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介绍

2024-05-31

语文园地六介绍(通用6篇)

篇1:语文园地六介绍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所学诗词交流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2.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3.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读懂文字,提炼关键信息。

4.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指代的内容。

重点难点:

1.运用一些方法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欣赏诗歌的美。

2.阅读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和关键信息。

3.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歌,交流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好方法。

2.理解一些古代含有数字的特指名词,如“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2.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玩游戏:诗词大串烧。

过渡: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词了,如果算上语文园地中的古诗,我们一共学习了9首古诗词。大家能说出这些诗词的题目吗?(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题名。)那么大家都会背了吗?我们现在就来一起玩一个诗词大串烧游戏,看看大家能否把它们准确、流利地背诵下来。

游戏规则:教室第一排的某位同学选择一首诗,念出诗名,再背诵出第一句。坐在正后方的同学接龙背诵下一句,坐在正方后的同学依次接龙。一首诗背完,可以再选择另一首诗。背不出来的同学可以用“过”,以示跳过。哪一组跳过的次数最少,背诵的诗句最多,哪一组就获胜。

预设:以游戏的形式热身,让大家感受诗词的魅力,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2.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诗词的体会,交流其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1)请学生概括其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已学过的诗词说一说。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

明确:古典诗词中的字词比较凝练,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少用,所以结合注释或通过查古汉语字典等途径来疏通字义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旧时茅店社林边”一句,“茅店”是什么?“社林”又是什么?如果不结合注释,我们是不理解的。

②通过想象去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边读边想边体会。

预设:此方法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运用较多,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充满了奇丽的想象,在诵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也展开想象便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的景象,学生多半可能会结合“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来说。

③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预设: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稍显欠缺,只能靠平时的积累。比如《江南春》一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果学生对南朝崇尚佛教的历史不熟悉,那么就无法理解这句诗中的“忧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等知识。

(2)出示有代表性的诗词,请学生试着用以上提及的几种方法来品读。

过渡:欣赏诗词并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方法,但是却是比较实用、比较贴近我们认知的几种方法。我们接下来就结合学过的一首诗来交流一下吧!

①出示诗歌《过故人庄》,可引导学生翻回课本第14页,看看自己的笔记。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学生交流欣赏诗词的方法。

交流示例:

生1:虽然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但再读这首诗,我发现还是有些字词很难理解,比如“鸡黍”“郭”“轩”“场圃”“桑麻”,还好我做了笔记,我再结合注释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

生2:诗人的朋友的家所处的环境非常优美,我读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句,就闭上眼睛想象了一下,仿佛看到了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连绵不断,画面感特别强。

生3:我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所以诗人便和朋友约好在重阳日再相聚,一起饮酒赏菊。

3.师生共同交流其他欣赏诗词的好方法。

过渡:除了这几种方法,大家一定还有欣赏诗词的其他方法,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预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词已经学了不少,肯定也掌握了一些阅读古诗词的方法,但让他们概括出来或许有些困难,教师可先让学生发言,再进行点拨、引导,最后总结出来。

4.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欣赏古诗词的其他方法。

(1)反复诵读。

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在反复的吟诵中,会突然意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学习诗歌时应反复地读,在读中去悟。

(2)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去欣赏诗词。

预设:可结合学过的诗来谈,比如《宿建德江》一诗,虽然重在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但如果能结合孟浩然坎坷的经历,则更能体会出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再比如《春日》一诗,结合诗人的生活时代,可知诗人并未去过诗中提到的泗水,从而可知诗歌另有深意,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方法。

(3)留心标题,领悟情感。标题有时可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预设:教师可出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说说从中可看出这是一首什么主题的诗。从标题的“送”字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朋友或亲人时的所见、所想、所感,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4)抓住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去理解诗词,如送别诗中常用“柳”,表达思念常用“雁”“红豆”,表现志趣常用“竹”“兰”“梅”“菊”等。这也属于文化常识,但更具体。

预设:可出示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代表着相思,所以诗中才会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可出示苏轼的《赠刘景文》中“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句中提到了菊,可见菊的精神,其中便有一种赞美之情。

(5)留心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

预设:一般来说暖色调显示出积极的、欢快的、昂扬的感情基调,而冷色调则显示出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调。教师可出示一些诗句,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色彩是明丽、鲜艳的,写出了诗人轻快、舒展的心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则用黄、白这种凄清的色彩抒发了一种悲凉、衰老之感。

(6)寻找诗眼。有些诗中有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愁”“悲”“痛”“思”等。

预设:教师出示诗句,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诗眼。

但悲不见九州同(“悲”写出了诗人悲愤的情绪。)

日暮客愁新(“愁”写出了诗人行旅之中的愁思。)

低头思故乡(“思”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独钓寒江雪(“独”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小结: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深挖掘、不断探寻。所以,尽管我们刚才一起交流了这么多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但也只是皮毛而已,而每一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我们能真心爱上古诗词,用心去倾听诗人的吟哦,用心去感受诗歌的意境,用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诗句,学生齐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渡: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读了不少古诗词,大家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那么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下面这些诗句,读完后请大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我给大家提示一下,这些诗句有一些共同点。大家开始读吧!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杜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王勃)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李白)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

预设:“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虽然一个的主题是诗词,另一个的主题是传统文化知识,但两者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所以这里用诗词的形式,自然过渡到对数字“五”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含义的学习。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易读错的音:

“五行”的“行”读作xínɡ,不要误读作hánɡ。

“五音”中的“角”读作jué,不要误读作jiǎo。

3.请学生自行翻看词典,疏通字义。教师可出示相关图片,以助理解。

字词解释: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则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五谷]五种谷物,古书上有不同的说法,如稻、麦、黍、菽、稷或稻、黍、稷、麦、豆,总之是泛指粮食作物。

[五音]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古代叫作宫、商、角、徵、羽。

[五彩]原指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4.学生通过查看词典,找到更多用“五”来概括事物类别或种类的词语,依照课本中的例子进行概括,可以加以解释。

示例:

[五官]耳、目、口、鼻、舌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方]东、西、南、北、中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德]温、良、恭、俭、让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这是五种儒家经书)

小结:其实不仅仅是数字五,其他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数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趣的现象,从一到十,几乎涉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四”,就有四方、四海、四呼、四声、四体;再比如“九”,有九天、九鼎、九宫、九泉、九州……。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多找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收获。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关注我国传统文化。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严格按照课本上的顺序来学习,而是把“交流平台”与“日积月累”放在了一起学习,因为这两个板块中提到的内容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相关。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背诵那么简单,我们得读懂、读透、读出情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今天我们只是从数字“五”中窥到了一点精彩之处,还有更多更精彩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去积累。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传承文化的重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回顾学习诗词的几种方法。

(2)搜集更多关于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数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句来把握文段的主要观点。

2.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根据提供的图片、文字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如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

2.学会提炼信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要点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一)

1.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小题。

导语:同学们,如果大家留意本单元的单元导读页上的文字,就会知道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就是抓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我们便多次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去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大家都掌握得怎么样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小题,可读出声,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两句讲人们在城市里植树,把树木花草比作“绿色卫士”“城市之肺”。后一句则具体讲了花草树木是如何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这三句话,到底哪一句是关键句?学生可能会选择第一句,那么教师可让学生把后面的文字遮住,再来看一看单从这一句话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很明显,这句话只是单纯叙述了人们在城市里种植花草树木的事实,囊括不了后面的内容,从中也无法看出作者的观点如何。学生也可能会选择第三句,这句话比较长,介绍了“绿色卫士”的具体工作机制,但如果我们抓住句首的“因为”,便可知这句话是在解释第二句话中为什么给予了花草树木以“绿色卫士”和“城市之肺”的称号,可见这句话是在解释第二句话。所以这段文字的关键句应该是第二句。

概括观点: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非常重要,它们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城市之肺”,改善着城市的居住环境。

4.结合更多实例,学习寻找关键句、通过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

(1)明确关键句的含义和类别。

(课件出示文字)

关键句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引领性,在表达上常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出现,语言凝练。在形式上表现为总领句、总起句、评价句、过渡句、哲理句等。抓关键句是一个很重要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结合课内语段,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句概括主要观点。

语段一:(课本第11课《故宫博物院》第2自然段。)

语段二:(课本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第2自然段。)

预设:让学生将课本翻至对应页码,阅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这两个段落比较有代表性,学生找出关键句的难度不大。《故宫博物院》中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末,《夏天里的成长》中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首。

(3)结合本单元课文,体会寻找关键句的好方法——结合课题。

过渡: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和《青山不老》这两篇课文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课题即文章主题和中心的提炼,我们通过先看题目,再去找关键句会更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让我先把这两篇课文的课题写下来。

①板书课题,分别写在黑板的左右两边,以方便后来书写相应关键句。

②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寻找两篇课文中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句。

③汇报所找的句子,若不全面或有错误,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纠正。

明确:

《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青山不老》: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预设:这里是要求学生结合课题寻找课文中的关键句,但要跟学生明确,课文中的关键句不止一句,可能每个自然段都会有一个关键句,通过数个关键句加以概括,我们便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二)

1.谈话引入。

过渡:同学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有自己乘坐公交车来上学的吗?(学生举手示意。)能跟大家说说你每天是怎么乘坐公交车的吗?请把乘车时间、路线跟大家说清楚。

预设:六年级的学生独自乘坐公共汽车并不是什么难事,肯定有学生每天独自乘坐公交车上学,让他给大家分享一下,能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而且肯定也有些学生没有自己一个人乘坐过公交车,听其他同学讲独自乘坐公交车的事,也能起到一些激励作用,鼓励他们也尝试独立出行。

2.阅读课本第2小题中的图文,读完后用笔圈画出重点信息。

(1)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明确:关键词:“温泉镇”“早上九点以前”“宋家洼”。

(2)弄清小林同学的乘车要求,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明确要求:①从温泉镇到宋家洼;②早上九点以前到达。

3.采用排除法确定乘车方案。

(1)阅读泡泡框中的提示文字,读懂其中的信息。

(2)同桌交流共有几种乘车方案,再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3)汇报交流。

示例:

生1:我看了三个公交站牌上的首班车时间,763路首班车是9点,很显然可以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小林希望九点以前到达外婆家,搭这路车是不可行的。

生2:排除了763路,86路和65路车都不能从温泉镇直达宋家洼,所以只能换乘。小林可在温泉镇乘坐65路车,在四通桥站或桐荫街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到达宋家洼。这是两种乘车方案。

生1:可是如果在四通桥站下车换乘86路车的话,就要再坐四站路才能到达宋家洼,公交车停靠的站点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所以最好在桐荫街站换乘86路车,这样只用再坐一站就到宋家洼了。

生2:对,在桐荫街站换乘这种方案只需乘坐6站。如果选择在四通桥站换乘的话,共需乘坐8站。

4.学生结合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说说乘坐公交车还需注意什么。

预设:除了注意首班车时间、末班车时间、选择最佳换乘方案外,还有一些细节在搭乘公交车时要注意的。学生们说完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小结。

示例:(1)注意去行和回行,不要坐反方向。注意站牌上的箭头指向,指向哪边就表示公交车去往哪个方向。

(2)有些公交车在某些站点会有去行无或回行无的情况,也就是去的时候停靠某站点,但回来的时候却不在这个站点停靠。

(3)看清公交车上的数字,不要上错车。比如618和678,588和568,在比较着急的时候很容易上错车。

(4)注意改线路通知。有时因某些特殊原因,会有改线路的情况,要注意相关的告示文字,若看到相关告示在上车时可询问司机。

(5)独自乘车时要注意安全,要把贵重物品看管好。

(6)注意车上的站点提示,不要坐过站。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不算多,却很实用。我们今天学的两个内容都与提炼信息有关,也就是抓住重点去解决问题。运用抓住关键句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我们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不仅仅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对我们阅读课外书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能囫囵吞枣,不挑重点,一定要抓住重点的句子去读。阅读公交站牌看似简单,却也有不少学问呢!我们要多动动脑,仔细观察,就能更加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下次再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你们可以试着选择乘坐公交车,乘车方案则由大家来规划,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做好!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回顾寻找关键句的方法,试着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

(2)在交流选择公交车乘坐方案的基础上,可以交流乘坐地铁、火车的注意事项。

篇2:语文园地六介绍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由四个板块组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总结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两组带有“虫、鱼”偏旁的字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读ABB式的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用给出的句子开头说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日积月累——积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学生对关键句已经有较深刻的印象,在交流中能说出自己对于关键句的感悟。用给出的句子开头说一段话,学生了解了关键句,说起来也很容易。发现汉字的特点,学生能借助图片并结合以往学习的经验,较快识字。读词语这一板块,学生也能迅速在眼前浮现画面。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交流平台”的交流中,若有的学生无话可说,可用举手的方式确定他们是否有些想法和已经说过的一样,激励他们在下一次的交流中,能早一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板块完成后,迅速进入说一段话的板块,实现知识的迁移。“识字加油站”可放手由学生自我完成。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可先由教师示范引例,再指导学生写句子。

【知识与技能】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发现汉字的特点,会认6个生字。

3.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积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读词语,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背古诗,体会诗人重获自由时欢畅轻快的心情。

重点

1.选择词语写句子。

2.能用指定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

难点

背诵古诗,感悟诗情。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预习《早发白帝城》。

2课时

第一课时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重点

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难点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段,找出文段的关键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2.请学生找出这个语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结合上面的语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关键句的位置、作用等方面来谈。)

教师小结,板书。

关键句

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作用——表达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4.练一练。

(1)找出与关键句意思不相符的句子。

中山公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门口有很多小摊贩在卖东西。公园里湖水清澈见底,湖里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惹人驻足观赏。湖底的水草婀娜多姿,像舞蹈家在翩翩起舞。微风吹来,镜子似的湖面上泛起条条波纹。

?“门口有很多小摊贩在卖东西。”这句话与风景优美这一中心词不相符。

(2)哪些句子符合关键句的意思?请打勾。

中心句:秋天的果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①苹果羞红了脸。(√)

②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

③那一串串紫葡萄,紫得那么晶莹,像一颗颗光亮的宝石。(√)

④稻谷笑弯了腰。(?)

二、词句段运用

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试着说一段话。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来说一段话吗?

1.出示句子开头。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要说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要说的内容。

3.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

围绕第一句话,要写出车站的人很多的情景。

围绕第二句话,要写出夏天夜晚的景色,突出喜欢的理由。

5.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6.小组选出说得好的一名同学在班中发言。

语文园地

关键句

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篇3:语文课堂是科学与艺术的园地

一、语文教学内容, 大多是科学知识与艺术形象

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 都是精选的佳作。虽然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而这些课文内容, 本身就是科学知识或艺术形象。譬如《中国石拱桥》介绍桥梁知识, 《看云识天气》介绍气象知识, 《向沙漠进军》介绍沙漠知识和治沙方法;议论文《谈骨气》《理想的阶梯》等生活、工作哲理, 讲述社会人生知识;小说《孔乙己》《变色龙》等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生动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散文《背影》表达了深沉的人间亲情;诗歌《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 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画卷, 抒发了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等等。课文中这些科学知识和艺术形象, 如同一股股醇美的清泉, 沿着生动活泼的教学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求知的心田, 成为他们身心发展的丰富滋养;又像一把把智慧的金钥匙, 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人性的大门, 引导他们逐步迈入人类社会的广大时空。

二、语文教学过程, 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语文教学首先要讲科学, 要遵循客观规律。譬如, 从人的成长角度看,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人的认识是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的;从语文教材角度看, 课文和练习的编排呈现出有目的序列性;从教学组织形式看, 班级上课仍然是我国当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语文课堂有它特定的时空范围和要素规定;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看,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 对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无一不从国情出发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等等。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 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必须脚踏实地, 从实际出发。无视上述事实或违背教育规律, 语文教学的发生是困难的, 语文教学的效果是趋零的, 如果人为超越, 付出的代价也将是惨重的。另一方面, 语文教学又要讲艺术。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 彼此矛盾, 而是相互补充, 相互依存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教学在讲究科学性的基础上尤其要注重教学艺术的发挥。这是因为, 一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 或没有思想意识的动植物, 而是活生生的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学生,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的推进, 个人的成长, 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中的学生不断以新的质渗透到语文课堂里, 使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显得十分复杂而多变,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创造性的组合各种教学要素, 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中为学生的发展铺平道路。二是语文教师在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处理上, 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语文教学有原则可循, 但无死框框可套;有方法可依, 但不能千篇一律照搬。教学内容不同, 教育对象各异, 教学条件有别, 在不违反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而且应该千姿百态, 灵活多样。三是语文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集体的特点搞好大堂教学, 而且还要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通俗地讲, 就是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这一点上, 特别要求语文教师要发挥高超的教学艺术。倘若“齐步走”“一刀切”“一锅煮”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就会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光讲科学不行, 光讲艺术也不行, 语文教学过程, 只能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三、语文教学任务, 是培养科学人才和艺术人才

国家建设, 社会发展, 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 但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一是各级科技人才, 一是各类艺术人才。语文课堂便为培养这两大类人才提供最基础的服务。这一点, 是由国家的教育任务决定的, 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数学、外语虽然在普通中学教育中通称为三大工具学科, 基础学科。然而众所周知, 语文是工具的工具, 基础的基础。它是每个学生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前提条件, 这是小而言之;大而言之,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就是借助语文这一强大武器的推动才变得更有力, 更有效。人类的科技成果与艺术经验也正是依靠语文这一工具才得以更好地积累、巩固、传承与发展。因此, 国家单设语文学科, 开设语文课堂, 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培养厚实的语文能力, 以便他们能够更好更系统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科学文化知识, 真正成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科学人才和艺术人才。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也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任务。在这里, 我们清楚地看到, 语文课堂高度结合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最终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鲜明的物质体现。

篇4:读者园地 新书介绍

听了几位航天专家和两位“神六”航天员的报告后,我深有感触,尤其是两位航天员的报告最令我印象深刻,他们之所以能从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经过了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及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的结果。费俊龙叔叔说,他们训练的项目很多,不仅要在两年内把一个大学四年的课程学完、学透,而且还要经常参加诸如在8个g的重力环境中呆上五分钟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努力、勇于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把北京建设得更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也要记住这有意义的一天,让这一天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北京北礼士路一小六年级聂

指导教师肖兰、周栗

我是一名小学生,我喜欢飞机,向往着也能飞上蓝天;我还爱做航模,但是,学校开展的航模活动太少了,我们只能自己做着玩儿,水平太低了,要是有老师专门辅导就好了,真希望能多开展些航模竞赛!

前不久,我们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飞上了太空,这使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欢欣鼓舞,太伟大了!也更加激发了我对航天的兴趣。这次来天津,我觉得收获特别大,见到了许多专家,学到了许多知识,丰富了我的头脑。通过活动我知道了航天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个飞船上天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勤劳动,他们每个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次活动我很受教育,我要努力学习,多学些航天知识,把我的小飞机、小火箭做的更完美。我要努力成为未来的航天员,为国家做出贡献!

北京西城师范学校附小三年级董博怀

篇5: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

2、了解不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3、积累名诗、名句。

4、积累词语,发现其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2、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口语交际,从而整理、写作。

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aabb”、“又„又„”、“不„不„”三组类型的词语

2、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习作时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难点: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讲授法、对话法、自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

学法: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效率!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几个典型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做好知识储备。

2、课件。学生:

1、课前搜集自己游览过风景区所拍的照片、其它资料;

2、搜集尚未游览过但最感兴趣的风景区资料;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一路上,我们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目睹了各地丰富的物产。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出示课件: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迷人。有(出示课件:雄伟的长江三峡,秀丽的桂林山水,壮观的秦兵马俑,神奇的敦煌石窟;)我们的祖国不仅山河壮美、景色迷人,而且物产丰富。(出示课件:河北鸭梨、浙江西湖的龙井、宁夏的枸杞、陕西的红枣,新疆的细羊毛等。)除了这些,同学们肯定也游览了很多风景名胜吧?你都到过那些地方呢?有什么特色物产呢?

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哪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二、介绍风景美

同学们游览的地方可真不少,好馋人啊!愿意把你欣赏到的美景和物产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出示课件: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语言生动形象)

现在就请你来当“小导游”,把你游览过的最美的地方向我们介绍一下。当然,也可以介绍你没有游览过,但很感兴趣的地方。介绍中,请讲解清楚(出示课件: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小组内交流)“游客”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的“小导游”提问。)谁愿意把你游览过的最美的地方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呢? 小导游介绍得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归纳出介绍风景点的方法:

(出示课件:结合照片、图片或视频片断、选择最美的地方介绍,说出它是怎么吸引人的?它的物产是如何的丰富?语言流利、生动、形象。)

三、欣赏风景美

同学们,老师储备了一些美景,想分享一下吗?(课件出示视频:大海、万里长城、杭州西湖、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等),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归纳的方法,选择一个画面来介绍该景点的美。看谁的介绍最生动、最吸引人。(同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画面,组内准备后,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来给大家介绍介绍?那个小组介绍得最精彩?

四、描绘风景美

刚才我们评了小导游优胜组,考的是大家的齐心协力。现在要来看看每个同学的笔下功夫如何了?请你选择风景区最美的某一个点,用一段通顺的话把它的“美”描绘出来。相信你一定行!(可以按总分结构来写。)

五、拓展延伸。

1、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2、学生相互讨论。(我们要当环保小卫士。)

六、小结

七、课后小练笔

修改小练笔,与家长分享你的妙笔。

第二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指导学生选材构思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不仅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而且还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点给写下来了。现在请你来读读,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你笔下的美景,好吗?

你喜欢他(她)描绘的风景吗?能具体说说喜欢他(她)写的什么地方吗? 师生讨论小结:

怎么写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呢?(课件出示: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

二、激励“锦上添花”,明确如何写作

同学们游览的地方真美,我真羡慕你们。如果要把这整个地方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对,把它写下来。把它写下来,肯定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地壮美迷人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出示课件:按顺序——写清楚 【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

(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讨论:这三篇文章中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子?为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范文品析:

(课件出示:范文)(课件出示:【知识链接】)

附:【知识链接】怎么写不同季节的景物?

写景,要写景物的特点,它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就是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写景,只有写出景物的特点,才能给以如临其景,如见其人的感觉.怎么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二且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特点,例如在描写 《春》中有这样一段话:

麦苗兴致勃勃地繁荣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春芽,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间,田野盛开露放,喷着沁人扑鼻的香气。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从高崖上伸展到遥远的地方去,山崖上,半空中,林木间,莺,画眉、百灵,燕子,黄雀等鸟鹊得意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溪水的流水声,在春风轻轻地回荡。

这段话,抓住了春天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声音等特点,展现在读者脑海里是一幅,“春满人间”的美丽图画。

其次,描写不同季节的景物,除了抓住事物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中事物之间的比较。比较是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与另一个季节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不善于比较,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写不出来。

第三,描写景物,还要展开联想。比如,当我们看到嫩绿的小草,就会联想到春天的来临,看到火红的枫叶,就会想到深秋的到来,看到大雪,就会想到能使景物描写内容更加充实,使读者从事物中看到无形的存在,起到加深读者对现实景物的印象。

三、鼓励“以说促写”,作文很简单

明白了一些习作的小技巧,接下来(课件出示: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做一回小作家,把上节课交流的风景点写下来,让更多的读者能从你的文章中感受这份美吧。)学生构思,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四、热情友好点评,作文更精彩

1、请学生把即兴写的文章读一读。请其他学生评议。(课件出示: 评议的重点是:按顺序——写清楚 【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

2、教师随机穿插,渗透写作的一些小技巧。

五、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再一次润色

六、作业设计:

1、写好文章之后再进行修改

2、寻找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物产的诗歌,做好摘录。附列文: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在新疆,那里有一条美丽的河,它是伊犁河的支流。

秋天,蓝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的白云,地上一条清澈的小河在草原上弯弯曲曲地向远方流去,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在草原上飘舞。河面很宽,很美。湛蓝湛蓝的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在堤岸绿茵茵的草地上,欣赏着两岸的美丽风光。

夏天一到,这条河就变成了我们的乐园。傍晚,太阳公公刚刚下山,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扑通”、“扑通”跳进河里,感到无比的清凉、爽意。在水里我们玩得可欢了,打水战、扎猛子、比谁游得远。玩累了,往草地上一躺,仰望天空,舒服极了。“嘟、嘟、嘟”,这是边界河上的轮船开过来了,小孩们高兴地叫着,喧闹声打破了河边的宁静。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小河。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小河。

思路剖析:本次习作是写家乡景色。小作者选择了家乡的一条美丽小河来写,题材选得好。在景色描写方面,词句用得好,如“弯弯曲曲”,“像银白色的绸带”,“湛蓝湛蓝的河水清澈见底”等写出了小河清澈、美丽的特点。孩子们在河里游泳打水战的场面描写很生动,很有童趣,表达了小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小河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

景物

按顺序——写清楚

【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讲评作文

课时目标:

1、进行习作评价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

一、集体评议。

1、师生共同评价一篇习作。

2、择优拨差。

二、同桌互改。

1、同桌交换,参照评价标准欣赏伙伴的作文,标出写得好的地方,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汇报:用修改后的言语与原稿进行对比。

3、小结:强化“三分文章七分改”的意识。

三、完善定稿。

1、请同学再次读读自己的习作,参考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2、请学生汇报一处自己觉得改得最得意的地方。

3、读后评议:

4、完善初稿。

四、教师小结。

五、将优秀习作展示出来。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2、读背、积累古诗句和三种类型的词语。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的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与“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时间晚。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时间晚。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5、拓展延伸。

“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出示课件:诗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谁能试着读诗句?(指名读。集体齐读。)

3、结合查字典,请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出示课件:每行诗的的意思)同学们,想欣赏一下每行诗的的全文吗?(出示课件:每行诗的的全文)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同桌相互背诵。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哪个聪明的同学发现了这些诗句的特点?(都是描写景物的)

7、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看谁积累得最多。(出示课件: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

三、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又送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有说有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的有多有准确。

三、宽带网

1.顺水推舟,自然过渡。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不仅有精美的诗歌,还有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资料搜集,现在就请你们做一回导游,带我们一起走进宽带网。可以介绍书上的,也可以介绍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2.利用素材,自主介绍。

学生手拿课前准备的图片介绍景点或物产。3.同桌互通,拓宽界面。

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祖国富饶的物产或美丽的风光(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三、总结

四、作业设计:

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课后请同学们将交流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准备办一期展览。

篇6: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2.借助拼音读通儿歌,巩固方位词“前、后、左、右”,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

3.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4.背诵《古朗月行》(节选)。

5.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结构和不同方位的词,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难点】

背诵和积累儿歌和古诗,学会阅读短文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2.借助拼音读通儿歌,巩固方位词“前、后、左、右”,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

3.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六”。

二、学和用

板块一:字词句运用

出示三组生字

(一)连一连

1.读一读,找规律

“花、清”在结构上是怎样的?

(“花”是上下结构,“清”是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2.你能根据字的结构把上下两组生字分别分类和“花、清”连一连吗?

3.练一练,学运用。

我能给下面的生字分类: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4.我积累,我运用。

(1)

(2—7)

左右结构的字还有许多,如“林”“好”等,上下结构的字也还有很多,如“音”“雪”等。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出示方位词和儿歌:

前后左右

东西南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板书:方位词:前后左右

东西南北】

2.练一练,学运用。

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表示方向的词语。

(1)日出()

方,日落()方。

(东

西)

(2)秋天燕子()飞,春天燕子()飞。(南

北)

3.我拓展,我积累。

辨别方向的方法还有:

(1)晚上看北斗七星勺柄方向;

(2)看大树的树冠,浓密的为南;

(3)立竿见影——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

【设计意图:朗读儿歌,学习方位词语,根据生活经验辨认方向,在练习和训练中掌握了方位知识。】

板块二:展示台

1.出示“人民路、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等的图片,这些都是经常路过的地方,认读上面的字。

2.练一练,学运用

出示带有下面名字的图片:

lín

dàn

ɡāo

fánɡ

bīn

ɡuǎn

dōnɡ

běi

jiǎo

zi

ɡuǎn

niú

ròu

miàn

chāo

shì

kǒu

liánɡ

yóu

diàn

读一读上面面的招牌,不会认的字问问老师或家人。

3.我拓展,我积累。

你还在哪里认识了哪些字?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预设:

(1)我们认识汉字的方式有很多。如看电视、读书、看报、在街上、在路上……

(2)我去医院看病,认识了许多标牌:门诊部、急诊科、内科、五官科。

(3)我去超市买东西,看到许多食品标签,我向妈妈请教认识了上面的字:方便面、香蕉、饮料。

【设计意图:小小展示台,是在启发学生“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会在生活中认识生字。】

三、课堂小结

(8-10)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了解了生字有上下和左右结构,认识了方位词,会读背儿歌,通过展示台,明白了可以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古朗月行》(节选)。

2.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六”。

二、学和用

板块三:日积月累

出示《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1.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教师范读,指名读,合作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作、在”,翘舌音“时、识”,前鼻音“盘、云、端”,后鼻音“朗、行、镜、青”。

2.理解古诗:

(1)介绍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解释字词:

呼作:称为。

疑:怀疑。

白玉盘:晶莹剔透的盘子。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解释诗意:

诗意:小时候,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做的盘子。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到了青云之上。

(1)

(2—5)

3.看图背诵古诗。

出示填空背诵:(课件出示8)

小时不(),呼作()。

又疑(),飞在()。

背得又对又快的被评为“背诗小能手”。

4.拓展阅读《关山月》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诗。】

板块五:和大人一起读

阅读课文第96页儿歌《谁会飞》

1.检查和大人一起读的情况。

2.小朋友们,读了短文,你知道《谁会飞》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这篇有趣的儿歌主要写了鸟、马、鱼活动的方式,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活动方式是不一样的。飞鸟扇扇翅膀去又回;跑马四脚腾空仰天叫;游鱼摇摇尾巴摆摆头。

可以先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篇小短文,读熟后,再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来表演各种动物活动的动作吧!

【板书:鸟儿在空中飞,马儿奋力跑

鱼儿水中游】

3.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4.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预设:

(1)会飞、会跑、会游的动物分别是谁?(会飞的动物是鸟,会跑的动物是马,会游的动物是鱼。)

(2)它们是怎么活动的?(鸟扇扇翅膀去又回;马四脚腾空仰天叫;鱼摇摇尾巴摆摆头。)

5.指导朗读:一个人读问句,一个人读答语。

6.试着仿写儿歌。

示例:谁会唱?

鸟会唱。

(6-11)

鸟儿怎么唱?

叽叽喳喳唱不停。

三、课堂小结

我们在园地里玩耍,我们赏月,我们仿写儿歌,真是太快乐了!课后,把学到的儿歌和古诗背给大人听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花:上下结构

清:左右结构

方位词语:前、后、左、右、东、南、西、北

鸟儿在空中飞,马儿奋力跑

鱼儿水中游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园地的教学,仍然以字词句的教学和朗读教学为主。了解汉字的特点是学生识字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区分。在古诗教学中,不要让学生一句一句地翻译,而重在体会作者把月亮比作什么,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意境。

不足之处:

上一篇:英语作文常用句式归纳下一篇:高二英语作文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