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

2024-06-07

浅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精选8篇)

篇1:浅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

心理训练对田径运动员的影响及有效方法论文

摘要:在任何的体育赛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都具有影响赛事成绩的作用,田径运动员同样如此。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消除赛事前的心理障碍,还能挖掘运动员的成绩潜能。在心理训练中,采取良好的方法是心理因素得以快速缓解的必要条件。本文以运动员训练为始,通过心理训练对田径运动员的影响分析,对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田径运动;运动员;心理训练

越来越多的体育实验与体育科研证明,运动员在参加田径运动比赛过程中,技术、战术之外,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而且在竞赛紧张的氛围下,心理还需要承受强大的压力,因此运动员如何在竞赛过程中形成最好的参赛状态,需要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的综合协调。这种与日常生活中压力相异的心理能量消耗,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阶段性和专属性。这种具有独特性的心理作用,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下磨练,才能成就比赛时刻的强大信心。因此,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具有必要性,也具有专属性的训练方式。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在田径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必然会对运动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课程”。

一、运动员心理训练概述

运动员因为个体的不同,心理特点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运动员,也会因赛事层次、场地环境、参与对手、自身准备情况、自我调节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运动员心理训练内容的设定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相应的设定。但是,教练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中不可能模拟所有的赛事坏境等来进行体育训练,这就要求教练通过其他训练内容的设定来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在运动员的心理活动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心理控制,一种是安定型,另一种则是爆发型。安定型顾名思义,是心理活动波动较小,控制力较强,赛事成绩波动较小的人群; 爆发型则受环境影响较大,时而能够充分协调身体机能,时而协调性较差,赛事成绩波动相对较大,但是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爆发型一般具有冲刺较高成绩的可能。在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倾向上,与心理活动具体有一定差别,也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活动内向型,其二是活动外向型; 主要表现为内向型多关注自己,外部的影响也多反射到内心中,外向型则是外部环境的调动者,具有较强的影响能力。

二、心理训练对田径运动员的影响

( 一)影响运动员发挥的因素。田径运动员成绩的创造,受比赛过程中各方因素影响,抛开自身以外的客观因素而言,主要受技能、体能、战术、心理等四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技能、战术是教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的竞赛方法指导,体能是自身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而心理,则是控制技能、战术、体能的最主要因素。不论任何运动员,心理因素控制的好坏,决定了技能、体能、战术的协调程度,也就决定了最终的比赛成绩。因此,心理因素的控制,是比赛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 二)影响运动员态度的因素。任何人的心理活动都会影响自身的态度表现,运动员也无一例外,同时,任何人都具有相应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广泛性决定了心理活动的波动性和丰富性。运动员在训练场上与竞赛场上的心理活动较大的差距,心理活动在积极状态的情况下,比赛成绩一般相较于心理活动消极取得的成绩要好一些,而一般老运动员心理素质更为过硬,训练场与赛场差异较小,新运动员因为赛事较少、磨练较少、心理波动较大,对最终成绩的取得也影响较大,这也是新运动员比赛成绩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所在。

( 三)心理因素影响的身心反应。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正向的心理因素影响会让运动员在生活、比赛、工作当中充满信心,能够以强大的内心世界包容所遇到的各类环境,而反向的心理因素又称为心理障碍,不仅会让一个职业运动员丧失优异的比赛成绩,在生活当中由于存在一定的心理阴影,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存在影响。比如,消极的心理因素下的生活,身体素质的整体机能能力和技术水准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使比赛技术和战术失去效果。同时,过度的消极心理,还会导致身体器官,尤其是肌肉的紧张和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因此,运动员有必要通过心理训练来提升心理因素的内在稳定性。

三、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整体较多,但是效果各有不同。主要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个别心理训练两大类。两种训练类型交错穿插,互相影响,具有较多的共同点。

( 一)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是运动员较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不论心理还是体能等,都会经常使用。因此,模拟训练是对心理活动进行训练的重要方式。在模拟训练中,细分开来主要分为语言描述模拟和场地实景训练两种。语言描述训练是通过教练等其他人对“赛事”情况进行讲解,通过对赛事的描述让运动员“深入实景”进行心态调整、锻炼和练习,比如: 通过语言描述预赛和决赛不同的实景,让运动员通过心理主观调节为相应的心理应对,达到习惯性的心理影响调整。语言描述训练中,也可以借助图片、哨声等体育器械。场地实景模拟需要较大的场地,通过场地的布置、人员匹配等环境的拟造,达到比赛现场场景的影响,通过场地实景的模拟训练,让运动员通过场地的影响来调节不同的心理活动,以达到心理训练效果。

( 二)放松训练。放松训练也可以称为自我暗示,是用一定自我暗示进行肌肉、心理等放松的方法。同时,自我心理暗示也是精神转移法的本质,通过注意力的转移调整,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放松,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增强信心,调整赛事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或者通过暗示进行赛事失败阴影等的心理修复,因此,放松训练与自我暗示通常同时进行,是运动员调节心理最便捷的训练方式之一。放松训练,是有意识地在暗示、想象、转移中进行自律训练,以达到提高赛事技能、增强信心的目的。

( 三)念动训练。念动训练又称回忆性训练,主要是运动员在日常的赛场当中通过切身参与,形成训练的印象,随后通过不同时期的回想与回忆,将已经训练过的或者赛事实际经过的技术动作进行再现,然后通过动作的不断重复和不断修正,让以后的技术动作等更加标准。在念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运用视觉再现集中精力回忆,形成视觉、动觉相结合的场景回现,以达到巩固和改进技术动作及心理活动的目的。通常,念动训练与以上放松训练和模拟训练相结合应用,效果会更加理想。

综合而言,运动员心理训练不仅有模拟训练、放松训练、念动训练,还可以通过知觉训练、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等方法,原理本质与以上三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才能让运动员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并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具有有利因素的心理状态,从而稳定自身的赛事成绩,更好地对自身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本坛。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79 ~80

[2]代长顺,马瑞华,段胜利。 河南省高校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 54 ~ 56

[3]崔晓芳,于清。心理技能训练在田径 100 米运动员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18: 249 ~250

[4]查方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策略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4:149 ~ 150

篇2:浅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

作者:陕西省洛南县杨村中学 杜书锋

摘 要: 随着中长跑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相互间信息交流增多,运动员之间的体能、技能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的心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水平,提高成绩。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分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训练,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比赛中有优异的表现。

关键词: 中长跑;心理训练;心理因素 方法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

现代田径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很高的运动能力,同时也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强的心理能力。如果运动员缺乏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更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中长跑项目的特点和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做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以及在训练中、赛前、赛中和赛后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

1中长跑项目的特点

中长跑是典型的耐力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运动项目,也是一项极限强度之争的竞技运动项目,既要有速度,又要有保持速度的能力,是属于高速度耐力性项目。在中长跑的训练和比赛中,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动作,会使运动员感到枯燥和厌烦,为改变这种局面,将心理训练运用到训练的全过程,对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能的潜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中长跑运动员的主要心理因素:

2.1在意志方面 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不但要克服身体运动所出现的疲劳,而且还要以一定的意志努力去战胜巨大的身体疲劳,后者表现尤为突出。如一次长跑比赛,持续时间要十几分钟,尤其是在能量供应缺少和缺氧的情况下,乳酸急剧增加,这些都需要运动员以顽强的意志力加以克服,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2.2 在情绪方面

情绪的活跃总是伴随着身体运动的活跃,有机体的能源动员起血糖增加,呼吸和心跳加快,这些都是肌肉工作的必需条件。情绪对运动员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因素。首先,中长跑比赛是单独的对抗运动,运动员个人把握战局。所以要求运动员的情绪有较高的稳定性。其次,比赛场上战局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领先和落后的不时交替,常常出现的对峙局面。这就使运动员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可能是消极的减力情绪,因此,中长跑的情绪体验特点,是运动员增力情绪由稳定而逐渐上升。这种增力情绪有助于控制自已的动作和力量,如果中长跑中情绪过于强烈就会破坏跑的正常速度和战术,因此,情绪稳定性对中长跑来说是关系重大的。2.3在目标设置与动机方面 目标是行为决策的前提,首先要使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奋斗的目标,激发积极参与比赛的动机,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已,自觉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其次,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多考虑比赛成绩和名次,否则会使运动员背上思想包袱,导致怯场和比赛失常,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可起到激发运动员积极参加比赛的动机的积极作用,过重的心理压力、不合理的竞赛目标,会对竞赛成绩和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激发学生动机,而且还能帮助运动员形成一个争强好胜的良性兴奋中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2.4 在注意力的方面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良好的注意力对任何项目运动员的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而中长跑比赛中对注意的要求却很高,中长跑的注意更有着自已的特点,既要求注意在任何时候高度集中,那怕是稍有一点分散都会导致全局的不利,同时还要合理分配。在比赛中既要注意技术动作的合理、正确性,又要注意到神经系统的放松性,以及战术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注意速度的变化,达到快速灵活转移的程度,并在这种快速的转移中,注意还要有正确的选择性,密切注意竟争对手的动向,因此,中长跑的训练比赛对注意要求相当重要。

2.5 在时间知觉和思维能力方面

时间知觉在中长跑训练和比赛中尤为重要。如一个距离段落中所用的步子快慢,体力消耗程度,对动作的速度和节奏的感觉,以及每段距离的时间要概念,这对中长跑比赛中的战术分配以及获得比赛胜利是有极大关系的,为此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提高运动员的速率控制能力,来强化时间知觉概念,增强动作的节奏感。思维能力在中长跑训练和比赛中能帮助提高运动成绩,对战胜对方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解决战术任务时能帮助运动员迅速而正确地判断变化着的环境。思维能力不仅体现在战术上,而且对于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也有重要意义,所以思维能力对中长跑运动员来说是必需具备的品质。2.6 在战术心理方面

在田径运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分配好体力,能与对手周旋并获得个人最好成绩,才是最佳战术。中长跑运动员要严格遵守教练要求的分段时间,被包围在里圈的运动员争取冲出包围或组成集团式的换位跑等战术。因此,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就有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设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在运动场上要做到头脑清醒,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战术,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3中长跑运动常见的几种心理训练方法 3.1 充分认识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他就不会寻求心理训练的方法。国内外的一些教练员已经充分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运动员参加比赛,必然有其目的和动机,它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参赛的信心。因此,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端正比赛动机乃是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首要环节。3.2 环境训练法

所谓训练环境变换法,就是变换训练环境,减少 精神疲劳。持久的训练环境,容易造成大脑皮层和机体的疲劳。如果经常变换训练环境,就会提高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兴奋性,减弱大脑皮层的疲劳,提高训练效果。更换训练场地到野外和田间小道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地形多变的场所去训练,运动员在新奇多变的环境里和喜悦欢快的心境中,会不知不觉地去完成较长距离的训练,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3.3 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法

所谓自我暗示法,就是用语言或表情对心理活动 施加影响的方法。中长跑训练经常采用越野跑、变速跑、反复跑、间歇跑等方法,长时间运用这些单调的训练方法,会使运动员感到疲劳,产生厌烦情绪。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激励,它能够充分动员集体的内在潜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并能对身 体素质进行调节。3.4 精神转移法

所谓精神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 物上,引起其他感觉器官产生兴奋。因为长时间的过分集中注意力就容易产生疲劳,所以若在田径场跑道上训练,可把注意力转移到领先的运动员身上;若在野外训练,可把注意力转移到前方的树木等实物上。这样做可以降低大脑皮质和肌体的疲劳感觉,同时起到镇静情绪的作用,提高训练效果。3.5 模拟训练法 所谓模拟训练法,即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反复的实践练习,为参赛作好 适应性准备。在中长跑的比赛中,运动员经常采用一些战术来战胜对手。赛前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训练情况,运动会的规模,对手的情况,比赛的时间、地点等,制订自己的战术计划进行模拟训练,使自己能在比赛中发挥出特长,以战胜对手。4 针对不同时期运动员的心理表现及其训练方法

除了常用的几种训练方法外,我们还必须针对运动员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训练。4.1 训练中的心理表现及心理训练方法

中长跑训练是一项非常艰若的训练,运动员长时间的重复单一的技术动作,会使运动员在训练中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厌卷,烦燥,情绪低落,不愿训练,体力下降,没有兴趣,有的到了运动场就感到头疼,教练员为了调节运动员的这种表现,可采用环境更新法,自我暗示法,精神转移法和想象训练法等来调节运动员的训练情绪。4.2 赛前心理表现及心理训练方法

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由于运动员的气质、性格、神经类型、运动水平及参赛的目的任务不同,赛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如有的运动员赛前过早兴奋或参赛态度消极,没有求战欲望,或对比赛的复杂性与困难估计不足,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缺乏全面了解,总认为自己可以取胜等状态。教练员为了调节运动员的这些心理状态,对过早兴奋的运动员可采用精神转移法,减少与比赛有关的信息输入,避开紧张的气氛,根据运动员的性格特点,业余爱好可选择一些内容适中,方式新颖,能吸引注意力的活动,把注意力引向养精蓄锐的活动中,如听无刺激、轻松的音乐、看书等。对参赛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可采用自我暗示与想象法来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如暗示自己达到身心平衡,相信进入良好竞技状态,以过电影的形式,对过去最佳竞技状态时的表现和比赛场上胜利时的身心感受,加深对技战术的理解,提高参赛意识,树立坚定的信心。对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的运动员,可采用模拟训练法,增加比赛中的困难,找出不足,让运动员全面了解对手的情况。

4.3 比赛中的心理表现及其心理训练方法

中长跑比赛中,情况千变万化,如何根据个人特点,和场上客观情况,灵活运用战术,有效的发挥自己的特点至关重要。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的对手,一般都会遵循和 运用比赛的一般规律,但在战术运用上却各行其道。高明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仅要掌握运用比赛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对手和他们的不同战术以及自己在比赛中遇到的不同情况随机应变。之前要充分估计比赛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设计多种相应的应变方案,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临赛不慌,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4.4 比赛后的心理表现及心理训练方法 在比赛后,是成功或失败,都会在心理上留下很深的印象。成功了会表现出兴奋和激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并有飘飘然之感。失败了就会表现出难过,不愉快,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运动能力,灰心丧气,甚至想中断训练。对运动员比赛后的一些心理表现,教练员应正确引导,采取亲自和队员、队员间相互交流,找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不足,也督促运动员进行自我放松,自我安慰的训练。让队员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此外适宜采用听听轻音乐,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做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来缓解机体和心理疲劳。5 结论与建议

5.1中长跑运动员除了长期进行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还要把心理训练运用到运动训练中去,使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挖掘人的运动潜能。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要发挥运动员主观能动性,自觉积极参与完成各种心理训练任务;循序渐进,使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作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保证训练质量,提高技战术水平。

5.2 在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中,根据中长跑项目自身的特点,合理的采用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改变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中的枯燥、厌倦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动员体能潜力,起到促进作用。

5.3 针对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赛前、赛中和赛后四个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影响运动员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心理,优化心理构建。

参考文献:

1.杜 鹏(第5 卷 第3 期 2003 年9 月 衡水师专学报)2.贾绍华

全能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田径,1996 3.韦启旺 赛前自我调节,田径1999 4.孙 波 运动员心理失常原因及控制 田径,1999,129页

5.苏明理 运动员紧张刺激水平与个性

西安体育学院报,1998,15 6.王亚琼 中长跑战术及训练的探讨[J ] 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 7.杨柳霞

篇3:浅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中长跑运动是一项技术动作较稳定、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体力消耗很大且需要顽强意志品质的运动项目。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战术, 而且要具备有优良的心理素质能力。在中长跑比赛中仅仅依靠技战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心理素质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心理能力是影响比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如何进行心理能力训练呢?笔者针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进行阐述, 旨在帮助教练员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加强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 使其在比赛中发挥出色, 取得优异成绩。

1. 目标训练法

教师应制订明确的目标, 以激发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 克服困难, 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 运动员才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目标多种多样, 按照时间长短分有长期目标、短期目标, 按照内容来分可分为一般目标、具体目标, 按照训练难度又可分为挑战目标、保障目标。

1.1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在时间的界定上一般为几天或几星期, 它具有现实挑战性的保障, 能对运动员产生更直接的推动作用。长期目标在时间的界定上一般是几个月或者几年, 由于时间过于遥远, 运动员在心理上容易疏忽、满不在乎, 没有一定的紧迫感。长期目标是由短期目标积累而形成的, 我们应该以长期目标为大方向、大趋势, 先一步步地完成小目标, 按部就班地进行, 最终的长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1.2 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

一般目标的设置虽然可使运动员避免竞争的失败带来的挫折感, 但这样的目标比较抽象、模糊, 如:尽最大努力做。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说, 在运动过程中会遇到需要坚持的极点, 如果这样制订目标, 那么运动员很容易就会放弃, 而达不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具体目标相对一般目标而言更显具体, 如:在一分钟内完成400米冲刺等。这样的规定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我们在中长跑训练中要给运动员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这样有利于运动员毅力、顽强拼搏精神的培养。

1.3 挑战性目标与保障目标

挑战性的目标能最大限度地刺激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如果目标制订得太低, 容易导致运动员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 但是在应用这一目标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实施。太高、太低都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所以要合理选择、制订训练目标。

2. 更换环境法

所谓环境更新法, 就是改变训练环境, 减少精神疲劳。运动员经常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方法下训练容易造成运动大脑皮层与机体疲劳, 影响训练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改变训练环境, 利用运动员对新环境、新方法的心理反应, 减少精神疲劳, 提高训练效果。如:更换训练地点, 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 一般是在田径场, 围绕田径场周而复始地跑, 固定地在一个场地上训练难免会产生厌倦、身心疲劳的感觉, 我们更换环境法可以让他们离开跑道, 到野外、公路、公园和田间小道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地形多变的场所去训练, 运动员在这种丰富多彩、新奇多变的环境里, 会不知不觉地完成较长距离的训练, 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 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3. 自我暗示法

我暗示法, 即用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越野跑、变速跑、反复跑、间歇跑等方法是中长跑训练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如果每天都重复这些方法就会显得单调、枯燥、乏味, 长时间枯燥的训练会导致运动员疲劳、厌烦情绪的产生。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运用自我暗示法进行心理训练。比如, 把要完成的距离划分不同长度, 随着一段一段的路程的完成, 厌烦情绪也会逐渐减小, 直至消失。此外, 让运动员在心里暗示自己:跑步姿势优美, 有观众注意自己, 等等, 能使其感觉到自己被行人赞赏、羡慕, 好像自己在做表演, 这样心里就会有一种优越感, 在快乐中完成训练任务, 同时也提高训练效果。同样的, 在训练过程中, 让运动员在心里暗示自己, 比如, 我一定要跑进这一组的前三名, 我今天要坚持到最后, 等等, 就是让他们在心里暗示自己, 通过这些能磨练他们坚韧的意志品质、坚持到底的精神。

4.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 即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反复的实践练习, 为参赛做好适应性准备。任何一名中长跑运动员, 站在起跑线上时心里都会紧张, 所以, 教练员需要培养中长跑运动员在平常训练时的心理能力, 在平时多安排比赛形式的训练, 比如测验式训练。在中长跑的比赛前, 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运动会的规模, 对手的情况, 比赛的时间、地点, 等等, 制订战术计划进行模拟训练, 使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发挥出特长, 以战胜对手。这样的训练使运动员可消除对比赛的畏惧、紧张心理, 锻炼和提高对未来比赛的适应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 在比赛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5. 想象训练法

想象训练法, 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视早已形成的技术过程。中长跑运动员由于运动时间长, 能量消耗大, 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急剧下降, 身体极度疲劳。这时运用想象训练法, 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比如:想象自己在顺风中跑, 由于风推着自己, 跑得很省力, 这样就能从心理上进一步挖潜力, 提高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 运动员想象自己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场景和取得冠军的心情, 鼓励自己、激发潜能, 也能提高训练效果。人的潜能是十分强大的, 能通过这些训练方法, 中长跑运动员把埋藏在深处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出来, 就能在训练、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6. 结语

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水平是决定其成绩的重要因素, 加强心理能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教练员应根据中长跑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运动项目的特点, 采用目标训练、更换环境、自我暗示等一些心理训练方法, 并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长期的训练, 使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枯燥、厌烦等情绪有一定的改变, 对运动员提高心理耐力水平, 最大限度地激发体能潜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柳霞.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报, 2000, 17, (3) :20-23.

[2]杜鹏.农中长跑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探讨[J].衡水师专学报, 2003, 5, (3) :49-50.

[3]徐亮.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J].三峡大学学报, 2009, 30:345-346.

[4]卢春宏.心理能力对中长跑运动员竞技的影响[J].阴山学刊, 2006, 20, (2) :61-62.

篇4:浅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

摘要结合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论述了影响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和足球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及赛前心理的训练的方法,为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足球运动心理变化因素心理训练

一、前言

竞技体育的竞争实质上是竞技后备人才的竞争,中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是实现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人才保证,我国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训练体制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学生足球训练的动力问题,运动技能的如何快速有效掌握,业余体育训练中的心理训练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又往往归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或与之结合紧密,本文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对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进行探讨。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国足协足球进校园活动黄石地区中学生足球代表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2.专家访谈法:向各运动队教练员,足球进校园高级讲师进行访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

1.竞赛规模和运动员面临的任务

竞赛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情绪,规模越大,运动员的情绪就易于激动,斗志昂扬,易产生高度的情感和强烈的荣誉感,同时运动员自身也感到压力较大。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个学校足球队的运动员在参加校际间比赛时,因为竞争对手较弱,那么他们的情绪就不兴奋,不仅不能发挥正常的技战术水平,甚至还有因为对比赛不够重视而输掉比赛的。而当他们代表学校参加省、区级的比赛时,由于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很强,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就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时在比赛任务很重的情况下就必须全力以赴,而他们因为是代表学校,在为学校争光的情绪感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兴奋性增强,到是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2.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

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也是影响心理因素之一。俗话说“艺高人胆大”。经验丰富,准备充分,球队整体训练水平较高易产生增力情绪,反之,则产生减力情绪。初次参加比赛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成绩也不理想,是因为赛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心情紧张和动作僵硬,反应和注意力降低,不能发挥出自己平时训练的一般水平,可能比平时还要低落。

3.参加比赛的动机

从运动员产生的动机是否与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相联系来划分,可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包括:能胜任的动机,成就動机,以及接受挑战的动机等;外在动机包括:教练员、家庭、社会等外部的压力引起的运动动机,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高考得到加分。一般来说,内在动机能促进人们对体育目标的追求,其动力更足,持续作用时间更长。

4.外界环境的干扰

比赛的胜利与失败,不仅仅受运动员自身条件制约,同时还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天气、场地、观众和裁判员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到运动员的心里活动。例如在雨天进行足球赛,观众少,场地泥泞等,往往使比赛气氛冷淡,运动员不易调动积极性。反之,如果有热情的观众助威、加油,比赛气氛活跃,运动员就易产生奋发的情绪增强自信心,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5.运动员个体性格差异

中学生是一个情绪极其不稳定的人群。因为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绪不稳、敏感多疑、抑郁、焦虑、缺乏自信等性格特点都是阻碍他们在比赛中正常发挥的因素。因为自控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容易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到比赛中, 以至影响比赛中的发挥。调查中曾出现了这样的几个例子。有的队员因为文化考试不理想以至在比赛和训练中提不起精神。还有队员因为自己喜爱的球队输球了而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情绪低落。

(二)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练习者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并且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

1.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方法是在比赛中通过自我说服、自我命令等词语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的方法。其目的是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和意志,以便更好地完成比赛动作。赛中有针对性地自我暗示能稳定人的情绪,驱散周围环境对心理的不利影响。默念是自我暗示的重要方式,可通过多次重复词来实现,如“这个动作我能很好地完成”、“我相信我能成功”、“我肯定会发挥好的”、“我必须沉着、冷静”等。

2.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运动员通过自我的暗示来实现的,暗示是通过自我思想来进行心理调节的一种方法,它使疲劳的机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情绪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百倍地准备下一场比赛。练习时采取最舒适放松的仰卧或坐姿,按一定的放松和动员套语进行,如“我很放松、安静”,“我很舒适,我的全身肌肉在慢慢的自下而上地放松”,“我休息得很好,我感到浑身是劲,我很愿意参加比赛”等。这种练习方法主要用于赛前过度兴奋,动力不强,神经高度紧张的运动员,也可用于赛前心情抑郁,疲倦拖沓的运动员。要注意做到调匀呼吸、身心入境和肌肉放松。

3.集中注意力训练

我们提倡和赞赏运动员不要计较比赛的结果,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去,认真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处理好每一个球,把个人的行为融入全队的整体配合中去。具体的方法:(1)教练员有意识的安排运动员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并通过非己队球迷的干扰让队员能适应。并在一些友谊赛上制造错判和偏护对方的判法,使学生们在心理承受力得到有意识的培养,通过意志品质的锻炼,使队员心理上有所准备。(2)通过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的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上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这样可以提高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3)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习惯,以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如在罚点球训练时,提示用自己最佳的一种脚法去完成罚点球技术动作,不要过多考虑到用这样、那样脚法去完成罚点球技术动作,是射高球还是射低球,事前的训练早已练好,到时候只管运用就得了,不要三心二意。

4.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也称为心理回忆训练,是心理训练方法的一种。当一名运动员体验到焦虑时可以想象以前成功的经历和结果。方法可用默想,也可结合看书、看技术图片或看其他队员练习回忆。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把回忆与完成运动时的感觉结合起来。目的是为强化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改进技术和提高动作技术的正确性。一般做法:运动员回忆该项目的技术结构,重现身体训练技战术的重点和难点,再现比赛时该项目技术动作的衔接、间隙及节奏;再现比赛或训练的情景(主要是取得好成绩时激动心情和外界观众高涨的情绪等)。

5.身心调整训练

具体方法有:(1)催眠调整:是使运动员从赛前情绪紧张不安和恐惧感中解脱出来,经过训练后,运动员将精神焕发,情绪稳定。在比赛休息间隙也可进行催眠调整训练。练习时也是以套语作引导,如“你产生了瞌睡的感觉,瞌睡感觉增强了,眼睑变得沉重,眼前暗下来了,睡着了……”(过一段时间)瞌睡正在消失,完全消失了,头脑休息过了,很清醒,你很愿意进行比赛。(2)呼吸调整:就是吸气时肌肉紧张和呼气时肌肉放松结合起来,比赛时运动员用呼吸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消除紧张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3)三线放松功:第一条线:头顶、头部两侧、颈部两侧、两肩部、两上臂、两肘关节、两前臂、两腕关节和两手十指。第二条线:头顶、面部、颈前部、胸部、腹部、两大腿前侧、两膝关节、两小腿前侧、两脚背、10个脚趾。第三条线:头顶、后脑部、颈后部、背部、腰部、两大腿后面、两膝窝、两小腿后面、两脚底。做三线放松功时,先注意一个部位,然后默念“松”,再注意下一个部位,再默念“松”,依次进行。(4)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好动和好奇的特点,教练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足球无关而又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使运动员身心都得到有效的放松。

四、结论

篇5:浅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

浅析提高短跑运动员送髋能力的训练方法

送髋能力是衡量一个短跑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运动员速度能力的关键环节,由于大腿肌群是短跑动力的`主要来源,送髋能力的实质体现的是短跑运动员利用大腿做功能力高低,因此,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提高短跑运动员送髋能力的训练方法.

作 者:许志良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州,350108;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1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35)分类号:G808关键词:短跑 送髋能力

篇6: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论文

前言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 。

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

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

2.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冲刺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上肢肌群的力量。

2.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

3.适合于短跑力量训练方法

3.1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

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

传统的短跑技术注重后蹬,强调跑时加大后蹬力量,强调蹬伸的程度、方向和速度,使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自然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训练方法,偏重以杠铃为主的大负荷力量练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伸膝力量,提高下肢的蹬伸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无疑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如果过分强调蹬伸动作,势必破坏用力的连贯性,易使身体重心在垂直面上的波动加大,降低整体运动效果,影响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

现在运动训练研究表明摆动式着地技术为主的途中跑的后蹬动作,应是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后蹬不存在着地过程的第二次发力,后蹬的发力应是前摆着地用力的延续。因为途中跑的着地时间极短,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的着地时间仅0.08秒,后蹬不到0.04秒,后蹬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以髋为轴的大腿后摆的力量和速度。研究证明,肌肉要求发挥出最大力量,至少需要0.8秒,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支撑时间内发挥出最大蹬伸力量是完全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大负荷力量训练,对于支撑时间相对较长的起跑和起跑后的疾跑,可能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运动员是在静止状态下逐步改变运动速度,此时只有依靠支撑反作用力来实现重心的位移和速度的增加。然而对于支撑时间极短,速度较快,以摆动技术为主且对全程跑成绩起决定作用的途中跑来说,显然意义不是很大。因此,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应多做以髋为轴的下肢快速摆动力量练习,它是短跑运动员十分重要的专项力量练习内容。而且,必须选择肌肉方式、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特征都与短跑的专项相吻合的`摆动式肌肉力量练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结:

本人在训练实践中,大量采用了以摆动式着地动作为主的车轮跑,注重以大腿带动小腿的鞭打式着地动作:采用了双杠支撑或仰卧状态下(仰卧于高台上,髋部以下悬空),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以最快速度作跑的模仿练习:还采用了负重和不负重的弓箭步交换跳。

3.2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快速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

短跑是在高速运动状态下以前脚掌落地瞬间完成着地缓冲过程。着地缓冲动作完成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踝关节肌群的离心——向心收缩能力。离心收缩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跑进过程中产生的水平速度,支撑身体落地的重量,阻碍身体向下运动,在身体落地时起缓冲作用,避免身体受到太大的震动。如果踝关节肌群的力量差,离心收缩的能力就会相应减弱,缓冲阶段的冲击性负荷,就只有大部分依靠膝关节弯曲度增加,身体重心下降。当离心收缩力达到最大值后,踝关节肌群开始进行向心收缩。向心收缩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并使身体瞬间进入腾空阶段。

研究证明,在推动身体向前跑动的全部力量中,60%的力量是由踝关节产生,踝关节肌群从离心收缩到向心收缩的转换是非常迅速的。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完成离心——向心收缩的全过程仅需0.08秒左右。由此可见,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对于增加步频,(主要是缩短支撑时间),推动身体快速向前运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人在训练实践中,除了选择较松软的地面进行各种快速的跑跳练习外,还安排了不少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提踵、原地或行进间的直膝跳练习以及模仿短跑着地动作的跳深练习。为了使这些练习达到最大的效果,防止踝关节受伤,必须切实保证练习动作的正确和适量。

3.3 提高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快速摆动力量

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运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摆臂动作不但是配合腿步动作在跑进中起平衡作用,而且快速有力的摆臂还有利于增加两腿动作的频率和幅度。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支配肌肉活动的神经中枢有着“共济”的特性,它能调节身体各部分肌肉工作的协调性。在跑进中,上肢和下肢也有统一的神经联系。一般来说,两臂能摆多快,步频就相应就有多快。同样,摆臂的幅度也必然影响到摆腿的幅度。所以,仅有发达的下肢肌肉而没有同样发达的上肢肌肉,就会影响上肢和下肢的协调用力,影响速度的发挥。可见,把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练习作为短跑转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一环是何等的必要。笔者在这一环节上,主要是利用不同重量的哑铃,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摆臂练习,注意摆臂的动作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符合短跑专项动作的要求。

4.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根据完全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4.1最大力量训练特征和方法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在运动中发挥尽可能大的收缩力量的能力。其主要影响加速能力,短跑中的蹲踞式起跑技术,肌肉从静止状态快速蹬离起跑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用的力量就是最大力量。

4.1.1 最大力量的评定及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可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测定,亦可在完成比赛动作接近的动作中测定,既可在静态条件下测定,亦可在动态条件下测定。通常我们测定肌肉等动练习时的最大力量值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当器械以各种不同速度运动时都可以表现出最大力量。

发展最大力量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间的协调能力。研究表明,肌肉收缩时(甚至在最大用力时),参与工作肌纤维通常只有30%——60%,专门训练可较大地提高肌肉纤维同步工作的能力,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内协调和肌肉间的协调力,使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调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此方法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对周期性项目来讲,有决定意义。二是依靠肌肉体积的增大来增加力量。这种训练是促使工作肌在恢复过程中蛋白质急剧分解,使肌肉横断面积增大,并通过训练调节神经系统中肌肉内协调和肌间协调完善的条件反射联系,力量得到发展。前者力量发展快,但易消退,后者则相反。

4.2快速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快速力量强调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最大力量。因此,除了与最大力量的决定因素具有相同的要求之外,完成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快速力量大小的突出因素。而在快速力量训练中又有起动力、爆发力、反应力的训练之分。

4.2.1 发展起动力的途径和方法

起动力是指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肌肉开始后50毫秒),最快的发挥下肢肌肉力量。起动力对短跑运动强而快速有力的完成起跑动作肌在疾跑段达到最佳速度极为重要。起动力的训练方法很多,通常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地形、地物的各种短跑、起跑练习;2、沙地跑、上下坡路跑、跑阶梯等练习;3、利用各种器械、仪器的各种短跑练习;4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动作方向跑、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或其他轻器械跑等;5、利用同伴的各种阻力的加速跑、牵引跑、听信号改变起跑的准备姿势跑等。此外,发展弹跳反应力的超等长练习法如跳深和各种跳跃练习也是发展起动力的有效途手段。

4.2.2 发展爆发力的途径和方法

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爆发力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个重点。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具有快速运动形式的田径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爆发力是速度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有关,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表现,爆发力的发展取决于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爆发力的评定以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在发展强直性或反弹性爆发力为主的训练中,负荷强度应以次极限或大强度负荷级别安排为益。因为,该强度下的练习,动作速度下降并不明显,有利于在不损失动作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力量,进而提高爆发力,。评定快速力量的方法都可以来评定爆发力。通常评定爆发力多用爆发力指数为指标,爆发力指数=最大的力量/用力时间。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同时也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重复次数与符合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重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

4.2.3 发展反应力量的途径和方法

反应力量是指肌肉在离心式拉长到向心式收缩时,利用弹性能量在肌肉中的储存与释放,以及神经反射性调节所爆发出的力量。1972年原苏联的维尔霍山斯基在其《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一书中首次提出“反应力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素质。在此之后,许多学者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认同了他的看法。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练习来提高反应力量:在空地上作听信号的快速变向练习;通过视觉(看教练员手势)作快速变向练习;跑道上,作各种听、视觉信号的起动练习等等。

4.3快速力量耐力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快速力量耐力:运动员在运动中较长时间保持快速用力能力。它与短跑的终点跑保持速度的能力密切 关系。力量耐力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细分为最大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耐力。下面是几种动力性耐力训练方法:

4.3.1 持续间歇法。严格控制间歇时间,使其有一定的疲劳积累,并在尚未恢复情况下进行下一组练习。

4.3.2 强度间歇法。此法用来改善运动员抗大中刺激强度短期耐力负荷的能力,并提高其恢复能力。这就是说,运动员通过有氧无氧物质交换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强度更大的耐力训练。

4.3.3 循环训练法。此训练法将数种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安排,严格控制,使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下,以发展多部位力量耐力训练。一般采用4——5个部位练习循环4——6组,每组间歇4——6分钟。

4.3.4 等动练习法。此训练靠练习器的等动力量解决整个活动过程中肌肉最大的负荷和速率维持相对稳定的问题。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经过比较后选择使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4.3.5 极端用力法。此训练特点是使用这种方法时作中等力量的重复,直到完成或不能继续为止。

5.力量训练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5.1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因每个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结构、运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有差异,所承受的负荷量不同,因此训练要因人而异。如有的运动员绝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有的运动员相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因此不要千篇 一律,最好给每个运动员都制定个人力量训练计划,使之缺什么补什么,达到全面发展。

5.2运动量安排要合理。在一个阶段训练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提高负荷量度。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在每组重复练习中,应注意组间的休息。

5.3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5.4力量训练后要注意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之后会产生酸胀感,肌肉酸胀是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也是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在力量训练之后,通常采用慢跑或队员之间互相按摩的方法进行放松。

5.5根据竞赛制度和训练周期。在准备期、竞赛期、调整期合理安排力量训练,使之全年力量训练科学化、保证专项成绩的提高。

笔者曾在学校对短跑运动员采用以上一些方法对其进行训练,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所取的成绩与训练前比较,有较大的提高。

结束语:

篇7:浅谈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方法

【摘 要】中长跑是发展耐久力量的项目,长时间的持续的肌肉活动是这个项目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状况,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中长跑一般设800米、1500米和3000米。虽然距离较短,但它的锻炼价值非常高,尤其少年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机能发展还不够成熟,中长跑运动训练对他们的生理机能有着更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 中长跑 训练

中长距离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简称,属800米以上距离的田径运动项目,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和周期性运动。它一方面要求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小学生中长跑训练,首先要把握选材,其次在训练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而我校在近几届运动会上取得了一些优异成绩,尤其是中长跑项目上,每次都有骄人成绩。

一、注重选材,关注发展

中长跑运动员天生具有良好的心脑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结合国内外选材的经验以及中长跑项目的特点,在选材上主要关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心理因素五个方面。结合小学的实际情况,选材还是以身体形态选材为主,在选材中应仔细观察运动员小腿长度、跟腱长度、踝围三项指标。下面简单介绍选材过程中的具体内容:

1、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身高/体重×1000;下肢长/身高×1000四个方面。其中后两项为重,在符合身高、体重标准的前提下,身高/体重×1000的数值以小者为好,在符合身高的前提下,下肢长/身高×1000的数值以大者为好。即中长跑运动员的形态特征是相对体重较轻,下肢较长。

2、生理机能在小学选材阶段,重点关注肺活量、安静脉搏(晨脉)两项作为测试呼吸机能、心血系统机能的指标。前者以数值大者为好,后者以数值小者为好,同时,在生理机能方面,还应考虑身体恢复能力较好的运动员。选材时,优选那些生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运动员为好,换言之,选拔性成熟期较晚的运动员为好。

3、身体素质一般来说,包括速度、力量、弹跳、柔韧和耐力等诸多方面,但在小学阶段,我们通常以专项身体素质为选材重点,包括60米、200米或400米的速度耐力等。

4、专项技术在小学阶段,对中长跑选材不应作过分强调,但要注重动作自然、放松、协调,重心移动比较平稳,直线性好,跑的节奏较快的学生为益。

5、心理因素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奋性高且快,所以在小学的课余训练中,应选拔那些情绪稳定,有吃苦耐劳精神,头脑聪慧,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运动员。

二、科学训练,遵循原则 从世界田径的发展来看,每一次新的训练方法的推出,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运动员和好成绩。从第一届奥运会的100多年算起,沿着训练方法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所起的作用轨迹来看,历经了自然简单练习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运动员表现出个体的随意性;雏形技术整合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了如法特莱克、持续训练、间歇训练等训练方法;大运动量及模块化训练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初),则有如超负荷训练、循环训练、计算训练等方法;其后至今则进入了科学化训练(人机对话)阶段,其特点是集多领域、多学科高端科技之合成体。

当今,融入了高科技的训练方法如:高原训练、血乳酸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人机辅助对话式训练等,由于非常专业和所需设备及维护、使用昂贵,一般教练员和运动员接触不到这种层次,在此不多做讨论。现结合小学阶段的运动训练制定了简单易行的三个阶段的训练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 基础体能训练

用2—3个月的时间打基础,进行基础体能训练。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运动系统发育优先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健康水平较低,内脏功能与运动系统功能较低,较脆弱,尤其是呼吸系统功能更为低下,达不到快速跑训练所需的基本条件。所以开始阶段采用了慢速跑的方法进行训练,逐步增强学生体质与内脏器官功能,逐步提高耐力水平与适应能力。训练方法是:开始第一周,每次训练采用慢跑的方法跑1000米,跑两组,以后每个星期增加200米。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脏器功能就有很大改善,为下一阶段提高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氧训练量为(85-90)%,脉搏为22次以下/10〞的跑量。第二阶段 中等速度训练

通过第一阶段长时间的基础体能训练,学生的内脏功能、生理负荷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基本达到了中等速度训练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此时具备了中等速度训练的基础。中等速度的训练需要1个月的时间。训练方法是:开始第一周仍然每次跑1000米,但是要规定步速。教师用秒表计时,控制好每圈的速度。以后每周加200米,速度不能比原来降低,只能一样或者有所提高,一个月下来应该是1600米。在这个阶段,为了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避免训练枯燥,可以采用逐个队员领跑的训练方法:即规定单圈时间,每个队员带领跑完200米,依次交替。有氧训练量(75-80)%脉搏为25次以下/10〞的跑量。第三阶段,速度耐力训练

进行速度耐力训练,为期1个月。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长时间训练,学生的内脏功能、生理负荷、健康水平、速度素质等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这时,教师促使学生速度发生质变的时机到了,明确要求学生以快速度进行训练,提高拼搏精神与意志力。训练方法是:(以800米项目为例)每次训练,学生快速跑1个1000米,休息5—8分钟,再跑1个600米,休息,再跑1个400,休息,最后跑一个200米。每次训练教师必需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严格计时完成,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理解学生得个别能力的差异,对每个学生得每圈所完成的时间,要有所不同,每周进行800米的成绩测验,成绩要有所提高,学生在跑到大约400~500米左右时,身体上最难受、速度也很慢,出现四肢无力,呼吸困难,胸闷等“极点”反应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减小步幅,增加频率,突破“极点”,树立学生突破难关的信心。教育学生以最大意志力坚持住,并保持速度。在离终点大约150米时,要求学生发起冲刺。平时训练反复加强这方面战术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混合训练量(20-25)%脉搏为26-29次/10〞的跑量;无氧训练量(5)%脉搏为30次以上/10〞的跑量。

整个过程大约是一学期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半年,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成绩得到一定提高,然后迎来上半年的运动会。在运动会之前,特别是在比赛前一星期,可以安排三天高强度训练来刺激学生体能,最后让运动员成绩在比赛中达到顶峰。

三、身体素质与技战术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

(1)耐力:一般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跑的练习,是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的功能。一般耐力练习:通常采用3000米、4000米、5000米等距离,或用30分钟跑完一项长距离的练习,使运动员的脉率在每分钟150次至160次之间,同时注意呼吸有节奏(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专项耐力的训练是运动员在缺氧情况下的一种训练,也是提高专项成绩的一种手段。通常采用距离为300米、600米、1200米跑的练习,可用上述三个距离来检查400米、800米、1500米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要求脉搏达到每分钟180次左右。每周的训练计划根据比赛日期和运动员的身体状态灵活安排。一般每四周循环一次,节奏为一小、一中、一大、一中。小量周训练总量为25公里左右,中量周训练总量为30公里,大量周训练总量为35公里。在训练周期内安排一至二次强度训练,以200米间歇跑为主,快跑后即测脉率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等队员脉搏降到每分钟110-120次,再进行200米跑,跑8-10个。还有4—3—2—1的变速跑,即4就是400米、3就是300米、2就是200米、1就是100米,上述每个距离之间有100米的慢跑。在比赛前夕的训练,强度训练极为重要,一般以目标为准,要求达到各段的分段速度。

(2)速度:中长跑速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平时严格的速度训练来提高频率、协调性、柔韧性。通常采用短距离变速跑、原地快速高抬腿、80米加速跑、150米重复跑、4×50米接力跑、行进间快频率小步跑变快速放松跑等练习。上述练习力求多种形式,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多采用比赛形式进行,使运动员感兴趣,不觉枯燥。每周三次速度训练,总距离0.5-0.8公里。

(3)力量: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表现为力量耐久力。力量耐久力可以在大量跑的练习中获得,根据少年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小力量练习。因为小学生正在生长发育时期,如过早过多的用杠铃负重练习(并不排除杠铃),往往容易过早的被淘汰。我采用的训练方法一般是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种跳跃练习、俯撑、摆动练习等手段。在训练时要尽量使内容和形式变得生动活泼、多样化,充分利用中长跑教学、训练的多样化,穿插一些游戏,让类型多变的越野跑、组合跑、爬山、游泳等练习来代替复杂、精细的技术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进行适当的间歇。要保证教学、训练始终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既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又可避免疲劳。(4)柔韧:中长跑技术动作要求轻松、协调、有力,这就要求运动员腿部各关节灵活性好,主动肌与对抗肌张弛有序,上肢、下肢、身体躯干在跑动中协调配合。而要达到这样良好的技术水平,就必须坚持在基础训练阶段进行系统的柔韧性练习。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两人一组压肩、拉肩,站立侧摆腿,抱膝下压,正压腿,侧压腿,坐垫压胯,扶墙转髋等。

2、技术训练

注重中长跑技术动作的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目标要从小到大,训练的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渐进,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会成功。在学习中长跑时,最初先分解技术动作:首先学习原地摆臂,结合呼吸节奏: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协调地配合;再结合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等转入快速跑;然后再练习弯道跑。在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讲解中长跑技术和知识,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模仿相结合进行,特别强调动作结构合理的重要性。其次结合图片对技术动作的分解示范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国际重大比赛的视频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这样效果更加明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运动员在大脑中对中长跑技术结构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过程后。根据运动员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应用,应密切注意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的动作结构,当出现错误动作时,应及时给予提醒纠正,直至形成正确动作定形。

3、战术指导

教练员不仅是训练者,而且是运动员战术的制定者,要安排好训练计划的不同部分的训练时间及比赛时间。在比赛中让运动员提前知道你希望他们在全程各段中要保持的步频,做到双方心中有数。通常步频受比赛所支配,但是,没有理由不做好思想准备以努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如果在平时练习中他们已通过不同的检测达到期待的水平,那么,在实际比赛中遇到了新情况他们才不会害怕。

四、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心理发展

培养优秀的中长跑人才,除了抓好日常的训练外,还要兼顾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训练,一个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他的技术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在高水平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如有的运动员在平时的快速跑练习中,跑前没有什么反应,而且测试的成绩相当突出,但一参加运动会时,不是尿频,就是面色苍白心跳加速,更严重的出现抽筋、拉伤,在比赛中发挥失常,所以平时对学生的心理训练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形成临危不惧,沉着稳定的良好心理。在训练中弘扬马家军的顽强事迹,与把自己培养成为跨世纪的人才结合起来,树立为校争光的观念。对学生讲解我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王军霞、曲云霞的成长经历,她们就是从小刻苦训练,才能战胜困难,达到为国争光的目的,达到完成训练任务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在各种不利条件下进行比赛,也可以让他们与高水平的或是年龄较大的对手进行比赛,以此来贯彻他们心理素质状况,尤其在比赛实力成绩不理想时,要看他们能否鼓励自己克服困难争取更好的成绩。比赛大败后,更要看他们能否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鞭策自己以更大干劲和更高的要求来进行训练。这时候对运动员来说,如果他们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这就预示着他们将来定会获得成功。总之,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便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个性尽情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按时按质完成,达到完成训练的目的,成绩提高明显了,比赛时自然就会取得好的名次。

【参考文献】

篇8:浅谈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训练的重点放在身体素质的训练上,虽然也有一些手段是发展心理训练的,但毕竟并未列入正规的训练中去。随着现代化科学体育技术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心理训练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现代运动竞赛表明,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而且还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在体育科研不断发展,竞技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从技术和体力方面挖掘人的运动潜力是越来越困难了,而且国内外一些专家越来越重视体力、技术和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认为是当前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之一。有人把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所占的比例估计为30%,技术体力方面估计为70%。国内外的一些重要比赛也清楚的表明,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探讨和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水平,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意义。

1 分析与讨论

(1)散打运动员比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赛前心理状态是指比赛前每个运动员对竞赛认识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他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又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有利于比赛中运动员正常或是超常发挥出竞技水平,有学者称之“赛前准备状态”。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源于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头脑清晰冷静,充满信心,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比赛,没有思想包袱,以发挥自己最好水平争取胜利为目的,具有稳定、增效、导向的积极作用。这通常与运动员的经验积累、心理素质的提高、教练员的正确指导脱离不开的。

在散打比赛日趋激烈,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往往对比赛胜负起决定性作用。情绪稳定是技术发挥的重要保证。情绪是由人体外部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内心感受,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情绪变化,会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情绪不仅影响人的肌肉活动,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意志行动。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表现为情绪过早的兴奋、心跳过速、呼吸过快、动作乱、头脑发热、听不进去教练的指导、记忆力减退等等。在这种状态下比赛,容易出现失常的现象。

第二,比赛前的淡薄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四肢无力、反映迟钝、动作缓慢、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以至不想参加比赛等,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比赛成绩必然下降。这种状态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意志加强有关。从产生的原因来看,它往往与运动员对比赛不利条件想得过多,而又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因而缺乏信心和斗志有关,另外,也与比赛前训练过度,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赛前盲目的乐观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主要对即将来临的比赛复杂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己和本队的力量,相信自己能轻易获胜,在这种轻敌思想支配下,不认真研究比赛的对策,对面临的困难毫不在意,盲目乐观。在心理过程反面主要表现为知觉思维迟钝,注意强度下降,比赛不积极认真准备。因此比赛前盲目乐观状态对运动员精神动员和潜力的发挥,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四,战斗准备状态。这是运动员比赛前应该处于的最佳竞技状态。处于战斗准备的运动员对面临的比赛任务有清楚的理解,对自己的技术,力量充满信心,有全力以赴在比赛中取得获胜的期望,他们和知觉敏锐、精力充沛全身放松、心理镇定、无焦虑情绪,能得到充分动员,并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做到精神与身体的协调统一。

以上四种赛前运动员情绪状态,前三种是属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对比赛的成败具有消极影响。唯有处于第四种状态的运动员会出现良好的竞技状态,因为他们具有适宜兴奋水平并形成良好的赛前准备,具备了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基础。为了克服不足状态,使运动员充分发挥所有的潜在能力,要求运动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论在什么条件下行动都不受他人的影响。第二,在比赛中时刻注意发挥正确的技术动作,以高度的准确性来完成动作,尽量减少失误。第三,较快评估竞赛情况,有的放矢制定相应对策,并立即执行。第四,比赛中能自我调节心理的紧张状态。为此,平时在训练中教练员应有意识的制不利的条件,以训练队员的心理素质,即使优秀的运动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那么,如何进行赛前心理训练呢?

(2)赛前的心理训练与准备。根据以上四种不同的竞技状态,运动员为了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仅要进行身体技术战术的准备,而且要进行各种心理准备。赛前心理准备的任务,在于形成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以便在即将到来的极度紧张的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第一,明确比赛任务,端正比赛动机。因为比赛任务是否明确,决定着运动员具体的奋斗目标,运动员对参加竞赛任务的深远意义越明确,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由此会动员一切力量投身到比赛和训练中去。反之,对比赛任务不明确,缺乏应用的责任感,信心不足,斗志不强,情绪紧张,比赛起来就心神不定,手足无措,技战术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明确比赛任务,首先要做到“知彼知已”。

第二,形成最佳情绪状态。赛前运动员的情绪变化是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人的情绪既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又与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植物神经有密切关系。消极情绪可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躯体运动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运动员的情绪包括运动性兴奋,对抗的振奋荣誉感、自豪感、义务感与责任感等。消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心情紧张,动作拘束反应迟钝,注意范围窄小,知觉和思维过程缓慢。运动员情绪的起伏与技战术的正常发挥有密切关系,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能正常和超常发挥。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运动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就难以充分发挥并常常由此而导致失败。此外,在赛前准备中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如有意识地改变影响运动员情绪体验的条件,通过模拟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第三,树立必胜的信心。信心是运动员潜力得以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因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在激烈紧张的竞赛条件下,动员自怀的身心力量,勇敢而顽强的进行战斗。运动员在比赛中无信心的原因很多,例如身体或技战术水平欠佳、缺乏比赛经验也可能由于过去失利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还可能是过高估计了对手,对教练员产生不信任和怀疑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运动员临场缺乏信心的原因。此外,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技战术动作是运动员比赛信心的物质基础。自信心是通过无数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平时扎扎实实的训练,不断的提高训练的成功率,运动员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参加比赛战胜对手是激发运动员自信心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比赛前的训练中,尽可能增强获胜的场次,这也是增强自信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四,激励战斗意志。运动员的战斗意志是有时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心理素质,运动竞赛经常是在双方实力相当或是实力接近的情况下进行并取得胜利的,因此充分发挥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就显得特别重要。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是比技术和战术,而且也是对意志力的严峻考验。运动员的意志越强就越能经得住困难的考验,在战胜困难中使自己的战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意志薄弱的运动员,往往在困难的条件下,在强手面前信心不足,畏缩不前,紧张失常,使战术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激励运动员的战斗意志,还要重视发挥运动员的能力作用,经常把竞赛计划方案交给运动员进行讨论,这不仅是集中了运动员智慧的好方法,而且还是将计划变成运动员自觉行动的有效措施,在比赛中,教练员要敢于放手大胆地让运动员去独立作战。对他们的缺点、错误或不足之处要给以正面诱导,帮助改正。同时,要教育运动员学会在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不论对手强和弱,都要敢去战胜他,只有敢战胜对手,才能建立必胜的信心,激励战斗意志,夺取胜利。在战术上、在重视困难上,不能麻痹轻敌,要充分估计困难,认真做好一切准备,要具体分析双方有利和不利条件,做到“知彼知已”才能“百战不殆”。

第五,提高适应能力,消除干扰因素。运动员在赛前由于对比赛环境陌生而表现出内心不安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因此,针对运动员因不适应引起的紧张情绪而进行的预防训练是使他们提高适应能力和消除注意力分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果运动员到陌生比赛场地参加比赛,首先应组织运动员熟悉比赛场地。如果运动员在周围环境中发现了一些不利因素,要尽可能改变这些因素的干扰和刺激,在开赛前运动员应重新检查比赛条件、运动员身心情况以及对手情况,如上述情况发生了变化,对所制定的比赛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运动员赛前习惯活动不应被其他事打断。

第六,超越自我的训练。其实质就是坚持平时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原则,在每次训练过程中,即使在受伤的情况下也不能放弃训练。从心理上培养运动员正确对待训练的态度,使其认识到训练与比赛的密切关系,培养其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只要运动员克服和战胜心理上的困难。在训练和比赛时,运动员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坏情绪,教练员可以用语言诱导,用转移其注意力等方法以克服坏情绪的影响,要求运动员在身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时,坚持训练,坚持比赛,培养其不怕困难的良好习惯。

第七,自我调节的训练。要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不仅需要教练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运动员本身必须掌握并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通过体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可以使运动员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使运动成绩、比赛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

(2)应特别重视赛前心理训练,利用放松训练法、音乐法、冥想法等把运动员心理调到最佳准备状态,充分应对比赛。

(3)心理调节法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提高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自觉性。

2.2 建议

(1)要健全赛前心理训练的体制,注意系统性,坚持长期训练。

(2)要注意培养运动员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分析解决技术问题。

(3)要给运动员创造良好的心理训练环境,以激发运动员比赛获胜的自信心和方法,沉着应付各种赛场变化。

摘要:随着武术散打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赛前心理训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散打运动是人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就是在攻击和防守的训练过程中来锻炼运动员的身体和意志。实践证明,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相互接近,相互间争夺的更加激烈,被称为第二技术的心理训练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和参赛的胜负,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摆在教练工作中的重要的任务。因此,教练员应提高重视,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编写组.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中国散手编写组.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5]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6]体育运动心理学编写组.体育运动心理学[M].广州:广州体院学报出版社,2011.

上一篇:争做知识型青年员工倡议书下一篇:班级及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