别是在学习散文写作时,“形散神不散”更是成为老师口头禅。刚开始并不深刻领会其中要义,后来才明白:只有紧扣中心思想,文章才有“魂”,才能更好纵深,对读者有益。

写文章如此,乡村建设何曾不是如此?乡村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没有明确的建设思想,很有可能在众多建设项目中迷失方向。如,手中有闲钱,是用来建设农家书屋、青少年宫,还是用来盖高大上的办公大楼?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向,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另外,缺乏建设之“魂”,就容易缺少前进动力,缺少了攻坚克难的毅力。乡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历史问题”,操作中会遇到不少阻力,没有明确思想指导,一些建设很容易成为“半拉子工程”,或者沦为花拳绣腿。

古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也道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奥妙”。建设美丽乡村,当以“筑魂”为根本。然而,乡村建设之魂是什么? 2014年8月,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雒树刚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指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无数的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惠州市委宣传部长黄雁行也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笔者认为这都道出了乡村建设主旨。

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不少地方取得了不错成效。如,医疗、文化、交通、教育、卫生等设施相继落成,生活硬件大为改观。但,这不是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乡村生活如果没有在更好物质生活基础上生成新的文明成果,人们生活习惯、思想水平、文化发展等方面如果仍然裹足不前,那么乡村生活与真正的“美丽”还是有距离的。

把握乡村建设之魂,就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把爱国、厚仁、诚信、孝悌等传统文化美德融入到建设行动中,在广大乡村群众中产生强大的“价值引领”,乡村建设之魂方可生成。

上一篇:培智学校寒假安全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随风而过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