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课文教学反思

2024-06-21

《燕子》课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篇1:《燕子》课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时的插入课件,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二、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彰显师生的风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课堂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春天的美好,借助具体语句来想像燕子的优美姿态,并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从而达到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有待于改进的方面:

一、链接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积累。教学中,出示了燕子的相关资料和与燕子相关的文学作品,也让学生汇报了自己对燕子的了解,与生活实际巧妙的建立联系。但课后感到在教学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会将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的凝练,精准,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个更高的目标。

篇2:《燕子》课文教学反思

作家笔下的燕子 同样写动物,作家就是作家,总会有独到的眼光。课文一开始——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形象。仔细品品,这段文字不仅语言精练,而且,抓住了燕子的特点,描写得特别传神。教学中,我让孩子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抓住一种动物,仿照文中的叙述方式,来说一说它的外形热点。旨在习得语言、习得方法。第二小节,为什么要写呢?明明是写小燕子,可是却偏偏要写烂漫无比的春光。

细细品味,把小燕子置身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中,才更显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呀!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写景。这一小节中,还有不少字眼,值得细读慢品。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就展现在了眼前。第三、四自然段,燕子的活动和休息,一动一静,燕子的活动,两种姿态,“斜着身子在天空中了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飞行之快。还有一种“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多么轻巧。教学中,让孩子们静思默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描绘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读读品品中,燕子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活泼机灵起来。

篇3:《燕子》课文教学反思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 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敢。

(师出示第一组词语, 生认读。)

生:舒适, 启程, 疲劳, 覆盖。

生:料峭, 救护,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学生读得不准确)

师:跟老师读最后两个词。 (领读“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出示第二组词语, 生认读。)

生:欧洲, 瑞士, 特殊。

生: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其中“洲”“瑞”“殊”“骤”“涉”这五个生字放置在田字格中呈现。)

师: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善于观察, 很好。

师: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它们都左窄右宽。

师:非常好!你很会思考。

师:我们先来看看笔画最多的“骤”字。“骤”字笔画很多, 书写时注意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这样整个字才会显得匀称、美观。举起手来跟老师写。

(师强调笔画名称并范写, 生书空。)

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 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 书写时要注意, 其中一个捺一般要变成点。大家看, 右上的“”, 原本最后一笔是捺, 在这里就变成了点。比如我们学过的“送、这、迟、欢、食”等字都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涉”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涉”字的演变过程) 大家看 , ( 指着甲骨 文的“涉”) , 中间是“水”字, 两边像是———

生:脚印。

师:想想看, “涉”表达什么意思?

生:走路。

生:在水里走。

师:对, 就是趟着水走。这个“涉”字笔画虽然不多, 但是很容易写错, 仔细观察观察,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课件出示“涉”的书写笔顺)

生:右下不要多写一点。

生:下面写成“少”就错了。

师:举起手, 跟老师写。

(师范写, 强调笔画名称, 最后一笔“撇”由重到轻来写。)

师:拿出手边的练习纸, 我们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 生写, 教师巡视, 强调书写姿势, 纠正个别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师巡视时评议:淤这位同学的腰挺得直直的, 书写姿势非常正确。于这个小姑娘很细心, 观察仔细, 掌握了左窄右宽的字的写法, 书写非常漂亮!)

【反思】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各年级的教学都应该注重识字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呢?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并且逐渐养成习惯。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往往却疏忽了对预习的检查, 仍然让识字教学从课堂起步, 不仅耗时费力, 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 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 久而久之, 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就会逐渐减弱。这里, 我安排了检查预习, 并且用“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来激发学生, 极具好胜心的孩子必然会迫不及待地迎接挑战, 展示预习成果。

这节课上我将生字进行了巧妙分类, 以词语的方式呈现。第一组包括了要认的生字, 重在读准音;第二组涵盖了本课要求写的左右结构的生字, 不仅要读准字音, 还要进一步书写。书写生字并不是一味地给予, 我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洲、瑞、殊、涉、骤”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并且左窄右宽。源于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 相信他们的印象是深刻的。

教是为了不教, 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规律性的东西。对于5个左窄右宽的字, 我重点指导了笔画最多的“骤”字和最容易写错的“涉”字。让学生触类旁通, 提高写字的能力。“骤”字的教学重在教给学生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方法以及“雁不双飞”的书写规律。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雁不双飞”的书写规律, 我及时呈现一二年级学过的类似的字“送、这、迟、欢、食”等字, 加以巩固。教学“涉”字时首先展示了这个字的字体演变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所蕴涵的民族文化, 感受到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不同字体的形态美,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识字写字的浓厚兴趣。根据字形猜字义, 将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也让学生感知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

篇4:《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解决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是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各别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合作,特别是对于个别学困生,不会讨论,不想讨论,所以造成合作的不那么愉快。虽经过不断启发、鼓励,学生们都参与到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浪费了不少时间。

二、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

从三年级和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生字词的把握仍是一个重点。在上课前,已经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作业,但个别学生预习不充分,所以在生词学习上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以后会将生词在第一堂课做重点练习,在第二节课只做简短的温习,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增加詞汇的作用,时间安排也更合理。

三、没抓住学生的亮点

“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存在着确定性,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及时抓住这意外的精彩,捕捉这节外生枝的亮点,并由此拓展开去,打开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纵深处体会,加深情感体验。意外总会带来精彩,师生间这样的对话交流,这样的情感碰撞,远远超出课前备课的预设,远远超出教学的预定目标。但我却忽略了这样的亮点,对于学生的精彩的意外之言,总是没有把握住。

但我认为本节课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觉得还是有些许亮点,也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二得: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尤其是阅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因此,作为《燕子专列》这样的阅读短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的自读自悟,注意加强朗读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我见解的能力,整节课围绕“爱”之主题构建课堂,理解层层推进,情感步步升华。

2在朗读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教学。先由我指明A生读第一自然段,A生读完后由他挑选B生继续朗读,但在朗读前要先评价A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在这样的活动中,虽然只是寥寥的几句评语,但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也学会了如何客观的评价别人。然后在小组合作读课文,同时在每次学习自然段的内容时也会对该自然段进行齐读训练,在这样的不断变换的训练中,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加熟悉。

篇5:课文《燕子》教学片断赏析

教学片段一:

师:好,现在请大家细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小组学习,完成下面任务:(出示)你觉得作者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注意每个人选择不同的景物进行交流,尽量不要重复。

生自主学习。

生:我觉得“赶集”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因为它写出了春天里花、草、叶争着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补充,我也觉得这个词写得好,“赶集”是指人们一起上市场的样子,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花儿正在比谁长得美,一棵棵小草争着向上长的镜头。

师:说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词语用得好的原因,还说到了修辞,你们组的学习效率真高。

生:这一句中的“聚拢”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这些植物生机勃勃的样子。

师:你也有一双慧眼同,读得很仔细。而且运用得也很及时。

生:“吹拂”这个词用得好。因为这个词写出了春天的风很轻、很柔,吹在脸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风那样刮在脸上很疼。

生:我认为“洒落”这个词也写出了春风轻、柔的特点。

师:春雨细细的洒落下来,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让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落在脸上痒痒的。

师:你认真阅读了《春》这篇文章,所以才会有这么美的想象。想象阅读要注意积累,还要学会运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用的。

生:“柔”这个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小河边,柳会刚刚长出了嫩嫩的芽儿,她们对着小河在照镜子 ,一阵风吹来,柳枝摆动着长长的枝条儿,仿佛在梳洗自己的辫子。

师:多么丰富的想象!是不是该送给她掌声?在体会词语的时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这种体会说得更生动形象。其实,在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字也写出了柳枝刚发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开”。

生:“鹅黄色”也是的,一般刚长出的新叶子都是这种颜色的。这几天我注意观察了,河旁的柳枝现在就是这种颜色的。

[设计意图:在备课的时候,我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经验。本来我只想把这些词圈画出来,然后让他们讨论一下的,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个环节如果这样处理很不好,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被动,与其这样教学,还不如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再来反馈学习情况更好。

通过课堂实施,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我预设得更好,学生的思维的确不能小看。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对于作者如何写好景物,通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来了解在语文中,用好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反思:这一教学片段自我感觉很好,学生能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学生的发言不再是简单的“我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而是关注了好在哪儿,能够从修辞、作用等方面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正是我预期的效果。在这段教学中,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学生说“各色鲜艳”“烂漫无比”这两个词感受到了春天的颜色很多,花儿开得很美。再比如“赶”字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如果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有效性就会落到实处。

教学片段二:

师:读读第3、4自然段,小组内讨论,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出示小组学习的内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飞行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师出示三幅画面:现在,请你任选一幅画面来说说。

生讨论、交流。

(第一幅画面是燕子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柳树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横掠过湖面时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这三幅画面真实地描写出了燕子给春光增添无穷乐趣的景象。出示这三幅画面旨在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现出了燕子飞行速度快,飞行姿态优美的情景。“斜”、“掠”、“横掠过”、“唧”等词主要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飞行的姿态也很优美,其实直接读语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借助画面的话,更加直观、形象。下面两幅画面对于理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也是很有帮助的。第三幅画面中“几痕”、“五线谱”等细节也是很有帮助的。]

生:我喜欢第一幅画面中的小燕子。这幅画面中小燕子飞行的样子很优美。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斜着身子掠过”,让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态很优美,而且飞行时也很快。

师:哪个字更能体现燕子飞行速度的快?

生:“掠过”,

师:掠过怎样理解?

生:轻轻地擦过。

师:小燕子飞行时轻轻地擦过水面,那速度真是快。还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飞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这句中的“唧”我感觉燕子飞得很快。

师:“唧” 不过是燕子飞行时的叫声,这叫声怎么能感觉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声,就飞过了一条河,让我们,再快也不能飞得那样快啊。

(生笑)

师:是啊,燕子才叫了一声,就由河这边飞到河那边了,这速度是够快的。那么“横掠过”湖面又说明了什么?

生:第一是说明它飞得快,还有写出了它飞行时很美丽。

师:像蜻蜓、燕子等低飞还能说明什么?

生:我知道蜻蜓低飞是在捕捉虫子。

师: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样,从水面掠过时,就是为了捕捉离水面比较近的飞虫。

生点了点头。

师:注意这个字了吗?“晕”,能不能改成“圆圈”?读读比比。

生自由读,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没人举手。

师:好的,给晕组个词吧。日晕、月晕。谁知道日晕和月晕是什么样子的?(师简单介绍日晕和月晕)

生:哦,我知道了。这小圆晕像月晕和日晕一样美丽,而圆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

反思:在描写作文时,常常喜欢和孩子们说“细节”这个词,然而什么叫“细节描写”,许多孩子只是模棱两可地明白,每次真正习作时,又不知道什么叫“细节”了。事实上,在我们每一篇课文中都有细节描写。像第3小节中“唧”“掠”“落”“痕”等词就是一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正是能体现燕子的飞行特点和停息特点的。如果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些词进行教学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我知道凭借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无法达到我预设中的情况,但是在课堂上,我还是找到了精彩的发言。

“痕”字的教学也是有难度的,在学生赏读这一句后,我问了一句:能不能把这个字改成“根”?孩子们争着说不能,因为几根电线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迹”,痕迹是看不太清楚的,电线那么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电线上的,当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用词造句如此精妙传神,是值得教师反复咀嚼,学生反复品味的。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未到这样的境,帮需要教师正确地引领。

篇6:课文《燕子》的教学设计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篇7:课文《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观察插图,引入新课

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不仅要了解燕子的特点,更要深入到本单元的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观察插图: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

提示:1、观察插图要按一定顺序。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

2、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你看到的小燕子吗?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二、研读语言,理解内容

1、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美丽的春景图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发言,可以直接读课文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

3、你觉得课文中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小燕子?

板书:

( )的小燕子

(学生发言: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 有趣的……)

4、默读课文:

⑴ 思考:

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看出这是一只(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有趣的……)小燕子?用“____”画出来。

⑵ 想一想:

怎样朗读才能使人感到小燕子是这样的(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 有趣的……)?

5、同桌交流。

6、练习朗读:

⑴ 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后,老师可以这样指导:

听教师读,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并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不同之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学生发言:去掉了描写的词语。

初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点拨:添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不一样呢?请你对比着读一读。

学生读书后发言:“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教师引导1:这些词语放在在句子中怎样朗读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练习。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

教师引导2:解决同学质疑中的问题。为什么说“凑”成了活泼机灵小燕子?

(品味“凑”)

① 选讲:

凑:A、聚合:~钱。~数。~合。拼~。紧~。

B、接近:~近。往前~。

C、碰,赶,趁:~巧(碰巧)。

课文中的“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

② 这句话中指什么聚合在一起呢?

③ 为什么用“凑”?

学生发言: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

深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指导朗读: 一个“凑”字,就使这句话对小燕子的描写显得非常形象生动,朗读时应怎样读呢?

⑵ 第二自然段:

① 过渡: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这些景物画下来。

② 归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 风 柳 草 叶 花)

③ 自由读书,边读边想像课文语言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④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看插图便展开想像。

⑤ 师生问读: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

⑥ 追问: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出示后齐读比喻句。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教师:想想赶集与春天的草、芽、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显得很热闹。

教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赶集的人是一起到集市的吗?

学生:赶集的人有先有后,春天的草也不是同时长出来的,花也不是一起开的。

教师: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

教师:假如你们就是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都“赶来做什么”?

学生: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教师: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真是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啊!

⑦ 引导:

课文中有一个小泡泡:我能想像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初春,你会看到怎样地景色?哪些景物是报春的使者?

再看看插图,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使听众眼前浮现出光彩夺目的春天?

⑧ 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⑶ 第三自然段

①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课文中具体写了燕子飞行的几种姿势?

用“____”画出描写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② 引导:

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学生:燕子斜者身子从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师板书:斜、掠过、唧)

教师讲解: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③ 引导:

大家再读一读第三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⑷ 第四自然段

① 过渡:

可爱的燕子飞累了,落在电线上休息,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语句: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② 朗读,追问:

“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像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引导: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像力!

走近看,这些小燕子什么样?

(回读第一自然段)

离远看,这些小燕子什么样?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曲谱上那一个一个音符。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③ 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想像画面

1、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2、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课文。

(选择段落读)

篇8:《燕子》课文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我也随着作者的思路来谈一谈。第一个问题是“教课文和教语文的区别在哪里”。课文是凭借, 是我们教授语文课程的凭借, 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 从而真正地学习可以受益终生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也就是学生可以学到听说读写的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 有时可能更多关注课文内容背后的人文性, 却忽视了课程的工具性, 包括现在有时候处理课文也经常会“教课文, 而不是教语文”。如本学期教授六年级上册略读课文《藏戏》, 我在教学时把教学目标重点设定为“了解藏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读了这篇文章后, 我开始反思和顿悟, 我设置《藏戏》的教学目标时存在偏差:不应该仅仅关注藏戏这一艺术形式, 更应该关注它的言语表达和运用, 所以应该把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学习介绍戏剧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它的写法”, 让学生学习后不只是了解了藏戏, 更多的是知道如何向别人介绍一种戏剧, 如何落实到笔头。正如这一单元的主题“民风民俗”, 不仅要了解更要会介绍, 会写一个传统节日、一种戏剧、一处特色民居。文中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觉得很好, 香港老师教授《毕加索与和平鸽》一课, 整节课围绕一个语言训练点进行教学设计, 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来梳理课文内容和词语, 更多的时间是有条理地让学生学习如何画人物动作的流程图, 围绕“掌握方法———指导运用”的课程设计理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让学生通过一节课掌握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形象。乍听这节课, 也许会认为这是一节脱离文本的课, 但却恰恰是教授语文课程的最好范例———真正地把课文当例子, 让学生学习了语文方法和技能!语文课上更需要把教师“拉”出来, 把学生“放”进去, 把时间用在语文实践上, 更需要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其中, 敢于大胆放手!

第二个问题是“教课文转向教语文主要与语文课程设计有关”。语文教学有时候会走向“教课文”的误区, 归根结底是对教学设计的偏差。现行的语文教学流程更多的是偏重于对课文解读的过程, 正如吴教授说的那样:“语文课堂上大量时间被利用来讨论教师对文本的感悟, 而不是学生自己的感悟。我们的课堂缺少目标明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 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这些都指明了教语文的大方向。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大胆放手, 在“牵”的同时, 更要注重“放”。教语文要善于按照“掌握方法———指导运用”的步骤来设计教学, 要敢于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表达、实践。文中提到烟台搞双轨教育实验, 每个星期语文老师把两节语文课贡献出来, 让学生去图书馆看书, 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得到提高。从上学期开始, 我校每个班在每周都会抽出一节语文课组织孩子到图书馆读书, 这非常棒。就我们班而言, 从四年级到现在, 每个语文午读我都会将其作为孩子的读书时间, 甚至有时候多出的语文课也是用作读书课。我很珍惜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氛围, 这种氛围会影响孩子读书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活动形式, 但我有时会和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 分享学生的读书心得。渐渐地会发现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真的有所提升。我认为语文除了教会方法、技能, 还要有所感悟;感悟提升了, 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感悟从哪里来?感悟就从不断地读书中来。

此时, 教师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在刚刚进行的班级“小故事, 大智慧”的读书活动中, 我无意间和孩子们分享了《读者》这本杂志, 从多角度进行了评价, 并分享了其中比较有深度和趣味的故事。没想到第二天午读时间很多学生都自发买了《读者》并且在全班传开阅读, 这让我倍感欣喜。孩子自发购买杂志阅读, 这一主动行为的背后一定会带给他们真正的阅读乐趣, 因为不是“我被要求读”, 而是“我要去读”!由此想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 小学就辍学的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文学造诣, 归功于会源源不断讲故事的启蒙老师, 归功于成长在大文人蒲松龄家乡父老乡亲们口耳相传的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民间故事。因此, 老师的引领很重要, 放手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也同样重要。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文中谈了很多让我们受用的方法,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 合理开发课程内容。不要贪多, 每一篇课文结合单元主题和要求, 确定一个训练点, 从而不断深入, 不单单要教过, 而且要教会、练透!这里的“练透”应该是针对一个重点教学目标,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去实践一个语言训练点。总之, 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我们要以运用语言为目标去设计教学流程,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该包含尝试运用课文语言的教学环节, 这样就不会走偏。

篇9:中学课文反思性教学的条件

以教学的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给师生的对话与交往提供了平台

课文教学是平等的对话和交往,不管是教师主体论还是学生主体论,都不能避免这样的尴尬:无论是教师主体论还是学生主体论,教师和学生结成主客体关系,都不能达到平等;教师主体论忽视了学生的学,唯有当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学生才能掌握教学的内容。学生主体论忽视教师的教,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自我活动便不能活跃、有效地展开。

课文的反思性教学坚持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主体间性行为。在教学中,以平等对话来达到教学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因为不平等的对话,就意味着一种主体性对另一种主体性的压抑,最终这两种主体性都丧失了合理性。”而这种对话遵守一定的规则,即对称条件和互惠条件。课文的反思性教学的主体间性,就是坚持在课文的对话教学中教学主体间交往的机遇均等、平均分配。这种对话和交往解释了课文教学的内涵,充分发挥了课文教学的作用。

合理的教学目标,加速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文的反思性教学目的包括“学会教课文”与“学会阅读”两个方面,这两个目标合理性的实现总是包含在具体的课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将课文教学目标具体化时,要经常反思两方面的契合程度,尤其是做的方法的矛盾性和一致性;在课文教学目标信息调动或引起活动时,教师与学生都关注课文教学目的的外化是否顺利,设置的目标是否完成。并反思课文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在课文教学目标的信息控制与调节教学活动时,师生都保持有目的的作为,坚持目标允许的行为,修正目标不允许的行为,若发现课文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则及时修正,并使它得到实现。在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时,师生获得了共同的发展。教与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发展。

主体间性与兩个学会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带动课文反思性教学系统其它因素的合理性发展。例如教学内容、形式、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发展。理论上,“应用理论与科学理论的适当降温,基础理论与人文理论的合理升温”。实践上,提升课文的人文性,不仅使学生爱学善学课文,而且使学生懂得做人;构建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的格局,使它们互补;加强课文教学策略的运用,突出反思在教学方法上的地位,从而提高课文教学的价值。

篇10:课文《燕子》教材分析

【解词造句】

[俊俏]

俏:样子好看。俊俏就是好看的意思。例:她长得很俊俏。

[蒙蒙]

形容雨点很细小。例:天空中飘着蒙蒙的细雨。[吹拂]

拂:掸。吹拂指微风轻轻地吹。

[舒展]

课文中指柳叶自由自在地生长。

[柔柳]

柔软的柳树枝条。

[眉眼]

眉毛和眼睛。文中的“眉眼”用来比喻黄绿的柳叶像柳树的眉眼似的。例:小姑娘身材苗条,眉眼清秀。

[赶集]

到集市上买卖货物。文中指春天到了,花草都长了起来。

[伶俐]

聪明灵活。例:小猴子伶俐可爱,不断地向游人做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趣]

原指生活的趣味。本文指生气勃勃的趣味。例:这座小镇尽管很古老,但它充满了生趣。

[掠过]

又轻又快地擦过。

[光彩夺目]

夺目:鲜艳耀眼。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例:盘子里放着许多光彩夺目的雨花石。

[偶尔]

有时候。

[波光粼粼]

粼粼:形容水很明净。波光粼粼:形容湖水的微波由于明净而闪着光。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漂浮着几只小船。

[曲谱]

文中指五线谱。

[几痕]

痕:痕迹。课文里几痕是说几根电线看去很细,好像是几条细细的痕迹。

[百花争艳]

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百花争艳:形容各种花竞相开放,争着比美。例:在花红柳绿、百花争艳的春天,我又一次回到我美丽可爱的故乡。

【近义词】

俊俏(俊秀、俏丽)偶尔(偶然)

伶俐(灵敏、灵活)曲谱(乐谱)

【反义词】

俊俏(丑陋)偶尔(经常)伶俐(笨拙)

【词义辨析】

[漂亮俊俏]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漂亮”着重指外表好看,可形容具体事物,形容人(多指年轻人)时不限男女。“俊俏”只指人的相貌好看,多用于女子。此外,“漂亮”可重叠成“漂漂亮亮”,“俊俏”则不能。

[色彩光彩]

这两个词都含有“颜色”的意思,都可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主要区别是:

“色彩”指“颜色或颜料”(如文中“色彩鲜艳”指颜色),还可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如“感情色彩”等)。“光彩”指“颜色和光泽”,常与“照人、夺目、耀眼”等搭配;还可表示“光荣”的意思(如“不光彩的事”)。

[偶尔偶然]

这两个词都可表示“不经常”、“碰巧”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偶尔”指某一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少,或某种状况、现象是少见的,着重在动作、现象产生的次数少,不经常。“偶然”指从事理上讲,不一定会发生的行为发生了,或指这种行为虽有可能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则不确定,着重在行为的产生不是必然的。“偶然”可以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充当定语时常与“现象”、“原因”、“因素”、“事件”、“事情”、“情况”等名词搭配。“偶然”可以构成“偶然性”,“偶尔”不能。

【难句讲解】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微风”、“吹拂”是说春风轻轻地、缓缓地吹着,写出了春风的轻柔。“千万条”写出了柔柳的枝条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写出了柔柳枝条的多。“舒展”、“柔”写出了柔柳的姿态。“黄绿”写出了柔柳枝条的色彩和鲜嫩。“眉眼”是把柔柳比作人也有眉有眼,好像人刚刚睡醒,才舒展开眉眼。

【佳句赏析】

1.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这句话以拟人化的手法,说“草”、“叶”、“花”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构成了一幅繁花似锦、万木争荣、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给春天增添了活力。

2.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乐谱啊!

这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由“几痕细线”联想到音乐中的五线谱,把“几个黑点”想象成音符。只要燕子欢飞起来,就会奏出美妙的“乐曲”,从而使燕子落线停歇的情境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比喻。这一比喻使我们联想到春天正是一部巨大的充满生气的乐章,燕子给春天大合唱谱写了动人的旋律,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图画和课文都是以燕子从南方飞来为主要内容,表现它们怎样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怎样在电线上停歇,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趣。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节):从燕子外形特点描写,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第二段(第2节):写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第三段(第3节):写燕子飞行时轻快和灵活的情景。

第四段(第4节):写燕子停歇时轻盈、灵巧的样子。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绘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反映了作者欢乐愉快的心情。

【写作特点】

一、本文描写具体生动,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作了细致的描述,给读者以生动、形象的感觉。

二、文章语言优美,层次分明,表现了作者遣词造句、安排篇章结构的功力。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识扩展

篇11:课文「燕子」的词语

多音字组词:

蒙:mēng(蒙人、瞎蒙) 似:sì(相似、似乎、好似)

méng(启蒙、蒙蔽) shì(似的)

měng(内蒙)

为:wéi(为难) 空:kōng(天空)

wèi(为什么) kòng(空闲)

转:zhuàn(转动) 圈:quān(转圈)

zhuǎn (转变) juàn(羊圈)

落:là(落下)

luò(落泪)

【近义词】

偶尔──偶然 增添──增加 掠过──擦过 轻快──轻捷

掠过──拂过 聚拢──聚集 活泼──活跃 鲜艳──艳丽

俊俏──俊秀、俏丽、秀丽

【反义词】

俊俏──丑陋 偶尔──经常 机灵──呆板、笨拙

聚拢──分散 乌黑──洁白 轻快──笨重

篇12:课文《燕子》原文

zhèng zhèn duó

郑振铎

yī shēn wū hēi guāng liàng de yǔ máo ,yī duì jun4 qiào qīng kuài de chì bǎng ,jiā shàng yī shuāng jiǎn dāo sì de wěi bā ,còu chéng le nà yàng huó pō kě ài de xiǎo yàn zǐ 。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yáng chūn sān yuè ,cái xià guò jǐ zhèn méng méng de xì yǔ 。wēi fēng chuī fú zhe qiān wàn tiáo cái zhǎn kāi huáng lǜ méi yǎn de róu liǔ 。qīng de cǎo lǜ de yè ,gè zhǒng sè cǎi xiān yàn de huā ,dōu xiàng gǎn jí sì de jù lǒng lái ,xíng chéng le guāng cǎi duó mù de chūn tiān 。xiǎo yàn zǐ yě cóng nán fāng gǎn lái le ,wéi chūn guāng zēng tiān le xǔ duō shēng qù 。

阳春三月,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zài wēi fēng zhōng ,zài yáng guāng zhōng ,yàn zǐ xié zhe shēn zǐ cóng tiān kōng zhōng luě guò ,qīng de yī shēng ,yǐ yóu zhè biān de dào tián shàng ,fēi dào le nà biān de gāo liǔ zhī xià 。yǒu de héng luě guò bō guāng lín lín de hú miàn ,qián wěi huò yì jiān ǒu ěr zhān le yī xià shuǐ miàn ,nà xiǎo yuán yūn jiù yī quān yī quān de dàng yàng kāi qù 。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从天空中掠过,卿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有的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前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

jǐ duì yàn zǐ fēi juàn le ,tíng zài diàn xiàn shàng lán lán de tiān kōng zhōng ,jǐ hén xì xiàn lián zài diàn gǎn zhī jiān ,zhè duō me xiàng zhèng dài yǎn zòu de qǔ pǔ ā !

几对燕子飞倦了,停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中,几痕细线连在电杆之间,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生字注解

荡漾(dàng yàng):指飘荡;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俊俏(jùn qiào):指漂亮;美丽;形容人俊秀俏丽。

上一篇:小课题陈述材料下一篇:房地产和政府联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