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各章节要点

2024-06-06

测量学各章节要点(精选6篇)

篇1:测量学各章节要点

第一章

1.狭义教育是指()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2.教育是一种()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3.教育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是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D.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4.关于受教育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学习的主体 B.承担学习责任,接受教育的人 C.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 D.全日制在校学生 5.关于教育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在教育活动中传递的信息 B.即教材 C.从表现形态看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等 D.具有丰富性 6.关于教育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学校教育中的教师 B.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C.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D.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 7.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制度的现代化 B.教育结构的现代化 C.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D.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8.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关系是()

A.受教育者是任教育者摆布的人

B.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C.受教育者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育者是旁观者 D.受教育者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1.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 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6.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2)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以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4)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3.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提倡终身教育 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现代化.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 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选择题答案:1-5 CCADB 6-8 ADB

第二章

1.精神环境又称()

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社会环境 D.物质环境 2.下列论述不属于精神环境的是()

A.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 B.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

C.居住环境的人际关系及情调 D.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对儿童的影响 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精神环境 D.物质环境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决定的 A.经济发展 B.文化水平C.人口状况 D.政治制度 5.物质环境对儿童的发展()

A 没有影响 B.有直接影响 C.有间接影响 D.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6.下面对各阶段学前教育目标论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B.工业社会——看护儿童 C.现代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D.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20世纪末统计的我国3-6岁幼儿入园率为()A.25% B.35% C.45% D.55% 8.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A.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B.看护儿童 C.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D.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 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3.人的个体社会化 人的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

期待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 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选择题答案:1-5 CDCAD 6-8 DBD

第三章

1.“ 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 C.生理成熟 D.先天因素 2.“玉不啄,不成器”说的是()对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教育 C.生理成熟 D.先天因素 3.“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这种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成熟势力说 4.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的关系是()

A.一个概念的不同称谓 B.遗传因素包含了先天因素C.先天因素包含了遗传因素 D.两者无关 5.儿童因为情绪紧张或压抑引起厌食说明()A.身体发展对心理的影响 B.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C.身体发展和心理因素无关 D.生理成熟对身体的影响

6.“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A.柏拉图 B.格塞尔 C.华生 D.皮亚杰 7.“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

A.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 B.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C.先天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D.成熟对人发展的作用 8.“白板说”是由下列哪个教育家提出的?()A.华生 B 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9.“教育万能论”的提出者是()A.华生 B.苏格拉底 C.皮亚杰 D.安德森 10.“回忆说”的提出者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多德 D.色诺芬 11.关于个体发展的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B.个体发展从一般到特殊

C.个体发展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 D.个体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 12.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3.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汇种类是()A.形容词 B.副词 C.代词 D.名词与动词 14.为了经济或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而杀婴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儿童观的体现?()A.社会本位儿童观 B.人本位儿童观 C.现代儿童观 D.社会本位与人本位儿童观的辩证结合 15.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是()A.上课 B.游戏 C.劳动 D.实验

16.被认为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儿童观是()

A.社会本位儿童观 B.人本位儿 C.现代儿童观 D.社会本位与人本位儿童观的辩证结合童观 l.儿童的发展 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3.遗传决定论: 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4.环境决定论 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5.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6.儿童观 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7.教育观 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8.社会本位儿童观 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 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 得不到保障。

9.人本位儿童观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l.什么是发展?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也强调了后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3.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主要内容是:认为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4.简述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个体发展由简单到复杂;(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5.简述个体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6.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7.简述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作用只是使用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l.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分析说明略)。2.联系实际分析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联系实际分析略)。选择题答案:1-5 BBACB 6-10 BBDAA 11-15 BDABB 16 D

第四章

1.古希伯来幼儿教育的特点是()

A.主要内容是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活动 B.教育内容涉及到德、智、体、美各个方面

C.教育方法注重启发与鼓励 D.对古希伯来子女来说,母亲就是教师,一切言行要听命于母亲 2.有关斯巴达的幼儿教育,错误的说法是()

A.国家对幼儿的体质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等具体措施 B.7岁以后就要进入国家教育场接受严格的训练。C.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D.认为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国家的职责 3.有关雅典的幼儿教育,正确的说法是()

A.教育目标单一,即培养英勇的战士 B.内容与组织形式都不如斯巴达教育广泛与灵活 C.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D.教育内容以宗教意识的熏陶贯穿一切 4.为儿童拟订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5.夸美纽斯为幼儿编写的读本是()

A.《母育学校》 B.《大教学论》 C.《世界图解》 D.《教育漫话》

6.以“白板说”著称于世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洛克的著名教育论著是()A.《母育学校》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教育漫话》 8.“自然后果法”是哪个教育家提倡的教育方法?()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9.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以“白板说”著称于世 C.拟订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D.倡导爱的教育 10.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母育学校》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教育漫话》

11.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观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 B.洛克 C.卢梭 D.柏拉图 12.教育史上,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明确地提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认为数目、形状和语言是一切教学的最初的最简单的要素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5.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

A.《母育学校》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6.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18.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20.下列哪个观点不是杜威提出的()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D.教育即成长 21.当前美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就是()教育理论的产物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进行幼儿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 24.蒙台梭利的基本教育原则是()

A.“做中学” B.自由的原则 C.要素教育的原则 D.经验中学的原则 25.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A.表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概念思维 D.逻辑思维 26.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属于()阶段

A.感知运动思维 B.前运算思维 C.具体运算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27.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在儿童的哪一个思维阶段形成的()A.感知运动思维 B.前运算思维 C.具体运算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多层智力观”是由哪个心理学家提出的()A.杜威 B.加德纳 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 29.加德纳认为,传统教育中高度重视的智力类型是()A.音乐智力 B.逻辑智力 C.人际智力 D.运动智力 30.“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哪个心理学家提出的()A.杜威 B.加德纳 C.维果斯基 D.蒙台梭利 31.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表明()A.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的智商 B.人的成功与否,80%取决于情商,20%取决于智商 C.智商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是无关紧要的 D.决定未来孩子成功与否,20%取决于情商,80%取决于智商 32.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人民教育家是()A.陶行知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陈鹤琴

33.陶行知认为旧中国的幼儿教育存在三大弊病,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贫困病 B.外国病 C.花钱病 D.富贵病

34.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人民教育家是()A.陶行知 B 张雪门 C 张宗麟 D 陈鹤琴 35.20世纪30年代,有我国幼教界的“南陈北张”之称的张指的是()A.张学良 B.张雪门 C.张宗麟 D.张之洞

36.幼儿教育的“整个教学法”的倡导者是()A.陶行知 B 张雪门 C 张宗麟 D 陈鹤琴 37.我国的“幼儿教育之父”指的是()A.陶行知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陈鹤琴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 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3.人的个体社会化 人的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 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选择题答案:1-5ACCCC 6-10BDCAC 11-15CDDDD 16-20DDDD 21-25ADDBA 26-30BCBBC 31-35BAAAB 36-37DD

第五章.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即()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育政策.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发展 B.学科发展 C.经济发展 D.学前儿童发展 3.学前教育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上

A.社会需要 B.学科需要 C.教育方针的需要 D.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是()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做人 D.学会学习5.有关我国的学前教育,错误的描述是()

A.是启蒙教育 B.是义务教育 C.是基础教育 D.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6.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

A.着重智力开发 B.强调培养创造力 C.重视知识传授 D.全面发展的教育 7.9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A.智力开发 B.培养创造力 C.知识传授 D.全面和谐发展

8.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表述的,这个规程颁布 于()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9.全面发展的含义是()

A.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B.平均发展

C.门门功课得高分 D.根据儿童个人差异在体智德美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10.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是()

A.学前教育方针 B.学前教育政策 C.学前教育目标 D.学前教育纲领 11.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是()

A.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B.使每个人平均发展 C.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发展 D.门门功课得高分 12.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是()

A.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B.使每个人平均发展 C.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发展 D.门门功课得高分

1.教育目的 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2.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3.全面发展教育 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1.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1)我国的教育方针;(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2.简述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1)培养全面素质;(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3.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原因是什么?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2)家长的功利需要;(3)应试教育的压力。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1)体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智育目标: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德育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美育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5.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1.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分析略)。2.试举例说明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应该说,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析题: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社会上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选择题答案:1-5 ADDDB 6-10 DDBDC 11-12 AA

第六章

1.“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是哪个教育家说的()A.杜威 B.福禄贝尔 C.蒙台梭利 D.卢梭

2.下列各项表达中不属于游戏特点的一项是()A.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B.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C.游戏是有一定的模式的 D.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3.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是最主要的活动A.上课 B.作业 C.劳动 D.游戏 4.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A.一小时 B.两小时 C.三小时 D.四小时 5.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A.一小时 B.两小时 C.三小时 D.四小时 6.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主要应根据()

A.教师的兴趣 B.别人的经验 C.家长的需求 D.幼儿的兴趣 7.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注意()

A.游戏材料应是成型的 B.材料的种类应单一化

C.在益智区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应有所区别,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 D.玩具和材料的摆放应是封闭式的,便于管理

8.阅读活动为主的图书区宜于和()区放在一起A.玩沙区 B.烹饪区 C.音乐区 D.数学区 9.儿童游戏的主要物质支柱是()A.玩具 B.场地 C.环境 D.书本.关于游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B.游戏是学前期的基本活动 C.游戏是孩子最佳的学习途径 D.游戏是孩子顽皮的表现.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教育必须以()为基本活动。A.学习B.上课 C.作业 D.游戏

12.创造性的游戏不包括()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13.角色游戏属于()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14.“娃娃家”游戏属于()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15.智力游戏属于()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16.积木、积塑、沙子等是()游戏的材料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17.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 B.教师规定好游戏主题 C.游戏角色的分配 D.教师对游戏结果的重视 18.教师在指导儿童角色游戏时应()

A.给儿童制定详细的游戏规则 B.规定好游戏主题

C.尊重儿童的意愿,让儿童自由分配角色 D.注意游戏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19.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是()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智力游戏 D.集体游戏 20.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21.()是学前儿童主动地、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智力游戏 D.集体游戏.活动区 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活动区的界限性 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活动区的相容性 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角色游戏 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3岁以后的儿童已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动作了,而对扮演角色感兴趣,并逐渐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加深对现实生活各种角色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提升。5.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它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积木区。6.创造性游戏 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地、主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有规则游戏 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1.简述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2.简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游戏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4)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3.简述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4.简述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5.活动区种类和数量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1)培养目标(2)本班的实际情况;(3)本阶段的教育重点。6.简述在管理和使用玩具和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因地制宜,注意废旧材料的运用;(2)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3)制定常规,养成好习惯。7.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8.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1)创设游戏环境;(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3)观察和评估游戏。9.简述指导和促进游戏开展的教育艺术。

(1)激发兴趣;(2)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

(3)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10.简述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2)尊重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联系实际略)

2.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结构游戏?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等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游戏的情节总是买菜烧饭,如果你是这个班的教师,谈谈你将如何指导角色游戏,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儿童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越多,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充实。该案例中儿童娃娃家游戏的情节简单,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2)尊重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选择题答案:1-5 ACDDC 6-10 DCDAD 11-15 DDACB 16-20 AACAB 21 A

第七章

1.学习方面,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让儿童从小做学习的主人,体现了()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启蒙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 D.实践性原则

2.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的难点在于(C)A.教师 B.幼儿园 C.家长 D.幼儿 3.发展适宜性原则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现象而提出的

A.幼儿教育小学化 B.儿童缺乏独立自主性C.幼儿教育活动化 D.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发展适宜性是指()

A.年龄适宜性 B.个体适宜性 C.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D.家长适宜性 5 发展适宜性课程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综合性课程 B.儿童日常生活的基础上C.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的 D.互动学习6.保育工作者的任务是()

A.关注幼儿的吃、穿、卫生等生活问题 B.幼儿的教育活动与保育工作者无关 C.照顾好儿童不出事故 D.不仅保育,而且承担部分教育儿童的任务 7.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尊重和了解儿童 B.教师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和了解 C.良好的工作伙伴和师生关系 D.照顾好儿童不出事故 8.以主动认知建构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灌输式教学 B.填鸭式教学 C.小学化教学 D.发现教学 9.综合性原则可以体现在()

A.教育目的的综合 B.教育内容的综合 C.教育手段的综合 D.以上都对 10.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是指()

A.主题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B.综合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C.分科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D.以上都对

11.某幼儿园教师在语言课上加上好听的歌曲,在体育游戏中加上故事,使游戏更加情境化,在数学上 加上绘画,使数学有了生气。这种做法体现了()

A.综合性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 12.下列陈述不属于活动教学来源的是()A.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 B.杜威的做中学

C.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D.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应该以()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A.启蒙性 B.活动性 C.综合性 D.基础性 14.关于活动性原则,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活动就是让儿童自由玩耍,活动中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B.活动是正常教学的装饰 C.活动应根据儿童的兴趣 D.活动中教师是绝对领导者 15.学前阶段美的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儿童()

A.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B.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C.艺术特长,为成为艺术家做好准备 D.感受美的能力 在现代的学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以()为基本原则 A.偏、窄、深 B 偏、窄、浅 C.广、博、浅 D 广、博、深

17.目前,一些幼儿园把儿童的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内容的第一位,甚至从3岁起就要求儿童开始

识字、写字,这使许多孩子对识字写字产生了反感。这种做法违反了()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8.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条件,这体现了()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9.保教结合原则最早来源于()

A.“五四”时期的幼儿教育 B.老解放区的幼儿教育 C.解放初期的幼儿教育 D.改革开放以后的幼儿教育

20.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符合()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启蒙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独立自主原则 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2.发展适宜性原则 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条件。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3.综合性原则 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4.启蒙性原则 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5.保教结合原则 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指保教人员既要保养幼儿使之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又在知识、智力、品德上给以训练和教育。

6.活动性原则 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 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简述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2.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幼儿园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发现,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和儿童入托需要的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其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出现了参差不齐。这些学前教育方案一直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但却很少考虑其服务的对象——儿童的最基本的发展需要。3.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有哪些特点?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4.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而不能局限于其生理年龄所限定的范围。教师要努力满足那些超常儿童或落后儿童的发展需要。发展适宜性课程要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儿童潜能的实现。教师也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不能使他们只局限于发展适宜性性课程之内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应该允许并支持儿童自身发展的偏好性。应该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教师也应尊重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为之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活动。5.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

6.教师与保育员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与保育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须注意:教师与保育员一旦发现合作不顺畅时,不妨与同事好好地沟通一下。教师与保育员发现两个人的合作愉快而造成情绪方面的困扰时,不妨找一个正确的发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出来。教师与保育员在进行某一活动前,相互要做好沟通工作。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保育员往往因为自身儿童观与教育观的不同而会有一些冲突,对此,双方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应在幼儿面前相互指责,而应相互进行探讨或同去请教老教师。

7.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一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8.综合性原则应注意哪些事项

(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2)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联系幼儿园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实施活动性教学?

答:活动性教学的实施(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联系实际说明略)选择题答案:1-5 BCACC 6-10 DCDDD 11-15 AAACA 16-20 BBBBB

第八章.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这是()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是()A 观察法 B 演示法 C 示范法 D 范例法 下列各种方法中不属于直观形象法的是()A.观察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4.范例法的特点不包括()A.示范性 B.直观性 C.行为的定向作用 D.自由性 5.教师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是()A.参观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世界学前教育之父是指()A.蒙台梭利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倍尔 D.陈鹤琴

7.下列各项不属于有规则游戏的是()A.音乐游戏 B.智力游戏 C.表演游戏 D.体育游戏 8.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A.直观形象法 B.语言法 C.参观法 D.移情法.移情法是针对儿童思维的什么特点设计的()

A.思维的直观性 B.思维的动作性C.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D.思维的抽象性 10.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内化 B.模仿 C.再现 D.认同 11.下列关于角色扮演法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色扮演法能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B.角色扮演法能减少儿童的消极社会行为 C.角色扮演法能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性思维 D.角色扮演法与表演游戏的作用是相同的 12.最益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角色扮演法 B.行动操练法 C.发泄法 D.表扬鼓励法 13 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正向强化方式是()A.批评惩罚法 B.行动操练法 C.发泄法 D.表扬鼓励法

l4.最强烈的负面强化方式是()A.表扬 B.惩罚 C.批评 D.鼓励 15.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社会性惩罚的是()A.心理性惩罚 B.生理性惩罚 C.自然后果法 D.剥夺性惩罚

16.儿童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积木游戏 1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训练技术。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19.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A.直观形象法 B.参观法 C.环境体验法 D.演示法.在移情训练中,教师提问幼儿:“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不便,你的心情会怎样?该怎样对待老年人?”该教师主要运用了()训练技术。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 D.情境表演

l.直观形象法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2.参观法 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3.教育活动游戏化 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4.语言法 幼儿教师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语言法有故事法和讨论法两种。

5.讨论法指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6.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7.角色扮演法 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帅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8.环境体验法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9.行动操练法 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10.发泄法 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

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泄,二是心理的发泄。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方法。

11.表扬鼓励法 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法。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以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12.批评惩罚法 与表扬鼓励法相反的教育方法,也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负面的)。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而批评则是对儿童不当当行为的定性、否定;惩罚法也能象鼓励法那样帮助儿童明确是非,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儿童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13.自然后果惩罚法 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4.认知提示 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分析、讲解、组织儿童讨论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儿童学会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儿童辨别他人情感和设想他入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儿童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

15.情绪追忆 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情感。

16.情感换位 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家庭-父母-老人-邻居,幼儿园-老师等),让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中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进入能力的发展。

I7.心智技能练习借助于内部语言,认识事物时智力活动的技能练习,是顺利完成某些具体任务时所表现的记忆、想像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方式。l.运用观察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2)教给儿童观察方法。(3)正确组织儿童观察。2.运用演示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2)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方面。(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活,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

3.示范法又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l)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儿童以完整的印象,便于其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认识。(2)部分示范。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缺点、错误,教师则进行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题,对

已经会的内容就不再示范。(3)分解示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步分段地示范,使儿童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4)不问方向示范。从正面、背面或侧面示范,使儿童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

4.示范法的特点是什么?(l)示范性:是各种教育活动中示范性最强的一种方法。(2)直观性:范例法可以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范例及其活生生的形象,把抽象的知识或要求具体化、形象化,使儿童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和学习。(3)行为的定向作用。

5.运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l)内容的选择:在运用直观形象法的集体教育活动中,一般是根据教学计划选取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对儿童进行直观形象化教育,使直观形象法的示范性作用更有针对性。(2)实施耍求:A.手段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现在条件,相应采用录音、录像,电视、电影、VCD、DVD、幻灯、投影以及电脑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手段,来对儿童进行直观教学。B.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真入真事为范例,可以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事例为范例,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情境表演树立范例。C.要与语言法相结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直观形象法与语言法(讨论法、故事法)是密不可分的。D.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6.运用游戏化方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l)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4)为儿童创设游戏角。7.故事法的操作形式有哪些? 故事法在教学中运用,一般以课堂教学形式出现,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可以运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口述、听录音、看图讲故事、情景教学、幻灯、录象、复述故事、表演、编故事开头或结尾等活动形式。

8.讨论法的操作特点是什么?(1)实践性强;(2)针对性强;(3)自由性强。9.讨论法的操作过程是什么?

(1)运用情景表演引发问题;(2)运用各种手段展开问题;(3)运用正面行为练习展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4)运用各种讨论解决问题;(5)在实践中检验或修正讨论结果。10.角色扮演法可分为几个阶段?

角色扮演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应着不同的心理作用。(1)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角色扮演训练的--个重要特色,即为儿童提供行为范例。(2)认同:随着接受角色扮演训练次数的增加,儿童便会对角色扮演中的正面角色产生认同,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处境与情感,能预测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 22

来的后果。(3)内化: 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11.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什么?

(1)角色扮演训练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2)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兴趣;(3)角色扮演训练与表演游戏是截然不同的;(4)角色扮演注重对他人内心世界的分析,促进儿童角色承担能力的提高。

12.角色扮演法的教育过程是什么?

(l)开始。介绍情景,制造气氛,引发问题,当情 节出现两难或展开时即停止,用发问方式让儿童思考并预测故事结果。(2)选择参与者。讲座、分析各角色特点,征求自愿扮演者。(3)扮演及观察。自愿扮演者扮演,其余儿童观察。(4)讨论及评价。事件、地位、动机、行为的后果等。(5)集体扮演。各个儿童将自己思考的行为方式表演出来。(6)经验共享与类化。13.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l)注意讨论重点,儿童讨论重心应该集中在:情感探讨;他人角色特点及所处地位的探讨;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技巧的探讨。(2)情景内容设计应该视儿童具体情况而定,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3)角色扮演训练要循序进行,开始可以由教师提供行为范例,由儿童扮演逐渐到由儿童预测结果,提出对付情景的适宜的行为方式。(4)开展训练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是面对全体儿童集体进行,亦可重点针对个别儿童进行。切不可为表演而表演。14.环境体验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像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5)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凋整环境布置;(6)教师、家庭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15.行动操练法可分为几种形式?(1)动作技能练习;(2)心智技能练习;(3)分段练习;(4)综合练习。16.实施行动操练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2)行动操练的方法要正确;(3)练习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4)练习的方式和要求多样化;(5)家-园配合。17.发泄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教师创设发泄环境;(2)教师向儿童介绍发泄角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3)培养儿童正当而多样化的发泄方式。18.表扬鼓励法包括哪几种方式?(l)口头表扬与鼓励;(2)眼神、表情、动作上的表扬与鼓励;(3)物质表扬与鼓励;

(4)权力、委托方面的表扬与鼓励;(5)文字表扬与鼓励。

19.表扬鼓励的场合有哪几种?(1)集体表扬;(2)小组中表扬(3)个别表扬。

20.如何抓住表扬鼓励的时机?(1)随机的表扬与鼓励,(2)专门时间内的表扬与鼓励。21.表扬鼓励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不流于形式。

22.批评法的方式有哪几种?(1)以动作眼神进行批评;(2)口头批评是主要批评方式。23.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5)批评要注重实效。24.实施惩罚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使惩罚具有教育意义;(2)运用惩罚要做到“三要”:惩罚要及时;惩罚要正确、公平、合理适当;惩罚时间要短,不宜过长。(3)惩罚的基础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要注意儿童受惩罚后的情绪;(5)惩罚要依靠集体对儿童的帮助与支持;(6)采用惩罚方法要考虑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7)惩罚应和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8)要注意不要轻易惩罚儿童。25.惩罚法的操作内容是什么:

惩罚一般可分为社会性惩罚和生理性惩罚。(1)社会性惩罚: 也称心理惩罚,主要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辩是非的目的,包括自然后果的惩罚和剥夺性惩罚。(2)生理性惩罚: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选择题答案:1-5 DBBDA 6-10 CCBCA 11-15 DBDBB 16-20 ABACC

第九章

1.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属于()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扩大家庭 D.不完整的核心家庭 2.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扩大家庭 D.不完整的核心家庭 3.在我国目前家庭结构状况来看()

A.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逐渐增多B.不完整家庭有减少的趋势 C.家庭规模逐渐趋于小型化D.核心家庭减少

4.关于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B.家庭经济是家庭教育的必要因素

C.专断、权威的家庭气氛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D.家长期望越高越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句话表明了家庭教育的()的特点 A.率先性 B.密切性 C.终身性 D.生活性

6.关于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职业与家庭教育影响之间有必然的联系B.家庭气氛如何对子女不会产生影响 C.家长期望越高越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D.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打下基础

7.关于家庭中布置儿童自己的天地,不正确的说法是()A.应放置儿童的玩具 B.由家长为其布置和管理 C.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 D.放置基本设备 8.对孩子理智的爱不包括()

A.对孩子的各种事物不包办代替 B.教孩子学会爱别人C.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放纵 D.迁就孩子 9.下面哪一句话不能体现父母的榜样作用()

A.龙生龙,凤生凤 B.上梁不正下梁歪C.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D.身教胜过言传 10 就家庭结构而言,研究表明,()对子女的教育更为有力度 A.扩大家庭 B.联合家庭 C.不完整家庭 D.核心家庭和完整家庭

1.家庭结构 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从家庭规模来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从家庭的完整性上看,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如单亲家庭。

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关系比较密切,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念、文化教养、性格等对子女产生比较直接和全面的作用。

3.联合家庭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4.扩大家庭包括叔侄、姑舅成员在内的家庭。1.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1)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3)指导生活目标;(4)培养社会角色;(5)形成个人性格。2.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3.家庭中如何营造和谐的生活气氛。

(1)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2)文明行为、文明语言;

(3)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4.简述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做好榜样。

(1)凡是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务必身体力行;(2)完善自我,道德高尚;(3)自身缺点不宜回避。5.家长尊重儿童,应怎么做?

(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2)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的需要;(3)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诱导。6.简述理智的爱的含义。

(1)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迁就;(2)控制情感,掌握分寸;(3)增长儿童的爱心。7.在家庭中,家长应要求孩子掌握哪些规矩?

(1)教会儿童做好自己生活的事;(2)懂得文明礼貌;(3)懂得不打搅他人;(4)懂得关心环境;(5)懂得遵守社会生活秩序。8.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到步调一致?

1)夫妻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2)两代养育者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9.家长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游戏学习?

(1)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2)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3)多带孩子到户外游戏。

10.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11.简述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细心观察、满足兴趣;动手多练;游戏学习;鼓励成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巧用提示;公平适度;做轻松的父母。

1.试举例说明家庭应如何为孩子布置属于儿童的天地。

(1)放置基本设备;(2)放置儿童玩具;(3)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4)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举例略)2.试述如何营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1)和谐的生活气氛;(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

(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4)属于儿童的天地。(联系实际略)3.联系实际说明家长的育儿守则。

做好榜样,尊重儿童,理智的爱,规矩明确,步调一致,适当回避。(联系实际略)选择题答案:1-5 BACDA 6-10 DBDAD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我国托儿所招收的对象是()

A.2岁前的儿童 B.3岁前的儿童 C.4岁前的儿童 D.5岁前的儿童

2.我国托儿所的性质是()A.社会福利性 B.保育性 C.教育性 D.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3.1980年我国卫生部颁发的()是托儿所工作的依据

A.《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B.《幼儿园工作规程》C.《托儿所工作规程》D.《托儿所教育大纲》 4.托儿所的教育应以()为主A.个别教育 B.集体教育 C.小组教育 D.群体教育 5.托儿所主要的任务是()

A.看管孩子 B 保证孩子身体健康C.给予生活照顾和卫生保健 D.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6.《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规定,保障小儿健康,应贯彻(C)为主的方针 A.发展动作 B.发展语言 C.预防 D.治疗.早期教育是指()A.早期识字教育 B.早期定向培养 C.早期智力开发 D.全面素质教育 8.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是()

A.以保为主,保教并重 B 卫生保健 C 教育 D 对身体的保护、促进.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A.保教结合 B.卫生保健 C.教育 D.对身体的保护、促进 10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A.健康是指身体不虚弱 B.白白胖胖没有疾病 C.指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1-2岁的婴儿应以什么活动为主()A.集体性活动 B.个别活动 C.小组活动 D.班级活动 12.我国托儿所教养大纲中规定,()以上的儿童可以进行集体参加的活动 A.1岁 B.1.5岁 C.2岁 D.2.5岁 13.托儿所应选在()A.厕所、医院附近B 工厂、商业区附近C.交通繁忙的地区D.宁静、空气新鲜、有托儿需求的社区 14.关于给婴儿选择的玩具,不正确的说法是()

A.越细小越好 B.要注意玩具表面的圆滑 C.一些附有小零件的玩具不宜给婴儿玩 D.应该容易清洗 15.关于婴儿喂养,不正确的说法是()

A.提倡母乳喂养 B.应过量喂养,使婴儿肥胖 C.喂养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机 D.喂养过程是培养婴儿主动性和自主能力,发展动作和智力的过程

16.3岁前婴儿一般不能进行哪种游戏()A.独自游戏 B.合作游戏 C.平行游戏 D.个别游戏

17.正确对待婴儿口吃应注意()

A.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B.刻意加以矫正

C.加以取笑,使其有所意识 D.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情形,不必刻意矫正 18.3岁前婴儿在游戏活动中主要处于()

A.合作游戏 B.集体游戏 C.平行游戏 D.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

1.托儿所:在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2.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3.保教性: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使3岁前儿童获得健康的成长。1.简述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1)保障小儿健康; 托儿所的保教任务;(2)培养小儿的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3)发展语言能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4)进行品德教育,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5)给小儿适宜的艺术形式的陶冶,萌发小儿初步的美的情趣。2.简述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

(1)寓教于养,保教并重;(2)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3)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4)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3.简述保教结合的必要性。

(1)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结合的;(2)保育具有了新的内涵,现代的保育不仅包括对孩子身体的照顾,也包括了对孩子心理能力的保护和培养;(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4.托儿所应如何选址?

(1)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新鲜的地方;(2)宁静的环境;(3)有托儿需求的社区。5.托儿所应如何布置安全、卫生、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1)室内布置要适合婴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2)托儿所室内提供基本设备;(3)提供丰富多采的玩具和游戏材料;(4)创设有利于婴儿活动的户外场地。6.托儿所应如何为婴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

(1)玩具和游戏材料应符合安全(大致不能吞下)、卫生(可清洗)等标准;(2)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3)注意废旧材料的利用。7.如何为婴儿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

(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氛。8.对托儿所教师来讲,应如何照顾婴儿的大小便。

(1)观察、记录孩子的大小便情况;(2)为孩子准备合适的便盆;(3)教师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要大小便的意图,并且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4)逐渐培养孩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9.如何训练婴儿动作?

(1)根据婴儿的不同年龄,发展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攀登等基本动作,使之动作灵敏;(2)发展婴儿手的精细动作;(3)锻炼身体,增强活动能力,增进健康;(4)通过发展动作和锻炼身体,培养婴儿活泼、好动和勇敢等品行。10.如何培养婴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引导婴儿发音;(2)训练婴儿的听力;(3)指导婴儿进行早期阅读;(4)耐心倾听婴儿的谈话;(5)正确对待婴儿的“口吃”现象。11.简述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

(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试述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培养策略:(1)稳定新入所婴儿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2)教师和婴儿之间建立充满爱和亲密的关系;(3)培养婴儿之间初步的友爱关系。2.如何正确理解早期教育与早期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其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目前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全面人格的培养,尤其重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构成人的整个心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盲目地追求某项技能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学前儿童负担过重,形成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体智德美诸方面打下全面的基础。选择题答案:1-5 BDAAD 6-10 CDAAD 11-15 BCDAB 16-18 BDD

第十一章.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2岁 B.3岁 C.4岁 D.5 2 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A.武昌蒙养院 B.鼓楼幼稚园 C.星荫幼稚园 D.劳工幼稚园 3.中国第一个幼稚园创办于()A.1902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05年.我国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A.2-5岁 B.3-5岁 C.3-6岁 D.2-6岁.幼儿园教育属于()A.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学校教育 D.福利和慈善事业 6 关于“提前开始”(Head Start Program)计划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是根据“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进行的 B.是针对环境不利的儿童进行的 C.是一种补尝性教育D.是在法国进行的.关于幼儿园教育目标,不正确的说法是()

A.即教育目的B.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C.是幼儿园培养人才的具体规格和要求 D.社会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8.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在1996年颁布的()中提出的

A.《幼儿园教育大纲》 B.《幼儿园工作条例》 C.《幼儿园工作守则》 D.《幼儿园工作规程》 9.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把()放在首位

A.幼儿智育 B.幼儿德育 C.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D.幼儿美育 10.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中,实施美育把()放在第一位 A.感受美的情趣 B.表现美的能力 C.欣赏美的能力 D.绘画能力.在我国,指导幼儿园开展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 B.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2.幼儿园各层次的教育目标中,在某一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 B.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3 幼儿园各层次的教育目标中,最小、最具体的目标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 B.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4.幼儿园各层次的教育目标中,由抽象到具体排列的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近期目标-活动目标 B.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活动目标-近期目标

C.幼儿园教育目标-近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活动目标-近期目标 D.幼儿园教育目标-活动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近期目标 1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A.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B.开发幼儿的智力

C.培养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D.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A.幼儿园创收 B.补偿教育 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服务社会.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8.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建立在()A.勃兰根堡 B.罗马 C.纽约 D.柏林 19.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名称为幼儿园的学制是()

A.《幼儿园工作规程》 B.《教育法》 C.《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D.《奏定学堂章程》 20.“游戏是幼儿的第二生命”是教育家()提出的A.鲁迅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 21.就狭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 B.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心理环境 1.幼儿园 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提前开始”计划在美国实行的,面向有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促使他们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期目标 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的不同要求。.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实现。6.“完整儿童”指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幼儿园环境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即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即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的全部空间。1.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幼儿圆仍为少数;(3)市场经济下幼儿园有一些不良倾向。2.简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3.简述幼儿园应担负的教育幼儿的责任。

(1)促进幼儿智体美全面发展;(2)早期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3)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教育。4.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哪些问题?

(1)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2)独生子女问题(3)农村、贫困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身心发展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呈加速度发展;(2)儿童智力发育好,知识面开阔;(3)活泼好动,喜爱交往,但在交往过程中也表现出主动性偏低,防御心理较重和在活动中自我中心较 强,合作精神不足的特点;(4)运动能力偏低,独立性差。6.简述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去其身心和谐发展。7.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2)幼儿智力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幼儿品德教育;(4)幼儿美育。8.尊重儿童包括几层含义?

(1)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不仅是下一个教育阶段的准备;(2)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3)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4)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5)所有儿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潜力,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之别;(6)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7)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包括儿童与环境、人之间的接触。9.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10.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七大原则。

(1)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5)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1.试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举例说明略)2.试分析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幼儿阶段身体的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把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2)幼儿智力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幼儿品德教育。强调从情感教育入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培养;(4)幼儿美育。把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放在第一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题答案:1-5 BABCB 6-10 DADCA 11-15 ACDAD 16-20 DAACC 21 B

第十二章.我国幼儿园小班年龄一般为()A.2-3岁 B.3-4岁 C.4-5岁 D.1-2岁.3岁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A.直觉行动思维 B.抽象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3.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约翰.鲍尔比将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反抗阶段 B.怀疑阶段 C.失望阶段 D.超脱阶段.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是()A.游戏法 B.移情法 C.故事法 D.讲解示范法 6.关于幼儿入园适应,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幼儿入园适应快慢有关B.性格外向,胆大的幼儿更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C.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幼儿入园适应快慢有关D.娇宠溺爱的幼儿更易适应幼儿园环境 7.儿童活动室的墙面如果是供幼儿操作的,适宜的高度是()A.1米以下 B.1米和1米30厘米之间 C.1米50厘米以上 D.2米以下 8.关于活动室墙面的布置,错误的说法是()A.配合教育内容 B.重视幼儿的参与 C.高度应在2米以上,以免幼儿损坏 D.儿童化 9.中班幼儿一般指()A.2-3岁幼儿 B.3-4岁幼儿 C.4-5岁幼儿 D.5-6岁幼儿 10.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A.感知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研究成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A)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C.小学幼儿园化的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12.大班幼儿一般指()的幼儿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我国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A.幼儿园 B.托儿所 C.混合班 D.学前班 14.学前班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应与()

A.托儿所相同 B.与幼儿园相同 C.与小学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学前班的教育应以()A.上课为主 B.作业为主 C.游戏活动为主 D.知识学习为主 16.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B.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 C.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 D.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 17.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的是()A.望子成龙的心态 B.幼儿的兴趣 C 师资力量薄弱 D.办学条件差 18.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A.测验 B.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算术、认字的水平C.考试 D.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19.关于我国学前班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我国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B.学前班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应与小学相同 C.学前班的教育应以游戏活动为主D.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1.入园教育 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常规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3.学前班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混合班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分离焦虑应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映,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应的现象。1.简述入园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1)入园是促使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2)幼儿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的条件。2.简述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1)环境的巨大变化;(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3.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需求;(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4.家庭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2)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3)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了家中照顾他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简述教师在幼儿入园第一个月的迎新活动中主要要达到的目的。

(1)帮助幼儿适应和享受新环境;(2)帮助幼儿适应与一直照顾他们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安心在园游戏、学习;(3)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了家中照顾他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4)帮助幼儿平静情绪,舒畅地学习新事物。6.教师应如何帮助适应困难的幼儿?

(1)给他找一个小伙伴,同他接近陪同他玩;先接触少数人会使难以适应的孩子感到容易些;(2)允许有困难的儿童暂时不参加集体活动,由年长的教师专门照顾和带领;(3)允许幼儿带一些家中的小玩具来园,减轻幼儿的焦虑感;(4)多表扬、鼓励那些努力克服分离痛苦的孩子。.简述常规的意义。(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2)建立安全感;(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8.在制定和使用小班幼儿常规时应注意什么?

(1)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2)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3)教师在描述规则时应用积极的语言,避免说反话;(4)教师要按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步让幼儿掌握;(5)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6)进行行为训练;(7)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9.应如何布置活动室的墙面?

(1)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2)配合教育内容;(3)美观、活泼和实用;(4)重视幼儿的参与;(5)儿童化。.简述结交小伙伴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交往能力;(2)提高自我认识能力;(3)增强集体观念。.简述幼儿交往关系的几种类型。(1)受欢迎型 ;(2)被拒绝型 ;(3)被忽略型。12.教师应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1)尽可能为幼儿交往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2)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3)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4)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13.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

(1)正确地理解竞争;(2)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3)处理好竞争和攻击的系。14.教师应如何引导和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3)提供合作的榜样;(4)帮助和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5)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 35

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新投入到活动中去。15.幼儿说谎有哪几种形式?

1)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谎话;2)夸耀式的说谎;(3)掩盖式的说谎;(4)模仿式的谎话。16.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是什么?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小学生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惩罚,儿童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5)生活制度的变化;(6)师生关系的变化;(7)生活环境的改变。17.简述家长在幼儿入学教育中的责任。

(1)放手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2)激发和引导幼儿向往入学的美好愿望;

(3)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4)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以配合将来的小学学习生活。.简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9.简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20.简述学前班的教育要点。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特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算等能力,为入小学打下基础;(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21.简述混合班的教育要点。

(1)科学安排一日生活作息表;(2)分层分组教育,促进原有水平的提高;(3)发挥混龄优势,让儿童教育儿童。.举例说明如何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引导大班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发展;(2)引导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多肯定和鼓励孩子;教会幼儿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教会幼儿正确 36

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举例说明略).试述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环境的巨大变化;(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教师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应注意:(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需求;(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3.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及如何做好入学教育。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小学生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惩罚,儿童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5)生活制度的变化;(6)师生关系的变化;(7)生活环境的改变。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入学意识;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生活适应能力。.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为:(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选择题答案:1-5 BABBD 6-10 DBCCB 11-15 ADDBC 16-19 CBDB

第十三章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伙伴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行政关系

2.与托儿所幼儿园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目的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随意性 3.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A.咨询活动 B.家长学校 C.开放日制度 D.家长会 4.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是()A.书面联系 B.电话联系 C.开放日制度 D.家长学校 5.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工作中,教师要坚持()的原则 A.园所对家长的领导地位 B.园所对家长的主导地位

C.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 D.家长对园所的主导地位

1.开放日制度是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保教活动,参加运动会,元宵灯会,节日庆祝活动等,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加对园所工作的感性认识。

2.家长参与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1.简述托儿所、幼儿园、家长相互配合的原则。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2.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哪几方面?

(1)目的性和计划性。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有明确的目标、严密的计划和组织形式,家庭教育则是结构松散的教育。(2)教育对象。在幼儿教育中,一名教师要面队几十名儿童,幼儿的大部分活动在集体中完成的,加速了其社会化的进程。家庭内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教育,儿童的个体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但容易使家长的教育心态出现偏差。3)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在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在婴幼儿眼中是无比高大的,教师具有权威性,因而对于教师的要求更愿意接受。而在家中,家长的要求和命令很容易被亲亲情所冲淡。3.简述托幼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通常的错误做法。

(1)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处于敌对状态;(2)教师单项影响家长,没有吸收家长参与园所的教育活动;(3)园所与家长的联系只限于交流信息、缴学费、让家长提供方便等家长工作并没有使教师与家长基于共同的责任而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使双方主动热情地合作。4.简述托幼园所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

托幼园所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家长会,家访,咨询活动,家长学校,开放日制度,家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电话联系,书面联系。

5.简述家访的几种形式:新生家访,定期家访,情感性家访,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1.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2)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3)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儿童;(4)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5)如幼儿在场,教师要注意双方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以及家长的威信。(联系实际说明略)2.举例说明托儿所、幼儿园、家长相互配合的原则。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举例说明)

在实际工作中,有教师认为托儿所、幼儿园是教育机构,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因而处于领导地位,认为教师是教育权威,家长是受教育者、受指责者和幼儿园命令的执行者。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以上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强调了教师与家长的平等性,肯定了家长的潜能和作用。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工作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具体地说包括(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而案例中提及的做法不把家长看作是与教师平等的教育者,因而难以发挥家长的主体性,无法使家长主动有效地配合幼儿园工作。选择题答案:1-5 ADCBC

第十四章.我国开始实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2.我国开始实行幼儿教师聘任制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创造性 D.纯真美好.幼儿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生活中当妈妈,学习中当老师,游戏中当伙伴,表明了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创造性 D.纯真美好 5.下面哪项陈述不属于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简单性 D.纯真美好 6.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不包括哪一项()A.执着的事业心 B.自信自尊 C.意志坚强 D.敏感多疑 7.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 B.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C.言语专业化 D.言语儿童化.国家规定保育员的最低学历是()A.初中毕业 B.中专学历 C.高中毕业 D.大专学历 9.保育员是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

A.教育教学的人 B.上课的人 C.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 D.组织游戏的人 10.保育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不包括()

A.合作精神 B.自卑感 C.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D.耐心细致 11.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不包括()

A.爱心 B.重“保”轻“教” C.丰富的知识 D.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12.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的人员

A.教育教学的人 B.上课的人 C.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 D.生活与教育的人 1.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2.保育员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3.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1)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忠于职守;(3)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有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5)身体健康。2.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纯真美好;(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4)多重角色。3.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执著的事业心;(2)自尊、自信;(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4.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2)观察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3)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幼儿教师的沟通对象不仅包括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包含与家长的沟通,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等。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6)写作能力;(7)自学能力;(8)以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5.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什么?

(1)注意倾听;(2)注意身体的姿势;如当教师看到幼儿害怕时,应弯下身体与孩子平视,用双手扶住他,注视着他,以平静的、自然的声音,以稳定的情绪与孩子谈话。(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4)教师在与孩子沟通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6.简述保育员的职责。

(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2)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3)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药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等。7.简述保育员的心理素质。

(1)合作精神;(2)意志坚强,耐心细致(3)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

8.简述保育员的专业素质。

(1)爱心 要求保育员要有慈母一样的爱心来照顾孩子;(2)丰富的知识;

(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4)熟练的操作技能 ;(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1.试述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方面:(1)执著的事业心;(2)自尊、自信;(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1)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2)观察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3)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幼儿教师的沟通对象不仅包括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包含与家长的沟通,与其他教师之间的 沟通等。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6)写作能力;(7)自学能力;(8)以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解释说明略)2.试述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保育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合作精神;(2)意志坚强,耐心细致(3)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

(二)保育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1)爱心 要求保育员要有慈母一样的爱心来照顾孩子;(2)丰富的知识;(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4)熟练的操作技能 ;(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解释说明略)

选择题答案:1-5 BDBAC 6-10 DCACB 11-12 BD

第十五章.社区教育起源于()A.丹麦 B.英国 C.瑞典 D.法国 2.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丹麦 B.英国 C.瑞典 D.美国

3.提前开端计划颁布于()A.1964年 B.1965年 C.1966年 D.1967年 4.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

A.超常儿童

B.低能儿童

C.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

D.家庭环境优越的儿童

6.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由()为主投入资金

A.联邦政府及洲政府为主

B.社区行政部门为主 C.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D.洲政府为主

7.澳大利亚的社区教育由()主持

A.澳洲政府B.社区行政部门 C.教育行政部门 D.地方政府

8.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A.流动幼儿园 B.学前班 C.巡回辅导班 D.儿童游戏场 9.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进行

A.街道或居委会 B.区委 C.幼儿园 D.托儿所

10.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是由我国哪个教育家开展的?()A.陶行知 B.梁漱溟 C.晏阳初D.陈鹤琴

11.20、30年代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陈鹤琴

12.不属于草原流动幼儿园特色的是()A.流动性 B.集中性 C.开放性 D.封闭性 13.巡回辅导班创建于()A.河南 B.河北 C.内蒙古 D.陕西 14.儿童游戏场创建于()A.福建 B.广西 C.山西 D.辽宁 15.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A.经济帮助 B.卫生保健服务 C.负责的学前教育 D.特殊教育 16.最初起源于丹麦的社区教育,属于()性质 A.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 C.学校教育 D.移民教育 17.我国草原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A.草原流动游戏点或流动幼儿园 B.巡回辅导C儿童游戏场D.优生、优育辅导站

1.社区 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2.“提前开端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65年颁布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以及洲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1.社区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教育管理制度;(2)社区教育形式多样,面向社会全体成员;(3)适应社会需要,服务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服务意识强。2.澳大利亚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什么?

(1)玩具图书馆;(2)游戏小组;(3)儿童活动中心;(4)远距离教育计划;(5)组织家长学习。

3.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哪些?

(1)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机会;(2)以”三优“工程即优生、优育、优教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4.我国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行之有效的形式有哪些?

(1)家庭教育辅导站。一般以各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由居委会负责人、卫生站人员、退休教育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一个工作班子。(2)家长学校。以居委会或托儿所、幼儿园为中心开办的学前儿童”家长学校",也是一种社区学前教育的形式。5.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有哪几种形式?

幼儿园、学前班、幼儿班、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班;游戏室、学前教育基地;儿童游戏场;家庭辅导站;家长学校。

6.草原流动幼儿园的特色是什么?

(1)季节性和流动性;(2)混合年龄,采用混合年龄的教育形式,分层次对不同年龄组的孩子进行教育;(3)教育孩子和培训家长同步进行;(4)体现牧区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7.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有哪些?

(1)二部制幼儿园;(2)完全幼儿园;(3)学前班;(4)混合班;(5)巡回辅导班;(6)家长辅导站。.我国农村发达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有哪些?

(1)儿童乐园与玩具图书馆;(2)儿童教育电视节目;(3)科学育儿宣传栏;(4)家长学校;(5)建立优生、优育辅导站。

试述幼儿园与社区教育应如何互相沟通与支持?

幼儿园与社区教育互相沟通与支持应注意:1.幼儿园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社区。具体来讲可以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幼儿园可以承担社区内幼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再提高工作,帮助社区教育力量的提高(2)幼儿园开放自身的教育资源供社区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社区内的全体儿童受益(3)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可以兼任社区教育的指导和顾问,服务于社区(4)幼儿园支持参与社区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教育与文化宣传的阵地,推动整个社区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2.争取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参加幼儿园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与帮助,共同协作办好教育。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区域,能够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选择题答案:1-5 ADBDC 6-10 ABBAC 11-15 BDBAC 16-17 AA

篇2:测量学各章节要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

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理论心理学的概念

3、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普通心理学

5、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6、心理过程

7、认知过程

8、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9、个性心理特征

10、社会心理学

11、发展心理学

12、生理心理学

13、比较心理学

14、实验心理学

15、应用心理学

16、教育心理学

17、咨询心理学

18、管理心理学

19、环境心理学 20、法律心理学

21、消费心理学

2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3、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24、自然科学研究的属性

25、科学的三个基本特点

26、科学研究的目的

27、心理学的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28、心理学的社会科学的性质

29、心理学的综合交叉的性质 30、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方法论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3、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4、观察法

5、观察法的分类

6、实验法及其特点、分类

7、个案研究法及其分类

8、调查法及其特点、分类、优缺点

9、抽样的方法

10、内省法及其分类

11、心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和手段

12、逻辑思维推理法

13、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4、研究者注意伦理问题的三原则 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

1、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2、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及三种灵魂说

3、柏拉图神学唯心主义及两种世界说

4、笛卡儿的机械唯物主义

5、洛克的实证主义学说

6、赫尔姆霍兹的色觉理论及听觉理论

7、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

8、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及冯特的主要贡献

9、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0、精神动力学派以及弗洛伊德的主要研究成果

11、对精神分析学派的评述

12、行为主义学派以及华生的贡献、主要观点

13、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14、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

15、对行为主义学派的评述

16、人本主义学派及其主要观点、主要代表人物

17、马斯洛的主要理论观点

18、罗杰斯的主要理论观点

19、对人本主义学派的评述 20、认知学派的主要观点

21、对认知学派的评述

22、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23、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4、为什么说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更加综合化的趋势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感觉: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1、感受器及其类型

2、阈限的概念及类型

3、感受性与阈限的关系

4、阈下刺激的作用

5、感受器、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

6、感觉的作用

7、意识觉醒水平

第二节、知觉:信息的识别

1、知觉加工、守恒

2、知觉识别理论及类型

3、模板匹配理论

4、原型匹配理论

5、特征分析理论

6、“群魔殿”理论及系统类型

7、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及其特点 第三节、注意:信息的选择

1、注意的概念

2、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及其特点

3、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

4、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

5、加工的分类

6、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的特点 第四节、记忆: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1、记忆的分类

2、动作记忆

3、内隐记忆及其测验方法

4、记忆系统的组成部分

5、长时记忆的组织方式

6、表象编码

7、遗忘理论的类型

8、遗忘规律及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9、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0、系列位置效应

第五节、思维:信息的演算

1、思维的概念及其分类

2、实践思维、直觉思维、无意识思维

3、发散性思维、聚敛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4、类别的概念与意义

5、问题解决思维方式的种类

6、顿悟

7、反推法与启发式

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种类

9、定式

10、情绪兴奋水平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第三章 个性心理

第一节、心理特征概述

1、个性心理的结构

2、个性倾向性的结构

3、需要、动机与兴趣的概念

4、理想的概念与分类

5、信念及其内容

6、信念与迷信的区别

7、世界观的分类

8、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

9、能力的分类

10、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

11、心理特征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二节、个性理论与测验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2、荣格的人格理论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4、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5、班杜拉与观察学习

6、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8、克瑞奇米尔的人格类型理论

9、谢尔顿的人格类型理论

10、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

11、威特金的人格类型理论

12、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

13、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涵义

14、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15、特质的分类

16、埃克森的人格特质模型

17、卡特尔与16PF

18、埃克森的人格问卷种类及结构

19、明尼苏达的多项人格调查表 20、Y-G性格测验

21、投射测验及其分类

22、主要投射测验的类型

23、信度及其分类

24、效度及其分类

25、常模的概念

26、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性格特征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结构特征

3、性格现实态度特征的分类

4、性格意志特征的分类

5、性格情绪特征的分类

6、性格理智特征的概念

7、性格的可塑性 第四节、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类型

3、柏尔曼的气质激素理论

4、巴甫洛夫的气质神经活动类型说

5、气质在教育上的应用 第五节、能力

1、能力的概念

2、能力的分类

3、天才的概念与结构

4、智力的概念

5、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结构理论

6、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结构理论

7、比耐-西蒙智力测验

8、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结构与特点

第四章 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3、心理发展的研究意义

4、心理发展研究的主题

5、心理发展研究的任务

6、心理发展特有的研究方法

7、横向比较及其优缺点

8、纵向跟踪研究及其优缺点

9、跨文化研究 第二节、认知发展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格式、通化与顺化

3、逻辑决定论

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5、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平衡化

6、斯腾博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7、成功智力

8、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9、梅耶、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10、戴斯的PASS模型

11、信息加工心理学关于注意、记忆、概念以及问题解决技能的认知发展主要观点

12、语言的构成

13、语言发展的阶段论

14、语言获得理论及其类型

15、语言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情绪、自我意识与社会性的发展

1、研究情绪发展的视角

2、儿童早期情绪发展的特点

3、依恋及其特征

4、依恋的类型

5、儿童害怕、焦虑的意义及其克服

6、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构成因素

7、自我概念的结构

8、儿童自尊的发展及其特征

9、儿童成熟的自我意识的表现

10、性别角色的发展及男女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1、幼儿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措施

2、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措施

3、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其教育措施

第五章 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1、心理学取向的教学设计研究的意义

2、教学设计的涵义与内容

3、马杰的教学设计思想

4、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5、教学目标分类的三个领域

6、布卢姆认知目标的6个层次

7、情感教学的积累效应

8、学生起始状态分析的基本内容

9、教学内容的分析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0、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11、教学媒体及类型

12、讲授法

13、先行组织者教学法

14、发现学习教学法

15、掌握学习教学法

16、程序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17、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征及模式

18、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教学法

19、情感对教学的影响作用

20、布卢姆对情感准备状态的分类 第二节、认知教学

1、认知教学的本质

2、皮亚杰认知发展教学的基本观点

3、信息加工心理学关于认知教学理论特征

4、维果斯基认知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

5、行为主义教学观的基本观点

6、认知教学观的特征

7、建构注意教学观的基本观点

8、情境认知教学理论的特点与观点

9、心理学家加涅关于问题解决的观点

10、问题解决的特征

11、杜威关于问题解决过程论

12、华莱士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论

13、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4、问题解决的“专家”的特征

15、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16、创造性思维及其表现形式

17、恩田彰关于具有创造力教师的特征的观点 第三节、教师心理

1、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

2、教师基本能力的主要表现

3、教师特殊能力的主要表现

4、阿西顿关于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基本观点

5、教师树立威信的途径

6、教师维护和发展威信的措施

7、布登关于教师前5年的阶段发展论

8、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9、舒尔曼关于教师知识结构论的主要观点

10、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途径

11、微格教学

第四节、教学中的品德问题

1、中国传统品德学习的思想

2、皮亚杰品德学习的阶段论

3、柯尔柏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4、品德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5、品德态度形成的阶段论

6、不良品德行为转化的阶段论

7、不良品德行为矫正的策略

第六章 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概述

1、学习的概念与层次

2、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奥苏贝尔、加涅等人关于学习的论述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全面论述

4、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类型

5、塞伦关于学习风格的论述

6、学习风格的功能

7、学习风格的组成要素

8、学习策略的定义

9、丹塞路关于学习策略构成划分

10、迈克卡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11、学习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

2、了解桑代克对猫的迷笼实验

3、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

4、了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5、强化、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6、顿悟

7、托尔曼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8、加涅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9、格拉瑟德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内容

10、威特罗克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内容

11、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职责要求第三节、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2、动机的概念

3、凯勒的动机与学习ARCS模型

4、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5、兴趣的概念与种类

6、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7、情绪及其作用

8、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

9、培养兴趣的方法

10、意志的概念

11、意志如何促进学习

12、性格对学习的影响

13、简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第七章 社会心理 第一节、社会化

1、社会化的概念

2、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

3、社会化的特点

4、社会化的种类

5、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6、社会化的意义

7、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组成

8、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 第二节、社会认知

1、社会认知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2、社会认知的范围

3、人际关系的概念

4、印象的概念与特点

5、印象形成的模式

6、信息加工学说关于印象形成的主要观点

7、社会认知偏差的概念及其类型

8、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9、晕轮效应

10、社会刻板印象

11、内因人格理论的主要内容

12、归因的概念

13、海德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14、维纳成败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15、凯利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16、归因偏差的种类 第三节、社会态度

1、态度的概念与构成

2、态度的形成过程

3、改变态度的方法 第四节、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概念

2、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3、友谊的概念

4、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5、爱情的概念与构成

6、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

7、社会距离测量法

第五节、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

1、利他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2、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3、侵犯行为的概念与特点

4、洛伦茨对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5、弗洛伊德对侵犯行为的解释

6、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7、武器效应

第六节、社会影响与群体心理

1、社会影响的概念与主要表现

2、从众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3、暗示的概念与种类

4、模仿的概念

5、群体心理的概念

6、社会促进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7、扎荣茨的“观众效应”的主要观点

8、群体决策的概念与优缺点

9、群体领导的概念

10、领袖人物是如何产生的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三个层面的标准

2、张春生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3、心理治疗、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

4、心理诊疗模式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类型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

7、个别心理咨询的优缺点

8、心理测试的类型与作用

9、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与优缺点 第二节、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1、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

2、学习问题包括的内容及原因

3、学生自我管理问题包括的内容

4、学生自我发展问题包括的内容

5、学生常见问题的内在心理根源分类

6、自卑的概念

7、非理性观念包括的内容 第三节、校园危机干预方法

1、危机的定义

2、校园危机干预的一般方法

3、严重的精神障碍的类型

4、对自杀问题常见的误解

5、对自杀问题的干预措施

6、引发校园暴力的主要因素

7、常见性危机的种类

8、危机干预的保密原则

第四节、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

1、格林伯格关于职业压力的分类

2、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3、教师应对职业压力常用的方法

说明:本提纲以孙时进主编的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培训教材――《心理学概论》为根据,在本人长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整理的,带有“灰色标志”的内容为各章学习难点,仅供学员学习参考之用。

篇3:测量学各章节要点

第1章, 财务管理总论:这章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看, 属于非重点章节, 考分一般在3~5分。本章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 (单选、多选、判断) , 一般难度不大。客观题的考点主要包括: (1) 综合表达财务目标3种观点的主张、理由和存在的问题; (2) 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3) 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冲突及协调办法; (4) 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原因; (5) 各种财务管理原则的含义与特征; (6) 金融性资产的特点; (7) 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决定因素。

第2章, 财务报表分析:这章是财务管理部分一个比较重要章节, 近3年的平均分数为5分;从题型来看, 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综合都有可能出题, 因此要求考生应全面理解、掌握。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 (1) 各项基本财务比率的含义、计算、分析和影响因素; (2) 利用改进财务体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本章涉及的财务比率指标很多, 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第一, 牢记各比率的计算公式;第二, 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 熟悉报表项目之间的因果、勾稽关系;第三, 对不同大类的财务比率, 既要知道它们的共性, 又要知道它们的差异, 这样才能理解他们在财务分析中的特定作用;第四, 要掌握解题技巧, 抓“核心指标”, 找“问题指标”。

第3章, 财务预测与计划:本章是介绍财务管理3大职能之一的计划职能, 从章节内容来看, 财务预测、现金预算的编制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而且也容易和其他章节结合出综合题。从题型看单选、多选、计算、综合都有可能考查。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 (1) 销售百分比法预测外部融资; (2) 销售增长与外部融资的关系; (3) 内含增长率的确定; (4) 可持续增长率的确定与应用; (5) 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预算的编制。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 可持续增长率的确定与应用, 要注意和今年新增章节即第17章战略管理的综合。

第4章, 财务估价:本章主要介绍资产价值的估计, 从章节内容来看,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问题是基础, 重点掌握的是债券估价、股票估价和组合风险的衡量。本章从题型来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 本章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属于后面很多章节的计算基础,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股票估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后面第5章和第10章的计算基础, 而且也容易和这些章节结合出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 (1)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2) 债券价值与债券到期收益率的确定以及影响因素; (3) 股票价值和收益率的确定; (4) 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 (5)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

第5章, 投资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投资项目的评价, 从章节内容来看, 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基础, 重点是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确定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本章从题型来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 从考试来看本章的分数较多, 在历年试题中, 除客观题外, 通常都有计算题或综合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1) 项目现金流量的确定; (2) 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现值指数的计算和使用; (3) 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和使用; (4)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应用。本章的试题具有难度大、灵活多变、结合实际的特点。考生在把握本章时, 首先要熟悉基本概念、熟记基本公式、弄清教材中的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然后一定要结合历年的试题多做练习。

第6章, 流动资金管理:本章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 主要介绍流动资产的管理, 从章节内容来看, 重点是存货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从考试来看本章的题型除客观题外, 通常会出计算题, 计算题主要是针对存货控制决策和应收账款信用决策确定。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1) 现金管理随机模式的含义、计算和应 (2) 现金管理存货模式的含义、计算和应用; (3)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分析的思路、计算和应用; (4)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基本模型及其演变形式; (5)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公式、计算和应用; (6) 存货保险储备量的决策。

第7章, 筹资管理:本章属于筹资管理的基础章节, 主要介绍了筹集资金的各种方式, 按照大纲要求要掌握各种长期筹资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从考试来说, 近几年分数较少, 分值在5分左右。从题型来看在历年试题中一般为客观题型, 客观题的主要考点是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营运资金融资政策和融资租赁决策的关键问题。但是由于融资租赁一节属于2007年新增, 属于较新内容, 有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 (1) 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2) 商业信用融资决策; (3) 取得长期借款的条件和有关保护性条款; (4)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与优缺点; (5) 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 (6) 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以及决策。

第8章, 股利分配:本章主要介绍利润分配的内容、股利支付的方式和程序、股利分配政策和内部融资、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等。从考试来看本章的分数不多。本章题型主要是客观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1) 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 (2)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对股东和公司的影响; (3) 4种股利政策的含义, 确定的步骤, 以及采取各种股利政策的依据。

第9章,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本章主要介绍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从章节内容来看, 资本成本的确定是基础, 杠杆的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是重点。从近年考试来看, 题型可以出客观题, 也可以出主观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1) 个别资本成本的含义与计算; (2) 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 (3) 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及其说明的问题;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及其说明的问题;总杠杆系数的计算与作用; (4) 资本结构理论; (5)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和应用。

第10章, 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是财务估价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此本章内容是第4章“财务估价”的延续。本章是2004年教材新增加的一章, 从考试来说, 近年来新增加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 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 由于没有过多的历年考题可以借鉴, 所以关键要理解教材, 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 会灵活运用。从本章内容来看, 属于财务管理比较重要的章节, 分数比较多, 而且客观题、计算题和综合题都有可能出题。考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为: (1) 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2) 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3)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应用; (4) 经济利润模型的应用; (5) 相对价值模型的运用。

第11章, 期权估价:本章主要介绍期权估价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实物期权估价。本章是2007年新增内容, 2007年本章分数为19分。通常较新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 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考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为: (1) 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特点; (2) 期权到期日价值与净损益的确定; (3) 期权投资策略; (4) 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 (5) 期权估价原理; (6)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7)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8) 实物期权估价。

由于没有过多的历年考题可以借鉴, 所以考生关键要理解教材, 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 会灵活运用。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懂教材, 注意搞懂教材的例题。

第12章, 产品成本计算:本章属于成本管理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产品成本的概念、费用的特征和分类、费用的确认、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是成本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本章的重点是费用的分类方法;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3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与计算。从近年的考试来看, 除客观题外, 还有可能出计算题甚至综合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1) 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 (2) 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 (3) 完工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4)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5) 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第13章, 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方法及变动成本法的计算与应用。本章主要是作为相关章节的基础, 从近几年考试题型来看单独出题主要是出客观题, 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 更多的是作为相关章节的基础出综合题。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 (1) 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2) 本量利关系方程式; (3) 盈亏临界分析; (4) 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5) 敏感分析; (6)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第14章, 标准成本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标准成本的分类及特点、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其账务处理、作业成本计算。从历年考试来看, 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也有出计算题的可能性, 计算题的出题点在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及账务处理上。考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1) 标准成本的分类及特点; (2)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其账务处理。

第15章, 业绩评价:本章主要内容是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属于控制的一项内容, 一般考试占的比重不多。从近几年考试题型来看本章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有时也有可能出小的计算题, 计算题的考点主要在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上。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 (1) 成本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 (2) 责任成本及其计算的特点; (3) 可控成本及其确定; (4) 利润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 (5) 内部转移价格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6) 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

第16章, 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考试来说, 本章是2008年新增内容。通常新增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 所以要求考生要重点掌握。考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为: (1)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2) 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和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法下作业成本的计算; (3) 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区别; (4) 产品盈利分析; (5) 生产分析; (6) 资源耗用模型和短期经营决策。由于没有历年考题可以借鉴, 所以考生关键要理解教材, 把教材中的例题吃透, 会灵活运用。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懂教材, 注意搞懂教材的例题。

篇4:测量学各章节要点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基础建设逐步完善,道路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道路施工中,道路测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准的测量能够方便之后的道路施工工作,对道路的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道路测量方法的比较

道路测量主要包括勘测和测量两项工作,道路测量工作贯穿勘察阶段、施工阶段和道路运营阶段,对整个道路施工工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角度测量是道路测量的基本工作,倾斜面的丈量是角度测量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来看,道路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水准仪皮尺测量法:将方向盘对准线路的法线方向,在道路横断面上任取两点,利用皮尺测量两点间距离,利用水准仪测量高度差,在这个过程中,水准仪的摆放没有要求,这种方法测量的高程较小,并且精确度较低,只适用于地势相对平坦,横断面较缓的道路;②经纬仪皮尺测量法:将经纬仪摆放到中桩上,方向对准线路法线方向,在道路横断面上任取两点,同时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和高度差,这种方法必须将经纬仪置于横断面上,否则就完成不了测量,这就造成了这种方法适应性不广,易受到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经纬仪的可视距离较短,地势平缓的道路其横断面长度较长,会导致测量范围的缩小,一般来说,经纬仪皮尺测量法经常用于植被较少的地区;③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与经纬仪皮尺测量法的使用方法比较类似,利用激光测距仪测出的数据精确度高,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但其测量距离较长,比较适合在山区使用;④全站仪测量法,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坐标,将全站仪放在确定好的坐标上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不受植被覆盖的影响,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并且全站仪技术先进不需要人力计算,直接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十分方便;⑤GPS测量法:GPS测量法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对桩体的坐标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录入到测量设备中去,通过坐标参数的转换,得到具体的线路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将高度差与水平距离绘制成图,这种测量方法能够节省人力,节省时间,操作简单,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每一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道路情况以及施工设备情况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施工测量要点分析

施工测量要遵循实际性、准确性的原则,要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施工测量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校验与道路校对

由以上测量方法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仪器的使用十分重要,所以校验、校正仪器是施工测量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如果仪器出现误差,那么即使测量的方法再科学再规范,测量结果也不会精确,这对后续的工程施工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返工,拖延了施工进度的同时还会增加成本。在运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测量仪器的转点和后视交点出现偏差,经纬仪的横轴和视准轴也会出现偏差,一旦二者没有垂直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在一般情况下,仪器校验与道路校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校对视准轴;②采用科学方法检验道路中线与周线的方向是否一致;③检查测站点、水准点和测设点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④由专业人员对仪器进行校验;⑤在条件允许下,使用光电测距仪、GPS测量仪等先进仪器,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

2.线路的复测要点

(1)高程复测:

实际高程的测设是根据设计图纸中水准点的高程进行的所以高程的复测十分重要。第一,将设计图纸中的纵断面图与高程进行对比,看高程是否一致,如若不一致要进行实地的验证,确认水准点一致后进行严格的复测;第二,对两个水准点进行推导,得出中桩控制点的高程。

(2)中线控制桩的确定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道路施工位置的确定和道路施工连续进行的依据就是控制桩,因此中线控制桩位置的确定十分重要,如果实际施工过程中中线控制桩的位置与勘测时的位置出现偏差,会影响整个道路施工,所以在施工之前,要严格校对,仔细检查,确保中线控制桩的位置不出现偏差。

3.边桩、栓桩的设置

(1)边桩的设置:

边桩的设置在整个道路施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标注出路堤坡脚的具体位置,并依此来确定路基,具体方法是在路面的横断面焦点与路基边坡线用木桩标注。由于现代道路施工大都机械化,所以短小的木桩很容易被推土机破坏掉,所以在选择边桩时要选择高度在1m~2m之间的细杆,这样即使插入地下的一部分也能够轻易发现,边桩材料要选择不易被破坏的,或者在外层添加保护桩,即使被破坏也能够及时补桩。

(2)栓桩的设置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为了避免栓桩遭到破坏,要将其设置在相对偏僻的区域,并在每一个方向设置2~3个隐桩,在设置完成之后,要对栓桩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进行详细的记录,方便日后查找,如果工程时间较长,可采用混凝土进行灌桩以确保其稳定性。

结论

综上所述,道路测量的准确度能够直接影响到道路工程的质量,所以施工单位要加强对道路测量方法以及施工测量要点的把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测量人员要与现场管理人员协调配合、积极沟通,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测量方法,严格控制施工测量的技术要点,为之后的道路施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童年》各章节概括

第一章

父亲得了霍乱症而去世。就在这时,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小弟弟。弟弟出生后,“我”,外祖母,母亲一起去埋葬父亲,可“我”并没有对父亲的死感到一点点的伤心,而是对随着父亲一起被埋葬的两只青蛙表示悲哀。后来弟弟也死了,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母亲与外祖母便把小弟弟带去埋了。当时“我”以为他们不要我了,便难过地睡过去。醒来后,“我”发现外祖母坐在我旁边。过了好几天,我们才到尼日尼,刚到,母亲便激动起来了,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她们一家人。可是我却不太喜欢“我”的外祖父和他的院子。

点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

一、“外祖母的出现”;

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

三、“父亲的安葬”;

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

第二章

两个舅舅为了分家而打起架来。米哈伊尔舅舅穷极无聊,指使小侄子把顶针拿去拷红,然后放到老工人格里戈里的手边,本想烫老工人,没想到却烫伤了外祖父。雅科夫舅舅的儿子萨沙虽然年纪小,但也学会了干坏事:他怂恿“我”把一块白桌布拿到染缸染成蓝色,结果“我”遭到了外祖父的痛打。痛打之后“我”失去了知觉还大病了一场,在此期间外祖父带来礼物来病床前看“我”,他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之后伊凡也来看“我”,教“我”如何减轻被打时的疼痛。

点评:可以分三大块,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第三章

外祖父和舅舅们都想拉拢小茨冈,因为舅舅们将来都要开染房,想把小茨冈拉过去做事。舅舅们总是变着花样捉弄格里戈里老师傅。小茨冈的身世:小茨冈是个弃婴,外祖母在一个下雨的夜里在家门口捡到他,小茨冈给我讲的一系列好玩的事。热闹的家庭舞会上雅科夫舅舅快乐的弹着吉他,小茨冈忘情地跳着舞,外祖母的舞蹈很吸引人。我有些怕老师傅那双可以看透一切的眼睛,但小茨冈告诉我老师傅是好人,不用怕他。小茨冈经常去市场购物时偷东西替外祖父省钱,两个舅舅总是称赞小茨冈的能干,认为他是干活的能手,所以外祖父和舅舅们都想讨好小茨冈。小茨冈因背十字架而惨死:当时小茨冈背十字架是摔了一跤,两个舅舅怕伤到自己,赶忙扔掉十字架,导致十字架砸死了小茨冈,小茨冈的死和自私卑鄙的舅舅们有直接关系。

点评:第三章分四大块,有明确的标题。

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

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凡和外婆;

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

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凡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良善、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原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第四章

外祖母经常向上帝祈祷,把家务事从头到尾告诉上帝。“我”常要求他讲上帝的故事。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年轻许多,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一天,她正跪着祈祷,外祖父突然进来说失火了。外祖母严厉地,声音坚定的指挥着,而外祖父只是低声地号泣,“我”望着火光吓坏了,只见在人们的惊愕中,她抱着硫酸盐钻了出来。所有人都听她指挥,最终把火扑灭了。刚想入睡,屋里又忙了起来,舅母娜塔莉娅要生孩子了。后来“我”醒来,知道娜塔莉娅舅母难产死了。“我”只觉又一块什么东西在“我”的脑袋里和心中肿胀起来,“我”在这屋里所看到的,仿佛冬季大街上的载重车,慢慢的从“我”身上驶过,把一切都压碎了„„

点评: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

第五章

舅舅们分家了。外祖父在大街上买了新居,全家搬了过去,阿廖沙对阿酷琳娜保姆有好印象。在此期间,母亲来过一次,却又走了。外祖母给阿廖沙讲以前的经历,阿廖沙回想起他与外祖父,外祖母在房间里喝茶。外祖父叫阿廖沙念字,并给他讲他母亲的故事,以及关于俄,法两国人的事,阿廖沙对拿破仑印象深刻,外祖父与外祖母聊天时,经常打外祖母,阿廖沙对此十分厌恶,并安慰外祖母。

点评: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

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

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第六章

在一个晚上,一家宁静的时候,雅科夫久久突然闯了进来,说米哈尔舅舅在他那儿喝醉了,还说他要杀了外祖父,外祖父一面暴跳如雷,一面表示出对雅科夫舅舅极大地不信任,雅科夫嗫嚅着堆在角落,外祖父更加气愤。听到野蛮的舅舅要来打外祖父,我很害怕,外祖母让我到楼上去“放哨”,我又感到自豪,在窗户旁边往下望,我觉得很烦闷,无聊,就在这时我看见了米哈尔舅舅,我去向外祖父报告,他让我回到阁楼上,我想起了母亲,对她更加思念,突然间,米哈尔冲到楼下,准备往门里挤外祖父和雅科夫,伙计麦里扬一起把他往外推,最终米哈尔摔倒了大街上,门被锁起来了,外祖母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为她的儿子忏悔,这使我想起了有一回米哈尔带了几个无赖来家里捣乱的情景,那一次,外祖母被窗外砸来的东西打断了骨头,米哈尔被关在了草棚里,外祖父既悲愤又无奈。

点评:第六章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脚色。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咂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

外祖父与外祖母的上帝不同。

酒馆女主人与外祖父他们也发生了争执,我为了报复她,将她锁在了地窖里,外祖母十分气愤,斥责了我,并亲自放了那凶狠女人,从此我与外祖母的上帝更亲近了。

每次与外祖父祷告时,是难熬的,他的上帝是凶残,也是死板的,而祖父母之间的思想差异,使得外祖父去打外祖母。

我上街时总与孩子们打架,因为大街上的残暴行为让我感到了气愤,我亲眼看见那些狠毒的孩子是如何折磨伊戈沙。而最令人难过的,是失明的格里戈里,但外祖母对他很好,我

却别扭地不敢看他,同时放荡女人沃罗妮哈也让人畏惧。

后来外祖母救下了一只小八哥,并养着他,外祖父却极为厌恶,因为八哥时常戏弄他。家里的气氛十分压抑。

点评: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

第八章

外祖父把房子卖给了酒馆的老板,又买了一栋可爱的房子。在这个新地方,“我”认识了许多性格各异的邻居,胖胖的彼得罗芙娜,军人,和他的妻子等,还有“好事情”。他是一个献身于科学的人,不讲究衣着,一味地在房间里做实验,把房间弄得一团糟。“我”一开始很好奇,爬上房顶透过窗子观察他的举动。后来,“好事情”把“我”接进了他的房间,“我”看着他做了好一会儿实验后,就被他委婉地告知以后不要来了。“我”不解而生气。外祖父从一开始就看不起,甚至厌恶“好事情”,因为他总是神神秘秘的,把房间弄乱。秋天举行娱乐宴会时,“好事情”总是沉默,只有当外祖母讲惩恶扬善的诗歌故事时,他才会激动起来,他是多么向往光明啊!不久,他与“我”还成为了朋友,把“好事情”这个口头禅整天挂在嘴边。“好事情”能耐心倾听“我”的话,并告诉“我”一些道理。一次,“我”和外祖母在广场上帮助了一个被小市民群殴的乡下人,“好事情”知道了,认为“我”和外祖母干得好。可是,外祖父他们越来越看不惯“好事情”,诬陷他印假钱。最后,他被迫搬走了,“我”与这样一个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分开了。

点评:第八章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和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 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第九章

点评:第九章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好事情,外祖父,彼得大叔都被一个新来的脑上长肉瘤的老头用散弹打中了,幸好没什么大问题;彼得大叔给我讲以前的事;我被2个大哥骗去向贝特连院子的一个老爷光头上吐口水,他们去偷他的狗,结果一群贝特连家中的人来我家。两个哥哥跑到街上,我被打了一顿;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三个兄弟和我遇见,老三掉到了井里,我帮他们就救了老三;下篇写“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三兄弟的母亲死了,有一个后妈,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最后写的是彼得大叔有忧郁痴呆症,他的哑巴侄子到乡下结婚去了;我家后院,警察来了,死者是彼得大叔。

第十章

母亲回来了,让“我”惊喜万分,可她一来,便进行了一场水深火热的争吵,外祖父被气的直哆嗦,外祖母安慰着他,“我”从没见过他们这般好。母亲开始教“我”背诗,“我”并不想学,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我依然继续学下去。可几天的宁静过后,又爆发了一场“战争”。外祖父给母亲找了个丈夫,母亲不想嫁人。争执过后,他们又像没发生这事一样,平静且安详。这样争吵,已经越来越不能刺激我了。

点评:第十章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一个年轻丧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强的不幸女人,在多年离家之后带着痛苦回到替她抚养儿子的、孤苦年迈的父母家长

住,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过去就是、现在仍然是父女矛盾、冲突、争吵、闹架的焦点和导火线。小说先是详细地写了母亲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接着写了母子之间因为“背诗”而爆发的一次争吵;最后又重点写了父女之间因婚姻问题而爆发的一次大闹架,外祖父气得跪在女儿面前,接着又无故把外婆打伤。争吵和闹架成了家常便饭;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第十一章

母亲打扮的十分漂亮,常与朋友外出玩,米哈伊尔舅舅的儿子萨沙由于受到继母的排挤,住在了外祖母的家中,“我”与萨沙一起去上学,但萨沙逃学,外祖父很生气,“我”与萨沙都被打,“我”想当军官,萨沙想当强盗。“我”出了天花,外祖母给“我”讲关于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父亲与母亲是背着外祖父结婚的,结婚头几天,连外祖母都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后来,外祖父渐渐的接受了父亲,让母亲与父亲回家住。父亲乖巧能干,两个舅舅常常欺负他,父亲从不计较,还帮助他们逃过了警察的调查。母亲十分气愤,她和父亲一起离开了外祖父的家。外祖父也对母亲温和了许多,并且拿出扣押的服饰,把女儿好好地装扮起来。父女间的关系显著地得到了改善。母亲新交了一批花花绿绿的朋友,外祖母感到很烦恼与苦闷。

点评:第十一章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亲与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虽然用笔不多,写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说又止;其次写表哥萨沙的逃学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怜的孤儿,他没有亲母,继母对他不好。小说对他的逃学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

我的脚有了知觉,并来到了母亲的房间,里面有几个陌生人,其中马克西莫夫将成为我的继父。我深深憎恶那个老太婆和他的儿子,我也因此挨不少打。我在花园里建筑了一个工程,外祖父却打算把房子卖了。母亲和马克西莫夫结婚了。母亲和继父出发去了莫斯科。外祖父开始不断地和外祖母吵架,并把她赶出家门。秋天外祖父卖了房子,搬到了昏暗的地下室。不久,母亲回来了,继父输光了钱。我住到了索莫夫镇一所房子里,并上了学。教师和神父不喜欢我。新来了一个教主很和蔼,他使我不再那么调皮。我拿了母亲的一卢布,卖了两本书,被母亲发现,并没收了我的《安徒生童话》。我拿钱的事传到了学校,我为此再也不想去学校了。我听见继父在打母亲。

点评:第十二章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母亲再嫁的事实。可以说,家庭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和母亲之间。也重点写了上学读书,特别写到一位热爱儿童、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

阿廖沙回到了外祖父家,此时外祖父已经和外祖母分家。外祖母与阿廖沙过的日子十分艰苦困难,阿廖沙为此上街以捡破烂为生,把挣来的钱交给外祖母,外祖母夸奖了他。一次,他发现外祖母捧着钱哭了。捡破烂时,阿廖沙认识了几个朋友,他们生活艰难,但他们珍惜彼此的友谊,一次与阿廖沙偷木材卖钱。母亲来了,她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可不久,小弟弟再一次死去,母亲受不了丧子之痛,最后去世了。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讨饭,他埋葬了母亲后,不得不走向“人间”。

篇6:各章节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

技术差距论:认为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技术革新的进展情况很不一致。技术革新领先的国家发展出一种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流程时,这项技术国外尚未掌握,因而产生了国家间的技术差距。技术革新领先的国家就有可能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但是其他国家迟早会掌握这种技术,从而消灭了技术差距。要素密集度:指的是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可称为该要素密集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的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论: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要扩大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应当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则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论:指新产品从创新,不断改进,到逐步标准化生产,市场不断扩大,再到完全成熟,市场基本饱和,以至最后被新创新产品淘汰的整个过程,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各阶段的技术扩散和传播,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进行转移过程的统称。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成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个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某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绝对优势论: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家,若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超过它国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即便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壁垒

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增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关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海关代表国家按照国家制定的关税政策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向纳税义务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关税的主要特点: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此外,它还是一种间接税,且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人和进出口货物。关税的作用有: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保护国内产业与市场。

关税壁垒: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进口税,通过征收高额进口税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削弱这些商品在进口国家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和国内产业的目的。一般说来,大多数国家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关税,对半制成品的进口税率次之,而对原料的进口税率最低甚至免税。

特惠关税:是一种特别优惠的关税,它是对特定的某一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优惠关税:适用于有经济贸易关系的国家的进口商品。

普通税:普通税率适用于无任何外交关系国家的进口商品,是最高的税率。普惠制:是工业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的制度。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是普惠制的三项主要的原则。普遍性是指所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非歧视性是指所有发展中国家无例外地享受普遍优惠待遇;非互惠性是指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各方实行互惠,凡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对方。最惠国关税税率是互惠的,且比普通关税低很多。国民待遇原则:指成员方以其承诺单中所列服务部门或分部门及所列条件和限制为准,所采取的与服务有关的措施给予外国服务和服务者提供的待遇,不应低于给予本国相同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进口附加税:是指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的进口关税以外,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的额外进口税。设置进口附加税的主要目的包括:第一,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第二,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第三,对实行歧视或报复的国家实施报复等。

反贴补税:又称抵销税或补偿税。它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奖金或贴补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名义关税:是指各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有效关税: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非关税措施: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特点: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歧视性。

进口配额制:是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因此,进口配额制是限制进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绝对配额:即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按照其实施方式的不同,绝对配额可分为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和进口商配额三种形式。全球配额:即对某种商品的进口规定一个总的限额,对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国别配额即政府不仅规定了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配额,而且将总配额在各出口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分配。因此,按国别配额进口时,进口商必须提供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证明书。与全球配额不同的是,实行国别配额可以很方便地贯彻国别政策,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歧视性。国别配额可以进一步分为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两 种形式。

自主配额:又称单方面配额,是由进口国自主地、单方面强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的配额,而不需征求输出国家的同意。自主配额由进口国家自行制定,往往带有不公正性和歧视性。协议配额:又称双边配额,是由进口和出口两国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通过协议来确定配额。

关税配额: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按征收关税的优惠性质,关税配额可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两种形式。

优惠性关税配额:是对关税配额内进口的商品给予较大幅度的关税减让,甚至免税,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即征收原来的最惠国税率;

非优惠性关税配额:是对关税配额内进口的商品征收原来正常的进口税,一般按最惠国税率征收,对超过关税配额的部分征收较高的进口附加税或罚款。

“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 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该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即禁止出口。

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是指出口国政府并未受到国际协定的约束,自动单方面规定对有关国家的出口限额,出口商必须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配额,在领取出口授权书或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出口;也有的是出口厂商在政府的督导下,“自动”控制出口。

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是指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限协定”或“有秩序销售协定”,规定一定时期内某些商品的出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申领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即进口国预先规定有关商品的进口配额,然后在配额的限度内,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对每笔进口货物发给一定数量或金额的进口许可证,配额用完即停止发放。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即预先不公布进口配额,只是在个别考虑的基础上颁发有关商品的进口许可证。由于这种许可证的发放权完全由进口国主管部门掌握,没有公开的标准,因此,更具隐蔽性,给正常的国际贸易带来困难。

公开一般许可证:又称公开进口许可证、一般许可证或自动进口许可证。它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凡列明属于公开一般许可证的商品,进口商只要填写公开一般许可证后,即可获准进口。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加以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进口押金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前,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储一笔现金的制度。进口押金制加重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但是,进口押金制对进口的限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最低限价制: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于这个标准,就加征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进出口的国家垄断:也称国营贸易,是指对外贸易中,某些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直接经营,或者把这些商品的经营权给予某些垄断组织。各国国家垄断的进出口商品主要有以下四大类:(1)烟酒。(2)农产品。(3)武器。(4)石油。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生产、消费安全以及人民健康为理由,制定一些苛刻繁杂的规定,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有:(1)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制成品。(2)卫生检疫标准:主要适用于农副产品及其制品。(3)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反补贴税:又称抵销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保障措施:是指当不可预见的发展导致一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以致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成员方可以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对该产品的进口实施限制。

知识产权: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研究领域内,主要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保护:指在一国所取得的某项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得到外国的法律保护。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外国人如何在我国取得知识产权和我国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所根据的法律是哪个;2)中国公民的知识产权如何在外国得到有关法律方面的保护。

知识产权壁垒:一国实施或支持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义,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或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滥用法律垄断权,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合理障碍的其他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与环保无关的贸易障碍。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也称有形贸易,其用于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以实物形态表现的各种实物性商品,是有形贸易。

出口贸易: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不属于外销的货物则不算。

进口贸易: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购进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列入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不属于内销货物的不算。

过境贸易: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属于过境贸易。

服务贸易: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交易的活动。这种服务是指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而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外汇报酬的活动。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服务。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

跨境交付: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

境外消费: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

商业存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自然人流动: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

服务外包: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其服务性工作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并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技术贸易: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软件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它由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这两方面组成。简言之,国际技术贸易是一种国际间的以纯技术的使用权为主要交易标的的商业行为。工业产权:法律赋予产业活动中的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均属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合称为知识产权。许可贸易: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所有人作为许可方,通过与被许可方签订许可合同,将其所拥有的技术授予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该项技术,制造或销售合同产品,并有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技术使用费的技术交易行为。

特许专营:由一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方式或经验等全盘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使用,由被特许人向特许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的技术贸易行为。合作生产:分属不同国家的企业根据它们签订的合同,由一方提供有关生产技术或各方提供不同的有关生产技术,共同生产某种合同产品,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国际技术转让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国际劳务合作:一国的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某种形式向另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机构提供劳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直接投资为媒介,以获得国外企业的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重效益为目的,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主观意图是通过参与,控制企业的经营权以获取利益。水平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将生产资本输出到另一国,在投资所在国设立子公司,根据当地情况从事某种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这种类型的直接投资多见于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部门。垂直型直接投资:指一国投资者为了在生产的不同阶段实现专业化而将生产资本直接输出到另一国建立企业的投资活动。这种投资方式在资源的开采、提炼、加工和制成品制作过程中使用较多,或者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某些生产阶段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进行。

区位优势:企业利用在国外的特定地区的资源禀赋或资产,并将其与自身独有的资产(例如企业的技术、营销或管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所获得的优势。跨国公司: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特点:以一个国家实习雄厚的大公司为主体,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决策中心,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根据对世界市场的考察和公司自身的战略目标,通过协议进行联合与合作的经营方式。

产业空心化:指一国传统产业已经衰退,而新兴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且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传统产业衰退造成的损失,而导致的经济萎缩的状况。

国际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从其总体经营战略出发,为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用于结算公司内部的母公司与各国子公司,或者各国子公司之间购销产品或提供劳务时的所采取的定价方法,这种价格通常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对外投资:是指经营者以盈利为目的的向国外输出资本、劳务及其他无形资产的行为,主要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以及对外设计咨询。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内外企业,并以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外汇市场

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一种外币成为外汇有以下三个前提条件:(1)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2)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3)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

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都使用这一标价方法。我国人民币外汇牌价也采用直接标价法。(如中:美=8:1)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目前主要有美国和英国使用间接标价法。(如中:美=1:8)即期汇率:指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后,在两个工作日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指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由官方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

浮动汇率: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外汇市场:是专门从事外汇交易的市场,它包括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外汇市场(或称批发市场)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外汇零售市场。

即期外汇业务:是指在外汇买卖成交后,外汇交易双方按照当天的汇率成交,并在成交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

远期外汇业务:是指在外汇买卖成交时,双方约定交易的货币、金额、汇率,在将来的某个日期再进行实际交割的一种外汇业务。外汇市场上的远期外汇交易最长可达一年,1~3个月的远期交易是最为常见的。

掉期外汇交易:是在某一日期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地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远期乙货币的交易,即把原来手中持有的甲货币来一个掉期。所谓掉期外汇买卖实际上由两笔交易组成:一笔是即期交易;一笔是远期交易。购买力平价理论:简称“PPP 理论”,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应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决定汇率的依据,新的均衡汇率应以最初的均衡汇率为基础,通过两国相对通货膨胀率调整而得到。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物价的变化源于货币量的变化,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来源于货币数量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这就构成两国货币交换的基础。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这时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

无抛补利率平价: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抛补利率平价:将无抛补利率平价中的预期汇率换成了远期汇率,为即期公布的未来某一时刻的汇率。未来的实际汇率可能大于合约中确定的远期汇率,也可能小于合约中确定的远期汇率。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因其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外汇汇率的波动而可能遭受本币价值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交易风险:又称结算风险,是指一般企业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及非贸易交易时,因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本币价值变化的风险。

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或评价风险,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处理时,资产负债表中某些以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在折算成以本国货币表示的项目时,因汇率变动而可能产生账面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预期收益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性风险。经济风险可从两方面来理解:①它所针对的是企业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②它所针对的是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

外汇风险管理:是指外汇持有者通过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方法,来预防、规避或消除外汇业务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可能的经济损失。外汇市场的波动使一个国际企业在其对外业务中面临着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从而影响 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完全抵补策略:即银行或企业将手中持有的外汇头寸进行抛补,消除外汇敞口额,以达到避险的目的。这种策略主要是适用于实力单薄、涉外经验不足、市场信息不灵敏、汇率波动幅度大等情况。部分抵补策略:是一种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即银行或企业根据对汇率走势的预测,对不同的涉险项目采取不同措施,只消除部分敞口金额,为了盈利而留下部分敞口金额以寻求盈利的机会。完全不抵补策略:是一种消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即将外汇敞口风险暴露在外汇风险之中,不进行抵补。这种情况适合于汇率波幅不大、外汇业务量较小的情况。

国际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存续期在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组成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包括短期国债、短期地方政府债券、商业票据和短期大额可转让存单,但不包括某些存续期在一年以下的商品期货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国际货币市场基本上是场外市场,可以在一天24小时不间断交易。

欧洲货币:由货币发行国境外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该种货币存贷款业务,而非特指欧洲某个国家的货币。“欧洲”是指非国内的、境外的、离岸的,并非地理上的意义。欧洲美元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美元,它与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流动性和购买力。不同的是,欧洲美元不由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经营,不受美联储相关银行法规,利率结构的约束。

国际债券市场:由国际债券的发行人和投资所形成的金融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组织国际债券的发行和认购。流通市场安排国际债券的上市和买卖。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国际债券市场。可转换债券:是公司发行的一种与股权相连的债券,其持有人可在规定期限内将债券按既定的转换价格和转换比率转换成发行人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如果持有人放弃转换权利,公司必须到期还本付息。

附认购权证的债券:认购权证与债券同时发行,在一定的期限内,投资者凭认购权证,有权按协议价格购买债券发行人的某种资产。具有普通债券的特点。外国债券市场:是传统的国际债券市场,是在一国国内市场发行外国政府或外国公司债券,这种债券以发行地的法定货币发行,受发行地国家法律管辖。

扬基债券: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国际组织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货币的外国债券。

武士债券:是在日本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外国债券。

龙债券:是以非日元的亚洲国家或地区货币发行的外国债券。猛犬债券:是由非英国本国企业在英国市场上发行的英镑债券。

欧洲债券:债券发行人在其他国家发行的以非发行国货币标价的债券。特点是对借贷双方来说都具有国际性。

做市商:在证券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纪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他们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种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的总称,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

货币危机:指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由于其国内经济变化没有配合相应的汇率调整,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通常表现为本币价值高估,由此引发的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结果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大幅度贬值。

国际金融创新: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当局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出于对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考虑而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所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或融资技术,而是泛指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既有金融机构从事的微观领域的金融创新,又有金融管理当局从事宏观领域的金融创新。

金融技术创新:在融资过程中各种新的资金运营和管理技术的引入,比如在金融交易中广泛应用科技新成果,或推出新的融资方式,使金融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有效地规避了风险,交易速度大大提高,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金融完善。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业紧跟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创新积极扩展金融业务范围,创造新的金融市场,不断开拓新的融资空间所做的努力。

金融制度创新:各国金融当局调整金融政策、放松金融管制、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和金融业治理结构所导致的金融创新活动,如推进金融自由化,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在协调众多国家货币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国际货币关系的集中反映,它构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总体框架,包括各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以及其他重要的具有体系性影响的大型金融企业。

国际营销

市场细分概念:指企业根据某种标准将大而分散的市场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并且具有相似特征的消费者群的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具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与行为特征。分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需要极为相似;而分属于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要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无差异营销:是指企业将产品的整个市场视为一个目标市场,用单一的营销策略开拓市场,用一种产品和一套营销方案吸引尽可能多的购买者。只考虑在需求上的共同点,不关心在需求上的差异性。优点:减少生产与储运成本,节省促销费用,减少企业在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制定各种营销组合方案方面的投入。对需求广泛、市场同质性高且能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产品比较合适。差异性营销:是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针对每一细分市场制定一套独立的营销方案。优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机动灵活、针对性强,使消费者需求更好的得到满足,减少经营风险,企业一旦在几个细分市场上获得成功,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及市场占有率。不足:1)增加营销成本。2)使企业的资源配置不能有效集中,顾此失彼,在企业内部彼此争夺资源,使产品难以形成优势。集中性营销:是集中力量进入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生产和销售。力求在一个或几个子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指导思想:与其四处出击收效甚微,不如突破一点取得成功。适合资源力量有限的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是企业根据目标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状况,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强有力的、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并将其形象生动的传递给顾客,求得顾客认同。

共同市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是在成员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非统一的对非成员的关税,并允许生产要素在成员间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流动与转移,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它是相对于一个国家国内物流而言的。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贸易最终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国际物流管理: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合理、高效地组织国际间的货物流动,以最小的成本、最优的服务质量保证国际贸易和国际化生产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在供应链中创造价值,以顾客满意的价格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国际物流经济管理:是指以物的国际流动过程为主体,运用各种管理职能,对物的流动过程进行系统的统一管理,以降低国际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也就是用经济方法来研究、管理物的国际流动中的规律问题。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全球供应链论坛将供应链管理定义成: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QR 是美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

上一篇:请款单和付款申请单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