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24-06-19

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精选8篇)

篇1: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键入文字]

【背景链接】

中国民航“失信被执行人识别与拦截系统”自7月1日开始运行以来,累计有效拦截10.8万人次,臭名昭著的“老赖”难以逍遥,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初次显示出强大的震慑力和影响力。

【焦点热论】——社会共治打破“信用信息孤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社会公众的基本规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础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屡禁不止,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突破社会诚信底线,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和公民权益维护的重大难题。比起“扶不扶”的道德困境,诚信不彰的问题更为严峻,影响更为直接和恶劣。近年来诚信建设虽然提起重视,但社会失信频发的形势却并未得到遏制。究其原因,与失信成本低、惩戒轻密不可分,更与社会信用资源不成体系、各部门“九龙治水而水不治”大有关系。

正因为这样,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中央文明委近日也出台《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不仅将诚信建设制度化、法治化摆上重要位置,而且更加强调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共治。这无疑切中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害。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数千万个企业法人单位的国度,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涉及的内容和数据以海量计,政府一家不可能“包打天下”。如果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之间欠缺沟通与协调,社会征信系统即便能够建立起来,也很难发挥出失信必惩的强力震慑效应。惟有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联合打破“信息孤岛”,让任何失信信息都不被疏漏、都必然受到严厉惩戒,社会失信行为才不会因为肆无忌惮而泛滥不止。

诚信社会里,人人都是受益者;一个不诚信的社会,谁人也无法独善其身。由此而言,构建信用体系,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担负着直接义务。比如,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制度,健全严重失信黑名单和行业禁入制度,需要法院、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税收征缴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政府要牵头,各行业也要积极参与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而加快建立诚信宣传教育制度,则需要中央文明委有更多担当,更需要全民付出共同努力。

当前亟需做的,是在党委领导、政府推动、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尽快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让信用信息尽快发挥起作用来。

事实上,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工作,早已提上日程。国务院从2012年即着手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由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包含中纪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安部、高法院等35个部门在内的工作机制,中央文明委也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虑出发,对诚信建设进行统筹协调。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应当对这些机制和机构给予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决策地位,以更好地号令各方,齐整步调。

坚持多方共治、统筹协调,把各项制度落细落小落实,我们一定可以又快又好地建立起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社会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形成一个“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篇2: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军转干:2014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军转干:在军转干考试中,申论写作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广大2014年参加考试的军转干考生熟悉申论写作内容,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您提申论写作解析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围绕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题做出论述。

【背景链接】

中国民航“失信被执行人识别与拦截系统”自7月1日开始运行以来,累计有效拦截10.8万人次,臭名昭著的“老赖”难以逍遥,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初次显示出强大的震慑力和影响力。

【焦点热论】——社会共治打破“信用信息孤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社会公众的基本规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础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屡禁不止,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突破社会诚信底线,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和公民权益维护的重大难题。比起“扶不扶”的道德困境,诚信不彰的问题更为严峻,影响更为直接和恶劣。近年来诚信建设虽然提起重视,但社会失信频发的形势却并未得到遏制。究其原因,与失信成本低、惩戒轻密不可分,更与社会信用资源不成体系、各部门“九龙治水而水不治”大有关系。

正因为这样,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中央文明委近日也出台《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不仅将诚信建设制度化、法治化摆上重要位置,而且更加强调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共治。这无疑切中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害。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数千万个企业法人单位的国度,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涉及的内容和数据以海量计,政府一家不可能“包打天下”。如果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之间欠缺沟通与协调,社会征信系统即便能够建立起来,也很难发挥出失信必惩的强力震慑效应。惟有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联合打破“信息孤岛”,让任何失信信息都不被疏漏、都必然受到严厉惩戒,社会失信行为才不会因为肆无忌惮而泛滥不止。

诚信社会里,人人都是受益者;一个不诚信的社会,谁人也无法独善其身。由此而言,构建信用体系,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担负着直接义务。比如,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制度,健全严重失信黑名单和行业禁入制度,需要法院、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税收征缴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政府要牵头,各行业也要积极参与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而加快建立诚信宣传教育制度,则需要中央文明委有更多担当,更需要全民付出共同努力。

当前亟需做的,是在党委领导、政府推动、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尽快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让信用信息尽快发挥起作用来。

事实上,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工作,早已提上日程。国务院从2012年即着手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由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包含中纪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安部、高法院等35个部门在内的工作机制,中央文明委也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虑出发,对诚信建设进行统筹协调。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应当对这些机制和机构给予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决策地位,以更好地号令各方,齐整步调。

坚持多方共治、统筹协调,把各项制度落细落小落实,我们一定可以又快又好地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形成一个“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

北京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军转干考试阅读资料:

2014年军转干考试招考信息2014年军转干考试报考指导

更多公务员试信息请点击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wt.mc_id=bk9894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篇3: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浅析

1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我国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活动,还处于无序的状态,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对信用活动的范围、边界等方面进行界定。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信用信息收集过程中,缺少相关信用法规的规定,信用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关法律支撑,在数据的采集、隐私的保护、市场行为的规范等问题上需要法律来统一规范。二是征信立法滞后。征信立法的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征信活动的开展。由于缺乏直接的相关立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失信行为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三是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当前失信惩戒机制严重失衡,失信成本极低,失信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惩罚。现行的法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虽都有对诚信原则的相关规定,但对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来讲,还没有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震慑。

1.2 信用信息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不足

一是信息开放程度低。相关数据显示,政府相关机构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量,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安排,导致信用平台等机构无法利用政府部门的有效信用信息,造成政府掌握的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无法对信用平台机构进行开放,流动性差,利用效率不高,存在明显的部门壁垒。二是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导致信用信息采集归类和信用平台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给地区间和行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1.3 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服务行业起步晚、发展慢,相对于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庞大信用数据需求,有效的信用数据的供给仍然稀缺。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缓慢一是因为有效的信用信息缺乏集中归集,流动性差,信用机构无法采集到有效的信用信息,造成了信息信用资源的浪费。二是信用服务提供方结构失衡,央行征信机构一枝独秀,民营征信机构如芝麻信用等起步较晚,且数据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缺乏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难以提供商业化、社会化的信用服务。三是信用服务产品单一,产品的适用性和普及率不高,社会大众对信用产品的认知和利用还处于相对初级的水平。

1.4 社会信用意识观念不强

由于我国市场法制化水平不足,信用市场发育缓慢,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即使出现失信行为,也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给社会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失信文化逐步蔓延,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信用观念和契约意识相对淡薄,普遍缺乏授信意识和信用观念。

2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工程,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没有建立完善健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完善有效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以社会信用为基础所形成的一整套规范和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让市场有效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能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稳健运行。

2.2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市场经济体系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必然导致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法治体系的不完备导致市场经济主体缺少统一的规范规则,市场主体始终处于磨合和博弈的过程。二是控制手段失当,各种经济调控手段之间需要一个协调、磨合和完善的过程,司法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之间的配合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市场传导机制发生偏差;三是市场主体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市场机制运行规律的认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往往会在不自觉中背离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出现失信行为。因此,要熨平市场经济秩序的波动,就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使守信者得到奖励,失信者付出代价,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才能更加富有效率。

2.3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目前在投资、融资和消费等诸多领域,“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广泛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还时常出现。在新形势下,要释放供给侧的活力,就要依靠信用约束手段改善“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3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强化社会信用体系法律保障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社会信用体系健康运行的保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要进一步加强立法研究规划工作,结合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强力推进信用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立法进程。利用法律规范信用信息采集、归集、交换、共享等行为,切实维护信息安全和保障信息主体权益。此外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还需对各种失信行为进行明确界定,明确监管责任,确保信用执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失信行为形成震慑。

3.2 建设统一的信用体系运转平台

要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规划设计,逐步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信用信息的局面,使信用信息有效流动。同时,统一信用信息归集标准,推动地方信息平台、行业信息平台与国家信息平台的对接,形成国家提供基础信息,地方提供综合信息,行业提供专业信息的多样化、立体式的信用信息体系,为实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大力发展信用服务行业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支持信用咨询、信用评估等信用服务业发展,通过出台相应文件,制定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信用行业的知名度和地位,同时利用财政、金融等多种形式进行扶持,并向资质优秀、信誉良好的信用服务提供商开放公共信息获取途径,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信用服务机构的产品质量。二是政府积极引导。政府要通过自身对信用信息的购买、运用等行为,引导市场主体应用信用产品,从而逐步培育和壮大信用服务行业,活动信用服务行业。

3.4 严格失信惩戒机制

加大失信成本,落实信用统一代码制度,完善社会监督。一是通过完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使社会经济主体对失信行为的后果能够有深刻的认识。二是落实信用统一代码制度。信用统一代码制度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高了失信成本,对社会信用意识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完善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便社会公众实时采集上传视频、音频、图片等信用举报信息,强化社会监督。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动能新旧转换,产业结构深刻调的形势,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信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欣宇,代静.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新经济.2016(18).

[2]郭云飞.试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该由谁主导[J].科技风.2016(08).

篇4: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已经从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二、试题设计

“信,国之宝也”“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屡见不鲜,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何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在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如何发挥带头作用。

(4)诚信与失信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依据。

三、参考答案

(1)①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贷款消费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消费类型。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用水平,是扩大贷款消费、促进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②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是推动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③市场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督、惩戒失信行为,是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

④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①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利于弘扬时代新风和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增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心。

(3)①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政府的职能是管理与服务。在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诚信政府。

补救一个错误,与时间无任何的关系,主动寻求一个新的开始永不为迟。

生命如自助餐厅,要吃什么菜自己选择。

②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4)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要看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信用缺失仍是我国目前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保护群众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篇5: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选调生申论考试,申论部分不仅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更重要的是勤动笔练习,并使用适当的教材提升自己,也是掌握申论热点的基础和前提。现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大家收集了最新最热的申论热点预测,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背景链接】

自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社会化服务”的概念以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历了八十年代的服务内涵拓展期、九十年代的服务体制机制调整期和新世纪以来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期等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基本格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要求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面临新的复杂环境,亟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4年11月,中央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要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深度解析】 [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制度创新不充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在思想认识上,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明晰的思路。在支持措施上,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扶持不多,尤其缺乏针对经营性服务主体的补贴种类。从政府层面来看,条块分割严重,为农业服务资源缺乏统一整合。从市场层面来看,伴随着基层服务机构改制,公益性组织从事经营性活动而丧失公共服务功能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社会化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

二,供求结构不合理,多元化需求尚难满足。

从服务内容上看,农户对综合性社会化服务需求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销售服务;而农户接受外部服务最多的前三项分为:技术指导与培训、农产品销售服务、农资购买服务。可见服务的供给并没有与需求的优先序相匹配,特别是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从服务主体上看,公益性服务主体因管理体制不顺、队伍素质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不高、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越来越无法满足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业服务的个性化、全程化和综合性需求。

三,村集体服务能力弱,区域供给能力不平衡。

我国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薄弱,组织机构涣散,难以有效承担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能。此外,由于我国不同区域间农业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相异,各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本不同,服务能力差异也较大。

四,农民职业化程度不高,采纳现代农业服务的积极性偏低。

农户经营规模普遍较小,限制了采用新型农业服务的经济动力。部分农民固守传统的农业理念,主动采用新的技术或经营模式的意愿不强,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农村的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质化现象突出,部分农户即便有接受现代农业服务的主观需求,也缺乏相应的实际能力。

[重要意义]

首先,是“三农”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三农”发展亦呈现出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农业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双增长等阶段性特点。特别是农业投入和产出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增长动力更多地来自农业外部因素等趋势日益突出。这必然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须紧紧围绕这些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

其次,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实践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生产经营在多个层次上交织融合。因此创新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本身就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强化农业双层经营中“统”的功能,为农业突破分散经营的局限提供多种可能。

最后,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当前,伴随我国“四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绕不开亿万农户分散经营的基本事实,以服务的规模化来弥补经营的细碎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取向。

[对策建议]

首先,要强化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在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工夫,使公益性服务机构真正做到全覆盖、有保障,切实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其次,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统防统治、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沼气维护等各项生产性服务,满足不同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最后,要着眼于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发展多种形式、便捷有效的服务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篇6: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2014河北省三支一扶考试,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热点,供考生们参考。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空巢老人 居家养老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

万、半

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

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措施]

一方面,按优先发展方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

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国发〔2000〕19号、国办发〔2006〕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民政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具有“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相应地,各级政府也规定了民政部门同样的职责。因此,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各级民政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福利事业的首要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

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标准建设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务效能。

三是指导、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公建民营、服务功能承包经营等新的体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四是加强机构和服务监管,把所有社会养老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完善具体的监管办法、充实监管力量。要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的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

热点推荐

99元冲刺班,你没看错!

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教材

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免费讲座

2014年河北公务员报名指南全攻略

河北站 http://hb.offcn.com/?wt.mc_id=bk10887

篇7: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主要问题概括

1、水环境问题:缺水、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缺乏管理

2、大气污染问题:危害健康、酸雨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3、固体废物污染:

(1)、工业固体废物数量增多、处置率低;(2)、生活固体废物缺乏科学的处理方法(3)医疗固体废物:公共安全危害严重。

固体废物的危害表现在:第一、侵吞破坏农田;第二、排放量大,堆存状况令人担忧; 第三、污染空气和水体;第四、产生大量有毒物质。

4、土壤污染: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土壤生物污染、土壤放射性物质污染

5、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度开采

6、自然灾害问题突出: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时空分布广灾害的地域组合明显。

7、沙漠化严重:地理因素的影响;全球性的气温上升;人口增多、过度放牧、盲目开发。

8、核与辐射污染:核辐射、宇宙辐射危害、电磁辐射

(二)、对策措施综述

1、深入理解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要求(1)、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基础(2)、人的活动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3)、社会发展要以绿色科学技术为动力(4)、环境友好要以生态文化为指导

2、着力培育环境与发展和谐的生态文化(1)、创立生态哲学(2)、倡导生态伦理(3)、普及生态教育

3、建立环境与发展和谐的综合决策机制(1)、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实施绿色经济核算(3)、保障公众环境权利(4)、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4、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1)、抓技术: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

(2)、抓过程:努力把资源节约、环境污染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3)、抓治理:治理已经产生严重危害的生态问题

5、积极倡导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方式(1)、加强环境标志产品认证(2)、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服务业

(3)、创建生态建筑和绿色社区(4)、倡导大众绿色消费(5)、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6、完善环境与发展和谐的政策激励机制

(1)、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2)、运用税收杠杆。构建环境友好的税收关系(3)、改革排污收费制度

7、制定和完善环境与发展和谐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8、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代管理(1)、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出发进行管理(2)、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出发进行管理(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管理

9、建立健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1)、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包括:经济方面、资源方面、环境方面、社会方面、人口方面、科教方面、制度方面等。

(三)、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1、给定资料

(1)、2005年6月28日到29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召开了2005年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

(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目前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4)、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凸现,环境污染出现复合型、压缩型。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5)、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6)、当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7)、近年来,我国环境法学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更加引起国家对生态保护问题的重视

(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9)、2005年7月22日,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传达了环保“十一五”工作思路汇报时的指示精神。

(10)、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2、、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3、参考答案

(1、)给定材料中通过总结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和生态破坏程度的加剧,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的问题。通过实施国家制定的生态建设目标和计划,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方针。

(2)、从给定的材料中了解到,我国当前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保护已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2)、建立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机制,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总负责制。(3)、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加大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监管力度,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法制化。

(4)、增加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推动科研成果向应用的转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手段,从而加大生态环璄保护的力度。

(5)、加速实施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严格执行我国资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6)、与国际社会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引进国外的资金和经验技术,从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

3、参考例文:

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以人为本是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应该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2)、经济建设带来的生态问题,依然需要通过合理的经济发展来解决。(3)、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4)、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意义上同样是对资源的浪费。(5)、生态环境建设同样是全球性的问题。

篇8:2022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因而金融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建立个人信用记录, 使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对未来新的信用活动产生影响, 以制度约束个人养成重信用、守合同、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和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后人们会发现, 个人信用记录不良的人, 将会面临“哪里也借不到钱”的窘境。例如, 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就已经覆盖到所有具有个人融资功能的行业, 而查询信用报告, 已经成为上海金融机构审核贷款的重要依据, 各类融资机构的个人征信等级记录, 都将意味着每个人的“失信”成本将大幅提高。而随着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人们在日常消费中的各种信用活动, 都会在征信系统中留下痕迹, 比如信用卡、房贷等向银行借贷的行为, 水、电、煤等公用事业以及通讯费用等先使用后付款的“赊销”活动, 都将成为衡量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途径, 同时, 司法系统也将会与征信平台实现对接, 与信用相关的违法行为也会被记录在案, 至此, 一个庞大的社会信用体系将会成为整个社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实,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例如, 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对于打击失信行为,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 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 保护群众权益, 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 寸步难行”。

当然, 我们知道在建设完备的金融信用体系过程中,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 将是整个社会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按照信息共享, 公平竞争, 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监管,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是依法维护金融信用体系的重要保证。在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下, 促进金融信用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将会是一个艰巨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其中涉及复杂的信息采集和甄别的问题, 例如, 要严格区分公共信息和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 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关系, 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等等,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信用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化的建设, 并形成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只有在一个统一而科学的信息管理下, 才能逐步完整采集个人的身份信息和社保、住房公积金、税务、教育、法院、公用事业等单位的相关信用信息, 通过整合, 使分散的债务信息变为个人的财富和生产力, 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

众所周知, 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 是防范金融风险, 保持金融稳定, 促进金融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有无健全的征信体系, 是市场经济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实,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 是各商业银行信用信息最基本的数据, 也是最基础的资料, 采集和保存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 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 并向各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 满足各商业银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需求, 同时, 服务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这是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最基本且十分繁杂而艰巨的工作。一方面, 既要实现商业银行之间信息共享, 方便群众借贷, 防范信贷风险;另一方面, 又要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特别是银行业是社会信用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 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 健全金融业的信用管理系统, 将会进一步加强金融部门的协调和合作, 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的征信平台, 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 并最终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

上一篇:班主任同学会致辞下一篇:隔代教育的42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