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学习心得

2024-05-29

《测量学》学习心得(通用6篇)

篇1:《测量学》学习心得

《测量学》学习心得

本工程采用激光垂直测量仪施测,要求平面控制网及标高的竖向传递要准确。

一、测量工具的检定

钢柱安装测量与平面控制网及标高的竖向传递所使用的仪器、钢尺,在使用前应经计量部门确认,核定误差后才能使用。土建测量,钢柱安装使用的钢尺必须用同一标准进行鉴定,且具有相同的精度。

二、基本作法

必须指出,各楼层的施测,必须从±0.00这一楼层的控制网向上引测,不准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

为叙述方便,本文仅以会所的平面控制网向上引测为例,其它投测可仿此进行。在±0.00以上各层楼面浇筑混凝土以前,具体地说是楼面模板支好后,绑扎钢筋以前,在对应于会所首层(±0.00)这三个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需预留150mm×150mm(若楼面钢筋网间距小,也可适当缩小,使不截断钢筋)垂直投递孔。施测时,将仪器放置在首层的基准点上,严密对中,整平,让激光束垂直投测到要测量的楼面预留孔处放置的有机玻璃平板(300mm×300mm)接受靶上。有机玻璃平板接受靶在该施测过程中应严格固定。仪器从1°、90°、180°、270°四个方向向接受靶投点,用0.2mm的笔定出这四个点。若四个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四个点不重合,则找出这四点的对角线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四个控制点传递完成后,用墨线将测点两两相连,即形成该层楼面平面控制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要进行角度观测及边长量距(精度l/20000)。再测量此矩形控制网的两条对角线,若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则说明四个控制点的精度满足要求。

三、测量基准点的设置

1、测量基准点宜选择在首层(±0.00)楼面上。

2、主轴线的测设必须精确可靠。以原基础放样为依据,按经纬仪投测法用正镜倒镜将主轴线投测到设置基准点的±0.00这一层上,并对所投测的矩形进行测角量边检查,务须精确可靠。

3、以上述主轴线为依据,视测量作业方便,向内量1.5M或2M,推出作业主轴线,并对作业主轴线构成的矩形进行测角、量边检查。作业主轴线的交点a、b、c、d即为基准点。

4、基准点的设置要准确

在基准点处用砖砌成高300mm~400mm,底面积为500mm×500mm的砖墩,表面用水泥砂浆找平,埋入ф12钢筋,其顶面露出砖墩5mm,经过检查复核无误后,精确地刻划出十字线,十字中心即为基准点。对a、b、c、d构成的矩形控制网要测角量边作出记录,作为以后校测的依据。

四、各楼层作业主轴线的测设

各层楼面模板铺好后,在绑扎楼面钢筋以前,对应于首层的四个基准点的位置,如

前所述留出预留孔。投测时,先后将激光垂直测量仪置于首层的四个基点上,严密对中,整平,如前所

述进行投测,直至形成该层楼面平面控制网,然后据此进行该层楼面的放线定位工作。

楼面混凝土浇好后,应在该层留孔处四周砌150mm高的阻水圈,以免投测时,施工

用水淌到投测仪器上。

五、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工作

应向所有参与施工安装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宣传,保护好基准点,避免基准点毁坏。在进行轴线竖向引测前要通知工人,不得从各层预留孔向下倒水和丢弃杂物,以免损坏仪器;不得在预留孔上堆放杂物,以免测量时影响通视。

六、及时投测和定位放线

轴线竖向引测和柱网放线是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计划应周密,测量应及时,施工安

装要为测量让路,不能干扰测量工作;测量也要主动、迅速、准确,不能耽误施工安装。

施工方引测与放线,监理方应在场监测,不要另搞一套,尽量缩短测量放线与复 检的时间,以不影响施工安装进度。

篇2:《测量学》学习心得

管道工程测量作为管道工程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管道工程教师必须了解的一项技能。在系部的组织下,我们在学院进行了管道工程测量的培训学习。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工程测量的步骤,掌握全站仪、GPS定位仪的使用技术,掌握高程控制测量及屏差方法,掌握坐标分类及推算方法,重点掌握GPS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为我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测量手段解决工程问题提供了基本训练。

第一天,我们主要教室中学习了工程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施工阶段的测量内容是线路施工测量,首先对线路控制桩和线路桩复测,其次要在实际勘察中优化测量,最后放样线路作业带、管沟中心线、曲线元素。管沟中心线的放样在山区中是较难进行的。竣工阶段的测量中,焊口,管顶埋深测量时必须要进行的,还有管线(三桩)设施的测量也要在竣工阶段测量。在大型穿跨越项目中,要进行桥梁变形监测。

接着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目前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有GPS、全站仪、水准仪、管线探测仪。全站仪主要是在侧角距,数据处理中使用。现在大部分用的定位仪器都是GPS。这些仪器的使用都有一个共通的原理,就是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坐标系主要分为地心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坐标系的发展为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GPS的坐标系为高斯坐标系,高斯坐标系也是其他所有坐标系建立的基本依据。在测量所用的仪器中,重点介绍了GPS的原理与应用。详细讲授了GPS的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第二天的学习主要是GPS仪器的具体使用。我们使用GPS仪器完成了老师规定的测量项目,在实际使用中,仪器的调整,瞄准、读数、计算、绘图,每个过程都要细心,才能保证最后结果的精确。在GPS没有信号而无法测量的角落,则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经过这半天的学习,把理论联系实践,把昨天老师教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对仪器的使用更加的熟练,测量也更加的精确。

篇3:学习拖延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关键词:学习拖延,文献计量学

学习拖延是指学习者有意而无必要地推迟启动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1]。现实生活中,学习拖延现象非常普遍。英国诗人Edward young曾将拖延比做“时间的小偷”。美国作家Marquis认为“拖延是与昨天保持联系的艺术”。清朝学者钱鹤滩则感叹拖延是浪费青春与生命。这种感慨在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诗句中表露得一览无遗。“学习拖延”作为专业术语最早大概出现在《学习拖延:频率及其认知、行为相关因素》一文中。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认为失败恐惧与任务嫌恶是导致学习拖延两大因素;学习拖延不仅是单纯的时间管理问题,还与认知、情感与行为因素密切相关[2]。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拖延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我国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学习拖延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和探讨,试图对学习拖延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该库共收录国内9035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2015年11月15日,笔者以“学习拖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90篇,硕、博士论文44篇,将检索结果作为输出数据存入Excel 2003,然后制成直观图表,按论文发表年代、刊物来源、论文引用、研究方法、核心作者、合作方式6项分析单元进行统计,并逐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结果与分析

1. 论文发表年代分布。

统计发现,从1999起,至2015止,这16年间,发表的关于学习拖延研究的论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我国最早发表的关于学习拖延的文章大概是刘连怀1999年在《山东教育科研》发表的《中小学生学习拖延及诊治》,此后,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便归于沉寂。直到2004年,又发表了1篇研究论文,2005年与2006年1篇研究论文都没有,硕士论文在2006与2007年各有一篇。这说明学习拖延在2006年以前一直没有受到关注。从2007年开始,论文发表数量开始增加,到2015年,论文发表总量已经达到90篇,硕、博士论文达到44篇。虽然和其它研究相比,学习拖延研究发文数量仍然较少,但纵向来看,“学习拖延”正在成为学习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2. 论文发表源分布。

中文期刊一般划分为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属于文献计量学的范畴,是指那些刊载某学科文献密度大,文摘率、引文率及利用率相对较高,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在本文,中文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出版社每3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统计学习拖延研究论文发表的期刊来源,可以看出,在发表的90篇论文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仅有18篇,占论文总数的20%,非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高达72篇,占论文总数80%。可见,学习拖延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

3. 论文引用情况分布。

研究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引用率也体现出该研究论文受到学术界重视的程度。

按照单篇文章引文的数量对研究者进行统计,发现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2009年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及2010年在《心理科学》[3]发表的2篇文章引用率最高,引用次数分别为69次与57次,成为学习拖延研究中的经典研究。此外,统计还发现2013年、2014年与2015年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虽然也有15篇之多,但没有一篇文章的引文数量达到10次以上。这说明,近年来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已经陷入了一个低谷,缺乏高水平的研究问世。

4. 研究方法分析。

研究方法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依据研究层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等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常常决定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因此,文献计量学研究经常采用研究方法作为分析单元之一,本研究也不例外。裴提娜教授以具体的研究方法为划分依据,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区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4]。另外,依照裴提娜关于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经验总结不是一种研究方法,但在教育领域中,却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一种常见的研究与成果表述形式,因此,也把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列入表中。根据这种关于研究方法的分类,我们对学习拖延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统计发现,关于学习拖延研究,理论研究较少,仅有5篇,占研究总数的5.6%,历史研究、经验总结、相关与比较研究、描述研究较多,分别占研究总量的25.6%、18.9%、14.4%和12.2%。

在统计分类中,我们把研究述评或研究综述归为历史研究;把采用测量的方法对学习拖延进行甄别,调查有多少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现象,学习拖延有没有性别、年龄、年级与民族差异等研究归为描述研究;把探讨学习拖延与人格特质、焦虑、自尊、时间管理、完美主义等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拖延与学习成绩、情绪状态、身体健康状况等可能的拖延后果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归为相关与比较研究;把研究者从自身角度谈对学习拖延的看法与认识,以及对于学习拖延干预的一些心得体会归为经验总结。

5. 核心作者群分析。

“普赖斯定律”(Price’s Law)认为:“核心作者”群体将完成该研究领域中50%以上的论文[5]。核心作者是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产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公式表达n=0.749)。发表n篇以上的作者称为核心作者,n为论文篇数,ηmax为在统计的年限内,最高产的那位作者的论文篇数,即发文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在统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同一文章被重复统计,我们只统计了第一作者发文情况,对于合作者发文情况没有进行统计。

以普赖斯定律进行分析,学习拖延研究发表论文最多的是潘运和庞维国,都为3篇,所以ηmax为3,计算可知,n取整数为2,作者发表论文2篇以上者为9人,占总作者数的4.7%。这9个人共发表论文20篇,占总论文量的22.22%,远低于学习拖延研究论文总和的50%。这表明核心作者群远未形成。同时,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也仅仅发表3篇,也说明研究队伍比较分散,研究成果较少。

6. 合作方式分析。

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科学合作不但能够促进科学家的成果产出能力,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合著论文的著者人数与论文产生的影响因子呈正相关;合著论文比独著论文更易被期刊接受并能产生较大影响;合作群体越大,研究成果越具有影响力[6]。合作研究可通过论文合著率与合作度进行分析与说明。合著率是合著文献占文献总数的比例,合作度则是指每篇文献的平均作者数。它们是衡量某一科学领域研究成熟程度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我们对论文合作方式进行了统计。

统计发现,在90篇文献中,共有192位作者(包括所有合著者),合作人数在1~5之间,平均合作度2.13,说明平均每篇文章有2名合作者完成,个人独著论文共有31篇,占论文总数的34.4%,合著论文共59篇,占总论文的56.6%。这说明个体研究仍是学习拖延研究的主要方式。在合著论文中,两人合著论文居多,占合著论文总数的45.8%,三人合著论文占40%;四人合著论文占11.9%。这说明,多人合作研究的局面正在形成。

为进一步了解研究者的合作方式,我们对合作作者单位信息做了统计。在合作形式上,同一机构合作研究论文有45篇,占合著论文数的76.3%;不同机构合作研究论文有14篇,占合著论文数的23.7%,其中,有1篇研究与国外作者合作。这表明,在学习拖延的研究中,内部合作研究较为明显,外部合作研究较少,国际合作研究更为罕见。

三、结论

对学习拖延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学习拖延作为学习领域的一个微观话题,近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在其表明繁荣的背后,也显示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研究水平不高;(2)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3)合作研究方式正在形成;(4)研究方法过于单一;(5)研究内容严重重复。

1. 整体研究水平不高。

从期刊发表源可以看出,在发表90篇的研究论文中,只有18篇发表于核心期刊,仅占发表论文总数的20%;从单篇论文被引情况来看,被引超过10次以上的论文只有15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16.7%;由此可见,关于学习拖延研究整体水平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 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普赖斯定律”认为,核心作者群应完成该研究领域中50%以上的论文。但通过计算可知,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总共9人。这9人发文总量占论文总量的22.22%,远低于普莱斯定理规定的50%。此外,发文量最高的庞运和庞维国,都仅仅为3篇。这也说明对学习拖延研究的视角比较狭窄,对学习拖延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需要突破。

3. 合作研究正在形成。

从研究方式上看,虽然个体研究仍然是研究的常态,但合作研究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占研究总数的56.6%,但在合作研究中,多为同一研究机构或学校内部间的合作,跨机构合作研究比较少见,跨国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合作研究可以弥补个体研究的不足,可以改变研究力量“各自为政”及“单兵作战”的局面,从而提高研究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4. 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统计表明,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经验总结分别有20篇、23篇和13篇,共计56篇,占到研究总数的62.2%。国外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绝大多数为现状研究、相关研究和干预研究[7]。这与国内研究基本类似,只不过国内研究更多停留在对国外学习拖延的介绍与评述上。这说明,我们关于学习拖延的研究停留在转介的发展阶段,还缺乏对学习拖延整体性、深入性的探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则更处于研究中的边缘地带。

5. 研究内容重复严重。

在历史研究中,研究内容多为学习拖延研究综述与述评;在描述研究中,研究内容主要为学习拖延现状调查或者是学习拖延原因调查;在经验总结研究中,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者对学习拖延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如何干预的心得体会。而关于学习拖延的原创性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干预研究较少,由此可见,学习拖延研究在内容上“同质化”程度太高,这也是近年来虽然学习拖延的相关研究在发文数量有所上升,但论文引用率却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微观领域,学习拖延近年来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不少问题:从研究对象看,研究对象始终以大学生为主,近年来虽然有关于中学生的研究,但数量极少,至于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则更是难见踪影;从研究方法看,国内目前主要采用自制陈式量表研究学习拖延,这种研究方法较难考察在具体情境下的学习拖延情况,国外的研究者已采用实验法探讨学习拖延的心理机制;从研究内容看,干预研究正在成为研究重点,但干预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团体干预策略,采用的也是短期干预的工具,而学习拖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应该对学习拖延进行长期干预。综上,学习拖延研究要想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需要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争取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庞维国,韩贵宁.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2):59—65.

[2]Schraw G,Wadkins T,Olafson L.Doing the things we do:A grounded theory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2007,1:12-25.

[3]庞维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10,(1):147-150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1-12.

[5]张季娅.洛特卡定律与普赖斯定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9):17-22.

[6]刘雅娟,王岩.用文献计量学评价基础研究的几项指标探讨[J].科研管理,2000,(1):93-98.

篇4:影子游戏引发的测量学习

从踩影子到画影子

一天,户外活动时间,我手拿一盒粉笔走向孩子们。几个爱玩影子游戏的孩子显然被我手上的粉笔吸引了,他们选了几支自己喜欢的彩色粉笔,找同伴帮忙,把自己的影子画了下来。“快看,影子留下来了,不动了!”画好影子的孩子兴奋地招呼同伴观看。更多的孩子被这个新玩法吸引了,也纷纷结伴画起影子来。

“快来看,豆豆的影子最长!”阳阳的叫声吸引了一些孩子的围观,我也跟了过去。“哇!真的好长哎!”孩子们发出感叹。“豆豆是我们班里最高的小朋友呀!”有孩子似乎一下子找到原因了。“我觉得我的影子也很长!”湖湖指指不远处自己的影子说。“对呀,湖湖的影子也很长啊!”立刻有孩子表示同意。“是啊,看上去差不多哎!比比看才知道。”有孩子提议。噢,一个有趣的测量情境出现了——孩子产生了要比较影子长短的需要。

“怎么比呀?”我试图引发孩子们继续讨论的兴趣。“先量量豆豆的影子有多长,再量量湖湖的影子有多长,就可以比了!”星星说。“可以用什么办法量呢?”我接着问。“有了!用手量!”只见星星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从影子头部开始量,边量边数,只是每一次大拇指的起始点并没有和上一次中指对应的终点重合,而且比划到后来,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距离越来越小。星星可能看到过别人用手度量,但他显然还处于简单模仿水平,并没有注意到测量的准确性。“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也看到过别人用手来量东西的!”我没有着急指出星星在使用这个方法上的问题,而是先肯定了他。“我还有好办法!用脚量!”菲儿立刻触类旁通。“试试看吧!”我鼓励菲儿。她立刻从影子的“头部”走到“脚部”,每迈出一只脚,都小心翼翼地将脚跟贴紧另外一只脚的脚尖,她似乎已经意识到这样才能量得更准一些。“菲儿,你的脚和脚为什么要靠得紧紧的?”“因为……这样就能量好了!”“能不能这样量?”我略作夸张地将两只脚分开交替跟上去。“不能!不能!”孩子们都摇头。“为什么?”“因为这样有的地方会量不到!”清清着急地纠正我。“哦,原来量的时候要每个地方都量到!”我重复了一遍清清的话,希望能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还可以用什么办法量?”我接着问。“用粉笔!”一个孩子的眼睛扫到了豆豆影子旁边的粉笔。“用勾线笔!”“用胶棒!”“用绳子!”“用沙包!”……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想到了各种可以用来测量的工具,有的是操场上的运动材料,有的是活动室里的文具、玩具。此时,回活动室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孩子们约好明天户外活动时不仅要带粉笔,还要带上他们自己认为可用于测量的工具,继续玩量影子的游戏。豆豆也和湖湖约定,明天要比比谁的影子更长。

量量影子有多长

第二天恰巧是个大晴天,对量影子感兴趣的孩子带上了他们各自认为可用于测量的工具,有绳子、沙包、勾线笔、固体胶、垒高积木、多米诺骨牌……孩子们很快就互相结伴画好了影子,开始“量”起来。

豆豆和颢颢一组,使用勾线笔作为测量工具。湖湖和海宝一组,选了多米诺骨牌。豆豆和颢颢很快就量好了,豆豆的影子上放了7支勾线笔,最后一支超出了影子的长度,颢颢的影子上放了6支勾线笔。他们虽然将勾线笔都排成了直线,但并没有摆在影子的中轴线位置。“我的影子是7支勾线笔长!你量好了吗?”豆豆此时已经在影子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7,得意地对颢颢说。湖湖继续小心地摆着多米诺骨牌。“1、2、3……我是20块多米诺骨牌!”多米诺骨牌排得有些歪歪扭扭,但基本排在了影子的中轴线位置上。“你都没有排整齐!”豆豆立刻提意见了。旁边的孩子也七嘴八舌地“指导”起他来:“再过来一点!”“要排排直!”“这块有点歪。”湖湖和海宝一起整理起多米诺骨牌来,这回整齐多了!湖湖数了数,19块多米诺骨牌。“我的数字比你大,我的影子比你长!”湖湖得意地对豆豆说。“可是豆豆个子最高呀!”一旁的阳阳有些想不通了。

我们一起来到豆豆量的影子旁边,看到豆豆放了7支勾线笔,但最后一支超过了影子的范围。“你不到7支,你是6支半!”湖湖立刻质疑豆豆报出的结果。“你为什么说他是6支半?”我问湖湖。“因为这里有半支超出了影子!”湖湖说得很清楚。“豆豆,你觉得湖湖说得有道理吗?”我问。豆豆抓抓头皮,对我说:“我是说我用了7支笔。”他立刻将原先的“7”划去,写上“6”,再加一根短横线“—”。“这是什么意思?”我问豆豆。“这个表示一半!”豆豆回答说。“豆豆排得不直!”海宝又提出疑问了。“要从头排到脚的,但他排到这里就结束了!”海宝指着影子的边缘说道。“排得不直为什么不行?”我问海宝。“大家都从头量到脚,这样才公平!”海宝说。豆豆和颢颢此时也意识到勾线笔排斜了,赶紧又排一次,这回接近影子的中轴线了。“7支半!”豆豆欢呼起来!

“谁的影子长?”我问孩子们。“我的长!”湖湖说。“可是豆豆个子最高,应该豆豆的影子最长啊!”阳阳有不同意见。“我的数字大!”湖湖补充道。“不能这样比啊,用的工具都不一样怎么比啊?”阿宝说。“对啊,要一样的工具才能比……”越来越多的孩子同意阿宝的意见。于是,湖湖拿来豆豆用的勾线笔重新测量起来。因为勾线笔比多米诺骨牌长得多,湖湖很快就摆好了。“1、2、3……我也7支半!”事实上最后一支还没有到一半的长度。我指着最后那支勾线笔问孩子们:“这里是一半吗?”孩子们都说不是。“那怎么算呢?”“我有办法!”阳阳拿了一块多米诺骨牌,替换了上去。“7支笔再加一块多米诺骨牌!”豆豆觉得这个测量方法很有趣,也拿了块多米诺骨牌去替换。“我也是7支笔再加一块多米诺骨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阳阳很快发现了秘密:“豆豆的影子长!豆豆的多米诺骨牌是横放的,湖湖的是竖放的!”

nlc202309081838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只要不下雨,孩子们都会到户外玩量影子的游戏。与此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室内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使活动室成了一个开放的测量场所。比如,我设计了“量一量”活动,事先将活动室里的桌子、椅子、橱柜拍成照片,同时将孩子们用过的自然测量工具也拍成照片,制作了双维测量记录表。一张表格里放一种活动室家具和一种自然测量工具,以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又如,我设计了“量一量、比一比”活动,一张表格里放一个测量对象,但要求孩子用两种工具,一种是表格中已提示的有图片的工具,另一种则要孩子自己寻找,以帮助孩子积累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经验。孩子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感知、理解测量的速度并不一样,因此,这些活动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提供了学习机会。此外,我在活动室创设了“量量东、量量西”的主题墙,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测量过的活动室内的物品测量结果记录表贴在上面,我则将孩子们在户外测量影子的照片也贴在上面,供孩子们互相学习。

到室内量“影子”

遇到下雨天,自由活动便在活动室中进行。“今天不能出去玩量影子了!”颢颢略感遗憾。“我有办法!这样不是也能量吗?”豆豆往建构区地垫上一躺,要颢颢拿笔将他的身形画下来。颢颢有些犹豫:“在地垫上面画会弄脏地垫,小朋友们不能搭积木了!”我见状赶忙拿了一张大黑色卡纸给他们。两个孩子开心极了,说:“黑黑的颜色更像影子!”豆豆躺了下来,颢颢用粉笔描边,描好后两个孩子一起将“影子”剪了下来。

“我来量量豆豆的影子有多长!”菲儿走过去用脚量了起来,“7个半脚!”“不是,你量得不对,是6个半脚!”在一旁看着的清清提出了疑问,因为她发现菲儿量了6个脚,影子边缘在第7个脚一半的位置。“怎么不对,我再量给你看!”菲儿并不觉得自己的结果有什么问题,她一个脚挨着一个脚,走得更小心了。“……5、6、7,七个半脚!”“你多算了,7个脚不到!”颢颢说。“对呀,你看影子边缘在7个脚不到的地方!”清清说。菲儿又看了看第7个脚的位置,似乎明白了,她拿来笔在影子边记录了一个6和一个半圆。

小年龄的松松也来玩影子游戏了,可是他走着走着就偏离了影子的中轴线。“你走歪了!不准了!”菲儿叫起来。“量歪了”的情况在户外量影子游戏中是常见的。这是因为影子的外轮廓是不规则的,加上孩子个体动作水平、空间认知等的差异,他们或会在测量时量歪了,或会将测量工具放得歪歪扭扭,不能整齐地排到中轴线的位置上。为此,我剪了一条长长的蓝色纸条给孩子们,看看能否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菲儿和清清立刻用了起来,他俩合作把蓝色长纸条粘在了影子的中轴线位置上。“这下好了,松松,你走上去再量一量!”菲儿像大姐姐一样鼓励松松。有了蓝长纸条的辅助,松松能直直地一边走一边量了。“7个脚!”松松开心地在“影子”上写下了自己的测量结果。

我将豆豆的黑色卡纸“影子”保留了下来,并投放到活动室“量量东、量量西”的区域中。在个别化游戏时间,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这个新材料所吸引,他们都尝试用脚去量量豆豆的“影子”,并且在“影子”上记录下自己的测量结果。一段时间后,这个“影子”上就写满了大大小小的数字以及孩子们的签名。“好多数字啊!”“我和你的结果一样!”“松松量出了7个脚,他的数字最大!”孩子们在区域中自由地交流,对同伴们写在“影子”上面的测量结果很感兴趣。在班里大多数孩子都玩过这个“影子”后,我组织了一次集体交流活动。

“这个‘影子’上面有这么多数字,这些数字一样吗?”“不一样!”“你们都是用脚来量的,为什么数字会不一样呢?”“因为脚有大有小啊!”看来,孩子们不难发现造成数字不同的原因。“如果脚大,数字就会怎么样?”我继续追问。孩子们有些迟疑。很快,星星举手说:“如果脚大,上面的数字就小!”又有几个孩子表示同意。看来,有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测量工具长短与测量数字大小的反向关系,而有的孩子或许还需要有更多经验的积累。我鼓励他们:“真有趣,你们可以再找朋友一起量量看,比比谁的脚大,再看看谁记录的数字大。”

新的任务又激发了孩子们量“影子”的兴趣。有的孩子提出可用其他工具来量“影子”,我请他们将所使用的工具画在豆豆的“影子”上。刚开始孩子们选择了各种长长短短的材料,但慢慢地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单位长度较长的毛笔、垒高积木、勾线笔等工具,越来越少的孩子选择多米诺骨牌、雪花片这些单位长度较短的工具了。或许,他们已经发现了些什么。为此,我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样的工具使用起来更方便”的讨论,孩子们最终发现,“越长的工具越方便,很快就能量好”,有孩子甚至还想只用一根长纸条去测量、比较影子的长短。

真影子、假影子做游戏

一天上午的个别化游戏时间,在量“影子”区域中,我听见两个孩子在争论。“这又不是真的影子,外面的才是真的影子!”“这怎么不是真的影子?这就是豆豆的影子!”“不对,外面是太阳光照过来出现的影子,是真影子,这个是豆豆躺下来画出来的‘影子’!”“这个我知道,影子要有光才行!”豆豆也过来了,发表了他的见解:“这个影子和我一样高的。外面的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和我不一样高的!”“真的是这样吗?”我故意问。“真的呀,我量过影子的!”豆豆坚持说。“下午把这个‘影子’带出去比比看吧!”海宝提议道。“好啊,你们现在就可以去试一试!”我陪着豆豆、海宝以及其他几个想出去量影子的孩子来到户外。

此时已是上午十点半。“哇,影子好短啊!”孩子们一出教学楼看到自己的影子便感叹道。豆豆在颢颢的帮助下,把自己的黑卡纸“影子”平放到操场上,然后转动方向,让自己的真影子刚好投射在人形图上。“好短!好短!”豆豆笑着说。“你别动!”杨妞从随手带来的积木中拿出了一块,横着立起来,给豆豆的真影子在他的黑卡纸“影子”上留下的位置做了个标记。湖湖忍不住也来试试,他站到黑卡纸“影子”“脚”的位置。“我的影子到这里了!”杨妞又拿出一块积木,帮湖湖的影子的位置做了标记,后面又有几个孩子一一过来玩这个游戏并都做了标记。

nlc202309081838

这时,豆豆往自己的黑卡纸人形图上一躺:“热热的,好舒服!”“你没躺准!往下一点!”杨妞提示豆豆对准自己的“影子”。“我也来试试!”湖湖把自己的脚对准豆豆人形图“脚”的位置躺下来,“你到这里,我帮你做个标记!”杨妞用粉笔做上了标记。湖湖坐起身来看了看,比划着说:“原来我比豆豆矮这么多!”旁边的孩子也一一试量,大家又一起帮忙做了标记。“原来豆豆比我高这么多啊!”几个孩子一边量一边感叹豆豆长得高。“这里躺下来量有点烫,我们回去把‘影子’竖起来量!”湖湖建议道。

从这天起,靠墙竖放着的豆豆的人形图开始被孩子们用来玩量身高、比高矮的游戏,人形图又有了新用途。而在户外,孩子们对影子的探索还在继续。他们发现自己的影子有时长有时短。后来,他们在一天不同的时段中,站在同一个位置画影子,以便比较影子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测量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很容易就能得出结果来。

对测量对象更多属性的探索

活动室里,孩子们对测量对象属性的兴趣也有了新的变化,不少孩子开始对测量物体的高度感兴趣了。他们开始去量玩具橱、衣帽柜、水杯架的高度等。测量高度比测量长度更具挑战性,因为孩子们所使用的各种可以首尾相接的自然测量工具大多不能用了。不过,孩子们仍然会迁移一些测量长度的已有经验。如,有的孩子选择用手掌来测量玩具橱的高度,有的孩子用堆叠的积木来测量,还有的孩子则用在长纸条上标记高度的方法来测量。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投放有关测量的个别化学习材料也随着孩子测量经验的发展而有所调整。如,我们投放了比较“谁长谁短”的记录纸,这种记录纸上有两种活动室中的物品图片,让幼儿自己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去开展测量、比较活动;又如,我们投放了“我想测量……”的记录纸,这种记录纸上只有格子,没有照片,幼儿可以自行决定量什么、量哪里、怎么量。

此外,在玩过比身高的游戏之后,孩子们又开始比谁的手臂长、谁的腿长,进而比谁的头大、谁的腰粗等,用围合的方式进行测量由此成为热点。孩子们最先想到的是用熟悉的扭扭棒、回形针来量,因为它们可以连接成任意长度。也有的孩子用长纸条来量,并在纸条上做标记。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会去测量本学期班级认领的几棵树,想出了在树干上贴一圈贴纸后数贴纸数量比树围大小的办法……

影子游戏引发的测量学习还在继续。目前,孩子们对测量兴趣浓厚,他们会敏感地发现可以测量的对象,并灵活地使用多种工具和多种方式进行测量、比较和记录。孩子们的测量经验还在不断丰富和累积,而我要做的是继续用一种“慢慢来”的心态,去敏感地觉察孩子们在自发活动中产生的学习机会,发现孩子们的发现,跟随孩子们的兴趣,支持孩子们的需要,从而推进孩子们的学习。

篇5:测量学心得

目录

一、前言···························································1

(一)实习目的···················································1

(二)实习任务···················································1

(三)测区概况···················································1

二、实习过程·······················································2

三、实习内容·······················································2

(一)闭合水准线路测量···········································2

(二)管道中线测设···············································2

四、实习体会·······················································3

(一)经验、教训总结·············································6

(二)结语·······················································6

一、前言

由于测量学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实践内容。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测量实习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我们实习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是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体现。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各种经纬仪、水准仪等多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2.使学生巩固, 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

3.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4.培养每个同学严谨、细致、有效率的工作作风。

5.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6.提高在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

1.水准测量 2.角度测量 3.距离测量 4.管道中线测量

测区概况:

在本学期的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涉足了几个区域:主要是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内,学生一区宿舍到体育馆,包括图书馆前草坪和篮球场钱草坪。总体来看,我们的地势比较平坦,所测的区域障碍物都是比较少的,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测量。

二、实习过程:

1.10月11号

普通水准测量

2.10月20号

光学经纬的认识,水平角的测量 3.11月2号

竖直角的测量 4.11月19号

距离的丈量 5.11月26号

视距测量

6.12月27号

实习课,领取测量仪器,闭合路线水准测量。7.12月28号

管道中线测量设计及编写测施方案 8.12月29号

管道中线的测量 9.12月30号

数据处理,写实习报告 10 12月31号

交实习报告,仪器考核。

三、实验内容

以实习周为例: 水准测量,步骤如下

1.围着篮球场选择5个两两距离相距100m的点,围成一个闭合图形,选取一个点为固定点作为水准点,其高程为25m,标为A 2.安置仪器,调平。从A点开始测量两两闭合点的前后视读数,并记录读数。3.按照上述方法完成闭合线路水准测量。

4.观测结束后,立即算出高差闭合差。fhfh容12424,即观测成果合格。12月21日下午,我们进行管道中线的测量。步骤如下 1.在控制点1上安装电子经纬仪,整平,对中。2.将电子经纬仪对准2点,将水平角调零。

3.将电子经纬仪逆时针旋转之前测出的角度(8°00´00´´)找到A点所在直线,锁定电子经纬仪水平旋转钮,利用两点确定一直线原理,用皮尺找出A点位置。

4.把铝合金塔尺放在A点,从电子经纬仪上读数上中下丝读数,,计算其高程。5.把电子经纬仪在一次对准控制点2,按上述步骤分别找出点B、点C。6.把电子经纬仪安装在A点,分别对准B点和C点,测量线段AB和BC距离。

心得体会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实验,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看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很好的把实际和理论结合起来,比如: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指标差的测定、普通钢尺丈量距离等。

一开始我们进行的便是理论课,理论课后我们便携着仪器来到老师规定好的地方,我们任意采点,采点得越好,测量起来便越方便。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及讨论,找到了我们组员一致通过的理想的点,开始了测量学实践操作。一开始,尽管课上老师讲得十分仔细,但或许是一丝丝的兴奋或许是一点点地生疏,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每一步都严格地按照课本或是老师的话,慢慢地调好仪器,放置标杆或者是木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同学们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与融入。第一次的经验总是特别的深刻,我们经过团队的合作终于成功的完成了第一次的实验,为以后开了一个好头。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各种仪器的使用时我们将来工作的最好准备,虽然现在都是用现代化的仪器,我们实验用到的仪器将来可能用不上,但是它们的基本理论是不变的,我们可以尽可能快的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量学时一门务求认真的学科,少少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到之后的工程建设。所以不能有半点的马虎,特别是在记录原始数据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数据的原始性,必须反复的校队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有必须保证每一个控制点不能随意的移动,这样会引起实验结果的误差。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个间歇点上,检验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因此,我们就测量的同时,必须注意所有有关的数据和测点,以免误差出现。如果真的发现的错误要及时的修正,避免做无用功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理解理论并不代表能充分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经过我们的摸索,很多都克服了,不能独自克服的,我们也通过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而解决。团队的合作在测量学实习的过程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很多东西都是一个人不能解决的,但是几个人一起就能很快的解决,所以测量学的实验不仅是对课本上知识的巩固和对实践的学习,更是考验每个人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学科。

在测量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出现误差,各种误差的来源有三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 5 避免测量结果错误,在测量过程中还要遵守一些测量原则“从局部到整体”“先控制后碎步”的工作原则。

经验总结与教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和一个实习周的实习,巩固的之前学习的内容,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也有失败的经验,例如在管道中线测量中,我们在地形图中找到的点,有时候在实地上却有阻碍物阻挡,导致不能进行测定。这就告诉了我们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时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团队合作是这几次实验我感觉最深的,有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多事情都能好快的解决。当然,做事严谨,认真是必须的

结语

篇6:测量学实习心得

测量学是我们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基础课。但平常上课主要是老师讲授传统测绘理论,以及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虽然也有户外实习课,但总感觉对测量仪器以及现场测量方法还是很陌生。还好学院安排了测量学的大实习,从2013年6月24日至2013年7月2日对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测量作业。让我真真切切学到了很多东西。

实习的第一天一大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院三楼报告厅,听完了龙老师以及王老师给我们开的实习动员大会,内容就是安排一周的工作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会后,我们就跟着老师去领仪器,老师一次性给我们小组发了一周测量所用的所用工具,包括水准仪、全站仪、水准尺、反射棱镜、脚架、测钎、尺垫、测伞以及对讲机。然后我们就把所用工具搬到实习地点---小山坡,对仪器进行检查,我所检查的仪器是全站仪。早就听老师说过全站仪是比较先进的测量仪器,价值两万多。我和搭档架好三脚架,把全站仪稳稳地固定在三脚架上,然后笨拙地开始对中整平。由于不熟练,就光圆水准器的对中就耗费了我们十几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成功架设好仪器。接着就开始检查仪器上的螺旋及按键,发现水平微动螺旋有问题。我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小组长,我们几个就带着有问题的仪器去找老师又换了一台仪器。虽然换的全站仪与别的组的全站仪相比属于老款比

较旧,但各方面都没有问题。

第二天,实习安排是进行导线测量。我们组想着提高效率,就把组员平分成了两队,一队带着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另一队带着全站仪继续进行导线测量,我被分到了第二队。我们第一步是选点,绕着实习场地走了一圈,本着通视的原则我们选了八个测站点。接着就开始在测站点上架反射棱镜进行距离和角度的测量。万事开头难,测第一个点时我们所花费的时间接近一个半小时。由于技术不够娴熟花半个小时架仪器就不多说了。刚开始两棱镜的镜高没有统一,仪器高也没有量,就开始猴急猴急的进行测量。结果可想而知了,然后就重测。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我们每次测量都要进行两测回,先盘左后盘右。测量进行的还蛮顺利,但在第二测回盘左换盘右时,脚不小心动了下三脚架,灵敏的仪器顿时不工作了,液晶屏上显示着倾斜超限。再看看光学对中器,十字记号与中心也有了偏差,前面测的数据全部作废,只有重新开始了。当时心里真的满内疚的,就因为我不小心碰了下脚架害得搭档白白在反射棱镜前站了那么久。以前在上测量学课时老师也说过千万不能用脚碰三脚架,并且也说了以前实习的同学碰了脚架后重新测量的痛苦。但我不知怎么的就是没放在心上。现在亲身经历了,才真正理解了。唉,多么痛的领悟~~

第三天,我们五点就起床,五点半就已经到达测量地点,由于第二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熟悉仪器了,导线测量只进行了总体的1/3。我们计划是今天把导线测量全部完成。当我们完成仪器的架设,大张旗鼓的准备测量时,突然发现全站仪电池没电了。于是我们淡定的装上了备用电池,结果全站仪依然无法工作,仔细一检查,发现备用电池的背面用红笔赫然写着“坏”字。心里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由于我们的仪器是老款仪器与别的组的仪器也不配套,他们组的备用电池根本用不成。没办法,只有赶紧拿着电池回去充电了。直到早晨八点半我们才正式开始测量,大早晨一半的黄金时间都被我们的粗心大意浪费了。早晨浪费了近一半的时间我们都心不甘情不愿,平常我们十一点半就回了,但那一天,我们测到了十二点半,肚子饿的实在受不了了才肯收工。到了下午我们从五点开测一直测到了晚上八点终于把导线测量搞定了。

第四天,我们自己给自己放假一天。理由就是两项工作同时进行,比别的组提前了一天完成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任务。

第五天,我们开始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主要用的工具有全站仪、简易对中杆、三脚架、反射棱镜、测钎以及测绳。老师规定是一米一个点,我们五十米的测绳刚好是每隔一米就有标记,所以在平地上测起来很方便快捷,一天测了近四百个点。

第六天,继续进行昨天的工作,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我们依然认认真真地工作,不敢有半点马虎,山坡上杂草和带刺的花众多,不便于一米一点的测量,于是就改成了五米一个点的测量,那天我们很快就把山坡测完了,但把数据输入到电脑制图时,由于点过于稀疏无法完全表示出地形,只有第二天加密点了。

第七天,从早晨六点开始加密点,一直整到九点老师规定交仪器的时间。中午十二点,我们坐车前往陕西省泾阳县的永乐镇参观中国大地原点。当时很疑惑为什么把原点偏偏确立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才真正明白了原因是因为这儿不仅是中国的几何中点,而且地形开阔,地质坚固。大地原点的整个设施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等四大部分组成。同时,讲解员还告诉我们“大地原点”还增设并施测了国家基本重力点和天文基本点。参观大地原点虽然地处偏僻,但绝对是开展科普知识教育的好地方。

上一篇:煤矿建矿20周年征文下一篇:《谈美》优秀读后感心得